大学生创业素质(精选12篇)
大学生创业素质 篇1
摘要:实施创业教育, 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也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进行的重要改革。在分析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及创业素质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加强创业教育必须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为核心, 进而探寻了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合适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素质,创业教育,培育,途径
随着近年来高校持续扩大招生,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 与之相应,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瓶颈。从2003年至2006年, 高校毕业生由240万人迅速增长到413万人, 而每年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仅有70%左右, 大批学生无法正常就业, 给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带来诸多不稳定、不和谐隐患。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 如何科学认识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有针对性地推进创业教育改革和实践,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创业教育最早由美国学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柯林?博尔提出, 他认为未来的人都应该接受学术性、职业性、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相应地获得三本“教育护照”, 如果一个人缺乏事业心和开拓能力, 其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也不能充分发挥, 甚至变得没有意义。1989年底, 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l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 (enterprise education) 这一全新的概念[1]。此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围绕创业教育先后在泰国曼谷、日本东京等地召开了多次国际研讨会议。根据历次国际研讨会议的观点, 创业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培养自我谋职的教育活动, 是一种以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促进创业实践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与传统教育相比, 它不是教育学生如何被动地去接受别人的挑选, 如何去适应别人, 而是为你指出一个方向, 开发一种素质, 培养一种能力去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和飞翔。也就是说, 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 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因此, 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愿、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创业活动的催化剂, 也是构建就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从而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驱动力”,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创业教育观念的提出, 不少人产生了新的困惑:搞创业教育还搞不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从三者的内涵来看, 素质教育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 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创新教育强调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基本素质 (主要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进而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则更加强调自我谋职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 现在提出创业教育并不是对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否定, 而是随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深化以及近年来我国对创业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在我国众多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 而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或者说,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载体, 它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二、培育创业素质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由于创业不但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倍增”效应, 而且在促进一国经济发展方面也有独特价值, 因此, 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地培养传统的求职者, 而应首先培养职业岗位的创造者。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明确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 高等教育应关心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2]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着创业成功与否, 创业教育又应该包含哪些基本内容呢?迄今为止,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 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创业素质, 而创业素质至少应包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三方面的基本内容。
1. 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个体在创业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意识、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敢于创业的人总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实践, 表现出高度的创业自觉性, 并对创业表现出强烈的情感需要。当个体能够顺利开展创业活动、满足内心的需要时, 就呈现出满意、快乐等积极的情感反映, 反之则呈现出痛苦等消极的情感反映, 个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创业情感需要, 获得快乐的情感享受, 必定会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各种才能, 努力创业。同时, 创业往往是一种艰难的、开创性的活动, 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为保证其顺利进行和完成, 坚强的意志也就成为创业者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素质。在创业过程中, 创业者的行为往往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果断性和坚韧性, 他们在困难面前决不退缩, 持之以恒。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 不仅要树立自我的创业意识, 争取实现自身价值, 更要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国家艰苦创业的远大理想与进取精神, 不能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父母、学校和用人单位, 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坚定信念, 凡创业成功者莫不如此。总之, 创业精神是促使创业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它使人们自觉创业、勇于创业、热衷于创业。
2. 创业个性。
创业个性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 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以及创业者的独立性、果断性、敏锐性、创新性等等心理品质, 集中地展示了创业者的个性人格特点和创业素质的社会性质, 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并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力度,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其实, 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而言, 创业充满着成就感和诱惑力, 但每个人是否适合创业或者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道路, 主要与个人的心理品质有关。为此, 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 并让学生经受适当的挫折和失败, 从而磨练心智, 培养实干精神, 使之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 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个体进行创业时所必备的技巧和能力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创业认知和实践活动中。个体在树立了创业理想、信念以及具备了果断、坚韧、创新的心理品质之后, 如何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变成现实, 这就主要取决于个体的创业能力。一方面, 它主要表现为认知过程中敏捷的观察、创造的想象、稳固的记忆以及对市场的分析、判断、预测和对未来职业的合理规划等等;另一方面, 创业认知必须在实践中进行, 创业实践的主要方式就是试验, 要想灵活地选择试验类型和方式, 必须具有获取、处理信息与善于捕捉灵感的技能, 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能动手操作、能与他人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共同构成了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当然, 创业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 一个真正的创业者, 仅仅只具备这三个方面的创业素质是远远不够的, 他还应同时具有与创业密不可分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质等其他基础性的要素。
三、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和提升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建设创新型国家, 需要大批创业人才, 而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业教育。当前, 创业教育已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国家明确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必须从国情、校情出发, 努力探索提升创业素质、培养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1.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说到底是学校如何管、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要求大学变革不利于培养创业人才的现行教学模式, 以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创业素质为目标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和“立体育人模式”。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互相渗透, 使得社会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4]。真正的创业人才都必须具备整体化知识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阔的科学视野和广博扎实的基础训练。因此, 高校必须深化进一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加强“理、工、文”或“STS” (科学、技术、社会) 等方面课程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不断地软化学科界限, 实现课程综合化。既要加强基础课程, 强干削枝, 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 又要加强综合课程、交叉学科课程、边缘学科课程的设置与整合,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将创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开设《创业实务》、《公司法与合同法》、《创业财务基础》、《创造学》等创业教育课程, 让学生掌握创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教学方法上, 大力提倡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 实现学生与教师或专家之间的充分互动, 营造自由讨论的良好氛围。
2. 加强教师的主导性教学, 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学习。
开展创业教育必须要有实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 除了来自于社会要求的压力外, 最主要的可能还是来自于教师的创业意识和激情, 这是无形的压力和榜样, 如果教师本身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激情, 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激情又从何而来?因此, 高校必须真正建立起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吸收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学术背景的人士开设创业学课程或与创业相关的课程, 支持创业教育教师和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所有教师身体力行地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 在教学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主动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 更直观、更生动地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 拓宽创业视野。同时, 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寻找问题的可能答案, 养成对新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 以及对问题的主动、独立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及与成功创业者的交流过程中获得“高峰体验”, 从而学会独立思考、科学思考、增强创业素质。
3. 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创业实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 全面提升创业综合素质。但是, 由于受到观念、场地、经费、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内不少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处于看似热闹、实际尴尬的两难境地, 创业教育始终处于感性化、浅层次上。因此, 要有效地推进创业教育, 各类高校必须要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争取更多的创业基金投入, 让学生模拟和体验开办企业的过程、在尝试中学、在做中成长, 以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个人品质和态度。学校既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实验室、实习工厂、实训基地等的教育资源, 更要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充分利用或共享企业、科研院所等的非教育资源, 依托各方面的人才、科研、资源优势建立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各种创业模拟实体, 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创业实践机会。在这里, 学校可以经常性地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系统地宣传成功创业者的艰苦创业经历, 组织开展成功创业报告会、自主创业论坛、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创新性课题研究等各种活动, 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播撒创造和创业的种子。在这里, 学生可以通过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参与策划、市场调查、试办公司、试申请专利、创建电子商务网站、参加课外科技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创业实践, 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自信心, 提高创业技能。
4. 深化教学管理机制改革, 优化创业教育环境。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个体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样两个基本条件[5]。我国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 尽管管理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但从学业到就业的单一成才模式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人才培养过程中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管理机制仍然广泛地存在, 很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 必须由刚性管理转变为弹性管理, 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各项制度, 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创业教育氛围和环境。一方面, 努力探索“管严”与“管活”的新途径, 制订完善的创业教育方案, 实行符合各自实际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并积极推进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专业教学,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选择的广阔空间。另一方面, 加强创业教育服务与管理, 组织进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审批创业项目、拓展创业实践基地、争取和管理风险投资、检查和评估院 (系) 创业教育等各项工作, 促进各种教学形式的互通, 构建有利于个性教育的教学机制, 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就业、创业渠道。此外, 还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不仅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更要加强对学生在课外科研活动、社会实践、各类竞赛和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的考核, 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创业素质。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需要我们认真摆正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不断探索和完善创业教育的途径, 将创业素质的培育贯穿于高校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不断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业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华.试论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J].理论导刊, 2006, (10) :101-103.
[2]杨冠英.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4, (4) :162-164.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07-10-25.
[4]彭熙, 邓成超.论创新教育与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4) :60-66.
[5]范志毅.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J].商业时代, 2006, (35) :7-8
大学生创业素质 篇2
大学生的创业成功必备素质 大学生创业做什么好?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很多大学生心头疑云,作为时尚年轻一族的大学生创业也是经常挂在嘴边,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确是少之又少,总是不停的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托。当然大学生创业一定要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一定不要一时的头脑发热头三天信心百倍后三天懒洋洋,一定要先考察好市场同时做好市场分析,找出自己现在创业面对的是资金还是经验的难题,做好这样准备就开始放手一搏。
首先你得知道自己的动机,不管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也好,为了创造更多财富也好,还是为了改变现状,总之心理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动机,而且这种动机是来自骨子里的,根深蒂固,一刻也不会动摇,因为这种强烈的动机会伴随你整个创业征程。
执行力是创业最不可缺少的素质,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情是否能下定决心去做,这是最最关键的。创业需要一番破釜沉舟的勇气,犹犹豫豫的人是很难成功的。90%以上的新人,都是晚上想着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缺乏很好的执行力和行动力。
任何事情都有风险的存在,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所以创业之人,一定要有承担创业失败风险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永远都会超出你的想像之外,如果不能接受创业失败的风险,还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为好。如果能将创业失败最坏的打算都列出来,你依然能够接受,那就勇敢地去闯吧。
其实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能力是一个不断锤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即时事先准备好,真正面对实际问题,可能发现和学习的东西完全不同。
大学创业如果没有准备好,没有强有力的后盾做支持的话完全可以选择一些加盟创业平台,这类创业平台往往有着比较完善的技术支持,等于是有专家在教你怎样创业,风险一下子降低了很多。比如目前国内成功率最高的加盟创业平台裕养裕久,一个月内教会加盟商所有经营管理方法,甚至跟进售后服务,整套流程相当完善,还给一定等级的加盟商出让品牌自由权,发展不受平台的限制。不过最初的利润也不会是暴利,毕竟一口吃成胖子的人是十分少见的。
最后一点,相信自己才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创业的路上,人的任何动力都是来自精神层面和意识,而且人越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越容易退缩。创业并非人人适合,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时会让你绝望,无所适从,这时更要相信自己,我能行,想着自己未来成功的时刻,你就会咬咬牙挺过去。
* 本文转自勤加缘商友社区
多
浅析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篇3
摘 要: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鼓励创业,是保证就业的一条重要出路。但如何提高大学创业的成功率,这是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本文分别从大学生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要培养创新意识、要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创业恒心以及必须拥有一个开放、交流的心态等方面,讨论了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并辅以实例论证,以期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关键词:创业素质;专业知识 ;创新意识 ;创业恒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31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一直是中央高层所关注的问题。自2014年9月召开的沃斯论坛以来,李克强总理就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的决定。2015年3月,在总理短短的1个小时40分钟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话语,“创客”也第一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又处于下行,工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面临深度转型,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因此在面对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鼓励创业,是一条保证就业的重要出路。
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背负着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期望,具有创业的激情和胆识。通过创业成功,既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又可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但是大学生创业若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划,详细的可行性分析,仅凭一腔热血,无疑也是以身涉险。当然我们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有风险和利弊的。我们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减少失误,提高成功的概率。那么大学生创业怎么样才能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呢?本文主要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方面进行讨论。
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首要的任务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若对自己不懂、不清楚的行业进行投资或创业,那无疑是瞎子摸象,结果很可能是创业失败。所以,做熟悉的事情,往往能够轻车熟路、事半功倍,甚至游刃有余。2014人民日报登载的“切糕王子”——维吾尔族大学生阿迪力,家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父亲是第三代切糕传人。为了让大家一尝物廉价美的切糕,并为家乡的美食开辟新天地。阿迪力与几名同学筹集了几万元钱,做起了切糕生意,并在淘宝网上开起了“买买提切糕店”。由于其制作的切糕原汁原味,店铺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和新买家。2015年,阿迪力被评为“新疆青年创业形象大使”。切糕王子的切糕店也荣获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组金奖。
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还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在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创新”,位列第一。大学生创新,就是要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进行挑战,兴利除弊,提高效率,获得价值和收益。这样地信心和理念也往往是创业的精神基础和动力源泉。长沙理工大学的“电力互联网故障自愈控制系统”项目,致力于把互联网引进电网,快速解决故障,颠覆了传统的电力故障维修手段,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在2015年在10月21日落幕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了金奖。创新意识,在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至关重要。
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创业恒心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创业素质。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伟大人物的最明显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难免会碰到很多挫折,只有不怕吃苦、不怕跌倒的创业心理,才能够承受较大的外界压力,才能够站到最后。没有谁能坐享其成,躺着那儿等生意上门。选择创业,就意味着承担责任和付出辛劳。
大学生要创业成功还必须拥有一个开放、交流的心态。当今的世界,属于一个开放的世界。创业不应该闭门造车,而要与外界广泛联系,要走出去或者请进来。通过相互交流,才能摸清行业情况,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这是创业环节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也可以利用与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来自市场的创业知识。通过开放与相互交流,大学生将得到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对于创业而言可算是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周睿祺,舒均杰.大学生创业素质内涵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15).
[2] 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
[3] 陈德棉.创业者的素质与创业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4] 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
[5] 薛刚,毕春华,毕于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3).
[6] 费黎艳.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2).
大学生创业素质架构探讨 篇4
目前,人们对于创业的理解各有千秋,致使对创业素质的阐释也是众说纷纭。国外有学者认为,成功创业者应具备“十大素质”是:选择一个爱好、制定一个目标、拿着薪水学习、与成功者为伍、相信自己、以己之长、敢于提问、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努力工作等,国内专家指出,优秀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体现在十个“D”上,分别是:理想(Dream)、果断(Decisiveness)、实干(Doers)、决心(Determination)、奉献(Dedication)、热爱(Devotion)、周详(Details)、命运(Destiny)、金钱(Dollar)和分享(Distribute)。今天的大学生已经归于普通,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目光从羡慕与崇拜,变成了审视与考量。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才能勇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呢?笔者认为,大学生想获得创业者的成功,必须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包括强烈的创业意识、沉稳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竞争意识、坚韧的创业精神和多面的创业能力。
1 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
中国青年报调查得到“创业,是大学生就业、出国、考研之外的第四选择。”人们总是不安分于自己的乡土,外面世界的精彩让大学生对社会有了强烈的渴望,希望在新的环境中遇到新的人,接触和感受到新的环境、习俗、人情。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观意识行为,具有主动性和实践性,而强烈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主动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创业意识要求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全面把握,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明确自主创业在当今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人生目标,利用自身具备极强的信息意识和对市场走向的敏锐洞察力,瞅准行情,抓住机遇,创造自己的目标事业。据笔者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0名不用专业的大三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42.7%的学生有自主创业的念头,对创业的模式和前景做过市场调查的学生却占其中的比例的40%,也就是在创业意识中能付诸行动的学生只占毕业生的16.8%,可见创业的成功是大学生在思想上长期准备的结果,成功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也是属于有强烈创业意识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大学生。
2 具备沉稳的心理素质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自我面对社会上变幻莫测的激烈竞争和随时出现需要迅速解决的问题与矛盾,这需要大学生创业者具备过硬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和沉稳的心理素质,持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困难险阻。创业者在外部环境和创业条件变化时,以沉稳的心态以变应变,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处理各种压力,用积极态度看待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冷静分析、控制压力;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制定办法,消除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敢地面对压力,力争将不利变有利,将被动变主动,将压力变动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 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
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非洲的草原上,生活着斑马、羚羊和狮子。每天早晨,羚羊和斑马睁开眼睛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狮子跑得快,否则,就可能被吃掉;狮子也在想:我必须追得上跑得最慢的羚羊和斑马,否则,就会被饿死。社会竞争中,从另一个意义上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因为有了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有了良好的创业平台和良性竞争,大学生创业者为了要创业后并很好地生存,就要求创业者要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只有敢于竞争,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才能在创业守业过程中经得起风浪,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4 具备坚韧的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指敢于开创一番新事业,并且能够脚踏实地为之奋斗的精神。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坚忍不拔的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自信就是对自己创业行为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团队)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不依赖父母、不等待学校的安排,自信赋予自己积极的态度和进取的精神,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在创业守业的过程中,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尤其需要自信。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在企业中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打造企业文化,履行企业承诺,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利益,积极开拓进取,订立远景规划,努力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是要求大学生创业者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不受传统世俗的束缚,不受舆论压力和环境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以及企业的未来,独具慧眼,找准机遇,赚取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自立是指大学生创业者凭自身的学术和经验,智慧和才能,努力不怠,建立起自己的理想企业。
5 具备多面的创业能力
5.1 诚信
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诚信是立身之本,失去诚信企业将寸步难行。在与人交往和洽谈业务的过程中,诚信将是最佳的竞争手段,讲求诚信,且一直奉之为立业之根,立身之本,“诚信”二字则是创业者的“金质名片”。
5.2 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包括合理管理产品质量,有效管理人员分配,善用顾客资源等。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生产的效率和效应就关系到企业生产的生存发展,在创业过程中,做好资金、场地、时间的使用是直接提高企业产品效率的捷径,是最终能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市场经济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市场。大学生创业者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吸纳德才兼备、志同道合的人才共同创业,创业者需要用明锐的洞察力,善于取长补短,将各种不同专长的人吸纳为合作伙伴,才使企业有最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经营管理是一种在实践过程中锻炼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更要学会合理利用顾客资源,善于在既有资源下开发新的经营途径、开辟新客源,用诚信的服务和优质的管理水平开拓经营新天地。
5.3 财务管理能力
有效的财务管理是大学生创业者使创业之树枝繁叶茂的最关键的能力。学会理财首先要学会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培植财源,在创业过程中除了抓好主要项目创收外,还要注意广辟资金来源。很多大学生都渴望创业,但苦于没有资金,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广东省政府对扶持大学生创业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除了要求地级市以上市政府简化为学生提供小额贷款的手续外,还向优秀创业大学生提供最高20万的流动资金。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节流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从节约每一滴水、节省每一度电开始做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一是要做好资金运用的预决算,心中有数;二是把握资金进出和周转的动态信息,每笔资金都要有账可查;三是切实做好每一笔资金投入的可行性论证,将钱都用在实处,做最有效益的事,才能使资金增值,做到利益最大化理财。
5.4 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创业者身份上还是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新鲜人,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要学会妥善处理与客户、公众、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为创业后企业的和谐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创业者灵活妥当处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企业与外界的关系,企业与同行的关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求同存异共同协调发展的人本保障。
5.5 创新能力
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新颖且快捷,创新的手段也层出不穷,在大学生创业的路途上,坚持创新精神是企业化解外界风险并取得竞争优势的最有效途径。要培养优异的创新能力,要求大学生创业者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心态、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创新是知识的生命,知识是第一生产力,要在市场站稳脚跟,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开拓创新缺一不可。
“行百里者半九十”,梦想谁都会有,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有将梦想付诸实现的准备和勇气,大学生创业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在国家政策等大气候环境都为大学生搭建平台的同时,大学生创业者要有吃苦勤奋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把握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制定良好的计划,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坚定追求创业梦想,在奋斗中历练自己,大学生创业的规模将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摘要: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创业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缓解就业紧张形势、促进经济发展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业也日渐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本文探讨大学生在创业路上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架构,从学生本身探索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梁国杰.大学生创业必备素质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9(4).
[2]蒋义丹.创业教育—高校面临的新任务[J].教育发展研究,2003(3).
[3]张子睿.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提升[M].科技出版社,2008.6.
[4]友商网大学生成功创业七大素质[EB]http://www.youshang.com/con-tent/2010/12/02/89542.html,2010.12.
关于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创业素质 篇5
团队精神是大学生最喜欢的话题。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比较强,一般都是想以团队的形式创业,很少有个人创业的现象。在问及创业必备的能力中,选择人际沟通能力的比例占最多数。在大学期间,很多人也十分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尽力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结交新的朋友、志同道合者、经验丰富的长辈等,渴望能通过长短互补、团结协作,在创业运作管理上取得成功。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赫华斯博士多年的研究表明,一人事业的成败在于人品的优势。“与同事真诚合作”是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而“言行孤僻,不善与人合作”是排在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由此可见,大学生团结合作、人际沟通的创业意识比较强。
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
高职学生创业创新素质的培养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创业创新素质培养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新精神也逐渐为国家、社会所重视。高职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更应当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1. 大学生创业创新素质培养教育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教育在二十世纪末才开始起步,而且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创新的重要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文件提出了对今后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要求。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它的重要性却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大力支持。1999年始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受到了各个高校的一致好评,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这表明,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在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作出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
2.高职院校在创业创新素质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也相对较慢。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创业教育受重视程度普遍提高。截至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付诸于实践中。但是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创业创新教育理念难以落实不到位
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高职学生创业创新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该课程的一部分。即使如此,大多数老师将重点放在了职业生涯的教导方面,而对创新创业教育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中,大多数的授课仅停留在理论上,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存在应付现象,老师对学习成果的监督不严。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实不到位,在实践方面仍然不成熟。
(2)创业创新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高职学生的活动范围多数集中在学校,他们对社会的接触较少,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学生们对于进入社会创业或多或少地存在惧怕心理,这时就需要由专业化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教导。就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数直接从其他学科调配过来,有些甚至是兼职担任。这些老师将重点放在自己的主修学科上,在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教育上并不专业,有些老师甚至单纯为了应付学校安排而授课。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自然也无法得到保证。
(3)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也只是把其作为选修课,在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体现。从现实情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多是通过简单的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与其他学科不能紧密联系起来。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即通过教师授课以灌输知识的模式,形式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而且高校的创新创业社团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不利于学生在创新创业问题上的沟通和交流。这些都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1)落实创业创新素质教育理念,建设教育基地
意识对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发展创业创新素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将深化教育理念摆在重要位置。而教育理念的深化,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流于形式,而是要脚踏实地。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创业管理培训学院等专门机构开展创业教育,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其次,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老师最基本的责任是教书授业,身为老师就应当认真对待创新创业教育,正确认识创业创新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最后,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就业问题事关学生的前途,高职学生应当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之中。
(2)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创业创新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常来说,教师自身的能力在教学质量上具有直接体现,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对于提高创业创新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缺少专门化创业创新教师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一是直接引进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二是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定期专业化培训,提高其创业创新教育水平。在教学内容方面,鼓励教师吸取一些高等院校的先进教育经验,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探索出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创业创新教学模式。
(3)优化创业创新教育内容,完善教育体系
很多高职院校为了降低成本,仅仅开设大课堂形式的创业创新讲座教育模式,这种方式收到的成效甚微,很多学生都是进去做别的事,玩手机写作业的大有人在,这與学校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因此,笔者认为开设小课堂教学,专门设定这方面的课程,更有利于创业创新教育的展开。另一方面,根据社会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提高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一定创新创业技能。
4.结束语
高职阶段处于从学生到职业人的生涯发展转换期,面对未来的环境变化和激烈的职场竞争,创业创新素质的培养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更可以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提升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之一。总之,大学生们应当从自我做起,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春芬.培养高职学生创业创新素质[J].机械职业教育,2011,(6):52-53.
[2]胡先学, 王文鑫.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探讨——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30-31.
[3]潘杰, 蔡艳莉, 龙昌茂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华章,2013,(15):128.
大学生提高创业素质的途径 篇7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内容和特征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内容
1. 自主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它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有句格言说得好:“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的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要迎接她时,她就会从大门里走进来,然后从窗子里飞出去。”
2. 良好的文化修养。
良好的文化素质并非是指高学历,而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长久保持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它一般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法律知识等方面。人们往往会尊重那些既有能力又恪尽职守的人,却不会尊重一个很有能力但不负责任的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通过真诚的合作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
3. 自信的心理素质。
自信意味着自己相信自己,它是人们对自己力量充分估价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反映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创业者内心认为自己会成功,且不怀疑,就往往会成功。
4. 求异的思维个性。
创业需要求异的个性。求异的个性是思想上的独立,承认专家权威的存在,但不盲目听从、信从他们的建议,而用自己头脑独立思考。现实表明,成功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一般表现为:大多数企业领导人是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决策者与推动者;企业领导人常常就是提出创意的人。
5. 坚忍不拔的毅力。
创业者面对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大困难,面临不测的风险。创业者要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克服,要凭顽强的毅力去承受失败的打击。纵观每一个成功企业的创业史,成功企业大都是在创业者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后建立起来的。以坚忍为资本去从事创业的人,他们所取得的成功,比以金钱为资本的人更多。
(二)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特征
1. 可塑性。
创业素质中先天的形成的因素只占一小部分,绝大部分可以通过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和塑造,发展成稳定的基本品质。构成创业素质重要内容的各种知识、技能、品性等都可以通过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来获得或提升。
2. 创新性。
创业的基础是创新,创新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灵魂之所在。大学生应注重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树立创新理念,在创业实践中通过观念创新,抢占先机;通过产品创新,赢得市场;通过服务创新,增添实力。
3. 实践性。
创业不是纸上谈兵,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产生经验,磨练品性。当大学生的知识积累能满足创业需要时,面对艰巨且有挑战性的创业实践活动,才能充分激发其潜在的素质,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效。
4. 自主性。
培养创业素质需要以人为本。学生个体只有保持积极而开放的心态,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创业知识、技能、经验的认知与内化,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个性品质,增强自身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5. 综合性。
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求或期盼所有大学生毕业后都自主创业,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一旦具备了创业素质,就相当于拥有了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无论将来在哪里工作以及作什么工作,都有可能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的途径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创业理念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要素。创业意识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有了创业意识,才可能有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创业的先机。大学生必须改变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才去干的不体面的事这种错误的观念,形成“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的意识,主动将自己的知识、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将自主创业作为人生的追求,将通过创业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作为实现人生目标的最大价值。
(二)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创业精神
哈佛大学商学院对创业精神的定义是:“创业精神就是一个人不以当前有限的资源为基础而追求商机的精神。”因此,创业精神可以简洁的概括为:“没有资源创造资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用有限资源去创造更大资源。”创业精神与创业伦理有着密切联系,没有正确的创业伦理,很难产生顽强的创业精神。大学生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创业的潜能,每一个人都可能成功”的观点,相信“我能行”,坚定信心,培养自身积极的进取态度和旺盛的求知精神。打个比喻:要像狮子一样勇猛,看准一个目标,扑过去,抓到为止,不怕任何干扰和困难;应该有狐狸一样聪明的头脑,行动之前应该有长期的规划和短期的战术配合;作为企业生存最重要的一个品德,是要有耐心,像骆驼一样饿三天也不怕,绝不打退堂鼓;创业者还必须有一颗兔子一样纯真的、坦城的心,才会被很多人接纳,跟你合作。
(三)善于发现机会,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业成功的翅膀。没有创新的眼光就难以发现创业的机会,没有创新的思路就难以成功创业。世界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一个人出色的成功者,就是因为他走了一条别人不曾走过的路,一条不寻常的路———创新之路。创新贯穿创业的全过程,无论是创业项目的选择,还是创业融资、团队组建、经营管理、市场开发、持续发展等等。许多国内外成功者的成功经历都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大学生应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使自己清楚创新之路没有尽头,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未来一样能够成功,牢记“有志者,事竟成”,在创业的征途上做好艰苦努力、不断创新的思想准备。
(四)塑造健全人格,提升创业品质
创业心理品质足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们身不由己地被推向了创业的浪潮中,大学生在面临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面临的压力也增大了,困难和挫折也会接踵而至。然而创业是艰难的,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创业能否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身素质的高低,在于是否具有创业心理品质。大学生的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独立性、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等是创业必备的心理品质。这些品质在创业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应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增强创业软实力。
(五)参与实践锻炼,提高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基本知识技能和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第二是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业能力的训练,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创业能力是成功创业者应具备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包括计划决策、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等传统能力以及把握商计、创建团队、善于沟通、高效融资等创业必备能力。大学生应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以及创业大赛等活动,培养自己具有创业企业家的素质和建立创业文化的能力,包括独特的领导才能、善于化解各种矛盾、独有的管理风格、获取团队成员信任等,提高创业的综合能力。
(六)丰富学习内容,拓宽知识结构
牢固的知识积累是创业成功的必备前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创业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创业知识是有多方面元素构成的,主要包括:创业基础知识、创业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知识、金融财会知识、公关交际学等内容。大学生首先应主动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个性特征,针对自己日后准备从事的职业,有针对性地、有层次地参与各种创业活动和实践锻炼,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其次是培养自身的终身学习意识,学好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创业型人才。
摘要:创业素质是创业者开始创业实践前所经历的物质与精神力量的聚集过程。创业素质对创业者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大学生创业素质包括:自主的创业意识;良好的文化修养;自信的心理;求异的思维个性;坚忍不拔的毅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创业理念;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创业精神;善于发现机会,培养创新思维;塑造健全人格,具备创业品质;参与实践锻炼,提高创业能力;丰富学习内容,拓宽知识结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新开.论高职生的创业素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当代大学生综合创业素质探讨 篇8
一、强烈的创业意识
强烈的创业意识即创业欲望, 实际上是要求创业者应该有追求、理想、目标、愿望、志向、抱负等, 强烈的创业意识, 帮助创业者克服创业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将创业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创业的成功是思想上长期准备的结果, 要想取得创业的成功, 创业者必须具备自我实现、追求成功的强烈的创业意识。事业的成功总是属于有思想准备的人, 也属于有创业意识的人。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
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是充满艰险与曲折的, 这需要创业者具有非常强的心理调控能力, 面对变化莫测的激烈竞争以及随时出现的需要迅速正确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能够持续保持一种积极、沉稳的心态, 即有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人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 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一个具有良好创业心理素质的创业者, 面对创业的艰辛和可能的失败, 能够用积极地心态去面对, 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失败中汲取教训, 积累经验。
三、顽强的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认真负责, 一心一意, 任劳任怨, 精益求精。敬业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 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创业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精益求精, 认识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 给自己定位, 确立可实现的目标, 使自己保持恒久的激情, 从而激励鞭策自己不断创新、不断挑战、不断向前。具备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 创业发展才会大有希望。
四、强健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创业之根本。当今的社会处处充满压力, 人们在压力中生活不免感到身心疲惫, 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 那么创业的艰辛将会把我们拖入泥坛。因此要加强体育锻炼, 拥有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才能为创业拼搏。
五、全面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 这种特殊能力往往影响创业活动的效率和创业的成功。创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关系能力, 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外语应用能力组成。
1、学习能力。
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能力之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 学习能力是指通过学习而掌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与创业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创业是十分复杂的过程, 因此创业者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创业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要在实践中摸索, 逐步提高发展、完善。创业者要重视创业过程中知识积累的专业技术方面的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训练, 对于书本上介绍过的知识和经验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予以提高、拓宽;对于书本上没有介绍过的知识和经验要探索, 在探索的过程中要详细记录、认真分析, 进行总结、归纳, 上升为理论, 形成自己的经验特色, 积累起来。只有这样, 专业技术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2、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旋律, 是企业化解外界风险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大脑活动的能力, 即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独立性思维和捕捉灵感的能力;二是创新实践的能力, 即人在创新活动中完成创新任务的具体工作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与知识、技能、经验、心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3、关系能力。
即人与人之间通过互动建立关系的能力, 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 以及激励能力和人际技巧能能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与不同的人建立相互关系, 其中包括创业伙伴、员工、政府部门人员、竞争者等。在与创业伙伴互动的过程中, 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求同存异共同协调的发展, 做到不失原则、灵活有度, 善于巧妙的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总之, 创业者搞好内外团结, 处理好人际关系, 才能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创业的和谐环境, 为成功创业打好基础。
4、计算机和英语两个工具应用能力。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 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 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工具。网络缩小了地域距离, 将人类社会变成了地球村。创业者应该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 及时了解和处理相关信息, 寻找创业商机。英语是通往世界的桥梁, 外语交流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能力。创业不仅仅与国内的人交往, 拥有外语交际能力, 发展的机会就不会因为语言受阻, 因此这两门工具课程是创业或择业的有力保障。
上述五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中, 每一项基本素质均有其独特的地位与功能, 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形成和发展, 影响其他要素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乃至影响创业的成功。因此一个未来的创业者, 不仅要注意在环境和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 而且要重视其整体结构的优化, 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杨丽梅:《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0 (08) 。
[2]董朝宗:《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自我培养》, 《教育探索》, 2010 (10) 。
大学生创业素质 篇9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人力资源, 是有效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后备保障。而且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经济的全球化, 我国对人才类型的渴望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对高校的培养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而其中要求最为激烈的便是对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培养, 简言之也就是对学生创业潜能和各方面能力的开发。在师范院校中进行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教育研究, 不仅可以准确地把握到社会创业的机遇, 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决策;还可以有效解决创业教育中的所遇到的挑战, 成功地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因此, 在师范院校中进行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 理应成为现阶段师范院校教育的中心任务。
一、开展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最新的大学生就业统计中, 2014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达到727万, 相比较与有“史上最难就业季”之称的2013年, 还多出了28万人。近几年, 我国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只有70%-75%的初次就业率, 未实现就业约有165万人, 就2013年期间也仍有740万人需要进行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经表露无遗, 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 因此, 师范院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是符合社会现实就业形势、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 大学生创业是拓展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大学校园是没有个学生结束学生时代而转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 但是现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却使得曾经的“天之骄子”光环黯然失色, 再加之经济发展方面的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就更加黑暗。师范院校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化解大学生“夹心饼干”的尴尬地位, 就必须要积极把握社会发展机遇, 化被动为主动, 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通过自行努力去获得生存, 简言之就是进行创业活动。这也就是要求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作为基本要求。在另外一个意义层面上来说, 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实施, 也可以有效地为自己的学弟学妹提供工作岗位, 为学校的就业率形成保障。
(二) 大学生创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教育方面, 我国一直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念, 也基本上都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培养目标。在马克思认为, 社会是人的集合, 未来社会的自由发展首要要取决于人的自由发展。而在我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改革发展要求, 指出一切的教育必须要建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之上, 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则更应加强其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做到教育事业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基于此,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措施。所以, 师范院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要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社会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教学, 在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念上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
(一) 大学生创业素质
1. 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个体心理活动特征, 最终通过思想和行为上外化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的沉淀, 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创业的过程是复杂而又艰苦的, 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未毕业、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 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但有时即便有效的进行了克服, 最终可能还是会走向失败, 因此,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创业的过程中尤为宝贵。现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 生活物质条件也都相对较好, 经受的社会磨难少之又少, 从小有家庭和社会的庇护, 阅历和经验也比较缺乏, 在新环境的适应上和困难挫折的解决上, 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十分薄弱。而在师范院校中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 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也可以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而且, 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也可以客观而理性的对真实的自己形成了解, 正确而又清晰的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残酷以及创业的艰难, 从而形成健康、谦虚、坚韧的良好素质。所以说, 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教育的过程。
2. 强烈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提前条件, 属于大学生心理层面上对创业的认识、分析过程。具体是指大学生进行创业行为的动机、意向和愿望, 是推进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也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欠打驱动力。因此, 要想实现创业梦想, 也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
创业的过程是实现就业的过程, 也是对自我锻炼的过程, 更是大学生不断学习、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以创业为自我培养的形式, 不仅可以让自己赢得成功, 实现人生的价值意义, 也可以对社会的发展创新以及对综合国力的增强做出巨大的贡献。21世纪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代, 对于各国的经济、社会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尤其是在知识、信息的产业化发展上, 既带来了挑战也同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就说, 在进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教育上, 要着重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实现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展以及就业的多元化。
(二) 大学生创业能力
1. 专业技术能力
每个人想要在社会上获得长久地发展, 其都必须要具备一技之长。对于大学上而言, 也就是要熟练掌握自身所学的专业技术能力, 或者是自己兴趣所在的专业技术能力。从社会上的各大企业家来看, 他们几乎也都是由技术领域逐步向管理领域晋升的, 所以说, 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每一个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2. 组织领导能力
一个出色的创业者不仅需要较高的领导统筹水平, 更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用人能力。能够灵活的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协调、统帅, 甚至还包括对非人力资源的使用和调度。此外, 这样的创业领导能力还应该体现在公司企业组织机构的整体设计安排上, 如不同岗位的员工安排、不同员工的职能安排等等。
3. 社会活动力
社会活动力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的交往能力。在诸多的社会实例也可证明, 拥有加强社交能力的创业家一般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甚至能占据其成功要素的80%。因为, 当人和人在接触交往的过程中, 很容易从别人的长处中获得学习, 对于创业者来说, 许多的创业点子也多是从人际交往中获得的, 而且, 朋友圈的大小也会对企业业务范围的大小产生间接性的影响。
4. 市场判断力和创新能力
创业项目设计的好, 便会使整个的创业事半功倍, 但由于现如今市场发展的程度较高, 分工也比较的详细, 所以要想在社会市场中寻找到空白点尤为困难。所以说, 一个优秀且能获得成功的创业者, 对市场的判断力则就必须十分敏锐, 正确的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出适合创业的项目、地点和人才。除此之外, 创新能力也必不可少, 对于国家的建设而言, 创新能力可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形成有效地保障;对于创业者而言, 创新能力则属于一种学习和打破常规的发展精神, 可以有效推动创业新局面的开启。
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 树立正确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教育理念
在我国现阶段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教育上, 仍然滞后于国外先进水平, 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我国师范院校教育理念上的偏差, 而最主要的表现为教学的过分功利化。因此, 在师范院校中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也就成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当务之急。首先, 要对社会时代发展特征形成理性认知, 并以此为基础树立起非功利化的现代创业教育理论, 在教授创业基本知识的同时完成对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其次, 教师也必须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保持自身思想理念的先进性, 及时依据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式的变化更新完善教育理念;最后, 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要对大学生形成信心, 坚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十分强大的创业潜力, 在教育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从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创业品格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例如在云南师范大学中, 学校就针对创业教育活动制定出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和《“创业基础”教学大纲》, 明确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原则、内容和教学手段等等, 将对正确教育理念的树立深刻落实到了学校政策上,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营造良好的师范院校创业文化氛围
教育活动固然是所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手段, 但是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也同样能为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形成一定的保障作用。纵观各大师范院校的创业文化建设, 无外乎以下四种最基本的形式, 以“江苏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成就学生青春梦”为例:首先是在精神层面上, 也就是在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文化构造中, 要积极烘托出与之相适应的气氛, “人才引领, 科技先行, 特色鲜明, 结构优化, 开放融合”的创业理念对于大学生而言便是最好的精神鼓舞。此外, 江苏师范大学还在校园中设立起“创业教育网络课堂”, 在完成教学的功能外, 也对相关的大学生创业信息、相关项目计划进行了公布, 在潜移默化中, 形成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也调动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其次是在制度层面上, 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制度, 不仅可以规范学校的创业研究工作, 也能够对教师和大学生形成一定行为上的制约, 有效地支撑着创业教育的正常运行。江苏师范大学便在国家和江苏省的创业要求基础上, 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管理办法》、《创业基地建设办法》等等;再次是在物质层面上, 江苏师范大学专门为学生设立了“创业先锋班”、“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创业奖学金, 在两年的时间内投资139万元, 成功资助了16个创业项目, 其中文学院栾思宁同学的“伊香沁人香薰馆”以及体育学院张天君同学的“徐州胜阳天恩养兔合作社”便是最好的实例;最后是在行为层面上, 主要强调的是舆论压力而带来的创业上的精神激励, 也就是通过对优秀创业项目的表扬, 来有效激发其他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以及创业热情, “赢在校园”创新创意创业系列活动就是这样的舆论环境, 但同时也是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筑梦”的有效途径。在江苏师范大学的创业教育案例中, 启示有二:第一要积极在校园中宣传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所在, 让大学生形成对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上的重视, 此外, 也可以在学生中形成创业典型, 充分发挥带头示范性作用;第二, 要对所有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形成冷静、客观的思考, 对失败的案例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解剖, 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
(三) 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既离不开校园的教学课堂, 但同样也不能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因为在师范院校中进行创业教育并不只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知识上的获取, 还应该注重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相比较与发达国家的教育, 我国在教育实践环节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也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上, 师范院校要在尊重课程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基础上, 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既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例如在南京师范大学中, 其就依据各个学院的专业性质设立了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 例如商学院的“环宇杯”商务策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ERP沙盘大赛, 还有全校性质的大学生暑假创业夏令营活动等等。
摘要:社会经济以及教育事业上的飞速发展, 为我国师范院校的传统就业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随之成为我国人民群众所密切关注的话题之一。而这样的发展趋势, 也是在对大学生所要具备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提出的一次全新要求。本文就在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必要性的基础分析上, 简要阐述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及其师范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创业素质,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金华, 李宏国, 宋之帅.打造创业教育“循环圈”,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01) .
[2]吴俊萍.师范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华章, 2010 (29) .
[3]沈冬杰.杭州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22) .
当代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报告 篇10
(一) 调研背景
2012年, 教育部密集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等文件, 助推全国高校创业素质教育热潮。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过程中, 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推动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刻不容缓。
(二) 调研对象
本课题的调查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 调查对象包括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仰恩大学、福建江夏学院、漳州师范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等福建省内近20所高校的大学生。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 共发放问卷103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 有效率为97.08%。
二、大学生的创业素质结构与现状
大学生创业素质可分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和创业知识4大模块。调查显示:6.5%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创业素质“非常高”, 18.4%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创业素质“比较高”, 56.0%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创业素质“一般”, 15.7%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创业素质“比较低”, 3.4%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创业素质“非常低”。由此可知,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创业素质的总体评价并不高。
(一) 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促使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内驱力, 是激发创业活动的个性因素, 包括创业认知、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前景预期等。
1. 创业认知日趋理性、实用主义。
对于“创业内涵”的认知, 42.1%的大学生认为是“发现、辨识、把握新商机, 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新价值”, 23.7%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指“创立自己的企业、公司或店铺”, 14.8%的大学生认为是“提出能赚钱的新观点、新方案”, 8.1%的大学生认为是“靠自己努力, 赚到钱就行”, 6.5%的大学生认为是“开创新事业”, 4.8%的大学生认为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2. 创业动机多元化, 凸显人生价值。
问及“大学生最主要的创业动机”时, 41.7%的大学生选择“挑战自我, 实现人生价值”, 26.5%的大学生选择“赚钱”, 14%的大学生选择“拓宽人脉关系, 丰富工作阅历”, 13.5%的大学生选择“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新技术”, 4.3%的大学生选择“取得较高社会地位”。
3. 创业兴趣一般, 激情有余、动力不足。
创业兴趣与热情是创业者积极性的关键, 11%的大学生创业兴趣“非常高”, 25.8%的大学生创业兴趣“比较高”, 47.2%的大学生创业兴趣“一般”, 11.1%的大学生创业兴趣“比较低”, 4.9%的大学生创业兴趣“比较低”。
创业与学业即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78.7%的大学生赞同在校大学生创业。但81.2%的大学生表示在校期间没有创业经历, 78.3%的大学生表示不准备在校期间创业。当“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冲突”时, 4.4%的大学生表示应“休学, 继续创业”, 4.7%的大学生表示应“退学, 继续创业”, 73.3%的大学生表示应“边学习, 边创业”, 17.4%的大学生表示应“放弃创业, 专心学习”。57.9%的大学生不准备在大学毕业之后创业, 问及“大学毕业时的第一选择”时, 只有14.5%的大学生选择创业。
4. 对创业前景预期模糊。
问及“在校或刚毕业大学生的创业前景”时, 2.9%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好”, 14.6%的大学生认为“比较好”, 58.9%的大学生认为“一般”, 20.6%的大学生认为“比较差”, 3%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差”。大学生对创业环境和创业前景预期比较模糊, 缺乏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勇气。在“评价本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前景”时, 3.6%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好”, 22.3%的大学生表示“比较好”, 53.8%的大学生表示“一般”, 18.4%的大学生表示“比较差”, 2.1%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差”。大学生群体普遍对本专业的创业前景信心不足。
(二) 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所具备的与创业活动有关的创业管理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沟通协调公关能力、指挥领导控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危机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人事管理能力等。调查显示, 期望具备上述前5类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依次是81.3%、79.8%、74.6%、65.7%、67.6%。
评价“自身创业能力”时, 选择“非常高”者为7.8%, 选择“比较高”者为20.1%, 选择“一般”者为58.9%, 选择“比较低”者为11.5%, 选择“非常低”者为1.7%。
(三) 创业品质
创业品质是指创业者所具备的创业意志和创业情感, 主要包括团队精神与宽容谦虚、创新冒险精神与竞争精神、勇敢坚强与恒心毅力、乐观开朗博爱、责任感与诚实守信、自尊自信自理自立、果断与雷厉风行。调查显示, 期望具备上述创业品质的大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依次是85.5%、84.3%、81.7%、79.7%、59.8%、53.1%、50.5%。其中, 在评价“自身创业品质”时, 选择“非常高”者为9.7%, 选择“比较高”者为22.4%, 选择“一般”者为54.9%, 选择“比较低”者为12.5%, 选择“非常低”者为0.5%。
(四) 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是创业者所掌握的与创业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创业知识主要包括社会调查与市场营销、创业法规与政策、创业理财投资与金融、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转让、行业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公关礼仪、创业文化管理、战略管理、商务应用文写作与创业设计、电子商务、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等。调查显示, 大学生最期望具备上述前5类知识的比重相对较大, 依次占调查对象总人数的71.8%、68.0%、64.7%、54.8%、48.2%。评价“自身创业知识”时, 选择“非常高”者为6.8%, 选择“比较高”者为16.6%, 选择“一般”者为55.8%, 选择“比较低”者为18.2%, 选择“非常低”者为2.6%。
三、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优劣势
(一) 当代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
针对“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选择创业资金、创业法规与政策、创业团队、市场竞争环境、创业导师、创业扶持机构的大学生人数依次占总人数82.9%、75.7%、65.9%、51.3%、41.2%、31.6%。
1. 创业资金。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得到良好的发展有赖于资金正常运营, 没有资金支持, 大学生创业无异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创业者而言, 寻求创业融资、学会合理理财、优化资金配置, 将影响创业成效。
2. 创业法规与政策。
创业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环境。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 涉及融资、注册、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 以推动引导支持大学生创业。
3. 创业团队。
问及“何种创业方式”时, 60.7%的大学生选择“合伙创业”。创业过程中, 优秀的创业团队必不可少。只有优势互补、善于创新、团结和睦、高效执行的优秀创业团队才能创造一个商业奇迹。
4. 市场竞争环境。
创业期间, 要想及时规避危险、抓住机会, 创业者必须具备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创业者要清醒认识市场状况和市场竞争强度, 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变化, 顺应市场竞争环境变化, 塑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品牌。
5. 创业导师。
对创业者来说, 运用他人资源, 尤其是在企业的创立和早期成长阶段, 是十分重要的方法。创业导师通过自身的生活阅历、人格魅力、影响力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 指点大学生成功创业。
6. 创业扶持机构。
创业扶持机构整合了各种社会资源, 通过天使投资、VC (风险投资) 、PE (私募股权投资) 、创业基金会等形式, 为大学生创业进行资金扶助、信息共享、技术支持、政策指导。
(二)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与劣势
1. 创业优势。
问及当代大学生的“创业优势”时, 82.5%的被调查者认为, 当代大学生“年轻有激情、有朝气, 敢拼搏”;75.4%的被调查者认为, 当代大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强”;55.4%的被调查者认为, 当代大学生“专业素质高、知识丰富”;52.2%的被调查者认为, 当代大学生“适应能力强”;36.4%的被调查者认为, 当代大学生“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广”。
2. 创业劣势。
针对“创业劣势”, 72.1%的大学生认为是“易冲动, 盲目乐观”;62.9%的大学生认为是“工作经验不足, 商机辨别力差”;66.1%的大学生认为是“风险意识、危机管理能力弱”;59.7%的大学生认为是“压力大, 承受能力差”;37.4%的大学生认为是“团队精神欠缺”;33.8%的大学生认为是“责任感、信用意识不强”。
四、大学生创业素质素质教育的困境
(一) 创业素质教育理念滞后, 创业教育氛围薄弱
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创业素质教育理念滞后, 对创业素质教育的认知模糊, 对创业素质教育目标、必要性、本质、形式、方法等理解不深。调查显示:56.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大学生创业, 59.5%的大学生“不满意”创新创业教育。
(二) 人才培养计划、创业教学管理制度与政策不健全
52.2%的大学生认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不合理”。71.1%的大学生不了解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和法规;66.7%的大学生不了解学校的扶持大学生创业措施。评价“当前国内的创业法规与政策环境”时, 3.3%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好”, 21.1%的大学生认为“比较好”, 58.2%的大学生认为“一般”, 15.7%的大学生认为“比较差”, 1.7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差”。
(三) 创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创业教学平台建设滞后
51.9%的大学生认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合理。68.2%的大学生认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脱节”, 55.1%的大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忽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 56.7%的大学生认为是“实践课程数量少, 且结构不合理”, 24.4%的大学生认为是“校内实验室建设滞后, 技术设备落后”, 24.4%的大学生认为是“实践教学基地不足, 校企合作松散”, 21.6%的大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 流于形式”, 20.6%的大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吻合, 教学方法不科学”, 19.7%的大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师资薄弱, 校外导师少”, 58.7%的大学生表示, “本校大学生实习 (见习) 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中心等没有为其提供创新创业训练机会”。
(四) 创业课程体系不合理, 创业教育方法不完善
创业者需要跨学科、跨专业地掌握从创业筹备到企业管理等多门知识, 涉及经济管理、创业政策法规、市场营销、行业知识等各方面。然而, 我国高校尚未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管理理论知识体系。61.7%的大学生认为本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不合理”。同时,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偏重创业理论教学,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学术讲座与报告等为主。创业教学形式单一, 内容简易, 方法滞后。
(五) 创业训练项目管理亟待改进, 创业竞赛机会偏少
调查显示, 76.1%的大学生没有参与过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评价自己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机会”时, 5.8%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大”, 17.5%的大学生表示“比较大”, 41.6%的大学生表示“一般”, 25.4%的大学生表示“比较小”, 9.6%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小”。82.9%的大学生没有参与过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或学科竞赛。在“评价自己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或学科竞赛的机会”时, 6.9%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大”, 9.8%的大学生表示“比较大”, 54.9%的大学生表示“一般”, 19.8%的大学生表示“比较小”, 8.6%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小”。
五、推动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培育创业型人才
(一) 政府:多管齐下, 推动创业素质教育新跨越
1.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问及“政府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哪些支持”时, 77.6%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创业资金扶持”, 70.9%的大学生认为需要“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技术转让服务”, 54.4%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创业导师”, 80.6%的大学生认为需要“无息或贴息贷款, 投融资、税费、经营场地、生活公寓等政策支持”, 66.5%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园、科技园等多层次创业实践教学基地”。
2. 加大创业宣传教育力度, 营造创业文化。
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台、报社、互联网等全方位渠道强化创业宣传, 形成全社会对创业素质教育重要性的共识, 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参与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 高校:敢勇当先, 实现创业素质教育新突破
1. 多措并举, 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
问及“高校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哪些支持”时, 59.8%的大学生认为需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宽松教学管理制度”, 70.4%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创业课程、创业知识讲座”, 77.1%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创业导师”, 64%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创业资金扶持”, 64%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创业项目指导与技术支持”, 57.9%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竞赛”, 53.2%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大学生创业园等多层次创业实践教学基地”。
2. 调整人才培养计划, 健全创业课程与实践。
调查显示, 认为有必要面向所有专业开设《创业管理》和《创业实践》必修课的大学生分别占54.8%和60.2%。50.6%大学生认为有必要面向所有专业开设“机电工程训练”或其他工业技术类实践课;66.3%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将创业管理相关知识嵌入专业课程。72%的大学生认为二级教学单位有必要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65.8%的大学生赞同学校从各学院 (系) 选拔大学生, 开办“创业精英班”, 学生毕业后获得原专业学位、创业管理双学位;65.7%的大学生赞同“设立创业管理本科专业”, 65.6%的的大学生赞同在本专业下设置“创业管理”专业方向。
3. 完善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管理体制。
高校应对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管理进行系统化、信息化、流程化管理, 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激励、评价和约束机制, 强化部门责任制, 加强部门间协调, 不断改进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管理体制。
(三) 企业:齐心协力, 促进创业素质教育新发展
1. 践行社会责任, 助推大学生创业。
针对“企业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哪些支持”, 78.8%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创业资金扶持”, 76.7%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创业知识培训、项目指导与技术支持”, 74.1%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创业实践基地”, 64%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创业导师”, 60.5%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 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使大学生在干中学。
企业应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 与学校互通渠道, 搭建创业素质教育实践平台, 帮助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在干中学”。
(四) 大学生:励精图治, 积蓄创业新正能量
1. 不断完善自我, 提升创业素质。
问及“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做好哪些创业准备”时, 78.9%的大学生认为要“广结良缘, 拓宽人脉”, 75.1%的大学生认为要“培养市场洞察力, 善于发现商机”, 70.5%的大学生认为要“博览群书, 增长创业知识”, 67.7%的大学生认为要“多参加创业知识讲座、训练、竞赛”, 65.9%的大学生认为要“主动向创业成功人士学习和请教”, 49.8%的大学生认为要“多参与学生社团活动”, 61.4%的大学生认为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或企业实习活动”, 54.9%的大学生认为要“科学职业生涯规划, 增强创业精神”。
2. 找准创业切入点, 抢占市场制高点。
当代大学生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市场竞争环境、创业扶持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 选择自己钟爱且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行业进行创业。针对“如果您准备创业, 您最想在哪一行业创业”这一问题, 21.4%的大学生选择“教育”, 17.2%的大学生选“批发和零售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1.2%的大学生选“金融业”, 11.1%的大学生选“农、林、牧、渔业”, 9.4%的大学生选“住宿和餐饮业”, 8.8%的大学生选“建筑、房地产业”, 7.9%的大学生选“制造业”, 6.4%的大学生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3%的大学生选“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2%的大学生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的大学生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 瞄准创业良机, 该出手时就出手。
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最佳时期”看法不一, 15.6%的大学生认为是“大学期间”, 23.6%的大学生认为是“毕业后1年之内”, 36.9%的大学生认为是“毕业后2~3年之内”, 19.2%的大学生认为是“毕业后4~6年之内”, 3.7%的大学生认为是“毕业后7~10年之内”, 0.9%的大学生认为是“毕业后10年以上”。
(五) 非盈利创业扶持机构:众志成城, 助力大学生创业新飞跃
建立地方和高校创业教育指导中心等机构, 进一步规范完善指导中心的服务指导职能。建立大学生创业援助网络,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设置和参与大学生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 使创业援助网络贯穿于整个创业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等创业类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的创业支持作用。
摘要:近年来, 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演进, 我国经济环境日益严峻复杂, 市场经济体制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 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创业精神激发当代大学生奋勇前行。本课题揭示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素质的调研背景和调研意义, 课题组通过实地问卷调查, 分析当代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优劣势, 以及当代大学生创业素质素质教育的困境, 从政府、高校、企业、大学生、非盈利创业扶持机构等主体入手, 提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政府
参考文献
[1]赫里斯.创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杰弗里·蒂蒙斯.创业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浅谈大学生校园创业的素质要求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创业;基本素质
收稿日期:2011-03-05
作者简介:司聪(1991-),男,江苏苏州人,苏州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主要从事工商管理学习与研究。
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类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从统一分配转向自主双向择业、自主创业阶段,各大院校毕业生如何面对社会、角逐市场,正确地选择职业,顺利走上就业岗位乃至实现自主创业,已成为毕业生家长和学校等各方面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与大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正在尝试在校期间的创业实践,大学生在校园创业的实践中,将对市场调研、团队管理、经营策略等创业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锻炼,无论创业成功与否,都对其自身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今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大学生校园创业是指大学生新创公司或企业,自己是企业或公司的主人。有专家指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给别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岗位。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是一条光明之路,希望之路。
创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创业实践过程中总有一些对个体起到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如: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因素,每种因素对创业都有影响,兴趣如何、理想是什么等,都决定着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大学生创业,意味着自己的事业从无到有,由旧到新的创造,它是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创造一个崭新的自我。而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职业。就业与创业既有显著区别又有内在联系。首先,就业是劳动者通过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并借以获取劳动报酬;创业则是当事人接管或组织一个经济实体或其某一部分,以自己可以承受的经济风险,通过交易来满足社会需求,并借以创造利润。其次,就业是向已有单位寻求工作岗位或就业机会,是给别人打工;创业则是自己创造工作岗位或就业机会,是为自己打工。第三,创业的风险较大,就业则相对稳定,就业难创业更难,更富挑战性。
大学生校园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校园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的校园创业提供支持。尽管有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政策等支持和扶持,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却难以令人乐观。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大学生的校园创业虽然有激情,但缺少必要的、基本的创业素质。在对苏州市16所高职院校近百名创业大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凡是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展示出基本的创业素质(或叫创业素养),那么,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校园创业要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呢?通过对在苏州校园成功创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特征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原则
大学生校园创业与进入社会创业的要求是相同的,创业实践活动中总有一些调节系统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对于在校生来说,只是来的早了点,这些条件是将来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所必需具备的。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同时也是创业的基石,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信条,大学生的社会信誉本身就脆弱,只有诚信守法,注重声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在校创业期间养成诚信原则,那将来在职场生涯也会受益匪浅。
二、社会责任感
一个企业家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责任心,这样才能很好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企业回报社会不应被看做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道德的血液”,因为财富来自社会,我们理应回报社会,这不仅要求一个企业家有这种责任感,而是要求每一个人,取之于社会也将对社会有所贡献,这种企业培养起来的精神,不僅教会大学生如何有道德地就业,更教会如何做人。
三、企业创新,敢于冒险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基。只有以新思路、新策略、新方法谋求企业的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论是步入社会的人还是在校大学生,只要从事创业活动就必然会有某种风险伴随,所以大学生要有风险承受的心理能力,必须敢闯敢干,有胆有识,才能变理想为现实,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功。而在就业中大学生也必须要面对工作实际,表现出自信、果断、大胆和一定的冒险精神,敢作敢为,切不可优柔寡断,如此才能在浩浩荡荡的就业人才中脱颖而出。
四、敬业精神
古往今来,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其成功都离不开两条:一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锲而不舍的勤奋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努力。这两条的有机结合,则为敬业精神。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是他们的不竭动力。而当代大学生无论校园创业还是将来的就业,都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
五、学习精神
创业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如: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知识等,努力学习是创业的关键,是企业保持良久竞争优势的源泉。学习与智商相辅相成,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整个过程,必须持续学习,只有这样,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六、自信心
在校大学生创业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执行能力,善于与外界交流合作,善于克服盲目冲动和私利欲望,善于进行自我心里调节,增强适应性等众多心里素质。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培养这些优秀的创业品质,在今后的创业生涯中才能扬帆远航。
七、勇于承受失败的打击
大学生校园创业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可能会有很多人创业失败。创业的大学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失败了怎么办?创业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是知识、经验、技能经过概括后形成的并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复杂而协调的行为。大学生校园创业必须有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策划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一旦你具备了这些能力,将对今后的创业有很大帮助。当然,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校早创业一旦失败,往往自信心受挫,可能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对将来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创业史的失败经历伴随自己,影响工作的质量。
当前,我国对大学生校园创业有许多优惠政策,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校园创业对大学生整体而言,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主动创业可以消除浮躁波动的情绪,构建良好的心境,提高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能了解政策行情,找准自己位置,提前学会包装自己,进入市场才能更好的推销自己。总体来说,大学生校园创业要积极提倡,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努力创业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是一项很好的途径。但是,校园创业,相比求职而言更富有挑战性,不能随波逐流,一头扎进去,这种做法也是愚昧的。全国数以千万大学生,每个人的情况、资质不同,要根据自己的专长作职业规划,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还得先安分守己,待时机成熟再创业。也许我们不应该辜负青春火热的激情,但客观地说,不是每位大学生都具备创业的素质和潜能,即使你适合,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开始,请记住,稳重本身是责任心的体现,是一份对于自己、对于关心自己的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阿尔贝特•施威茨尔.创业宣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N].新京报,2010-10-30.
[3]全民皆商引浙高校创业热潮大学生渐成浙商新锐[N].中国新闻网,2010-7-2.
[4]首届全国高校创业者大会8月将在京举行[N].人民网,2010-7-1.
[5]教育部副部长陈希:抓紧制定大学生创业四计划[N].中国新闻网,2010-6-28.
[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出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N].中国政府网,2010-6-9.
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篇12
1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 是创业者创业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品性、习惯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从简而言之, 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完成创业行动和创业任务所需要的全部主体要素的总和。就其结构, 笔者认为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能力素质等部分。
培养大学生较为全面的创业素质对促进大学生创业、顺利创业、成功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风险性较强的一项活动, 创业者是否具有较强的创业素质直接关系着创业活动的成功与否。从创业的风险来源看, 既包括市场的变动、政策的变化、创业资金缺乏等客观风险, 也包括创业者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 这些均可以通过创业者凭借过硬的素质有效化解或降低。从创业的过程来看, 从识别市场创业机会到创业筹备、创业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的创业风险, 也对创业者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创业者提高自身素质。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 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素质, 增强就业稳定性。”
因此,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工作是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 必将有力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
2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2年, 教育部确立了清华大学等九所本科院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自此之后, 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纷纷出台政策, 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 具体措施包括将创业就业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提供在校创业实践、举办各级各类创业指导大赛等, 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
但是, 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在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中仍存在不足需要解决。我们曾经以驻石家庄市各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对未创业学生创业意愿和部分在校创业学生的创业实践现状进行调查, 涉及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资源分析、创业动机、学校创业指导等内容。调研结果表明, 一方面在校高职学生具有创业意识, 但多数仅限于想法而未付诸实践;无论未创业还是已经创业的普遍对大学生创业的内涵、创业政策、对自身创业素质的自我认知等均存在不足。同时, 已经创业的学生则以“积累社会经验”、“丰富人生”和“赚钱”等为目的, 创业所需资金主要通过父母支持、合伙创业等形式筹集, 普遍感到目前的创业教育需要强化和完善。
3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创业生的创业素质培养是一个持续、综合的培养过程。笔者认为, 高职院校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着手, 做好创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设计, 打造专兼结合的创业教学团队, 落实能力本位的课堂教育, 强化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 进而合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3.1 转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根本保障。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过程中, 要在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教育教学内容与创业实践需要相对接;在创业课程授课中落实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提高创业理论与实践、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的有机融合。可以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出发, 以校企合作开发的真实创业项目引领创业课程教学和实践, 进一步提高创业知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实践操作能力等的教学效果。
3.2 改革创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创业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的平台和依托, 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为课程教学内容。从创业素质培养的内涵分析, 创业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创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 从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团队的组建到创业资源的整合等实践能力均需要在创业教育中提高, 这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系统的课程体系。根据资料, 在国外创业教育进行得比较好的国家已经开发了相应的教材、评价标准等。反观国内, 多数的创业素质培养以选修课为主、讲座为辅的形式进行, 课程以创业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 要以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创业课程体系, 形成符合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的课堂教学资料、实训指导教程、课程标准、考评标准等。
3.3 打造专兼结合、多元化的教学团队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创业素质教育, 必须要有一支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及实践指导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条件。目前的高职院校多是将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交给了基础课教师、辅导员等完成, 这些缺少创业经历、缺少实践的校内教师是无法独自完成创业教育的。因此,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 要求高职院校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 在提高校内教师创业理论水平的同时, 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 熟悉企业的运作、发展、管理与经营, 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同时, 邀请、聘请一些有创业经历的专家、知名人士以及成功创业的毕业生等加入到创业课程的教学团队中, 通过承担创业实践指导任务、举办创业专题讲座等形式, 弥补校内教师在创业实践方面的不足, 丰富创业素质教育课程内容, 提高教育效果。
3.4 鼓励、加强学生自主创业实践
创业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动态过程, 始终离不开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实践活动, 它贯穿于学生整个求学过程和创业过程中, 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长期锻炼、积累的过程。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使学生自主创业, 所以创业实践活动的最直接形式使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尝试。
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 高职院校应在国家的创业政策基础上, 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外围环境, 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在高职院校校内, 可以通过开辟“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减免水、电、办公室费用等措施, 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创业实践活动, 如从事小商品销售、软件开发、技术服务等活动, 通过边学边实践的形式, 在学习创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通过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摘要:近些年来, 为积极应对高校严峻的就业压力, 拓展大学生就业途径, 从国家到各高校都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培养。随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不断改革, 高职大学生创业的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环境等因素制约, 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教育需要改善。要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打造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强化学生创业实践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郑毓, 叶锡恩, 余斌.高校创业素质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2) .
[2]李春青, 聂淼.高职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1)
【大学生创业素质】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05-10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10-19
浅谈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10-15
大学生大学城创业指导06-26
大学生综合素质07-10
大学生信息素质08-13
现代大学生素质08-20
大学生法律素质09-07
大学生能力素质10-03
大学生心理素质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