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2024-05-10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共12篇)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篇1

1999年, 我国高校扩大招招生, 高校学生人数快速增加, 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软件硬件方面的冲击很大, 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很迫切的民生问题。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 随着“包分配”逐渐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 大学生要想谋得一份职业需要去人才市场中搏杀, 而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一直不多, 出现“生多岗少”。国家、政府、社会、高校努力整合各种资源、增加就业岗位, 开辟就业渠道, 推动大学生合理就业。同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高职高专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虽然政府、高职高专院校很重视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教育, 也启动了创业行动教育计划, 给予了政策扶持, 搭建创业平台, 但高职高专学生真正参与创业的比例不足, 最大窘境是规模小, 成功率低。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是由多方因素决定的, 其中重要因素是创业心理素质, 它是由潜在创业者变为现实创业者, 且影响创业活动过程中状态的调整、困难的克服、意志等。

国内外研究表明, 成功创业者要有:成就需要、内控倾向、风险偏好、自信。创业心理素质能调节、促进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 结合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心理素质可分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行为和创业意志等。

要使创业活动的有序开展和顺利推进创业者的创业心理素质影响很大, 可以影响创业活动的成与败。因此, 需要全社会多方全力合作, 共同应对, 培养、塑造好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

首先, 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客观来讲, 高职高专学生大多是学业上的“失败”, 让他们内心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他们大多存在自卑感, 这是他们致命的伤害, 使他们怀疑和不信任自己的能力。所以, 学校要利用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成功人士等有利资源, 教育、辅导、调试学生的心理状态。只要学生有信心, 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才会有动力,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其次, 在政策上扶持。政府和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 为学生创业出台政策, 大学生创业需要雄厚的资金、丰富的经验、广泛的人脉。若无政策特别扶持, 大学生创业活动最终以失败而结局。正因为大学生创业活动将遇到的多种困难, 需要政策支持。

再次, 要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只有创业理论, 却无创业实践, 那是空谈。学校要设法鼓励、支持、引导大学生投身于创业实践, 学校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 开辟创业园、创业一条街、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创业的“演练场”。在创业园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优势、强项等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 从开办一个维修店、打字复印店、五金交电等最简单、低层次、低附加值的创业项目开始, 逐渐向管理咨询、广告装璜、产品研发等高端创业项目推进。大学生只有进行了创业实践活动, 才能熟悉了解整个注册公司基本流程。营销策划, 资金募集, 广告宣传, 财务预决算, 员工招聘等问题都要创业者自己去面对、解决。在创业实际中, 大学生们可能会碰到很多挫折、困难, 甚至于失败, 他们只有经历过, 才会成长、才会发展、才会成熟、才会壮大, 当他们毕业后, 自己再去创业同样也能够快速适应, 还可能游刃有余, 这样才是有效, 值得去尝试与努力。

最后, 营造好创业氛围是特别重要的, 不可否认, 学生个体是进行创业活动的主体, 但是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 精力充沛, 激情高昂, 初生牛犊不怕虎, 他们冲劲足, 思想新、观念新,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学校通过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创业氛围, 使大学生明白他们不仅可能成为岗位的竞争者, 更可能成为岗位的创造者, 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不是找不到工作, 是“失意者”, 而是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是“成功者”。

自主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且要储备创业常识, 想要做一名优秀的创业者, 需要掌握丰富的创业常识, 因此需要大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参加学生社团、到大学图书馆学习、了解媒体资讯、与商界成功人士交流等方式与途径, 获取经营管理常识、市场营销常识、广告策划常识、人际交往的处事方法与原则、专业技术知识等各种创业知识, 进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决策、经营管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专业技术水平。

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创业正逐步成为学生择业就业的新趋势, 他们创业难、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是创业心理素质的欠缺, 而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 需要一个长过程, 特别是我国高职高专的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 还不够成熟, 更需要全社会关心与支持。因此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已要成为高职高专创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和支持高职高专学生投身于自主创业活动, 让他们真正成为创业型人才走向社会, 让高职高专学生成为岗位的“竞争者”、“创造者”和“建设者”。

摘要:高职高专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 从提升自信心, 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给予政策扶持, 营造创业氛围, 学习创业知识等多方面进行, 从而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合理就业, 缓解现实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更有利于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 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志峰,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J], 《思想教育研究》, 2010年

[2]郭韶敏, 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继续教育研究》, 2011年06期

[3]刘彦军,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文教资料》, 2009年04期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篇2

积极性(Positivity)亚马逊(Amazon.com)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Bezos)非常清楚积极思考的能量。他以“每个挑战都是一次机会”为座右铭。事实上,贝索斯把一家很小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发展成全球最大的书店。

亚马逊于1995年7月正式启动,两个月内就轻松实现每周2万美元的销售额。1990年代末,互联网公司纷纷倒闭,亚马逊股价也从100美元降至6美元。雪上加霜的是,一些评论家预测,美国最大的书店巴诺(Barnes&Nobles)启动在线业务,这将彻底击垮亚马逊。紧要关头贝索斯挺身而出,向外界表达了乐观和信心,针对批评言论,他还一一列举公司的积极因素,包括已经完成的和准备实施的。

贝索斯带领亚马逊不断壮大,出售从图书到衣服、玩具等各种商品。今天,亚马逊年度营收已超过百亿美元,这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贝索斯的积极思考。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篇3

摘要:文章首先证实了创业企业家接受创业精神和心理素质培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然后分析了创业企业家心理培育可以使用的各种训练方法,期望藉由心理培育和训练,能在创业教育训练的设计与执行上提高其有效性。

关键词:创业企业家;创业精神;心理素质

过去研究已证实创业企业家可被训练(Ladzani&Vu-uren,2002),并且自1980年代开始,创业的课程和计划持续地激增。教育和培训是创业企业家成功的要素,但是并不是充分条件,这些培训并不必然造就成功创业企业家。对于潜在创业者来说,教育和培训是帮助他们在即将开始的创业活动中认识自己、完善自身,更富有创业精神,更具有创业能力和知识。有助于成功。每个创业企业家都具有独特的成功之路,创业教育和培训应该更具有灵活的、个性化的对策。在此,我们更多探讨的是创业企业家心理培育中的共性。

在心理素质培育上也有先例:麦克利兰通过让印度Kakinda地区的商业人士写一些关于个人成就的故事、参与一些能够激发成就感的商业活动。训练他们像成就需要非常强烈的人那样思维、讲话和做事。这些商业人士同时有机会能够和成功的企业家会谈,学习如何为自己的事业设定合适的目标。在此项目培训后的两年期间,Kakinda地区的学员创造了比没有参加培训的企业多两倍的工作机会。

下面提出的是针对创业企业家心理培育中可以使用的心理培育和训练方法。

一、创业企业家创业精神培育的方法

1创业榜样示范法。潜在创业者易于接受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模式,然后以其特定的方式在自己的身上再现出来。有很多成功者都有这样一个感受,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人物,这个人物可能是他的父亲或母亲,可能是他的某一位老师。在他的人生奋斗中。他会时时想起这个重要的人物,并时时按他的言行要求自己,鞭策自己。这种示范作用在创业遇到困难时和面对挫折和打击时。表现得尤其明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良好人格的养成需要榜样引路和激励,这甚至比正规课程更有效。一是利用中外著名的创业人才的良好人格引导学生进行人格修养。二是运用身边师生中的创业成功者的人格行为引导学生进行人格修养。这些鲜活的形象会使学生们倍感亲切,更具有可信度和感染力。

2创业导师辅导法。英国王子基金开展的青年创业计划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由创业导师陪伴青年创业,这是青年创业计划的显著特色。也是该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每一个参加青年创业计划的青年人。在创业的头三年里。都会获得一名创业导师的帮助。这些创业导师通常由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志愿担任。每个导师平均每个月花费4个~5个小时的时间对青年进行指导,他们的联络方式可以是见面,一起实地走访企业和客户。也可以是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创业导师不仅为青年提供经验、专业知识、技术、网络方面的帮助,更是青年创业者的朋友、师傅和向导。他们不图名利、志愿奉献,赢得了青年的信任,也保证了青年创业计划的成功率。目前,青年创业计划招募的创业导师已达9000名。这些创业导师在上岗前要接受专业培训,在上岗期间要接受项目管理人员的跟踪和监督,保证创业辅导的质量和信誉。

3创业环境陶冶法。首先,经受竞争环境考验。不良的创业心理品质往往表现于自卑胆怯,它往往来源于成功经验的缺乏。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需要年轻人大胆展示自己,充分发展自己,努力把握各种创业的机会。这就要有敢想、敢做、敢闯、敢冒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只能从行动中来,从竞争中来,从实践中来。因此,年轻人应积极参与竞争中去,不要坐等机会的来临。只要有机会就大胆地去争取。多从事几种职业。多参与几次竞争是好事并非坏事,通过竞争积累成功的经验,通过竞争取得自信的快乐,通过竞争战胜孤僻、害羞、怯懦等心理障碍。

其次,经受不利环境的磨砺。生活比别人苦点。工作比别人累点,环境比别人差点,这也是一种磨练创业心理品质的方法。环境在给人施加压力的同时。也为人准备了一份智慧和才能,人们最出色的事业往往是在承受巨大压力下取得的。

4创业实践锻炼法。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重在实践训练。积极的实践能带来及时的反馈和成就感,也能带来节节成功的喜悦;切切实实地投入创业实践中去,定能磨练出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一是培育学校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便利。如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二是社会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岗位供学生选择。如勤工俭学岗位、社区服务岗位等,使其经受创业实践熔炉的考验:三是学生自己课余主动参与创业实践,从小商品推销到饭店洗盘子,从为人打工到自己开店,熟悉各种职业特点和自己的能力特点,积累创业经验,增长创业才干,减少将来创业的盲目性。只有经受创业实践的锻炼,创业目标才会更加明晰。创业信念才会更加强烈,才会形成良好的创业习惯和人格。

二、心理训练的实用价值

1能提高人的心理活动强度。完成任何工作都是以一定的心理活动能量为基础的,但这只是一些前提条件,还必须具有对心理活动强度很好的调节能力,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工作业绩。由于心理活动强度不足,造成缺乏足够镇定自如:遇事手忙脚乱;操作出错误、失误等等。所以提高心理活动强度,对于创业企业家有着特殊的意义,心理活动是他们劳动的主要方式,是以消耗心理能量去直接创造精神产品,心理训练应该成为他们的专业必修科目。

2能适当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强度。参加一项新的工作。尤其是意义重大的工作,人们往往会产生过量的心理活动。这种过分超常的心理强度不仅无益于完成工作,反而会成为自我行为协调的内部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心理活动强度。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在创业过程中,有些创业者由于心理活动过强。会造成促使情绪激动而不够稳定:致使创业者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使心理失去平衡。心理训练能使创业者适当控制和调节心理活动强度,以适宜不同强度需要。

3能恢复心理活动的能量。创业者在各种紧张的工作、学习中。要消耗大量的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造成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心理训练的作用之一,就是在疲劳者补充营养和适当休息的同时,进行促进身心恢复的心理训练。及时恢复心理活动能量。但是许多人往往只是采取自然休息手段,认为增加营养,充分睡眠和休息。就能使体内能量得到补充,而完全忽略了恢复心理能量。许多人在完成工作之后,虽然身体活动减少了。心理活动并未减少。有时反而增加了。例如在一次成功的活动完成后。人们心情非常兴奋,不能马上平静下来,思想情绪仍旧处于继续活

跃的状态,就会使心理能量的消耗有增无减。不少人因此失眠、减食、疲乏无力,以致很难保持继续工作的能力。追其根由。主要是缺乏对心理能量进行恢复性的训练,致使整个机体和心理能量的更大消耗。

4对心理障碍的消除和治疗。在进行艰苦的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要经历各种严峻的考验,使他们的体力和脑力消耗极大,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有些如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形成心理障碍,长期遗留下来。轻者影响当前的工作或学习,重者会使人心理异常,形成一种病理心理现象。对此。一方面需要进行病理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也要采取专门的手段,进行心理方面的“修复”和治疗。对心理障碍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应当科学地分析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及时采取具体的修复手段进行训练和治疗。

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者的心理特质,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如同创业大厦的基石。它可以奠定创业基础,支撑创业人生。

三、创业企业家心理训练的方法

创业企业家心理训练的方法:

1模拟训练。认知心理学将低级的感知到高级的思维、决策作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看待。那么,提高思维、决策能的最有效的办法,自然是让受训者置身于需要他作出决策情境中去,接受从感知信息到思维、判断、做出决策的整套训练。基于这一思想,各国都把模拟训练作为心理训练的重手段。应变思维是在缺少必要信息况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它可以从信息流中找出没得到的情报,识别突然发生的事件。提出适应新情境的动有得到的情报,识别突然发生的事件,提出适应新情境的动作计划。预觉是预见未来的心理定向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不明显的期望反应,它在外界环境尚不具备充分根据的时候,驱使人们去进行一定的工作。并且,应变思维能力和预觉,都可以通过专门演练而人为地得到加强。

计划。预觉是预见未来的心理定向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明显的期望反应,它在外界环境尚不具备充分根据的时,驱使人们去进行一定的工作。并且,他还指出,应变思维力和预觉,都可以通过专门演练而人为地得到加强。美国心理学家Roscoe也把应变思维和预觉称之为决策能力,且也认为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情境性训练得以提高。由于模拟训练有利于练习创业者在复杂条件下的快速反应养他们遇事沉着冷静地、正确果断地独立处置复杂情况的能力。因此这对于那些初次步入创业的创业者进行心理模拟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2缓解或消除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方法。由于不良情绪(例如紧张、焦虑、抑郁等)不仅会使大脑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脑功能急剧下降,甚至进入临床休克状态。而且还会造成个体反应迟缓、记忆力降低等。心理障碍长期得不到释放和缓解,会导致严重的心身疾病。因此,开展心理训练以消除或缓解这些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外应用得比较多的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生物反馈训练、渐进性放松训练、内部质量管理(IOM)训练等。

3表象训练法。表象训练也称心理图像训练或意像训练,是指运用形象维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身心进行调整。1995年。日本筑波大学高野聪等在深入广泛地研究了国内已有心理训练方法。尤其是表象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个心理表象训练的新程序(MITP),并认为,动觉表象、视觉表象和想象表象的有机结合运用是提高心理训练效果的良好途径。此外心理表象训练还产生了肯定的认知,对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撇的影响。

4自我暗示法。自我暗示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人类大脑的潜意识,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自我暗示是唤醒潜意识巨大能量的钥匙。每个人都可以发掘这种力量,并运用在任何一项目标上。你只要用简短的话命令你的大脑,潜意识就像一个无形的巨人,随时可以接受你的指挥,为你做任何事情。

发挥想象的作用。假设你想要创业成功。就默念:我会成功,我会成功,我一定会成功;假设你想要让自己的业绩提升。就告诉自己:我的业绩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提升。我的业绩一定会不断地提升。这样不断地经由你反复地练习,反复地输入,当你潜意识可以接受这样一个指令的时候。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会配合这样一个想法。朝着你的目标前进,直到达成目标为止。

经常与假想的竞争对手对话,你就会发现你现在的不足,就会促使你想出更好的方法来应付局面。

5自我反省法。自我反省是个人运用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机能对自己的思想是否正确、行为是否得当进行的分析、判断和鉴别。一个人对自己的真实思想倾向、真实行为动机有清楚的了解后,对自己在某种思想支配下的实践结果感受才最深,才能真正从主观与客观效果的结合上检查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从而正确认识自己,自觉地、有针对性地改造自己。

6认知活动情景法。

(1)角色扮演。采用心理短剧和小品、哑剧、双重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扮演创业活动中某种人物角色,演绎其行为方式、方法与态度。达到深化认识、感受“剧中人”的内心活动以及情感体验实践的目的。角色扮演是一种由表演创造的情景。要求学生细细揣摩当事人的每一丝心理波动,设身处地的把握角色。创造出尽量自然真实的情景氛围,使表演者和观众都能受到感染。从情景中有所体会,最终加深体验。增强认同感的。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篇4

关键词:创业意向,大学生,心理素质,多维测量调查

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上升到2010人数达630万, 2011年上升到643万, 2013年上升到667万, 2015年上升到749万[1], 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居高不下, 而社会上出现为数不少的“啃老族”现象, “啃老族”的日渐增多导致社会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 作为高等教育管理者, 认真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应成为重要的管理教育目标之一。

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体育学院三所高校的在校生大专、本科及研究生, 这三所学校分别代表综合性大学、专科综合大学。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450份, 收回有效问卷373份, 有效回收率为82.8%。

2. 研究思路和方法

由于创业心理素质内涵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且对于不同的人群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整理分析、成功创业者访谈及有关创业心理素质的开放式调查问卷中的信息, 借鉴国内的研究成果[2], 并同时运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确定了基本问卷内容, 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归纳分类为以下四个维度: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和创业技能与知识[3]。对大学期间或毕业3年内有创业意愿及行为的大学生进行访谈。问卷共52个项目, 问卷的题项使用陈述方式表述, 陈述方式包括正面陈述和反面陈述, 采用5点量表记分, 依次为很不符合、不太符合、无法确定、有点符合、非常符合。正面陈述的题项给分依次为1分、2分、3分、4分、5分;反面陈述的题项给分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问卷回答完成时间统一在60分钟之内。

3. 统计方法

统计样本数据采取SPSS17.0统计软件均数±标准差 (X±S) , 计算P值,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并进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以确定问卷数据的可信度和效能。

4. 调查结果

4.1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系数即 (Cronbach’s coefficient alpha) 测验内部一致性 (Internal Consistency Coefficient) 系数从而进行信度分析。在SPSS17.0中单击菜单“Analyze—Scale—Reliaility Analysis”, 将左边方格内的变项全选入右边items的方格内, 在左下角的Model框中选取Alpha后按Statistics键, 选择Descriptives for Scale if item deleted和Inter-Item Correlation, 执行信度分析过程。求出4个项目的信度系数。

表1所示的“Reliaility Analysis”分析了各项目的Cronbach a系数统计结果4组α值都明显大于0.7, 笔者认为本调查问卷信度达到了较高水平。本调查问卷参考了国内相关研究[2]并采用了专家评价方法, 具有可接受的内容效度。因本问卷内容为定性评价指标, 其他 (标准、结构、区分) 效度不适宜本问卷检验。

4.2创业动机调查结果

表2数据说明:大学生创业动机较明显, 创业动机的价值取向明确。10个因子得分最高的是“希望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4.55±0.35) , 其他依次为“首次创业失败后再次创业” (4.42±0.73) 、“提高自己的社会综合地位” (4.37±0.72) 和“改善家庭的生存现状” (4.28±0.64) 。由此说明, 这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创业动机与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无关系。金钱意识逐渐影响大学生, 大学生创业更看重个人经济上的独立、想尽快回报家庭, 这表明大学生创业目的明确, 具有倾向性。对于首次创业失败后再次创业的认同表明大学生不过于注重创业的结果是好是坏, 只以在创业的过程中锻炼自我、积累经验、积极接触社会、完善发展自我为目的, 有交学费上社会实践课的意味。值得注意的是, 大学生样本中不乏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认同。

4.3 创业能力调查结果

本组数据说明:10个因子得分最高的是“他人认为我是值得信赖的诚信合作者” (4.77±0.35) , 其他依次为“我具有组织管理经验” (4.62±0.57) 、“在运作的项目中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4.43±1.23) 和“我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并使人信服” (4.33±0.91) 。上述的调查因子的得分体现了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大学生认为创业中的诚信与合作精神, 以及全局利益相当重要, 同时创业人群对于组织管理经验的认同是一致的, 但是现实创业中大学生一般缺乏组织管理的时机与锻炼机会。大学生较强的能力为综合能力中的合作能力、人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情况下我很少接受别人的建议”得分最低说明大学生较易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对于“本行业市场运作、竞争与营销的把握能力”的得分较低, 基本体现样本中的大学生创业的能力潜质与现状, 而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分较低可能与大学生没有参与创业实践, 对于市场营销知识的缺乏不无关联。

4.4 创业人格调查结果

本组数据说明:10个因子得分最高的是“我习惯于居安思危能够承受突发的挫折打击” (4.89±0.41) , 其次为“我信坚信成功的人属于一心实现自己预言的人” (4.82±0.38) 。其他因子的均值都较高, 最低均值为“我经常用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 (3.85±1.35) 。从本组因子均值来看样本大学生对于创业者所具备的人格特质中的抗压耐挫力、成就需求、内控制源的水平最高。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创业者人格的认识比较客观, 明白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 挫折与失败在所难免。在选择创业之路之前, 大学生就应该做好承受挫折、承受失败、不惧困难和勇于挑战的心理准备。

4.5 创业知识与技能调查结果

本组数据说明:10个因子得分最低的是“熟悉金融知识” (2.05±1.32) , 其次较低的为“懂得财务知识” (2.13±1.41) “洞察市场机会的能力” (2.39±1.75) , 而在本组因子均数中得分最高的是“外语流利并能进行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 (4.03±1.57) 。总体来看本组因子均值普遍不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生创业群体除了创业所必需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外, 非常缺乏创业所需的具备的金融、财务、投资与管理公司运作与项目经营的知识与能力、对于国家当前的经济政策及关企业公司法律条文普遍缺乏, 说明大学生有创业意向人群普遍存在对创业所需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的欠缺问题。这可能与高校的创业教育还未渗透到学生的创业教育中有关, 也可能与非综合型大学的相关学科建设不够健全有一定相关性。

5. 讨论

5.1 课题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 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都明确提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38次提到“创新”, 13次提到“创业”, 尤其两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不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正能量, 还是以自主创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更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但是面对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和社会经验不足等现实情况, 大学生创业风险极大, 很容易使创业受挫而过早放弃。因此, 如何培养有创业意向大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是决定大学创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目的笔者探讨了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创业心理素质, 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有意的参考。

5.2 创业心理素质的维度

创业是艰难的, 是对人全面素质的检验, 尤其是对人心理素质的考验, 从创业的准备、初始阶段, 到创业的坚持, 直到创业最后成功, 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它主要由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几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有机构成。

创业心理素质属于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对创业者的心理和行为有双向调节作用。相关研究表明, 创业心理素质应该包括较强的认知能力、乐观的情绪和情感、坚定、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 以及果断的决策行为[4]。

本研究借鉴了国内研究的现状, 提出了创业涉及的四个心理测量维度 (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创业技能与知识) 以说明样本人群的创业心理素质。首先, 创业动机的形成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创业人格、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是创业行为产生的前提, 本研究中有创业意向大学生的动机符合现实。与此同时, 创业能力是指个体进行创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胜任力。现有的研究表明, 创业能力主要是指诸如企业管理、识人用人、判断决策能力、人际影响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冒险避险能力、理性面对失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5]。本研究中样本大学生的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面对市场判断和决策运作方面, 这是初期创业者的共同特点。

笔者认为, 创业人格是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自身性格特征的综合体现, 具体表现在与人处事、待人接物中显示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6]。目前的研究认为创业企业家的人格有一些相似的基本因素, 即所谓的责任感、勇气、情绪自控能力、毅力、友善、合作、创造力、精明、外向、大胆、包容等[7]。本研究中样本大学生的创业人格特点总体是不利于创业成功的, 需要创业教育者高度重视。创业者不仅应该具有创业家的气质, 还需要具备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本研究中样本大学生对于创业相关社会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社会职业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是不均衡的, 尤其是对国家经济政策、财务知识、法律知识、金融知识国家对创业大学生优惠政策不甚了解, 这一点与上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特点是相对应的。

6. 结论与展望

从研究结果大体看, 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创业动机总体较高, 对创业目标比较关注, 但是对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及相关知识掌握不够。该人群有较强的合作能力、策划与创新能力、本专业学习能力, 但非常缺乏成立私营企业的程序、法律知识、融资等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高校的创业培训与教育要注重创业实践中的市场经济管理知识的开展, 同时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以积极塑造大学生的创业型人格为教育主导。

参考文献

[1]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召开[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5, 17 (1) :4-5.

[2]田硕, 许燕.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中的作用与开发[J].江苏高教, 2015, 31 (1) :105-107.

[3]刘洪林.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5, 2 (28) :51-52.

[4]郭志芳, 钟建安, 段锦云.大学生创业心理特质与创业意向的关系: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 2013, 19 (3) :265-271.

[5]高娜, 江波.创业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及提升策略[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2 (5) :157-160.

[6]季丹丹, 陈玉.“90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 27 (10) :32-34.

大学生创业素质论文 篇5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创业的主力军,良好的创业素质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现状问题及创业者应共有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精神、竞争意识等基本素质。

关键词 :创业 能力 素质

培养大学的创业素质是高校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体现科学发展观,通过创业教育,积极进取的态度,顽强的创业学生强烈的创业信念会,自主创业的质量,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创业经历狂热,沮丧,发展阶段的稳定期,大学生创业,不断提高质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创新意识薄弱。许多学生普遍采取合伙企业的形式,表明当代大学生在企业表现出了强烈的合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利于创业的成功。但相对缺乏的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多学生选择特许经营的形式,忽视技术创新和创业带来了生机。

2.创业目标功利化,社会责任不强。大学生的创业目是获得更多的财富,这表明“创富”意识已经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也体现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开始。这也表明,大学生创业的认识浅显,不明白的是实际创建创业事业,成就自我的过程显然会降低品质的学生创业。

3.创业意志坚强,而且越来越理性。大学生创业的强烈愿望,很多学生选择毕业后至少工作1-2年后开始,表现出他们的创业机会,风险更清醒的认识。当失意的企业家,大学生绝大多数将继续保留创业愿望,等待时机,以积累经验,蓄势待发。

二、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1.创业动机。要想成功创业,创业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创业愿望,自我实现、追求成功的创业意愿可以帮助创业者克服创业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就大学生而言,创业动机通常可概括为儿方面:偶像崇拜、实现自我价值、经济原因等。

2.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创业者自身所具备的、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够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的精神品质。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必须握有自信、自强、户主、自立的创业精种。就大学生而言,创业精神通常可概况为几方面:一是要有开拓创新精神;二是要有吃苦耐劳精神;二是要有团结协作精神;四是要有求真务实粘神;五是要有奋斗拼搏梢神。六是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这些都是自主创业最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也是许许多多创业者成功的经验所在。

3.创新意识。创业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事业,所以创业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外在表现是:有创新思维,无思维定势,不墨守成规。能根据客观情况变化及时提出新目标和新方案,不断开拓新局丽创出新路了等:可以说,创新是创业者不断前进的关键环节,就大学生而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生素质构成中的核心成分。

4.竟争意识与风险意识。竞争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业者要敢于向自我进行挑战,不断反省自己,突破自身的固有思维模式;不断超越竞争对手才能取得成功。但是创业的同时处处都充满着风险,能不能坚持下去就看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三、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应德育,教学,实践等方面,培养创业型人才具有良好的创业素质。在创业教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育的创业理念,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良好的商业环境的过程中,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1.深化教学改革,丰富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的正确的看法。创业教育应该是开放大学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如开设“创业”,“商业心理学”,“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创业教育体系教课程,让学生了解和全面掌握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必要的知识,能力等。

2.创业教育融入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内隐式的方式艰难,乐观,企业家和情感。学院的心理学课程,应普遍建立,使他们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通过培训心理问题让个人拥有自己的一个更现实的认识和更加积极的控制。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创业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心理素质的创业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创业。

3.将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开展创业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培养创业意识、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和增强遭遇挫折的心理承受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创业全过程,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4.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通过开设“创业成功人士”讲坛,激发大学生创业欲望,增强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各行各业的创业典型是学习的活教材,尤其是创业成功的校友,可以邀请他们给学生介绍他们的创业经历、经验与教训,让学生受到熏陶,从而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分析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指标体系

大学生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尽快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该意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再次推向新的高度,也再次促进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当前,社会对人才有更高的要求。高校大学生不能只是学习好,更要能学以致用,产生实际的效益,这才是社会乃至国家对高校培育人才的期望和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不但有助于培育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同时从高校的中长期发展来看,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也会更好地反哺母校。对学生而言,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素质,也能提高综合能力和水平,可以在今后的就业选择中更加多元化,更有利于施展抱负。因此,探讨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其创新创业的能力,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分析与研究,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化改革高校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概述

本文所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主要指创新型创业。所谓创新型创业是指创业者建立新的市场和顾客群,突破传统的经营理念,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引导新市场的开发和形成。它通过培育市场来营造商机、不断满足顾客的现有需求及开发其潜在需求,逐步建立起顾客的忠诚度和对企业的依赖,为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提供巨大原动力的一类创业模式。据此,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定义为: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所从事的创新型创业行为的总称。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概念,由于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故可借助素质模型的相关理论来对其做如下定义: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是指大学生个体所具备的能够使其胜任并完成创新创业过程,且取得一定成功的内在的稳定特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构成要素很多,包括理论知识基础、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特点,结合当前的新形势,通过问卷、专家意见等形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选择相关指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更为科学的乘积标度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1.模型的构建

综合问卷及专家意见,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二级三层评价结构:第一层为目标层,用A表示;第二层为要素层,用B1、B2表示;第三层为指标层,分别用C1、C2、C3、C4、C5、C6、C7、C8、C9表示。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详见表1。

2.指标权重的确定

AHP是当前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但其在使用中有局限性。当递阶层次结构复杂、每一层次中指标元素过多(如超过8个)时,就会给两两判断矩阵带来困难,甚至判断无效。基于此,本文采用乘积标度法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评价中的指标层指标权重计算,该方法已在实践中被验证可很好地规避上述AHP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乘积标度法只设2个等级,即两两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为“相同”或“稍微大”,然后在此基础上递进乘积分析。两两相同的权重认为是1∶1,对“稍微大”的权重认为是1.354∶1。创新素质B1包括:创新精神C1、创新意识C2、创新能力C3共3项指标。一般认为:“创新精神”是反映创新素质最为常用和直接的指标,“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应予以重视,赋予较大的权重,“创新意识”是反映创新素质的一般性指标。即:

ωc1 ∶ωc2= 1.354∶1 (1)

ωc3 ∶ωc1= 1.354∶1 (2)

则有:

ωc1∶ωc2∶ωc3= 1.833∶1.354∶1 (3)

则B1下的3个评价指标的标度权重经归一化处理后为:

(ωc1,ωc2,ωc3) =(0.438,0.323,0.239) (4)

同理,可得创业素质B2下6项指标权重为:

ωc4∶ωc5∶ωc6∶ωc7∶ωc8∶ωc9= 1∶ 2.482∶1.833∶3.361∶1.833∶1.354 (5)

则B2下的6个评价指标的标度权重经归一化处理后为:

(ωc4,ωc5,ωc6,ωc7,ωc8,ωc9) =(0.084,0.209,0.155,0.283,0.155,0.114) (6)

对于要素层的指标权重确定,由于该层只有两个指标因素,故仍可采用AHP中的1~9标度法建立两两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即可得到要素层指标的权重。

三、结语

本文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科学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育研究的有益尝试。该模型对于评价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不过由于当前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评价尚缺乏相关的定量分析与研究,因此仍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林雪,邓俊荣,彭璐.大学生创业素质模型的构建及其评价[J].中国青年科技,2007(9):22-27.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素质,创业教育,培育,途径

随着近年来高校持续扩大招生,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 与之相应,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瓶颈。从2003年至2006年, 高校毕业生由240万人迅速增长到413万人, 而每年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仅有70%左右, 大批学生无法正常就业, 给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带来诸多不稳定、不和谐隐患。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 如何科学认识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有针对性地推进创业教育改革和实践,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创业教育最早由美国学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柯林?博尔提出, 他认为未来的人都应该接受学术性、职业性、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相应地获得三本“教育护照”, 如果一个人缺乏事业心和开拓能力, 其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也不能充分发挥, 甚至变得没有意义。1989年底, 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l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 (enterprise education) 这一全新的概念[1]。此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围绕创业教育先后在泰国曼谷、日本东京等地召开了多次国际研讨会议。根据历次国际研讨会议的观点, 创业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培养自我谋职的教育活动, 是一种以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促进创业实践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与传统教育相比, 它不是教育学生如何被动地去接受别人的挑选, 如何去适应别人, 而是为你指出一个方向, 开发一种素质, 培养一种能力去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和飞翔。也就是说, 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 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因此, 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愿、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创业活动的催化剂, 也是构建就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从而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驱动力”,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创业教育观念的提出, 不少人产生了新的困惑:搞创业教育还搞不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从三者的内涵来看, 素质教育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 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创新教育强调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基本素质 (主要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进而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则更加强调自我谋职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 现在提出创业教育并不是对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否定, 而是随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深化以及近年来我国对创业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在我国众多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 而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或者说,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载体, 它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二、培育创业素质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由于创业不但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倍增”效应, 而且在促进一国经济发展方面也有独特价值, 因此, 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地培养传统的求职者, 而应首先培养职业岗位的创造者。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明确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 高等教育应关心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2]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着创业成功与否, 创业教育又应该包含哪些基本内容呢?迄今为止,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 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创业素质, 而创业素质至少应包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三方面的基本内容。

1. 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个体在创业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意识、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敢于创业的人总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实践, 表现出高度的创业自觉性, 并对创业表现出强烈的情感需要。当个体能够顺利开展创业活动、满足内心的需要时, 就呈现出满意、快乐等积极的情感反映, 反之则呈现出痛苦等消极的情感反映, 个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创业情感需要, 获得快乐的情感享受, 必定会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各种才能, 努力创业。同时, 创业往往是一种艰难的、开创性的活动, 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为保证其顺利进行和完成, 坚强的意志也就成为创业者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素质。在创业过程中, 创业者的行为往往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果断性和坚韧性, 他们在困难面前决不退缩, 持之以恒。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 不仅要树立自我的创业意识, 争取实现自身价值, 更要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国家艰苦创业的远大理想与进取精神, 不能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父母、学校和用人单位, 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坚定信念, 凡创业成功者莫不如此。总之, 创业精神是促使创业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它使人们自觉创业、勇于创业、热衷于创业。

2. 创业个性。

创业个性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 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以及创业者的独立性、果断性、敏锐性、创新性等等心理品质, 集中地展示了创业者的个性人格特点和创业素质的社会性质, 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并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力度,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其实, 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而言, 创业充满着成就感和诱惑力, 但每个人是否适合创业或者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道路, 主要与个人的心理品质有关。为此, 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 并让学生经受适当的挫折和失败, 从而磨练心智, 培养实干精神, 使之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 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个体进行创业时所必备的技巧和能力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创业认知和实践活动中。个体在树立了创业理想、信念以及具备了果断、坚韧、创新的心理品质之后, 如何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变成现实, 这就主要取决于个体的创业能力。一方面, 它主要表现为认知过程中敏捷的观察、创造的想象、稳固的记忆以及对市场的分析、判断、预测和对未来职业的合理规划等等;另一方面, 创业认知必须在实践中进行, 创业实践的主要方式就是试验, 要想灵活地选择试验类型和方式, 必须具有获取、处理信息与善于捕捉灵感的技能, 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能动手操作、能与他人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共同构成了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当然, 创业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 一个真正的创业者, 仅仅只具备这三个方面的创业素质是远远不够的, 他还应同时具有与创业密不可分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质等其他基础性的要素。

三、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和提升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建设创新型国家, 需要大批创业人才, 而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业教育。当前, 创业教育已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国家明确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必须从国情、校情出发, 努力探索提升创业素质、培养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1.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说到底是学校如何管、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要求大学变革不利于培养创业人才的现行教学模式, 以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创业素质为目标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和“立体育人模式”。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互相渗透, 使得社会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4]。真正的创业人才都必须具备整体化知识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阔的科学视野和广博扎实的基础训练。因此, 高校必须深化进一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加强“理、工、文”或“STS” (科学、技术、社会) 等方面课程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不断地软化学科界限, 实现课程综合化。既要加强基础课程, 强干削枝, 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 又要加强综合课程、交叉学科课程、边缘学科课程的设置与整合,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将创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开设《创业实务》、《公司法与合同法》、《创业财务基础》、《创造学》等创业教育课程, 让学生掌握创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教学方法上, 大力提倡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 实现学生与教师或专家之间的充分互动, 营造自由讨论的良好氛围。

2. 加强教师的主导性教学, 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学习。

开展创业教育必须要有实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 除了来自于社会要求的压力外, 最主要的可能还是来自于教师的创业意识和激情, 这是无形的压力和榜样, 如果教师本身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激情, 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激情又从何而来?因此, 高校必须真正建立起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吸收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学术背景的人士开设创业学课程或与创业相关的课程, 支持创业教育教师和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所有教师身体力行地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 在教学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主动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 更直观、更生动地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 拓宽创业视野。同时, 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寻找问题的可能答案, 养成对新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 以及对问题的主动、独立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及与成功创业者的交流过程中获得“高峰体验”, 从而学会独立思考、科学思考、增强创业素质。

3. 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创业实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 全面提升创业综合素质。但是, 由于受到观念、场地、经费、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内不少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处于看似热闹、实际尴尬的两难境地, 创业教育始终处于感性化、浅层次上。因此, 要有效地推进创业教育, 各类高校必须要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争取更多的创业基金投入, 让学生模拟和体验开办企业的过程、在尝试中学、在做中成长, 以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个人品质和态度。学校既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实验室、实习工厂、实训基地等的教育资源, 更要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充分利用或共享企业、科研院所等的非教育资源, 依托各方面的人才、科研、资源优势建立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各种创业模拟实体, 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创业实践机会。在这里, 学校可以经常性地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系统地宣传成功创业者的艰苦创业经历, 组织开展成功创业报告会、自主创业论坛、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创新性课题研究等各种活动, 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播撒创造和创业的种子。在这里, 学生可以通过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参与策划、市场调查、试办公司、试申请专利、创建电子商务网站、参加课外科技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创业实践, 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自信心, 提高创业技能。

4. 深化教学管理机制改革, 优化创业教育环境。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个体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样两个基本条件[5]。我国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 尽管管理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但从学业到就业的单一成才模式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人才培养过程中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管理机制仍然广泛地存在, 很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 必须由刚性管理转变为弹性管理, 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各项制度, 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创业教育氛围和环境。一方面, 努力探索“管严”与“管活”的新途径, 制订完善的创业教育方案, 实行符合各自实际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并积极推进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专业教学,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选择的广阔空间。另一方面, 加强创业教育服务与管理, 组织进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审批创业项目、拓展创业实践基地、争取和管理风险投资、检查和评估院 (系) 创业教育等各项工作, 促进各种教学形式的互通, 构建有利于个性教育的教学机制, 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就业、创业渠道。此外, 还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不仅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更要加强对学生在课外科研活动、社会实践、各类竞赛和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的考核, 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创业素质。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需要我们认真摆正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不断探索和完善创业教育的途径, 将创业素质的培育贯穿于高校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不断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业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华.试论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J].理论导刊, 2006, (10) :101-103.

[2]杨冠英.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4, (4) :162-164.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07-10-25.

[4]彭熙, 邓成超.论创新教育与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4) :60-66.

大学生创业素质架构探讨 篇8

目前,人们对于创业的理解各有千秋,致使对创业素质的阐释也是众说纷纭。国外有学者认为,成功创业者应具备“十大素质”是:选择一个爱好、制定一个目标、拿着薪水学习、与成功者为伍、相信自己、以己之长、敢于提问、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努力工作等,国内专家指出,优秀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体现在十个“D”上,分别是:理想(Dream)、果断(Decisiveness)、实干(Doers)、决心(Determination)、奉献(Dedication)、热爱(Devotion)、周详(Details)、命运(Destiny)、金钱(Dollar)和分享(Distribute)。今天的大学生已经归于普通,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目光从羡慕与崇拜,变成了审视与考量。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才能勇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呢?笔者认为,大学生想获得创业者的成功,必须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包括强烈的创业意识、沉稳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竞争意识、坚韧的创业精神和多面的创业能力。

1 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

中国青年报调查得到“创业,是大学生就业、出国、考研之外的第四选择。”人们总是不安分于自己的乡土,外面世界的精彩让大学生对社会有了强烈的渴望,希望在新的环境中遇到新的人,接触和感受到新的环境、习俗、人情。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观意识行为,具有主动性和实践性,而强烈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主动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创业意识要求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全面把握,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明确自主创业在当今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人生目标,利用自身具备极强的信息意识和对市场走向的敏锐洞察力,瞅准行情,抓住机遇,创造自己的目标事业。据笔者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0名不用专业的大三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42.7%的学生有自主创业的念头,对创业的模式和前景做过市场调查的学生却占其中的比例的40%,也就是在创业意识中能付诸行动的学生只占毕业生的16.8%,可见创业的成功是大学生在思想上长期准备的结果,成功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也是属于有强烈创业意识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大学生。

2 具备沉稳的心理素质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自我面对社会上变幻莫测的激烈竞争和随时出现需要迅速解决的问题与矛盾,这需要大学生创业者具备过硬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和沉稳的心理素质,持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困难险阻。创业者在外部环境和创业条件变化时,以沉稳的心态以变应变,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处理各种压力,用积极态度看待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冷静分析、控制压力;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制定办法,消除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敢地面对压力,力争将不利变有利,将被动变主动,将压力变动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 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

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非洲的草原上,生活着斑马、羚羊和狮子。每天早晨,羚羊和斑马睁开眼睛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狮子跑得快,否则,就可能被吃掉;狮子也在想:我必须追得上跑得最慢的羚羊和斑马,否则,就会被饿死。社会竞争中,从另一个意义上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因为有了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有了良好的创业平台和良性竞争,大学生创业者为了要创业后并很好地生存,就要求创业者要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只有敢于竞争,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才能在创业守业过程中经得起风浪,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4 具备坚韧的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指敢于开创一番新事业,并且能够脚踏实地为之奋斗的精神。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坚忍不拔的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自信就是对自己创业行为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团队)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不依赖父母、不等待学校的安排,自信赋予自己积极的态度和进取的精神,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在创业守业的过程中,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尤其需要自信。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在企业中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打造企业文化,履行企业承诺,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利益,积极开拓进取,订立远景规划,努力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是要求大学生创业者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不受传统世俗的束缚,不受舆论压力和环境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以及企业的未来,独具慧眼,找准机遇,赚取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自立是指大学生创业者凭自身的学术和经验,智慧和才能,努力不怠,建立起自己的理想企业。

5 具备多面的创业能力

5.1 诚信

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诚信是立身之本,失去诚信企业将寸步难行。在与人交往和洽谈业务的过程中,诚信将是最佳的竞争手段,讲求诚信,且一直奉之为立业之根,立身之本,“诚信”二字则是创业者的“金质名片”。

5.2 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包括合理管理产品质量,有效管理人员分配,善用顾客资源等。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生产的效率和效应就关系到企业生产的生存发展,在创业过程中,做好资金、场地、时间的使用是直接提高企业产品效率的捷径,是最终能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市场经济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市场。大学生创业者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吸纳德才兼备、志同道合的人才共同创业,创业者需要用明锐的洞察力,善于取长补短,将各种不同专长的人吸纳为合作伙伴,才使企业有最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经营管理是一种在实践过程中锻炼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更要学会合理利用顾客资源,善于在既有资源下开发新的经营途径、开辟新客源,用诚信的服务和优质的管理水平开拓经营新天地。

5.3 财务管理能力

有效的财务管理是大学生创业者使创业之树枝繁叶茂的最关键的能力。学会理财首先要学会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培植财源,在创业过程中除了抓好主要项目创收外,还要注意广辟资金来源。很多大学生都渴望创业,但苦于没有资金,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广东省政府对扶持大学生创业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除了要求地级市以上市政府简化为学生提供小额贷款的手续外,还向优秀创业大学生提供最高20万的流动资金。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节流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从节约每一滴水、节省每一度电开始做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一是要做好资金运用的预决算,心中有数;二是把握资金进出和周转的动态信息,每笔资金都要有账可查;三是切实做好每一笔资金投入的可行性论证,将钱都用在实处,做最有效益的事,才能使资金增值,做到利益最大化理财。

5.4 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创业者身份上还是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新鲜人,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要学会妥善处理与客户、公众、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为创业后企业的和谐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创业者灵活妥当处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企业与外界的关系,企业与同行的关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求同存异共同协调发展的人本保障。

5.5 创新能力

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新颖且快捷,创新的手段也层出不穷,在大学生创业的路途上,坚持创新精神是企业化解外界风险并取得竞争优势的最有效途径。要培养优异的创新能力,要求大学生创业者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心态、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创新是知识的生命,知识是第一生产力,要在市场站稳脚跟,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开拓创新缺一不可。

“行百里者半九十”,梦想谁都会有,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有将梦想付诸实现的准备和勇气,大学生创业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在国家政策等大气候环境都为大学生搭建平台的同时,大学生创业者要有吃苦勤奋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把握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制定良好的计划,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坚定追求创业梦想,在奋斗中历练自己,大学生创业的规模将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摘要: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创业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缓解就业紧张形势、促进经济发展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业也日渐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本文探讨大学生在创业路上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架构,从学生本身探索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梁国杰.大学生创业必备素质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9(4).

[2]蒋义丹.创业教育—高校面临的新任务[J].教育发展研究,2003(3).

[3]张子睿.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提升[M].科技出版社,2008.6.

[4]友商网大学生成功创业七大素质[EB]http://www.youshang.com/con-tent/2010/12/02/89542.html,2010.12.

大学生提高创业素质的途径 篇9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内容和特征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内容

1. 自主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它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有句格言说得好:“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的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要迎接她时,她就会从大门里走进来,然后从窗子里飞出去。”

2. 良好的文化修养。

良好的文化素质并非是指高学历,而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长久保持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它一般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法律知识等方面。人们往往会尊重那些既有能力又恪尽职守的人,却不会尊重一个很有能力但不负责任的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通过真诚的合作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

3. 自信的心理素质。

自信意味着自己相信自己,它是人们对自己力量充分估价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反映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创业者内心认为自己会成功,且不怀疑,就往往会成功。

4. 求异的思维个性。

创业需要求异的个性。求异的个性是思想上的独立,承认专家权威的存在,但不盲目听从、信从他们的建议,而用自己头脑独立思考。现实表明,成功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一般表现为:大多数企业领导人是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决策者与推动者;企业领导人常常就是提出创意的人。

5. 坚忍不拔的毅力。

创业者面对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大困难,面临不测的风险。创业者要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克服,要凭顽强的毅力去承受失败的打击。纵观每一个成功企业的创业史,成功企业大都是在创业者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后建立起来的。以坚忍为资本去从事创业的人,他们所取得的成功,比以金钱为资本的人更多。

(二)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特征

1. 可塑性。

创业素质中先天的形成的因素只占一小部分,绝大部分可以通过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和塑造,发展成稳定的基本品质。构成创业素质重要内容的各种知识、技能、品性等都可以通过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来获得或提升。

2. 创新性。

创业的基础是创新,创新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灵魂之所在。大学生应注重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树立创新理念,在创业实践中通过观念创新,抢占先机;通过产品创新,赢得市场;通过服务创新,增添实力。

3. 实践性。

创业不是纸上谈兵,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产生经验,磨练品性。当大学生的知识积累能满足创业需要时,面对艰巨且有挑战性的创业实践活动,才能充分激发其潜在的素质,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效。

4. 自主性。

培养创业素质需要以人为本。学生个体只有保持积极而开放的心态,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创业知识、技能、经验的认知与内化,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个性品质,增强自身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5. 综合性。

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求或期盼所有大学生毕业后都自主创业,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一旦具备了创业素质,就相当于拥有了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无论将来在哪里工作以及作什么工作,都有可能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的途径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创业理念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要素。创业意识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有了创业意识,才可能有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创业的先机。大学生必须改变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才去干的不体面的事这种错误的观念,形成“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的意识,主动将自己的知识、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将自主创业作为人生的追求,将通过创业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作为实现人生目标的最大价值。

(二)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创业精神

哈佛大学商学院对创业精神的定义是:“创业精神就是一个人不以当前有限的资源为基础而追求商机的精神。”因此,创业精神可以简洁的概括为:“没有资源创造资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用有限资源去创造更大资源。”创业精神与创业伦理有着密切联系,没有正确的创业伦理,很难产生顽强的创业精神。大学生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创业的潜能,每一个人都可能成功”的观点,相信“我能行”,坚定信心,培养自身积极的进取态度和旺盛的求知精神。打个比喻:要像狮子一样勇猛,看准一个目标,扑过去,抓到为止,不怕任何干扰和困难;应该有狐狸一样聪明的头脑,行动之前应该有长期的规划和短期的战术配合;作为企业生存最重要的一个品德,是要有耐心,像骆驼一样饿三天也不怕,绝不打退堂鼓;创业者还必须有一颗兔子一样纯真的、坦城的心,才会被很多人接纳,跟你合作。

(三)善于发现机会,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业成功的翅膀。没有创新的眼光就难以发现创业的机会,没有创新的思路就难以成功创业。世界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一个人出色的成功者,就是因为他走了一条别人不曾走过的路,一条不寻常的路———创新之路。创新贯穿创业的全过程,无论是创业项目的选择,还是创业融资、团队组建、经营管理、市场开发、持续发展等等。许多国内外成功者的成功经历都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大学生应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使自己清楚创新之路没有尽头,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未来一样能够成功,牢记“有志者,事竟成”,在创业的征途上做好艰苦努力、不断创新的思想准备。

(四)塑造健全人格,提升创业品质

创业心理品质足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们身不由己地被推向了创业的浪潮中,大学生在面临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面临的压力也增大了,困难和挫折也会接踵而至。然而创业是艰难的,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创业能否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身素质的高低,在于是否具有创业心理品质。大学生的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独立性、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等是创业必备的心理品质。这些品质在创业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应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增强创业软实力。

(五)参与实践锻炼,提高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基本知识技能和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第二是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业能力的训练,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创业能力是成功创业者应具备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包括计划决策、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等传统能力以及把握商计、创建团队、善于沟通、高效融资等创业必备能力。大学生应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以及创业大赛等活动,培养自己具有创业企业家的素质和建立创业文化的能力,包括独特的领导才能、善于化解各种矛盾、独有的管理风格、获取团队成员信任等,提高创业的综合能力。

(六)丰富学习内容,拓宽知识结构

牢固的知识积累是创业成功的必备前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创业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创业知识是有多方面元素构成的,主要包括:创业基础知识、创业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知识、金融财会知识、公关交际学等内容。大学生首先应主动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个性特征,针对自己日后准备从事的职业,有针对性地、有层次地参与各种创业活动和实践锻炼,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其次是培养自身的终身学习意识,学好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创业型人才。

摘要:创业素质是创业者开始创业实践前所经历的物质与精神力量的聚集过程。创业素质对创业者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大学生创业素质包括:自主的创业意识;良好的文化修养;自信的心理;求异的思维个性;坚忍不拔的毅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创业理念;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创业精神;善于发现机会,培养创新思维;塑造健全人格,具备创业品质;参与实践锻炼,提高创业能力;丰富学习内容,拓宽知识结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新开.论高职生的创业素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当代大学生综合创业素质探讨 篇10

一、强烈的创业意识

强烈的创业意识即创业欲望, 实际上是要求创业者应该有追求、理想、目标、愿望、志向、抱负等, 强烈的创业意识, 帮助创业者克服创业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将创业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创业的成功是思想上长期准备的结果, 要想取得创业的成功, 创业者必须具备自我实现、追求成功的强烈的创业意识。事业的成功总是属于有思想准备的人, 也属于有创业意识的人。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

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是充满艰险与曲折的, 这需要创业者具有非常强的心理调控能力, 面对变化莫测的激烈竞争以及随时出现的需要迅速正确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能够持续保持一种积极、沉稳的心态, 即有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人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 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一个具有良好创业心理素质的创业者, 面对创业的艰辛和可能的失败, 能够用积极地心态去面对, 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失败中汲取教训, 积累经验。

三、顽强的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认真负责, 一心一意, 任劳任怨, 精益求精。敬业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 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创业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精益求精, 认识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 给自己定位, 确立可实现的目标, 使自己保持恒久的激情, 从而激励鞭策自己不断创新、不断挑战、不断向前。具备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 创业发展才会大有希望。

四、强健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创业之根本。当今的社会处处充满压力, 人们在压力中生活不免感到身心疲惫, 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 那么创业的艰辛将会把我们拖入泥坛。因此要加强体育锻炼, 拥有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才能为创业拼搏。

五、全面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 这种特殊能力往往影响创业活动的效率和创业的成功。创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关系能力, 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外语应用能力组成。

1、学习能力。

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能力之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 学习能力是指通过学习而掌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与创业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创业是十分复杂的过程, 因此创业者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创业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要在实践中摸索, 逐步提高发展、完善。创业者要重视创业过程中知识积累的专业技术方面的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训练, 对于书本上介绍过的知识和经验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予以提高、拓宽;对于书本上没有介绍过的知识和经验要探索, 在探索的过程中要详细记录、认真分析, 进行总结、归纳, 上升为理论, 形成自己的经验特色, 积累起来。只有这样, 专业技术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2、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旋律, 是企业化解外界风险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大脑活动的能力, 即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独立性思维和捕捉灵感的能力;二是创新实践的能力, 即人在创新活动中完成创新任务的具体工作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与知识、技能、经验、心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3、关系能力。

即人与人之间通过互动建立关系的能力, 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 以及激励能力和人际技巧能能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与不同的人建立相互关系, 其中包括创业伙伴、员工、政府部门人员、竞争者等。在与创业伙伴互动的过程中, 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求同存异共同协调的发展, 做到不失原则、灵活有度, 善于巧妙的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总之, 创业者搞好内外团结, 处理好人际关系, 才能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创业的和谐环境, 为成功创业打好基础。

4、计算机和英语两个工具应用能力。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 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 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工具。网络缩小了地域距离, 将人类社会变成了地球村。创业者应该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 及时了解和处理相关信息, 寻找创业商机。英语是通往世界的桥梁, 外语交流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能力。创业不仅仅与国内的人交往, 拥有外语交际能力, 发展的机会就不会因为语言受阻, 因此这两门工具课程是创业或择业的有力保障。

上述五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中, 每一项基本素质均有其独特的地位与功能, 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形成和发展, 影响其他要素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乃至影响创业的成功。因此一个未来的创业者, 不仅要注意在环境和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 而且要重视其整体结构的优化, 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杨丽梅:《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0 (08) 。

[2]董朝宗:《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自我培养》, 《教育探索》, 2010 (10) 。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125-02

在经济转型时代,我国教育需要尽快转型,以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创业型人才。把大学生培养成未来职业的创造者,为一个新世纪培养有创业能力的新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三个层次分开论述,从创业能力的视角帮助大学生认知创业本质,梳理创业思路,提升自身创业能力。

一、创业能力的概念

对于创业能力,不同专家学者对此的认识和表述都不一致。创业能力本身是创业者不断发现、分析并解决各种创业矛盾进程中积累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行业经验的一种综合性概括,其实质是一种客观实践后的主观沉淀。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总结: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素养+创业经验。

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那么到底创业能力由哪些能力组成呢?首先,创业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指贯穿于整个创业阶段的基础性能力,如沟通能力、决策能力、行动能力和学习能力,没有这些能力,不用说创业,可能连基本的就业问题也难以解决;特殊能力是指创业的不同阶段所着重掌握并运用好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创业就很可能会在这一阶段遇阻。而特殊能力在创业的不同阶段要求不一样,具体表现为:

1.创业筹备期需具备的特殊能力

自我认知和规划能力,即正确认识、清晰回答,并持久把握诸如“我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等一系列认知问题能力;第二,商业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利用能力,即从互联网、社会实践、书籍资料、信息中心、各种展会等渠道收集自身关注领域的商业信息,以分析创业的外部、社区、行业、政策及校园内部等多层次环境的能力;第三,洞察市场商机和正确决策的能力,也就是要在“市场之盾”和“自身之矛”之间找到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并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这是创业筹备期最为核心的能力所在。

2.创业实践期需具备的能力

要有把握人才的能力——即能对创业伙伴进行选择、使用和优化组合,而且能运用创业团队共同愿景建立团队规范和价值观,形成团体内聚力的能力;第二,要有把握物力的能力——解决怎样筹集企业硬件、怎样购置企业资产、怎样安排企业内部布局、怎样管理企业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有把握财力的能力——这不仅包括创业实践中的奖金筹措、分配、使用、流动、增值等环节,还涉及融资能力、节约能力、采购能力、推销能力等;第四,要有把握信息力的能力——要对规划、决策、实施、管理、评估、反馈所组成的企业管理全过程中产生的外部和内部信息,具有全面控制盒全程运筹的能力。

3.创业拓展期需要具备的能力

创业者在创业逆境中要有持续作战的能力,在创业顺境中要有居安思危、不断创新的能力。

二、创业能力的意义

创业能力的有无决定创业结果的成败,创业能力的高低影响创业进程的顺逆。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团队企业、创业者自身修养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首先,创业是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身目标、增长自身才干、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1]其次,创业能力对大学生所创建的企业而言是维系企业发展、提炼企业核心价值的核心内容。再次,创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而言,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区域实现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

三、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策略

大学生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创业能力呢?如前所述,创业能力是创业者不断发现、分析并解决各种创业矛盾进程中积累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行业经验。大学生要掌握创业能力,没有可以一步登天的能力速成训练班,必须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专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职业素养,从社会实践中积累行业经验,并不断将这些知识、素养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创业能力。具体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日常的专业知识学习中积累创业知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单凭热情、勇气或只有单一专业的知识,要想成功创业是困难的,创业者应具备多方面、全方位的知识结构。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国家关于创业的法律政策方面的知识、创业所在领域的专门知识及相关的商业知识。此外,还要强调科技知识的学习吸收,大学生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生创业更多体现学术领域的科研创新和市场领域的机会挖掘,应当更勇敢地凭借自身的知识优势,走知识性、机会性、自主性创新的道路。

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可以采取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以下几条路径入手。

(1)大学课堂、图书馆与创业社团,利用学校开设的学生科研项目、开放实验室等条件,充分吸收各种具有生产应用和市场价值的专业知识。

(2)媒体资讯,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才类、经济类纸质媒体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管理类、人才类、专业创业类网络媒体学习;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科技信息中心的网站也往往能提供大量创业知识。

(3)与商界人士广泛交流,可以找有创业经验的亲戚、朋友、同学、老师请教,获取间接的创业知识。

(4)社会实践,以自主创业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是学习创业知识的最好途径,可通过课余、假期在外的兼职打工、求职经验、参与策划、试办公司等活动学习创业知识。

2.从日常的大学生活中培养创业素质

一般来说,创业素质包括创业动机、创业思维、创业人格、创业心理和身心素质等。

它是大学生创业的个人基本因素,是推动和保障个体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主客观条件,[3]培养创业素养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生活中做起,养成好的习惯。具体而言,一是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可以支撑创业事物的“好身板”;二是要注重自我心理调适,养成可堪创业困境侵扰的“好心态”;三是要留心观察环境,养成随时随地发掘创业机会的“好眼光”;四是要注重交流沟通,具备“好口才”。

3.从日常的社会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经验,并不断调试、融合才能真正具备创业能力。就大学生创业者而言,积累创业经驗一般有以下途径:第一,通过校内兼职、勤工俭学等方式获得初步的工作经验,校园中的老师、工友往往会悉心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规律程序,为创业打好工作基础。第二,通过校外打工、小型创业等方式积累初步的商业经验,训练自己的统筹管理和规划实施的能力,最好能进入与自己的计划创业项目属于同行业的企业,积累岗位经验,依托实践平台梳理创业知识,通过接触社会挖掘创业机会、积累创业经验。第三,从工作实践中获取经验。在工作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是一个积累经验的理想选择。通过社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从一个雇员的角度看待企业和企业家,学会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以及如何管理好一家企业,要想做好“企业的老板”发号施令,首先要做自己的老板,管理好自己。

总的说来,创业者的面前既有光明的机遇和未来,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风险,但只要大学生能牢牢把握住自身能力的提升,深深扎根于能与力,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朱珂.社会创业与大学生社会创业动机初探[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5).

[2]林平凡,高怡冰.软实力发展对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以广东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19).

[3]张正琴.创业者形成机理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篇12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人力资源, 是有效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后备保障。而且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经济的全球化, 我国对人才类型的渴望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对高校的培养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而其中要求最为激烈的便是对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培养, 简言之也就是对学生创业潜能和各方面能力的开发。在师范院校中进行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教育研究, 不仅可以准确地把握到社会创业的机遇, 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决策;还可以有效解决创业教育中的所遇到的挑战, 成功地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因此, 在师范院校中进行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 理应成为现阶段师范院校教育的中心任务。

一、开展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最新的大学生就业统计中, 2014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达到727万, 相比较与有“史上最难就业季”之称的2013年, 还多出了28万人。近几年, 我国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只有70%-75%的初次就业率, 未实现就业约有165万人, 就2013年期间也仍有740万人需要进行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经表露无遗, 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 因此, 师范院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是符合社会现实就业形势、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 大学生创业是拓展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大学校园是没有个学生结束学生时代而转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 但是现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却使得曾经的“天之骄子”光环黯然失色, 再加之经济发展方面的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就更加黑暗。师范院校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化解大学生“夹心饼干”的尴尬地位, 就必须要积极把握社会发展机遇, 化被动为主动, 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通过自行努力去获得生存, 简言之就是进行创业活动。这也就是要求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作为基本要求。在另外一个意义层面上来说, 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实施, 也可以有效地为自己的学弟学妹提供工作岗位, 为学校的就业率形成保障。

(二) 大学生创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教育方面, 我国一直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念, 也基本上都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培养目标。在马克思认为, 社会是人的集合, 未来社会的自由发展首要要取决于人的自由发展。而在我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改革发展要求, 指出一切的教育必须要建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之上, 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则更应加强其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做到教育事业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基于此,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措施。所以, 师范院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要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社会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教学, 在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念上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

(一) 大学生创业素质

1. 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个体心理活动特征, 最终通过思想和行为上外化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的沉淀, 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创业的过程是复杂而又艰苦的, 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未毕业、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 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但有时即便有效的进行了克服, 最终可能还是会走向失败, 因此,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创业的过程中尤为宝贵。现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 生活物质条件也都相对较好, 经受的社会磨难少之又少, 从小有家庭和社会的庇护, 阅历和经验也比较缺乏, 在新环境的适应上和困难挫折的解决上, 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十分薄弱。而在师范院校中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 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也可以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而且, 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也可以客观而理性的对真实的自己形成了解, 正确而又清晰的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残酷以及创业的艰难, 从而形成健康、谦虚、坚韧的良好素质。所以说, 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教育的过程。

2. 强烈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提前条件, 属于大学生心理层面上对创业的认识、分析过程。具体是指大学生进行创业行为的动机、意向和愿望, 是推进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也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欠打驱动力。因此, 要想实现创业梦想, 也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

创业的过程是实现就业的过程, 也是对自我锻炼的过程, 更是大学生不断学习、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以创业为自我培养的形式, 不仅可以让自己赢得成功, 实现人生的价值意义, 也可以对社会的发展创新以及对综合国力的增强做出巨大的贡献。21世纪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代, 对于各国的经济、社会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尤其是在知识、信息的产业化发展上, 既带来了挑战也同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就说, 在进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教育上, 要着重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实现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展以及就业的多元化。

(二) 大学生创业能力

1. 专业技术能力

每个人想要在社会上获得长久地发展, 其都必须要具备一技之长。对于大学上而言, 也就是要熟练掌握自身所学的专业技术能力, 或者是自己兴趣所在的专业技术能力。从社会上的各大企业家来看, 他们几乎也都是由技术领域逐步向管理领域晋升的, 所以说, 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每一个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2. 组织领导能力

一个出色的创业者不仅需要较高的领导统筹水平, 更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用人能力。能够灵活的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协调、统帅, 甚至还包括对非人力资源的使用和调度。此外, 这样的创业领导能力还应该体现在公司企业组织机构的整体设计安排上, 如不同岗位的员工安排、不同员工的职能安排等等。

3. 社会活动力

社会活动力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的交往能力。在诸多的社会实例也可证明, 拥有加强社交能力的创业家一般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甚至能占据其成功要素的80%。因为, 当人和人在接触交往的过程中, 很容易从别人的长处中获得学习, 对于创业者来说, 许多的创业点子也多是从人际交往中获得的, 而且, 朋友圈的大小也会对企业业务范围的大小产生间接性的影响。

4. 市场判断力和创新能力

创业项目设计的好, 便会使整个的创业事半功倍, 但由于现如今市场发展的程度较高, 分工也比较的详细, 所以要想在社会市场中寻找到空白点尤为困难。所以说, 一个优秀且能获得成功的创业者, 对市场的判断力则就必须十分敏锐, 正确的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出适合创业的项目、地点和人才。除此之外, 创新能力也必不可少, 对于国家的建设而言, 创新能力可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形成有效地保障;对于创业者而言, 创新能力则属于一种学习和打破常规的发展精神, 可以有效推动创业新局面的开启。

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 树立正确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教育理念

在我国现阶段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教育上, 仍然滞后于国外先进水平, 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我国师范院校教育理念上的偏差, 而最主要的表现为教学的过分功利化。因此, 在师范院校中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也就成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当务之急。首先, 要对社会时代发展特征形成理性认知, 并以此为基础树立起非功利化的现代创业教育理论, 在教授创业基本知识的同时完成对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其次, 教师也必须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保持自身思想理念的先进性, 及时依据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式的变化更新完善教育理念;最后, 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要对大学生形成信心, 坚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十分强大的创业潜力, 在教育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从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创业品格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例如在云南师范大学中, 学校就针对创业教育活动制定出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和《“创业基础”教学大纲》, 明确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原则、内容和教学手段等等, 将对正确教育理念的树立深刻落实到了学校政策上,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营造良好的师范院校创业文化氛围

教育活动固然是所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手段, 但是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也同样能为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形成一定的保障作用。纵观各大师范院校的创业文化建设, 无外乎以下四种最基本的形式, 以“江苏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成就学生青春梦”为例:首先是在精神层面上, 也就是在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文化构造中, 要积极烘托出与之相适应的气氛, “人才引领, 科技先行, 特色鲜明, 结构优化, 开放融合”的创业理念对于大学生而言便是最好的精神鼓舞。此外, 江苏师范大学还在校园中设立起“创业教育网络课堂”, 在完成教学的功能外, 也对相关的大学生创业信息、相关项目计划进行了公布, 在潜移默化中, 形成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也调动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其次是在制度层面上, 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制度, 不仅可以规范学校的创业研究工作, 也能够对教师和大学生形成一定行为上的制约, 有效地支撑着创业教育的正常运行。江苏师范大学便在国家和江苏省的创业要求基础上, 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管理办法》、《创业基地建设办法》等等;再次是在物质层面上, 江苏师范大学专门为学生设立了“创业先锋班”、“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创业奖学金, 在两年的时间内投资139万元, 成功资助了16个创业项目, 其中文学院栾思宁同学的“伊香沁人香薰馆”以及体育学院张天君同学的“徐州胜阳天恩养兔合作社”便是最好的实例;最后是在行为层面上, 主要强调的是舆论压力而带来的创业上的精神激励, 也就是通过对优秀创业项目的表扬, 来有效激发其他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以及创业热情, “赢在校园”创新创意创业系列活动就是这样的舆论环境, 但同时也是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筑梦”的有效途径。在江苏师范大学的创业教育案例中, 启示有二:第一要积极在校园中宣传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所在, 让大学生形成对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上的重视, 此外, 也可以在学生中形成创业典型, 充分发挥带头示范性作用;第二, 要对所有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形成冷静、客观的思考, 对失败的案例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解剖, 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

(三) 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既离不开校园的教学课堂, 但同样也不能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因为在师范院校中进行创业教育并不只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知识上的获取, 还应该注重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相比较与发达国家的教育, 我国在教育实践环节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也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上, 师范院校要在尊重课程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基础上, 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既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例如在南京师范大学中, 其就依据各个学院的专业性质设立了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 例如商学院的“环宇杯”商务策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ERP沙盘大赛, 还有全校性质的大学生暑假创业夏令营活动等等。

摘要:社会经济以及教育事业上的飞速发展, 为我国师范院校的传统就业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随之成为我国人民群众所密切关注的话题之一。而这样的发展趋势, 也是在对大学生所要具备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提出的一次全新要求。本文就在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必要性的基础分析上, 简要阐述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及其师范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创业素质,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金华, 李宏国, 宋之帅.打造创业教育“循环圈”,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01) .

[2]吴俊萍.师范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华章, 2010 (29) .

[3]沈冬杰.杭州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22) .

上一篇:古代诗词的比较鉴赏论文下一篇:航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