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2024-06-14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精选12篇)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篇1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心理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耐挫能力的培养、优良性格的培育、心理适应与调适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的指导.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施全员参与、全方位结合、全过程参与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作 者:黄巧香  作者单位:郴州师专,初等教育系,湖南,郴州,423000 刊 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1(4) 分类号:B82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发展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篇2

一、问题表现

1、学习方面的问题。

(1) 考试焦虑症:学生学习任务重, 同学间竞争激烈, 加上父母期望值过高, 使得学生精神压力大。一到考试就情绪紧张、失眠、食欲不振、头昏头痛。我校一名女生, 平时成绩不错, 但到初三的最后阶段, 害怕自己考不上重点高中, 心理压力过大, 自己不能正确调节, 表现出了高度的考试焦虑症。她对我说:“十几年来, 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无能。我害怕、烦恼、忧愁, 我恨考试。”我对本校621名同学进行调查, 有近65%的学生对考试有不同程度的厌恶感,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 厌学情绪:有的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分贪玩, 学习兴趣淡薄;有的则是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出现厌学情绪。一次, 我找一位经常旷课的学生谈心, 他说:“我小学五年级前一直是前几名。后来看到别人考试作弊, 心理就不平衡。别人通过作弊照样能得高分, 我这样学有啥意思?从此我就懈怠学习, 到考试时就想法作弊。初中考试时老师监考很严, 这一招不管用了, 想认真学习, 又因欠债而学不懂, 因此越来越厌学, 以至于发展为经常旷课。”这样的情况后来我还遇到过多次,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1) 与父母的关系: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缺乏理解和沟通, 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或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心灵伤害。有位同学告诉我:“我经常和妈闹矛盾, 听到她念叨我就心烦, 真想一走了之, 但一想到这样会伤她的心我又于心不忍, 我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矛盾之中, 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一位同学说:“我爸经常喝酒, 醉了就冲妈妈发火, 为此他们经常吵架, 我恨死父亲了, 不想见到他。”可见, 父母行为不良, 带给子女的不仅是厌恶、鄙视, 更是心灵的创伤。

(2) 与老师的关系: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不理解, 过多干涉其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引起的困惑和烦恼。有一位同学说, 他和同住一个院的女同学一起上学, 遭到班主任的指责, 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 导致他对老师的反感。有的同学说老师怕他们学坏, 限制他们交朋友, 致使师生关系不融洽, 导致心理障碍。

(3) 与同学的关系:主要是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同学讲到, 他的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 使他十分苦恼。有一位女同学说, 她们三个朋友很要好, 后来那两个朋友发生了矛盾, 她夹在中间很为难, 不知道该和谁交往, 索性和谁都不交往, 可内心又十分的孤独, 想恢复朋友之间的友谊又不知该怎么做。这些在中学生中并非个别现象。

二、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较差, 个人生理上的不足等。社会环境如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继父 (母) 的虐待等。学校编班、班风班纪、人际关系、学习负担, 教育者的可信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等。

2、主观原因:

初中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年的“过渡期”, 独立意识增强, 希望摆脱父母的监护, 以成人自居, 美国心理学家L.S.Hollingworth把这叫做“心理断乳”期。虽然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富有创造性, 但从社会成熟性来看, 个性还不完善, 情绪不稳定, 对事物的认识还很片面, 世界观不明晰, 适应能力不强等。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轻者情绪波动, 影响学习, 重者影响健康, 甚至走向绝路。因此, 我们应高度重视。

三、疏导策略

1、开展疏导活动。

我从具体入手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对待同学之间的友谊;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引导他们具有良好的心态, 促进其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是:

(1) 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了解性格方面的知识, 可以让其矫正自己性格中的不足, 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了解情感方面的知识, 就可以使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了解青春期心理方面的知识, 就可以使其知道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规律, 安全地度过青春期。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 也了解了同学的心理, 有助于他们处好人际关系。

(2) 利用家访和家长会的机会, 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给家长讲什么是心教, 如何进行心教。改变一些家长不懂孩子心理, 动辄就训斥、挖苦, 甚至谩骂的教育方式, 融洽家长和子女的关系。

(3)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我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及时与学生交流, 鼓励他们向我敞开心扉, 述说他心中的“不平”、发泄心头的“不满”, 消除心底的积怨, 以达到心理的平衡。比如对考试焦虑症的学生引导他们平时要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只要脚踏实地、胸有成竹, 就会减轻考试焦虑症。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 帮助他们找到厌学的原因, 让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等。

(4) 课堂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主要场所。我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 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还给学生营造一种真诚、信任、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

2、培养抗挫能力。

对于学生的心理障碍, 我给予的是关心体贴、说服化解。注重学生心理素质, 如意志、信心、情绪、交往、成功、自我调节、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使其认识到压力时时在, 处处在。我还教育学生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人生,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敢于同困难作抗争, 在逆境中奋起。引导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扩大知识视野,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从而抑制和消除心理障碍, 使其成长为身心俱健的栋梁之材。

3、改善人际关系。

我还鼓励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良好的个性。人际关系和谐, 心情当然就舒畅, 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之中。我还教育学生保持统一的人格, 做到自信而不狂妄, 热情而不轻浮, 坚韧而不固执, 礼貌而不虚伪, 灵活而不油滑, 勇敢而不鲁莽。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 诚实、正直的作风, 谦逊、开朗的性格。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性格决定命运”,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是成功的关键, 一个人情绪稳定、乐观、充满自信, 善于与人合作, 往往更能成功地对付生活的荣辱沉浮, 也更容易成才和发展。让我们都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吧!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篇3

一、充分认识到进行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相适应的四有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我通过参加由区教育局主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的学习后,充分认识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不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平时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研活动;校内的每一节研究课,我都认真去听;经常查阅资料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还经常到校外去听课,听讲座,不断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先后去实验中学,城北中学等兄弟学校听心理健康辅导课公开课,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与经验。

二、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因素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认真上好心理健康辅导课

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处处养尊处优,生活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和受挫能力尚差。又因生源复杂,许多家庭的生活背景及教育观念均不同,故学生的心里情况也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初中一二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根据,《心理健康活动手册》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关于学习习惯以及学校常规等一系列辅导活动。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初一年级新生早日适应新环境,做一个懂得热爱学校,尊敬老师,讲文明,讲礼貌的中学生;如《铃声响,快静齐》,让学生懂得铃声就是命令,听到铃声,知道该上课了,必须及时做好课前准备;《做个有心人》,在学校里,爱护公物,讲究公共卫生,是每个中学生都应有的好习慣,培养学生爱集体的好品质;《爱护集体的一草一木》,使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又如上《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课,重点培养中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素质。

由于进行教学时,我特别注意以学生的实际为依据,认真钻研教材,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激发点,是每次实验课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列如,我上的《爱心乐园一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课时,亲自制作了教学软件,创设了教学情境,是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培养学生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健康心理,应此这节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效果良好,获得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及时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给与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作为班主任,我天天和学生打交道,也经常与家长接触,故容易发现学生一些心理变化,一些反常行为。因此,我自己有机会帮助他们,及时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纠正他们行为上的偏差,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多年来,我先后对班上的王平现、庄甲玉、山传奇等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同学们共同进步。我感受最深的是班上的王平现同学,初一上学期时我发现他非常孤僻、不合群,自控能力差,上课不守记录,小动作特别多。我经过多次家访,了解到他是因父母离婚,妈妈另建了新家顾不了他,父亲在外打工,只有爷爷照顾他,老人家管不了他。为此,我经常下课找他谈话,还多次找他爷爷谈心,让其配合老师共同教育。一个月过去了,他渐渐改掉了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变得能认真上课,遵守记录,作业也能自觉完成了。一个学期后,他不再随便和同学打架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到初二年级已成为班中的优秀学生。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篇4

学院(系):教育学院201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

学生: 杨程祥

2011-10-20 [前言]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Kennon 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为未来的生活树立正确的适当的目标。[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自我教育 [主题] 谢尔顿和劳拉〃金的话能够较为深刻地反映出积极心理学的精髓——“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一、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极其关注的中心之一。对于积极情绪,B.L.Fredrick(1998)提出了拓延———构建(broaden2and2build)理论 ,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t hought2action)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同时,其他实验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拓延了知———行的个人资源,而消极情绪则减少了这一资源,而且,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2being)、快乐(happiness)、爱,等等,都成了心理学研究新的热点。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自己对于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关系的追踪研究表明,只有3 个月内的生活事件会影响主观幸福感。对于生活事件男女两性有相似的反应,但也存在着一些性别角色的效应:女性持续地体验到琐细的小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而男性则更倾向于受近期的整体条件的影响。关于人格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发现,与主观幸福感联系最为紧密的人格特性为信任、情感稳定性、控制欲、耐性等等。跨文化研究表明,人格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情绪成分的影响是泛文化的,而对于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的影响则是受文化影响的。2 积极的人格特征关于积极的人格特征。

在积极心理学中,关于积极的人格特征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的区分。②关于积极个性特征中的“乐观”的研究。积极社会环境

基于群体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主要研究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影响天才发展,创造力的体现、培养、发挥等社会环境因素上。Kasser 等人对18 岁青少年的研究表明,“母亲是冷酷、挑剔、爱控制人、不民主”的青少年更可能关注外部、实利的价值;而“母亲是温和、易接受人、民主”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发展内在的价值。Williams 等人的研究证实:当孩子们的周围环境和师友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这些孩子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方式。

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能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自我鼓励、自我控制。对大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将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进行自觉的行为控制,积极客观地认知自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能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自我鼓励、自我控制。对大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将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进行自觉的行为控制,积极客观地认知自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大学生自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高等院校的教育方式偏重于灌输说教

现在高等院校大都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单向传授,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最佳阶段,但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封闭在“象牙塔”里,教师讲、学生听,过分强调外部灌输说教,忽略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淡化了对学生积极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对自我教育的意义认识不深,不能认识到自我教育对于自身能力发展的能动性作用,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②大学生对自我意识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自我教育是个体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对“潜在自我”: 个人能力隐藏在内心深处,十分活跃并具有巨大的激发潜能;“现实自我”:个人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和“理想自我”:个人希望达到的完美形象。这三种自我意识形态同时存在于个体中,并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相互转变。大学生都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强烈的认识自我的意愿,但由于受个人阅历的限制,社会经验不足,在认识、评价自我和周围环境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和被动性。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逐渐萌发的。大学生往往不能充分了解并熟悉自我意识的这三种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因而,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冲突。③各种信息思潮泛滥冲击大学生不稳定的思想

随着全球经济化以及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突飞猛进,对外合作领域更为宽广,发展也更为迅速。西方各种思潮也随之一拥而入,洪流般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强烈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一方面,大学生在经济发展的新局势下面对纷繁的社会标准和尺度,在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审视社会、审视世界时,显得茫然、片面,甚至极端。这就更需要他们在加强自身能力培养和知识提高的同时,通过自我教育摆正思想,明辨是非,建立牢固的思想堡垒,以此提高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社会不良风气和另类潮流的浸染下,他们在对社会的适应中逐渐趋于利益化、物质化——重金钱、重名利、讲实惠、讲条件,忘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使命。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能力,但在思想上显得动荡多变,行为上不稳定,缺乏控制力,在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后,思想环节变得更加薄弱。2 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对策

①把大学生自我教育融入高等院校教学课堂中,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塑造学生主体人格的教育。它作为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发展的内部力量,依赖外部教育的影响。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接受学科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世界观、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主要方式。教师应将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一要注重自主学习的培养;二要注重合作学习的培养;三要注重信息素质的培养,牢牢把握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各个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性,促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②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良好的学生集体

学校的文化氛围是校风、教风、学风最直接的反映,具有内在的教育导向性作用,并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激励性、感召性、暗示性和渗透性作用。校园文化生活及其产生的精神对大学生具有导向功能、陶冶功能、集体凝聚功能和心理建构功能。校园文化的创造者是学生,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目的建立或加入适合自身发展的群体。良好的学生集体是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重视周围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受集体影响最大。良好的班风、学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起着积极作用,是推动学生努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客观力量。在良好的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能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以集体目标为导向,积极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为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大动力。

③通过大量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社会各种规范并成长为正式成员的社会化过程。正式步入社会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大学生的依赖思想,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增强他们组织、交流、操作和应变能力,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社会实践中,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的需要、创业的艰辛,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青年学生法制意识和纪律观念都能够得到提高。社会实践还能很好地使社会公共行为准则通过具体生动的形式影响学生,使其在言行方面能从动机和效果上自觉检查自己,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逐渐学会理性思考、换位思考,使自己的行为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总结]

1、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快乐的心理积极心理学以主观幸福感为核心,以人们获得快乐幸福为终极目标的一门学科。它强调每一个人都应该主动地去选择快乐,学会建构自己的快乐机制,从生活中体验快乐,建立一种积极的行为。

2、积极心理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地认知自我认知自己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和认识自己。只有对自身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为改善和提高自身各个方面做好准备。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类在关注人的各种问题时,强调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或者从问题的积极方面去看待去分析去解决问题。引用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客观地认知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扬长避短,有意识地寻求自我提高,对自 己进行准确定位。

3、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心理意识的培养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味着要突破传统的观念,超出思维定势的束缚。然而,创新不仅需要智力因素,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积极心理学有利于积极创新心理、积极人格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因此,用积极心理学的创新观点,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使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浓厚的兴趣等。

参考文献

黄鹤飞 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E-Learning系统的设计 安徽教育学院报(2005.2)

丁钢 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篇5

网站首页 | 优秀教案 | 论文锦集 | 说课评课 | 计划总结 | 学生园地 | 家长频道··设为首页 教育资讯 | 整册教案 | 经典试卷 | 精品课件 | 班 主 任 | 教师联盟 | 我的留言··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小学教育网 >> 教学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正文

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09-4-18 15:33:23

(沙溪乡通讯员;简吉武)在过去的2008年里,我乡教育宣传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们在抓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还注重了对外对内宣传,大力宣传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以及支持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先进典型,中心突出,唱响了新闻宣传的主旋律,充分发挥了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通过广大教育宣传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乡的教育宣传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工作回顾:

(一)提高认识,强化宣传。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强化教育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站在教育改革时代的高度,认识教育宣传的必要性;二是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来认识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一个单位开展工作,宣传大政方针、上级文件精神、行业内先进人物事迹必然能有力地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从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的需要出发来认识教育宣传工作重要性,宣传工作是一个“窗口”,也是一个“形象工程”。我们提高了对教育宣传的认识,也加大了教育宣传的力度。

(二)、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乡中心学校领导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宣传工作,始终把教育宣传工作当着一把手的“形象工程”来抓。中心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宣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乡教育宣传工作;各中小学也成立了教育宣传领导小组和通讯小组,加强了领导,建立了完善的教育通讯报道宣传网络。

(三)、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1、乡中心学校年初拟定了切实可行的教育宣传工作计划,确定了一定的目标,并努力实施。

2、制定了奖惩制度。各校将教育宣传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列入年终工作业绩考核内容之一。

3、狠抓三、九两月的义务教育宣传月活动。各校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多形式宣传,广播、墙报、专刊、橱窗、横幅、标梧、简报和报刊等,营造浓烈的开学气氛,及时宣传各校抓开学工作的好典型、好形势和好经验。

4、抓校园文化建设。各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创造性的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校训醒目,班训规范,引人向上,催人奋进,文化长廊、墙面文化、专栏、黑板报、橱窗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定期更换,育人氛围浓烈。

5、实行了校务、财务公开。各校校务公示栏办得规范、得体、醒目,加大了透明度。学校重大决定,重要开支,评功表模,职称晋升等公示于众,成为学校形象的窗口,受到社会好评。

6、自办的简报很有特色,充分发挥了教育阵地作用。乡中心学校坚持不懈地办好《教育简报》,及时宣传报道本乡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情况和先进典型事迹,反映教育动态,有力地推动了全乡教育教学工作。

7、加强“五五”普法宣传教育。请州、市法律宣传工作者、乡派出所等单位的同志到沙溪民中、大沙溪初中、沙溪民族小学、小沙溪小学等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上千名师生和部分家长受到深刻教育。

8、落实经费,实行奖惩。为了充分调动教育宣传工作者的积极性,确保教育宣传工作正常开展,乡中心学校每年表彰教育宣传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对在国家、省、州、市报刊、网站和电台、电视台登载或播发的稿件每篇(条)分别按规定200元、50元、20元、10元计奖。全年无一篇(条)的单位在教育目标考评中扣分,以示惩罚。上年兑现教育宣传报道奖达1000多元。

(四)、内外宣传,成绩显著。

2008年中心学校编发《教育简报》15期。上市级以上报刊、台、网站共111篇(条),其中省级12篇(条)、州级7篇(条)、市级92篇(条);在这些报道中,网站60篇(条),广播电视4条,报刊47篇(条)。今年,在乡中心学校编办的《教育简报》15期中,全乡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内容13期,教师投稿近10篇,采用编发了2篇,有力地宣传了全乡广大教职工的先进典型,报道了各乡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督查评估结果等工作,交流了思想和经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全面工作。

在对外宣传中,我们还充分利各级网站和《恩施晚报》等媒体,突出报道了上级领导视导工作与本乡的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等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如3月18日《旅游探险》刊发的《沙溪乡荷花村小学解决饮水困难》,4月19日刊发的《满腔热血倾注留守儿童》,5月23日《中小学教育网》刊登的《灾难无情人有情,我们共同献爱心》,6月17日《旅游探险》报道的《沙溪乡中心学校注重考评,备战中考》及10月31日利川电视台播放的《大沙溪希望小学注重学生途中安全》等报道了沙溪乡的教育教研、学校安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重教支教以及学校师生向灾区和留守儿童献爱心等情况。其它媒体报道全乡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事迹不胜枚举。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乡教育宣传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对教育宣传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管理措施不到位,奖惩机制不健全,缺乏激励因素,对身边的先进典型挖掘、总结不够,致使单位工作陷于被动,宣传效果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所以在2008年一年中,全乡教育宣传发表文章最多的单位有五六十篇,最少的单位却是零发稿。

(二)、中稿媒体的影响力不大,在市级的网站和报刊上发表的偏多,而市级以上的正规纸质报刊和正规网站上发表的偏少。还有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深层次的报道,缺少富有感染力的精品。

(三)、不善于观察和捕捉身边的典型事例,缺乏时代感和责任心,导致了淡化先进事迹,示范榜样的力量得不到真正的发挥。

(四)、教育宣传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五)、由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人们思想僵化,认识肤浅,对新生事物漠不关心,加之办公经费紧张,办公设施严重滞后,导致教育宣传稿件传输单一,难度偏大,失去了时效性。

三、对今后的教育宣传工作提几点意见: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政治上必须坚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大局呐喊,为主题高歌,为改革开道,为发展鼓劲,为稳定助力,新闻宣传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遵守新闻宣传纪律。

(四)、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宣传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教育宣传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健全教育宣传信息工作网络,消除基层教育宣传信息工作“空白点”,把教育宣传工作作为学校常规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完善例会制度,定期开会研究、检查落实计划情况。

(五)、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宣传工作激励机制。为了帮助教育宣传工作者尽快成长,要求学校领导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给他们压担子,出题目;为了给教育宣传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帮助他们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及时了解上级领导工作意图,掌握有关政策界限,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撰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宣传信息,发挥教育宣传应用的作用,并将教育宣传信息工作列为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

(六)、进一步落实学校教育宣传工作目标责任制。

(七)、保持并加强与各新闻单位的联系,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各学校要办好《黑板报》、《学习园地》、《文化长廊》等,积极向有关新闻单位报送信息,力争上大报、上头条。

(八)、2009年全乡力争在国家正规媒体发表五篇以上、省级十篇以上、州级20篇以上上档次的精品,通过对内对外的报道,有力地宣传沙溪教育的先进典型,极大的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全面发展。

同志们!新闻事业是不断创新的事业,新闻工作是党的命运所系的工作,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我们要按照此次教育宣传工作会议的要求,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为全面展示沙溪教育的崭新面貌再立新功!

(本站特约记者

逍逸

供稿)

(感谢作者

尊重原创

因为有了您的参与 中小学教育网才能如此精彩 谢谢)

计划总结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计划总结: 06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工作总结

下一个计划总结: 没有了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粤ICP备06061844号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篇6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化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渠道、挖掘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实现身心和谐功能的需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还应该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结合。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而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实践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对受教育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已成为体育的重要功能,体育的功能就是体育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既包括对其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还包括对介于“生物”和“社会”之间并兼含两者的“心理”的作用和影响。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两方面。

二、体育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1、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自信心的树立、优良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由不具备某种知识技能到具备某种知识技能,由不知到知之较多,由身体软弱化为身体强壮,由对体育不感兴趣,到乐于参加体育活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自信心的树立和不断强化的过程,并且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它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及的优势。通过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不仅树立了自信心,同时也是特殊的情感体验过程,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挑战,更是在困境面前的执着、坚韧、勇敢顽强的心智的运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动手、动脑、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培养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实现身心的和谐交融。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质得到增强和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其自我知觉和自我概念也会相应发生积极的变化。

2、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

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又有许多参与合作、协调配合、竞争对抗的机会。尤其是高校教学改革后“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空间和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是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教学中所不具备的。通过随机的合作或对抗组合,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弱组合和强强组合,不仅扩展了交往的范围,使同学们学会了互相协作与相互帮助,更使同学们通过活动的开展体验到了受助与助人的快乐。体育活动过程中所提供的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空间,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和睦友好的相处。体育活动中的帮助与保护的实践过程也有助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在这些合作或对抗中,既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打击,这种失败所引发的挫折体验,对学生是一种心理的磨炼过程,体育运动磨砺意志的独到之处是将心理融于生理之中。积累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正确理解和认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提高竞争和合作意识,科学和创新精神,使大学生逐渐在活动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迅速发展。学生的参与意识、表现欲望、张扬的个性、拼搏进取意识和自尊心、自信心的确立比任何时候都来得迫切和强烈。这时的学生特别关心自己的形象,特别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希望获得成功。体育课程可以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和自身的价值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体育运动的科学性,使得不同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的表演舞台和表现机会。通过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塑造、成就展示、感情表达、自我推销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表现欲,也使学生在通过这种体育活动的方式更加了解自己、欣赏自己、相信自己。

4、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勇敢坚强的意志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篇7

大学时代处于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 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期。心理断奶意味着切断个人与父母、家庭在心理联系上的“脐带”, 构建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在这一过程中, 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 加上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 使得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 对现实的失望

大学生往往对大学生活期望过高,可现实生活与理想中的图景相去甚远。某些学生在理想的学校与现实的学校,理想的专业与现实的专业的落差向失去了内心的平衡。想学习,没有兴趣;回家复读,又怕考不上,不想学又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了情绪的波动和低落,产生出失望、沮丧等消极心理,以至于不能驾驭自己,更抓不住机会。这个问题在大学新生身上反映尤为突出。

2. 学习的困惑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中心任务。但大学的学习与中学阶段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学习内容增加了,学习方式和教师授课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已经不适合了,许多学生面对这众多变化感到非常不适应,从而产生了困惑、迷茫的心理。

3. 人际交往的压抑

在大学, 人际交往逐渐社会化、复杂化, 同学之间的关系开始渗入一些利害因素。某些大学生由于认知不良、沟通不畅、情绪反应不当以及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与能力而引起人际关系失调和人际冲突。久而久之, 不愿与人交往, 内心情感得不到疏泄, 便产生压抑、痛苦、郁闷的心理。

4. 对教育规范的抵触

由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有些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来自外界的教育总有一种内在的抵触,产生逆反心理,对于校规、校纪他们也看成是妨碍自由发展,对一切事物都抱着无所谓的冷漠、麻木的态度,性格孤僻,萎靡不振。

5. 恋爱观的偏颇

据统计,在大学期间谈过恋爱的学生达60%,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从外界环境影响看:有文艺作品和高年级同学对爱情宣传的影响;工作后找对象难的舆论等。从自身主观因素看:有的为了排解寂寞;有的为了满足虚荣心;个别学生视爱情为游戏,视恋爱为交易等。一些大学生还很不成熟,对个人的人生目标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造成对待恋爱问题简单幼稚,重外在形式,缺乏深刻的相互了解和责任意识。还有的大学生容易感情冲动,缺乏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因此成功率低,一旦失恋就无法自拔。

6. 就业的忧虑

由于毕业生分配制度、分配政策的变化,用人单位对学历水平要求的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问题摆在了学生面前,这种就业形势把大学生推向市场,许多学生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必要的应变能力,加上自我评价失真,心理期望值过高;自理能力差,不善自我推销,依赖他人等原因,感到前途渺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忧虑心理。

团体心理咨询是加强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 团体心理咨询方法的概念有及分类

团体咨询又称为小组辅导、集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由指导者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团体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团体成员共同的发展、适应或障碍问题的活动过程。

团体咨询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讲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重点放在个体的团体咨询。这类咨询虽然也重视团体成员间的交互作用的意义。但主要还是把咨询方法、手段直接应用于每个成员,如讲座、教学、训练等。在我国已开展的团体咨询多属这一种。

另一类团体咨询则把重点放在团体成员的交互作用上。这类咨询主要是通过团体成员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力而使成员调整自己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国外流行的各种咨询小组大多属于这一类,如交朋友小组、心理剧、敏感训练小组、游戏法等。

各种发展性的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如学习技巧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自我肯定研习班等,不但能充实学生在校生活的内容,增进学习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增进友谊,树立团体意识。学生利用团体活动所养成的态度、所习得的观念、所学到的技巧与经验,来应付生活、健康、交友、学习、择业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水平。

2. 团体咨询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咨询既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心理疾病,同时也用于解决正常人的心理适应、更被广泛适用于健康的正常人,以发展为目标,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机构设置。绝大多数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时、采用的方式是机构不固定,人员无编制。

二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高校配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根本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热情无水平、难以胜任这项工作。

三是活动经费不足,难以全面开展工作。在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学生心理疾患增多,心理咨询的对象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开展团体咨询显得尤为必要。团体咨询是一个指导者同时指导多个求询者,以节省咨询的时间与人力,提高了咨询的效益,可以暂时缓解人手不足的矛盾。

人际关系的困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而团体咨询是基于人的心理问题根源于人际关系之中的理论背景而产生的,它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为参加者提供了社交机会。成员在团体中的言行往往是他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复制品。在充满信任的良好的团体气氛中,通过示范、模仿等方法,参加者可以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人际适应不良来说,团体咨询有着特别的作用。

另外,在我国社会中,有着尊重权威和集体主义取向的传统文化基础,求询者易于接受咨询人员的教导式的讲述疾病知识的方式,对集会方式、集体活动方式的教育比较容易接受。因此,采用团体咨询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得到求询者的积极配合,收到良好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心理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从而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顺利实施。

团体心理咨询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高校学生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根据团体咨询的目标、对象的不同,团体咨询可采用集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演讲会、参观以及团体活动等方式来进行。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团体讨论、角色扮演和团体活动。

1. 团体讨论

团体讨论是运用最普遍的咨询方法,主要目的是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共同面临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团体讨论中,成员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对一个共同问题出现原因和解决办法深入探讨,在讨论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发表和不断修订自己的看法。通过毫无拘束的讨论找到心理上的一种依托感,走出心理困境。团体讨论不同于平时的课堂讨论,这种讨论更强调平等、自由、信任的气氛,成员之间彼此真诚,通过参与和倾听、容忍和接纳的过程,学会尊重别人和相互合作。并通过深入探讨,最终寻求到解决共同心理问题的途径。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用表演的方式来启发成员对人际关系及自我进行认识的一种方法。设计一些“心理剧”,让成员在“心理剧”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团体成员通过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使之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学会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并通过反复练习把这种学习成果固定下来。角色扮演为成员提供了宣泄情感的机会,通过演出表达了内心的感受。了解了他人的感受,增加了人际关系的敏感度,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技巧。它的情境往往是成员共同关心的事情,组织者在讲明剧情后,让成员自选角色,表演活动中还要经常互换角色,表演结束还要进行讨论总结。因此,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学生喜闻乐见又非常生动有效的团体咨询的方法。

3. 团体活动

在团体咨询中,各类团体活动十分普通,特别是在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发展性咨询中,团体活动非常必要而有效。团体活动是根据一定的咨询目标、咨询性质和对象特点而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实现咨询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成员都参与的团体活动,非常有助于成员在团体中获得情感的支持,尝试积极的体验,发展适应性行为,重建理性的认知方式。

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设计的团体活动,由一系列连贯的团体活动组成:

(1)团体成员相识的活动: (1) 轻柔体操; (2) 两人一组自我介绍; (3) 4人一组他人介绍: (4) 8人一组自我介绍。

(2)建立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的活动: (1) 戴高帽子; (2) 猜猜我是谁。

(3)促进成员自我探索的活动: (1) 20个我是谁; (2) 自画像; (2) 人生透视。

(4)澄清价值观的活动: (1) 临终逼命; (2) 生存选择。

(5)集思广益互助解难的活动: (1) 秘密大会串; (2) 脑力激荡。

(6)提高自信心的行为训练活动: (1) 肯定的拒绝; (2) 肯定的请求。

(7)结束团体的活动: (1) 大团圆; (2) 笑迎未来; (2) 结业式。

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可根据求询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从中进行选取,组织团体咨询活动。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篇8

大学生;思想政治;健康

近几年来,有关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报道持续增多,例如:北师大学生深夜刀砍室友,马加爵事件,大学生自杀等,此外还有拜金主义、公德意识缺失、对人生追求的迷茫、不健康的择业观与就业认识等问题。面对如此多境况,我们也不得不疑问,究竟是什么让寒窗苦读了数十年的“天之骄子”遭遇如此“尴尬”的境地,甚至推向舆论的巅峰?针对日益敏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教育部日前也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也曾就相关问题出台过相应文件,并明确指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任务迫在眉睫[1]。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特殊的社会转型期,一切都发生着变化,一切都是不定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不同意识文化的冲击,社会竞争愈加激烈……这些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来说,无形中在心里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就大学生而言,从小学到大学的这数十年的校园生活中,可以说社会经验这一方面几乎没有得到什么锻炼,因此其自身就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甚至还有着空白,其主要原因体现在家庭、个人的成长环境、遇事的承受能力、接触社会人群的差异等,从而引起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各方面的问题。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自身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时期,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起着指导和引领的作用[2]。因此,就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方面来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上,要做的却不仅仅只是传授相关知识,最重要的在于将“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理念”教授于学生,帮助学生在挫折和冲突中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成长,能够用理智头脑去辩证的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树立健全的人格,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那么,接下来就高等学校如何切实有效的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品质培养和锻炼,如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等方面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1.紧跟社会发展步伐,顺应时代先进要求

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举措,为当代大学生展现自我、实现理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正是立足当前时代要求,顺应社会发展。

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临世界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新任务,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能够用清醒的头脑做出精确的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肩负着历史使命,理所应当的自觉将自己的人生追求方向与祖国需要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为今后做出适应时代和服务人民的业绩,成为人民、社会、国家乃至世界需要的栋梁之才做好准备。

2.加強师资队伍建设,奠定健康发展基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然,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必须明确师德师风建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是至关重要的。把那些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善于团结帮助人的人才选拔出来,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成熟、业务水平精湛、道德素养高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是推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向着健康方向发展的必备条件。

当然,在不断壮大建设队伍的同时,更要着重将教书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在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同时,不忘重视学生政治思想的健康成长,在做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不忘宣扬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共产主义信念,积极主动地去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教育融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为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3.积极拓宽工作渠道,不断优化德育环境

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优势,并以其作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导,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要摆脱单纯靠课堂教育的局限性,建设“第二课堂”,结合课外教育、学校教育,积极有效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将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要积极调动师生的热情,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探讨当前世界形势与政策的“热点”“难点”,正确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以防他们真假难分。同时,还要拓宽渠道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现状,要争取创建条件让学生走向基层,走进社会。在不断增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时,让他们在帮助地方、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与“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完善自身品性品格,锻炼创新实践能力,增长个人才干,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文明卫生的大学校园

近年来,因心理疾病修学的大学生比比皆是。目前产生大学生心理困扰的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观上是生理因素、情绪因素和人格因素,客观上分析是由于学校、家庭及社会因素(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较多,本文不再赘述)。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积极普及心理学知识,聘请相关咨询师,设置心理咨询室,宣传心理咨询意义,将心理教育问题深入人心。积极帮助学生疏导心理矛盾,解决困难,正确评价自己,发现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增强自信心。

当然,良好的校风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学校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校风、学风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阳光自由、健康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而有效的开展一些社团活动,对促进学生之间的健康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有着相当重要作用。总之,大学阶段,一个文明的生活环境,一个积极的心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今后的良好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5.因人而异促进协调,以学生为本明确方向

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过程中,不容我们忽视的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不同学生对问题的认知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统筹兼顾”,做到不舍弃、不放弃。在对每一位学生有着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方案,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从全局考虑,最重要的还是要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全面为学生健康发展考虑。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培养学生为首要重点,以促进其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相应的我们就择业就业角度来说,就可以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以保证学生利益。还可以引导学生尽早了解市场经济走向,拓展思路,建立健康的竞争意识与择业就业观。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长时间教育、培养和积累的,因而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是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大四面临就业的阶段,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时期教育的全过程,尽早让他们明确目标,根据个人优势,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1]吴 萍.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认识误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2]黄发友.试论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其工作职责的变迁轨迹.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04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篇9

曹琰

青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采取多项措施,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积极开展好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大学生怎样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显得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相互交叉并寓于其中,而且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寓于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心理素质教育,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素质教育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而一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应该包括社会适应素质、自我完善素质、职业适应素质、人际交往素质和开拓创新素质等,心理素质渗透于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各素质之中,对这些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研究大学生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大学阶段是学生迈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在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意义,也有助于高等校院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因此心理素质培养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采用渗透方法,通过各科教学来推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才能顺利的开展,各科教室要根据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方式,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关,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

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工作推行。学校要为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配备专门人员、场所,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不同需要进行专题讲座。大学生发生心理问题很多时都是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因此老师需要主动寻找学生谈心,开导

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给予及时的辅导和治疗,帮助他们摆脱心理违危机,树立健康心态。

当然,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更能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会如何应付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如何做人;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里,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个性品质。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篇11

一、强化三个建设,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1.学校领导重视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的重要基础。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且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育人规划体系,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及理论,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有目标、有计划地强化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和领导。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心理教师的培训,学校通过举办班主任工作培训、专家报告,请有丰富经验的班主任进行介绍等多种形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深入。

2.强化班集体的建设,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学校推行“班干部民主产生,班干部定期培训,‘文明班每星期评比”的制度,使学生身心在平等和谐、互敬互爱的人际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3.强化家庭环境建设,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向校外延伸。我们要求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经常进行家访,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法,指导家长改进与子女沟通的方式。同时,指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二、渗透三大课程,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空间

学科课程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践中,我们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大胆地进行新课改。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自己阅读”、“自主探究”、“自我实验”、“放手操作”等多样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挖掘学科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开展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全人格。活动课程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阵地。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科技活动,注意利用各种场合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其次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分辨是非,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改善环境课程,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坚持做到三个不断:①不断改善校容校貌,让学生感受校园的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乐趣。②不断营造学校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艺术的世界中,身心得到陶冶。③不断优化人际关系,一方面着力建设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团结互助,注重合作,争取共同发展。

三、架设三座“心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开展心理咨询。我校在校园内设立了“心连心”信箱,并发放了“学生心理咨询联系单”。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慎重对待每一份心理咨詢联系单,聘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教育工作经验的资深班主任、教师组成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小组,及时帮助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个别辅导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效果。

2.进行集体辅导。为了保证集体辅导的顺利开展,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①根据要求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保证一定量的课时。②把握每次集体辅导活动的目的要求,进行理论分析。③精心备课,科学设置操作步骤。④充分让学生“想想说说”“做做练练”“议议讲讲”,通过“想”“说”“做”“练”“议”“讲”,真正达到沟通。⑤要求学生通过每次活动掌握一个原理,澄清一个概念。

3.加强心理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意志力、情绪调节能力等,我校开展了系列活动。消除学生考试紧张心理的系列心理训练活动有:①焦虑心理自测指导课。②考试为了什么。③克服焦虑心理方法训练。④我们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开展系列心理训练活动,充满爱心的心理服务,让学生心理素质获得提高。

四、突出三大内容,提高心理教育实效

1.学习辅导。我们着重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情绪与动机进行训练与辅导。为了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辅导,运用测验量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测试,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采用了不同的学习辅导形式。如个别辅导、集体辅导、小组辅导、家访等,有效矫治了学生学习上的不良心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2.人格引导。在学生人格引导中,我们突出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群体三大方面。在学生人格引导中,注意有针对性地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内容:①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②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③建立适当的学习期望。④因材施教。⑤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健全人格。

3.生活训导。通过指导学生假日远足、野炊、游泳、进游乐场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小会计”“用好零花钱”“热闹小商店”等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合理消费,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篇12

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2009级医学党支部立足于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四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以加强学生党员思想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党员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关心、关爱、关注学生党员为导向,以党组织生活为抓手,以党支部活动为载体,突出支部在学生党员培养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对学生党员全球化视野、实践教育、诚信廉洁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引导,把政治素养、人格品质、思想教育融入到学生党员健康发展、提升的全过程,以期培养出可担当与承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秀青年。

1 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聚焦时事变化,加强大 学生党员思想引领

当代大学生党员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要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就必须准确把握社会动态,求新思辨。思想道德建设是学生成长、成才,实现终极目标的基石,但也最为抽象、最难摸索、最不易让学生接 受,因此找寻 有效的突 破口,加强 “隐性教育”,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思想引导的关键之举。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思想成长过程至少出现如下规律:思想需求促进律、求新思辨律、内外因交互作用律、情绪情感参与律、螺旋上升律等[1]。以思想需求促进为例,思想理论越符合大学生需求的实际,就越有说服力,就能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理论的内在动力。支部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成长规律,从学生党员内在需求出发使学生党员获得思想成长的强大持久动力。

大学生求知欲强、敢于挑战传统和权威,但是阅历不丰富、分析思辨能力还有待提高。所谓“辩则明,思则进”,为了培养学生社会洞察力和批判精神,支部在思想理论基础上迎合学生党员内心需求和国家需要, 完善出一整套思想引导方案。方案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自觉性和能动性。支部深入挖掘学生思想上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的思想灌输变为主动地思想获取和思想更新,逐步引导学生思想深化。第二,组织性和时效性。支部为学生党员订阅《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等针对性很强的报纸,组织学生党员定期集体学习、阅读,必要时提交心得体会;定期开展以“关注全球动态,聚焦全球亮点”为主题的时事沙龙活动,邀请学校知名教授、著名学者、政府官员参与、参加,并进行点评、指导。第三,生活性和专题性。针对当前的医疗体制改革、国际政治局势、大学生就业难、中国雾霾天、全球变暖等国内外热点话题不定期举行“党员面对面”专题讨论会。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党员耳濡目染,思辨兼具,思想进一步深化而不与社会脱节,体现出本支部思想理论引导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1.1 深化马列著作及党的前沿理论学习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2]。学习对于每个党员来说都是永恒主题,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集体学习、自觉学习,把学习作为组织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深入了解党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党性修养,明晰党的要求, 紧跟党的步伐。因此支部定期召开组织生活学习会, 引导支部成员牢固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建立健全组织生活学习制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党支部的创建,确保支部的先进性、纯洁性,使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教育、引领正确政治方向的堡垒,增强党性修养、提高道德素质的熔炉,以及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的第二课堂[3]。

1.2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性爱国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理想信念是不断发展的,“如何爱国”也应该“与时俱进”。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针对当前一些大学生在爱国表达中的激进行为,支部引领所有成员深入 思考讨论 “当代大学 生应如何 理性爱国”。理性爱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原则,要求一切爱国行为要从国家大局出发。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历史使命赋予理性爱国新的内涵,即把爱国热情转化到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提升精神文化建设、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做好本职工作这些具体行动中,这是当代理性爱国的最基本要求。通过集中讨论,学生党员的认识达成共识,即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大国,国民心态理当更加开放、包容、自信、成熟,以国家核心利益为重,激情加理性才是当代青年表达爱国热情的正确态度。

1.3 围绕乌克兰乱局看大国利益博弈

为了引导广大支部成员准确把握全球动态,深入了解我国周边环境及国际复杂局势,针对国际热点、焦点问题比如乌克兰局势,支部组织学生党员以角色扮演形式深入探讨。支部成员分为乌克兰政府、乌克兰反政府、中国、俄罗斯、美国、欧盟六组,代表各方利益进行辩论。各组通过课下对相关信息和知识的学习积累,积极投入角色,站在不同利益者的立场,努力将己方的所作所为合法化和人性化,力求避开质疑和批评, 深入挖掘乌克兰乱局背后所隐藏的利益冲突。通过讨论,支部成员认识到西方国家一刻也没有放弃对别国内政的干涉,时刻准备着在相关国家发动颜色革命,进行政权颠覆。同时,也使学生党员意识到,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坚持以发展、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充分体会到我国面临的国际复杂局势,深刻理解我国政府为和平发展而作出的各种战略抉择。

支部创新性地以“聚焦专题”形式开展组织生活, 学习党的理论政策、解读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导成员对问题深入了解、深入分析、深入探讨,通过角色扮演、 自由辩论等多种方式,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思辩结合, 互为补充,不但拓宽了学生党员的视野,提升了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洞察能力,而且强化了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了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为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 开展实践教育,培养奉献精神和诚信意识,增 强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

思想品质的凝练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实践。 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服务型支部的建设来说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提升社会责任感,增强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将党性与人民性融为一体,当代大学生党员更是如此。认知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是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基本途径,又是检验职业精神养成教育实际效果的标准[4]。

2.1 关注医疗状况,深入开展调查

为了让支部成员了解当前西安市医疗卫生服务状况,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支部开展了“关注医疗卫生状况,服务普通市民”为主题的走访调查活动。对西安市三所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的91医务人员进行调研,了解当前医疗人员素质及培训情况;对相应三所医院的285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现状;走访西安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整体把握西安市区医疗服务格局特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现状调查模式,选取西安市部分医院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医疗服务现状及需求,为医疗体制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2.2 关注弱势群体,热情奉献爱心

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支部利用周末组织义诊小分队到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关注儿童健康爱心献给残疾儿童”义诊献爱心活动。义诊小分队不仅为孩子进行详细的查体和采血化验,还与福利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常见病和疑难病诊治交流,使福利院的医务人员在理论水平和诊疗技术上有所提高。此外,利用暑假组团前往陕西山阳县、武功县开展以“关爱生命,关注艾滋病感染者”为主题的帮扶社会实践活动,对50多位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慰问及心理帮扶,鼓励他们勇于面对挫折,帮助他们策划发家致富路;关心患者子女,赠送学习用具,与他们亲切谈心,并邀请他们在适当的时间到学校做客。

2.3 重视学生诚信廉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中国乃礼仪之邦,自古崇尚诚信。作为未来肩负国家发展重任的大学生,应该做到于实践中立信,准确定位自我,保持自我本质,把诚信当作追求的一种美德。因此支部举办系列诚信教育活动,比如开展“诚始启德,信达九州”为主题的集体签名活动;开展以“诚实守信,廉洁奉公”为主题的 集体宣誓 活动;开展 “诚信———在人际互动中成熟”专题报告。通过系列诚信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不信不立,不诚不行”的道理, 以此引导他们以诚为本,以诚立身,从我做起。

3 开展红色之旅,缅怀革命先烈,增强学生党员 的历史责任感

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光荣传统,是抓好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而重温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是广大学生学习党的历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良好途径,更是提升当前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政治修养、树立正确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3.1 观看红色电影,重温峥嵘岁月

为了让大学生党员重温红色历史,重拾红色革命精神,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支部首先以纪念习仲勋诞辰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全体学生党员观看习仲勋纪录片,大家都被习老一生光明磊落、终身献身革命的精神所感动、所鼓舞;其次,支部又以“峥嵘岁月”、“开天辟地”、“世纪之交”为主题,分别选择反应建党初期、建国初期、改革开放成果的历史题材电影观看并进行观后影评,深入挖掘电影背后的历史故事,传承故事背后的历史精神。活动以评论问答的形式进行,使支部成员在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革命历史,回味党走过的路线。此种活动形式新颖、寓教于乐,既增加了支部的凝聚力,又增强了成员的党性教育,使其深深认识到所处时代的美好,自己生活的幸福,并督促其努力学习,争取做一个优秀大学生、一名合格的党员,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弘扬延安精神,重寻伟人足迹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辉煌发展的时期,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效卓著的时期。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实践,铸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挖掘研究、继承弘扬、创新发展延安精神,是我们担负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庄严使命。所谓延安精神,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在延安时期的特殊环境下,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支部本着“探寻红色记忆,传承延安精神”的目的和意义组织部分学生党员奔赴延安,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 抗日军政大学等具有标志性的革命建筑。特别是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列手法展示了当年的革命历程,通过1,000余幅照片及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展品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毛主席以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使学生党员更透彻地了解党在延安的红色革命历史,更深入地体会伟大的延安精神。拓宽自身知识面,加强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进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合格接班人。

3.3 缅怀革命先烈,坚定党性信念

每年清明时节,支部都会组织成员走进西安市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篮,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缅怀之情。从珍贵的文物到感人的历史图片再到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无一不使支部成员再一次感受到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胜利所付出的艰辛,也使支部成员深刻体会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心灵上得到净化。 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应该深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党,拥护党,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党的指挥,随时为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做好准备。

3.4 以支部活动为载体,构建学生健康成长乐 园,创建和谐型支部

支部不仅是加强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载体,更是其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因此,支部重视家的支部文化建设,规划培养学生党员“以支部为家”的愿景图,将培养目标与现实联系起来,对于需要引起学生思考的地方要做好标识,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党员,由学生党员发挥想象力,创造愿景、让学生自主激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其自己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吸引学生。在活动进程中,鼓励标新立异,让学生多提意见和问题,激发主人翁精神。比如通过开展 “课外大辩论” 活动,任何一个党员都可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讨论不仅可以促进支部成员的对话,而且可以促进支部成员 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党员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口才。通过开展学生党员茶话会、暖暖饺子宴及师生中秋共赏月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支部享受到家的温暖,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友谊,切实成为支部独有的文化;通过开展体育比赛活动(诸如篮球、羽毛球等), 不但有助于锻炼身体,更有助于学生党员产生对支部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这一系列支部文化活动,既承载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支部”主旨思想,又蕴涵着我校彭康老校长所倡导的“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 的育人理念。支部不仅是学生栖居的乐园,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3.5 以创建“四型”党支部为契机,全面促进学生 党员健康成长发展

通过“思想引领”系列专题活动,使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与体会,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自主思考和交流讨论的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同时,支部内也形成了学习理论、解决问题的良好风气,学生党员在强化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引导带动了周围同学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热情,有力促进了学习型、创新型支部的建设。

通过开展系列专业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诚信廉洁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党员的精神境界,使其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担当起关注人类健康、关爱他人生命的社会责任;培养了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人本意识,使之具备高尚的医学道德,良好的职业医学精神,健康的情感观,从而更好地解决如何服务于病人、服务于社会的问题[5];坚定了学生党员献身医学的信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促进了服务性支部的创建。

通过开展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加深了学生党员对老一辈革命家不畏牺牲、舍生取义,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的理解,端正了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攀登、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深入人心;通过开展暖暖饺子宴、师生共赏月等支部特色活动,不仅消除了学生党员的想家恋亲之情,而且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友谊,使师生之间、支部成员之间感情更深、更真,使大家真正能以支部为家,从而促进了和谐型支部构建。

上一篇:大学生实习报告要求下一篇:加强维稳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