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2024-10-19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精选12篇)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篇1

摘要:实施创业教育, 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也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进行的重要改革。在分析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及创业素质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加强创业教育必须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为核心, 进而探寻了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合适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素质,创业教育,培育,途径

随着近年来高校持续扩大招生,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 与之相应,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瓶颈。从2003年至2006年, 高校毕业生由240万人迅速增长到413万人, 而每年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仅有70%左右, 大批学生无法正常就业, 给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带来诸多不稳定、不和谐隐患。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 如何科学认识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有针对性地推进创业教育改革和实践,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创业教育最早由美国学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柯林?博尔提出, 他认为未来的人都应该接受学术性、职业性、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相应地获得三本“教育护照”, 如果一个人缺乏事业心和开拓能力, 其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也不能充分发挥, 甚至变得没有意义。1989年底, 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l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 (enterprise education) 这一全新的概念[1]。此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围绕创业教育先后在泰国曼谷、日本东京等地召开了多次国际研讨会议。根据历次国际研讨会议的观点, 创业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培养自我谋职的教育活动, 是一种以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促进创业实践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与传统教育相比, 它不是教育学生如何被动地去接受别人的挑选, 如何去适应别人, 而是为你指出一个方向, 开发一种素质, 培养一种能力去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和飞翔。也就是说, 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 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因此, 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愿、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创业活动的催化剂, 也是构建就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从而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驱动力”,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创业教育观念的提出, 不少人产生了新的困惑:搞创业教育还搞不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从三者的内涵来看, 素质教育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 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创新教育强调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基本素质 (主要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进而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则更加强调自我谋职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 现在提出创业教育并不是对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否定, 而是随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深化以及近年来我国对创业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在我国众多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 而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或者说,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载体, 它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二、培育创业素质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由于创业不但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倍增”效应, 而且在促进一国经济发展方面也有独特价值, 因此, 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地培养传统的求职者, 而应首先培养职业岗位的创造者。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明确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 高等教育应关心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2]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着创业成功与否, 创业教育又应该包含哪些基本内容呢?迄今为止,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 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创业素质, 而创业素质至少应包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三方面的基本内容。

1. 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个体在创业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意识、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敢于创业的人总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实践, 表现出高度的创业自觉性, 并对创业表现出强烈的情感需要。当个体能够顺利开展创业活动、满足内心的需要时, 就呈现出满意、快乐等积极的情感反映, 反之则呈现出痛苦等消极的情感反映, 个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创业情感需要, 获得快乐的情感享受, 必定会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各种才能, 努力创业。同时, 创业往往是一种艰难的、开创性的活动, 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为保证其顺利进行和完成, 坚强的意志也就成为创业者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素质。在创业过程中, 创业者的行为往往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果断性和坚韧性, 他们在困难面前决不退缩, 持之以恒。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 不仅要树立自我的创业意识, 争取实现自身价值, 更要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国家艰苦创业的远大理想与进取精神, 不能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父母、学校和用人单位, 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坚定信念, 凡创业成功者莫不如此。总之, 创业精神是促使创业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它使人们自觉创业、勇于创业、热衷于创业。

2. 创业个性。

创业个性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 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以及创业者的独立性、果断性、敏锐性、创新性等等心理品质, 集中地展示了创业者的个性人格特点和创业素质的社会性质, 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并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力度,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其实, 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而言, 创业充满着成就感和诱惑力, 但每个人是否适合创业或者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道路, 主要与个人的心理品质有关。为此, 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 并让学生经受适当的挫折和失败, 从而磨练心智, 培养实干精神, 使之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 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个体进行创业时所必备的技巧和能力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创业认知和实践活动中。个体在树立了创业理想、信念以及具备了果断、坚韧、创新的心理品质之后, 如何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变成现实, 这就主要取决于个体的创业能力。一方面, 它主要表现为认知过程中敏捷的观察、创造的想象、稳固的记忆以及对市场的分析、判断、预测和对未来职业的合理规划等等;另一方面, 创业认知必须在实践中进行, 创业实践的主要方式就是试验, 要想灵活地选择试验类型和方式, 必须具有获取、处理信息与善于捕捉灵感的技能, 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能动手操作、能与他人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共同构成了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当然, 创业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 一个真正的创业者, 仅仅只具备这三个方面的创业素质是远远不够的, 他还应同时具有与创业密不可分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质等其他基础性的要素。

三、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和提升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建设创新型国家, 需要大批创业人才, 而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业教育。当前, 创业教育已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国家明确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必须从国情、校情出发, 努力探索提升创业素质、培养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1.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说到底是学校如何管、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要求大学变革不利于培养创业人才的现行教学模式, 以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创业素质为目标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和“立体育人模式”。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互相渗透, 使得社会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4]。真正的创业人才都必须具备整体化知识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阔的科学视野和广博扎实的基础训练。因此, 高校必须深化进一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加强“理、工、文”或“STS” (科学、技术、社会) 等方面课程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不断地软化学科界限, 实现课程综合化。既要加强基础课程, 强干削枝, 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 又要加强综合课程、交叉学科课程、边缘学科课程的设置与整合,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将创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开设《创业实务》、《公司法与合同法》、《创业财务基础》、《创造学》等创业教育课程, 让学生掌握创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教学方法上, 大力提倡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 实现学生与教师或专家之间的充分互动, 营造自由讨论的良好氛围。

2. 加强教师的主导性教学, 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学习。

开展创业教育必须要有实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 除了来自于社会要求的压力外, 最主要的可能还是来自于教师的创业意识和激情, 这是无形的压力和榜样, 如果教师本身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激情, 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激情又从何而来?因此, 高校必须真正建立起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吸收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学术背景的人士开设创业学课程或与创业相关的课程, 支持创业教育教师和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所有教师身体力行地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 在教学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主动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 更直观、更生动地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 拓宽创业视野。同时, 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寻找问题的可能答案, 养成对新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 以及对问题的主动、独立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及与成功创业者的交流过程中获得“高峰体验”, 从而学会独立思考、科学思考、增强创业素质。

3. 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创业实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 全面提升创业综合素质。但是, 由于受到观念、场地、经费、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内不少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处于看似热闹、实际尴尬的两难境地, 创业教育始终处于感性化、浅层次上。因此, 要有效地推进创业教育, 各类高校必须要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争取更多的创业基金投入, 让学生模拟和体验开办企业的过程、在尝试中学、在做中成长, 以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个人品质和态度。学校既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实验室、实习工厂、实训基地等的教育资源, 更要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充分利用或共享企业、科研院所等的非教育资源, 依托各方面的人才、科研、资源优势建立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各种创业模拟实体, 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创业实践机会。在这里, 学校可以经常性地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系统地宣传成功创业者的艰苦创业经历, 组织开展成功创业报告会、自主创业论坛、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创新性课题研究等各种活动, 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播撒创造和创业的种子。在这里, 学生可以通过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参与策划、市场调查、试办公司、试申请专利、创建电子商务网站、参加课外科技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创业实践, 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自信心, 提高创业技能。

4. 深化教学管理机制改革, 优化创业教育环境。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个体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样两个基本条件[5]。我国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 尽管管理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但从学业到就业的单一成才模式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人才培养过程中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管理机制仍然广泛地存在, 很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 必须由刚性管理转变为弹性管理, 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各项制度, 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创业教育氛围和环境。一方面, 努力探索“管严”与“管活”的新途径, 制订完善的创业教育方案, 实行符合各自实际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并积极推进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专业教学,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选择的广阔空间。另一方面, 加强创业教育服务与管理, 组织进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审批创业项目、拓展创业实践基地、争取和管理风险投资、检查和评估院 (系) 创业教育等各项工作, 促进各种教学形式的互通, 构建有利于个性教育的教学机制, 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就业、创业渠道。此外, 还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不仅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更要加强对学生在课外科研活动、社会实践、各类竞赛和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的考核, 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创业素质。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需要我们认真摆正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不断探索和完善创业教育的途径, 将创业素质的培育贯穿于高校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不断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业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华.试论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J].理论导刊, 2006, (10) :101-103.

[2]杨冠英.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4, (4) :162-164.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07-10-25.

[4]彭熙, 邓成超.论创新教育与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4) :60-66.

[5]范志毅.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J].商业时代, 2006, (35) :7-8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篇2

中职创业教育的目标:

我们对创业教育的界定是:创业是指人们根据社会需要,运用自己的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立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或者在原职业岗位上有所创造与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为促进创业而进行的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是职业指导的继续、延伸和发展。本文仅就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和模式加以探讨。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陶行知;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义和重要性

就业问题一直是民生之本,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是其中的核心问题。我国自1999年以来,高校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容乐观。自主创业主要是指劳动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本、资源、信息、技术、经验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创办实业,解决就业问题。一方面可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这一平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如果能将自身兴趣与从事的职业结合起来,更是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且,以创业来带动就业,也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而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不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当前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视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多个政策,大力支持自主创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保障。

具体而言,已经落实的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法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高校毕业生开通专门的“绿色通道”,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同时,申办注册登记等程序也进一步简化;2.减免相关费用,如放宽高校毕业生创业经营场所等限制,降低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成本。3.为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4.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放宽户籍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

以上政策和法规的相继出台,充分体现出当前我们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视,包括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提到一个更高的地位。

三、陶先生的创业教育思想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中多次提到的思想是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无一不对我们现在提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这一思想最初源于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但陶行知先生指出,知识应该是来源于行动,也就是社会实践的。比如小孩子烫了手才知道炎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直接知识是一切间接知识的根本。做学问强调的是亲知,而创新创业,更应该是亲身体验过才知道如何才能创业,如何才能更好的创业。

2.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先生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在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熔于一炉,反对脱离生活的教育,也是在教育人们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无论是社生生活还是学校教育,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有生活力和创造力的学生,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来说就是为了培养出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业者。

3.教学做合一

在《教学做合一》的文章,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他在文中说到:“一个活动对事来说是做,对己来说是学,对人来说是教。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游泳也是如此,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便須在水里学,在水里教。”根据陶行知的这一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实践对于学习和教学的重要性,而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现在创业教育来说,也是非常适用的。我们现在要培养者,就是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如果不进行实践,永远纸上谈兵,那创业就是一句空话。

四、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结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觉得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创业知识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并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从以讲授灌输为主向以体验参与为主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着力锻炼创业能力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的创业能力。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等活动。

3.重点培养创业精神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的职业操守,以及创造价值、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胡晓风等.陶行知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4.

[2]徐俊祥.大学生创业基础知能训练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4.6.

[3]翟晓川,郑瑞伦.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弊及其对策[J].重庆高教研究.2012.3.p80.

[4]史崇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创新创业教育,2010(2).p18-21.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篇4

一、创业教育与创业者素质的内涵

1、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概念来源于西方, 20世纪80年代末期传入我国。我国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正式确立了创业教育的理念。但是对于创业教育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认为对于高校大学生教育培养来说, 创业教育是指满足大学生个性需求为前提, 以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为目标, 以创业素质为基础, 以课程教育和实践活动为基本模式,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 使其具备未来创业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及品质的教育和培养。

2、创业者素质。

“创业素质”, 则是指个体或团体的创业者具备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对于创业者的素质模型,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并不相同, 综合来看, 国内的研究认为:做为创业者素质模型, 按其重要性排序分别为创业欲望、忍耐力、眼界、交友、明势、敏感、人脉、谋略、胆量和自我反省能力。而国外的研究则表明:创业者素质按其重要性排序分别为创新能力、社交能力、教育水平、坚持不懈、识别商机、管理组织能力、责任心、决策能力、独立自主、冒险精神等素质特征。

而本文认为, 创业者素质是一个集合概念。大体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身体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 (态度、情感、意志等) 、能力素质、技能素质。其中, 创业者的心理素质是核心素质, 起着灵魂、统帅作用, 对创业成功具有突出的影响。

3、创业者素质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首先, 创业素质的发展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的人才, 已成为时代和现实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如果不转变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那么高等教育在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反而会成为障碍。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创业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发展效果和程度。

其次, 创业素质影响创业教育如何开展。对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而言, 在设置创业教育体系、创业课程内容、以及选择创业培训教师时, 都应充分考虑创业者的素质。创业教育并不是一种可以短期速成的教育, 需要长期、系统、科学合理地对大学生进行培养。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 是通过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具备创业者的意识和精神, 同时具有创业者的思维方式。因此,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突破简单化的认识局限, 以创业素质研究为基础, 拓展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层面, 引导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健康而可持续地发展。

再者, 大学生创业教育影响创业素质的发展效果和程度。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教育与宣传的阶段, 在高校与社会中人们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有关方面的研究处于萌芽状态, 这就导致我国创业教育水平还相对来说比较低。反映在大学生身上, 即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人不多, 创业成功率也很低, 这些无不与大学生创业素质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有一定的关系。

由此看来, 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影响。我们在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时一定不能忽视创业素质。

二、湖北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为了解我国湖北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况, 本课题组对湖北部分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态度、大学生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状况、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状况、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方式等五个方面共计23个问题, 发放问卷180份, 回收问卷165份, 回收率92%, 其中有效问卷161份, 有效率97.5%, 并对于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以此了解湖北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从分析结果来看,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呈现出以下具体表现:

1、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知广泛提升, 但高校的重视程序不够。

此次的调查结果来看, 也呈现出这一明显的态势。超过80%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有必要普及创业教育, 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接受创业教育;超过65%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作用, 能够在创业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建议;有75.9%的教师和59.8%学生认为大学的校园氛围对大学生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但是近70%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近年来, 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 指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方法之一就是“以创业促就业”, 但高校却没有表现出对于创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足够的重视。

2、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状况。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显示出60%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学校已经设置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和组织机构, 这说明高校已经构建了相应的机构,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专业组织部门的规范管理。但是仍有近40%的教师和学生表示对高校创业课程和组织机构持不知道和没有的态度, 另外, 只有35.1%教师和17.9%的学生认为创业相关组织是专业教师为主的创业队伍, 有43.2%的教师和52.1%的学生认为创业组织是学生协会为主的创业社团, 还有20%左右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创业组织是校内外合办的创业协会。这说明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科学性还较低。

究其原因, 一是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资金支持, 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机构组织, 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员从事创业教育的工作。因而, 教师的精力和时间还是以其专职为主, 投入到创业教育方面就大打折扣。二是湖北省高校乃至全国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 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滞后, 许多高校还未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际的创业教育培养框架, 对于大学生创业培养机构应该如何设置, 才能具有较高专业性、实效性和组织性, 还没有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机制。

3、大学生创业教育教材的使用情况。

在关于高校创业教育教材使用调查分析中, 仅有27.4%的教师和5.3%学生的认为高校创业教育有自编教材;37.9%的教师和67.4%的大学生都反应没有创业教育的专用教材;而引进教材, 24.1%教师和18.9%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引进创业教材, 还是相对不专业和缺乏的。可见, 高校创业者教育的教材使用状况令人担忧, 大多数高校使用的教材是校内自编, 这对于创业教育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高校应该加大投入力度, 结合政府的政策支持, 对课程和教材设置应该提高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创业课程的设置, 教师认为各个形式都有一些设置的必要, 而学生更愿意结合所长和实际的创业指导和创业技能来学习怎么创业, 两者各有侧重点。高校创业课程进行的方式都可以多样化, 只要利于学生接受和吸收就可以。结合实际, 对市场营销等创业基础课程、财务税收法律常识、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和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四个方面的学习应该更生动和实际一些。

4、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从调查结果看, 不足20%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有校内专职师资队伍, 外聘教师也不足10%, 而且60.7%的教师和54.1%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专职的师资队伍教授创业教育课程, 这就说明了高校创业师资队伍力量相对于来说比较薄弱。另外, 从事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背景调查来看只有6.9%的教师和12.1%的学生反映高校创业教育师资自身有创业实践和经验, 有34.5%的教师认为师资受过创业方面的相关培训背景, 超过30%的教师和学生都反映创业教育师资背景为校内一般教师, 这就说明了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专业性还有等加强, 师资队伍的经验背景较浅, 创业实践经验和能力有所欠缺。而师资却是创业教育的关键要素, 创业教育与理论教学不同, 它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 更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实践经验及创业指导能力, 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5、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式。

从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高校所提供的创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专业化程度低低, 认为“高校开设专业课提供创业指导和教育”的教师和学生都不足10%, 而绝大部分都提出高校创业教育是以开选修课、创业指导中心、创业实践基地和邀请成功创业者讲座的形式来进行个别指导和教育。在“创业教育方式”中, 有65.5%的教师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到企业亲身实践、学校开展主题讲座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来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81.8%的学生则认为到企业亲身实践可以让自己更好的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首先方式。在“学校应提供指导与帮助”中, 超过60%的老师和学生认为学校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开设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建立实践基地给大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2002年我国创业教育正式启动, 经过10年的发展, 到如今可以说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我们不难从上文的分析结果中看出, 湖北高校创业教育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如: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材的科学性专业性有等加强, 师资力量以及水平仍比较欠缺, 创业组织机构专业性不足, 以及创业教养方式单一、效果欠佳等等。

三、基于创业者素质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高校需将专业人才教学、素质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的目标统筹规划, 才能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真正建立起来, 并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落在实处的基础之上, 需要根据上文所提出的结合创业者能力素质模型, 将创业意愿、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三个环节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创业教育的培养之中, 为此, 笔者建议:

1、正确认知大学生创业教育。

在美国,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美国大学关于“为了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服务”的承诺, 带有一种人才培养的强烈使命感, 大学实施的创业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发展创业式的思维、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视变化为商机的能力。反观我国的创业教育, 很多高校却把创业教育的对象确立为少数部分学生, 因而不论是在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序, 还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上, 远不如专业理论课程教育。

2、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观, 应该是秉承“创业教育之父”蒂蒙斯的创业教育思想, 将创业教育看作是“设定创业遗传代码”的一个教育过程, 在这过程中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个性等特质传承给受教育者, 并使之内化为一种特有的创业素质。因而, 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多样化的, 并且是强调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而言, 需改革传统的就业教育培养模式, 转向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 因材施教, 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只有这样, 创业教育价值观才是面向未来, 才能够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 才能使国家在人才资源上凸显优势。

3、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建设。

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它是创业教育有序、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这主要包括:创业教育统筹机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创业资金管理机构以及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创业教育统筹机构, 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和落实全校的创业教育工作, 配置全校各部门的资源, 对创业教育的实施实行管理、协调和监控。创业研究机构, 主要负责选派优秀教学人员专门从事创业学及其核心课程的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工作。创业基金管理机构, 应合理分配创业资金, 从创业规划中严格地选择创业项目, 并且对学生的创业项目经营过程进行引导, 实施监控, 以保证投出基金的高效利用、顺利回收, 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 主要是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捕捉市场计划和创业信息。学生还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学获得业务指导、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专利申请等方面的代理服务。

4、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 创业教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方向和指明灯, 它规定了创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发展方向。目前创业教育课程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大纲, 也没有列入国家专业的课程体系。部分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大多是参照国内外其它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式, 很少有明确的教学大纲缺乏统一的纲领性指导, 不利于高等教育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因而急需制定为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课程性质, 师资培训、教材开发和教学评价等提供依据的教学大纲。

(2) 创业教育教材建设。教材是创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存贮着教学信息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依托,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部分。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优秀的教材, 富于时代特征的体现创业思想、传授创业知识的教材, 是培养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人才的保障。美国的创业教育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是具有站在时代前沿的创业教育理论家编写的创业学相关教材。因此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也要重视创业教材的建设, 结合我国的人才特点, 开发统一的国家教材, 同时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作为补充。

(3) 基于创业者素质模型, 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丰富创业教育内容创业教育的课程既要传授创业专业知识, 又要传授经营管理和创业相关综合知识;同时还要能够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素质、增强创业能力。课程要系统整合成功创业者素质的各方面。如表1是创业课程的主要类型和内容, 高校在设置创业课程时应系统化课程设计, 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 有效地保证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5、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严重缺乏那些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 又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 (尤其是创业经验) 的师资, 这就导致了目前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和研究的能力不足。高校须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国际合作、引进短期海外教师等形式尽快提高国内大学创业教育的水平。除了必要的创业理论知识培训之外, 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学校还应当创造条件适当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创办经营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活动, 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 可借鉴美国许多名校的做法, 利用社会资源快速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提高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有效途径。如: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创业经验的经济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专家、政府部门官员及企业家参与到创业教学中来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学习, 以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6、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创业归根结底是一项社会工程, 它需要完整的创业体系的支持, 包括鼓励创业的环境、支持创业的社会融资渠道以及企业家团队的教育等。因而创业教育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企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共同参与的联合行动, 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导向服务系统, 这其中更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社会舆论大力支持, 政府政策扶持, 高校正确引导, 才能优化创业教育的环境, 确保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宋山梅.创业者素质及其培养方式探析[J].文教资料, 2011, 6

[2]张亚芳董青杨杰.大学生创业素质与高校创业教育策略探讨[J].社科纵横, 2011, 9

[3]文岗.创业管理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

[4]马丁?J.格伦德[美.成功企业家的9大素质[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4.

[5]李红.创业素质及其培养策略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2006, (5) .

[6]白凯李建玲.国外关于创业者素质特征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 2012, (4) .

[7]吴东义刘建明.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1) .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篇5

——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经验之谈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同时就业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国经济当前处于转轨时期,就全国来讲,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原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一问题的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

一、牵动万人心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就目前来讲,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上升,它们所面对的就业压力也在持续增长。高等院校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富国强民;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问题。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有着火一样的创业热情,我们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去自主创业,通过有关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降低创业的门槛、创业成本和创业的风险,让他们的创业精神得到弘扬和落实。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形势,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怎样认识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如何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教育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这不仅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也是社会教育的问题。

二、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创业指导理念

2009年我院共有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市场营销、会计、计算机、商务英语、建筑项目管理、物业管理等8个专业669名毕业生。2010年我院共有毕业生875名,比2009年增加30.7%,就业压力继续增大。

我院根据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有关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充分认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学院重点工作项目,结合我院就业工作的实际,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启动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计划,并开展了系列专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纵观近三年来我院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的工作思路,不管是2008年的“秉承‘以就业服务为宗旨,以开拓就业市场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根本’的工作理念,着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2009年“以就业教育为重点,强化就业服务意识,向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生涯辅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低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定向,帮助低年级学生规划好职业生涯,明确学习目标”,还是2010年的“充分依托学院力量,强调对班级就业工作的考评与激励,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坚持以系、班级的就业辅导为工作基础,努力提升学生求职意识和就业竞争力;坚持以市场拓展为工作重点加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坚持以精细服务为工作特色,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巩固我院学生本地就业优势”,我们所做的是一个逐步深入、逐步细化的过程。而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显而易见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环境的风云巨变,但开展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是我们始终坚持不变的理念,并已形成学院的常规工作。

三、始终不渝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针

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大创业观

今后几年,随着大学的继续扩招,应届毕业生(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的数量还会持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新的理念鼓励、指导、服务大学生自主择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并不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唯一目的。我们更要注重树立大创业观,即大学生开办企业,自己当老板,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是创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到艰苦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是创业。我们既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也提倡大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岗位创业,更提倡大学生到艰苦地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创业,去建功立业。所以,我们倡导不要片面地理解大学生创业,要树立并宣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拓创新、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也同样是创业的大创业观。

2. 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

掌握较高的就业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环节,要把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作为开展素质训练的重点。我院以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契机,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推广学分制改革,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行动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展开,制定《大学生素质拓展》手册,规划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案,设计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根据大学生职业意向,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大学生素质训练内容。面

对全院大

一、大二学生,开设大学生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办面向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培训班”,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使校内素质训练与就业岗位要求有效对接。开展一年一次的全院范围职业技能竞赛,在鼓励大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施这一计划,使我院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加扎实、有效,并落到实处。

3. 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自主创业

通过营造鼓励创业的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精神,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共同追求。我院广泛、深入地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公司经营计划等活动,举办了SYB培训班,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市大学生创业赛。举办青年创业论坛、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大力宣传以创业促就业的就业观念,激励更多的青年走自主创业之路。通过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指导和训练,促进大学生创业人才不断涌现。

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努力转变“有业不就”的情况。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如何迈好你进入职场第一步”等专题教育,同时还邀请校友回校座谈交流,对在校学生进行毕业、就业、创业教育,引导他们面向基层就业,到基层建功立业,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热情,又引导大学生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以适应社会,走向成功。

4. 全力搭建就业信息交流平台

我们在校校园网上开设了“就业信息”专栏,一年来发布了大量就业信息。我们还联合学院相关部门,定期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发布就业岗位信息,每学年举办校内大学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50余场,组织省内外企事业单位近120家进校招聘,提供有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数比例为4:1,每学年60%的毕业生从中获益,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切实服务。此外,我们还积极借助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搭建就业信息交流和沟通平台,努力畅通校企联系渠道,实现高校之间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政策信息和岗位信息。

四、结语

要取得成功的未来,要转变就业观念。我们既鼓励广大学生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不放过任何的就业机会,先就业再择业;我们更希望能最大地激发蕴藏在同学们当中的巨大的创业潜能,以创业促进就业——从宏观上看,这是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从微观上看,对亟待获得社会认可的青年学子们来说,创业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生命价值的体现。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篇6

积极发展创业教育助力建设创新型和谐社会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最早的创业教育可追溯至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出的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而“创业教育”的概念即是 1989 年 1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 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的。1998 年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同年我国教育部公布《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随后几年,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迅速兴起。高职院校占据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创业教育是高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和谐社会、顺应国际潮流的需要。

需要明确的是,创业教育并不等同于创建企业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一种职业选择,转变就业观念。它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其次,创业需要创业教育提供基础,即要经过严格的实践训练和知识传授,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较好的情商。一项调查显示,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战略客观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正日益受到重视,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高职创业教育起步晚,在高职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较少,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教学体系模式,很多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收效甚微。

其实,创业教育在本质上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深化与具体化。创业教育涉及的学科门类多、范围广,它重视创业者精神与心理的培养和与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结合,强调创业实务与案例的分析与讲授,是一门融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职业生涯设计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庞大的内容体系使得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复杂,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难度较大。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在课程开设过程中还存在若干问题,如创业学类课程仍是由各高等院校自主决定是否开设的“课余课程”,而非规范的专业学科。在开设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院校以公共选修课作为主要形式开展创业教育;个别院校以开设“创业学”、“淘宝市场营销”等课程作为专业课的组成部分。且很多学校仅开展理论性的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局限于课堂教学阶段,忽视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创业教育需要克服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围绕如何做好创业教育工作,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调研高校改革发展情况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培养目标要求之一,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单独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及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努力培养大学生开拓进取的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自主实践创新创业本领。

在2014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师研究能力培训会上,广东省教育厅调研员吴念香在大会上也表示,国家相关部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求我省各高职院校要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和资源等方面的发展提出具体要求。此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以及创业教育教学水平。

创业教育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基本目标,创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创业型人才如何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创业教育的成果如何有效转化,这既关系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建设创新型经济社会的战略发展。而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可使创业型人才顺利进入社会经济领域落地生根,甚至开花结果。

国务院办公厅在5月9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2014年至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升创业能力,帮助和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各地要采取措施,确保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得到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工商登记、融资服务、税收优惠、场地扶持等各项服务和政策优惠。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有关部门要研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根据需求开展创业培训,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做好人事代理、档案保管、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权益保障等服务。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工商登记、场地支持、税费减免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出资方式,简化工商注册登记手续。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型企业,按规定落实好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高校毕业生创业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本着风险可控和方便高校毕业生享受政策的原则,降低贷款门槛,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升贷款审批效率。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抵押、质押、联保、保证和信用贷款等多种方式,多途径为高校毕业生解决反担保难问题,切实落实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积极作用,推动改善创业环境。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天使投资人等以多种方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设立重点面向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对支持创业早期企业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创业投资企业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俗话说“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下金凤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就是“打下金凤凰”的重要措施。针对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李克强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李克强强调,国务院此次出台的政策是有“含金量”的,必须确保落实到位。别让政策只是“听着好听”,落实起来却处处“受限”。可见,中央高层在扶持大学生创业行动中表现出了无比大的力度与决心。

广东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切实推进创业政策,在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中走在前列,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提供了良好基础。

佛山首个大学生电商创业孵化基地落户广佛智城

一个为电商创业人才量身打造的佛山首个大学生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已于今年3月正式落户广佛智城。据介绍,孵化基地将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科技资金等扶持以及办公场、法律、税务等中介服务支持,广佛智城还将提供在电商服务平台方面的资源对接与培训共享,为有志于在电商领域创业的才俊,提供政、企、商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佛山禅城区大学生创业享受优惠政策再扩大

近期,禅城区工商局等部门联合在佛科院举办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宣讲会,在禅大学生创业享受优惠政策再扩大。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除了可享免收登记类、证件类和管理类等行政事业收费等优惠政策,如在祖庙辖区内佛山旺角潮人坊、银花总汇商业中心、普君新城、天之河电脑城、站前汇商城5大商场落户创业,还能享受租金、管理费优惠。为扶持大学生创业,禅城区工商局等部门今年5月与佛科院携手共建了佛科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毕业3年内有意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和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含在校生)免费提供固定的创业场所、办公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的集中办公场所。符合条件的大学生需带项目到创业孵化基地申请进驻,经审核后就可进驻。

东莞理工学院创业基金助大学生“圆梦”

东莞理工学院成立创业学院,着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实战型的创业人才,通过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精英班、选聘创业导师、建立创业基地、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系统全面地将创业理论知识教授与实践活动培养相结合,扶持创业项目的实施和发展。东莞理工学院创业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学校创业实践基地进驻项目运作以及资助创业团队开展项目调研、企业注册、营业执照办理、税务登记和提供后勤服务等。而基金来源于学校基金会、市政府相关资金的扶持和社会热心校友、企业的支持。

粤5年募5亿基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5月17日,“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暨第八届广东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开幕式在广东金融学院举行。广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马兴瑞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团组织要引领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创新创业大潮,各大中专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社会各界要为青年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当天,团省委代表大赛组委会与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广东粤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基金计划于今年正式注册实体投资公司,筹集资金5亿元,分5年实施,每年筹集1亿元,主要投资“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的优胜项目、在校大学生及毕业5年内的大学毕业生创办的具备独创性、有成长潜力的企业。

聚焦创新创效创业,职业学校“挑战杯”首次启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和全国学联在原有大学生“挑战杯”系列竞赛基础上,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自今年起共同组织开展“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大赛以“同圆中国梦想,共创多彩人生”为主题,旨在充分与创新教育、创效文化和创业实践相结合,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决赛期间将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举办学生科技成果转让洽谈会、全国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日等活动,邀请风投、创业园区等参加,搭建优秀学生项目与企业“供需对接”平台,促进项目成果落地转化。

中央政府出台了极有“含金量”的创业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也在联合学校、企业等多方积极推进落实,已初见成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各项服务和政策优惠,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在洒满阳光的创业道路上,这群年轻人的创业前景必将如怒放着的向日葵般灿烂。

从大学生创业方式谈创业教育 篇7

近年来, 大学生创业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变,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之路。大学生创业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 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教育, 背负着社会的种种期望, 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 大学生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现象。国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各项有力的支持和鼓励政策, 各类针对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和金融服务也应运而生。

大学生创业在解决了许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 为市场、企业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但大学生在创业时也存在盲目乐观、缺乏准备等不利因素, 因此, 针对大学生创业现状, 高校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业教育, 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创业。根据教育评估机构的数据, 就大学生创业的总体形势来说, 大学生创业比例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创业大学生的月薪期待底线较高, 而且创业学生实际月平均工资高于受雇应届毕业生[1]。

二、大学生创业方式解析

要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 同时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大学生创业的方式, 了解不同创业方式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周围创业学生的分析, 笔者将改变以往对创业方式的划分, 从创业时间、创业途径、创业内容三方面分别分析大学生创业的方式, 以及各种创业方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以便能够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就业教育提出针对性意见。

(一) 按创业时间分为在校创业和毕业后创业。

1. 在校创业。

在校创业的学生往往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位, 在校期间便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相对于毕业后创业的学生, 在校创业者起步早, 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校创业也存在一定困难, 创业活动和学业的矛盾是最为突出的一点。大学生在校的最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 课程的时间安排较固定, 而创业活动所需的时间比较灵活。如果学生能够合理安排, 兼顾学业和创业, 则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但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往往很难兼顾好学业和创业。着重于学业者, 其创业活动只能比较缓慢进行, 较之毕业后创业者没有太大优势;着重于创业者, 忽视专业学习, 对其长远发展有不利影响。况且, 从某种程度上说, 学业也是创业的基础;最糟糕的情况是既没有完成好学业, 又没有成功创业。面对学业和创业的双重压力, 学生很可能捉襟见肘, 为了创业放松专业学习, 又因为创业效果不理想再抓专业学习, 结果学业、创业都没有成果。在校创业的形式主要取决于学生能否有效地做到两者平衡。

2. 毕业后创业。

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在专业基础和自身素养上具有一定优势, 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与实践, 会为自身创业提供知识、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条件。特别是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时, 其专业能力能够给予较大帮助。但是, 毕业后创业的学生较之在校创业的学生起步较晚, 部分学生是将创业作为在没有升学和受雇后的第三个选择, 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存在创业意识不强、缺乏经历、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在经历创业途中的挫折时往往很难坚持, 甚至有些大学生由于缺少准备和创业知识, 受到不法集团的欺骗。因此, 对于毕业后创业的学生, 创业取决于其创业意识、毅力和对创业的准备是否充足等方面的因素。

(二) 按创业途径划分为学校衍生企业、家庭产业和自主创业。

1. 学校衍生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许多学校利用其学术科研优势创办企业。这类企业通常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学校的技术发明等有利条件。拥有技术发明或与学校联系紧密的学生能够通过创立学校衍生企业来实现创业。通过这种方式, 既能够实现创业, 又拥有专业技术支持、专业指导、人才基础等多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着问题, 首先, 机会较少, 创立这种企业需要一定的机遇;其次, 需要与校方协调;最后, 参与的学校人员在企业内的时间有限。据有关研究表明, 尽管我国学者的创新是有效率的, 但目前来看, 他们的创业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掘, 在大学衍生企业的战略前瞻性和成长方向上, 学者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贡献[2]。

2. 家庭产业。

部分创业者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经商的创业者往往会选择与父母相同的经营方向。通过家庭创业的学生往往能够得到家庭的有利支持, 也能够从家庭中获得各项有利的资源, 有着上手快、资源充分、持续性强等优势。创业者同时能够将自己的专业与经营方向相结合, 促进经营活动的创新。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 创业选择性较低, 学生本身无法选择家庭的经营方向, 选择完全不同的经营方向又会失去其优势;其次, 创业自主性较低, 创业者往往不能完全决定其发展方向, 在决策时会受到家庭因素影响;最后, 创业者所学专业可能与家庭经营方向联系较少, 所学知识在创业活动中难以得到应用。

3. 自主创业。

大多数创业学生都进行此类创业, 是“白手起家”的类型。前两类创业学生需要得到学校或家庭提供的外部机会, 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业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 他们需要自己从无到有开始创业。此类创业学生往往会从选择成本较小的项目开始做, 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类广告宣传也都是此类项目。这类的创业学生缺乏指导, 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但是, 此类创业者也有自主性强、灵活方便等有利条件。

(三) 按创业内容分为校园代理、销售等。

1. 校园代理。

通过从事校园代理方式创业的学生通常从在校期间就开始经营。随着高校的发展、当今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和职业能力评定制度的发展, 许多大学生会选择一些课外培训来提升自身竞争力。由此, 许多针对大学生的各类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这些由校外人士开设的机构, 招聘一些在校学生作为校园代理, 为机构在学校内招收学生。

2. 销售类。

销售小型商品成本低, 资金回笼快, 不需要过多专业知识, 自然成为创业的重要形式。如今, 随着科技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网络销售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创业的选择。“开网店”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词语, 随着各个成功的网店出现, 电子销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为电子销售时间安排较为自由, 适合大学毕业生, 同时适合在校大学生创业。加盟连锁店是销售产品进行创业的另一个选择, 许多连锁品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加盟制度, 配套齐全, 拥有专业指导, 启动资金少, 也吸引了一批大学生创业者[3]。

三、根据大学生创业方式改进高校创业教育

自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管理学院中率先为MBA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 同时举办了第一届清华大学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后, 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学习进修创业教育。随着各大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 一些问题浮现出来。当今大学生创业体现出时代性的特征, 为此, 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时应进行个别化的指导[4]。针对上文对大学生创业方式的分析,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详细的规划, 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职业规划对大学生有着重要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都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对大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有战略意义[5]。通过职业规划, 大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选择创业方向的学生能够通过在校期间为创业做准备。将创业意识教育与职业规划相结合,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创业意向。通过职业规划, 可以减少大学生创业准备不充分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 加强在校学生实践机会。

缺少实践是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6]。许多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时, 往往局限在理论授课层面, 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不只是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 还是为学生提供职场锻炼机会。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职场实习锻炼的机会, 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工作环境。针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计划的在校学生, 学校可适当为其提供条件支持, 鼓励学生在校内实行创业计划。拥有学校衍生企业的高校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能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的同时, 也能为企业自身储蓄人才。

(三) 充分利用创业类大赛。

部分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意识淡薄, 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也怯于付诸实践, 高校可利用创业类比赛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激情。参赛选手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的同时, 应拥有详细的创业计划, 并在比赛过程中能够与同有创业计划的同学进行交流合作, 与专家学者或创业成功者密切交流, 使自己的创业计划更加合理和科学。这些学生创业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上都具有优势,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校创业的不利因素。通过此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使有在校创业意向的参赛学生能够将创业计划付诸实践, 赢在“起跑线”。

(四) 宣传政策的同时加强防范意识教育。

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 有着许多优惠政策, 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可向学生宣传国家鼓励政策, 帮助学生了解政策, 将优惠政策宣传到位, 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有利条件。同时, 应加强对创业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教育,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和对国家政策的不了解, 很可能被一些不法商业机构欺骗。与此同时, 各类大学生创业的招商项目层出不穷, 其质量参差不齐, 也有诈骗集团通过这种方式非法集资。因此, 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应向学生说明国家政策, 同时加强大学生对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 谨防被不法机构诈骗。

(五) 结合创业故事分析指导大学生创业。

针对当今大学生创业内容多样化的趋势和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的需要, 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可结合创业故事, 通过形象的故事展示丰富创业内容。许多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鼓舞了一大批大学生进行创业, 许多成功的创业故事在激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 也使大学生对创业有了较高的期待。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时可利用创业成功案例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 同时为大学生深层次、全方位地分析案例, 使大学生看到的不只是创业者的成功, 更有创业者成功的原因和创业过程中值得学习借鉴之处。较之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 创业案例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也能够使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创业过程。 (下转第141页) (上接第130页) 在选择案例时, 应将创业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有机结合, 从两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避免大学生对创业期待过高。

参考文献

[1]王昕.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推进功能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6) :114-116.

[2]李雯, 夏清华.学者创业如何影响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导向——基于湖北省“211工程”大学衍生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1 (4) :610-617.

[3]白丽, 张向阳.广州大学生网上创业与高校创业教育相关性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6) :123-125.

[4]许朗, 熊素兰.“项目参与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J].江苏高教, 2011 (2) :104-105.

[5]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7 (2) :55-58.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篇8

一、更新观念, 升华认识, 建立明确清晰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1. 认识创业教育内涵, 建设创业教育文化

中南大学明确以人为本、追求质量、崇尚创新、强化能力的创业教育理念, 在内容上坚持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管理、就业指导和服务相结合, 在途径上推进创业教育全方位、立体化, 探索具有示范作用的创业教育模式, 建设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创业教育文化。学校师生都形成了意识如下:创业是当代大学生应负起的时代责任,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2. 强化学生创业意识, 培养创业精神

中南大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弘扬创业精神。如, 在“创业从点滴做起”主题实践活动中, 组织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践调研, 2005年至今共有29 036名学生参加。

3. 修炼学生创业内功, 提高创业能力

中南大学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通过专业教育,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创业技能, 同时大力推进创业教育, 指导扶持一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 目前在校学生创办公司93家, 组建创业工作室412个, 加强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

4. 培育学生创业典型, 发挥带动作用

中南大学已有51个学生公司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等各级各类资金支持共计千余万元;涌现出中宣部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等一批创业明星。

二、扎实推进, 锐意进取, 探索富有成效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1. 规范创业培训, 建设创业教育教学系统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中南大学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 开设创业教育通识类、技能类、实训类课程共86门。如, 开设SYB培训课, 成立全国首家SIYB培训项目管理部, 建设1807名学员的信息数据库和916个创业项目的创业项目信息数据库;引进欧洲模拟公司创业实训技术, 开办全国首个创业实训试验班, 指导学生成立模拟公司。

2. 依托基地建设, 建设创业教育实践系统

中南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立创业实践学分。依托校内实验室、工作室、学科性公司及校外高新技术企业, 与政府机构、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 先后建立创业依托基地、实践基地、模拟基地828个。如, 学校2家上市“学科性公司”已成为学生创业重点实践基地。

3. 搭建创业服务平台, 建设创业教育服务系统

2002年, 中南大学创建全国首家大学生创业综合性服务网站——中国大学生创业网;2007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校园服务网站;2003年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学校, 推进专业化的训练;2004年以创业网站和“双创”学校为基础, 建设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列入了国家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08年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开展项目孵化等服务, 目前已入驻学生公司60家;启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等, 先后投入资金1 600多万元, 资助2 500多个学生项目。

4. 打造创业教育品牌, 建设创业教育科研系统

在教育部等部委的支持下, 中南大学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模式为载体, 开展创业教育前沿性探索;以教育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示范基地”和“创业实训试点单位”建设为切入点, 开展示范性研究;以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学会会长单位为依托, 发挥辐射作用。出版发行了《创新与创业教育》学术刊物。

三、优化机制, 整合资源, 构建坚强有力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1. 党政高度重视, 形成制度保障

中南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创业教育纳入了学校培养方案, 建立了评估和激励机制。如, 设立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奖, 先后有530个团队, 1 587个项目, 11 000人次受到奖励。

2. 成立组织机构, 强化组织保障

中南大学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二级学院配备了创业教育专干, 学生班级设立了创业教育委员, 建立了创业教育校、院、班三级组织;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专家库”, 组建创业课程教师、创业团队指导教师和创业导师队伍, 保证创业教育多层次、多样化需要。

3. 增加经费投入, 提供财力保障

中南大学将创业教育的经费列入学校预算, 并不断增加对创业教育的投入。

4. 加大场地建设, 完善物质保障

2010年, 中南大学在新校区建设建筑面积达3 200平方米的“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集创业培训、创业实践、网络服务和成果展示功能为一体。

三年来, 学校多次在部省相关会议作典型发言;有336所高校来校学习考察创业教育;各大中央级媒体对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和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进行了重点报道。中南大学将在上级部委的关心和指导下,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继续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高文兵:中南大学党委书记)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篇9

关键词:创业项目,小微企业,教学思想,课程结构,专业渗透,创业服务

根据教育部初步统计, 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量达727万, 其中江苏省有54.1万, 均创了历史新高,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创业是一种最积极主动的就业形式, 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接受了专业知识与技术教育, 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渴望成才, 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与竞争优势的创业群体。

一、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

目前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户数的99.7%, 其中, 小型微型企业占97.3%, 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小微企业作为承担创业、吸纳就业的最基本载体, 无疑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扩大就业方面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因此, 大学生在小微企业创业领域上, 应以智力服务领域和科技领域等现代服务业为主, 传统产业和服务业为辅。

(一) 现代服务业创业项目

智力服务、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现代业服务的特点, 一是文化与科技性兼备, 可发挥大学生眼界宽、信息灵、思路活的优势, 深层次调动年轻人的创造性与创新性;二是占用资金少、设备投入少, 创业容易成功;三是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

1. 智力服务领域创业。

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 创业项目可选择设计工作室、家教及家教中介、语言培训、会计咨询服务、翻译事务所等。

2. 科技服务领域创业。

大学生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 在该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掌握一定技术的大学生, 开发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容易引起投资商的注意, 用智力换来资本资助。在该领域的创业项目可选择如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等。

(二) 公益型创业项目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社会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位居前列。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催生了社区服务、环保、教育、特殊群体关怀等各类社会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 意味着公益领域是朝阳行业, 蕴含着巨大的就业潜力。公益创业强调创业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 大学生公益创业方向应是创办兼顾公益的赢利性企业。与商业创业的激烈竞争不同, 公益创业因为门槛低、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且社会需求度高, 成功率高于商业创业。此外, 大学生有爱心更有能力, 公益创业还能够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体验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带来的快乐。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路径

创业教育始于美国, 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大学开设创业方面的课程。现在创业教育在美国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 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其创业教育普及率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诸多国家也积极以美国为楷模, 有目的地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普通教育中去。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 柯林·博尔曾指出:创业教育应该是“未来的人都应该掌握的三本‘教育护照’”之一。

总体来说,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有了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国外创业教育的特点体现为:教学思想个性化、课程结构层次化、教学形式案例化。而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远不够系统和深入,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教学思想个性化

创业教育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个人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通过对学生个人素质的评估、探索和开发, 使学生以创业市场需求为依据, 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 在创业活动中确立自己的位置。

(二) 课程结构层次化

美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所涉及的主题, 系统化地包括了从创业计划、可行性分析、风险分析、销售等整个创业过程的所有环节, 覆盖了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广义的“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结构及创业心理品质, 而不是让大学生都去创业。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包括四个阶段的内容:

1. 必修课, 侧重创业意识普及。

按照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 (教高厅[2007]7号) , 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成功创业的基本因素等。

2. 公修课, 侧重创业能力塑造, 包括经济金融、企业管理、工商税务及法律方面创业知识。

一是要进行从事商业活动的规则、规划、企业营销、财务、员工管理等创业基本过程的教育, 二是要进行与创业活动相关的政策扶持、创业融资等创业环境教育。

3. 选修课, 侧重创业培训及模拟, 这是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主要包括组建创业团队, 进行企业创立模拟和经营模拟。企业创业模拟是围绕大学生创业计划进行企业创建策划, 完成虚拟环境中的公司设立程序。企业经营模拟实践可以通过ERP沙盘实训培养创业守业能力。

4.

通过项目扶持开展创业实践, 一是通过创业竞赛助推成熟项目, 二是学生自主创业项目扶持。

以上四个层次中, 通过创业普及阶段的教育, 学生在了解自己、明确目标后, 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选修, 学校可以针对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的在校学生, 以培养创业者为教学目标, 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

(三) 创业教育分专业渗透化实施

在具体制定培养方案时, 要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育中。在面向所有专业进行创业教育的目标下, 由于各专业特点存在差异,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个性特点、做事风格也各不相同, 这种差异造成了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时的需求层次、目标定位和教育基础等方面的不同。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必须依靠专业教育, 树立以创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 指导大学生选择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对口或者相关的领域进行创业, 利用专业优势在创业初期站在更高起点, 做更高门槛的生意。

(四) 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方法上, 采取案例研究、现场实习、商业模拟等方式, 组织已成功创业的毕业生或是企业家、专业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等现身说法,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管理和技术援助, 丰富教学形式。

(五) 建立校园创业服务体系

一是要加强校园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导师、创业资源、创业政策等信息咨询服务, 并通过网络平台, 实现大学生创业群体与创业同行、创业成功者的沟通和交流。

二是打造指导大学生创业的专业团队。在现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基础上, 组织一批对创业领域的实践、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创业需求有着敏锐洞察力和良好把握能力的专兼职教师, 通过创业讲座、政策资讯、业务指导、定期联系等方式, 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项目论证、资本运作、风险规避、知识产权等的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

6. 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目前很多大学都在校园内建立了创业园区, 政策、资金、场地、管理均由学校自己操作。但是这种园区的利用率并不高, 而且在园区里成功的企业也并不多。原因主要有:首先, 一个创业园区里各种小企业聚集, 但目标客户少, 没有顾客的企业难以生存。因此企业创建时选址, 应该选在靠近目标客户的地方。其次, 创业是一个边干边学的过程, 而社会才是创业的大学堂。如果一个大学生新建企业建立在同行业聚集的地方, 不仅同类客户比较多, 而且周边经营好的企业, 也会是他无形的老师, 让他边学边成长。第三, 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信息, 在园区里难以获得, 只有在跟顾客交流、在市场经营中才可以发现。

因此, 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必须有政府、企业的参加, 主要形式可以有两种:一是政府或者企业提供政策、场地、平台;二是学校与政府、企业两方或者三方共建创业基地。政、校、企三方应分工合作, 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集中空间场地, 通信、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 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支持, 通过辅导培训、资金融通与综合服务等手段, 建立一个大学生创业或模拟创业的平台, 降低新创企业的风险和成本, 扶持一批团队成功创业。

三、小结

创业教育责任不仅仅在高校, 需要政府及社会层面的支持。在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营造方面, 政府担负着倡导者和扶植者的角色, 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更优惠的政策。学习英国、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设立的专门的创业中心或者大学生创业支援中心, 我国大学生创业管理机构的任务应包括:监督、督促各高校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师资并交流共享;加强和产业界的联系, 通过校企合作, 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李霆鸣.新加坡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07) .

[2]廖娟.大学生创业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 2013, (04) .

试论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 篇10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业即创立基业,而经济学上创业又指利用各种资源创造价值,比如人力或资本等,再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和产品,进而自身获得利润与发展的过程。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提出的解释,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开创性人才,也就是具有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首创、冒险精神等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创业教育的对象相当广泛,涉及了各个教育层次。就高等教育范畴而言,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相对新兴,其既渗透于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之间,又表现出各自为政的关系。故它以大学生全面接受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强化他们的开创型个性及综合素质,并开发提高其现代创业能力及意识为目的。

二、大学生创业选型及定位

(一)大学生创业选型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业主要包括3种形式,即:自雇型创业、专业型创业、产品创新型创业。其中自雇型就是指自己雇佣自己,该类企业一般与大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大,具有微型灵活、高度自主性、低成本、政府支持等特征优势,比较适合匮乏资金及经验的大学生类弱势群体。而专业性则是创办与所学专业相符的企业,包括如物流供应型企业、生产配套型企业、产品销售型企业、专业服务型企业等。这类企业的共同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需要专业水准较高的人才。产品创新型则指拥有某项技术或产品专利、独立知识产权的大学毕业生,通过开发、生产及销售的方式来创办企业,包括新一大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新一代营销模式的开发。

(二)大学生创业定位

将市场竞争强度、创业难度和创业投入这三项不具备争议性的可行性评价指标视作维度,大学生各种创业选型则由矩形面积代表,以此来构建大学生创业选型描述模型。但相对来说,无论大学生创业选型如何,其结果必定会存在交叉覆盖的内容,比如自雇型创业与专业型创业相交叉,形成自雇专业型创业的复合型式。而这种形式兼具了自雇型和专业型的两重优势,不但能解决大学生因资金和经验匮乏难以启动的问题,还能将大学生专业优势全面发挥出来,更是社会急需专业型创业的体现。

由此,大学生创业可定位于自雇专业型创业。通常其创业投资额度不低于2W也不超过30W,且市场竞争强度介乎于中等偏高之间,创业难度则为中等偏低。但这种创业形式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一般没接受专业训练的大学生,很难能够进入,但其投入成本低,故而,更适合具有创业倾向和专业技术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

(一)建立创业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和体系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的载体,而要落实创业教育还有赖于教学课堂。一方面,改革课程设置,不断延伸、拓宽原有教育内容。可专门增设创造学、科技发明等学科课程,并注意为其编写教材,纳入院校整个课程体系内。教材内容应涉及创业心理、风险、能力、理论、技巧等相关内容。然后,再立足于创业需要,向学生介绍创业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市场经营与生产管理的政策法规等,通过课堂讲解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则要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采取强化渗透的方法,着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创业教育无需打破现有课程体系单独进行,更重要的是挖掘、开发和增强现有课程中的创业教育内容。同时针对教育对象的差异,开设不同教育课程,如为本科生或研究生设立创业课程;构建学生创业俱乐部;为职校培养创业教育师资等。

(二)建立健全相关体系

首先,健全社会资源支持体系。高校方面要以现行的政策制度为基础,为大学生创业及其教育设立不同形式的专项基金,特别是要激励社会各方提供帮助和支持,包括资金物资、技术力量与设备等,并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组建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提供给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多便利条件。其次,建立国际协作体系。以创业教育需求为根据,建立与各国培训互动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创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而对于创业实践和资源利用问题,应鼓励大学生亲身参与国际性创业实践活动,并积极争取国际创业技术和资金,以便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更多可利用的资源。

四、结束语

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来说,当前还应以自雇专业型创业为主,再逐渐向其他创业形式扩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创业成效。而就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应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建立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相关体系,以增强创业教育质量。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教育理念可谓推陈出新,而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其中之一,且该理念被国际社会广泛重视。当前,虽然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收效较好,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故本文在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定位相关事宜,提出了有效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选型,定位

参考文献

[1]徐远.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及实现途径[J].亚太教育,2015,(29):26-26.

[2]李书勤,周颂.试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J].时代金融(下旬),2015,(5):212-212,214.

女大学生创业教育 篇11

【关键词】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启示

一、美国模式

美國作为创业教育的先驱,其创业教育理念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高校经历了一个教学、研究、创业的线性发展历程,即从教学型院校、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的演进过程。美国高校的转型促进了大学生创业,而大学生创业又推动了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教师队伍精细化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早,大力鼓励和选派优秀师资从事创业教育。高校强调创业成功人士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影响,经常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优秀的企业高层管理以及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为大学生介绍经验,并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合理化建议。

(二)课程体系完备化

美国的高校已经设置了相关专业,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相应各级学位。以美国百森学院为例,创业课程涵盖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其中,核心课程有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等,选修课程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和社会分析等六大领域。可见,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对创业者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全面要求。

(三)评价体系科学化

为适应美国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商业周刊》《企业家》《成功》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业专业期刊就先后对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进行每年一度的评估。评估涉及课程、教师论文与著作、社会影响力、毕业生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的创新性、毕业生创建新企业情况、外部学术联系等多项内容。

二、英国模式

英国的创业教育已经相对完善。早在1987年,由政府倡导并出台的“高等教育创业” 计划,标志着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正式出现。在这之后,多所院校建立配套的奖励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幵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一)创业项目引领

1998年,英国政府启动了大学生创业项目,该项目是专门为18~25岁在校大学生设计的。项目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开办公司。在商业构思、组建创业团队、筹措资金、开拓市场、开发产品、提供服务等方面均由学生自行决定,使他们获得创建企业全过程的经验。二是创业课堂。创业课堂会为学生提供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课堂多为半天或一天的研讨,学生或与企业家共商创业大计,或听创业者演讲、参与活动与讨论等。

(二)专门机构指导

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1999年,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8个科学创业中心,其任务是将创业融入大学传统课堂,实现大学文化的革新。后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据称,英国科学创业中心后来已经发展到13个,涵盖英国60多所高校。英国还设有学生创业协会,该协会每年都会多次举行创业交流的会议,所涉及的范围护展到整个国家。这些交流会主要是为有创业意识或正在实施创业活动的人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此外,英国出现了不同的组织和团体,比如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创业教育者联盟等,无论团体的性质如何,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以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

(三)资金保障到位

英国创业教育尽管得到私人企业和校友的捐助,但80%的创业教育资金还是来自于公共资源。为提高英国国内的创业水平,英国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成立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和科学创业挑战基金。前者是专为加强校企合作而设立的基金,后者的目的是在英国的大学建立一个专事创业教育和知识技术转化活动的中心网络。此外,为了提高创业课程教与学的质量,英国政府还启动了优异教与学中心基金,鼓励与奖励优秀教师,投资教学设施,推广优秀教学实践案例。

三、英、美两国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两国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经验对于我国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带来了很多启示。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由于女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遇到的矛盾更多,可参照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在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引进性别意识,逐步形成并完善专门对女性的优惠政策:如设立女性创业发展的专项基金、贷款担保基金,政府可以开办讲座与培训课程,并为女大学生创业者们提供技术方面或是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对女大学生的创业过程实行追踪管理,这样能给予他们参与社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更多的机会。政府可以联系企业、高校,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实践基地,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女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增加了实习机会。

(二)转变创业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要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要支持女大学生大胆实施创业活动,通过她们自身不断努力,更好地理解创业教育,并且她们在具体的实践中会更加深入地感悟自己所拥有的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她们还要在理解创业理论的前提下灵活掌握,并不断努力,争取获得更大提高。这样,她们才能独立应对自己在创业实践中的艰难险阻。高校推进创业观教育,在客观上能够有利于高校的发展教育科学化,有利于学校培养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三)注重创业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高校应重视创业观教育过程,促使教育形式现代化、多样化,实现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体验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让教育课堂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采用企业家演讲、课堂讨论、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个人自主学习、课堂传统教学、教师个别辅导等多形式的结合。另一方面,要搭建高校女大学生创业平台,把创业家和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引入校园,提供她们创业实践和实战训练的机会,铺设创业桥梁。学校可以通过各种组织和企业共同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以便拉近女大学生与成功创业者的距离,引导女大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

(四)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创业教育教师的队伍中开展针对于创业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依靠具体案例对创业教育理论进行研究,鼓励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的教师到企业当中接受培训,参与社会实践。学校方面,要积极配合,对这些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学考核、资金调度方面给与支持。努力邀请社会上的创业成功人士、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定期举办讲座,作为创业教育的一支兼职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定期进行培训与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指导能力与创业实践水平。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或是创业教育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动因及特点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3).

[2]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4).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篇12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国经济结构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互联网、移动平台和大数据等技术突飞猛进, 新的商业形态和模式层出不穷,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然进入“新常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1】创业大学生是庞大的创业大军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已经逐渐走进大众视线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美国的一些教育机构和学者最早开始探索创业教育,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创业教育在国外逐渐普及并成为热潮。而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 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要。”【2】

在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背景下,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着发展的机遇, 也面临着形势的挑战:如何推动高校普及创业教育,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本文试图在已有创业教育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广东省多个高校为例进行研究, 分析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从而提出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本文研究的创业教育, 是指以高等教育为基础, 以大学生为对象, 服务于创业人才培养, 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实践, 帮助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的高校教育。【3】

对于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大多数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 虽然模型和维度上有不同理解, 但都发现了创业教育对于创业态度和实践有正面的作用。第一种维度是创业教育对于创业态度的影响, 通过建立一个广义创业态度、个人背景和创业意向之间的三元模型, 发现“创业教育既能直接影响创业意向”, 也能以广义创业态度为中间机制发挥影响, 且作用显著。【4】而有研究更关注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 大学生对创业课程种类、教师教学方法、创业者与学生的经验交流、创业辅导和咨询等的评价, 明显地正向影响其对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 因此, “需要建立参与式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通过让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促进学生的创业交流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最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而另外一种研究认为创业教育培养的是人格特质, 得出的结论是:创业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 如主动性与积极性、寻求变革的动力、影响力等;或者甄别出具有潜在人格特质的学生, 通过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 使其获得较高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再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 促进这些大学生落实创业意向, 提高他们企业化运作的成功率。【6】

因此, 过往研究在分析创业教育的影响时, 强调了教育的具体实践环节、对学生主观精神层面的改变以及创业条件的提供。综合已有观点, 本研究提出创业教育影响学生创业行动的一般理论模型。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创业精神到底是什么?不同研究学派各有说辞, 即使有学者将创业精神再精炼为个人特点与创业机会两个学派, 【7】但也有学者指出个人层次的创业导向也可以逐渐扩散到组织与产业。本研究主要关注大学生创业, 因此更多指微观层面的定义。创业精神, 既包括对机遇的把握, 也包括对风险的承受。【8】我们也很难罗列所有的创业精神具体特征, 在文献基础上综合各家之言, 我们提出大学生最主要的三大创业精神是创新性、冒险性、先动性。【9】

创业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命题, 创业行动的发生, 不仅需要创业者精神的导向, 【10】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11】在综合各家提出的重要创业条件基础上, 加以归纳、总结, 我们提出创业必备的三个条件, 分别是创业资源与创业能力、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及其把握。

大学生创业在创业精神以及创业条件中存在一定共性, 但是创业主体——学生本人在类型学上存在差异。生命历程理论认为, 构成个人发展路径的阶段或事件是受到文化与社会环境影响的, 它和家庭、经济等社会过程相联系。分析创业教育对创业行动的发生机制, 必须与个体的生命历程相结合, 这就需要我们从个体差异性视角看待。从行为上看, 创业教育和创业行为有时间先后之分, 从个人特质上看, 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有高低之分。

三、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与统计, 对创业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 完成文献综述, 并通过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提出本文的主要理论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此外, 本文以理论饱和为抽样原则, 在2015年2月至5月份, 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广东高校创业大学生案例25个, 人均受访时间在50分钟以上。他们分别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财经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14所不同类型的大学 (如下表所示) , 试图尽量覆盖不同创业领域、不同创业角色的创业大学生, 全面深入地访谈这些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经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创业教育的期望, 深入地探究了创业教育对不同类型大学生创业行动的影响机制。

四、创业教育的四种影响机制

本研究认为, 分析创业教育的影响机制, 需要在创业教育的一般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内进行, 结合个人的行为历程及个人特质加以分析, 从具体教育实践出发, 通过影响学生的创业准备, 进而带来他们创业意识和创业行动的改变。因此本研究通过二维交互把创业学生做出如下表的类型划分, 再具体分析创业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异同点。根据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 笔者归纳出来四种创业教育影响类型。

(一) 潜在辅助型影响机制

先创业再接受教育, 且综合创业能力表现突出的大学生, 他们首先具备适合创业的性格, 并拥有与其性格相适配的能力。但是中国当前的大学教育中, 他们异于多数人的创业特质使得他们与所在环境格格不入。创业教育能够缓解外界对创业的认知偏差而造成的异类标签, 使他们能够全心进入创业的氛围中, 继续激励他们的创业行为。同时由少数创业者群体建构起的“创业群体网络”, 可以共享网络中的社会资本, 对其创业行为产生潜在的辅助作用。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1. 建构同类团体

创业教育的附加作用是产生了一个创业者团体, 并为他们提供浓厚的创业环境氛围。同样拥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能够爆发出更大的创业能量。接受了系统性创业教育的同学D说:“在进入这个班级之后, 比之前更加坚定了, 能认识了一帮创业的朋友, 然后能在创业的路上感觉不太孤独, 应该是最重要的了。”因此, 创业教育能够吸引有创业行为或者创业意向大学生, 为他们搭建一个近距离的交流沟通平台, 提供情感支持和创业交流。

2. 改变异类标签

在这个独特的“创业者”场域中, 原来不被理解的他们从非主流的“异类标签”中走出来, 贴上了“同类”的标签, 这个团体没有给定好的层级和制度, 只是基于他们对于创业的想法和被学校认可的创业者资质。认识一帮同行者, 让曾经孤独的创业者不再觉得自己是异类, 是对传统的破坏, 也是对创新的激励。

3. 满足需求认可

创业经验丰富、综合能力超群的大学生, 不是资源、知识的显性受益者, 反而更可能是提供者, 但是这填补了他们在被需要和被认可上的隐性需求, 在创业环境和社会网络得到创业支持。

同时, 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创业思维”的氛围, 在创业教育的环境中, “企业思维”的训练和交融可以帮助他们对于自己的创业行为进行再思考。

(二) 实践规范型影响机制

先创业再接受教育, 且综合创业能力表现并不突出的创业大学生, 其创业行为是在自身创业意识觉醒的驱使下自发开始的, 但是创业项目启动后, 往往会由于其自身创业知识储备、人脉资源的缺乏而困难重重, 进入瓶颈期。这一瓶颈期可能出现在创业过程的不同阶段, 但都可以通过及时地对创业者进行创业教育, 使其充实理论体系、获得所需资源、走出认识误区而突破瓶颈, 实现创业进程中的新飞跃。

注: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1. 充实理论体系

创业教育对这类创业者们的重要性在于, 首先, 及时在他们创业过程中使之对创业体系有完整的认识, 了解创业步骤的进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就是知识储备的完善。之前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同学GG说:“创业那会儿知识根本不够, 涉及到管理、财务、市场这些方面, 并不太懂!后来进入讲习班, 我知道了怎么去构建一个更好的、更科学的财务系统。”法务知识、财务知识等具有相当专业性的知识不是只对创业感兴趣就自然而然会的, 需要专门的学习。因此创业教育就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路上的必备技能。

2. 获得所需资源

其次, 创业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随着项目的推进, 创业者越来越需要有外部的资源帮助他们思考、解决问题。如WYS同学认为在接受创业教育时, 大家可以相互学习, 比如一个团队的餐饮店店员会去另一个团队的店里学习。他说:“创业教育给我的主要是这两方面的支持:一是圈子, 身边有很多一起创业的人, 我可以以他们为榜样;另一个是专业知识, 虽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项目, 但是总感觉和人交流会显得很“土”, 我希望能得到更多专业人士的指导。”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 还提供创业动力支撑, 以及创业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不仅可以让大学生走出创业的第一步, 还能走得更远。

3. 走出认识误区

创业教育对综合能力一般的创业者来说, 有助于解决项目发展到一定阶段, 自身创业能力不够带来的局限。教育让他们明确了“如何发展”、“如何管理”等问题, 而接受教育之前, 这些问题只能凭团队负责人自己去摸索。如接受了全方位指导的大学生HLF说:“我的投资人会跟我讲做企业一方面是效率最大化、一方面是成本最低化。经过学习之后, 才发现适量的去控制成本很有意思。”创业大学生在没有接受系统教育之前, 以往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会产生创业的内耗, 而系统的创业教育可以提供大学生创业的效率, 避免大学生走入创业误区。

(三) 综合提升型影响机制

先接受教育再创业, 且综合能力突出的大学生, 在早期就具有了较为清晰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想法。对于这部分人, 创业意识的萌生不直接导致创业实践的产生。高校创业教育对其的影响是加速其各项创业条件的准备和强化创业精神, 从而对其创业意识与行为产生综合提升的教育影响。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1. 丰富创业条件

对这类学生而言, 具体的教育实践为他们丰富了创业条件。创业课程使学员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 了解实际操作创业项目的技能, 设计创新创业型组织战略等;有创业经验的专业指导,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业水平;模拟创业不仅能充分运用所学创业知识, 还能将创业导师引入到实践当中, 切实提升各种创业技能, 为正式创业加速做好各种创业准备, 如磨砺创业团队、获取创业资金等。大学生LHJ深刻地谈到他所受到的帮助:“我一共有3个创业导师, 一个项目指导总监, 他们不留余地把身边资源拿给我们用, 在理念上让我们能看得更远也指出我们的要害, 给我们的更多思考。”全方位的创业教育, 不仅为大学生普及创业知识, 也指导创业项目, 丰富其创业条件。

2. 加强创业精神

从过程来看, 创业教育能够创造一种氛围, 让足够多且有质量的想法汇集, 使学员们的创业精神在其中不断受到雕琢与精修, 从而使更强烈的创新、冒险、先动性等愈发显现出来。如LJH同学坦诚是在与创业班级同学的交流中突然发现到市场仍空白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 于是立即组建团队, 在校内创建文化协会, 在校外创建YXXC文艺公司并担任CEO, 然后通过建立创意集市整合校园文化产品, 打通了校内校外的市场, 创业之路也走得越加顺利。从结果来看, 接受了创业教育后的创业者更会考虑到实践冒险产生风险的现实性, 明确真正起作用的行动, 因而其先动意识和预动能力也更为突出, 试图对持续改变的环境做出更快的潜在反应。

(四) 启蒙导向型影响机制

先接受创业教育后创业, 但创业综合能力一般的大学生, 需要创业教育对其进行启蒙和引导。这些类型的学生是在接受创业教育之后萌发的创业想法, 开始尝试和摸索创业之路。在此之前他们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亲创业之个人特质, 成就需求不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冒险精神并不突出;控制内生观念稍弱。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1. 激发创业动机

创业教育首先通过激发创业动机来鼓励和引导其为实现创业成功而行动。LYC通过选拔加入万达集团大学生创业计划, 获得五十万创业启动资金, 随后加盟某知名餐饮品牌, 项目运营已全面步入正轨。他坦言创业教育使“长期封闭”的自己开了眼界, 并使其创业成为可能。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创业项目的机会, 进而激发他们的创业动机。

2. 培养创新思维

创业教育可以营造有利于激发和培育创业者的创新思维的氛围。在对比自身接受创业教育前后的转变, LYC认为最大的改变在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创业项目的产品营销上他发挥创新思维运用互联网社群推广模式, 取得不错的反响。商业模式、创业案例、创新创业模式, 会让大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3. 鼓励理性冒险

理性冒险是创业精神的重要部分, 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外在的和潜在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创业选择和创业发展过程中进行理性冒险。LYC并未满足于现状, 他将股权和债务等转让给其合伙人, 寻找新的创业契机。创业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人生契机, LJF曾就职于网易游戏公司, 放弃了高薪待遇, 着手自己成立游戏公司启动运营。回顾以前走过的历程, 他说:“之前我们都是倾向于规避风险的, 但是 (接受创业教育) 之后我们胆子都变大了。很多人都放弃了世界500强去选择自己觉得有前景的行业。”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敢于冒险、都适合冒险, 但是创业教育能够让具有创业基因的大学生更有勇气。

五、结论与讨论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也是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集聚地。广东省各高校顺应时代潮流、国家号召和青年呼吁, 逐渐重视创业教育, 推出了创业教育措施, 试图大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在受访的创业大学生身上, 我们看到了他们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与务实的创业作风, 这也是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创业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因此, 本文以广东高校的创业大学生为例归纳了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四种影响机制模型 (潜在辅助型、综合提升型、实践规范型、启蒙导向型) 。故此, 本文建议高校根据不同的影响机制模型来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而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创业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师资、创业实践及创业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 创业课程体系方面

创业课程体系, 应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对于潜在辅助型的大学生, 应更注重实务和创新性的课程, 切实强化学生的战略管理、逻辑思维、市场思维、法务思维等商业必备能力, 以课程为依托聚集创业者, 在互相激励的氛围中拓展其创业资源。对于实践规范型的大学生, 需要案例教学, 通过比较完善的创业理论体系, 继续培养其创业精神, 并提供资源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综合提升型的大学生, 需要模拟实践式教学, 从基本知识、创业思维、创业精神多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提升。对于启蒙导向型的大学生, 需要启发式教学, 培养其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意识, 通过健全创新创业的教育机制, 激励和引导其创业行为。

(二) 创业教育师资方面

创业教育的四种影响机制模型均高度强调了优质师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一是要合理配置师资力量, 安排或者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者优秀的创业家组织授课, 重点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信心;二是要组织理论深厚的经济管理专家授课, 让大学生了解创业基本知识和国家经济改革、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三是从学校层面甚至更高一级的教育部门层面, 高度重视提升创业教育类师资的福利待遇, 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三) 创业实践方面

潜在辅助型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直接将项目落地实践, 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规范型的大学生, 需要深化拓展其对不同创业案例的认知, 增强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而对于综合提升型和启蒙导向型的大学生来说, 创业模拟实践无疑会加速了他们的创业行动。但创业项目不能只停留在概念上, 也不能只停留在参加创业比赛上。所以, 高校创业教育应鼓励不同的创业实践方式, 对于仍处于模拟实践过程的创业项目, 应对其进行系统的知识培养和专业的技能指导;而对于准备落地的创业项目应为其建立大学生创业的孵化机制、设立孵化基金, 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 提供法务和税务政策的咨询, 允许学生创业项目在试错中成长, 在实践中发展。

(四) 创业文化方面

校园创业文化环境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四种影响机制下的大学生创业意识产生、创业行动催化都有重要影响。首先, 广东省各高校可以开设全校性的大学生创业辅导通识课程与讲座, 邀请富有创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授或知名企业家进行授课与开展实践, 让创业初步纳入到高校的教学体系中, 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其次, 可以开展创业相关的第二课堂, 高校团委等部门要鼓励学生会、创业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有关创业的活动, 比如组织校级院级创业比赛和创业计划大赛, 并主动为省级、国家级创业比赛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准备,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磨砺场。第三, 高校还可以主动联系社会资源, 导入到一些小型的、投资不多、收益较快的创业实践活动等, 降低模拟实践迈向创业实践所需的初级门槛。

摘要:本研究运用深入访谈法, 将一般模型与创业学生的行为历程及个人特质相结合。结果发现:创业教育对不同行为历程、不同特质的学生, 影响其创业的机制不同。由此归纳出创业教育的四种影响类型:实践规范型、启蒙导向型、综合提升型、潜在辅助型, 并建议高校根据不同的影响机制模型来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教育模型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5.

[2]李伟铭, 黎春燕, 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 2013 (6) :42-51.

[3]祝虹, 潘勇涛.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以东南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6) :131-133+136.

[4]向辉, 雷家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 (2) :120-124.

[5]崔彬, 张亚维.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扬州大学本科生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4 (1) :67-71.

[6]郭洪, 毛雨, 白璇, 曾峥.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 2009 (9) :69-74.

[7]Casson, M.The individual-opportunity nexus:a review of Scott Shane:a general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5 (5) :423-430..

[8]周直.创业精神及其文化培育[J].南京社会科学, 2004 (S2) :19-26.

[9]于环.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J].经营与管理, 2013 (3) :141-143.

[10]王晶晶, 郭小宁.大学生创业的条件分析[J].才智, 2014 (27) :41, 44.

上一篇:信息服务业主要环节下一篇:权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