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的大学生如何培养能力

2024-07-04

创业中的大学生如何培养能力(精选8篇)

创业中的大学生如何培养能力 篇1

创新创业能力应该如何培养?你是否也在烦恼呢?快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1、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

3、创设环境类课程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 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

4、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在大学生当中造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大学生创业的必备条件

(1)价值优越性

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

(2)异质性

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

(3)不可仿制性

核心能力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印上了该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它企业难以复制。

(4)不可交易性

核心能力与企业相伴而生,虽然可为人们感受到,但却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

(5)难以替代性

和其它企业资源相比,核心能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没有核心能力的创业不过是昙花一现。

[如何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中的大学生如何培养能力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意识

一、前言

国民经济不断地完善与发展的背景下, 社会各种问题也相应浮出, 其中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寻找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前重要任务。而大学生自主创业[1]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最为有效渠道。大学生想要创业必须要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拥有一定的关键技术、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目前高职院校中大学生创业能力不强, 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本文就物流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探讨。

二、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现状

(一) 创业积极性不高

现实中, 许多人觉得高职院校中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创业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但实际上物流专业学生在创业中的积极性不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创业风险高[2];物流专业学生对市场没有实际了解与认识, 没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刚毕业出来的大学生没有完全独立经济能力;国家颁布有关支持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作用不大。大学生对创业望而却步, 很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物流人才的流失。

(二) 没有系统的创业能力培养方式

在社会紧缺物流人才的形势下, 高职院校正在逐渐健全与完善物流专业知识, 但很多高职物流专业教师却缺乏专业性教育技能, 因而没有系统创业能力培养方式[3]。许多高职物流专业教师进行创业能力培训教育时没有从实际出发考虑客观因素, 致使创业能力培训课程变成理论性教学, 大学生没有获得实际意义的物流知识与技能;高职物流专业教师错误的思想指导 (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向大学生灌输了“创业没有就业好”的思想) , 导致教师没有尽心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对创业失去信心。

三、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

培养与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应遵循:从实际出发, 结合物流业实际需求, 针对性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物流人才。

(一) 建立与完善创业能力培训课程体系, 提高学生创业热情

高职院校应该将创业能力培训课程放进专业教学计划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同时建立与完善创业能力培训课程体系。例如, 优化《创业计划培训》、《创业意识培训》[4]等课程建设, 积极开展分析总结创业典型案例的教学活动, 增加多样化实际操作训练与实践活动, 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 提高大学生创业热情。通过培养大学生创新、竞争等创业理念,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素质。此外, 高职院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进行物流课程体系整合、优化, 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上, 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如进行创业实训课, 通过实际模拟创业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业思维能力。开展自主创业竞赛活动, 提高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与热情,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与了解, 为今后创业奠定一定的经验基础。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学校政策鼓励与支持大学生创业, 如在校内创办大学生创业园, 支持有能力的大学生在创业园内开创属于自己的公司, 让大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 加强物流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创建一支具备高知识高技能物流专业教师。聘请具有全面扎实物流专业知识且具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与创新教学方式的教师。同时加大有创业教育经验的物流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 努力打造一支属于物流专业的创业教育精英, 有利于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训, 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创业的自信心。

(三) 加强校企合作, 实施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除了在专业知识和能力培训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之外, 还应通过与校外企业合作,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性。高职院校应增强与企业的联系, 拓宽学生顶岗实习渠道。让大学生到不同的物流公司实习, 亲自体验现实中物流管理的实际过程, 认识实际工作的运营程序, 增长、巩固物理知识。大学生通过担任物流公司里的某一物理职位可以增强自己的物流专业知识, 还可以发挥自己在专业课上学到的知识, 为以后自己创业积累丰富的经验。

小结

提高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可以为其进行自主创业创造一定的基本条件,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物流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完善教学体系, 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 促进大学生创业, 对缓解当前就业难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辉.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物流技术, 2012, 31 (08) :427-429.

[2]王耀燕.创业型大学建设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2, (17) :111-112.

[3]任丽芳, 田明山, 白士强, 陈煜.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 (02) :118-121.

创业中的大学生如何培养能力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业;创业意识;创业技能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

创业教育已逐渐成为21世纪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成为国际职教的潮流。一些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起步早,我国的创业教育与之相比已经处于落后地位,我们的中职学校可谓是任重道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又不能轻率地鼓励他们盲目创业。要用科学的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使他们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获得一定的创业能力,走出校门后充满自信地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果说创业就是开创全新的事业,那么创业教育就是要开创一种全新的教育。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依赖心理,人际关系疏远,社会适应性不强。而创业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因素较多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最终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一、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在现实中,真正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还只是少数。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自我奋斗的动力,要培养学生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创业的风险和竞争意识十分重要,既要激流勇进,也要正视风险。创业者既是勇于奋进的实践者,又是艰苦创业的实干家。

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包含专业技术、经营管理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专业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才能具备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应有的基本素质,专业技术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效率高低;还要让学生具备果断决策和缜密计划的素质,学会用科学的头脑运筹和管理实践工作的方法;协调合作能力是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掌握与人交往合作的本领。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才能对学生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创业教育的前提。中等职业学校要成为培养青年创业者的摇篮,必须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一年级的创业教育课程可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来进行,主要是对学生进行

创业思想意识的培养,同时还可以结合第二课堂开设一些着重于培养学生创业技能的选修课;二年级的创业教育课程则是利用学生实习活动开始前的几周进行强化培训,举办系列讲座并邀请职业指导师帮助学生根据其自身的性格特征、爱好特长设计职业发展取向,可定期召集历届优秀毕业生回校与应届毕业生座谈,介绍创业心得等。

创业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实施创业教育光靠教师的几堂课或仅仅靠开设某一门课程是不能完成的,必须采取一些手段和建立一些长效制度来保障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创业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除了要进行理论学习,还必须通过创业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创业意识、培育创业精神、消化创业理论、提高创业技能。还要实行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相关产业,比如服装厂、幼儿园,甚至是一些临街店铺,作为学生的创业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企业的创立、经营、管理就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另外,也要多组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应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种模拟实践活动及社会活动,建立健全学分制教学制度,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根据自身的特点安排学习。因为创业一定是个性化的,创业教育也要体现出个性化。将学分制改革落在实处,势在必行。

目前,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尚处在探索阶段,实施创业教育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学校,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因为实施创业教育是关系教育全局和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使推动创业教育成为社会的责任、职校的使命、家庭及个人的自觉行为。总之,应当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重点、社会广泛参与、家庭全力配合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为中职生创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石传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

[2]谭一平,叶坤妮.职校生创业指导:职业院校创业教育通用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4).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职业中专)

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篇4

二十一世纪是以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大学生创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 它所蕴含的生机和发展趋势势必引发一系列观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不仅对现行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也预示着未来中国教育必将发生深刻变革。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与教育,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 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 是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 创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祖国的呼唤, 作为高等学校, 理所当然地要探寻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新意识, 迎接新世纪挑战。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1.是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谁掌握了知识, 谁就掌握了最有价值的资本。而大学毕业生在高校的培养下, 可以说都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 具备了从事某一职业的基本能力, 是社会上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 可谓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很显然, 高校若能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就能在就业过程中更快更好更准的挑到自己心仪的职业, 就能更加理性的采用一种独立的更加成熟的自我就业方式。通过开办自己企业来成就自己事业,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

2.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2004年底2006年, 高校招生急速增长, 全国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到2006年的430万,但由于毕业供给超过社会需求,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失业”已经不 再是一个空虚的概念,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高等教育大众化, 最大的困难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如果大家都等待国家, 企业给予的就业机会, 那么未就业的人员就等于是智力资源, 同时, 对于高等教育实行收费的国家来讲, 如果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而无法找到工作, 高等教育的个人受益无法得到补偿, 就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还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现在的大学生就业现状是一方面有业不就, 一方面无业可就, 存在着“宁要都市一张床, 不要西部一套房”的就业心态。因此, 作为高校, 一定要适应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 把就业指导与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从就业走向创业, 不仅可以自己就业, 还可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改善大学生择业质量,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高校的连续扩招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高校送出毕业生, 在社会上就业如何, 创业能力如何, 直接影响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声誉。而对这种严峻挑战,作为高校, 需转变教育思想,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以人为本, 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思想, 在教学内, 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主动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教育学生树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积极就业观, 艰苦奋斗, 有胆有识, 有眼光, 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以此,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增强创业意识。

4.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

对大学生通过创业教育, 使他们在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具有远见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以及一定的理论知识,经验积累和扎实的技能, 业务基础等创业的智力因素方面得到锻炼, 对他们创业的非智力因素如理想、信念、意志、毅力得到培养, 使他们对就业可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不仅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还要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这样, 可以使大学生具备生存能力, 真正成为服务提高综合国力 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个体和群体, 在毕业后走向社会能担负起创业的重任,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

1.理解创业涵义, 创业是指创造新的职业, 创办新的企业

大学生创业就是改变就业观念,利用所学的知识, 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 技术入股, 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由被动求职到主动创业, 把知识的拥有者变为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

2.增强创业意识教育

长期以来, 大学生毕业去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创业在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模糊意识,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与农民工进城和下岗工人再就业差不多, 有自己追求生活的稳定和舒适。不愿承担创业的艰辛和风险, 有的非常羡慕创业者, 自己都没有信心和勇气去尝试。转变就业观念, 尤其是在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时, 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的培养, 帮助学生打破安于现状的就业观念, 树立开拓进取, 自主创业的新观念。

3.创业知识教育

进入大学后, 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基本理论, 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创意知识比较薄弱, 实践表明: 创业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初期的学生创业者, 不可能坐在宽敞的办公室, 高薪聘用众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他们不得不在长期时间充当管理人和“ 技术人”的双重角色,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 人才引进市场开拓, 管理、法律咨询, 资产评估等等都是必须通过自己一个又一个门槛。因此, 必须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必须的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了解和增加创业大学生必须的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增加创业风险, 创业技巧、创业法律等知识, 以及经营管理, 市场营销策划, 公共关系, 保险等。做好知识经济创业的储备, 同时, 要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创业案例, 汲取创业者成功经验, 寻找其成功的共同点, 避免日后走弯路。

4.创业能力培养

成功创业者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包括创新能力, 市场开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经营能力, 决策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等, 创业能力培养, 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在智力因素方面, 通过创业教育, 让学生拥有创业基本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培养学生善于抓住机遇能力,勇于抗挫能力,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艰苦创业能力, 这些能力不是天生, 必须通过科学的途

径才能培养出来, 因此, 学校教育必须既注重知识的传授, 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5.创业实践教育

创业实践教育既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践, 也包括创业经营性的实习实践, 在实习地方, 让学生参与专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从原材料的购进到成品出售, 以及核算、预算、经营管理等, 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 通过这些活动, 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专业生产的同时, 领略到市场经营的风险, 学会预测市场变化,掌握市场信息, 为今后成为市场竞争的强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及途径

1.创业课程设置

①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高校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完整体系, 门类众多, 领域广泛。每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创业教育内容, 因此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 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课堂资源, 拓展了学科教育的应用领域, 另一方面又节约了教育时间, 优化教育内容,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科教育中, 渗透创业教育, 注意关 键在“渗透”, 不能本末倒置, 必须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确定课堂内容, 主要侧重创业社会知识, 专业技能知识, 经营管理知识和职业知识等内容的渗透。

②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首先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开放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 其次, 将原来在毕业前进行的就业指导课贯穿为大学期间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课, 以必修或限制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侧重创业综合知识的传授, 使大学生获得创业所需的知识, 再次, 加大选修课程比例, 推行辅修制, 增强课程的选择与弹性, 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空间,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创业潜能, 培养大学生的主动精神与创业意识。

2.掌握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①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橱窗等宣传工具, 进行创业宣传, 使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 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力军, 他们不仅可以以自己的创业精神感染学生, 成为激励学生创业的楷模, 而且可将学生纳入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直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③成立创业者协会, 未来创业者协会要组织通过社团沙龙的组织管理、公共活动的设计组织、报刊杂志的创意策划、学术研究的立项申请、法律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活动来宣染创业氛围。

3.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或实践活动,养成学生的创业个性心理特征。但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 培养自己人才缺乏严谨的科研训练, 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不强。因此,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尤为重 要。如成立模拟公司,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谈判, 模拟签约, 模拟交易, 模拟结算等训练, 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经营地点, 设计方面, 给企业取名, 确定市场与市场定位,判断集目标, 制定营销策略, 讨论预算广告策划, 通过这些以学生自主性活动为主的实践, 可以培养更多的创业综合性人才, 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

4.广泛宣传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篇5

面对当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似乎越来越注重文凭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所谓的技能或许是一技之长,或许就是人们口中的“铁饭碗”,但是现代的大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不具备所谓的专业知识。我们不会什么过人的一技之长,更多的倾向应该是对大量证书与学位的追求。

而相对现代经济发展而言,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明显是跟不上社会的节奏的。所谓的理论知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是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面对当今就业的不同方面的观点,我们提出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

那么,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该如何提高我们的自主创业能力呢? 针对市场需求,适时调整高校专业结构设置

高校培养模式,既要有基础研究与基础教育的“务虚”型人才,又要有直接面向市场创造价值的“务实”型人才,二者缺一不可。但总体衡量,当今高校专业设置方面仍在一定程度上残留下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个别专业社会生存空间狭小且需求量小,并没有针对市场经济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可对意识形态领域以及与市场经济间接对接的相应专业,应该采取缩小招生规模、隔年招生予以专业整合。这样既能避免“结构性失业”之症结,又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社会成本。

提升认识水平,改变就业观念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是实行一种“精英式”培养模式,广大的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一个隐形的心理契约惯性,也就是自己是“天之骄子”,毕业后将从事较为优越的职业平台。这种心理契约的产生源于过去我国高等教育尚不健全,仅能满足少数人,高考作为一种公平有力的选拔机制,起到了很好的筛选作用。通过高考的调节,将优秀人才与普通劳动者区分开来,从而确保了大学生毕业后能顺利从事较好职业。然而高校扩招政策与市场的“实用性”规则之合力则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高考制度的筛选功能,等到毕业生临近就业,将优秀人才与普通劳动者相区别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人才市场的调节功能上。而我国人才市场在应对这场声势浩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时却明显的感到不协调与不匹配:一方面,市场上屡屡出现岗位空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则呈现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

现代大学生的就业观,要从市场人才要求流向的趋势中找到灵感与机会。合理定位,找准方向,脚踏实地地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提升自身的就业力,这就是当代中国大学生需要持有的就业观。遵循市场规律,找准就业路径

传统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长期以来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一直是接受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小政府,大社会”理念强势推动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也面临着减员增效的用工压力,因此二者都不可能大量吸收大学生。而事业单位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也面临着精简问题,吸纳力十分有限。再者,各类高校扩招规模近年来受政府宏观调控的钳制,高校及其它科研机构接纳大学毕业生更是优中选优,数量极少。总体衡量,民营和乡镇企业(主要是生产、流通、服务领域)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路径。这一切均预示着“务实”的主导地位,具体讲,“专业素养、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显得愈加重要。掌握必备技能,就业就有出路

⑴“通识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所谓“通识能力”,就是社会岗位范围内通用的技能,在此并没有文理科或专业的界限,诸如语言表达、文字组合、思维、创新、应变、适应、沟通、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等方面能力。对此,可以通过日常教学的引导,校园文化的深化,社会实践的锤炼逐步得到提升,从而打造“宽口径,厚基础”平台。“专业能力”即从事具体岗位必备的特定技能,可通过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借助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环节加深理解,通过实验室情景模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借助实习基地的操作演练达到专业培养的无缝对接。对上述两者统筹安排、恰当匹配,必能克服偏重理论讲解,“务虚”成分过多的传统教学模式之弊端,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力。

⑵正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

面向21世纪的高技能人才是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完美结合。既要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构想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领悟力,同时又要有较理想的经验积累、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增加研讨、互动、实训、实践课程的比重,明令必修课学分不能免修或替代,着力构建高校实验教学平台、实训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战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5、自主创业,就业有新路

近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就业教育、择业教育、创业教育的转变过程,但总体讲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就相关分析数据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比重还不到1%。实质上,创业教育是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门路的必由之路,是就业模式从被动式向主动式的跳跃。通过自己的能力创业,既为自己创造岗位,同时也为他人提供岗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应该是个人条件、校园氛围、社会环境的共生物。首先,大学生个人要有创业的“本钱”,如启动资金、市场悟性、经营管理能力等,同时具备风险意识、冒险精神和创业的动力。上述“本钱”的获得需经校园氛围与社会环境的综合培育才有可能实现。

(1)建立大学生创业载体。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状况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街,也可与企业或研究所联办大学生创业科技实体。总之,就是让学生闯入市场,深入现场,真枪实弹去办实体、搞经营,感受现代企业的创业氛围,增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2)创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学生家长要改变“求稳怕险”、“小富即安”的就业观,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资助子女去创业,形成创业有为的家庭观念。其次,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大批专兼职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的师资队伍,尤其是需要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搞好“传、帮、带”并起到示范作用。再次,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要大力扶持,如在资金、税收及投资环境等方面多予以照顾和倾斜。立足国情社情,广开就业途径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是实现双赢的一项战略决策。事实上,相当比例的高校毕业生一味看重城镇特别是中心城市的薪酬、福利、文化氛围、发展机会、恋爱婚姻等相对优势,“宁愿端茶递水或暂时失业,也不愿下基层”。但地域好、环境优越、有较好收入的职业对就业者的要求苛刻且数量有限,结果造成“想去的去不了”、“想要的要不了”这一虚假过剩的“怪圈”。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诸如教育、组织、人事、劳动、公安、财政等可通过制度设计建立一种鼓励、引导、扶持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面向农村服务的长效机制。可以学费减免、户口不转、服务3—5年以上提供进修机会、职称评定优先、岗位福利附加、资金扶持等政策措施为入手点,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带着知识、技术到广阔的农村建功立业,或走“中、短期轮岗制”服务西部、支边支教等多元化的就业途径。

7、高职院校要做好创业教育

领导、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思考:怎样看待大众化教育?大学生会到哪里去?大学生在学校都在忙什么?现行的高等教育价值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实现从传统学校学习向创业学习的转变,学校也应从营造氛围、制度保障等方面予以推动。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复旦大学组建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场所、日常办公设备等服务,以及创业辅导顾问团、创业辅导课程等特色服务。同时在市政府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基础上,复旦大学配套投入大额资金等等。尽管国家和学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是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仍令人堪忧。热情虽高涨,但付诸于实践者实为少数。大学生创业热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无数大学生投身其中。虽然近年来,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仍然不减,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逐年减少。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

通过这一系列的认识,我们可以明确,当代大学生想要自主的创业,就应该像老师所讲的管道工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对事物全面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是大学生应该走的创业路。虽然艰难,但是仍旧充满冒险,时刻反映当代大学生的观念,充斥着其新颖、独特的特点。

创业中的大学生如何培养能力 篇6

近年来中国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形势更是严峻,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近700万,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年”。

在我国,每年新增就业人数约一千二百万,加之往年的未就业人员有约两千四百万人,而高校应届毕业生占其中较大比重。

就会计专业来说,不同层次、类别的高校扩招或是新设与会计专业相关的院系,导致社会对会计工作岗位的需求小于供给,加上会计工作对经验的要求,引发会计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矛盾,就业竞争愈加激烈。

往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尽快就业,积累经验。

然而近来就业压力迫使好多人投向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的大军。

在此,还有一条路供大家选择——自己做老板,把自己的激情用来创业,创业过程中同样能积累经验。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大学生创业是顺应趋势。

中国现阶段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在高精尖的科技创新领域与一些发达国家还相差很多,中国想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而亟需一批创新创业类人才,而高校毕业生这个群体,受到学校创业知识教育的影响较深,接受知识能力相对较强,是最合适的人选。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更是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被上升到很高层面。

二、会计专业大学生创业SWOT分析

创业内部优势(strength):会计专业大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且学习能力很强,包括各种会计专业知识、创业知识、电子商务知识,领悟能力强,好多知识一点就通;大学生年轻有朝气、充满活力,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敢想敢干,有拼劲;随着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日趋增强.

好多在校学生利用课余和放假时间参加各种实习和社会实践,其中也不乏创业者;没有成家,无家庭负担,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创业活动。

内部劣势(weakness):前面也提到,会计工作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然而大学生在校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实习和实践不多,创业实战经验不足,好点子很多,就是无的放矢,好多创业点子经不起考验;缺乏基本创业能力,包括融资能力、敏锐的市场触觉,缺少核心竞争力.

缺少人际关系;心理素质不高,承担压力能力欠缺,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导致难以长期坚持,甚至有的人还没有创业听说创业艰难就已经放弃;喜欢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市场观念淡薄。

外部机会(opportunity):会计工作专业性强,不论何种创业活动,都需要会计人员;新时期,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政府还给予大学生各种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有四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国内的一些事务所给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实习机会.

在校学生可以利用课余和放假时间参加各种实习和社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各种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展开,这些活动给大学生创业奠定了基础,许多学生脱颖而出;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消费群体广泛,消费潜力巨大,只要你创意,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经济全球化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猛烈冲击,当然,另一方面也帮我们认清经济形势,摸清市场,再者金融危机也带来了很多机遇。

外部威胁(threat):受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观念依然陈旧,好多人都觉得会计越老越吃香,觉得还是就业靠谱;金融危机使得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虽说,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步渗透到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但其中也不乏各种理由,一方面,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不是很成熟,另一方面,传统教育着重灌输理论知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三、成功创业者的能力

很大程度上,创业者创业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创业能否成功,创业能力越是比较强的人越是能抓住各种创业机遇,其成功的几率也越大。

既然创业能力如此重要,那所谓创业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创业机会,即要能看到大多数人没有发现的商机,并经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价值;创业者还应该明势,要研究政策、跟对形势,顺着国家鼓励的领域,顺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顺着大家的喜好才会有利于更好的创业;创业激情,即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当然要有可行性每个创业者在开始的时候都会经历重重困难,这个目标就是其不懈努力的源泉;所涉足行业所必备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没有专业技术和知识,仅仅凭借激情和努力一味蛮干结果也不得而知;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创业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创业者要有思想准备,只有面对困难愈挫愈勇的创业者才能收获最后的成功;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发展进步很快,不想被无情的淘汰就必须与时俱进,跟紧潮流;挑战风险,不怕失败,创业者十有八九都会经历失败,不要被困难所击倒;团队整合能力(即管理创业团队的能力),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凭借一己之力获得成功,而组建一个优劣势互补的团队,可以最大的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甚至会取得1加1大于2的结果。

四、会计专业大学生如何成为成功的创业者

1.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方面的知识,法律、财政、金融、管理知识也是必须掌握的。

会计电算化也对大学生电脑操作能力提出要求。

为此,在校期间,会计专业大学生要有意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培养创新精神,善于抓住机会。

有目的创新构成创业精神的基础,创业之所以有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所谓的创业者并不明确他们在做什么。

要培养创新精神,就要求我们平时多深思、多探索,养成独立深思的好习惯,因为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选择有利的创业项目,对机会做出快速反应,大多数创业机会都不是显而易见的`,显而易见的机会总有人去开发,有利机会也就不存在了,这要求我们时刻关注市场动态,看清市场上缺少什么或者需要哪些改善,这些正是创业者创新的落脚点。

3.磨练自己的意志。

创业成功的几率十分小,往往会多次失败,这个过程一波三折,失败者十之八九,纵观我们知道的创业神话事例,成功的创业者大多为创业殚精竭虑,努力寻求机会将机会变成有价值的东西,有目标就要持之以恒,要相信自己的选择,要知道那些为大家知悉的创业家好多都打拼了十几年才有今天的辉煌。

4.增加自己的胆量。

创业活动需要冒险,需要胆量,这里所说的冒险不是一味的承担风险,换句话说我所说的冒险不是冒进,冒进会使事情变得一团糟。

创业者们总是比其他人更容易适应动态变化的情况,要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必须要容忍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对公司的未来要保持乐观,对于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理由随时加以调整,减少风险。

5.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好多创业公司开始的时候运转的都还不错,究其失败的理由就是公司管理不完善。

要管理人首先要懂人,合格的管理者能抓住其团队成员的需求,调动每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成功领导者不需要凭借组织授予的正式权力对别人施加影响,他们善于化解矛盾,懂得在适当时间以理服人,或是以情感人,他们也知道什么时候做出妥协,什么时候做出必要让步。

6.目标和欲望。

不论我们做什么,目标和欲望是行动的动力和源泉,有目标的人内心的力量才有方向,他才会有更大的可能成功。

不论你是希望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个人地位,还是出于改善经济的考虑,有了目标和欲望,才能坚定信念,才能坚持做下去获得成功。

7.人际交往能力。

做事、做生意难免会与人打交道,人际交往能力是创业者一个重要能力。

人际交往过程中做到真诚待人,尊重他人,学会沟通,以礼待人,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就能建立自己的人脉网,为自己的事业做铺垫。

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不必拘泥于就业或是考研考证,好的创业点子加上较高水平的创业能力,相信你一定能另辟蹊径,创业顺利。

参考文献:

创业中的大学生如何培养能力 篇7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 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背景知识, 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与较高的道德修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某些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社会责任感缺失, 意志力不强。著名诗人叶芝说:“教育并非注满一桶水, 而是点燃一个火种。”因此, 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 要不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正面引导作用, 着力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培育大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奋斗的精神, 锤炼大学生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品质, 鼓励大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大学生能够自觉坚守道德底线, 将优秀的品德内化为稳定的人格, 在创新创业的路上稳步前进。

1.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 遇到挫折和困难都在所难免, 既要看到前途的光明与希望, 又要看到道路的曲折与艰难。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解决“我为什么创新创业”的本源问题, 理解创新创业的本质属性, 坚定自己的创新创业理念。只有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动力理性对待创新创业中遇到的挫折, 面对困难时才能保持清醒和冷静, 迎难而上、越挫越勇, 在克服困难后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创新创业征程中。

2.思想政治教育能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在心理上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体现在对家庭、集体、国家和社会中对他人的关怀与服务上。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认识到个人发展应该服务于社会, 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自觉围绕社会发展、社会需要不断提升自我, 产生正确的创新创业动机后主动进入社会角色并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自身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进步。

3.思想政治教育能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道德水平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品性, 是社会道德对个人言行的约束程度。创新创业过程中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但影响创业者本人的素质提升, 更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通过对创新创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宣传, 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创业者, 让创业者知法守法、明理尚德、修身践行,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国家鼓励创新、推动创业是建立在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的, 任何损人利己的行为都会阻碍创新理念的实现和创业成果的转化, 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4.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多、覆盖范围广, 能够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能力, 拔高大学生理性判断和抵御风险能力, 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扎根基层, 能让大学生将社会调查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校园文化育人内容丰富, 让大学生在各个不同领域施展拳脚、寻找机会;网络新媒体打造新阵地, 伴随“互联网+”的有力推进, 让大学生发现更多创新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时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意识的树立与创新观念的提升。意识与观念作为思想层面的教育活动, 本身包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之中。作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直以来都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深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三观为基础,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更能够利用现有经验从思想深处激发大学生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实践, 存在理论性强、枯燥无味的弊端,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 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迸发灵感的火花。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不仅符合高校对德育工作的现实要求, 还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富有创造力的天然优势。

1.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重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重说教而轻实践, 重灌输而少激发, 导致思想教育过程中理论性过强, 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难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制约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潜能调动, 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敢于打破常规,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 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必须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过程中, 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并用古今中外的实例加以举证, 引导大学生把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 把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 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培养创新创业思维,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途径, 突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途径主要体现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占领网络思政新阵地及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发挥实践育人功效,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为社会实践内容, 以创业典型人物剖析为实践对象, 深入学习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在大力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融入创新和竞争元素,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重点挖掘校园里的创新创业典型与校园外的成功校友, 大力表彰大创项目、创青春、互联网+等创新型科研竞赛的获奖师生, 结合校史校情, 通过报告会、实地考察参观企业、创业孵化园等众多形式, 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自信, 融入创新氛围, 从而树立创新创业志向。网络新媒体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作用, 利用微博、微信、QQ空间等深受学生欢迎的网络载体, 积极宣传身边创新创业典型, 弘扬创新精神, 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于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健康的心理能让人有能力、有信心对抗挫折和困难, 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 挫折与压力不可避免, 及时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能够帮助大学生重新树立自信, 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消除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保持昂扬斗志, 继续投身到创新创业的洪流中。

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力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员参与。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 我们更要建设一支熟知创新创业理念、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全面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能够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愿, 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指导学生扬长避短, 从而发挥自身优势, 并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下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及从事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组成, 还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 高校可从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选拔一批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想法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通过外派学习、继续深造等方式提升其教学水平, 同时吸纳社会上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企业家、创业典型、专职顾问担任外聘教师, 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蒋琴雅.创新创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职业圈, 2007 (20) .

[3]刘存山.“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13 (6) :175-176.

创业中的大学生如何培养能力 篇8

一、主要策略

1、指导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地耐心细致的引导和培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到自主学习的关键。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其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尽可能的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增强自主探究能力。

2、营造氛围,确保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地位。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的心理氛围。”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3、自我调控,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自我调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的异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持续的培养和训练。

4、精心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来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

1、课前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

英语的课文阅读教学,预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预习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编写预习提纲,通过预习来理解文章。其操作要点是:(1)、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2)、说出或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回答若干关键性问题;(4)找出文章中的常用短语与常见句型。通过有序预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化、具体化,而目标明确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学生会循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主动积极地阅读语篇信息,理解语言现象,解决语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应尽量避免学生机械回答的简单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学习潜能,积极自主的学习新的知识。

(2)、小组交流和讨论。待学生熟练掌握了课文内容、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后,教师可组织小组交流和讨论。可把学生分成6人小组,先组内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Book3 Unit1的阅读文章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即可设置这样的问题::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课堂上既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通过全员参与,踊跃发言,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大了英语信息输入量,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更具交际性,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开展辩论活动。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材中,可设计辩论的主题有许多。例如:Discussi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tting up the theme park?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营造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情趣氛围,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参加辩论活动之前学生会根据正方或反方辩题的要求,查阅有关资料,通过阅读、思考,确立论点、论据、和论证事例。在此活动中,他们熟练地运用课文知识并转化为己用,思维处于兴奋和积极探索状态中,有利于持续的自主学习。同时,辩论活动给学生一个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的空间,在感受一次次成功喜悦的同时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

(4)、运用归纳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并归纳该类文章的特点。运用归纳教学法,更多地关注学生这个阅读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易激发学生的閱读体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每学期可列出推荐书目;选择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材料、其他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应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很多,如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交两篇有关阅读的文章(如书评或读后感等),书目不限。

(2)、指导学生“读”“写”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反之,写作也必然要求学生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阅读。将阅读和写作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应用于写作实践中,突出了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阅读扩写法、阅读仿写法、阅读续写法、阅读改写法、阅读缩写法、写读后感及写内容梗概等几种方式。

三、几种常见的阅读指导方法

(1)、指导学生学会快速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如引导学生找所读材料的主题句、用关键词概括所读的内容和抓住所学文章中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或主要逻辑线索等。

(2)、指导学生学会严谨思维和正确推理的阅读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巧妙设置检测题,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以及抽象与概括等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

(4)、指导学生养成检查和复核的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及独立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英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种策略培养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才能独立而又准确地阅读,进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自主学好英语。

上一篇:孝 书信格式范文600字下一篇:宝利通vsx5000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