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精选12篇)
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 篇1
自主性指不受他人的干涉和支配, 自我判断, 自我行动, 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大学生的自主性, 表现为他们在学习、工作、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 有明确的目标和自觉积极的态度, 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 在学习中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 勇于向他人质疑、请教, 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看做教育的对象, 积极寻求发展的机会, 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
1 培养大学生自主性意识的重要意义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社会要进步就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人的自由发展, 只有实现了人的自由发展, 人才会成为自己与社会结合的主人。自主性是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 有利于人全面发展, 是人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实践证明, 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越强, 他们参与自我发展, 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主动性就越大, 从而就越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 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在自主性意识的作用下, 自觉地掌握生活技能, 接受社会规范, 确立自己的目标, 进而接受所需的知识经验, 以及在经济上、情感上对成人的依赖转变为独立思考、独立处事的有较强的独立的人。可见, 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的强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决定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水平, 因此, 加强对大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培养, 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2 当前在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
第一, 家庭教育方式的制约。
家长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孩子极少有自我做主的机会, 时间一长, 孩子的自主性就会越来越差, 就会习惯于按父母的决策行事, 依赖性很大。所以一旦到了大学阶段, 需要进行自己做主和自我创造的时候, 才发现自己已经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 弄不清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该追求什么。就没有了自己的选择, 没有了自主性, 更谈不上创造性。
第二, 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 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致使许多大学生对形势认识不清, 看问题不全面, 甚至形成片面追求自身功利的观念, 使大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 对许多事情都消极被动, 不积极参与, 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缺乏独立性。
第三, 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教育经验的积累, 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教育体系。从宏观到微观, 从外部到内部都有着一套严密的等级, 其模式虽在不断变迁, 却摆脱不了其基本格局。在这一严密的体系中, 学生只能遵照规定入学、升级, 只能按照规定的内容去学习, 不利于自主性意识的培养。
第四, 学校相对滞后的管理。
目前学生管理基本上实行强迫的纪律, 僵化的管理, 师生之间只在规定而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一种刻板而正规的活动。在这种关系模式中, 无论如何强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都难以作出积极、主动的反应, 服从、被动、机械成了学生的天性, 使培养的人才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缺乏主人翁精神和对社会尽职尽责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3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大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意识, 就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教育, 培养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这样培养出的人才, 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针对当前在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转变课堂教学方式。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自学能力差, 学习被动的具体情况,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转变传统教育学的观念、改革现有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改革陈旧的考试方法和选拔人才的方式, 打破原来培养人才的模式, 多运用讨论法, 学习上也可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重心。课堂教学实行学生自主学习为重心后,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疑问, 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 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 提高自学能力, 提高学习自主性。
第二, 改变传统的管理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但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在许多方面, 脱离了社会现实和大学生思想的实际, 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 当前的思想教育方式和内容也要向靠近现实、贴近生活的方向转变, 应该抓住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发展的特点, 在现实的层面展开引导教育。另外, 大学生已具有了独立的要求和思想意识, 行政命令方式或一包到底的做法不仅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主性意识的培养。所以, 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大胆放手、宏观指导、启发自律, 只是在关键的时候和必要的方面给以原则性指导, 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自主性意识。
第三, 加强自主性意识培养的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多方面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社会是人生的一个大舞台, 只有投身于社会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社会的多姿多彩, 才能获得人生的价值, 因此实践是进行自主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 对社会接触少, 他们看问题较片面, 处理问题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 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接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 使他们在实践中确定目标, 明确方向, 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坐标, 与此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品质, 提高他们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意识。
综上所述, 只有转变思想、改革传统教育与管理模式, 通过搭建有效载体, 真正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意识的机制, 才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自主性意识, 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德燊.主体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培育[J].中国教育学刊, 1999 (6) .
[2]樊慕曾.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谈自主性学习要则[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1995 (5) .
[3]吴定初, 唐安奎.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人的主体性提升[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6) .
[4]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 2003 (4) .
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 篇2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体会来获取新知。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要让学生唱主角,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创设情境正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儿童发展的前提。孩子们的心灵恰如一湾明静的湖水,需要教师投入一颗激情的石子以激起感情的涟漪,唤起学生求知的探索、创新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如《丰碑》一课:“风更狂、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节是全文的中心段,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解决这个难点呢?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三幅连续的动感画面:第一幅即书中原图;第二幅是叠加风的声音,叠加大雪的画面,同时放大军需处长在风雪中的形象,以体现“风更大了,更狂了,军需处长被封雪覆盖显得更加高大了”的内蕴;第三幅则是军需处长的形象淡化,而后出现一座晶莹的丰碑,并在丰碑上刻上军需处长的名字。学生看着一幅幅生动直观的画面,听着教师动情的朗读,把句子意思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得更加透彻。这样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角色转换,唤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善于提供探索机会,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长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自行突破重点、难点。教师做幕后导演,做学习的参与者,把时间交给学生,启发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大胆质疑,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读中思、演中说,直观、形象、深刻地了解教学内容。如在学习《第一场雪》这篇课文时,因为学生已养成课前搜集资料、自学的习惯,所以对课文的写作背景(1962年饥荒时期的第一场雪)已有了充分的了解。因此在讲课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由提问,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诸如: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为什么会联想到“瑞雪兆丰年”?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第一场雪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反复诵读课文,自主处理课文信息,在感受语言文字和联系生活积淀中去主动探究,学生不但迅速地把握了课文是按“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联想”的顺序来写的,而且抓住了重点语句,领会了作者对这场可以“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赞美之情。有的小组还发现了课文中拟声词、重叠词的巧妙运用,还有的学生补充讲解了雪的其他作用。我觉得这堂课的收效,比任何一节有老师设计问题、引导领会的课的收效都要好。我想:只有在激发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文本内容才能进驻到学生的心田里。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受,用心灵去碰撞,所学到的知识才是影响最深的,才是实实在在的。
三、善于创设选择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选择能力,对学生以后适应社会甚为重要。在这一层面,教师为学生创设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体味自由选择的轻松和快乐,是增强“主体”意识的有效方式。在一年级识字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示一些识字的方法,如拼音识字、编字谜识字、编儿歌识字、加减法识字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识字,学生可以独立做,也可以合作完成,然后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情境下识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又学以致用。
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 篇3
【关键词】尊重学生 个体 思想 自主 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22-02
当高中班主任不容易,上了高中,由于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进入青年初期的学生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
作为高一年级的班主任要了解他们的内心变化,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来管理班级、制定班规,就会有一种事半功倍、无为而治的效果。
一、从尊重到遵守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保持友好的合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个人认为,要从尊重开始。
面对高一的新生,班主任要给予充分的尊重,首先,肯定他们以往的能力,这样在他们面对未知的高中生活时会充满信心。其次,因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是陌生的,相互并不熟悉,所以在建立班规、班训等班级文化时,可以广泛听取学生们的意见,这样既能初步了解他们的想法,又能使最终确定下来的班规得到他们的认可,从而会更好的施行起来。
综上原因,高一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建设时应当以指导为主,更多的是让学生们自己集思广益,基于他们最大的尊重和信任。而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强加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不是物品,所以我明白无法管死这些学生。 班级建立之初我在班级进行了一份围绕班级文化的问卷调查,里面详细的列出了你认为班规应该有哪些内容、班里的奖罚措施、班级的布置等很多问题,最后将学生们的意见汇总,形成了班级文化的雏形。
2、自我推荐与同学推选的方式进行班干部竞选
组建一支强大的班团干部队伍很有必要,我们采用了自我推荐与同学推选的方式进行班干部竞选,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是班干部,分管学习,卫生,纪律,常规等方面。我们班的班级公约都有针对性,根据每天的情况及时生成,由立法委员会的同学负责整理,通过班委会审批后集体表决再执行。
3、学生自己布置教室
开学初,由于班级教室的重新调整,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并设立评比栏。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
二、从佩服到信服
班干部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和中坚力量,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之间起上通下达、纵横联络的沟通作用,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组织管理、服务同学和示范带头作用,是班主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得力助手。班干部既是班级里的“领头羊”,又是班主任的小助手,拥有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是班级管理成功的一半。因此,选拔和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由于第一次选出的班干部大多都是毛遂自荐的,所以他们的能力参差不齐,并不能服众。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进行第二次选举。
而在这里,我想重点说明的是班主任对于第二次选举教出来的班干部应有哪些管理。
(一)、作为班干部要以身作则
班干部应以身作则。作为一名优秀的班干部,一定要在班级里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所谓:己不正,不能正人!自己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又怎能做到让广大同学跟着班委的领导路线走?如果每位班干部都能严以律己,班里的同学就会向班委看齐,班级里的“正能量”得以迅速传递!
(二)、予以百分百的支持
因为这次的班干部是由学生们自己选举出来的,所以他们身上肯定有某些特质得到了认可,而班主任对于班干部要委以重任,充分信任,这样,班干部们在自己负责的方面有绝对的权威,执行起来更有底气,也更加的有效。
以上两点是让学生信服班干部的基础,除了做到这些,班干部还要露出管理班级的绝活,是班级良好的运转起来,这样学生们知道听班干部的话班级就不会扣分,就会得到流动红旗。而各个课代表除了每天收作业之外,还要督促同学们每天都要去找老师问题,我们班每人一本“提问手册”,每周五学习委员会进行检查,这个办法,虽然刚开始比较形式化,但是培养了学生的提问习惯,也是他们不再害怕老师。
三、从管理到自理
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作为班主任则是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在遇到问题时在旁指引。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每周日晚自习的时候,我这个班主任是不会安排自习内容的,而是让班干部组织相互讲课,把上一周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提出来,哪位同学会,就上台给大家讲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生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融洽了。
总之,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要想带好一个班级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多想想方法,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
作者简介:
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 篇4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构建魅力课堂
初中数学教材特别是新教材, 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并概括出来的, 它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因此, 在教学中, 应让学生发现, 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 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师把数学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的一种范例.教学中, 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情境,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将文本的、静态的、僵化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展示数学的精彩与魅力.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来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形成问题意识
根据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 具体问题与抽象概括之间的桥梁, 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 积极思维,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在数学教学中, 让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是有一定难度的, 它需要教师对学生从产生问题意识, 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 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问题中找出差异性, 从非相关问题中找出相关性.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缓解学习的压力
“课内情绪化”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调节.首先, 教师要放松课堂, 丢弃“严肃性”,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允许学生充分讨论, 提出不同意见, 特别对一些独特的看法、思维方式、解题方法, 要不惜牺牲上课时间给予鼓励和表扬,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对个别学生的“不正规性”问题, 要善意指责, 不呵斥, 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对话.其次, 课堂的问题设计要有梯度, 充分估计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有探讨和解决的可能, 不过分拔高课标的要求, 这是学生思维得到展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再次, 知识的检测题目难易要适当, 针对本班学生命题, 不照抄照搬资料, 尽可能让90%的同学能及格, 让大部分同学能感受到学习是成功的, 从而具有积极、饱满的学习热情.
四、变换教学组织形式,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过去的应试教育, 在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把课堂发言、交流的机会都给了那些能与教师呼应的少数优等生, 而大多数学生沦为“听众”, 思维处于消极、停滞状态.现在的教学注重的是小组合作学习、集体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之间多交流,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用同龄人所能理解的思路相互交流, 更容易产生同学间的相互启迪, 相互协作.
五、变换训练方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学习活动, 因为读书、计算、操作、判断、推理等任何一项学习都不可能由眼、耳、口、手、脑某一感官独立完成, 必须密切配合, 才能使学习卓有成效.因此, 在教学中要尽量训练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学会了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的学习方法, 才能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学习任务, 才能培养自主求知、主动探究的精神, 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积极评价, 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 应让学生对学习上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 教师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 由学生唱主角, 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 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 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 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地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 评价时, 应多肯定、多鼓励.这样, 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 就能成功地接纳新知识, 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 起到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的作用.
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 篇5
盱眙县实验小学高放
为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加强学校德育建设,打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发挥全体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我校在开展常规竞赛,评比文明班级的基础上,对班级管理进行不断的摸索、尝试,为此我们在充分听取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意见的基础上,于2004年3月具体实施星级评价管理新模式。大胆提出星级评价管理新模式。
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是创造性地开展了“自主管理,星级评价”的管理措施,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我们的队干我们自己选
我们彻底取消少先队干部由辅导员直接任命的做法。我们少先队大队部所有干部都由竞选产生,经过以下竞选程序方可获得任命:1.学生自愿报名,班级内推荐,班主任签署推荐意见;2.队知识问答;3.即兴命题对话(关于校园违纪现象的处理);4.产生正式候选人;5.候选人竞职演讲; 6.学生、教师投票;统计得票情况;7.根据得票情况产生当选人;8.大队部任命。
在大队部的组成上,我们也作了一些改革。大队部由大队长、副大队长和八个部(安全部、体育部、卫生部、宣传部、礼仪部、学习部、组织部、文娱部)组成。各部的职责也有明确的分工,安全部主要负责课间学生安全检查,体育部主要负责两操检查,宣传部主要负责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宣传,礼仪部主要负责文明礼仪岗工作,学习部主要负责学习方面的工作,组织部主要负责对各部工 1
作进行督促,文娱部主要负责文娱工作(含文艺排练、演出、鼓号队训练),卫生部主要负责校园卫生检查。
经过学生的竞选以后,大队部根据得票情况任命了大队长一名,副大队长两名,安全部、体育部、卫生部、宣传部、礼仪部、学习部、组织部、文娱部部长各一名及部分副部长和委员。除了大队部干部由选举产生外,我们各个中队的中队干部也同样由上述方法选举产生。这项工作让我校真正形成了“我们的队干我们自己选”的少先队工作新局面。
我们选队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要管好纪律或者找出好的“带头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使民主的种子深植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因此,辅导员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的履行自己的民主选举义务,通过选举,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管理不但是自己的事情,而且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自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我们的活动我们自己搞
少先队工作应该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为主,在活动中对队员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民主意识的培养。由于我们的队干部都是经过层层竞选产生的,他们在演说中也有一些承诺即竞选上后将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受到了学生的衷心拥护。结合各部的职责,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
1.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的升旗仪式组织工作由大队长负责,主持人由宣传部播音员轮流担任,升旗手由礼仪部队员轮流担任,升旗仪式音乐由文娱部的鼓号队负责,分工协作。国旗下讲话也由学生唱主角。高年级的学生可自愿报名,大队部组织演讲比赛,挑选国旗下讲话的演讲者。这种模式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现在,每周一的升旗
仪式已经成为学校育人体系中独特的一笔。
2.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工作。我们的红领巾电视台和红领巾广播站坚持每周二、四播出,及时播出国际国内大事和校园新闻,大力宣传安全常识,防震抗震、防雷知识,宣传健康知识,宣传校园好人好事等;播出的所有稿件都由学生采访撰写,播出的电视节目全部由学生制作主持。
3.队史知识竞赛。中国少年先锋队是由劳动童子团、抗日儿童团等少儿组织逐渐演变而来,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它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了许多有影响的活动,涌现过像王朴、刘文学、韩余娟、赖宁等一批少年英雄,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的崇高思想,是新时期教育少先队员的好材料,不可轻易抛弃。我们的大队部干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少先队的历史很感兴趣,于是他们在队员中开展了队史知识竞赛,让队员们对少先队有了全面的认识,从而树立了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4.“我行我秀我快乐”校园吉尼斯大赛。由大队长提议,体育部、文娱部、宣传部等部门的大队干部策划,我们开展了我行我秀我快乐校园吉尼斯大赛。一分钟跳绳、花样踢毽子、花样悠悠球、抖空竹等一系列比赛让学生尽情享受成功的快乐,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得到了学生的衷心拥护和喜爱。
5.社会实践活动。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提出:“儿童将来要参与社会生活,现在就该投入社会生活。教育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来就应是生活,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少先队活动理应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阳春三月,春风送暖,我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并发动高年级的队员自办以“弘扬雷锋精神,作新
时期的好少年”为主题的手抄报;“三八妇女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我为妈妈献爱心”活动,鼓励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感谢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清明节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开展搜集革命故事,学习革命传统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收益匪浅;教师节大队部干部主动开展向老师送贺卡、写感谢信活动;国庆节大队干部倡议全校少先队员读一本爱国书刊、听一个爱国故事、看一部爱国影片、唱一首爱国歌曲、写一篇爱国文章、做一件爱国之事等活动。
6.“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我们选出的大队长提议——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学生们都很拥护。经过调查,确定了需要帮扶的贫困学生后,全校学生自发为贫困学生买学习和生活用品,深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大队部干部还分别在助残日为残疾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募捐,都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
三、我们的明星我们自己评
少先队工作中时时都涉及对班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评价,从课改的理念中,我们得到启发,评价只有体现了对客观现实的尊重,体现了对学生及班集体个性差异的尊重,体现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权力,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因此我们不再整齐划一地只以“一、二、三等”笼统界定,也不以第一、第二、第三名来圈定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星级评价,并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全过程。
在对班级的评价上,我们实行“五星班级”评价,即“学习优胜星”、“两课两操星”、“环境优美星”、“文明守纪星”、“特色活动星”;在对少先队员的评价上,我们也不用一把尺子作标准, 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除了继续颁发“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队干部”
等称号外,我们还开展了“七星学生”评比,即“文明守纪星”、“爱心星”、“智慧星”、“健体星”、“正义星”、“特长星”、“普通话星”。
我们每月进行一次“五星班级”和“七星学生”的评比。在“五星班级”和“七星学生”的评比中,我们充分发挥大队干部和全体队员的作用,如“文明守纪星”主要由安全部负责牵头评价,他们根据平时工作中的检查记录,从一个月之内没有违纪记录的学生中提出候选名单,再由各中队所有队员进行评议投票决定;类似的,“学习优胜星”、“智慧星”由学习部负责评价,“两课两操星”、“健体星”由体育部负责评价,“普通话星”由宣传部负责评价等等。
这样的评价,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成功的喜悦,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又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策略 篇6
一、 课内重趣味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恰当的趣味导学可以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入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导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如学习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时,采取情景导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之前船长镇定指挥、舍生取义的片段,让学生们体会在这种危难时刻人类精神中的光辉,使他们在学习本文时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比感悟。在教学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春》时,采取情感导入,让学生背诵描写春天、花、草、雨的古代诗句,学生在背诵的同时也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情,为学习课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抒情性文章,特别是抒情散文,学习时,以播放优美的音乐导入,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音乐旋律中获得情感体验,得到心灵共鸣,为赏析体会散文的丰富情感打下良好基础。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名人故事等导入,可以激发兴趣,丰富知识;借助教具导入,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文本内涵。教师在备课与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导入,上课时灵活运用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 课外重语文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但仅仅靠课堂40分钟的时间还远远不够。大千世界处处有语文,我们不妨把视野引向课外,开展各种课外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大语文活动中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亲近自然。定期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自然,观察自然。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留下足迹。在情感与笔下印上大自然的美景,或诗、或文、或画。用大自然的清纯、美妙陶冶情操,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力。
阅读名著。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受,并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与文学大师进行交流,与同伴进行交流中,获得丰富知识,获得精神营养。
了解社会。一是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电视,阅读报纸,关注新闻时事,关心社会发展,了解教育事件,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了解民情民心,了解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写调查报告或论文、开展调查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三、训练重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除了教师课堂学习中激发兴趣、课文拓展视野,还需要通过有效训练来养成。语文训练,应当由重知识转向重能力,只有学习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才有可能养成。
首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不必把课文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教学应从整体入手,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章,都要在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由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并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凡需要教师点拨讲读的文章,也要创设氛围与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习一篇课文,可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精析研读——归纳、总结”这样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学习模式。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六步法”就收到很好的实效,可见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尤其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就曾引导学生选择:由老师串译,还是学生自己串译,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串译,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培养预习习惯,每次预习都明确预习要求,指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学习拦路虎,同时列出疑难问题等。又如创设各种机会培养课堂主动发言、大声朗读、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用心倾听、及时归纳总结、善于评价别人与自己的学习等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为了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要的不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己掌握“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宝库。语文课堂教学一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学生就能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品尝到语文学习的精美韵味,就能在语文学习中愉快而健康地成长。
作者简介:江苏省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自主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呢?
一.创设学习空间, 变“讲堂”为“学堂”
传统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注入式, 教师讲得精疲力竭, 学生却听得恹恹欲睡, 这种方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课堂上少讲少说, 变“讲堂”为“学堂”, 把时间尽可能地交给学生支配, 为学生创设学习空间, 培养自主意识。可以设想, 一篇课文, 教师不要多讲, 而把两节课左右的时间留给学生, 叫他们按照教材上的提示和要求, 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 再借助必要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来理解分析课文。这种方法比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要好。这样做,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 从容地对课文中那些优美、精辟的语句反复揣摩、仔细玩味, 领略语言的魅力, 体会文章在遣词造句、结构安排、材料运用等方面的精妙之处。这不仅是准确地把握课文思想内容、透彻地领会作者写作文法的需要, 而且对于他们语感的培养、各种阅读方法的掌握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都具有直接、积极的作用。并且, 让学生自己阅读, 他们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位置。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了, 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二.激发学生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学习中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使自己在一种活跃、舒畅、欢快的心理支配下, 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从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老师“要我学”的强制性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我要学”的主动性, 要做到这一点, 并非易事。因为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其次, 教师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有丰富的知识, 才能在教学需要时, 适时地把与教材相关的内容教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 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友好关系, 从情感上、人格上征服学生, 让学生从心理上乐意接受知识并迸发出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培养自学能力, 变“学会”为“会学”
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具体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 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如何感知教材。如果学生对教材生疏, 教师再好的启发也是徒劳的。在学生熟悉教材的基础上, 启发学生理解教材, 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自学是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 培养能力的过程, 必须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当学生对同类教材有了较多接触之后, 就拿以前学过的课文和新课文比较, 让学生自己在比较中巩固旧知识, 理解掌握新知识。通过前面几步的学习, 学生对文章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 但对文章的整体认识还是模糊的、笼统的,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因而, 教师可适当引导, 让学生自己综合全文, 可以以板书的形式归纳出重点、难点、中心、写作特色等, 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或整理在听课笔记上, 使他们对文章形成一个清晰的、完整的印象。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的自学能力会不断提高, 能从“学会”的“窠臼”中跳出, 成为“会学”的主人。
四.营造民主氛围, 变“单向思维”为“发散思维”
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要求培养出具有立体式、发散性思维的学生, 这对现代教育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传统教育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转, 所有的问题要求用相同的答案、统一的标准来回答, 这无疑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呆板、单一。要扭转这一状况,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是营造学习的民主氛围, 搭建讨论与交流的平台, 激活思维细胞, 让学生的智慧火花从不同角度迸发出来, 也就是变“单向思维”为“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探索 篇8
实验以新课标和湖北大学教授黎世法异步教学理论为指导。试验的目标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异步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验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异步教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
这个阶段的目标和研究内容:教师掌握异步教学的教学方法, 按“五步指导”:“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效应”组织教学, 初步实现课堂教学的异步化;训练学生掌握“六步”学习法:“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打下基础。具体实施分两步。
首先做好实验的准备:实验前, 教师一定要系统地学习《异步教育学》理论, 参加异步教学模式的培训。做好学生思想动员:要求学生备齐字典、笔记本、作业本、改错本等学习用具;指导学生掌握“六步学习法"。做好家长思想工作, 取得家长的支持。摸底考查, 掌握学情:实验前, 要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解, 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想象能力、记忆分析能力, 学习的习惯和态度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解, 建立学情档案。
在做好实验准备后, 就进入到了正式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要做好这几方面工作。
专题研讨, 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异步化, 关键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验中, 要不断地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逐项进行解决, 如“明了学情”的途径有哪些?训练前先培养学生的哪些自学能力?“自学提纲”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编写和使用?“启发”和“强化效应”阶段教学中的“讲”和传统教学中的“讲”有什么不同?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 才能为下面铺平道路。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学符号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批、注;能将上述自学符号变成问题, 并借助资料解决问题;训练学生会改错, 会摘录课文要点, 会写学习小结;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除加强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外, 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了以下五种基本的学习习惯:遇生字词要养成“学必查”的习惯;读课文要养成“学必问”的习惯, 如只要读记叙文, 就要问写了什么?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景物?中心怎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要思考, 探索其结果, 养成“学必思”的习惯;对疑难问题要多询问、多讨论, 养成“学必议”的习惯;对课文要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写法, 养成“学必用”的习惯。这五种习惯在训练阶段要不断强化, 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巩固。
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个学期, 要舍得在在起始阶段花时间、下功夫。教师在认真组织实施异步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会随着对问题的钻研而得到了提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 自学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课堂上最明显的变化是“教师中心论”被打破, 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了学生。
第二阶段:构建异步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
这个阶段的实验目标和研究的内容是:构建起课堂教学异步化教学模式, 教师能自如进行“五步”指导, 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这一阶段, 要严格按照异步教学实验计划安排教学, 形成成型的语文异步教学模式: (1) 自学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编好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要确信80%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基本完成。上好自学课, 引导一、二类学生学深学广, 给三、四类学生补知识和能力上的缺漏。 (2) 启发阶段:教师要选好解决共性问题的“突破口”, 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思路。对学生进行共性启发时, 形式应灵活多样, 启发要注重引导学生探求现象背后的原因和产生过程, 不能简单地陈述结果。教师的讲, 只应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 路还应让学生自己走。 (3) 复习阶段:教师要编好复习提纲, 使学生能依据复习提纲, 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建立新知识的联系。 (4) 作业阶段:作业的形式应多样化, 对不同程度学生要有不同难度的作业, 以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矛盾。要重视复习课和作业课, 复习课也要编好复习提纲, 使学生的知识能前后联系起来。作业课要分层次, 分成必做和选做两种, 学生可依据实际能力和当堂时间选择答题。 (5) 改错阶段:改错前教师先提出要求, 然后学生改错, 改错时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并制订解决的办法。 (6) 小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形式上可采用:问题小结、图表小结、谈话小结等形式, 要引导学生将要点记到笔记本上。
在进行异步化教学时, 要继续作好学情调查, 注重信息反馈, 及时调节教学方法。使“四为主”——“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自学为主式”和作业的“分层次, 有区别, 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成为基本要求。
经过第二阶段的教学, 教师可以自如进行异步教学, 学生也完全适应异步教学的教学结构, 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 发现问题并寻找各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比第一阶段体现得更为充分, 不同程度的学生成绩都出现相应的提高。
第三阶段: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
这一阶段要在巩固前两个阶段成果——在实现课堂教学异步化的基础上, 重点探索怎样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首先总结前两阶段的经验与不足, 确定本阶段的实验重点与思路。“课堂教学异步化对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化的研究”的主旨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地去学习, 使学生更会学习、更有创新精神。为此, 把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作为第三阶段实验的重点, 确定了引导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和思维创新上具有自主性的实验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让学生编写自学提纲。学生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 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这一阶段可让学生编写自学提纲, 促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出提纲的目的和规律, 然后把类似的文章交给学生, 学生分组讨论出自学提纲, 老师随时指导、最后全班总结, 以后可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从参考教师的自学提纲到能独自出一份学习提纲, 这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飞跃。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质疑、善质疑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 而提出问题, 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堂上教师对课堂上敢于质疑权威的学生都给予鼓励, 使学生养成“学必问”和“学必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指示方法”这一教学步骤中, 要尽量用多样化的手段启发学生, 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活跃状态, 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启发, 或讨论、或点拨、或讲授、或用“体态语”、或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 我利用电脑特技, 把《水浒》人物和学生的像片剪辑在一起, 播放《水浒》人物时, 本班学生一身“戎装”的形象和《水浒》英雄形象同时出现, 看到自己或同学出现在《水浒》故事中, 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 想象力被激发出来, 学生在活跃的思维下, 产生出许多富于想象力的见解。学生们在课堂上对鲁达的性格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这使他们对《水浒》中人物有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感受。
在自我学习阶段, 可成立学习小组, 让同组学生在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下, 自主分工, 合作完成。如在编“感悟”类美文集时, 学生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特长, 有的收集材料, 有的分类整理、有的分析品味、有的汇编成册或以手抄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亲自动手、大胆探索、独立思考, 不断表现自我、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阶段中, 教师灵活运用运用异步教学模式, 主导作用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服务, 课堂教学中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得到的极大地提高,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整体实验效果:从学生方面看, 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出, 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学生形成了很强的自学能力, 学生具有积极的自主创新的意识;学习负担减轻, 课余时间增加,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学生不但在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在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后, 促进了其它学科的提高。学生也在作文、演讲、美术、科技创新等竞赛中频频获奖。从教师方面说, 实验增强了科研意识, 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 篇9
首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认识教材, 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一切的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活动, 才能转化成其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应当增强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会接受教育和对自身发展的过程进行自我调控, 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人, 才能完成这个特殊的认识、转化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工作的本质, 就在于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和获得主动发展,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认识规律的前提下去实施有目的、有系统的指导和“点拨”, 发掘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与主体潜能, 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其次, 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前提是培养自主锻炼意识, 自主锻炼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 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 适时地运用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去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以达到增进健康、保护身体机能并愉悦身心的目的。也就是说, 体育意识是决定是否主动与或以何种方式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导因素。
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要完成这一任务, 仅仅依靠每周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依据这一现状, 我产生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锻炼习惯的想法, 主要措施为:
1. 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对体育意识较强的、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 重点帮助其合理制订锻炼计划, 教授正确的锻炼方法, 教会其自我评价, 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对于体育意识较差的学生, 以提高其体育意识, 使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掌握1-2项运动技术, 以提高自练、自娱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伤弱病的学生, 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增强健身意识, 科学锻炼养护、保健为主要目标。在完成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自主锻炼的内容和时间,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允许学生在自主锻炼时间内, 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锻炼方法, 教师统筹安排并给予技术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去活动, 自己去锻炼。并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去活动, 如何更好地去锻炼, 加深其知识、原理、技术的理解与感受。同时, 不断培养其独立自我锻炼的能力、自我设计与评价能力、自主学习与调控能力、组织比赛与裁判能力、保护与帮助能力。
2. 建立多样性的考核制度。
中学体育传统的单一考试, 不能体现每个学生的水平。实施“自主锻炼”教学方法后, 让每一个学生选择其最感兴趣的、最擅长的项目进行锻炼和考试。如在一学期中, 选学篮球的学生进行一分制罚球、半场对角上篮、发球三项考试。分值占总分的30%。此外, 建立多层次的考试制度。多层次的考试制度形象一点说, 就是不仅要考学生的能力, 还要兼顾学生进步的幅度和平时参加锻炼的态度。如此, 使学生不会由于身体素质或体育基础差而灰心丧气, 失去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也不会由于某些学生自身素质或体育基础好, 觉得自己不学不练也能考高分, 从而不认真锻炼。因此, 除了在平时考核中对进步显著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加分外, 还设立“积极锻炼分”, 从出勤、出操、上课情况及课外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给予综合打分。
3. 优化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 注意促进师生间的心理交往与交流, 与学生建立交融的感情, 教师要真心地去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和体贴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 做学生的朋友, 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从而形成师生活动多边性, 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多边合作的关系,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
4. 改善教学环境, 形成体育氛围。
加强体育的宣传引导, 利用多媒体发挥室内体育课堂作用, 如观看精彩比赛、学习技术动作、认识体育明星等, 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和锻炼欲望,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激情。
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篇10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给学生提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现行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中的应用题, 大多数是条件充分、解题方向明确、答案唯一、现实背景高度简化, 数学意义更是一览无遗,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 教师首先在备课时应认真挖掘学生所学的教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及相关科学中的应用,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 精心设计课前活动, 让小学生在上课前感受数学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课前活动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 学生就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 要用数学”,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调动情趣, 温故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兴趣入手进入新课, 让学生主动学习,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要充分利用旧知激发兴趣, 引出新知。如:讲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时, 先利用课件展示长方形、三角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生活场景, 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由面过渡到体的感觉, 又通过长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 猜测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觉来初步感知、猜测: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有的学生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2, 有的则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 把学生的答案有选择地写在黑板上: (1) 圆柱与圆锥底和高的关系; (2) 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这样学生不但在兴趣中复习旧知、感受新知, 同时对旧知识与新知识点间的关系有了感性的认识。
三、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放手让学生看书后探讨就是“后放”, 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沿着一定的思路, 把猜想的内容加以验证。就如同用筛选法, 学生通过自己看书, 把浅显的弄懂了, 不容易懂的也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自然就筛选出来了, 这时再放手让学生合作探讨, 不但探讨的有价值, 而且又符合学生必须经历学习过程的砥砺磨练这一学习认知规律。例如:学生看书很容易理解“等底等高”, 那么“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学生会持怀疑态度, 他们会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此环节, 让学生在独立看书中解决了简单的问题, 对重点部分产生怀疑, 在小组合作与验证中, 经过大家争论, 动脑思考领悟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感受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喜悦, 同时也感受到合作的神奇力量。在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里产生了生与生之间的互动, 产生了轻松、愉悦、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达到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
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交流之后进行汇报, 主要汇报不懂的内容, 不同的观点、方法, 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再探讨。这一环节, 学生将所理解的知识进一步的完善、归纳、整理, 同时又形成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 集各小组的优势为一体, 许多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碰撞, 将教学过程推向了挖掘新知识的最后一个环节———再探讨, 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兴趣盎然, 始终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能够主动的去理解、去思考、去合作, 达到了知识的再创造, 真正落实了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
四、师生互动, 巩固新知
学生学会了新知识, 会迫不及待地、主动地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地、由浅入深地安排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来完成, 既巩固了新知, 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练习题的设计首先安排几道填空题: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已知圆柱的体积是9立方米, 圆锥的体积是 () 立方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米, 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 立方米。
3.一个圆柱体, 它的底面积是8平方分米, 高是6分米, 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 立方分米。
4.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5平方分米, 高是3分米, 它的体积是 () 立方分米。
这几道题由浅入深,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并用, 加深了学生对圆柱与圆锥的高、底与体积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想办法, 通过小组合作求出引课时老师倒在桌面上的米堆成的圆锥体积。这样不但对本节知识是一种延伸, 也是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及对整体知识的把握是一种锻炼, 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尝试 篇11
一、习惯培养强化自主意识
1.教育是培养人良好习惯的过程。这种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仅有课堂教育就可以进行的。必须从生活实践着手,在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拓宽教育领域,为养成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实践性的学习是学生独立运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亲身体验并在体验中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自主学习的较高层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更充足的时间,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监控、自我反馈,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生活、工作的能力,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准备。
3.现代教育下的学生应是“挖掘机”,要主动地去开采,要有自我探索的精神。 作为教师,只有教会学生自主探究,使其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才能收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二、课堂自主激发学习动力
1. 主动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教师应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给学生探索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应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利用工具书,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新知,从中初步获取知识,达到“心中有数”。如在课前预习时就进行自主学习的培养,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进行,起先可设置基本的要求:第一步“一标二读三查四注”。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通全文,查出不会读的字词并给生字注音、注释生词。第二步再读课文结合课后题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生的自学方法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能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从自己的课外书籍中了解相关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长期以来,受“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影响、指导,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教师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都由教师唱主角,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地方,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显然束缚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翅膀。我们倡导任务引领法,即在原有的“预学——交流——拓展”的模式中进行任务引领:在低段教学中,我们将预学检查部分改为“我会认、我会读、我会写”的教学环节;将预学题设置成“我会想、我能思考”等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教学语言。在中高段的第二课时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独立、积极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活动课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情感教育给予发展空间
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指出: “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堂不能有教师遗忘的角落,教师必须真诚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让他们无拘无束,才能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才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精神。自主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它强调和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内心感受。
作者单位 陕西省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意识 篇12
一、要营造宽松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任何教育方式的实施,教育成果的体现,都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才能展示出来。而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关键取决于有无宽松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不拘束的情况下,学生的大脑皮层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思维活动容易活跃起来,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扬民主,使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学、乐学、会学,使学生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或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或予以热情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要应用激励机制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说传授,而在激励呼唤和鼓舞。”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造各种表扬的情境,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而且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有一个学生被老师和同学公认为“后进生”,已习惯于老师的批评。有一次,课上完后,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要求学生们背诵李贺的诗《雁门太守行》,背下的就举手示意,结果第一个举手的竟是这位“后进生”,他很流畅地将这首诗背下来,我又有意识地叫他到黑板上默写,结果准确无误。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抓住这个时机,进行鼓励表扬:“张超,你真棒,原来你的脑子竟是这么快,你让全班同学折服,老师相信,只要你努力,把自己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你会成为最好的学生。”此后,只要他有一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也郑重地进行表扬、鼓励。结果,他学习认真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件事对我的启示深刻: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多给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每一次哪怕是很小的成功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得到满足,逐步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产生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
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可见,质疑是治学的关键。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巴尔扎克也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有问题才去求解答。知识、能力就是在不断疑问、不断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时间相机对学生进行激励,使他们充分认识质疑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地探索,从而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潜能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明确方向目标。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深入到篇章之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且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在教学中,有些课文或课文中有些词语,学生读时一晃而过,不觉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又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让学生于无意处发现蕴藏的“真金”。比如在讲《孔乙己》这篇小说时,文中写到了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前后两次付钱时不同的动作:“排出九文大钱”和“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在学生看来“排”和“摸”只是两种不同的动作而已。我就此提出了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两次付钱除了两种不同的动作之外,还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学生说,钱数不同,第一次“九文”,第二次“四文”。接着我又让同学们做付钱时的“排”和“摸”两种动作进一步体会。最后让同学们考虑这两个动词的作用。很多学生认识到了“排”和“摸”两个动词,反映了当时的孔乙己两种不同的心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当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自己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得应该尽量多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应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断地努力,加上不断地成功,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会更加强烈,进而去主动地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摘要:努力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 使他们产生内驱力;常用鼓励性的语言, 去激励学生,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 引导学生在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 让学生于无意处发现蕴藏的“真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之积极主动地探索, 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推荐阅读:
大学生职业意识培养07-09
大学生就业意识培养08-10
大学生民主意识培养10-25
大学生足球意识培养11-15
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12-24
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06-27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08-28
论析在校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07-21
大学生创新意识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01-09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