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干预

2024-10-23

体质干预(共9篇)

体质干预 篇1

高中体质特殊群体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从历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监控来看, 有近10%的学生未达到合格, 其中80%以上属于肥胖和瘦弱, 然而对这部分学生, 绝大部分学校没有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其中的原因除了问题本身没有引起重视外, 还在于目前没有找到能够对体质弱势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干预的长期有效的模式。本研究以累计两年体质测试不及格的肥胖和瘦弱学生为研究对象, 探索体质干预的模式和长效机制, 为提高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质健康服务。

一、核心概念界定

1.体质弱势群体

体质弱势群体是指在身体健康 (主要是在体质发育方面) 方面处在不利地位, 尤其是从事以体力为主的, 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处在不利地位的群体[1]。本研究将体质弱势群体界定为体型过度肥胖或瘦弱的在校高中学生。过度肥胖和瘦弱界定主要采用两个标准:一是连续两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低于60分;二是体重指数。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2 (m2) , 当BMI<20 kg/m2为瘦弱, BMI≥26.5 kg/m2为肥胖[2]。同时达到以上两个标准的在校高中学生被视为体质弱势群体。

2.体质干预

汉语词典中将体质定义为:人体健康状况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国内体育界最权威的体质研究分会将体质定义为: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 它是在遗传性与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本研究将体质干预定义为以体能训练手段为主, 其他手段为辅, 使体质弱势群体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达到正常水平的过程。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身体形态数据来自于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体质测试成绩低于60分且BMI满足要求的台州市温岭12所高中学生体能测试成绩, 其中肥胖学生2 674人, 男生1 441人, 女生1 233人;瘦弱学生876人, 男生368人, 女生408人。实施塑形改革试点对象为本校肥胖学生125人, 其中高一年级60人, 高二年级65人, 瘦弱学生试点对象全部由35名高一男生组成。

2.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分别针对肥胖和瘦弱学生的基本信息、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心理状况和对开设塑形班的态度制订了两份调查问卷, 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完成调查问卷。

(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肥胖和瘦弱的原因、减肥方法、体能训练手段的书籍和网站, 对学术期刊网站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

(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形态特征

男性肥胖学生的身高172.4 cm±3.2 cm, 体重81.6 kg±4.4 kg, 女性肥胖学生的身高158.7 cm±2.7 cm, 体重69.9 kg±3.6 kg;男性瘦弱学生的身高174.8 cm±2.8 cm, 体重53.8 kg±3.1 kg, 女性瘦弱学生的身高162.5 cm±3.9 cm, 体重42.6 kg±4.3 kg。肥胖和瘦弱学生的身高与正常学生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而体重呈现显著性差异 (p<0.01) 。肥胖和瘦弱学生的身高与体重指数均低于50, 而正常学生的身高与体重指数均在60以上。

2.机能和身体素质特征

体质弱势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各项指标如表1, 体质弱势学生和正常学生的耐力、心肺功能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其他指标正常。因此, 提高体质弱势学生的机能和素质关键是发展耐力和心肺功能。

注:*表示差异性显著 (p<0.01) 。

3.影响因素分析

对问卷的前75个变量做因子分析, 从表2可见, KMO的值为0.724, 巴特利特球体检验a=0.000, 显著程度极高, 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准则, 从表3可以看出有3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 选取3个公因子来代替原来的75变量, 所提取的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514%。

通过主成分分析后, 采用碎石检验准则确定因子个数为3个。为了使因子的解释更清晰, 在采用主成分方法提取因子的基础上, 用正交旋转方法对初始因子进行旋转得表4。根据表4, 可得到因子如下:因子1:遗传;因子2:生活方式;因子3:体育锻炼习惯。

4.体质干预模式

(1) 特色班模式。

2010年9月经学校教务处批准, 在高一学生体育课中增加三个塑形特色班, 其中两个为瘦身塑形特色班, 另一个为强身塑形特色班。塑形特色班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针对性强。瘦身塑形班以减肥为主, 每次课都有规定的60 min体能训练, 训练内容有25 min跑步机中速跑 (跑台阶) 、3 min仰卧起坐、500次跳绳、10 min功率自行车、器械练习、球类自选;强身塑形班以发展肌肉为主, 每次课完成规定的60 min器械练习, 训练内容有引体向上、扛铃卧推、拉伸练习等。二是课内外相结合, 以课内为基础, 课外为主。课外从饮食疗法、调节生活规律、针灸治疗、按摩操、体育锻炼 (健身房练习、跳绳、仰卧起坐、跑步、游泳) 对学生进行监控。三是内容多样化。教学内容以心理疗法、饮食疗法、体能训练、中医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为主。四是实行分段和分教师教学。结合教师的专业背景, 根据教学内容实行分段教学。第一周由心理学教师讲授心理疗法和肥胖、瘦弱的危害及注意事项;第二周由保健教师集中对三个班进行饮食和中医疗法;第三周起由擅长体能训练的教师进行适当强度的身体素质练习。五是个性化。第三周后每个学生都会收到由三个教师共同制作的一份个人处方, 内容包括学期目标、每月目标、每天安排和相关知识。

(2) 俱乐部模式。

在学校现有9个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基础上, 新增减肥俱乐部, 专门针对高二肥胖学生。俱乐部每周活动三次, 其中周一为规定时间, 由教师进行辅导, 周四和周日为自选时间, 每周参加至少两次俱乐部活动, 俱乐部的日常管理由学生负责, 并服从校俱乐部管理中心的统一管理。周一规定时间教学内容同塑形特色班, 自选教学内容以球类和器械练习为主。

5.评价体系

(1) 评价原则。

一是重过程轻结果。从调查可知, 有86.5%和72.4%的人想过或曾经减过肥和发展肌肉, 但是仅有14.6%和8.9%的学生能够长期坚持, 因此, 通过塑形特色班和塑形俱乐部的平台, 希望他们养成锻炼的习惯和获取减肥、发展肌肉的方法。然而, 由于减肥和发展肌肉并不是一蹴而就, 过多地关注最终的结果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信心, 因此, 在试点班的改革中要多强调“动”的过程而淡化期末成绩。二是重发展性评价。在对学生锻炼效果进行评价时, 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肥胖和瘦弱程度高的学生比肥胖和瘦弱程度低的学生有更大的提高空间。为了克服评价测试成绩进步程度的困难, 1972年Hale (美) 提出了一种指数数学模型, 将其成绩转换成相应的评价分数, 使初始高水平学生成绩的小幅提高与初始低水平学生成绩的大幅提高可以进行比较。此方法被称为“发展性评价法”。

(2) 评价指标。

对于肥胖学生采用的指标有:形态指标 (体重、BMI、腰围、臂围、体脂成分) 、机能指标 (肺活量、心率、血压) 、身体素质指标 (12 min跑、50 m跑、仰卧起坐、俯卧撑、跳绳、握力) 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其中, BMI、腰围、臂围、体脂成分、心率、血压为观测指标, 不计入成绩;对于瘦弱学生采用的指标有:形态指标 (体重、BMI、体脂成分) 、机能指标 (肺活量、心率、血压) 、身体素质指标 (1 000 m跑、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屈臂悬垂、背力、握力) 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其中体重、BMI、心率和血压为观测指标, 不计入成绩。

(3) 评价方法。

步骤:学期的前三周对每个学生的形态指标、机能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定, 建立每个学生的成绩记录卡以及各个指标的预定目标;每个月第一周对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并记录, 制订各项指标的百分制评分标准。权重:肥胖学生指标权重为形态指标 (体重) 0.5,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肺活量、50 m跑、握力、长跑、身高与体重) 测试成绩权重为0.3, 身体素质指标 (12 min跑、仰卧起坐、俯卧撑、跳绳) 权重为0.2, 其中身体素质指标内各单项指标权重为0.25。瘦弱学生指标权重为形态指标 (体脂成分) 0.5,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 000 m跑、肺活量、50 m跑、握力身高与体重) 测试成绩权重为0.3, 身体素质指标 (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屈臂悬垂、背力) 权重为0.2, 其中身体素质指标内各单项指标权重为0.2。计算方法:形态指标得分undefined, 将每个月各项指标成绩相加得成绩X, 学期末对每个月的成绩进行发展性评价。即X转换成T分undefined, 根据“T分值等价进步分转换表”分别将对应的T分值转换成进步分G分, 最终成绩undefined。

6.干预效果分析

将学期初和学期末各项指标测试原始数据进行t检验, 结果如表5和表6。结果显示:肥胖学生的体重呈显著性下降, 体质测试成绩、耐力明显提高, 体重指数 (BMI) 呈下降趋势, 而腰围、臂围、力量和跳绳成绩提高不显著;瘦弱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耐力、引体向上显著性提高, 屈臂悬垂成绩有轻微提高, 而俯卧撑、仰卧起坐、背力和跳绳提高不明显。

四、结论

(1) 体质弱势学生的耐力和心肺功能比正常学生有明显的下降, 其他指标正常。

(2) 影响肥胖和瘦弱的3个主要因素是遗传、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

(3) 根据有无体育课分别实行特色班和俱乐部模式, 采用发展性评价。肥胖学生的体重呈显著性下降, 体质测试成绩、耐力呈明显提高, 体重指数 (BMI) 呈下降趋势, 而腰围、臂围、力量和跳绳成绩提高不显著;瘦弱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耐力、引体向上显著性提高, 屈臂悬垂有轻微提高, 而俯卧撑、仰卧起坐、背力和跳绳成绩提高不明显。

参考文献

[1]周二三.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构建[J].体育学刊, 2008, 15 (7) :46-49.

[2]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479.

[3]阎青春.社会福利与弱势群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11.

[4]于可红, 母顺碧.中国、美国、日本体质研究比较[J].体育科学, 2004, 24 (7) :51-54.

老年人体质辨识与干预(下) 篇2

痰湿质辨识要点:形体肥胖,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额部油脂分泌多,上眼睑水肿,舌苔厚腻。

情志调摄:宜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宜欣赏激进、振奋的音乐。

饮食调养:宜选用健脾助运、祛湿化痰的食物,如冬瓜、白萝卜、薏苡仁、赤小豆、山楂、生姜、荠菜、紫菜、海带、鲫鱼、鲤鱼、鲈鱼等。少食肥、甜、油腻的食物。

保健穴位:足三里穴、丰隆穴。

可采用指揉法,每穴按揉两三分钟。每天操作一两次。

六、湿热质

湿热质辨识要点:面部或鼻部有油光,易生皮肤湿疹或疮疖,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大便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舌质偏红、苔黄腻。

情志调摄:宜稳定情绪,尽量避免烦恼。宜欣赏曲调悠扬的乐曲,如古筝《高山流水》等。

饮食调养:宜选用甘寒或苦寒的清利化湿食物,如绿豆(芽)、绿豆糕、绿茶、芹菜、黄瓜、苦瓜、西瓜、冬瓜、薏苡仁、赤小豆、马齿苋等。少食羊肉、动物内脏等肥厚油腻之品,以及韭菜、生姜、辣椒和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绿豆薏米粥:薏苡仁40克,绿豆40克。浸泡一夜,用文火炖至熟,焖数分钟即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适合湿热体质易长疮疖者食用。

老黄瓜赤小豆煲猪肉汤:老黄瓜1000克,赤小豆80克,瘦猪肉少量,陈皮10克,生姜一两片。赤小豆、陈皮一起浸泡,老黄瓜连皮切为厚块状,猪肉不用刀切,先把陈皮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武火煲沸后再加入老黄瓜、猪肉、生姜,煮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5小时。具有清热利湿、理气和中的功效,适合湿热体质者食用。

起居调摄:居室宜干燥、通风,避免居处潮热。选择款式宽松、透气性好的棉、麻、丝质服装。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不宜吸烟饮酒。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积聚。

运动保健:宜选择中长跑、游泳、球类等强度较大的锻炼。夏季应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经常选择爬山登高,更有助于祛除湿热。

保健穴位:支沟穴、阴陵泉穴。

可采用指揉或拍打的方法,每个穴位操作两三分钟,每天一两次。对阴陵泉穴还可以选择刮痧。

七、血瘀质

血瘀质辨识要点:肤色晦暗,皮肤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乌青或青紫瘀斑,肢体麻木,口唇颜色偏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情志调摄:宜欣赏流畅抒情的音乐。

饮食调养:宜选用具有调畅气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醋、玫瑰花、桃仁(花)、黑豆、油菜等。少食收涩、寒凉之物,如乌梅、柿子、石榴、苦瓜、花生米,以及高脂肪、高胆固醇、油腻食物,如蛋黄、虾、猪头肉、奶酪等。还可少量饮用葡萄酒、糯米甜酒,有助于促进血液运行,但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等患者不宜饮用。女性月经期间慎用活血类食物。

食疗粥(参考):

黑豆川芎粥:川芎10克,黑豆25克,粳米50克。川芎用纱布包裹,和黑豆、粳米一起煮熟,加适量红糖,分次温服。具有活血祛瘀功效,适合血瘀体质者食用。

红花三七蒸老母鸡:老母鸡1只(约1000克),参三七10克,红花15克,陈皮10克。将老母鸡剖腹去内脏后,放入参三七、红花、陈皮,文火蒸熟,加葱、盐、姜调味,分餐食之。具有活血行气功效,适合血瘀体质且患有胸痹、痛证者食用。

起居调摄:居室宜温暖舒适,不宜在阴暗、寒冷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和生活。衣着宜宽松,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打麻将、久坐、看电视等。

运动保健:宜进行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如步行健身法,或者做八段锦。避免在封闭环境中进行锻炼。锻炼强度视身体情况而定,不宜进行大强度、大负荷运动。

保健穴位:期门穴、血海穴。

采用指揉法。每个穴位操作两三分钟,每天操作一两次。

八、气郁质

气郁质辨识要点:紧张焦虑,抑郁,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

情志调摄:宜多与他人相处,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他人。如果心情抑郁不能排解时,要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向朋友倾诉。宜欣赏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乐曲,如《金蛇狂舞》等。

饮食调养:宜选用具有理气、解郁作用的食物,如黄花菜、菊花、玫瑰花、茉莉花、大麦、柑橘、柚子等。少食收敛酸涩的食物,如石榴、乌梅、青梅、杨梅、草莓、杨桃、酸枣、柠檬、南瓜、泡菜等。

食疗保健茶(参考):

三花茶:茉莉花、菊花、玫瑰花各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具有行气解郁功效。

食疗保健粥(参考):

黄花菜瘦肉汤:鲜黄花菜60克(干品20克),猪瘦肉500克(切块),生姜3片,适量油盐。黄花菜需要先用开水焯一下,放少许油略炒,然后将黄花菜和瘦肉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小时。具有疏肝、解郁功效。

运动保健: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和社交,防止一个人独处时心生凄凉。居室宜宽敞、明亮。宜多参加群体性体育运动项目,坚持进行较大强度、较大负荷的“发泄式”锻炼,如跑步、登山、游泳。也可参与下棋、打牌等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

保健穴位:合谷穴、太冲穴。

可采用按揉的方法。每个穴位操作两三分钟,每天一两次。

九、特禀质(又叫过敏体质)

特禀质辨识要点:容易过敏,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哮喘,皮肤出现风团或抓痕。

情志调摄:过敏体质的人在尽量避免接触致敏物质的同时,还应避免紧张情绪。

饮食调养:饮食宜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宜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尽量少食辛辣食物,不食含致敏物质的食品,如蚕豆、白扁豆、羊肉、鹅肉、鲤鱼、虾、蟹、茄子、辣椒、浓茶、咖啡等。

食疗粥(参考):

固表粥:乌梅15克,黄芪20克,当归12克,粳米100克。乌梅、黄芪、当归放砂锅中加水煎开,再用小火慢煎成浓汁,取出药汁后,再加水煎开后取汁,用汁煮粳米成粥,加冰糖趁热食用。具有益气、养血、脱敏功效,适合过敏体质者食用。

黄芪夜交藤炖猪瘦肉:夜交藤15克,黄芪15克,猪瘦肉100克,食盐、葱、生姜、料酒、味精各适量。夜交藤、黄芪洗净,切片备用;猪瘦肉洗净,切成块,放入锅内,加灵芝、黄芪、调料、水适量。武火烧沸,用文火炖至肉熟烂即成。具有益气养血、祛风脱敏功效,适合过敏体质者食用。

保健穴位:神阙穴、曲池穴。

学生体质健康的差异与干预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积极干预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2010年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状况白皮书》得出的结论, 温州籍高校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全省最差, 数据显示, 温州籍高校新生在诸多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 包括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在内的多项指标甚至位列全省倒数第一。从2007年开始, 每年都会对部分高等学校大一新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2010年采集的样本是来自省内73所高校的13.2万名学生, 测试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长跑、立定跳远、握力、坐位体前屈等指标。以2 0 1 0年的测试结果为例, 温州在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耐力类项目、力量柔韧类项目、身高标准体重指数得分平均值上均位列全省最后一名或并列最后一名, 其各项指标的及格率排名也相对落后。

体质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 二者是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的, 体质是人体维持良好健康状况的能力[1]。健康素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反映。对个人而言, 健康是一个智力、体力和心理发展的基础, 是劳动生产力的基础。对社会而言, 良好的国民健康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那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温州地区学生体质状况如何, 是否存在地域性差异、性别差异等, 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又是什么, 如何运用体育、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积极的干预, 提高和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都是我们急需去研究的。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以温州市全境包括三区、二市 (县级市) 和六县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主要指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样本的选择, 11个县 (市、区) 各学段选择2所学校, 即66所协作研究 (实验) 学校, 从不同学段抽样3个年龄组, 分别是儿童组, 即11岁组, 相当于小学五年级;少年乙组, 即14岁组, 相当于初中二年级;少年甲组, 即17岁组, 相当于高中二年级。

2.2 研究的方法

基本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收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座谈等调查手段, 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实验对比等实践研究。

3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3.1.1 身体形态

身高的性别差异:温州市男女生身高平均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11~17岁) , 变化范围男生为 (142.2±7.2) cm- (172.0±5.7) cm, 女生为 (1 42.5±7.3) c m- (1 60.3±5.2) cm。在11岁时男女生身高无统计学意义, 11~14岁男生身高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高于女生, 14~17岁男生身高明显高于女生 (P<0.01) , 并且差距逐渐加大。

身高的城乡差异:在地域上有较明显的城乡差异, 但在不同年龄表现各不相同。表1显示:温州市男女生城区平均身高都高于乡村;这跟遗传、饮食、体育锻炼等有较大的关系, 但是学生的个体遗传因素非常复杂, 工作量很大, 而且不具备因素的控制。另外学生的成长环境也不尽相同, 该因素也很复杂。所以, 本研究仅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方面开展研究。从温州市与全国中小学生身高指标的比较分析, 温州市男生与全国14岁、17岁组男生身高明显偏低。

体重的城乡差异:在地域上有较明显的城乡差异, 但在不同年龄组表现各不相同。城乡的男女生体重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且城区学生体重一直高于乡村学生, 但数值差距不大, 这跟城区学生体育锻炼、饮食习惯和学习负担有关。表2显示:温州市男女生体重均值整体较偏轻, 偏轻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3以上, 甚至在高中阶段偏轻人数超过了一半以上, 与全国存在一定的差距。

3.1.2 身体机能

肺活量的差异:温州市男生肺活量平均数岁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11~17岁) , 变化范围男生为 (2007.6±565.4) ml- (3708.2±7 8 9.2) ml。女生肺活量在1 1~1 4岁随年龄的增大明显, 1 4~1 7岁随年龄增大放缓。女生的肺活量变化范围为 (1991.2±551.9) ml- (2674.1±611.8) ml。11岁组, 乡村男女生均高于城区, 但高于数值不大。11~17岁之间, 城区男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高于乡村。温州市中小学生与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水平相比, 有着微弱的优势, 没有明显差异。

3.1.3 身体素质

爆发力素质 (立定跳远) 的差异:变化范围男生为 (1.64±0.19) m- (2.33±0.2) m, 女生为 (1.56±0.17) m- (1.77±0.1 8 m) 。1 4岁组, 乡村男女生立定跳远略微高于城区, 11岁组与17岁组的城乡均值一样。表3显示:温州市女生立定跳远成绩明显好于全国3个年龄组立定跳远成绩均值。

柔韧性 (坐位体前屈) 的差异:温州市中学生与全国11~17岁中小学生坐位体前屈均值没有明显差距。

耐力素质的差异:1000m跑反映13~18岁男生的耐力素质。温州市男生较全国男生耐力素质没有明显差距, 但女生800m速度较全国女生明显偏低。

3.1.4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

(1) 生活方式的变化: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网络等进入普通家庭, 使得大部分学生看电视、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过长, 占用了活动时间;现代人出门坐汽车、上楼乘电梯, 大大减少了活动量;缺乏营养知识教育, 膳食结构不合理, 营养摄入太多;城市化小区生活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2]。

(2) 家庭和学生个人原因: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畸形“呵护”, 家长怕子女受伤, 不愿意让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独生子女自身意志薄弱、不愿运动、害怕吃苦。

(3)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不良的传统教育观念导致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安排得不到重视; (2) 应试教育影响中国学生的体质健康; (3)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也存在缺陷, 它们也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直接原因。

3.2 干预的实施与分析

干预的具体方案:积极思考导致问题的原因, 对学生体质健康中存在的薄弱指标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 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要逐步完善中小学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评体系, 建立相应的标准测试的数据库, 建立学生评价的常模、标模和网上自评系统。 (2) 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共性的突出问题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目前我市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是:肥胖、免疫底下、体力活动减少造成的身体素质退化等。因此需要从问题原因入手, 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人群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心理调适和健康生活行为习惯的教育, 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和手段。 (3) 要注意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如运动生化、运动营养、运动医学等学科的支持和交叉渗透。只有在理论基础上具有科学的理论构建和支撑, 才能在健康体适能评定方法上获得一些快捷、准确、科学的检测方法[3]。 (4) 体能测试方法中在方法学上更新的同时, 还要发扬我国传统方法与经典方法的结合, 力求在继承这些方法的同时有所突破和创新。 (5) 干预后的测试数据及时上报, 力求做到准确, 以备后续跟进的评估以及再干预的进行。

干预的具体措施:鉴于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 学校应该建立适合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机制, 为体育教学改革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此, 提出以下体质健康干预的措施: (1) 加强体质测试。体质测试可以全面了解学生体质状况, 并且通过预警机制对不同层次的目标群体发出信号, 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青少年体质的措施提供依据。 (2) 身体运动干预。根据中小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 并以生命科学和健身理论知识为依据, 结合其心理和生理特点, 设计健身运动处方, 应用于体育课教学中。健身运动处方课的内容是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耐力水平、心血管系统机能) 为主要目标, 使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和系统的机能以及基本活动能力和各种身体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4]。 (3) 生活习惯干预。肥胖、视力不良现象以及很多心理问题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为此, 学校应加强辅导员对学生生活的监管作用,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的措施有: (1) 保证充足的睡眠, 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2) 避免营养过剩, 拒绝暴饮暴食。 (3) 认真做眼保健操, 预防视力下降。 (4) 避免青少年养成吸烟的不良习惯。 (4) 加强营养干预。在避免营养过剩的前提下, 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能量摄入、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体质的物质基础[5]。学校应定期对食品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开展卫生监督、检查和监测。 (5) 心理卫生干预。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各个阶段具有不稳定、易受外在干扰、易走极端的特性, 所以容易患上各种心理问题[6]。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问题特征和青春期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4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我们得出如下三个方面的初步结论: (1) 我市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大部分身体素质、营养不良检出率及龋齿发生率等均得到显著改善, 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偏低, 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 (2)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差异普遍存在, 特别是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3) 部分协作校的积极干预成效显著。

4.2 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 转变传统观念, 使“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2) 加强组织管理, 确保各项机制有效推进, 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3) 整合资源, 进一步开展好中学生课外校外体育活动; (4) 各方行动, 积极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5)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推进体育选修课程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效益; (6) 进一步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确保体育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7) 着力夯实学校体育工作; (8) 建立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安全预防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明达.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

[2]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陈智寿.对体育中几个概念的讨论[J].体育学刊, 2007, 14 (2) .

[4]李鸿江.体育教学[J].首都体育学院, 2000.

[5]耿振华.坐位体前屈的训练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 2008 (5) :63.

体质干预 篇4

肥胖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流行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命质量,给社会增加了巨大的医疗负担。有专家称,作为一种营养过剩所造成的代谢类疾病,肥胖将成为 21 世纪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010年中国肥胖人口达3.25亿人,这个数字在未来20年还可能增加一倍。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是肥胖问题日趋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儿童高校肥胖患者占很大的比例。2006年9月,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在我国青少年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发生率继续增加,中国内地大城市7一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男生有12%的超重、5%的肥胖;女生有7%的超重、3%的肥胖,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而人们对肥胖以及减肥的认识也还存在误区,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的最大因素。

2.肥胖的原因和类型

单纯性肥胖症(CSO,childhood simple obesity)是指年龄在 12-19 岁的高校所患的肥胖,排除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紊乱、脑外伤及肾脏疾病等器质性疾病引发的继发性肥胖。该疾病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的全身性脂肪过度增生的慢性疾病,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高造成的疾病。

从营养学角度看,肥胖是营养过剩的表现,是由于能量的供给大于能量的消耗,作为机体燃料的脂肪在体内过剩而储存起来的一种状态。从医学角度看,肥胖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和脂肪细胞中脂肪储存过剩,身体脂肪过度增多,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并对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的一种超体重状态。它可以引起人体病理、生理的改变。肥胖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遗传因素引起的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

3.研究方法

3.1运动干预方法

本研究采用短期的综合干预模式,将有氧运动作为整体干预的切入点,主要运动方式包括慢跑、快走、跳绳、游泳、羽毛球、减肥操、瑜伽等。结合运动中饮食调节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辅助以行为监督与控制,力求改善肥胖高校的身体成分,促进单纯性肥胖正确生活习惯、运动习惯、饮食习惯的养成,努力为高校单纯性肥胖的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2饮食干预方法

本训练营力求改变高校肥胖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借助运动训练的优势,严格制定三餐标准,依据标准体重原则,基础代谢率指导原则,身体适应性原则,在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控制能量摄入,在饮食组成上,控制三大功能营养素的生热比。即蛋白质占总能量的 25%、脂肪占总能量的 10%、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65%。同时,多加入新鲜瓜果、蔬菜及海产品,富含纤维的食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使产生饱腹感而减少热量摄取。两餐间隔 4-5 小时,三餐比例要适宜,按照所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比例,早、中、晚餐的比例为 25.4±4.6%、42.7±5.8%、31.8±1.9%,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分别为 19.4±2.4%、20.7±3.7%、60.0±4.45%。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充足供给。

3.3体质指标测定

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对肥胖学生的体质指标进行测定,指标包括形态学指标中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 指数);身体成分指标中的肌肉重量、脂肪重量、肌肉百分比、体脂百分比以及身体素质和机能指标中的坐位体前屈、握力、肺活量、血压指标,并计算相对握力、相对肺活量。形态学指标采用身高测试仪、体重计进行测量;身体成分采用 ZUSE9.9 身体成分分析仪;身体机能指标采用血压计和肺活量测试仪,素质指标采用握力计和坐位体前屈测试仪。

3.3.1体育运动对肥胖学生体质的影响

体育运动能有效改善肥胖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运动后肥胖学生的握力水平、坐位体前屈、纵跳指数等都有明显提高。对10名脂肪百分比大于30%的肥胖女学生经过4个月的有氧运动处方锻炼后,肥胖女学生部分体质指标如握力、纵跳、肺活量、仰卧起坐、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等较实验前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有氧运动处方对促进肥胖女学生上、下肢力量、心肺功能、柔韧性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对10名单纯性肥胖男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有氧运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肥胖男生的50m跑、10O0m跑、立定跳远、握力、引体向上成绩明显提高;女生的握力、50m跑、800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成绩在实验中、后期与实验前比较差异亦均有明显提高。

4.结论

运用运动与饮食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的训练就可以有效降低肥胖学生的体脂百分比,显著改善肥胖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水平、血脂、血糖的浓度以及身体素质,对肥胖青少年的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综合干预短期内能增加肥胖学生的日常体力活动,减少静态生活时间;同时也有效的改变肥胖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降低能量的过多摄入,逆转了机体长期的能量正平衡状态,进而有效降低肥胖学生的体脂率,改善身体成分,增强了体质。

【参考文献】

[1]周筱燕. 单纯性肥胖儿童膳食调查及病因和慢病潜在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科技辑,2011(S1):E069-11-1~E069-11-7.

[2]丁宗一.儿童期单纯肥胖症及对策[J] .中华医学杂志.1992,72(3):129-130.

[3]王家林.單纯性肥胖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及其健康状况的配对研究[J].广西科学.1997,4(3): 220-223.

对体质测定与运动干预的思考 篇5

1 体质测定与国民体质监测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 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1]。其内涵包括:身体的发育水平, 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 心理的发育水平和适应能力。体质测定是对个体的体质特征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加以判断评定的过程, 由体质测试和体质评定两个方面组成。体质测试指定量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 即信息资料采集过程。体质评定是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统计、归纳、综合分析、给予价值确定。

1.1 国民体质监测是国家层面体质测定工作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指出:在全国“进行体质监测”、“实施体质测定制度, 制定体质测定标准, 定期公布全民体质状况”。从2000年起, 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及数据库, 以获取我国国民体质状况等数据。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每5年为一周期。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是衡量全民健身成果和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重要标准;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科学指导健身, 使国民树立正确健身观的有效手段;是政府运用科学方法, 将国民体质作为国家资源和财富进行管理的重要措施;是贯彻《体育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手段;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可以说, 国民体质监测是我国开展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最有成效的体质测定工作,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科学指导健身, 使国民树立了正确健身观积极贡献。通过大量的国民体质监测实践工作, 体质测定相关理论在大量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2 依托国民体质监测, 体质测定工作有了较大发展

国民体质监测指标分为三个维度, 即:身体形态类、身体素质类、身体机能类以及问卷调查部分。通过问卷调查, 结合体质监测结果, 分析形成体质状况的因素, 为健身指导提供依据。这些监测项目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体的状况。然而, 国民体质监测更多地侧重于从国家和政府的层面,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 现行工作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状态的关注而对体质、健身等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 近年来, 一些省市区在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同时, 积极开展针对个体的体质测定工作。体质测定工作主要依据国民体质监测的设备和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力, 在测定项目上有所增加。如, 通过自动血压仪测定血压;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了解个体身体体质、矿物质、水分、蛋白质等的含量, 对身体的内环境进行评估;通过超声骨密度仪了解人体骨骼强度、骨质减少等信息;通过糖基化检测仪对糖尿病风险进行评估等, 并在此基础上给以一定的合理建议。所以, 体质测定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和喜爱。

1.3 体质测定工作是国民体质监测的有益补充

1.3.1 指标选取

国民体质监测是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 范围广, 检测人数多, 所以, 相关项目与指标选取和设计是遵循操作可行性和统计分析便利性的原则。因此, 从个人体质提高的角度而言, 国民体质监测指标反映的信息量可能不能满足个体需要, 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受试者整体的真实体质状态等。体质测定工作, 应随着科技发展, 对现有指标不断审视, 对新指标选取论证, 保证指标能相对全面、真实地反映个体体质特征。

1.3.2 评价标准

1) 在各地方体质评价应用中, 普遍反映:评价结果与当地的国民体质现状不能很好地适应。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 各地、各民族的体质发育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民族和区域性特征,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 各地区根据地方特点制定区域性体质评价标准, 将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对于促进当地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国民体质监测的评价标准分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4个等级, 从评价结果看, 通常不合格人数的分布较少, 合格人数较多, 反映了较好的国民体质形式, 很好地满足了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需求。但是, 具体到个人, 体质测定评价的目的就不是区分好坏, 而是寻找不足, 并且给出解决方案和建议。因此, 这就要求在体质测定工作中, 尤其是在对个体体质评价及咨询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项目、各指标间等内在联系及个体情况, 指出不足。

2 运动干预与体质

2.1 运动干预的概念

这里所述的“运动”, 是广义的体育运动, 是指人们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 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活动的规律, 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达到增强体质,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属性主要有人类有意识的身心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运动干预是指用主动或被动的运动方式, 按照一定的运动方案, 运用一定的运动形式, 采取适宜的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和频率, 有计划地安排相关者进行持续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运动, 从而改善因为缺少运动、运动方式不当或工作压力等引起的生理或心理的不良反应[2]。此外, 针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治疗, 运动干预就是提倡运用体育运动的方法, 来辅助疾病治疗。运动干预包括被动的运动干预和主动的运动干预两类。被动的运动干预适用于因疾病或创伤, 暂时丧失肢体活动能力的人群。例如, 脑卒中风引起瘫痪、外伤或手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等, 需要有别人帮助活动肢体关节。而主动的运动干预指具备活动能力的人, 参加一定形式的体育锻炼[3]。

2.2 运动干预对体质的影响

一般而言, 在体质测定工作中, 根据对个体的体质测定结果, 发现不足与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或建议采取某项或多项体育运动的方式来加以干涉, 可以达到预防和改善体质下降的趋势, 增进体质健康的目的。

目前, 有关运动干预对体质影响的研究中, 运动干预大多选取有氧运动项目。如, 肖洪艳通过对女大学生健步走的运动强度、频率等研究得出, 1) 进行小强度 (30%~45%) 健步走可以有效减少女大学生的腰腹脂肪, 缩小腰围、提高肺活量, 降低舒张压, 增强心功能, 提高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和腿部耐力、爆发力, 特别是协调性和灵敏性;2) 进行中等强度 (46%~60%) 健步走可以有效减少女大学生的腰腹脂肪和肩胛下角脂肪, 缩小腰围、提高肺活量, 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 增强心功能, 提高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和腿部耐力、爆发力, 特别是柔韧性;3) 进行大强度 (61%~75%FC) 健步走可以有效减少女大学生的肩胛下角脂肪, 降低收缩压, 提高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和腿部耐力、爆发力;4) 30%~45%的运动强度可以作为女大学生健步走锻炼的有效起始强度;5) 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 女大学生的最适宜的健步走运动强度范围为30%~60%[4]。

徐定在对上海市40~69岁社区居民体质影响的效果研究中发现, 1) 运动干预后, 受试者综合体质评价都有所改善, 表现为干预后不合格率、合格率下降, 良好率上升, 优秀率上升;2) 运动干预对控制受试者的体重有积极作用, 有助于改善受试者的身体形态, 达到减肥和塑造体型的作用;3) 运动干预对增强受试者的心肺机能和改善血压有积极作用;4) 运动干预能够改善受试者的平衡能力、柔韧性和灵敏性[5]。陆彩凤等人研究得出, 运动和饮食干预对男性高血脂公务员有良好的调脂和增强体质的作用[6]。

显而易见, 运动干预对于改善体质的作用是无需置疑的, 无论是从生物适应理论的推测, 还是当前的研究结果显示, 运动干预对体质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 运动干预与体质改善的内在联系, 利用运动干预改善体质机制的推广实施, 仍然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极大便利时, 却也深陷“现代文明病”为我们带来的痛苦。增强体质, 远离“现代文明病”困扰, 提高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的期盼, 也是国家关注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的颁布与实施更是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体质测定工作是依人们对自身健康状态的关注而对体质、健身等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孕育产生, 其基础是来自国民体质监测的理论与实践。虽然在体质测定工作实践中还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但还是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和喜爱。因为它不仅可以使广大群众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等相关信息, 而且还可以接受科学健身、运动方面的指导。“现代文明病”也好, 体质下降也好, 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运动不足所致, 所以, 通过运动干预对预防和改善体质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董雷.体质概念总述[J].运动, 2012 (1) :34.

[2]邓妮.大众体育发展模式—运动干预工程的理论构建及实证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 2012.

[3]北京市卫生局.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运动干预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肖洪艳.不同强度健步走对高校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6.

[5]徐定.运动干预对上海市40~69岁社区居民体质影响的效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10.

体质干预 篇6

2治疗方法

2. 1循经刮痧患者取俯卧位,沿督脉和膀胱经从第7胸椎膈俞区域自上向下刮痧至第十二胸椎胃俞区域,以活血调脾、清热利湿,调治湿热体质。患者取仰卧位,结合辨证,湿热蕴于上焦,加刮手太阴肺经,沿循经方向,自胸走手,从中府穴刮痧至少商穴; 湿热蕴于中焦者,加刮足阳明胃经,自头走足,从髀关穴刮痧至厉兑穴; 湿热蕴于下焦者,加刮足厥阴肝经,自足走腹,从大敦穴刮痧至阴包穴。每3 ~ 7天刮痧1次,以痧点消失为准。

2. 2普通针刺主穴内关、合谷、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 湿热蕴于上焦者,加曲池、列缺; 湿热蕴于中焦者者,加丰隆、内庭; 湿热蕴于下焦者,加阴陵泉、太冲。每天1次,中脘、气海、足三里3穴用捻转补法,余穴用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

2. 3刺络拔罐患者取俯卧位,选取大椎、肺俞、膈俞、肝俞、胃俞、 十七椎、委中及出痧较重部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每次取穴3个穴位,用梅花针点刺腧穴,再于穴位处进行闪罐5 ~ 10次,然后留罐10 ~ 20分钟。

2. 4中医体质护理及健康指导由护理人员依据湿热体质特征进行护理。详细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并帮助其分析致病因素,令患者排除或者远离致病因素,并嘱规律清淡饮食、按时起居、适当运动等。定期举办体质调养讲座。

针刺、刺络拔罐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刮痧3 ~ 7天1次。连续治疗6个疗程,第3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0天。期间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6个疗程结束后,令患者再次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显效: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 ≥70% ,计20例; 有效: 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症状积分减少 < 70% 且 ≥30% ,计37例; 无效: 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 < 30% ,计6例; 总有效率为90. 47% 。

4体会 “杂合以治”的思想源自《素问 · 异法方宜论》: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笔者认为这是依据病邪的特异性、中病层次、体质特异性及刺灸法的特异性选择不同针灸方法的原则[2]。由于湿性黏滞,易阻滞气机,继而郁而化热,故采用循经刮痧的方法,按照经络循行刮痧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气行则湿祛,血行则瘀散,郁通则热消。刮痧的优点在于作用于人体的面积广泛,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之力直接,有较强的开表作用,所以刮痧对于湿热体质尤其是以热为主的患者作用疗效快速。刺络拔罐作用面积较刮痧小,但对于湿热郁积集中及局部疮疡之处,开表散郁之力较刮痧强,疗效较刮痧显著。刮痧、刺络拔罐均作用于经络的较浅表层次,针刺可深层次疏通经络,故三者配合“杂合以治”,多层次作用于机体,可较快改善湿热的偏颇状态。

由于湿为阴邪,易损阳气,阻遏气机,所以在针刺手法时应注意中脘、气海、足三里三穴采用捻转补法,以固本温阳、行气化湿; 而热为阳邪,故合谷、天枢、曲池、丰隆、阴陵泉、太冲等穴位采用捻转泻法,以清利湿热,治标祛邪。

体质干预 篇7

2009年后健康促进的理念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最有希望使学校达到良好的教育和健康效果,这一理念的主要目标不但是改变班级中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而且还改善学校、社会和物质环境。在过去的30多年里,健康促进成为一种协调学校工作的广泛的活动,并围绕着学校的核心工作———教育教学进行,在学校中产生了健康促进办学的理念和健康促进干预的实验研究[3,4]。

干预研究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非常普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体育领域的体质健康的实验干预研究,探索体质健康的规律。近年来体育活动的干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和学校,干预实验研究需要干预环境的支持,社区和学校能保证干预所需的环境,可通过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干预来促进人们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5]。

1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研究

近年涉及以学校为基础的体育活动和学生饮食的研究论文迅速增加,大多为干预研究,原因首先是应对青少年肥胖和超重造成的公共健康威胁,其次是青少年有氧适应能力长期下降令人担忧。虽然近十几年来从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和爱尔兰等的研究报告中显示,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比较稳定,但超重率和肥胖率仍保持着较高的水平[6]。

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活动,但体育活动的缺乏已成为影响全民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如近十几年来美国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增多,少年儿童中 Ⅱ型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近来的研究指出,有规律地参加体育活动能有效预防 Ⅱ 型糖尿病的发生[7,8]。

2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目前,由于青少年体育活动水平下降和不健康的饮食类型成为导致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也与超重和肥胖的快速漫延有关,因此需要有有效的干预项目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和健康饮食[9,10]。 儿童和青少年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环境对他们的体育活动和饮食习惯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校可以与家庭环境建立直接的联系,学校干预与社区干预相结合,通过家长等成年人的体育活动调动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热情,从而影响学生的体育活动[11]。

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行为、社交、营养和体育活动[12]。学者所处的领域不同,侧重的研究方向也可能不同,医学工作者侧重于营养和药物,实验结果往往是发病率、血液等指标[13]; 体育工作者侧重于体育活动,结果基本是速度、力量和暴发力等人体素质指标[14,15]; 心理学工作者侧重于行为和社交等,结果主要集中在行为表现等指标[16,17]; 对于社会学、政治学( 政策研究) 、经济学等研究者选择的因变量指标也基本包括在上述指标中[18,19]。未来学校学生体质干预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将这些指标综合起来研究,要求进行多学科的相互配合,也需要研究者拓宽干预研究所需要的知识储备。

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干预研究中自变量设置主要是: 青少年的个体因素( 如性别) ,学校和家庭环境( 如父母体育活动的情况) ,社区和工业产业的影响 ( 如提供安全活动的环境) ,以及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取向。因变量( 实验结果) 的设置主要包括健康测试指标,如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 BMI) 、皮下脂肪、血脂和血糖等; 体能测试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等; 流行疾病的发病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然后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

变量的设置主要从影响学生体育活动决定因素和可变因素及其他因素等来考虑。决定因素指学生体育活动的行为,已经证实的阻力包括体育设备的缺乏和保养不足、气候条件的限制、不合适的服装、个人的身体缺陷或心理障碍( 如惊恐、隐形的运动压力、性和社会网络) 等。可变因素包括自我效能、对体育技能的认知、结果预期、积极的意图、体育活动的兴趣、 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及体育活动中花费的时间[20]。 其他因素包括成年人的支持和参与,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活动的信心和体育特长教学的程度。政策和政策的实施被认为与影响学生场地体育活动水平和体育活动环境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21]。

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研究操作过程主要贯穿在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中,干预的焦点是学校课余时间和体育活动的场地条件,干预的主要思路是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水平[22]。干预的重要方面是体育活动项目的设定,设定过程应考虑到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年龄特点和性别敏感性等,还要注意到是否能促进和支持女生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自我效能和健全的体育活动的自我管理技能。

3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研究理论现状及成功经验

目前体质健康干预研究的理论和实验不能很好地统一,表现在干预实验的研究只有少部分能够明确指出所从事实验的理论基础。体质健康干预研究涉及的理论学科领域应远超行为理论,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学科领域,理论丰富,但缺乏系统的归类和整理,没有正确使用这些理论的实验指南,造成了众多的理论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成了负担的现象,往往使干预研究者不知所措,大部分实验论文的理论基础是模糊的[23]。

当前成熟的实验研究方法主要是心理学的实验, 主要包括的理论有社会认知理论、保护动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共同点是自我效能概念发挥着关健的作用[24]。

医学领域中体质健康促进干预的3个实用系统[25]为荷兰认知系统、美国社区预防服务指导系统和英国NICE公共健康指导系统。荷兰认知系统是按照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以复杂的促进健康干预项目的评估框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力图控制和推动质量评估和健康推广活动,确保大多数有效干预的实施; 包括干预理论、初步的干预效果、普遍干预效果和干预成本效果4个部分。由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提出的社区预防服务指导系统,帮助社区选择政策和项目。由英国健康与临床指导机构提出的NICE公共健康指导系统,能对健康促进团体提供成功的指导,使参与者选择适宜的描述精准、证据可靠、练习到位的干预项目。

近几十年来体育领域中的体质健康干预实验大多是针对青少年人群体育活动的增加来进行,追求的是短期效果。2000年至今,体质健康干预研究从关注个人行为和个人生活方式作为主要的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到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公共健康领域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全面的促进健康的生态学方法被广泛地接受,用来更好地解释体育活动中影响行为的复杂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形成了一种有前途的理论框架[26]。在欧洲的40多所健康促进学校中使用了这种生态方法进行干预实验的研究。学校制定的健康促进政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广泛开展体育活动是学校健康促进举措之一。

4学校体质健康干预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展望

许多研究依赖的是结果的测试,一个测试点在干预前,另一个在干预后,通常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如有时采用受试者自身的感受取代测试结果,导致较低的准确度。若测试干预多设几个时间点,并使用有效的和适当的工具,会使结果更清晰、可信[24]。

大量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干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对实施教师的培训,落实到研究成员促进课程的发展上,强调建立当地有效的教育机制,创造和保持学校变化的环境,在干预设计和干预行为中都加倍地关注某种特定的形式,而忽略了干预研究最重要的是传递相关的理论取向和干预的焦点信息,没有把学校看作是响应或适应一个项目和干预实施的生态系统, 研究过程暴露出学校项目的实施常受到当地学校及教育机构背景和合作情况的影响等问题,那些影响到研究项目成功( 如社会、文化和政策等) 前因后果的方法问题常常在干预项目中没有考虑到[26]。研究人员正在加快建立一种逻辑模型,来解释干预的复杂性, 使得干预测试的信息共享,有助于专家之间对研究过程的讨论[27]。

5我国与国外体质健康干预研究的比较

相同点: 我国学校的新课标中体育课程的形式、 体育达标测试的内容与国外体育课干预研究的许多内容基本相同[28]。不同点: 我国的体质测试范围超过国外,而对干预研究的深度远不如国外,研究者只注重研究结果,上升到干预理论方面的论文少于国外。 研究自上而下,受政策文件和管理者的主观认识水平影响较大,体质健康干预研究主要围绕着体育达标测试的主线进行,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分枝的干预项目,对特殊人群和个别领域的研究较多,对整体人群的研究较少。各研究项目分散,相互间的联系不够, 不能形成更大规模的研究体系,使得研究的可持续性降低,微观尚可,宏观不足[29,30]。

体质干预 篇8

众所周知, 自2007年中央7号文件颁布以来, 中国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予以高度关注, 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阳光体育”蓬勃开展,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到基本保证。毫不夸张地说, 作为政府、作为学校, 应该做、可以做的, 都基本做到了。事实上, 比照发达国家, 中国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关心、干预, 处于“有过之无不及”的程度。那么, 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 或者说改善效果不显著, 究竟是何原因, 是否存在干预“盲区”呢?不妨先看一下中国教科院体卫艺研究中心最近的几组调查数据:

第一, 中国“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模式 (老人四个, 夫妻两个, 孩子一个) 不断扩大, 中小学学生隔代教养超过70%, 溺爱、娇生惯养、过度担心伤害等不当的教养方式相当普遍。调查显示:96%以上的家长不限制孩子的饮食需求;近70%的学生放学回家后就受到限制, 家长不允许他们出去运动。

第二, 中国中小学学生承受着考试和升学的巨大压力, 直接导致了睡眠时间的严重不足和学习时间的大大延长, 减少了闲暇时间, 尤其是体育锻炼时间。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是“小学生9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调查显示:50%以上学生睡眠时间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时间要求;近70%的毕业班学生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参加课外辅导, 平均参加3个辅导班, 最多的达到6个。

第三, 进入网络时代, 中国青少年一代更喜欢通过网络、手机、电视获得信息和快乐体验, 静态生活方式逐渐形成。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课外和双休日, 占用最多时间的活动是做作业、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 学生最喜欢做的事分别是上网聊天、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等;在双休日, 有14.8%的中学生上网时间超过120分钟, 出去运动的人数不足30%。

第四, 西方快餐文化盛行, 过多高能量物质的摄入, 导致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 直接引发青少年肥胖症的增加。调查显示:70%以上学生喜欢并经常吃炸鸡、汉堡、匹萨等洋快餐;学生中喜欢喝可乐等碳酸类饮料者占相当大比例, 而饮用白开水、矿泉水、热茶的却很少;有52%以上学生临睡前经常吃巧克力、蛋糕、糖果等食品。

第五, 居住环境的改善和交通的便利, 也从另一个方面限制了青少年的活动空间, 减少了青少年户外活动的时间。调查显示:居住在有电梯的楼房的学生几乎没有走楼梯的意识和习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近10%的学生坐私家车上学;近20%的学生步行上学, 其中80%以上步行时间不足20分钟;60%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运动条件;而家庭周边有运动条件的, 仅有不足20%的学生被允许单独活动。

在德育教育领域, 曾经有学者提出“5+2=0”现象的观点, 大概意思是说:“5天学校的德育成果还来不及巩固, 就可能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外来特别是家庭的不良影响而消失殆尽。”分析一下上述调查, 不难发现, 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与体质健康相背离的行为, 而这些行为的养成, 多是由家长主导, 也就是说, 家长的很多行为与学校体育的目标对立。最典型的例子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嘉奖的手段是‘请孩子吃洋快餐’”、“对孩子的爱护手段是禁止其参与运动”、“对孩子的保护是用车送孩子直至学校大门”、“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是给孩子报N多个学习辅导班”……

毫无疑问, 与德育一样, 学校体育同样面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缺陷, “5+2=0”现象同样存在, 这也正是我国目前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活动存在的一大“盲区”。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家庭教育盲区从何而来?笔者的判断, 主要源于大部分家长对体质健康在认知、行为上的一知半解、不懂装懂, 甚至是彻彻底底的“文盲”、“体育盲”!

一、家长认知的分析

举个例子。现在, “自杀”已经成为中国20~35岁青年人的第一死因, 中国每天约有685人自杀, 每年大约有25万人自杀。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遭遇此不幸, 可是, 又有哪个家长知道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什么?一个对大学生群体的专项调查显示:运动、体育专业的学生, 有“自杀”倾向的比例接近其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但是实施“自杀”的比例却远远低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原因何在?在精神卫生临床方面, 医生公认的一个观点是:体育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对于抑郁症患者, 除了药物干预, 医生的第一项建议往往都是“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

再举个例子。在青少年群体中, 所谓的“伪娘”倾向 (女性化倾向) 愈演愈烈, “不男不女”现象令许多家长担忧, 特别是独生子女的中国传统家庭, 部分男孩家长为此深感痛苦, 却又无能为力。“为什么容易自杀”、“为什么伪娘越来越多”?如果回答是“没有得到正常的体育教育, 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所致, 估计大部分家长很难认同这个结论。我们先看看科学研究对上述两个现象有怎样的解释。

第一, 科学研究表明, 一定量的体育运动, 将促使人体产生一系列“快乐因子”、“幸福素”——多巴胺、内啡肽, 这些物质有助于缓解人的紧张情绪, 获得愉快体验。因此, 体育运动是最有效、最廉价的精神“药物”。“快乐因子”、“幸福素”多了, 显然能减少自杀、自残几率。

第二, 科学研究表明,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可以有效增加身体成分中肌肉的成分, 而肌肉含量与人体激素水平成正比, 也就是说, 对于男孩子而言, 肌肉越多, 男性激素分泌越多。而男性荷尔蒙分泌越多, 变成“伪娘”的男孩就越少。

尽管对青少年自杀、“伪娘”的成因还存在不同的学术争论, 需要深入的研究。但是, 有充分的依据说明体育运动能起到明显改善学生身心状态、减少心理障碍、预防性别“异化”等作用。

二、家长行为的考察

中国教科院对当前幼儿教育的一项调查显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家长对孩子最关心的事是“什么时候开始识字阅读、口算计数、国学、外语、音乐”。大部分家长从来不认为运动是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活动。一些家长从孩子3岁开始, 就为他 (她) 报各种辅导班, 进行强化训练, 最多的每周要上6个辅导班。有82%以上的家长自身没有良好的锻炼习惯, 超过74%以上的家长从来不陪孩子一起锻炼。

从心理学理论看, 家长的这些行为, 是典型的追求“即时效应”而放弃了“长远效应”。中外学者早有共识:“对于幼儿而言, 身体活动是最重要的教育, ‘体智德美’才是幼儿教育的正确方针。”追求上述的“即时效应”, 从长远看, 得到的效果往往多是负面, 是“抢跑”, 是“揠苗助长”, 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显然, 若就当前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来考察, 作为行为最主要的引导者, 中国的大部分家长并不合格。毋庸置疑, 这种情况, 长期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 并且非常严重。换句话说, 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如果忽略家庭教育的参与, 将很难取得应有的实效, 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养不教、父之过”,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不再让家长置身学校教育之外, 不是只在一次次的不幸事件发生后才痛惜、悔恨, 却又悔之晚矣呢?

一个最有效的做法是“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 而扫除家长们的“体育盲”乃当务之急!也就是说, 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必须覆盖家庭教育这个盲区。值得欣慰的是, 对于如何依靠家长干预学生体质健康, 有的地区已经开始了有益的尝试, 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 开始出现了如家庭体育作业、运动锻炼处方、家本体育课程等, 作为新型的体质健康干预手段, 这些方法都值得深入探索。所谓“家本体育课程”是相对“校本体育课程”而言的概念, 是由学校、家庭联合设计、以家长为主导并具体实施的教学、教养方案。“家本体育课程”是家庭教育的课程化设计, 是学校教育的家庭化实施方案, 是学校体育教育和校本体育课程的一种延伸。同时, “家本体育课程”对于学生家长而言, 也是最好的“扫盲”教材。

古今中外, 在各种各样的教育中,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都不容低估。因此, 要真正发挥学校体育的教育和主导作用, 必须保证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学校体育的影响保持一致。学校体育要避免出现“5+2=0”现象, 使之真正实现“5+2>7”的预期成效, 万万不能忽视科学的家庭教育。

体质干预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0-12月选取体质健康水平属于上海市中等水平的宝山实验学校初二年级男生94名, 平均年龄为13.5岁。

1.2 方法

1.2.1 实施过程

(1) 运动内容为健身操和花式跳绳。依据:①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需要;②符合上海地区场地小, 家、校都适用的特点。 (2) 每周运动教育干预活动。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活动, 每周活动3次, 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为40 min, 心率控制在120~140次/min。 (3) 运动教育干预的实施。每次运动教育干预按照教案实施。教学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健身操的热身目的和花样跳绳的动作要领;熟练掌握健身操的动作, 基本掌握花样跳绳动作的技术要领, 发展学生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机智、配合、相互学习的精神。 (4) 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举办健康生活方式主题日活动, 2010年11月以班会和校园海报宣传的形式, 向宝山实验学校初二年级学生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LED屏及校内闭路电视滚动播放、学生食堂等场地的易拉宝展示、教室等场所的海报等向学生宣传包括运动与营养、健康生活方式等健康知识。

1.2.2 测试指标

(1) 身体形态:身高、体重、上臂部皮脂厚度、肩胛部皮脂厚度、体脂率。 (2) 身体机能:基础代谢、肺活量。 (3) 身体素质:斜身引体向上、引体向上、立定跳远、1 min仰卧起坐、反应时、坐位体前屈、50 m×8往返跑、闭眼单脚站立。测试要求参见《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6]。

1.2.3 工具

反应时 (手) 的仪器型号:三公牌FYS-I型电子反应时测试仪;闭眼单脚站立的仪器型号:三公牌BYZL-999型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均为南通紫琅仪器器材有限公司 (原南通衡器厂) ;皮肤厚度计 (江阴市宏亚科教器材有限公司) ;欧姆龙身体脂肪测量器:型号hbf-306 (欧姆龙有限公司) 。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用SAS 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方法为t检验。

2 结果

在形态指标中, 运动教育干预后, 男生的BMI、肩胛部皮脂厚度、体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上臂部皮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基础代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肺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素质指标中, 运动教育干预前后坐位体前屈、手反应时、50 m×8往返跑与教育运动干预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 表明运动教育干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闭眼单脚站立较运功干预前也有所改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1 kcal=4.18 kJ。

3 讨论

本次研究对象的94名男生是某所学校全年级男生的90%, 样本量虽不大, 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但基本反映了这所学校的学生通过运动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表明, 经过3个月的运动教育干预, 上臂皮脂厚度下降明显, 体脂率有减少趋势, 反映了运动教育干预对学生身体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有效地调节和改善了体态及体质, 降低了肥胖发生率[6];干预后机能水平也有所提高, 尤其肺活量改善显著, 基础代谢增加, 对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基础代谢是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 基础代谢率对于健康关联密切, 特别在肥胖问题上。一般人们在安静状态时代谢率低, 能耗少;系统的有氧运动[7]能使机能水平提高, 特别是心肺功能的增强, 内分泌调节的改善, 使人体在静息时的代谢水平提高, 能耗增大。运动教育干预对学生素质, 如力量、速度、柔韧、反应、平衡素质水平均提高显著, 表明运动干预对学生身体综合素质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应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尤其在开展运动干预的同时, 加强学生综合健康教育模式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方式,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体质,运动活动,干预性研究,学生,男 (雄) 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报, 1999-06-13 (1) .

[2]赵建英.2000年全国健康调研结果公布.中国学校体育, 2001 (6) :4-5.

[3]季成叶, 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4-66.

[4]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35-65.

[5]国家体育总局.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20-60.

[6]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 2010:21-71.

【体质干预】推荐阅读:

体质增强07-17

群众体质10-15

体质健康05-11

体质分析06-08

体质现状06-18

专业体质07-10

体质调养07-23

体质状况07-30

体质分布08-07

体质养生08-15

上一篇: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下一篇:银行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