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训练(精选6篇)
体质训练 篇1
0 引言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综合、且不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军人的体质是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诸因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基于此,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增强军人体质的手段和评价方法的研究。为了掌握部队官兵实际体质状况和体能水平,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一个量化的体质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测试者的体质进行评价,客观量化地给出了被测试者的分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体质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1.1 指标的选取
(1)以国内外成人身体素质与健康调研中所设项目为参考,所选项目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能很好地反映体质水平。
(2)项目的测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3)经过专家访问和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筛选出最能影响体质评价的指标:一级指标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二级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指数、100米跑、引体向上和5000米跑。
身高体重指数代表身体形态的匀称度,是主要反映营养、人体充实度的指标;肺活量体重指数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常用指标,它能比较综合地反映胸廓的发育程度,呼吸肌的强弱和全身体育锻炼水平;台阶试验指数是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健康状况和耐力素质的指标,主要是通过定量负荷持续运动的时间与负荷心率恢复速度的比例关系评定心血管机能水平;100米跑、引体向上和5000米跑分别是代表速度、力量和耐力的主要测量指标。
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指标因素对体质影响的权重。用向量V=(V1,V2,V3…VN)表示,其中
1.3 构建评价矩阵
邀请专家对各个评价指标的评语集进行打分,确定指标评价系数矩阵,记为R。
1.4 计算评价权重向量
通过计算,W=V⊙R=(W1,W2,W3,…,WN),将权重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将代表较好及以上的级别的权重相加得到的值乘以100,即为此人的体质得分。
2 实例应用分析
对驻石某院校A、B两同学进行体质综合测试,内容为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指数、100米跑、引体向上和5000米跑。测试结果得分如下: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向量V=(0.05,0.1,0.15,0.2,0.2,0.3)。通过体质测试,指导老师依据A、B的测试得分给出评判,如下表:
根据此表,得出指标评价系数矩阵R。
计算评价权重向量
将向量归一化处理得W=(0.294,0.441,0.265,0)
可以看出,此人好的权重为0.294,较好的权重为0.441。因此,如果取较好以上为标准打分,则此人得分为73.5分。
计算评价权重向量
将向量归一化处理得W=(0.260,0.390,0.351,0)
可以看出,此人好的权重为0.260,较好的权重为0.390。因此,如果取较好以上为标准打分,则此人得分为65.0分。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如果仅仅对各项分数求和,这两个人得分都是531分,即两人的体质水平应该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却是,A同学的综合体质成绩为73.5分,要高于B同学的65.0分,即A同学比B同学的体质好。因此,用求和取平均的方法评定一个人综合体质的好坏是不科学的,其不能准确反映其实情况,而用此模型则可以比较客观地评定一个人体质的好坏。
3 结论与对策
3.1 由以上模型应用的结果可以看出,此评价模型能够较好地分析评价一个人体质的好坏,评价结果清晰直观。
3.2 评定一个人的体质,是一个复杂而又包含很大模糊性的问题,每一个研究人员都希望尽可能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做出最佳的评价,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就是一种实用且科学的方法。
3.3 通过计算权重向量得知,对B同学来说,提高5000米的成绩对增强体质帮助最大。因此,在日常体能训练过程中,可以着重进行耐力训练。根据B同学特点,现制定提高耐力素质的运动处方,以周训练计划为例:
3.4 在实际教学训练过程中,要注意:(1)从增强体质这个根本任务出发,把耐力的训练和增强学员体质、提高思想和心理品质等任务结合起来。(2)耐力练习中应注重呼吸方法、节奏和深度。(3)锻炼要全面,注重横向提高耐力的效果,不应只限一个项目,还可安排如球类、游泳、爬山等项目,都能为提高耐力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小勤.大学生身体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学模型[J].课题项目研究,2008,(4).
[2]肖功洪.体质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J].现代服务,2010.
[3]林建棣,柯杰兵.中国军人体质的评价标准与综合评价方法[J].体育学刊,2001(06).
体质训练 篇2
一、传统体育课存在的缺陷及高中时期的体育教学目标
传统体育课程项目较为单一, 跑步、跳绳、篮球、乒乓球, 这些传统项目看似不错, 但是由于高中时期特殊、课业紧张, 体育课课时少, 所以并不能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一些女同学并不喜欢这些传统项目, 也不愿参与, 使得体育课程“名存实亡”没有达到教育部门安排体育课的实际目的。教育始终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培养杰出人才的使命, 关注的俱是人才的培养, 都是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的, 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要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传统观念, 杜绝凡事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思想现象,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传统的教学“三中心”论, 教师是绝对的权威, 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 致使教育一直墨守传统不能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学观, 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就是组织者、领导者、协调者和传授者的角色。教学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人翁, 唯有如此, 教学工作才能朝向有利方向发展。高中时期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该是着力提升学生体质, 使他们能够有资本承受高中繁重的课业, 最终在高考中取得胜利。普通高级中学的体育课并不是为了着力培养体育专业型人才, 所以全体学生参与锻炼, 全体学生保持健康身心才是最重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就是高中时期体育建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体育课堂上安排体质训练。
二、体育课堂体质训练策略
对于新环境下的体育教学, 我们要有新的策略, 使得体育教学面貌可以焕然一新、体育教学取得长足进步。
1. 改革传统体育项目
慢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用较慢或者中等的速度跑完一段较长的路程会使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得到呼吸, 通体舒畅。我们早就知道慢跑的诸多益处, 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只是硬性规定学生们跑多少圈, 缺乏趣味性, 许多同学也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使一些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怨声载道, 大呼疲累。那么我们就应该着手对慢跑进行区趣味加工。例如:抓住班长游戏。让班长在前面跑, 后面的同学呈弧形围绕班长跑动, 规定要始终距离班长一米距离, 待跑步一圈之后同学们可以自由活动, 抓住班长。
2. 创新体育项目, 借鉴大学体育课模式
高中体育课每节课几乎都是相同的流程, 这不免使得同学们缺乏对体育课的期待感, 教育无论处在哪个阶段都是存在共性的, 互相借鉴也未尝不可。大学的体育采用自主选课方式, 瑜伽、武术、健美操、太极、网球、交谊舞等新式项目自由选择。高中体育课堂的改革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1) 高中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流程
在学生体育课集中的时段, 不同体育教师在不同的场地教授不同的科目, 由来上体育课的高中学生自主选择本堂课的教学项目,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体育课的上课项目, 增加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同时又能达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目的。
学生一旦选定课程在本节课程时间内就不再允许调换其他课程, 不同的课程的班级容量有限, 班级学生数目达到后就不再接收新的学生, 以免人数过多难以有效管理。
(2) 高中体育课借鉴大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高中课业紧张, 体育课的课程表排布往往选取阳光尚好并不燥热的时间段, 这就使得体育课有时间集中的必然性, 从而体育教师的工作时间也比较集中, 这使得教学的开展更加方便。
由于不同班级体育课时间的集中, 使得学生总体数量较大, 可以安排不同的教学科目也会使各科目教育教学工作者接收到足够开课的学生数目, 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新模式下体育训练的反响
在我校实施大学体育课模式以来, 收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我们在每周一至周五的第四到七节课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在这期间, 我们有六位体育教师分别开展太极、篮球、瑜伽、武术、乒乓球、网球等项目。起初的体育课课改引起了学生的广泛讨论, 课改实行近半年以来, 我们明显看到学生的参与度高了, 一些宁愿在教室写作业也不愿意参与体育课的学生在新模式的吸引下也积极加入到体育课中来。因为学校为学生选择的都是一些运动较为舒缓、又能达到强健体魄目的的体育项目, 随着体育课参与度的提高, 学生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 劳逸结合的课表排布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高考竞争力。
总结
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在高考中取得成功首先要具备一个健康的体魄, 新模式下的身体素质训练虽不是高考项目, 但是却与高考成绩息息相关。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我们对高中体育课堂体质训练的改革实践无疑是成功的, 值得广泛推广。破除传统体育课死板僵化的壁垒, 朝着新模式发展不止是体育课的创新成果, 更是整个高中教学的创新成果, 小小体育课会整体拉动整个高中教育的成长。
摘要:高中生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 面临着高考的压力, 体育课在高中阶段往往被大家忽略, 不论是在老师眼中还是在大多数一心扑在高考的学子们眼中, 体育课往往都是一个“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的角色。传统的体育课项目单一呆板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快乐体验, 然而越是学习任务繁重课业紧张的高中生越是需要健康的体魄, 所以体育课堂体质锻炼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改变体育课堂现状将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课题, 本文通过实际改革实践来论证体育课堂体质训练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体质训练
参考文献
[1]吴兆祥.体育百科大全:学校体育、军队体育、民俗技术.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8:78.
[2]杨文轩, 陈琦.体育原理导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35-136.
体质训练 篇3
1、教师对高考体育生进行思想教育及耐心引导的管理策略
为了使高考体育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体育训练当中, 教师就一定要从思想上端正其训练心态, 帮助他们确立起明确的目标,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 对于种种消极不良的训练情绪给予耐心的分析和指导, 使其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体育训练观。目标是保证一切事情顺利进行的原动力, 也是高考体育生能够坚持训练的基本保证。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他们之所以选择体育, 是缘于对体育事业的热爱, 而不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或是好玩等一些不靠谱的因素。既然选择了体育, 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刻苦训练, 争取在今后的体育术科以及文化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进入自己理想的体育院校深造, 毕业后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即使没能考上, 也可以把自身练就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强健体魄投身于建设祖国的大潮中。
教师要把对于高考体育生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中, 让体育生能够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 培养他们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自律条例, 进而对自己的训练形成约束力, 避免懒散情绪的蔓延。
2、科学安排高考体育生体质训练的策略
教师能否科学安排高考体育生的体质训练课程, 对于他们最终的考试成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常来说, 体育生的速度和灵敏度是决定高考成绩的重要砝码, 那么教师就要在这两方面对其加强训练。
教师可以尝试分别从训练密度、持续时间和距离、练习顺序、强度和休息间歇这几个方面的训练入手。训练密度对于短跑成绩起着关键性作用, 它指的是一组或一系列短跑冲刺的运动间隔时间的比率;生物能量的功能方式通常是由持续时间和距离决定的, 持续时间短或者移动距离短的练习倾向于以磷酸原系统和加速度或者速度的发展作为目标, 如果延长了距离, 将增加对有氧供能系统的依赖性; 练习顺序是指具体完成某项训练任务时需要遵循的训练顺序, 用速度、速度耐力或者灵敏性来规定练习顺序时, 必须同时考虑到疲劳控制和体能的发展, 冲刺训练与灵敏性训练对于机体的代谢水平、神经肌肉活动以及协调性的要求都比较高, 因此应该在疲劳程度不高时进行此类训练 (在动力性热身后并未出现疲劳的情况下进行最佳) ;强度在训练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诸如高速短跑类的项目就需要大强度的练习, 建议考虑在规定的距离内最短时间来确定一个强度范围; 休息间歇的合理设置可以使人体的生理压力、速度、耐力以及灵敏性都处于最佳状态, 当以绝对速度的提高为目标时, 应实施长时间的休息间歇;当以发展高强度间歇耐力为目的时, 应采用较短的间歇;当针对有氧系统进行训练时, 通常可以采取短暂的休息间歇。
3、合理安排高考体育生文化课学习的管理策略
高考体育生要想最终被录取就必须体育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同时过线, 因此体育生在加强体质训练的同时, 也要对文化课的学习投入适当的精力, 争取能够让文化课成绩得到提高。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觉调整学习和训练的时间, 也可以和他们的班主任一起制定出针对于每个考生具体状况的教学方案, 力争使其文化课和体育训练得以均衡发展。通常来说, 有些学校为了不影响文化课教学进度, 总是把训练安排在早自习以及下午第三四节课的时间段内进行, 这样一来就非常容易使学生感觉肌体疲劳, 因此建议教师把小负荷运动量的技术训练安排在这两个时间段内, 即可避免学生因过度疲劳而影响文化课学习的情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不同周期性的计划进行对比学习, 有利于其对新技能与原有技能的辨析, 对于新技能的掌握是非常有帮助的。由此看来, 教练、班主任及体育考生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做好了这点, 就一定能让体育生在高考中发挥出优异的成绩, 考上自己心中理想的体育院校。
4、总结
教师只要对高考体育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引导、体质训练以及文化课学习安排, 做好对他们的管理, 就一定能够使这些学生在未来的高考中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考上理想的大学。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体育事业也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 我国的高考体育生也如雨后春笋般逐年递增, 这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体育健儿站在国际赛场上, 不断引领世界体育的风骚。那么, 如何优化对高考体育生的体质训练与管理就成为了体育工作者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对高考体育生进行教育引导、科学安排体质训练以及合理安排文化课学习三方面对高考体育生体质训练与管理策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析, 希望能对广大的高考体育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考体育生,体质训练,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苟继宗.高考体训心得—谈对队员的管理及训练[J].科学教育, 2010, (05) .
[2]胡强.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J].考试周刊, 2011, (11) .
乒乓球训练对男童体质影响的研究 篇4
国家的繁荣, 民族的兴旺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儿童乃是民族的希望, 儿童的身体素质是重要的国民素质之一, 国家倡导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从小注重对身体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无疑对提高国民体质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短期系统乒乓球训练后小学生体质的变化, 旨在阐述乒乓球运动对小学生体质的影响, 为乒乓球运动在小学的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40名9-11岁的未经乒乓球训练的男童。经检查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父母身体良好, 无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无可能会影响实验的疾病。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分组
研究对象分为训练组 (Training group, T, n=20) 和对照组 (Control group, C, n=20) 。训练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系统乒乓球训练, 对照组除正常体育课以外, 不进行乒乓球和其他专项体育训练。
2.2.2 测试指标
身体形态指标:身高, 上臂紧张围和放松围, 小腿围, 大腿围, 皮褶厚度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肩胛下皮褶厚度) ,
身体素质指标:握力, 反应时 (听觉反应时, 视觉反应时) , 立定跳远。
2.2.3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处理, 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3 结果
3.1 乒乓球运动对男童身体形态的影响
实验组 (后) 上臂紧张围和放松围差平均为1.2±0.46cm, 对照组 (后) 上臂紧张围和放松围差平均为0.8±0.24cm, 两者进行t检验比较, 有明显差异 (P<0.05) , 表明乒乓球训练对男童上臂紧张围和放松围差有明显影响
实验组 (后) 肩胛下皮脂厚度为13.8±5.6mm, 对照组 (后) 肩胛下皮脂厚度为19.1±8.06mm, 两者进行t检验比较, 有明显差异 (P<0.05) , 表明乒乓球训练对男童肩胛下皮脂厚度有明显影响。
大腿围和小腿围实验前和实验后经t检验, (P>0.05) , 无明显差异。
3.2 乒乓球运动对男童身体素质的影响
3.2.1 乒乓球运动对男童反应时的影响
反应时是反映神经系统和肌肉灵活性的重要指标, 测试对比显示, 实验组的视觉反应时为362.85±40.12s, 对照组的视觉反应时为416.02±56.42s, 实验组的听觉反应时为490.29±60.34s, 对照组的听觉反应时为573.98±68.12s。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都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3.2.2 乒乓球运动对男童下肢力量的影响
实验组 (前) 的立定跳远平均为144.5±12.04cm, 实验组 (后) 立定跳远平均为150.85±10.71cm, 平均增长6.35cm;对照组 (前) 立定跳远为141.85±4.79cm, 对照组 (后) 立定跳远为143.65±5.54cm, 平均增长1.8cm。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3.2.3 乒乓球运动对男童上肢力量的影响
实验组 (前) 的握力平均为15±3.76kg, 实验组 (后) 握力平均为17.77±4.24kg, 平均增长2.77kg;对照组 (前) 握力平均为12.89±2.54kg, 对照组 (后) 握力平均为14.85±2.79kg, 平均增长1.96kg。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与实验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4 讨论
1.年龄与反应时的关系密切。2-3岁反应时为0.50-0.90s, 在5-7岁时已提高到0.30-0.40s, 13-14岁接近成人水平0.11-0.25s。14岁以后趋于稳定。法尔费利等人提出速度素质, 10-13岁增长最快。若此时不进行训练, 则14岁以后肌肉收缩的速度就缓慢下来。16-18岁以后变化不明显.属于稳定阶段[1]。由此可见, 儿童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乒乓球运动属于开放性技能, 完成动作的许多关键信息来自外界, 且对手的进攻、防守, 以及快速飞行的乒乓球等信息是千变万化的, 并且在运动中要不停的、快速的做出判断和预测, 如球的落点、方向、速度、反弹高度、对手的意图以及同伴的配合等, 都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依靠直觉思维来完成, 而这可以通过视觉反应时来体现因此这种快速多变的运动环境及运动方式能锻炼儿童应对复杂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注意分配能力, 提高儿童神经系统的灵活性[2]。
2.乒乓球运动中的脚步移动步法结构为多元变异组合, 因为球的速度非常快, 球的落点千变万化, 训练者需要不停的运用各种步法不停的进行移动, 运动中既包含有快速的移动, 又有短促而复杂的碎步移动, 还有大角度的球需要用力蹬地, 特点是强调动作的速度和爆发力。因而对腿部力量要求较高。进过半年系统的乒乓球训练, 受训者腿部力量得到增强[3]。
3.乒乓球运动员所运用的力量, 是一种快速力量, 即所谓的爆发力。运动中, 需要肌肉在短时间内以很大的力量、很快的速度收缩, 从而表现出很大的做功能力。这种短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很大的做功能力是不能持久的, 带有爆发性, 所以叫做爆发力。爆发力属于动力性力量。即指做动作时肌肉的张力不变, 但收缩时肌肉的长度发生了变化, 所以叫做等张收缩[4]。乒乓球的击球, 挥拍最后都是要通过手臂来完成, 击球动作需要快速的收小臂, 主要发力肌是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和三角肌, 经过半年的系统训练, 成千上万次的挥拍, 手臂的运动负荷量明显增加, 手臂肌肉得到锻炼, 上臂紧张围和放松围差明显增加。
4.乒乓球运动中弧圈球和正反手的转换动作都要用到前锯肌, 胸大肌, 斜方肌等肌肉, 长期训练使肩胛下皮脂厚度下降
5.可能是由于参加实验的男童还未到青春期, 身体的发育比较缓慢, 腿部力量虽有增加, 但形态无明显改变。
6.乒乓球运动中每次发力, 手都会紧握球拍, 而且短球需要手腕手指有准确力度的控制, 因此, 经过训练, 握力明显增强。
5结论和建议
1.参加乒乓球训练可以改善男童的体质状况, 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都能得到明显增强, 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反应时明显缩短。但对身高和大小腿围度并无明显作用。
2.近年来, 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呈下降趋势, 增强国民体质应从娃娃抓起。儿童应多参加体育锻炼, 建议广泛培养兴趣爱好。锻炼项目可参考自己的兴趣及身体、心理状况, 可适当多选择乒乓球等技能类锻炼项目。
参考文献
[1]谢燕群.运动员选材学.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0.
[2]姚保华, 刘传海.对乒乓球运动员反应时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 :92-94.
[3]曲伟民.试析乒乓球训练中步法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 2007, (10) .
[4]葛平厚.试析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 1999, (4) .
体质训练 篇5
1 太极拳对青少年的积极意义
1.1 太极拳对于学生身体的益处
首先, 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 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品质。
第二, 在练习太极拳时, 全身的各个器官都要运行起来,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心血管和其它器官的发育, 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使学生的情绪得到放松。
第三, 练习太极拳时, 学生会在无形中让自己的形体得到锻炼。
1.2 太极拳对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益处
首先, 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使得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稳定情绪。
第二, 练习太极拳可以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 建立起强烈的责任感, 帮助学生提高自信。
第三,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练习太极拳的同时, 也是在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
2 太极拳教学的四阶段
2.1 引导阶段
在进行太极拳教学之前, 老师应该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也就是说, 想方设法让学生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在学习太极拳。
要想做好引导的工作, 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通过讲述太极拳的历史、特点, 使得学生们对太极拳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 激起学习太极拳的热情。
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们观看太极拳的表演或者是视频,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乐意于投入到太极拳的学生中去。
2.2 基础阶段
在学习太极拳之前, 先要让学生们打好形体基础, 在这一阶段, 老师应当讲学生们讲解和演示太极拳的手型、手法, 步型、步法, 让学生们建立起初步的概念, 避免在今后的学生中出现错误的动作。
2.3 套路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是太极拳学习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 学生们将会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及运动技巧。老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 首先应当从动作的分解开始, 在学好一式动作之后进行串联, 最后再将每一式都串联起来组成全套的动作。
在套路学习的阶段, 老师不但要做好示范讲解工作, 还要让学生自觉地学习, 提倡学生间的互教互学, 使得老师的主导作用同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起来。
2.4 巩固提高阶段
在学完套路之后, 这了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想达到动作连贯自如, 一气呵成的效果。老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 要教导学生注意呼吸自然, 虚实分明。同时, 还要结合攻防技术的教学, 让学生对于动作和套路的理解更加深刻。
3 太极拳的三种教学方法
3.1 讲解示范法
讲解示范法主要是老师将讲解和示范结合起来, 先示范再讲解, 或者是先讲解再示范, 又或者是边讲解边示范。
在讲解示范动作时, 老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讲解的内容要与教学任务相符, 讲清楚一个问题才能讲下一个问题, 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教学的内容。
第二, 讲解的内容要生动有趣, 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不要让学生有听不懂的感觉。
第三, 讲解、示范要结合起来。
第四, 示范动作要准确到位, 老师示范的内容也应与讲解的内容一致, 突出重点。老师在做示范时所选的位置是要能让以每个学生都能看清自己的。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们的学习, 也可以减少老师的体能消耗。
3.2 练习、纠错法
学生在学习太极拳时必须要进行重复的练习, 所以老师要安排学生用各种方法来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 学生肯定会出现各种错误的动作, 老师要及时将这些错误给纠正过来。
3.3 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太极拳的技术演习和战术表演, 来弥补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让学习观看和学习一些高难度动作的要领, 这样可以减轻老师的体力消耗,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太极拳的教学计划
第一课次教学目标:学习传统的体育文化, 初步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 (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
重点:动作柔和连贯, 上步平稳难点:虚实分明舒展沉稳。
主要教法学法:一是认知目标:初步学习我国传统体育文化, 掌握二十四太极拳的整套技术动作。二是技能目标:发展学生柔韧和灵敏的身体素质及提高学生跳跃和协作能力, 三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运动作风。
第二课重点在于动作连贯衔接自然, 双肩松柔。
第三课重点:搬拦的平圆清晰锤要协调舒展, 动作舒展圆活连续自然。
第四课则是动作连续自然神态自如, 动作圆活匀速平稳。
考核标准:
一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 能积极参与, 主动解决自己身边的一切事情, 能够进行探究学习, 很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 能积极参与, 主动解决与自己有关事情, 能够进行合作学习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
三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 能积极参与, 主动解决自己的事情, 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基本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
技能评价:
一是在平衡游戏过程中, 很好的保持了身体平衡, 可以在体操凳上前进、后退、跳动、跑动、转体、单脚站立等平衡动作。
二是在平衡游戏过程中, 可以保持身体平衡, 可以在规定面积的地面上前进、后退、跳动、单脚站立等平衡动作。
三是在平衡游戏过程中, 基本直可以保持身体平衡, 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平衡动作。
5 结束语
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老师在进行太极拳的教学时, 要有合理的教学方案和独特的方法。教学的设计要有引导性和逐层深入的特点, 要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这样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 体现健身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红光.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 2012.
[2]谢潇.“递加循环法”教学在简化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体质训练 篇6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药科大学2008—2009级参与足球课的女大学生,人数为11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查阅足球训练对与身体体质影响的文献资料,以及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论文书籍等。
1.2.2 测试法。
对相关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以及经过一学期足球课后的部分身体体质健康指标的测试。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样本检验,以P<0.01为非常显著,P<0.05为显著性水平,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和分析
2.1 足球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影响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足球训练后,女大学生的身高和胸围方面无明显差异,体重由原来的(50.5±6.51) kg降为(48.2±5.71) kg,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臀围由原来的(90.5±7.15) cm降为(88.7±7.24) cm,也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而腰围是这些指标中变化最大的,由原来的(68.8±7.36) cm变为(64.3±6.72) cm,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
因为参加测试的女大学生基本都处在19—20的年龄层次,身体发育基本到了最后的阶段,不会再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在身高和胸围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性,即使通过参加训练,身体机能得到提高,但是身高和胸围并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体重、腰围和臀围是评价人体是否肥胖的生理指标,体育运动对于这些指标的影响非常大,经常科学地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可以减轻体内多余脂肪,增加肌肉的体积和力量,从而降低体重、腰围和臀围,使人体线条更加健美。在通过一学期的足球训练后,女大学生的这三个指标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所以足球训练对与改变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显著作用。
2.2 足球训练对女大学生肌肉力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足球训练,女大学生在上肢、腰腹和腿部力量上有了明显的变化,俯卧撑、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的次数和距离增加比较大,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相关研究表明,影响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有:肌肉长度、肌肉体积、神经的控制能力,等等。从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通过足球训练是可以有效改变这些因素并增强女大学生的肌肉力量,使身体更加健康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足球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变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表现在体重、腰围和臀围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足球训练后,指标有一定的下降,身形更加健美。
3.1.2 足球训练也可以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力量,特别是俯卧撑、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成绩在训练后有了明显的提高。
3.2 建议
3.2.1 为了吸引更多的女大学生参与到足球训练课中来,要改变女大学生对于足球的看法,更多地宣扬足球训练给身体带来的益处,使更多的女大学生从中受益。
3.2.2 要将足球训练合理科学地运用到体育课中,制定研究合适女大学生的训练方法,促进足球训练课有效可持续地开展。
摘要:为了研究足球训练对于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110个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经过一学期的足球训练, 测试训练前后的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足球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 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力量素质。
关键词:足球训练,女大学生,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