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问题

2024-10-22

体质问题(精选12篇)

体质问题 篇1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2004年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实施方案》与有关文件的规定, 广东省阳江市教育局每年都积极组织人员在全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跟踪了解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 为学校制订体育卫生工作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

根据阳江市教育局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所掌握的情况, 随机从中抽取了阳江市各县 (市、区) 八所中小学自2007年以来近三年的健康体质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结果分析, 发现目前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问题较为严重。根据2004年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抽查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5.63% (其中男生为22.57%, 女生为29.15%) 。其中, 小学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5.13% (其中男生为13.42%, 女生为17.60%) ;初中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0.18% (其中男生为29.07%, 女生为31.35%) ;高中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3.01% (其中男生为18.74%, 女生为28.24%) 。

2009年与2007年的24.63%相比虽略有上升, 但相对2008年的36.75%相比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女生的检出率高于男生, 初中生营养不良检出率最高。该现象提示, 青春期纵向生长突增对学生营养状况有一定影响。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有学生饮食结构不合理, 偏食、厌食的情况严重;社会上以“瘦骨为美”的不良风气, 误导一部分学生主动节食、减肥;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精神紧张, 导致食欲下降, 影响消化吸收;体育锻炼不足, 影响了体质的健康发展。另外营养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滞后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2. 龋齿

龋齿患病率较高, 中小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有待增强。样品抽查统计结果显示, 2009年的龋齿患病率为29.32% (其中男生为27.69%, 女生为31.20%) 。其中, 小学龋齿患病检出率为37.04% (其中男生为37.07%, 女生为37.00%) ;初中龋齿患病检出率为22.75% (其中男生为21.55%, 女生为24.01%) ;高中龋齿患病检出率为33.80% (其中男生为31.29%, 女生为36.87%) 。2009年与2007年的33.91%相比有明显下降趋势, 与2008年的27.84%相比略有上升。其中女生的检出率高于男生, 尤以小学生的检出率为最高 (牙齿萌出2~4年时, 不注意口腔卫生, 使患龋率较高) 。初中的患病率最低, 其次为高中生。说明小学生的口腔保健水平较差。学生龋齿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弱, 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中小学生饮食习惯不良, 偏于甜食等, 以及学生自身营养状况差, 某些矿物质 (如氟) 、维生素的缺乏等都是致龋的因素。同时一部分学生有了蛀牙不及时修补的问题也很突出。

3. 视力不良

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样品抽查统计显示, 2009年的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60.50% (其中男生为53.77%, 女生为68.28%) 。其中, 小学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5.65% (其中男生为32.37%, 女生为40.40%) ;初中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0.41% (其中男生为41.46%, 女生为59.84%) ;高中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0.75% (其中男生为64.96%, 女生为77.84%) 。而2007年、2008年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也分别达到64.24%、59.14%。可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现状堪忧。其中女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生, 又以高中生的检出率为最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视力不良在逐年快速上升。学生视力下降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较重的课业负担和量大面广的电视、电脑等大众媒介, 使青少年的用眼负担渐重, 有的长期处于“高度用眼”、“疲劳用眼”的状态。另外户外活动的减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007~2009三年来的抽样统计结果表明, 阳江市学生常见病中, 营养不良、龋齿、视力不良不容忽视, 体质存在下降趋势, 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健康发育和成长。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应予以重视, 加大工作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中小学生体质下降, 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 保证中小学生的健康发育成长。

二、提高中小学生体质的办法

1. 落实措施

认真落实各项学校体育措施。学校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开齐并上好体育课 (小学4课时/周, 初中3课时/周, 高中2课时/周) 。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体育卫生教育的贯彻落实。

2. 监督检查

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检查力度, 把对《条例》的督导检查纳入政府对教育的督导检查内容, 并进行定期督导检查。“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希望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 团结一致,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要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教学、健康咨询和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保证健康教育的开课率, 积极探索健康教育的教学形式和途径, 普及营养知识, 平衡膳食,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并建立科学的饮食结构。要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的宣传教育作用,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卫生部门要发挥指导作用, 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 积极开展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防治工作。

3. 保障营养

设有供应学生早餐的学校应聘请营养师, 为不同年龄层的学生配制科学的食谱。有关部门定期监督抽查各校的膳食情况, 严把饮食卫生关, 要求厨工带健康证上岗。有条件的学校可推进学生奶工程, 增加早餐营养。

4. 素质教育

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课业减负, 严格控制学生的家庭作业量, 合理、科学地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 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学生家长应积极、主动地进行配合, 控制学生上网、打游戏、看电视的时间, 杜绝不良用眼习惯, 减少用眼疲劳, 合理安排和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进行监督检查, 限制青少年上网、打游戏的时间。提倡医学验光, 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及早纠正视力不良, 防止恶化。

5. 加大宣传

加大预防口腔疾病、预防近视的宣传力度。定期请专家作讲座,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和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定期为学生检查口腔卫生、视力状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总之, 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文化素质, 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这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 不容忽视。

体质问题 篇2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共五类,分别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耐力项目、柔韧/力量项目、速度/灵巧项目。其中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为国家规定必测项目,其余3类包含多种测试项目,由各学校自行决定,分别选测一项。

2.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包含哪些?

除了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国家规定必测项目外,其他三类测试项目中,1000米跑(男)和800米跑(女)、握力、立定跳远为我校规定必测项目。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与分值

评价指标(测试项目)分值

身高标准体重 10 肺活量体重指数 20 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30 握力体重指数 20 立定跳远 20 注:身高标准体重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测试项目为肺活量;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100%,测试项目为握力。身高、体重为身体形态指标,肺活量为身体机能指标,其余选测项目为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指标。

4.《标准》测试如何计算总分?如何评定等级?

总分计算方法:

根据各评价指标分值所占比重,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为最后得分,满分为100分。例如(男生)最终总分=身高标准体重分值*10%+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值*20%+1000米跑分值*30%+立定跳远分值*20%+握力体重指数分值*20%。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分—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5.各评价指标的得分如何算?

肺活量体重指数是肺活量除以体重;握力体重指数是握力除以体重乘以100。

身高标准体重得分可参考“大学一年级——大学四年级身高标准体重”进行评定;

其它参考“大学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6.《标准》成绩每学年都要评定吗?毕业时成绩和等级如何评定?

是,《标准》成绩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在学生毕业时放入学生档案。

毕业时《标准》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毕业总评成绩=毕业当年得分×50%+其他学年平均得分×50%,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

7.《标准》测试成绩对学生的奖学金评选有何影响?

根据学校本科生评优评奖的相关文件规定: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及格及以上者,方可参加奖学金评选;达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评选。根据学校本科生院教务处的相关文件规定,3、4、5年级的体质健康测试每年给予0.5个学分,未取得规定学分的学生不予毕业。

8.因伤、因病或其它原因(包括短期出国交流)暂时不能参加测试的学生,当年度的《标准》测试怎么办?如何申请缓测?

因伤、因病或其它原因(包括短期出国交流)暂时不能测试的学生,需办理缓测证明,并加盖学院公章;若身体不适,需经校医院开具缓测证明。缓测证明需当天交至测试人员处,缓测时间另行通知。

9.因病或残疾等特殊身体情况,无法完成《标准》测试怎么办?如何申请免测?

因病或残疾不能参加测试学生的学生,必须向公共体艺部体质健康与艺术素养研究中心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

(1)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在公共体育与艺术部网站上下载)。

(2)必须经校医疗单位证明,学院盖章。

(3)将免测申请表及校医院证明交到体艺部体质健康与艺术素养研究中心,经中心核准后,可免予执行《标准》测试,所填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

(4)对确实丧失运动能力,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奖学分评选。

10.学生毕业时免测申请表是否存入档案?申请免测后毕业时《标准》成绩如何算?

是,学生毕业时免测申请表存入档案。申请免测的学生毕业时《标准》成绩可记为满分,但不评定等级。

11.为什么《标准》成绩中各评价指标的得分之和大于60分,而最后总分却记为59分?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其《标准》成绩应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

(1)评价指标中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的得分达不到及格者;(2)体育课无故缺勤,学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者。

12.在《标准》测试时自己为什么收不到短信,而其他同学能收到?

主要是手机号码留的信息不是目前你手机号码,请至体艺部网中的“体质健康动态信息系统”进行个人信息维护。

13.对成绩不满意进行重测,为什么没收到短信?

短信平台对成绩是有判断的,如已有成绩,后面测的成绩没有提高就不发短信。成绩记录原则:身高、体重以最后一次为准,采取覆盖式记录;其它(立定跳远、肺活量、握力、800米/1000米)四项测试取最优成绩记录。

14.什么时间参加《标准》测试?

春夏学期2、3年级(年级以下半年秋冬学期所处的年级为准)测试,秋冬学期1、4年级测试,测试成绩代表该生秋冬学期所处的年级学年成绩。具体时间会及时公布在公共体艺部网上。

15.参加《标准》测试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受测学生务必携带校园一卡通,如一卡通照片模糊需同时出示有效证件(学生证或身份证)。

(2)在测试前须仔细阅读各个测试项目的测试方法。

(3)测试者应着运动装、运动鞋,可带些巧克力、面包、糖水等补充体能。

(4)测试者应爱护测试仪器和设备,不得私自动用和调整仪器和设备。

(5)参加《标准》测试前自觉做好测试准备活动。

(6)在测试过程中,参加测试学生如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测试并告知任课教师或测试教师。

(7)如出现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请及时与测试工作人员和教师联系。

体质问题 篇3

摘 要:农村小学是农村教育的主阵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保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学生;体质锻炼;阳光体育

一、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意义

学校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和以对国家、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落实《实施意见》精神。为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滑的趋势,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健康运动,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广泛、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成为学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

二、农村体育锻炼的基本现状

荒湖是地处监利县北部的一个小镇,荒湖小学又是这个小镇唯一一所小学,具有农村学校的典型性。近几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关怀下,教学成绩突飞猛进,在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整个监利教育界小有名气。但是就体育方面而言,教学设施和师资水平又让人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设施落后

农村教育在近几年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高压态势下,政府加大了投入,校园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许多农村小学发展还不够,基础设施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得到完全改观。就荒湖小学而言,校园面积狭小,而且没有扩展的空间。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没有更大的空间建设体育设施。学校目前没有一个正规的体育场,环形跑道没有办法建设,给上体育课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目前能解决的也就是一个篮球场、位置不太宽广的活动场地。教育主管部门配置的小型体育设施只能因陋就简,挤在狭小的空间。

2.体育器材相对匮乏

由于场地限制,学校体育设施的缺乏,自然也就带来了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学校没有正规体育场,没有环形跑道,没有足球场,直接导致了许多体育器材的匮乏,以我们学校为例,除了上面配备下来的天梯、跷跷板、篮球架等体育设施外,自己配备的体育器材就是垒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海绵垫子之类的体育器材了。由于体育器材的短缺,导致教师上体育课的热情锐减。

既然存在问题,硬件设施的改善也非一朝一夕能解决,在有限的简陋的条件下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领导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想点子,就是为了落实中央精神,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学校的教学目标,为此,学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现就我校的具体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我校科学实施阳光体育的措施

1.全面宣传,落实政策,掀起全员锻炼的热潮,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宣传“健康第一”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利用班主任会议、全校教师大会,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让每位教师把体育锻炼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抓好抓实,在班级中,利用黑板报、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让阳光体育活动的思想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从而营造一个全校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掀起全员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潮。

2.领导重视,把体育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中

校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把体育工作真正提上议事日程,认真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学校校长要把全体老师带动起来,特别是体育教师应切实履行职责,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积极营造学校体育工作良好氛围;其他任课教师坚持做到不挤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没有专职体育老师的情况下,班主任做好这方面工作,全体老师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

我校虽然体育锻炼场地狭小,但是学校在改善体育锻炼硬件设施方面和解决体育器材短缺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依然压缩其他资金,解决体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如新修乒乓球桌,哪里有空地就开辟出来作为运动场地,新修了篮球场,在跑道两侧的狭小空间中安放天梯、跷跷板、爬杆、秋千等,充分利用角落不大的空间,挖沙坑,千方百计地完善体育设施。挤出资金购买体育器材,如拔河绳、垒球、铅球、跳高架、乒乓球、羽毛球……这些花钱不多,场地不限的体育器材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4.因地制宜,开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体育活动

农村学校场地小,如何解决阳光体育锻炼的问题,学校想出了许多办法。为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把体育课、课间广播操、眼保健操、体育课外活动课、“大家唱大家跳”等这些已有的活动优化一下,就已经初步具备阳光体育的基本要求。学校通过举办有家长参与的集趣味性、娱乐性和表演性为一体的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家长的运动热情。如:学校举办的家庭运动会、友谊赛、亲子运动会、友好对抗赛等,这些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体现了全民参与,让学生、家长在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反思 篇4

1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现况和存在问题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体系由每5 a 1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和每2 a 1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组成。从1985年就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 截止到2010年已开展了6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2002年教育部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 每2 a对7~22岁在校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测, 并向社会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2010年调研结果显示, 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2]。与2005年相比[3], 7~18岁年龄组城市男生、女生, 乡村男生、女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1.01, 0.79, 1.55, 1.12 cm, 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35, 0.80, 2.02, 1.15kg, 胸围分别平均增长0.71, 0.59, 1.26, 0.94 cm; 19 ~22岁年龄组身高分别平均增长0.84, 0.55, 1.34, 0.64cm, 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52, 0.27, 2.07, 0.34 kg, 胸围分别平均增长0.63, 0.29, 0.97, 0.43 cm。调研结果显示, 学生的营养状况继续得到改善, 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下降, 且基本没有中重度营养不良状况。尽管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条件不断提高, 但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20多年来却在持续下降。

1.1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2010年全国各年龄段学生视力不良率监测结果显示, 7~12岁城市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占48.81%, 农村占32.98%, 平均为40.89%; 13 ~ 15岁城市初中生视力不良率占75.94%, 农村占58.74%, 平均为67.33%;16~18岁城市高中生视力不良率占83.84%, 农村占74.59%, 平均占79.20%。19 ~ 22岁大学生视力不良率更高, 城乡差距不明显, 分别为84.14%和85.30%, 平均占84.72%。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 中国“眼镜娃”的比例高、增幅大、低龄化, 已居世界前列。青少年视力不良已导致征兵、航空、航海等特殊行业不得不降低视力标准。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 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 在近几年的征兵工作中, 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4]。

1.2肥胖与超重检出率持续攀升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 7~22岁汉族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 其中城市男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25%和11.39%, 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4%和2.7%[3]。根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整体下降的幅度相对于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有所减缓, 但仍在下降[2]。与1985年相比, 2010年中国7~18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显著增长, 但肥胖率也增长了7.9%, 增长率在10%左右; 中国城乡学生的肥胖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0%“安全临界点”。7 ~ 22岁城市男生肥胖检出率为13.33%, 城市女生为5.64%, 分别比2005年上升了1.94和0.63百分点; 而农村肥胖学生虽然比城市肥胖学生总数低, 但增长迅速, 农村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比2005年上升了2.76和1.15百分点。7~22岁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 5.64%, 7. 83%, 3. 78%, 比2005年分别增加1. 94%, 0.63%, 2.76%, 1.15%; 而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 9.92%, 10.79%, 8. 03%, 比2005年分别增加1. 56%, 1.20%, 2.59%, 3.42%[2]。

1.3心肺功能下降, 运动能力趋低与1985年相比, 2005年城乡中小学生肺活量下降了11.4%, 大学生下降了近10%。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现状,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 要“通过5 a左右的时间, 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目前已初显成效[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公告显示, 反映人体生理功能水平的重要指标———肺活量, 在20 a持续下降的情况下, 出现了上升拐点。与2005年相比, 7~18岁年龄组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肺活量分别平均提高89, 84, 94, 81 mL; 19 ~ 22岁年龄组分别平均提高137, 102, 185, 123 mL。但大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调研结果显示, 19~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 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但与2005年相比, 下降幅度明显减小[4]。

2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社会学原因

2.1家庭结构的变化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我国家庭结构已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家庭规模越来越小, 四世同堂、三代共居的传统家庭日益减少[5]。单身家庭和丁克家庭悄然出现, 并逐渐为社会观念所接受。同时, 我国家庭成员构成数量进一步减少, 中国的平均家庭规模由1982年的4.41人降至2000年的3.44人[6], 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人[7]。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 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子女生长生活环境及代际伦理关系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少子女、核心化、中国式的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却让孩子倒在终点线前。很多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照, 家庭教育中缺少对孩子体质改善的有效引导, 而很多独生子女怕苦嫌累, 意志力较为薄弱, 也是青少年学生不愿更多参 与身体活 动的原因之一。

2.2社会转型的影响社会的大转型还表现在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分化方面。社会人口流动增强与社会阶层多元分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现状, 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30多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 使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构成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为“国家与社会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等十大社会阶层”[7]。2006年国家发改委的一项调查显示, 我国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约1.5亿[8]; 农村少年儿童随父母进城的人数也不断增加, 仅北京市2006年6月的统计, 全市农民工流动人口适龄少年儿童即达38.3万人[9]。频繁的社会流动改变了数以千万计的家庭结构和正常运行模式, 无论农民工子弟, 还是留守儿童, 在这种社会流动的大背景下, 其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必然会受到不利影响。

2.3教育体制的影响当前, 深化教育改革带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表面上的减轻, 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 各学校抢占中考高考排名, 抢夺生源, 学生校内校外学习时间在不断增加。学生本来就不多的课余时间不是被各门学科的课外辅导所占据, 就是属于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 给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很多家长只注重学习, 忽视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其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根据我国国际科技支撑项目调查发现, 我国仅不到60%的儿童青少年达到WHO提出的体力活动推荐量[10]。现行的教育体制使中小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当然就无法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体育生活方式。

2.4传统游戏缺失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我国的传统游戏曾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渗透在青少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从幼童时期的老鹰抓小鸡、捉迷藏、丢手绢、到少年时期的跳山羊、踢毽子、打弹弓、抽陀螺、玩飞镖、滚铁环, 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滋润着各年龄段孩子们的闲暇时光[11]。目前生活在城市里的青少年更是鲜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游戏, 这无疑对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过去在城镇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传统游戏正在消逝[12]。

2.5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层出不穷, 传统媒体与各种新媒体之间日益互通融合, “全媒体”的概念尽管在学界见仁见智, 但在传播实践领域中却逐渐发展丰富它的内涵。当今时代, 以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元素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展示传播内容的全媒体潮流, 已经成为世界传媒行业的必然趋势。电气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人们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的时间和机会大为减少, 出门以车代步, 家务和办公自动化, 体力活动支出降到很低的程度。人们在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 人体各项功能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弱化, 失去了灵敏、柔韧、耐力、平衡等许多必备身体素质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究其原因是生活方式的变化, 体力活动的减少, 导致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大量减少, 摄入的各种能量越来越多, 而消耗的很少, 久而久之, 肥胖、近视增多, 身体各项功能逐步弱化, 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2.5学校体育被边缘化学校体育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始终担负着重要职责, 也是颇受诟病的。受历史时代环境的局限, 建国以来, 我国学校体育在曲折发展的过程中, 经常受到经济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而偏离了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这一核心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校体育教育被边缘化的问题。现在所有的中小学生升学压力都很大, 虽然政策明文规定了体育课的存在, 但日益增加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却直接压缩了青少年学生们的体育活动时间。很多学校其他科目的教师经常占用体育课, 青少年学生没有充足的锻炼时间, 良好锻炼习惯和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学校体育被边缘化表现在3个方面: ( 1) 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少, 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匮乏; ( 2) 体育课逐渐“空壳化”, 中小学的体育课教材朝令夕改, 体育课程设置没有递进性和完整性, 低水平的重复, 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乏味, 组织形式大部分是放羊式的松散教学; ( 3) 课外体育锻炼只是口号, “阳光体育运动”在很多地区和学校也是仅仅停留一纸文件当中, 根本落不到实处。

2.6饮食习惯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食品的精细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我国青少年特别是城市中小学生的饮食习惯正在逐步西化, 大量高能量、高脂肪、高糖食品的过量摄取、挑食厌食现象突出, 造就了很多的“豆芽菜”和“小胖墩”, 同时缺乏营养健康知识、不合理食物结构、不良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等众多因素也加剧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和肥胖检出率的攀升[13]。

3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路径探索

3.1加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狠抓学生体育活动质量要提高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 狠抓青少年学生的体力活动量, 首先要让学生提高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 增强自我效能感, 让学生在课间和午休时候走出教室, 在校园中做一些适宜的身体活动, 如上下楼梯, 养成利用课间进行锻炼的良好习惯, 提倡开展“分钟身体活动”, 真正提高学生在校园内一天的身体活动量。其次要合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 重视开发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锻炼价值较高、简单易行的民间传统游戏活动项目, 使学生课间身体活动常态化, 让各项游戏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 让学生喜欢体育也喜欢上体育课。最后要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重视, 扩大体育场地, 没有体育馆的可以增加风雨球场, 保证雨天体育课的正常进行。目前学校要抓好两个“强”: 一是要有“强制性”的政策制度来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园至少1 h的体育锻炼活动时间, 逐渐形成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校园身体活动的强度要达到“中等”。学生体质健康的最终改善离不开学校, 离不开体育教师, 学校要尽可能地创设让学生自主锻炼的氛围和环境, 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一定量的“走、跑、跳、爬、投、钻”等身体活动以及各种球类、体操、田径等项目, 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4]。

3.2建设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信息平台, 完善调研和公告制度无论是对国民体质还是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都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和政府职能部门依据体质监测数据和各种信息有目的地制定相关法规政策, 保证国民体质健康持续稳步提升。上海市从2012年开始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工作, 定期公告全市、各区县和各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提出相应的干预建议。公告制度的实施, 可以保证《标准》的落实, 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促进中小学生的科学锻炼, 对切实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质调研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及早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仅靠发表几篇论文是远远不够的, 应积极开展学生体质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尤其要重视干预措施和可操作性、实用性的研究以及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学探讨[15]。另外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加强工作评估, 及时向社会公布体质督导评估结果。

3.3“体卫结合”提高学生整体健康水平长期以来, 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认识欠缺、投入不足, 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健康促进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很大一部分学校没有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备卫生室和卫生专业人员。必须转变观念, 像重视竞技体育那样增加对学校卫生保健和群体体育的投入, 加强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打造一支适合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开展的高素质队伍。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学校卫生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一样重要,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是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阵地和抓手。要想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卫生两方面的功能, 形成教育、卫生2个系统的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良性互动工作机制。首先要在宏观的战略层面上, 确立“体卫结合”在整个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的地位, 逐步建立跨部门、多领域的协调机制。其次要从中观的制度层面上做好“体卫结合”的制度设计, 重点明确卫生、教育、体育、民政等部门及各级医疗机构、学校等单位在学校卫生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责任分工, 强化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队伍的建设, 建立顺畅、长效的工作机制。最后在微观的操作层面, 要抓好“体卫结合”具体工作的落实, 做好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 并建立以学生体质健康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真正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另外, 要坚持“为了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 着眼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长远发展, 使学生具有公民意识、健康身心、信念理想和科学人文素养, 为今后用现代健康观来指导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指明前进的方向, 有利于学生“整体健康”的促进。

3.4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 共同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正如教育部体卫司领导所说的“提高学生的体质不是教育部一家能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 提高学生的体质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共同努力的。可现在各方的重视程度还很不统一”[16]。全社会的每一个家庭、学校和社区都应该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克服急功近利的狭隘意识, 大力关心和支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达成社会共识, 形成社会合力, 在各自的职能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社区健身点、公共体育场地等场馆设施应当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 学校体育场地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也要向学生和公众开放, 充分发挥各项社会体育资源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主流媒体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 宣传现代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 为学校体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要通过家庭、学校、社区和新闻媒体的共同努力,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案例教育家长, 树立健康观念, 提高健身意识, 调整膳食结构, 引导孩子走出家门, 为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 让更多的父母都能和孩子们共同参与体育活动, 使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紧密结合, 形成合力, 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17]。

3.5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多方面促进青少年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全社会都应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从政策制度、软硬件设施、兴趣培养、成绩考核等多方面促进青少年群体参与体育锻炼: 一方面通过文化意识力量的干预来革除当前存在的滞后、消极、不健康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 惟有真正实现对应试教育及其评估体系的彻底改革, 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减轻沉重的课业负担, 有兴趣和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 才能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现代的体育生活方式, 让体育真正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让体育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和风潮, 成为评价人们行为和品格的一种重要手段。

体质问题 篇5

不达标的问题分析

摘要: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在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践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两标准”的对比分析和实际操作,得出以下结论: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不合理部分进行了修改,增添了选测项目的内容,提高了测试项目的评分标准;新增添的实心球项目评分标准的合理性有待商榷;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中学

操作

问题分析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0年联合成立了课题组共同进行研制并于2002年7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其目的就是使学校和广大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这是“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具体措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操作,令人困惑和不完善的地方充分暴露出来。如:许多项目标准制定过低,在反映同一类别项目的选择中,其测试的结果与健身的功能替代兼容程度值得商榷;《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体质健康测试评价标准和学籍网中的学生体育健康标准不统一等等问题。恰恰是试行方案的问题暴露给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修定提供了一线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数据依据,为进一步深化和改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认真总结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但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执行过程中仍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新增添项目实心球的评分标准是否合理;上报软件中学生基本信 息出生日期限制区间过于苛刻,自动评分系统功能设置不完善;学生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存在误区。为此通过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中学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期能为完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参考。新修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比较分析:

1.1 新修订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中学阶段增添了选测项目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认真总结试行工作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及评分,对测试指标值的分布进行分析,并以此来设立评分标准和权重系数的依据。很显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继承了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学生体质标准(试行方案)》试行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学生体质发展变化中的新情况,对评价指标、测试项目和权重进行修订和完善。见表1

表1 中学阶段新旧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权备评价指标 重系评价指标

重系数

身高标准0.身高标准体0.1必体重 15 重 0

台阶试

台阶试验、选验、1000米跑0.0.31000米跑(男)、测一(男)、800米20 0

800米跑(女)项

跑(女)

肺活量体0.肺活量体重0.2必重指数 15 指数 0

50米跑、0.50米跑、立0.2选 立定跳远 30 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握力体重指数

0.20

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

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握力体重指数

0

测一项

0.20

选测一项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在基本保留《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评价指标基础上,增补了反映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运动能力的评价指标,从而为学生加大了指标体系中对项目的选择范围,加强了学生对选测项目的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效果。本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中学阶段中新增的测评项目主要包括:跳绳、引体向上、掷实心球、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等项目。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不同性质的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除了给新增的反映学生运动能力和综合身体素质的评价指标以适当权重以外,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于那些进行科学锻炼能明显改变状况的项目,特别是反映学生耐力素质的测评项目予以较大的权重占30%。

1.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升了部分项目的评分标准 评价指标标准的高低是影响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和优良率的重要因素,关系到测试标准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项目新旧评分标准的对比,发现评分标准都有一个提升,其优秀、良好、及格的标准提高了难度,以中学男生为例(见表2):

表2男生部分学生体质健康项目新旧评分标准对比

等级 旧标准

新标准 1000米跑 立定跳远(厘米)优良及优良

及格

秀 好 格 秀 好

52248 198 ’50” ’25” ’14” 20 3442

250 204 ’29” ’06” ’31” 29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难度提升了标准,加大了达标难度。原2002年颁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测试指标标准的制定和试行工作,原本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达到达标的难度不大,从而提高学生锻炼的自信心,激励每个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鼓励和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然而由于标准制定的相对较低,导致部分学生不需要通过努力就能及格,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反而下降。实践证明我们绝不能以降低标准来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达标率和优良率,特别是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心肺耐力、柔韧性等,降低标准会影响青少年对健康的真实评价,甚至导致他们对体质健康认识上的误区。造成学生体能下降、肺活量下降、肥胖率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场地受限、学习压力大、思想意识上不强等等,单纯靠降低标准来刺激学生锻炼这有悖于我国制定实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的目的和任务。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对部分指标的评分标准提升,加大了优秀、良好和及格标准的难度,虽然这些变动使学生的达标率有所下降,但反过来又大大刺激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教师工作的责任心,以前那种“我不需要体育教师也能达标”的现象不会再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2实心球项目评分标准的合理性有待商榷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新增项目的评分标准设置上存在 问题,初三年级女生的及格标准是6.0米,男生的及格标准是5.3米,初三女生的及格标准竟然比男生的及格标准高出70厘米,初中男、女生在生理上已渐趋明显,男、女学生在力量、耐力、速度等体能素质上已有了较大差别,为什么女生的及格标准还要高于男生?这一标准有什么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见下表3

表3 部分中学实心球评分标准对比

初中三年级

优良及

秀 好 格 男97

5生.6.7.3 女766

生.2.6.0 通过实践测试的结果,女生的及格率低的可怜,男生只要身体正常情况下,至今还没有出现不及格的现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列为一组,它们分别反映柔韧性、手部肌肉力量、腰腹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既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这个指标放在同一组中进行选测,那就说明各选测项目存在较大的关联系数,或者反映的身体素质相差无几,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将柔韧和力量两类毫不相干的素质放在一起备选,这一做法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作支撑。通过实践证明,同一批女生如选择坐位体前屈及格率可达100%,而选择实心球及格率只有区区35.7%,试想这两组测试数据又能说明什么?同一类项目,测试的结果差别竟然如此之大,无怪呼学生都愿意选择坐位体前屈而弃实心球,很显然学生爱挑易得高分的项目进行测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软件存在的实际问题 3.1 学生出生日期年龄限制线区间过紧

近几年在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中,要求填写学生的出生日期,只有不超出学生出生日期的正常逻辑值范围,都不会影响基本信息的导入。但实际操作中,有部分学生是休学过的或有部分学 生是提前就读的,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导入时经常会出现出生日期超出逻辑范围的现象,使数据无法导入,这迫使我们测试人员上报时不得不变更学生的出生日期,随意变更学生的出生日期这不是要我们作假吗?还好对超出学生出生日期逻辑范围的学生没要求变更身份证,如要变更身份证则反映的就不是同一个人了,岂不乱套。其实基本信息中有学生的身份证,何必要加上出生日期呢?完全可以省去这一栏的填写要求。

3部分学生家长对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存在误区

可以说教育行政领导对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足够的认识,能充分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项有力措施。教育局每年专门组织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会议,使测试工作做到早布置、早落实、活动到位、责任到人,从思想意识上充分认识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意义和目的,每年还组织人员对各校的体质健康测试情况进行抽测、公布、评比,对存在的弄虚作假和组织措施不力的学校进行批评,在对学校考核要扣分,评优、评先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家长、社区是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构体系,需要多方面能力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学生家长。虽然每年我们都将测试结果打印好,让学生带回家让家长签名确认并提建议,现实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家长只局限于签名,很少有家长和教师沟通孩子的体质状况,更多的只是关心孩子的文化成绩的优劣,甚至有的家长说,“现在孩子很年轻、精力足、身体棒,在校只要用功读书,将来上大学也一样可以锻炼身体,现在锻炼不锻炼无所谓”。结论

5.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比《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对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增添了许多反映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运动能力的评价指标,提高了测试项目的评分标准,对部分评价的权重系数作了修改,加大了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达标难度,促进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5.2 新增添的实心球项目评分标准不合理,部分年级男、女生及格标准一致,甚至部分年级女生的及格标准明显高于男生。将实心球、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列为一组,这几个反映不同身体素质的指标放在一起备选和比较,这样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或评价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失公平,实心球的难度明显大于坐位体前屈。

5.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软件存在学生出生日期年龄限制线区间过紧,从而“不得不”修改假信息,否则不能导入基本信息;对学生评分系统功能设置不完善,对于申请免于测试的学生要求输入逻辑成绩,否则对所有学生无法正常进行评分,这不要我们作假吗?建议完善和简化学生基本信息的导入,完善评分系统功能。

关于小学生体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篇6

关键词:学生;体质;教育

一、正确理解体质概念

体质,是人体健康水平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不同的个人,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也不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期,体质也出现最佳状态、一般状态、功能障碍和出现病变等各种不同的情况。

我国在五十年代引入西方竞技体育思想和方法后,竞技体育成了学生学校体育的重头戏,它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另一种倾向,一些体育教师往往把跑得快、跳得高、掷得远作为体育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和衡量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准。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仅以发展竞技体育的思想和方法去追求增强体质,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局限性和副作用。竞技体育仅是一种体育形式和方法。竞技能力既不能与体质画等号,又不能全面反映人的体质水平。在体育教学中,单纯从发展竞技体育出发是不够的。这样会使竞技能力强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体质好而不必再练,产生满足心理;使竞技能力差的学生又会觉得自己受先天遗传因素制约无法超过别人,而产生我与体育无缘的自卑心理。这对培养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体育思想、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是一个巨大的心理障碍,对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学校体育教学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小学体育工作者必须正确理解体质的含义。

二、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可塑性

人体由小到大的过程就是人体机能逐渐成熟、形态逐渐完善的生长发育过程。近年来,我国同龄少年儿童平均身高和体重比解放初期有很大的增长,这说明,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小学体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小学生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并以它作为指导锻炼的准则。

根据7~11岁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正处在第二次发育高峰前的准备阶段这一规律,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发展身体横径和围度的培育,把科学的锻炼方法与合理的营养有机地结合,为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的大量繁殖与分化和细胞间的增多创造物质条件,从而使小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小学生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生理功能是指人体各大系统机能水平的综合概括,是评价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方面,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抵御疾病的基础上。对同一劳动强度和同一运动有些人能承受,有些人不能承受,这种差异在小学生中更为明显。因此在指导小学生进行锻炼时,要特别注意区别对待,切不可“一视同仁”,但是,这并不等于一定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行分组授课制,而是应当合理地、科学地确定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抓好中间,带动两头”,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体质问题 篇7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我国有关青少年体质问题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对武汉市、北京市、呼和浩特市的9所大中小学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为本研究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奠定了充分的理论研究基 础。

1.2 问卷调查法

就我国青少年体质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相关问卷,向工作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发放并回收,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和汇总。

2 结果与分析

2 . 1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状

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以及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权威资料统计表明:(1)我国青少年运动明显不足,小学生运动不足率达到56.5%,中学生运动不足率达到了76%,大学生运动不足率为80%。青少年肥胖率明显增加。(2)我国有75%的学生睡眠严重不足。(3)我国学生近视率仅低于新加坡,居于世界第二,小学生近视率超过50%,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已经超过了80%。(4)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 m跑、男生1000 m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 cm;(5)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4亿,保守估计,其中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约有3000万人;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心里障碍患病率也逐年呈上升趋势,大学生自杀事件也逐年上升。

2 . 2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运动不足是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教育部门已经决定为中小学生减负,但很多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仍给学生布置很多家庭作业,学生做完功课,大多已是深夜,已经无法进行体育锻炼。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键博士的《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升学和考试压力下,近70%的学生在上课日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超过两小时。学业的压力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表现得尤为明显:“近70%的毕业班学生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参加课外辅导,平均每人要参加3个辅导班,最多的要参加6个”。过重的学业负担、过长的学习时间,让青少年远离了体育运动。有资料表明,在我国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不到10%。教育部曾提出“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真正落实下来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中国青少年学习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运动,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差,很多孩子缺钙,骨质疏松;长期写字、坐姿不正,导致孩子得近视眼、脊柱弯曲的人数增加。

2.2.2 睡眠严重不足直接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

由于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导致我国青少年睡眠严重不足。教育部的文献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平均睡眠只有7 h,中国超过70%的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严重问题。青少年睡眠不足不仅制约他们的全面发展,还容易出现情绪维持能力障碍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等问题。睡眠不足导致睡眠时间短,导致发生睡眠困难或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提高。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又影响学习成效,还直接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增加,像抑郁、自杀、多动、冲动等行为都会发生,睡眠不足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巨大障碍。世界卫生组织把睡眠不足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由此可以想象,睡眠不足将给我国青少年未来的身体健康带来无法估量的潜在危险。

2.2.3 不受重视的中小学生体育课水分十足,困难 重重。

经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体育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副课,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占用体育课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本身体育课就是最少的课程。

有资料表明,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期间坐在教室里写作业,而这一时间在外面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却成了人们眼中的另类。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如果在体育课上学生受伤或者运动猝死伤害事件,家长会向学校投 诉体育教师,被投诉的教师 会影响到晋级、职称评定、收入等,因此说体育教师也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是以不出事故为宗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只是让学生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自由活动,这样的体育课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目前我国大多数升学率高的学校地处城市的繁华地段,寸土寸金,因为升学率高而不断地扩招学生,而相应的体育设施和场地无法得到增加,从而是体育课教学也受到了影响,根本不可能完成教学大纲上的教学内容,学生也缺乏进行体育健身的条件。很多文献表明,场地设施不足是影响体育课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已经面临困境。

2.2.4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中小学生学习任务太重,面临升学的压力,绝大多数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因此导致耐力素质和心肺功能在大学期间表现出成下降趋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 m跑、男生1000 m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要知道这是在降低测试标准下得出的结果:在1989年我国大学生男子1000 m合格成绩为3’55”,女子800米合格成绩为3′50″,由于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测试标准于1990年、1992年、1997年不断降低,目前男子合格标准为4′33″,女子合格标准为4′23″。就是这样,我国高校大学生仍有30%的学生无法合格。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答案:小学、中学阶段学习负担过重,体育课上的不正规,体育运动明显不足,因此导致在大学阶段表现出身体素质严重下降。

3 结论与建议

(1)建议我国政府部门成立专门负责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办公室,在学校设立专门负责体育工作的副校长来直接负责学校体育工作,对减负工作进行 监督,确保教育部的 减负政策能够 顺利实施。

(2)经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和大学体育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90年代以后,国外“休闲体育和娱乐体育”思想逐渐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我国体育课教学也进行了改革,但改革的代价是惨重的,是以牺牲了一代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的,因此,建议教育部组织专门的科研力量对我国中小学和大学的体育课进行调研,通过论证来 确定适合我 国青少年 体质健康发 展的体育 课教学大纲。

(3)建议学校做好运动猝死的预防工作:我国各高校应该重视运动猝死这一存在的隐患,出台相关措施,对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要进行建立健康档案,避免其从事剧烈运动发生意外。在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睡眠的严格管理,杜绝学生晚睡现象,禁止学生玩网络游戏,保证大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可以避免大学生由于睡眠问题导致超负荷运动,导致猝死的发生。

(4)建议在我国的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大学,为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让体育教师、辅导员和大学的心理指导教师共同配合,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发生悲 剧。

摘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剖析,为切实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趋势这一不利局面,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

体质问题 篇8

课题组将研究分为两个路径开展:学生体质健康问卷和学生体测数据分析。调查问卷分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对体质和体质健康的认识;二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三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调查。问卷通过现场和网络发放, 共收回有效问卷273份。该次参与调查的学生女生180人, 占65.93%;男生31人, 占34.7%。学生体测数据选取江西科技学院2013—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获取研究的结论。

1 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1 . 1 学生体质健康意识相对薄弱

学生体质健康意识问卷研究中采用量表进行分析。此部分量表共设7题, 根据里克特量表分析法, 根据实际情况给项目赋分。1、4、5、6得分越高, 代表学生体质健康意识越弱:2、3、7得分越高, 代表学生体质健康意识越弱。从分析的结果来看, 学生体质健康意识普遍不强。从对体质健康的认识来看, 认为体质健康就是不生病, 没有不舒服的状态的学生平均得分为2.92, 有44.69%的学生对此认同。这表明学生缺乏体质健康意识;从学生对体质健康、身体和运动的关注来看, 2、3题学生的均值为分别为2.78和2.77, 这表明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太经常了解这类信息, 对身体和运动规律也不太理解。甚至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久坐不动挺好。尽管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但研究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的

1 . 2 学生体质随着年级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

课题组对模式2013、2014年9 325名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9 325名学生中男生6 235名, 女生3 090名, 对比2013、2014年数据发现, 这两年学生测试数据有所下降。从体质测试达标来看, 2014年为62.5%, 相比2013年63.2%有所下降。从BMI指数来看, 2014年比2013年有所上升, 其中有部分学生指数上升明显。耐力跑和柔韧性测试均比前一年度有所下降。这反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 学生的体质健康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2 影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

对学生体质健康结果问卷显示,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2 . 1 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不理想

此次调查中, 高校学生从不锻炼的占30.77%, 每周锻炼1~2次的站53.85%, 3~4次的占11.54%, 5次以上的占3.85%, 这表明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锻炼的时间在30 min以下的占51.79%, 60 min以上的占16.07%。这说明学生普遍锻炼频率少, 且普遍锻炼时间不够。

2 . 2 电脑、手机等娱乐活动的普及, 使得学生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不乐意进行运动锻炼

此次调查研究中, 关于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研究设计了多选题, 选项有交通工具的改进、学业负担过重、电脑手机等娱乐活动的普及、学校体育设施不好、自我锻炼意识较弱、对体育课的不重视、学校对体育锻炼的不重视7个选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研究结果显示, 有89.02%的同学认为手机、电脑娱乐活动的推广使得学生体质下降。课题组通过对12名学生的访谈发现, 被访学生每天用于手机或电脑娱乐时间均在2 h以上, 有被访者甚至超过6 h。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娱乐功能的开放, 使很多学生沉迷于短暂的快感, 而不愿进行更多地户外锻炼。长期的观看姿态, 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如身体的柔韧性变弱、耐力变差等。这点和体测中与之相关的达标数据不高较为吻合。从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来看, 上网是影响学生锻炼的主要原因。

2 . 3 对体育和体育课的不重视, 导致学生锻炼意识薄弱,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

从前面体质健康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体质并没有因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呈现改善的趋势, 这表明高校的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质健康引导方面还需加强。有67.07%的学生认为, 对体育课的不重视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该原因仅次于学生网络及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影响。从学生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情况来看, 73.35%的学生对自己的体质健康不关系或者无所谓的态度。对于自己是否健康, 有40.66%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

研究表明, 目前我省高校的体育课在引导学生进行运动锻炼、提升学生体质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作为高校育人的基础课, 体育课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质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训练习惯。

3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措施建议

根据前期研究, 文章认为可以从以下研究提出从、学生行为引导、学生行为监督以及行为强化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运动行为进行干预, 促使学生形成惯性的运动行为。

3 . 1 学生运动行为引导

从行为变化的过程来看, 行为变化分为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保持阶段。要改变和促进学生运动行为, 需要针对不同阶段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

前意向阶段的干预:通过体质健康测试、专题系列讲座、课堂教学宣传, 转变学生的观念, 使学生意识到需要关注体质健康, 并有必要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意向阶段的干预:宣传正确的健康活动, 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生命的意向, 鼓励学生将形成的意向转变为行动。

准备阶段的干预:为学生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如场地、保障制度等, 帮助学生制定运动计划等。

行动阶段的干预:对学生体质锻炼进行引导, 为其准备未来30天内的行动计划。

保持阶段的干预:对学生行为进行6个月的锻炼计划, 并根据学生体质变化, 调整学生运动计划, 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3 . 2 学生运动行为监督

建立学生动态体质监测数据库和运动行为监测数据库, 将体质监测纳入体育教学, 建立体质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做好学生体质分析;建立学生运动行为记录, 及时反馈学生运动锻炼的情况,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 . 3 学生运动行为强化

根据课题组研究, 学生在经历1个月的运动训练后, 会陷入瓶颈期, 经过3~6个月后, 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 学生运动行为的强化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进行反馈。在初期, 通过运动兴趣、活动强化学生的运动行为;当学生发展进入瓶颈期, 要加强意识引导, 同时给予必要的控制手段:如通过评价来调节学生行为, 建立运动运动团队, 通过实体和虚拟团队排名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的运动行为等;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 给予学生必要的运动帮助和支持, 强化学生的运动行为。

4 结语

要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有效干预, 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质健康意识, 改变学生的运动行为。一是引起学生对体质变化和健康的认识, 并愿意为此产生行动。这包括通过课堂教学中加入生命教育的过程, 学校开展专题教育和系列活动等;二是通过社团和俱乐部等活动, 将学生对健康的认知转化实践。三是为学生锻炼行为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激励:如开展趣味运动会、组织万人长跑等, 激励学生加入到运动当中, 形成良好的氛围;四是学校除体育教学之外, 应将学生体育健康纳入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在高年级学生中, 开展体育、生理和健康等选修课, 为学生呈现多元的体育文化;五是将体质健康测试与学生学习评价联系在一起。

摘要: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党重视的问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政策和标准。在2014年, 依据全国学生体质情况, 又制定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这些文件和标准都旨在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生体质健康认识与学生自我体质提高相关。江西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意识普遍不强, 锻炼意识的缺乏以及对健康认知缺乏使得高校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高校体育教育应融入学生健康意识和生命认知教育, 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体质健康认识,现状,主要问题,高校学生锻炼

参考文献

[1]郭文, 曹蕾, 邹循豪.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运动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12 (4) :41-44.

[2]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篇9

体质健康是人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这一目标在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仍在继续淡化。学生的体质健康越来越令人担忧。作为一名中学体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面对现实去调查研究,分析中学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动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一、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随机抽取七、八、九年级学生各20名,首先进行理论常识的测试。测试内容涉及体育项目、简单的运动规则、常用的体育运动器材、常采用的体育运动方式;随机抽取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20名学生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体育运动的发展历史,科学有效的运动方法,运动与生理和心理的关系。通过体质测试,高中学生各60名(体质水平在同一级处中等偏上程度,男女比例1:1)进行体质测试。各项都能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不足25%,各项均不能达标的30%左右。将这些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与前八年本校的同类学生(学校有测试档案)进行比较,将本次测试结果与三所不同情况(一所山后农村中学,一所县城中学,一所市属中学)学校进行数字化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一部分学生体质有下降趋势。

深入学校实地考察,主要考察不同学校的体育器材、体育活动场地、体育课的上课情况、体育课的形式、运动会的开展情况。所考察的四所学校都淡化了体育教学,有二所没有操场,一所学校广播操停止了三年之久。各校体育器材达不到相关要求的一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通过调查发现正宁县中学生体质健康在继续完善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活动量减少,肺活量水平下降。(2)许多学生无法做较为剧烈的活动或高强度的体力活动,肌肉力量不足。(3)肥胖学生明显增多。(4)学生近视率仍居高不下。(5)学生失眠、脑神经衰弱仍较严重。

2.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学校和家长没有把学生健康问题放在首位。追求高分,追求高升学率。一些学校补习成风,一些家长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把孩子推向各种“补习班”。他们都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换取学生的“进步(分数的提升)”,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一些学校和教师仍存在着认识不足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割裂,轻视学生心理生理及道德素质的培养。有些学校把体育课节次减少。室外变为室内,再变为自习课,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工作遭到了冷遇。教育投资不足。学校对体育投资欠缺,器材欠缺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过于溺爱也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下降。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或管不了,这些孩子沉迷网吧哪有锻炼的机会。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不让参加各种锻炼,有限的劳动也被剥夺。

三、结语

学生体质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学生锻炼不够,包括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均达不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中学体育教育面临着最为严重的挑战,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不安。为此我有以下建议:

1.加强思想认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培养健全人格,从而体现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2.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健全教育评价机制,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将青少年体质状况作为评价各级政府工作、教育工作、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并作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点。

体质问题 篇10

1.目前青少年体质现状与存在问题

调查显示, 目前大城市7-17岁青少年的超重率为13.1%, 肥胖率为8.1%。青少年肥胖、近视人群数量每年在不断攀升, 学校自小学一年级开始班级中就有不少的青少年儿童呈肥胖、近视现象, 青少年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都出现下降趋势, 学生跑不到400米就筋疲力尽, 经常在升旗仪式和短暂的集合上常有学生晕倒, 新生军训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坚持下来。比如说, 跑3000米, 这些过去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个问题, 而现好多学生都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这充分说明了中小学生的体质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浙江省教育厅官方网站最近发布了2012年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 温籍大学新生体质总体状况堪忧: 2012年我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总分温州排名倒数第一;在测试的五项指标中, 耐力项目、肺活量体重指数、身高标准体重得分等三项指标倒数第一, 柔韧力量类项目得分倒数第二, 速度灵巧类项目得分位列第四。造成这个状况主要是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家长不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生课业负担重, 从而导致青少年缺少体育运动。例如:台州温岭一初三男生体育课上跑完800米后猝死, 令人扼腕;有关体育专家认为, 学生体质下降, 体育锻炼不足, 最大的原因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加重了课业负担。

2.提高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建议

2.1教育部门要坚定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解决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配足体育教师, 改革体育课程吸引学生兴趣。

2.2不可否认的是, 造成我国青少年体质严重下降的一个因素是源于我们脑中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 即“重文轻武”思想,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学校、家长、学生三方沟通模式, 通过各种正反面实例使家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保持身体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相互协商制定适合学生兴趣的体育爱好。倡导科技快乐引领校园体育, 通过开展丰富而有趣的体育活动, 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和科技体育进校园, 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另外可邀请体育界运动健将进校园, 通过偶像的榜样、鼓励帮助青少年树立坚持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信心。

2.3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 加强素质教育, 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中小学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2.4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组织的优势和特色,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要把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积极倡导和鼓励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 外体育活动和团、队活动, 充实课外生活, 努力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来。

2.5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 建立适合不同学生兴趣的运动设施, 学校体育设施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应全面向学生开放。

2.6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 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 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

3.结语

当前我市青少年学生体质现状的相关研究与干预措施中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是全球性的问题, 并非职工的“专利”。我市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不能仅靠学校来“买单”;我市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与家庭教育的“缺位”关系密切, 与学生主体健身意识的“迷失”关系密切。将我市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纳入政府发展战略规划;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动, 各司其责, 形成合力;必须发挥体育老师的主导作用;同时, 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摘要:近年来我市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旨在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举措, 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没有明显好转。思想认识是行动的指南。我市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我市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并非教育部门一家之责, 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共担其责。必须推行学生体质下降的系统干预工程,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推动,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干预, 各司其责, 同时, 还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体质,学校,家长,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邓树勋.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体质问题 篇11

答:7月7日,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印发之日起开始执行。《标准》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问:与旧版的《标准》相比,新修订的《标准》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答:新修订的《标准》最大的变化是把学生体育测试成绩与毕业、评优等挂钩。《标准》指出,“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标准》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问:如何使用《标准》进行学生体能测试?

答:《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标准》附有“单项指标评分表”“加分指标评分表”等,学校可对照这些评分表进行测试评分。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学生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问:哪些学生可以免于执行《标准》?

答:《标准》提出,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问:学生体育测试的时间一般定在什么时候?测试之后的数据是否可以修改?

体质问题 篇12

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普遍不配合

经过应试教育的大学新生们,由于他们在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基本上没有对体育有系统的认识和学习,导致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于体育是排斥的,越苦越累越难接受。在现行的体质测试项目中有男子的1000米和女子的800米,许多同学听到后也是闻“跑”色变,主要是许多同学长时间缺乏锻炼,确实难以承受长距离跑。所以许多学生都是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对待,难以体现实际的体质水平,也就难以看出学生的体质状况。

(二)体质测试工作不受重视

由于许多非师范类、体育类高校并没有体育专业,所以体育学科在许多高校中处于边缘学科,对于体育方面工作的投入以及支出便比较少,由于都是其他院系的学生,在体质测试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组织和管理也就较为困难,学校层面上对于体育工作重视还比较好办,就怕学校对于体质测试工作不予关心与支持,结果往往导致有些学生不来或请假逃避体质测试工作,造成体质测试工作较难正常的进行。

(三)在体质测试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以及制度较缺乏

现在摆在许多高校体质测试工作一个严重和严峻的问题便是在体质测试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与相关制度缺乏的问题。众所周知,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学生在运动会上猝死,在体质测试过程中猝死等新闻屡见不鲜。在出现相关问题时,学校对于事情的处置结果通常都较草率,相关的体育教师总是难逃其咎,学校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体育教师自身以及体质工作的开展都十分不利。这样造成许多体育教师在体质测试的具体过程中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尤其是给学生测试1000米这样的项目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从“尽量跑出较好的成绩”变为“悠着点跑,不要太拼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体质测试也就失去了它原本赋予的实际意义,形同虚设。

(四)相关职能部门缺少管理,测试结果信度较低

《标准》中明确指出,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每两年组织一次对各地实施《标准》情况的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但从目前看来,有关的教育领导部门只是对每年上报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工作较为重视,对于体质测试的实施过程缺少必要的管理与指导,对于体质测试工作也没有反馈以及评价,这样就直接导致体质测试工作变成了各个学校应付差事的过程。在2014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高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不得评为合格等级。这样一来,有些学校为了所报数据符合要求,就将整体的水平进行修改,有些学校的合格率甚至接近100%,这样一来体质测试不仅毫无意义,更是背离了《标准》的初衷。

二、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专题教育。

几乎所有高校在新生入学时都会有入学教育这一环节,基本上入学教育中主要就是把学校以及各系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向学生进行介绍,很少有对学生体育锻炼相关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这就需要体育部门与学校以及各其他院系协调,在这方面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能从根本上重视体育,重视自身体质健康。

(二)学校领导需参与到体质工作中来。

只有领导重视体质测试工作,相关的资源便会不断涌入,各方面的问题也就能尽快解决,体质测试工作便容易开展。

(三)相关部门以及各高校应出台体质测试工作应急预案及处理办法。

对于在体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以及体育部门需要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应立即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严格按照制定的处理办法划清事故的责任,确属教师在测试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学生出现伤亡的,应当追究相关教师的责任;如果属于测试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或者由于学生自身的一些情况,应当降低或免除相关教师的责任,学校积极的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就免除了教师们的后顾之忧,使体质测试工作可以平稳顺利、有效的进行。

(四)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定期对各学校进行体质测试工作专项调研,核对实际数据与上报数据,并定期反馈结果。

通过对体质测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职能部门可以直接的看到基层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基层的教师也可以及时地向上级反映情况,这样便于直接、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也更加有效地促进了体质测试工作。

参考文献

[1]徐纪珂.河南省高职院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7):100-102.

[2]曹钰.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主要问题分析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1):78,79,98.

【体质问题】推荐阅读:

体质增强07-17

群众体质10-15

体质健康05-11

体质分析06-08

体质现状06-18

专业体质07-10

体质调养07-23

体质状况07-30

体质分布08-07

体质养生08-15

上一篇:卓越院校下一篇:水声信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