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体质

2024-10-08

高校学生体质(共12篇)

高校学生体质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 健壮的体魄是新时期大学生的身体基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不仅需要人去探索、创新、研究, 还需要人去再现、开发、实施, 这样才能发挥最优的智力效能。根据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当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必须为增强学生体质创设新的条件。其需要高校体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目前, 作为体育工作者, 要把体质比赛作为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这样就需要我们为学生创造各种合适的锻炼身体的条件, 才能使学生很好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使学生发挥最佳锻炼身体的年龄智能, 使其体质不断增强。

二、体质比赛的内容和方法

体质比赛是以促进学生身体锻炼、开展学校课外体育工作及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 组织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的一种比赛。它涉及的因素多, 工作量大。制定体质比赛规则包含如下内容:

1.目的:对学生进行体质和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比赛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9月~12月为身体形态、机能检查阶段, 同时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第二阶段从第二年3月至6月中旬为身体素质练习阶段。第三阶段6月下旬~7月中旬为体质及运动技能测试阶段。各学校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调整日程安排。

3.比赛项目:包括身体形态, 健康状况, 专项、基础课的考试成绩, (专项女800米、男1000米、立卧撑、持哑铃跳、推举杠铃、蹲撑屈伸腿) 6个方面。

4.成绩评定办法:首先, 凡经过身体健康检查合格的学生;其次, 凡能经常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学生;再次, 按公式“团体成绩 (男、女得分总和) / (系或班总人数) ”计算得分多少, 排列系和班级的名次。

个人成绩:经身体健康测试检查合格学生均按评分标准评定, 对不合格或缺席、疾病、技能达不到要求的学生, 扣出相应得分排列个人名次。

5.录取名额及奖励:体质最佳者三名, 最佳班级按年级录取前三名。个人男、女共录取300名 (男100) 。凡被录取的系、班级和个人分别给予奖励, 并作为评选先进系、先进班级、三好学生、奖学金的条件之一。

6.比赛项目的评分标准。

7.比赛规则:按教育部颁发的体质测试规范细则进行。 (见评分表1)

三、制定出体质比赛评分办法和标准, 使比赛评分有章可循

为使体质比赛顺利进行, 能客观而准确的评出最佳者, 根据体质测试的各项数据, 按有关身体发育指数 (克托菜指数) 、心肺功能指数, 计算出每个学生的这些方面的指数, 运用统计学的百分位数法, 制定出各年龄组的体质、机能评分标准 (省略) 、运动能力评分标准《各项达标指数评分标准》、健康状况和基础课或专业课学习成绩评分标准见表2、3。

医生在体质比赛中是健康裁判员。此表不向学生公布, 由医生掌握。

四、开展体质比赛是全院的任务

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体质比赛, 采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基本原理, 制定出体质比赛系统控制模型 (见下图) , 按模型的组织系统管理好学生的课外体育和体质比赛。

从上图所示的网络系统中, 可以看出各个组成的单元的职能是相互联系的动态关系, 参与组织体质比赛的体育教师、医生、导员、团委、学工处等, 他们的职责分别是向学生明确体质比赛的目的要求等有关信息, 或是对学生的体育活动、作息制度进行督促检查与管理, 或是对学生进行体质测式、评定学生体质及健康状况, 或是制定预防保健措施、监督体质比赛按计划进行等等。他们各自的职能虽然不同, 但他们之间需要不断地协调配合, 对体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运用网络信息进行传递、加工、处理。被控制者 (学生) 要在信息调控的作用下, 参加体育活动, 进行身体锻炼, 使身体状态发生改变, 体质不断增强。因此, 我们只有从全局出发, 把有关人员有机的组织在体质比赛这个系统中, 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 从而顺利地完成体质比赛任务。

五、体质比赛过程中产生外界的干扰因素

体质比赛过程中产生外界的干扰因素多数来自体育教师、医生、导员、团委、学工处以及学生等其它条件的干扰, 在体质比赛过程中必须排除这些方面的干扰, 才能达到推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干扰学生参加早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一是学生就寝后不能按时休息;有的学生晚上去网吧包宿上网等都影响学生睡眠, 致使学生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出操;

二是体育系没能与各系、院团委、学工处取得联系及互相配合;

三是体育教师没有对早操、课外活动加强系统的组织管理。

六、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是学院有关部门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体质比赛, 形成制度化、常规化, 多部门协调积极推动学生体质比赛的有序进行。

二是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形成系统化, 促进学生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三是学院要增添设备, 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 促进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 解决学生思想方面的干扰, 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加强学生对体质比赛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让学生了解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掌握终身锻炼身体能力。

七、结束语

从当前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来看, 急需我们在高等院校的每一位体育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 运用科学的方法,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学生体质,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不能等闲视之。经过我们的初步尝试, 运用体质比赛来推动学生的身体锻炼, 提高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学生体质 篇2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现状进行研究,以“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为理论基础,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部分原则,尝试构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并探讨该模式的运行策略。

0引言

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 篇3

一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一)学生没有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还能严格要求自己,但一到高年级往往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放松要求,加之对健康教育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吸烟、酗酒扩大化,上网时间过长、睡眠时间紊乱,饮食没有规律等等,这就引起许多疾病的产生,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二)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制度

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体质健康监测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更没有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动态监测体系。虽然大多数学校建立体检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档案管理混乱,甚至没有起到根本的监督作用。同样,大部分高校都执行了国家要求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也形成了一些电子档案,但这些档案在实际利用上却很少,也仅仅是起到了上报学生测试统计数据的作用而已。很多学校并未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这就使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三)体育课及其考核被取消,使学生的体育活动受到影响

大学生入学后,在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管理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但是,进入高年级后,不上体育课,也取消体育选修课与考核,有的学校甚至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都免掉了。因此,学生体育动机受到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上呈下降态势。目前,虽然有许多高校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了体育选修课,但仍然是注重形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际改善效果不明显。

(四)临近毕业,社交活动增多、就业压力大等原因,使学生无暇顾及体质健康状况

目前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也较为苛刻,为此高年级学生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尽快落实工作单位。另外,学校的就业率要求学生也要尽快找到就业单位。这样,社交活动就大量增加,使得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要求不再那么强烈。体育活动时间明显减少,体育行为也必然会表现出不主动、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出勤率低,导致身体素质全面下降。

(五)学校对高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要求不严

针对高年级学生特有的现象,学校在管理上宽严尺度把握不当,对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的行为处罚上也从轻于低年级学生。表现在两操上就是出勤率低、出工不出力,达不到锻炼效果。有的学校根本就不组织两操,完全靠学生自觉锻炼。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很差的情形下,学生体质健康就很难有一个较高水平的保证。

(六)学校体育设施器材匮乏,降低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由于高校多年扩招,当前许多高校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器材等设施仅仅达到办学基本要求。体育设施器材的匮乏,导致高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另外,学校场地器材配备的不足,使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体系难以适应学生需求多样性的要求。长此以往,降低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七)学校缺少体育锻炼的氛围,校园体育文化不浓厚

高年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少且单调,各种竞赛也时常把他们排除在外,如果没有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势必会影响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另外,有的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怕苦、怕累、意志品质差、懒惰心理作怪也是主要的原因。受网络的影响,学生上网时间多,导致体育活动时间少了。

二改善高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高校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健身观和体育观,通过体育课、体育健康专题讲座、板报宣传等有计划地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健身教育和健身方法,充分了解健康是生命之本、事业的基石、竞争力的源泉。让学生学会一两种能够常年坚持而且行之有效的体育技能和锻炼方法,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终身坚持锻炼的意识。

(二)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和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制定适宜的运动处方

根据教体艺[2014]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的通知精神,“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完善工作条件,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成绩向学生反馈,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形成本校学生体质健康年度报告。及时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对高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要定期严格执行,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把入学体检、毕业体检及定期体检资料纳入学生档案。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和研判机制,并对体检资料和体质健康测试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可以视情况采取分类教学、个别辅导、提供适宜的运动处方等必要措施,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三)建立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要严格认真地监督管理

高校对高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要严格认真。要求学生认真遵守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积极参与两操的体育锻炼活动。学校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有效管理,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以到达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要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制度,学生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对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将体质健康状况、体育课上参与体育活动等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四)认真执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开设体育选修课

高校高年级学生同样要严格、认真地执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并且要恢复体育考核制度。考核内容不仅要把身体形态、机能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作为考核的量化指标,而且要把两操、课外体育活动(参加俱乐部、体育竞赛等情况)以及适合于以后的终身体育锻炼的选修项目(如武术、耐久跑、健身操等等)作为主要量化指标来考核,以此来增强高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当然,也可以增加一些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考试。湖南大学刘花云教授对大学高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素质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高年级参加体育选修班的同学的体质健康水平要好于不参加选修班的同学,并且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参加选修班的同学自觉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明显多于未参加体育选修班的同学。因此,建议高校应该在高年级开设体育课(必修课或必修的学分制的选修课)。

(五)增设体育场馆,创建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一所体育环境建设得好的学校,其校容校貌充满着浓烈的体育文化氛围和蓬勃的青春活力,吸引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欲望。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学生室外使用面积4.7平方米,室内使用面积0.3平方米。因此,设施齐全、配备完整的体育场馆同样满足了不同爱好的学生的需求。“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说来,人自幼就爱“玩”。如果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齐全,就会吸引学生,每个学生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运动的项目、方式、方法,从而增强体质。

(六)增进体育交往,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高校要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把高年级学生纳入“阳光体育运动”中来。有计划地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活动,使学生自主地参与体育沙龙、体育兴趣活动、体育俱乐部、体育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校与校之间提升对体育观念、体育道德、体育行为规范、终身体育等方面的理解,并逐渐形成较稳定的体育习惯、兴趣和爱好。正如加拿大学者斯蒂芬·利考特所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它周围的生活环境。”因此,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健身活动中去,并通过这些活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增强体质,从而减少疾病,提高学习效率,使高等学校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颖,王新建.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学校体育,2002(1).

[2]张自力,等.试论隐性体育课程的本质、结构和特征[J].中国学校体育,2002(1).

[3]刘花云.大学高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素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12).

[4]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Z].教体艺厅[2004]6号文件.2004.8.22

高校网瘾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 篇4

关键词:高校,网瘾,体质健康,调查

前言

当前, 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网络, 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 网络就是色彩斑斓的魔方, 新奇且充满诱惑。大学生学习之余空闲时间比较充足, 部分大学生无法抵制网络的吸引力, 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网络上, 形成网络成瘾, 简称“网瘾”。网瘾指每日平均上网时间达到或超过5小时, 持续达到或超过3个月, 另外满足以下条件其中一条: (1) 为达到满足感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2) 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 经多次努力后仍未成功; (3) 固执地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 即使知道使用网络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4)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其他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5) 将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1]网瘾大学生不能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作息, 同时也危害到自身的健康。本文通过对网瘾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试图了解网瘾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和身体形态机能水平, 找出大学生网瘾问题的影响因素, 为帮助网瘾学生戒掉网瘾, 提高身体素质, 改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广东省韶关学院2013级10个不同院系学生300人, 鉴于本研究特点, 所选研究对象均为非体育专业学生且为男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整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1.2.2 测试法

本研究采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的测试方法, 后期测试数据处理过程也是严格按照其评分标准进行界定。测试项目参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选取以下六个指标进行研究, 身体形态指标 (身高、体重) 、生理机能肺活量指标 (肺活量、握力) 、身体素质指标 (立定跳远、1000米) 。

1.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美国匹兹堡大学Kimberly·S·Young教授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 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权威性。问卷调查一律采用现场发放, 即时填写并现场回收。共发出问卷300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达98%, 满足问卷回收有效性的要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对网瘾学生与界定

共统计有效问卷298份, 从统计结果来看, 0-4分的总人数为180人, 为正常人群, 无网络成瘾, 占总调查人数的60.4%, 剩余118人为“网瘾”患者, 其中5-6分为轻度患者, 人数为87人, 7-9分的中度患者, 人数为29人, 得分10分的共2人, 为重度患者, 占总人数的0.6%。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39.6%的大学生患有网瘾, 情况已很不容乐观, 如表1所示。

注:0-4为正常人群, 5-6为轻度网瘾, 7-9为中度网瘾, 10为重度网瘾。

2.2 网瘾学生与非网瘾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为了更好地保证对比测试数据的准确和有效, 各从网瘾和非网瘾群体中随机抽取100名, 组成两个等量样本, 符合统计学要求。

2.2.1 身体形态指标对比结果分析

身高指标是人体纵向发育的反映, 也是人类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和身体的骨骼发育的主要形态指标, 可间接反映人体成分。体重是反映学生是营养水平, 体重是否正常, 是超重和肥胖, 还是正常。也反映人体的骨骼肌肉脂肪与内脏器官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表2可以看出网瘾与非网瘾群体身高无显著差异 (P>0.05) 。网瘾与非网瘾学生的身高无显著性差异主要原因是青春发育后期, 一旦骨骺部分闭合、骨化结束, 长高的速度就会下降到几乎完全停止。[3]网瘾与非网瘾学生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网瘾与非网瘾学生饮食习惯和用餐份量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营养水平大致相同, 体重方面没有很大的差异。

2.2.2 生理机能指标

肺活量指标是反映的人体的肺通气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4]握力是反映上肢力量的指标。从表2可以看出网瘾非网瘾肺活量有显著差异 (P<0.01) 。网瘾非网瘾握力指数有显著差异 (P<0.01) 。网瘾与非网瘾学生的肺活量、握力生理机能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握力指数的差异主要原因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没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 网瘾者手指一直在鼠标与键盘上敲。上肢没能都充分的活动开, 未能得到适当的力量训练, 长期如此导致握力指数的下降。肺活量指数的差异主要原是缺少运动锻炼, 肺通气功能状况差, 人体呼吸系统机能下降。

2.2.3 身体素质指标

立定跳远指标是测试学生下肢肌力和身体的项目协调能力, 人体的下肢爆发力和弹跳能力, 也反映了人类的灵巧性。1000米是反映肌体心血管功能的指标。从表2可以看出网瘾与非网瘾学生立定跳远指标有显著差异 (P<0.01) 。网瘾与非网瘾学生的生理机能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主要原因除了体格体能的遗传因素上存在差异, 还与参与体育锻炼的观念、意识有关。网瘾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 引起身体素质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身体的各个肌群, 没得到充分的锻炼, 肌肉的力量就会减弱。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样也会下降。

2.3 网瘾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 中学时期在应试教育下学习压力繁重, 同时在学校与家庭的监督下, 很少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去上网。大一的学生在多年努力下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后, 由于面对新的环境与不同的教学方式, 大多都会不适应。大学生的空闲时间非常多, 一部分自制能力差的学生会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 容易被网络所吸引, 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上网, 而沉迷于网络中。网瘾学生一旦上网, 少则几个小时, 多则通宵达旦, 甚至有些学生好几天睡不着觉, 吃穿问题也都是草草了事。由于长时间的上网, 加上睡眠时间不足导致大学生生物钟的紊乱。同时缺乏身体锻炼, 从而导致身体的各个方面出现问题, 网瘾大学生会出现睡眠不足、视力减退、头晕、头痛、红眼、流泪、体重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等问题。另外, 在心理健康的问题, 长时间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会出现如孤僻、紧张、焦虑、抑郁, 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2.3.1 生理机能的影响

长期使用电脑会引起生理机能的影响, 导致人体呼吸机能下降, 肌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差, 肺活量指标低 (与正常数值相比) , 体内的氧气供应不够, 机体就无法正常工作。大学生因沉溺于上网不能自拔缺乏休息, 导致脑部氧供应的严重不足, 从而引起诸如失眠、头昏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反映, 以及情绪低落、思绪迟钝、容易激怒、常感疲乏等, 女性也可能出现如月经不调等现象。

2.3.2 身体素质的影响

网瘾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网瘾学生长期面对电脑, 僵坐不动, 上下都肢无法得到锻炼, 多余能量无法消耗出来, 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 肌肉的力量衰退, 影响到完成动作的灵敏性与速度;第二种, 多余脂肪的积累, 身体笨重, 影响速度、耐力、柔韧等方面。身体的各个肌群没能够充分的活动与拉伸, 缺乏运动锻炼, 久而久之运动能力就下降。长时间上网无论是对上肢力量还是下肢力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握力指数的下降, 下肢的弹跳爆发力的下降。

2.3.3 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 使大学生自暴自弃, 耽误学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使自己逐渐脱离现实生活, 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娱乐自己来打发无聊的时间, 浪费时间导致情绪低落, 没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长此以往, 将无法分辨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 导致心理混乱, 人格扭曲, 形成不健康的人格, 进而迷失自我, 变得冷漠自私、无情, 甚至出现不寻常的行为。网上可以跟陌生人聊得热火朝天, 网下却无法与身边的亲人、朋友沟通交谈, 把自己封闭起来, 少言寡语, 交往圈小, 人际交际冷漠。

3 结论与建议

研究数据表明:1.网瘾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方面的影响不大。2.网瘾对大学生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根治大学生网瘾需要个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协作。个人方面, 建议网瘾大学生需要正面地认识到个人网络成瘾的这个事实, 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治疗。提高个人对不良信息的分析能力,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能力;家长们要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鼓励他们培养新的爱好, 积极与孩子交流情感, 可以通过假期带孩子去旅游度假转移孩子上网的注意力;学校方面, 规范作息制度管理, 同时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教师多与学生交流, 对学生开展网络教育和网络管理, 使他们达到健康上网, 学习进步的目的;社会方面, 有关各部门积极帮助青年人纠正不良行为与错误的思想。机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互联网的不良信息的监督管理, 构建安全的网络。

参考文献

[1]吕林.青春发育后期人体身高增长的分析与研究[J].2001.54-58.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曾令辉.西部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调查及其研究[J].2004.5 56-60.高教论坛.

[3]王红岩.网络职业病的症状及预防方法[N].20012.7.科技创新导报.

高校学生体质 篇5

0引言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均按照“中发[2007]号”和“教体艺[2007]8号”文件精神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但许多高校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测试数据的上报,而忽视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过多的重视测试的证明功能,只是给出各项体质评价分数,很少给予恰当的反馈信息和必要的健身指导意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停留在应付和机械执行的阶段,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体质健康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研究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模式及其运行策略,可以为高校更好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1构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1.1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理论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1]。

健康促进是指个人和家庭、社区以及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改善促进人们实施健康行为的环境,增强人们改善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健康促进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内涵包括健康教育及其他能够促进行为和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方向改变的一切支持系统。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是制定健康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等五个方面[2]。

1.2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1.2.1ISO9000标准简介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标准,该标准体系最初应用于制造业,后逐渐延伸到服务业。ISO9000族标准实质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模式、方法的体现,它可以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它不受具体的行业和经济部门限制,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目前,ISO9000系列标准已逐渐渗入到中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学校国际通用管理标准》的问世,为学校管理的国际化提供了必要的指南。从上可以看出ISO9000标准同样适用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IS09000标准8项基本原则为:以顾客为中心原则,领导作用原则,全员参与原则,过程方法原则,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持续改进原则,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互利的供方关系原则[3],它们体现了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思想,也是组织的领导者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1.2.2借鉴ISO9000标准的必要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比较松散,管理者的随意性比较大,管理效率不高。测试数据缺乏真实性,测试后数据的整理缺乏科学性。测试后数据的反馈不及时,对体质较弱学生缺乏相应的干预等等,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以经验管理为主,在管理和质量评价方面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体系、标准和要求,管理意识缺乏系统观念、管理过程薄弱、工作接口缺少明确规定、控制机制薄弱等。而ISO9000系列标准要求建立正规的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强调过程管理及过程控制,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保障管理的计划性、落实性和有效性,并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因此,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借鉴ISO9000标准的原则和理念,可以切实提高其服务管理水平,有利于保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贯彻执行,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增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是指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评估体质健康状况,提供体质健康咨询,指导体育锻炼以及对体质较弱学生进行重点干预的全过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搭建一个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体育部门、健康管理中心、校医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以及家庭和社会共同组成的管理平台,建立集体质健康教育、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服务、阳光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服务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于一体的管理体系[4]。

2.1规范体质测试中心测试工作,科学管理测试数据由于体质测试成绩与奖学金评定和毕业证书挂钩,学生为了获取体质测试高分,在测试的过程中弄虚作假较多,测试时各种作弊手段层出不穷,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同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与高校体育工作的各项评比挂钩,导致了部分高校上报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存在作假现象。测试数据的失真使我们不能够正确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从而不能及时、正确的采取措施干预学生的体质健康。因此,应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进行测试,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严格监督测试的全过程,杜绝学生作弊现象。同时,对测试数据进行科学管理,执行严格的数据管理程序,杜绝学校虚假数据的形成。

2.2以体质测试中心为依托建设大学生体质健康服务台根据ISO9000标准的理念,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应当满足顾客当前的和潜在的需求。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如果想提高服务质量,必须以“学生”为关注焦点,主动为学生服务。目前服务学生体质健康比较直接的办法是以体质测试中心为依托建设大学生体质健康服务台,该服务台可以直接地、专业地提供各种体质健康咨询服务。

2.3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网络服务平台目前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众多,而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网络服务平台,可以较为便利的满足众多学生的健康服务需求,提高体质健康管理的工作效率。体质健康管理网络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信息发布与预约管理、学生体质健康成绩查询、体质健康教育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将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的体质健康测试、体质健康评估、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四个环节有机的统一起来。学校与管理部门的网络软件系统,应当能够互连共享,这样无论是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才能够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有效地监控。

3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运行策略

3.1引入ISO9000:2000标准的部分原则运用到体质健康管理中高校引入“以顾客为中心原则”,使广大教职员工在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服务观和体质健康服务观,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质量意识。高校可根据“过程方法原则”,明确每位教职工在体质健康管理中的任务、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为学生提供体质健康服务上来。高校引入“全员参与原则”强调全员参与体质健康管理,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高校可根据“持续改进原则”和“过程控制”的要求,把学生体育行为的控制和体质健康的提高作为重要的质量要素来抓,持续改进体质健康管理质量。

3.2创造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支持环境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以及个体的体育行为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应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能吸引大家全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体育人文环境;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们认识、理解增强体质健康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成为自觉的行动。高校应营造一个学校师生员工易于和乐于参与体育锻炼的组织文化环境,学校可以制定《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等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学校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体育赛事举办、阳光体育活动组织、体育场馆运营和体育社团组建等方面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

3.3全员参与管理大学生体质健康ISO9000标准中的质量管理活动都要求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为组织带来收益。高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齐抓共管,因此,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应与学校体育工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学校领导应动用一切资源,调动每个大学生、广大教师(尤其体育教师)、体质测试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医务工作者、管理者以及学生社团、校团委、学生会、校医务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组织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体质健康服务中来,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局面。

3.4全程管理大学生体质健康在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过程中要转变“重测试、评价,轻针对性的指导、干预”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通过健康管理的“测试——评价——指导——接受干预——再测试——再评价——再指导——再接受干预……”的循环往复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体质较弱的大学生重点进行全程体质健康管理是提升大学生群体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全程管理必须以体质较弱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为关注焦点,学校应调查、识别和理解体质较弱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加强和他们的沟通,密切跟踪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把他们的需求与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相结合,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3.5调整大学体育课程服务方向依据大学生现实的体质健康水平,明确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体育教学项目和内容,建立切合实际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立增强体质健康的教学体系,选择能够使学生均能愉快地接受体育学习,加深对所学项目的理解,体验运动项目的乐趣,教师需转变思想,处理好健康目标与技能目标的关系,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充分引导教师关注本校、本班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公共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并重点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质健康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鼓励体育教师进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体质健康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高校学生体质 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质健康档案;思考与建议

2013年5月16日,华南理工大学一名本硕博连读班男生在参加1000米测试时休克,虽经抢救,却未能留住年轻的生命;5月20日,广州一名初一男生在课间操跑步时突然倒地,不幸离世;5月23日,华东政法大学一名大二女生在晚跑锻炼时突然晕倒,最终也离开了人世。近年来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体育伤害事故,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健康与学习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给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如何处理和防范这类事故,对于民办高校的投资者和领导教师来说显得尤为关键。为了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就必须采取科学手段减少这些的伤害事故。其中,建立完备的民办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并积极的应用于民办高校体育的教学实践以及指导学生开展运动锻炼当中是一个有待重视的重要环节。

一、民办高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发展现状

健康档案即人的健康资料的文档形式,包括体格检查、体质测试、身体素质测试、心理健康检查以及疾病等与健康相关的文字、图片、图像资料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由于民办高校大多是以发展为首要目标,所以民办高校体质健康档案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虽然民办高校灵活、机动、高校率管理体制为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但是在民办高校体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意识不强

民办高校发展初期,投资者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建立体质健康档案意识不强,没有专门的体质健康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学生入学报到初期,没有专门的人员来收集整理学生的基本健康资料,丧失了最好的整理统计时机,即使形成了文字资料也因为不能及时归档而遗失或者废弃,致使学生的体质健康资料流失。

(二)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要搞好民办高校学生体质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格建档,并且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做保障。民办高校在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对学生体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向前推进了一步,但在学生健康体质档案管理运行方面,依然存在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因为各部门领导及兼职学生体质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学习不够。

(三)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民办学院在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档案资料,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大部分资料是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共存,但由于没有系统有效的管理软件,信息不能共享,给学院的整体发展造成影响,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滞后。

二、民办高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重要意义

(一)预防减少体育伤害事件的发生

民办高校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通过建立健全民办高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由专业

机构、专业人士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评价,掌握第一手资料,将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档案及时通知各个系部,班主任,体育教师,并且能够及时的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运动锻炼,减少可能的体育伤害风险。

(二)为民办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提供服务

民办高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后,可以为学生体质建设提供详实规范化的信息.让体育教师能随时随地清楚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质状况的不同,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时利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所提供的信息,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可以很好地进行体育研究工作。积极开展体质健康现状的研究与交流,分析本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规律,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前后对照来评价学生体质的各阶段性水平变化.找出学生身体变化的规律,认识这一规律。掌握这一规律,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特点的新途径、新方法。

三、对发展民办高校体育健康档案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体育健康档案建设,领导必须重视

我国民办高校一般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要顺利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这项工作,必然离不开董事会和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列入到学校领导的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年度工作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当中才有可能顺利的开展,各部门领导要把体质健康档案工作作作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利用简报、校报开展体质健康档案宣传,通报各部门的归档情况,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监督,使学生健康档案工作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同步发展,使学生健康档案工作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的状态。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民办高校学生健康档案工作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抓好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的制度建设。促进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的规范管理。没有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很难保证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对健康档案工作实行规范管理。从民办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健康档案的管理细则、建立健全了档案接收、保管、利用、保密、库房管理、立卷归档流程及归档等多项制度,同时明确了各部门负责人和兼职档案员的岗位职责,并将对他们的考核纳入了工作程序,作为考核员工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从制度上促使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水平

民办高校必须把培养和使用好档案管理人才,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作为事关学校体育健康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现在虽然很多民办学校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体育知识、档案管理知识,其在对这些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疏漏。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在学校开展的工作比较熟悉,对于档案的收集、编码、分类、存档、检索等方面的内容都比较熟悉,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不但能够节省很多开支,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校员工的技能水平。

(四)加强体质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健康档案的建立涉及大量数据处理、统计和评估,如果仅测试而不进行科学分析管理,则由于信息量过大而不利于教师掌握。所以,运用结合学院实际的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分类整理、储存管理和动态评估,使学校体质健康档案工作走向规范化、信息化、自动化和便利化的轨道,则有利于健康档案的相关信息在教学实践当中发挥作用。

总之,民办高校体质健康档案事业作为学校档案建设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学校档案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融入到民办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民办高校体质健康档案的价值、地位、作用。民办高校体育健康档案建设和管理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加强民办高校体育健康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谭飚.关于新世纪学校体育的思考一谈学生健康档案的建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2,l9(2):82-85.

[2]吴静雅,张明君,朱舟娜,虞秋叶.健康档案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224--225.

[3]杨溢.陈淼.体检管理软件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00,l4(5):391-392.

浅谈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 篇7

一、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生的体质健康得不到发展, 综合起来, 原因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与自身的因素有关, 其次与外界的教育和锻炼有关。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要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原因, 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通过调查发现,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学生体质健康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 速度、爆发力、耐力等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 如男生的引体向上、女生的仰卧起坐等锻炼的程度都有下降;第二, 肺活量的下降;第三, 肥胖以及体重超标的学生增多;第四, 视力下降的比例升高。此外, 还有一些学生因为体质的原因导致生理健康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例如, 亲情的疏离、友情上变得冷漠等。

这些问题对学生的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内在的, 也有外在的。

(一) 学生自身的因素对体质的影响

首先, 当今的社会经济在不断提升, 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互联网的普及, 很多家庭都有了网络、计算机等, 很多学生因此喜欢在家里玩游戏, 出门锻炼的时间很少, 而且当今交通工具的发达, 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用交通工具代替了步行, 锻炼的机会大大减少。其次, 当今社会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很多家庭缺乏相应的营养知识, 导致学生的营养摄入结构不合理, 有时脂肪含量摄入太高等, 导致肥胖, 而人体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摄入不足, 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等。

(二)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的体质也有很大的影响, 当前学校的体育教育中,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学生的体育活动不能得到良好的安排, 很多人甚至认为进行体育锻炼没有作用, 不如看书学习。其次, 当前还比较繁重的学业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大量的课外作业训练和其他课程安排, 使得学生根本没有锻炼身体的机会。第三, 当前学校的体育教学缺陷、设施设备不够完善, 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也有很大的阻碍。有的高校体育场地的设施不足, 学生没有开展体育锻炼的场地, 教师也无从教起。

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

当前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存在很多问题, 这对学生的生活以及工作、社会关系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而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有学生自身的, 也有外在的学校教育,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加强素质教育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一) 树立健康的理念

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健康观念的限制, 很多学校领导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因此, 要加强体育锻炼, 改变观念和意识是基础, 亦是关键步骤。近年来, 很多学校在逐渐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意识, 将体育工作放到了日程当中。

(二) 加强体育课堂锻炼

上级关于体育课程建设的各种政策为高校的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学校在开展体育教育时, 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和指示, 给体育课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 严禁任何教师强行挤占体育界的时间安排。对学生的体育安排时间要合理, 保障学生的休息与锻炼时间能充分。

(三) 加强课余体育锻炼

体育课程的时间利用得当, 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有很大帮助, 除此之外, 课外也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可以不断扩充体育活动的形式, 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和日常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 并且形成一种教学制度。

(四) 完善评价制度

对体育课程的评价, 是促进体育课程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当前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 为此,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锻炼水平以及教师的教授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价, 评价的标准应该以上级部门所作出的标准为主,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 应该把校长作为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加强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 把体育工作摆上日程。

(五) 加强学生自身的培养

学生自身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使得学生自身存在一些缺陷。提高学生自身的意识水平, 是加强体育锻炼水平的基础。加强学生的意识, 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其生活的独立性, 其次, 要加强其饮食结构的改变, 促进均衡的饮食水平, 最后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体育教育, 防止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游戏等活动。

(六) 加强学习体育设施的完善

体育设施设备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硬件条件, 没有完善的硬件作为支撑, 体育活动也无法开展。因此,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不足的体育设施进行补充, 例如, 健身设施、塑胶场地、篮球足球场地等, 都是学生开展体育训练的必备硬件条件。

三、结语

身体素质是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 没有好的身体, 其他工作也无法开展。当前。很多高校学生忙于学业, 对体育锻炼花的时间较少, 导致身体素质逐渐下降。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加强素质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高校需要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力度,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其次从硬件和软件水平上加强对体育教育的投入, 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继辉.高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02)

[2]衣刚, 孟丽梅.如何利用体育课提高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2)

吉林某高校大学生中医体质调查 篇8

关键词:中医体质,大学生,吉林,调查研究

中医体质指在个体生命过程中, 以先天禀赋和后天成长发育为基础, 所形成的形态结构、机能代谢等方面固有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疾病的发生与否、进展和预后与体质情况密切相关, 体质的特殊性决定人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病变类型的倾向性[2]。通过研究不同人群体质特征及不同体质类型生理病理特点, 寻找个体对病邪的反映情况、发病的倾向性, 制定出“个体化”的体质调理策略, 以达到中医“治未病”的目的。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中医体质构成情况, 本研究对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的中医体质进行调查研究, 以期为大学生的中医保健、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5年5月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700名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并收集学生年龄、体重、血型、生活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 回收700份, 去除无效问卷 (填写调查表过程中不认真或因故未能完成问卷填写者) , 最终取得有效问卷626例, 包括男性281例, 女性345例, 被调查者年龄18~23岁, 平均年龄 (20.44±2.56) 岁。

1.2 研究方法

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将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 采用《中医体质调查量表》进行调查, 若被调查者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体质类型则判断为兼夹体质。计分方法:由学生本人填写《中医体质调查量表》中全部问题 (60项) , 每个问题依据5级评分 (最低1分, 最高5分) 来计算原始分 (各个亚表条目分值简单求和) 和转化分 (×100) 。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 且其他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分时, 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分, 且其它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分时, 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 判定为“是”;30~39分, 判定为“倾向是”;<30分, 判定为“否”。收集资料后, 采用Microsoft Excel2007建立数据库。

2 结果

2.1 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的626名大学生中, 平和质246名占总人数的39.3%, 偏颇体质380名, 占60.7%。其中偏颇体质中具有明确单一体质者176名, 占偏颇体质总量46.32%, 兼夹体质204名占偏颇体质总人数的53.68%。大学生9种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为 (兼夹体质重复计算) :平和质 (246名) >气虚质 (180名) >阳虚质 (158名) >气郁质 (103名) >阴虚质 (82名) >湿热质 (75名) >瘀血质 (52名) >痰湿质 (44名) >特禀质 (26名) , 详见表1。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偏颇体质中存在大量兼夹情况, 见表2。大学生偏颇体质中, 体质兼夹情况广泛存在 (53.68%) , 其中兼夹2种体质类型者105名, 为最多, 兼3种体质类型者84名, 亦较多见, 兼4种体质类型者共5名, 较少见。兼夹体质的出现频率依次为 (前5位) :气虚质兼阳虚质 (27名) >气虚质兼阳虚质兼气郁质 (15名) >阳虚质兼气郁质 (10名) >气虚质兼气郁质 (8名) >气虚质兼湿热质 (7名) 。

(n)

3 讨论

体质的形成与先天遗传、地域、性别、年龄、生活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发现我校大学生9种体质中以平和质最为多见, 可知大学生中健康人群占主体。但高达60.7%的学生存在体质偏颇, 部分学生体质类型复杂 (同时存在3、4种体质) , 仍需引起广大医者深思。《黄帝内经云:“女子……三七, 肾气平均, 故真牙生而长极”, 又云:“男子……三八, 肾气平均, 筋骨劲强”。青年, 正当精力旺盛之际, 因何如此多人的身体处于气血阴阳失衡的亚健康状态?

本次调查发现, 我校大学生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最多见。地域环境对机体体质形成有重大影响, 白城市地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交界地带, 冬季漫长, 气候寒冷。寒为阴邪, 最易损伤阳气, 机体防寒保暖失当, 阳气受损, 失却温煦气化作用, 易形成阳虚、气虚体质。大学生忙于学习, 久之由于学习、生活压力的不断累积, 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多疑, 多愁善感等情志方面的变化。肝主条畅气机,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 郁怒伤肝、忧思伤脾, 气机长期失于条达, 又易形成气郁体质。

对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行为指导, 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达到“治未病”的目的。首先, 冬养藏, 注意防寒保暖, 随季节变换增减衣物, 顾护阳气, 保持身体健康, 预防疾病发生, 使春有所生;其次, 注重精神调理,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提升幸福感, 使其心胸开阔, 心安而不俱;再次, 要加强体育锻炼, 本次调查发现, 高达37.4%的学生没有运动习惯。运动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有助于脾胃运化, 畅通气血, 是改善体质状态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达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8 (4) :8.

[2]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高校学生体质 篇9

但是通过调研,自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通知以来,高校在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体质测试的过程及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重庆市10所高校体质测试工作中工作人员的激励管理分析与调查,从浅层面的研究,就如何提升体质测试工作人员的激励性措施与管理来提出可行性建议,提升高校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本文将着重研究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人员在测试过程中的激励性管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以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科技学院10所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负责人为调查对象。

1 .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法

在文献研究过程中,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通过收集有关的著作和国内外文献资料,查阅了有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文章30多篇,广泛学习、吸收和利用前人己有的知识经验和研究成果,为本篇文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 2.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参考相关学者的问卷设计经过咨询专家,反复修改后,设计了《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激励管理分析调查问卷》。对测试工作人员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工作人员对体质测试工作的认识和看法。问卷的回收率100%与有效率100%,均符合论文要求。

1. 2. 3 访谈法

在走访过程中,访谈了重庆市10所高校的体育学院院长(体育部主任),就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题进行讨论,这为本文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1. 2. 4 实地调查法

在进行调研前,作者亲自参加了西南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体质测试中的管理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 现状分析

2 . 1 组织管理方面

2.1.1 工作条例

高校学生体质测试主要由学校体育学院(部)负责,体育部负责安排场地和人员。调研过程中,绝大多数高校表示,学校在测试工作中有相应的工作条例。包括测试前,测试中和测试后的相应管理办法,在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管理办法。但经过调查发现,在测试工作中,工作人员并未对学生讲解测试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甚至也不了解《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对学校体质测试的工作条例了解不清楚,也不会主动的去了解有关于体质测试的规章和制度。

学校的相关工作部门对体质测试没有足够重视,没有严格要求和监督工作人员,没有系统合理的培训,没有专项的测试资金来做保证,没有激励工作人员去主动的进行测试工作。相反,个别工作人员还出现消极对待的现象。

2. 1. 2 工作人员培训

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人员的培训主要是以了解器材的使用为主。例如:秒表;身高体重测试仪;肺活量测试仪;立定跳远测试仪和握力测试仪的使用方法。这样不仅让工作人员掌握了测试的基本技术和要求,而且提高了他们对测试工作的认识。但是对工作人员的其他工作要求则较少,例如:“在工作规章制度的遵守上,奖罚措施的执行上等”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2.1.3 时间安排

绝大多数学校体质测试时间安排在周六周日,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时间的安排,工作人员大多数认为:体质测试工作持续时间太长,耗费大量的时间,占用了课后和周末休息时间。而且测试工作十分辛苦。但是学校相关部门却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不太重视,没有给工作人员给予合适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报酬和奖励,没有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2.1.4 奖罚措施

除传统的工资、奖金等物质激励方式外,和谐的工作环境、适当的交流和通畅的管理渠道等无形的激励方式也不可或缺。健全激励机制,有物质激励、奖惩激励、环境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等六个方面内容。

经过调查发现,高校对体质健康测试的工作人员只进行了少量的物质补助,造成“劳资”不等价,极大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 . 2 工作态度认知方面

2.2.1 工作态度

我们知道工作人员在测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工作人员态度的好坏决定了测试工作效率的高低。在体质测试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如果情绪高涨,工作积极,会给测试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在对工作人员参与学生体质测试的态度上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对于参与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态度还是存在不同的看法的,在调查中没有人非常积极参与;而较积极参与的才占有了2人,占到调查人数的20%;有3人在调查中选择一般积极,这占到调查人数的30%。而且还有3人对于参与大学生体质测试感到无所谓,占到调查人数的30%;还有2人对于参与大学生体质测试抵触。

2.2.2 认知程度

为了进一步了解工作人员对于大学生体质测试的认识程度,针对相关内容对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

从调查的结果统计中看出,有4位工作人员认为大学生体质测试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占到40%;有3位认为是较重要的,占30%,有2位工作人员认为大学生体质测试在学校体育中的的地位是重要,占20%,有1位工作人员认为无所谓,占10%。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大学生体质测试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是重要的。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3. 1. 1 人员培训方面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有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系统全面的培训,他们只是了解其中的一部分流程和规章。由于体质测试工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由体育学院(部)教师和学生组成,因此,在学生工作人员的选取和培训上出现了问题,即没有严格的人员选拔过程,没有对学生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所以,工作人员的对体质测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全面。工作人员对体质测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够,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关于测试项目知识和技能方面差错,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积极性,使他们因担心测试失误而不敢主动进行测试,不利于测试工作快速有效的进行。因此,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不够,使激励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

3.1.2 奖惩方面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校的相关部门对体质测试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体质测试工作期间,对测试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方面都没有严格的规定,导致在工作人员的测试工作中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当在测试工作中遇到应急事件或是职能之外的情况时,没有可靠的制度保障。而且,高校对体质测试工作人员虽然有明确的奖励措施,但是存在“劳资”不合理现象。有明确的奖励措施,但没有惩罚措施。奖励机制不全和执行不力,导致了在测试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无法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我校的相关部门对体质测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无论是从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有体现。没有明确的奖罚机制来刺激工作人员努力工作,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来督促工作人员认真工作。

3.1.3 时间安排和态度方面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体质健康测试的工作时间安排不恰当。测试工作的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且占用了工作人员大量自由支配时间。这会出现工作人员不愿意主动参加测试工作,或是测试工作不积极,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大部分工作人员虽然认为体质测试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但是由于体质测试工作占用了工作人员的大量自由支配时间,因此他们有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不愿意参加测试工作。有少部分工作人员更是不了解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及意义,他们只是觉得这是学校下发的任务必须完成,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工作人员在体质测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 2 建议

(1)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设立明确的奖罚措施。荣誉激励 ,对在测试工作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荣誉评定,如:评选优秀工作者。薪酬激励,对测试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薪水报酬,按劳按工作时间进行薪水的发放,同时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发放奖金。而对工作表现不好的,进行警告和批评,或是取消个人参与评优、评奖学金等方面的资格。

(2)工作激励,加强工作人员关于体质测试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了解和学习,增强他们的工作自信心。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培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明确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树立正确的测试观念,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调整测试工作安排,缩短测试工作的持续时间。

(3)环境激励,成立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小组,由各个学院委派教师或是学生参与到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中来,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要责任到人。

高校学生体质 篇10

课题组将研究分为两个路径开展:学生体质健康问卷和学生体测数据分析。调查问卷分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对体质和体质健康的认识;二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三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调查。问卷通过现场和网络发放, 共收回有效问卷273份。该次参与调查的学生女生180人, 占65.93%;男生31人, 占34.7%。学生体测数据选取江西科技学院2013—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获取研究的结论。

1 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1 . 1 学生体质健康意识相对薄弱

学生体质健康意识问卷研究中采用量表进行分析。此部分量表共设7题, 根据里克特量表分析法, 根据实际情况给项目赋分。1、4、5、6得分越高, 代表学生体质健康意识越弱:2、3、7得分越高, 代表学生体质健康意识越弱。从分析的结果来看, 学生体质健康意识普遍不强。从对体质健康的认识来看, 认为体质健康就是不生病, 没有不舒服的状态的学生平均得分为2.92, 有44.69%的学生对此认同。这表明学生缺乏体质健康意识;从学生对体质健康、身体和运动的关注来看, 2、3题学生的均值为分别为2.78和2.77, 这表明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太经常了解这类信息, 对身体和运动规律也不太理解。甚至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久坐不动挺好。尽管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但研究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的

1 . 2 学生体质随着年级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

课题组对模式2013、2014年9 325名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9 325名学生中男生6 235名, 女生3 090名, 对比2013、2014年数据发现, 这两年学生测试数据有所下降。从体质测试达标来看, 2014年为62.5%, 相比2013年63.2%有所下降。从BMI指数来看, 2014年比2013年有所上升, 其中有部分学生指数上升明显。耐力跑和柔韧性测试均比前一年度有所下降。这反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 学生的体质健康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2 影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

对学生体质健康结果问卷显示,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2 . 1 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不理想

此次调查中, 高校学生从不锻炼的占30.77%, 每周锻炼1~2次的站53.85%, 3~4次的占11.54%, 5次以上的占3.85%, 这表明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锻炼的时间在30 min以下的占51.79%, 60 min以上的占16.07%。这说明学生普遍锻炼频率少, 且普遍锻炼时间不够。

2 . 2 电脑、手机等娱乐活动的普及, 使得学生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不乐意进行运动锻炼

此次调查研究中, 关于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研究设计了多选题, 选项有交通工具的改进、学业负担过重、电脑手机等娱乐活动的普及、学校体育设施不好、自我锻炼意识较弱、对体育课的不重视、学校对体育锻炼的不重视7个选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研究结果显示, 有89.02%的同学认为手机、电脑娱乐活动的推广使得学生体质下降。课题组通过对12名学生的访谈发现, 被访学生每天用于手机或电脑娱乐时间均在2 h以上, 有被访者甚至超过6 h。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娱乐功能的开放, 使很多学生沉迷于短暂的快感, 而不愿进行更多地户外锻炼。长期的观看姿态, 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如身体的柔韧性变弱、耐力变差等。这点和体测中与之相关的达标数据不高较为吻合。从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来看, 上网是影响学生锻炼的主要原因。

2 . 3 对体育和体育课的不重视, 导致学生锻炼意识薄弱,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

从前面体质健康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体质并没有因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呈现改善的趋势, 这表明高校的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质健康引导方面还需加强。有67.07%的学生认为, 对体育课的不重视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该原因仅次于学生网络及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影响。从学生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情况来看, 73.35%的学生对自己的体质健康不关系或者无所谓的态度。对于自己是否健康, 有40.66%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

研究表明, 目前我省高校的体育课在引导学生进行运动锻炼、提升学生体质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作为高校育人的基础课, 体育课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质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训练习惯。

3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措施建议

根据前期研究, 文章认为可以从以下研究提出从、学生行为引导、学生行为监督以及行为强化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运动行为进行干预, 促使学生形成惯性的运动行为。

3 . 1 学生运动行为引导

从行为变化的过程来看, 行为变化分为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保持阶段。要改变和促进学生运动行为, 需要针对不同阶段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

前意向阶段的干预:通过体质健康测试、专题系列讲座、课堂教学宣传, 转变学生的观念, 使学生意识到需要关注体质健康, 并有必要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意向阶段的干预:宣传正确的健康活动, 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生命的意向, 鼓励学生将形成的意向转变为行动。

准备阶段的干预:为学生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如场地、保障制度等, 帮助学生制定运动计划等。

行动阶段的干预:对学生体质锻炼进行引导, 为其准备未来30天内的行动计划。

保持阶段的干预:对学生行为进行6个月的锻炼计划, 并根据学生体质变化, 调整学生运动计划, 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3 . 2 学生运动行为监督

建立学生动态体质监测数据库和运动行为监测数据库, 将体质监测纳入体育教学, 建立体质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做好学生体质分析;建立学生运动行为记录, 及时反馈学生运动锻炼的情况,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 . 3 学生运动行为强化

根据课题组研究, 学生在经历1个月的运动训练后, 会陷入瓶颈期, 经过3~6个月后, 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 学生运动行为的强化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进行反馈。在初期, 通过运动兴趣、活动强化学生的运动行为;当学生发展进入瓶颈期, 要加强意识引导, 同时给予必要的控制手段:如通过评价来调节学生行为, 建立运动运动团队, 通过实体和虚拟团队排名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的运动行为等;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 给予学生必要的运动帮助和支持, 强化学生的运动行为。

4 结语

要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有效干预, 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质健康意识, 改变学生的运动行为。一是引起学生对体质变化和健康的认识, 并愿意为此产生行动。这包括通过课堂教学中加入生命教育的过程, 学校开展专题教育和系列活动等;二是通过社团和俱乐部等活动, 将学生对健康的认知转化实践。三是为学生锻炼行为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激励:如开展趣味运动会、组织万人长跑等, 激励学生加入到运动当中, 形成良好的氛围;四是学校除体育教学之外, 应将学生体育健康纳入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在高年级学生中, 开展体育、生理和健康等选修课, 为学生呈现多元的体育文化;五是将体质健康测试与学生学习评价联系在一起。

摘要: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党重视的问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政策和标准。在2014年, 依据全国学生体质情况, 又制定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这些文件和标准都旨在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生体质健康认识与学生自我体质提高相关。江西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意识普遍不强, 锻炼意识的缺乏以及对健康认知缺乏使得高校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高校体育教育应融入学生健康意识和生命认知教育, 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体质健康认识,现状,主要问题,高校学生锻炼

参考文献

[1]郭文, 曹蕾, 邹循豪.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运动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12 (4) :41-44.

[2]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高校学生体质 篇11

关键词:体育运动;大学生;体质健康

引言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受到重视依旧。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希望和未来,其体质水平的高低与其投入社会,报效祖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平台。因此,深入强化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倡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显著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时代发展需求,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状态与体质健康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X校高校学生,根据年级、性别和专业分层后随机选择200名学生。年龄范围为18-25岁;女生86人,男生115人。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检索文献源自中国知网、维普网、高校图书馆等地。大致掌握了目前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的现状,为本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统计整理后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0%。以本次调查需求为根据编写了《X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体育锻炼强度、体育锻炼频率以及体育锻炼时间。

1.3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后期处理与统计分析,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

2.结果分析

2.1体育锻炼强度与体质健康的关系

体育运动锻炼的强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为小强度,即为与平时相比呼吸和心跳的变化不明显;B级为中强度,即为人体的呼吸、心跳与平时相比略微加快,有微微出汗的感觉;C级为大强度,即为呼吸急促,心跳与平时相比明显加快,出汗多。经过统计结果显示,A、B、C级运动强度的优秀率分别为9.77%、21.10%、12.49%。其中B级的优秀率最高。因此可以看出,在选择锻炼强度的时候可以选择倾向于选择B级。

只有合理的运动强度才能够获得最佳运动效果。但是合理的运动强度是相对的,需要根据运动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态、运动项目等情况来具体说明。合理的运动强度也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同一强度对于不同的个体也会出现不同效果。大学生想要获得理想的体质一定要合理的控制运动强度,不要迷信运动强度越大越好[2]。

2.2体育锻炼频率与体质健康的关系

体育运动频率就是指学生在每周进行运动的次数。经过统计后可以发现,每周运动次数超过3次(包括)的学生,其优秀率为24.53%;每周运动次数为2次以下(包括2次)的学生的优秀率为15.47%。因此可以得出,大学生每周的运动次数达3次或3次以上,优秀率会显著提升。由于运动效果存在一定的累积蓄积作用,因此适当的运动频率为每周3-4次;如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可以适当增加至4-5次;如果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为2次以下,那么对于增强体质健康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据有关文献报道,当人体每周进行运动超过3次的时候,最大的吸氧量增加逐渐趋于平和,因此运动的效果最为显著[4]。

2.3体育锻炼时间与体质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时间即为学生每次开展体育运动的持续时间。经过统计结果表明,每次运动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并且运动频率达到每周3次以上的大学生的优秀率为14.89%;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不足30min的学生,其优秀率为7.85%;因此可以证明每次运动时间适当延长可以有效强化运动效果。大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其所显现的效果是基于一定的时间基础的。运动的时间过长,会给人体的身体机能带来负担,容易产生疲劳感;而运动时间过短就无法达到运动的效果[5]。因此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要根据自身体质来合理选择运动时间,才能够实现最佳的运动效果。据有关报道显示,人体在每次运动20-60min的时候,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强化人体有氧工作的能力。并且每次運动时间应该不少于20min。因此可以看出,要获得一定的运动效果,达到强化体质健康的目的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应该在30min左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大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要注意运动的强度,首先可以遵循中等强度的原则,其次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来适当提高或减弱运动强度;要获得良好的运动效果,实现增强体质健康的目的每周至少要进行3次或以上的体育运动。并且每次运动时间要持续20-30min。

3.2建议

3.2.1积极培育大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

高校应该着重注意培养大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习惯。大力宣扬阳光体育运动,可以从晨练、运动竞赛等形式入手。高校或学院可以自由选择锻炼形式。同时,高校应该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健康,免费开放高校体育场馆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定期的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积极开展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3.2.2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体育教学价值

高校应该意识到肩负着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责任,积极调动院校的各种资源。特别是可以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社会实践课堂的优势来开展体育运动。例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除了可以进行必要必修课堂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每周保持3次以上的体育课程,并且课程时间要在30min左右。在体育课堂时间内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来选择自身喜爱的运动,构建和谐丰富的体育教学课堂。消除学生对体育的畏惧感。

4.结束语

国家正在倡导全民健身运动,而阳光体育教学也在各大中高校中积极开展。高校应该树立优先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原则。固定每个年级和专业的体育课程,并且积极丰富扩充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在体育课程中还可以添加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以便其能够更加积极,更加有目标的投入合理适宜的体育运动中来,进而强化体质健康,为日后建设社会,报效祖国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春明,王文丽,马建龙.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01):28-30+34.

[2]吴秀云.有氧运动与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以超重与肥胖人群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3):102-104.

[3]王文成,刘志敏,黄敏.促进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研[J].医学与社会,2011,(06):92-95+105.

[4]马宝国,赵莹,于洪.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62-64.

高校学生体质 篇12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前言: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所以培养其健康的体制、健全的心智就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点。由于现代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普遍较差, 本文将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如何提高高校生体制健康水平的几点建议。

1、高校学生体质弱的影响因素

1.1 成长的环境与父母的观念

现代社会的大多数高校生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在现实的生活中害怕子女受到委屈, 所以一味的对其包容、保护, 导致了子女自理能力下降。其次, 在我国教育体制影响下, 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忽视了孩子的体质健康;在孩子饮食方面也不是十分重视;加之现代科技产品较多, 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选择, 很多人便放弃了锻炼, 最终导致体质不断变弱。

1.2 高校方面的运动教育因素

高校教学中一般让学生自主安排课余休息时间, 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 并且高校内部也很少组织体育活动, 从而降低了学生运动的热情。在高校公共课开课的过程中往往是多个班一起上课, 而体育资源却有限, 无法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有效的锻炼, 进而有些学校采用了室外授课的方式, 可是在天气等多变因素的影响下很少可以上, 最终大大消弱了学生锻炼的热情。

1.3 受到体育课程教学形式等因素的影响

高校体育课程主要由学校制定, 教师授课的方式, 学生不能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 其枯燥乏味的程度不言而喻, 在长期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失去了兴趣。在学校举行的基本素质训练中, 对于消耗时间多、运动量大的活动学生都会产生较强的排斥心理, 从而消极对待。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校体育课程采用传统复古的教育方式, 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节制了学生特色的发展。

2、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几点思考

2.1 在教改中应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体育课程是激发学生运动潜能, 引导学生坚持运动的重要基础。当代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开创多样化教学方式, 引进多种体育项目, 满足学生水平差异的需求。在进行体育教改中, 需要对体育项目进行多样化, 在保证课程充足的情况下结合学生运动的特点, 对原有教学方式进行修改。通过引进CLUB方式等新型教育模式, 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 为学生建立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强化教学的成果, 为学生树立终身运动思想观。

2.2 积极推动阳光体育、师生互动

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可有效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借助阳光体育的影响力, 为学生营造运动的氛围, 鼓励学生及教师资源参加, 为其建立良好的运动观念。通过引导学生每日坚持进行锻炼及运动外, 还可以采取定期比赛的方式, 将师生共同融入其中, 在竞争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感, 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激发学生坚持日常锻炼的意志。

2.3 发挥学生组织的影响力

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年成长时期, 所以学校在重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身体体质状况。作为学生的管理者, 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成长的环境、放宽限制、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指引。高校体育组织及成员应发挥自身的作用, 放宽对学生创造力及组织能力的约束, 发挥学校的中间人作用, 积极的发挥体育组织的优势, 为校运动队选拔优质的人才, 构建中坚力量。其次, 在校内体育活动的开展中, 其活动空间不应局限在体育馆、学校, 而是应该积极的与社会各界体育机构等进行接触, 通过外接万紫千红的体育盛事,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2.4 定期进行健康测试

结合国家制定的身体健康判定标准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测, 将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制作成报表反馈给学生,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意识到自身的缺陷。同时, 积极的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教育工作, 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5 进行必要的体育宣传活动

首先应该强化教育宣传工作, 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让学生重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通过加强对体育的宣传与引导工作, 为学生建立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使其在活动的参与中摄取健身知识、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价值及意义。充分利用校园网络BBS系统滚动宣传、报道体育活动的进展程度、成绩。开展体育征文、体育摄影活动, 记录体育活动过程中精彩的感人的瞬间, 给体育活动注入软因素。体育欣赏学习:开展体育欣赏课, 通过体育欣赏课, 传播体育文化, 弘扬奥运精神,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 整体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通过体育欣赏课让大学生领悟自强不息, 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对大学生是又一次积极有效的健康心理教育。组织师生参观大型体育汇演活动及赛事, 凝聚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衷度。高校教师及部门应通过科学的方式,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情绪, 释放不良的情绪, 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接受体育活动、热衷于参加体育活动, 为自己打造一个健康的身体体质。

结语:高校生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关乎到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 所以高校应该担负起提高高校生身体健康水平的重任, 坚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原则, 开展创新型体育教学,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正刚我国高校学生体质测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7期

[2]杨运涛安民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上一篇:临床应用型下一篇:园林动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