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团日活动

2024-06-18

高校学生团日活动(共3篇)

高校学生团日活动 篇1

团日活动作为高校团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基层团组织开展的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团的基本活动。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基层团组织建设, 增强团支部的吸引力, 加强团员的政治意识和组织观念, 通过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帮助广大青年团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简言之, 高校团日活动是体现团组织的凝聚力, 发挥团的战斗力, 带领团员青年在活动中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 是高校各级团组织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是团组织的生命力所在。

一、高校学生团日活动创新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加快,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共青团组织成员特征的深刻变化, 既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创新的契机, 又使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 我国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在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同时, 也引发了越来越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各种社会思潮对广大青年群体产生着直接冲击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当今的团组织工作理念和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另一方面, 以独生子女为主流的新生代开始进入社会, 逐渐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心理都带有明显“80后”、“90后”的时代烙印, 在思想、观念、意志、情感、心理、行为和能力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个性特征。他们的成长成才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完善自我、塑造自我、实现自我的要求也更加具体、务实并具有超前性。这些使得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组织依托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传统的共青团组织设置方式、工作思路和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如何了解、理解、引导、教育和服务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除了加强团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外, 积极创新团日活动的方式、内容、机制, 提升团日活动的层次、品味与质量, 增强团员意识教育, 扩大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的辐射广度和影响力度, 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学生团日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共青团员, 团员青年以团的各级组织为单位广泛开展各类团日活动, 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 也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高校的校园文化。目前团日活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传统与特色。高校团日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思想道德素养类, 此类主题团日活动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重要作用。青年团员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 并结合自身特点与需求, 寻找活动切入点, 开展相关活动, 例如“践行三个代表、做优秀大学生”、“倡导考试诚信”等。二是科技创新创业类, 此类主题团日活动能够对学生的第一课堂形成有益补充, 对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诸如“科技创新论坛”、“模拟电子商务”等活动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启迪学生创新创业作出了贡献。三是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类, 此类团日活动与高校社团所开展的文体活动交相互映, 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如“民族文化进校园”、“科学发展观DV展”等。四是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共青团的特色工作。当今构建和谐社会, 更需要增强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各方面交流与相互关爱, 此类活动帮助大学生走出校园, 了解社会, 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扶贫帮困, 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 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与责任心。例如“走进社会、关爱智障群体”、“爱心支教”等。这些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紧密结合形势, 与时俱进, 符合青年学生的特点, 贴近大学学习和生活, 体现广大青年学生的需求, 为团员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条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当前高校团日活动的开展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就高校团日活动开展的现状来看, 它的优势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主要表现为:一是有名无实, 质量不高。为了保证团日活动的正常进行, 各高校往往会将其各项指标进行量化, 并组织进行评比表彰。低年级学生由于对团日活动开展的意义认识不够, 团员意识不强, 为了完成任务, 应付了事。而高年级学生则忙于学业和找工作压力, 对于集体活动缺乏精力和热情, 致使每逢学习、讨论类型的团日活动, 总有一部分团员积极性不高, 或写作业, 或看报纸, 或交头接耳, 严重影响了活动效果。二是形式单调, 缺乏新意。“80后”、“90后”大学生独立自信, 强调自我,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对强加的观点有近乎本能的抵触, 单调的活动形式既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又无法让学生自愿接受。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团日活动, 不少高校的基层团组织用文体活动代替正常团日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主题陈旧, 与学生的需求脱节。高校内的各级团组织没有很好地调查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校园的热点, 而是不断重复一些旧的活动内容, 如逢“节”过节, 逢“日”过日, 团日活动主题相对固定, 难以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参与, 引起学生共鸣, 更谈不上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了。

三、高校学生团日活动的创新措施

针对新时期团建的特点和上述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高校团日活动进行创新已迫在眉睫。

(一) 机制创新:完善评比竞争机制, 提高团日活动质量。

1.引入竞争机制。传统上, 团日活动以团支部为基本单位根据校团委确定的主题展开活动。团日活动是先有主题, 后有内容, 活动在策划到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指导与评估。各团支部各自行动, 虽百花齐放, 但略显凌乱, 缺乏规范化的竞争, 影响了活动的质量。将竞争机制引入团日活动, 以形成激励手段, 这是提升团日活动质量, 打造精品团日活动的有效途径。具体方法有: (1) 通过招标的形式对团日活动进行选择, 采用立项和网上征集团日设计方案等方式来组织开展; (2) 建立团日设计库, 鼓励和支持团支部在活动设计、主题选择等方面进行创新; (3) 推动团日活动和团日资金管理的项目化, 一方面使高校对优秀的团日设计进行资助, 对优秀团日活动予以表彰奖励, 另一方面确保团日项目资金审批程序的公开、公正、公平。

2.完善评比机制。传统的团日活动多采取书面材料评比和现场答辩评比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对于考查一个团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来讲是必需的, 但从长期的实践效果来看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在评比机制的改革上, 高校团委可以考虑采取现场打分、现场投票、活动跟踪、现场采访等形式, 以使广大团员青年全面了解活动内容;也可以建设团日活动展示平台, 由团支部成员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进行活动的宣讲与展示, 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但可以起到展示、宣传和监督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各基层支部的学习交流。

(二) 内容创新:发挥专业化、团队化优势, 提升团日活动层次。

传统团日活动内容较为固定。近年来随着高校团建创新活动蓬勃开展, 高校中不仅班级建立团支部, 还在社团、社区等建立了团支部, 形成了团组织的多重覆盖发展态势。社团团支部、社区团支部是活动型的团支部, 在开展团日活动方面有着更为便利的条件和更多的优势。高校团委可以积极鼓励支持社团团支部, 开展更为专业化、更为新颖、更具实践性的团日活动, 例如机器人协会的科技创新与发明活动, 学生红十字协会的防病控病宣传, 爱书社的书籍借阅与捐赠活动等, 吸引广大青年团员参与其中, 真正实现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

基层团组织还可以尝试合作开展团日活动模式, 同类的活动可以联手共同开展, 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扩大影响、突出实效。学生相对集中居住的几个团支部就可以利用高校生活园区的优势, 开展更为贴近日常生活的活动, 例如宿舍文化节、和谐宿舍评比等, 以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学生宿舍文化氛围。

团日活动的内容创新不仅需要上级团组织的恰当引导, 更需要所有参与其中的团员青年集思广益。比较成功的例子如在某高校的“最佳团日”评比活动中, 一些基层团支部开展了诸如“软件荣辱观”、“摒弃垃圾短信”、“关注传统中医”等以往未被涉及的新颖的活动内容, 引起了校内外师生和相关人士的积极关注,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载体创新:推进网络信息化, 打造“网上团日”, 深化活动效果。

21世纪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1.利用网络优势, 拓宽团日宣传展示平台。传统团日活动对网络的应用仅限于对活动成果的展示, 网站设置了“活动简介”、“活动剪影”、“感想收获”等版块,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人们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团日活动网络展示的途径也将进一步多样化, 在展示文件加入音频、视频的同时, 还可以进一步对活动的过程、活动的花絮进行展示。另外传统的团日活动大多通过图片、海报、横幅等方式进行活动宣传, 如“长城遗址保护”、“艾滋病常识宣传”等。而今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 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Flash作品等方法, 多媒体互动表达宣传理念, 以达到最佳效果。

2.利用网络优势, 扩展调研征集活动范围。传统团日活动有不少是调研类的, 如“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等。如果尝试利用网络方式, 开展网上调研, 其参与面将更广、参与途径更方便, 数据统计也将更科学、更准确。对于征集类团日活动, 例如征文、短信征求等, 网络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网上征集给参与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利用网上征集, 征集的作品种类可以拓展到DV作品、Flash作品等, 这是传统活动根本无法做到的。

3.利用网络优势, 打造“网上团日”。高校团委可开展网上团日活动, 创建网上团日活动博客, 建立团日活动网页, 创造将网络聊天和嘉宾访谈相结合的活动模式, 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利用网络来对特定的主题进行讨论。网络团日活动可以单独开展, 也可以辅助形式配合传统的形式开展。团日活动网络化不是简单地将原有的讨论学习照搬到网络上, 而是要利用网络的优势, 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活动当中。同时高校团委也必须注意走出单纯以聊天、论坛、嘉宾谈话作为活动主体模式的窘境, 开拓出更好、更吸引青年学生参与的新的附加手段和方法。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 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 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高校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努力探索团日活动的新思路、新机制,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作用, 让更多青年学生从中受益, 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高东洋.以团日活动为载体推进基层团建工作[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3) .

[2]郑蕾等.对当前高校团日活动开展现状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

高校学生团日活动 篇2

结合新闻的专业特点,XX级新闻与传播专硕班的同学以“秦火火”诽谤和敲诈勒索案这一公开审理案件为切入点,自制法制情景剧、模拟法庭视频。

活动现场,播放了事先录制的视频之后,主持人采访由XX级新闻与传播专硕班的三位同学分别担任的传媒学者、特约评论员以及法律专家对“秦火火”事件的看法。传媒学者说:“网络谣言具有广泛性、快捷性、直观性、难控性四个大的特点,针对这些网络特点不仅需要国家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市场,也需要社会公民擦亮眼睛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针对“秦火火”曾经散播过的“7月23日动车事故天价赔偿”、“雷锋生活奢侈”、“张入日本籍”等网络谣言,现场的观众说出了自己当时对这些谣言的看法,一名观众对此说“当时半信半疑,后来发现是假的,我认为谣言应该止于公开吧,官方应该第一时间发布数据,让公众了解事实的真相,才能让更多的公众看清真相,如果新闻的时效性得不到保障,谣言就会占据一定的制高点,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就会转发,更容易造成恐慌”。活动在现场观众对“秦火火”事件而展开的关于‘法制’标准的大讨论进入了高潮。

高校学生团日活动 篇3

关键词:主题团日活动,社会实践,就业指导

1 主题团日活动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对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他强调“在现阶段,党需要共青团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各级团组织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如何扩大共青团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是我们基层团干部亟需思考和研究的战略课题。

在各项团工作中,“活动”是我们凝聚青年团员的一种主要的形式。而主题团日活动,因其本身所蕴含的鲜明的时代涵义和教育意义,更理应成为我们吸引和培养广大青年团员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团日活动自身还具有覆盖全面和广泛参与的特点,这就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2 主题团日活动的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

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是高校团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形式也广为高校青年团员所熟悉。然而,近些年来,基层团组织在开展和落实团日活动的过程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个别团组织甚至出现了“为了活动而办活动”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团日活动得不到青年团员的认可。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团日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没有广泛征集和考虑广大青年团员的实际意愿和兴趣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部分团日活动设计的形式和内容相对枯燥、古板,需根据时代特色以及时调整和创新。

3 关于主题团日活动的调研

为了更好的了解广大青年团员的需求,设计为他们喜爱的团日活动,面向基层团组织开展了广泛的调研。一方面,结合团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低年级基层团组织为试点,有计划的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团日活动。另一方面,对于参与和组织活动的大学生青年团员进行实时的“一对一”访谈和跟踪,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以掌握最切实的资料。

调研对象为高校参与和组织各项文体活动的学生主体——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经过调研,结论如下:

3.1 高校大部分青年学生团员对于主题团日活动的开展持肯定态度

在对学生是否愿意参与主题团日活动的调研中,参与调研的学生中:2010级学生有88.2%愿意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各项主题团日活动,在2009级学生中,这个数值是88.3%。

数据表明,主题团日活动的形式,还是得到了大部分学生团员的认可。作为共青团教育和引导青年团员的载体之一的团日活动,应该继续的继承和深入下去。

3.2 对于主题团日活动形式和内容的调查

针对主题团日活动形式和内容的调研,在2010级学生中,居首位的是“希望团日活动的开展以娱乐形式体现的”,占到87.2%,其次,“集体出游形式,如去革命纪念地参观的”,也达85.3%,排名第三的是“结合专业相关的活动”,占到85.3%。此外,“志愿服务类活动”的比例也有63.7%;在2009级学生中,数据也是类似的。

为了提升主题团日活动的吸引力,我们在进行团日活动的设计上,结合新时代学生成长的特点,应在形式上多下功夫,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3.3 对于主题团日活动举办的频率的调研

根据数据分析,涉及团日活动开展的频率,低年级学生希望举办活动的频率要高于高年级,这是和大学阶段各年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特点相吻合的。

3.4 对于具体主题团日活动时长的调研

根据数据,在校内开展的团日活动中,在2010级学生中,大部分希望活动能够持续1~2个小时,该数值占到69.7%;在2009级,这个数值占到89.6%。

3.5 对于主题团日活动的收获和影响上的调研

大部分学生对于主题团日活动的收获和影响还是持认可很肯定的态度,这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和改进高校团日活动的动力。在2010级学生中,认为主题团日活动能“提升自我能力,吸收经验,为就业做铺垫”的占到81.3%,居首位。其次是“结交更多朋友,拓展了人脉”和“丰富了生活,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分别占到79.5%和77.6%。在2009级学生中,相关的数据也是类似的。

4 关于主题团日活动设计和实践的几点建议

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自我意识较强,信息量较大,对于我们团学工作的发展,既是推动也是挑战。而主题团日活动作为共青团教育和组织广大青年团员的重要形式,更要求我们重视其的发展和创新。

一方面,我们团学工作者要坚持不懈的开展自我学习和充电,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能够改进工作的保障。另一方面,我们应结合时代特色切实摸清学生的实际想法,在对主题团日活动进行设计时,在强调其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兼顾青年学生的兴趣。或者说,尝试用受青年学生喜爱的方法,开展团日活动,让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锤炼品质,得到成长。从而进一步推动共青团在青年团员中的感召和影响。建议如下:

4.1 在调研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采取为其所喜闻乐见的形式

为了使开展的团日活动能够赢得广大青年团员的广泛参与,在设计团日活动时,应对学生群体进行一定的调研。在团日活动的形式上,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模式,敢于创新,可以借鉴当前各种娱乐模式,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团日活动不应当仅仅拘泥于学习和讨论,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是寓教于乐的。

4.2 将主题团日活动同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大部分学生支持参观、出游形式团日活动,从某些方面而言,也是大学生渴望走出校园的一种反映。在开展团日活动时,要迎合学生的期望,适时的举办实地考察、调研等活动。而这,可以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给学生增加一个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的平台,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4.3 将主题团日活动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相结合

下阶段,在设计主题团日活动时,我们要尝试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相结合,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的相关知识,在活动中引导他们明确为未来就业所需要做的相应准备,提供模拟就业的平台等。

4.4 进一步强化和推动志愿服务类团日活动

志愿服务虽然这是团日活动所应涵盖的重要方面。但遗憾的是,在数据的调研中,学生对于这类活动的支持还有待提高。下阶段,在团日活动的设计中,要更多的开展这方面的宣传和实践,让低年级学生都能覆盖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培养其奉献和回报社会的意识,而这本身也是共青团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教育任务。

4.5 广泛和调动和利用社会载体

在团日的开展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社会载体。一方面,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就团日活动的主题开展宣传,引起青年团员的关注;另一方面,我们有些团日活动本身就需要走向社会,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去开展,比如支教、志愿服务类等。

4.6 合理安排团日活动的频率和时长

在对团日活动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大学各年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合理的规划活动举办的频率和时长,并充分征求学生的建议。一般而言,在低年级开展团日活动的频率可以较高年级多些,而在具体活动时长的把握上,校内的团日活动,以不超过两个小时为宜。

4.7 对于团日活动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追踪

及时地总结和追踪,能够给我们不断改进和提升团日活动的设计水平予以现实的参考。高校校园活动宣传时轰轰烈烈,举办时人声鼎沸,但对活动后的总结则普遍存在重视不足的情况。主题团日活动有着鲜明的教育特色,特别是部分团日活动本身也具有长期性和延续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者,及时地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跟踪,以便于下阶段的推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昱.以团日活动为载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4.

[2]贺芳.论高校学生团日活动的创新.文教资料,2009.31.

[3]胡丹,梁炳辉,王朵朵.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中团日活动创新与发展研究.吉林教育,2010.16.

[4]汤丽萍,严柏炎.主题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党史文苑,2010.12.

上一篇:接地线状态下一篇:程序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