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

2024-10-03

高校学生(精选8篇)

高校学生 篇1

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论文: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的探索

与实践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应实现网络化,加强党建信息与学生在校日常表现的实时联系。在系统设计环境和系统功能中,应更注重发挥信息的及时性、便捷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加强与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共青团组织的联系。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探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中指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加重,更好的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如何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网络化信息网络化,是数字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共享的基本条件,非网络形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系指非联网的数字信息资源(如各部门、单位内部的数据库以及数字化的媒体信息、数字化文献等)。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各学生党支部的党建信息大多为非网络形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即党建信息存储在excel或access等小型数据库中,没有实现网络化管理。随着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的,高校学生党建信息的存储载体大多为办公软件Excel或PC式“本地”数据库如access。Excel以其便捷的查找、筛选及统计功能,成为办公人员理想的小型数据库。但由于各支部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必然导致信息在Excel中的处理方式和存储形式不尽相同。因而当信息在支部之间流动,乃至汇总到上一级党组织时,将受到时间、空间、传递媒介、格式等的制约。另外,Access虽能作为小型Web服务的数据库,但在网络环境下,当输出查询结果,提供多用户处理功能时,就暴露出其不足之处。甚至很多数据信息仍是通过纸质汇总,不但工作量大,而且难以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共享,不便于学生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查询,也不便于及时为党务部门对学生党建工作提供监督和引导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实现党建信息的网络共享,在此基础上,完善党建信息资源的量化、统计和分析。

(二)党建信息与学生在校日常表现实时沟通近几年来,由于学生学籍管理更趋于灵活,学生就读期间在班级、学院乃至学校之间的流动加大。在部分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情形下,班集体的概念相对弱化,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表现记录、汇总、查询工作难度加大。加上部分高校对学生党员在发展后的监督工作相比发展前要弱一些,所以,目前学生党建信息管理中存在与学生日常表现信息相分离的现象,即学生党建信息中,只,而对于其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相对忽略,这种状况不利于监督、引导学生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因此,有必要实现学生党建信息更好地与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公寓管理、共青团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收集、整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各方面的表现,纳入学生党建信息数据库中。比如,党组织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时从教务部门获取学生的课业成绩,从学生管理部门获得学生出勤、活动参与、奖励惩罚等信息,并根据既定的管理机制进行量化,自动以即定的文本规格输出综合评价。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有利于党组织切实吸收优秀大学生。同时,在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时,能够为表彰先进典范,惩处不良行为提供有效的依据,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二、学生党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环境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包括一整套管理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该信息管理系统以关系数据库为载体,应用B/S结构,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规范化输出,为管理机制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信息网络化组织形式信息资源网络化有多种方式。其中,数据库方式利用数据模型对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关系代数理论进行数据查询的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可操作性,因而成为了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申请入党、发展、转正等党建信息具有结构规范化的特点,因而数据库方式可作为党建信息合适的网络化组织形式。利用数据库技术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如下优势:数据库技术利用严谨的数据对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成熟的关系代数理论进行信息查询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效率。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字段,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地改变查询结果集合的大小,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数据传输的负载,特别是在大数据量的环境下,其优势更为突出。本系统采用MicrosoftSQL 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对于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Excel或access与MicrosoftSQL Server2000的兼容性更好,易于相互之间数据的导入和导出,减少已有数据重新手工输入数据库的工作量及成本。

(二)信息网络化系统模型目前,不少高校采取两地办学模式,局域网要做到覆盖两地校区,其实现过程复杂, C/S(client/server)构架的应用遇到障碍。经过研究, B/S(browse/server)构架易于实现,两地校区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党建信息。同时,用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应用软件,只要通用浏览器,如InternetExplorer即可进行相关操作,使得用户界面操作方便,维护更便利。

(三)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是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

从实际的开发经历来看,可分为“基本信息管理”、“参照信息管理”以及“支部管理”三大功能模块,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党建信息差错中,手工输入数据所带来的差错占的比例较高。例如,由于手误,输入了错误的入党积极分子姓名,将导致其后续发展、培养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本系统的设计原则之一是:引入教务和学生管理等部门的数据库,由系统自动提供已有数据,供用户输入相关数据,尽量减少数据的不一致现象。系统功能模块系统分为三级用户:组织员、党支部信息员、党支部成员。组织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管理系统用户,组织协调各支部委员会成员,动态调整各支部所管辖的班级,查询、统计各支部的阶段性数据,并形成分析报告。党支部信息员主要维护本支部的基本信息,如申请入党者、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信息,在发展、转正以及考察工作中,参照学生业务课成绩、日常表现,上报对象以及所需材料,但无权操作其他支部的信息。党支部成员即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可查询自身的阶段性信息。

(四)系统功能构架“基本信息管理”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包括“申请入党”、“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四个子功能模块。“申请入党”子模块实现学生申请入党信息的输入、修改以及查询操作。该子模块以班级为单位,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未申请入党的学生,以表格的形式

学号、姓名等信息,供党支部信息员输入申请时间。“入党积极分子”子模块实现入党积极分子信息的输入、修改以及查询操作。该子模块自动从申请入党者中查找学生,供信息员选取。“预备党员”子模块实现预备党员信息的输入、修改以及查询操作。该子模块自动从入党积极分子中查找培养考察期满一年及以上的学生,供信息员选取。“正式党员”子模块实现正式党员信息的输入、修改以及查询操作。该子模块自动从预备党员中查找预备期满一年及以上的学生,供信息员选取。“参照信息管理”是学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手段,包括“学生基本信息”、“业务课成绩”、“日常表现”三个子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是党组织与其他各部门的接口,引入教务和学生管理等部门的数据库,参考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活动等各方面的信息,作为支部内发展、考察、再教育工作的依据。该功能模块根据“三个代表”的要求,要求学生党员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代表广大同学、班集体、学校乃至民族的利益。“业务课成绩”子模块在教务部门数据库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日常表现”子模块在学工部门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出勤、社会工作、实践、奖惩等项目进行量化,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支部管理”是上级党组织对各学生党支部统筹管理的有力工具。本功能模块能创建新的党支部,并实现支部内部结构的,尤其是管辖班级的动态调整。使得班级党支部成立后,能迅速投入运行,也解决了学生在专业分流后不能迅速找到组织,接受再教育的问题。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是传统党建工作优秀经验与网络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获得新生力量的有力武器。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党建管理体制和相应的信息系统,无疑将大大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和绩效。

参考文献: [1]胡昌平.现代信息管理机制研究.武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2]陈小曼.实施高校党建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6,(6).[3]蔡中涛.以经营的理念建设高校党建工作网站[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3).[4]廖勇.以创新的思维推进高校网络党建[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4).[5]钟蓉戎,李金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3,(8).

高校学生 篇2

高校作为法人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已经为法律和社会所认可, 可高校就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法人, 观点各异。

(一) 国外关于高校法律性质的规定

在国外,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学界也有不同的观点。在英美法系中的英国, 高校设立的根据是判断高校性质的标准, 如果高校设立的依据是法律或者国王的特许状, 作为自治团体的高校就是公法人——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否则不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美国则把高等院校院校作为第三部门①, 介于政府和营利性部门之间, 为了社会公益和社会稳定从事政府和盈利性部门无法从事的事业。大陆法系则将高校定义为公务法人②, 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 在关于公务法人的定义当中, 他们将公务法人定义为从事行政管理职能的非行政管理机关,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大陆法系区分公法与私法的情况下, 大陆法系学者认为, 公立大学作为公务法人具有行政主体的性质。

(二) 国内关于高校性质的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法人, 对高校性质没有明确的规定, 造成了管理制度的混乱和学生权利保护的缺乏。尤其是在高校管理工作与学生权利冲突的情况下, 高校的管理工作怎样进行, 学生权利如何维护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由于法律观念的增强, 学生将高校诉诸法院案件的增多, 使得人们对于高校的性质获得了更清晰的界定。田永和北京科技大学的案件、刘燕文和北京大学的案件使高校在某一方面具备了行政主体的资格, 也使得高校管理工作和学生权利维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 比如行政法学者马怀德教授主张采用大陆法系公务法人的概念, 可以更清楚的界定高校的性质。③

(三) 关于高校性质的界定

由于我国的高校是经过国家的严格审批, 通过一种准入的方式, 然后批准建立的, 它完成国家严格规定的一些教育任务, 同时按照国家机构的授权对高校和学生进行管理, 具有自主管理、较强自治的机构。此外高校, 还具有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之分, 因此, 区分高校的性质因从不同方面进行界定。

1.高校在某些方面具有行政主体性质

高校在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对学生进行处罚方面, 高校和学生处于管理方和被管理的关系, 同时, 高校在进行此类行为时是具有国家的授权。高校在此方面相当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具有行政主体的行为。高校在进行管理, 学生在维护此方面的权利时, 要以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性质来界定自己的行为。

2.高校在某些方面具有民事主体性质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实现免费教育, 学生还需要交一定的学费, 高校为学生提供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尤其是在私立高校中, 高校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下, 还有部分盈利的性质, 使得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类似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在此方面, 高校和学生只有清楚界定自己的性质, 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比如高校有收取学费的权利, 学生有要求高校提供与自己所接受的教育程度相适应的教学。高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 学生在维护权利时, 要以平等主体间的关系进行调整。

3.高校是自主管理的自治团体

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属于公立性质的高校, 可高校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 国家鼓励高校进行自治, 尤其是鼓励高校进行管理方面的自治。在高校管理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的这一性质, 高校不是隶属于某一行政机构, 高校拥有自主的管理权限, 拥有自主决定各项事务的权力。这是高校的一种性质。

在三种性质关系中, 各方面性质具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高校在进行高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最终成果体现在各种证书上, 高校行政主体的性质处于主要方面, 在此方面, 高校具有法律、法规的授权, 相当于颁发执照的权力, 其它两种性质是为这一性质进行服务的。

二、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界定高校的性质以后, 我们还不能很好的进行管理工作, 高校性质的界定只是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做铺垫。

(一) 高校与学生的非契约法律关系

有观点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为契约法律关系。在此种观点中:一种观点认为,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是消费合同关系, 认为学生交学费给高校, 购买高校的教学服务, 高校接受学生的钱之后, 为学生进行服务。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消费合同关系源自教育责任的转移, 认为学生接受教育, 可以通过自给自足 (学生自学或者家长教育) 、学徒式教育 (我国古代的私塾) 、高校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选择,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消费合同关系。但也有不同主张, 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不可能是消费合同关系, 首先学生不能对高校进行自由的选择, 也不能对高校作最终评价从而使高校进行优胜劣汰④, 高校与学生不可能存在消费合同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 高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委托合同关系。此种观点源于社会契约论, 认为, 受教育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 人们将此种权利通过契约的方式交给国家进行管理, 国家为了更好的保障和实现此种权利, 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委托高校进行教育, 以此保障受教育的权利。首先不说社会契约论的反对者对社会契约论的反对, 从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 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即可以看出, 学生和高校之间的委托关系纯粹是一种想象, 不存在于现实的社会之中。

(二) 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高校性质决定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契约关系具有不可能性, 简单的以契约的性质来概括高校与学生的关系, 也不利于学校运用权力理论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对高校与学生的关系进行契约性质假设既非必要也非现阶段背景假设⑤。

高校性质决定简单的以一种法律关系来界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 一种法律关系对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忽视了高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复杂性。高校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性质, 决定了高校与学生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法律关系。因此, 在解决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时,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一概的以一种法律关系来界定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只有这样, 才更适合高校的实际, 促进高校的发展, 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

三、高校管理工作与学生权利救济

高校的性质和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复杂性, 决定了高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学生权利救济的难度。田永和北京科技大学的案件、刘燕文和北京大学的案件, 在给学生权利救济提供新途径的同时, 也给高校管理工作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将法治理念引入高校为高校管理和学生权利救济开辟了新途径, 法治理念引入高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在管理工作中注重程序参与

在对学生做出处罚时, 尤其是涉及毕业证、学位证等方面, 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处于行政主体的地位, 给学生充分的程序参与。做出此类惩罚相当于行政机关吊销执照类处罚, 要在处罚决定之前举行听证会, 告知被处罚人所要接受的处罚, 给予被处罚人申诉、辩解的权利, 保证处罚做出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让被处罚人充分参与和进行辩解。

(二) 注重学生的救济权利保护

任何管理工作都难免存在失误, 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纷繁复杂, 没有错误是不可能的。在错误发生之后, 给予学生充分的救济权利不仅是对学校管理工作负责也是对学生权利负责。在学校内部赋予学生申请复议和申诉的权利, 尽量减少错误决定的执行, 使错误的管理工作得到纠正。

(三) 管理规则在法律、法规范围之内

法治社会, 高校管理工作不可能超出法律的调整范围, 虽然高校的性质具有自主管理和自治性, 但是其都是在法律范围之内, 法治理念引入高校就是以规则和程序保障效率和公正, 但规则一定要在法律范围之内。比如学籍管理办法中有关于取消学籍的规定, 如果学校制定过分严格于法律的规定, 将得不到法律的承认, 在此类案件进入法院以后, 学校管理工作将得不到法律的承认。

总之, 法治社会发展的进程已经使法律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校管理工作只能适应这个趋势, 更好的认识高校与学生的关系, 将管理工作纳入法治的轨道, 是学校管理工作和学生权利融合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2]湛中乐.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谈“以学生为中心”高校学生管理 篇3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虽然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但是重点本科的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加。同时随着高校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带来学生素质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市场经济、社会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和新的挑战。

一、实施高校学生管理的必要性

现在,多数大学生受到家庭呵护,个人意识强、集体观念差、感情脆弱,缺乏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收费标准的提高、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的加剧,造成高校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不断增多,这些都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其次,缺乏整套系统的学生管理体制,学生管理体制单一化,学生管理权责不明确,甚至满足于不出事。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人生阅历、年龄层次、思想水平的参差不齐,也给一些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失望。由于中国几近残酷的高考制度,使得高中教师总以考上大学便轻松为动力激励着学生,以及网络上一些关于大学生活的消极言论,使得学生心中形成了大学是来玩,来享受生活而并非学习的心态,这也需要学生管理者的正确引导,以便于学生走上正轨。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具体内容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学生工作的小事做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要紧紧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个中心环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工作重点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上来。

“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就是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的参与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校的管理中凸显人性化,表现在让学生自主管理学生的活动,自主安排活动,自主制定规划,校方在管理过程之中尊重学生的权利,从思想政治上,实现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是引导高校思想教育走出困境、回归思想教育本质而做出的时代回应。个性是个人动机、需要、兴趣、特长、倾向性和认知思维方式的综合反映。个性使人对事物做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选择。真实的集体来自于个体间内在的共生性,存在于独立性和独特性的个体中。所以真实的集体并不压制人的个性,而且是个性得以发展的土壤。任何人离开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活动,就不能成为人。异化的集体存在于一种外在的约束,这些外在的约束压制了人的个性。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通过“科层式全景监视”的管理制度、以强制为主要手段的管理制度以及评价标准模式化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对学生的约束。学生的个性受制于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使他们不仅要生存于科层制的高校学生管理组织结构中,接受学生管理人员的控制,还要生存于犹如镶嵌于大学的校园里的一个个不同的方格——“班级”和“宿舍”中。这些都表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外在约束的基础之上,体现为整齐划一的特点,这使学生的个性化选择自由受到限制,有悖于现代社会对学生个性的弘扬。

严格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人性化教育的光芒,管理要有制度,要有法可依。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也同样,管理者要增强执行校规校纪的严肃性。校规校纪对学生的规范管理是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条件,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必要的。缺乏严格的管理,让学生放任自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严格管理规范的前提下,给予学生更多的应是关爱。在他们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无奈、挫折和烦恼,他们需要老师和亲人给予关心和爱护、帮助和鼓励,更需要辅导员给予他们鞭策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在他们困惑不安时,前方有一盏温馨的、明亮的航标灯时刻伴随在他们成长的路上。

高校是和谐社会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学生管理也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方面。要达到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目标,就必须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神圣性的同时,正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形势,有效解决高校学生管理作面临的难题,不断创新思维、重视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提高管理艺术,提升管理绩效。管理是一门科学,学生管理更是一门与众不同的科学。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加强学生内在管理与外在管理的结合,做到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人性化,才能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课题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以学生为中心’管理理念的研究与应用”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参考文献:

[1]丁建.以人为本理念与学生管理工作.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l0.

[2]张焕华.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探讨.管理科学研究,2010

高校学生干部定位 篇4

学生干部,这个词可以分为两个词“学生”“干部”,那根据其逻辑,学生干部先是学生然后才是干部,所以学生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个大学生,学生是用来学习的,不是来干工作的,因此,学习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更不能放弃!

因为我们是学生,所以在干工作的前提是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搞好,如果自己没有办法将学习和工作搞好,那么就不要去当干部,来让自己更忙,更累,让自己的生活更混乱。

而学生干部不仅仅是学生,他又承担着多重角色。

首先它是一个服务的角色,学生干部不同于社会上的干部,它于工作没有薪酬上的回报,所以说,干的是良心活,干好一件工作取决于心态,而不是能力,以一个服务者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干事,那么定会有不菲的成绩。

再次,学生干部是一个安排者,如果说管理者好像有点过头,有点强制力的感觉,所谓安排者,即是对一个活动个细节的安排和人员的安排,一个活动的成功举办定然需要这样一个人,所以安排好一件事,是需要付出心血的。要认真,要考虑全面,才会有活动成功的收获。

其次,学生干部是一个联系者。他要联系上级和下级,一方面,他要将上级的指令,建议等传达下去,让下面的人知道上级在做些什么事情,对下面的工作有什么要求等等。而更重要的是把下面的意见传递到上面去,让上级知道下级的心声,而且要及时而且准确。

学生干部要想把工作做好,要有足够的亲和力。因为这样其他学生才会支持你的工作,去给你说他们的意见,去尽力配合你的工作。亲和力有了,那就更要有果断力了,只有学生有一定的果断力和魄力,才能够选取一种更好的方法去完成这个活动的一切流程,这也需要一种洞察力,看哪种方案能取得更好的成果,让结局来证明决策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干部,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是必须要具备的意识,因为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决定的,他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共同的付出,共同的坚持。所以要融入集体,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学生干部付出的不够,而是我们没有去坚持,去规划,这种坚持到底是很重要的素质。

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定位:

服务角色认知:可以这样来表述高校学生干部——“普通又不普通的学生,现实而又虚拟的干部”。他们掌握的资源在有限的系统环境中并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回报,所谓“不可替代”也只是时空上的相对性、权力和义务关系的组合中又被人为地弱化权利的色彩,普通学生又不放弃行为上的期待。这些从客观上为高校学生干部界定了第一重要角色——服务者。事实上,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工作的对象,更是学生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倡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在以集体生存和全日制学习的高校中,服务的外延被无限拓展,正是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作为“服务者”角色的进一步界定,从职能上来看,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成为学生干部发展上的主流趋势。

模范角色认知:既是指学生干部值得学习和效仿的理念和行为。而从学生干部发展角度来看,对于模范角色的认知和适应过程中,主客观都不应当要求他们成为全面的模范,而应该是突出的模范。

桥梁角色认知:学生干部的桥梁角色即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纽带。在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础上,熟悉学校的工作内容,掌握将任务分解的能力;同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主动向相关老师形成书面或者口头的汇报,作为管理角色的依据。从这个层面上看,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于老师。

学生角色认知:许多高校的学生干部对于权力的追逐和名誉的迷恋,在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中也得以强化,“干部”的工作成分压到了学习成分。

专家角色认知:学生干部强调扮演专家角色,既即是在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内成为该范畴内的专家。而我们的口号是——因为专业,所以高效!

管理角色认知:管理角色定位是学生干部区别于学生最大不同,是学校、社会对学生干部认可的系统性职能和首要角色,是“自我管理”实现的重要保障。学生干部的管理角色使学生以及围绕学生的事物更加系统化,而不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成为学生管理中的障碍。

关于“学生干部职责”方面,学生干部首先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平时工作中,做好各种工作安排按时按量的完成任务,其次学生干部要有创新精神,根据反馈到的学生信息,开展深入群众的活动,特别是团委学生会的同学尤其要加强创新意识,在前期工作的积累基础之上,建设有数计学院特色的干部队伍。基于角色定位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

固化宗旨:高校学生干部的宗旨是“服务于师生”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干部缺乏宗旨意识、个人意识太强,把学生干部的角色本身看作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栽培样中,要不失时机,在思想和行动中固化“服务于师生”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评判成败得失的依据放在被服务对象的客观评价上来;引导学生从落实这一宗旨的各项具体行动中出发,把解决周边师生的现实问题作为突破点,建立学生干部满意度评价表。

深化动力:高校学生干部群体的加入和发展动力本身就值得研究。不少学生干部抱着评优,表现,入党,推荐就业等各种动机加入到这个群体中来,这在现实的社会中不可避免,对他们的培养要不断挖掘其本质的发展动力,实现上述各种目标必须进一步深化其工作的动力——不断增强拼搏感,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深化学生干部的工作动力。

硬化素质:拼搏感,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的寻求依赖于学生干部的素质而学生干部的素质体现在成为工作上的助手,管理上的专家,成为政治上有高度,生活中有情趣,工作中有方法,人格上有魅力,道德上有原则的高校学生干部。这要求培养他们关注和认识政治。不仅安排工作和任务,更要指导他们修身养性,进行工作方法的培训组织大家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学生用现代的工具,经济的思想,管理的思维来处理工作和个人问题,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老师和学生干部之间的畅通沟通机制。

淡化身份:尽管高校学生干部的数量不多,但相对于全体学生来讲还具备稀缺性。正是因为这一稀缺性,使“干部”身份容易滋生该群体同学的骄傲,自大甚至霸道,所以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中,要设法淡化它们的身份,在考核评价时回避干部和学生的不同标准,在职位设置上体现参与性多而不是主导性多。

开化视野: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信息相对闭塞,各种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和知识在经过大学生偏好性选择后相对狭隘,使更多的学生和干部把关注点放在了有限的领域内。在对学生干部培训时,要号召“学有所长,学习面宽,学习不止,学有所成”,引导广大学生干部关注社会,经济,法律,文化甚至国际问题。扩大学生干部的视野,实行学生干部定期交流制,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开创学生活动的新思路。

活化思维: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都不是静态的,更不是孤立的。目前,大部分学生工作,尤其是学生活动的项目较少,形式单一,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中,要指导他们学会“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专业与文化相结合,形式和内容相统一,思考和执行相统一”的思维模式,不能死守过去的模式,而是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软化功利性:很多学生干部竞选时慷慨激昂,信誓旦旦,然而不久之后就有很多干部辞职不干了,理由似乎很充分“做个学生干部,工作累还不说同学们还不理解,再说又没有什么好处,不干也罢”。这就是典型的拈轻怕重,急功近利功利性干部。要求对高校的学生干部在培养的一开始,就设法软化其功利性,需要老师调解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及时的分解不满情绪,关注大家工作的收获,鼓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工作的成就和乐趣中不断成长。

高校贫困学生 篇5

If you study in collegesmhave you ever noticed some students live under financial hardships Ⅱ They encounter many difficulties in finishing higher education because they are poverty stricken. Their life is hardly known by outsiders——some starve, some seldom buy clothes and still some cannot afford train tickets to return home during vacations.

Those impoverished students suffer not only physically but also mentally from their predicament (困境). They worry about tuition (学费) and living expenditure(生活费). Some even suffer mental imbalance. After school, many must work part time, which takes away from studies and may make them do poorly or drop out. In spite of this many are very diligent and are prepared to endure all kinds of hardships.

高校学生社团章程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

中文名称为“中国xx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英文名称为“associations of communities’ Union of xxxxxxxx University Of China”。

第二条 本会性质:

中国xx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直接指导下,在全校学生的监督下,由中国xx大学所有学生社团共同建立起来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全校性社团联合组织,是联系学校与各社团、社团会员的桥梁与纽带,是发展与繁荣校园文化的舞台和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张显个性、开拓创新、全面成才的重要载体。

第三条 本会宗旨:

贯彻执行党团的教育方针,全心全意为全校社团以及社团会员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四条 本会指导思想:

拥护四项基本原则、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发挥社会和学校与各社团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团结和引导各社团开展各项有益、健康的文体及学术实践活动,响应党的号召和祖国需要,通过各类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良好结合。

第五条 本会任务:

1、引导学生社团学习并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社团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2、对各学生社团的活动和发展提供服务并进行监督,对各社团的活动定期进行评议,激励并促进社团的发展。

3、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学校总体利益的前提下,争取和维护各学生社团的共同利益,沟通各社团与学校和团委的联系,做学校和团委与各社团之间的桥梁纽带。创造有利于社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4、加强校内各学生社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社团之间的合作与资源整合,发展同兄弟院校学生社团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成员

第六条 成员的产生

凡在中国xx大学团委正式注册、承认本会章程的社团及其社团会员均为本会成员。

第七条 本会成员的基本义务: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积极举办学术、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提高自身及其会员的全面素质。

3、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文明自律,尊师爱校;自觉维护学校的党政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4、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积极参加本会活动。

第八条 成员的基本权利:

1、在本会工作中有建设、批评和监督的权利。

2、在本会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3、有要求本会提供正当权益保障和服务的权利。

4、由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种活动的权利。

第三章 组织机构设置与职权

第九条:本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第十条:社团联合会理事会

1、由各学生社团社长组成,是本会的最高权力机关。

2、每学期定期召开两次会议,如有重大事件,经校团委批准,可不定期组织召开。

3、职权:

⑴ 制定和修改本会章程;

⑵ 代表各学生社团表决关于社团管理、评比等重大决议,当天1/2票数通过视作通过,未出席大会的委员视作自动放弃权利

第九条:机构设置

主席1-2名(由团委任命)

理事会5-8名:由优秀学生社团社长组成 委员:由学生社团社长组成

财务监察委员会:由各社团财务人员组成 第十条: 社团联合会成立六个下属部门:

外联部:联络校内各类社团开展活动,与其他高校社团部开展交流和联谊活动,与外部组织进行有利我校社团发展的合作。

组织部:负责社团联合会内部的各项日常工作,整理各个社团活动资料的整理和更新,并进行社团成立、注册、活动申请等的审批,社团违规的判断和处置,以及各学生社团的评优工作。

财务部:负责管理社团联合会下属部门的各项活动的收入支出,各学生社团的财务管理,落实财务监察制度,培训财务监察委员,以及学校对学生社团活动拨款的招标、发放、监督。

行政策划部:负责社团联合会制度编订和修改,对各项活动进行初步的策划,重点社团和重点活动项目建设,为社团活动方案提供建议性策划案。

宣传部:负责社团联合会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对内和对外宣传社团联合会和各学生社团动态,辅助社团联合会中的其他工作组塑造良好整体形象

第十一条:社团联合会理事会成员及各部门部长、副部长的选拔

1、有志愿参加社团联合会管理的委员和社长,向理事会提交参选表格(个人简历和参选部门)

2、理事会在初步审评后,决定最终的参选人名单,(主席拥有一票否决权)

3、参选人员进行参选演讲,社联全体委员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各部部长,副部长。

4、选举的各部部长,副部长任期为一年,社长退社后即退任,表现优秀者可考虑连任。

5、如果各部部长或副部长有失职,理事会有权罢免其职务(主席和半数以上理事会成员通过,即可罢免)

高校学生社团章程范文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协会的管理,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促进协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精神与文明共同进步,根据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精神,结合我校大学生社团管理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社团全称xx师范大学大学生xx协会(Student xxxxxxxx Association,xxxxxx Normal University),简称xx协会(SEA)。

第三条 本协会是在共青团xx师范大学委员会的领导下,并在xx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隶属于校团委社团部,是由我校学生本着自愿结合的原则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协会以为学生xx提供帮助为主导思想,是在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xx的整体趋势下成立的一个具有全新理念的综合性学生社团。

第四条 本协会的宗旨与口号是:

(一)宗旨:普及xx知识、增强xx意识、提升xx能力、展现xx风采;

(二)口号:励志改变人生,xx成就未来。

第五条 本协会的基本任务是:

(一)通过创办“xx之星”大讲堂等系列xx知识培训班,在广大同学中普及xx知识;

(二)通过组织xx计划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比赛活动提升大学生的xx能力。

(三)紧密联系校外公司企业,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多的xx、就业信息,为广大同学接触社会工作提供便利,鼓励同学进行xx实践,争取成为学校学生联系社会的桥梁和本校创新的“孵化器”。

(四)通过知识的普及、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的锻炼等,增强大学生的xx意识,在全校激发和鼓励大学生xx热情,培养一批有深入、全面世界眼光和xx潜质的人才。

第二章 会员的权利、义务和准则

第六条 会员的基本权利:

会员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一)会员有参加本协会一般活动的权利;

(二)会员有了解本协会内部运作的权利;

(三)会员有监督权利和对协会的工作提出合理建议和批评的权利;

(四)优先参加协会xx知识培训的权利,参加协会重大会议的权 利,对协会重大决策有建议权和投票权。

第七条 会员的基本义务:

(五)会员必须遵守协会的章程,积极参加本社团理论培训、比赛和实践活动;

(六)会员有协助理事会开展活动的义务;

(七)会员有缴纳会费的义务;

(八)会员有维护本协会名誉和利益的义务;

(九)会员有发展新会员和扩大本协会影响力的义务;

(十)会员需明确协会及各部门的基本情况和本人职责,认真思考并出谋划策,在协会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义务。

第八条 会员准则:

(一)SEA行为准则:不要找借口;

(二)SEA评价准则:一切用行动说话;

(三)SEA思想准则:责任是一种使命;

(四)SEA机遇准则:强者创造机会;

(五)SEA生存准则:学会适应环境;

(六)SEA合作准则:团队高于一切。

第三章 协会组织机构、负责人及职责

协会设会员代表大会、常务理事会、导师团

第九条 会员代表大会,由全体会员推选出会员代表参加每年的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会员代表大会推选出总经理(会长)、副总经理(副会长)候选人选,由院团委及指导老师和上届总经理(会长)考核后任命,报校团委批准。

第十条 常务理事会,由总经理(会长)、副总经理(副会长)、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修改章程;审议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决议协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方针;负责对协会重大事情做出决定,提议修改章程指定和各项活动方案;负责制定各项活动计划;对各执行部门进行监督;对不称职的组织者进行审查,并重新选拔,确定。

(一)总经理(会长):

向理事会负责,对各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安排,对外代表创协面对学校领导、地方相关人事机构、工商行政机构、各大企业商家及其他学校及学校团体。

(二)副总经理(副会长):

1、负责对外职能的副总经理是协会的对外形象,协助总经理处理对外关系,直接面对赞助商、各大合作企业商家等,负责协会的对外工作。

2、负责对内职能的副总经理对协会内部人员进行协调管理,监督指导各部门日常事物的开展,并负责和各部门间人手的协调工作。定期主持举办管理层会议。

3、负责内部事务的副总经理掌管和监督创协各部门的工作,各部门直接向其负责。

(三)部长(理事长):

按实际工作需要,负责不定期主持召开常务理事会会议;负责各项日常工作计划;每三周召开常务理事会会议,商议协会重大决议和活动的安排。

(四)导师团:由经管学院各专业老师组成负责,聘请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张廷龙老师为导师团负责人,张建华、茆巍、马骥、胡庆十等老师为顾问,对协会的运作进行具体细致的指导工作。

第十一条 协会各部门职责

(一)行政部(办公室):管理协会所有文挡资料,定时向各部会议记录员索取会议记录;每次活动后向各部门索取活动策划书、工作计划和各类协议书,随时向有需要者提供查询;及时快速的向校内外媒体递送协会重大活动信息;负责管理协会物品;负责汇总、起草协会工作计划和总结,拟订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检查落实;制定具体考核制度,协助总经理、副总经理对各部进行考核,负责对各部门日常、学期、学年的考核评议的具体工作。

(二)企划部(宣传组织部):负责活动的策划、执行;对重要活动或服务提出创意性方案;按照需要配合其他部门收集各种就业、xx信息;定期组织企业文化游;负责大小活动中的宣传活动的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横幅、海报、传单、问卷调查、会员证的设计。

负责xx文化的传播;进行大小活动的宣传;及时向会员传达有关xx的信息以及校外兼职的信息;负责本协会理念及各种活动情况的新闻汇报工作。

(三)公关部(外联部):负责协会一切公关活动及与与社会各社团和企业联系,扩大影响力,提高社团形象,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开拓和维持与校内外各媒体,校内各院系、社团、其他学校及赞助商和相关部门的联系;

(四)财务部:负责内部资金的运营与周转,掌握现金流出和留入,做学期预算和节余,协调行政部共同管理创协资产,记录各种物资的买入、借出和归还。定期向理事会汇报财务。

(五)人事部(培训部):管理更新所有协会会员的档案信息;,负责各部门人员调配、协调工作;负责会员有关xx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负责表彰红先进集体和先进人员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相关荣誉证章颁发工作。

(六)项目部:负责联系校内校外xx人才并管理更新xx人才相关信息;负责对xx项目进行评估,为理事会提供详细项目评估报告,以决定协会对xx项目进行投资。

第四章 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篇 收支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本协会经费来源分为:会费、外联、项目提成、学校资助等,各项收入必须全部入账,现金收付应当严格手续,加强管理,执行钱账分管原则,财务部门专职办理.建立现金日记账,逐笔登记现金收支, 不得坐支现金和账外设账,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十三条 每次外联所拉赞助以及代理社会企业公司开展项目的提成,公关部工作人员须向财务部汇报,以便财务部做好财务工作。

第十四条 支出是指协会开展大赛、宣传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对于对xx项目的支持投资须经理事会决议通过,财务部须做好各项支出的记账工作。

第十五条 协会要加强支出的管理,各项支出应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不得虚列虚报,不得以计划数和预算数代替。协会各项包干使用的经费和核定的指标费用,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列支。

第十六条 协会、各项支出必需符合本制度,对发生的各项支出经办要做好计划向办公室提出申请,办公室根据其职责权限,依照协会规定的程序审核批准后方可支付。

第二篇 资产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资产是指协会占有或使用的能以明确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价在50元以上,使用期一年以上的资产;固定资产应登记造册,行政部设立专人保管,并建立健全领用制度,保管人员调离工作时应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九条 加强对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对确实不能用的固定资产

可由行政部或管理人员提出意见,经理事会批准后处理。

第三篇 财务报销制度

第二十条 协会的一切经济收支,必须分厘入帐,实行欠账分管原则,严禁设立账外账等。

第二十一条 协会各部门设立报销负责人,负责收集单据、票证定期报至财务部并做好部门财务管理工作,协会的单据、票证和账册统由行政部保管,各种票据统由财务部人员登记造册,财务出纳凭审核凭证支付,每学期期末由理事会审核办公室的财务工作。

第二十二条 分管财务部副会长平时定期对财务部负责的财务工作进行审核。

第二十三条 报账使用报销单,报销票据合乎规范,内容要齐全真实。报销单要填写以下内容:

(一)填写部门名称

(二)填制日期

(三)业务内容、金额

(四)经办人员(至少两名)及证明人(所属部门上级领导)的签名

注:1.报销单要附有相应原始票据,报销的原始票据必须规范真实有效,票据上要有出具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票据记载的要有单价和数量,并且大写金额和小写金额要相符。

2.发票背面必须按右侧格式填写:

XX活动XX用途

经办人: XXX(为此发票的第一支出人)

XXX(为此发票的第二支出人)

证明人:XXX(为各部门部长级)

第二十四条 借款及报销程序

(一)在活动前,涉及到经费开支的,活动负责人需要先报备财务部室本次活动费用预算,预算在50元以下(含50元)的不用报购买物资数量等明细内容,预算在50元以上的需列出购买物资的具体明细(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费用预算通过后方能报销,经费原则上先行垫付,若需求经费较大且会长团讨论通过,可事前借取部分经费,借款单要有活动负责人签字后,财务部方可支出。

(二)对一般经费支出,当次报销金额在100元以下(含100元),报销单要有活动负责人、经办人签字后,财务部方可审核支出

(三)对较大的经费支出,当次报销金额在100元以上,报销单要有经办人、活动负责人、签字并得到会长批准后,财务部方可审核支出。

(四)办公室财务人员应根据职业判断对与社团无关的事项不予报销,超过正常范围的金额应予以询问,无正当理由,不予报销。

第二十五条 报销审批程序:

(一)经办人及上级领导签字;

(二)财务部财务人员签字;

(三)会计审核制单;

(四)出纳凭据报销。

第二十六条 报销时限

报销时限定在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和星期五值班时间,报销人带报销凭证并在办公室填写报销单,由办公室财务人员汇总后向院团委领取报销现金,无正规财务发票的一律不给予报销.请报销人于次月报销日(每月最后一周星期四和星期五)凭报销单副本在办公室领取现金。

第五章 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 文档的整理和归类的工作由协会行政部成员具体负责。

第二十八条 起草或审核各类文件并负责各种资料、文件的收集,分类存档。

第二十九条 会议记录管理,作好会议记录和考勤记录,以备用于会员考核工作。

第三十条 做好会员的注册工作和人力资源的调配,协会成员的考核等都要整理备案。

第三十一条 文档管理一般需要书面资料备案、磁盘备案等多种形式,以防止资料丢失。

第六章 考核制度

第一篇人员考核制度

第三十二条:考核内容

(一)出勤率方面(15分)

总体要求:凡由协会召开、举办的会议、活动,相关人员不得无故迟到、缺席。

1.无故迟到者每人每次扣2分

2.无故缺席者,每人每次扣3分,凡在一学期内,无故缺席3次者取消评优资格,并且本人作书面检讨

3.请假缺席者每人每次扣1分

(二)工作态度及质量方面(25分)

总体要求:相关负责人积极、认真、负责地履行相关职责,踏实地做好所分配的工作,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因个人原因导致会议、活动等不能如期举行者,每人每次扣3分。

2.凡在活动中不能正确履行相关职责,导致会议、活动场地秩序混乱、活动不能顺利进行者,每人每次扣2分。

3.凡在活动进行时,相关人员擅自中途离场者,每人每次扣2分。

4.凡在规定时间没有总结、上交相关材料者每人每次扣2分。

(三)参与活动的次数和获奖次数方面(15分)

总体要求:协会成员要积极参加协会举办的各项活动,做好规划和筹备工作。对于在活动中获得奖项的成员,应优先考虑评优名额。

1.凡参加本协会举办活动(参加者或组织者)每人每次加2分。

2.凡参加本协会举办活动并获奖者,一等奖每人每次加5分、二等奖每人每次加4分、三等奖每人每次加3分。

(四)为协会发展出谋划策方面(20分)

总体要求:协会成员在认真对待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留心协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协会本身制度等的不完善,勇于创新积极主动的为协会的发展出谋划策。

1.凡为协会所提意见被采纳者,每人每次加2分。

2.若意见被采纳且由本人负责举办成功者,每人每次加5分。

(五)与协会成员的团结合作方面(25分)

总体要求:协会成员应注重与其他成员间交流和合作,加强内部的团结,从集体中汲取工作经验,建设强有力的内部管理层。

1.与同事融洽相处、通力合作,做好协会工作10分。

2.服从协会安排,协助相关负责人做好工作15分。

第三十三条 考核流程

(一)自我评价。会员根据个人工作能力提升(40分)、工作态度和质量(30分)、团体协作意识与能力(30分)的三大模块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占总成绩的30%。

(二)认证部评议小组评价。评议小组根据平时所作评议材料对会员进行综合打分,取其平均分为最终成绩,占总成绩70%。

(三)公布考核成绩,并结合考核结果对内部考核成绩突出的普通会员、理事、部长进行晋升;对内部考核成绩极差的部长、副会长进行降级或在学年结束后不颁发聘书的处理。

第二篇部门考核制度

第三十四条 门考核按其不同特点分为实践性部门考核与非实践性部门考核两部分,在学期末各评出两个优秀部门。

第三十五条 部门考核由认证部及会长团完成,考核标准参照《部门考核评分与奖惩细则》。

第三十六条 考核程序

(一)参与考核的各部部长将本部门年终工作总结与申报材料交至认证部,认证部审核后将审核情况通知会长团。

(二)会长团根据认证部提交的审核情况及相关资料确定考核结果并确定“先进部门”评选结果。

(三)对考核结果以及“先进部门”评选结果有异议的应在公布一周内向认证部提出,逾期不与受理.无异议的,协会备案.并给“先进部门”颁发荣誉证书。

第三十七条 被评为“先进部门”的部长授予“优秀部长”称号。该部门理事及副部在干部考核中予以优先考虑。对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协会将给予批评。

第三十八条 考评细则:

(一)部门考核中,分为实践部门考核和非实践部门考核,最终评出二个“先进部门”。考核均采取百分记分制,基础分70分,发展分30分,所有部门评分细则一致。

(二)基础分细则:(加分与扣分并行,总分70分,从零分开始累积)

1.科学合理地处理本部门事务,日常工作运行状况良好,内部团结,学期末最高加10分;活动纪律混乱,严重影响协会形象和声誉的部门最低扣3分。

2.关心协会发展,主动与会长团沟通交流,对协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最高可加5分。

3.对会长团安排的工作任务(包括非本部工作)无故不执行者每次扣10分,不按要求完成者每次扣6分,延误者每次扣3分。

4.每次开会部门与会率在90%以上,考核时最高可加5分;出席人数未达到部门总人数的2/3,每次扣3分,累记扣分,扣完为止。

5.对协会的安排活动,部门积极相应参与,由会长团指定总负责人,可由一个部门承办或由几个部门合作承办,参加活动的部门指派专人负责策划,若活动举办成功,效果较好,各项工作(如策划书、活动总结等)落实较好,承办的部门最高可加10分,若无故拒绝参加活动的部门,每次扣3分。

6.协会物品属于协会集体财产,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丢失或损坏,部门若有财务丢失情况或人为故意损坏财务者,每次最低扣2分(视情况而定),满分为5分,扣完为止。

(三)提高分评分细则:(30分)

1.计划与总结:每次活动(日常性活动只需一份学期总计划)都有完善的活动策划和总结,部门学期初有工作计划,学期末有工作总结者,经核实最高可得5分,其他情况酌情加分。

2.人才培养:重视后备力量培养,内部干部层稳定,整体工作实力强,善于挖掘和推荐新人,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招新工作把关较好的部门,审核时经核实最高可得5分。

3.协会网站投稿情况:积极向协会网站论坛投稿,除宣传部外,其他部门每被采纳一篇可得2分,最高可得5分。

第七章 相关活动内容

第三十九条 协会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活动,普及xx知识、培养xx意识,提高xx能力。

(一)开办xx、就业培训班,举办“xx之星”大讲堂,在广大同学中宣传普及xx、就业知识,培养知识型人才;

(二)举办xx计划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专业性比赛,挺高参赛者xx能力、团队精神、职业能力;

(三)与公司、企业洽谈项目,鼓励会员参与项目实践,为公司、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高校学生 篇7

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开展较晚, 仍处在以课程教育为主的阶段, 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指导单单依靠高校就业工作部门承担, 形式单一、内容有限, 面临如下几方面的问题[2]。

1.教育理念缺乏专业性, 教育过程缺乏实践性。美国作为首个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 在其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丰富理论内涵与实践模型, 积累了大量经验, 对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有借鉴意义。在美国, 各级教育部门都设有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及师资队伍, 辅导人员普遍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硕博士学位, 可承担学生心理测试、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3]。相比而言, 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 在实施过程中尚无可依据的管理、考评及活动制度, 且目前主要由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负责, 这些政务部门的学生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理论开展教育的能力欠缺。

此外, 高校就业部门将教育重心放在增加就业机会, 提升就业率及就业层次上, 简单粗暴地采取填鸭式短期规划课程或就业指导培训。而事实上,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帮助其适应瞬息万变的职场环境。这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任务, 不仅需要信息给予及路径指导, 更需通过实地参观、调研考察、顶岗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切身参与,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定位。

2.教育目标滞后于社会发展, 教育成果与社会脱节。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从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能力的获取、选择职业、就职, 直到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4]。这不仅是对学校学习、生活、情感的计划与安排, 更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入门的选择和准备。而目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目标与就业目标混淆不清, 仅仅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强调职业指导和实习培训, 忽视了就业信息提供、职业咨询、企业行业分析等, 导致学生在接受初期启蒙后, 缺乏后续思考及实践, 在规划职业生涯时往往异想天开, 与社会就业环境、实际岗位需求产生脱节。

3.教育体系与学生实际需求有差距, 教育内容对学生实际影响力较小。目前, 校园内虽然已经形成一定的职业规划氛围, 但学生探寻职业生涯道路的内在动力尚未被激发出来, 主要是因为教育体系未能以学生为主体, 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 课堂教学及考核方式旨在传授学生职业规划知识, 缺少对学生执行规划、培养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持续指导。另一方面, 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活动, 表演成分多过操练成分, 且学生参与力度有限。虽然学生可以得到锻炼, 但由于缺乏职业背景及行业需求等信息及实践平台, 学生无法将课程及赛事所学心得付诸实践[5]。

二、高校学生社区的主要特征

高校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 同时是课堂的延伸, 是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交流、信息沟通的综合性场所, 是提高学生素质, 使之社会化的重要阵地, 与其他校园平台相比, 有着自身的特点。

1.多元化。随着高校社区建设逐渐常态化, 基于学生社区举办的活动日趋丰富, 社区也成了学生温馨舒适的家园、求知进取的学园及素质拓展的乐园。作为培育青年知识分子的特殊人居空间, 大学生社区不仅是居住、娱乐、休闲的场所, 更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培育阵地[6]。因此, 社区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生活质量, 并且从全方位辐射到党团建设、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

2.自主化。多样的社区活动易于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和主人翁态度,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随着学生社区组织建设的日趋完善及公寓社区自治委员会等学生组织的成立, 学生群体能较好地在学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7]。其次, 社区中的党团组织也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学生社区采取个体参与、群体参与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在进行自我管理的同时, 保证了管理渠道通畅, 充分发扬了民主, 让学生了迈出“社会人”的第一步。

3.信息化。作为社区管理现代化和组织网络化的要义之一, 信息化是当代高校学生社区的重要特征。除了耳口相传的地理优势, 社区更是网络平台的集聚地。腾讯QQ、微博、人人、微信等新兴平台纷纷进驻学生社区, 占领高校传媒高地, 为学生的思政教育、心理疏导、职涯教育提供了便利途径。

三、高校学生社区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1.多元化社区为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平台保障。首先, 鉴于传统职业规划课程实效低, 可以突破班级限制, 以专业兴趣、求职地点、预期岗位等为切入点, 在社区建立学生职业发展训练营、职业素质拓展工作坊等学生团体, 聚集志同道合的求职伙伴, 提供生涯发展全方位的培训, 集众人之力, 缓解就业压力;其次, 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从根本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者在教育目标上是统一的, 在育人功能上是互补的。社区作为思政教育的承接平台, 开设有“名师有约”、“企明星大讲堂”等教育活动, 因此可以借助该类社区活动, 对求职案例进行思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求职观念;同时, 学生社区作为高校心理健康咨询的重要阵地, 可以通过“求职心理沙龙”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借助微信、微博、人人等虚拟社区, 让学生畅所欲言, 分享困惑, 及时排忧减压, 为职业生涯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8]。

2.自主化社区为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主体保障。目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成效甚微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广大学生或者为了赚取学分被动接受教学课程, 或者为了获得荣誉盲目参加形式各异的职涯规划活动[9]。学生社区作为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管理的平台, 是介于学校与社会的过渡地带, 在这里, 学生乐于贯彻“我的地盘我做主”这一口号, 以学生社区自治委员会为主体, 就业小分队、IE学社、吃货大联盟等功能各异的学生小团体活跃在学习、生活、就业的方方面面;在这里, 学生自主设计公寓Logo, 自己邀请企业HR来社区开展职业素养大讲堂了解职场前沿, 自己组团联系企业开展暑期实习拓展专业素质, 自己举办模拟招聘大赛提升求职能力。依托学生社区, 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增强自我教育、自我设计的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存在价值, 为自我职业生涯设计创造良好条件, 提供积极主动的主体保障。

3.信息化社区为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信息保障。首先, 学生社区拥有迅捷便利的虚拟社区平台, 可以优化职业生涯教育流程。大学生职涯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只有将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培训、实践等紧密结合, 才能发挥其综合优势, 实现职业生涯教育信息化管理;其次, 为生涯教育提供信息支持。依托学生社区打造校友信息库, 将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存档并适时更新, 方便学生对往届校友的求职取向和职场发展状况有明确认知, 从而便于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做出合理规划;再次, 了解学生所需, 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网络科技的影响, 偏好在虚拟社区中开展互通交流, 袒露心扉。因此, 借助学生社区网络, 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需求, 并以此为出发点, 规划生涯教育的体系及内容, 提升学生所需与生涯教育的契合度, 缩小原本教育体系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扩大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实际影响力。

学生社区作为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成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抓手, 成为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自我设计、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高校应组织开展具有社区特色、与时俱进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群体性活动, 丰富社区“居民”的职业生涯理念, 借助社区这一集“理论教育, 行为指导、实践服务、信息互通”于一体的职业生涯教育阵地, 有效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及职业适应能力, 为实现人职匹配的最终目标夯实基础。

摘要:新世纪, 我国高校引进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然而, 由于历史、认知偏差、经验不足等一系列原因, 至今职业生涯教育仍是就业服务工作中毕业生满意度最低的领域。高校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 而且是课堂的延伸, 是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交流、信息沟通的综合性场所, 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阵地, 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基地。本文从高校学生社区的特征出发, 分析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区,职业生涯教育,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曹瑞明, 韶妍.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地方高校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 2011 (5) :123-125.

[2]房欲飞.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现代大学教育, 2013 (4) :104-110.

[3]汉吉月.中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J].时代经贸, 2013 (280) :99-10.

[4]张桥, 张敏坚.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320-323.

[5]武文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33) :255.

[6]吕文彬.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 2008:6.

[7]覃嫔.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0:9.

[8]吴玲玲.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工作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9 (33) :79-80.

创新高校学生党课教育 篇8

党课教育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因此党课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渠道。通过党课教育,可以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学生的指导思想,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柱,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学生的伦理观,从而使学生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

党课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四个“新一代”的重要保证。党课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要内容,为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是对学生高层面的特殊而系统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更先进的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党的命运的重要奠基工程。

党课教育又是人文社科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人成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它能帮助学生构成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为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宽广的知识基础。

党课教育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党的建设,亲身去感受、体验、思考和实践,使党课的客观要求与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发生相互作用,变为他们自身的需要和自觉的行动,并自觉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作风,努力提高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能力保障。

随着高校党校建设不断完善,党课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各高校的党课教育基本具备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丰富的教学内涵、科学的考核办法、精干的教学队伍,使得党员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得到保障。但是当前高校党课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传统,缺乏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授课内容往往局限于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比如说入党积极分子党课,一般的内容安排是“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共产党员的条件”、“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这些内容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群体中,如果忽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千篇一律地讲授,那就,必然造成一部分学生“消化不良”,而另一些学生“吃不饱”。

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党课基本上是“我说你听,我灌你喝,我打你通”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缺少党课背景经历和体验的学生,在被动的理论受授过程中感到比较单调,难以形成共鸣,无法使党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理想和信念。

考试方法比较简单。党课结束后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采用考试和交心得体会的方式。这造成学生认为上党课是为了背会一些党的基础知识,有的甚至用从网上下载资料、拼接文章等办法应付考试和作业。

要改变以上状况,必需更新党课教学的理念,实现“五个转变”——由“党性教育”向“以党性教育为主的理想信念素质教育”转变,由只重视“同一性和规范性”向同时鼓励“多样性和创造性”转变,由只重视指导学生“被动适应性学习”向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求索学习”转变,由对学生“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由知识的“单向传授”向重视“师生研讨、重视实践”转变。

党课的教学内容要在“新”、“实”、“深”上下功夫。“新”,就是要充分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进课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新的要求,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使党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实”,就是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充分结合国情、党情、校情,切实开展党课教育。并要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增强他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深”,就是要将社会上、理论上、意识形态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作出深入浅出的阐释,要把国际形势、经济文化新动向作客观实际的分析,把问题讲透彻、讲明白,不含糊其辞,不隔靴搔痒,努力提高党课教育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上一篇:A8系统用户操作手册下一篇:慢慢老去母亲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