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任用

2024-10-18

高校学生干部任用(共7篇)

高校学生干部任用 篇1

一、高校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1.“党管干部”的原则。党管干部原则, 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邓小平同志强调, 党要管党, 既要管好党员, 又要管好干部。党管干部, 一是由党的组织部门来实施干部的选拔、考察、日常监督;二是由各级党委决定干部的任用;三是党对使用干部和干部履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党管干部是对干部工作实行领导和对干部队伍进行管理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2.“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 就要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德无才, 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 终究要耽误甚至败坏党的事业。德的核心是党性。总体来说, 高校干部的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面比较宽、思想比较活跃、开拓创新精神比较强, 但由于高校干部缺乏严格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 党性修养、工作作风方面有所不足。才能方面不易出问题, 问题主要出在德的方面。因此,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很重要的原则。

3.“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里都有明确要求, 它有利于开阔选人视野, 拓宽用人渠道;有利于形成平等竞争的环境, 促进优秀人才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贯彻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 保证选人用人质量;有利于接受群众监督, 防止干部选拔任用的不正之风。

4.“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原则。干部工作科学化, 要求我们按照干部成长规律、干部管理工作规律做好工作, 做到干部工作方法、制度、理论的科学化;干部工作民主化, 强调干部工作拓宽民主渠道, 在选人用人的全过程贯彻民主的思想;干部工作制度化, 就是强调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促进制度的创新, 并强化制度的落实, 注重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性。

二、高校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重点

1.注重提高民主推进质量, 探索干部提名推荐新方式。提名是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的基础, 是确保选人用人质量的关键。在具体实践中, 提名的过程就是体现民主的过程, 往往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每个单位一般都有固定的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范围, 造成受人际关系影响, 可能出现推荐失准的现象;二是民主推荐后计票的方法上存在不足, 可能会造成简单以票取人的现象。针对此情况, 可以完善基层干部群众代表推荐、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随机问卷推荐全方位推荐的方式, 并分别按一定的权重计分, 确定考察对象。这种提名推荐方式虽然在操作上会增加一些程序和工作量, 但可以从制度设计上进一步扩大民主, 民主推荐可以得到体现, 防止和克服简单的以票取人, 从而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2.注重考量干部的德, 探索改进干部信息采集新路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强调以德为先, 对于选拔任用干部, 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如果说群众对少数领导干部有意见, 主要还是德的方面要多一些。对于干部德的考察, 往往也是很大的难题。在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中, 德的评价可以采取逆向评价方式, 民主测评票中可以列出干部队伍中经常存在的不良行为选项, 由参加测评的干部群众对每名人选是否存在这些行为及程度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评价, 测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这样做一有利于了解掌握干部在关键时刻对待个人利益问题上的现实表现, 便于组织部门深入了解干部的德;二有利于增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针对性, 真正把干部置于组织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三能直观地体现有问题的干部存在的不良行为, 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积极健康的识人、用人导向。

3.注重考察环节, 探索干部考察评价新手段。如何准确考察干部, 是当前高校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难点。从实践过程看, 谈话了解、查阅档案、外围调查是干部考察的主要方式, 但这些方式已过时陈旧, 难以全面了解干部的真实情况。另外, 由于量化的考察指标比较难制定, 因此造成定性考察多、量化考察少, 对人选个性的深入了解难以深入, 不好做到准确“画像”, 最终的考察结果也难以适应科学选拔任用干部的需要。为此, 可以采取多方位评价的手段, 在测评票中增加向外交流、留任现职、提拔任职、降职免职等选项, 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测评, 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被测评对象的情况, 作为选拔作用的参考。同时, 尽可能用谈话人原汁原味的语言撰写考察材料, 准确勾勒考察对象的“长短肥瘦”, 从而看了考察材料就能知道被考察人的特点。

三、高校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具体实践

多年来,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 积极推进干部竞争上岗、定期交流、考核激励等工作制度, 不断促进学校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在深化干部选拔任用改革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加大竞争上岗方式选拔任用干部的力度, 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学校党委着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增强干部日常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学校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逐步采用差额考察的方式确定任用人选。在考察中全面了解考察人选的工作业绩、适岗能力、综合素质, 有的重要岗位考察谈话甚至超过50人次, 在对比差额考察人选各自优势、不足情况的基础上, 提出人选建议方案。学校处级领导干部任免经校党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 (其中正处级干部的任免实行票决制) , 科级干部任免经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公开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和差额考察等方式的推行, 虽然使工作量大大增加, 但扩大了选人视野, 增加了干部工作透明度, 提高了选人用人工作的公信力。

2.坚持把握后备干部遴选和管理的程序及标准, 为学校发展提供质量过硬、数量充足的人才资源储备。学校党委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制定下发了《南京理工大学校、处两级后备干部工作实施办法》, 对后备干部的资格条件、遴选、培养与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严格把握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资格审查、组织考察、常委会审定的遴选程序, 对处级干部按照正职职数1∶2、副职职数1∶1的比例进行遴选, 充分考虑队伍年龄结构、学科专业结构等要素, 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对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补充新发现的优秀人才, 适时提拔已成熟的后备干部。学校党委将校内挂职锻炼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完成日常工作和承担专项任务相结合, 制定实施了《南京理工大学后备干部培养实施方案》、《南京理工大学干部和教师校内挂职锻炼办法》, 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 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自2011年实施以来累计选派锻炼达60人次。通过采用机关干部到学院或直属单位挂职、一线教学科研人员或直属单位干部到机关部门挂职等形式, 既有利于后备干部的多类型岗位培养, 又有利于学院、直属单位与机关部门之间的交流, 促进了广大后备干部在多个岗位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同时, 学校定期组织专家讲座、校内外培训班、在线学习等教育培训活动, 切实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理论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

3.坚持完善以业绩为导向的处级领导干部考核激励方式, 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学校党委不断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2012年专门组织修订并印发《南京理工大学处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实施办法》, 对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核。在考核中坚持把处级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结果与其所在单位的年度考核结果相结合, 将考核评优向在学校中心工作中取得突出业绩的个人倾斜, 从干部年度述职、民主测评、同级互评、领导评价等多角度综合评价, 最后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确定干部年度考核等级。学校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着力形成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科学发展、群众公认、鼓励创新的正确用人导向。

4.坚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从多角度提高干部队伍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党委努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坚持以制度规范工作、以制度加强培训、以制度保障实效。近年来, 制定了《2009—2013年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共南京理工大学委员会党校工作暂行办法》、《南京理工大学干部在线学习管理办法 (试行) 》等制度, 有效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确定培训主题和重点, 准确把握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的关系, 牢牢把握“缺什么, 补什么, 需要什么, 培训什么”的原则, 紧密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 坚持以中层干部为主体, 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培训。另外, 学校还积极拓宽校外培训渠道, 联合八所在宁高校委派江苏省委党校每年开办两期高校党政干部培训班, 2010年以来总计选派了近100名处级领导干部参训。2011年以来先后选派60余名处级、科级干部赴境外培训, 2011年学校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建设了“南京理工大学干部在线学习中心”, 2010年学校成为江苏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这些举措进一步丰富了干部培训的内容, 增强了干部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怎样实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1.

高校学生干部任用 篇2

及管理条例(草拟)

美 术 系 学 生 会秘 书 处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学生干部在学风、班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使之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使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及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选拔任用学生干部,坚持下列选拔任用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选择;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

4、形象良好、品学皆优;

5、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选拔任用我系团总支、学生会学生干部(副部长级以上)、社团联合会、各班级班长、团支部书记等主要干部。

第二章选拔任用条件

团总支、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班级主要学生干部任职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一定的理论及政策水平。

2、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准,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学校和系的各项规章制度。

3、有良好和科学文化素质和刻苦认真和学习态度,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学习成绩的名次居所在班级人数的前30%。

4、体质能力测试良好以上。

5、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勇于承担学生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为同学服务。

6、具有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善于团结广大同学。

7、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配合我系开展各项活动。

8、无任何违规违纪现象。

第三章选拔任用程序

团总支、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选拔程序如下:

1、自愿报名;

2、资格审查;

3、公开竞聘;

4、竞聘委员会投票;

5、进行公示;

6、我系学生党支部批准、公布名单。

班级班委、团支部学生干部采取任命和公开竞聘两种方式选拔任用:

1、辅导员结合各班班主任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后,根据其在军训期间综合表现以及日常活动的表现,通过了解班级情况,对新生班级的班委、团支部学生干部采取任命方式任用,任职两个月。

2、任命的班级班、团支部学生干部任期满后,采取民主选举、班级辅导员最终审核确定的方式选出班级班委、团支部学生干部人选(选拔条件参照第四条)。

3、民主选举时,到会学生应超过班级学生总数的4/5,并经过到会学生半数以上投票同意通过方可当选。如多人符合条件,按照得票先后顺序确定当选人选。

4、上报团总支备案。

第四章任职、免职、辞职

第五条团总支和学生会干部一经确定,任职一般为一学年。

第六条学生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免职:

1、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

2、因偷盗、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受到纪律处分和刑事处罚的。

3、学风不正或学习成绩较差。

4、因男女交往不当,造成恶劣影响的。

5、在学生干部考核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并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

6、被发现在班级工作中有徇私舞弊行为的。

7、工作不主动、不积极,消极对待领导交付的任务。第七条实行学生干部辞职制度。

辞职,是指学生干部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自行提出辞去现任职务。对提出辞职的学生干部,本系和辅导员自收到辞职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给予答复。未经批准,申请人不得擅离职守,否则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第五章培养 考核 管理

第八条加强学生干部岗位培训。根据工作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参加各种培训活动,选拔优秀干部进入党校、团校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八条实行学生干部考核制度。每年学生干部进行考核,学生干部的考核按照《菏泽学院美术系学生干部考核条例》进行干部考核结果通过一定方式反馈给本人。考核的结果将作为今后干部选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于工作业绩突出,考核优秀的学生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或存在问题的学生干部,视情况予以免职和进行教育诫勉。

第六章附则

第九条本暂行规定解释权在菏泽学院美术系学生工作办公室。第九条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备注:此规定按公布之日起实施。

高校学生干部任用 篇3

[关键词]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91-02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并先后提出了“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四有四做”等新要求,为做好新时期高校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将好干部标准与新要求融入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目前,高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好,主要表现有:一是高校干部思想活跃,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二是高校干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较高,普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较强的专业背景,一些接受过国外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也逐步充实到高校干部队伍中来;三是多数高校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并经过资格审查、民主推荐、考察测评和任前公示等严格的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这些干部年富力强,正处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阶段。[1]

一、当前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选拔任用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落实不到位

目前,高校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虽然也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则更侧重于强调人选的文化素质与学科专业。对于一些文化素质高、学科专业强的人选,即使“德”的方面存在瑕疵也总是既往不咎。事实上,一些高校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不强,工作得不到学校与教职工的认可,究其原因,问题不是出在其文化素质与学科专业上,而是由于其“德”的方面出现了问题。

(二)选拔任用干部导向不科学

在实用主义下,一些高校选拔任用干部存在重专业、轻管理的现象,造成一部分高校干部只为个人专业“硬指标”费心费力,不为学校管理“软指标”凝心聚力。高校有许多身兼教学科研与管理双重职责的“双肩挑”干部,其中不乏一些“双肩挑”干部利用行政权力获取资源,与普通教师争夺利益。一些干部理想信念淡化、官僚作风横行,严重制约“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三)选拔任用干部程序不合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风清气正。”一些高校为了降低选拔任用干部的责任风险,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程序中依然采取简单票决制,这种做法容易造成“票数标准”胜过“实绩标准”、“票面公认”胜过“群众公认”的现象,从而诱发助长拉票、贿选等不良风气,降低了干部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影响选人用人的公信力。简单的“唯票取人”会使一些人为了获取选拔任用时的“利益票”,而在平时不愿担当,做人只做“老好人”,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造成容易得罪人、不易接触人、难以出成绩的工作岗位无人问津,最终影响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

二、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完善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选拔任用干部

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高校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不仅要看干部的文化素质和学科专业,更要通过个人陈述、正反向测评、个别访谈、实绩分析、调阅档案资料及联席会议审核等方式,重点考察人选的理想信念、政治纪律、职业操守、个人品德等“德”的修养,全面掌握其“德”的表现,及时发现“德”的问题与不足,坚决杜绝重才轻德、以才蔽德、以绩掩德的现象,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选拔任用党性原则强、政治素质硬、道德修养高、专业水平精的高校干部,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二)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高校要激发干部提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提振“精气神”,就要让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立起来、严起来、实起来,以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正能量。树立崇尚品德、注重实绩、来源基层和普遍公认的导向,坚持选用品行为先、责任为重、民意为上、廉洁为本的干部。高标准、严尺度,把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落实到选拔任用每一名干部的具体实践中,确保选拔任用的每一名干部都是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干部。

此外,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高校既要为新干部提供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也需要得到现任干部的支持,特别是获得退出现职干部的理解。通过对退出现职的管理干部实行职员制、对退出现职的专业技术干部鼓励其继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办法,拓宽干部上岗、安置和分流渠道,既确保了现任干部队伍的稳定和退出现职干部的切身利益,又为新干部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工作新机制

高校要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发扬民主和严格考察相结合、竞争性选拔和选拔质量相统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工作新机制,把高校发展的舞台留给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1.重规范、严执行,加强制度“全流程”

高校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完善程序,确保选拔任用工作要求更明确、程序更细致、权力更透明、责任更清晰。从最初动议到最后任职,每一个步骤都要形成有操作性的具体规范,并加以严格执行。着重研究选拔任用动议提名,规范提名主体和提名范围,探索实名制推荐干部,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制度,使潜性环节显性化、隐蔽责任透明化。[3]

2.重考察、严分析,掌握信息“全方位”

一是正确分析与科学运用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结果,将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而非“重要依据”,防止简单的“以票取人”。二是扩大考察范围,通过向人选的工作对象了解情况,考察人选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真实掌握人选“德、能、勤、绩、廉、法”等方面的表现,综合辩证分析人选优劣。三是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好党委书记、校长、纪委书记、专职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五人小组”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的“把关”作用,增强选人用人科学性。四是完善干部考察任前公示制度,重视意见反馈,确保考察落到实处。五是向教职工广泛宣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和程序,增加选人用人透明度,使选拔任用干部在阳光下进行,接受教职工的监督。

3.重教育、严培养,确保管理“全覆盖”

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干部教育培养力度,努力创设干部教育培养平台,鼓励和支持干部通过学习进修、校内多岗位历练、校外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统筹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特别是对年轻干部进行十八大精神、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领导管理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使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让年轻干部到基层岗位、关键岗位和艰苦环境中得到锻炼,提升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4.重监督、严问责,查处违规“零容忍”

从严选拔任用干部,强化监督是保证。通过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对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具有根本的意义。高校党委、组织及纪委监察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中组部《关于加强干部选拔选用工作监督的意见》,重点监督用人导向正不正、用人把关严不严、用人风气好不好、用人政策准不准等方面的问题。对选拔任用干部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严格执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不断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构建群众监督网络,实现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全覆盖、无缝隙。

[ 参 考 文 献 ]

[1] 韩军,徐波.新时期高校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与创新性策略[J].大连大学学报,2013(6):124.

[2] 裴昌胜.着力加强高校干部选任工作[J].干部教育与管理,2015(3):54-55.

[3] 徐泽洲.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J].党建研究,2015(5):28.

高校学生干部任用 篇4

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素质,需要在学校期间进行培养和锻炼。由于班干部是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的助手,与老师的接触比较多,能得到老师较多的指导和培养,并在班级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得到锻炼,因此通常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受到社会上企、事业单位的欢迎。运用班干部任用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应该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一、班干部工作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业教育涉及学生的学业、理想、身心发展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乃至毕业后走向就业阶段的始终。为了使学生在校有计划、有组织、有阶段地进行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为学生设计和制订一套就业能力的培训计划。然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应变能力和口才演练方面的培养,大都只局限于少数的优秀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均没有这个机会。而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和锻炼,正是学生就业的重要部分。因为在企业里,是讲求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工作不能迁就你,而你必须适应工作。学生班干部工作平常要配合班主任管理班务,贯彻学校或班主任的要求,领导全班同学开展班级的各项活动,因此常常在组织、协调和管理上会得到老师的直接指导和充分锻炼,使他们视野比较开阔,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这些能力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容易就业,就业后工作也比较顺利。例如,在笔者的班里,一些曾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在企业招聘会上,都能够根据要求发挥各自的长处,应付自如。而一些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由于缺乏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挥。出现回答问题不流利,填写简历的字体不工整,甚至有错别字的现象,同时,应聘时的心理、口才和技巧等方面都不如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所以学校应运用班干部任用机制,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接受班干部任职的培训和锻炼,使更多的学生展现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提高就业能力。

二、运用班干部任用机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班主任是班干部任用机制的制定者和班干部培养的实施者,也是班干部管理班级的指导者。班主任通过让学生担任班干部,承担部分班务和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给予指导,从而提高班干部的综合素质,并通过他们日常亲身参与的一些工作实例,引导他们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面对困难的抗压能力,也让学生学会设计策划自己。

2.任用班干部,采用“轮换制”

为了使全班学生都能在班务和班集体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班干部的任用可采用“双向选择制”、“轮换制”和“聘任制”。这些方式与传统的班干部任用制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更能体现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们明白:当班干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奉献、一种责任, 要不负众望,勇于担当。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只有愿意为他人付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回报和尊重。亲身体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班干部任用采用“轮换制”的最大好处是扩大培养和锻炼面,使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在班干部职位上得到培养和锻炼。但实行时会有各种阻力。如我班在试行班干部轮换制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来自原来班委的阻力。当我向全班同学说明班委改选意义,准备实施班干部轮换制的时候,原来的班委表示不理解,甚至反对。面对这些阻力,我反复向这些同学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同时鼓励同学们大胆自荐和推荐,说明班干部的任职是人人有责,人人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要为自己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最后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和配合,并产生新的班委人选,为班级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在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中,班主任要有为之付出的“工作量”。因为每期的班干部轮换上岗后,对班级工作不熟悉,需要班主任及时指导,必须做到“扶一段,送一程”,帮助其迅速进入角色,才能得到既不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达到培养锻炼新人的目的。

3.班干部培养要因人制宜

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由于环境、教育和爱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专长。所以,班主任要把握住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状况和特点,分析他们的发展乐趣和发展优势,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挥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班级管理中, 我们尽可能地多设一些岗位, 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平台。在我的班里,共设十二个班干部位置,而全班共五十三人,若每学期轮换一次,那么二年内将有四十八位学生都能在一个班干部岗位上任职,都有一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余下五位学生作为替补人员。这样每位学生在校校期间都做过普通学生,也当过班干部。通过角色变换,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力争上游,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真正体现了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4.为班干部搭好锻炼的舞台

在班干部使用过程中,班主任要组织他们定期总结交流经验,组织学生定期评议班干部。并针对班干部的不同特点,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

作为一个集体,更多强调的不是个性,而是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这样就能使班干部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积极投身于集体之中。同时也让学生体现到当班干部重要的不是成绩和表现,而是他的责任心和组织领导能力。有责任的人会克服困难,尽心尽力的做好每一件事。有能力的学生会主动想到各种办法去解决和协调所遇到问题。在我的班里,利用每月主题班会的机会,让班干部得到锻炼和发挥,从班会的组织准备,主题内容和班会总结,都让班委轮流负责。而班主任只是传达学校的有关通知和对班会的总结。这样由过去的班主任当班会的主角变为学生班干部当主角。

高校学生干部任用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打造一批“思想素质过硬、实践能力突出、示范效果明显”的学生干部队伍,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本着发掘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宗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以及《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沈阳师范大学学生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学生干部是学校育人工作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中坚力量,是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信息反馈的纽带和桥梁。本《办法》中的学生干部是指在团组织兼职的学生干部、各级学联和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干部。

第三条 学生干部管理要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拔任用要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逐步实现我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四条 各级共青团组织学生干部岗位设置:

(一)校团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文体部,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学生副部长1-2人。

(二)各基层学院团委设团委副书记1人,设组织部、宣传部、社团工作部、志愿工作部部长各1人。

(三)各团工委设组织部、宣传部部长各1人。

(四)各班级团支部设书记1人,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1人。

第五条 各级学生会学生干部岗位设置:

(一)校学生会设主席1人,专职副主席1-2人。校社团联合会、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莘情家教服务中心、生活区自管会均为校学生会的派出机构,其负责人兼任校学生会副主席。

(二)各学院学生会设主席1人,可根据学院规模和实际工作需求设副主席1-3人。

(三)各班委会设班长1人,班委设置可根据本学院学生工作实际情况确定。

第六条 各级学生社团学生干部岗位设置:

设社团会长1人,可根据社团规模和实际工作需要设副会长1-3人。

第七条 原则上各级学生干部的任期为一年。

第三章 选拔任免

第八条 学生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

1.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各级团组织中任职的学生干部必须是共青团员。

2.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示范作用突出,有奉献精神。

3.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4.作风踏实,为人正派,表里如一;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习惯,自觉遵守和维护校园文明秩序。

(二)学习成绩及综合测评要求:

校团委各部门、各团工委、各学院团委、校学生会及其派出机构、各学院学生会的主要学生干部(部长以上),智育成绩或综合测评成绩须符合学校学生推优入党的相关成绩要求。

(三)工作经验要求:

校团委各部门、各团工委、各学院团委、校学生会及其派出机构、各学院学生会的主要学生干部(部长以上)须在任职前具有一年以上班委以上学生干部工作经验。

— 3 — 第九条 学生干部选拔程序:

(一)发布公告。由各级团委及其学生会联合公布学生干部岗位、报名资格条件、选拔的基本程序和方式。

(二)自主申报。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对照公告内容,自主申报岗位。

(三)基层推荐。校级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各学院团委、团工委、学生会可在征询学生干部本人意见基础上,向学校推荐符合选拔要求的学生干部。

(四)资格审查。各级团委及其学生会根据学生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职务的职责要求,对自主申报或基层推荐的学生干部进行资格审查。

(五)笔试。对通过资格审查的人选进行统一笔试,按照每个岗位不低于1:2的比例选出参加公开演讲的人选。

(六)组织考察。在竞聘演讲前,根据不同职务的职责,各级团委及其学生会组成考察小组对主要学生干部人选进行全面考察。

(七)竞聘演讲。各级团委及其学生会组织公开的竞聘演讲。

(八)民主评议。根据竞聘演讲情况,分组对人选进行全面的民主评议。

(九)投票产生。由团的代表大会(团员大会)或学生代表大会(学生大会)投票产生,在大会闭会期间,由团的

— 4 — 委员会、学生委员会或团的代表会议、学生代表会议代为行使权利,决定选举结果。

(十)公布结果。须在公示无异议后,请示各分管党组织及上级团组织主要领导同意的基础上,在学校主要媒体或宣传区域公布选拔结果。

第十条 各级团委及其学生会可根据实际情况于每年三月或九月进行学生干部的纳新或换届工作。

第十一条 各学生社团、生活区负责人的选拔由其各主管团、学组织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十二条 实行学生干部任期制。任期包括试用期和聘用期。新任职学生干部试用期为三个月。

第十三条 实行学生干部免职制度,学生干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免职:

(一)因工作发生变动,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的;因学习交流、出国等原因离职三个月以上的;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半年以上的。

(二)违反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法律法规制裁的。

(三)未恪尽职守,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由于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不宜再担任现职的。

(四)任期内学习成绩严重下滑,认定已经不再适合担

— 5 — 任现职的。

(五)本人自愿辞职经批准的。

第十四条 实行学生干部挂职制度。选拔低年级优秀学生干部到上级团委、学生会挂职锻炼。

第四章 职责权利

第十五条 学生干部的职责:

(一)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同学开展理论学习、科技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促进同学全面发展。

(二)维护校规校纪,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团结,协助学校建设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

(三)组织同学开展勤工助学、校园公益劳动等自我服务活动,协助学校解决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沟通学校党政与广大同学的联系,通过学校各种正常渠道,反映同学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参与涉及学生的学校事务的民主管理,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

第十六条 学生干部的权利:

(一)根据岗位职责履行职务赋予的权利。

(二)参与学校和学生利益直接相关事物的评议、管理和监督。

(三)参加团的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和其他团学活动。

(四)参加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干部培训、进修等活动。

(五)按照沈阳师范大学学生综合测评办法,享受德育成绩奖励分。

第五章 管理考核

第十七条 学生干部的管理:

(一)各级团组织及各级学生会的学生干部接受同级团组织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以同级团组织领导为主。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的管理权限在学生处;

(三)各校级社团学生干部的管理权限在校团委。各院级社团学生干部的管理权限在各学院团委。

第十八条 学生干部的考核:

(一)学生干部考核的原则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按职考核、注重实绩、师生公认。

(二)学生干部的考核实行届满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制度。届满考核是对学生干部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任期目标情况,及任期内在德、能、勤、绩等方面的现实表现情况进行的考核。平时考核由各级团委、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三)学生干部考核的具体方式应包括个人述职和民主

— 7 — 评议。

(四)学生干部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考核结果是对学生干部过去工作的全面评价,并作为评优、竞选的主要依据。对考核结果不称职率超过20%的学生干部,要由其所在团委或学生会提出诫警;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学生干部,要予以免去职务。

第六章 纪律监督

第十九条 选拔任用学生干部,必须严格按照本条例的各项规定,并遵守下列纪律:

(一)不准超岗位、超职数,特别是以后备部员、见习部员等名义选拔任用学生干部;

(二)不准以任何形式代替团委(团工委)、学生会的集体讨论决定或团学代表大会的选举结果;

(三)不准个人决定学生干部的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团委(团工委)、学生会集体作出的学生干部任免决定或团学代表大会的选举结果;

(四)不准在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营私舞弊,封官许愿,或者打击报复。

第二十条 各级团委(团工委)、学生会在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本条例,并对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贯彻执行本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受理相关的举报、申诉,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学生干部任免事项,不予批

— 8 — 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沈阳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高校学生干部任用 篇6

关键词:企业干部 选拔任用 建议

企业基层干部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发动群众的直接载体,干部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如何结合当前新时期党和人民的要求,创新性地选拔出理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当前的主要工作任务。尼龙化工公司党委结合新时期干部的标准,按照上级党委用人要求和三推三考原则,从公司实际出发,建立科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平台和发展环境,形成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现将尼龙化工公司的主要做法和本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建议总结如下:

1 领导高度重视,深入组织学习

在去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正确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新时期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标准,公司党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结合公司现状及时制定下发《关于印发尼龙化工公司中层干部管理规定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竞聘选拔基层单位技术助理、一二级科员实施办法的通知》,在下发公司选人用人管理《通知》时,公司领导亲自逐字逐句斟酌,反复修改,并在班子会上由责成政工处对通知中的细节给公司相关领导逐个汇报,达成共识后及时下发,真正做到领导满意,群众满意。

2 坚持选拔任用程序,择优充实领导干部队伍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了严格的选拔任用程序,按照上级党委选人用人“三推三考”的要求公开选拔。同时还要求在选拔过程中以发布公告、报名、审查资格、推荐、笔试、面试、考察、党委研究决定、公示、聘任等程序逐项进行。具体实施为:一是各单位根据定编定岗文件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上报需竞聘岗位和岗位职责,经公司党委审核后面向全公司竞聘。二是公司组织政工、人事、纪检、工会、技术、生产、综治、计生等有关部门组成资格审查小组,对参与竞聘人员的条件和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并责成政工处在班子会上對参聘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逐个汇报,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三是经审查合格后由基层单位(部门)各类人员代表(班组长、工段长、职工代表和一般职工等)、单位(部门)领导班子、公司主管领导等采用无记名方法打分进行“三级推荐”,推荐合格后参与下步的笔试程序;三是临时抽调相关单位骨干技术人员,集中密封出题,并设置A卷和B卷,随机抽取考试,避免考前题型泄露。对生产厂和生产、技术、科研处室的应聘者进行专业技术知识为主的笔试;对行政、党群部门的应聘者主要测试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知识类的笔试。四是召集生产、技术、业务、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评委,对应聘者的分析判断、计划决策、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应变控制等能力素质进行面试答辩;五是不以单项成绩作为最终结果,按照推荐成绩50%、笔试成绩30%和面试成绩20%的比例,计算出每位应聘者总成绩,从而确定考察对象,形成综合考察报告,体现选拔人员综合能力;六是考察小组向公司党委呈报考察材料,汇报考察结果,公司党委讨论研究确定最终人选;七是在公司党委讨论决定后、下发聘用通知前,在一定范围内对聘用人员进行5天公示,接受广大员工的监督;八是经公示,对干部职工无异议和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者,按照相应程序下发文件,办理任职手续。

3 建立健全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设置机构。为了保证提拔任用干部工作的纯洁性、严肃性,要积极认真诚恳地接受监督检查。同时结合公司实际,对中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程序、方式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二是坚持好干部标准。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字好干部标准贯穿于基本条件和资格设定、程序和方法设计等各个环节,用科学的制度机制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三是坚持从严管理。着重强调干部选拔任用纪律要求,进一步严格选拔条件、严密选拔程序、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4 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始终严格按照上级党委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总体要求,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把握好“德”的考量标准体系。对干部德的考量要从干部的社会公德、政治品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个方面进行考量。同时,在日常培训中应当加强对干部道德教育,在干部平时考核中应当注重将品行情况进行考核,为进一步选好用好德才兼备的干部打下基础。

尼龙化工公司党委对企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进行的大胆创新和探索,收到了十分不错的成效,在去年的技术助理、一二级科员竞聘中,共有54名人员走上了管理岗位,在企业的安全稳定和谐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是本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的一些浅显认识和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徐建华.企业干部工作中的六大误区[J].政工研究动态,2003(19).

[2]刘莉佳.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与思想政治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5).

高校学生干部任用 篇7

关键词:高职学院;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收稿日期:2010-03-12

作者简介:方拥华(1977-),女,江西九江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系列政策的出台,高职院校获得了迅速发展,已构成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大多数高职院度过了创建之初的“适应生存”关,开始将目标定位于“办出特色”上,有些实力较强的高职院已开始了“创建一流”的探索。而高职院校的稳步健康发展离不开广大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在院校体系中承上启下,是联系领导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政令的贯彻者,任务的分配者和落实者,是学校稳步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要求,探讨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问题。

一、高专院校的特点及其对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特殊要求

我国有数百所高等院校,大到国家重点大学,小到地方独立学院,在校内机构设置上基本相同。总体说来,高校是由各院系、各部处组成,学院和部处机关处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最前沿,由这些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所组成的高校中层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因此,高校中层干部是高校管理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联系上级与下属的桥梁和枢纽,兼有领导与下属的双重身份,既是接受上级任务的代表者,又是带领群众的组织者,是实施本单位工作的决策者,始终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学校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规划,需要中层干部正确的理解、把握和创造性地执行,学校各项重点工作的完成,需要依靠中层干部的落实和推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层干部是建设和谐校园各项工作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管理工作,除了有其他行业管理工作的性质外,还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因此,高职院校的中层干部既需要懂职业教育,又要掌握一定的现代管理学知识。而中层干部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代表着学校的品牌和形象,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也对高职院校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中层干部集领导、管理、执行于一身,肩负着比一般领导干部更加特殊的使命。高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因此,中层干部必须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应能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政治的坚定性,以及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高校干部还必须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位。高职院校中层干部要善于协调工作,勇于承担责任。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在高校的管理体系中承上启下,承担着学校最为复杂的事务性工作,被称为“兵头将尾”。他们要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定位、办学思路,通过部门和单位的实际工作,贯彻落实下去。他们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立足本职,胸有全局,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负责。他们在组织本部门基层教职员工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处理好事务性工作,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全面把握一线教师的工作情绪,以较强的协调能力实现上下沟通,才能创造性地实现即定的工作目标。

高职院校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既要防止单纯强调学术的倾向,也要防止单纯强调管理的倾向。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应该是知识型、科学型的。高校的行政部门不同于政府机关,政府是科层体制,明确要求下级必须对上级负责。高校有着不同于政府的特殊性,高校的行政人员与政府机构的公务员是不一样的。高校的行政人员,要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胸襟,要有尊重科学、崇尚自由与民主的胆识,为教学和学术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高职院校是知识密集、人才汇粹的地方。中层干部要管理好知识分子,自己必须具备真才实学,具备广泛、合理的知识结构。一个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如果没有一定的学历层次、学术背景、学风修养以及教学、研究的经历和经验,就难以把握学科发展规律和高职院校工作特点。从高校实际情况看,有一些干部岗位专业性比较强,比如教务处、财务处、科技处的干部以及教学单位的双肩挑干部等,需要配备文化知识较高的人员担任。另一些岗位可以配备一些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但是,不论学校哪一部门的干部都要具备现代教育科学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当前高职院校最紧缺的是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领导干部。因此,要鼓励高学历高职称、年富力强的专家学者从事管理工作,提高自己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二、构建公开平等、规范有序的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一)规范推荐提名

候选人提名是选拔任用高职院校的中层干部的关键环节。《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中要求把民主推荐制度确定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必须程序和基础性环节,明确规定多数人不赞成的不列为考察对象。这一规定的原则精神必须贯彻到高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提名往往缺乏严格的程序,对于提名的主体、客体、权限、适用范围等没有详细的规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推荐结果很容易出现一些“感情票”、“关系票”、“利益票”,导致民意失真。按照规定的范围、程序和要求,组织有关方面人员参加推荐,确保民主推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成为规范推荐提名的重点。在具体的推荐方式上,要坚持集中推荐与平时推荐相结合,署名推荐与无记名推荐相结合,个别座谈推荐与会议推荐相结合,一轮推荐与多种类型推荐相结合,等额推荐与差额推荐相结合等方式,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一次推荐定取舍”的弊端。在具体的操作手段上,需特别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民主推荐前,组织部门要针对干部选拔调整的对象、数量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要结合教学单位、机关教辅单位的工作性质,制定出岗位职务具体标准和岗位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民主推荐的对象、范围、数量和时间。二是要合理界定民主推荐的参加范围及参加推荐的人数和合理比例,学术带头人、教师代表、教代会代表应参与推荐。参与推荐的群众应包括对其了解、熟悉的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知情人。三要科学地设计推荐表。设计的项目要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群众推荐的意见,让与会人员能独立思考和填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四要通过综合评价,科学确定考察对象,对不同方面、不同职务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从中获取相对客观的民意,为学校党委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严格科学考察

干部考察是选拔任用高职院校中层干部的核心环节之一,考察工作能否做到科学、严密、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中层干部选拔工作质量的高低。为了提高考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考察制度,增强考察工作的科学性。首先,要建立健全考察综合指标体系,细化考察标准。即明确领导干部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将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考察内容细化分解,由此衡量干部德、能、绩、勤、廉等方面的表现,透视其本质、主流和发展潜力。其次,要注重考察方式方法。通过个别谈话、座谈、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等方式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征求意见人员范围要涉及主管校级领导、本单位党政领导干部、正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党支部书记和与工作有关联的处室负责人等。第三,要拓宽考察渠道。使考察工作逐步由学校内部向社会延伸,由中、上层向基层延伸,由领导向群众延伸,由一时向平时延伸,由工作向生活延伸。也就是说不但要考察工作圈情况,还要尽可能地考察生活圈和社交圈情况,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考察格局。第四,要全面深入分析考察结果。把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结合起来,不简单地以印象取人;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不片面地以分数取人;把集中考察与平常了解结合起来,不机械地以票取人。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充分运用考察结果,把考察结果作为干部任用时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用人的规则和程序

一是要实行党委讨论干部表决制,防止选人用人的偏差。对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要坚持做到多数不赞成的不提名,未经组织部门认真考察的不讨论,集体讨论时多数人不同意的不通过。校党委讨论任用干部时,经过充分酝酿,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拟提拔中层干部表示同意、不同意或缓议,赞成票超过应到会者的二分之一的才能提拔任用,工作人员统计票数后当场公布结果,并建立了校党委讨论干部工作档案。二是要认真落实任职前公示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的公示制,是近几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一项制度创新,也体现了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的方向。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基本上都采取了公示制,这一制度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欢迎,组织部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程序办事,不能走过场,切实尊重公示结果。在公示时限上下不打折扣,给群众一个充分了解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任用信息的时间。在公示方法上,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公告,要辅之校园网等其它手段,让更多的“知情人”参与到中层干部选拔工作中来。公示结果无问题,下发任职决定。

三、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一)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选好人用好人,必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真正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日常监督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并完善推荐责任制、考察责任制和干部任免责任制。进一步强调向组织推荐干部必须对推荐的准确性负责,考察干部要保证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和评价的公正性,保证任免决策的民主性和正确性,以此强化推荐者、考察者、决策者的责任。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相应的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依靠制度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制定监督管理的实施细则,增强监督制度的可操作性,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确保监督制度覆盖到干部培养、选拔、考核、使用等各环节,避免出现监督“空挡”,使监督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二是必须完善监督制约网络,加强组织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坚持“校务公开”、“系务公开”和“部务公开”制度,特别是涉及人财物及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大问题和师生职工利益的大事都应公开。组织部门要担负起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责任,要不定时地对新任命的领导干部进行跟踪调查,始终使领导干部在组织的监督之下。要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制度以及党内民主生活会的监督功能和防错纠错功能;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坚持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任用前公示制度,使整个选拔任用过程始终处在群众的监督之下。在干部任期内,也要拓宽、畅通监督渠道,坚持定期组织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到工会、教代会汇报工作,接受评议。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和权力运行始终置于有效的机制保障和制约之下,以避免选拔任用干部出现失察失误,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教职工拥护的领导干部选拔到学校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为保证学校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健全和完善退出机制

高职院校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还应防止重选拔轻管理的倾向。健全和完善退出机制,也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难点。解决干部能“下”问题,应建立起一套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领导干部能“下”的机制,疏通能“下”的渠道。

首先要建立干部正常更替机制。一是对干部实行系统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用期制和部分干部聘任制,试行最高任职年龄制度。聘任期满,通过组织考察,称职的可以继任或转任。不称职的,则可以“下”。试用制是进一步考察了解干部的有效途径,是对不胜任现职干部早发现、早帮助、早调整的有效方式。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指标必须抓住能集中反映干部素质和水平的关键内容,并尽可能量化、细化,全面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情况。要扩大参与考核的人员范围,提高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做到考准、考深、考细。通过科学的考评、可信的凭据,真正实现干部“能下”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使下来的干部“下”的“顺气”。三是要建立领导干部辞职制。要制定相关政策,对领导干部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的原则、条件、程序、处理办法作出系统的规定。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免职、辞职和降职制度的具体条件和实施办法,对政绩平庸者的下岗安置做出明确规定,促进干部正常“下”的运行机制的形成。

其次要制定干部“下”的配套措施。即制定退出岗位后的工作安排、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一是要做好“下”的干部的安置。一方面,对因年龄原因“下”来的领导干部,采取改任调研员、主任科员等非领导职务的方式,让他们协助本级班子开展工作或专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对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可以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或者平级调整工作岗位,由原岗位调整到适合本人特长的领导岗位。如果以前既从事行政工作又从事教学科研的,可直接免去其行政职务,让其专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从而较好地调动调整下来的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作用得以继续发挥。二是要落实好“下”的干部的待遇。对因严重违纪、滥用职权等行为受到纪律处分而“下”的干部,必须降低其工资待遇。对于因量才使用而被安排担任较低领导职务的干部,一般不降低其职级和工资待遇。对那些各方面比较优秀、工作称职,但由于年龄因素和任期因素而“下”的干部,应本着安抚的原则适当予以照顾。通过以上措施,较好地避免了能下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待遇纠纷,势必有效地减轻改革阻力。三是要加强“下”的干部的教育管理。针对“下”的干部怕丢面子,有失落感等思想和周围的一些议论,学校应始终注意通过谈话谈心,做好“下”的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无论对到龄后退休干部、转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还是对能力欠缺或犯错误的干部,在“下”来前都要坚持谈话制,让他们感觉到领导对他们的关怀与重视,有利于他们正确评价自己,正确对待职务调整,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新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程贞玫.试论高校中层干部的能力建设[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2]邱铁平.浅议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科技资讯,2007,(33).

[3]龚彩云.高校领导干部“能上、能干、能下”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33).

[4]罗中枢.论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改革和创新[J].理论与改革,2008,(5).

[5]赵承胜.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探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6]刘少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19).

[7]张珍.关于建立和完善高校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上一篇:产业应用展望下一篇:儿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