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中优秀学生干部的作用

2024-08-19

高校教育管理中优秀学生干部的作用(通用7篇)

高校教育管理中优秀学生干部的作用 篇1

大学生自我管理强调的是大学生的自主性, 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 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励学生在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可以使学生从思想上更为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那么, 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呢, 除了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高校教师和辅导员的引导之外, 高校学生干部是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渠道和最佳方式。

首先,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大学生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高校思政工作专职人员人均分管学生的人数急速增加,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的思政专职教师的工作也日渐繁重, 在这种情况下, 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 “90后”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 他们思维活跃, 对社会形势反应灵敏, 对新鲜事物接受较快, 这些因素加大了思政专职教师工作的难度。而高校学生干部, 他们既是干部, 也是学生, 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想法, 在某些情况下能发挥比老师更大的作用, 而这些是学院管理人员和思政教师所不能替代的。

二 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作用的可能性

首先, 学生干部身为学生, 生活在学生当中, 他们了解学生, 贴近学生, 容易及时发现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 掌握着大量的一手资料, 能够帮助老师避免工作中的一些失误;再者, 他们来源于学生, 与普通学生年龄相仿, 思想上容易沟通, 不存在代沟问题, 他们的工作不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容易被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 同时, 他们又能在学生发生冲突和矛盾时, 充当起老师的角色, 由他们来解决、化解问题和矛盾往往比由老师来解决要方便得多, 及时得多。

其次, 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数量来看, 任何高校都有一支数量庞大的学生干部队伍, 下至班级, 上至学生会, 有着为数众多班干、系干、院干, 这支学生干部队伍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 是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从高校的学生干部队伍设置来看, 一般包括了寝室长、班委、社团负责人, 还有系级团学生干部、干事, 院级学生会干部、干事, 学生党员干部等, 其体系已延伸到学校教育管理的最小单位——寝室之中。若学生干部能够自觉形成合力, 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履行自己的职责, 那么将对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与学生间的纽带,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也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得力助手。可以说, 学生干部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 个人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部分学生干部自我认识定位不准确, 参与动机功利化

部分学生干部往往只意识到自己学生干部的身份, 为同学办事时“官”味道浓厚, 忽视了自己也是普通学生群体中的一员, 在班级中趾高气扬, 出言不逊伤害同学, 甚至更严重的会假传“圣旨”, 最终造成同学反感而脱离同学。

另外, 一些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目的不纯, 他们任职的目的并不是为大家服务, 而是看重了干部的头衔, 动机过于功利化, 或是只想为自己争取利益, 不顾同学们的利益。

(2) 做事好高骛远, 缺乏责任意识

目前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 学生干部也不例外, 这些学生干部有着“90后”学生的共性, 情绪波动较大, 做事略显毛糙, 责任感不强。若工作顺心他们的积极性就高, 做事就更加卖力, 有时候还会飘飘然, 但一旦遇到不顺心, 便消极怠工、情绪低落, 甚至撂挑子。

(3) 管理工作缺乏客观公正性

为了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老师经常会将一些学生事务交给学生干部来完成。但有些班干部工作中过于感性和片面, 缺少客观公正的态度, 有些班干部会拿手中的权利去拉拢与自己有私交的同学, 失去了工作中应有的公正公平, 导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同学意见较大, 甚至遭遇同学的抵触, 无法开展工作。

(4) 个人英雄主义, 缺乏团队意识

新时期学生干部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小学时期担任过学生干部, 有较强的优越感, 做事情经常以自我为中心, 团队合作意识差。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出现矛盾时, 部分学生干部不能很好地处理两者的关系, 没有集体观念。

2 社会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新的历史时期,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带来了全社会的快速发展, 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健康的思想和思潮, 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致使很多大学生缺乏健康的思维模式, 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严重, 做任何事情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不考虑他人, 为同学服务的思想淡薄,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自我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3 学校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1) 思想上的不重视

很多高校认为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是很小的, 没有意识到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学生干部随便挑几个就行了, 学生的管理还是要专职老师做的, 学生干部没什么作用。

(2)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容缺乏全面性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 除了日常的基本工作外, 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全面建设, 如思想政治建设、个人修养建设、干部能力建设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干部作用的发挥。

(3)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手段和方法滞后

这也阻碍了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作用的发挥。目前, 仅靠开会、讲座等方法来培养学生已经远远不够了,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方法应该与时俱进, 要根据“90”后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来适应当代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

四 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

虽然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我们却不能因此抹杀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 也不能否定学生干部优秀的一面。作为思政辅导员需要做的是对症下药, 寻找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对策。

1 把好学生干部选拔关, 完善学生干部队伍选拔制度

首先, 要坚持“民主测评、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选拔理念, 通过自荐、推荐、公开竞选、民主选举、公开投票等方式选拔出一个朝气蓬勃的、能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富有活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其次, 在选拔时重思想、重理想、重信念, 把工作态度端正、乐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作为首选目标。再次, 实行试用期制度, 在试用期内可以对其工作表现、工作能力以及职务适应性等诸多方面进行观察和考核。最后, 可以根据工作表现适时调整学生干部, 这一措施可以吸收部分在初次选拔中遗漏的表现突出的学生。

2 建立健全学生干部培养体系

学生干部的培养不仅仅在于工作能力的培养, 还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素质、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可以利用业余时间, 开展相关专题讲座, 同时请往届优秀学生干部现身说法, 分享工作经验, 采用讨论、针对性个别教育等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

3 做好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

既要创造条件, 让学生干部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干部的内在潜力, 又要加强学生干部团队的逐级管理, 形成学生干部的每一项具体工作有人问、有人负责、有人参与、有人汇报的管理模式, 最终实现学生干部从选拔、成长到退役的整个流程的自我管理机制的形成。

4 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的监督和考核

要建立起能让广大学生参与进来的监督机制, 形成学生干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制度。此外, 应建立一定的考核制度。对于考核优秀的学生干部给予一定的奖励, 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考核为“不称职”和在任职期内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干部, 除了必要的教育、批评或调整外, 应对部分表现恶劣的采取必要的处分, 保证学生干部队伍的先进性与不断优化。

5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干部队伍一经选定, 需给他们足够的信任, 敢于给学生干部压担子, 大胆使用, 充分信任, 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给他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 以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积累工作经验, 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6 加强人文关怀

关心和关注学生干部的学习、生活和心理, 让学生干部感受到归属感。学生干部拥有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在自身生活和学习之余, 还要将大量的业余时间投入到工作中, 为老师、同学服务。因此, 大多数学生干部压力较大, 如果学习和工作协调不好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多支持他们, 通过交谈等方式从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多个方面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干部, 及时帮他们排忧解难, 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戈亚男.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J].科教导刊, 2010:21-22.

[2]姚丽娜.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商界, 2010:201.

[3]柳喜君.浅谈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J].科教导刊, 2011:208-222.

[4]石国亮.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理论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1) :56-59.

高校教育管理中优秀学生干部的作用 篇2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作用

G645

高校学生干部是指在高校学生中成立的受认可的正式群体或社团组织中担任领导或管理工作的学生,在所有普通学生中间起表率作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教育管理的被教育者,又在某种意义上是基层各种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及领导者,是同学们行为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工作的标兵,承担着一定的职责,履行着一定的义务,对于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他们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干部的含义

所谓的学生干部,顾名思义,首先本质当然是学生,其次是干部,最后才是学生干部。所以,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之间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更不存在官与民的关系,而是主体之间相互平等的关系。

1.作为学生的身份,必须践行学生本分,学生来学校是学习的,因此加强自我的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毛泽东同志说“学生要以学习为主,兼学别样”,学生,要会学习、懂学习,做一名合格学生。在做各项工作实施过程中,一般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干部更易得到身边普通同学的信任和支持,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作为干部的角色,就要时刻履行干部的使命。俗话说“干部、干部,先人一步、先干一步、多干一步”,俗话还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身为干部不仅要身体力行,立足本职,同时还要有勤于做事、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在工作中会做事,会做人,协助老师做好学生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做一个合格的干部。

3.最后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领头羊,是各类活动的组织者,安排者,在将上、下级的指令、意见和建议等进行上传下达时要考虑周全,认真履行为老师和同学无私服务的精神的同时,应该发挥良好的沟通作用,成为联系同学、老师和学校的纽带。

二、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既能很大程度上帮助老师减轻工作负担,又能很好地为同学们排忧解难,是高校管理系统当中的骨干力量,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教育的技巧和艺术之一就是以鲜明的榜样把一些具体的要求及规范展现给别人。高校中的学生干部是在所有学生中通过层层选拔挑选出来的优秀分子,他们的有着思想素质高,学习成绩优秀,乐于帮助老师和同学的精神,并具有较强办事能力等特点。他们是学生中的骨干和带头人,也是广大学生中间的一员,他们与普通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在一起,对普通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与现实,其威信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良好的形象来树立。这就正如部队当中的将军,其自身必须要有勇有谋,且能冲锋在前,还能带领士兵们打败敌人,那样士兵们才会以他为榜样,听从他的调遣,赢取最终的胜利。

2.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助手作用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强化学生基础文明的教育工作,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帮助其树立育人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及创新意识,工作纷繁复杂,光靠老师们单方面的做学生工作,既辛苦又到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干部因为工作关系往往与学校领导、老师见面、接触的机会多,对于学校布置的工作与要求能第一时间得知并传达给下面的学生;在面对学生发生的问题纠纷等情况时,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一员,知根知底,处理起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支持、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比教师去带领着去处理成效更高。所以说成立一支本领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不仅能够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更能让学生管理工作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3.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教师再辛勤,在学生的管理上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时时督促,学生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就发挥了出色的作用。高校学生干部通过各项工作把领导、老师与普通学生联系起来,成为三者之间的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他们能代表老师第一时间向下面学生传达学校的各类信息与工作通知,又能及时准確地收集并向老师反映下面学生的建议与要求及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动态。他们与其他学生朝夕相处,同学之间彼此能敞开心扉,相互沟通,能够有效的向老师提供比较准确详实的情况。学生工作中老师了解不到的情况,想不到的事情,解决不了的思想问题,他们都能够了解到,想得到,通过他们可能能及时化解和消除师生之间的矛盾,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协调,情感通融,共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4.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凝聚作用

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各种社团组织,班集体,对这些集体的感情也是最深的。而学生干部在相应的集体中,由于成绩较好,工作能力强,又与其他同学有交往的需要,利用学生干部的自身价值影响他人,他人所表现出的兴趣、爱好、品质也反作用于学生干部,并彼此产生相应的竞争意识,从而使他们之间的友谊变得更加牢固。这样,不仅使学生干部本身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也使同学们在互帮互学中呈现团结,勤学,务实的好风气,使学校、各社团组织,班级的凝聚力更强,更坚固。

三、结语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就认为真正的管理者应该不在于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而在于“使智者尽其虑”,“贤者尽其材”。那么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在选好人用好人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发挥自身的智慧,辅助老师来共同管理,便是一个明智的管理之道。

参考文献:

[1]吴捷,你是我的左膀右臂—浅谈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J].商界论坛 2005,(8).

高校教育管理中优秀学生干部的作用 篇3

汉语言师范 07中本一班 孙舒适 07105114127

指导教师:麻法全

摘要:

本文以“马太效应”和培训班的“双主体”模式为出发点,从“认识自我,坚定学生干部的信仰”“多维发展,健全学生干部人格”“创造双赢沟通,培养青年的时代责任感”“耳濡目染,提升学生干部服务能力”等方面阐释了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班对我们大学生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所发挥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培训班的开设,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有利于学生干部自身修养以及服务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班;学生干部素质;“双主体”模式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充满着活力和朝气。脱离初高中教育模式的制约和束缚,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我们身心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并更加成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为我们争取表现自我,成为学生干部提供了机会;而增强自身素质修养,是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必不可少的条件。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要求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更应全面发展,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三方面来充分阐述和健全大学生干部的素养。

大学时期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一些学生干部却在学习和工作中出现了不同的失误。有些人虽认真履行职责,却局限于自己的工作,对国家政策、学校现状和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缺乏了解;有些人有奉献精神和责任心,却缺乏足够的大局意识,过于追求一些荣誉,不能做到个人服从集体;有些人忙于工作和交际而忽视自己的专业学习;有些人工作过于追求速度和质量,工作计划缺乏条理性;有些人因为职务的原因需要统领全局,却不能实行决策的民主化而导致同学的不配合。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干部健全的人格和素质,学校、学院各部门为学生干部开设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以加强学生干部对自身的塑造,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服务于文明和谐科学的校园建设。

温州大学每年新生入学后,校团委和校学生会都会针对新招的学生干部开设一系列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和工作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为新生干部传授工作经验,告知做人处事的道理,为新干部尽快融入学生工作中打下基础。同时学院也会组织开设团学培训班对院级学生干部和班级干部进行教育和塑造。除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培训班如各学院自发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干部培训班,校院级记者团培训班,素拓培训班等。2008年我校也积极响应团中央和团省委相关文件精神,开设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那么这些形式不

一、内容多彩的培训班,它们的开设到底对我们学生干部素质的提高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与作用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认识自我,坚定学生干部的信仰

记起一个故事:主人远行前把财产交给仆人保管,让三人支配得到的财富。前两个仆人开始经商并赚了钱,而仆人三却把钱埋在土里。主人回来后表扬了前两个仆人,斥责仆人三并把他的钱交给仆人一以求更多的财富收入。这个出自《新约·马太福音》的故事寓意着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后被美国知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归纳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成功者会更成功,这样不仅增加了我们获胜的机会,同时也积累了我们的资本。所以当代青年大学生特别是作为学生基层组织中各种活动和工作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学生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待机会的到来。正如希腊德尔斐神庙入口处的圆柱上的铭文——“认识你自己!”首先我们要做的便是充分地自我评估和认知,从思想上坚定自己服务于学生组织的信念,养成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这些干部培训班则为新学生干部提供了润滑剂。在培训班,我们不但可以学习和体验丰富的理论课程、名师讲座、新老学生干部交流会、新生座谈表演、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等培训内容,也可以比较一些优秀的新老学生干部,发现自己的优点,改正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避免别人的缺陷,在政治倾向、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品质,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地自我“内化”,使自己真真正正地掌握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技巧。

如果说“马太效应”是针对于学生自我内心素质的调控和定位来激发学生干部潜在工作能力,那么培训班的“双主体”模式则是课程主办方为受培训的学生干部贴身打造的新型培训班模式。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教育界形成了一种关于教育主客体的认知模式,“当主体和客体的关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任何一方都可以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因为他们各自把一方看作主体,把对方看作客体,所以每一方都不是绝对的主体和绝对的客体,主客体地位互相转化”[1],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互相转化,共同进步,相互学习。以往传统的学生干部培训班,内容较单一,不外乎是些理论性强的讲座和课程。虽然台上是知名的专家教授,台下是素质相对高的学生干部,这样的培训模式又能给听者带来多大收益呢?往往有同学抱怨内容的枯燥或忙于笔记而无法专心听讲。而现在,在主办方的有意或无意之间,我们的培训班正朝着“双主体”模式进步着。参加了校院两级团干培训班及院青年志愿者干部培训班,我们真正地从学生干部培训班中受益。记得校团干培训班的一次新老学生干部交流会上,我们新生干部和那些在学生工作上取得优秀成绩的学姐学长,互相交流,互动合作,会场的气氛一度达到高潮,我们学员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许多经验。很多老学生干部一再强调,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首先要具备的就是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干部要了解校内外大事并有一定的见解,要多阅读一些有利于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书刊,也可以浏览一些优秀的网站进行学习和交流,互相提高,共同进步。

二、耳濡目染,提升学生干部服务能力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记得在一次培训班上一位老师引用了这样一段话开场。其实回想来,从同在培训班学习的学生干部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优良传统的延续。

无论是传统的注重理论的培训班,还是现正在形成的“双主体”模式的培训班,都十分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精粹的传播。江泽民同志于1993年春精辟概括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当代青年大学生应以此作为探索文化内涵、遨游知识海洋的一条准则。而学生干部更应该加强自我的传统文化修养,提高整体素质。一般而言,科学文化素质是指在科学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稳定的内在基本品质。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是指学生个人的专业学科知识、基本理论、基本专业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学生干部更应加强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修养, 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通过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业余文化的培训, 在文化环境中感受熏陶, 在文化活动中进行锻炼,在人文精神中加强感染, 从而达到人格的升华、境界的提高和精神的振奋。学生干部在文化学习中开拓视野, 活跃思维, 为进行专业学习、开展学生工作以及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一次校团学干部培训班新老生交流会上,一位学姐介绍了自己作为一名班级团干部的经历。她强调学生干部要从基层做起,只有这样才会获得同学们的信任。在参加干部培训班时候,每一堂理论课、每一次互动游戏,我们学员都是认真地挖掘自己、学习他人,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从与一些优秀学生干部的接触和交流中,通过一层层的耳濡目染,我们可以从培训班和工作学习实践中获得双重认知,更好地自我发展,提高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

[2]

三、多维发展,健全学生干部人格

马克思、恩格斯曾认为人始终应当成为社会改造过程中认识不断深化的客体和主体。步入大学校园,每个人都需要获得各种知识和能力,学生干部更应获取社会责任感、尊重和理解、社交等需要。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的时建朴等人在2004年对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等五大

[3]高校十个专业共600名学生的需要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是大学生最强烈的“友情的需要”。所以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广泛的人脉网络,而各类培训班则为新生干部人脉的扩大打下基础。学生干部培训班中认识的一些朋友,不但扩大个人交际圈,也在后来的学生工作中给予很大的鼓励和帮助。

关于人格,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雷·可斯塔曾指出:一是开放性,包括想象力、情感、审美、创造性等。记得在某次培训班的一堂课上,老师给我们做了心理测试,学员们闭上眼睛自我放松,让思绪飞扬任意想象,寻找符合自己的答案。这样的课程可以充分调动学员潜伏的想象力,发挥个人创造力。二是责任心,包括尽职、进取、自律等。学生干部这个身份使我们会考虑很多,不仅是个人感受和荣誉,也有他人意见和利益。所以我们往往更愿意自我约束和自我反省,以达到学生干部应遵守的准则。而当学生干部处在同一个培训班时,大家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表现,无形之中,学生干部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三是外倾性,包括热情、社交、果断、活跃、乐观等。正如前面提到的人际交往圈。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是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工作的一部分,所以该热情就热情,该果断就果断。处事为人强调原则性,兼顾灵活性。也许学生干部因为处在老师和普通学生的夹中地位,处理的事情也很琐碎,承受的心理负担很重。所以我们要学会信任、直率、谦虚等,要能正确处理焦虑、敌对、压抑、脆弱等不良情绪,保持乐观情绪,健全人格,增加学生干部个人魅力,在处理学习、开展工作、配合老师、鼓舞同学之间更协调。这些都是健全人格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性。

对学生干部而言,健康人格是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经历中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个人世界观、心理素质、道德修养等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学生干部只有树立良好的人格,才能准确把握自己、寻找适应自己发展的社会位置,获得他人尊重和好感。正如马克思指出人类发展反映着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辩证法思想,健全自我的人格是我们人生经历中不可缺少的矛盾之一。而学生干部更应重视矛盾,抓住矛盾,解决矛盾,完善自己。培训班的开设为学生干部认识自我,树立良好人格提供一个弹性载体。

美国奥图曾估计“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面能力的百分之四。” 一些培训班的学习项目的设置有利于发掘人的潜力。记得校团学干部培训的素质拓展培训活动有“过电网”“信任背摔”“装甲车”等。在“过电网”游戏中高大的男生竟奇迹般地钻过小网洞。除全体队员的默契配合及操作方案的可行性外,这也可说是他们自我潜力的发挥。

简而言之,学生干部应具有协调各种矛盾与冲突的能力,使之无论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都能表现出一种既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一般原则,又能充分体现自身独立的心理状态和行动倾向及行为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健全。

四、创造双赢沟通,培养青年的时代责任感

现今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最关键的是人才竞争。当代青年大学生是人才竞争的主力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流砥柱。党中央三代领导人都对青年寄予厚望和肯定。毛泽东同志曾在莫斯科为中国留学生作了激情洋溢的讲话,以太阳比作青年来阐述青年的时代责任感。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上也说“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一切事业的继承者。”江泽民主席多次走进高校与学生座谈:“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希望,未来发展就有希望。”领导人对青年如此重视,不就一直强调:只有具备时代责任感的青年才能担负起建设和繁荣祖国的重任!

近日我校开设温州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着力于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未来学生领袖。培养学院脱离了以往院校分离的模式,采取了校院结合的两级培养体系,把学员按个人发展能力分到高层次学生骨干研修班、学生骨干初级培训班和专题培训等不同层次的培训,使学员受益颇多。受邀采访的一位学员说培养学院虽然不是走在全国高校前列,但我们学校正在借助温州地方特色优势和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的良好形势,逐步完善培养学院的体制,培养一位位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样的培训模式不但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有效资源,也便于学员认识自我的时代责任感,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创造双赢沟通”的体现。

具有社会兴趣的人能认识到“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忠诚踏实的生活工作作风、勇于挑战的创新意识、富于弹性的适应能力、百折不挠的抗挫精神、强弱适度的情绪反应、善于处人的社交能力、自我调控的理智行为、强烈饱满而又稳重的行为,都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青年所应具备的。概括而言,就如同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正式提出的“个人全面发展”观念,“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6]。培训班邀请的老师和学生干部不止一次强调着学生干部“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此外培训班也十分重视对学生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塑造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的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提倡为人民服务的利他主义精神,我们的学生干部更应具备当代青年的时代责任感,自觉而坚强的肩负起时代交给我们的重任,创造自我与时代、自我与社会的双赢。

注释:

[1]夏甄陶《认识论引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2页 [2]《孟子·告子上》

[3]赖黎民、张机、余喜、张广才著《马克思主义人论与青年健康人格》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4]奥/阿德勒著,黄光国译《自卑与超越》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5]吴锡改《论青少年的人格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第2期,第31—33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3页

[5]

[4]

参考文献:

[1]祈立刚《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光明日报》2005年12月28日 [2]李萍等编《思想道德修养》

[3]朱煜编译《马太效应》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高校教育管理中优秀学生干部的作用 篇4

内容摘要:“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等复杂的环境中,他们有着思想活跃,价值观多样化等时代特点。电影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广泛的影响,要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前一味灌输的方法已经不太适用,我们务必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电影是一种有效的载体,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影的育人功能,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电影,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把电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在娱乐中受到启发,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引入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已经从“80后”过渡到“90后”,“90后”大学生成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信息极大丰富了这一代大学生的视野,更新了他们的思想,但是这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碰撞。在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的今天,要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但是,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改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缓慢,更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无法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而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政治教育,对道德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不高,不利于从思想上对“90后”大学生进行全面塑造。其次,当代“90后”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个体意识较强,传统的单纯说教的方式很难让大学生接受,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优秀的电影作品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电影被艺术家们称为第七艺术,它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展示使人们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这种声画结合的形式比书本上的文字更形象、更有感染力,学生不愿意听灌输式的空

洞的理论教学,但对于电影这种艺术作品中诠释的价值观比较容易接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道德品质融入血液,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电影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电影早已大量涌入了人类的生活,成为大学生娱乐的焦点,电影丰富多样、直观形象,不仅有娱乐性,而且还有一定的教育性。把电影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升华

1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决定性的影响的条件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品德情感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起催化、强化作用。而电影有着强烈的情感征服感,影片中刻画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能够深深的克在我们的脑海中,比如《离开雷锋的日子》、《小兵张嘎》、《举起手来》等优秀的电影,电影中塑造的这些形象牵动着观众的情感,随着电影内容的变化,观众的感情也随之变化:忧伤、欢快、愤怒、甚至落泪。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之下,观众能与影片中的人物引起共鸣,在感情的跌宕起伏中观众的心灵得到震撼,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在不知不觉中情感得到升华。

(二)是培养爱国主义的形象教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在民族团结和抵御外敌中曾经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依然重要。但是,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之后,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经济上的飞跃,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在部分学生中滋长了崇洋媚外的思想,贬低自己的国家,这使得爱国主义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而革命题材的电影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比如《长征》、《建国大业》、《金陵十三钗》等,通过这些影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革命时期无论是共产党人还是其他的爱国人士都不怕牺牲,为了中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昭示着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赤子之心。透过一幕幕历史事件,一个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让人们为这些革命热情所感动,有利于增强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94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电影对人具有教育功能,电影对人的影响是渗透到骨髓里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也是因为一部电影,当他看到电影里一个华工被外国人侮辱,而其他华人麻木不仁时,他深刻感觉到治疗国人精神上的疾病远远比身体上的疾病重要的多,于是他毅然改行。电影对人具有如此深刻的教化作用,新时期的今天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也在相互渗透,电影也是一种宣扬自己国家价值观的隐形武器。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范围相当广,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影视作品来宣扬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这也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造成了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还表现在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优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等。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优秀电影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这种形式能够消除学生对说教的逆反心理,在观看过程中受到熏陶,使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的意念中,激发学生的高尚理念,同时也对大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

三、高校实施电影育人的途径

高校教育管理中优秀学生干部的作用 篇5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经过多年的教育探索,尽管高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办学能力不断提升,然而受社会整体宏观环境、自己固有办学体制等原因的影响,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甚至具有“道德瑕疵”的学生进入校园,令学校的校风、学风遭受很大影响,使某些与社会主流价值相背离的负面意识形态甚嚣尘上。一些表现失范学生进行盲目攀比,抽烟、喝酒、打架、泡吧等违纪行为经常出现,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高校教育的良性引导力步履艰难,负面效应却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

为了真正掌握当今大学生的道德脉络,笔者针对某高校部分班级学生采用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回收问卷54份。同时运用文献法、行动法、比较法等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状态还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标准的,热爱祖国,勤奋进取,充满爱心,胸有大志依然是他们的主要道德表现。但是,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某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个体生活、求职就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上课时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穿背心、拖鞋上课;考试时找“枪手”;课桌上写答案;假文凭、假专业资格证书等。

可见,在高校里,青年人因为家庭等成长环境的差异,个体发展的差别明显存在,甚至可以说良莠不齐。但是教育者的理念是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如何运用教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方式,让那些在思想上积极进取,学习上表现优秀,活动组织能力上较强的学生发挥示范作用,来规范引导受众共同达到进步,是榜样教育的目的所在。因为榜样的示范作用是无穷的,外国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优秀的示范生可以感染并带动大学生对优秀的理解和向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2 优秀青年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2.1 优秀青年学生非常明晰社会主流价值标准

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单靠常规的直白的说教与刚性的管理是单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难以真正产生实效,甚至会激发大学生内心的逆反心理,令高校的教育价值产生异化,因此要想让大学生明晰主流社会价值标准,关键在于教育内容和形式与大学生的心理认知相契合,有效启发“自我教育”机制。

优秀青年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道德修养、专业学习等方面的佼佼者,他们来自于普通学生周围,因此相对于其他领域中产生的教育榜样,其具有更强的熟知度、真实度、认可度,所以在引领普通学生按照主流社会发展规范不断改善自身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也就具有更强的辐射力与生命力,而且优秀青年学生的典型示范价值就在于把学校、社会对于合格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用自己的行动和具体的优秀特质实实在在的变现出来,使普通学生喜闻乐见,能够融入实践。因此,学校通过校园舆论、文化宣传等第二课堂来发挥优秀学生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发普通学生的情感共鸣并激励自身向着社会主流价值标准前进,有效激活大学生的发展期望与行为动力,强化其按照学校与社会规范塑造自我的发展动机,以致发挥出高校塑造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教育功能。

2.2 优秀青年的榜样示范作用可激励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每个大学生因为自身的经历不同,他们的发展现状也有着较强的个性化印记。同时大学生在这个年龄段里特有的强烈地被人认可的内在需求,使其需要具有情感与经验共通点的榜样来为实现自我的改造与完善提供精神动力与方法支持。同时,社会转轨的背景,百花齐放的文化冲击下,教育改革的步伐不停。但是“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覆盖面,普及率,从小学开始尤其是高中阶段,应高考的呼声和责任使得中学的教育对“抗挫折,抗击打”等情商素养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程度的缺失,于是很多大学生在进入管理较为松散的大学后,难以对自身的发展生涯作出科学规划。笔者曾经对身边的学生进行过随机的采访,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目标不明晰普遍存在,茫然、寂寞、无聊、颓废等心理病象也不少见,更别提高远的人生规划和对自身价值的清晰定位。因此高校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发挥优秀学生的典型示范作用,使其明确社会对于优秀人才无形规范的现实标尺,明确一名合格大学生应具备的价值特质和行为准则,激发普通学生内心里对自我价值的呼唤,引导其以身边优秀学生为参照物,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调整,从而为其个人价值的完美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2.3 优秀青年成功实例彰显了高校丰富的教育内涵

优秀青年学生是高校结合素质教育内在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校内教育成功范例,是学校里宝贵的人文资源。充分发挥优秀青年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的典型示范作用,是引导全体学生在社会多元价值共存的现实背景下构建新型人际关系,实现身心和谐发展,充实高校教育内涵的题中之义。

具体来看,发挥优秀青年的典型示范作用,发挥他们潜移默化的力量,将社会价值规范、学校的制度要求以更为丰富乐见的范式对应于大学生应具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通过合理的自我构建尽速成长为社会合格人才。总之,是将潜在的教育资源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活动。优秀青年学生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过程是动态开放的,其体现了教育无处不在的大意义,其发现与利用的过程,就是充实学校教育内涵的过程,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各个要素也必然发生着进步与提高的正向效应。

3 优秀青年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示范作用的发挥路径分析

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社会学习理论有力地支撑了示范作用的成立。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观察学习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他认为观察学习在个体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个体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所以在青少年的学习活动里,观察者可以根据自身不同层次的需要,去寻求榜样来获取相应的社会知识和价值追求,进一步激励自己不断提高。所以他说“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榜样表现出观察者原本不具备的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通过观察,观察者也能行成同样形式的思维和行为”。青年示范作用的发挥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两者在目的和侧重点甚至动态操作性上都有很强的关联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笔者认为在如何有效发挥优秀青年在高校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方面可做如下尝试:

3.1 不同学生群体间建立平等对话的交流模式

发挥优秀青年学生典型示范作用的关键在于通过多种途径推动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有机融合,以期实现不同学生群体间的良性对话,达到榜样示范的濡染引导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须从尊重、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引导优秀学生改变简单意义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二元分立思考惯性,把各个层面的普通学生都看做平等的交往客体。在努力发挥优秀青年学生引导效用的同时,注重彰显普通学生的主体价值与个性优势,深化彼此认知,实现协同发展的对话模式的建立。

优秀青年学生作为沟通对话中相对少数的一方,应主动与普通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普通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尽量找出原因以加以改进与完善。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交互性兼容的过程,并不是强烈地排异,更不是“邯郸学步”式的复制优秀学生的成长路径,不然最终将会使教育效果异化。因此不论是优秀青年学生还是普通学生,都必须认识到双方之间尽管因为前见性的理解产生认知上的差异,造成共识达成上的困难。但是定要以换位性的思考,尊重彼此的差异性,实现在充满理解与沟通的对话。

3.2 不同学生群体间“教学相长”有机互助

现实社会里,难以整齐划一的多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多元集合,使得大众对示范性标杆的素养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在校园环境里,相对纯净的价值观念和青年的成长轨迹,使他们对具备示范作用的优秀生的标准要求相对统一且符合主流社会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评判。如希望优秀的示范生具有诸如学习勤奋、乐于助人、毅力顽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品质。在现实的情形里,大部分校园舆论肯定的优秀生并非是完美的,他们或者是因为勤奋而成“科技进去型榜样”或者因为乐于助人而成“道德模范型榜样”,或者因为自强不息而成“自强型榜样”等等,因为榜样的多样性和时代发展形成的对示范生内涵的延展,使得优秀生和普通生之间的界限不再整齐划一,他们之间更可以形成一种“教学相长”式的互助进步模式。

在具体的操作中,一方面优秀青年学生,在发挥自身示范带头作用的过程中,注重观察普通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意向,积极调动普通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尊重普通学生在其中的首创精神,为其提供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处于被负面评价地位的普通同学,在与优秀学生的互助合作中,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辨证看待优秀青年学生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引导作用,强化自身的主体能动性。也就是说在优秀青年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交互性的关系构建中,普通学生与优秀青年学生都要充分发挥自身方面的比较优势,促进关系主体的理念、行为融合达到“外在的他者生命首先成全了‘我’,使当下的‘我’成了一个完整、充盈的生命存在,此时此刻的‘我’无待而求,‘我’就是一个完整、自足性的世界,‘我’就是世界”的民主运作的良好合作生态”。

3.3 不同学生群体间相互喝彩,惺惺相惜式的情感交流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个人自我需要实现的效果评价与信任和赞赏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来说,身边优秀生的信任与欣赏对其成长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优秀青年学生来说身边的普通生对于自己的信任与欣赏,也是学校或者社会层面的物质与精神评价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充满同学温情的关心与鼓励相对于批评与指责更为容易直达内心身处。

优秀青年学生首先要根据普通同学的个体情况,发挥普通同学的自身潜能,他所彰显的示范效用不能成为普通同学难以企及的目标,要具有可实现性;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令优秀青年学生在典型示范效用发挥上存有情感激励的形式,从而进一步争取到普通学生内心对于优秀青年学生的认同,引领普通同学通过自律来规范自身的各项行为,主动完成相关教育教学目标,积累教育教学的良好绩效,形成循环,将“示范效用”落到实处。

其次,要怀着发自内心深处的关心与鼓励,努力运用信任与赞赏。这些情感的珍贵就在于它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影响到对方,产生强大的移情效果。作为相对强势一方的优秀青年学生,在面对相对弱势一方的学生实施关心与鼓励时,要切实注重自己同学的人格,按照“本着真心”的原则来对普通同学特别是后进生实施关心与鼓励,宽容自己同学的非品质性、原则性的错误,令其感受到关心、鼓励和欣赏的诚恳性,从而在行动上更加践行榜样示范生的引领作用。

最后,优秀生要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对身边同学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优秀青年学生,要时刻做好对自身的武装,自己作为周围同学行为的榜样,要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做到使周围的同学感动加行动的结合,作为榜样不能只是应景似地做表面功夫用来宣传,在老师面前和同学面前“两张皮”,“两面人”甚至“多面人”,更应该是走心路线,避免自我膨胀,真正成为一个标杆,时刻不放松对自身的继续教育,通过自己的真想、真干、真学、真奉献、真反思激励普通同学能够消除心底的消极情绪真正关注自我的发展。对于表现优异的同学,优秀青年学生要积极向老师与学校反映相关情况,适时给予方式不同的鼓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同学,优秀青年学生要依据出错的性质与程度,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出错的原因,激发其完善自我主动性。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优秀青年学生的榜样平台也拓展得更加多样化起来,悄悄话信箱、QQ互动、人人网关注、易班交流等多种方式,使他们有更多的途径真正掌握自己“帮助对象”对于自身示范效用发挥的各种感性与理性认识,平台的互动使得普通学生也会以更为开放的心态对待优秀青年学生,令优秀青年学生收获更多的信任与赞赏,为不同学生群体间的情感交流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最后,注意示范生自身内外环境的转变。内环境转变主要指的是优秀青年学生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优秀生应“越来越多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外环境转变,主要是指不同学生群体间的情感交流中,优秀青年学生要注意以自己的真实事迹、真心付出调动普通同学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进行合理正确的个性化构建。

3.4 不同学生群体之间互助式共同发展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优秀不存在绝对性。在青年时期,成长经历有限,优秀生自己也并不完美。因此,要想令优秀青年学生的典型示范作用产生实效,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于普通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能简单的将普通学生作为被示范、被教育的客体,而应将普通学生作为提升促进优秀学生不断发展提高的合作者,他们是“成长共同体”。要深刻认识普通学生的比较价值,尽力盘活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同学间信息聚集的最大化。在具体操作中,作为优秀青年学生,应以促进彼此共同发展的心态对待普通同学,帮助他们在正确学习观、价值观的指导下,以理性的姿态,辩证性的对待优秀青年学生的榜样作用。优秀青年学生也应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心态,虚心客观对待普通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从而推动双方的交互性、自检性认知,达到双方在视野、文化、责任、精神等方面的完美融合,从而在相互学习、相互宽容、相互欣赏中达到双方的共同进步。

4 结论

优秀青年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的典型示范作用是无穷的。以优秀青年学生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基础,通过完善其与普通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共享共建机制,对于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优秀青年学生典型示范作用的发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面对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的大学生时,高校应进一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壮大优秀学生队伍;优化人物宣传,提升优秀学生影响力;完善制度建设,夯实优秀学生示范作用发挥的制度支撑等途径改善优秀学生群体的数量与质量,以此为优秀青年学生示范效用的发挥的实效性与长效性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学友.主体间性:理解学生关系的新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4(19).

[2]刘铁芳.“我-你”师生关系的可能[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54.

[3]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7.

[4]韩娟.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榜样作用的发挥——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分析[J].学园,2010(10).

高校教育管理中优秀学生干部的作用 篇6

关键词:班级学生干部 寝室文化建设 作用

一、寝室文化建设的含义

高校寝室文化是一种以寝室成员为主体,以大学生寝室为空间,以寝室成员的课余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群体文化。它是在校园这个相对宏观的大环境中,在寝室成员共同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包括以寝室为单位进行的一切文化活动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主要包括寝室内的整体布局、规章制度、卫生状况、审美情趣、道德标准、人际关系、学识智能、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1]。

寝室文化建设是指在寝室内的成员的自身努力和外部力量(主要指学校)的促进作用下,共同建设好所在寝室的寝室文化。加强寝室建设,营造良好、和谐的寝室氛围,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二、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干部可很好地配合班级、学校的工作,并及时反映寝室同学的状况。以班干部的影响为突破点,建立合理、民主的制度,从而带动整个寝室的室风建设,是建设寝室、班级乃至学校的重要途径。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引领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等。不可否认,班干部在执行职责的时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班干部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领头羊

班干部积极主动,凭着较强的责任心、高素质和大胆的工作,能够带动其他寝室成员,共同建设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但是,仍然有部分高校班干部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比如,有的班干部学习能力及生活习惯较差,这将大大降低自身威信,不能服众,不利于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部分班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视大学为游乐的天堂,而寝室,就成为喝酒、赌博、玩电脑等游乐活动的阵地。有些班干部不重视寝室卫生环境,导致物品摆放凌乱,生活垃圾布满地面,寝室空气污浊。

(二)班干部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班干部应发挥骨干作用,团结并协同寝室成员共同进步。寝室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数堆砌,而应该以一个集体的方式存在。在这个集体中,班干部在整理内务、学习等活动中,都应以集体利益为核心,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中坚力量作用,将寝室拧成一根绳。同时,不仅仅是班干,包括寝室任何一个成员都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以“慎独”来要求自己。

(三)班干部是老师和寝室成员的“连心桥”

高校针对学生寝室管理的各种政令的下达,学生民意的上传,大都要通过班干部。班干部工作得当,学校工作就能顺利开展。如果在班干部的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学校和学生之间就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班干部的桥梁工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对班干部工作的调研显示,近56%都只是片面的传达文件的指示而没有与寝室同学们进行恰当的交谈沟通,同学的相关情况和意见也没有得到重视并反应,造成關系紧张,学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如何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寝室管理机制

作为一个集体,必须有一个共同遵循的准则。要用一定的规章制度去规范寝室成员的行为,并且做到民主、平等,才能凝聚成一种合力,形成良好的寝室风貌。

在制定寝室规章制度时,要注重实际情况,并有所创新。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开展的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平民意识和务实精神;个人目标比较急功近利;人文素质较为缺乏;心理健康问题不少[3]。所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寝室建设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紧把握同学们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等特征,进行寝室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创新。通过创新的制度,使寝室环境更加民主、宽松;通过创新制度,使寝室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创新寝室工作的管理流程,实现班干部工作的管理信息化。

准确公平又不失人性化的寝室规章制度,使寝室管理有章可循,寝室日常生活充满人情味且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可减少寝室成员之间的摩擦,形成民主、公平的寝室氛围,有利于和谐寝室的构建。如寝室班干部做好卫生值日安排,规定值日任务,集体就不会出现整理内务时的偷懒、不公平现象;寝室内部统一作息时间,成员之间能够避免相互打扰,促进寝室和谐。

(二)建立合理的班干部选拔、考核、激励机制,落实责任,明确到人

建立合理的班干部选拔、培训、激励机制,以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促使班干部以更严格的要求对待自我。“正人先正己”,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细致胆大的班干部更能发挥寝室建设的带头作用,增强寝室凝聚力[2]。因此,合理的班干部管理机制,应着力引导班干部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树立榜样作用;同时加大力度培养较强的责任心,一丝不苟地保证工作顺利地完成。安排工作的时候,明确每名班干部的任务和职责,使班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班干部才能在寝室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以服众心。

学校在开展工作时,选拔一批品学兼优、责任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然后根据他们各自的性格和擅长安排相应职位,落实责任,明确到人。一般而言,在大学里的班干部任用期为一年,通过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负责任、表现好的班干部给予鼓励和奖励,并以此为典型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对个人能力较差、没有责任心、学生基础较差的班干部,应及时与其进行谈话,促进其改正、向优秀的班级干部看齐。

(四)确保适宜的寝室班干部数量。

适宜的寝室的班干部数量,对于发挥班干部在寝室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人数过少,在传达和执行学校相关政策规定时显得力量不足;人数过多,班干部的分工过于细致,会造成工作程序繁琐冗杂,同时,如果班干部过于泛化,就不能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经分析,寝室班干部的数量以占总人数的1/3为宜。一方面,有利于班干部在寝室、班级以及学校活动中起到积极有效的带头作用。其他寝室成员因为从众等原因而被带动起来,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政策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各个班干部侧重的学生工作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主管生活,有的主管学习,有的又主管内务,一定数量的班干部可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可靠的信息,加强相互交流,引导寝室同学的奋斗目标,协同进步。

总之,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寝室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班干部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和确保适宜的寝室班干部数量,以期克服当今班干部工作的不足之处,从而发挥高校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各种积极作用,建设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达到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宁宁.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1-16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2:7-19

注:本文是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第七届本科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篇7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在的班级。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品质乃至命运。

教育发展到今天,班级管理已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班级管理已不全是班主任的职责,更多地则落在了同学们自己的身上。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必须有一个功能完备的组织机构——班委会、团支部,这就得有一些班干部(团干部、小组长等)。他们应该是班主任经过观察、调查,听取有关老师的反映,在广泛吸收班上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经同学们选出的品学兼优、关心集体,有一定工作能力并且是在同学中最有活动能力的、在学生中最受尊敬的、最有威信的人;是班级中品行、学习、纪律、活动等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同学,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是班主任的参谋和助手

班干部生活在班集体,最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最能发现本班同学日常行为中的缺点和不足,甚至一些不良习惯和坏毛病。因此,班干部除要帮助同学矫正、克服同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外,还要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反映情况,以得到班主任老师的指导,甚至批评教育,促使存在问题的同学加以改正。在班级管理方面,班干部要多留心观察同学的学习和生活行为,遇事要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及时向班主任老师献计献策,在本班中实施最适合同学们实际的教育管理方法,做好班主任的参谋和助手。

2.是同学的领导者和服务者

卡耐基先生说过:“作为一个领导人,请你一定要坚信这一点,你的部属没有一个是无能之辈,他们也许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无一例外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巨大的潜能。你的任务就是唤醒这些潜能,并把他们团结起来朝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取得成功,绝无例外!”。班干部,就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是学校、班级各项决策、校纪校规和班纪班规的执行者、管理者。领导就是服务,班干部就应该是全班同学学习生活的服务者,起着“传、帮、带”的作用。要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起领导的威信,千万不能只对同学发号施令,只说不干,甚至依权仗势。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观念,不能摆官架子,要做同学的领导者和服务者,要成为同学们学习生活中最亲密、最信任、最可靠的朋友。

3.是班级健康舆论的创造者和导向者

班级舆论是学生对集体中各种现象所作的主导性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当班上发生了违反社会公德、违反校纪校规、班纪班规的现象时,如果班干部、同学们看到了却默不做声,没有做出正确的评价,那就表明班干部缺乏原则性,缺乏领导气质和威信,同学们没有积极上进心;反之,如果班上正气压倒邪气,坏人坏事有人批、有人管,那就表明班集体积极上进,班风正,这就是健康的舆论,这种舆论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不是靠强制和压力,而是通过影响同学们的内心信念来调节和实现道德行为和日常规范的。所以,班干部要成为班级健康舆论的创造者和导向者,通过舆论这种手段促使同学们由他律向自律方向转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4.是同学间关系的协调者和维系者

“能影响他人的人,才能领导他人”。同学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影响源。不重视这种实际关系形态的影响,任何思想品德教育都难以奏效。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是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作奠基石的。在这种集体里,绝大多数学生得到肯定、尊重、温暖和平等相待,处于良好的人际交往之中,他们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也容易产生出与社会、集体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班干部要把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协调成凝聚的、向上的、责任依从的关系。而事实上,个人与群体,这个人与那个人的矛盾和差异总是存在的,还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就要不断调整,使大多数同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使集体的心理相容程度大大提高。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级活动的动力源,代表着班级前进方向,维系着同学间良好的友谊关系,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关系着班风、学风的好坏。因此,班干部也是同学间关系的协调者和维系者。5.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者

“根深才能叶茂”。学校经常开展各种活动来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要以集体主义教育为主,要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原则,教育同学热爱班集体,正确处理好个人和班级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班集体,班集体要靠每位同学来支撑。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情感、责任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和同学友谊感。要引导同学自觉为集体做贡献。班干部是开展集体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积极参与者,要在学习、生活、活动等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完美性、鲜明性、生动性、感染力与青少年思维的形象性、行为的模仿性、思想的上进心相吻合。同学学习身边的榜样,有利于产生对班集体的认识情感和意志行动。因此,班干部不仅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更重要的是各种活动的带头者。

作为一名老师,多么希望每一位班干部都能珍惜锻炼自己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好班主任的参谋和助手, 做好同学的领导者和服务者,做好班级健康舆论的创造者和导向者,做好同学间关系的协调者和维系者,做好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者,不辜负同学的期望,不辜负老师的信任,对同学负责,对班级负责,对班主任负责,做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班干部。

上一篇:2011民主法制工作总结下一篇:环境引领幼儿走进科学天地的大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