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社团德育教育功能及作用论文

2024-05-14

高校体育社团德育教育功能及作用论文(精选8篇)

高校体育社团德育教育功能及作用论文 篇1

摘要: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特别是由于高校体育社团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而高校体育社团能够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功能,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并积极推动高校体育社团德育教育功能与作用的发挥。该文对高校体育社团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探索,首先对其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教育功能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德育教育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随着高校对社团组织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大学生普遍都认识到参加社团的重要性,因而高校社团组织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高校体育社团更是发展较快,主要有啦啦队类、球迷类、裁判类、溜冰类、跑步类、健美舞蹈类、技击类、棋类、球类等不同类别的体育社团。由于高校体育社团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而且高校体育社团更具有凝聚性、引导性和教育性,因而高校体育社团能够很好地发挥德育教育功能,这一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高校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目标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教育功能和作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积极推动高校体育社团发挥德育教育功能,使高校体育社团能够发挥更多、更好、更多元化的作用。

高校体育社团德育教育功能及作用论文 篇2

1 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教育功能与作用分析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高校体育社团吸引了一大批有共同爱好的大学生, 可以说高校体育社团的社会属性更强, 而高校体育社团作为一个团体组织, 能够成为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因而高校体育社团的德教育功能和作用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深入分析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教育功能和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体育社团具有德育载体功能。从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 特别是从我国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来看, 寻求新的德育载体已经成为我国德育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由于高校体育社团都是由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大学生组成, 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自发性以及民主化, 这就使得大学生体育社团具有德育教育的载体功能, 能够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因而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大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管理与发展体系当中, 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 对于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高校体育社团还可以将德育信息通过社团成员向其他大学生进行传播, 各种各样的体育社团活动更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参与。从这一点来看, 高校体育社团可以成为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是高校体育社团能够促进校园文化。随着高校体育社团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高校体育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校园文化则在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从高校体育社团的性质来看, 高校体育社团对于活跃校园氛围、提升校园活动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因而高校体育社团对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进而提升大学生德育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比如高校体育社团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向高质量、深层次、多渠道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不仅能够使校园文化更具有价值性和凝聚力, 而且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再比如体育社团以其特殊的活动内容丰富着校园文化, 其丰富多样的活动是每次社团巡礼活动中的重头戏, 它以形式灵活的活动给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是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高校体育社团可以提升学生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 特别是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这就需要高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展开, 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由于高校体育社团的特殊性, 其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指引性, 特别是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的社会化、民主化以及规范化, 都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广大学生具有规范作用, 同时高校体育社团在开展各类活动的过程中, 还能够使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和意识, 进而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高校体育社团在组织各类活动的过程中, 都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配合意识, 特别是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要求学生解决, 这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发挥高校体育社团德育教育功能与作用的对策

通过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教育功能与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 由于高校体育社团的特殊性, 因而高校体育社团能够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 特别是高校体育社团在这方面具有载体作用, 不仅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高校要充分利用体育社团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积极探索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符合德育教育实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模式, 使高校体育社团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认为, 要想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教育功能, 至关重要的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把握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方向。高校在推动和促进体育社团发展的过程中, 要牢牢把握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方向, 明确高校体育社团的指导思想, 要把“育人”作为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要目标, 高度重视高校体育社团的凝聚、教育、指导、服务功能, 将高校社团打造成德育教育的阵地和载体, 只有这样, 才能使高校体育社团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才能使其德育教育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这就需要高校要大力营造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浓厚氛围, 使高校体育社团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是要将德育教育融入体育社团。要想使高校体育社团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将德育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管理与发展中来, 使其能够承载德育教育功能。这就需要高校在发展体育社团的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以人为本”, 找准大学生的兴奋点, 将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于高校社团, 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要寓教育于活动当中, 通过高校体育社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党、团建设的有效途径, 将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党、团建设的重要载体。

三是正确处理学习与社团活动关系。尽管高校体育社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但高校体育社团仍然属于学生的课外活动, 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要补充, 这就需要着眼于教育和引导学生摆正学习与参加体育社团活动之间的关系, 在引导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基础上, 教育学生要将学习作为重点, 使学生能够利用体育社团进行学习、实践和锻炼, 这也是利用高校社团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各级各类高校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探索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参加社团活动之间的关系。

四是将体育社团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具有教育人、指引人、凝聚人的重要作用, 要想使高校体育社团能够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还要高度重视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属性, 切实将高校体育社团纳入校园文化体系当中, 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创新与发展。要高度重视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创新, 在管理过程中, 既要发挥高校社团管理组织的重要作用, 又要发挥高校社团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重要作用, 使大学生在高校社团能够得到更多学习、实践、锻炼的机会。要积极引导高校体育社团建立自身的“社团文化”, 并加大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 特别是要将高校体育社团的良好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实质向学生进行宣传, 并主动将自身的社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当中, 进而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 高校体育社团在促进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应当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各级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载体作用, 大力加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从总体上来看, 由于高校体育社团具有社会性、自发性以及规范性等诸多方面的特点, 在弘扬校园文化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高校在发展体育社团的过程中, 要将德育教育与体育社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特别是要本着促进德育教育的原则, 重点在把握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方向、将德育教育融入体育社团、正确处理学习与社会活动关系、将体育社团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 使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教育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浦豪.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载体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5 (5) :43-45.

[2]王贵生.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德育功能与发展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16 (17) :68-69.

[3]张晓春, 王伟.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开展现状与特征研究综述[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 (2) :83-85.

高校体育社团德育教育功能及作用论文 篇3

关键词: 体育类社团 大学生 素质教育 实施

中图分类号:G455

1.“素质教育”的理论阐释

1.1 “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对素质教育做出的表述。

从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不难发现,素质教育就是培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它以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为培养目标,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显著特征。

1.2 “素质教育”内涵的意蕴

素质教育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因而素质教育同全面发展教育在方向、目的、基本内容上是一致的。以全面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高校体育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体育社团,作为学生自愿参与的学生团体,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因此,体育社团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的功效,丝毫不逊于日常的课程教学,甚至要远大于体育课程本身的教育。现阶段,高校体育社团具有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学生中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锻炼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阵地。

2.1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促使学生心智发展

体育社团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保障了学生课余的锻炼时间,既能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在体育社团中与同学们一起运动,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充分享受比赛带来的乐趣,这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能促进自身各种心理素质的不断发展和个性的日趋完善,把自己锻炼得更加勇敢、坚强、机智、果断、开朗和热情,这也是其它活动形式所不及的。

2.2 培养大学生的规则与法治意识

规则与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在规则下进行体育比赛和竞争较量,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行为习惯,加强道德修养。社团的有序运转与有效管理要依靠建立规章制度进行约束,社团重要事件的决策、重大活动要通过民主决策来实施。此外,体育活动要求参与者遵守规则,体育社团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规则与法治意识大有裨益。

2.3 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度自治的学生组织,学生在参加育社团活动的同时,还参与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策划等工作。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掌握社会规范和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责任感,形成健康人格,成为一个遵守社会公德、担负社会责任的合格人才,并使自己的意志力、合作精神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增进高校体育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作用的途径探索

高校体育社团有力地补充了学校传统体育工作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但是,不可否认,目前高校体育社团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尤其是在大学的高年级阶段,参与社团的人数明显下降,说明体育社团在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方面仍然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如何增进高校体育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加强对体育社团的指导力度

体育社团的指导工作,需要接受过系统学习与训练的人才能进行。但是,目前高校的体育社团在开展过程中,专业教师的指导明显不足。很多社团的教学、训练活动多为老的会员学生代替进行。这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但是对于教学的方法和动作细节掌握不好,很难将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时间保持。因此,高校的体育社团在开展过程中,要积极的与体育教学部门沟通合作,定期邀请专业体育教师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外聘其他高校或社会上的专业人员,充实社团的教师队伍。

同时,可以考虑将体育社团的发展纳入到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和对指导老师的考核激励体系运用进去。可以将指导老师指导体育社团的次数纳入到教师的课时、工作量当中,给予一定的补助,提高指导老师的指导积极性。

3.2 严格体育社团管理制度

大学体育社团应以服务会员为目的,用规章制度来保障的大学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正常运行。作为社团的直接管理机构,团委部门应研究、制定体育社团长远发展规划,使大学体育社团能自主的按照预定的规划发展。制定完善的大学体育社团干部选拔聘用程序,建立健全体育社团的参与机制,依据各高校、各体育社团的现实状况制度一套细致的、具有操作性的社团参与程序,以保障体育社团成員参与社团活动的良好进行,提高体育社团力量,提高社团成员的参与积极性,使大学体育社团的发展健康进行。

3.3 加强体育社团对外交流

大学体育社团开展活动应该由封闭的方式转变为开放式。目前,大多数体育社团的活动局限于校园内部,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单一枯燥的活动方式使得社团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体育社团之间的交流、体育社团与外界的交流、体育社团与学校的其他单位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通过开展这一系列交流活动来推进体育社团的长远发展和丰富校园学生生活。通过开展训练班、举办交流比赛、进行座谈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力,促进大学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元镇 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1-119.

[2]吴敏,王东升 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特征与功能[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第22卷第3

2008年6月

[3]张凤民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6期

高校体育社团德育教育功能及作用论文 篇4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和普及.当代大学生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在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中,作为大学生自己的组织--高校环保社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为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高校环保社团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作 者:李春光 权玉平Li Chunguang Quan Yuping 作者单位:李春光,Li Chunguang(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权玉平,Quan Yuping(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454001)

高校体育社团德育教育功能及作用论文 篇5

参考文献:

[1]朱奇志,黄尊兵,岑人军,黄志华.21世纪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6):82―84.

[2]卜苏利.美国三所知名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及启示[D].无锡:江南大学,2015.

[3]焦建华.高校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分析研究[J].体育教育,2017,161:71―72.

[4]陈添巧,沈克印.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7):37―39.

高校体育社团德育教育功能及作用论文 篇6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然后是安全需求[3].

社团体育活动是一项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集体活动,由于学生自身锻炼方法不当等多方面原因而发生运动伤害的几率较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安排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运动指导与帮助以保障学生的安全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调查显示,只有少数的学生社团有指导教师且经常指导,大部分的社团有指导教师但不经常指导[4].

当会员在满足了自身的安全需求后,便会希望得到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学生依据自身需求与意愿进行社团活动的设计及组织实施,可以使得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努力来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赞许,增强个人信心,进而达到在社团活动中自身价值的实现。然而据了解,社团活动的内容一般由体育教师或体育社团负责人来设定,由社团干部进行组织与实施,很少由学生自己依据自身意愿提出活动方案而组织活动,这就造成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起初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很高,然而随着对社团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于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与积极主动性却大打折扣。社团活动的主体是作为会员的学生,缺乏学生积极性、参与度低的活动是不能取得很好活动效果的,当然也达不到社团活动开展的意义。

3.2管理模式不明,职责不清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主要有以下两种管理模式:一是有学校团委负责,下设学生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进行管理;二是由学校团委及体育部门共同负责。体育社团不同于其他类社团,在体育场地、器材、技术、竞赛等方面,更需要体育部的指导、支持与协助[5].由团委及体育部共同负责的管理模式,容易因为两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协调不足而造成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出现。管理模式的不完善,甚至于是缺乏管理,对于体育社团的发展方向及活动组织都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高校体育社团的未来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

3.3忽视社团的反馈与监督制度的建设

判断一个社团活动开展的好坏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会员对于所参加社团活动的反馈、社团干部对于社团自身建设的总结与反思及学校相关领导对于该社团的认识与考核。然而,很多高校体育社团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较多注重活动的前期准备,而较少涉及活动后期的意见反馈和监督机制所带来的激励作用;较多沉迷于自身发展、固步自封,而缺乏与其他社团的交流与共同成长。从学生层面上讲,只有少数社团设立专门的会员意见反馈与监督渠道,更鲜少有社团会真正依据会员的意见而结合社团实际情况进行自我改进与完善。从社团负责人的层面上讲,社团负责人较多注重自己在任期间的短期成绩,而较少考虑到社团的长远计划。社团负责人的换届缺乏思想上的沟通,新上任的负责人多数推翻前任负责人制定的计划、目标和管理办法,造成社团发展和内部管理低层次的重复发展[6]

.从学校的层面上讲,很多高校没有制定专门的关于体育社团的监督和评比条例,使得社团在自身发展中没有活动依据及目标追求,忽视了评优、监督活动所能带来的社团之间的激励效应,各体育社团看不到其他同类社团的优缺点,无法相互学习与补足。

4建议

4.1注重激励机制、健全管理制度

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体育社团评比标准,且依据这一标准,对校内各个体育社团进行评选,对于发展较好的社团给予一定的奖励等。注重激励机制,通过奖励等外在行为化为体育社团的内部动力。与此同时,完善社团相关的制度建设也是很有必要的,规范社团申请成立的程序、每个社团按照章程的活动实施及建立专门的会员反馈意见的渠道等。

4.2做好社团干部的培训,强化指导教师的认识

社团干部作为社团骨干人员及活动组织管理者,应当加强自身领导能力及管理能力,提高自身认识,做好交替工作,加强沟通与交流,批判地继承前任负责人的工作计划与要求,避免重复劳动和多走弯路。与此同时,应当注重强化指导教师的正确认识,明确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的任务及要求,增强教师责任感,同时合理安排社团活动指导的时间与次数,使得学生能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颇有收益。

4.3加强宣传力度,扩大活动范围

学校相关部门及社团负责人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便利条件和学生群体广、信息传播快的特性,注重宣传,深化学生对体育社团的认知,便于学生有目的且有针对性的选择自身想要参加的体育社团,降低社团选择的盲目性。与此同时,增加与校外社团的交流机会,邀请校外社团到本校交流技术经验,亦可组织社团成员到校外参加比赛、交流[7].校内活动与校际交流双管齐下,使得体育社团多为人所知所熟。

参考文献:

[1]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1-7.

[2]一般管理理论.好搜百科.

[3]符路瑶。马斯洛需求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向剑文。重庆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5):66-569

[5]崔树林,穆益林。大学生体育社团运作方式探索[J].体育学刊,(11):71-74.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功能作用 篇7

一、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积极功能

1.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社会化, 满足情感需要

(1) 刚入学的少数民族新生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的不同, 需要一段适应时间。通过民族社团, 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经验。比如了解汉族学生的生活习惯、民间习俗, 有利于对汉文化为主的主流文化的心理适应, 缩短适应期。

(2) 有利于满足情感需要, 减少心理障碍。由于民族学生社团的成员有着近似的社会背景、习惯习俗和语言, 让他们产生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而提供了表达自己心情的平台, 因此可以缓解不良情绪, 达到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作用。

2.为学习提供更加具体的帮助

(1) 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的边远农村, 民族成分较为单一, 汉语水平较低。入学后, 学校和课堂环境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这种语言环境有利于汉语学习, 但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等原因而极力避免进入甚至自己营造一个封闭空间, 对运用汉语交际产生恐惧。这增加了对汉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在民族学生社团中, 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 愿意向其他成员虚心请教学习汉语的经验和方法, 积极进行汉语交流,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意识。各个民族社团根据自己民族语言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提出可行的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以提高对教学语言的熟悉和理解程度,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民族社团还可以为其开列阅读书目, 召开读书报告会, 提出具体问题, 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 培养其对文学的兴趣。

(2)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多不发达, 不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加上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普遍较低, 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从而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基础差。另外学习英语时往往受到汉语的影响。民族学生社团可以举办“英语角”, 利用课余时间定期进行, 还可以和其他民族社团联合举办英语演讲比赛, 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其学习热情。

3.保护和宣传民族文化, 促进民族团结

(1) 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 凝聚着该民族的感情、意志和追求, 体现民族的精神, 构成该民族的要素, 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因此, 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至关重要。这一问题的解决, 仅靠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目的, 通过社团活动,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召开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讲座, 使民族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实践证明, 通过校园社团文化活动来体现民族文化, 是加强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既保护了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热情, 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充分交融, 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提高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民族社团能够加强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建立一种强有力的意识形态, 让民族学生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是优秀的, 塑造脱离了本民族文化就不能保持自己身份的完整的民族观念和民族品格。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传承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对宏扬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社团根据本民族的特点进行特色宣传, 如用图片展览展示民族地区的优美景色和特色建筑、举办民族歌舞晚会、在重大民族传统节日进行宣传等, 让广大同学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与汉族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以激发爱国情感。 各民族社团可以联合活动, 促进民族团结。比如, 开民族品茶会。我国是茶的故乡, 不仅汉族人民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饮茶文化和饮茶风俗, 各少数民族也将茶作为生活必需品, 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饮茶习俗。通过对不同民族的茶文化的了解, 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和标志, 体现了民族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也正由于各民族具有独特优势的文化资源, 才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只有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借鉴和融合中才能求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才能彰显出民族文化的生机, 体现出新的民族文化特色。

二、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少数民族学生社团中存在的问题

(1) “同族情”有时候会衍生为“讲义气”, 而成为校园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容易引发宗派主义的倾向。分析曾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事故, 不少与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2) 社团活动的质量与层次比较低。许多社团活动存在着文娱型活动较多, 缺乏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 整体活动还处于较低的层次。虽然文娱型活动可以调节生活节奏, 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但民族社团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优化高校育人环境、为高校培养人才服务, 这就要求社团活动更要注重内容的思想性、文化艺术的修养性。

(3) 社团工作思路含糊。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成立源于学生的自发的民族热情, 缺乏统一的管理, 社团成员心理还不成熟、生活阅历尚不丰富, 实践经验不足, 也由于社团负责人缺乏专门的培养与教育, 使社团工作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 工作思路不够清晰。

(4) 社团物质条件较差, 活动场地不足。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着财务不足的情况, 所以, 活动的强度有限, 质量得不到保证。一方面是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总体财政支持不够, 另一方面, 社团自筹资金的能力和渠道也有限, 使社团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

2.相关对策

重视社团组织建设, 支部建到社团上。高校党、团组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 立足社会需要以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思想阵地, 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社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大经费投入, 扩充硬件设施。学校的投入是社团发挥效用的基础。当然, 投入大不等于乱使用。经费使用应加强审批、考核环节, 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增强凝聚性, 实施社团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要培训骨干, 抓好队伍, 以人为本, 重在激励, 实施社团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

总之,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组织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以促进社团组织的较快发展, 充分发挥在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民族融合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在高校内成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引导其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发扬与继承。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雷建民.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特征与功能[J].泰安师专学报, 2000 (1) .

[2]楚绪朝.试论高校学生社团的特征、积极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J].农业与技术, 2005 (6) .

[3]吴华, 玉香.试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利用和开发[J].民族艺术研究, 2007 (3) .

[4]马木提江.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6) .

[5]才果.试论民族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 2004 (3) .

高校体育社团德育教育功能及作用论文 篇8

关键词: 社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社团文化的蓬勃发展是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当代中国高校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与之相对应,对高校社团文化的感性描述、理性分析和价值评价成为目前讨论的热点之一。高校社团文化的素质教育功能已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当前,由于高校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社团文化也日益活跃和繁荣起来,逐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与新载体。

一、高校社团文化的含义

高校社团文化,是指大学生社团在长期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价值观、社团精神、社团品牌和文化产品等主要方面。[1]大学生社团是高校社团文化的基本组织单位。社团活动是高校社团文化的动态表现与具体表现,是社团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部分,是社团的生命力所在。价值观是社团文化的核心。社团精神是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信念和不懈追求,它是社团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在活动中长期培养形成的。社团文化产品是社团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物化形式。

二、高校社团文化的特征

高校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代表和未来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源泉,是大学生需要与实践的产物,随着大学生需要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高校社团文化作为产生于大学校园这一特定地域内的亚文化,除了具备校园文化所共有的施教性、示范性、独立性、可塑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①广泛性。②时代性。③开拓性。

三、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育人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材为终极目的。社团文化由于自身独特地位而承载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又一重要文化载体。

1、自我教育功能。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生在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能培养人、塑造人、教育人,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通过组织或参加社团活动,大学生大大地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由于活动选择的自主性、目标的指向性和行为的自觉性,没有感到来自外部的强制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对心理品质、道德素養、文明行为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激励约束功能。高校社团的激励约束功能主要是指良好的社团文化能够激励学生产生奋发向前的情感和动机,同时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开阔视野,锻炼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所有成员在社团中的积极工作,培养个人的组织、管理以及决策能力,为社团建设做出贡献。正确的社团文化能够激励和约束每一位成员,成功时帮助他们摆正心态,懂得继续努力才是正确的选择,失败时,同样也较好学生摆正心态,要用正确的姿态面对挫折,给与他们信念,帮助他们明确目标,通过这一过程锻炼学生发现、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凝聚功能。社团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是指高校社团文化对学生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其功能主要是通过社团宗旨和社团活动来实现的。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社团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寓教于乐,能把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能激发社团成员的使命感、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宿感,形成内聚力和群体意识。作为社团文化创造主体,社团成员都必需关注社团的生存和发展,虽然每个社团成员都各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及其行为习惯,但个人的兴趣、爱好、思想又是从属于、服务于社团。社团成员在服务、奉献的过程中,自己本身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各种能力得到锻炼。通过社团活动实践,社团对大学生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团队意识。

4、素质拓展功能。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参与最多的活动之一。社团文化作为隐性课题,越来越成为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社团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道德规范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为情感和意志,再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培养大学生对社会和人类的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从而实现对大学生崇高精神的塑造、坚定信念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培养。[2]其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高校社团文化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和心理调试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自身适应时代要求的完整人格。社团活动,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课程知识学习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拓展智力水平,激发创新欲望,提高创新能力。最后,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影响。高校社团文化以其自主、开放的浓厚的气氛,刺激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海兵.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4):56

上一篇:《许三观卖血记》长篇小说个人读后感下一篇:助你成功的12个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