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预防论文

2024-05-25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预防论文(精选10篇)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预防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障碍

论文摘要:学生主观因素与教师教学方法及水平都会使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忠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积极加以预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尤其是心理状态,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心理障碍。有研究资料表明:在外界环境的不断刺激下,大脑在接受处理信息刺激、调节自身行为、动员体内物质潜能做出反应等方面,会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方式和心理平衡机制。

1民族地区学校学生心理状况特征及其行为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障碍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种消极的心理现象,找出原因及其克服方法,就会使这部分学生不仅难以掌握学习内容,表达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而且会产生消极作用,影响其他学生,延误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将影响个性的和谐发展。消除和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形成适宜的心理状态,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体育教学中的大多数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怯和恐惧心理,其中女生的比例更高。学生再现相互43’晴压抑,肌肉运动差别感受性降低,运动表现模糊,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规范,思维迟钝,不该参加的肌肉也参加了活动,出现多余动作,极大影响其掌握正确技术。有的学生生理上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冷汗,脸色变白,能量消耗大。身体行为方面表现为肌肉僵硬,动作的标准性和协调性降低,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反复出现,犹豫不决,心里紧张,害怕失败,出现思维混乱,缺乏自信感,记忆力和想象力下降。有的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较差或先天性不是身体素质差,一旦虚荣心较强的学生,担心动作失败在同学们面前丢脸,对所学技术动作,难度动作不敢尝试。

2学生产生心理阵碍的原因

2.1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身体素质很重要,本身的运动能力差,缺乏锻炼而造成体质差,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学生体会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促使他们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付出不够。在学习某个技术性较强的有一定难度动作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学生体育知识缺乏,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消极,练习时积极性不高,意志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脏,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周期性项目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时出现伤害,故练习时缩手缩脚。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在体育教学学习中,错误的认为只不过是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好坏无所谓。造成对体育学习的冷漠、不重视。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负荷较大,危险系数较高的运动项目时就会产生紧张恐惧,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很难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挫折是常有的生活现象,它能使人的行为、心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根据人对挫折的态度及对挫折的忍受力的不同,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练习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碰到困难,学生学习目标难以实现,从而在内心中产生不快和苦闷。对挫折持有消极的态度或挫折忍受力较低,使人受到精神折磨,变得意志消沉,垂头丧气,不再追求更高的目标。

2.2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影晌

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和业务水平而引起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的心理需要,对学生要求过严,过高过急或者放松要求,放任自流或是教师对学生不尊重不了解不公正,命令式粗暴等都会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而产生厌烦的心理状态。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健美的体型,而且还要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重视教书育人。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以其特有的直观性使教育者身心受益,因此,教师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言谈举止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素质不高,仪表不端,教态不严谨,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动作示范不规范,讲解枯燥呆板,缺乏趣味性,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就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消极,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障碍。同时,教学环境也影响学生的心理,如课的内容,器材设施的安全性等。

3积极预防心理阵碍的方法

3.1重视教学因素,提高运动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对他们不正确的体育态度耐心地给予说服教育,通过理论课教学让学生真正的明白体育运动对人体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逐渐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观摩体育竞赛,介绍优秀的运动员的成功经历。组织开展小型及多样的学校体育竞赛,定期主办校园“体育节”,“健身节”等活动。体育教师加强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教育,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打破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自卑感,提高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认识,鼓励学生的勇气,增强锻炼的信心。教育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一定的动机是产生自己行动的先决条件,有了明确的动机,才会有兴趣。而动机又是与一定的目的联系在一起,因而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用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法。3.2适当的给予学生心理辅导训练

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直接最自然,效果也最明显。教师向学生传播有关运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结合运动项目进行心理训练,能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当学生面临完成动作信心不足时,可利用思维和语言进行自我鼓励暗示,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逐渐消除不良的心理障碍。如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经常进行自我暗示:“我行”,“我感觉不错”,“没关系,我能行”等,利用这种健康教育干预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缺乏信心,自尊心低落的心理障碍问题,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在中长跑中,学生在跑到最艰苦的时候,去想象一种愉快的事情,并结合积极鼓励,在跑的过程中把前面的同学想象成对手,当超越对手时心理涌现一种喜悦和胜利感。正确评价自我,充分发挥自身的运动潜力,就能战胜自我,排除恐惧心理,产生行动中的信念和决心。

3.3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推动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感色彩的一种内心渴望,然而正是这种渴望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积极的态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成为进一步探求知识的动力。如何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呢?首先要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爱美,想美的心理活动。讲解有关人体解剖与健康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讲解形体美的社会意义。通过讲解使学生感到在体育课上也能学到很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冷漠态度。教师积极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自我,要把今天荣誉感,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为培养起其建立终身体育意识打好坚实的基础,并在教学中努力地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和体验。教师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优美的示范,生动精简的语言,和蔼、大方的仪容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情,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用“乐学”影响学生,防止体育活动内容的苦、累、脏及其他因素造成学生“惧学”的心理。让师生之间的心理,情感得到交流,信息、技能、情感及理解出现感知,同化和分享,让学生在这种融合和谐的环境中带着愉快的心理去努力学习和锻炼。

3.4握离教肺自身班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的教学态度要诚恳,亲切,耐心,同时要重视语言传身教,使学生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从心里上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提高教学艺术,教法要多样,课的组织形式要精心设计,保护与帮助要适当,同时还要善于从心理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来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求趣的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行为能力得到增强,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教师以热情洋溢,神采奕奕的形象出现在课堂,用自己的积极情绪去感染学生,及时排除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因素;给以学生真诚的爱,关心学生,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努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热情。教师充分备课,作好课前器材的准备,创造舒适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安全感,对学习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充满自信地全身心投人体育学习,获得学习上的满足。对学生的进步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要以实际行动去影响那些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使他们体验教师的亲切友善,乐观镇静和信任,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同时要在班级中创造出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少数学生的紧张情绪,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预防论文 篇2

关键词:运动损伤,高校学生,损伤原因,预防措施

0 引言

体育教学训练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一旦在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问题, 不但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教学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 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危机学生生命健康, 给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因此,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 明确常见的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 并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措施,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 本文就以川北医学院的学生为例对高校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问题进行了研究。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校学生的运动损伤问题。除此之外, 还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川北医学院2010级、2011级、2012级三个年级的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为了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必备的理论基础, 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 通过川北医学院图书馆、资料室、百度文库、道客巴巴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对有关运动损伤方面的资料和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 明确了有关运动损伤研究的基本情况, 为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所需的条件。

1.2.2 问卷调查法

在研究过程中, 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直观、科学,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了川北医学院2010级、2011级、2012级的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372份, 回收率93%;有效问卷354份, 有效率88.5%, 符合本研究的开展需求。

1.2.3 数理统计法

针对研究过程中, 所获得的数据, 采用SPSS17.0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从而找出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分析

由表1可知, 高校学生运动损伤最为常见的部位是踝部,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6人选择了踝部, 占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18.64%, 其次是腿部和手部, 分别占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16.67%和16.38%, 除此之外, 膝部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也同样较高, 占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10.45%。由此可知, 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 最常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有踝部、腿部、手部、和膝部, 也就是说, 高校学生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出现的部位一般集中在四肢。

2.2 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分析

在针对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130人选择了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为扭伤, 占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36.72%, 其次是肌肉拉伤, 有62人选择肌肉拉伤为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7.51%, 再次是擦伤和韧带拉伤, 分别占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15.25%和12.15%。而骨折出现的比率最低, 仅占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2.26%。由此可知, 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 扭伤、拉伤以及擦伤等急性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均比较高, 而骨折的比例则要明显低的多。

2.3 运动损伤常见的成因分析

针对上文所总结的高校学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和运动损伤类型, 对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 导致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 安全意识淡薄。很多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 往往将安全知识的内容一带而过, 以至于学生对安全知识的了解较为浅显, 安全意识淡薄, 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从而引发运动损伤问题。

其次, 准备活动不充分、不科学。很多学生在参加体育教学训练或是业余的体育锻炼时往往凭借的是一时的兴趣和热情, 往往过分关注体育运动本身, 而却忽略了运动之前的准备活动, 至于准备活动不重复或是不科学, 在运动中所需的身体部位和关节没有做好运动的准备, 从而为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而据分析,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关, 部分学生认为准备运动可有可无、从思想上就忽视了准备活动的作用和重要性, 从而导致准备活动不充分和不科学问题的出现, 为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带来了可能。

再次, 技术动作不够规范。在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原因中, 技术动作不规范而导致的运动损伤问题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问题或是身体素质问题, 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不够标准、规范, 就往往会在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因为违反动作的结构和力学原理而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例如, 在参加篮球运动的过程中, 某些学生就会因为手型的不规范、不正确而引发手部关节扭伤的问题。

第四, 场地设施因素。因场地、器材、服装等场地设施因素不符合体育运动的要求而引发运动损伤问题也是引发高校学生运动损伤问题的一个常见原因。例如, 场地不够平整、跑道有碎石或是杂物, 保护垫不符合要求或是安置的位置不科学、体育器材老化或是维护不及时等等, 均有可能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引发运动损伤事故。

最后, 除了以上所分析的几点常见的原因之外, 运动疲劳、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教学组织活动不够科学等问题也是体育教学训练中引发高校学生运动损伤原因, 在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和关注。

2.4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分析

根据文中所分析的常见的运动损伤的成因, 提出了如下几点预防运动损伤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 重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提高任课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和了解, 掌握运动损伤出现的特点和规律, 并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性、组织性、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 讲解安全知识和预防措施、应对措施等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 重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体育任课教师应在确保学生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根据所要进行的体育运动合理的安排准备活动, 以确保准备活动的充分性和科学性。

第三, 任课教师在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 应根据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全教学活动、训练活动以及相关的比赛活动。根据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 提前对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技术动作进行预测, 并有针对性的做出预防措施, 以尽可能的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

第四, 在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做好对运动场地、运动器材以及学生服装及时检查, 并要对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以尽可能排除运动场地和器材中的安全隐患。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高校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 最常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有踝部、腿部、手部、和膝部。即:高校学生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出现的部位一般集中在四肢。

(2) 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 扭伤、拉伤以及擦伤等急性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均比较高, 而骨折的比例则要明显低的多。

(3) 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 容易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安全意识淡薄;准备活动不充分、不科学;技术动作不够规范;场地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等原因。而除此之外, 运动疲劳、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教学组织活动不够科学等问题也是引发高校学生运动损伤原因, 在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和关注。

3.2 建议

(1) 重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重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在确保学生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根据所要进行的体育运动合理的安排准备活动, 并确保准备活动的充分性和科学性。

(3) 任课教师在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 应根据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全教学活动、训练活动以及相关的比赛活动。

(4) 做好对运动场地、运动器材以及学生服装及时检查, 并要对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以尽可能排除运动场地和器材中的安全隐患。S

参考文献

[1]张波.我校大学生外伤情况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8, 06, 1.

[2]彭波, 何汝益, 魏秀芳.体育运动中几种常见损伤的处理和预防[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1/01.

[3]林春梅, 唐群英.中学生体育运动急性损伤的项目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22) .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预防论文 篇3

高校体育运动损伤对学生在运动中易伤部位的调查分析是高校体育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易伤部位进行调查统计,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够使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督促学生加强对易伤部位进行锻炼;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对易伤部位进行保护,尽量避免受伤。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08~2012年徐州工程学院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864例损伤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专家访谈法

走访了徐州各高校体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专家,向他们了解在高校体育运动中学生受伤情况,易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如何预防易受伤部位的损伤。

1.2.2数理统计法

对这864例损伤进行部位统计,得出哪些部位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易受伤部位。

1.2.3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人体解剖学的相关资料,对易受伤部位的结构、功能和损伤原因进行研究,再根据运动训练学的相关资料阐述如何预防易受伤部位的损伤。

2高校体育运动中学生损伤现状

2.1专家访谈结果

通过对专家的访谈了解到,高校体育运动中损伤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易受伤部位分别是踝关节、膝关节、指关节和肩关节。

2.2损伤部位统计

对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损伤的部位进行了统计(表1),根据比例统计处易受伤部位。

在统计结果中,易受伤部位是踝关节、膝关节、指关节和肩关节,此四个部位的损伤占损伤总数的71.95%,由此得出以上4个部位是高校体育运动中易损伤部位。

3关节结构与损伤原因

踝关节结构特点分析:踝关节是由胫骨下关节面,胫、腓骨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关节面构成,关节的两侧有韧带加固,由于踝关节内踝高于外踝,因此内翻幅度大于外翻,踝关节稳固性较差,足的过度内翻容易造成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学生踝关节损伤多数是由足内翻造成。

膝关节结构特点分析: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关节面、髌面和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及髌骨关节面,分别组成股胫关节和股髌关节,外包关节囊构成,膝关节内还有缓冲和保护关节面的半月板,膝关节内外有韧带加固。膝关节损伤的原因是当膝关节侧方受到大力冲击时,易使对侧的侧副韧带损伤,有时也造成关节囊和半月板的损伤,膝关节损伤的另一个原因是过度疲劳,造成膝关节囊内积水,影响了膝关节的运动。

指关节结构特点分析:指关节是只能做屈戊运动的关节,关节囊背侧松弛,其余3个侧面有韧带加固,指关节损伤的原因是当手指的前方或侧方受到大力冲击造成韧带的损伤。

肩关节结构特点分析: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由于肩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加固肩关节的韧带较少,因此在体育运动中很容易造成肩关节的脱臼现象。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人体各关节是保证人体活动的基础,关节的稳定性又决定了人体的活动能力,因此应加强相关大肌群和小肌群的锻炼,更要加强关节周围深层小肌群的锻炼,以保证关节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在运动训练方面,要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充分休息,避免肌肉和关节的过度疲劳,造成关节的损伤。

4.2建议

高校体育教师应针对学生易受伤部位的结构,遇到损伤时的急救方法和锻炼方法进行研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还要在体育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保证在体育运动是学生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对体能较差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和保护,要加强学生身体协调性的锻炼,避免不合理的冲撞及超强度训练,教导学生正确使用技术动作。

参考文献:

[1]李月玲,卢义锦,姚士硕.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17-167.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预防论文 篇4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师如果想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的发现在中学校园中到处是90后的身影,作为教师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我们了解90后吗?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否依然适合现在这群活泼、朝气薄发且个性鲜明的90后呢?

以下一、二两点是摘自百度百科中的90后词条。

一、了解90后

1.90后的定义。

首先让我们认识下什么是90后,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与80后相同,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但不同的是,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目前多数尚未成年。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9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老一辈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2.90后的社会背景。

90后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90后的人大多追求新潮!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在这样的生长环境里,有一小部分人比前几代人来说,更显得有些孤僻。今日中国的信息发展迅速,同时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而90后相对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3.90后的成长环境。

90后的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势必使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同时,90后的很多家庭都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感到了迷茫,他们现在成了孩子的“钱包”;指责孩子自私、只有自我,没有他人。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孩子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差,学习成绩令人担忧,与孩子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孩子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已经丧失了很多本应该拥有的快乐。还被冠以问题少年,觉得十分委屈,以至于矛盾双方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与父母之间有代沟。

4.信息技术对90后学生带来的影响。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有数据显示1999年,中国只有四百多万互联网使用者。而到2010年的今天,有了四亿人。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至少上过一次网。如今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家中有互联网连接。在教育方面,由于从1997年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已经让中国教育体系慢慢脱离死记硬背,迈向注重独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后也与前一

代中国人的学习方法大为不同。

5.90后的教育

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二、90后学生的突出问题

1.心理健康。有关数据大致表明,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消极的心理特征,如心理问题、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等逐渐增多或增高。例如,从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虑得分增加了约8%,敌对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从1989年到2005年,抑郁得分增加了约7%。同时,部分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却在逐渐下降,从1997年到2007年青少年自尊得分下降了11%。但至今关于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变迁,仍尚无大规模的长期追踪研究。由于知识经验的相对增多,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相对发展,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断广泛而深入。特别是对新的自我的发现,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指向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此时他们逐渐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使他们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较高,选择条件也比较苛刻,此时,他们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但由于社会化的要求,他们又强烈地想与人交往,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理的大门。但由于很难找到这种知音,他们常常感到烦闷不安。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

2.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同时又精神匮乏。

3.学习方面焦虑、自私受挫力弱,情绪化,行为过激。嫉妒心强,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同时极力表现与众不同切依赖网络。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

4.极力表现与众不同: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起哄,穿奇装异服,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

三、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1.了解90后。

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体察他们的情绪波动。作为一个追求“潮”的学生来讲,一个“潮”的老师更容易受90后学生们的欢迎,当这帮学生愿意为你敞开圈子接纳你的同时,也意味着你离成功更近一步。试问,一个连话都不愿意对你多说几句的学生,作为老师你想谈“了解”又是谈何容易?

2.由“命令”转化为“指导”。

上文提到,90后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如果教师依然采用惯用的“命令”教育模式,很可能会遭遇学生的抵触,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90后的学生更勇于提问“为什么”,为什么SIN30°一定就等于1/2呢?为什么Π=3.1415926……?如果教师对学生说,自古就是SIN30°=1/2,你不必去研究,只要记住就可以,这是典型的“填鸭式”教育法,但是对好奇心重的90后学生来说无疑是对其好奇心理的打压,抹杀了其对数学探索的好奇心,以至于对接下来的课程只要按规律记忆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即可,这也是为什么学生面对变形之后的数学题手足无措的诠释!作为新生代的教师,如果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忘记大学课堂

内所讲授的《教育心理学》、《数学史》等等,只能说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

3.对症下药。

了解到学生有学习方面焦虑、自私受挫力弱的问题,就要想法设法的免除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对于学生来说,焦虑的来源就是(1)家长的压力、(2)老师的压力。两个压力的矛头又同时指向考试成绩,这就检验着我们现行的考评制度是否依然适用于这个时代的90后学生。教师又是否能更加宽容的对待那些成绩很糟糕又不理想的“低分生”?作为老师要注意低分不等于低能,教师更注重的是抓住学生的心理而不是完美授课技巧,就如同对牛弹琴,即使你的音律是如何的美妙,但是作为听众的牛来说,俨然对音律一窍不通,要想对牛弹琴,也要先让牛通晓音律!

4.扶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和70、80年代的学生相比,90年代的学生摄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其中就包括互联往,互联网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因为是新兴技术往往会伴随着一些瑕疵甚至是半成品、废品。作为教育工作者单纯的禁止是不行的,更应该做的是在一旁循循善诱的指导和帮助,告诉和提示这个特殊年代的学生在你眼里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帮助他们在网络的海洋中遨游,规避一些不良信息和负面报道,90年代的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思想上更一处没有被开发的荒地,作为园丁更应该为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种下希望的种子。十年树木,百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大计,正如先辈们笔下所描述的那样,一百多年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挥毫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愈挫愈勇,愈折愈强,走向伟大繁荣的希望。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预防论文 篇5

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我利用实习时间,对我所在的实习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蜜罐里泡大的,而当孩子们一边享受着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灵上的空虚。日益树起的高楼大厦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与泥土亲近的机会;严实的铁门使我们的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麦当劳”、“肯德基”潮涌而来,使孩子们越来越热衷时毫无营养价值的速成食品。实践调查设想:

为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利用实习时间,对我所在的实习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实践调查的具体目标

1、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调查实施对象:三角塘小学生07~08届五

(三)班全体学生 实施调查步骤:

1、通过网络收集相关的资料和翻阅相关文献。

2、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调查。

3、学生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在三角塘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00份。部分问卷如下: 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在三角塘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厌学情绪很高。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可调查结果表明: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54%的学生坐到书桌前准备学习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20%的学生会在对学习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36%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由于不喜欢某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尚有10%左右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情况更糟的是,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更为突出。

2、绝对自我中心。这一些孩子凡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认为最好的总是应该是自己拥有,坚信自己的判断正确无误。这类孩子往往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例如,六年级某位同学在班中成绩属于中上等,有一次小组合作讨论一道数学题目,几个同学都不约而同想到了这题的一个简便方法,老师请她代表小组讲解,她在讲解后补充了一句:“老师,这题的解法是我先想到的。”同学们在课后指责她抢功,可她却说:“没有我,凭你们怎么会想到。”

3、面对考试感到焦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20%的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考试焦虑同时又辐射产生了小学生对人的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

4、抗挫折能力差。人的成长是无法离开挫折的,有人说:没有被拍打的皮球,算不得皮球,没有经过挫折的人生,就不能算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可观察身边的有些孩子,他们在面对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时,缺少自我调控的能力,觉得世界都在他眼前塌了,他们那脆弱的心理承受力甚至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五年级的某位同学一直在班中担任要职,五下年级班委改选,他落选了,他一下子对前途失去信心,成绩直线下降。四年级的某位同学因一次考试成绩下降了许多,挨了老师的批评,逃学在家,经老师、家长多方做工作,才到校上学,可每次考试,他诉说总觉得头痛。小学生心理成因原因分析:

1、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是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考试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被看重。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父母祖辈都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对孩子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使孩子们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境地。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施爱”的技巧,因而孩子们无法体会“被爱”的温暖。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砝码,令其上辅导班,为其请家教;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套,做完课内做课外。家长的溺爱、高期盼,这一矛盾体,滋生了孩子诸多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少数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破碎,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小学生心理教育几点建议:

1、建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运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结合素质教育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尽快建立相关的考试评价系统及切实有效的监控机制,扭转考试指挥棒,加强对学校的政策导向、微观调控,建立自上而下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机制。

2、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心育”常规活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学校教育工作的始终,倡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多种方式,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无痕中,学校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举办各种“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开辟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心里咨询室”,成立以班主任为心理辅导员的“心里咨询站”,解决小学生中一些“特别”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度过一些“特殊”的心理历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设性意见。

同学们:

你们知道什么是健康吗?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其实也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那么怎样才是心理健康的呢?

心理健康就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友好地与他人相处,能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不灰心,敢于和困难作斗争,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学习、不向困难低头,追求成功,这就是心理健康的人。或许,听起来你们会觉的太深奥了!那么请你认真倾听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该具有的行为表现。(比一比,今天谁的记忆力最好,注意力最集中。)那么心理健康的小朋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⑴活泼、开朗,喜欢和小伙伴玩耍,热爱学习、热爱劳动,有自己的爱好、兴趣。

⑵能同家庭成员、老师、同学之间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诚恳、谦虚、公正和宽厚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人。特别是同学之间本着“宽容、理解、尊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不计较小事,以和为贵。

⑶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努力发展身心潜能。不会因为羡慕别人而怨天尤人,产生嫉妒、甚至带有攻击性行为,同时不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

⑷思想应该有条理,行为前后统一,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上有一定的毅力,能够正确的面对挫折。并且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适应环境变化,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并且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而放弃前进的步伐,敢于从哪里跌倒便从哪里爬起。

⑸同时,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情绪,活泼、开朗,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处理谨慎,同情老幼伤残,憎恨坏人坏事。

一个外表看起来很好的一个苹果,如果里面生了虫子,过不了多久这个苹果就会烂掉,而我们小朋友如果心理不健康了,对什么事情都不会在意,总是快乐不起来,看什么都不顺眼。

根据调查了解,通常我们把小朋友们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健康的心理归纳为五个方面:

(1)懒惰(不愿意写作业,不愿意劳动… …)(互动:从身边找找这种现象,咱们一同帮他分析这样做到底好不好?以后该怎么做?)

(2)自控力差

(课堂上总是管不住自己,总想乘老师不注意和同桌说说话,甚至看见别的同学有个好东西,明知道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可还是忍不住将伙伴的东西装进自己的口袋… …)(互动:该怎么克制呢?)

(3)多动症(互动)

(4)焦虑

(5)说谎(互动)

针对大家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呢?(今天,老师教你们一招,一定要记住哦!)

①学会让自己快乐起来,也就是学会放松。

比如:绘画、唱歌、听音乐、阅读、和小伙伴做自己感兴趣的游戏!

②与好朋友谈心。要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总之把自己一切的不愉快说出来。

③可以把自己的心事用写句子和写日记的方式表达出来,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又可将心事找个朋友说一说,岂不是两全其美?

④遇到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情,而你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憋在心里又很难受的时候,把你的烦恼写在纸上,找一个有垃圾桶的地方把烦恼撕得粉碎,而后扔进垃圾桶,记住一定要保护环境哦!因为舒适的环境也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好起来。

总之,不要慌张,不要担心和害怕,更不能把自己的不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最常见的:打人、骂人… …),一定要学会坦然的面对自己和小伙伴。特别是作为新时期的小朋友,更应该小学生更勇敢的向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发起挑战,你们不妨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向自己提几个要求:

1、在学习的时候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提过高的要求。为了避免挫折感,应当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的所及之内,逐步提高要求,到达进步。

2、遇到难题时要多动脑筋思考,不要因为数字过大而放弃思考,早不早就对自己下“我不行”的定义,要知道只有自己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即便是自己真的努力了却进步不大,也不要灰心,只要坚持不懈才可以成功。挫折具有双面性,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所以时时提醒自己善于利用你的挫折,让它成为你学习进步的动力。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发怒时尽量把怒火泄于其他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以消火泄愤。

4、能伸能屈。当大前提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无需过分计较小处,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5、向别人倾诉烦恼。把不高兴的事情长埋于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变得更加的不快乐,假如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知己和好友,心情会顿时感愉快。

6、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关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报告 篇6

benmartin: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本人认为下面一些因素是比较消极的:

1.独生子女的家长过度爱护孩子.2.学生的大学生活的目标不明确.3.社会舆论的过度注视.4.人事制度与学历之间关系混淆不清.而下面一些因素可能带来消极影响,也可能带来积极影响:

1.学生学费的经济来源

2.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竞争

3.教师重研究轻教学

4.应试教育制度

5.大学恋爱

6.奖学金

影响比较积极的因素:

1.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2.学校有较好的人文环境

3.朋友和老师的支持与帮助

祝卫国: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当属主要原因,因为大多数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属于内向型,他们善言谈、不善交流、不善表露自己的情感、不愿意到公共场所,与人、与同学、与老师交往,自卑感点据了心灵的大半个空间,造成的心理压力之大是其他人所难以想象的。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预防论文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新疆财经大学随机抽取200名大一、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习得性无助感”相关的图书、文献资料 (CNKI数据库) , 对涉及到学生体育锻炼中行为表现的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

1.2.2 问卷调查法

查阅文献资料, 遵循有关问卷涉及的基本要求, 初步确定调查问卷内容。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 收回问卷198份, 有效率99%。

1.2.3 个案分析法

根据研究内容, 针对群体中较典型的某个个体进行单独案例分析、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总体分析

在教学期间, 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期间不听从体育教师指挥, 体育锻炼情绪较为低落, 并且在上课做练习过程中明显缺乏自信, 甚至有抵触课堂练习的意向。在下课后与这些同学进行交谈, 发现此类同学对体育锻炼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状况, 认为自己体育并不好, 也不会受到重视, 在体育中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从而致使他们对待体育课甚至锻炼会较为消极。

大学阶段是走向社会的最后一步, 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也是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最关键时期。所以, 在体育课教学期间, 笔者对新疆财经大学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关于体育课上出现“习得性无助感”的调查研究。争取找到问题的归因, 以帮助此类学生脱离困境。

根据表1, 做出以下结果与分析。

(1) 体质测试达标制度对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

2015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学生体质测试制度的改革, 大学的培养方向也不再只是学习知识, 好的体质变得尤为重要。未来社会就业岗位的发展, 更注重于德智体全面发展, 这就无形中给这些身体素质差, 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心理带来了压力。根据表中数据 (见表1) 得出, “学生体质测试达标”制度对大学生上体育课情绪的影响达到约56.66%。其中女生占大多数, 男生占少数, 觉得没有影响的大多是班里体育较为突出的学生。

(2) 教师评价“体育优生”及“体育差生”对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

在上课期间, 笔者注意到, 越是体育成绩优异或体质较好的同学就能越认真地听从体育教师的讲解与示范, 并能快速反应, 同时也能够按教师所讲解的要领及方法认真完成练习。而体育成绩或体质较差的学生在锻炼和听讲过程中注意力非常不集中, 反应较慢, 并且爱玩手机, 导致最后无法完成练习。

通过调查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 发现体育较好的学生学习动机非常明确, 锻炼身体、通过考核都是其认真参与体育课的良好动机。而在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中, 大部分人都说不出自己不爱锻炼的理由, 有一小部分觉得锻炼太累, 而还有的则是想做好练习, 但觉得自己并没有天赋, 便不再认真去做课堂练习。如表1所示, 在调查的198人中, 有59名学生已经形成不正确的体育锻炼思想, 这大大影响了他们对体育的认识。

(3) 学生期望的教法教态。

在上体育课与调查过程中, 通过与部分学生的访谈, 笔者了解到, 很多出现“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更期望在体育课上与教师一起互动, 共同参与体育锻炼, 共同进行游戏, 更好地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同时希望教师能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上, 以此鼓励他们, 让他们拾回对体育的热爱。

2.2“习得性无助感”预防对策

体育“习得性无助感”并不是天生的, 而是因为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或上体育课时由于经历某种失误或没有取得成功而逐渐形成的。这种不良的心理现象会给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危害, 它不仅仅让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 还对学生的学业、体质、身心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根据种种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个相应对策。

(1) 降低体育学习标准, 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教育制度改革,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加入, 让大学生对体育课也越来越重视, 但不应该为了“达标”而进行体育锻炼, 为了“及格”才参与体育锻炼, 对于这种消极思想要极力杜绝。体育教师应多多引导学生养成端正的体育锻炼态度,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注重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 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体会成功。

在体育课上, 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机会, 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成功, 并适当给予相应的鼓励, 只有这种获得体育锻炼成功后的成就感, 才能使一些有“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喜欢上体育锻炼, 建立起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心理定势, 使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 引导学生找到体育锻炼的目标。

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质状况, 提出体育锻炼目标, 能让学生更快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提高运动水平, 使他们在锻炼过程中, 更好地体验体育锻炼给人带来的快乐, 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最终达到目标。

3 结论

(1) 影响新疆大学生体育课出现“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因素为教师的上课形式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方式。其次才是自身的不利思想因素。

(2) 作为学生体育课的直接引导者, 教师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每一个眼神, 对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来说, 或许都会变成一种鼓励, 不好的行为当然也会使学生完全失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所以, 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情绪活动。

(3) 从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分析, 当其在进行体育活动中遇到一定的困难或遭受他人讽刺时, 很容易产生放弃体育锻炼、胆怯等心理情绪, 这时若没有体育教师或同学的鼓励, 则很难再找回自信、恢复良好的锻炼状态, 进而导致心理歪曲, 使其放弃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赵莉莉.中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郑州:河南大学, 2010.

[2]刘改成, 王斌, 罗小兵, 等.体育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及其归因训练程序[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 :102-104.

[3]章济时.体育习得性无助感产生与预防[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10-11.

[4]马玉龙.简论体育教学中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和预防[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4 (1) :140.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预防论文 篇8

作为一个独特的消费群体,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状况与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状况,对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为更好地研究把握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及状况,笔者采用“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现状与消费观念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从西安市辖区内20余所综合类、高职类、理工类等不同类别民办高校中抽取500名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55份,经过数据分析后,对民办学校学生消费心理及其状况有了大体认识。

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现状

总体上看,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状况与11年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9年做的调查相比,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学生比例高出很多,由原来的3.87%增加到21.76%,而月消费在7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由原来的9.33%增加到19.34%,月消费在300~500元和500~700元之间的比率分别由44.41%和34.17%下降到38.90%和20.00%。由此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水平也显著攀高,同时,正在朝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

男生消费高于女生

本次调查中,男生交回有效问卷157份,女生交回有效问卷298份。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和生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中男女生的消费水平有较明显差距。男女生在必要的、常规的学习消费上,如购买学习资料、学习用具和学习辅导书等差距不大,消费差额比率为12.4%,在交际消费上,表现出女生略高于男生,消费差额比率为-16.3%,而在生活消费上,男生却远远高于女生,消费差额比率为62.3%。男女生总消费差额比率为56.8%。男生的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显著高于女生,这其中主要是由于男生的伙食和通讯交通费用多于女生造成的。这也表明,男生的交际空间比女生大,交往的范围比女生广,男生更喜欢交友和参与社会活动。

高年级消费高于低年级

本次调查中,大一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32份,大四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23份。也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一与大四学生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及总消费差额比率分别为:-60.4%、-61.9%、-33.8%、-43.7%。大四学生在学习和交际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大一学生,这是由于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和就业的压力,购买必要的学习资料、上辅导班、日常通讯、必要的就业联络支出等都需要较多费用。

城乡差异明显

本次调查中,生源地是城市的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05份,生源地是农村的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50份。也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在交际、生活和总消费三个方面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前者与后者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及总消费差额比率分别为:29.8%、85.1%、30.5%、46.5%。这和他们所处环境、家庭影响和成长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城市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和从小所受的影响,在消费上比农村的学生要高一些,而且城市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娇惯、溺爱的多一些,农村学生很多是多子女家庭,花费会比城市学生谨慎仔细一些。

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特点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的几个显著特点。

冲动性

主要表现为民办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方面的不理智。调查表明,有的学生平均月消费7500元,而有的月消费还不到300元。这种消费水平的差异,虽然有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但也有冲动性消费心理的促成影响。在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宏观政策背景中,青年人的消费心理也必定带有冲动性的色彩。

个体差异性

调查显示,当代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的个体差异性十分明显,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性格爱好不同,消费状况的个体差异增加,消费行为、认知喜好等存在年级差异。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展现自我,也是造成消费水准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易感性

消费心理的外控性增加,即易受外部影响。处于青春期的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不够成熟,体现在消费行为上往往是冲动多于理智,加之个人虚荣心及受社会、家庭不良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民办高校学生的娱乐消费、社交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给家庭带来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盲目性

消费心理的盲目性表现在部分学生在消费上有攀比和追求名牌的心态,认为自己应当永远走在时尚和品牌的前列。他们不顾及商品对自己学习、生活的价值度,也不十分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家庭状况等因素。

教育对策及建议

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会影响他们消费观念的养成和消费行为,需要我们正确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以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树立科学消费观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前提基础,基于民办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其消费心理特点,民办高校应树立以下科学消费观念。

一是理性消费观。如今在校的民办高校学生年龄多在17~22岁之间,生理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在消费方面难免出现因盲目、攀比、赶潮、“面子”而导致的冲动性高消费行为。对此,社会各方面尤其是高校更要强调理性消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主动地做好思想引导和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发展性消费观。当代民办高校学生在消费上除基本生活费用外,还有更为可观的交际、娱乐、学习用品和其他费用,主要包括交通费、通讯费、烟酒和化妆品等。对经济不独立的民办高校学生群体来说,我们应鼓励提倡其合理的消费行为,帮助他们优化消费结构,鼓励他们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加大用于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发展性消费,即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结构中的精神文化和教育含量,尽量减少纯娱乐性、消遣性消费,提升消费的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消费边际效应。

三是适度性消费观。适度消费由家庭或个人的支付能力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支付能力不断增强,适度消费的水平会随之“水涨船高”。但对基本无收入的莘莘学子来说,超过其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是尤为不可取的。为此,应教育引导他们消费以量入为出、节俭节制为原则,以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为目标,提倡有计划的、合理适度的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四是文明消费观。当前某些民办高校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滋生了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念。对此,应坚决批判并杜绝各种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形式。

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

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必要环节。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财商是由四个方面的专门知识所构成的:一是会计,即财务知识;二是投资,即钱生钱的科学;三是了解市场,即供给与需求的科学;四是法律,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运营一个会计、投资和市场领域的企业并实现爆炸性的增长。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问答》《消费心理学》《消费与生活》等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方式、消费技能技巧以及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养等,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甄别抵制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

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有力保证。民办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等措施,促使学生巩固科学的消费观,形成合理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财商。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助管、助工岗位,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学生,走自立、自强、自助的道路,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倍加珍惜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宝贵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劳动更光荣,劳动者最伟大。对于一些综合能力素质和自身条件较好的学生,应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去创业,创业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 篇9

不久前,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在华中、华东、京津地区28所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研。

本次调研取得的数据显示,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是就业,占57.4%,其次是学习,占53.4%;感情,占27%;人际交往,占23.5%;经济,占14.4%;与父母关系,占8.6%。学习压力与就业相关,因此就业已经成为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与压力最大源相关,社会交往问题占59%,成为大学生最大心理问题,自我感觉中的抑郁为26.1%、强迫症为24.3%、自卑为20.7%,其中自我感觉学习障碍为15%,缺乏生活目标为14.8%。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各年级面临不同心理问题,其表现为:

 大一:无法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上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失落感。 大二:问题多发。日常琐事引发矛盾,爱情引发的心理困扰,奖学金引发的心理问题,就业压力的提前释放。

 大三:爱的变奏。爱情、性心理问题的爆发,考研、就业压力提前释放。 大四:去向何方。职业生涯规划的迷茫,职业目标不够明确,求职过程中遭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预防论文 篇10

调查原因:

乡镇学生的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相比城市美术教育工作难,条件上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家长的认可度等一直制约着美术教育的发展,造成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够浓厚,希望通过此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高的原因,为实验研究提供可预见性设想及实验取得的效果.一.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

1、通过此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关注程度;

2、了解信息技术是否对学生美术具有促进作用;

3、了解美术课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三.调查对象:

龙台小学二年级四至七班学生。

四.调查时间:

2012年12月28日。调查情况小结:

现将本次问卷所反映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美术兴趣较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美术这门课本身的喜爱程度决定着美术课的取向。兴趣决定爱好,对美术的喜爱影响着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行为、美术现象的关注,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很浓厚。有80%的同学对美术很喜欢。有10%的同学一般,有10%的同学明确说不喜欢。

2.美术用具严重缺乏。从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买到好的美术用品,如绘画材料、美术图册等,而且有的家庭条件也不允许学生把钱浪费在美术用品上。有65%的同学只有铅笔,彩色笔或蜡笔。其他的水粉颜料等100%没有。3.资源缺乏。尤其是学生中45%以上家庭没有电脑,无法上网搜索学习。即使有电脑,家长也会因孩子上网玩游戏等原因不让上网.所以35%的学生没接触电脑,多电脑使用一窍不通。只有65%的学生使用过电脑,但也喜欢打游戏等,有22%学生画过画

二.教师方面。

大多数美术教师是兼职教师,用传统的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美术教学。教师的教学资源也不充足,大部分学校网络还未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美术教学.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教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少,知识面不够宽泛。教学过程中没有吸引学生眼球的实物和亮点,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长期枯燥的跟着老师画或照着书本画,使学生的美术兴趣下降,美术水平受到严重束缚,也使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学习方式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习的内容过于繁杂且专业化,要求在绘画上的技能、技巧方面较多,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现代的教育教学告诉我们:美术教学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绘画大师、艺术大师,而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就要创新、要改革,这一点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达到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由外在的压迫转为内在的动力。但长期的教学习惯,使学生养成了听老师讲,被动学习的习惯。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我们发现,这种现象会在年龄不断增长中有所改变,自学或和他人合作学习的欲望会越来越强。

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家庭支持方面。

父母亲是孩子们的依靠。在问及你我父母亲是否支持你的美术学习时,家长的支持率并不高,一个班仅有几个长期以来一直学习画画的同学。其实,有60%~74%的同学是非常想学好美术学习的,可以要求家长尽量给学生买齐美术用具,条件好的可以买电脑,让孩子有多接触电脑学习美术的机会。

二、转变授课方式,采取课程整合新教学方式。

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把计算机技术作为操纵教学过程、辅助教学的常用工具。这就涉及到了教学课件这一中介或者说是载体。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俗称课件)是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艺术于一体的高度结合体,也是整合的载体。课件制作则是一项创造性的艰苦劳动。教师在开发创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加深对教学内容以及所教知识的本质、规律以及内涵与外在联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驾驭课堂整体教学过程的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创新的能力。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因为信息技术可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课件中的交互性设计,可以及时反馈信息,并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这些都是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既是课件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中人的整合,还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在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产生最佳效果,这正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课程整合的原则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哪类(绘画、工艺、欣赏)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哪些地方并不适合用,也不要勉强给予套用。应有一个基本的教学原则,如下:

1、教学目标整体性原则。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体现在不同学生身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是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整体性表现,个体身心素质潜能的社会化,有利于建立学生主体性的个性结构,培养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2、教学过程学习化原则。教学过程是美术教师以引导为中介向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转化的过程。教育不仅是灌输,更在于开发。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去美术创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本质是指导和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促进美术教学过程的学习化。

3、教学关系民主化原则。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合作中形成教学合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机制。

4、教学形式多样化原则。建构有全班教学、小组集体性合作学习、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动态组合的教学组织系统。在美术欣赏课中,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人际关系、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

5、教学网络创造性原则。通过教学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美术教学虚拟网是教师个性化教育艺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习目标的设计、指导,学习方法的选择到学习成果的评价,都要承认差异性,包容多样性,诊视独特性,鼓励创造性。

整合的过程

整合的过程包含了以下几个步骤:

1.利用多媒体展示作为课程的导入

教师在课前找到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可以是一段录像、一张照片,也可以是一段音乐。用这些资料作为课程的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在湖南版一年级下册《蝶儿飞飞》一课中,我用计算机播放一段有关蝴蝶的资料片引入了该节课的主题,由于播放的内容是色彩鲜艳的蝴蝶,并配有优美的音乐,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这个有趣的”蝴蝶飞飞世界“。

2.利用”金山画王“这个软件作为桥梁,在学习怎样操作软件的同时学习美术学科的知识。

我们把”金山画王“作为一个切入点,用它作为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把两门看似无关联的学科联系起来。”金山画王“是一个用于绘图的软件,它的功能非常丰富。它提供了铅笔、擦子、尺子、颜料等工具,而这些都是美术课上必须使用的基本工具。我们把美术课堂带到了网络室,在学习金山画王操作技术的同时学习美术的各种相关理论和技术。比如,在学习怎样使用”铅笔“工具时,讲到我们能用”铅笔“工具画出不同粗细的线条,这时,就及时地引入美术课中有关线条的课程:不同粗细的线条在绘画中的妙用。

3.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的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因特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工具,我们能到里面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信息。但它并不是让学生坐享其成,它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各种信息。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向学生介绍了在因特网上最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方法:使用搜索引擎。让学生通过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的方法找到所需信息,并把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分小组进行探讨,然后把有用的信息保存下来。如在岭南版美术第10册《火花》一课中,内容是欣赏并设计一枚火花,那么火花是什么样子?它在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它的等等内容光靠教师讲述就显得很枯燥。我们就让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先教他们如何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然后让他们用刚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到因特网上去找有关火花的资料。这样就把美术课和信息技术课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了火花的相关资料,又成功地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操

三、新颖教学方式引学生兴趣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要求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教师首先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更多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入课题,如游戏法、猜谜法激趣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体验美术学习。此外,美术教学中的多媒体也是不可缺少的,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存的特点辅助课堂教学,不但使美术教学显得更直观,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比如《茶壶造型》一课,可通过欣赏精美的宜兴紫沙壶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最后,在美术课堂中还可引入音乐的元素,在学生绘画时播放合适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增加创作灵感。

“ 学会合作 ” 是未来教育的 “ 四大支柱 ” 之一。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经常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讲,其他同学听,或者一个同学画,其他同学伺候,甚至剥夺了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绘画的权利。而且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又不容易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力量和智慧,便于整合学习成果。比如《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教学,让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头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如故宫的历史、故宫的建筑特色、故宫的珍贵藏品 …… 然后综合资源,讨论作。幻灯片的制作方案,制成幻灯片后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生似乎更善于竞争而不善于合作,所以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对于开展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系统中由于 “ 信息技术 ” 要素的介入,使 “ 教师 ”、“ 学生 ”、“ 教材 ” 这三个要素改变了原来的地位。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教材不再是物质化的文本,而是全息性的资源总和。整合教学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四、通过美术对各方面能力培养。

1.学生把信息分析、处理后合理、准确地反馈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去。

美术作品需要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力,但却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例如:在《火花》一课中,学生通过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得知,火花是火柴盒面的装饰,火花色彩鲜明强烈。图形生动活泼,深受使用人的喜爱,更有不少人喜欢收藏火花。火花设计题材内容很多,人物、动物、植物、风景、体育活动等等都是设计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装饰性强,构图可横可竖。但都有着相同的组成:图形、色彩和名称。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就可以在这个的基础上,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

2.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一个刚创作出的作品不会就是完美无缺的,它需要创作者对它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在”金山画王“这个软件里,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用软件提供的各种工具对作品进行修改。灵活地使用软件,应用计算机技术使作品更加完善。

3.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以在局域网上共享,在因特网上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

当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出来以后,作品的展示就成了最重要的环节。如何全面地展示学生的作品,如何对学生作品进行很好的对比、讲解成了传统美术课堂上最难解决的问题。整合后,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学生的作品是在网络室的计算机上完成的,而网络室的计算机基本上都连成了局域网,而且还可以上因特网,这就给作品的交流提供了条件。一般学生作品的交流有三种形式:一是让学生把作品保存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并把它设为共享,学生可根据计算机的编号通过”网上邻居"相互调看;二是教师在教师机上建一个公用的文件夹,让学生把作品都保存到这个文件夹中;三是让学生通过发送电子邮件(以附件的方式)进行交流。

美术作为一门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美术问卷调查,40%左右的学生认为美术对自己的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帮助,30%左右的学生认为可能会有帮助,27%左右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

当问到美术学习及动手操作中能提高自己的哪些能力时,认为能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整体观察能力、应用技法的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的共占到92%以上,唯一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选项不高,仅有2-4人次。这也是没有电脑实践操作带来的影响。

最后,对教师的期望。

在很长的时间里,农村美术基础教育总是没有起色,真正相当一大部分学校还没落实美术课,由于片面强调给语文、数学教师的作业课、自由课、轻松课;长期如此语文、数学成为老师的责任田,而艺术学科则成为被遗弃的一片荒土,无种无收。大部分农村学校老师将美术课视为负课,可上可不上,有美术活动任务就上一上,活动一过,学生就再也想不到上美术课,在各级各类美术竞赛活动中,农村学生获奖甚少。严重的是使学生失去一个最重要的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因为多数农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后就不升学了,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接受应有的美术教育,于是许多人在艺术方面就成了终生“荒废”,造成农村人口素质低下,长期以来制约了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磁场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方法,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对美术科目的兴趣。但是人无完人,每个人在各个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通过这次调查,也发现自己在美术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希望在教学方面的改变。比如:上课时讲时间过多,留给学生操作的时间太少;希望讲课时活泼生动,富有趣味性;希望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们多点展示的平台;多用生活的例子来讲述一些知识点和理论;多做示范,以感染学生。……这就为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才能够追赶潮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是美术创作和美术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将会是美术教学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

上一篇: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感想下一篇:入党申请书写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