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2024-08-04

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精选8篇)

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1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易银强

(湖南医药学院,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田径课程的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根据阅读文献和实际调查来看,普通高校的田径课程的课时大幅度减少,在教学方面,只注重竞技技能培养而忽视了社会的需求、学生兴趣的需求。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田径课程面临的现状以及产生这种困境的具体原因,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

作者简介:易银强(1980-),男,湖南株洲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一、前言

田径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被人们誉为“运动之母”,它具有极强的竞技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很多运动项目都离不开走、跑、跳、投等动作,因此田径运动成为很多项目的基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通过田径运动,学校还能对学生和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并且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竞争意识、吃苦耐劳和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因此,田径课程的教学和发展同样影响着其他各个体育项目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加应该注意体育专业的田径课程的教学,培养更优秀的后备人才,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田径课程的现状分析

从表1可以分析出,大多数学生对于热门球类项目的选择较多,比如篮球和羽毛球的百分比就分别占了19.7%、13.8%。而在此统计表中,选择田径项目的同学也就占总数的6.9%,由此可见,田径课程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根据阅读各类文献,结果显示,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项目的课时大幅度减少,使田径处于滞后的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多数学生对田径表示不感兴趣,认为田径项目枯燥无聊,又苦又累,上课在室外风吹日晒,认为跨栏、跳高等项目危险度高,难以完成。这说明需要技术又需要消耗大体力的田径课程现在已经不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可见,学生对于田径课程的选择率低,并且伴有“田径课程很累”等心理暗示,田径课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田径课程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1.忽略了课程本身的.实用价值。田径运动本身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比如健身、竞技、教育、娱乐,还有运动基础价值和回归自然的价值。在实际的教学中,田径教学中只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健身教学内容,田径课过于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只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让学生理解田径运动健身的重要意义。

2.田径项目特征的制约。田径运动中各单项和全能项目,对人体形态,主要身体素质水平和心理机能等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田径运动参与者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顽强的意志和奋力拼搏的精神。田径运动主要以个人项目为主,所以要求参与者具有良好的变通能力和自我调控的意识,还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学生个人因素的制约。20世纪后的大多数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在家大部分处于娇生惯养的状态,所以不太爱运动,跑步嫌太累,参加田径训练怕太苦,一度形成了运动就是很累、很苦的抵触情绪,导致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田径运动本来就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就与之精神相冲突。还有人认为田径无用,所以放弃田径运动,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主科学习上。

4.社会因素的制约。社会变迁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社会经济的变迁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有影响。体育与经济是协调发展的,经济的每一次波动都对学校体育产生影响。经济的发展,必然引发国民教育同步受益,教育投入增加,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得到改善,学校就有条件开设更多的学生喜爱的运动选项,使以田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体系受到冲击。(2)社会的文化变迁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有影响。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变迁会引起不同质的文化之间发生碰撞,或冲突或融合,体育必定要受到深刻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兼容并蓄的开放型文化。与此同时,一些原来被认为是贵族运动时髦项目进入了学校,成为极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的运动项目,从而导致田径课程受到了冷落。

5.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现在的田径课教学手段及形式单一,重复、技术难度大,缺少趣味性、娱乐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惰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在承受巨大压力下去练习,给学生自由练习的空间很小,制约学生的个性弘扬。长期以来,学生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闻田径而心惊,望田径而胆怯。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整个教学忽视了如何通过田径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能力和习惯,而这一部分的教学正是体育课田径教学内容的真正目的。还有,除了传统的示范、讲解、指导教学外,没有创新。

四、田径课程面临困境的解决对策

1.拓展田径运动的内容。大多数人对田径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田径就是“竞技体育”,田径运动分为田径竞技运动项目和实用田径运动项目两部分。凡是符合田径运动都应归纳到其中,这就要注重田径的基本实用价值,田径健身、田径娱乐等。这样的话,学生们对于田径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加了对课程的一个全面拓展。

2.充实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田径课程有独特的项目特征,这是无可避免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充实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们对田径的兴趣,必须一改以往田径教材内容的形式,设计有关田径的小游戏,让学生融入课堂,摆脱对田径的厌烦感。

3.田径运动的改革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一些体育项目以其独有趣味性、娱乐性吸引着社会大众,成为受欢迎的时尚健身方式。田径运动的改革也需要融入这个大的体育市场,发挥其独特的健身性、娱乐性,丰富运动形式,为有效和全面地发展人的各种身体素质奠定基础。

4.注重思想教育,提高创新能力。要消除学生对田径的厌烦感,就需要从根本的思想教育入手,注入新的思想理念,重新认识田径课程的重要性。意志受认识的影响,认识就要从田径的基本入手,充分地融入到课堂内容当中,对于培养学生各项优秀品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上课的内容形式不要过于死板,可以把课堂内容作一个延伸,转换成课余的组织锻炼,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使身体素质得到一个提升的空间。

5.着重培养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施教尤为重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还应有坚实的体育专业、体育人文、体育基础理论等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从而消除“被动体育”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阳光体育”、“快乐体育”带来的愉悦感。

五、结论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田径课程正处于低谷期,但是我们不应该沉沦下去,要把握时机,抓住机会,转换新的教育理念,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把原本的重运动竞技和技术体系的田径教学课扩宽为掌握田径运动为健身的手段和方法,培养自觉参加田径运动的良好习惯,成为“终身体育”的主要锻炼手段和内容,使田径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为田径教学的提高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84.

[2]毕红星。我国部分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关键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1 ):67.

[3]季浏,汪晓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后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5 ):79-80.

[4]朱江天。高校田径课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措施[J].长春大学学报,,(5 ):49-50.

[5]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5-78.

[6]徐汗云。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改革尝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35(4):22.

[7]高彩云,吴中义。略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重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92-94.

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云南师范大学31届校田径运动会前三名优秀参赛选手

研究方法

1. 实践总结、分析比较法。对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进行分析比较, 实践教学训练进行总结。

2.资料收集与访谈法。对本届运动会的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收集, 并对对经验丰富的教练员、部分优秀运动员进行访问、调查, 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男子组结果分析

(1) 径赛项目短跨项目由于竞争对手过于弱小, 激烈程度不够所以成绩平平, 仅有少数个别项目打破学校纪录, 还不如体育学院运动会的成绩优异。

这种成绩差异之大, 究其原因应该是参赛制度与训练造成的。体育学院运动会的参赛水平远远高于学校运动会水平, 而学校运动会的参赛资格是每个学院为单位报名, 每人仅仅限报两项, 显然其他学院的是最优秀的选手是无法和体育学院二三流相比, 所以体育学院的优秀选手面临的对手太弱, 非常轻松就能够拿到奖牌, 如此以来破纪录就难了。

今后应参赛选手名额, 不能使某学院某项目仅限报两人。可以参考某些大型运动会的做法, 设立报名标准, 具体强项上并不限报, 以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提高大会运动的整体水平, 使破纪录才能够成为屡见不鲜的事情。激发同学们平时锻炼身体以及进行运动训练的兴趣。训练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刘文超的100米, 最好时, 能跑进11s, 但其预赛11.2s, 决赛是11.3s获得第一, 就是竞争激烈程度不够与参与训练短跑的运动员太少有关。我们体育学院能够跑进二级水平的不胜枚举。仅仅二级水平就获得冠军真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匪夷所思。至少说明我们训练水平还有待与进一步提高。

男子中长跑800米、1500米水平太次。最好的成绩仅仅达到三级运动员多一点的水平, 这应与体育学院长跑组男子没有报这两个项目有关系, 但更可能与体育学院学生入学后害怕吃苦耐劳身体素质整体水平下降有关, 同时与我们的课程教学以技术教学训练为中心有关。

(2) 田赛项目结果分析。所有参赛运动员中仅仅还是张金强教授的学生汪某一人在三级跳中达到男子运动员二级以上13.62米水平并且打破了原13.14米校纪录。这是本届运动会上首次打破纪录的运动员。另外还有邱某的51.10米标枪打破了原50.4米原校纪录, 并达到了51米的二级运动员标准。

男子田赛项目水平比径赛成绩相对较差, 总体情况不如径赛, 达三级运动水平不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部分田赛项目中如标枪、铁饼等, 其他院系与体育学院选手拉开的差距非常大, 主要原因是其他院系选手参加比赛前训练很少, 很多运动员甚至都不知如何把器械投出。而有训练准备的创新学院与医学院则是喜获丰收, 成绩远远超出其他一般院系, 创新学院的整体实力个别项目甚至比体育学院都差不了多少。

各个院系参赛选手在赛前除认真选拔外, 还是应该进行适当的训练指导, 如果难以达到相应的训练水平, 或设立的报名标准, 但至少使参赛的这个项目的选手应会运用正确技术进行比赛, 否则向撑竿跳那种大家都不会跳的情况下去比赛, 实在不应该, 观众看笑话, 何谈什么比赛。

2. 女子组结果分析

(1) 对女子径赛组成绩进行分析体育学院女运动员成绩与其他院系的成绩差距非常大优势非常明显。

由于体育学院选手有较大的优势, 比赛竞争激烈程度有限, 但令人惋惜所有参赛运动员成绩没有一个同学达到了二级运动员水平, 体育学院的参赛女运动员都非常接近二级水平, 如成绩较好的张某100米、200米分别以0.7s、0.2s之差未达二级, 陈某的400米仅仅2s之差为达二级。这就提醒了参赛的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是尤其重要的!女运动员的成绩整体水平不高, 与整个国家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女生喜静不爱运动的大气候有关, 这就提醒我们平时体育课教学要加强对女生锻炼身体和体育训练的要求与引导。

(2) 田赛项目结果分析非体育院系的女子田赛项目在投掷项目如铅球、铁饼、标枪方面与体育学院参赛选手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平时上课她们很少接触这些器械, 练习也非常少, 基本上不会什么技术。而体育学院的则是自己的专业课程, 需要达标考试, 所以成绩较好。

在女子跳高、跳远这些吃苦耐劳不是要求太高的项目上大家的差距比较小, 体育学院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跳高大家的成绩几乎相当, 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创新学院的侯某与体育学院的王某以1米35并列第一, 医学院的路某与体育学院的杨某以1米30并列第二。这充分说明高校学生具有可以选材的潜力与运动天赋。试想, 平时很少接触跳高训练的一般院系学生, 在运动会上和体育学院久经训练的运动员水平相当, 那我们将来选拔普通大学生进行训练参加比赛看来是大有作为的。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 我校田径运动会由于竞争激烈程度不够, 影响运动员比赛水平, 破纪录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

(2) 由于很少同学选报田径选修课, 没有普通院系大学生参加田径训练, 中学阶段受到追求片面高考升学率的影响, 普遍身体素质较差, 对基本的田径运动技术难以掌握, 运动水平一般院系普遍较差。

(3) 由于相当多学生害怕吃苦耐劳, 娇生惯养, 在大学体育选修课的选择上, 多报羽毛球, 乒乓球等对体能要求相对较低的项目, 上课仅为考试及格混学分, 对身体素质练习避之不及, 这在运动会上得到了充分暴露。

2. 建议

(1) 改革比赛规程, 适当设立报名标准, 达到报名标准以上者并不限报二人, 使各个学院认真选拔运动员, 吸引更多的同学积极踊跃报名参赛, 使参赛选手赛前进行刻苦训练, 提高竞技水平与运动会的观赏性。

(2) 组建学校田径队普通大学生组, 组织普通大学生 (非体育学院学生) 进行田径训练。特别是大家都不会的撑竿跳等冷僻项目, 要开展起来, 促进运动技术发展与水平的提高。

(3) 上好大学体育课, 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练习, 加强考核测验。针对女子运动成绩较弱的现实情况, 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采取措施加强女生的体育课教学与业余训练。使体育课教学与业余训练能够相互促进。

摘要:该文通过对南师范大学第31届田径运动会部分获奖运动员的成绩进分析, 得知大多数的学生身体素质不容乐观, 运动水平相对较差, 大学体育课的教学以及业余田径训练存在很多不足, 参赛制度也影响了运动员水平发挥, 建议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以适应目前教学训练需要。

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身体素质 参赛制度 业余训练 运动成绩

田径运动会是对一个地区和单位的体育综合实力的检验与评价,在4月26日召开的云南师范大学第31届田径运动会上,我校体育教学训练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尚有很多不足之处,现就参赛部分一些主要项目获得前几名的成绩进行分析,以便为将来的体育课教学与业余训练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云南师范大学31届校田径运动会前三名优秀参赛选手

研究方法

1.实践总结、分析比较法。对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进行分析比较,实践教学训练进行总结。

2.资料收集与访谈法。对本届运动会的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收集,并对对经验丰富的教练员、部分优秀运动员进行访问、调查,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研究结果与分析

1.男子组结果分析

(1)径赛项目 短跨项目由于竞争对手过于弱小,激烈程度不够所以成绩平平,仅有少数个别项目打破学校纪录,还不如体育学院运动会的成绩优异。

这种成绩差异之大,究其原因应该是参赛制度与训练造成的。体育学院运动会的参赛水平远远高于学校运动会水平,而学校运动会的参赛资格是每个学院为单位报名,每人仅仅限报两项,显然其他学院的是最优秀的选手是无法和体育学院二三流相比,所以体育学院的优秀选手面临的对手太弱,非常轻松就能够拿到奖牌,如此以来破纪录就难了。

今后应参赛选手名额,不能使某学院某项目仅限报两人。可以参考某些大型运动会的做法,设立报名标准,具体强项上并不限报,以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提高大会运动的整体水平,使破纪录才能够成为屡见不鲜的事情。激发同学们平时锻炼身体以及进行运动训练的兴趣。训练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刘文超的100米,最好时,能跑进11s,但其预赛11.2s,决赛是11.3s获得第一,就是竞争激烈程度不够与参与训练短跑的运动员太少有关。我们体育学院能够跑进二级水平的不胜枚举。仅仅二级水平就获得冠军真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匪夷所思。至少说明我们训练水平还有待与进一步提高。

男子中长跑800米、1500米水平太次。最好的成绩仅仅达到三级运动员多一点的水平,这应与体育学院长跑组男子没有报这两个项目有关系,但更可能与体育学院学生入学后害怕吃苦耐劳身体素质整体水平下降有关,同时与我们的课程教学以技术教学训练为中心有关。

(2)田赛项目结果分析。所有参赛运动员中仅仅还是张金强教授的学生汪某一人在三级跳中达到男子运动员二级以上13.62米水平并且打破了原13.14米校纪录。这是本届运动会上首次打破纪录的运动员。另外还有邱某的51.10米标枪打破了原50.4米原校纪录,并达到了51米的二级运动员标准。

男子田赛项目水平比径赛成绩相对较差,总体情况不如径赛,达三级运动水平不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部分田赛项目中如标枪、铁饼等,其他院系与体育学院选手拉开的差距非常大,主要原因是其他院系选手参加比赛前训练很少,很多运动员甚至都不知如何把器械投出。而有训练准备的创新学院与医学院则是喜获丰收,成绩远远超出其他一般院系,创新学院的整体实力个别项目甚至比体育学院都差不了多少。

各个院系参赛选手在赛前除认真选拔外,还是应该进行适当的训练指导,如果难以达到相应的训练水平,或设立的报名标准,但至少使参赛的这个项目的选手应会运用正确技术进行比赛,否则向撑竿跳那种大家都不会跳的情况下去比赛,实在不应该,观众看笑话,何谈什么比赛。

2.女子组结果分析

(1)对女子径赛组成绩进行分析 体育学院女运动员成绩与其他院系的成绩差距非常大优势非常明显。

由于体育学院选手有较大的优势,比赛竞争激烈程度有限,但令人惋惜所有参赛运动员成绩没有一个同学达到了二级运动员水平,体育学院的参赛女运动员都非常接近二级水平,如成绩较好的张某100米、200米分别以0.7s、0.2s之差未达二级,陈某的400米仅仅2s之差为达二级。这就提醒了参赛的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是尤其重要的!女运动员的成绩整体水平不高,与整个国家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女生喜静不爱运动的大气候有关,这就提醒我们平时体育课教学要加强对女生锻炼身体和体育训练的要求与引导。

(2)田赛项目结果分析 非体育院系的女子田赛项目在投掷项目如铅球、铁饼、标枪方面与体育学院参赛选手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平时上课她们很少接触这些器械,练习也非常少,基本上不会什么技术。而体育学院的则是自己的专业课程,需要达标考试,所以成绩较好。

在女子跳高、跳远这些吃苦耐劳不是要求太高的项目上大家的差距比较小,体育学院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跳高大家的成绩几乎相当,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创新学院的侯某与体育学院的王某以1米35并列第一,医学院的路某与体育学院的杨某以1米30并列第二。这充分说明高校学生具有可以选材的潜力与运动天赋。试想,平时很少接触跳高训练的一般院系学生,在运动会上和体育学院久经训练的运动员水平相当,那我们将来选拔普通大学生进行训练参加比赛看来是大有作为的。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我校田径运动会由于竞争激烈程度不够,影响运动员比赛水平,破纪录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

(2)由于很少同学选报田径选修课,没有普通院系大学生参加田径训练,中学阶段受到追求片面高考升学率的影响,普遍身体素质较差,对基本的田径运动技术难以掌握,运动水平一般院系普遍较差。

(3) 由于相当多学生害怕吃苦耐劳,娇生惯养,在大学体育选修课的选择上,多报羽毛球,乒乓球等对体能要求相对较低的项目,上课仅为考试及格混学分,对身体素质练习避之不及,这在运动会上得到了充分暴露。

2.建议

(1)改革比赛规程,适当设立报名标准,达到报名标准以上者并不限报二人,使各个学院认真选拔运动员,吸引更多的同学积极踊跃报名参赛,使参赛选手赛前进行刻苦训练,提高竞技水平与运动会的观赏性。

(2)组建学校田径队普通大学生组,组织普通大学生(非体育学院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特别是大家都不会的撑竿跳等冷僻项目,要开展起来,促进运动技术发展与水平的提高。

(3)上好大学体育课,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练习,加强考核测验。针对女子运动成绩较弱的现实情况,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采取措施加强女生的体育课教学与业余训练。使体育课教学与业余训练能够相互促进。

中职体育田径教学论文参考 篇4

3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在现阶段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中职体育田径教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中职田径教学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变革教学方式,改进旧有的田径教育方式,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田径教学的教育水平,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出一份贡献,使得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来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作者:牛毅 单位:太原市财贸学校

参考文献

[1]黄小慧.提高中职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5).

[2]闫俊涛.趣味田径在中职女生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1).

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5

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得出对田径课程有效性的可靠意见。从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90%以上)的学生对田径课程的教学是很满意的,仅仅有3.5%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非常不满意,这就说明大部分学生可以收获到知识与技能,说明现在我国普通高校的田径课程的教学还是比较不错的。[1]但是,有四成的学生认为当前的田径教学课程根本就达不到他们想要的效果,有效性很差。这说明,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田径课程基本满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2 田径课程学习前后的成绩比较

评价课程有效性,学生是通过某课程的学习之后,才有更好的认识。课程的教学有效程度与学生学习掌握程度成正比。学生进步越大,对课程的评价就越高。经调查,大约九成的学生对所学的田径课程很满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大部分学生认为,有了进步,课程是有价值的,具有其实际有效性。

1.3 田径课程学习后独立完成该项目教学的效能感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完课程以后,能否运用到其教学中,反映着这个课程的有效性教学程度。当前,我国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田径课程以后,有92%的学生表示可以独立进行教学,完全不能独立进行教学的学生仅仅占了总数的7.5%。不能独立进行教学的学生比例不大,反映了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的教学还是很有成效的。根据调查数据反映,84%的学生认为田径课程掌控的能力还稍有欠缺,这反映出田径课程大有改进之处,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填补。

2 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本科期间田径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看法

2.1 教师对田径课程的整体评价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体育教师对田径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很满意的,这就说明田径课程能使教师获得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多数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对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不满意是由于工作后要重新学习或训练。仅有2位教师表示不满意。

2.2 田径课程内容能直接用于实践教学的比例

当前,我国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转变不成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从毕业的教师来看,如果说田径课程中的内容无法应用到实践教学,那这个课就没有教学有效性。有 95%的教师反映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实践应用并不大,也说明了田径课程的有效性不高。[2]

3 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我国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获得了很多学生与教师的认可,但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在校学生、体育教师分别以自己的角度,结合田径教学的实际特点,提出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3.1 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性因素

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注重教法与教学能力,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学生、教师的认同率出入不大,都比较认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教师对该影响因素体会较深刻。体育专业的培养计划的内容相对较多,田径课程运动项目较多,不够系统和深入,无法面面俱到,影响了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田径课程教师都表示,学习的内容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验证。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教学的课时量不足,严重影响了田径课程的有效性,学生没有时间对每个项目去系统地学习和训练,教师只能授其以大概。从统计结果来看,若要改变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需要各个高校的高层更多的关注。[3]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现在中小学对田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使学校和学生对田径课程的重视力度有所下降。

3.2 教师因素及分析

教师是影响田径课程的重要因素,教师因素对田径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是艺术,教师要在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与修养。较高的个人魅力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享受学习,使课堂更加有效。个人魅力明显的教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并可以很轻松地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所以说,田径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以有效增强田径课程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影响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影响着高校田径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是做到全面理解教育方针,并将其贯彻到教学行为当中,就可以获得有效的田径教学,反之,要是在田径课程中以教代学,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就会严重影响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田径专业理论知识是田径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田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体育教师要掌握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使体育教学的效果更明显。田径课程大多为实践技能的教学,田径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要有高度,有较多的运动训练经验,才能更加有利于教学过程中使有效性最大。此外,教师的责任感也大大地影响田径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有责任感、教学严格的教师能使学生更好地运用田径知识到实践教学工作中,从而直接地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3.3 学生因素及分析

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6

于翰日

大连市第一中学 116011 摘要: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田径类系列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内容,但在现实中存在着体育课中田径教学被忽略、淡化甚至删除的现象。改变这种现状,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深刻领会、理解新课程的内涵,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多元教学评价方式,以保证在新课程下田径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田径教学

教学方式 教学评价 收稿日期:2010—11—12

1、前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使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在贯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值得我们体育教师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田径教学。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在田径类系列中至少必修1学分,所要达到的运动技能目标是“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并非都是如此,出现了体育课中田径内容寥寥无几,学生对基本的田径运动技能一窍不通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众所周知,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其他运动的基础,也是强身健体较为简便、易行和有效的手段,而其作用也只能通过田径的教学,让人们来体现其精髓。本文根据调查的问题现象,试从教师观念、学生兴趣、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或措施与广大体育教师共同探讨。

2、问题现象 2、1新课标虽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对完成目标应选择的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使有些教师在田径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对田径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不知哪些内容该教哪些不该教,教的内容达到何种程度,具体如何操作等等,从而导致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松对田径项目的教学,甚至放弃田径项目教学,使田径教学无法进行普及,无法贯彻新课程的根本目标。

2.2在我参加的省、市开展的体育研讨课、公开课、评优课等教研活动中,进行球类、体操、健美操、武术以及新兴体育项目教学的占到95%以上,而以田径项目为内容的却最多只占5%左右。在日常教学中,田径内容的教学更是让人担忧,有的教学计划中甚至无田径内容,有的有田径教学计划,但却没有真正实施。在新课标下,难道田径教学真的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我国是田径大国,有着许多优势项目,而学校也是普及田径运动和培养田径人才的基地,我们高中的田径教学如果继续这样进行下去,田径运动的发展和田径后备生力军从哪来?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地进行反思。

3、问题分析 3.1教师观念问题

新课程的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运动专长的形成。而田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调和枯燥,难以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将付出更多,但也会出现出力不讨好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一些教师得过且过,减少田径课教学内容甚至根本不上田径项目,这也反映了一些教师在观念上忽视了田径教学的重要性。3.2学生兴趣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从事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是新课程下全面实施体育教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学生都不愿选择单调、枯燥的项目,他们对田径项目在增进身体健康水平,形成终身体育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这样就进一步导致了在新课程实施中的田径教学困难重重。

3.3教学方式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田径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产生抵触。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思维以及授课方式等等都不能跟上新课程的需要。在传统的田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的选择与技术难度把握不好,忽视了健康娱乐的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学生缺乏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全处于被动、被学、被练习的角色,周而复始,田径教学就处于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的处境。

4、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 4.1适应新课程,转变教育观念

高中田径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有效地开展田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首先适应新课程,深刻理解、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在新课程中,课程领域目标要学生“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把田径列为必修教材,并规定了学时(18学时)和学分(1学分),就是因为田径教材是强身健体较为简便、易行和有效的手段,要通过田径教材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这是国家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要求,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而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基础,因而田径教学内容不能减少和削弱,田径技术教学不能被完全淡化甚至删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在田径教学中不断创新教与学的方法。要克服困难,认真钻研新课程,把田径各项技术教学与学生的发展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体育能力。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观,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课改机遇,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要从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改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程的再创造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互补,共同实现新课程的多维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走进学生,感受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教学结合起来,善于用多学科知识充实体育课堂教学,更多地给予学生心理上支持,创造 3 良好的学习氛围,开拓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田径教学才能真正实施新课程的目标,才能使田径教学发挥其无限生机和活力。

4.2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整合教材,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田径教学,只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而高中学生已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并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面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在威严下“被迫”学习,遏制了其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对田径项目产生抵触心理,积极性更无从谈起,田径内容也无法深入开展。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田径教学,带给学生新奇、激烈的精彩影像,在学生欣赏高水平的跑、跳和投的比赛中,可给予指导和激励,使学生在欣赏中,各器官无形中加深了对跑、跳、投某项技术的了解与领悟,田径各项运动技能也被学生所了解。而且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表现欲望,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可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动参与性,让其根据影像领悟的技术进行优生示范,教师加以纠正,让其在积极的表现中掌握运动技能。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树立自信心。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校的特点或学生身体素质实际情况,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和优化整合,使其不但符合新课程的宗旨,而且能让学生乐于接受田径技能的学习。对于某些难度高、技术复杂的项目,可让学生通过挂图、影像、书籍等途径对其只作了解,懂得其基本知识和如何练习就可以,其他运动技术可进行适当改造,降低难度要求,以游戏、比赛等形式来进行教学。如耐久跑,可采用各种趣味性游戏或比赛形式,使单调枯燥的耐久跑变得有趣味,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观察并给予技术上的纠正指导或鼓励。这样,既促进了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让学生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并掌握或提高动作技术,增强信心,激发了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

4.3改进教学评价,实现新课程评价意义

在以往的田径教学评价中,只强调某项技术的运动成绩,不注意教学过程中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不重视田径教学中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学生评价的单

一、片面的方法,在新课程实施中已严重影响了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的积极参与和体育锻炼的兴趣热情,使新课程的评价不能起到推进田径教学的促进作用,反而抹煞了学生田径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新课程田径教学评价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采用“人性化”“多元化”“过程化”的评价,让学生在田径教学中能通过自我学习评价和同学间在学习探究新知识和技能中互评来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激励学生为终生受益的某项田径运动锻炼方面而努力进取。

在田径教学评价中,可设定几种评价方式,旨在以学生为本,以五个维度为目标依据。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4.3.

1、体能与运动技术。主要评价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动作幅度、姿态、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的发展。在评价中约占30%。

4.3.

2、学习态度和参与性。主要评价学生在田径教学中是否主动积极,配合教学,自愿参与田径运动等,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和鼓励学生自觉积极参与的意识。在评价中约占20%。

4.3.

3、某项目进步程度和技能领悟能力及对技术的认识与理解。主要评价学生对田径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动作的领悟、演示,对运动技能的运用以及学生从学习到评价过程中的进步幅度等。主要是考虑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来充分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田径教学。在评价中约占20%。

4.3.

4、其余可从学生的交往和合作学习精神、创新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评价。旨在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兴趣。

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体育教师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天地。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实现田径教学在高中教学中顺利贯彻与实施,我们就必须在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等方面不拘泥于统一的模式,正所谓“教无定法”,应把田径技术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其体育情感、态度、价值和终身体育能力结合起来,在我们对新课程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中,设计出最适合主体学习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田径技术教学在学生中乐于接受,发挥出田径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辉.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耿培新等.体育教师怎样尽快适应新课程.中国学校体育,2003.6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7

1教学目标设定单一, 项目自身条件的限制

加强身体素质, 注重“三基”一般都被认为是田径课程中本来的教学目标。所以,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容易出现技术方面的问题。并且人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也得益于体育教学的锻炼。不但要注重技术教学, 还要注重对于体育的竞技追求, 在竞技体育的过程中, 要更加注重极限化、标准化, 只适合少数的学生, 培养更多的精英学生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课程教学应该更多的趋向于多元化、普遍化, 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要求来制定。

在教学实践中,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不愿意上田径课, 其主要原因是练田径又苦又累, 并且运动模式单一, 不像球类项目, 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相互间的配合和交流, 练习的过程比较生动有趣, 容易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 在趣味方面, 田径项目的特点具有自身的条件限制, 不容易进行教学。

2教材内容空洞, 缺少创新

在“田径课改改革方向”的调查中表明, 有大约40%的学生注重教学内容, 39%的学生注重教学方法, 21%的学生注重的是教学的形式。这种情况和很多普通高校师生的观点是相符的, 很多大学田径教材只是单纯的对中学所学的内容进行反复, 没有实际价值, 也没有层次的递进性, 从而严重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的热情不高, 没有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力度, 不能随机应变

现在很多的田径课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上课模式单调化, 没有体现出体育课中应有的活动性、娱乐性和游戏性等等, 这是十分普遍的一个问题。在技术学习方面一般都是使用“注入式”的教学, 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没有给足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 也没有给足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欢乐和学生的积极配合。

4考评体系不完善

田径教材过去的评价方式是进行量化考评, 只是注重“评价使用量化形式”、“量化胜于不量化”。这种模式, 是一种一刀切的模式, 也是现在教育的产物, 让考试成为学生心理的负担。因为评分机制方面缺乏灵活性, 教学的一致要求较多, 在考核方面没有表现出人性的关怀, 让体育成绩差的学生被忽略。有关研究表明, 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最想获得的东西就是调节学习的占46.3%, 重视锻炼方式的占32.2%、使用运动技能的占21.5%。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看出, 学生使用单一的量化考评和很多学生所从事体育活动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大多数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的过程中, 都失去了应有的欢乐和趣味。

二关于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教学问题的分析

1对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理念的分析

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 使其具有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必备的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中等学校各项运动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基本能力。对于偏重于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从以上培养目标看两者有其共同点, 就是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除掌握健身方法手段外, 还要自身训练, 体验和感受运动强度、超负荷的训练, 才能适应将来教学。因此, 在田径课程的教学中, 应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内容, 采用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方法健身, 运用竞技运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健身。

因此, 未来的田径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 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 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 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 都将会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进行。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也要参考中学体育课程的目标来培养将来的体育教师。

2对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分析

田径课程应强调运动爱好与习惯的养成, 强调运动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 要求学生学习的运动技能内容少而精, 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个体发展和需要的联系。以目标统领内容的选择, 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学生需学习的内容较多, 选择性不足, 主要以学科逻辑组织课程内容, 造成了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意感受的分离。未来的体育课程不管选择什么教学内容, 只要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 都是好内容。

3对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的分析

在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今天, 掌握多少知识已不是最重要的, 怎样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传统的田径课程强调教师的教, 忽视学生的学, 教师试图将动作要领讲深讲透, 示范动作也力求完整的技能传授给学生, 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 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无需动脑地进行模仿和机械练习。这实际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久而久之, 养成了学生无需思考、也思考不出什么的不良习惯, 以至于即使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也未能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未来的田径课程强调改变传统的灌输———接受教学方式, 师生之间将变成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模仿和接受学习, 教师仍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示范和讲解, 但不是满堂灌, 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用在示范和讲解上, 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 未来的田径课程强调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重视建立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注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自我锻炼。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运动知识和技能,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对田径课程的理解和快乐。

4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与管理方法的分析

学生的田径学习及成绩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是否合理、有效既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问题, 也关系到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问题。田径课程对学生的体能、运动知识和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和健康行为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未来的田径课程将淡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 强化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 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强化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旨在使学生能够尽早地发现问题, 改进学习策略, 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体验成功的感觉, 以提高自己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过分突出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 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大多数学生只能体验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失败感, 进而不喜欢体育学习和活动。

三解决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问题的措施

1修订课程标准, 注重“健康因素”

要树立健康的意识, 把进行田径教学作为一种健康的锻炼方式。在技术方面, 要根据对象的能力和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不能进行统一或是较高的要求, 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融入“课内增知, 课外强身”的观念,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积累, 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收获。要明白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把握技术, 更多的是以该技术为基点, 建立体育观念, 从整体出发, 建立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大学期间, 其中的运动技能目标中规定, 学生要掌握一到两个自己所喜爱的田径运动项目, 培养学生合理的进行最普遍、最有效和最方便的跑步健身锻炼的能力, 能够正确的制定和调整个人的健身计划, 注重对锻炼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合理的使用田径运动来更好的提升身体质量, 加强有关健康知识方面的内容。

2完善田径教材, 注重学生的需求

根据田径运动中出现的容易疲劳、能量消耗大和一些不良反应的特点, 首先要在运动生理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让学生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心理准备;而且, 在练习的数量方面, 要加强人人参与;在组织方面, 要摆脱运动过程中单一的运动方式,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注重融入更多的游戏性、娱乐性和竞赛性, 更好的活跃课堂氛围;在选择内容的时候, 要注重自身教材的完整性、发展性和整体性, 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要尽量的选用学生接触比较少的, 在难度和要求方面具有层次性的田径项目, 而且要积极的吸收在田径教学中的研究成果, 要进行有价值的户外活动, 最好是贴近自然。

3优化老师的专业素养

老师的教学行动研究比较落后, 已经成为高校田径教学中所面临的巨大威胁。所以, 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 注重老师的继续深造。因为终身教育是老师的职业要求, 高校田径老师所遵循的教学体系是以竞技为主, 和过去的知识构造、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许多冲突的地方, 已经不能顺应现在高校田径改革的要求。老师如果没有足够的学习机会, 不愿意去突破自己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学改革的效果很难呈现出来。在田径教学改革的模式来看, 主要是对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的改革, 其实际上是让老师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表现, 也是进行田径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它严重的影响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进程。

4改变评价体系

削弱技术要求的考评体系, 就要有相应的体育考评目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 随之还要有相应的学生活动。过去的评价模式只适用于可以测量的目标之中, 对于难以测量的目标不能把握。只是单纯地使用“高度、远度和速度”的标准来评价学生, 遭到了学生的质疑。所以, 在评价的时候要融合多方面的因素, 注重考核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还有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尤其是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情感、态度和成果的评价。简而言之就是, “健康因素和技术考核的成绩没有必然的关系;相应的, 考核的重点应该是态度问题、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 还要削弱人们对于技术要求和考核分数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乐趣, 也是学生不断充实自己和丰富自己的必由之路, 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热情, 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 从而提升高校田径体育教学的效率。

总之,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田径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学会田径健身基本方法, 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还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培养兴趣爱好, 挖掘运动潜能, 提高运动欣赏能力, 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最终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相英.基于网络的高校田径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性评价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 (8) :91-93.

[2]严辉.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休闲化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8 (4) :55-57.

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8

关键词:高校体育;田径运动;教学改革

一、前言

田径运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它集人类所运动中的走、跑、跳、投等一系列自然动作所蕴含的体育竞技运动项目。是人类作为锻炼身体素质的重要依据,而衡量一个国家整体运动水平的高低就是其在田径运动中的综合水平。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更是明确规定要求学校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理健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以及德育教育的发展机制,全面实施到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道路上来。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田径运动在大学生体育项目之中的地位以及兴趣培养,完善田径教学发展机制,本文将从现代体育教学研究为基准,从当前田径普修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进行以下探讨。

二、田径运动的内涵

田径运动是人类所具有的基本动作包括跳、跑、走、投、掷及全身运动的基本技能活动,是以个体为主的健身、健美以及竞技运动的总称。“田径运动”一词最开始起源于英国,英国人把体育场跑道上所进行的赛跑和运动场中间的投掷、跳躍称之为“Track and Field”,而“field”的原意就是“田地”,当其传入中国之后,自此开始我们称之为“田径运动”。这是田径运动传到我们中国的由来,由于英国人所说的“Track and Field”既包含了身体锻炼和竞技比赛,因此,田径运动具有双重性,即:锻炼性和竞技性两种属性。它们之间本身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只有真正的认清它们彼此的区别和关联才能掌握田径运动的真正内涵。伴随着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发展,田径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国际体育运动,而是要作为一种体育文化、一种健身运动和运动技能传授给学生,从而才能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偏重于技术要求,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主要是教师根据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预期学生能达到所期许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预期值的准则,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手段的最重要的教学依据,教学目标是以课程的中心内容为出发点进行授教的,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标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价值和学习等级价位的选择标准正确与否。然而在田径运动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和技术水平,却忽略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教师教学重心偏移,因此,教师以传授学生田径运动技术以此来提高学生技术水平的教学取向,大大地影响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认知以及发展方向。

2.教学内容着重点过于偏移

随着体育内涵的不断补充和丰富多彩,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认知从传统的单一模式逐渐地转向于多元化和全面化的发展趋势,体育教育改革出现了新的领域发展即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培养。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发展机制邹然将引起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创新,同时也必须在适应社会能力的基础之上实施改革和扩展。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体育教师过于强调田径运动的技术性、竞争性以及系统的完整性,而未能从学生学习运动兴趣培养与身心健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往往忽视了技能和技术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在讲田径运动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其技术水,有过分要求各项项目的完整性,必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合理规划教学时间,恰当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发展机制和社会发展需求,有有选择性和目的性的教学,将会是另一种新气象。

3.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影响。在课堂上还是体现于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学模式也主要凸显在教师为核心的课堂体育教学活动,采用的分段式教学也往往未能把学生中的德育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实践能力主体性的表现出来,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太过依赖于田径教材书的知识导入,而往往忽略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现实需求。伴随着我国教育大部制改革的体制创新,当今社会的需求人才主要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田径教学作为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技术型学科,其本身自有的特性完全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发挥其优势。

四、我国高校田径运动课程改革目标定位

1.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拓展田径运动课程资源

高校院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因此,学校只有以社会为基准,方能更好的开拓发展前景。因此,课程改革也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制和方向,并根据现代教育目标开阔课程目标,拓展课程资源,开展定向课外娱乐性较强的健身体育教学内容,使田径课程满足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人民的身心健康的需求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发展、技能水平与健康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改革体系

随着现代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田径体育教学专业课程亟待需要我们以教育素质为指导思想,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思想观念,以社会发展需求为教学基础,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全面发展机制、教学知识体系改革以及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的三者之间的整合制度。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田径运动竞技项目其目的主要是以竞技比赛取胜为终极目标,同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原则进行组织加工的教学内容体系,其核心的发展机制主要是以技术性的田径竞技运动为发展目标。而作为教育内容为主的田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和“终身教育”的教学理念,合理地、有计划地去实施,因此在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运动教学当中,在教学内容上应更为充实,应融入一些田径自身特性具有的健身性、自然性以及娱乐性的教学内容来代替传统的田径竞技以及战术学习为主的教学内容,从而恢复田径运动原有面貌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

五、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是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现代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田径运动教学课程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定位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和发展定位。田径体育教学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发展契机,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教育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明献,詹建国,张玉宝.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2:110-114.

[2] 沈越. 对深化田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511-515.

上一篇:沟通技巧期中考试下一篇: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