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

2024-05-20

高校大学生心理(精选12篇)

高校大学生心理 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其复杂程度也在随之提高加快, 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危机也日趋严重。主要呈现为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处于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这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学秩序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据相关调查资料表明,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存在负面心理状态的大学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高校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如何应对心理危机、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管理和预防是高校无法回避的紧要问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教育,心理学

心理危机是指人们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 个体既不能回避, 而又无法通过正常解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分为随机境遇性危机、成长发展危机、选择存在性危机。

而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由多方面构成:第一、由于自我认知的错位, 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入校后对自己定位不够准确, 不能客观的看待问题, 从而导致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不正确性。第二、高校中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其数量占据总学生数量的10-20%, 这些学生由于家庭和经济等原因造成过重的精神负担、过大的心理压力, 贫困而自卑、抑郁而封闭、冷漠而孤僻, 及易造成偏执的性格。第三、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进入象牙塔的学子, 由于学习环境和老师授课方法的改变, 导致部分人难以适应。部分学生把自我追求实现的目标定得过高, 致使理想和现实相差太远, 当他们发现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的实现大相径庭的时侯, 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焦虑与烦恼, 导致心理挫折产生。第四、人际关系的失调, 现在的学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 而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相对的在减弱, 同学间的关系日趋变得功利化、表面化, 造成群体协作能力下降;甚至有部分的学生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归结为互相利用的关系, 缺乏真诚。第五、情感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会谈恋爱, 但是对恋爱中出现的感情问题不能正确去对待, 承受不了失恋的打击, 而导致自伤或他伤。第六、对网络的过分迷恋, 而影响到了自身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致使现实生活中适应能力较差、交际范围缩小、交际能力减弱降低、日常作息时间不再规律。这些最终将导致学生学业和交际能力出现障碍。最后一点也是最总要的一点:就业带来的压力。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各大高校的扩招, 大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随时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每一位大学生都知道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因此许多对自身没有信心、恐惧就业的学生, 又继续考研, 一方面想着继续深造, 另一方面又对工作非常的渴求。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况让许多毕业生受着煎熬, 这使毕业生往往承受着比一般学生更大的压力, 在彷徨中艰难的度过。

怎样才能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管理呢?作为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各类素质人才摇篮的高等院校而言, 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正确引导和管理。学校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系统而科学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教育管理。

大学生危机心理教育管理的重点应该把它放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上, 也就是要把它扼杀在摇篮中, 其预防目的主要在于从根本上防范阻止各种心理危机的形成。

这就需要高校专门设立有关心理教育方面的专门课程。21世纪的大学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意识情感、有着多种思维活动、懂得独立思考的群体, 它的整个心理活动就如同人们的生理活动一样, 会从健康和疾病的角度上去反映现实的问题, 也就是本文所讨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所以, 非常有必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全方位有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倘若等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存在发生了, 才去进行预防和警惕, 不仅仅是人才损失, 而且人力财力物力相比较而言会浪费的更严重, 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其次, 学校可以组织举办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也可以大力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节目, 在展示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和人文底蕴的同时, 也为众多的学生搭建一个提高自身心理品质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心理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是每一个从事教育行业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不论你是校领导、教师还是行政人员;不管你是班主任、任科老师还是辅导员, 都必须要以身作则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 高校有必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学校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 并营造具有安全感、愉快感与和谐感氛围的校园;促进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形成;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轻松、积极的学习气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何种程度, 与其学校生活氛围有着极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 学校生活中的体验如果是紧张的、压抑的、沮丧的, 那么他其容易会出现各种心理危机问题;反之, 如果学校生活是轻松的、积极的、乐观的, 那么其心理状态就会非常的积极良好, 即使有时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和障碍, 也会轻松度过和解决。

高校大学生心理 篇2

一、单选题(必答题)1.冯特于(B)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1897

B.1879

C.1900

D.1901 2.心理学历史上,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A)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华生

D.费希纳

3.(C)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A.联想

B.幻想

C.想象

D.错觉

4.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C)A.自卑者

B.自负的人

C.完美主义者

D.偏执者

5.“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是(A)A.抑郁症

B.自负

C.躁狂症

D.强迫症

6.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既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以及(D)A.独立质

B.严谨型

C.兴奋型

D.胆汁质 7.学校增进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A)

A.心理健康教育

B.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

C.心理咨询

D.心理治疗

8.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人格具有统合性、功能性、稳定性和(A)等特性 A.独特性

B.发展性

C.复化性

D.一致性 9.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A)

A.华生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詹姆士 10. 关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哪一个是错误的(D)A 接近性

B 相似性

C 外貌

D 自尊 11. 下列哪个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B)

A.社会认知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社会比较理论

D.归因理论 12.利他主义的表现(C)

A.人不为我,我不为人

B.人为财死 C.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万家

D.逃避责任 13.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的是(D)

A.内心的平静

B.信心

C.成功的意识

D.浮躁

14.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D)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15.(A)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功能。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6.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7.下列哪种学习方法可以获得学习材料后的最佳保持?(B)

A.仔细而缓慢阅读

B.进行过度学习

C.死记硬背

D.学习完立即休息 18.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D)

A.兴趣

B.性格

C.知识水准

D.价值观念

19.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C)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

B.想象力

C.抽象思维能力

D.创造力

20.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D)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个性 21.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C)

A.感知

B.实践

C.需要

D.教育

22.情感是在人的(A)中产生的。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

2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表明了一个人意志品质的(D)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持性 24.心境具有(A)的特点。

A.弥散性

B.集中性

C.短暂性

D.突发性 25.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

A.教育

B.遗传

C.社会

D.实践活动

26.勤奋,懒惰,谦虚,骄傲,这些反映的是(C)特征.。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感 27.关于“情绪”不对的说法是(A)

A.只有人才能产生

B.情绪的产生与生理需要有关

C.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冲动性

D.情绪产生多伴有心理,行为上的变化 28..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A.情绪

B.性格

C.品德

D.行为 29.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考夫卡

D.冯特 30.王元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两者的智力相比(D)A.王元比李平高

B.李平比王元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31.马斯诺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为(C)A.尊重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成长的需要

32.“触景生情”是(B)

A.有意回忆

B.无意回忆 C.间接回忆

D.机械回忆

33.吴明认为自己在班级中属于“尖子生”,情况确实如此。这种对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意识称为(B)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34.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体验范畴的有(D)A.自主 B.自立 C.自制 D.自信 35.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调节范畴的有(B)A.自信 B.自立 C.自尊 D.自豪 36.个体对自己的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的意识成为(C)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37.在生活中,有些人不断的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进而不断的提高其自身水平。这种自我发展的表现成为(D)A.自我意识 B.自我监督 C.自我控制 D.自我教育 38. “对自己近阶段的表现感到欣慰和满意”,这属于自我意识结构中的(D)A.自我认识 B.自我监督 C.自我评价 D.自我体验 39.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属于心理辅导会谈中的(C)

A.反映 B.面质 C.倾听 D.询问

40.一个学生平时在集体场合中不敢发言,当他一旦主动发言时,教师就表扬他,这种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称之为(D)A.代币奖励法 B.行为规范法 C.行为塑造法 D.强化法

41.心理辅导会谈中,当发现受辅者前后所说内容不一致时,向他提问,以协助他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方法称之为(C)A.澄清 B.询问 C.面质 D.倾听 42.几个人一起骑车会比一个人骑车快,这种现象称为(A)

A.社会助长作用

B.从众心理

C.模仿作用

D.服从心理

43.足球比赛时,若乙方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做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A.去个性化现象

B.群体极化效应

C.社会促进作用

D.模仿作用

44.张某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待工作一直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的直接上级李某对他的评价极高。但由于多年未曾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其能力与所从事的工作有些不匹配,以至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王某将这一现象反映给李某,但李某回答:“不可能!张工作一直都是勤勤恳恳,我是了解的,绝对不可能出现你所说的那种现象!”李某的判断,是社会知觉中的:(D)A.第一印象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定型效应 45.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特征总和称为(D)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个性

46.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A)A.能力

B.气质

C.需要

D.动机 47.个体能够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称为(D)A.类化

B.能力

C.消退

D.辨别

48.心理活动中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从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D)A.能力

B.气质

C.个性

D.意志

49.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近期激活过的图式更可能被使用,这叫做(A)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启动效应 D.光环效应

50.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C)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51.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做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B)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52.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反映的是以下哪种现象(C)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53.以下各种现象中属于近因效应是(D)A.情人眼里出西施

B.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不好,如成绩不好或玩皮捣蛋,那么往往就会被教师认为什么样都有不行,一无是处。C.对词表开始部分的单词记忆的效果优于中间部分,回忆率高

D.词表末尾部分的单词比中间部分的单词更易于回忆,再现率更高

54.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B)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55.对知觉对象的某一特性形成判断之后,不加分析地推及到这一对象的其他方面,“一好百好,一糟全糟”,这种泛化或扩张的心理效果就是(A)A.光环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首因效应 56.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称为(D)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刻板效应

57.人们通常认为,山东人是豪爽的,江浙人是温和的。这是印象形成中的什么效应?(B)A.晕轮效应 B.刻板印象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58.童话故事中,狐狸说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这种行为是哪种心理防御机制(C)A.投射 B.退行 C.反向 D.合理化

5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挫折防卫机制的表现?(B)A.转移

B.投射 C.反向

D.合理化

60.个人将自己所不喜欢的或不能接受的,而自己身上却具有的性格特点、观念、欲望或态度转移到别人身上,说是别人有这种性格、恶习或恶念。(A)

A.投射作用 B.否认作用 C.转移作用 D.白日梦 61.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B)来进行的。A.设备

B.语言

C.仪器

D.媒体 62.“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C)因素。

A.个人特质

B.类似

C.邻近性

D.互补 63.个体在估计事件后果时总认为负面后果只会出现在其他人身上,自己则不会有事,这种现象是(B)A.自我防御机制 B.理想化偏见 C.自利性归因 D.自我效能感 64.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B)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65.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B)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66.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D)

A.亲合 B.喜欢 C.亲情 D.爱情

67.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B)A.智慧 B.真诚 C.热情 D.幽默

68.(D)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A.亲合 B.利他关系 C.依赖 D.人际吸引

69.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的是(B)A.熟悉 B.互补 C.邻近D.竞争

70.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会促进中的(D)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比较效应 D.竞争效应 71.一般来说,(D)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A.不熟悉的人 B.上下级 C.第一次见面的人 D.亲密的人

72.(A)是指因他人在场并且个人的表现将会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工作绩效提高现象。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 C.结伴效应 D.观众效应

73.(B)因他人在场并且个人的表现将会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工作绩效下降现象。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 C.淘汰效应 D.观众效应

74.(C)指与独立工作或独立地与他人合作比较,个体在群体工作时动机和努力减少。A.下降率现象.B拖延现象 C.社会惰化 D.优势反应

75.如果可以选择,几乎所有的球队都愿意主场作战,而不愿意客场作战。这是因为(A)。

A.社会助长现象的存在 B.从众现象的存在 C.群体消极化现象的存在 D.合作现象的存在 76.普通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属于(C)A.公众 B.嫉妒 C.个人 D.亲密 77.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C)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78.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C)A.心理活动的耐受力

B.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C.心理康复能力 D.环境适应能力 79.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A)A.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B.环境适应力 C.心理自控能力

D.社交能力 80.心理健康表现心理的耐受力方面为(C)A.过去的痛苦的体验经常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但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B.遇到困难,能够忍受

C.把克服困难当成一种乐趣,而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 D.对于同事外人的议论并不在意

81.下列行为哪一项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D)A.见人都热情相待

B.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C.经常努力工作

D.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

82.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被观察对象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这是以哪种判断观察对象为心理异常(C)A.医学标准

B.统计学标准 C.内省经验标准

D.社会适应标准

83.潜意识与意识或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是心理健康状态破坏的内在机制,这一理论来自(A)A.精神分析学派

B.人本主义学振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84.当某一固定的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时,这些观念是患者不愿想的而且伴有被迫感觉和痛苦感觉,我们称之为(B)A.强制思维

B.强迫观念 C.妄想

D.虚构 85.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C)

A.替来访者做决定

B.有条件的尊重来访者 C.为来访者保密

D.对来访者的行为作道德判断 86.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D)

A.家庭内部

B.社会环境

C.人际关系的处理

D.自身的内部冲突 87.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在行为方式的表现为(C)

A.支配——服从

B.独立——依赖

C.平等——平等

D.主动——被动 88.团体咨询最适宜的对象是(B)A.学习困难者 B.人际适应不良者 C.情绪困扰者 D.人格障碍者 88.人在危险紧急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化称为(D)A.激情 B.心境 C.激越 D.应激 89.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B)A.完形心理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心理学派 90.关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D)A.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B.是与生具有的 C.是以现有、具体刺激物为信号 D.以词和语言为信号 91.在人格理论中,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是(D)A.艾森克 B.弗洛依德 C.荣格 D.奥尔波特 92.下列哪项不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需要(C)A.尊重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会需要 D.生理需要 93.强而灵活性高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A)A.活泼型 B.安静型 C.兴奋型 D.抑制型 94.幻觉是指(A)A.虚幻的知觉 B.正常知觉现象 C.错误的知觉 D.歪曲的知觉 95.强迫观念指的是(C)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B.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C.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D.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 96.性格核心结构是(C)A.意志特征 B.理智特征 C.态度特征 D.情绪特征

97.认为有人在议论他,街上的人及汽车上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这可能是(B)A.超价观念 B.关系妄想 C.幻觉 D.错觉

98.本来是别人做过的事,回忆成自己做过的事,这属于(A)A.错构 B.虚构 C.错觉 D.记忆减退 99.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感状态叫(D)A.情绪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100.惊恐发作时最常见的症状是(B)A.发抖 B.濒死感 C.意识丧失 D.恐惧 101.最常见的幻觉是(A)A.幻听 B.幻味 C.幻视 D.幻嗅 102.抑郁症最常见有哪种思维障碍(A)A.思维迟缓 B.强迫观念 C.强制性思维 D.思维贫乏 103.注意易转移最常见于哪种病人(D)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强迫症 D.躁狂症 104.思维贫乏常见于(D)A.焦虑症 B.癔症 C.抑郁症 D.精神分裂症

105.压力是通过哪几种中介因素产生临床症状的(B)-----------“此题删除” A.行为系统 B.社会支持系统 C.生物免疫功能系统 ④认知系统 106.根据动机起源于何种需要,可把动机分为(A)

A.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B.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C.原始动机与习得动机 D.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107.人在欢乐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悲痛时捶头顿足,这是(B)A.声调表情 B.身段表情 C.面部表情 D.激情表情 108.个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C)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09.气质类型(D)

A.有好好坏 B.都是好的 C.都是坏的 D.无好坏之分 110.思维在认识过程中处于(C)

A.一般地位 B.被支配地位 C.核心地位 D.高级地位 111.有的学生在上课时讲小话、做小动作,这是(C)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起伏

112.当你在电影画报上看到某演员的形象时,觉得很熟悉,而且能够确知他曾饰演过某个角色,这种现象属于(C)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13.一支白色的粉笔,无论是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他知觉为白色粉笔,这种知觉特性属于(B)

A.整体性 B.恒常性 C.解释性 D.选择性 114.错觉是(B)

A.对错误东西的知觉 B.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知觉 C.错误的东西引起的知觉 D.变了形的感觉

115.“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是(A)的表现。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美感

116.(A)是人的活动、行为的基本动力和个性积极性的源泉。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信念 117.下列中(C)是特殊能力

A.记忆力 B.注意力 C.节奏感 D.思维力 118.记忆的中心环节是(B)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19.人的大脑皮质的语言区主要位于(A)A.左半球 B.右半球 C.顶叶 D.额叶 120. 良好的心理康复能力不包括(C)

A.精神创伤后不留严重痕迹 B.再次回忆创伤时较为平静

C.回忆起既往的精神创伤时情绪波动大 D.回忆起精神创伤时,原有的情绪色彩变得平淡

121.人类最基础或最原始的情绪没有(A)A.激愤 B.愤怒 C.快乐 D.恐惧

122.梦是无意想象的特殊形式,它是一种(A)现象。A.生理--心理 B.社会 C.心理 D.自然

123.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或极度高兴或伤心留泪,这一情绪表现叫(C)A.焦虑 B.恐惧 C.情感脆弱 D.情绪低落

124.下列何种感情障碍易伴发明显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尿频等症状(C)A.情感淡漠 B.情绪低落 C.焦虑 D.情感脆弱

125.当人的愿望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而求得心理平衡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C)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

126.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D)A.家庭 B.职业 C.信仰 D.文化

127.妄自尊大并总是需要得到别人注意和赞美,这些特点是哪一种人格障碍类型的表现(A)A.自恋型 B.反社会型 C.偏执型 D.控制型

128.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D)A.恐怖症 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 D.强迫症 129.在心理治疗中,病人对心理医生产生的情绪依恋被称为(D)A.自由联想 B.显相联想 C.阻抗 D.移情

130.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C)A.刻板印象 B.社会吸引 C.从众 D.服从

131.在下列心理学家中谁最有可能从事学习障碍问题的研究工作(D)A.消费心理学家 B.司法心理学家 C.军事心理学家 D.学校心理学家

132.当你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时,开始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但过一段时间后,你便可以看见周围的一切,这叫什么心理现象(B)

A.明适应 B.暗适应 C.色弱 D.视觉后像 133.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D)A.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B.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改变 C.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 D.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征

134.最先提倡对来访者进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是(B)。A.阿德勒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姆 135. 咨询中的共情是指(D)。

A.一种共同的情绪 B.与他人分享内心世界 C.一种共同的爱好 D.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 136.心理咨询最主要的对象是(A)

A.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 B.发作期的精神病患者

C.严重的神经症患者 D.有严重人格障碍的患者 137.大学生社会化不良的表现主要是(D)

A.不会做人 B.心理不成熟 C.知行脱节 D.以上均是 138.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把健康定义为(C)

A.没有身体疾病

B.没有身心疾病

C.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D.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139.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种动机冲突是(A)。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40.下列哪一种治疗中最强调角色扮演(A)

A.心理剧

B.意识训练

C.家庭治疗

D.交朋友 141.心理异常按程度由轻到重排列,应为(D)。

A.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问题 B.心理疾病,心理问题,心理障碍 C.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心理问题 D.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42.自杀作为心理障碍的最极端的后果,最常出现在以下哪一种的神经症中(C)。A.厌食症 B.强迫症 C.抑郁症 D.贪食症

143.某人失恋时用写诗来抒发心中的苦闷,最后却因此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这是(C)作用。A.反向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升华作用 D.潜抑作用 144.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145.下列不属于心理健康原则的是(B)。

A.自尊自制 B.过度适应 C.与他人关系好 D.热爱劳动 E.追求完美 146.以下哪种是最严重的心理疾病(B)。

A.焦虑症 B.精神分裂症 C.恐怖症 D.强迫症 E.偏执症 147.健康的心理防御方法是(E)。

A.压抑 B.反向 C.补偿 D.投射 E.幽默 148.针对“孤僻”的个体,最好的方法是建议他(D)。

A.胸怀宽阔 B.要有坚定的信念 C.淡化个人得失 D.主动与人交往 E.不断体验成功 149.不属于失眠的表现是(D)。

A.入睡困难 B.睡眠中途转醒后入睡难 C.早醒后想睡睡不着 D.起得早 E.睡眠失调 150.失眠的调节中不可取的是(C)。√

A.保持自然的睡眠状态 B.顺其自然 C.自我暗示要睡着 D.运动促睡眠 E.放松练习151.成语“杯弓蛇影”是心理学中的什么现象(D)。

A.功能固着 B.幻觉

C.思维定势

D.错觉

152.下列那些情绪会使皮肤的温度上升(B)。

A.悲伤

B.害羞

C.恐惧

D.情绪不会使皮肤温度上升 153.心理障碍持续时间长,反应强度强烈,影响思维逻辑性,但无法纳入精神病学的诊断标准,可能属于(C)A.心理问题 B.心理紊乱 C.边缘状态 D.神经症

154.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B)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155.作家在写作时,头脑中构成新的人物形象的过程称为(B)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想象表象

156.阅读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时,头脑中形成“阿Q形象”的过程称为(A)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想象表象

158.一个动作的开始和结束都十分明显,而且持续时间相对短暂的动作技能,称为(C)A.精细的动作技能

B.粗大的动作技能 C.非连续性的动作技能

D.连续性动作技能 159.主要信息来自外部环境刺激,其完成与外界刺激密切联系的动作技能,称为(C)A.精细的动作技能

B.粗大的动作技能 C.开放性动作技能

D.闭锁性动作技能 160.当动作技能达到了熟练的程度时,对动作的控制主要借助于(B)A.时间反馈 B.动觉反馈

C.外部反馈

D.成绩反馈

161.研究表明,经过练习所形成的动作技能的图式,即是在长时记忆中存储的(D)A.策略性知识

B.常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62.你认为下列不是“大一综合征”(即大一学生产生的空虚,焦虑,失眠等症状)产生诱因的是(D)

A.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B.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弱 C.优势地位的丧失 D.生活过度挥霍而产生罪恶感 16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64.短跑的技能迁移到足球、篮球的跑动技能上,称为(D)

A.两侧性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动作性迁移

165.研究发现,一种动作技能在一只手练习可以向另一只手迁移,这称为(A)A.两侧性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动作性迁移 166.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分为(D)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以上都是

167.如果你对以前一个同学对你的漫骂时的愤怒的心情,一直记到现在。请问这种记忆的名称叫做(C)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168.问题解决策略中,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为(A)A.爬山法 B.逆向搜索 C.手段-目的分析 D.算法(不是很ok而已)

169.精神分析理论中,此时此刻想不起来,但集中注意力,认真回忆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称为(C)A.意识 B.无意识 C.前意识 D.都不对 170.以下哪种症状属于思维障碍(D)A.错觉 B.虚构 C.注意增强 D.妄想 171.妄想是指(A)A.一种在病理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B.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根据。此观念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C.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D.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172.强迫观念是指(D)A.一种在病理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B.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根据。此观念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C.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D.某一固定的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这些观念是患者不愿意想的,且伴有主观的被迫感觉和痛苦感觉 173.记忆障碍是(D)A.病态的推理和判断障碍 B.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C.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障碍 D.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 174.虚构属于(A)A.记忆障碍 B.注意障碍 C.智能障碍 D.思维障碍 175.强迫观念属于(D)A.记忆障碍 B.注意障碍 C.智能障碍 D.思维障碍 176.妄想属于(D)A.记忆障碍 B.注意障碍 C.智能障碍 D.思维障碍 177.精神发育迟滞属于(C)A.记忆障碍 B.注意障碍 C.智能障碍 D.思维障碍 178.健康的概念是指哪种状态?(D)

A.身体健康 B.生理无残疾 C.心理健康 D.身心健康 179.心理卫生的倡导者是(A)A.比奈尔 B.比尔斯 C.迈耶 D.詹姆斯

180.《自觉之心》推动了心理卫生的发展,此书出自哪位作家之手(B)A.比奈尔 B.比尔斯 C.迈耶 D.詹姆斯 181.下列哪些疾病不属于神经症(C)

A.疑病症 B.强迫症 C.孤独症 D.焦虑症 182.以经验为标准来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是(C)A.看患者是否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诊断方法 B.用医学标准进行诊断的方法 C.临床工作者经常采用的方法

D.是以统计学为标准进行诊断的方法

183.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D)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 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 C.判断者的观察角度不一样 D.以上都是

184.学校的领导方式会影响一个班课堂学习管理的效果,最好的领导方式是(D)A.控制式的 B.自由式的 C.专制式的 D.民主式的

185.当班级规模过大时,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就弱,不易建立群体规范,因此,最适宜的班集体人数为(C)A.5-10人 B.10-20人 C.30-40人 D.50-60人 186.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A)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A.24小时内 B.第二天 C.第三天 D.第二周 187.衡量人际关系好坏的最主要指标是交往双方的(B).A.交往次数 B.心理距离 C.行为表现 D.互惠程度 188.在人际关系的三种成分中,最主要的是(B)。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189.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预言效应的最佳期望水平是(D)A.高水平期望 B.适当低于目前水平的期望 C.与目前水平一致的期望 D.适当高于目前水平的期望 190.下列有违心理治疗一般原则的是(C)A.良好医患关系原则 B.教育启发与发展的原则 C.快速解决问题原则 D.保密原则 19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B)

A.针对学习自主性 B.人际交往,相互促进 C.个性张扬

D.自我强化 192.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A)的表现。A.复杂性和矛盾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生理性 193.心理咨询应该(A)

A.为咨询者保密 B.给家长提供有关情况

C.接纳任何有关咨询对象的调查研究

D.公开咨询对象的姓名 194.弗洛依德的人格划分中的“自我”遵循什么原则(C)A.完美原则 B.理想原则 C.现实原则 D.快乐原则 19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催眠需要相互合作,受催眠的人不可能服从命令去干一些他所厌恶的事 B.最佳的催眠对象经常是那些能够把理想高度集中起来的人 C.意志薄弱而善于服从的人反而最难被催眠 D.人可以在不自觉,不自愿的情况下受到催眠 196.系统脱敏疗法属于(A)√ A.行为治疗法 B.精神分析 C.认知治疗 D.知觉疗法 197.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198.短时记忆中表征信息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是(B)A.视觉编码 B.听觉编码 C.表象编码 D.语义编码 199.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称为(D)A.迁移 B.技能 C.习惯 D.定势

200.创造性的核心部分是(C)A.创造性想象 B.智力技能 C.创造性思维 D.智慧水平

二、填空题(必答题和10分风险题)1.个人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时,不如单干时出力多,这种现象称为什么?(社会懈怠作用)2.一个人内心虽不情愿,却不得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服从)3.詹姆斯(1890)把“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主体的我,另一部分是?(客体的我)4.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的特征所持有的一种积极态度称之为?(自我接纳)5.当个体对自己作负向评价即过低的评价自己时,就产生了什么感觉?(自卑感)6.学习过程中信息的加工,贮存和提取,涉及到的心理过程主要是短时记忆和什么记忆?(长时记忆)7.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被称之为什么注意?(有意注意)8.长时记忆存储的信息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另一类是什么知识?(陈述性知识)9.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手段——目的分析法的关键是怎么做?(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10.熟练的打字员在打字时只看稿件,不看计算机屏幕,也不看键盘,而是凭着什么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动作?(动觉反馈信息)

11.在练习过程中插入一些休息的联系,叫做什么练习?(间时练习)12.在练习期间不间断的反复进行的练习叫做什么练习?(集中练习)

13.若学生能力较高,动作技能熟练程度达到一定水平,采用什么方式练习方式较适宜?(整体练习方式)14.若学生能力较低,动作技能不熟练,采用什么方式练习方式较适宜?(部分练习方式)15.学会打羽毛球有利于学习打网球,这种现象称为技能的什么?(正迁移)16.学会骑自行车对于学习骑三轮车会有干扰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技能的什么?(负迁移)17.创造力主要由创造性思维和什么所构成?(想象)18.爱情的三要素包括什么?(激情、亲密、承诺)

19.个体自愿向交往对象吐露纯属个人的,真实而重要的信息,这称为什么现象?(自我表露)20.学生将课堂纪律内化,进行自我督导与控制,称之为什么?(自律)21.因目标不能实现而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称之为什么情绪?(焦虑)22.某人在临近考试时,表现出心情极度紧张状态,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担心失败。这属于典型的什么症状?(考试焦虑)23.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可以归纳为学会心理调适和什么两方面?(寻求发展)24.人对生活压力的应对方式通常有两种,即着重于问题的应对和什么应对?(情绪的应对)25.抑郁症是以什么为特征的精神疾症?(持续心境低落)26.在行为改变的角色扮演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是表演心理剧,另一种形式是什么?(固定角色扮演)27.心理咨询师于来访者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最适合的距离是多少米左右?(1.5米)28.满贯疗法和系统脱敏都属于什么心理治疗疗法?(行为疗法)

29.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重要有(发展咨询、适应咨询、障碍咨询)。30.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是什么?(恐怖症)31.人类基本的情绪有哪四种?(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32.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情感被称之为?(共情)33.“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人的什么不可改变?(气质不可改变)34.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生理器官和最高级部位是什么器官?(大脑)

35.哪一年教育部下发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05年)36.心理学的母体学科是哪个学科?(哲学)

37.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需要多少小时的睡眠时间?(7~9 个小时)38.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什么?(自我实现需要)39.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保密原则)

40.短跑的技能迁移到足球,篮球的跑动技能上,称为什么?(动作性迁移)41.研究发现,一种动作技能在一只手练习可以向另一只手迁移,这称为什么?(两侧性迁移)

42.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称为什么心理过程?(动机)? 43.必须通过自己的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反射称为什么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44.现代西方文化中有关梦的最突出的理论源于哪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45.“想吃鱼,又怕腥”是一种什么冲突?(趋避冲突)

46.负责语言、阅读、书写、数学运算的大脑区域是?(左半球)? 47.负责知觉物体空间的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的大脑区域是?(右半球)48.存储时间为一分钟以上的记忆是指什么记忆?(长时记忆)49.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遵循什么原则?遵循(快乐)原则 50.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气质类型是哪一种?(抑郁质)

51.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施予厌恶刺激或剥夺他正在享受的奖励刺激,这种行为矫正模式是什么?

(惩罚)

5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什么心理现象?(感觉适应)53.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谁?(冯特)

54.电话咨询是利用电话给来访者进行劝告和安慰的咨询形式,这种形式对于什么问题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心理危机干预)

55.因目标不能实现而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称之为?(焦虑)56.面对压力时,人的肌体常常产生一种自发的神经反应,称为什么?(应激反应)57.动机根据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什么?(社会性动机)58.哪位著名心理学家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荣格)

59.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什么和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60.榜样模仿在行为塑造和矫正的作用以班杜拉的什么理论为基础。(社会学习理论)

三、判断题(必答题和抢答题)

1.心理健康状态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错)

2.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对)

3.心理不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对)4.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人,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错)5.心理压力总是有害的。(错)

6.同样的不幸事件会因为个体的不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不一样的。(对)7.当情境的作用很明显时,我们倾向于把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错)8.社会刻板印象中,既包括否定的反面现象,也包括积极的正面印象。(对)9.人本主义方法是一种指示性的心理疗法。(错)10.害羞经常是由不熟悉的人或情境因素引起的。(对)

11.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对)12.酗酒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对)

13.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错)

14.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现有的平衡或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个体就会感受到压力。(对)15.健康是指躯体的一种稳定、充满活力的一般状态。(错)

16.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是相对的概念,二者相比较而存在,其中没有绝对的界线。(对)17.气质和性格都有好坏之分。(错)

18.心理治疗一般都是一对一的治疗,小组治疗收效甚微。(错)

19.心理咨询师应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任意延长或缩短咨询时间。(错)20.遗传是精神分裂症患病的一大原因。(对)21.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错)

22.健康不仅反应身体健康而且更应包括心理健康。(对)

23.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对)

24.人的人格、智力、心理特质与态度、兴趣一样是随时变化的。

(错)25.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问题上。

(对)26.良好的性格能弥补能力的不足。(对)

27.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协商、指导过程,帮助求询者达到自助的目的。

(对)

28.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治疗。(错)

29.心理学意义上的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对)

30.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结构理论中深入探讨了自我,自我由本我和超我组成。

(错)31.人格障碍是指某人的人格特征严重偏离在特定文化观念、思想、情感和人际关系中人们普遍的式。(对)32.心理卫生指的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情绪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对)

33.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是2003年9月10日。(对)

34.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对)

35.人的性格是先天形成的。(错)36.互相之间愈接近的人人际关系就愈好。(错)3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预防为主。(对)38.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对)39.激情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错)

40.对人的第一印象形成后,很难再改变。(错)

41.自言自语是一种精神紧张的表现。(错)

42.自我暗示是一种对自己施加某种影响,从而调整心境,情境和加强自我意识的方法。(对)43.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情感,即对人的好恶喜厌。(对)44.恐惧有时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保护机制。(对)

45.高尚的幽默是精神的消毒剂,是极有助于个人适应的工具。(对)

46.弗洛伊德把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潜意识。(错)

47.情感是情绪的外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错)

48.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一般是认知将决定人的行为。(错)

49.一个理智强的大学生对不良的情绪波动时,能主动地寻找引起情绪波动的原因,并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对)

50.对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不能等同于对情绪的抑制或压抑。(对)

51.情绪的合理疏泄虽然不是那么必要的,但有益于身体健康。(错)

52.引导大学生合理的情绪疏泄,就是以建设性的态度关心理解其困境。(对)53.理性-情绪疗法是挑战不合理的信念并且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信念。(对)54.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对)

55.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对)

56.幻想常使人想入非非,因此应避免学生产生幻想。(错)

57.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起障碍作用。(错)√

58.心理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不可超越的。(对)59.人的心理现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无规律可循。(错)

60.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要有了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会产生人的心理。(错)61.智力就是能力。(错)

62.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对)

63.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是感觉的数量综合。(错)

64.灵感属于无意想象。(错)

65.态度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对)66.人脑反映客观现实与镜子折射客观事物一样。(错)

67.一切唯物主义者对心理现象的解释都是正确的。(错)68.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错)

69.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对)70.激情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错)

71.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叫做心理发展。(错)

72.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只有程度之分,并无严格界限。(对)73.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对)74.对人类来说,遗忘并不都是有害的。(对)

75.到大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识记已高度发展了,机械识记几乎不存在了。(错)76.有良好的道德动机,就会表现出适当的道德行为方式。(错)

77.在人生中,智力的发展水平随年龄发展而变化,基本上是匀速直线前进的。(错)78.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对)

79.没有疾病就是健康。(错)

80.在回忆过程中的情感情绪状态是决定其效果的最重要因素。(错)

81.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对)

82.灵长类动物能掌握一定的手势语,说明已经有了思维能力。(错)

83.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现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错)84.感觉只是在单个的维度上对复杂事物的简单要素进行分析。(对)85.人类的感觉器官很强,能够感觉到十余种感觉。(对)

86.发现“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效果不及有意义的词 ”的记忆规律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87.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错)88.人的面部表情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与先天遗传关系不大。(错)89.一般来说,男性的数学与空间知觉能力优于女性。

(对)90.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

(对)91.几何图形错觉只要知道了它是错觉,经主观努力就可以消失。(错)92.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可以靠自我压抑,不要找心理咨询老师。(错)93.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对)94.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助人自助”。(对)95.听轻松的音乐,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放松心情。(对)96.经常参加集体活动、户外运动、同学聚会,是增进身心健康的良方。(对)97.多给人以值得的赞美,能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对)98.帕森斯是咨询心理学的创始人。(错)99.异性交友具有促进人格发展、满足自我需要、寻求乐趣、选择结婚对象等功用。(对)100.今日社会变迁愈来愈快,人类适应困难也与日俱增。

(对)101.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是相同的。(错)102.互联网咨询是目前最好、最有效的主要方式。(错)103.有心理障碍的人的人格十分完整。(错)104.压力是个体面临不能处理的刺激事件所表现的紧张。(对)105.每一项压力的背后,都隐含着成长的机会。

(对)

106.培养同伴心理咨询员是大学心理咨询的常见模式。

(对)107.记忆减退是常见的记忆障碍,患者大多不能自觉,不承认自己记性不好。(对)

108.在抑郁症中,幻听较多见。

(错)

109.强、平衡、不灵活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抑郁症。(错)110.团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行为也越常发生。(对)

111.智商低于90的人存在智力障碍。

(错)112.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健康不会发生重要的影响。(错)113.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是有害的。(错)

114.梦是一种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错)115.人类最基本的味觉是甜、酸、苦、辣四种。

(对)116.脑干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对)117.人格包括需要、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对)118.强、平衡、灵活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胆汁质。(错)

119.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对)120.气质类型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错)121.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性格的核心。

(错)

122.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对)123.智力水平越高,心理水平越高。

(错)124.反复出现的幻觉也可见于正常人。

(错)125.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是:服从、认同和内化。(对)

126.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对)

127.情绪协调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错)

128.求助者对咨询工作的期望越高越好,因为这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错)

129.心理咨询师不应该帮助求助者解决具体的困难,而应该帮助他们自己去面对问题。(对)130.咨询时,不应该打断求助者的叙述,免得引起对方的反感,哪怕对方叙述的内容并不重要。(错)131.心理咨询师也是普通人,咨询时难免也会有各种情绪反应,这是正常的。(对)132.我发现求助者之所以会陷入困扰,是他的价值观与我们大多数人不同,那么,我有责任改变他的价值观。(错)133.在咨询过程中,如发现求助者对个人及社会有明显而又急迫的危害时,应该及时向有关人士和部门透露。(对)

134.尊重意味着接纳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甚至一些不合理的、愚蠢的思想和行为。(对)

135.一个人在房间里听到窗外有喜鹊在喳喳地叫,他便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喜在眉间。这一现象是人对自然现象进行拟人化归因。(对)

136.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情感。(对)137.在咨询中保持非评判性态度是为了使求助者无所顾虑,将内心世界完全展示出来。(对)138.精神分析的咨询与治疗着重在于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并使之意识化。(对)139.我们的教学、教育、各种纪律训练,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对)140.人的生理需要和动物的生理需要并无本质不同。(错)

四、多选题(10分风险题)

1.心理健康的判别方法主要有

(BCD)

A.生理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

C.社会学方法

D.统计学方法 2.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最主要的形式包括(ABCD)

A.个别心理咨询

B.团体心理咨询

C.心理健康教学

D.心理训练活动 3.下列哪些因素属于危险性行为因素(ABC)A.在过大的压力下生活

B.吸烟

C.暴力

D.跑步 4.心理冲突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ABCD)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5.心理防御的技术主要有(ABCD)

A.否认

B.压抑

C.倒退

D.升华 6.下列哪些疗法属于行为主义疗法(ABD)

A.系统脱敏疗法

B.代币疗法

C.自由联想

D.厌恶疗法 7.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ABC)

A.刺激物的新异性

B.刺激物的强度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人的需要兴趣 8.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ABCD)

A.识记材料的数量与性质

B.学习的程度

C.学习的时间

D.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9.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BCD)

A.遗传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家庭环境因素

D.早期童年经验 10.下列哪些特征属于神经衰弱者的表现(ABC)

A.容易疲劳

B.自我压迫

C.睡眠障碍

D.缺乏生活兴趣 11.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是(AD)A.乳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12.下列哪些陈述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ABC)

A精力旺盛

B.感情丰富

C.渴望独立

D.认识能力高,看问题全面 13.下列哪些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BCD)A.观察法

B.心理测验法

C.实验法

D.个案法 14.关于嫉妒,正确的说法包括(ABC).

A.一个人不会嫉妒世界上的所有人

B.嫉妒情绪会影响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C.嫉妒具有对抗性

D.道德发展水平高的人不会有嫉妒情绪 15.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ABD)

A.自我认识向广度、深度发展 B.自我情感体验呈现丰富性和起伏 C.自我意识发展的不成熟性 D.自我意志向上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明显增强 E.自我意识发展的跳跃性 16.大学生对挫折应有的积极反应有(ABC)

A.坚持目标,再做尝试 B.调整目标,改变行为 C.改换目标,实现升华 D.固执己见,不断重复 17.下列哪些陈述可被视为增强挫折承受力的途径(BCD)

A.避免类似情境 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8.下列哪些是行为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技术?(ABCD)

A.放松训练

B.系统脱敏

C.角色扮演

D.反复强化 19.你认为以下哪种情况属于心理紧张的征兆?(ABD)

A 食欲过盛

B 颈背肌肉紧张

C 学习力不从心

D 注意力难以集中 20.大学生应当注重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的素质包括(ABCD)A.思想道德素质

B.文化素质

C.专业素质

D.身体心理素质 21.良好的择业心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

A、避免从众心理 B、确定适当的职业目标 C、避免理想主义 D、克服依赖心理 22.根据世界组织最新定义,健康应包括(AC)

A.身体健康

B.生理健康

C.心理健康

D.心态健康 23.人的心理健康可以分为哪三个等级(BCD)

A.身体不适

B.一般常态心理者 C.轻度失调心理者

D.严重病态心理者 24.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ABCDE)

A.智力发展的教育

B.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C.环境适应教育

D.人际关系和谐教育

E.人格健康教育 25.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有(ABCDE)

A.自觉性

B.独立性

C.果断性

D.自制力

E.坚持性 26.交往的心理健康原则主要有(ABCD)

A.真诚原则

B.尊重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利原则

E.利己原则 27.恋爱心理发展的主要过程有(BCD)

A.疏远异性期

B.接近异性期

C.交往友谊期

D.恋爱期

28.遇到情绪困扰时,下面哪些方法可以合理地调整或缓解情绪(ABD)。A.向亲人、老师或者朋友诉说 B.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C.任凭自己胡思乱想 D.把一切写下来,借此整理自己的思绪 29.压力反应常表现为(ABCD)几个方面

A.心理反应

B.生理反应

C.行为反应

D.情绪反应 30.关于适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所有生物的生存法则。B、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就会面对适应问题。

C、适应是智慧的本质,是有机体与环境间的平衡运动。D、适应就是改变外部环境以是适应自己的生存。31.经典精神分析中的防御机制包括(BCD)A.压抑感

B.合理化

C.转移

D.升华 32.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ABC)

A..情绪稳定

B.情绪愉快

C.经常开心

D.喜乐无常 33.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正确的是(ABCD)A.发展性

B.主动性

C.整体性

D.活动性 34.下列关于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AC)。

A.学习只靠外部激励并不长久,而更靠内在的动力。B.学习动机越强越好。C.学习动机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D.大学生学习活动中产生的许多困惑与问题,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没有关系。35.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学习策略是可教的。B.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考虑。C.学习策略的运用具有高低水平之分。D.机械的背诵和朗读属于高级的学习策略。36.偏执型人格障碍,表现为(ABC)

A.极端固执

B.敏感多疑

C.敌意性强

D.残忍狠毒 37.人格包括(AC)

A.气质

B.信念

C.性格

D.兴趣 38.社交恐怖症表现为(ABCD)

A.社交场合极度焦虑

B.害怕当众发言权

C.害怕当众表演

D.极不自然 39.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者须具备以下特征(ABCD)A.共情

B.宽容

C.善于倾听

D.热忱 40.人际关系的类型有(ABCD)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B.以地缘关系为基础 C.以业缘关系为基础

D.以趣缘关系为基础

41.你认为“大一综合征”(即大一学生产生的空虚,焦虑,失眠等症状)产生的主要诱因有哪些?(A.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B.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弱

C.优势地位的丧失

D.生活过度挥霍而产生罪恶感 42.记忆力属于(AD)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创造能力

D.智力 43.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ABC)

A.“成人感”出现

B.独立性增强

C.评价能力提高

D.身体发育快 44.思维的特征有(BD)

A.分析与综合 B.间接性 C.概念 D.概括性

ABC)17

45.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人际关系这一动态过程表现出的特点有(ACD)A.双主体性 B.独立性 C.双向性 D.相互认知性 46.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有(ABC)A.学习心理卫生知识

B.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C.排解疏泄不良情绪

D.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47.新生入校,独立是第一关,独立应该从哪些小事做起?(ABCD)A.整理好自己的领地

B.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C.熟悉周围的环境

D.初步建立社交圈子 48.以下属于原始性动机的是(ABC)

A.饥饿,渴

B.性,母性驱力

C.瞌睡,病

D.恐惧,顺从 49.以下属于心理现象的有(ABC)

A.动机,情绪

B.记忆,遗忘

C.语言与思维

D.自杀,自虐 50.从结构形式上看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ACD)。

A.自我认识 B.心理自我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51.感觉反映的是(AD)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B.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C.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D.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52.按照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可把记忆分为(ACD)A.感觉记忆

B.思维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53.按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把情绪分为(ABC)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情操 5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ABCD)。

A.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矛盾突出

B.过分依赖

C.自卑过强

D.过度沉溺于自我反省 55.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应包括下列(ABCD)方面。

A 正确的自我意识

B 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C 和谐的人际关系D 乐观的生活态度 56.根据哪些因素来分析判断来访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ACD)A.心理问题的挫折源越大,心理问题越严重 B.外界支持越多,心理问题越严重

C.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越长,心理问题越严重 D.自身调节能力约弱,问题越严重 57.注意具有以下特点(ABCD)

A.选择性

B.集中性

C.稳定性

D.指向性 58.注意增强见于(BC)

A.正常人

B.精神分裂症

C.偏执性精神病

D.神经衰弱 59.注意减退是指(ABC)

A.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

B.注意的广度缩小

C.注意的稳定性下降

D.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 60.人际关系和谐的表现是(ABC)

A.乐于助人

B.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

C.乐于与人交往

D.交往中积极态度少于消极态度 61.自卑感的形成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D)

A.家庭

B.生理健康状况

C.学习环境

D.先天遗传素质 62.以下心理现象中(BC)均为有意想象的范畴: A.幻觉

B.幻想

C.空想

D.梦

63.在下列感觉中,属于外部感觉的有(BCD)A.运动觉

B.嗅觉

C.听觉

D.味觉

64.思维的基本特征是(BD)

A.形象性

B.概括性

C.集中性

D.间接性 65.下列感觉中(ABD)都是人的内部感觉。

A.内脏觉

B.平衡觉

C.味觉

D.运动觉 66.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ABD)A.自我 B.本我C.原我D.超我 67.心理咨询关系的特点(ABC)

A.是一种职业性的人际关系

B.是一种具有时限性的人际关系 C.是一种平等助人、共同成长的人际关系

D.是一种亲密的人际关系

68.现代情绪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的产生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ABD)。A.环境事件 B.生理状态 C.个体的心理结构 D.认知过程 69.下列哪些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ABCD)。

A.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B.考虑自己的个性,及时消除焦虑。C.培养自我监控的学习能力。D.擅于自我激励。

70.心理的实质包括哪些方面(ABC)

A.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D.人的心理是灵魂活动的结果

五、简答题(风险题)

1.什么是强迫性神经症?

答: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2.什么是社交恐怖?

答:主要是指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回避与别人谈话,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的一种心理障碍。3.什么是焦虑?

答:焦虑是一种复杂的身心综合的,较为普遍的负面情绪,也是人面对环境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应激状态。4.健康的概念?

答:健康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5.心身疾病的概念

答: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一组在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6.什么是疑病性神经症

答: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又名疾病臆想症。这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7.人际沟通的定义

答: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系统传递信息的过程。8.什么是人际冲突?

答: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依赖的个体之间由于在信仰、观念和目标上的不一致,或在控制、地位和情感愿望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斗争。9.什么是非语言沟通?

答:即不使用语言的沟通。它包括的信息是通过身体运动面部表情,利用空间,利用声音和触觉而产生的。10,什么是认知?

答:通过感知、记忆、判断和推理去获得关于事物信息的工作过程或机能的总称。11.什么是气质?

答: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12.什么是能力?

答:既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任务在心理方面需要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13.什么是性格?

答:它是指表现在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心理特征的总和。14.什么是失眠?

答: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常表现为难以入眠,不能入睡,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间歇性醒来而引致睡眠不足。15.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吗?

答:心理咨询是以聊天为主要形式,但不是普通的聊天,是融合心理咨询专业技术在里面的专业对话。16.心理咨询可以一次解决问题吗?

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复杂的原因,绝非一两件事诱发所致,因此,其解决自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17.考试综合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在考试期间、考试前后,学生出现较严重的紧张恐惧心理,伴面色潮红、全身出汗、两手发抖、心悸胸闷、头晕头胀、注意涣散、思想迟钝、使原来记熟的复习内容,一时无法“回忆”起来,导致考试失败。有的学生尚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疼,腹泻尿频尿急,,严重者可大汗淋漓,头脑轰鸣,手指震颤,甚至虚脱,昏厥。18.如何消除考试焦虑?

(1)认真复习,充分备考

(2)增强考试的自信心(3)形成考试的正确认知评价

(4)学习必要的应试技能

19.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有哪些?

(1)给自己以肯定的自我概念(2)在观察学习中确定自我认识(3)在实践活动中完善自我意识 20.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突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冲突

(3)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4)性成熟与性心理的冲突(5)情绪冲突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独立生活能力(2)具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

(3)理解众人的心理(4)勇于面对现实,同时又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5)人际关系良好(6)学习方法得当

(7)能应付一定的挫折 22.大学生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

(1)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3)保持健康的情绪(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去爱(5)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6)学会自娱 23.如何注意用脑卫生?

(1)适度用脑(2)保证睡眠,起居有规律(3)注意营养(4)学会科学的休息方法 24.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1)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2)正确看待挫折

(3)正确认识自己(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5.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心理矛盾,这些矛盾成为大学生恋爱成功率较低的主要因素,这些矛盾包括哪些?

(1)主次关系矛盾处理不当;(2)内外关系的矛盾难以协调;(3)现在与将来的矛盾难以把握;(4)享受与责任的矛盾难以统一;(5))感情与理智的矛盾难以驾驭。26.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端正恋爱动机;(2)加深了解,充分认识;(3)积极培养真挚的感情;(4)注重养成良好的恋爱品行;(5)敢于正视情变。27.心理咨询具有哪三方面的功能?

(1)解除紧张应激压力,进行心理按摩;(2)防治心身疾病,促进健康长寿;(3)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28.中年级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策略有哪些?

(1)做好大学总体计划;(2)分清“重要”和“紧急”的事情;

(3)抓住“零碎”时间、决战周末;(4)合理利用寒假和暑假

29.某位大一学生小明发现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相差太大,他很苦恼,面对这种矛盾状况,小明应该采取什么途径来解决?

(1)坚持自己理想中的自我标准,努力改善现实的自我,使之与理想自我相一致;(2)一方面修正理想的自我,另一方面改善现实的自我。30.怎样才能发挥自身的潜能?

(1)了解自己

(2)学会思考

(3)有创意即付诸行动(4)积极争取高峰体验

(5)不要力求完美 31.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1)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2)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3)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4)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5)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32.怎样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1)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2)正确看待挫折

(3)正确认识自己(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努力培养自身“成功素质”,包括理性和韧性、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33.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哪些心理需求?

(1)获得安全感、满足归属的需要;(2)满足尊重的需要;(3)增强信心、增强力量感;(4)促进社会化的需要。34.心理问题和精神病的区别?

(1)心理问题是心理学范畴,属于咨询与治疗的对象;(2)精神病是医学范畴,必须药物治疗。(3)两个概念有交叉,但精神病更重一些。(4)“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疾病概念,所以来咨询的人不一定是精神病。35.你知道“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来历吗?

2000年5月,在北师大心理学院(原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的倡议下,北京团市委将每年的5月25日确立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2003年团中央、全国学联向中国大中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谐音“我爱我”)确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倡导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珍爱自我、追求更高生活质量。

六、论述题(风险题)1.怎样克服挫折感?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逆境无时不有,但挫折感会让人丧失信心和勇气,所以面对挫折,我们要学会积极应对。

(1)遇到挫折时要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确立合适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要考虑自己的优势,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全身心投人工作之中。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阻,则须及时调整目标,以便继续前进。著名剧作家曹禺年轻时一心想当医生,三次投考北京医学院都名落孙山,随后他转向搞戏剧,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功。

(3)要善于化压力为动力。适当的压力能够有效地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挫折和教训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2.新同学进入大学后一般会面临哪些适应方面的烦恼?

(1)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烦恼。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陌生的生活环境会给新同学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容易使同学产生生活不满意,甚至出现想家的情绪。

(2)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的烦恼。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大学的学习是开放的、是主动性、自觉性的学习。其次,大学的学习涵义是多方面的、多水平的。这些都需要同学自己主动、自觉。部分新生由于不能适应大学这样的学习方式,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并难以接受事实,很容易出现自信心下降、自卑,更为严重的可能出现学习上自暴自弃。

(3)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的烦恼。新生入学后可能出现不被理解或难以被理解的烦恼。不同个性特征的同学对待同学的长处和缺点有不同的方式,由于同学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容易产生各种误会,产生不被他人理解的错觉。另外,由于受到社会、家长的影响,新生之间可能会出现对他人的不信任感。这会增加同学之间正常交往的难度。

(4)适应新的师生关系的烦恼。有些同学会由于不了解老师而出现不理解老师或片面理解老师的烦恼,也可能由于缺乏与老师适度的沟通,而造成自己不能被老师理解的烦恼。

(5)适应独立、集体生活的烦恼。新生中首次寄宿的同学往往出现不能适应独立生活、集体生活的烦恼。同时,独生子女习惯一人一间的“独立自我”空间,集体生活往往让他们产生一种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的烦恼。3.心理防御有哪些?

心理防御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

(1)否认,对现实的否认或对自己情绪的否认,掩耳盗铃就属于这一类的防御方式。(2)固执,不论自己的主意是否正确都坚持,也是一种任性的表现。

(3)转移,把情感、欲望或行为从原本有的发展阶段转移到其它事物上,比如,在外面受了批评,回家来对家长发脾气。

(4)合理化,就是为自己的“不良”动机开脱和找借口,或对失败进行可接受的解释,阿Q精神胜利法就是典型。

(5)外投射,将自己内心不为外界所接受的想法、欲望、情感归咎于他人。比如,一个恨别人的人,确信“他恨我”。

(6)潜抑,就是将不能接受的想法除去。4.常见的心理学效应有哪些?(1)首因效应:指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2)近因效应:指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

(3)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良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则被赋予其它不好的品质。

(4)刻板效应:指人们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

(5)从众效应也称羊群效应: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调整与改变自己使其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

(6)旁观者效应也称责任分散效应: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即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答:(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6.大学生经常咨询什么样的问题?

答: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是有关个人发展的问题,这类咨询也叫发展性心理咨询。主要涉及: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体验到陌生、焦虑、担心等情绪,如果适应的过程太长,会出现适应障碍。

(2)学习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7.怎样科学制定学习计划?

答:大学的学习以自学为主,所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制定学习计划要注意几个问题:

(1)自己的学习计划要与教学计划步调一致,不要抛开教学计划孤立地制定学习计划。

(2)学习计划要依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应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不仅仅停留在对各科知识的理论学习。

(3)学习计划要有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休闲的时间也要考虑在内。

(4)计划要有灵活性,不能订得太死。即使有一个小的计划安排没有实现,也不要影响自己的情绪及对整个计划的信心。

8.自杀常见的征兆有哪些?

(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9.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心理疾病的标准有哪些?举例说明 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条:

(1)反常行为:反常行为主要表现为质量或者是数量上的反常。

(2)适应不良:根据适应不良的标准,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人的社会活动、学业、工作或生活,那么,他将被视为患有心理疾病。

(3)个人的忧伤和烦恼:这一标准是根据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如焦虑、悲伤、烦恼等,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心理疾病,不过一般来说这些主观感觉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常常显得更为重要。10.什么叫神经症?它的病因及主要类型有哪些?常见症状是什么?

神经症过去称为神经官能症,是一组心理疾病的总称。神经症根据不同症状又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癔症、恐怖症、强迫症、轻度抑郁症、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病因:

主要为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在焦虑症、抑郁症状和强迫症中较为明显 人格因素与神经症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常见症状

(1)有各种神经系统及身体方面的不适,但一般又缺乏有器质性病变的证据。(2)由于存在各种主观体验的症状,常对个人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产生不良影响。(3)努力想摆脱痛苦的体验,但又觉得无能为力,并为此感到苦恼。(4)除少数类型外,大都能承认自己是处在病理状态,会主动要求治疗。

(5)各类神经症大都有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焦虑及易激等。11.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

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3)转移注意。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5)不要讳疾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也可寻求专家咨询及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12.如果你发现周围的同学面临自杀危机,可以给予如下帮助:(1)相信自己的怀疑,给予高度关注;

(2)告诉处于危机状态的同学你很担心他们,并鼓励他们倾诉;

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初探1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教育

一、高校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心理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从内容来看,高校心理教育包括两项基本任务:一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发展其心理调适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这两项基本任务层次有所不同。

从目标来看,心理教育要完成三级目标:发展性教育、调试性心理教育和矫正性心理教育。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侧重于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使他们的各种心理机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这个目标是最高层次的教育目标。调适性心理教育是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保持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正性教育则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心理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一些高校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有的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就整体而言,高校心理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认识不到位 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口头宣传上,并没有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学校德育体系中,更无落实到教学计划中。

(二)理解有偏颇 一些人将心理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辅导,认为心理教育就是对有心理问题大学生进行的心理矫治。

(三)投入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都认识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相继成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机构,但是在咨询室的硬件、软件的配备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四)工作者匮乏 高校中与学生接触密切的直接管理者是辅导员。然而多数辅导员缺乏心理知识,心理教育意识和能力也偏弱,导致平时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心理教育不足,预防工作无从谈起,只有等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了仰仗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来提供帮助。仅仅将心理咨询师作为心理教育队伍的成员而忽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教育作用是当前高校心理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心理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心理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能否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个性品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事。对此建议高校成立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责任制,整体规划学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切实加强对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领导,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深入、细致、扎实地抓好心理教育工作。

(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和提高心理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乐观向上的心理教育教师队伍。目前多数高校的心理教育教师多为兼职,还有一部分高校根本没有配备心理教育教师。为此,我们提倡将当前的以兼职教师为主转变为专兼结合,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少量、精干,数量可按照师生比1:3000配备,等条件许可,可向专职教师过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请进来”(在学院举办培训班)和“走出去”(到著名高校接受高水平的专业培训)达到强化心理教育教师素质之目的。

(三)将心理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课程的目标体系中

心理教育不应该是哪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任务,心理教育应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之中,在全院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并计入总学分。

1.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全面系统地讲授心理知识。

心理方面的必修课程应该是高校心理教育的主阵地。从目前开设心理学课程的院校来看,多数选择的是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方兴未艾,笔者认为,以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教育的必修课程必将成为高校未来发展的趋势。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在使学生了解心理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传授其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达到维护并保持心理健康的目的。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教育是一种积极、主动、发展性的心理教育,旨在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心理技能,健全人的心理品质,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强调关注学生对未来的乐观希望,有价值的情绪体验,内在成长的积极动机,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自我概念,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高校心理教育应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先导,以一种宽泛的视野来重新整合心理教育的各种要素,构建高校积极取向的心理教育模式。

2.设置心理学选修课程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设心理教育选修课,如人际关系指导、成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学与生活等,以满足不同学生需要。

3.除了开设正规课程外,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学讲座也是当前一种有效的心理教育形式。

(四)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 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全面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便于有针对性的主动开展工作和跟踪辅导。组织全体新生心理测评,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全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库。根据普查结果,筛出问题对象,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对症状轻微的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针对个别心理状况比较复杂的学生,进行二次评估,及时排查并转介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到精神卫生机构。

(五)多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充分利用学校校报、广播、橱窗、板报等资源,有意识地开展心理知识教育,让学生从多种渠道明了心理教育的意义,提高优化心理素质的意识;全面了解人的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技巧,保持心理和谐,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六)发挥校园文化的心理教育功能。组织健康有益的校园文艺体育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让大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对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相互关怀与帮助的意识,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七)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个别咨询,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中的求助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疏导心理情绪,解决心理问题,科学预防和有效处理心理危机事件。可以说,减轻求助者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他们内心的和谐发展,也是优化心理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有计划地做好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每学期组建一定数量的团体,如自信心缺乏、网络成瘾、人际关系不良等团体,开展团体辅导,使学生在团体中获得成长。

注1.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市属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对策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张迪,浅谈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措施,大众科技,2006年第1期.

[2]明晶 李华,心理教育的基本概念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

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4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深化的关键时期, 这些必然对原有的社会文化及道德体系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高校也不例外, 大学生们一方面要适应自己的生活、学习、科研、工作、人际等方面的压力, 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多变的思潮和价值观念。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期望与能力的冲突, 加之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 由此引发的休学、退学以及其他校园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都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思。

当前, 大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从主流上讲是健康正常、积极向上的, 总体发展趋势是好的, 但是少数大学生在心理上的确存在某些缺陷。1989年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有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徐勇等 (2004) 调查显示, 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发生在强迫、抑郁、人际敏感、偏执、敌对性等方面。田飞 (2005) 分析发现,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焦虑、强迫、人际敏感等, 其中75%以上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大学生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疏导、解决, 就可能发展演变成各种变态心理和异常行为, 这不仅会给大学生本人带来悲剧、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失。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我认为导致大学生上述问题产生有以下几种成因:

1、大学生适应能力不强。

这点在大学新生表现的最为充分, 新生入学后面临两种新的环境:一个是生活环境, 一个是学习环境。如何适应大学校园生活, 怎样处理与人相处的复杂同学关系, 怎样找到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怎样选择和备考各类证书及决定将来毕业走向等等, 都需由自己独立决定。正确处理这些事情, 新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 否则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2、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欠缺。

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等。交际困难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 加上没有倾述对象, 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 还易导致心理疾病。

3、大学生对校园情感把握能力不足。

个别大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 或是性格上的不合群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交往沟通思想感情, 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 很容易导致孤独症、抑郁或自卑。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残暴等心理倾向。另外大学生的性困惑问题也是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传统性教育滞后使大学生在性意识与自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产生心理矛盾。再者, 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 也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 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 甚至造成悲剧。

4、网络虚拟世界的消极影响。

网络虚拟世界的精彩和绝对自由对大学生有着特别的吸引力, 特别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同学, 很容易陷入其中, 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有些大学生甚至染上网瘾, 长期沉湎于虚拟世界, 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这直接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 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严重的话, 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

5、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客观因素。

2000年扩招高校扩招以来, 大学生人数增加迅猛。2008年6月高校各类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559万, 而社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有限,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大学毕业时残酷的现实令部分大学生忧心忡忡。有的毕业生期望值过高, 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我行我素, 与社会需求产生明显的反差, 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 有的毕业生心情烦躁、精神不振、自卑恐慌、无所适从。这种心态的存在增加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可能性。

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

正确应对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现状, 需要社会、学校、大学生个人共同努力,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社会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我们要积极营造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氛围, 积极努力消除一些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社会因素, 充分调动大家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的积极性, 群策群力, 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长远的发展。

2、高校方面

第一, 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纳入大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个体系和整个过程, 并开设心理学, 生理学等相关课程, 让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活动, 并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 聘请心理卫生专家对障碍性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和治疗。

第二, 高校要重视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因素。要不断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 缓解由于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学校要把改善大学生的成才环境作为工作重点, 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积极拓展渠道, 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高校必须建立一致专业化的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如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心理委员队伍, 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

第三, 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而又和谐的校园文化, 可以调节情绪, 缓解压力, 对心理问题起缓冲和矫正作用, 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 要增加投入的力度, 增加文化体育设施, 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余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 改变大学生的特殊的学习生活模式, 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 使大学生寓教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 让愉快、积极的情绪情感充满生活, 成为推动学习、思想进步的力量, 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3、大学生个人方面

大学生要更主动的关注自我心理健康情况, 客观看待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改变“看心理医生就是神经病”的错误观念, 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重要意义。由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较之本、专科生要相对成熟些, 自我教育更应该是实现其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与其他同学或其他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 获得有利自身身心健康的社会经验, 从而实现大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缓解来自各方的心理压力, 较好的解决自身心理问题。

摘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高校扩招, 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各种调查也反馈出我国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徐勇, 韩柏.不同高校毕业生SCL-90测试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12 (2) :88-90

[2]田飞.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分析[J].国际应用中华心理学杂志, 2005, 2 (3, 4) :186-189

[3]彭丹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

[4]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13.

高校大学生心理 篇5

解析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

概括了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表现:依赖性强;学习上的无力和厌烦心理;人际交往的障碍;不良的自我意识.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为: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反差;市场经济的繁荣;就业的压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贫寒出身的轻视.化解贫困大学心理危机的.措施有: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建立心理档案;提供勤工助学机会,促进贫困大学生的自立自强;鼓励贫困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作 者:李德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36刊 名: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421(2)分类号:B848.4 G416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障碍 “心理贫困” 勤工助学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篇6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35-01

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生理上的急速发展,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社会变革形成的巨大冲击都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大学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不通畅、情感创伤难愈合、就业压力大,已成为困扰高校大学生进而形成心理压力的主要诱因。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忧,辍学、出走、自杀以及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正如联和国专家所说:“从现在到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深刻的痛苦。”高校大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心理危机高发的群体。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大学一年级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从高中到大学过渡过程中的适应能力上,大学二年级反映明显的心理问题则主要集中在与人交际、交往不顺畅、交友情感以及学习等方面,而大学三、四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反映在就业压力问题。

一、高校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1.学习压力。

在校学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生活内容,因此由于学习所带来的压力便成为他们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学习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首先是认知过程,其次是对意志品质以及情绪的影响。大学生虽然没有中学生面临升学的学习压力大,但是,他们同样面临着毕业证、学位证以及考研、考级、考证的诸多压力。特别是一些工科专业,学习难度大。由于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常导致厌学现象,这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其次还有人际关系的困惑,如与父母老师沟通不畅,与同学相处不融洽,无法学会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以及他们所遇到的心理社会问题包括游戏与网络成瘾等等。

2.人际关系困惑。

在高中,学生只追求学习成绩,一切围绕升学这个指挥棒转。进入大学,学生除了学习,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参加各类活动,由此暴露出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欠缺。与同寝室同学的相处、与老师、辅导员的相处、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处等等,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而在这方面恰恰是他们面临的一个巨大困惑和压力。

3.就业压力。

由于社会结构性失衡以及大众化教育的实施,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同时由于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期望值过高,对自身缺乏足够认识,影响了就业定位的准确度,直接增加了自己的就业心理压力。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

各种教育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作为高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人员应该深挖各种教育因素,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融合和体现心理健康的教学意图。

1.各学科协同教育。

在各科教学中,教师应该贯彻教学的兴趣性、激励性和创造性,创设协作的课堂心里气氛,积极寻找教学内容与心理教育的契合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2.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有机结合。

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师生观,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和理解学生。

3.院校活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积极参加校园和班级活动,可以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个人才能,培养自信心,从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

4.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校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阵地。中心的教师一般是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教师,他们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预警及处理具有专业性、准确性、针对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因此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形式还是学科渗透。主要是因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它具备了良好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同时各学科教学目标不仅包括认知目标,即要求教会学生知识,还包含有情感目标,要能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使其情感与心理也得到健康发展。在各学科教学中应以“乐情、冶情、融情”为三大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的原理来设计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并运用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得以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1.要重视社会和家庭两个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作用。要优化社会和家庭的教育环境,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积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大环境。

2.高校应着力营造一个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要动员所有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以及教学院系、后勤管理部门、教学科研部门等都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关注“后进生”,更要积极关注“优等生”。

4.要明确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位置。它是一种技术服务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它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心理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更不能等同于治疗机构。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还必须到正规心理门诊诊治。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初探 篇7

一、贫困大学生存在的突出心理问题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自高校收费改革以来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 贫困大学生是指对于每年的教育费用无力支付或支付起来很困难的学生。贫困大学生一般有两种状况:一是在校学习生活中每月消费支出较少, 就目前全国平均消费水平来看, 一般学生生活费每月低于200元确定为“贫困大学生”, 低于100元的则为“特困生”;二是家庭人均收入过低, 使得家庭在支付学费和每月生活费的同时, 还要支付家庭生活、医疗等相关费用, 让生活更加贫困。因为贫困带来的压力使得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存在严重的思想包袱, 他们承受的压力远远大于其他的大学生, 因此, 贫困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自卑心理。

在我国, 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 很多出生在农村的学生自小接受教育的教育条件就远远落后于在城市里接受教育的学生教育条件。出生于农村的学生, 他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多余的爱好与特长, 这就使他们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由于现在高校评价大学生的标准是多方面的, 不仅要看成绩, 更加注重高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 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没有了以前在学校佼佼者的自信, 这就导致他们的学习不像以前那样突出, 同时也就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这就更使得贫困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如一般大学生, 从而变得自卑, 心理变得越来越扭曲。

(二) 自我封闭心理。

高校里面的有些贫困大学生因为害怕还不起其他同学的人情而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拒绝了同学们的聚会, 而且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有时候还会认为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帮助看成是一种施舍。他们不但不喜欢与老师们和同学们沟通与交流, 而且还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 有什么事情都自己闷在心里。长期这样, 他们的内心越来越孤僻, 越来越容易造成极端心理, 更进一步驱使他们走向自我封闭。

(三) 攻击心理。

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多方面的原因, 使得自己与非贫困大学生之间存在着各方面的差距, 但是他们并不把出现差距的原因归于自己, 而是尽可能归咎于外界因素。他们看见别人得到奖学金而自己得不到奖学金就会认为是老师的不公平等很多不可能的原因, 认为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公。这种人的自我概念存在很大的偏差, 而且有时候还存在一种“我不好、你也不好”的这种心理, 存在嫉妒别人的攻击性心理。

二、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一) 高校从物质层面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困难导致的, 因此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是高校首先要考虑做好的的工作。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

第一, 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在大学里勤工助学作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 相当多的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有效地解决了自己的一部分生活开支, 通过勤工助学不仅减轻了家里的一点负担, 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磨炼了他们的意志, 形成了一种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尽能力设立更多、更规范的勤工助学岗位, 以满足更多贫困大学生的需要。

第二, 加强贫困助学资金的管理和发放。高校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 分布在全国各地。学校对于他们的家庭实际情况很难准确地去把握, 一些非贫困大学生的家长通过关系搞到一份特困证明假冒贫困这是常有的事情, 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工作人员工作不负责, 又经不起金钱的诱惑, 给高校调查贫困大学生的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困扰。因此, 单靠道德去约束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在制度上严格要求, 保证合理、公正、公平, 让有限的贫困资金用在需要帮助的贫困大学生身上。

第三, 拓宽、扩大资助体系。高校在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工作体系“奖、贷、助、补、减、免”中, 除了国家的助学贷款之外, 其他几项不仅仅是来自学校, 更多的是来自社会。事实上, 社会上许多有钱人给学校的贫困大学生提供了不少的资助, 许多企事业单位给高校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 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高校的贫困大学生问题。因此, 高校要积极地拓宽渠道扩大贫困资助对象, 寻求更多的社会力量来解决贫困大学生这一问题, 形成国家、社会、学校三方参与的多元化的高校贫困资助体系。

(二) 高校从精神层面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

高校可以针对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第一, 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在这里以人为本主要讲的就是以学生为本,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贫困大学生因在经济上经常处于较困难的状态, 故而, 高校的辅导员和教师及相关的职能部门更应该积极帮助他们, 经常与贫困大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等方式, 开启他们内心紧锁的大门, 让他们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内心深处的烦恼、忧郁与苦闷, 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二, 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解开自尊与自卑交错的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自尊与自卑交错的这一心理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作为教育者和相关部门必须有效地保证贫困大学生内心中那一份纯真的信念, 使他们充满自尊与自信, 同时又必须顾及他们内心的脆弱。减少因贫困在他们心中产生的自卑感, 帮助他们寻找真正的自尊。因而, 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工作, 解开他们心中自尊与自卑交错的心结需要依靠教育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

第三, 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作为教育者和相关教育部门在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许多从困难中走出来的成功人士的经历来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使他们认识到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经济上的困难并不是他们的阻碍, 而是给他们带来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总之, 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 所以作为高校教育者和相关部门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在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让每一位学生不仅是学业有成, 而且在思想方面也是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我们要使他们在高校这一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 使他们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我深信, 只要高校的辅导员和教师及相关职能部门能积极地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贫困给他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样就一定能激发出他们那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斗志, 使他们在踏进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时候不走过多的弯路, 做出自己正确的人生选择, 最终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 贫困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是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基础上, 初步探讨高校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艳红, 陈保平.自我效能感研究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 2006.3.

[2]马振彪.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J].社会心理科学, 2006.6.

[3]孟庆良, 马力, 全建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 1999.2.

浅论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 篇8

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 他们基本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 认识问题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认知障碍。 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 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出现自我认知偏差, 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 经常把自己分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 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 他们往往找不到自我。 自我评价能力增强, 表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 自主性和自信心。 他们自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十分重视维护自己的名誉, 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一旦自尊心、虚荣心得不到满足, 自我评价能力就明显下降。 (2) 情绪障碍。 一个人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的状态下, 或处于激烈的情绪状态下, 就会造成情绪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 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会受到影响, 出现很多异常心理和行为, 若不及时采取各种调适措施, 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比如会出现烦恼, 焦虑、抑郁、暴躁、冷漠等情绪。 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们的情绪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而表现出两极性, 既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 又可能从冷漠突然转为狂热, 乃至造成消极后果。 这种情况常使一些大学生陷入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和冲突之中, 从而感到十分苦恼。 (3) 学习障碍。 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有两类行为: 1注意力不集中;2考试焦虑与怯场。 大学生在学校还是要以学习为主, 每年因为心理问题导致学业问题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2.案例分析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 2013年9月1日上午, 跟学生约定下午2:30在教学楼的212教室召开新生见面会, 虽然事前掌握了班上每个同学的情况, 也针对各种学生制定了一些教育策略, 但仍然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新生2013级药学一班的教室。

首先我介绍和总结了自己的经历, 告诉大家大学生活不同于高中, 它是一种责任、一种奋斗, 更是一种通向梦想的阶梯。 要求大家坚持自主学习, 不轻易耽误一节课, 不轻易放过一个问题, 不为别的, 只为自己的梦。 然后开始班会主题“代理班干部选举”, 鼓励大家踊跃报名,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将来更好地走上社会, 抓住一切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班长的竞选比较激烈, 5位同学同时参与竞聘, 大家纷纷讲很期待在大学期间能够服务同学, 能力得到锻炼。 综合同学的表现, 思索再三, 选择了××同学当代理班长, 他在军训期间的表现没有让大家失望, 处处以身作则, 虽然也是刚入校的新生, 但已表现出了极大的工作热忱, 能够急同学之所急, 想同学之所想, 能力得到广大同学的一致认可。 后来一位同学的电话让我不禁深思: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大家从开始的忐忑到熟知, 对班级同学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根据药学院学工办的要求, 要求重新选择新的班干部, 包括班长。 选举方式是公开竞选, 公开竞选班干部是可以更好地为班级服务, 也能让大家选举出自己心目中满意的班级形象。 于是召开了新学期第二次主题班会“公开竞选九大班委”, 仍然是班长竞聘比较激烈, 四位同学摩拳擦掌, 台上同学将自己当班委的想法及为同学作贡献的决心表达得很清晰, 有的还引用了名人的格言作为自己的结束语, 每位同学都做了竞聘演说, 代理班长慷慨陈词, 不知道是对自己很有信心还是没有准备好, 投票结果不是很理想, 以落选而告终, 这让我很意外。当时看到这位同学心理有落差, 想找机会再跟他好好沟通一下。 班会后接到这位同学的电话, 讲之前班长投票存在同学拉票, 自己没有当上班长, 心里失落, 感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 通过长时间的交谈, 该同学看到了别的同学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 表示仍然会尽自己的能力为班级出力、为同学做事, 向班长学习, 向优点学习, 克服自己的不足。经过这件事情之后, 我跟班长之间进行了面对面交谈, 从侧面了解事情的经过, 班长后来的成绩也让大家有目共睹, 中秋晚会的策划, 让大家度过一个没有家人胜似家人的夜晚;集体出游, 让大家领略大自然别样风光;校运会的赛前动员, 让大家体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快乐。 两位同学共同经历事情后由最初的不理解化干戈为玉帛, 学院篮球比赛两人配合默契, 慢慢变成好兄弟。不仅如此, 班级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虽然名次不高, 但之间的同学谊、兄弟情让大家收获很多。

3.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投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 拼命地吸取新知识, 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 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 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 积极参与学院、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 在业余时间通过参加社团活动, 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 结识更多朋友, 开阔自己的视野, 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交际交往能力。 (4) 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 排解心中忧难, 开发身心潜能, 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综上所述, 随着独生子女群的“90后”大学生接连迈进大学校园, 他们崇尚自我、唯我独尊的思想不再是极个别情况, 经不起挫折、心理不健全的学生逐渐多起来。 如何引导学生发展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质, 是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班主任或辅导员以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高校学生恋爱心理原因浅析 篇9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既有主观因素, 又有客观因素;既有个人因素, 又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社会因素。

1. 影响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个人主观因素

首先,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 生理上已经基本发育成熟, 尤其是性器官和第二特征的发育成熟, 使他们的性心理不断觉醒, 导致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 从而产生接近异性的强烈愿望和冲动。这是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一个阶段, 也是大学生恋爱心理产生最直接的原因。其次, 大学生迈入大学的校门后, 脱离了家长和学校对自己过多的约束, 被压抑的性意识开始萌发起来。特别是初入大学的新生, 由于远离父母的照顾, 生活中有许多的不适应, 便会产生寂寞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一异性对其多加关心和帮助, 则会一见倾心, 内心的寂寞感加上生理的发育日趋成熟, 导致大学生的性萌动。

2. 影响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客观因素

首先, 从大环境看, 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不完全成型, 还处在成长和不稳定状态, 所以, 极容易受外来思想的影响。而且由于青少年又具有很强的个性, 追求新潮, 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 特别是恋爱思想。其次,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物质水平的提高, 人与人之间联系和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多。特别是近些年, 网络越来越得到年轻人的青睐和追捧, 因此, 大学生的交往媒介不仅仅局限在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 而越来越多的是通过网络, 通过虚拟的空间进行交流。这种虚拟的交流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传统的现实局限, 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再次, 人们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同之前,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影响了还处在发展徘徊期的大学生, 使得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容易发生扭曲, 恋爱的动机不纯。最后, 大学校园的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学校园是青年人相对高度集中的地方, 年龄相仿, 朝夕相处, 专业一致, 兴趣相投, 有比较多的共同语言, 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萌发爱情的种子。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 由于心智尚处在发展时期, 还不定型, 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 因此, 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大学生恋爱, 从众心理严重。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基本成熟, 性心理也日趋成熟, 而且由高中的闭塞环境到迈入大学里的自由和轻松环境, 导致了大学生容易迷失自我。由于高年级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恋爱, 因此, 他们也受高年级的影响, 或者一个班级或宿舍里一旦有一个同学迈入爱情, 当代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显现出来, 再加上课程的相对轻松和心理的空虚, 更是加大了这一趋势。其次, 恋爱目的不纯。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随着社会发展的而越来越多元, 社会上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也对大学生的恋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造成了大学生的恋爱目的是为了排除寂寞, 把恋爱当作“消愁的甜茶”等。再次, 追求理想和浪漫主义的爱情。当代大学生虽然在意识上已经比先前的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这种进步并不能阻拦大学生对美满爱情的追求, 而且当代大学生又是充满个性的大学生, 自主意识增强, 这就使得他们在追求浪漫的过程中, 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缺乏真正的了解和认知, 因此就很容易在恋爱过程中, 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容易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心理措施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 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 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恋爱心理很大程度上都是随波逐流的, 随意性比较强, 因此, 学校应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报告、文体活动、教育影片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培养知爱、懂爱、惜爱、赏爱的高素质新青年, 营造积极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主要任务, 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主要目的, 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恋爱观属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范畴,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再次,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系列讲座。最后, 教育学生要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和行为, 升华爱的行为。

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篇10

1 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1.1 生理结构变化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 生理上日趋成熟, 他们有了性冲动和要求, 渴望追求异性, 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 生活经验欠缺, 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缺乏认识, 产生紧张、恐惧、羞涩的心理, 在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排解时, 轻者会出现性心理障碍, 重者会作出不正确的行为, 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资料表明, 高校每年受处分学生中因性犯罪受处分者占20%左右, 而且性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也在逐年递增。

1.2 不稳定情绪

大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正在迅速发展, 在追求自主自立自强的过程中容易偏激, 感情用事, 同时自我调控能力差, 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经常徘徊在自尊和自卑, 自信与自负, 自控与失控的矛盾之间, 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 挫折承受能力差。

1.3 竞争激烈

一些大学生由于学习和就业的压力, 加之大学里强手如林, 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 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 容易产生失落感, 部分学生由此走向极端, 导致精神失常或自杀行为的发生。

1.4 人际关系不和谐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条件。由于社会的纷繁复杂价值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 一些大学生经常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遭遇挫折, 由此而孤独、迷茫、愤怒, 严重的还会出现社交恐惧症。

1.5 弱势群体

所谓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是指那些在生活上、身体上有困难, 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们或者家庭贫困, 衣食拮据, 或者身体病残, 自理困难。这些困难往往造成并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使他们中很多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存在各种障碍或疾病, 成为精神上的弱势群体。这些人大多性格内向孤僻, 沉默寡言, 不愿也不敢在集体活动或公开场合出现, 甚至不交朋友不谈恋爱, 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 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对策

2.1 学校应高度重视

学校应加强心理卫生工作的投入, 在人、财、物诸方面给予支持。设置心理咨询、心理教育机构。建立一支以心理学专家或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老师、思想政治工作老师、校医院医生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工作队伍。开办心理咨询室、配置咨询电话、电脑软硬件、心理治疗仪等设施并拨专款以支持各项心理工作的开展。

2.2 建立心理资讯档案

目的是为学生疏通心理瘀积, 排扰解难, 健全人格, 挖掘潜力。建立心理档案, 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可早期观察、早期评价、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开展心理科研可比较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为心理咨询、心理保健工作提供较详尽的依据, 从而提高心理咨询质量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根据心理档案和心理科研掌握的资料可主动开展工作。对低年级学生帮助他们择业及作好进入社会前的心理准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思想训练、行为训练;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加强观察、重点护理并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 在必要时及时送往精神专科医院治疗;对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 有针对性地提出挖掘潜力, 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等要求;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 有针对性地提出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培养意志等要求。

2.3 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

在高校应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健康》等有关课程及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讲座。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 了解心理卫生的一般知识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当学生遇到不良心理刺激时, 便可进行自我调节, 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当学生了解心理素质与成长的关系后, 便可唤起他们对心理素质优化的自觉要求, 从而不断完善、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 注意克服个性中的弱点和缺点, 优化个性中的良好品质以塑造健全的个性。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 必须与人生观、价值观、公民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解决好, 常会引起敌对情绪、人格偏执。而加强公民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亲和力。因此, 要培养他们具有乐观主义人生态度及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现实, 处理个体与群体、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 减少心理症状的产生, 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2.4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风、学风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健康愉快的情绪。大学生喜动好玩, 感情丰富, 在学习之余可听音乐、看球赛、参加各项体育运动等。如跳舞, 在悦耳的节奏中翩翩起舞, 实际是对音乐、艺术、运动、美的享受, 不仅使人心情舒畅、轻松愉快, 还可陶冶情操, 增进友谊。参加体育运动不仅使人心情舒畅, 还可纠正心理上的弱点, 提高对不良刺激的耐受力。如游泳、溜冰、单双杠、跳高、跳马等活动, 要求人们不断克服胆怯、犹豫, 培养勇敢、果断;因此,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保持心理平衡,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如参加军训、到工厂实习等, 可主动了解社会, 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我意识、行为及态度, 以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总之, 通过参加各种活动, 可以锻炼心理、增强意志、丰富体验、发展才智, 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2.5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当今,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区分鉴别人生价值观。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思想, 就会有不少大学生的心理失去平衡, 价值观就可能出现混乱, 心理负担就会加重, 自杀率上升的趋势就难以避免。因此, 我们要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娱乐生活;大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培养大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开展各种学术活动, 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

2.6 加强择业就业教育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由于扩招的影响, 使得市场人才供大于求。由于传统观念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 可以得到高薪的回报。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会使得大学生们处于急剧的冲突和焦虑之中, 造成心理失衡。因而进行就业择业的指导与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降低大学生们的职业期望, 使大学生们正确面对生活, 正确对待社会, 挑战自我, 努力创业, 帮助他们确定人生的发展方向, 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结束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16号文件) 中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要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 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素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提高健康水平, 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服务学生, 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是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同时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海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浅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 05.

高校大学生心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心理危机 后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41-0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危机干预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效。许多产生心理危机的学生得到关注和及时的干预。同时,绝大部分学生又回到校园生活学习。如何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和研究。我们暂且将帮助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后重新恢复学习生活的工作称为心理危机后干预。

1 大学生心理危机后干预工作的必要性及初步界定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后,尤其是严重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对这类学生进行持续关注存在着必然性和必要性:一方面,大学生是群体生活人群,心理危机干预后学生需要重新回到集体生活,这个过程需要合理的引导与关注;另一方面,严重心理危机干预后学生回到学校,一段时间过后会出现“反弹”或“周而复始”的情况。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后干预,即强化效果的问题,而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忽略了这一步。至于后干预的具体策略更是有待研究[1]。

本文中所谓心理危机后干预,是指群体生活或工作的人群尤其是高校学生,接受心理危机干预后,为使其尽快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心理工作者采取的持续关怀、指导和教育措施。本文探讨的心理危机后干预工作主要针对如何帮助高校学生顺利恢复校园生活展开讨论。

2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后干预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学生产生心理危机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环境适应问题、学习方式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等。但是心理危机发生后,尤其是学生有了明显表现并接受干预后,便面临着以下三方面的共同问题。这也正是心理危机后干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心理危机后干预需要完成危机干预的后续治疗和效果强化。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受干预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可能达到100%的恢复与健全,所以需要一个持续的干预和疏导;某些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持续的药物辅助治疗,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服药的必要性,保证学生合理用药也是后干预工作的重要内容。

心理危机后干预需要帮助学生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学生重新回到校园,需要消除学生自身的恐惧感、自卑感,从主观上引导学生勇敢走进校园生活;同时需要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恢复环境,从班级、宿舍方面保证学生尽快被接纳。例如,对于某些躁狂表现为主,并发生过人身伤害倾向的学生,需要对其进行留级处理,为其创造一个崭新的生活学习集体,这样既避免相同环境的刺激,也是对受伤害学生的保护。而对于有自卑、自闭症状的学生,重新回到原来班级,原有同学的关心与交流则有利于学生的恢复。

心理危机后干预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监控与预警,及时发现心理危机情况的反复。由于学生对心理问题存在主观掩盖性,对受干预返校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关怀也是心理危机后干预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合理监控既能有效把握学生恢复情况,也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反复。

3 心理危机后干预的实施方法讨论

针对心理危机后干预的主要内容,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心理危机后干预工作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和归纳。在此,给出一套我们认为比较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希望能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调查显示同学、朋友和家人通常是学生主要求助对象,而表示会向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的学生很少[2]。但是考虑到学生心理危机后干预的工作特殊性,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管理者,与大学生的联系最直接、最广泛,能够掌握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心理特点。当各种危机与矛盾发生时,辅导员能够获得第一手材料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使辅导员心理咨询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也为辅导员成为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组成部分提供了条件。所以结合工作经验,我们给出一套心理危机后干预工作体系。主要包括辅导员、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教育与管理,家庭成员的精神鼓励和生活关怀,同学朋友的朋辈教育与关心。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为学生顺利回归校园生活形成一个完善的工作体系。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在整个心理危机后干预体系中是组织者和策划者。辅导员是大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教育者,我们需要为学生的重新生活进行全面准备和铺垫。辅导员需要完成以下几个主要工作:(1)学生回校之前做好班级、宿舍的安排,为学生顺利回校做好准备。让学生回校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重视。(2)尽快取得学生的信任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使学生既愿意与我们交流又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和安排,为后面对其进行管理和关怀打通通道。(3)组织协调家长和学生所在班级同学工作,及时调整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力度和方式。同时,随时通过学生朋辈了解其表现,实现对学生的间接关注。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学生家长,以便家长及时的关心和鼓励学生。(4)辅导员和心理健康中心教师通力合作,结合学生心理普测、约见谈话等不断评估学生心理状况,做好相关的预警工作。

同学和舍友是学生平时一起学习生活的紧密伙伴,从班级和宿舍方面塑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是学生迅速恢复正常学习生活最好的条件。组织主要班委和舍长等学生干部对学生进行同辈心理辅导是心理危机后干预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同辈,助人者与受助者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因此在帮助和教育引导上有着教师不具备的先天优势。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同辈教育,尽力吸引学生融入班级和宿舍,恢复正常的大学生活。

4 心理危机后干预研究展望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研究和深入展开,心理危机后干预必然将成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随着心理危机后干预概念的提出与完善,高校心理工作者也必然会对后干预进行更多的研究。可能研究的方面如下:(1)心理危机后干预的定义和内容完善。(2)心理危机后干预对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辅导员如何应对这些要求。(3)心理危机后干预对心理健康(危机再次出现)预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4)心理危机后干预工作效果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哪些经验和新思路。

我们相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只要是需要的就是应该研究的,心理危机后干预必然有新的探索与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共青团网,2009,10(30).

高校大学生心理 篇12

同性恋( homosexuality) 这一名词有三种意义,分别是:同性恋倾向、同性恋行为以及同性恋权利运动。而我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同性恋概念更多的是强调前两种含义,即指同性别的个体之间产生情感、爱慕与性吸引并发生性行为的现象。同性恋现象自古以来便有,而同性恋群体的绝对数量也是庞大的。根据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一书中提出的数据来看,我国大约有3% —4% 的人是同/双性恋,即大约3 600万—4 800万人[1]。同性恋群体与同性恋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多的曝光在公众面前。

随着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关注越来越高,高校中一直备受忽视的同性恋大学生也开始受到关注。他们正经历着探索自我,进一步完善自我认同,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但由于他们自身的性取向和绝大多数人不同并且社会对同性恋的接纳与认识程度不高,以至于他们容易遭遇不被周围人理解、不被他人接纳有时甚至陷入遭受歧视与欺辱的境地,从而容易产生自卑、抑郁对未来不抱希望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有的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高校中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根据通过研究所得出的科学论据对促进大学生同性恋的心理健康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二、异性恋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

2014年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有2 400多万在校大学生,而按照李银河提出的同性恋所占人口比例,我国至少有大学生同性恋72万—96万,可见虽然大学生同性恋所占大学生总人数不多,但依然是高校心理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而正因为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异性恋大学生是同性恋大学生主要的人际交往对象,所以前者对后者的态度以及认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者的心理状态。许多研究发现异性恋大学生的性别或所学专业不同对同性恋的态度和认知也有所不同。

胡邦宁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女大学生对于同性恋学生有更强的包容性,在情感上也更宽容[2]。但总体上,无论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均在认知上对同性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与偏见。造成这些误解与偏见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对于同性恋大学生们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也缺乏科学的认识途径,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小说或者动漫等形式来接触同性恋知识,而这些方式往往容易让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变得片面化,即极端的坏或极端的好。

而在专业上,研究发现,无论是对于同性恋大学生的了解,还是对其认知上的情感和态度,文艺类学科的学生要比理工类学科的学生更深入更包容。而这种现象很可能是由于两种类型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与性格特点,文艺类学生性格外向、态度较为包容中庸,思维方式更感性,而理工类学生性格较内向,态度较一元化非对即错,思维方式也较直线化。通过以上对比发现,异性恋学生对同性恋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在认知与情感上更为包容与深入,则对同性恋会更为包容与理解,反之则更反感。

有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同性恋有着片面、局限的看法,大多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看待这一群体,而并没有通过科学的途径对其进一步了解,以至于对于同性恋现象能表示理解但在同性恋真正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时仍然会出现歧视与偏见,甚至排挤他们。所以,目前同性恋大学生依然处于一种表面似乎是包容却又无法完全免于歧视的不良的生存环境[3]。

三、同性恋大学生的生存现状及其心理不良状态

自我的身份认同是同性恋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自我认同影响着他们的自我和谐性,而往往自我认同不良以及自我不和谐的同性恋大学生更容易处于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例如常常会出现焦虑、不安、抑郁与自我评价过低等现象[4]。大学生同性恋在其内心深处是渴望被家人、朋友以及社会所接纳和理解,但现实社会的大环境往往让他们深感恐惧与害怕,因为外在压力过大而常常选择隐藏自己真实的性取向,采取自我封闭的应对方式。他们一方面在生活中假装成异性恋者,另一方面则通过网络等途径隐秘地结识其他同性恋者寻求归属感,往往形成了一种割裂式的身份认同。

同性恋大学生的生存压力不仅仅来自于自身如自我身份的不认同,同时更多的是来自于所生存的外在环境所给予的压力。一方面由于同性恋大学生所生存的环境中异性恋文化是主流,所以他们往往容易觉得自己是异类从而产生自我贬低、自卑、敏感多疑、自我封闭、隐藏真实自我等心理与行为。张北川等人的研究发现,近1 /3的同性恋有过强烈的自杀意念,超过1 /10的同性恋曾有过自杀行为[5],可见这一群体是极易出现危机状态的。害怕被同学和老师发现自己的性取向而遭到歧视与排斥以及担心不被人所接受,让同性恋大学生的生活压力巨大,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从而这一群体容易出现抑郁心理,严重的甚至有自杀的高风险。另一方面因为同性恋群体大多是隐藏的,致使同性恋大学生们无法通过公开且安全的途径去认识同类朋友,寻找爱情伴侣,这让他们缺乏互相支持与帮助的资源与途径。即使有些同性恋大学生找到了同性伴侣,但也依然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为结婚、生子等事情倍感焦虑觉得未来渺茫。所以往往同性恋之间的情感极其的不稳定,而这也是影响同性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对于同性恋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同性恋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对其发展极其不利,同时这一群体的心理容易出现不良状态甚至出现极端情绪与行为,是高风险群体。作为高校的心理工作者,应该给予这一群体更多的关注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帮助其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在人格与成长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入同性恋的科普知识,给学生提供一个科学正确的途径去了解同性恋并且引导大学生对同性恋形成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进一步消除偏见与歧视。有研究发现,学习了加入同性恋有关科学常识的心理课的学生与没有学习这门课的学生相比,他们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有了大大的改观,更为客观与友好。但另一方面研究也发现部分教师确实存在对同性恋的歧视与偏见,而教师在公开场合发表主观偏见又会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观点。可见在高校心理工作中传递科学正确的同性恋知识不仅是要面向学生,也应该包括高校教师[6]。

再者,加大高校心理中心服务的宣传,提高服务专业性与普及性,让同性恋大学生能了解和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并在遇到挫折与压力过大时能主动寻求帮助。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尤其对自我认同不良或者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是同性恋的学生更要在尊重其个人选择的前提下提供帮助,让他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从而改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健康[7]。

上一篇:大众的诗歌下一篇:五味子生产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