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高校大学生

2024-07-15

兵团高校大学生(精选8篇)

兵团高校大学生 篇1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现代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 而且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即“身心俱佳”。健康的生活方式, 简单地说, 就是指人们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1]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 保证人的生理、心理和自然、社会相协调。青年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振兴的生力军, 能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乎着青年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 而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是青年人建设国家的必备品质。由此可见, 兵团高校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涯发展, 也牵系着兵团和祖国的未来建设。

(一) 远离户外体育锻炼, 宅在宿舍

相关调查表明:兵团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户外运动, 极不热衷于体育锻炼, 反而经常宅在宿舍, 成为“网虫”。特别是一些女生, 拒绝选择和参加一些轻便的体育项目, 如乒乓球、羽毛球、棒球等, 除去上课时间, 其余时间全部都选择在宿舍“平淡”地度过, 成为职业“网民”, 而且追星、追韩剧、追泡沫剧、追综艺剧等。男生的情况相对较好, 男生中约有50%的同学较为愿意地参加户外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 因此, 男生的身体素质也往往优于女生。

(二) 违反日常作息习惯, 酗酒滥烟

大学是大学生成长、学习、进一步发展和实现人生下一阶段目标的关键时期, 部分大学生却违背这一发展主题, 肆意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爽歪歪、乐悠悠”的生活。大学生受高考中榜的优越感和满足感, 奋斗动力下降, 加之逃离父母的束缚, 使得他们显得更加自由, 逐渐失去了奋斗目标和人生方向。他们片面追求“面子”上的成熟, 与成人相较量, 挑战成人“应酬”的极限, 如吸烟、喝酒、大型KTV、集体大聚餐等现象层出不穷;与此同时, 长时间吃“大餐、优餐”就不屑于吃食堂的“家常便饭”, 导致学生严重挑食, 或是“只吃好的、贵的食物, 不吃普通的、便宜的饭菜”, 正是因为这些不合理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作怪, 大学生的作息习惯逐渐紊乱, 睡眠状况差, 极易疲劳, 昼重夜轻, 昏天暗地, 违反了机体自身的生物节律性, 破坏了人体内的平衡。

(三) 缺乏与人谈心交流, 抑郁生疾

现代大学生往往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或是家庭生活环境优越, 从小被家长娇生惯养, 使得他们缺乏最基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独立能力。这类学生, 在大学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默不作声, 墨守自己的“一人世界”, 孤僻偏执, 缺乏与同学、师友、老乡等人群之间的沟通交流。长期以来, 过于沉默, 脱离集体, 遇到挫折困难时也没有可以发泄、排解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没有归属感、安全感, 莫名的恐惧与孤独便随之而来, 在这一系列的不利因素作用下, 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 心理疾病也不再是个例或少数。

(四) 忽视个人卫生健康, 洗漱不当

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是当代大学生一个极为重要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 自尊心比较强, 多在意外界社会的评价, 注重外在的修饰与穿着。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如上课时间紧、生活不规律、学校后勤设施不全、个人洗漱安排不合理、嫌徒增麻烦等, 大学生中存在一类学生长期不洗澡, 起床后不刷牙、不洗脸等, 甚至连内衣也不定期换洗, 如此就导致部分大学生因不讲究个人卫生而染上疾病, 严重影响着青年学子的身体健康。同时, 不良习惯的根深蒂固, 更会对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贻害无穷。

(五) 攀比消费、休闲, 不看重学习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它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物质水平的提高, 也有精神层次的不利诱导。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足,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大学生也在关注着消费、休闲、娱乐等生活方式, 衣服首饰要名牌、休闲娱乐去会所, 追求时髦, 浮于自在享受, 盲目与同龄人或成人攀比, 认知严重扭曲, 对学习也置之不理, 造成了大学生行为的更加放荡不羁, 在消费、休闲等方面严重透支。

(一) 社会大环境的污浊气息是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根本原因

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变革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冲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 使大学生原有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和生活状态产生深刻变革。一方面,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三股势力”的威胁、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及生活方式的传播, 使社会价值呈现多元化, 多种利益主体、多种价值文化并存使兵团高校大学生无所适从, 成功诱惑了一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 淡化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的发展, 愈来愈演变出强烈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竞争, 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日益凸显, 如此动摇了大学生原先受到的关于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教育, 使大学生的处事方式从“务实”转向“现实”, 同时“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对当代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极大误导, 滋生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 高校德育“盲点”是学生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直接原因

长期以来, 受国家教育体制机制的影响, 我国高等学校德育的重点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即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 针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的相对稳定的内容体系, 而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教育基本上为零。高校过渡重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培育, 而忽视学生具体的生活内容;过分重视理论的空洞说教, 漠视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冲突, 使得学生崇尚“妖魔化”现象, 追求“恶搞文化”、“痞子文化”、“潮流文化”, 而不再是充实个人能力, 由此造就了不同生活方式自居的“新新人类”。

(三)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薄弱是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内在原因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子女, 独立生活能力差、自制力低, 无法自主管理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 往往一蹶不振, 埋怨生活, 以喝酒、吸烟、上网、玩游戏、暴饮暴食等方式排遣自己心中的不愉快。部分学生更是觉得学习没意思, 对学习的主动性大幅度降低, 学习方法也未能及时调整过来, 造成成绩一落千丈, 一旦有一科成绩挂科就接连一串学科成绩都不及格, 自暴自弃, 缺乏学习动力。此外, 高校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育方式一直存在着“重讲解、轻实践”、“重灌输、轻诱导”、“重管制、轻内省”的弊端, 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个体个性的自由发展, 加剧了兵团高校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恶化。

“地域文化”是在中华大地特定区域内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具有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2]兵团地域文化涵盖政治、生态、经济、文化、民俗、传统等各个层面, 兵团的山水人情、军垦与绿洲文化、兵团精神等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独有的, 它是兵团特色的代表, 也是兵团人独特的光荣标志。

(一) 山与水的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认为, 山水是极富灵性的, 山与水的完美结合也是灵与秀的相互辉映, 山水可谓“最佳拍档”, 两者相得益彰。兵团山与水的结合则酝酿了兵团的大山旅游和冰雪体育。山是由地壳剧烈运动受河流切割而形成的, 是陡峭和巍峨的象征, 攀登山的人则象征着勇士、拼搏者、进取者。兵团区域范围内有许多座高耸林立的大山, 高校通过提倡大学生登山来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 通过融入自然、亲身体验来学会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之道, 这不失为一种灵活、有效的教育方式。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象征着纯净、澄澈, 是真善美的幻化。兵团地区一年中有大半年都较为严寒, 长期降雪形成了冰雪景观, 这是水以另一种形态存在的美。此时, 冰雪便可以成为大学生健身的最佳搭档, 兵团可大力开发并发展冰雪体育文化, 如滑雪、滑冰、打雪仗等运动项目, 以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利用冰雪体育文化的娱乐性帮助大学生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冰雪体育文化的竞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 其教育性有利于铸造学生踏实做人的人格特质, 冰雪体育文化的规范性有助于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3]。

(二) 巧用红色景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有着光荣屯垦戍边历史的英雄兵团, 在军垦与支边年代孕育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红色文化在兵团各师、团场、连等都得以广泛传播与发展。[4]这些屯垦戍边前辈们的精神品格, 无论相隔多远、历经多久, 那一份源自灵魂深处的无私执著的流淌着的血液总能够打动我们内心, 促使我们像革命前辈们学习和致敬。

兵团的红色景观不胜枚举, 如军垦博物馆、周总理纪念碑、艾青诗歌馆、王震将军雕像、将军山、军垦第一犁等景点, 具有丰富的精神寓意和较强的教育意义。高校应注重巧妙地利用这些红色教育基地, 引领大学生的思想, 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兵团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精神品格教育等方面的实践教育内容, 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观念的塑造, 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 戈壁滩的光芒

兵团和新疆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望无垠的戈壁滩, 因为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 新疆长期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 即: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 盆地被高山环抱。荒凉的戈壁滩让新疆形成了独特的沙漠与绿洲交替的壮美奇景, 这是西北边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戈壁滩恶劣的自然环境象征着艰苦、奋斗、冒险, 但这往往也会成为青年人极力想挑战的对象, 青年人富有激情和冒险精神, 活力盎然, 充满着对未知的挑战欲和探险心理, 兵团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徒步沙漠”旅游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吃苦、历练”的励志教育, 加强大学生充实和完善人格, 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兵团旅游产业又一个特色项目的兴起和发展。

(四) 兵团精神育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兵团精神是兵团几代人在开创屯垦戍边事业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兵团生命的支柱和源泉, 因为正是有了兵团精神才有了兵团历史取得的成绩和兵团今天的发展。[5]所以, 兵团精神的弘扬和传承高于一切, 是兵团学子义不容辞去继承的光荣传统。高校应注重加强大学生对兵团精神的认同教育, 使大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以及行为上全面认同兵团精神, 并内化为自身品格的一部分。兵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增强针对性和特色性, 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加入兵团历史与文化教育、军垦文化教育、廉洁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等相关内容, 用“本土教材”提升大学生的认同、践行。

参考文献

[1]袁蓁.健康生活方式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 2010 (4) :1011-1012.

[2]李刚, 谢燕红.论地域文化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接[J].当代教育论坛, 2012 (6) :90-94.

[3]王淑华, 张桂新.冰雪体育文化特征对大学生社会品质的塑造[J].冰雪运动, 2012 (2) :69-71.

[4]张振华, 张明玲.试论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弘扬[J].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4) :9-13.

[5]吴新平, 徐艳.兵团精神认同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2) :22-25.

兵团大学生亲子互动研究 篇2

关键词亲子互动 亲子关系 兵团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R1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5-0008-02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社会制度之一。人自出生就生活在家庭之中,和父母同居共处,随后步入社会与其他个体与组织发生关系。对于个人而言,家庭是最早的社会关系系统,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亲子关系和亲子互动发生进行。亲子关系是人们形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具体表现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行为交往,它是家庭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是否融洽对一个人的人格、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中,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越来越来多的青少年进入大学,大学生成为社会中不容忽视的群体。虽然大学生离开了父母和家庭,但亲子关系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法

研究运用问卷法调查兵团大学生亲子互动状况,问卷主要包括亲子互动内容、亲子互动频率、亲子互动方式、亲子互动质量四部分内容。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和方便取样结合的方式,在S大学选取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177份,有效率为98.3%。其中大学一年级84人(占47%),大学四年级93人(占53%);男生76人(占43%),女生101(占57%)。研究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三、兵团大学生亲子互动现状与分析

(一)亲子互动方式以打电话为主,写信、网络为辅

兵团大学生与父母之间主要的交流方式为打电话(见表1),还有部分学生通过书信及网络与父母进行沟通联系(见表2)。

表1:大学生与父母主要的联系方式

调查显示有32.8%的学生有通过书信与父母联系过。书信是人们在相互联系、传递信息时最简便的文学形式,尽管现代通讯技术非常发达,但是由于书信有独特的交际价值以及交流感情的功能,它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大学生通过书信与父母交流联系是值得肯定的。有22%的学生通过网络(如QQ聊天、邮箱等)与家人沟通联系过,信息时代的到来使部分有条件的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与父母聊天交流,既方便又省钱。由于石河子大学地处边远的西部,在信息方面比较落后,并且通过调查发现有61%的家庭来自于农村,因此大学生亲子互动的方式以打电话为主,写信、网络为辅。

(二)亲子互动的频率为一周左右

父母与子女双方的互动频率大体上是一致的,一般互动的频率为一周左右,分别占到了46.9%和41.8%。但也可以发现大学生与父母互动频率在一周以上的占了18.1%,父母与子女互动频率在一周以上的占了25.4%(见表3),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大学生与父母主动沟通联系的较多。

表3:大学生与父母互动的频率

(三)亲子互动的内容主要是生活、学习方面和未来前途

在亲子互动的内容上,大学生与父母交流的最多的话题是生活,占到了34.1%。大学生上了大学之后远离了父母,父母最牵挂的莫过于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状况。其次是学习成绩,占27.2%(见表4)。即使是上了大学,父母依然会与大学生经常聊到学习方面的问题。而在父母与孩子主动交流的过程中,父母最关心的则是孩子的未来前途问题(如就业),比例占到了34.4%(见表5)。父母对于子女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通过上大学能够在社会上谋一份好的职业,尤其是对于大四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父母更是关注他们的前途发展及就业问题。对于父母,大学生最关注的是他们的身体状况,占到了41.2%,其次是父母关系,占到了24.5%(见表6)。

(四)亲子互动的质量以比较满意为主

亲子互动的质量主要是通过调查大学生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否感到满意以及与父母交流后的感受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有67.2%的大学生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感到满意,有26%的大学生感到一般,6.8%的大学生感到不满意(见表7)。满意的原因主要是与父母关系和谐,互相能够相互理解,教养方式很民主,遇到问题会及时沟通。每次与父母沟通交流后大学生较多的感受是开心、愉快、轻松、温馨。有同学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使自己受益匪浅,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如学习、生活、目标。而感到一般及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沟通交流太少不能相互理解,很少有感情的交流,父母采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有同学觉得压力与责任感变大了,因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有些感觉到很内疚,因为父母为了自己很辛苦,自己又没有好好学习,辜负了父母;也有同学感觉父母很唠叨很烦。

五、教育建议

(一)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与子女进行针对性强、深入、轻松地交流

父母在与大学生沟通时不要总是把期望、要求挂在嘴边,这样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容易让子女对父母“不理不睬”,让父母觉得大学生不够懂事,更加影响亲子互动的顺利、有效的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父母往往看重对孩子进行学业、前途方面的交流和指导,而忽略了子女对于亲情支持、友情和爱情需求的心理满足,从而导致亲子之间交谈内容的单一、重复和针对性不强。如果父母和大学生能多花点时间聆听彼此的内心感受,多花些时间进行高效、深入的沟通,必定能提升亲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因此父母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大学生交流沟通,协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父母和大学生交流不一定选取很多大块的时间,可以利用学习、工作、生活的间隙时间随时轻松交流,帮助大学生顺利愉快地渡过大学生活。

(二)父母与大学生之间要注重情感交流

父母与子女沟通时,首先想到的是情感的交流,这虽然不是沟通的主要内容,却是良好互动的前提条件。注重情感沟通,对子女尊重、信任,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实际生活中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子女,在子女有进步时给予充分地肯定、鼓励;在有挫折时,要多关心、帮助、引导,这样才能沟通感情,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感。

(三)父母尽量为大学生创建和睦、稳定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和睦对亲子互动的良性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在离异家庭、完整家庭和再婚家庭中的亲子之间的情感需求有极大的不同,给子女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父母应该为子女提供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形成。

兵团高校大学生 篇3

一、塔里木大学贫困生资助概况

资助贫困大学生是一种根本性的“造血”式的社会扶贫工程。近年来, 塔里木大学每年划拨10%的经费用于资助贫困生, 逐步建立起涵盖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奖学金、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校内奖学金、社会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绿色通道”等内容的多元化资助体系。

二、贫困生资助存在的问题

(一) 资助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贫困生人数增加的幅度大于实际资助人数和金额增加的幅度, 资助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据统计, 2008~2009年塔里木大学贫困生总数由3618人增加到4898人, 增加了26.1%, 特困生总数由1534人增加到2173人, 增加了29.4%。近年来, 贫困生、特困生分别占在校生总数的35.6%和15.0%, 均高出全国高校平均水平 (贫困生占20%~30%, 特困生占5%~10%) 。2009年塔里木大学共资助贫困生、特困生39745人次, 比2008年的29835人次增加了24.9%, 总金额达1564.6万元, 比2008年的1532.0万元增加了2.1% (表1) 。

(二) 贫困生资助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国家助学贷款没有发展成为塔里木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主体。自1999年我国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以来, 在整个高等学校资助体系中, 国家助学贷款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43%, 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资助覆盖面最广、提供资助金额最多的项目, 成为全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主体。从塔里木大学资助体系看, 奖助学金所占比重最高, 达到77.9%, 其次为国家助学贷款占12.3%, 其他资助项目共占9.8%。由此可见, 塔里木大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过多的依赖于国家奖助学金 (表2) 。

(三) 贫困生评定体系不够健全

贫困生评价体系是高校一切资助工作开展的起点和基础。目前高校主要依据学习生活消费支出、学生家庭年收入、学费标准三个因素评定贫困生。评定的方法有平均消费水平法、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比照界定法、综合法三种, 而实际上我们很难准确调查出学生家庭收入、个人收入和消费水平。因此, 目前的这种评定方法过于模糊, 学生在求助贷款和评选奖助学金时, 往往只凭一纸申报或贫困证明而定, 从而导致资助工作随意性大, 透明度低。建立相对科学规范的评定体系, 已成为资助工作的一个首要难题。

(四) 勤工助学岗位少、层次低

随着国家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 兵团高校奖、学、助、贷、补、减、免类的资助项目覆盖面较广, 而且得到的概率很高, 容易使学生把资助当作是自己理应享受的权利, 从而缺乏责任感和引发惰性。通过开拓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 可以改善学生的贫困状态, 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目前, 塔里木大学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有助教、助研、助管、打扫卫生、后勤服务及公益劳动等, 校外勤工助学主要是参加学校周边社会劳动。因塔里木大学所处地域环境偏僻、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校内、外勤工助学渠道狭窄, 岗位有限, 多集中于餐饮业、劳务服务等低层次领域, 难以满足贫困生勤工助学的需求。

三、对策及建议

(一) 突出国家助学贷款的主体地位

国家助学贷款是主体资助形式。其一, 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及银行向学生提供贷款所付出的成本, 引导学生看到贷款中的“隐形补助”;其二, 在设计贷款制度时, 要确保“贷款补助一体化”, 将贷款与学生困难程度、困难补助制度等结合起来, 实行“先贷款、再补减”的资助政策, 促使学生首先通过贷款解决经济困难;其三, 及时准确地掌握受助毕业生就业动态信息, 同时与贷款经办银行联网, 为偿还贷款的催办工作提供服务。

(二) 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评价机制

建立“量化测评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贫困生评价机制。首先对“经济困难”做一个切合实际的定性描述;其次, 要通过分析大量的学生困难信息、健康状况、教育支出、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等主要参数, 建立学生贫困程度的量化评定公式及贫困生分类方法, 统一评定标准, 以减小仅依靠某单一因素而产生的评定误差;最后, 组建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代表组成的民主评议小组, 根据学生的申请材料、日常表现及量化评定结果建立贫困档案, 有针对性地予以资助。

(三) 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构建激励性的资助政策

建立个性资助模式, 即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经济情况、个人能力、日常表现等因素, 为其量身设计资助项目。一方面重点关注四类学生, 即新生、毕业生、特困生、贫困生;另一方面增设个性化资助项目, 如学院临时补助、营养支持、勤工助学协会、“爱心超市”实物补助等。将学校原来用于解决全部贫困生基本生活费和部分学费的助困资金, 改用于设立优秀贫困生奖学金和奖励性学费减免基金, 更好地鼓励和资助贫困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四)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系统, 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素质的形成既要靠教育, 还要靠约束, 学校要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思想教育体系, 对受助贫困生进行系统的助学贷款政策教育。讲清助学贷款的性质、对象以及违约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讲清助学贷款的意义以及违约对本人、学校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五) 贫困生要完善自身“造血”功能

实行“贫困生自救工程”, 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及“自救”教育。贫困生是物质与精神上的共同贫困, 高校要教育其学会“自救”, 发挥其自身优势, 积极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不定期弥补经济上的缺口。大力宣传那些通过辛勤劳动而“知识改变命运”的贫困生的典型事例, 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他们, 使他们“贫”而不“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 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 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摘要: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已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重大社会课题,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以塔里木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为切入点, 分析其资助体系在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 探索构建兵团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对策, 以提高资助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兵团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2]陈德静.关于健全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06 (2) .

[3]沈华, 沈红.学生贷款的偿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王尧基.试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设计缺陷及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 2006 (4) .

兵团高校大学生 篇4

一、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的现状

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是后勤集团的一部分, 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校的用具管理、配备、维修;办公用品的发放;教学及行政楼的安全保卫;学校各类用房分配、调配及房产管理;承担校内住宅内的上下水及电的维修项目;全校室外下水的通畅及维修;学校各类大中小型维修工程;配合学校基建办做好工程质量的验收。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公共设施的维修占的比例最大, 其中包括校内住宅区和全校室外的下水正常排放, 大便池、小便池、卫生间水箱、教室的桌、椅、门、窗、锁的维修, 此外还包括道路的维修等等。

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共有十五人, 担任中心主任的有一人, 管理员一人, 剩余的为职工。塔里木大学是以沿袭事业管理的物管形式而存在。物业管理服务中心, 涉及到了一定的物业管理职能, 如设立保洁、维修等相关职能, 但没有物业管理合同, 也没有业主公约和业主委员会。在管理上, 学校对它们也是按照一个科室来对待。

二、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观念滞后

一方面, 塔里木大学教职工对物业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教职工对有偿服务不适应。教职工一直无偿地得到学校后勤服务保障, 由于对物业管理缺乏了解, 因而在思想观念上, 对花钱买服务的现代市场消费观念难以适应, 易产生对物业管理过分要求。二是个别职工的道德水平也阻碍了物业管理的规范发展。乱丢垃圾, 乱停乱放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的管理者及其员工受“铁饭碗”、“大锅饭”的影响, 专业知识缺乏, “服务第一, 用户至上”的观念比较淡薄。例如教职工的住房, 学生宿舍楼, 教学楼的保洁工作并未做到位, 垃圾不及时清理, 致使整个楼道弥散异味, 师生反映较差。

(二) 体制改革不到位, 管理落后

由于塔里木大学的物业管理机构—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是后勤集团的一部分, 负责人由学校任命, 管理权限由学校确定, 这就难免受学校“命令式”、“指示式”的行政管理制约, 难以与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的模式相接轨, 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学校的行政干预太多。学校物业管理采取内部甲乙方体制, 即把原后勤集团一分为二, 一方是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职能的甲方, 另一方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后勤服务和保障的乙方。甲方与乙方通过合同方式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但这种体制由于学校自身的特点, 乙方仍然是校内职工, 甲方自然具有保护的义务和保持稳定的责任, 因此其物业管理只能呈现出不完全的、有限度的市场运作机制, 虽然也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对外招标, 进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 但仍然没有把自己的校内市场向社会开放。

物业管理作为塔里木大学后勤改革内容之一, 其管理体制尚处于摸索中, 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因此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塔里木大学的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职工, 都是从原来学校总务处或后勤集团分离出来的, 原来的班组长变成了物业管理部门的主管, 没有招聘、解聘员工 (正式工) 的自主权, 加之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效率低下的现象十分严重, 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另外, 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队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 在人员进修、培训等更新知识问题上也很少投入资金进行安排。塔里木大学职工近年来收入大幅度提高, 自然对居住环境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对现有物业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和物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再者, 长期以来塔里木大学为了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普遍采取了学生勤工俭学的形式, 由学生来负责学校的许多后勤服务工作, 这样就造成了管理松散, 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例如:部分物业维修、维护人员业务水平低下, 服务态度恶劣, 对于教职工提出的合理维修、维护要求不予理会, 对于没有能力维修的项目便三番五次的推卸责任, 造成教工对后勤服务极端不满。

(三) 管理经费不到位

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的经费来源于少量的房屋租金及学校行政拨款。由于资金来源单一, 因此常常造成物业管理经费紧张。其次学校住宅的维修工作量很大, 例如, 房屋设施老化现象较为严重, 虽说房改后公共维修基金已建立, 但大多数没有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使用方法, 造成住宅公共部分得不到及时维修、更新, 给物业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 外来户比例还会增加, 这部分人事实上也占用了学校对居住区的投入资金, 学校建房越多, 投资管理的费用就越大, 投入、产出严重失衡, 学校包袱越背越重。还应注意的是随着高校的扩招, 学生人数的增加, 学校生活区日渐拥挤的矛盾加剧, 而政府的投资额有限, 于是, 学校采用银行贷款建盖, 有的采用租赁等方式扩大学生生活区的规模, 形成了该类物业属性多元化的特点, 结果是学校只能把学生的住宿费, 商铺的租金等费用统筹使用, 首先用于偿还贷款及租赁金, 这也客观上减少了物业管理费用的投入。

(四) 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塔里木大学把后勤看做干部培养基地和下岗分流基地, 重视人才的使用超过人才的培养, 重视领导的意见超过专家的意见, 任人唯亲, 用行政干部的任用取代工程师的聘用等等, 这些现象使得员工素质良莠不齐, 不能向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背离了高校物业管理的初衷。

目前, 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的职业队伍尚未形成, 文化程度大都在大专以下, 高中与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3%。虽然他们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但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较低, 大多数缺乏专门的知识和系统的培训, 很难保证服务质量, 员工的市场观念和企业经营理念意识淡薄。

(五) 法制不健全

一是各方法律关系不够清晰。比如在产权关系上, 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的产权人既是学校, 也是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的职工, 双方的责、权、利关系无法明确。此外, 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具有多重性, 既有老师和学生, 又有职能部门和学校法人, 很难明确真正的业主。而且, 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主体还不是独立法人, 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不具备与学校或业主对等的法律关系。因此, 一旦发生了物业管理纠纷, 难以追究法律责任。此外, 在福利型为特征的后勤服务模式的长期影响下, 特别是兵团体制下, 无偿服务的观念在高校物业服务对象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使得法律的效用难以体现。

二是物业管理法规不完善, 缺乏完整的考察监督制度, 作为高校物业管理使用群体的在校大学生, 其权利得不到全面的保障。管理部门与学生矛盾此起彼伏, 甚至引起纠纷诉讼等, 给大学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六) 公共设施服务不到位, 设备不健全

塔里木大学有些教学设备不及时维修, 造成了资源浪费, 同时也增加了物业管理的成本。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缺乏安全意识, 安全隐患的问题时刻存在。据调查, 东西教区学生宿舍楼、教职工宿舍楼基本上都没有安装灭火器等安全设备, 有些年代已久的教学楼安装的灭火器早已不能够正常使用, 没有及时定期检查更换。教学楼宿舍楼墙壁脱落的现象、污损的现象没有及时进行处理。

在校学生有些经常使用电功率较高的电器, 例如电磁炉、电炒锅、电饭煲、电热杯等。私自拉电线的现象也时常发生。2009年, 学校法学专业学生就因为用热得快烧水, 导致学生宿舍失火, 整个学生宿舍财物焚烧殆尽, 虽无人员伤亡, 但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此外就是学校关于对地震的防御措施也没有, 这对处于地震区的高校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学生财物被盗事件也时常发生, 例如手机、现金、自行车被盗现象屡见不鲜, 引起众多学生的不满, 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三、对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一) 树立物业管理新理念, 定准高校物业管理的功能首先, 要改变塔里木大学领导层的观念, 根据市场的要

求与发展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其次, 高校的教职工也要改变观念, 摒弃原有享受无偿服务的习惯, 树立有偿服务理念。物业管理人员要摆脱“铁饭碗”、“大饭锅”意识, 树立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只有通过大力宣传, 不断提高各方面对高校物业管理的认识才能够真正推动其顺利发展。

物业管理功能定位的准确性, 不但有利于作为甲方的学校对物业管理企业及质量标准进行科学监理督促和检查, 而且有利于高校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物业管理作用的初步定位应包含如下内容:一是为学校的管理、教学、师生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让广大的师生拥有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二是通过物业管理规范学校广大师生的行为, 实现高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 为维护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实现高校物业的保值和增值。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将高校的物业管理工作引入歧途。

(二) 转换机制, 建立新体制

塔里木大学在转换机制同时要切实建立物业管理新机制。物业管理机构要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收费制度。在管理上, 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和人员, 提高办事效率。在用人制度上, 应建立相互竞争、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运行机制上, 要坚持按企业化、产业化的要求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经营成本。

1. 实行收费制度

由于受几十年福利性服务的影响, 同时加上学校教工收入较内地高校不高, 许多教职工刚开始可能不愿意接受现代物业管理的模式, 认为以前自己不掏钱也能得到服务, 现在要自己掏钱是否能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服务, 加上受社会上物业管理出现矛盾较多的影响, 给学校教职工住房推行物业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 必须在教职工中加大物业管理的宣传力度, 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和工具, 提高教职工对房产物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使教职工逐渐接受新的管理制度。

此外, 要解决这个问题, 高校就要成立具有法人地位的物业公司, 并与服务的业主签定《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要按规定建立物业管理委员会, 按照物业管理法规的要求, 监督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服务活动, 协助物业管理企业做好校区的管理工作。这样, 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物业管理企业收费的法律依据问题。

2. 用人机制

建立一人多能、一岗多责、竞争上岗、以岗定薪、以绩取酬的用人机制, 对员工在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真正做到“能者上, 庸者下”,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使管理队伍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高效运转的状态, 充分显示物业管理的生机与活力。学校现有的管理维修人员长期享受事业单位待遇, 端的是“铁饭碗”, 现在成了“打工族”, 心理难以接受, 管理层的人员也不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解决这一难题, 需学校下定决心, 该执行的坚决执行, 要优化人员结构, 实行聘任制, 建立定额工作制, 工资采用固定加浮动, 实现按劳取酬。

3. 实行每日质量检查的监督运行机制

要求“日日有检查, 周周有评比, 月月有成效”, 要求各部门有各项工作的具体安排计划, 并检查落实情况, 定期或不定期向学校主管部门、师生员工征求意见、满意度调查, 对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做出综合评价, 取长补短, 不断改进, 创新, 使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为了确保设备能够得到专业维护和保养, 必须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物业管理人员对楼房内设备如水电、电梯、暖气、照明等进行日常巡视、检查、报修、监督维修部门修理并验收, 以排除运行故障, 并定期督促保养部门对设备进行保养。

4. 要建立切实可行的防患制度

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消防制度, 确保每栋楼都有消防设备, 并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日常维护, 使之处于良好的状态, 以确保楼房的消防安全万无一失。同时应建立治安保卫制度, 防止楼房内财产的丢失, 保护各种设备与资料的安全。

5. 强化电子化信息服务体系

运用后勤集团服务热线、校园后勤网、管理信箱等处理突发事件及师生员工应急情况, 做到24小时服务不间断, 建立校报后勤版块, 通过学校信息网、后勤通讯等发布后勤信息, 让全校师生员工了解后勤工作动态, 监督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三) 多渠道筹集资金

不断拓宽经费来源。要实行以区养区, 不是单靠学校或教职工来养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应充分挖掘服务潜力, 广泛拓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性有偿服务项目。例如学校可开设有偿洗衣服务, 制定超额收费制度 (电费) , 复印及打印服务等。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还激励了物业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 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离不开来自政府和学校的政策扶持, 在土地使用、规费减免、财政金融信贷、税收减免政策等方面, 需各级政府部门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政府要创造必要条件, 支持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学校要“因校制宜”, 制定可行性的物业管理总体规划。

(四) 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校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 其对物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术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高档物业市场的智能化、网络化等服务更需要高级人才。根据塔里木大学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可开办计算机、物业管理、水电管理等培训班, 由教职工对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免费培训, 提高技能水平, 还可从各高校引进物业管理专业大学生, 在社会上引进一些懂经营、善管理、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通过参观、学习交流会等方式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五) 加速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高校物业管理需要加速法制化建设。新近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是物业管理最系统、最权威的法律规范, 对高校物业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深入研究相关政策、法规问题, 有助于高校物业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地发展。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由于起步较晚, 法制建设远远滞后于发展步伐, 使其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出现令人担忧的问题。现阶段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的法制建设应加强。

1. 增强法律意识

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活动涉及的业主、企业和相关机构的法律意识普遍淡薄。一方面表现为有法不知。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知法不依。业主们普遍尚未建立与自身物质产权匹配的法律主权意识。除了以上两方面的情形以外, 在高校活动中, 更多的争议和纠纷是根源于无法可依。由于高校物业管理的特殊性, 如业主的多重性, 产权的复杂性, 物管企业的非法性, 使物业管理活动很难简单明了地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这种现实情况更使高校物管活动中业主、物业管理企业和相关机构养成了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来看待和处理物管问题的习惯, 从而导致法律意识的建立缺乏强制有力的基础。因此,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法学专业, 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咨询和培训, 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

2. 理顺法律关系

高校物管活动中, 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及相关机构的法律关系的明确, 关系到业主、物业管理企业及其员工、学校相关机构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 职责义务能否正常履行, 因而显得十分重要。作为尚处于“婴儿期”的高校物业管理, 因前述的有法不知等原因, 在实施过程中, 有关业主、物管企业及相关机构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更是处于混沌状态之中。因此对塔里木大学来说, 必须理顺四大关系。一是高校物业管理中业主的身份角色的界定。二是业主和房屋使用者的权益的保障。三是物业管理公司独立的法人资格的确定。四是建设单位、学校物管的主管单位等相关机构角色定位的明确。

3. 明确法律责任

高校物业管理作为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一个新兴领域, 在其发展过程中, 特别在目前尚处在“婴儿期”的发展阶段, 物业管理活动中相关组织和相关人的法律意识亟需通过法律建设得以强化;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的利益亟需完善的法律予以保障, 同时他们的行为也需要有完善的法制予以约束;高校物业管理企业, 尤其是绝大多数刚刚从旧体制下的高校后勤服务部门改制过来的物业管理企业, 其行为需要有法可依, 并通过健全的法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后, 高校物业管理活动中, 学校、各种业主或物业使用人、物业管理企业及相关机构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需要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加以明晰, 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在很大程上制约着高校物业管理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态势。因此, 学校应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制定适合学校情况的《塔里木大学物业管理条例》, 使学校物业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明确学校和学院之间物业管理职责的权限。塔里木大学可以成立一个业主管理委员会, 由学院的代表和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组成, 这样既有利于物业管理企业开展工作, 也便于协调和沟通。或者由学校物业管理部门对学院的物业管理提出明确的要求, 具体的实施由学院采取招投标的形式选择物业公司进行管理, 学校物业管理部门对学院的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对达不到要求的地方进行整改。这样做可以避免物业管理公司因学校和学院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不一致, 不知如何开展工作的情况出现。

总之, 兵团高校物业管理工作是兵团高校深化改革的必然。塔里木大学要根据自身的条件, 制定切实可行的物业管理方案和实施步骤, 在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又要充分考虑学校及教职工的经济承受力及心理承受力的前提下, 循序渐进。

摘要:物业管理是后勤管理的重要部分。塔里木大学作为兵团高校, 在物业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 应进行相应的改革, 以期提高塔里木大学乃至兵团高校物业管理服务的水平, 以适应学校乃至兵团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物业管理,体制改革,管理经费

参考文献

[1]刘金波, 陈义斌, 秦丽.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初探.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7 (1) 。

[2]王新华, 何安强, 江青英.高校物业管理的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 2004 (11) .

[3]戴璐.物业环境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9) :78~90.

[4]王军红.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 2006 (6) :25.

[5]王秀云, 李莉.物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4) :155~164.

兵团高校大学生 篇5

关键词:兵团,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实践教学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以下简称《教程》) 是新疆的地方性思想政治理论教程。《教程》是由《新疆地方史》、《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概论》和《科学无神论》这些课程重新整合的。《教程》开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历史认同和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等, 从而自觉反对分裂势力的渗透。《课程》已经开设多年,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 《课程》的课时尤其是实践课时较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教学课程的效果。为此, 如何推动《教程》良性发展是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开展兵团高校《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 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

新疆是四大文明的交汇点, 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是新疆历史与现状的一大特色。新疆历史涉及众多古文字、古地名、和古文化。学生理解这些专业术语需要较多的时间。目前, 全疆各地有许多古代驿站、古代烽燧、钱币、丝绸、陶器、农具等。我们通过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历史文物, 从而能增加学生对新疆历史与文化的理性认识。

1.2 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

《教程》共十章, 主要分为三大块内容。即新疆历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目前, 《课程》的理论课时为32个学时。这么短的理论课时对教材知识的讲解是不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开展实践教学并适当的增加教材相关内容, 是对课程的极大补充和完善。

1.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才能顺利完成。比如, 我们要学生撰写《一师阿拉尔市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考察报告》。首先, 在活动开展前, 学生需要翻阅相关书籍, 同时学生需要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其次, 在活动开展中, 学生需要实地考察红色文化遗址, 并适当拍照。最后, 在活动结束后, 学生需要撰写调查报告, 写出这次活动主要内容、意义、收获等。这些都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极大考验。

2 兵团高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合理的保障机制

“实践教学保障即为实践教学良性运行所提供、创设的精神氛围、基本制度与物质条件的总和, 主要包括舆论保障、领导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和实践场所保障等。”[1]目前, 兵团高校《课程》实践教学的缺少专项经费、专门实践场地、专门的实践大纲等。实践课程的开展随意性比较大, 课时保障不足, 导致实践教学多为形式活动, 没有实质性教学效果。

2.2 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

目前, 高校“考核的标准、学生的动态、参与的积极性等均没有客观而明确的规定, 最终的分数评定也无法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动态性。如在评价内容上, 只注重对知识性内容的考核, 忽视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以及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团队意识、吃苦品质、抗挫能力等不能给子客观评价。在评价形式上,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还局限在书面的调查报告、观后感等。此外, 在评价主体上,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 学生互评成绩所占比例较少,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这些都是实践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2.3 缺少长效的合作机制

实践教学资源不仅是《课程》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课程》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体现。目前, 兵团和新疆拥有众多文物等。这些文物多归属于当地政府管辖。然而, 目前兵团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数量上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不协调,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学校与实践基地虽然建立有合作关系, 但在合作内容上不够深入。”[2]因此, 探讨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的长效机制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3 加强兵团高校《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教程》的实践课程的保障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 为此, 我们在主管教学的校领导的带领下, 成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领导小组, 该小组专门协调实践课相关资源, 协调舆论资源、经费资源、制度资源、实践场地等。“结合《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教学目标, 精心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将课外活动学生自发实践和学院组织实践相结合, 专门理论课教学实践和寒暑假社会实践及‘三下乡’社会实践相结合, 顶岗实习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 形成以思政课教师为主、思政部与学工系统共同指导的实践教育模式, 使《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实践教学能够覆盖大部分学生, 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3]这样整个实践教学活动就有比较好的保障, 最终能够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3.2 构建健全的考核方式

目前, 《课程》主要采取理论和实践教学共同评价的方式,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 我们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比如, 我们可以采取“实践课评价方式单列, 占到考核成绩的50%, 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首先, 可以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给学生以价值效能感, 激发其兴趣和信心;其次, 引导学生互评, 形成相互学习和相互监督的机制;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参加实践课的具体情况, 尤其在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感恩意识、意志品质、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通过自我教育提升综合素质。”[4]这样学生实践活动的考核方式涉及比较多的方面。

3.3 健全长效的合作机制

高校和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必经的途径。首先, 兵团高校可以与自治区高校进行合作, 共同分享和借鉴自治区高校的经验。其次, 兵团可以与师市团场等建立合作关系, 合作的模式可以采取聘请主管文化工作的领导为兼职指导老师, 对我们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指导。最后, 我们邀请师团的相关主管领导为我们的学生做讲座, 讲座涉及兵团发展史、新型团场建设、西域屯田历史等。

综上所述, 兵团高校《教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尽管兵团高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然而, 我们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构建健全的考核方式、健全长效的合作机制等推动兵团高校《教程》实践教学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俊英.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实践教学改革的认识[J].新课程研究, 2014 (12) .

兵团高校大学生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石河子市高中学区所有在校学生共6 529名,其中男生2 937名(44.98%),女生3592名(55.02%);高一学生2 692名(41.23%),高二学生2 404名(36.82%),高三学生1 433名(21.95%)。

1.2 方法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要求进行调查,使用《1995年全国7~22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评价表和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营养状况评价标准。体重在标准体重的90%以下为营养不良(<90%为轻度不良,<80%为中度不良,<70%为重度不良),体重在标准体重的90%~110%为正常,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10%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

1.3 质量控制

所有检测项目均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专业人员负责,人员经统一培训,统一检测标准和方法,统一填写格式,质控员随机抽查检测过程和复测结果,误差率小于5%,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所有检测仪器均按标准在测量前进行校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学生成长发育智能监测与评价管理系统8.0版》建立数据库与统计分析,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

从表1可见,在调查的6 529名本市的高中生营养不良率为5.62%,男生营养不良率为6.10%,与女生5.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高二年级学生营养不良率(6.53%)显著高于高一(5.76%)和高三(3.84%)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P<0.01)。本次调查高中生的低体重率为17.83%,女学生的低体重率(21.27%)显著高于男生的低体重率(1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5,P<0.01)。高一学生低体重率(20.39%)显著高于高二(15.35%)和高三(17.17%)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80,P<0.01)。

2.2 超重与肥胖

高中各年级学生身体超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7,P>0.05)。男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肥胖率以高三年级学生最高为14.17%,其次高二为12.15%,高一为11.18%;男生肥胖率(19.27%)显著高于女生(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9,249.94,P<0.05或P<0.01)。见表1。

2.3 视力不良与沙眼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逐渐增加,高三为88.76%,其次高二为86.27%,高一为78.49%。男生的视力不良率(80.86%)低于女生(85.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68,29.39,均P<0.01)。高三年级学生沙眼患病率(5.79%)显著高于高一(2.38%)和高二(2.25%)学生;男生(5.35%)显著高于女生(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38,91.95,均P<0.01)。见表1。

2.4 龋齿

高二年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13.02%,显著高于高一(9.03%)和高三(7.54%);女生的龋齿检出率(11.33%)显著高于男生的检出率(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11.78,均P<0.01)。见表1。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本市高中学生营养不良率5.62%,低于全国2005年体质健康统计结果[3],更低于北京市怀柔区高中学生营养不良率[4],但高于北京市崇文区2008年的调查结果[5]。说明兵团石河子市高中学生营养不良状况的改善工作要进一步的加强,特别是高中学区的食堂要加强管理,强化均衡营养膳食,同时学校要对学生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降低因营养素缺失引起的营养不良。高三年级营养不良率低于高二和高一,这可能是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家长对学生的膳食营养比较重视,能量供应充足。经调查,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相对于高二、高一学生体育课已基本不上,课余室外活动时间基本没有,平时营养膳食充足,造成高三学生肥胖率显著高于高二和高一学生,而较低体重率是高一学生显著高于高二、高三学生,显示本市高中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而且已成为学生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不良膳食营养造成的营养不良与肥胖同时存在,提示学校和卫生部门要在学生和家长中倡导正确的饮食和锻炼行为,开展有计划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培养学生良好的膳食和锻炼习惯,降低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发生。男生和女生营养不良率差别不大,男生肥胖率(19.27%)显著高于女生(6.40%),女生较低体重率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女生较多注意自己的体形,或有挑食、偏食、吃零食的习惯有关,另外,女性由于生理特点的特殊,相对于男生营养素需求大,消耗量大。

视力不良已成为影响高考生选择学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而且视力不良给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使青少年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体能和运动能力[6]。调查结果表明,不同高中年级阶段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级增加而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学生学业负担越重,用眼时间越长,视力不良的发病率越高。学习紧张、室外活动减少、视近时间过长是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7]。结果显示,本市高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83.61%,位于高中学生常见病的首位,与北京崇文区2008年高中学生的调查结果相近[5],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适当增加必要的体育锻炼时间,努力改善教室和宿舍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和适时的用眼时间等,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开展用眼卫生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视力不良率的发生。女生的视力不良率显著高于男生,这种差别主要是女生大多学习比较刻苦,体育锻炼时间相对较少,用眼时间相对较长。学校应加强学生科学用眼知识宣传教育,开展课间眼保健操,特别是高中年级的学生尤应如此,增加或者确保减少体育锻炼时间,并督促家长与学校配合,积极促进降低学生近视发病率。

龋齿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是被国家卫生部列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多发病,是被WHO列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重点防治的第3类疾病。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年级学生龋齿患病率为10.17%,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高三年级患病率低于高一及高二年级,提示本市高中阶段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不容忽视,针对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食物制作精细、食糖量增加、纤维素不足,特别是女生常吃零食的现状,要加大对龋病危害知识宣传和预防措施开展力度,定期开展口腔保健的健康教育和普查,养成正确的刷牙方式和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必要时采取一些治疗方法,降低龋齿患病率。

沙眼是与个人及环境卫生不良有密切关系的接触性传染病,是青少年六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调查结果显示,本市高中学生沙眼患病率为3.08%,达到《全国学生沙眼综合防治方案》要求的10%以下的标准,但高于丁玉萍[4]的调查结果。高三年级的沙眼患病率显著高于高一及高二,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与高中年级住校生平时不大注意住宿卫生,加之住宿时间较长,男生平时锻炼活动较多,不注意清洗有关。提示学校要加强宿舍卫生管理,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采取普查普治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沙眼的患病率。

摘要:目的 了解兵团高中学生常见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9—11月整群抽取高中学区6 529名学生进行调查,按国家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高中生的营养不良率为5.62%,肥胖率为12.19%,视力不良率为83.61%,龋齿患病率为10.17%,沙眼患病率为3.08%,较低体重率17.83%,以上项目各年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肥胖、视力不良、龋齿、沙眼和较低体重患病率男女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兵团石河子市高中学生常见病患病率现况不容忽视,重点是视力不良,需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素质。

关键词:营养不良,肥胖,视力不良,龋齿,沙眼,学生

参考文献

[1]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113.

[2]季成叶,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社会经济差异[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06-108.

[3]全国《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分析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6(5):10-14.

[4]丁玉萍.北京市怀柔区2006年学生常见病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954-955.

[5]高艳风.北京市崇文区1998年与2008年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9):844-855.

[6]Ucakhan O,Sokol J,Brodie SE,et al.Characteristics of the myopicpatient popucation applying for refractive surgerg[J].Clao J,2000,26:102-105.

兵团高校大学生 篇7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 要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 (兵团) 实现跨越式发展, 确立了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兵团作为国家在新疆的重要战略安排, 将突显出更加重要的地位。兵团党委提出通过推进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的“三化”建设来实现兵团的跨越式发展。

兵团“三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 在这项宏大的工程中占据着特殊地位, 他们的积极参与对推动“三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兵团直属综合大学——塔里木大学在校学生进行调查, 分析大学生对兵团“三化”建设的认知情况、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以便为兵团 “三化”建设和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问卷设计

(一) 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以塔里木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调研时间正值大一学生报到, 鉴于塔里木大学招生范围面向全国16个省 (市) 、自治区, 所以新生对新疆 (兵团) 的现状以及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比较模糊, 为保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与有效性, 本次问卷发放对象为大二、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 涵盖了人文学科、理科、工科和社会学科的8个学院。调查采用分层取样的调查方式, 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中194份, 回收率为97%。

从调查对象的统计结果来看, 男生、女生分别占有效样本的49%和51%;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分别占有效样本的70.6%和29.4%;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大四学生分别占有效样本的32%、31.4%和36.6%;来自新疆兵团的学生、新疆地方的学生及外省市的学生分别占有效样本的22.1%、61.9%和16 %;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1001-2000元的、2001-3000元的、3000元以上的分别占样本有效率的16.5%、47.9%、29.4%和6.2%;经管类、理学类、工科类、人文类、农学类学生分别占有效样本的23.7%、10.3%、33.5%、11.3%和21.2%。由于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数据与塔里木大学在校学生的各项结构数据比较相近, 所以本次调查结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二) 问卷结构及说明

本次调查问卷是在对个别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设计的, 共分为4部分24道客观题, 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包括性别、民族、年级、专业类型、生源地以及家庭月人均收入等可能对“三化”建设认知水平和参与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第二部分为学生对兵团“三化”建设认知程度调查, 包括对兵团“三化”建设相关信息的知晓程度;第三部分为学生对兵团“三化”建设参与意愿调查;第四部分为大学生参与兵团“三化”建设的影响因素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学生对兵团“三化”建设的认知度

调查结果显示, 194个样本中听说过兵团“三化”建设的有182名, 占总样本的93.8%, 而对“三化”建设政策非常熟悉和比较关注的分别仅占总样本的8.8%和20.1%, 对兵团“三化”建设的相关内容非常清楚和比较清楚的也仅占总样本的4.6%和13.9%。由此可看出, 大学生对“三化”建设的了解程度不高。

在学生对“三化”建设相关内容的关注方面, 有6.7%的大学生知道惠民“十件实事”的具体内容, 有10.8 %的学生清楚兵团“三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 仅有7.7%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兵团“三化”建设的现状。由此可见知晓“三化”建设的大学生中对“三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内容关注的比较少, 学生对兵团“三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和政策的了解不够详细和深入。

(二) 大学生对兵团“三化”建设的参与度

1.大学生对兵团“三化”建设的参与意愿

从调查数据统计可知, 12.5%的学生表示以后不会参加兵团建设的各种活动, 23.2%的学生表示不愿参加“三下乡”等志愿活动, 有13.6%的学生表示将会视情况是否参与兵团的建设, 有50.7%的学生非常愿意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兵团 “三化”建设中去。这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很重要, 有相当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兵团的建设, 也有一些学生持观望态度, 参与意愿不强, 这与学生对兵团“三化”建设的认知程度不高有一定的关系。其中看情况而定是否参与兵团建设的学生, 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是否在兵团政府或者相关事业单位就业;是否是在兵团团部而不是基层连队就业;是否在兵团国有企业而非私有企业就业等来决定是否参与兵团建设。

2.大学生参与兵团“三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动机

据查显示, 有47.6%的学生选择到兵团工作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 30.2%是为了锻炼自己, 17.2%是为了享受优惠政策, 其余5%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随着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多, 兵团“三化”建设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机遇, 兵团政府要更加重视人才的吸收与培养, 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参与兵团各项建设。

(2) 不同生源地学生的意愿

在问卷调查中当学生被问及毕业后是否意愿到兵团所属单位工作或创业时, 来自兵团的学生有20.2%选择非常愿意, 45.1%选择等毕业的时候视情况而定, 34.7%选择不愿意继续在新疆或兵团工作;来自新疆地方的学生有34.3%选择非常愿意, 25.2%的选择等毕业时视情况而定, 40.5%选择不愿意继续在新疆或兵团工作;而这一问题在来自新疆以外省份学生中选择非常愿意的比例高达45.8%, 毕业时视情况而定的为25.5%, 选择不愿意在新疆或兵团工作的为28.7%。可以看出来自兵团的学生和来自新疆地方的学生对兵团建设的参与意愿总体要低于来自疆外的学生。原因在于来自疆外的学生通过大学四年在新疆学习和生活, 已经习惯了新疆的自然及人文环境, 加之新疆的就业压力相对较低, 所以他们愿意留在新疆和兵团地区工作。

(3) 不同年级的意愿

本次调查显示: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在毕业之后非常愿意参与兵团“三化”建设的分别占到27.5%, 27.9%, 22.3%, 可以看出, 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对兵团建设的参与意愿并没明显的差距, 大四学生的参与意愿略微要低,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兵团“三化”建设的认识不清或者对兵团地区的现状不够了解导致其参与兵团“三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从而影响其参与兵团建设的意愿。

(4) 家庭月收入水平

家庭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参与兵团“三化”建设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较低的学生对兵团建设的参与意愿较高, 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较高的学生对兵团建设的参与意愿较低。原因是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环境较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地区工作, 而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学生则会更注重工作待遇、工作发展前景、就业优惠政策以及较低的就业压力和生活成本。

四、调查结论与对策措施

(一) 结论

通过对塔里木大学200名学生的样本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学生对兵团“三化”建设的认知度有待提高。塔里木大学作为对新疆建设兵团直属的综合性大学对新疆尤其南疆地区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对“三化”建设的认知状况不尽人意, 由此可推论, 就全新疆范围而言, 大学生对兵团“三化”建设的认知程度就更低, 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其参与兵团“三化”建设的积极性。第二, 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年级及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大学生对兵团“三化”建设的认知度与参与意愿存在差异。这与学生在考入大学之前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有关, 也与学生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有很大关系, 因此, 让不同学生对兵团“三化”建设的认知度与参与意愿得到较大的提高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

(二) 对策措施

1.高校应充分发挥在大学生参与兵团“三化”建设中的教育引导作用

首先, 加强对兵团“三化”建设的系统宣传, 增强大学生参与兵团“三化”建设的责任意识。其次, 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 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拓展就业视野, 以兵团“三化”建设为有利契机, 调整就业期望, 积极投入到兵团建设中去。第三,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掌握适应基层的知识和技能。兵团各团场尤其是南疆团场环境较差, 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将面对诸多困难, 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把人才培养与兵团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2.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参与兵团“三化”建设的鼓励与支持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兵团建设急需的岗位和职业上, 为兵团的建设贡献力量。对加入兵团建设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保障, 在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物质支持, 以激发他们建设兵团事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鼓励大学生扎根兵团, 扎根边疆, 安心工作, 对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实绩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大学生要及时吸纳为后备干部。

3.社会应加强对兵团“三化”建设的宣传和支持

家长往往把高考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延续转化为子女毕业时有一份稳定的、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家长在鼓励大学生参与兵团建设的同时, 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就业观, 积极参与兵团和边疆的建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全社会唱响“到兵团去, 到基层去, 到边疆去, 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主旋律, 倡导有志青年积极参与兵团“三化”建设, 为兵团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瑞.对推进兵团“三化”建设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的几点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 2011 (6) :39-42.

[2]车俊.科学发展引领屯垦戍边新实践[N].人民日报, 2012-9-12.

[3]李峰, 柯峰, 文鹏.大学生择业期望现状及差异性分析研究——以武汉市七所部属高校为例[J].人口与发展, 2012 (4) :21-29.

兵团高校大学生 篇8

研究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总体,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先在本学院的水利建筑分院、轻纺化工分院、机电分院中随机抽取8个高职新生班的学生, 此样本合计总人数为304名。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4份, 回收有效问卷299份。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 调查问卷及程序

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是课题研究小组在平时的实践教学基础之上自编的《兵团文化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 该问卷共设计了20个问题, 从三个方面调查兵团文化对高职生价值观的影响情况:第一方面是学生是否对兵团文化有所了解;第二方面是兵团文化对自己人生价值形成是否有影响;第三方面是学生对兵团文化引导个人形成正确价值观教育的建议。问卷调查的实施严格按照问卷调查的程序进行,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统一的答卷纸,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发放, 统一回收进行处理。研究数据的管理、分析采用Excel统计图表完成。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新疆发展和兵团历史有力地推动了兵团文化发展

为了摸清高职院校学生对兵团基本情况及兵团文化了解的情况, 本次调查共设置了3个问题。当问到是否了解王震将军时, 只有4%的学生完全了解, 17%的比较了解, 48%是一般了解, 只有9%的学生完全不知道王震将军。王震将军对新疆的发展发挥过重大作用, 让广大学生了解王震将军, 也是对新疆历史的一种了解。调查问卷统计表明, 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大多数学生对新疆的历史还是有所了解的。当调查学生对兵团历史的了解情况时, 其中有4%的学生完全了解兵团历史, 12%的学生比较了解, 43%的学生一般了解, 这说明在特定的环境下, 大多数学生对兵团历史耳濡目染。在学生对新疆历史、兵团历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 进一步调查了学生认为是否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兵团文化, 68.4%的学生表示有必要, 26.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4.7%的学生表示没有必要进一步学习兵团文化 (如图1所示) , 这一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愿意进一步了解兵团文化。

(二) 兵团文化对高职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兵团文化是兵团内部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文化, 兵团文化的魅力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为此, 在此次调查中, 只有充分考虑到兵团的发展与被调查人的发展有何种关系, 才能更好地揭示被调查人是否有意愿了解和投入到兵团文化的传播当中。通过调查分析得知, 此次被调查的学生虽然有44%来自内地, 但是当调查涉及兵团的发展与他们本人的发展是否有关系时, 95.9%的学生认为有关系, 而只有4.1%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关系, 如图2所示。这表明, 高职院校学生对兵团有意愿去了解, 并且深知自己的发展与兵团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同时也说明了兵团文化氛围是兵团发展的基础, 兵团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自身发展。

目前, 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不过, 人们研究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似乎很偏爱“象牙塔”外的因素, 如互联网、影视作品、选秀类节目、低俗文化和西方文化等。还有的研究者将视角投向了大学生的背景因素对价值观的影响, 如贫富差距、性别差异等。但是通常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所受家庭教育等多重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人生价值观。而在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众多因素中, 当被问及哪个因素对价值观的影响最大时, 调查结果依次是家庭教育 (占39.1%) 、自己经历 (占36.6%) 、学校教育 (占20.7%) 、身边朋友 (占2.6%) 见图3。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中可以看出, 这些价值观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适应, 但有个别大学生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价值混乱, 主导的价值观与一些低级庸俗、非理性甚至腐朽的价值观相互交织的现象。除了家庭教育的影响外, 学校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 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 兵团高校有必要加强兵团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三) 兵团文化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理解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兵团文化跟随时代的脚步已从自我封闭、自我陶醉、自给自足的思想牢笼中解放出来, 并注入了与时俱进的新内涵。近些年, 新疆高校加强了大学生对新疆历史和民族宗教的学习, 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新疆精神和兵团精神, 为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的评判标准。为此, 我校进校新生要进行兵团文化的讲座和实践教学, 并且在他们进校的第二学期要学习“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这门课程涉及了新疆历史和兵团文化的相关内容。但是, 被调查的学生还是希望兵团文化的价值观能够通过一些形式体现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 其中认为应定期参观兵团爱国主义学习基地的占38%, 应定期开展兵团文化讲座的占30%, 认为应设置兵团文化相关课程的占26%, 认为应与老一辈军垦人交流的占6%。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0.1%的学生认为, 开设相关兵团文化课程对他们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是肯定的, 如图4所示。

通过这组数据分析表明, 爱国主义基地是了解兵团文化价值观的有效窗口,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各类兵团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兵团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从而运用活生生的教材去陶冶学生对兵团文化的认同、激发奋进豪情。另外, 借助校内广播、社团、课外活动和音像制品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和报道, 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能够使兵团大学生走出课堂, 进一步深化对兵团的认识, 培养他们热爱兵团、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美好感情, 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建设兵团的热情。

基于兵团文化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 加强新疆大学生对于兵团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次调查中, 有54%的学生来自新疆本地, 44%的学生来自内地, 其中只有9%的学生完全不知道王震将军、15%的学生完全不知道兵团文化, 这也说明了学生对兵团文化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在问到是否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兵团文化时, 95.3%的学生都愿意深入了解并学习兵团文化。对于他们而言, 三年职业院校的学习经历是他们人生的重要时期, 利用兵团文化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可取的途径。十六字兵团精神是兵团文化的精髓: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种精神应该是每一位职业院校学生必备的品质。

(二) 融合兵团文化对高职生价值观形成有深远影响

这次调查显示, 大多数学生毕业以后都会在新疆发展, 因此有91.9%的学生认为兵团的发展与本人的发展有关系, 兵团的发展可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就业和生活, 这也充分地体现出兵团历史及兵团文化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有用的。作为“90后”的新生代, 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然而他们认为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家庭教育, 其次是自己的经历, 再次是学校教育。这一调查结果可以提示我们, 思想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可以通过课堂的讲授, 也可以多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从中感悟一些正能量, 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完善和更新兵团文化教育课程的建议

目前, 新疆的高校是非常重视兵团文化教育的, 例如, 新生的入学课程会涉及新疆历史的讲座和参观兵团历史学习基地, 第二学期会学习“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这门课程, 这些课程都会让学生对兵团文化有所了解。但是, 由于课时量的限制, 学生对兵团文化的了解是十分肤浅的。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 在对兵团历史深入了解之后, 再去红色教育基地实践学习会使他们的感触更加深刻。当学生被问起兵团文化的价值观通过何种形式体现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更为适切时, 学生选择比较多的是定期参观兵团爱国主义学习基地、定期开展兵团文化讲座和设置兵团文化相关课程。说明学生更加接受通过这三种方式对兵团文化进行学习。大多数学生认同兵团文化可以影响到他们价值观, 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疆石河子的兵团文化教育资源来对“90后”高职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充分利用兵团文化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建议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要高于职业技能的要求。新疆石河子在兵团文化教育资源方面相对占有优势。笔者就如何利用好兵团文化资源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在理论教学中应加强兵团文化的宣传力度

新疆高校的学生会在“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这门课程中了解到一定程度的兵团历史和兵团文化。如果任课教师能把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扩充, 那么学生就能够更多地了解到兵团的相关知识。除了在涉及兵团文化的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外, 兵团文化、兵团精神也可以在其他课程中得到体现, 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基础课教师, 我们的共同职责都是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 就是教师通过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学习, 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促进学生健康、快速地成长。所以说, 利用兵团文化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每位兵团高校教师的职责。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应“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 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引路人。”

(二) 在兵团文化理论教学之后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

对兵团文化的实践教学应该在新生入校教育和“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教育的基础上, 再进行一些兵团历史和兵团文化的实践教学, 例如参观军垦博物馆、石河子大学博物馆、艾青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 这样会加强兵团文化对学生的感召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校园文化中应对兵团文化有所体现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形态、多层面的文化现象, 它是社会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 高职院校承担着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使命, 作为新疆兵团的高校应在校园文化方面对兵团文化有所体现, 这样可以随时随地地让学生受到兵团文化、兵团建设的感染, 影响他们的价值理念, 最终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设置兵团文化的相关课程

兵团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表现, 是几代兵团人在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加快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在近60年的发展中, 兵团文化体现了引领兵团事业发展、宣传弘扬各民族共同价值观、团结凝聚职工群众、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抵御不良文化侵袭等重大功能。这充分体现出兵团文化对新疆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一所兵团职业院校来说, 培育出的技能型人才主要是为兵团服务、为新疆服务, 而这样的人才更应该去学习、继承和发扬兵团文化。所以, 新疆的高校应该设置专门的兵团文化相关课程。

结语

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是现在高职院校比较关心的话题。对于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 需要运用“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精神这一地方特色文化来感染他们。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 是帮助人类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利用兵团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适应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124.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96.

[3]南迪.论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12 (3) :59-64.

[4]祝谦.繁荣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关于车俊政委有关文化论述的学习体会[J].兵团建设, 2012 (1) (合刊) :35-36.

[5]姚钦英.企业对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需求调查及思考[J].高教论坛, 2010 (7) :4-7.

[6]王崇久.兵团精神:新中国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J].兵团建设, 2007 (3) :6-8.

上一篇: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下一篇:科技文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