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发展

2024-10-31

兵团发展(精选12篇)

兵团发展 篇1

摘要:本文介绍第六师近五年经济发展概况, 用相关统计数据与第八师、第一师两个经济强师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第六师经济发展的优劣势, 并研究制定对策。

关键词:兵团,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一、引言

2012年, 兵团实现生产总值1, 197.21亿元。在兵团十四个师中GDP过百亿元的有一师、六师和八师, 其GDP分别为161.39亿元、156.21亿元、276.12亿元, 合计实现生产总值为594.02亿元, 占到全兵团生产总值的49.62%。在生产总值超百亿的三个师中, 第六师位居第三位, 落后于第一师、第八师。认真研究分析六师在“十一五”时期及“十二五”起步之年的经济发展状况, 特别是开展与第一师、第八师两个经济强师经济发展的对比分析研究, 对于总结第六师取得的成绩、看清存在的不足、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现意义。

二、第六师近五年经济发展概况

(一) 第六师经济总量概况。

第六师的GDP从2008年的60.25亿元增长为2012年的156.51亿元, 增加为2008年的2.5倍, 累计增长量95.96亿元, 平均增长速度为126.95%。尤其从2009年之后, 增长速度特别快。

(二) 第六师经济在兵团经济中的地位分析。

为了衡量第六师在兵团经济中的地位, 本文选取了第六师GDP占整个兵团GDP中的比重这个指标来得出第六师经济地位。第六师GDP占整个兵团GDP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2008年的11.51%增长到2012年的13.47%。这充分说明第六师在兵团中的经济地位越来越突出。

(三) 第六师经济总量的产业结构分析。

为了分析第六师的产业结构, 本文选取了第六师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个指标。同时为了看出第六师产业结构调整和变化的趋势, 选取了2008年、2010年、2012年这三年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经过简单计算分析可以得知:第六师近五年以来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特别快, 在GDP比重从2008年的26%变为2012年的47%, 增加了21%。并在2010年超过第一产业比重, 成为第六师的主导产业, 说明第六师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和升级。同时, 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这个变化可以加快第六师的工业化进程, 与第六师招商引资的政策有很大关系。

(四) 三大产业投资总额变化趋势分析。

在第六师总资产投资额中, 第二产业投资额增长速度远远超于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说明第六师政府对第二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一产的投资总额低速稳步增长。

根据以上四点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第六师GDP近五年增长速度较快;2、第二产业在第六师经济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已成为其主导产业;3、第六师在兵团中的经济地位越来越突出, 并有望超过第一师;4、第六师政府对第二产业投资从2008年的10.08亿元增长为2012年的124.93亿元, 增长了近12倍。比一产投资、三产投资增加速度快, 说明第六师政府对第二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三、第六师与第八师、第一师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一) 六师经济在三个师中的“六大优势”。

近五年, 六师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等六项重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超过一师和八师, 有的指标连续几年超过一师、八师, 体现了六师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优势之一: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三个师中最快。2008~2012年期间, 八师生产总值与一师、六师相比遥遥领先, 位居第一, 一师位居第二位, 六师位居第三位, 但六师与一师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由2008年相差4个亿下降到了2012年相差3个亿。从2008年以来, 六师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了一师和八师。自2010年之后, 三个师的经济增长速度均有所放慢, 可能与2009年“七五事件”有关, 但第六师增长速度依然高于第一师与第八师。

优势之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在三个师中最快。从2009年以来, 六师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连续四年超过了一师和八师, 且从2010年以来, 六师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接近50%。但是, 在2012年, 三个师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可能是前几年增长太快的缘故。

优势之三: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在三个师中最快。2008年以来, 八师工业增加值与一师、六师相比遥遥领先, 位居第一, 六师位居第二, 且六师工业增加值与一师相比已经逐年拉开距离。从2009年以来, 六师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连续三年超过了一师和八师, 且六师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逐年上升, 而一师、八师在逐年下降。尤其在2011年, 六师工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突破了60%, 远远超过一师、八师。工业对六师经济的贡献率高达68.2%。

优势之四: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经济投资比例在三个师中最高。2012年, 六师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5亿元, 在三个师中排名第二, 在兵团各师也排名第二。但在固定资产的投资结构中, 非公经济投资比例达到了80%, 在三个师中比例最高, 在兵团各师中也最高。六师固定资产投资用于生产性建设的投资比重为78%, 远大于用于非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22%。

优势之五:招商引资总投资在三个师中最高。根据兵团经协办招商引资统计资料显示, 2010年, 六师招商引资总投资达279亿元, 超过了八师的216亿元, 在三个师中名列第一, 在兵团各师中也是名列第一。

优势之六:六师占一、六、八三个师的经济比重增幅最大。如果把一、六、八三个师作为一个经济体进行分析, 三个师的经济总量在2008年占兵团的47.16%, 2012年占到了兵团的49.62%, 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同时, 在此经济体中, 六师占三个师经济总量的比重在变大, 一师、八师的比重在减少。与2008年相比, 2012年六师在三个师经济总量中比重增加了3.7个百分点, 八师下降了2.5个百分点, 一师下降0.8个百分点。六师与八师的经济总量之比由2008年的46.2%上升到了2012年的54.8%;六师与一师的经济总量之比由2008年的81.6%上升到了2012年的94.7%。

通过与一师、八师以上七组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六师近几年来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归纳起来, 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工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的高速增长, 是推动六师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 尤其是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经济的高比例投入, 为六师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突飞猛进的招商引资工作, 是推动六师经济快速发展的“直接因素”。

(二) 六师经济在三个师中的“五个劣势”。

2012年, 六师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团场及企业个体竞争力等五项重要经济指标都远远落后于一师、八师, 折射出六师经济发展的“薄弱点”。

劣势之一:一产是制约六师经济发展的短板。2012年, 一师、六师、八师生产总值分别为161.39亿元、156.51亿元、276.12亿元。与一师相比, 2012年六师与一师生产总值仅相差4.88亿元, 但在一产增加值上六师比一师少了45.62亿元, 比八师少了28.07亿元。虽然六师在二产增加值上高出一师30.98亿元、三产增加值上高出一师9.76亿元, 但都抵不过六师在一产上与一师、八师的巨大差距。

劣势之二:六师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在三个师中最低。2012年, 六师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三项指标均低于一师、八师。其中,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低于一师、八师7, 200元和9, 400元。“十一五”以来, 六师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虽然在逐年上升, 但与一师、八师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而且这个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

劣势之三:六师固定资产投资用于一、三产业的比重在三个师乃至全兵团各师中最低。2012年, 六师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2.7亿元, 在兵团各师排名第二, 其中用于一二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分别为5.64%、68.38%和25.98%。六师固定资产投资用于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全兵团各师当中最高, 而用于第一、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比重在兵团各师当中最低。

劣势之四:六师团场及工业、流通企业个体竞争力落后于一师、八师。2012年, 在兵团农牧团场利润总额排序中, 六师没有一个团场进入前10名, 而一师有8个、八师有2个, 前10位的团场全部被一师、八师包揽。从2008年至今, 兵团团场利润总额前10名中就没有过六师团场的身影。在兵团工业企业利润前10名排序中, 六师仅有第六师煤电有限公司1家位列第6名, 而八师有4家, 一师有3家。在兵团商贸流通企业主营收入前10名排序中, 六师没有一家企业进入, 而一师、八师分别有3家企业进入。综合来看, 兵团团场、工业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各前10位的30家单位中, 八师占9家、一师占14家, 六师仅有1家。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六师团场、工业及流通企业个体竞争力不强, 远落后于一师、八师。

劣势之五:六师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量升幅居兵团各师之首, 且单位产值能源消耗在逐年上升。2012年, 六师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80.3万吨, 能源消耗量由2008年排兵团各师的第五位猛升至第二位, 比2011年增长了191.8%, 升幅连续两年 (2011年为162%) 高居兵团各师之。说明六师已经迈入了能源消耗大师的行列。

2012年, 六师、一师、八师规模以上工业的单位产值能耗分别为1.42、1.43、1.97吨标准煤/万元。虽然目前六师在单位产值能源消耗上低于八师, 但是从2008年以来, 六师规模以上工业的单位产值能耗快速上升, 而一师、八师尤其是八师单位产值能耗快速下降。说明八师单位能耗的经济效益逐年提升, 六师单位能耗的经济效益逐年下降。这一趋势应当引起六师的高度警惕。

通过与一师、八师以上七组经济指标对比分析看出, 六师与一师、八师相比, 有“四个明显差距”需要引起六师高度重视:一是一产上的明显差距;二是团场及企业个体竞争力不强的明显差距;三是一师一产强、八师二产强, 与一师、八师相比, 六师在三次产业上没有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产业特征、经济优势。

四、解决六师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思路

(一) 加大一产结构调整力度, 提高一产对六师经济的贡献率。

稳步提高对农业的投资额。加大对科技型新型农业的支持力度,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发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及与其相关的产业链;发展农业初级产品的深加工, 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使第一产业持续发展,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二) 做大做强第三产业, 突出六师第三产业发展优势。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一师突出的产业特征是一产强, 八师突出的产业特征是二产强, 六师与一师、八师相比, 六师二产发展相对较快, 但没有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经济优势和产业特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六师近5年来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展变化看, 以房地产、金融业、旅游业为标志的成长性很强的新兴行业异军突起, 所占第三产业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已从2008年占三产经济比重的12%, 上升到了2012年的36%。加之六师具有优于一师、八师的地缘优势, 由此可见, 六师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突出第三产业特征的基础优势。

(三) 鼓励职工消费, 扩大内需。

要切实增加职工收入, 扩大内需, 刺激消费, 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主要是提高广大职工的消费需求, 而广大职工收入的增加是实现消费快速增长的前提, 必须开辟职工增收新渠道, 使职工减负增收长效机制在制度上落到实处, 努力降低和化解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因素, 使得兵团职工收入稳步增长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同时, 深入完善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和住房制度的改革, 要使人们对预期收入和预期支出充满信心, 增强民众消费信心, 使得消费对兵团经济的刺激作用达到最大化。

兵团发展 篇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进军号,彰显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兵团人欢欣鼓舞。细心细心研究原文之后,对兵团文化的发展有所感悟。

兵团团场是兵团文化发展的基本因素,她的繁荣与发展直接关系着兵团文化发展与繁荣。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走访了二十一团场21各基层单位,就兵团团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进行了调研。

一、兵团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兵团经济的发展,职工生活日益富足,文化生活也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

1、文化援疆使文化共享工程成为兵团团场获取文化建设资源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文化项目,成为推动兵团团场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五年间,二十一团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活动室11个,农家书屋建设11个,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11套,农牧连队职工教育设备17套,体育器材8套,这些项目与设施建设为团场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证。

2、群众文化有了较大发展

逢逢佳节,团场文化中心乐声悠扬、歌舞翩翩,连队综合文化活动室鼓乐欢快,舞步轻盈,广大职工群众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掀起了节庆文化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平日里,在团场、连队群众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军垦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许多职工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的基础上,促进了广大职工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农闲季节,数字电影一场接一场,让职工群众不出门就能尽情享受露天影院带来的欢乐。

然而,纵观兵团团场文化发展全局不难看出,兵团团场文化建设与率先在西部地区建成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纵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兵团团场还是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兵团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够均衡,直属单位、城市和拟待建市的师市文化投入偏重,团场及偏远地区投入偏少,导致城乡差距还在日益拉大。

二是兵团团场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落后。尽管“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对兵团文化事业建设共投入5.6235亿元,兵团连续三年共投入1.7亿元,将村村通工程、团场及连队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列入每年惠民服务十件实事之中。初步形成了以新闻宣传、广播电视、文化事业为主要内容的兵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兵团现有群艺馆1座,军垦博物馆1座,国家三级图书馆1座。14个师中有8个师建有文化中心(文化宫),175个农牧团场中有118个建有文化活动中心,2200个连队中有1210个建有文化室,并拥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81个,历史文物点500多处,兵团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3个。但仍有大部分团场无文化中心,或文化中心破旧、狭小,有部分单位的文化中心已接近危房,严重影响了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是兵团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团场文化中心运行经费和活动经费严重不足,连队活动室、图书室管理经费、业务支出捉襟见肘,再加上管理人员待遇问题难落,导致文化工作者队伍不稳定,工作不够上心,不够卖力。

四是为职工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数字影院虽然走进了基层连队,但影片的种类较少,大片相对较为滞后,电视上度放过了,才下发到团场、连队,看的人自然不多。2011年,二十一团深入基层放电影150多场,多的时候有上百人,手的时候只有十几人,是在“可悲”。

二、兵团团场文化发展思路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先进文化牢牢占领团场阵地,用先进文化引导团场文化,任重道远。

(一)紧紧抓住中央对兵团的有利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兵团文化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加强设施建设。

文化设施是职工群众享受文化生活、进行文化创造的物质环境和空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职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团场文化设施总量不足、水平落后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因此,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团场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把团场文化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在搞好图书室、文化站、广播站、电影站等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对标识性宣传设施、简单体育设施、传统文化活动设施等加以改进和提高,使其具有娱乐休闲、宣传教育、普及知识等功能。这就需要把兵团文化建设纳人全国文化发展规划,在制定和确立全国性的文化政策、项目时,在制定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政策时,充分考虑兵团的特殊性,予以支持。同时,国家编委应促进兵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兵师团三级文化中心(馆、站)列人国家事业编制,配齐人员,配足经费。

(二)注重需求,结合实际,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团场文化建设。一是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团场文化建设要与职工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主导产业相结合,提高农业的文化和科技含量。

二是与提高职工素质相结合。团场文化工作应从职工群众的要求出发,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卫生知识等有机地融入各种文化活动中,以丰富的内涵、健康的格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改、塑、树”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引导职工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用先进文化思想占领团场文化阵地,为率先在西部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拓宽思路,因地制宜,搞好团场文化队伍建设。一是培育团场文化带头人。团场文化队伍是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军垦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利用各种能够利用的培训资源,积极组织好团场文化骨干业务培训,培养一批群众创作队伍、文化活动带头人。

二是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通过发现、培养、提高,促进人才成长。

三是搞好团场文化社团建设。引导和支持民间文化社团从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精心创作,努力推出更多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好形式。

(四)拓展职能,突出特色,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是积极搭建团场文化载体。把团场文化机构建成综合性的文化载体,使之成为职工群众学文化、受教育的学校,成为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示范基地,成为抵御不良风气的阵地,更多地满足职工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二是加强以团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连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文化建设。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重点建设一批设施齐、功能全、适用性强的基层文化阵地,着力为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享受文明成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兵团新闻联播》发展策略分析 篇3

关键词:兵团卫视;《兵团新闻联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99-02

一、兵团卫视新闻栏目分析

兵团卫视是国家广电局批准的省级电视台,隶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中国最新一个可以以模拟信号落地(含数字信号)的省级综合卫视。[7]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兵团卫视的市场逐步开阔,但是,年轻的兵团卫视在频道发展中仍显得稚气未脱。

新闻栏目是一个电视台的立台之本,目前兵团卫视的新闻栏目主要有:

根据以上表格得知,兵团各新闻资讯栏目的首播时间分别为19:30、08:00、12:30、23:00,然而按照时差来推算,这四个时间段并非新疆的黄金时间段。与全国收视早高峰(07点左右)、午高峰(12点左右)、晚高峰(19点左右)相比,新疆的黄金时间需要往后推两个小时(即09点左右、14点左右、21点左右)。因此,以上时段都不太可能形成兵团卫视受众群体的收视优势。

二、《兵团新闻联播》分析

从2009年8月《兵团新闻联播》改版以来,栏目播出时间长度发生了变化。改版之前,每期节目为20分钟,改版之后每期节目为30分钟。播出时间的变化显示出了《兵团新闻联播》在兵团卫视中的地位逐步加强。然而,改版让《兵团新闻联播》的时间增长,但内容却无实质性进展,下面就从《兵团新闻联播》的栏目定位、节目内容、主持人表现来分析《兵团新闻联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分析。

《兵团新闻联播》是兵团卫视的立台之本,每期新闻联播都汇聚了一天之中兵团14个师发生的所有重要信息。凭借兵团的重要政治地位,兵团卫视成为兵团群众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种信息最直接的媒介,《兵团新闻联播》担负着报道兵团动态、宣传兵团的责任,其最直接的受众群体应该是居住于十四个师的兵团人,因此,如何努力贴近兵团人、全力服务兵团人才是这一阶段栏目的恰当定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兵团新闻联播》的定位却有些模糊。

(二)节目内容分析。

节目内容是一个栏目的灵魂,也是最吸引受众的地方,作为兵团卫视的一档品牌新闻节目,《兵团新闻联播》目前的栏目主要设定为时政新闻、走基层、区内动态、联播快讯等,但是在具体的报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新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经笔者统计,2012年6月4日至6月9日共有145条新闻,其中有关兵团各个师部、团场的新闻占69%,区内动态占16.6%,国际、国内新闻占14.4%。新闻内容覆盖面广,但撒网过宽,国际和国内新闻比重较大,导致新闻内容定位模糊。同时,深度报道较少,节目中仅有《边境团场行》这一连续的专题报道,报道数量仅占4.1%,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存在着欠缺和发展的空间。

其次,新闻报道重播报、轻时效。有些关于领导活动的报道,从头到尾都是播音员配音,加上会议场景和领导的镜头,一个新闻就采集完毕。例如,6月7日的一篇报道《车俊刘新齐接见石书江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新闻时长约三分钟,整篇报道从头至尾都是由播音员配音,没有领导讲话的同期声,使新闻报道缺乏生动性、现场感,无法全面展现出报道形象和拍摄对象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兵团新闻联播》的新闻报道内容主要以时政、经济为主,有关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新闻较少。会议报道和成就报道,大话空话较多,较少突出老百姓关心的共鸣点,没有运用现场报道、图表说明等方式。同时,新闻的时效性较差,例如,新闻报道中多次出现“近日”、“五月下旬”等等字眼,没有时效性的新闻大大消减了其报道的价值。

(三)节目主持人分析。

在《兵团新闻联播》中,播音员和出镜记者就是主心骨,但其在灵活性和新闻播报方面仍欠缺把握能力:

首先,新闻播音员播报缺乏灵活性。第一,播报方式生硬。例如对第三次援疆会议的报道,播音员在播音中用一种激励人心的状态来清楚传达消息便可。但这种用书面语言把新闻念出来的播报方式,不免过于生硬,播音员四平八稳的念着稿子,容易使受众产生距离感。第二,出镜记者采访模式化,在实际的新闻采访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新闻报道中有的记者一到采访现场,不分主题、不分场景,拿起话筒就是:我现在在什么地方、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把新闻的五个要素稍加总结,出镜播报就完成了,语言表述僵化,缺乏新意。

三 《兵团新闻联播》改进策略分析

以“新闻立台”是兵团卫视的大势所趋,因此努力改进兵团新闻联播的质量,提升贴近性和服务性是兵团卫视发展的重中之重。

1.确立服务兵团、注重民生的理念。兵团自成立以来就承担着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兵团新闻联播也担负着报道兵团动态、宣传兵团的责任,其频道定位理所应当是服务兵团人生活。兵团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全国最高,现今,我国正在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那么兵团农业科技和生产的经验可以吸引很多的农民朋友。每年内地赴新疆拾花工70多万,其中光兵团就有50多万。农民工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等等,都将会成为广大农民所关注的热点,相比较CCTV-7而言,就显得更加平民化、更加专业化,也就更能吸引受众。因此,多注重三农问题的报道会为兵团新闻联播增添不少亲和力。

2.与新媒体融合,突出新闻互动性。具体来看,“坚持重大事件我在场”和“立足本地民生”才是兵团新闻联播安身立命的本钱,也是打造高水准队伍的有效途径。提高栏目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应该是兵团新闻联播努力的方向。兵团新闻联播应考虑与网络相结合,突出新闻的互动性和观众的参与性,从而扩大媒体的影响范围。

3.培养播音员个性,提升播音员声誉。注重节目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栏目的包装,播音员是栏目形象的代表,播音员的风格也代表了栏目的风格,因此,提升栏目知名度的同时要注重播音员自身个性的塑造。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只有适当改变播报方式,采用平和的播音风格才会缩短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更容易被观众认可与接受。另外,在新闻配音方面,应避免严肃、拘谨的现象,多加入一些讲述味道,增加稿件的亲和力。

综合以上分析,年轻的兵团卫视一定要先从成长期开始稳步前进,确定新闻立台的定位,从基础做起,先培育稳定的受众市场,再培育受众的忠诚度,逐步扩大兵团卫视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友军.地方新闻联播定位及创新[J].新闻窗,第20-21页.

[2]李丹丹.电视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探讨[J].新闻传播,2011年第2期:55页.

[3]远媛.浅谈电视新闻播音的“播”与“说”[J].群文天地,2012年第2期:137页.

[4]刘海燕.新疆兵团电视台节目现状研究[D].新疆:新疆大学,2009

[5]高山.论新形势下兵团卫视的“新闻立台”[J].新闻爱好者,2011.09

[6]赵建基.地域特色是兵团垦区电视台立身之本[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06

[7]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144856.htm

浅析兵团房地产市场发展思路 篇4

近年来, 兵团房地产业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中心任务, 紧紧抓住对口援疆政策机遇和兵团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时机, 以“加快住房建设, 加强房屋权属登记和交易管理, 培育商品房开发市场”为重点, 不断推进兵团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截至到2015年初, 全兵团实有房屋总面积9 149万m2, 其中住宅6 650万m2, 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5.92 m2。到2014年末, 在兵团各师注册和备案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141家, 按权属关系分, 其中兵团参股和控股的企业34家, 纯民营企业107家;按资质等级分, 其中一级资质1家, 二级资质11家, 三级资质40家, 三级及以下资质89家。累计开发商品房1 403.6万m2, 实现产值420多亿元, 提供就业岗位2 000多个, 为兵团经济发展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1 兵团房地产开发现状

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性特点, 决定了兵团房地产市场的二元结构属性, 即城市房地产市场和团场城镇房地产市场。下面从这两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兵团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1.1 城市房地产市场现状

目前,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开发程度、城市规划、城市化程度、外来人口等因素的影响, 只有石河子市和五家渠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房地产市场结构体系。恒大、天富、兵房等一批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了金碧天下等一批设施配套、住宅品质高、环境优美、物业服务完善的小区。商品房交易、房屋租赁市场活跃, 贷款、担保、抵押等金融业务快速增长, 登记量逐年上升。测绘、评估、买卖等中介服务市场规模巨大, 物业服务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高, 极大拉动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进一步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 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

1.2 团场房地产市场现状

通过38个重点城镇和南疆31个团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促进了城镇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城镇生态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公园、广场、居民小区绿化美化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提升了团场城镇的综合承载力, 城镇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建成一批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各类生产要素集散、社会和谐与公共社会服务型的综合性城镇。以此为依托, 建成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467个, 各类保障性住房近50万套, 初步改善了大多数团场干部职工的住房条件。

基于以上现状以及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造成了团场城镇房地产市场主要是以房地产投资开发和建筑施工市场为主, 尚未形成完整的房地产市场体系。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①一般团场的纯商业开发主要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配建的商铺, 得益于团场城镇的建设, 保障性住房小区临街门面均作为商业用房使用, 由开发企业单独销售并交纳土地出让金, 每平方米单价与城市商业用房不相上下, 是团场城镇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部分;②一般团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多采取房地产开发企业代建的形式, 形成了名义上的房地产开发, 很多团场的保障性住房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代建, 建设、销售管理等均按照商品房开发程序进行, 并允许开发企业有一定的利润, 但实质上并不是房地产开发, 对团场城镇房地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没有实际意义;③市郊团场的房地产开发迅猛发展。随着地方各地州市城镇化的不断发展, 城区规划面积逐步扩大, 使原本与城区有一定距离的许多团场逐步纳入到城区发展的范围, 引起了近郊团场房地产开发热潮, 比如农十二师五一农场、三坪农场、104团, 农六师102团, 农七师130团以及农四师70团等, 近几年开发规模逐步扩大, 形成了兵团房地产投资开发市场的亮点。

2 存在的问题

1) 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资质低、规模小、开发出的楼盘少有精品。开发经营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房源不公开、价格不透明, 甚至违法预售、签订阴阳合同、一房多售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2) 相比较地方县市而言, 住房商品化率和自有率不高, 房屋普查登记和发证工作滞后, 使房地产没有发挥出其最佳融资工具的作用。

3) 二级市场发展滞后, 一方面是因为兵团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特殊性这一客观原因, 另一方面也是团场房屋交易与登记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不完善造成的。

4) 专业化、社会化的物业管理起步晚, 特别是在团场城镇, 大部分群众, 甚至是部分领导同志仅仅将物业管理视为打扫卫生和代收水电费, 对物业管理这一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及发展前景缺乏足够认识。这些现实问题制约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对加快推进兵团城镇化进程产生了消极影响。

3 兵团房地产业发展思路

3.1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规范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行为

开展团场城镇房地产市场整治, 就房地产开发的经营主体、价格和质量、开发和销售行为等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特别是对团场城镇未取得资质证书进行开发、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擅自预售商品房的行为进行打击。对团场城镇所有开发项目从用地、规划开始, 到预售、销售、初登、分户办证, 进行跟踪监管, 有效制止违规开发行为。对进入兵团范围内实施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进行全面清查, 将不符合跨省和跨地区开发资质条件的外地企业清除出兵团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走规模经营之路。出台强制性规定, 在新开工房地产项目中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要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 大力推进生态、节能型住宅建设, 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和寿命。

3.2 进一步完善兵团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制度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登记办法》《房屋登记薄管理试行办法》, 结合兵团实际, 尽快建立团场房屋登记薄制度, 规范房屋登记管理。在具备条件的团场城镇试运行房屋登记管理软件系统, 逐步实现房屋登记管理网络化、房屋档案管理数字化, 提高工作效率, 并逐步推广。扩大办证覆盖面, 为房屋进入市场流通提供法律保护, 使群众能够将所购房屋自由上市交易和用于贷款抵押, 使房屋充分发挥其最佳融资工具的作用, 增强购房群众特别是新迁入城镇的群众创业和谋生的能力, 进而推动兵团城镇的房地产开发建设。

3.3 全面推进物业管理工作, 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目前, 兵团城镇物业管理远落后于房地产业发展形势。为使专业的物业管理能在兵团大部分城镇落地生根, 积极探索农牧团场物业管理的管理模式, 制定切实可行的《促进团场城镇物业管理发展的指导意见》, 使物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法可依, 规范物业管理行为, 促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一方面积极引导团场城镇通过招投标方式引入专业的物业管理企业入驻, 促进物业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和团场城镇行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进一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3.4 以对口援疆为契机, 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

引入对口省份实力较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五个城市以及拟建城市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 公共设施齐全, 物业管理规范, 人居环境良好,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型高标准、高质量住宅小区, 引导兵团房地产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形成兵团房地产开发亮点,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加强人才和技术的引进, 组织兵团各行业骨干人员赴对口省份进行实地培训和挂职锻炼, 同时引进对口省份高端人才到兵团来进行培训指导。

3.5 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支持职工住房消费

积极争取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单位, 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 支持兵团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住房公积金支取范围、放宽个人贷款条件,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用好用活住房公积金资金, 将住房公积金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到60%, 进一步提升职工住房消费能力, 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促进住房消费、带动资金投入、拉动内需的积极作用。

摘要:近年来, 兵团房地产业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中心任务, 紧紧抓住对口援疆政策机遇和兵团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时机, 以“加快住房建设, 加强房屋权属登记和交易管理, 培育商品房开发市场”为重点, 不断推进兵团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目前,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开发程度、城市规划、城市化程度、外来人口等因素的影响, 商品房交易、房屋租赁市场活跃, 贷款、担保、抵押等金融业务快速增长, 登记量逐年上升。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性特点, 决定了兵团房地产市场的二元结构属性, 即城市房地产市场和团场城镇房地产市场。

兵团通用航空发展调研报告 篇5

2012年6月13日

兵团发改委外资处

为了全面加快兵团通用航空的发展,我们对新疆现有三家通用航空公司、民航新疆管理局等单位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疆通用航空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新疆通用航空企业情况

目前,新疆共有新疆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开元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天山通用航空有限公司3家通用航空企业。

新疆天山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初,后经民航管理局审批,通过91部运行合格审定,可以进行工业、农业等方面的运营。公司拥有2架海燕小型飞机,年均飞行量不足100小时。

新疆开元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5月通过民航局91部运行合格审定,拥有4架米-8T型直升机,主要在东北承担护林防火任务,年均飞行400余小时。

新疆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前身系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服务队新疆支队,组建于1983年。1995年与南航集团公司合资成立新疆通用航空公司,注册资本9021.96万元,其中兵团国资公司占63.87%,南航占36.13%。2010年,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将南航集团股权无偿划转给兵团国资公司,新疆通航成为兵团国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截止2010年底,新疆通航拥有飞机33架(含托管2架Y12飞机),其中Y5型飞机10架,Y5B型飞机13架,Y12型飞机2架,美国产空中拖拉机飞机6架。现有员工222人,其中飞行人员48人,机务维护人员112人,签派(管制)人员10人,是国内重点通用航空企业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通用航空公司,农业作业时间全国第一。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农业服务:飞机播种,病虫害防治、化除化控、喷洒(撒)化肥、护林防火、卫生防疫;工业服务有:航空摄影、航空物探、陆上石油服务以及空中游览、私用商用飞机驾驶培训、航空器代管、应急救援等二十多个通用航空作业项目,通过了民航局141部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审定和145部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具有执管所属机型的航线维修、定期维修和Y5、Y5B型飞机大修、国家测绘乙级资质和进口贸易商检资质。截止2010年底,兵团通用航空累计飞行11万余小时,起落35万余架次,作业范围遍布疆外27个省区和新疆各地、州、市以及兵团100多个农牧团场,创社会宏观经济效益10多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新疆通用航空机场现状

目前新疆地区可供通用航空适用的民用运输机场16个,分别为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塔城、喀纳斯、阿勒泰、哈密、伊宁、阿克苏、且末、和田、喀什、那拉提、库车、库尔勒、博乐、吐鲁番机场。还有71个农用机场跑道,其中兵团范围内有60条跑道,自治区范围内有11条。

(二)“十一五”期间兵团通用航空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兵团的支持下,兵团通用航空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兵团实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时期兵团通航飞行时间和收入水平超过以前总和,是兵团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的时期。

1.作业量和范围不断扩大,社会效益日益明显

“十一五”期间,通用航空企业总飞行时间25870小时,其中农林牧作业飞行时间18626小时,工业飞行5544小时,抢险救灾等公务飞行982小时,共起落61732架次。作业处理土地面积2708万亩,开展飞播水稻、化学除草、草原灭蝗、森林巡护等农林牧作业,处理土地面积2708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优化机队结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兵团拨付资金5725万元购置6架美国先进农用飞机,企业自筹资金3141万元购置1架国产Y12型飞机和发动机、螺旋桨及通信导航设备,完成18架Y5类飞机和1架Y12型飞机大修,改善了机队结构,提高了航空作业能力。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事业发展有了智力支持

通航公司不断加强飞行、机务、空管队伍建设,先后招收飞行员17名、机务人员33名。选送150余人员到民航院校、及国外学习、培训。打牢人才和技术基础,基本能满足现有业务工作需要。

4.加强对外合作,拓展业务领域

先后与北京正时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欧亚国际航空货运有限公司,是新疆首家一级国际航空货运代理企业。托管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Y12型飞机2架,增强了运营能力和规模。与中国民航大学共同出资成立天翔航空学院,开展私用商用飞机驾驶培训业务;与新疆职业大学合作成立天缘机务培训学校,培训机务人员。

二、新疆通用航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偏小,飞行时间少,产值低,效益差

新疆通航公司执管飞机33架,除4架 Y12飞机可以承担工业飞行外,其他飞机还是以农业飞行为主。由于农业季节性强,飞行作业集中在五至八月份,其他时间基本处于停飞状态,平均每架飞机的飞行时间不足200小时,致使机队飞行时间较少。飞机利用率低,人均产值只有十几万元。通航的农业飞行占总飞行量的70%,由于航油、航材价格逐年上涨,飞机和设备陈旧,维修费用增加,通航作业成本逐年加大,而农业飞行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收费普遍较低,企业效益较差,经营始终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已累计亏损2027万元。兵团每年补贴新疆通航公司1100万元,2011年起增加到1300万元。

(二)基础设施薄弱

兵团现有的60个通用航空机场(起降点),除8个机场是沥清及砼道面外,其余均为沙石土质道面,使用效能低,安全隐患多。新疆通航执管的33架飞机中,Y5类飞机老化严重,20年以上机龄13架,10至20年机龄11架。机载设备陈旧,维修费用高,效能低、运营成本高,安全压力大,除承担农业飞行外,很难承担工业飞行和其他飞行任务,也不能满足现代航空技术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三)人才缺乏,流失严重

由于企业效益差,收入水平与内地相比差距较大,从成立至2006年底已有60余名飞行、机务和签派人员到内地航空运输企业谋职,专业队伍不够稳定。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又流失严重,这是兵团航空存在的普遍现象。

三、发展兵团通用航空的建议

(一)抢抓机遇,理清思路,切实做好兵团航空发展规划

1.当前的宏观政策环境越来越好,为通用航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0年5月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央9号文件明确:要加快民航保障设施、航线网络、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及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快通勤航空建设。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对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作出部署。

中央的政策和民航局具体措施的实施,无疑对放宽通用航空市场准入,加快通航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用航空作为民用航空的两大支柱之一,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对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将对中国的通用航空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5-10年,通航产业也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将会带动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以及整个产业链的黄金期。

2.新疆特定的地理环境为通用航空发展提供了可能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地缘优势明显,发展通用和通勤航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前景十分广阔。新疆高山与沙漠众多,地理条件恶劣,很多地区不适应发展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飞机机动性强,飞行不受高山、河流、沙漠的阻隔,方便连接偏远地区,可以加速人员的往来和货物的流通,较地面运输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新疆旅游景点独特,令很多游客想往,但新疆旅游景点分散且相距遥远,新疆的旅游很大部分花在路上,开展航空可解决这些问题。

3.明确发展定位,找准发展切入点 根据新疆通用航空公司的实际情况,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机遇,发挥通用航空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应急救援和民生航空中的重要作用。稳定农业飞行,拓展市场增加工业飞行,积极开拓其他业务。稳步推进通勤航空试点,这是新疆通航重要业务之一。同时开展飞行培训和机务培训飞机大修、飞机托管。构建功能完备的通用航空农业工业作业体系、通用航空运输服务体系和航空教学培训、机场服务、飞机托管、技术咨询等服务体系。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开展飞机装配业务,实现通用航空作业总量扩大、机队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加强、应急救援能力提高,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近期目标:通过5年的发展,拓展市场,扩大通用航空的地域范围和规模,力争2015年工业飞行占总飞行时间达50%,飞行时间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单机飞行时间达到500小时,逐步开展通勤航空业务,建成全国最大的通用航空公司之一。

远期目标:拓展通用航空和通勤航空业务,扩大飞行和地勤培训,到2020年成为全国最大的通用航空公司,飞行时间比“十二五”末翻一番,单机飞行时间达到1000小时。开展通用飞机维修或飞机装配,发展与飞机相关的装备制造业。打造中国通用航空制造业基地,将石河子航空园建成集通用通勤航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培训、飞机装备制造业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航空园。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机场建设

除争取国家资金外,采取融资、贷款、自筹等多种途径解决资金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和飞机投资力度,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1.加快机场建设

加快完成石河子机场迁建工程建设,开展图木舒克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期开工建设。改建7个通用航空机场(1团、3团、30团、75团、129团、150团、168团),升级4个通用航空机场(10团、北屯镇、77 团、奇台总场)为通勤机场。

2.更新航空器维修维护检测设备 更新机载设备、检测设备、教学设施设备、实训用航空器、发动机、螺旋桨、机载设备及工具和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地面设备。

3.购置新飞机,调整机队结构

目前通航公司有33架飞机,其中Y5类飞机25架,占75.8%,由于Y5类飞机机型老旧、性能低、载重量少,除承担农业飞行外,很难承担工业飞行和其他飞行任务。因此,为了承担更多的飞行任务,必须购置直升机、小型客机等机型,调整机队结构,为扩大运营范围创造条件。

(三)重视人才培养,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保持通航队伍的稳定

加强通用航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航空人才培养、人员培训和引进体系,通过内部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使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40℅以上,通用航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引进模式,引进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人才,为兵团航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建立符合行业和新疆特点的通用航空员工待遇机制,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员工的收入水平达到国内通用航空业的平均水平之上,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四)加快改革,理顺关系,构建兵团通用航空运营管理体系

加快改革开放,扩大对外合作,积极与有实力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合作,实现通航的快速发展。理顺航空企业管理局与新疆通用航空公司的关系。目前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航企局是兵团机关的一个部门,而新疆通航又是兵团国资公司出资的一个公司,航企局即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管理不顺,职责不清,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应将航企局和通航公司分开,航企局作为兵团行业管理部门负责行业规划发展、监督检查等职责,通航公司负责公司经营和发展。组建兵团机场管理集团公司,负责兵团范围内支线机场、通勤机场、通用机场的运营管理。形成行业管理机构(航企局)、通航运营企业(新疆通航公司等)、机场管理公司等比较完整的航空运营管理体系。

(五)积极打造石河子航空园

兵团发展 篇6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超循环理论 生态环境

自从20世纪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化。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发展与环境矛盾的根本之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我国提出的建立节约型、低碳型社会,实现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利用—清洁生产—资源再生”的封闭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的增长,基本特征是“两高一低”,即“高开采、高排放、低利用”。人类在这种经济运行方式中,通过对自然的粗放型经营和一次性利用,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直接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恶性破坏。循环经济的最大特征是“两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它要求对污染和废物产生的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凋统一。

3R原则构成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即“减量化”(Reduce),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的排放;“再利用”(Reuse),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利用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后能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减量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

二、超循环理论概述

西德生物学家M·艾根于1971年提出超循环理论,超循环理论是自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组织结合途径的理论,即关于自组织系统内部结构及其联系和运行方式的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循环经济具有自组织超循环性质和特征,通过正确地把握自组织超循环规律,可以加快循环经济的形成和提高循环经济的运行效率,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超循环是由无数循环通过耦合形成的循环网络系统。循环是指事物周而复始的运动,循环包括反应循环和催化循环,反应循环是靠系统外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来驱动的循环,催化循环靠系统内部自催化和彼此相互催化(交叉催化)来驱动的循环。

超循环的运行效率和偶合力——“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催化剂有“外部催化剂”和“内部催化剂”。“外部催化剂”是指循环系统外部输入或强加的催化剂,因为它能够使循环被动的运行和耦合,所以循环运行效率较低,并且循环耦合力较弱;“内部催化剂”是循环系统内部自己产生的,因为它能够使循环自主的运行和耦合,所以循环运行效率高,并且循环耦合力强。

超循环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超循环中至少包含一个“催化循环”,即要有“内催化剂”(包括自催化和交叉催化)催化的循环。超循环通过自催化可以加速同一个循环圈的运行效率,而交叉催化可以增强不同循环之间的耦合力,并且能够使系统获得整合功能。

超循环的功能和作用:一是自复制、自适应和自演化的功能。因为“催化循环”是超循环的核心构成部分,所以在自催化和交叉催化的作用下,超循环具有自复制、自适应和自演化的功能。二是整合功能。超循环能够促进各个子系统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容易形成共生的结合体,具有整合功能。三是非线性功能。因为超循环内部关系是非线性关系,所以能够有效展开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四是高效功能。因为超循环具有特殊结构,所以超循环能够提高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等的利用效率。

三、循环经济超循环模式及其机理

1、传统经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传统经济模式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枯竭,而且打破了生态物质循环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展和人类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

忽视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传统经济模式,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疯狂开发、掠夺和消耗。据统计,全球一年要消耗30多亿吨石油、40多亿吨煤炭,如果按此速度消耗下去,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仅够用50年左右,煤炭只够开采200年左右。而且导致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把大量“三废”排放到环境中去。据统计,全球每年要排放90多亿吨垃圾、5000多亿吨污水、18亿吨二氧化碳和近亿吨二氧化硫等。这种“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经济模式,不仅阻碍了人类经济进一步发展,而且破坏了生态物质循环系统的平衡。譬如,打破了大自然中的碳循环、水循环、硫循环和氧循环等诸多生态循环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了酸雨成灾、土壤退化、农牧业减产;植被破坏,沙漠扩大,水土流失;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水旱灾害同时肆虐人类等环境问题。

2、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融合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经济发展模式,在遵循生态循环规律的前提下,将支撑人类经济发展的物质循环科学地、合理地嵌入生态物质循环之中,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双赢”。

循环经济的基本运行模式是“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相对封闭式和非线性式经济模式,通过对经济运行的输入端、运行过程和输出端进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控制,最终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循环经济目标。第一,在经济源头,减少资源使用量和控制污染原料进入产生、消费循环。当原料进入生产之前,企业通过对不同产品的功能重新组合、制造工艺重新设计,实现不同产品功能整合化、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质量轻型化,来减少商品消费量和降低单位产品的原料消耗量,预先实现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排放量。第二,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用途和实施产品零部件标准化,实现产品的耐用性、多用性和替换性;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通过反复多次使用和多用途使用产品,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减少生产和消费中原料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第三,通过对工业废料、包装废物、旧货等加以回收利用,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使垃圾资源化等,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第四,自然资源通过“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之后,对于不能回收利用的最终废物在进行环境之前,进行无害化或“零污染”处理,从而实现生态物质系统的良性循环。

四、兵团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环境因素

兵团属于绿洲型经济,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兵团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累加性,自然承载力相当有限,环境易毁而不易恢复,这是兵团生态环境严峻性的最重要方面,再加之长期以来一些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兵团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诸多环境问题凸显。

1、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趋势加重

新疆各兵团所处的地区是典型的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区,有30%多的耕地目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中度和重度的盐渍化土壤面积占了一半,自然因素造成各个兵团土壤盐分偏高,农业开发加剧又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兵团的人工绿洲中耕地土壤盐渍化面积达126.31万hm2,约占现有耕地面积的30.6%,耕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可使棉花和粮食作物单产降低20%~40%,严重的则绝收;全疆87个县市中,只有7个县市没有出现荒漠化的土地,大约1200万人和三分之二的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兵团的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荒漠化土地每年扩张400多平方公里。受干旱、缺水、风沙、盐碱等恶劣环境影响严重,87个县(市)中已有53个受沙漠化威胁,沙漠总面积为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63%,耕地流失严重。截至2004年,兵团累计荒漠化土地面积达l77.24万公顷。

2、水资源短缺、利用条件差

表现为河流水量减少,下游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水质咸化和污染,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新疆地表水年径流量889.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径流量的3%,而且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冬两季来水则很少,水资源相当紧缺。新疆580多条河流的年径流变率在40%~70%之间,地表水除额尔齐斯河和伊犁河流域尚有较大的增水潜力外,其余大多数河流潜力不大。北疆玛纳斯河下游和南疆塔里木河下游已干涸。大量农田排水进入河流,使河水及湖泊的矿化度增加,水质盐化,多数排入河流湖泊。由于植被破坏,造成土壤侵蚀加剧,使河水泥沙含量增加;部分流经城市和矿区的河流,由于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入,水质遭受污染。兵团大多数河流均属内流河,河流储量小,流程短,自净能力低,遭受污染难以治理。同时,由于农灌、工业的大量引水,使许多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受河流断流影响最大的是湖泊。据统计,新疆的湖泊面积已由50年代的120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70万公顷。目前,天然湖面积减少0.4万平方公里。许多湖泊萎缩甚至干涸,如著名的罗布泊(1967年消失)、台特马湖(1972年消失)、玛纳斯湖、艾丁湖、艾比湖。湖泊面积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区内各兵团区域性环境退化。

3、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一是城市环境污染趋重。兵团工业化进程中,“三废”污染问题严重。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流经城市的河流和靠近城市的湖泊、水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据近几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6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只有6个城市,半数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低于三级标准。据有关部门对全疆20条河流的监测,流经城市的河流普遍存在明显的岸边污染带。如2003年全疆监测的20条河流56个断面中,水质为一至三类的断面占66.0%,四类至劣五类的断面占34.0%。全疆达到二、三类水质标准的湖库比例占18.5%,四、五类占22.2%,劣五类占59.3%。2000—2003年间,全疆共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42起,大部分为水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15万元。二是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地膜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也遭到污染。兵团乡镇企业数量少,“三废”排放量相对所占比重不大,但由于发展迅速、发展水平低,资源浪费大,污染治理能力差,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农田、渠塘、河流,加之乡镇分布面广,防治困难。

4、植被破坏严重,草场退化加速

主要表现在生物种群灭绝、数量减少及分布面积的缩小。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兵团草场普遍超载,优良牧草减少,草场严重退化面积达0.08亿公顷,草地退化和沙化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37.2%,植被覆盖率降低,产草量下降30%~60%,天然草地以每年29万公顷的速度退化。草场退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造成的原因也很复杂,但事实证明,超载放牧和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目前兵团草场超载率为87.49%,该超载率必然导致80.1%的草场退化。

5、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由于森林、草原、荒漠植被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自然植被在抵御灾害当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在干旱、风沙、盐碱环境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灾、地震、风灾、泥石流、病虫害、鼠害等。据不完全统计,近50年来,新疆共发生较大干旱灾情100余次,累计受害农田近300万公顷,草场近1700余万公顷。共发生洪水灾害140余次,累计冲淹农田及草料基地400余万公顷,冲蚀耕地20余万公顷。草场鼠害、虫害面积从1982年的0.087亿公顷发展到近年的0.13亿公顷。据调查统计,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25亿元以上,水、森林、草原、土地等资源损失高达100亿元以上。2003年,农作物受旱面积22.10万公顷,其中受灾面积18.88万公顷,旱灾直接经济损失5.75亿元;全区11个地(州、市)45个县(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6.7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43亿元;森林虫鼠害发生面积61.52万公顷;气候灾害直接造成全区40.31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寒潮、大风、大雪天气造成受灾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6798万元;地质环境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2252万元(2002年为1.0775亿元)。由于自然灾害的频发,各兵团也深受其害,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造成了资源的破坏,而且是导致环境恶化的直接因素之一。

总之,兵团目前的生态环境在总体上日趋脆弱,自然承载力和环境质量有逐步下降趋势。要选择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五、兵团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和优势

工业文明是现代化建设无法逾越的阶段。在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时代的今天,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之下,兵团重视发展循环经济,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兵团发展循环经济,既有有利条件,也有各种障碍。

1、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

首先,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原因,兵团的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农重工轻现象突出,工业投资严重不足,发展严重滞后。到2009年,工业增加值只占生产总产值的18.1%,远低于自治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即使在工业内部,比例也严重不合理。重工业比重只有38%,也远低于自治区和全国水平。工业成了兵团产业的短腿、软肋。循环经济要求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需要在多个产业部门(主要是工业部门)或部门内部进行。产业结构不合理,必然使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再生资源(污染物)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循环链条断裂。

其次,多种产业经营粗放,科技力量薄弱,经济增长方式陈旧,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兵团成立50多年来,在取得的几十项项重要科技成果里,只有8项属于工业部门,仅占16%。循环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粗放型经营大量消耗资源,一方面排放的废气、废物是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另一方面,大量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废水、废气、工业垃圾)被当作废物丢掉了。最后,重化工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新疆丰富的油、气开采、石化工业,在兵团几乎是零记录。煤炭的开采虽然比较普遍,但大多是粗放、落后的开采方式,不能成为兵团发展循环经济应有的产业支撑。

2、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在充分认识兵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兵团发展循环经济是有一定的有利条件的。其一,经过50多年奋斗,兵团已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除拥有一大批现代化的农、牧业外,还拥有采煤、制糖、水泥、发电、造纸、棉纺、农机、建筑等工业企业,特别是打造出了像中基、新天、伊犁特等发展强劲、前景看好的大型工业企业。这些都是兵团发展循环经济牢固的经济基础。其二,兵团的重化工业短腿、软肋现象正在改变。兵团领导作出的关于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参与新疆石油、天然气、钾盐、石灰石、煤炭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建立一批石油化工重大项目的战略构想,已经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兵团聚氯乙烯集团、大黄山煤矿焦化项目、南疆温宿县境内的化工基地都已初见端倪。这将大大改善兵团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为兵团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其三,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兵团城镇化建设的良好势头,为兵团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西部开发同东部的新跨越、中部的崛起遥相呼应,带动兵团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兵团的城镇化建设,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把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整合起来,用循环经济的模式来建设城市,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工业、农业、能源、消费以及建筑物等各个方面,最终把城市建设成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 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晓海、刘晓昆:倡导循环经济追求持续发展[J].云南环境科学,2005(22).

[3] 谢海云、孙力军、张文彬: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循环经济[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0(25).

[4] 陆钟武:关于循环经济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3(16).

[5] 李健、闫淑萍、苑清敏:论循环经济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6] 徐嵩龄:循环经济的理论平台和实验平台[N].光明日报,2003(11).

[7] 牛文元: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科学出版社,2004.

[8] 周华荣、黄韶华:对新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的若干思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4).

兵团垦区中小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篇7

(一) 兵团经济发展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是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党政军企合一的一个特殊组织, 肩负着开发、稳疆、固边、发展等多种职责。兵团实行的是团场基本经营制度, 积极推行两费自理, 兵团生产力得到提高, 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调动了兵团职工生产活动的积极性。

在兵团这个特殊地域, 农业是兵团的基础产业, 也是兵团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更是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近年来, 兵团的经济飞速发展, 兵团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截至2009年底, 兵团实现生产总值6106945万元, 较上年增长16.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26567万元, 增长12.26%;工业总产值5022973万元, 增长43.73%;建筑业总产值2225015万元, 增长26.57%。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04.74亿元, 较上年增长12.3%;第二产业增加值206.57亿元, 较上年增长38.16%;第三产业增加值199.39亿元, 较上年增长65.95%。三产结构比为33.52:33.83:3.65。三次产业对国民收入的贡献份额由2008年的26.75:42.5:30.75调整为2009年的18.2:55.6:26.2。

(二) 兵团金融发展现状

目前, 兵团金融组织结构体系主要是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 邮政储蓄、农业保险等为辅的金融体系。截至2009年底, 兵团金融机构各项存款611.5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84.1亿元。

虽然从理论上看金融体系很完善, 但实践中, 其功能和效率的发挥均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1.兵团金融机构相对集中, 偏远团场辐射能力不足;2.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 兵团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严重不足;3.兵团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产品比较单一, 创新能力滞后。

二、金融支持兵团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兵团金融机构相对集中, 偏远团场辐射能力不足

据统计, 在最近这几年中, 农行大量撤消分支机构, 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也大量减少。兵团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在市、县、镇级别, 银行吸收储蓄的能力降低, 资金辐射到偏远团场能力不足。

(二) 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 兵团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不足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农村资金通过多种渠道流向城市, 导致农业发展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农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2008年以前邮政储蓄银行只存不贷, 造成了农业发展资金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村信用社由于资本充足比率低以及不良资产比率较高, 也难以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提供有力支持。

(三) 兵团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产品比较单一, 创新能力滞后

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从始至终主要是以传统存、贷、汇服务手段为主, 缺少服务品种的创新能力。兵团金融机构面向团场农民发放的主要是五户联保贷款, 违约风险低;而在乡镇实行的是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兵团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单一, 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差异性需求。

三、兵团中小银行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 兵团中小银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本文从兵团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金融的互动关系方面进行分析, 选取两个指标来反映金融发展:一是金融发展规模指标来表示金融发展规模, 定义为金融资产总额所占GDP的比重;二是金融发展效率, 它反映某一地区信贷资金的自给程度, 表现为存款转化为贷款的程度。选择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变量。

1. 单位根检验。

兵团经济发展及兵团金融发展水平这些序列水平值的ADF检验值均是非平稳的, 而二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水平上均是平稳的, 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序列均是二阶单整序列。

2. 协整检验。

由于没有协整向量个数中统计量值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时的临界值, 说明肯定存在协整关系, 表明兵团金融发展水平与兵团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3. 回归结果。

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回归来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的贡献。

从以上检验可知:金融发展变量指标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相关比率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金融相关比率每增长1%, GDP就平均增长0.8%, 金融发展效率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金融发展效率每增长1%, GDP就平均增长1.24%。

在兵团区域非常有必要在当地成立中小银行, 服务于当地经济。中小银行只有利用与区域经济的交融性, 抓住地方经济的脉搏, 扩大自身的金融资源, 才能做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最终实现共生共荣的目标。

(二) 兵团中小银行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 中小银行竞争力优势分析。

中小银行是地方性金融机构, 根植于本土, 贴近农村和农民, 有着自身独特的人缘、地缘关系。较大银行而言, 中小银行一是具有产权结构优势;二是没有多层级管理和决策机构, 决策比较灵活且其效率较高;三是“软信息”优势;四是退出市场的成本相对较低, 对于整个经济和金融秩序的影响比较小;五是“成本”优势。

2. 良好的金融外部环境。

银监会在2006年年底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要求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 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中小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月1日, 我国公布了2009中央“一号文件”, 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三农”为主的中小银行, 改善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 鼓励各类银行机构在偏远地区设立服务网点, 放宽中小银行在新疆、兵团发展的准入限制。

3. 成功案例为中小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自银监会发布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以来, 2008年1月18日, 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正式成立。整体上看, 兵团农村金融的需求巨大, 但金融服务却严重缺乏, 办类似村镇银行这样的中小银行有着良好的盈利预期。目前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发展顺利, 前景较好, 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在农村的金融发展模式较成功, 为日后在兵团发展中小银行积累了丰富经验。

四、兵团中小银行发展策略探讨

(一) 营造兵团发展中小银行的外部环境

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小银行提供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 放宽对中小银行进入兵团的限制。一是政府应该大力倡导和扶持中小银行, 积极宣传中小银行的地位及作用, 在财政存款和各种基金、社保、医疗等公用事业收费业务上要向中小银行适当倾斜, 以扩大其资金来源。二是给予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 采取低税率甚至免税的政策, 降低中小银行成本。三是政府还应避免过度干预, 促进兵团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大宣传力度, 塑造中小银行的良好形象, 提高社会公信度。

中央银行的监管有以下措施:第一, 尽量减少对中小银行经营范围及模式进行干预和限制, 积极鼓励中小银行的金融创新;第二, 坚持利率市场化, 进一步放宽利率浮动范围, 使中小银行灵活定价, 有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第三, 完善中小银行的清算网络, 进一步拓宽中小银行的融资渠道, 不断提高中小银行的资金运作效率。

(二) 兵团中小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模式

1.“放弃式生存”模式, 发展自己的特色。

所谓“放弃式生存”, 是指将自己不占优势的业务放弃让给他人去经营, 自己全身心搞好自身较占优势的业务。中小银行应该彻底地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 比如, 贷款家庭的组织方式可以采取连带小组的方式, 强调农户间相互合作和监督;建立“小组+中心+银行工作人员”的管理方式。另外, 贷款额度需要与信用等级挂钩。

2. 小服务品牌生存模式。

纵观我国中小银行的经营历史, 在金融服务品牌问题上有以下误区:一是不顾及自身实力, 就跟随大银行跑;二是认为中小银行没有必要创造自己的服务品牌, 对待自己的服务工作敷衍了事, 没有特色。兵团中小银行要健康发展, 必须具有强烈的金融服务品牌意识, 在品牌战略上, 既不能有创建“大品牌”的妄想, 更不能做品牌虚无主义, 而应该确立和发展“创区域或地方小品牌”战略。

3.“焦点”生存的银行模式。

兵团文艺演出业发展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兵团,文艺,发展

从产业的角度文化演艺是指商业性或营业性的演出, 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涵义:第一, 必须是以盈利为目标, 通过一系列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获得经济利益;第二, 它的方式是面向大众的现场演出活动。文化演艺业的商业性决定了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性质。同时因为文化演艺是最具有精神影响力的活动, 因而它在文化产业中也是最具有特殊性的门类。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演艺单位也由此前的事业性质逐步转变为企业性质, 文化演艺业也从此开始逐步形成和壮大起来, 文化演艺的经营管理方式也日趋多元化, 文化演艺的市场属性也为社会所认识, 随着各类演艺公司、经纪公司 (包括经纪人) 的涌现, 文化演艺市场的主体日益丰富和多元, 文化演艺市场也日趋成熟, 文化演艺业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兵团文化演出业的发展向上可以追溯到兵团成立之初, 1954年10月兵团成立时起, 就在所属部队中相继开展“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兵舞兵、兵画兵”的“五兵活动”。1955年、1959年先后制订和颁发《生产建设兵团团俱乐部工作细则》、《生产建设兵团连队及相当于连队俱乐部暂行条例》以及《团场业余演出队工作条例》等文件, 提出“处处有歌声、月月有晚会、经常做工作、假 (节) 日有活动”的活动要求, 使20世纪60年代兵团的群众文化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在节假和公休日组织各种晚会, 举办各类球赛, 已形成稳定制度。进入80年代后, 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深化, 向多层次、多侧面、高质量的方面发展。截止目前, 兵团2/3的团场都有文化艺术节和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曾先后举办4次全兵团职工业余文艺汇演。 兵团1989年组队参加新疆第二届艺术节, 获优秀组织奖。1997年7月香港回归的时候, 兵团举办大中专院校文艺汇演, 演出十几台大型文艺节目。1999年6月, 举办兵团首届少儿文艺汇演, 来自兵团16个师级单位的600多名少年儿童参加为期11天的演出。近年来, 兵团各直属艺术表演团体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 把文艺直接送到团场、基层连队和田间地头, 受到广大农牧职工的热烈欢迎, 在文化活动方面开展的极富有成效。请看以下的一组数据:

通过兵团年鉴最近几年数据看出: (以事业编制) 从2011年能到2014年艺术表演团体没有任何的增加, 都是9个;按就业人数数量统计, 2009年的文化演出业的数量仅为760人, 而到2013年的文化演出业的数量仅为779人, 通过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 兵团在文化演出方面的力量是何其的薄弱, 无论是演出数量和演出人数, 对于拥有257万的兵团人口数量来说, 平均三十万人才有一个文化演出团体, 平均三千人才有一个文化演出者。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 兵团的文化演出业仅仅停留在原始的发展阶段, 虽然也创作一些很好的作品, 比如《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就是各文化事业单位组织在团场组织几场活动, 远远未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结合兵团文化开发出兵团文化演出市场需要的产品供应整个市场。结合文化演出产业化的标准, 可以肯定的是兵团的文化演出业还是以没有独立经营权的文艺单位演出为主, 甚至连一个产业化的雏形也没有看到。

关于兵团的艺术教育、艺术培训、社会娱乐业和其他文化行业的最新统计资料比较缺乏, 并且大部分都是从文化事业视角记录的关于文化发展的一些资料。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志》记载, 自1981年兵团恢复建制以来, 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共培训文化管理干部、专业文艺人才、群众文化和少儿文艺活动骨干共千余人次。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 兵团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人员到其他省市和地区的各类音乐、戏剧、艺术院校培训的达420多人次, 占在职人员的50%。据统计, 近5年兵、师、团三级文化部门共举办群众文化骨干培训班95期, 培训2694人。举办少儿文艺骨干培训班33期, 培训1196人。农八师石河子市文化中心从1981年以来, 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声乐、舞蹈培训班80多期, 培训2169人。各种形式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兵团文化队伍, 特别是专业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关于兵团辖区内的文化市场,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2012年底, 兵团有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台球厅、音像室等各类经营场所2880家, 从业人员万余人。从以上可以看出, 关于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料很少, 并且缺乏最新的数据。可以看出, 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现依旧处于起步阶段, 很多方面仍处于萌芽时期。

笔者认为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其原因如下:一是兵团分布在新疆自治区的各个地方;二是在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上兵团与自治区有相似性;三是由于兵团的特殊体制, 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不发达,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兵团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综上所述, 兵团的文化演出业发展虽然每年保证一定数量的演出活动, 但整体演出业基础十分薄弱, 没有产业化的运作, 发展陷于停滞阶段, 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石河子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屯垦戍边历史经验研究》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

兵团特色林果业物流发展因子分析 篇9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兵团物流业总体规模仍然较小、服务项目也较少, 现代物流的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一体化体系至今还未形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新疆建设兵团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渐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 但是在物流领域内的改革步伐却比较小。直到今天, 兵团的物流体系仍然是在各种管理机构和政府所组成的复杂体制下控制, 市场还未完全打开。

何振 (2007) 认为兵团物流企业分布在直属单位及14个师之中, 由于过去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 兵团中的每个师、团都有着双重的职能。并且, 新疆地域分布较为分散,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效率低, 效益较差, 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同时, 就兵团企业整体来说, 信息化起步较晚, 导致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 存在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与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为主的物流管理自动化模式相比, 差距很大。

林果种植面积已达自治区耕地面积的1/4, 兵团的林果业不断发展, 林果业生产能力不断加强。随着兵团特色林果业的发展, 企业分工越来越精细, 企业之间的物流联系也越来越复杂。然而, 由于兵团物流体制的不完善、物流产业观念淡薄, 缺乏物流营销观念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 造成了物流运输时间长, 费用高, 物流费用占到商品总成本的10%, 这些都阻碍了林果业的发展。

二、兵团特色林果业物流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及数学模型: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指标相关系数的矩阵内部结构研究, 找出存在于所有指标中共性的因素, 并综合为少数几个新的指标, 把原始指标综合成较少的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 这些综合指标之间没有相关性。

数学模型:xi为标准化的原始变量;Fi为因子变量;k

也可以矩阵的形式表示:X=AF+ε

其中, F:因子变量;A:因子载荷阵;aij:因子载荷;ε:特殊因子。

(一) 指标的选择。

新疆兵团林果业物流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 在影响物流需求量、供应运输仓储、流通加工以及科技教育等方面因素中, 选取物流需求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人才三个一级指标作为研究兵团林果业物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表1,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 将物流需求量分为十个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x1反映了兵团林果产品物流需求规模的发展空间;x2、x3反映的是兵团现实物流需求总量增长;x4反映兵团国际物流需求增长;x5、x6、x7反映了兵团物流基础建设的现状, 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兵团物流供给水平;x8、x9、x10则反映兵团的教育水平和人才的情况。 (表1)

(二) 分析过程。

如表1, 选取2001年到2011年新疆建设兵团统计年鉴主要的相关数据, 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 运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进行因子分析。首先, 将搜集来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标注化处理) , 即用同一数列的第一个数据除以后面的所有数据, 得到一个各个数据相对第一个数据的倍数数列。然后, 将标准化的数据输入SPSS19.0统计软件, 各指标相关系数较高, 指标之间具有不完全相关性, 表明这些指标能够提取公共的因子, 符合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 适合因子分析。

提取一个公共因子F1, 特征值大于1,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 算出其累计贡献率为66.12%, 不足以反映全部指标信息。因此, 提取两个公共因子F1、F2, 这两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运用软件, 计算出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方差累计贡献率, 旋转后的F1的特征值为4.587, F2的特征值为3.924。两个公共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已经达85.11%>85%, 故这两个因子的信息提供了原始指标的足够信息, 反映了兵团林果业物流发展的情况。 (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增加值、投资、兵团货物周转量、货运量等指标在F1的载荷较高, 主要概括了这些指标的信息;而兵团进出口总额、专业技术人员、流通人员等在F2的载荷较高, 说明F2体现了这几个指标的信息。进入F1因子指标的有兵团林果业总产值、兵团货物周转量、兵团货运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邮电等投资和教育投资, 命名为兵团基础建设因子。进入F2因子指标的有兵团进出口总额、运输线路长度、专业技术人员和林果业流通人员, 命名为兵团林果业流通因子。

其函数表达式为:

三、实证分析评述和建议

(一) 实证分析评述。

兵团基础建设因子F1与x1、x2、x3、x5、x7和x10关系紧密, 林果业的总产值、货运周转量和运货量的影响系数都达到80%以上, 说明在基础建设因子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的建设和兵团运输的建设都对兵团林果业物流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兵团物流流通因子F2与x4、x6、x8和x9的关系紧密, 在兵团林果业流通因子中, 兵团进出口总额的影响系数为0.91, 在物流流通因子中, 林果品的出口总额、人才的培养和流通线路的建设有较大影响。想要使林果业成为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就必须重视林果品的出口贸易。同时, 从上述实证分析, 也可以看出, 兵团想要发展现代物流业, 不仅要重视林果专业种植技术人员的培养, 还要重视物流流通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二) 兵团物流发展的建议

1、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兵团的现代物流产业仅依靠物流企业自身努力是远远不足的, 还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政府在完善物流发展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政府应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纲领性文件, 同时, 还应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 促进物流的发展。

另外,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兵团应结合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尽快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 避免盲目建设或低水平重复建设。兵团既要全面统筹、整体布局、打破壁垒、加强兵地融合, 设计出既符合现代物流要求, 又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存量资源、优化增量配置的兵团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并坚持在以政府为主导投资的前提下, 积极筹措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基金, 调动社会力量来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促进现代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2、建设配套的物流节点。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消息, 到2015年, 新疆计划投资9.73亿元, 建成21个总占地面积约20多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场, 打造出完善的交通物流网络以辐射中亚区域。到2015年, 新疆营运载货汽车总数将达到28万辆, 届时将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 以二类口岸为依托, 辐射中亚的国际物流网络, 实现1, 200公里以内货物24小时送达的目标。建设物流配送体系, 形成高效畅通的物流线路, 以城市为中心发展配送中心与物流中心, 加强配套物流结点的建设。

兵团应依托新疆现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充分利用开发区已有的经济与市场环境, 通过综合物流规划, 加强物流中心的重点建设;围绕物流中心的功能与发展要求, 完善配套体系, 加强中心城市的综合运输建设。

3、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建立物流培养体系。

目前, 生产建设兵团物流业的发展急需物流管理和经营专门人才, 因此要积极普及物流管理知识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对兵团物流企业中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进行集中培训;另一方面兵团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物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 尽快形成兵团自己的物流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何振.兵团物流企业现状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 2007.2.

[2]李金叶, 袁强, 蒋慧.基于区域适应性的特色林果业发展探讨[J].新疆农业科学, 2010.

[3]赵蓉瑾, 赵荣杰.新疆第三方物流发展环境和需求浅析[J].产业市场, 2010.6.

新疆兵团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篇1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占有土地面积7.456万km2, 兵团下辖14个农业师, 175个农牧团场, 所属农牧团场大多数分布在新疆绿洲、盆地边缘和山间河谷地带, 在天山南北形成14个大行政区划。分布在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喀什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哈密地区、和田地区、吐鲁番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15个地、州、市内。因此, 兵团城镇化对于稳定边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昔日荒无人烟的戈壁上, 兵团已新建起数千个城镇和居民点。兵团各师经过几十年的建设, 已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小城镇。随着小城镇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创造了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 不仅提高了农场居民收入, 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 也拓宽了兵团城镇建设资金渠道, 改善了基础设施, 有利于吸收更多人口聚集, 维持社会的繁荣稳定。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兵团经济是新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农业占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城镇化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评价农村城镇化水平必须建立适当的指标体系。本文在充分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 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数据的可得性角度, 选取了13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城镇化原始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兵团各师进行了实证的量化分析。在指标的选择过程中, 突出了各师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情况。

1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过程

1.1 因子分析评价方法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 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通常称为因子。然后, 根据相关性或相似性的大小把变量或样品分组, 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 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因子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 (1) 根据研究问题, 选取原始变量; (2) 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法对原始变量的观测值进行标准化; (3) 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4) 求解初始公共因子及因子载荷矩阵; (5) 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6) 计算因子得分; (7) 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值, 总分值越大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

1.2 农村城镇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 在充分考虑兵团各师的实际情况和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的基础上, 构建了农村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1) 总人口 (X1) ; (2) 人均GDP (X2) ; (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X3) ; (4) 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 (X4) ; (5)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 (X5) ; (6) 职工平均工资 (X6) ; (7) 农民人均纯收入 (X7) ; (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8) ; (9) 农用机械总动力 (X9) ; (10) 农村人均用电量 (X10) ;公路线路里程 (X11)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 (X12) ;小学在校学生 (X13) 。

1.3 因子分析方法对上述指标体系的实证过程

(1) 对13个师各指标的观测值进行无量纲标准化, 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决定提取因子的个数。满足条件的特征值分别为5.519、2.283、1.972、1.846, 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2.456%、17.563%、15.172%、14.197%,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387%, 满足累积方差贡献率在85%以上的要求, 因此, 相应提取的主因子有F1、F2、F3、F4。

(2) 经分析得到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看出X1、X7、X9、X11、X12、X13在F1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交通状况;X4、X5、X8在F2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了各县 (市) 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水平;X3、X6在F3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了各师经济发展水平;X2、X10在F4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了各师经济发展潜力。

(3) 由因子分析结果可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

(4) 由表3可得按照10县 (市的因子得分值排序, 如表4所示。

由表4因子分析结果可知: (1) 由综合得分排名可知, 农村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农八师, 最低的是农十四师。由高到低排名为农八师、农一师、农六师、农二师、农七师、农四师、农三师、农十三师、农十师、农十二师、农五师、农九师、农十四师。 (2) 排名第一的是农八师, 在各方面均位于前列, 农村城镇化水平较高。这一分析结果与农八师以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为基础的龙头产业逐步壮大, 围绕龙头企业所需的生产原料基地建设已初见规模, 初步形成了一批区域或跨区域的专业化和社会化都较高的龙头型产业链, 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是相适应的。排名第二的是农一师, 其果林产业发展程度高, 培育了许多知名的果品, 阿克苏红富士、香梨誉满疆内外。但其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占优势, 城镇化水平与农八师有较大差距。排名第三的是农六师, 其工业基础较好,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这与目前农六师已初步形成的以煤焦化为引领, 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塑料制造、机械装备制造梯次跟进的工业发展格局是相适应的。但其面临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约束。农二师、农七师、农四师、综合排名分处于第四、五、六位, 居民收入水平、第三产业规模处于中间位置, 其中农二师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农七师、农四师具有优势。农三师综合排名第七位, 一方面是因为其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较为滞后, 同时经济发展潜力不足也是致使其农村城镇化水平低的原因。农十三师综合排名第八位, 但是其具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师。农十师、农十二师、农五师综合排名分别为第九、十、十一位, 农十二师在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水平方面优势明显, 而农五师是最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师。农九师、农十四师各方面排名均较落后, 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 虽然各师经济社会得到了巨大发展, 但是农村城镇化总体水平差距较大, 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 因此有必要利用区域资源优势结合城镇化的成功经验, 合理利用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兵团各师发展城镇化的途径和对策。

2 加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绿洲城镇

在规划过程中要突出绿洲区域特色, 充分结合兵团各师的目前起点和长期发展, 建设资源开发型和节约型、地缘优势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兵团各师的城镇与周边农村、城镇以及中心城镇之间, 是一个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 其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 而要从绿洲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思路来设计规划。绿洲是农业的载体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源, 由于绿洲区土地资源紧缺,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 城镇建设、发展用地与耕地之间争地的现象更为突出, 因此, 必须要合理安排好城镇化建设用地, 要在切实贯彻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 处理好小城镇建设合理用地与严格保护耕地的关系。

2.2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与绿洲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

兵团各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 把地区优势与突出特色相结合,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 合理开发和利用绿洲区的国土资源, 重视国家重要工矿业、交通枢纽及重要旅游区的发展和建设。绿洲区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发展旅游业, 从而带动农村城镇化的实现已初见成效。农一师果品业发展迅速, 可以利用其带动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 进而快速实现城镇化这一目标;农五师作为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师, 应该整合区域优势资源, 发展特色经济, 以达到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城镇化的目标。兵团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经济腹地较广、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 以促进地方经济中心的形成, 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应充分重视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对外开放条件好的口岸城镇, 加速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总之,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区域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 培育城镇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点, 在发展建设中扬长避短, 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2.3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加速实现农村城镇化, 是农业现代化实施的关键

兵团各师应充分利用小城镇机制活, 风格独特、临近实验基地等特点, 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 从大中城市引进高科技人才, 在城镇周围建立农业现代科技实验基地, 形成高新科技园区。农八师综合排名第一, 与其注重人力资本投资是分不开的。对于新疆绿洲农业人才的培养还要注意双语培训的实施, 考虑到新疆处于少数民族地区, 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必须具备接受新技术、新信息的基本能力, 只有加强对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 才可以使进城的农民, 尽快的融入城镇化的生活, 从主体上实现农村城镇化。

2.4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的建没, 增强农村城镇化的能力,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能源电力、供排水系统、邮电通信、医疗卫生、商业服务设施和科学教育等具体内容。目前, 绿洲区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投入大幅度增长, 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从分析结果看, 兵团各师仍有许多薄弱环节, 大多数城镇基础设施相当落后, 缺乏城镇对居民的聚集作用, 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应加大对兵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增强农村城镇化的能力,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5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高农村小城镇的自然环境承载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在绿洲农业区, 生态极度脆弱, 生态农业对于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绿洲的存在不可或缺, 因此, 必须要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加强小城镇排污、治污和卫生管理, 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城镇能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绿洲脆弱生态环境的污染。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 增加城镇绿化面积, 为农村小城镇居民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为乡镇企业的投资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使绿洲农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1:3、18.

[2]吴文倩.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探析[J].商业时代.2007 (17) 4-6.

[3]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 1997, (5) :4-52.

[4]蒲清泉, 杨梅枝.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J].当代思潮, 2004, (2) 26-33.

兵团发展 篇11

关键词: 兵团科学发展观矿产资源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73-02

一、科学发展观概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 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胡锦涛总书 记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 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 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 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 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已经成为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能源资源的瓶颈制约就 难以打破,经济运行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也难以长期保持。必 须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真正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 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之上。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社 会的跨越式发展,更要切实做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项工作。

关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良 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这些年来,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 未根本扭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 严重危害了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根据自然的承载能力 和承受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行为,坚决摒弃先污染 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下大气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

科学发展观既然规定了必须保持财富的增长并满足人类的理性需求,它的实物基础主要 地依赖于地球资源的维持、地球资源的深度发现、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乃至于废弃物的资源 化。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和人口、 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物质保证。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矿业和矿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妥善处理 好矿产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探明资源、保护和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 并举,不断提高资源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能力。

二、可持续发展概述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TURE)中 使用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 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89年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严格定义:“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 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环境署理事会认为,要达到可 持续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及跨国界合作。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和国际的均等,包括按 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计划的轻重缓急及发展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此外,可持 续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国际经济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经济 增长和发展,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也是具有很大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 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再者,可持续的 关注和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可持续发展在矿产资源开发战略中的体现主要是指发展循环经济。即综合利用资源,倡 导使用再生资源。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综合勘查、综合开发、 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 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矿业的优化与 升级;开发并完善适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的采、选、冶工艺,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降 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通过实施循环经济,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链得到延伸 ,增加矿产资源的附加值,并相应减少“三废”排放,从而为矿山企业和社会产生显著的经 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经济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和积极作用。

三、兵团矿产资源和谐开发战略确立的意义

和谐是主体从价值论角度出发对事物发展的协调性、完整性、秩序性和合乎规律性存在 状态的主观感受。从本质上说,和谐就是一种组织精良、内外协调、左右逢源、上下有序的 状态。和谐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事物只有在和谐的状态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用和谐 理念作为我们兵团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确立的指导原则。

矿产资源是典型的可耗竭和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理 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矿产 资源开发战略的确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用和谐理念指导兵团矿产资源开发具有较 强的现实意义。新疆兵团也就成为我国矿产资源国家战略接替基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 ,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 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换言之,新疆兵团矿产资源和谐开发战略的实施,必然构 成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兵团矿产资源和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加强资源调查和地质勘察。要多方筹措勘察资金,加大勘察投入,开展矿产资源大 调查,摸清矿产资源家底,为兵团矿业长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矿产勘察,尤其是金等 贵金属、铜等有色金属和磷、盐、芒硝、石膏、萤石等非金属等矿产,增加其探明储量,为 开拓新的矿区提高资源保障水平。

2.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要严格控制矿业开发过程中各环节矿产利用率,降低采矿 中的贫化率和损失率,提高选矿回收率。实行贫富兼采,浅深并采,难易兼采,厚薄兼采, 主副兼采和综合勘察、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千方百计提高矿产的利用率和综合回采 率。并积极进行矿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预测,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发展高效益系列产品,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3.加强地方立法,促进兵团矿产资源的和谐开发。我国在1996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实施后,为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顺利运行,起到了巨大的 作用,特别是在矿业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方面,更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我国,矿业环境 保护分别体现在环境法、矿业法中,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矿业环境保 护的法律制度。其中《矿产资源法》对此做了原则性规定,《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设立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水土保持法》规定了开办矿山企业必须遵循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制度。《矿 产资源法》、《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条例》及《黄金矿山砂金生产土地复垦规定》都 规定了“谁破坏、谁复垦”、“谁复垦、谁受益”的土地复垦原则以及矿产资源开发损害的 补偿制度,在环保专门法中,如《水污染防治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污染物集中处 置及达标排放制度,构成了较完善的矿业环保法律制度。但是,面临矿产资源开发中严峻的环 境问题和新的资源理念,我国矿业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仍显严重的不足。此时加强地方立法, 以弥补中央立法的不足,就尤显重要了。

4.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规定,使矿山环境保护与矿业经济发展相和谐,实现矿 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 原则,突出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矿产资源永续利用的国家战略。实施这个战略 就要减少和逐步消除矿产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 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持久需求 。

国家应该对矿产资源管理设置双重管理目标:一是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合理需求 ,二是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在总体上强调资源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资源供应的调 控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基金项目:新疆兵团软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6TJ12 ]

参考文献:

1.郭洁.东北矿产资源利用问题的经济法思考.法学,2005(1)

2.陈新燕.矿产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矿产保护与利用,2004(5)

3.陈小军.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战略探讨.四川地质学报,2006(4)

(作者简介:魏磊,塔里木大学讲师 新疆阿拉尔 843300)

关于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篇12

一、新形势下兵团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一)新时期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需要

目前,在新疆迫切要解决的不仅是经济发展等物质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文化戍边及其力量解决自身文化体系的困惑和融合过程中所带来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追求震荡,这是屯垦戍边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文化从其一诞生就以国家安全为导向,以边疆安宁为使命,无论是面对外敌入侵,还是针对内部民族分裂思想的侵扰,兵团文化都能在理论深处和现实关键处发力。文化产业能够以各民族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创造和表达相应的思想、内容和方式,从而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喜爱和理解,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弘扬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实现新疆各民族文化价值交流,夯实文化认同的基础,在“四个认同”中发挥引领作用,从而实现国家文化安全。

(二)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的需要

在广大职工群众温饱无虞之后,个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即对文化需求的满足成为“硬需求”。 2013年,兵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38元,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4313元,广大职工群众对文化、教育等消费日益迫切,既需要公共产品满足,也需要多样化、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产品。

(三)兵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

1995年,兵团农业总产值占到GDP的58%,反映出兵团处于农业规模扩大发展特征;2012年兵团工业产值占到GDP的46%反映出处于兵团工业高速增长阶段;2013年兵团三产总值占到GDP的30%———兵团现代服务业孕育阶段,这意味着兵团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步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驱动创新要依靠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推动新常态下兵团经济的发展。而文化产业正是一种以创新创意为源头、以文化内核为内容、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朝阳产业。

(四)提高兵团传播中华文化能力的需要

屯垦文化是历代屯垦官兵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一种独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边疆具体体现。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新疆的民族团结包含着新的内涵,促进民族团结需要新的方式,民族团结的形式和内容都要向广度延伸、深度拓展,因此,在促进民族融合发展上应在当下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既注重一般的民俗展示,更强调音乐、绘画等全方位的文化交流;既注重单一的本土互动,也重视到异域文化的互鉴融合。通过文化产业发展,给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人们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可,进而提高兵团传播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二、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兵团文化资源的特点

兵团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体制优势等,“三化”建设快速推进为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兵师团连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兵团文化在推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兵地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广泛交流和增强新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上具有特殊的交流优势,具体表现为兵团文化天然禀赋包含着知军、拥军和知民、爱民(是个特殊的群体,亦兵亦民),蕴含着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有特殊的经历,兵团前身是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蕴含着屯垦戍边综合使命的豪迈情怀(兵团成立有特殊的宗旨———屯垦戍边),蕴含着多民族的相互包容精神(所处特殊的环境,新疆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47个民族,人员组成来自不同民族),接受特殊的文化熏陶———新疆聚居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兵团文化因此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二)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兵团文化产业近两年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兵团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兵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等,对兵团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同时兵团确立了加快形成覆盖兵团、辐射周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兵团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兵团文化现代传播体系的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2.兵团“一园五区两区”文化产业格局加快形成。依据兵团产业发展布局,兵团确定了在第十二师五一新区建设兵团文化传媒发展基地、在兵团、五家渠、阿拉尔、北屯及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建设覆盖南北疆的兵团文化产业园 (区) 群,其中阿拉尔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园区和城市品牌战略已经通过专家评审;通过“一园五区两区”建设,带动兵团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服务、军垦旅游、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六大产业快速发展。

兵团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兵团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2.01亿元,较2012年增加4.15亿元,增长近35%, 高于同期生产总值现值增长速度16.9个百分点;从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看,2013年兵团文化及相关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较2012年提高0.15个百分点,2014兵团文化及相关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

4.兵团各师根据自身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文化产业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比如:六师重点围绕“一个中心,推进两大跨越,实施六大工程,达到四个目标”开展工作;一师规划发展新思路经济带旅游业规划—31313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十三师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各团场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给予200万元支持;八师提出到2017年,文化产业占师市总产值5%、文化产值达到36亿元、文化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长60%以上。

三、新时期兵团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与挑战

(一)新时期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1.兵团对文化产业发展日益重视。2012年兵团制定出台《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关于贯彻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的意见》;2013年《兵团文化产业规划》正式出台颁布实施,兵团已决定出资30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八师文化产业发展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和战略性机遇。兵团推出《关于加快推进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增强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加速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为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方向和重点,有利于兵团特色文化和特色旅游产业的形成,为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兵团党委提出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年度重点任务,相关工作纳入月份重点工作,文化产业指标已纳入团场争先进位考核指标。

2.兵团文化资源丰富。一是军垦文化资源,包括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军垦博物馆、王震将军铜像、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军垦第一连等人文资源。二是自然风光资源:北湖公园、世纪公园、西公园、胡杨林、银沙滩、青格达湖、德仁山驼铃梦坡等。三是以石河子为代表的兵团城市多项荣誉形成的品牌资源。自2000年以来石河子市先后荣获“联合国人类环境居住改善良好范例奖”、 “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2014年石河子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些都是兵团以及石河子一笔巨大无形资产,是兵团和八师石河子发展文化产业宝贵的创新资源。四是文化、教育、卫生等资源(包括兵团农垦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大中专院校等)。五是工农业观光旅游:石河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桃源农业生态旅游区、天业、额河酒业、天富、伊力特、华春毛纺、天润乳业、十团苗木基地、彩色棉花基地等。

3.文化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石河子市成立文物局,从遗产普查、梳理、研究、制定保护计划等多个方面对屯垦文化资源进行全面保护,2010年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进行二次改陈,陈列面积由原来的3200平方米扩展到近4700平方米,文物由原来的380多件增加到1000多件。2012年小李庄成功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兵团第一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发展面临诸多重大机遇。兵团文化产业面临着政策机遇、 丝路文化经济带机遇、产业转移机遇、文化援疆机遇和城镇化发展后发机遇等。比如,从政策机遇看,文化建设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发展战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战略规划》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集中体现了在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思考和业界的政策诉求,并且将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重点的支持内容,纳入重大项目管理,使政策扶持更具有针对性、 引导性和和带动性。

5.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兵团担负着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稳定的组织,北疆的第八师是兵团人口和综合实力最强的师,社会环境和谐而稳定,南疆第一师是南疆汉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区域,对南疆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这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6.体制灵活。兵团特殊体制,特别是兵团八个城市是“师市合一”体制,既便于发挥行政效率和组织动员力,有力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整合地方文化资源,融合发展,有利于兵团城市发挥政府平台作用,将国家层面和自治区、兵团层面文化产业优惠政策落实。兵团各师市党委已研究决定着手制订资金、土地、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二)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挑战

1.文化产业发展观念落后,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匹配。当下文化产业热度正起但缺乏宏观规划和整体协调,各有关部门还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缺乏大文化、大产业、大服务的综合思路与整体效应,缺乏对各类资源的深入开发和优秀项目的有效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相关部门仍然习惯于运用行政管理手段管理文化企业,这种滞后的产业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兵团文化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待培养开放、竞争、效率、效益的新兴文化观念。

2.起步较晚,整体实力与其他区域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文化产业发展阶段看,目前兵团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初级起步发展阶段,文化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企业规模体量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缺乏龙头骨干企业及带动辐射作用,未能形成服务外包产业链,产业体系尚未完成; 文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缺乏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用人机制。从文化产业状态看,基本处于传统文化产业状态,主要集中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旅游业和文化体育市场,整体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多数产业门类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其中新闻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等产业由于受众和市场规模的限制,发展速度缓慢;演艺娱乐业仍属于 “政府扶持、民间自发”的发展形态,市场经济效益尚未显现。从文化产业规模、文化市场消费水平、文化事业服务水平等来看, 与国内中、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西部省区与起步较早、发展迅猛的陕西、四川等省区相比,也有差距。

3.市场主体力量单薄,缺乏市场竞争力。文化单位以国有事业单位为主体,以市场经营为导向的文化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 无法形成规模经济。现有文化单位大多是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各级财政投入的文化事业经费预算较低,其发展缺乏活力与动力, 难以向企业化过渡及市场化管理。“以文化企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政府培育环境”的发展机制尚未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仍有待优化,文化市场体系有待健全。

4. 文化资源与城市的特色化程度不足。兵团部分师部分绿洲生态、军垦文化农业旅游文化等优质文化资源具有同质特征, 自身有特色的文化符号亟待挖掘、提炼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军垦文化远未形成规模和产业化;文化类产业的园区、集聚区建设经验不足,园区化发展道路需要逐步探索;文化旅游产业一直未能突破性大发展,产值规模和收益水平不高,丰富多样节庆活动基本停留在民众自娱自乐的阶段,尚未实现产业化和品牌化; 旅游带动模式仍不成熟。

5.人才、科技制约明显,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文化产业是一项崭新的产业,兵团人才紧缺问题尤其明显,在广电、文化、报业、出版系统,经营管理人才大多为半路出家,文化资源、技术设施远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发挥,与迅速发展的产业环境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很不适应;科技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与提升效应不明显,远远满足不了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四、新时期兵团文化产业发展具体举措

(一)以文化和创意植入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发展融合型业态

一是以文化内容和创意要素植入提高工农业产品含金量, 抢先注册特色工农业产品品牌并着力打造,加强现代农业基地、 新型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的文化创意业态布局和融合;二是培育跨经济部门的融合型产业,大力探索发展工业设计、创意农业、包装印刷、智能物流管理等新业态,以切实的产业举措加强文化产业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三是创新整合产业资源打造带动效用显著的融合型项目,加强文化产业与体育赛事、群众性文化活动、城市特色展示(博览)、商业购物休闲、商务服务等关联领域融合,加上上述业态的文化消费体验功能的植入。

(二)建构层次清晰、结构紧密产业体系,加强产业协同联动

一是重点实施细分领域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主体旅游, 不断丰富旅游业内容和形式,以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等城市的主城区和景区为重点,打造游客服务产业群;以影视拍摄基地建设介入影视产业链,培育影视创作基地和兵团城市影院体系; 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军垦文化旅游节、军垦文化冰雪旅游节、桃花节、荷花节、薰衣草节、甜瓜节、蟠桃节、棉花节、五家渠郁金香节、图木舒克美食文化旅游节、阿拉尔红枣文化节、兵团老兵节等节庆会展、体育赛事、旅游季(节)等软性项目,通过“依节造势、因节发展、以节兴市”拉动文化产业整体经济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提升;三是以兵团城市为依托,发展当地文化消费业态。依托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本地文化需求,培育文化产品(用品)生产销售、文化休闲娱乐、节日庆典策划等业态,把挖掘和满足本地文化需求作为长期任务,增强市民文化归属感,凝聚人心。

(三)建设和发展“专业+综合”的城市文化产业项目(园区)体系

一方面,依托昆岗古墓群、军垦博物馆、青格达景区、多浪水库等优质特色资源建设一批专业性文化旅游景区,树立龙头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繁荣;另一方面,以创意设计、 内容制作、艺术创作等为核心功能,在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基础上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既可为影视、文化旅游、会展、工艺美术等各细分部门提供内容和创意动力,也可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提供文化创意升级支持。

(四)以文化贸易业态的布局和发展促进丝路经济带战略落地

一是以视野广阔度和观念的先进度积极承接国家重点项目落地和产业配套任务。实时跟踪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有关政策和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新疆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在兵团落地;二是寻求以配套、支撑、服务等形式创新布局文化产业项目,为重大战略性项目提供落地和发展保障;三是打造以交易为核心的工艺美术产业链。依托资源基础、产业基础、交通优势推出便于流通特色文化产品,打造文化产品生产——批发———零售产业链,通过产品传播兵团文化旅游、会展、影视等产业品牌价值,同时扩大文化产业整体经济效益。

(五)建立内外协同合作的文化产业营销推广机制

上一篇:新闻语言的创新思考下一篇:养老保险基金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