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

2024-10-25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精选9篇)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 篇1

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已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城镇化的本质就是产业结构由低级不断向高级升级和优化的过程,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 也必然伴随着成长的发展。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 只有当两者协调发展时才能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近年来, 兵团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但存在城镇化水平虚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产业结构层次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城镇产业基础薄, 产业结构层次低,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作用不明显,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现阶段, 兵团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作为城镇化发展主要推动力的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 仍旧呈现典型农业经济的特点。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 关于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研究较多, 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全国、区域及各省市等, 但关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 且研究对象为兵团的甚少。由于兵团在体制、区域分布、历史等方面的特殊性, 导致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与其他省市区域有共性也有特性。因此, 笔者在兵团实施跨越式发展和“三化”建设背景下研究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问题, 以期通过实证得出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现状,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已有文献关于指标体系构建部分所选指标各异, 城镇化大都用非农人口比重或城镇人口比重表示, 个别学者将城镇化系统分成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部分综合表示, 相应的产业结构大都用非农产业比重表示, 个别用产业比及产业就业比等综合表示。本研究在参考大量文献基础上, 遵循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筛选出尽可能全面而重点地表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指标, 再根据可操作性原则剔除无法获取数据的指标后, 构建了由目标层、系统层、功能层、指标层组成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见表1) 。

1.2 研究方法

1.2.1 指标赋权方法的选择。

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方法较多, 纳整理后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种。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是利用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熵值提供的信息量来决定各指标权重的大小, 其优点是可消除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 但缺陷是所获取指标权重存在均衡化分配现象[1], 造成该缺陷的原因是其所用数据为统计数据, 未考虑到构成指标体系的各指标对指标体系影响程度不同的问题, 而变异系数法恰可弥补此不足。因此, 本研究采用熵权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 以此来弥补单一赋权法的不足。

(1) 熵权法[2]。熵权法得出的指标权重值能克服人为因素影响, 使最终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构造判断矩阵。假定被评价对象为m年的城镇化情况, 而每一年的城镇化评价指标由n个指标构成, 据此可构造出判断矩阵:R= (rij) m*n, (i=1, 2…m;j=1, 2…n) , 式中rij表示第i年的第j项指标的数值。

第二步:选用极值法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指标量纲、数量级及正负指标等的差异, 需将判断矩阵R标准化处理。标准化方法有多种, 较常用的有标准化法、标准差法、极值法、均值法等。由于极值法能在保留变量差异水平的同时, 满足取值在[0, 1]间的要求, 且本文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取值范围是[0, 1], 因此本研究选用极值法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后的矩阵为B, 对于正向指标而言:bij=rij-rmin/rmax-rmin;负向指标而言:bij=rmaxrij/rmax-rmin;式中bij和rij分别为标准化后的值和原始值;rmax和rmin为第j项指标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第三步:确定指标信息熵值E及信息效用值D。各评价指标的熵值可表示为:。而某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Dj=1-Ej。

第四步:计算各指标权重W。, 当且仅当。

当对样本进行评价时, 用指标权重wj与标准化后的bij的积作为样本的评价值, 即fij=wj×bij, 样本评价值。由此可知, fi越大, 说明样本效果越好。最后比较所有fi的数值, 可得到评价结果。

(2) 变异系数法[3]。计算步骤如下:首先, 构造相应指标体系的特征值矩阵。其次, 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δj, 公式为:

式中, δj表示第j个指标的变异系数;A为第j个指标值的均方差;为第j个指标的均值。最后,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Wj, 公式:。

(3) 组合权重评分法。组合权重评分法就是将上述熵权法与变异系数法两者综合的一种方法。假设WZ为最终组合权重, Wb为变异系数法确定的权重, WS为熵权法确定的权重, 建立组合:Wjz=βWjb+ (1-β) Wjs。其中β为权重的折衷系数, 其越大表示变异系数法所确定的权重对综合权重的影响越大;反之, 则熵权法的影响大。本研究取β=0.5.

1.2.2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性测度方法

本研究选用加权线性和法计算两者协调发展水平, 分别计算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系统发展水平, 再根据协调度公式判断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 最后构建定量评价模型实证分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

(1) 系统发展水平。其公式为。设城镇化系统F1与产业结构系统F2的发展水平分别为F1 (x) 和F2 (y) , 则:。式中, x, y为相应发展水平的特征向量;a和b为相应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2) 协调度。协调度是反映两者是否协调的指标, 也用来衡量系统间的静态差距。关于协调度计算方法较多, 本研究选择数理统计学中的变异系数法进行衡量。设城镇化系统F1与产业结构系统F2在某一时刻的离差系数为Cv, 则:

由于离差系数Cv越小表明两个系统间越协调, 当g (t) 取最大值时, 离差系数最小, 则量系统越协调。因此, 可将城镇化系统与产业结构系统的协调度定义为:

其中, k为调整系数, 其取值k≥2。k的取值越大, 则两系统的静态差距越小, 即越协调。若F1 (x) 、F2 (y) 相等, 此时, 城镇化系统与产业结构系统的静态差距为最小状态。本文取k=4。

(3) 协调发展度。由于协调度仅反映两系统间协调程度, 而不能衡量和反映两系统的发展情况。因此, 可将两者的协调度和发展水平结合, 得出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度的指标表示为:, 其中α、β为待定系数, 且α+β=1, 本研究取α=β=0.5。GD值越高, 说明协调发展程度越高;反之越低。协调发展的等级划分, 见表2。

2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进行综合赋权。首先, 将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指标体系的原始数据用极值法标准化, 根据熵权法原理分别计算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系统的权重;其次, 根据变异系数法赋权原理, 将特征值带入相应公式得出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相应指标的权重;最后, 根据综合权重计算公式, 取β=0.5, 可得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指标体系各指标的综合权重, 见表3。

2.2 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2.2.1 城镇化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将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与各指标权重相乘, 可得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 详见表4。

分析表4可得:首先, 随时间推移, 兵团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 其中城镇化上升趋势尤为明显。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由2001年的0.1662上升至2011年的0.8829, 而产业结构水平则由2001年的0.4788缓慢上升至2011年的0.5448, 由此可知, 城镇化上升趋势较明显。

其次, 兵团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出现较明显的背离现象。背离现象的发生是由两系统发展水平不一导致的。城镇化综合发展速度远快于产业结构发展速度, 导致城镇化发展水平由2001年的远落后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 提升至2011年的远快于产业结构的现状。分阶段而言:第一阶段, 2001-2007年的负差距阶段, 即城镇化发展水平远落后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阶段。该阶段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总体优于城镇化发展水平, 随时间推移其优势不断减弱, 至2007年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相当。该阶段, 城镇化发展水平增速迅猛, 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不增反降, 由此导致了该阶段产业结构优势的快速减弱;第二阶段, 2007-2011年的正差距阶段, 即城镇化发展水平快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阶段。2007年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状态基本一致, 随后兵团“三化建设”战略的提出使城镇化发展速度远快于产业结构发展速度, 导致至2011年城镇化发展水平远优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现状。

2.2.2 兵团城镇化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发展水平分析

(1) 城镇化系统。分析图1可知, 2001-2011年间, 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构成城镇化的各子系统中, 除了2006-2009年社会城镇化子系统的快速发展导致经济城镇化子系统稍微落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外, 其余年份经济城镇化系统与城镇化发展系统发展轨迹基本一致且仍有强劲增长趋势, 说明经济城镇化对城镇化发展水平贡献度较高;社会城镇化子系统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贡献低于经济城镇化, 除2006-2009年异常升高外, 其余年份与城镇化发展水平轨迹基本平行, 但贡献度较小, 说明社会城镇化子系统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贡献虽小但稳定。2006-2009年社会城镇化发展水平异常高的原因是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迅猛增长导致的;人口城镇化子系统系数值相对最低, 且其后期增长速度逐渐落后于其他子系统及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度速度, 导致贡献度不断降低, 与其他各子系统的贡献度差距越来越大, 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兵团现阶段的人口城镇化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 而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综上, 对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贡献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

(2) 产业结构系统。分析图2可知, 2001-2011年间, 兵团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得到小幅提升。各子系统中, 产业产值结构综合发展水平高于产业就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 其贡献度也高于产业产值结构对产业结构综合发展系统的贡献度。产业产值结构自2001-2003年实现较快幅度增长后, 其余年份则发生微小波动, 至2011年末总体未实现增长。而产业就业结构从2001-2004年间发生较大降幅后, 自2004-2011年间总体实现较快增长, 由此也带动了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且2003年后的产业就业结构的发展轨迹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的轨迹基本一直, 由此可知, 产业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贡献度很高。

深入分析发现, 上述实证分析结果与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基本相符。由于兵团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使得城镇建设速度较慢、固定资产投资等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产业基础较差, 导致2006年之前的城镇化发展较缓慢, 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 且得不到优化和调整。2006年之后, 兵团大力提出“三化建设”发展战略, 使得兵团工业快速崛起、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 加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城镇化三者间的互促作用, 导致兵团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各产业的产值总量迅猛增长, 但产业结构优化较缓慢, 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原本就具有长周期性, 另一方面与兵团长期农业经济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基础薄弱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 前期众多投入的产出效应将逐渐发挥, 由此可推测未来的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等的发展将优于现在的状态。

2.3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根据协调度相关计算公式及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见表2) , 可得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及两系统的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等级 (见表5) 。由表5可得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趋势图 (见图3) 。

分析表5和图3可得结论: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程度不断提升, 经历了从“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的提升过程, 但两系统的协调类型经历了从城镇化滞后到产业结构滞后的转变。将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深入分析, 可得结论:

(1)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在功能性协调发展方面不够协调。功能性协调不仅是整个系统协调发展的内容, 也是结构性协调的表现形式。通常,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结构功能性协调水平较低时, 其互动作用不明显。表2中协调等级的划分就是根据系统内两者功能性协调内涵划分的。结合上述实证可知, 2001-2009年, 兵团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经历了由“一般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的过程, 说明此阶段内, 两系统各自发展较缓慢, 且协调度低, 导致两系统整体作用未得到发挥。2009-2011年, 两者处于中级协调阶段, 说明两系统整体功能作用得到一定程度发挥, 整体功能性协调度较低。

(2)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在时间维度上协调性欠佳。时间性协调是协调内容之一, 对于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而言, 时间性协调意味着两系统在同一时间段内不能彼此分离而各自发展。实证分析发现, 2001-2011年间, 城镇化总体一直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而产业结构呈现缓慢盘整态势。以2007年为分界线, 之前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一直高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 之后则城镇化发展水平一直高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 由此可知两者互相带动作用似乎不明显, 在时间维度上的协调性欠佳。

(3)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状态不具有可持续性。根据系统协调发展理论及内涵可知, 系统协调发展应是系统内两者间经历不断“协调———失调———再协调”的动态过程, 系统就是在这种反复中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4]。本研究通过实证发现,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般失调到初级协调的过程, 且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水平得到较快速度提升, 但协调类型却仅在2007年有转换点, 且2007年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差距越来越大, 难以出现协调类型的反复, 这将导致现阶段的协调状态不具有可持续性。

2.4 兵团各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兵团各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仍采用上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兵团统计年鉴中各师相关数据, 计算出2011年各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等指标, 见表6。

通过表6可知, 兵团各师城镇化、产业结构、两者协调度、协调发展度等情况各异, 呈以下特点:

(1) 各师总体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 两级分化严重。发展水平较高的有十二师、八师和六师, 发展水平最低的为十四师, 发展水平高低间差异很大。

(2) 各师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稳定, 各师间差距较小。综合水平稍高的有七师、八师、十师和十二师, 综合得分均大于0.5。

(3)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整体较高, 绝大多数协调度高于90%, 且大部分协调度甚至高于98%, 但三师和四师的协调度相对较低, 仅在50%~60%之间,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十四师的协调度极低, 仅为5.91%。

(4) 协调发展度水平总体较好。兵团14个师, 除十四师处于失调、三师和四师处于濒临失调外, 其余各师均达到不同程度的协调状态。其中中级协调的师有4个, 初级协调的师有7个, 但十四师的协调发展度极低, 处于失调状态, 值得特别关注。

(5) 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稍弱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分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值不难发现, 除六师、八师和十二师外, 其余各师的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不同程度地高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但差异各异, 三师、四师、十四师的差异较大, 说明这三个师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虽然各师在不同评价指标上得分及差异各异, 但各师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呈正态分布。以六师、八师和十二师为代表的各师, 不论在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 还是两者间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等各方面都较好, 说明这些师综合发展水平较好。其快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无外乎较早实施师市合一体制、区位优势明显、非农比重水平高、快速实施的工业化战略等综合作用结果。以三师、四师和十四师为代表的各师则恰恰相反, 其中十四师各方面发展水平落后尤为明显, 究其原因无外乎都是非农产值及非农就业比重较低、缺乏中心城市、区位优势不明显等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由此可知, 各师城镇化及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最终都与产业有着很大的关系。

3 结论与建议

3.1 实证结论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对于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实证结果表明:

(1) 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提升较快, 各子系统中的贡献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相反, 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提升幅度较小, 二三产业的产值与就业比重不协调, 三产比重较低, 这与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路径不相统一。子系统中的产业产值结构综合发展水平高于产业就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因综合发展速度的差异, 导致两者出现了较明显的背离现象。

(2) 影响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兵团现阶段的协调类型为产业结构滞后的中级协调水平, 综合协调性有待改进。两系统在功能性和时间维度上协调性欠佳, 且两系统现阶段的协调发展状态具有不可持续性。

(3) 兵团各师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呈正态分布, 两级分化严重, 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稳定, 各师间差距较小。各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整体较高, 协调发展度水平总体较好。

3.2 对策建议

(1) 兵团城镇化后期的发展应注重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发展, 由此提高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质量, 实现由高水平人口城镇化向水平城镇化质量转变。在发展城镇化的同时, 应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 不断加强二产和三产的投入和开发力度。这要求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以市场为导向, 与资源禀赋相适应, 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 继续优化大农业和订单农业, 鼓励和倡导农民大力发展团场及连队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以能源开采和深加工为代表的第二产业, 将能源开发与加工的链条继续拓展和延伸, 同时应避免对能源路线的过度依赖;大力提高招商引资和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 引进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的工业企业, 加速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同时带动就业和税收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各师因地制宜地根据各师实际情况发展旅游、商贸、餐饮、物流等行业, 加大对行业相关领域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将对第二、三产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同时增加了二、三产业对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贡献。

(2) 兵团现阶段在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更应加大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步伐, 以做到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同步推进和协调。这需要在紧抓对口援疆机遇基础上, 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进而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经济环境;另一方面, 继续大力推进三化建设, 将三化建设作为推动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途径。努力实现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均衡分配三次产业间的投入, 在注重生产总值的同时更加注重生产总值的质量, 这要求在各次产业发展方面有重点, 有倾斜。

(3) 继续鼓励城镇化发展水平较快的师市充分利用自身优越条件快速发展, 努力形成增长极, 采用先富带后富战略对因区位等因素发展较缓慢进行支援, 同时政府应针对发展落后的师继续积极推行师市合一体制, 以进一步加快落后地区自身发展, 此举在建立增长极城市的同时带动了落后地区发展。在产业方面, 各师应主动作为, 将农业产业化作为各师培育特色的手段, 因地制宜地努力打造各师产业特色和品牌, 尽量避免各师趋同化现象带来的低效率竞争, 各师争取在产业方面打造“一师一特色”以此来推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强化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各自发展的同时, 还应注重两者的协调和互动, 以此达到高效率的系统发展。

摘要:构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 得出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得分, 再根据计算出的城镇化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综合得分基础上, 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 协调发展等级连续提升, 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 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协调度分析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 篇2

学号:2011517069 姓名:王仕相

2012年 10月18日

【摘要】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兵团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本文首先阐述了兵团的背景与在这种背景下新疆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存在制约新疆新型城镇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型城镇化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进入发展机遇期中央要求兵团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为动力,走城镇化道路,努力为新疆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按照中央要求,兵团提出了“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的城镇化总体思路。兵团的发展将不再沿着原有轨迹运行,而是迈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型、团场发展模式向城镇发展模式转型的双轨转型跨越式发展时期。兵团新型城镇化的背景

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党”是指兵团自上而下的各级党组织,它们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政”是指兵团拥有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的部分行政权力;“军”是指兵团涵养着一支以民兵为主体的武装力量,行使着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军事职能;“企”是指兵团拥有176个国有农牧场和上千个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承担着经济建设的职能。兵团是新疆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的重要力量

对于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新疆地区来说,兵团城镇化除了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一般功能之外,还具有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特殊意义 兵团城镇化和城镇体系的现状及特点

兵团城镇体系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它和新疆地方的城镇体系互相交错、互为补充、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新疆全域城镇体系;另一方面,由于兵团拥有独立的辖地空间和独立的管理系统,兵团城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自身的独立性

针对兵团的特殊体制,根据国家民政部、国家统计局相关要求,兵团城镇人口统计中的 “镇”不仅包括建制镇,也包括非建制镇。兵团的城镇人口统计包括兵团和师所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新疆境内县市城区居住的人口,兵团建管的石河子等5个城市和1个建制镇的城镇人口,以及团部居住超过3000人的团场团部和兵团独立工矿区人口

一般来说,各师城镇化率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所辖农牧团场的地域特征有密切关 系。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

①人口负增长,高素质人才流失

2008年兵团总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此后几年人口总量基本持平,始终没有恢复到2007年水平。同时,个别兵团城市人口也出现了负增长,比如阿拉尔市。除人口减少外,人口素质偏低也是兵团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团场劳动力人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到总数的80.0%。兵团职工的子女大学毕业后有许多不愿回兵团,愿意留在团场的更是少数。

②过度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滞后

兵团城镇化正经历着工业化水平提高缓慢、而人口向城镇快速流动的过度城镇化格局。过度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城镇人口过度增长,城镇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业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团场城镇主要依托第一产业,具有较为

典型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初加工型城镇的特点,而发展较好的城镇也多以农产品加工和为其自身服务的建材、农业机械修配等为主导产业。这种建立在农业开发之上的城镇在发展中无疑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③特殊体制制约,部分权限缺失

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它具有政府职能,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不具备政府拥有的财政税收的权力,只充当“准政府”的角色;具有企业属性,必须履行纳税义务,但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纯企业,还承担了兵团内部管理的社会职能。兵团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团场既有政府职能又有企业职能。兵团除5个建制市和北泉镇外,其余团场小城镇均属非建制镇,以团场场部为基础建立的非建制镇虽有镇的名称,但却无法与建制镇相提并论。团场城镇没有政府行政管理权限,其行政职能和法律地位缺失,尤其是团场城镇社会管理主体和公共服务主体缺失,事权和财权不统一,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管理缺乏应有的公共财政资金支持,造成团场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和公共服务不到位,难以适应团场城镇非农产业的发展,严重影响团场城镇化进程 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对策研究

①适度增加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

针对兵团承担特殊使命的要求,兵团应适度增加人口数量,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应加大对高校教育投入力度,扩大招生规模,为兵团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增强团场自身发展能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最大限度地稳定现有人口;同时以良好的居住条件、服务设施、优质的教育资源吸纳有志之士扎根兵团;充分利用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政策,吸引疆内外人口到兵团定居创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 城镇化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

兵团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更要加快从现代农业向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以现代服务业为导向的非农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城镇产业结构体系,加速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努力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把现代化农业优势转化成高水平农业产业化优势;同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和农业机械制造业、农用装备制造业等现代工业, 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把兵团现代化农业优势转化成新型工业优势和以现代农业服务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优势

结语

兵团受命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根植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依托于特殊的组织形式、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兵团城镇化也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有别于我国一般地方城镇化的特殊事件,兵团城镇化、城镇体系的所有现状及特点都离不开“特殊”二字。本文提出了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包括适度增加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深化体制改革,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因为同处于新疆这一地理区域,自治区和兵团在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与叠合,在兵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特殊历史时期,尝试和探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比较现实的思路。在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对策的进一步研究中,推进兵团新型城镇化进程也会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钟波.促进兵团城镇化健康发展.兵团建设,2010(10下半月刊):10-11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 篇3

关键词:第一师,城镇化,问题,对策

自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城镇化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来, 兵团各建设师积极推进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一师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部分, 有其特殊行政和社会组织形式。结合第一师城镇化过程中的特点, 分析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找出第一师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方向。

一、新疆第一师概况

第一师位于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境内, 北起天山南麓, 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东临沙雅县, 西抵柯坪县。第一师管辖农牧团场16个从1团到16团, 总人口29.7万, 其中以汉族为主, 包含维吾尔族、回族、蒙古等22个少数民族。第一师阿拉尔市管辖区域有第一师7团、8团、9团、10团、11团、12团、13团、14团、15团、16团、塔水处、水工处、塔里木大学、新农开发、塔河种业、托喀依乡, 以及驻师法人单位130余家。目前城镇供排水、集中供热、城镇道路、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 为城镇化发展和人口集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第一师城镇化发展中的特点

(一) 城镇管理体制独特。

第一师是一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 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 第一师与阿拉尔市实行“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 是“党政军企”合一的集合体。这主要表现在:第一, 兵团自上而下的各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第二, 拥有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的部分行政权力;第三, 有着一支以民兵为主体的武装力量, 行使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军事职能; 第四, 拥有自己的农牧场和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 承担经济建设的职能, 体制比较独特。

(二) 建立城镇的功能不同。

第一师的城镇化建设不同于其他内地城市, 兵团城镇化发展主要是靠国家政治、政策力量推动。第一师城镇化发展除了考虑其经济因素外, 还要发挥维护新疆稳定和祖国统一的政治功能, 将肩负经济发展与人民长治久安的双重任务。胡锦涛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兵团提出要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 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 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从这个角度考虑, 第一师的城镇化背景完全不同于全国其他省份。

(三) 城镇发展不同步。

第一师阿拉尔市属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已纳入国家城镇发展规划, 是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建制镇, 可享受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团场小城镇是随着团场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团部为中心, 以行政规划、人工开发建设为主发展起来的, 均属于自然发展的非建制镇, 不能享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扶持。小城镇建设和规划处于自发状态, 形成了各自“画地为牢”的建设格局, 与周边的地方城镇缺少联系, 城镇建设主要靠团场的自身积累, 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三、第一师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体制机制不清。

自治区、兵团相关部门就第一师一些职能机构认识存在差异, 导致阿拉尔市与自治区、兵团的关系不顺、体制不清。与此同时, 管理机制不清, 突出表现为:一是阿拉尔作为自治区的直辖市, 上不对接自治区, 下没有与基层对接, 与第一师合一, 仅作为第一师的一个团级单位管辖。二是与阿克苏地区工商、税务、公安、车管、质检等机构的衔接没有到位, 关系尚未理顺, 导致政府职能缺失, 从整体上影响了城镇化管理的效率。

(二) 城镇发展经济结构不协调, 产业单一。

第一师城镇发展主要依靠农业, 虽然第一师近几年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但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产业格局依然占主导地位, 一师多数团场第一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 一、二、三产发展很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结构单一, 主要以棉花为主的种植业占了农业总产值的89%, 没有形成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二是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低, 均低于兵团新疆平均水平;三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三) 城镇发展受人口规模和管理制约。

第一师师部离最近阿克苏市相距120公里, 离南疆经济中心喀什市相距580公里, 很难实现城镇集聚, 以及发挥城市辐射团场的作用。人口是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指标, 而第一师的小城镇 (各团场) 没有一个人口超过万人的。人口少、布局分散, 制约了城镇发展的规模, 而且大多数城镇都是一个团部、一个广场、一个市场、几条马路周围建一些居民小区, 城镇建筑缺乏特色。政府的管理职能和城市功能没有延伸到市辖团场, 只限于城市建成区, 市辖团场的科教文卫等社会公共事业仍由团场管理, 并且在某些社区, 还存在街道办事处与市辖团场两者之间职能交叉、相互推诿的问题。

(四) 投资渠道单一, 缺乏资金支持。

第一师各小城镇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国家预算、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其他投资主体, 其中自筹资金占了投资资金来源主体的64.7%, 国家预算资金占了12.2%, 国内贷款占了12.7%, 剩下利用外资和其他投资主体仅占10.4%。由于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低, 收取税收困难, 城镇建设主要依靠农业利润投资, 筹集资金能力有限, 缺乏资金, 且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单一, 成为制约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 基础设施与城镇化不同步。

虽然第一师近几年集中大量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但由于基础设施底子薄弱, 导致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如第一师公路里程2868公里, 只有55%的等级公路, 其中四级公路占了等级公路的一半, 完全不能满足一师城镇发展的需求。城镇供电、供水不足, 导致阿拉尔工业园区工厂不能正常运转, 许多新项目不能如期开工, 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不完善, 部分团场缺少专门健身的场地、游乐园、文化宫, 只有一些简单的体育健身器材, 缺少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 许多团场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 导致基础设施与城镇化发展不同步。

四、第一师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理顺体制机制。

第一师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城市管理模式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管理。要根据兵团城市“双重领导”、“师市合一”的定位, 理顺上下关系, 完善体制机制。首先, 要做好阿拉尔市与自治区、兵团的对口衔接工作, 按照县级市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相应机构, 健全公安、消防、车管、质检等职能部门, 完善阿拉尔市行政管理职能;其次, 理顺与阿克苏地区所辖县市工商、税务、质检、车管等机构管辖权限的关系, 积极协商解决市行政权限缺位、功能缺失等体制性障碍;最后, 完善“师市合一”的城镇发展模式, 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级别上理顺师机关与阿拉尔市的行政隶属关系, 使其在规定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充分行使职权, 提高城镇管理效率。

(二)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城镇化进程。

第一师城镇化主要是团场城镇化, 团场产业结构优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坚持以棉果为主, 粮畜为依托, 特色产业并举的发展思路, 调整种植业结构, 在稳粮、优棉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以马铃薯、色素辣椒、红枣等为重点的经济作物, 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二是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走产业化道路, 拓宽和加粗农业产业链, 利用对口援疆机会引进资源发展团场工业, 实现农业与工业的有机结合;三是积极做好新型服务业, 加快金融业的发展, 发展以军垦文化、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主的旅游业, 全方位带动第一师阿拉尔市的城镇化发展。

(三) 构建特色城镇化发展体系。

适度增加人口, 尽最大努力稳定现有人口, 与此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第一师城镇化建设中。进一步完善“一 师、二市、三园 (阿拉尔经济开发区、沙井子工业园区、玉尔衮工业园区) 多镇”的区域产业布局和划类分级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做大做强阿拉尔市, 加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二是争取金银川成为建制镇, 完善拟建的金银川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以阿拉尔工业园区主要打造支农产业、纺织、化工、光伏、机械制造, 以沙井子着力构建农产品加工、煤化工、炼油、物流仓储基地, 以玉尔衮工业园区为中心加快能源、煤电转化、电网建设为核心, 加强工业园区辐射周边城镇的作用, 建成阿玉一体化的卫星城镇;四是加强3团、4团、5团、6团、8团、11团重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的投入, 发展一般小城镇, 积极引导连队居民向中心团场聚集, 扩大城镇规模。

(四) 拓宽融资渠道。

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单凭有限的团场税收和政府力量是不够的, 根本途径是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到一师阿拉尔市的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中。将能够推向市场的都推向市场, 把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 盘活土地资源, 对城镇土地的使用权采取出让、租赁、综合开发等经济手段, 按照有偿使用、有偿服务的原则, 积累资金, 实现资源向资本的转化, 以此带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五)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 优化布局、完善网路, 对城镇落后的供水、供电、供热、燃气及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进行改造。导入“秀水、绿心、花香、田园、安居、乐业”的现代城镇建设元 素, 统筹水、电、暖、气和文教、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良好的城镇人居环境。抓住新疆座谈会和对口援疆的机会, 加强以交通、能源、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镇间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建成合理的城镇立体交通体系, 促进区域内城镇带、经济带的形成, 进而推进城镇圈层结构的发展, 逐步形成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城镇体系。

参考文献

[1]周玉斌, 陈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型城镇化道路解析及其城乡规划体系构建探索[J].城市发展研究, 2012 (5) :34-143.

[2]钱广周.发挥“三大作用”树立“三大意识”[J].兵团党校学报, 2007 (5) :22-23.

[3]解素梅.第一师阿拉尔市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兵团经济研究, 2012 (4) :15.

[4]张长江.新疆兵团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 2008 (19) :135-166.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 篇4

2012年2012年8月18至22日,兵团召开了兵团城镇化建设现场会。观摩组一行考察了三师、一师、十二师和六师的城镇化建设情况,观摩了一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典型,现场听取了各单位的汇报,车俊、刘新齐在兵团城镇化建设现场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通过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我感触良多,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这是一个“三化”建设的推动会

通过全文学习2位领导的讲话和其他师局领导材料,深深感觉到这次会议虽然是城镇化现场会,但实际上是一个“三化”建设推进会议。刘新齐司令员在报告中指出:“城镇化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农牧团场和农业现代化。”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推动“三化”同步发展重要意义的会议。

二、这是一个高规划起点高定位推动兵团农牧团场城镇建设的会议。通过刘新齐司令员的报告和几个师局的典型材料发方言学习,目前,兵团以极大的魄力和通报勇气,着眼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设计来构建完善的城镇规划体系,打造具有军垦特色文化富有现代文明为支撑的绿洲城市,以“以宜居、生态、便捷、幸福、拴心留人”为理念,各师团以城市为载体,统筹规划团场城镇和中心连队居住区,既有师域城镇体系规划,又有城市、城镇总体规划,还有居住区修建性详规、控制性详规,上下位规划定位准确,各司其责,紧密衔接。

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一团致力打造生态家园、维稳基地,小区建设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五十团在城镇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特色等方面科学设计、准确定位,以胡杨新村整体设计体现民族特色,采用院落形式,内设葡萄长廊,民族特色装饰,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风貌,环境优美,适宜居住。

一师阿拉尔市牢固树立大城市空间布局,将团场小城镇建设置于大阿拉尔规划之内,导入“秀水、绿心、花香、田园、安居、乐业”六大元素,构筑可观可感、灵动的城镇景观,着力构建中心镇、特色镇、一般镇,形成功能互补、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南口农场台州新村打造了江南水景和园艺,塔水处十连作为中心连队居住区,突出花园式别墅楼房布局,绿化、亮化、路面硬化配套完善,一团一色,一连一景,相得益彰。一团以军垦文化为内涵,打造“小而精,秀而美”的生态、宜居现代园林城镇。八团作为园林式小城镇示范区,台州丽苑小区按照江南风格进行规划、设计、配套、小区环境优美,立面造型新颖,水泊、石魂、花韵尽收眼底,让人赏心悦目。

三、这是一个推动新型工业化全速建设的会议。从几个师近几年经济和社会事业普遍发展较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紧紧依托城镇化的优势,围绕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已逐步成为推动全师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因此当前是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不行、发展质量不好也不行的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着眼于将有限的资源充分挖掘延伸,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链和集群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四、这是一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化农业结构的会议 这次会议,兵团党委始终着力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重点产业集团、加强“三大基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是狠抓不放。

因此,我们要发挥兵团现有的优势,着力培育招商引资的亮点。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开发、构筑优势、形成特色”思路,推出优势项目,形成招商引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精心组织项目编制,建立全区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着力对项目进行广泛推介。以

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和提升基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品质。当前我们的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已成为农业招商引资和外向农业的主力军,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产业高地、政策洼地、投资福地。对策:一是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农博会、农洽会等专项招商洽谈会,着力推出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项目。二是积极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和对口招商。组织精干人员,借力对口援疆政策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优选招商项目,到内地以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展招商。加强横向纵向联系,充分利用其它部门的招商资源,拓展农业招商渠道,形成招商合力。坚持“控制总量、改善结构、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的总体原则,优化农机装备,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机装备质量,创新农机管理新模式。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团场对苗木和花卉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苗木和花卉种植正在逐渐成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建设良种繁育区、特色大苗示范区、中小苗培育区、引种试验示范区、采穗采种区、造型区等,由于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具有规模优势,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株树年效益达到300元以上,亩效益达到3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公司对团场农业种植用地和农工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将农业职工转移到企业生产基地从事田间生产和管理工作,实现了团场土地由职工承包地向公司经营地转变,团场职工由农工向产业工人转变,实现了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规模的扩大、综合效益的提升、体制机制的创新,保证了团场增效、企业增盈、职工增收。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管理体制创新的新模式。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经济发展管理的新方式,以农机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社员由全团从事农机服务工作的人员组成,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坚持农机“五统一、五规范”管理,建立农机具集中停放、维修、零配件和副油供应、人员

培训“四位一体”的经营实体。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新农具,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档案,加强农机安全监督和安全教育,提供农机具集中停放、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化统一作业,开展对外服务作业,调整利益分配,确保服务质量。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有效解决了改革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矛盾,关系进一步理顺,管理进一步强化,效益进一步提高。

这次会议规划了我们兵团城镇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激励全苗木和花卉种植正在逐渐成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建设良种繁育区、特色大苗示范区、中小苗培育区、引种试验示范区、采穗采种区、造型区等,由于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具有规模优势,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株树年效益达到300元以上,亩效益达到3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公司对团场农业种植用地和农工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将农业职工转移到企业生产基地从事田间生产和管理工作,实现了团场土地由职工承包地向公司经营地转变,团场职工由农工向产业工人转变,实现了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规模的扩大、综合效益的提升、体制机制的创新,保证了团场增效、企业增盈、职工增收。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管理体制创新的新模式。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经济发展管理的新方式,以农机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社员由全团从事农机服务工作的人员组成,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坚持农机“五统一、五规范”管理,建立农机具集中停放、维修、零配件和副油供应、人员培训“四位一体”的经营实体。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新农具,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档案,加强农机安全监督和安全教育,提供农机具集中停放、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化统一作业,开展对外服务作业,调整利益分配,确保服务质量。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有效解决了改革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矛盾,关

系进一步理顺,管理进一步强化,效益进一步提高。

这次会议规划了我们兵团城镇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激励师上下齐心协力,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 篇5

(一) 兵团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兵团第三师共有15个农牧团场, 分布在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 师部驻扎在喀什市内, 师市总面积80.4平方公里, 人口21.3万人, 其中汉族9.37万人, 维吾尔族11.68万人, 其他民族0.25万人, 分别占总人口的44%、54.8%和1.2%。兵团经济主要以大农业为主, 农业人口15.05万人, 占总人口的70.6%, 棉花、林果业种植是兵团经济的主导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 兵团不断深化改革, 利用自身优势, 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兵团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逐步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转变。截至2012年年底, 师市实现生产总值59.71亿元, 同比增长2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2亿元, 同比增长10.8%;第二产业增加值12.61亿元, 同比增长44.9% (工业6.23亿元, 同比增长27.7%, 建筑业6.38亿元, 同比增长67.8%) ;第三产业增加值16.78亿元, 同比增长23.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29.9%和35.1%, 分别拉动经济增长7.2、6.1和7.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5.2:18.6:26.2调整为50.8:21.1:28.1。

(二) 金融支持兵团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兵团第三师的金融组织体系目前以银行机构为主, 保险公司少数机构涉足, 证券机构还是空白。近年来, 随着兵团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兵团经营效益大幅提高, 兵团市场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日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 金融对兵团的网点建设和信贷投入逐年递增。特别是2011年, 《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若干意见》 (国发[2011]33号) 文件, 将兵团第三师纳入了喀什经济开发区区域范围, 对加快兵团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截至2013年7月末, 兵团各农牧团场有银行机构网点14家, 自助设备485个 (ATM机、POS机, 转账电话) , 从业人员116人。目前, 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已进驻的金融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农村信用社。截至2013年7月末, 兵团第三师各项存款余额77.99亿元, 较年初增加6.16亿元, 同比增长14.66%;各项贷款余额15.84亿元, 较年初增加2.18亿元, 同比增长27.63%。

二、金融支持兵团产业机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一) 兵团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

1. 兵团经济结构发展不均衡

团场经济是以现代大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军垦农业经济, 目前团场的经济结构中, 农业仍占据首要地位, 第二、三产业的占比较低,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55.2:18.6:26.2调整为2012年的50.8:21.1:28.1。

2. 政企不分的经济管理体制导致团场负担不断加重

团场具有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性, 长期以来自行管理团场的一切事务,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但团场没有地方建制镇的管理权限和职能, 因此没有独立的财政收入, 各项费用支出往往以支定收, 通过行政摊派手段过度征收所属企业、联队利费和耕地收费, 最终变相转嫁到承包土地的职工身上, 加重了所属连队和职工的负担。

(二) 金融支持兵团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

1. 兵团所处的地理环境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

兵团第三师各团场多处在沙漠边缘, 且分布分散, 自然条件恶劣, 经济发展落后。以图木舒克市周边五个团场为例, 距图木舒克市最近的团场12公里, 最远的团场50公里, 53个团中最远的连队距团部38公里, 团部距图木舒克市50公里, 这样长距离的团场分布使得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经营各项业务的成本远高于其他地区, 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设立网点更为谨慎。

2. 兵团产业机构发展格局制约金融业的发展

兵团第三师是以大农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农业占GDP的比重多年来一直在50%以上, 由于农业的低收益、高风险的特质, 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收益高、风险低的行业;第二产占比不足10%, 涉足行业单一, 新型行业发展缓慢, 粗放型加工较多, 缺乏高附加值工业, 且地处偏远, 工业发展基础较差, 对金融信贷资金缺乏吸引力。

3. 兵团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 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

目前, 服务于兵团第三师的金融机构仅有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村信用社和中华联合保险公司, 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还是空白。金融服务自助设备严重不足, 每百人拥有自助设备0.25台。虽然近年来农业银行投入了大量的网上银行、转账电话、POS机和ATM机等自助金融设备, 但仍难以满足团场职工及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金融服务短缺现象严重。

三、加强金融支持兵团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良好的金融体系有利于资本的积累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 构建完善的兵团金融体系, 可有效调整和优化兵团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加快对外开放, 改善民生, 实现兵团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 完善金融政策, 加强金融合作

对兵团采取特殊的金融政策, 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兵团设立分支机构并给予土地、税收、业务拓展上的扶持优惠政策;兵团应主动与金融机构展开合作, 在金融机构网点建设、授信等各方面指导制定一套符合兵团发展的金融合理办法, 增进互信, 扩大共识, 有效推进资金供求的衔接落实;加快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有效支持兵团经济发展。

(二) 建立多元化金融体系, 优化信贷结构

提高商业银行和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在兵团金融体系中的比例, 大力发展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重点探索建立兵团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 将兵团闲置资金引向资金需求最为迫切的中小企业, 有效解决兵团金融供给不足, 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密切关注国家及对口支援城市对兵团的支援项目, 做好配套信贷资金支持。以对口援疆的国家政策为抓手, 加快组建各类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的师、团级担保体系, 形成相对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农户贷款担保体系, 解决贷款投入的后顾之忧。

(三) 扩大直接融资渠道, 积极培育上市企业

兵团应加大直接融资规模, 推动非金融企业作为债务融资工具的工作, 围绕降低融资成本, 灵活融资方式, 释放担保资源, 积极发展短融、中票、私募债、公司债和企业债等多个融资品种, 推进信托、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等产品的应用。加快发展创投公司建设, 助推企业上市, 对市场前景好、具有产业带动能力的大型优质企业, 积极开展上市引导和培训, 为兵团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融资保证。

(四) 调整保险产品结构, 加强保险对兵团产业发展的支持

兵团要加强与各类保险公司合作, 促进保险支持兵团经济发展。一是保险业要参与市场竞争, 走改善经营效益的转型之路, 走科学发展之路;二是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风险管理控制能力;三是调整险种结构, 扩大新的险种, 开发适合兵团大畜牧业、大林果业等保险品种, 支持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 对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进口商品等, 可以开发新险种, 支持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四是加强保险企业信息化建设, 建立客户信息平台, 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 推进保险业有效支持兵团经济发展。

(五) 加强合作沟通,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合力

新疆兵团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篇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占有土地面积7.456万km2, 兵团下辖14个农业师, 175个农牧团场, 所属农牧团场大多数分布在新疆绿洲、盆地边缘和山间河谷地带, 在天山南北形成14个大行政区划。分布在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喀什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哈密地区、和田地区、吐鲁番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15个地、州、市内。因此, 兵团城镇化对于稳定边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昔日荒无人烟的戈壁上, 兵团已新建起数千个城镇和居民点。兵团各师经过几十年的建设, 已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小城镇。随着小城镇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创造了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 不仅提高了农场居民收入, 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 也拓宽了兵团城镇建设资金渠道, 改善了基础设施, 有利于吸收更多人口聚集, 维持社会的繁荣稳定。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兵团经济是新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农业占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城镇化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评价农村城镇化水平必须建立适当的指标体系。本文在充分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 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数据的可得性角度, 选取了13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城镇化原始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兵团各师进行了实证的量化分析。在指标的选择过程中, 突出了各师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情况。

1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过程

1.1 因子分析评价方法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 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通常称为因子。然后, 根据相关性或相似性的大小把变量或样品分组, 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 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因子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 (1) 根据研究问题, 选取原始变量; (2) 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法对原始变量的观测值进行标准化; (3) 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4) 求解初始公共因子及因子载荷矩阵; (5) 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6) 计算因子得分; (7) 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值, 总分值越大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

1.2 农村城镇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 在充分考虑兵团各师的实际情况和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的基础上, 构建了农村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1) 总人口 (X1) ; (2) 人均GDP (X2) ; (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X3) ; (4) 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 (X4) ; (5)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 (X5) ; (6) 职工平均工资 (X6) ; (7) 农民人均纯收入 (X7) ; (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8) ; (9) 农用机械总动力 (X9) ; (10) 农村人均用电量 (X10) ;公路线路里程 (X11)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 (X12) ;小学在校学生 (X13) 。

1.3 因子分析方法对上述指标体系的实证过程

(1) 对13个师各指标的观测值进行无量纲标准化, 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决定提取因子的个数。满足条件的特征值分别为5.519、2.283、1.972、1.846, 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2.456%、17.563%、15.172%、14.197%,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387%, 满足累积方差贡献率在85%以上的要求, 因此, 相应提取的主因子有F1、F2、F3、F4。

(2) 经分析得到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看出X1、X7、X9、X11、X12、X13在F1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交通状况;X4、X5、X8在F2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了各县 (市) 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水平;X3、X6在F3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了各师经济发展水平;X2、X10在F4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了各师经济发展潜力。

(3) 由因子分析结果可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

(4) 由表3可得按照10县 (市的因子得分值排序, 如表4所示。

由表4因子分析结果可知: (1) 由综合得分排名可知, 农村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农八师, 最低的是农十四师。由高到低排名为农八师、农一师、农六师、农二师、农七师、农四师、农三师、农十三师、农十师、农十二师、农五师、农九师、农十四师。 (2) 排名第一的是农八师, 在各方面均位于前列, 农村城镇化水平较高。这一分析结果与农八师以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为基础的龙头产业逐步壮大, 围绕龙头企业所需的生产原料基地建设已初见规模, 初步形成了一批区域或跨区域的专业化和社会化都较高的龙头型产业链, 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是相适应的。排名第二的是农一师, 其果林产业发展程度高, 培育了许多知名的果品, 阿克苏红富士、香梨誉满疆内外。但其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占优势, 城镇化水平与农八师有较大差距。排名第三的是农六师, 其工业基础较好,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这与目前农六师已初步形成的以煤焦化为引领, 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塑料制造、机械装备制造梯次跟进的工业发展格局是相适应的。但其面临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约束。农二师、农七师、农四师、综合排名分处于第四、五、六位, 居民收入水平、第三产业规模处于中间位置, 其中农二师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农七师、农四师具有优势。农三师综合排名第七位, 一方面是因为其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较为滞后, 同时经济发展潜力不足也是致使其农村城镇化水平低的原因。农十三师综合排名第八位, 但是其具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师。农十师、农十二师、农五师综合排名分别为第九、十、十一位, 农十二师在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水平方面优势明显, 而农五师是最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师。农九师、农十四师各方面排名均较落后, 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 虽然各师经济社会得到了巨大发展, 但是农村城镇化总体水平差距较大, 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 因此有必要利用区域资源优势结合城镇化的成功经验, 合理利用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兵团各师发展城镇化的途径和对策。

2 加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绿洲城镇

在规划过程中要突出绿洲区域特色, 充分结合兵团各师的目前起点和长期发展, 建设资源开发型和节约型、地缘优势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兵团各师的城镇与周边农村、城镇以及中心城镇之间, 是一个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 其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 而要从绿洲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思路来设计规划。绿洲是农业的载体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源, 由于绿洲区土地资源紧缺,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 城镇建设、发展用地与耕地之间争地的现象更为突出, 因此, 必须要合理安排好城镇化建设用地, 要在切实贯彻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 处理好小城镇建设合理用地与严格保护耕地的关系。

2.2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与绿洲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

兵团各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 把地区优势与突出特色相结合,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 合理开发和利用绿洲区的国土资源, 重视国家重要工矿业、交通枢纽及重要旅游区的发展和建设。绿洲区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发展旅游业, 从而带动农村城镇化的实现已初见成效。农一师果品业发展迅速, 可以利用其带动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 进而快速实现城镇化这一目标;农五师作为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师, 应该整合区域优势资源, 发展特色经济, 以达到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城镇化的目标。兵团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经济腹地较广、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 以促进地方经济中心的形成, 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应充分重视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对外开放条件好的口岸城镇, 加速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总之,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区域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 培育城镇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点, 在发展建设中扬长避短, 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2.3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加速实现农村城镇化, 是农业现代化实施的关键

兵团各师应充分利用小城镇机制活, 风格独特、临近实验基地等特点, 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 从大中城市引进高科技人才, 在城镇周围建立农业现代科技实验基地, 形成高新科技园区。农八师综合排名第一, 与其注重人力资本投资是分不开的。对于新疆绿洲农业人才的培养还要注意双语培训的实施, 考虑到新疆处于少数民族地区, 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必须具备接受新技术、新信息的基本能力, 只有加强对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 才可以使进城的农民, 尽快的融入城镇化的生活, 从主体上实现农村城镇化。

2.4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的建没, 增强农村城镇化的能力,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能源电力、供排水系统、邮电通信、医疗卫生、商业服务设施和科学教育等具体内容。目前, 绿洲区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投入大幅度增长, 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从分析结果看, 兵团各师仍有许多薄弱环节, 大多数城镇基础设施相当落后, 缺乏城镇对居民的聚集作用, 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应加大对兵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增强农村城镇化的能力,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5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高农村小城镇的自然环境承载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在绿洲农业区, 生态极度脆弱, 生态农业对于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绿洲的存在不可或缺, 因此, 必须要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加强小城镇排污、治污和卫生管理, 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城镇能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绿洲脆弱生态环境的污染。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 增加城镇绿化面积, 为农村小城镇居民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为乡镇企业的投资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使绿洲农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1:3、18.

[2]吴文倩.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探析[J].商业时代.2007 (17) 4-6.

[3]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 1997, (5) :4-52.

[4]蒲清泉, 杨梅枝.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J].当代思潮, 2004, (2) 26-33.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 篇7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新疆发展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首次以城镇化为“三化”之首,提出将支持兵团向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抓住山西对口支援农六师的大好机遇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强力推进兵团城镇化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1 兵团城镇化的概念及衡量标准

1)兵团城镇概念。兵团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一种特殊的城镇类型,是新疆城镇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城镇是指兵团管辖的城市、建制镇以及农牧农场所在地。

2)兵团城镇化的概念及衡量标准。兵团城镇化是以城市或农场场部为依托,实现农场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职业变化过程,职工居住地由农场(连队)向城镇迁移的空间变化过程。

城镇化率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2 军户农场城镇化发展现状

2.1 区位条件

农六师军户农场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始建于1958年,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农牧农场。农场场部驻地二畦镇,位于昌吉市境内西南方向23km处,距首府乌鲁木齐53km,距新疆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树沟工业园10km,距乌奎高速公路2km,北疆铁路从农场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2.2 人口与社会经济

农场总人口13 112人,有汉、回、维、哈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4%。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19 408万元,排名全师第10位。人均生产总值为15 206元,排名全师第12位,职工平均工资为21 050元,排名全师第6位。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 45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 74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 215万元,三类产业结构比例64∶9∶27。该农场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甜菜、打瓜、蕃茄,兼种啤酒花、西甜瓜、油葵、黄豆、蔬菜。

2.3 农场城镇化发展现状

1)场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现状。全场总人口13 11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共计10 837人,场部常住人口为6 556人,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农场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试行),按场部农场城镇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从1997年至2009年间,军户农场场域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5%。军户农场一带总人口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人口的机械变动引起的。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近年来军户农场场域人口的净迁入趋势非常明显。2)目前镇村体系结构现状。目前军户农场镇村体系结构由农场驻地(二畦镇)和13个连队组成。初步形成由中心镇—中心连队—基层连队组成的三级结构。3)城镇化特征。2009年,军户农场城镇化率为50%,超过了30%,应进入快速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但其出现的特征与城镇化水平低于30%阶段时较为类似。农业经济居于主导地位,比重仍较大,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农业对劳动力的推力较小,城镇的二、三产业发展较慢,规模较小,发展中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较大,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较小。特殊体制与市场经济无法有效接轨成为农场城镇化的制度前提。可以看出,兵团城镇化还处于以农业为主导的初级发展阶段上。虽然兵团城镇化率较高,但是其城镇化的质量并不高。

3 军户农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场城镇规划滞后,缺乏地方特色。由于缺乏全师(农六师)的城镇体系规划,对城镇等级、规模和发展方向定位不明确,造成了城镇空间布局上的不合理,使农场城镇规划缺乏特色。2)农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发展缺乏产业支撑。2009年,军户农场的产业结构比例为64∶9∶27。产业结构比重严重失调,第一产业比重太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太小。建立在农业为基础上的城镇类型,城镇的凝聚力和扩张力有限,严重影响农场城镇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的发挥。城镇二、三产业规模较小,不能对农场城镇经济起到有效支撑。3)农场城镇规模较小,辐射和带动功能不强。军户农场人口只有1.3万余人,场区人口6 556人,农场城镇规模偏小严重制约了人口和产业的聚集,致使农场城镇的辐射带动效应有限,制约了农场城镇的建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农场城镇建设资金短缺。资金不足是农场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农场城镇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比较单一,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国家拨款和农场自筹。农场作为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没有税收职能,主要建设资金只能从农场土地承包收益中提取。因此,资金短缺是农场城镇发展的难点。

4 军户农场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1)以城镇规划为先导,建设突出地方特色的镇村体系。城镇规划是农场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发展壮大军户农场驻地城镇建设,突出场镇增长极,促进人口、技术、资金等优质资源向场镇集聚,发展壮大城镇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城镇对全农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以农场驻地二畦镇为中心重点连队为依托具有当地特色的镇村体系。2)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功能。加快农场驻地(二畦镇)的发展建设速度,增强聚集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将农场城镇打造成为功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分工合理、对农场及周边农村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城镇。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构建农场城镇(二畦镇)至连队的交通、基础设施、信息、水利设施体系,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农场城镇。3)大力培育城镇产业体系,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加快军户农场城镇化建设步伐,必须以发展城镇经济为先决条件,以经济大发展促进农场城镇的大发展,根据军户农场城镇的功能定位,结合农场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体系,这些环节以城镇为载体,通过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实现农业自身的快速发展,而且可以推动城镇化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大城镇的工业小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引导项目向工业小区集中。集中力量扶持、培育、发展和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并鼓励其做大做强;提升农副产品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将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现代新型服务业,健全市场体系。要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服务水平新建一批现代商业设施搞好黄金地段的综合开发,逐步形成特色突出、便民消费的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城镇餐饮业,科学合理布局;加快城镇交通设施建设,实行多种方式联运,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4)积极探索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方式,形成多元投资模式。农场城镇要大力推动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使土地增值。城镇市政公用行业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动员各类经济组织、个人积极筹资,参与市政设施的建设。

5 结语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通过大力培育军户农场产业体系,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服务建设,积极探索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方式等多种途径,才能促进军户农场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溢海.城镇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2]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 篇8

对于兵团来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在团场。小城镇建设是兵团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重要依托。城镇化作为社会生产力变化所引起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 对解决兵团当前团场职工致富以及农业、工业和畜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十分重要。近些年, 农三师为加快城镇化进程, 在小城镇建设中各个团场建立多元投资体制, 注重小城镇建设的统一规划、注重规模、合理布局, 引导职工进镇、建镇的政策、措施等, 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农三师城镇化研究现状

农三师在喀什地区境内, 师部所在地为喀什市。该师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的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 有“冰山之父”美誉的慕士塔格峰融化的雪水汇集到叶尔羌河, 孕育着农三师万顷绿洲。该师占地面积8043平方公里, 下辖62个企事业单位, 其中农牧团场18个, 总人口16.9万人。现辖18个农牧团场, 耕地面积103万亩, 总人口83万人, 职工总数3.6万人。由于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该师具有生产棉花、水果、小麦、水稻的优势。

农三师的小城镇从2007年开始建设, 目前已在逐步扩大, 各团场的小城镇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快, 修筑镇区道路、建设给排水、集中供热;健全城镇功能, 大大改善了小城镇的镇容镇貌。目前, 小城镇建成通电率100%, 排水设施率100%, 自来水普及率100%。公路和各个住宅楼相通, 马路宽敞, 路灯、健身器材、广场等休闲娱乐的基础设施齐全方便。

2 农三师各团场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各团场城镇化率差异大, 区域发展不平衡

农三师城镇化整体水平不高, 且各团场城镇化率差异较大。农三师各团场主要以行政力量推进, 以国家和对口援助部门投资为主, 市场作用有限, 经济基础薄弱并且发展不协调。一般来说, 各团场的城镇化率与团场的成立及发展早晚有密切关系。从成立时间看, 45团和46团都属于麦盖提县, 45团已经成立了47年而46团则才成立13年, 可以说, 45团各项设施已经建立趋于完善的时期46团才刚刚从其克里克农场建立升级为团场, 所以45团的城镇化率比46团的城镇化率高, 这样的发展差距导致农三师的各团场城镇化率差异大。从位于喀什市的距离远近来看, 41团离喀什市最近它享受了地域优势所以城镇化率较高而距喀什较远的49团城镇化率相对低些, 这就导致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2.2 先天自然条件差

团场小城镇地域条件、气候、环境较差。干燥少雨, 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冰川融水和地下水。冰川融水时空分布严重不均, 地下水水质较差, 造成水资源总量和结构性的短缺。除了水资源总量不足以外, 推动城镇化的工业化过程, 也会引起严重的城市水质污染, 造成结构性缺水, 使供水问题严重。冬寒夏热、大风、沙尘暴、地沙化、盐渍化严重这些特征决定了城镇外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稳定性, 易于受到风沙的侵蚀和人类活动的污染, 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着团场经济社会的发展。

2.3 城镇化扩大过程中资源环境压力加剧

由于农三师建立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生态环境比较敏感和脆弱, 资源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口、产业的发展, 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剧。近几十年兵团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研究表明, 城镇化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开采与利用, 废弃物的大量产生是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

3 促进农三师各团场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中心城镇建设, 形成体系完善、功能合理的城镇体系

一是增强团部的规模和辐射能力。需要通过集聚人口, 提高团部的需求, 拉动消费需求;通过集聚工业、商贸物流及其他服务业, 提高团部的供给能力, 向各连输送更多的服务, 密切团连联系。二是发展条件较好的连形成中心连, 构建“中心城市-中心团场-中心连”等各个层次的中心, 构成完善的城镇体系。目前, 依靠各团自身的能力, 还不足以形成强有力的中心, 需要借助援建这一外部力量, 加快城镇化进程。

3.2 提高人口素质以促进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人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主体之一, 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农村城镇化水平的贡献还是很大的, 兵团要发展首先要留住人才, 在留住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人才, 以促进新疆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3.3 改革户籍制度

改革户籍制度的目的是加快人口集聚, 把团里职工的户籍从农村改为城市, 让职工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身份的转变是职工进入城镇的第一步。

3.4 积极发展各团特色小城镇

农三师地处沙漠绿洲, 交通便利, 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除农业型小城镇外, 积极发展各团的特色小城镇,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培育突出产业, 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增值,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实现各团城镇化的跨越式进步。

4 农三师各团场城镇化进程介绍

近年来, 农三师利用喀什市具有政府职能的优势, 借助喀什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比较优势, 将政府承担的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团场延伸, 不断提高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闯出了一条城市、团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农三师共大大小小13个团场, 在对口支援省市的科学规划的前提下, 将以兵团精神为引领, 加快构筑以喀什市为龙头、团场小城镇为依托、城团一体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目前在广东省对口支援团场的城镇规划的进程中不断展现新的风貌。结合兵团团场自身的特点:以团部为中心, 向四周辐射带动城镇化, 使兵团城镇化具有一定的优势:职工在原先身份的基础上具有城镇化居民的双重身份, 几乎不面临失地的境况, 夏季可以白天去连队继续耕种自己的土地, 夜晚回到团部休息, 冬天等农闲季节可以在团部以城镇化居民的身份生活, 这样大大降低了一般城镇化进程中的失业和闲散劳动力的风险,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衰退的风险。城镇化离不开楼房等生活设施, 但楼房不是城镇化的全部, 管理好一个城镇, 比建设更难。城镇化建设之路中, 短期内成为城镇化居民具有不可避免的特点:文化教育水平低、环境保护观念淡薄, 所以不乏出现职工住进一个新建的小区, 从窗户扔垃圾、在门口倒脏水的习惯没有改。所以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卫生医疗状况、社会风气社会治安都是需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逐步进行改观的。城镇化建设的道路是长期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仅要依靠原有的农业为产业平台, 还要不断拓宽产业渠道, 克服兵团产业模式单一的弊端, 这样不仅能带动团场城镇化经济的发展, 从而带动城镇化规模的发展。

摘要:兵团的城镇化建设对兵团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结合兵团农三师各团场团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实际, 各团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完善公共设施, 改革户籍制度, 提高人口素质, 发展各团特色小城镇等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兵团,户籍制度

参考文献

[1]陆红梅.兵团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风险调查研究[J].建筑与规划, 2013 (2) .

[2]陈科.新疆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对策研究[J].规划研究, 2012 (7) .

[3]马丽.对新疆喀什地区城镇化的思考[J].实事求是, 2011 (5) .

[4]张慧.新疆农村城镇化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 篇9

一、兵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背景

1. 兵团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成为治理的新主体

进入21世纪, 兵团城镇化建设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 2014年兵团城镇化率已达65%。随之出现的“社会人”越来越多、单位社会管理与服务功能的剥离、人口流动速度与频率加快、人口管理难度增加, 以及随着城镇化进程中出现就业、物业、拆迁回迁、老龄化等问题, 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社会和谐成为突出任务。这些日益复杂和增多的社会需求和问题, 都需要在原有的单位体制之外得到解决, 社区就成为兵团管理的新主体。2004年兵团社区建设正式启动, 拉开了兵团社区建设规范化的序幕。

2. 城镇化改变着兵团传统的社会管理格局

兵团自1954年成立沿袭至今的兵--师--团--连纵向的管理体制。兵团下辖14个师 (其中13个农业师, 1个建筑工程师) , 175个团场 (164个农场, 11个牧场) , 2 043个连队。所有单位呈插花式分布天山南北。这种管理体制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也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准军事管理模式。随着兵团实施城镇化战略, 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更是履行屯垦戍边的政治需要。2010年5月,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 中央要求兵团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丰富屯垦戍边内涵。目前, 兵团已有7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 (即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北屯市、铁门关市和双河市) 和6个建制镇 (北泉镇、梧桐镇、蔡家湖镇、金银川镇、石河子镇和草湖镇) 。传统的条状纵向管理格局中增加了块状横向的社区管理。

二、社区建设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的意义

1.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保障改善民生

兵团传统管理模式是一种“小而全”的封闭管理, 它不仅有企业的功能, 而且还承担着教育、住房、医疗、退休养老、娱乐等广泛的社会服务功能, 是典型的“企业办社会”。改革开放之后, 兵团逐步改变企业办社会的局面, 逐步将社会功能剥离, 除生产经营外的一切社会活动和事务向社区转移。社区相应的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家政服务中心、图书室、老年人活动中心、托老所等等。这些机构的设置一方面极大地方便和服务了广大职工群众, 引导居民展开自治, 另一方面也适当安置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重构人际互动, 整合社会关系

改革开放前, 在“兵团精神”的引领下, 兵团职工在思想上、对国家、对法律制度的认同都比较稳定, 社会秩序良好。改革开放以后, 兵团社会整合的相对稳定性被打破, 单位因为逐渐转移了服务与福利功能而失去了对职工整合的力度, 伴随城镇化进程出现大量的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 连队职工群众向城市和团场城镇集中居住, 人们需要建立工作单位之外的人际互动与交流。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将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个体聚集到社区, 使居民对社区或人群集合认同而产生归属感。社区成为整合社会关系、缓解社会冲突、融洽人际关系的理想场所。

3. 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兵团面临着繁重的市场管理、综合治理、园林绿化、道路畅通、社会秩序、居民搬迁安置以及计划生育、人口管理等工作, 这些任务单纯依靠兵团各级党委是难以完成的。需要有多元管理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共同治理, 社区作为兵团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主体之一, 可以利用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 可以发挥组织、协调、培育社会力量去承接多元化的社会服务。同时还可以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与作为服务。由于人们除了工作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社区内度过的, 如果社区能引导居民参与到管理与服务中去, 将会使居民更直接地体验到基层民主的进程, 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居民的自我需要。

4.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满足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在社区中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也是创新兵团社会治理体制的迫切需要。目前, 兵团的社区大都成立了各种社区自治组织, 如秧歌队、腰鼓队、合唱团、舞剑队、舞蹈队、书画社等, 适应了兵团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 尤其是弥补了离退休人员的精神空虚。这些社区自治组织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锻炼了社区居民的身心, 消解了社会矛盾, 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兵团城镇化进程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目的

1. 更好地履行兵团屯垦戍边政治使命

兵团城镇化建设符合国家战略考虑。兵团加快城镇化发展要求城镇必须快速聚集一定的人口, 尤其是向城镇集聚的连队的职工群众。随着兵团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职工将进入城镇生活, 除生产经营活动之外都将脱离连队的管理, 由此形成人口迁移、职工身份的转变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 带来的就业、综治、安全、环境、卫生等社会问题将尖锐, 这些变化都会影响职工队伍动员组织形式, 而社区所独具的属地化管理的特征能够承接连队剥离的社会管理功能, 成为兵团城镇化管理的新载体。

2. 为兵团的经济建设服务

1954年组建的兵团“也称为中国新建集团公司, 是集农业、工业、交通、建筑、商业, 承担经济建设任务的国有大型企业”。[1]由此可见, 兵团具有特殊的企业属性, 兵团现有13个农业师, 1个建筑工程师, 辖175个农牧团场, 5 267个工业单位、218个建筑单位、48个交通运输单位, 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 为兵团的270.14万职工群众服务。[2]但兵团不是省级政府, 没有建市的师和没有建制镇的团场都没有相应的政府职能。兵团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强社区建设, 通过承接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 保证师团进一步推行企社分开, 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开拓就业方式与途径, 促进经济活动的进行。

3. 为健全完善兵团公共服务体系服务

社区提供公共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对扩大居民参与, 创新社区管理, 促进社区自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社区可以提供基层公共服务。为承接兵团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后的公共服务与管理, 兵团的社区都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 能够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相应的服务。二是社区通过组织引导居民互帮互助, 提供自治性互助性服务。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凝聚人心, 营造居民之间比较密切、融洽的关系, 互助互利、奉献爱心、民主自治。三是通过培育发展社会力量提供市场性服务。开拓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育幼等领域, 做到“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靠、病有所医、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4. 为实现基层民主自治的目标服务

社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 要组织社区居民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依托自治组织有效化解基层矛盾, 依托志愿者有效提供社会服务。目前, 社区自治以社区服务为抓手, 对困难群体、优抚对象和老年人、社区居民展开了自助他助相结合的便民利民服务。同时社区居民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发展并延伸到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在社区提倡“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教育与宣传, 形成公益慈善大家做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N].人民日报, 2014-10-05 (1) .

上一篇:摄像头标定下一篇: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