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社区建设论文(共12篇)
兵团社区建设论文 篇1
“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1]。”这是王震将军率领大军挺进新疆时留下的慷慨的诗句。王震将军带领着这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从井冈山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五台山抗日到百团大战,从进占绥、米、葭、吴、青到南泥湾大生产,从南下北返到保卫延安。南征北战,久经考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国家农垦生产的一支强大力量,也是戍边保国的一只强大的后备力量,是王震将军亲自率领他的战士,在荒原、在深山、在戈壁、在广漠,用辛勤和汗水开拓出来的。
1 兵团精神的提出
兵团精神的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兵团党委领导受王震将军“农垦精神”的启示, 提出用周恩来总理1965年给兵团的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旗帜,备战防边,生产建设,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努力革命,奋勇前进”作为“兵团精神”的初步方案,呈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审定。经过深思熟虑,王恩茂提出了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奋进的“兵团精神”。
1998年,兵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对“兵团精神”的内容作了进一步提炼,提出了“屯垦戍边,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开拓奋进”的基本内涵。此后,兵团党委进一步确定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这其中既凝聚了兵团历史传统,又蕴涵着兵团人对时代发展的追求。兵团精神既是兵团人真实生活的反映,又是兵团文化的核心和深层内涵。对于兵团内部来说,兵团精神是其成员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心理素质、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的总和。相对于兵团外部来说,是兵团集体人格的体现,是兵团区分于其他地区的精神物质的总和。“兵团精神”提出以来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着百万兵团儿女同心同德,为“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而忘我工作。
2 兵团精神的内涵
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几代兵团人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扎根天山南北,创业戈壁荒原,义无反顾地在绵延几千里的国境线上戍边,成为共和国“不穿军装,不授军衔,不拿军饷,永不换防的哨兵[1]”。
无私奉献——是兵团人的精神境界和永恒追求。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团结聚集在兵团的大旗下,肩负着党中央赋予兵团建设新疆、保卫边疆的历史使命。兵团人自觉地以此为己任,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无愧于共和国的伟大公民。
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奠基石。兵团初创时,面对的是“没有路、水到头”的戈壁、沙漠、荒原、碱滩,与风沙同行,与野兽为伴,兵团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铸剑为犁,用双手双肩开垦出良田千万亩;住地窝子,喝涝坝水,省下津贴,在亘古荒原上建工厂,大漠深处修水利,戈壁滩上盖花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兵团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数百个生机盎然的人工绿洲呈现在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边,千余家工业企业星罗棋布在天山南北,百余个流光溢彩的军垦新镇崛起在戈壁荒原[3]。兵团人艰苦创业的非凡经历,打造出兵团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可贵品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塞外绿洲文明,在祖国西北边陲铸起了一座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繁荣西部的不朽丰碑。
开拓进取——体现了兵团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蕴涵着“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和再创兵团辉煌的深刻内涵。兵团是白手起家发展起来的,开拓进取精神贯穿于兵团创业史的全过程。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兵团人大胆面对改革和建设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披荆斩棘,创造新的业绩。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职工群众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开拓进取” 始终与兵团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同步,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活力。
3 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是在兵团工业化进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加速兵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促进兵团经济繁荣与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兵团中小企业目前的总体水平与国内外优秀的企业相比,从企业规模、发展时间、生产水平,经营管理、员工素质、战略规划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会阻碍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已在一些中小企业初显规模:一些中小企业纷纷概括出本企业的企业精神、经营战略,并且开始采取措施,力求尽快的把它们变成全体职工共同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小企业,则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扬弃,在中小企业文化上进行更新和深化,力求用崭新的中小企业意识来培育职工;一些新建的中小企业,更是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旗帜鲜明的提出本企业的经营哲学、发展战略、企业精神;特别是一些新兴的高技术中小企业,针对知识密集、知识分子密集的企业特点,普遍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视为中小企业的灵魂和生命。
虽然兵团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视,但是与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1)企业文化的建设忽视了和兵团精神的融合。大部分中小企业忽视了兵团的特殊体制和特殊环境,生搬硬套一些国外的或国内其他地区的先进的企业文化。“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些先进企业文化运用到兵团中小企业上,难免会有点水土不服。
2)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企业文化不是搞几次文化活动就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提出企业文化模式、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形成文化共识,直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与观念达到一致。兵团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未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没有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3)企业文化培育重形式,轻核心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应是指导和支配企业经营行为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最常见的培育方式就是宣讲和培训,喊几句口号,挂几幅标语,谱一首企业歌曲和统一一套员工制服,或者举行几次卡拉OK比赛,开展几次书评、影评和郊游活动等。至于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等则根本无人问津。结果只是形式上热闹,内涵上空洞,根本达不到实际效果。
4 立足兵团精神建设兵团中小企业文化的措施
1)正确认识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应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系统提升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要不断提高对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致力于抢占至高点,拓展新空间,用先进的价值理念引领企业文化工作的开展。只有对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才能少走弯路。
2)加强对兵团历史的学习,充分理解兵团精神的实质。兵团的历史是一段奋斗史、是一段血泪史、是一段奉献史。伟大的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几十万兵团家庭,几百万兵团儿女几十年的持续奋斗、奉献和牺牲铸就的。只有对兵团历史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对兵团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
3)建立独具兵团特色的企业文化。文化具有民族的特性和历史的继承性。社会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只能根植于其所处特定时空内的社会传统文化。所以在建设中小企业企业文化中,应该倍加珍惜兵团精神的精粹,吸取兵团精神的精华。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时期要不断完善兵团精神的新的内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要用发展的眼光合理对待兵团精神,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企业的文化建设。比如伊力特酒厂提出的“诚实敬业,开拓务实,忠诚奉献,勤奋节俭,团结爱国”的“伊力特精神”。奎屯棉纺织厂提出的“领导有锐气,职工有志气,工厂有生气,产品有名气”的“奎棉精神”等。都是新时期对兵团精神的最好的完善和诠释。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只能生存于其所处特定时空内的社会传统文化中。兵团中小企业植根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兵团的历史,发扬兵团的精神,才能建立适合兵团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本文立足于兵团精神,从兵团精神的提出到详细分析兵团精神的内涵入手,探索建立独具兵团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促进兵团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兵团精神,中小企业,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万卫平.王震与兵团[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8.
[2]周施恩.企业文化:理论与实物[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永山,梁金贵.对兵团文化的探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8(3).
[4]李成.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J].兵团党校学报,2007(6).
兵团社区建设论文 篇2
【发布文号】新政办发[1998]7号 【发布日期】1998-02-23 【生效日期】1997-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关于印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工失业保险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8年2月23日新政办发〔1998〕7号)
各师(局)、院(校),221团、222团,兵团机关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工失业保险暂行规定》已经1998年2月3日兵团第一次司令员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印发,望认真贯彻执行。
企业职工的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保障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促进失业职工的再就业、深化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安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各单位要加大失业保险金的收缴力度,扩大收缴覆盖面,加强制度建设,管好用好失业保险金。各级财务、审计和宣传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做好此项资金的征集、管理、使用和宣传、监督工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工失业保险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保障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兵团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兵团所属的农牧团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外商投资企业以及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中方劳动者。
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事业组织及其职工,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失业职工,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其有劳动能力、非自愿性中断就业又要求就业的劳动者。包括:
(一)非因本人愿意中断就业;
(二)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
(三)失业前工作时间已满一年;
(四)被保险人所在的企业按照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
(五)失业后按照规定进行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第四条 第四条 国家建立失业保险制度,设立失业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主要由用人单位和国家负担。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 第五条 失业保险工作应当与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生产自救等就业服务工作相结合。
第六条 第六条 兵团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全兵团的失业保险管理工作。师(局)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师(局)内的失业保险管理工作。
劳动部门所属的失业保险机构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具体经办失业保险业务。其具体职责是:
(一)负责征集、支付、管理失业保险基金;
(二)对失业职工进行登记、建档、建卡,发放失业救济金及其它费用;
(三)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失业调查和统计。
第二章 失业保险基金的征集和管理
第七条 第七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
(一)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收入;
(三)滞纳金、社会捐赠等其它收入;
(四)财政补贴;
(五)国家和兵团规定的其它来源。
第八条 第八条 失业保险费的缴纳标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实行企业财务制度的事业单位按月工资总额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农牧团场按缴纳养老保险的工资总额基数的1%缴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按全部合同制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外商投资企业按中方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无法核定月工资总额的单位,其月工资总额按兵团上月平均工资额乘以该用人单位的劳动者总人数确定。
第九条 第九条 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在所得税前列支。实行企业财务制度的事业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在自有资金中列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分别从行政费和事业费中列支。
第十条 第十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不得减免。确因经济困难暂时无能力缴纳的,经师(局)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核准后可以缓缴。缓缴期限自核准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缓缴期限届满,应如数补缴失业保险费及其利息。缓缴期限内免缴滞纳金。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开户银行凭失业保险金缴款书按月代为扣缴,转入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失业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失业保险基金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增减工资总额或人员时,应及时到失业保险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失业保险机构可以核查用人单位人员名册、工资发放表、财务会计帐册等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撤销、破产应当及时通知失业保险机构,依法清偿其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兵、师(局)两级统筹管理,师(局)每月收缴的失业保险基金85%自用,15%上缴兵团失业保险机构,其中12%作为调剂金,3%作为管理费。
师(局)失业保险机构应在决算前如数上缴调剂金和管理费,不按时上缴的按日加收未缴数额2‰的滞纳金。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失业保险机构应将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每年向失业保险监督机构报告。
财务、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情况的监督和审计。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保险基金依法不计征税、费,当年结余可转入下年使用。
第三章 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开支项目:
(一)失业职工的失业救济金;
(二)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三)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死亡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四)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补助金;
(五)失业职工再就业的转业训练和生产自救费;
(六)失业保险管理费;
(七)返还农牧团场失业保险基金;
(八)职业介绍经费补贴;
(九)国家规定的其它费用。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失业职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根据失业职工失业前的连续工作时间确定:
工龄满一年不满三年的发给六个月;工龄满三年不满四年的,发给九个月;工龄满四年不满五年的,发给十二个月;工龄满五年和五年以上的;每满一年,享受救济金的时间增加一个月,但最高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标准,按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70%计发。
失业职工的失业救济金在失业保险机构按月发放。
失业职工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按照重新就业后的工作时间计算。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可享受医疗补助待遇。具体发放标准,由兵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但失业救济期间的累计医疗补助费不得超过本人十二个月的救济标准。失业职工失业前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不得申领医疗补助金。
医疗补助金随救济金一并发给。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一)失业职工在失业救济期间死亡的,由当地失业保险机构凭死亡证明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生前七个月救济标准的丧葬补助金。
(二)生前需供养的直系亲属,按每供养一人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生前五个月的救济标准的抚恤金,供养三人以上的,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生前十五个月的救济标准的抚恤金。
(三)失业职工在失业救济期间因违法犯罪而非正常死亡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四)失业职工在失业救济期间因公益事业死亡的,其丧葬补助金和需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金可按本条第一款标准提高80%。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失业女职工在享受失业救济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生活确有困难的,当地失业保险机构凭生育证一次性发给不超过本人六个月救济标准的生育补助金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失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地失业保险机构停止发给失业救济金及其它费用:
(一)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限届满;
(二)正在服兵役、接受中等以上全日制教育或出国定居;
(三)重新就业;
(四)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介绍就业;
(五)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被劳动教养、判刑;
(六)办理了离休、退休手续;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好失业职工的转业训练和生产自救工作,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失业职工再就业的转业训练和生产自救费,分别按当年筹集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15%和10%提取,必须实行专帐并严格管理,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兵团劳动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失业保险管理费按当年失业保险基金总额3%提取,用于失业保险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办公等业务费开支。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师(局)收取的失业保险基金按50%返还农牧团场,农牧团场应将返还的基金主要用于失业职工转业培训和生产自救。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职业介绍机构每介绍一名失业职工再就业,由失业保险机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200元职业介绍经费补贴。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企业成建制跨地区(师、局)转移或者被保险人跨地区(师、局)调动工作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被保险人转移。被保险人到迁入地后失业的,在当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失业保险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挪用,无权自行决定失业保险基金的其它用途,不得违反失业保险基金管理规定进行投资和使用。
师(局)收缴的失业保险基金不够使用的,可向兵团失业保险机构申请调剂,经调剂不敷使用的,由师(局)财政部门予以补贴。
第四章 失业职工的管理与再就业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在做出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劳动者档案、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等有关资料报送兵团、师(局)失业保险机构,同时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办理失业登记手续。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失业职工接到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后,应在三十日内凭原单位的有关证明、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和近期半身免冠正面一寸照片到本人户口所在地兵团或师(局)失业保险机构登记,填写失业职工登记表,申领《失业证》作为领取救济金参加转业训练、招工报考、职业介绍以及其它失业保险待遇的凭证。
《失业证》和《失业职工登记表》由兵团失业保险机构统一印制。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失业职工每月到当地失业保险机构报到一次,无正当理由连续两次不报到者,停止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鼓励用人单位录用失业职工再就业。对录用失业职工再就业,确需进行转业训练的,失业保险机构可以从转业训练费中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鼓励用人单位兴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创建生产自救基地,安置失业职工。对安置失业职工达到规定比例的,兵团、师(局)失业保险机构可将失业职工应享受的失业救济金余额按相应比例一次性付给用人单位,对开展生产自救资金确有困难的,可借给一定数额的生产自救费。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失业职工再就业时,应到当地失业保险机构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失业职工符合离休、退休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离休、退休养老保险待遇。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弄虚作假或以其它非法手段领取失业保险救济中其它费用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追缴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到失业保险机构办理失业保险手续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办理。用人单位拒缴、少缴、瞒报或者未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同意拖缴、欠缴失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补足应缴款额,按日加收应缴款额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失业保险基金。对违反本规定的未缴纳失业保险费满3个月的、失业保险机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失业保险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给予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延期支付或少发、不发失业救济金及其它费用的;
(二)侵占、截留、挪用、贪污失业救济金及其他费用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本暂行规定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兵发(1988)240号、兵发(1989)009、兵发(1991)4号文件中有关失业保险的条款同时废止。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本暂行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兵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关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改革概念股 篇3
国企改革方案确定首批试点,新央企改革概念股走强。国企改革和军工改革由地方国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央企国资改革三部曲构成,央企改革无疑是市场最新的大题材了。据媒体报道,国资委决定对国资委所监管的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公司等6家中央企业开展“四项改革”试点本次央企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制度性改革就是以中粮集团、国投集团为代表的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和以中国建筑材料集和国药集团为试点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本周市场,主力机构依照中粮系→国投系→中建系→新兴系→中节系的进攻路线图,对央企改革概念股进行炒作,中粮地产、瑞泰科技、中成股份三大龙头高居周涨幅前列,构成了以中粮地产、中粮生化、中粮屯河为代表的中粮系,以中成股份、国投新集为代表的国投系,以瑞泰科技为代表的中建系,以新兴铸管、际华集团为代表的新兴系,以启源装备、烟台万润为代表的中节系的央企改革涨停军团。
央企改革传导地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念股崛起。沿着国企改革“先中央后地方”的投资大主线,笔者认为此次央企改革试点方案的推出,无疑对地方国企改革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其中新疆建设兵团无疑是最具有潜力的。第一,中国新建集团将于近期正式注册成立,其定位为国企改革的投融资平台,此举意味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企改革的破冰。第二,今年恰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0年庆典,届时会成为媒体的焦点。第三,新疆建设兵团旗下13家上市公司,容易得到主力机构和游资的炒作认可。第四,新疆兵团概念股技术上大多处于平台整理末端,短线处于上涨爆发点。综述,笔者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以新农开发、新中基、新赛股份为代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念股。
展望后市大盘,笔者继续坚持中期看淡大盘的观点不变,认为上海指数2075点已经构成波段性顶部,后市将进入下跌大周期,故建议中线投资者采取空仓观望的操作策略,短线投资者则采取快进快出的超短投资策略。
关于兵团社区法治建设的调查分析 篇4
一、兵团社区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兵团社区法治建设人才缺乏, 不能适应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变化
兵团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主要依赖司法所, 兵团辖区内司法所工作人员平均3人左右, 而且办公经费也很紧张, 另外兵团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工作对象年轻化, 层面多元化。过去的居委会, 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领域, 工作对象主要是中老年人口, 尤以老年人口为多。随着居住地人口结构的变化, 流动人口、未分配的学生、下岗和失业人员越来越多的并入了我们的工作对象。二是教育内容宽泛化。随着工作对象的变化, 过去单一的教育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工作对象的需要, 不同层面的社区成员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表现出多层次的要求, 教育内容几乎涉及到我国现有法律的各个领域。三是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社区行政式管理模式的弱化, 过去强制性的灌输已经不灵了。我们必须根据工作对象的特点调整工作方式。宣传形式要求寓教于乐、喜闻乐见, 宣传内容要求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对工作对象而言, 在行政管理约束弱化的情况下, 你“有用”, 他才可能需要你, 而只有他需要你, 你才能真正完成你的职责。四是人们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健全和完善, 社会成员整体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更多的人在更广的生活领域面临法律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多, 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成为人们现实需要和内在追求。他需要而我们的工作对他有用, 这是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动力和生命力。兵团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司法行政人员是远远不够的, 不能适应社区建设中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 也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二) 兵团关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某些部分与法治要求不符
兵团关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种类繁多, 可概括四类:一是兵、师、团党委、机关制定的有关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如《关于成立兵团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新兵办发[2003]4号、《关于推进团场社区建设的意见》师党发[2003]21号;二是社区管理机关制定的有关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如, 《社区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师社字[2002]11号;三是工会制定的有关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如222团工会制定的《222团居民守则》;四是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制定的有关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如石河子红山街道制定的《社区居民守则》。
兵团关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绝大部分是符合我国宪法、法律以及自治区法规、规章规定的, 但由于兵团制定规范性文件方面法律人才缺乏, 而且兵团没有设立专门的人大机关, 所以在机制和体制上就缺乏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审查机制, 我国宪法规定人大及其常委会如果发现政府的决定违法, 可以行使撤消权, 这一制度却由于兵团无人大机关而无法实施, 所以兵团关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经过严格审查, 还是存在一些与法治要求不符的地方, 比如某团社区民警对辖区居民处以治安方面的罚款, 其依据却是某团工会制定的《某团居民守则》, 与我国《行政处罚法》有关处罚设定的的规定不符。
(三) 兵团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单一, 不能满足兵团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目前兵团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比较单一, 停留在传统的普法宣传、法律调解、发放法律手册、偶尔司法局举办义务法律咨询几种形式, 缺乏创新性, 不能满足兵团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因为兵团走上新型屯垦戍边道路, 实现依法治理兵团战略转移, 兵团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 法律矛盾纠纷日益增多, 如团场土地承包合同问题, 外来拾花工劳资纠纷问题, 征收土地的安置补偿问题等, 因为上述法律问题打官司、上访的职工群众很多, 比如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些居民因开发区征收土地的安置补偿问题和开发区管委会产生矛盾, 向石河子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这些现象说明兵团职工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观念和意识增强了, 同时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也增长了, 迫切需要社区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形式, 结合居民群众实际, 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 增强法治宣传教育效果。
(四) 兵团社区法治建设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
当代中国的社区主要承担着以下诸项任务:即发展社区经济、保障劳动权利、维护地区安定、开展社区教育、搞好环境卫生、落实计划生育、做好治保调解、推广文娱体育、开展党建工作、健全服务网络等。现在兵团的社区为完成上述任务还大多设置了若干机构和设施。较典型的有“五站一室” (劳动保障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教育站、环境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站、警务室) 、“二栏” (社区宣传栏、居务公开栏) 、“一校” (社区学校) ;有条件的社区为了对青少年、外来民工、经商人员及离退休的老年人和下岗职工展开法治宣传教育, 还开展了“设立一个法治宣传栏;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创建一个法治学校;组建一支法律志愿者队伍;建立一个法律服务咨询站”的活动和工作。
由于兵团没有财政 (已经设市的师除外) , 社区工作经费没有完全得到保障和落实, 直接影响社区法治建, 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创建法治学校, 法律服务咨询站的活动等都得有经费才能落实下去。兵团许多社区警务室因为没有经费, 至今办公场所和办公电脑没有落实。
二、针对兵团社区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加强兵团社区法治人才建设
针对兵团社区法治人才缺乏及兵团地处西北边陲、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与内地相比较差, 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的现状,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兵团社区法治人才缺乏的问题。
1. 组织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 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
社区可以把本社区内、外具备一定法律知识, 志愿为社区法治建设服务的人组织起来, 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学法、守法, 使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在全社区形成良好的风气, 为依法治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在社区开办一所法治学校, 定期授课, 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着的兵团社区法治人才。
社区法治学校、可以每个月授课四次, 聘请法院、检察院、政法学院、司法局等法律专家授课, 形成制度, 坚持下去, “滴水穿石”, 可以培养出一批社区法治人才。
3. 通过指导工作、业务培训等途径, 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
社区工作人员是法治宣传教育的主要力量, 他们生活在社区、工作在社区, 了解居民的所思所想, 他们既是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对象, 同时又是工作的主要力量, 要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 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二) 按照法治的要求, 制定兵团关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依法治国基本内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对社区的管理, 属于对社会事务的管理, 也要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 就兵团关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某些部分与法治要求不符的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减少制定社区建设和管理规范性文件的主体与层次,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部门冲突与层级冲突, 也有利于对范性文件的合法性监督。制定社区建设和管理规范性文件的主体应限定在兵、师两级党政机关, 其他机关不宜制定, 其层次应限定在兵、师两级, 团及团以下机关不宜制定。
2. 建立制定社区建设和管理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机制, 兵、师两级党政机关在制定社区建设和管理规范性文件时, 可以聘请人大法工委、法院、检察院、政法学院、司法局等法律专家对规范性文件的内容进行审查, 在确定其内容合法的前提下, 再予以公布。把这种作法形成一种制度, 长期坚持, 则可以保证兵、师两级党政机关制定的社区建设和管理规范性文件与宪法和法律的一致性。
3. 聘请专职法律顾问, 对已经和即将制定的社区建设和管理规范性文件逐条审查, 不合法的予以删除。
(三) 创新兵团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形式
新时期社区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 关键是要在创新和管用上下功夫。创新是指在教育方式上要新, 要根据不同社会阶层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吸引教育对象, 特别是在社区成员行政约束力弱化的情况下, 创新方法是扩大教育面的重要环节, 管用是指教育的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对象的需求, 让受教育者感到学习能解决问题。针对目前兵团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的问题, 提出以下建议:
1. 强化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建设。
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建设, 是指要认真抓好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整合资源, 发挥优势, 确保工作力度。
2. 联系社区实际、创建特色、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效。
兵团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社区工作者, 要根据不同居民集聚地所表现出的需求差异, 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根据社区的实际, 创建工作特色。社区可以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机,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增强宣传效果。如在“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前后, 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人大、社区换届选举前夕宣传《选举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时, 适时地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 适时有效地提高法律宣传的覆盖面。
3. 充分发挥阵地作用, 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
普法教育要大造声势、大造舆论, 注重阵地建设, 整合社区资源, 采取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宣传活动, 使普法质量不断提高, 普法宣传面不断扩大。比如组织辖区单位、企业出法治专题黑板报, 在各社区巡回展出并发动群众进行评比;社区利用黑板报和图片教育群众“关爱生命、远离毒品”。街道社区运用自编、自导、自演文艺作品, 通过故事会、演唱会、演讲会、文艺晚会等形式来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和社会公德, 通过通俗易懂, 寓教于乐, 吸引力强的娱乐节目, 使社区居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和警示, 学到法律知识。
(四) 强化兵团社区法治建设必要的经费保障
兵团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层次低, 工业发展缓慢,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明显偏低, 非公有制经济不发达, 职工生活水平不高, 而兵团本质上具有企业办社会的性质, 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的现状, 直接关系办社会事业资金的保障度, 另外兵团党委为推进新型团场的建设, 要求各团场还利于民, 以上的状况使得团场社区建设经费非常紧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争取中央国家机关的资金支持, 增加有关社区建设方面的财政拨款。
2.争取自治区机关支持, 给予一定资金或政策法律方面的支持。
3.社区服务项目, 适当收取些费用, 弥补社区建设经费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黎熙元, 何肇发.现代社区概论[M].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
[2]方明, 王颖.观察社会的新视角——社会新论[M].北京:知识出版社, 1991.
[3]袁秉达, 孟临.社区论[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200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篇5
教学研究室文件
兵教研发[2012]3号
关于印发《2012 年兵团教研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师教育局教研室,各直属学校、二二二团学校:
现将《2012年兵团教研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2012年兵团教研工作要点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工作要点通知
抄送:高继宏局长、黎兴平副局长
基教处师资处
兵团教研室办公室2012年2月20日印发 附件:
总结经验展示成果,均衡发展全面推进
——2012年兵团教研工作要点
2012年恰逢义务教育课程改革10周年、普通高中课改第二轮开局之年。为了把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10年来的经验、问题认真总结、疏理,把好的做法、经验、成果加以展示,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以达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共同提高质量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普通高中课改以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和改变学习方式为目标,认真总结和挖掘第一轮课改成功经验,特别是对2011年普通高考的总结与反思,进一步完善课改体系和具体操作,提高质量,确保兵团高中教育的优势。结合兵团基础教育2012年的整体工作要求,提出2012年兵团教研工作要点。
一、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兵团教育规划纲要,坚持“教研优先、教研兴教、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目标,加强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履行好“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职能。
二、破解“双语”教学难题,力争初见成效
实行“双语”教学是国家、自治区和兵团为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少数民族青少年学习交流先进文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民生工程,无论从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看都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面临认识模糊、师资匮乏、措施不当等困难。兵团已明确向国家相关部委承诺,用三年的时间,使兵团中小学双语教学走在自治区的前列。2012年成为兵团实施双语教学初见成效并稳固推进的关键之年,此项工作必然成为兵师教研部门今年工作重点之一。为此,应努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除做好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教育工作外,重点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现身说法等途径使此项工作的意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而
积极配合,积极参与;二是严把师资入口关和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今后,招聘双语教师严格从思想素质、语言能力和业务素质三个方面考量、选拔,有条件的师市也可从特岗教师中招聘合格的双语教师。配合行政和人事部门加大现有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实行“培训上岗、不合格再培训,再不合格调岗”的用人机制。三是注重质量跟踪、反馈和评价,开展并做好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教科研工作,在去年农三师兵团“双语”教学现场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择机举办“双语”教学研讨会,进一步探索“双语”教学的有效模式和改进措施,切实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
三、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和教科研工作
落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前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兵团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和团场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学前教育师资普遍存在低学历、非专业等现象,加之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还未出台,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和标准,更没有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教材、器材等,在各级各类幼儿园中普通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和“幼儿教育随意化”等倾向,甚至一些正常的教学内容和活动都被列入收费范围,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2012年兵师教研室要把学前教育中的师资培训和教科研工作也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并开展幼儿园分类定级评估工作。待时机成熟,拟成立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以加强此项工作。
四、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事关社会、人民对教育是否满意,更事关每一个孩子是否享受到公平教育。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1-2020)》,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目前单从学校硬件建设来看,学校之间的差异不大,但在内涵发展和办学质量方面还是存在不小差距。对此,兵师教研部门肩负更为艰巨的任务。一是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既要鼓励优质学校做好示范引领作用,教育教学更加开放,又要帮助薄弱学校以各自的优势为突破口办出特色,并通过一些办学模式全面提高质量;二是处理好均衡发展过程中的“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既要在人、财、物等方面适当向薄弱学校倾斜,学校内部更要挖掘潜力,加强管理和教科研,注重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加强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各有特长,避免在师资、生源上恶性竞争,逐步实现各学校良性循环发展。
五、实施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正式启用,中小学将使用修订后的新教材。为此,兵师教研部门应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明确要求。认真做好配套教材的选用、教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的调整、教学条件和辅助资源的配置工作,保障新课标的实施;兵师教研部门要将新课标的实施作为今年及今后一个阶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新课标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新课标的各项要求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境,确保新课程标准吃得透、拿得准、落得实,确保新课标平稳过渡。
2、组织学习。各级教研机构要率先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课标修订的目的和意义,切实提高对课标的认识,增强对新课标实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教研人员要认真对照新老课程标准,深入了解课程标准修订的重点,进一步明确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难点,科学制定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
3、组织培训。今年上半年要围绕新课程标准实施,开展三个层面的培训工作。以兵师两级教研员为对象,兵团组织开展新课程标准培训者培训;以学校学科教研组长为培训对象,师组织开展骨干教研员培训;以义务教育学校全体教师为对象,学校组织全员培训;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前所有义务教育教师均经过新课程标准培训。
4、强化落实。兵师教研和教育督导机构要将课程改革实施纳入专项检查和督导范围,对课程方案的执行、课程标准的实施、配套教材的选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管理等加强检查指导,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各师在秋季期末前组织一次针对新课标实施的专项调研或检查,为进一步安排部署新课程标准实施工作提供依据。
六、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完善普通高中课改
义务教育课改已近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10年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2年应把这些课改的成果充分展示,并进行深化,特别是农牧团场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虽然不能复制,也不能照搬,但对农村和农场学校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希望兵师两级教研单位认真总结、吸收和探索,特别是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模式和方法,加大课程建设、课题研究、专家指导的力度。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普通高中课改经过三年推进已初步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各普通高中也在自身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考试与评价、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通过2011年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发现,许多高中教师对高考命题立意不清,对高校招生在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不清,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科学系统地针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制定教学计划,一味地增加高考学科的课时,而其他对学生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课程则采取减课时、减内容的不当做法,甚至出现违反教育规律的教学行为。今年对普通高中课改重点放在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上,这就要求教研部门和广大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改变学习方式,以效率和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所有普通高中能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兵团制定的课程方案、课程开设与管理,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七、加强中小学校德育科研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2011年10月兵团召开首届兵团德育示范校和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在受到表彰的两批共37所兵团德育示范校的评估验收报告中,无一不被指出“缺乏德育教科研”,没有德育就没有教育。对此,应引起兵师教研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拟通过研讨或征文形式把此项工作开展起来。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一切的思想,首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作为文化教育领域,用文化教育人、用文化感染人、用文化引领人是我们的责任,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特别是在打造适合师生成长发展的校园文化,包括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等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进而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工作。
八、加强教研队伍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包括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让一线教师服、信、听、干!在兵、地树立良好形象;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岗位职责、常态工作、学习调研、培训提高、廉洁自律和准入等方面的制度;三是加强考核与评价制度,包括自上而下的考核制度、自下而上的评议制度以及对各级教研室和教研员的考核等。
九、继续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
国家和兵团花费巨资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兵师教研部门肩负一定的培训任务,在形式上坚持国家培训、本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在内容上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成效上加大考核力度,不求人人过关,也要人人过堂,初步形成参培→收获(体会)→考核(考试)→跟踪→反馈→评价(分析)报告等流程。
十、进一步加强学会工作
各学科专业委员会是一支重要的教学研究力量,兵师教研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学会工作,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尚未成立的,可先做好前期筹备工作,待条件成熟按程序申报并制定章程;组织不全的,可在今年择机进行改造。但无论新建还是改建,都要积极开展工作和活动,而不只是一个摆设。
在新的一年里,工作繁杂、任重道远。兵团在新疆的经济、社会中发
兵团社区建设论文 篇6
一、兵团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人口257.31万人,从业人员103.50万人,其中在岗职工67.19万人,农牧一线职工46.37万人。新增劳动力就业15万人(大中专毕业2.5万人)。
1.从业人员变化不大,但兵团职工数量不断减少(如图1所示)
2. 兵团从业人员结构情况(如图2所示)
二、兵团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
1.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形势严峻
由于兵团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团场地域限制,造成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劳动力供需矛盾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还反映在实际需求与实际资源之间是否匹配上。
(1)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产业向高新技术方向快速提升,对技术和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技术条件无法很快与之相适应,企业找适合产业岗位需求的劳动者难,“不少事情没有人去做”和“许多人没有事情可做”同时并存。从近几年招聘会上可看到,存在岗位多、求职者多、能达成意向的少的“两多一少”现象。
(2)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纳转移劳动力,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对滞后。但是,这方面就业潜力很大。面对新的需求,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许多新的工作岗位有待进一步开拓。
(3)在用人和择业观念上,两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观念上的偏頗和定位上的偏差。有些用人单位在用人上提出了苛刻的用人条件,不合理地提高了就业门槛;而在求职人员中,对自身就业的条件缺乏正确的评价,择业时挑肥拣瘦,定位过高,甚至对某些职业存有偏见,以致多次错过再就业机会。
(4)在自然环境上不少团场处在沙漠边缘,风头水尾,远离城镇,处于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区域,自然条件差,资源有限等,这些现象加剧了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兵团目前还有5万职工子女未就业,2.4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2.团场职工年龄老化严重,职工文化素质下降
职工年龄结构的顶部老化严重,突出表现在第一代老军垦年龄老化,六七十年代的大部分职工已退休或到退休年龄,每年退出劳动队伍数量较大(如图3)。
而随着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建立,兵团人才流失较严重,而随着兵团历程的发展,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原有的职工队伍素质发生了变 化,第一代农垦职工的退休,补录农牧一线的职工大多来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部分外省流入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生产经验,降低了职工的整体素质。现兵团一线职工初中以下占6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如图4)。这些职工对兵团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以及统一管理、集体经营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一时很难适应,而职工培训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有效手段,因此整体素质下降。
3.职工队伍的组织结构管理松散化,劳动关系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目前,职工队伍的组织结构较建立初期有所变化,过去建制虽然存在,但原来那种结构严谨的团队建设已不复存在,内地来的劳务工和农民的涌入,使得连队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部分人员在连队占相当比例,有的连队甚至达到80%~90%,他们的集体观念差、组织观念淡薄,再加上“有劳动无关系”“有关系无劳动”现象的出现,造成连队职工管理和约束的难度增加。
三、兵团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思路和措施
1.创新管理体制,优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1)充分发挥兵团优势,加快兵团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兵团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坚持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体制,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建立与人员素质评价体系和管理相挂钩的利益措施,如实施阶梯式的社保补贴政策、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扩大就业等。将非“职工”纳入兵团的队伍建设,从而改变兵团职工年龄老化和素质不高的局面,优化队伍结构,改原有的区域单一的管理形式为政府社区的综合管理,变单一职工管理为从业人员综合管理,将辖区内所有劳动者纳入兵团队伍建设规划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范围。
(2)转变观念,立足市场, 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结合兵团发展战略,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规划,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做好区域人力资源规划,全面提升区域从业人员的素质。
2.积极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1)为化解劳动力市场中结构性失业的突出矛盾,定期发布市场劳动力供需季度分析报告,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跟踪服务等,围绕金保工程建设,建立完善起兵、师、团三级联动、统一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加大就业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大兵团对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做好公益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工作。
(2)不断完善招聘制度、流程和招聘服务体系。积极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3)建立就业与项目建设联动机制,强化促进就业的责任。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拉动就业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项目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加强有关部门间的协调联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联系,上门服务,跟进新项目,紧盯新企业,拓展新空间,用足新政策,开展新培训。实现“三个对接”,即企业招用工与落实优惠政策有效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与人力资源求职信息有效对接,企业用工技能需求与就业培训有效对接。
兵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篇7
一、兵团文献概述
1. 兵团文献的概念和分类标引。
“狭义”的兵团文献是指兵团地方史料, 而“广义”的兵团文献包括兵团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口述资料等, 较“狭义”的兵团文献概念内容宽泛了许多。笔者认为, 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对事物的本质不能忽略, 不能将事物本身的涵义进行无限扩大, 也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就当做是事物的全部。所以笔者认为兵团地方文献应该定义为是记录有兵团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的一切载体。就当前我国图书馆对于地方文献的分类方法并不能保持一致, 这主要是因为所选用的分类表有所不同。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兵团资料文库的分类标引采用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 兵团文献的属性。
文献是固化在物体上的或者是记录知识的载体, 而地方文献就是文献的众多分类中的一种。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兵团文献是记录所有兵团知识的载体, 但是在记录的内容上与其他文献却有所不同。第一, 具有史料性, 兵团文献就是记录了兵团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它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第二, 具有地域性, 就是说兵团文献所记录的方方面面都是发生在一定区域内的。第三, 具有综合性, 即兵团文献不单单是记录军事方面的内容, 它也记录了当时的自然、历史、社会等诸多方面, 以此来避免人们对它的片面性认识, 能够客观地对兵团进行研究和分析。第四, 较为系统性。
3. 兵团文献重要性。
第一, 是科研、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兵团文献对于认识兵团社会、经济、科技、文化, 寻求适于兵团发展的战略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兵团文献具有真实性、科学性、连续性、实用性等特点, 能帮助兵团从政者着眼于整体, 是其制定决策的科学依据。第二, 是编志修史的重要资料。作为兵团的百科全书, 兵团文献是兵团的历任官府、学者不断记录、修撰并流传下来的珍贵历史记录, 是人们了解西域历史变迁、查询史料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第三, 是文艺艺术创作的素材。五十多年以来, 兵团人在创造精美的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传播科学的文化观念等方面做很多贡献, 已经营造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存在。第四, 是进行“兵团精神”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兵团文献资源的建设模式
1. 兵团文献资源的搜集。
要成立兵团文献库, 首要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去采集大量文献, 文献采集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兵团文献库建设工作的开展。采购是最主要、最有保障的采集方式;征集也是资源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对各级地方的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文联等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深入征集;同时, 对图书馆与个人之间、馆际之间进行不定期或者定期的资料交换, 馆藏互补, 这也是文献的一种来源。
2. 兵团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目前, 社会和科技发展迅猛, 对于信息资源也是一个“大爆炸”时代, 图书馆要一改传统、被动的经营模式, 不能只是单纯提供和拥有文献, 还应主动、合理地利用和开发相关资源, 尤其是地方文献更应该是这样。兵团文献资源的基本开发手段, 包括编印兵团地方文献馆藏目录、联合目录、专题目录、专题文献索引、报刊索引等。2013年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编制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文献目录-石河子大学图书馆馆藏分卷》, 这既是对兵团地方文献资源的梳理, 也是对文献的再次开发, 为兵团文献资源藏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依据。此外, 合理利用和开发兵团文献资料的相关有效途径之一是对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地方文献数字化能更好地揭示兵团文献的资源信息, 要对兵团特色资源进行重点的宣传以及提供更加便捷的检索途径, 更大程度地实现共建和共享兵团文献资料, 让它成为真正意义上为大众服务的文化产品。
3. 网络环境下兵团文献数字化资源建设。
目前, 兵团文献资源的建设仅依靠图书馆有限的物力和人力资源, 是不能够将兵团范围内的所有资源“据为己有”的, 这就需要积极探索资源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网络是一个海量资源库, 对兵团文献馆藏资源的有效完善和补充模式主要表现在有相关网站、网页的链接以及网上资源的采集。同时, 我们要对网络信息进行严格的把控, 要进行明确的分类, 以便于文献的查找、利用和管理。兵团很多地方网站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门户网、天山网、新思路网等本身就是兵团文献, 其内容时效性和专业性强, 对于兵团文献资源都是一个良好补充。
4. 口述历史、影像拍摄及当地艺术品。
口述历史在地方文献中是难得寻获的原始珍贵资料, 有着独特的学术和收藏价值, 有效地将地方文化遗产保留下来, 这也是地方文献补充馆藏的途径之一。当地艺术品和所拍摄的影像资料都是建设地方文献的新方法。可以将新建这一特定区域内的风土人情、民俗表演和手工技艺等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拍摄成影像资料来丰富馆藏资源。
三、兵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兵团文献缺乏总体的规划和协调。
兵团文献资源建设缺少一个具有科学藏书体系和鲜明馆藏特色的系统规划, 同时对文献的开发、整理、利用和组织都缺乏科学规划。因为对兵团文献的利用、采访和开发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以特别容易导致数据库开发和藏书建设缺少系统操作。此外, 兵团文献工作无论是在征集、采访、信息加工中, 还是在研究上, 懂得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比较少, 也是导致不能提供较高质量的兵团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原因。
2. 开放利用缺乏力度。
目前, 我国各地图书馆大多数书籍搁置在架上, 使得“轻用重藏”成为我国地方文献资源的现状, 这就导致图书馆保管工作繁重、库房紧张;兵团文献还基本停留在传统的借借还还、坐等读者上门阶段, 缺乏外向开拓型的措施和行动, 对兵团文献用户的信息需求很少进行调研, 对专业深度和历史也缺少衔接, 以至于大大削弱了兵团文献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利用率。
3. 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制度保障。
兵团文献因为具有地域性, 不同于其他文献的采集, 所以资源建设工作离不开政府的财政保障;此外, 对兵团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质量可以通过政府的法规来确保, 这也是体现政府对地方文化事业支持力度的最好方式。
四、兵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制定兵团文献资源建设规划。
对兵团文献资源建设需要有规划, 可以成立兵团文献资源数字化研究中心, 从兵团文献的收藏范围出发, 协调、统一规划兵团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工作。1999年6月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批准, 在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组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资料文库》;2005年3月成立了《兵团资料文库》办公室和组建兵团资料文库书库, 2011年3月成立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目前收藏各类兵团文献38000余种, 共计76000册, 主要包括兵团志、兵团史、组织史、大事记、兵团年鉴、回忆录、口述史等, 还有一套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新疆地名图志。但仍存在缺藏、漏藏的现象, 需要不断完善藏书结构, 以适应文献保障体系的需求。
2.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馆员素质。
由于地方文献的特殊性, 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配备性格特点和专业特长适合的业务人员, 还要确保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及知识结构的更新, 以保证业务工作的深度和延续性。
3. 加大对兵团文献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电台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宣传, 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兵团资料或提供线索, 同时进行网络征集, 增强大家对兵团文献重要性的认识;举办兵团文献展览, 宣传馆藏、推荐文献与征集地方资料。
4. 建立兵团文献数字化管理。
兵团文献资源组成互相关联的数据组合需要用科学的方法, 这样有利于全球用户的利用和检索, 以此来推动整个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赵永斌.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1.
[2]刘伟华.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2) :58-61.
[3]张沛黎, 陈宝安.兵团地方文献的存在、收藏与开发研究[J].图书馆, 2007, (6) :102-104.
[4]周亚丽, 展群霞, 何雪琴.浅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文献的分类标引——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16) :44-45.
[5]张沛黎.兵团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兵团经济发展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6) :22-24.
[6]李跃忠.厦门市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分析与思考[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 (2) :55-58.
[7]张伟, 闫卫华, 付娟.兵团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云梦学刊, 2013, (2) :89-91.
[8]赵小娟.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 2003, (2) :57-59, 62.
[9]林仁贞.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2) :61-62+41.
兵团社区建设论文 篇8
关键词:兵团城镇化,兵团社区,治理体系
在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同推进中创新兵团基层社会治理, 是兵团贯彻中央精神、推进屯垦戍边事业的体现。一般来说, 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一部分, 它是相对中央政权、中层政权而言的, 是指这一级政权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基层也就是说最低一层的位置。按照这样的解释, 基层政权就是指设在最低一级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政权。我国的基层政权包括农村基层政权和城市基层政权两部分。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 在农村, 是指乡、民族乡、镇一级;在城市, 是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一级。为了便于行政管理, 我国城市基层政权一般设有自己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从组织机构上说, 我国的基层政权是指乡、镇、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以及市 (不设区的市) 、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由于兵团实行兵团、师、团场、连队四级管理, 还有七个城市和五个建制镇, 与我国地方乡镇相对应的营级建制很少, 因此, 从政府管理的视角进行界定, 可以把兵团基层的范围限定为兵团管辖的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直辖的不设区的七个县级市、兵团三个城市辖区内建立的五个建制镇、兵团的农牧团场和连队, 以及其他基层企事业单位。其中, 农牧团场与农牧业连队是兵团基层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四化”建设与兵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因
从公共治理的内在逻辑来看, 社会治理是一种社会活动过程, 是政府和社会自治组织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满足社区居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特定需要, 在社会规划要求以及社会工作目标指导下, 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社区内各主体之间协调一致, 使其处于稳定、良性的状态, 实现社会健康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公共治理活动。
兵团的城镇化不是经济社会自然选择的结果, 而是为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 在中央和地方支持下党政主导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对兵团社会资源进行整合, 以城镇为载体, 吸引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经济社会建设, 以基层政权作为推进力量, 为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注入新的组织形态和社会力量。这种自下而上的资源整合要求团场社区采取与兵团城镇化阶段性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治理手段, 在兵团以往单位制社会治理模式还存在的前提下, 在“城乡二元、党政双轨”的社会运行模式下, 以新的方式推进团场社区治理。
以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提升兵团屯垦戍边综合实力,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团场城镇化率,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是事关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兵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兵团“四化”协同推进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推动, 从社会演进来看, “四化”建设对兵团基层社会治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城镇化中的资源整合与社会重构
城镇化是在现代化进程中, 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聚集、农业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不断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 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 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要求, 兵团要向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方向发展, 并把推进城镇化作为首要任务, 这为兵团新时期实现科学跨越发展、更好履行职责使命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2. 新型工业化与社会生产方式变迁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是两种差异较大的文明形态,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需要足够的社会支持力量。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协调的过程中, 团场面临着两种生产方式并存的新问题, 而新型工业化生产体系的建立, 必然要求以建立健全团场社会生活体系为依托。团场社会治理为新型工业化提供生产体系和生活体系服务, 成为当前加强团场社会治理的新任务。
3. 农业现代化与社会生活方式转型
团场公共服务主要涉及职工生产和生活两方面, 服务社会化主要解决职工日常生活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 服务标准化主要解决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行业生产全过程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 加快团场公共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 是当前团场社会治理的重点, (农忙季节) 生产在田间、 (农闲季节) 生活在社区, 将形成团场职工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4. 信息化、虚拟社区与跨文化交往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催生新的网络化交往方式和传播工具的同时, 也可能会产生新的“信息鸿沟”, 造成不同社会群体获取信息方面的差距。而虚拟社区的兴起和发展, 则对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不同民族之间在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中的跨民族文化交往, 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交往方式, 对传统的社区治理方式、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四化”建设与兵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特殊性
“四化”建设中, 城镇化是载体、新型工业化是依托、农业现代化是基础, 而城镇化对兵团基层社会治理的影响最为深远。兵团的城镇化是以连队人口比重下降和团部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特征, 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社会结构从连队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聚居场所从连队形态向城镇形态转化为本质的演进过程。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标志, 兵团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步伐。
1. 兵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大现实意义
屯垦戍边、维护新疆稳定、保卫西北边疆安全是兵团存在的依据, 兵团的发展以维护国家最高利益为导向,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兵团屯垦戍边的内涵有所不同。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发展时期, 作为工业化的载体, 城镇化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兵团的主体在团场, 兵团发展的重心在团场, 兵团不断壮大的前景也在团场, 可以说, 团场是做好兵团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团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 就没有全兵团的科学发展与和谐, 团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兵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建设好团场, 才能为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精神财富;只有建设好团场, 才能保证兵团的事业后继有人, 世代相传;只有建设好团场, 才能保持兵团自身的稳定和社会的活力, 为西北边疆地区安全与稳定贡献力量。而要建设好团场, 注重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则是重中之重。从兵团维稳戍边的层面来看, 团场社会治理是国家安全、新疆长治久安和兵团实现科学发展诸多方面的需要, “四化”建设的逐步深入, 将成为推动兵团基层社会治理转型的体制性和结构性力量。
2. 兵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特殊性
就兵团自身而言, 基层社会治理集中体现了兵团的特殊性。一是团场社会治理体制的特殊性。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 主要表现在各农牧团场。总体而言, 兵团体制中, 兵、师两级机关“政”的职能较为突出, 而团场“企”的职能较为明显, 呈现出“上政下企”的兵团特色。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团场承担了大量的公共事务, 相比兵、师两级机关决策者的角色, 团场执行者的角色更为鲜明。从行政过程来看, 团场上承兵、师两级管理机构, 下启连队或分场, 处于行政中枢环节, 因此团场的作用尤为重要。团场作为企业法人, 又承担党委、行政、基层武装力量等职能, 与单纯的党委、地方、军队和政府都不同。二是团场社会治理职能的特殊性。在兵团的团场中, 除五个建制镇所辖团场具备政府职能外, 其他团场均为地名镇而非建制镇。以团场自身财力, 要承担党务、行政、基层武装力量和企业等诸多职能, 很显然力不从心, 因此要借助国家和地方的支持, 才能保障对社会事业的投入, 为职工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三是团场社会事业建设的特殊性。基于兵团的使命和宗旨, 团场必须承担社会事业, 才能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使团场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而团场社会事业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主要以团场历年创造的利润投入相应的行业和领域, 虽然国家也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兵团加以支持, 有些项目要求配套资金, 加之一部分团场各项负担较重, 因此发展社会事业环境极为特殊, 适度推进兵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性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
由于兵团大多数团场没有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等政权组织, 造成兵团团场社会治理中政府职能不到位, 而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又导致兵团的社会治理计划色彩浓厚。兵团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将在一个较长时段内推动兵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进程。
三、“四化”建设中兵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途径
随着“四化”建设的推进, 兵团经济社会结构尤其是人员结构、人口结构有所改变, 兵团经济成分和社会管理职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些都对兵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治理是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也是兵团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通过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建设, 解决民生问题, 是兵团当前和今后发展过程中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从团场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来看, 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明确治理主体, 理清治理内涵, 重构治理客体, 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达到善治。同时, 要看到城镇化对团场组织结构、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职工居住格局的双重影响, 不断探索解决连队整合过程中与社区如何对接的问题, 保持自身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
1. 健全基层职工利益需求表达机制
社会治理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 以满足社区居民公共需求为前提, 畅通社区居民公共需求表达渠道,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充分了解居民需求, 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为此, 在兵团各级党委领导下, 兵团各级职能部门要肩负起相关的责任, 充分调动团场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广泛参与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 通过社会各方面社会力量的支持, 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 创造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在社区建立党支部, 通过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发挥社区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 加强团场党组织对团场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
2. 完善兵团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立与兵团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格局, 是团场社会治理的发展目标。在推进团场社会治理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整合社会资源, 不断探索符合兵团实际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形成具有兵团特色的“共驻一地、共同治理、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谋发展”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为维护兵团社会稳定筑牢稳固的社会基础。
3. 强化对兵团建城戍边的社会认同
对兵团事业的认同是推进和谐兵团建设的根本, 在兵团基层社会治理中, 如何体现社区居民对兵团屯垦戍边伟大事业的认同, 需要社会治理者以弘扬兵团精神为目标, 通过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 寓加强对兵团事业的认同于具体的活动之中。以兵团人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兵团社区居民的自豪感, 建立社区居民对兵团事业代际传承的良性运行机制。
4. 加快推进团场社会职能改革试点
在目前团场单位制和社区 (居委会) 制双轨运行的情况下, 要以社区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共同推进团场社会职能改革, 因地制宜, 探索出符合团场实际的兵团特色社会职能改革的新路子。团场是社会事业建设的主体, 与职工民生相关的诸多社会事业, 更多地要以连为单位加强建设。社区建设主要针对的是社区居民, 以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为主, 也包括流动人口和社会闲散人员。大多数团场在岗职工以从事农业为主, 有些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 社区同样也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因此, 加强社区建设、转变农牧团场社会职能, 有益于团场和连队的所有居民。
5. 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建设居民和谐家园
团场社区建设要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为宗旨, 把大量的与团场生产主业关联度不大的社会事业转移到团场社区, 使社区成为生产一线稳定的生活基地和精神家园, 通过构建兵团特色的团场社区, 强化团场职工的归属感, 以人文精神构筑和谐团场、和谐社区。在团场社区内部, 要以社区居民的公共需求为导向, 建立社区服务中心, 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公共服务, 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 发挥不同类型社区志愿者群体的专业优势, 以社区安全、社区卫生、居家服务、社区矫正、心理疏导、社区娱乐等个性化服务, 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 激发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 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 在“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氛围中互帮互助, 创建新疆兵团农牧团场的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1]张振华.新疆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1.
[2]包雅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
兵团社区建设论文 篇9
关键词:兵团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与对策
一、科技资源配置概述
(一) 兵团科技资源
1. 科技财力资源。
根据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可看出, 2000年以来, 兵团R&D经费支出以年均28.7%的速度增长, 2009年达到3.39亿元, 是2000年的8.7倍。2009年, 兵团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 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及教育行业R&D经费支出分别为1.37亿元、0.58亿元、0.61亿元和0.4亿元, 占全部行业的比重分别是40.5%、16.9%、17.9%和11.7%。
2. 科技人力资源。
2010年兵团在科研机构中, 从事科研活动852人, 按工作性质分, 科技管理人员占15.61%;课题活动人员占67.02%;科技服务人员占17.37%。按学历分, 博士学历占0.93%;硕士占21.01%, 本科46.95%;其他占31.1%。按专业技术职称分, 高级职称占28.4%;中级职称占38.5%;初级职称占33.1%。人才构成呈“橄榄型”, 高、初级人才比例小, 中级人才多, 高层次人才少。按行业分, 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的占96.19%;从事其他行业的占3.81%。2010年, 兵团所属的6所普通、成人高等学校教师共有3353人, 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225人, 副教授961人, 讲师1552人。
(二) 兵团科技资源配置现状
兵团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能力的认识不断提高, 制定了2015年长期发展规划, 提出了“整合科技资源, 加强条件建设, 构建创新体系, 提高科研水平,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思路。兵团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 如“兵团产学研联合工程”等, 科技资源配置呈现了良好状态。
1. 科研机构建设方面。兵团、师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
和高等院校是兵团科研活动的主要单位, 目前共有17家, 其中兵团直属科研机构2家, 师属农科所、科研所15个;另有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农垦大学所属的研究中心。目前兵团高校具有10大学科门类, 50余个本科专业, 在校生2.65万人, 图书馆藏书135万册, 专任教师1489人, 教授、副教授共694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余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兵团高校已为兵团和全国农垦系统培训各类管理和专业人才10万余人。
2. 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方面。
据2002年统计, 全兵团共有三类公交建商企业249家, 其中一类企业全部建立了技术中心或工程中心, 二、三类企业也有部分建立技术中心。兵团共认定了15家企业技术中心, 其中天业 (集团) 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3.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方面。
兵团建立了四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基本形成了从兵团到基层团场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有力地促进了兵团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应用, 为兵团农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 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方面。
目前, 兵团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有两种, 一是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知识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 如石河子专利事务所, 兵团技术市场办公室等;二是直接参于技术创新过程的机构, 如国家节水工程中心 (天业集团) 、兵团细毛羊工程中心 (新疆农垦科学院) 。这些机构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示范基地、科技企业的孵化器,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兵团科技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 宏观管理调控力度不够
由于兵团的体制特殊, 所以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交叉重叠, 封闭运行, 自成体系, 科技要素之间协调不够, 科技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在政策上主要采取直接干预方式, 造成企业过多地依赖于兵团, 缺乏自主创新动力。制度安排不尽合理, 没有建立独立的科技评价体系;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不善, 阻碍了创新的积极性。另外, 在项目审批、经费使用与管理、对外合作与交流等制度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二) 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兵团的大部分企业还缺乏创新能力, 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少, 投入经费少。兵团企业的技术中心除少数几家发展较快外, 大部分企业技术中心未能得到很好发展。这些技术中心, 由于种种原因, 或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或者只能从事一些小改小革或技术服务。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兵团企业的发展。
(三) 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及资金投入不足
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 且培养的人才流失严重。兵团对科技投入不够, 只占兵团GDP的0.35%, 与国家要求的1.5%相差甚远。绝大部分科技人员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不得不首先瞄准“短、平、快”、收益高的引进、推广项目, 不可能也没有精力去开展具有创新性的、深层次的研究。
(四) 中介机构数量、规模及发展速度不快
兵团的中介机构发展相对滞后, 其数量和规模较小, 服务水平也较低。很多中介机构缺乏清晰的业务定位和核心竞争力, 专业化水平低, 只是开展一般性的信息咨询与服务业务, 无法满足社会和客户的综合要求,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公共信息网络还没有形成, 中介机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低, 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都无法得到保障;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缺乏科技专业知识、企业管理经验、素质偏低;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优惠政策和有效的指导。
(五) 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协调和激励机制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不能协调联动, 在政策、计划、资源配置、资金使用等方面各行其道, 不能形成合力, 造成人才、资金、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形成条块分割、相互脱节、重复购置或闲置, 使有限的资源不能发挥最大效益, 制约了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兵团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性建议
(一) 改革科技体制, 加强科技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
要加强兵团科技主管部门对兵团创新资源的配置及创新活动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组织, 推动由科技计划执行主体向全社会科技活动宏观管理和调控主体的角色转换;制定和完善兵团科技创新政策和法规体系, 诱导企业积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完善社会保障, 合理调整经济参数, 加强对兵团科技资源的间接配置作用。
(二) 营造良好环境,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制机制
完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明析产权, 保护和激励技术创新者的创新热情;加强科技市场培育, 形成科技资源正常平衡的交易关系;创造企业竞争的良性循环, 通过企业竞争环境的规范和培育, 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 形成国家、集体、企业、社会、个人多方投入的格局, 加大对于兵团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科技项目的投入, 以引导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 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立各种科技企业。
(三) 提高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力,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建立市场动力机制,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改革计划经济模式,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使企业自觉地依靠技术创新求生存、求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技术要素分配制度、技术人员奖励制度等, 使企业具备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加强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企业在企业科技产业方面的生力军作用, 促使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此外, 兵团应对一些资本运作情况较好、有一定科研开发基础的企业集团, 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引导大中型企业提高创新意识, 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四) 加强科研机构建设, 广泛吸纳科技人才
以深化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改革为切入点, 通过结构调整、转换机制、人员分流等措施, 组建原始创新基地, 提高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在优化结构、精干队伍的基础上, 大幅度提高兵团财务对原始创新基地的支持力度。改革到位后, 在兵团层次上形成以农垦科学院为首的10个原始创新基地, 500人规模的稳定服务于兵团目标和公众需求的公益性研究队伍。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 以科技项目为纽带, 创造宽松优越的环境, 广泛吸纳科技人才。
(五)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促进科技资源合理流动
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促进中介机构的发展和体系的建设, 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遵循市场规律, 尊重中介机构的市场取向, 在宏观规范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市场培育、规范中介行为等方面, 发挥兵团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推动科技咨询、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信息情报机构、科技评估机构、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与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投资服务机构的发展, 并根据不同类别机构的特征, 实行不同的支持和管理方式, 保证各类中介机构在完善的外部环境中快速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惠玲.关于深化垦区科技资源开发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 2008 (2)
[2]刘玲利.科技资源要素的内涵、分类及特征研究[J].情报杂志, 2008 (8)
[3]刘玲利.科技资源配置的国内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 2008 (11)
[4]董诚.科技资源管理的社会责任[J].中国科技论坛, 2008 (9)
[5]马永真, 苏浩, 陈红艳.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资源配置现状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08 (7)
浅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原因 篇1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六军)、新疆民族军和新疆的起义部队。1949 年全国人民解放战争将要最后胜利的时候,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统一战略部署下,在西北局和彭德怀同志的具体指挥下,由王震同志率领的一兵团进军新疆,同新疆的起义部队和民族军会师,和平解放了新疆。1952 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一兵团大部、五军大部、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转业,作为农业建设部队和工程建设部队,参加新疆经济建设,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1954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经过60 余年的发展壮大,秉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兵团在新疆扎下了根,与各族人民融合在一起,成为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建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国际国内的综合因素,又有基于国情和疆情的现实考虑;既是针对屯垦戍边历史的一脉相承,又是世界独创的双重领导与党政军企四合一模式;既是中国特色的治疆经验,又是红色文化、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过程。
一、屯垦戍边的历史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屯垦兴则边疆稳,屯垦废则边疆乱的治疆经验。“屯垦”即军队在驻守的地方开荒种地,既肩负保卫国土安全的责任,又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实现自给自足。西域的屯田始于西汉,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为打击匈奴,远嫁细君公主于乌孙王为妻,为解决公主随身侍从的粮食问题,兵士就采用筑寨和屯田积谷的方式③。由于屯垦既能解决兵士粮草问题,又能起到抵御外辱的双重作用,汉代统治者开始加以重视,使这一形式逐渐发展起来。及至唐清两朝,达到兴盛时期,尤其是清朝年间,出于平定叛乱的需要,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就在新疆大兴屯田。
古代与近代的“屯垦”都只解决当时的问题,免不了“一代而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已经能够较为成熟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因此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农商兵于一体,党政军企四合一。同时独创了中央支援地方,各省市相互支援,各民族之间相互支援的形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真正植根于天山南北,融合与新疆各民族之中,共同繁荣发展,是红色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交融的过程,也是地区之间人员调整,资源互补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二、特殊的战略考虑
新疆是边疆地区,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 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400 公里,边境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保卫边防的任务十分艰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对新疆,他们继续支持国民党残余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进行泛突厥主义分裂活动,这是新疆来自外部的主要威胁④。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力量,不仅悍然发动朝鲜战争,还通过多种途径蛊惑新疆民族分裂势力叛乱,严重影响到新疆社会秩序和人民正常生活。
除此之外,和平解放后的新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亟需建立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推进民主改革,稳定人心,而且还亟需平定叛乱,剿灭土匪,稳定社会秩序⑤。
为了维护新疆的政治稳定,帮助新疆地方发展生产,王恩茂和王震二位将军深谋远虑,鉴古观今,向中央提出建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议。兵团成立后,所属10 万军垦部队部署在北起阿尔泰山,南至帕米尔高原,东起哈密盆地,西至伊犁河谷的166 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⑥。
兵团不负众望,建立60 余年,它在打击“三股势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反分裂斗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50年代剿匪平叛到历次反分裂斗争,兵团民兵都迅速反应,及时出动,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上级表彰⑦。
三、新疆的现实需求
古有林则徐治理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丰功,今有王震带领人民解放军一手拿镐、一手端枪,创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伟绩。然而,刚刚进驻新疆的人民解放军,却面临着重重困难。
第一,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新疆面积166 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由于地处内陆,不仅交通不便,而且常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一年气候变化显著,夏季温度高达三四十度,冬季温度降至零下二三十度,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很难适应新疆的环境。原农七师副政委王开春回忆说:“我和场副政委冯辉山合睡在一间小土屋里,炉膛里仅有的一块干牛粪很快就烧光了,冷风从墙洞向屋内呼呼直灌,我们钻进被窝里也冻得很难入睡。何况在如此条件下,职工情绪如何,总是时刻叨念在心的”⑧。不难想象,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需要尽快的适应当地气候,许多战士思念家乡,难以适应异地自然环境,但是再困难也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他们忍住心中对家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转身投入建设祖国大西北的浪潮中去。
第二,解放初期,新疆百废待兴的农业。由于新疆本身的自然地理环境,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滩,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加上国民党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在新疆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农业受到极大破坏。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较低。1949年,全疆人均粮食只有195.6 公斤,棉花仅1.17 公斤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进驻新疆,想要解决自身粮草问题,只能采用屯田方式。汉唐时期主要是军屯,康熙到乾隆年间,军屯和民屯并举,以军屯带动民屯,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由于部队筹集粮食困难,也曾采取部队一边打仗一边生产的形式。人民解放军就地转业,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其主要任务就是屯垦戍边。兵团成立后,开垦荒原,大规模实行机械化生产,推广了一系列先进农业技术,把新疆的大片荒漠改造成了良田⑩。
第三,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新疆薄弱的工业。上世纪50 年代初,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周恩来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既办农业,又办工业,用工业的利润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业机械化和农田基本建设,做到以工促农。正因为如此,兵团的工农业走出了一条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发展之路。在工业化的大浪潮中,兵团作为新疆的新进力量,开创了新疆的工业,在新疆的许多重大工程中,如横穿高山、戈壁的铁路、公路大动脉及城镇规划、大型工矿等工程建设中,兵团都勇挑重担,不畏艰难,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
四、加强地区、民族间融合,推动新疆经济发展
1949 年,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就成为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方面,在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国共产党军事上还未完全控制,这无疑给国民党残余势力、外国敌对势力以及少数民族分裂主义者留下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处理好民族问题,促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平解放,能够迅速结束内战,从而医治战争创伤。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九年新疆解放初期,就对向新疆进军的人民解放军和到新疆工作的干部说:“你们到新疆去的任务,要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地区,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长期以来各民族友好相处,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但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他们对于新中国、共产党仍然心存怀疑,因此极易被国外反华势力煽动。对马列经典著作及其熟悉的中国共产党,出于对国情、疆情的考虑,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论出发,秉承着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1954 年,十万大军就地转业,他们既是新时期新疆生产建设的中坚力量,又是保家卫国的忠实卫士。最重要的是,兵团始终“不与民争利”,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消除了民族疑虑与隔阂,从而得以在新疆扎根。
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城乡人口比例极不协调,毛泽东虽发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但青年对于向何处去、何人接收的问题仍不清楚。兵团自成立以来,成功地接收和安置了上百万退伍转业军人、内地支边青年和各类自动来疆人员,大大减轻了国家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改善了我国人口的布局,兵团人员多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湖南等地。除动员知识分子、青壮年赴疆外,王震还关心在疆战士的婚姻问题,积极动员多省妇女远赴边疆,1950 年春节后,首先在陕西、甘肃等地招收了1000 多名女战士。从1950 年起,先有湖南青干校、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广西分校的女生,山东的青年妇女、女兵、女学生进疆,随后又有江苏、上海、湖北等省市的一批又一批女青年进疆,加入屯垦部队的行列。1965 年八一建军节前夕, 毛泽东在接见我军高级将领时,亲切地对王震说:“你不但是屯兵边陲的大将军,也是一位最伟大的红娘”。兵团在促进地区间人口流动的同时,更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每年都把数以十万吨计的粮食、油料、棉花等农副产品和大批轻工产品上交给国家。兵团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支援着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五、探索社会主义模式的“试验田”
毛泽东一生始终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了建设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他领导了土地革命、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胜利。今天的人们对于以上几项运动十分熟悉,然而对于生产建设兵团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在笔者看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亦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模式的一块“试验田”。兵团用辛勤积累下来的资金贡献国家的同时,也在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加快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兵团的成功,使党中央曾一度产生要在全国推广新疆兵团模式的设想。据张仲瀚在《总理关怀屯垦戍边》一文中记载,1962 年2 月,周总理曾经对他说:“毛主席和我有个设想,想把我们三分之一以上的军队改为生产建设部队。”这种设想虽然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失败了,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巨大成功却不容置疑。
毛泽东在1966 年5 月7 日的《五七指示》中指出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同时他还进一步指出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我们暂且不谈这篇指示在当时的现实性,单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初期的发展来看,它的确符合毛泽东对于农村社会亦农、亦工、亦商的设想。在以往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兵团人民生活水平几乎相近,相当于今天农民生活的中等水平,没有过大的贫富差距,有的只是平均主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60 年弹指一挥间,兵团既当战斗队、生产队,又当工作队、宣传队,发挥了建设大军、安边固疆的战略作用,兵团的面貌、新疆的面貌、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兵团的成立和发展,也创造了中央支援地方、内地支援边疆、各民族相互支援的有效形式。兵团处于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双重领导之下,实行农工商学兵相结合,党政军企四合一的特殊体制。兵团是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生产的典型示范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兵团虽困难重重,但也在积极寻求转变,如“师市合一”、部分农产品允许农民自主销售等。兵团现代化改革的重点仍是机械化大生产,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农业用地的大面积整合,将所有农民纳入职工范围,接受兵团统一领导。兵团以其坚韧的精神在新疆这片戈壁滩上得以生存,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新疆各族人民和各省市同胞兄弟的支持下,兵团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摘要:1954年,党中央决定在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赋予其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弹指一挥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成立60余年,它对于新疆的发展、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以及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站在国际国内角度的高瞻远瞩,又有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针对当时国情与疆情的综合考虑。
对加快兵团小城镇建设的几点随想 篇11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阶段 重点 主导
1 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就缺少最基本的保证。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有阶段性与根本性之分,二者绝对不能混淆,这必须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所谓目标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基础条件下、不同的时期、自身条件不同的小城镇各有不同的建设与发展目标。
目前,最重要的是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这是现在的薄弱环节。所谓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就是不管哪个小城镇,不管在什么时期,也不管处于什么建设阶段,都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
从我们新疆小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现在各地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已明确,通过引进一些工商企业,吸纳更多的城镇居民;依靠工商业的发展,带动居民生活区的建设;同时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来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各级领导所制定的一切政策,所采取的一切工作措施,都要围绕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一目标服务。
2 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及性是重点性的基础,重点性是普及性的结果。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择发展起来的。同样,现在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远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择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从我们新疆的实际情况看,各地州正在有选择地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基本的选择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可以按1-2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来布局,人口密度小的区域可以再少一点。其次要选择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镇,集中精力进行建设。再次是要尽早把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镇合并到就近的中心镇。
3 承担小城镇基础建设组织的主体性与商业性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但是,基础设施投资是要花大钱的。根据一师小城镇建设的实践,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供1万到2万人口生活的中心镇基础设施,需要8000万元以上人民币。这么多的资金从哪里来?于是,有的小城镇继续沿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城市建设办法,投资口号是“人民城市人民建”,投资来源是“国家拨一点、地方拿一点、群众出一点”,结果很快没了后劲;也有的小城镇为筹资,违章提高土地出让价格、征收各种杂费,甚至违法集资,结果不仅不解决大问题,还带来若干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县及建制镇自恃经济实力强,对各种基础设施大包大揽,甚至直接投资建设楼堂馆所和商品批发市场等,但是当他们难以为继之时,却没有资格向银行借贷,结果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甚至使小城镇建设被迫搁浅。
以上这些做法之所以行不通,甚至走入死胡同,根本原因是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建设。要进入小城镇基础建设的柳暗花明之路,必须科学解决投资的主体性和商业性问题。
在明确了小城镇基础建设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同时,还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城镇建设提供中长期贷款。具体可以参考城市建设开发的模式,大部分可以基础设施为抵押物向企业借贷,发挥国家商业化投资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拉动作用。这样,企业性的投资主体将更有活力,商业性的投资方式将更有基础。
目前新疆就需要进一步深化以上这些小城镇建设资金筹措的机制改革,以使新疆的小城镇建设能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4 小城镇产业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良好的主导产业不仅有利于吸纳聚集农村人口,形成小城镇发展的雄厚财力基础,而且它是决定小城镇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使小城镇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重要条件。
现在要重视的是,一方面,在选择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的时候,要考虑有主导产业基础,而且其产业有生命力、有良好的延续发展前途,这样的小城镇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城市,达到我们建设小城镇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小城镇,尽早树立建造主导产业的强烈意识,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自然、经济、区位、地理、人文、技艺、资源等等优势,扬长避短,尽快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同时,还要帮助已经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的小城镇,不断发展壮大,真正形成有广泛影响、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
我们新疆小城镇建设主导产业的定位多属于基础农业型、工业主导型、商业贸易型,本人认为这也是能否充分发挥各地自身的资源及地域优势,把这些产业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也是评价我们新疆小城镇建设好坏的一个关键。
5 小城镇人口的凝聚性与政策性
目前,建制城镇的人口普遍偏少。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建制镇镇区的平均人口不足3000人,许多所谓的镇根本名不副实。目前新疆许多建制镇镇区的人口也不足6000人。
小城镇的人口凝聚性差,主要是政策性原因。政策不对头,就不能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集中。具体表现为:一是户籍障碍。没有户口好多事情很麻烦,而要迁移户口既有政策限制,又有各地不同的附加条件约束,诸如交纳增容费、落户费等。二是承包地与资产障碍。多数农村现行的办法是,凡户口迁移后,承包地就要收回,每个农民均有一份儿的集体财产更不能变现付给你。三是宅基地障碍。农民进入小城镇,等于放弃原来不花钱的宅基地,再花钱购买新宅基地,很多农民认为不划算。除此以外,更可怕的是领导意识障碍。一些小城镇的领导不懂人口集中能带来商机与活力,错误地认为是增加小城镇负担,从而对人口向小城镇集中采取限制行为。
增强人口凝聚性,关键在于政策要对头。为了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城市化,应该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大胆改革户籍制度。对大中城市以下,特别是小城镇,全面实行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类别,以身份证为合法证件的自由迁移和登记有效政策。第二,改革农村集体财产拥有方式,允许农民将其拥有的已经量化的集体财产变现流动,或者保留其迁移户口后的分红权利。第三,正确处理入镇农民与承包地的关系。如果农民有要求,就要保留其迁称户口后对土地的承包权利。第四,以县为单位,统一掌握使用部分农民住宅用地指标,允许入镇农民利用原有宅基地按一定折算标准置换城镇住宅用地,以减轻入镇农民这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们积极向城镇迁移。第五,规范收费行为。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不得向他们收取增容费、落户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使农民轻装入镇,尽快地安居乐业。
目前从我们新疆的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要想解决城镇人口不足的情况必须解决上面所提到的这四个问题,通过解决这些方面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城镇人口数量,加快全疆各地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兵团社区建设论文 篇12
一、兵团城镇发展的现状及其特点
“十五”以来,兵团党委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成体系、全方面、有重点地开展团场城镇建设工作,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32.9%提高到2006年的42.4%。城市数量由原来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4个,城镇数量达到175个,城市(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大增加,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生机与活力正在逐步展现。由于兵团的特殊性,兵团城镇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兵团以“屯垦戍边”为其历史使命,建立伊始,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兵团的团场大多建立在“路到头、水到头、电到头”的边远地带,形成了与地方在地域上高度分散的融合分布。兵团城镇不能与地方城市连动发展,城镇体系相对独立。而各农牧团场城镇也彼此独立,跨度较大,城镇之间相互影响带动功能较弱。
(二)兵团为了对外守备边防,对内加强民族团结,大多选择在水土资源条件较差、较偏远地带从事农牧业生产。特别是边境团场和南疆的一些农牧团场的布局主要是从政治军事角度考虑,其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由于城镇发展条件较差,兵团城镇无论从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还是从经济规模上,均达不到城镇应有的规模标准,难以发挥城镇的基本功能。兵团城镇占地多在2平方公里以下,城镇人口多小于1万人。
(三)兵团经济以农业为基础,近年来各团场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产业结构处于低层次发展的现状依然存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二、三产业的比重很小,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由于城镇建设维护税、工商税上缴地方政府而不返还,团场对支持非国有经济中二、三产业发展缺乏积极性,造成团场城镇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占比例偏小,影响城镇吸收农业富余劳力的能力。
二、兵团旅游城镇的选择原则
(一)城市、中心团场和其他具备资源条件的团场;
(二)能够依托资源品位高,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价值,且主要归兵团管理和使用的旅游景区;
(三)区位合理,与其他资源项目组合好;
(四)交通和基础设施配套好,或按照交通、城建等规划近期将具备比较好的通达性和基础配套条件;
(五)区域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旅游业,区域分布相对平衡。
三、兵团旅游城镇的总体布局
(一)旅游城市总体布局
1.旅游城市建设目标
除自治区旅游依托城市乌鲁木齐、喀什、伊宁、库尔勒将成为兵团十二师、三师、四师、二师的旅游依托城市外,兵团现有石河子、阿拉尔、五家渠和图木舒克四座城市。除石河子市旅游业比较发达外,其他三座城市刚刚建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若要发展成为旅游城市,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根据《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修订)》,结合规划期内兵团四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制定兵团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到2010年,石河子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2015年,阿拉尔市、五家渠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2020年,兵团现有的四座城市全部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达到上述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各旅游城市的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为了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要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2)制定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实施。城市经济发展、文化设施、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均要充分考虑旅游业的需要,并与之结合。
(3)城市建设做到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相融合,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标志性景观,营造浓郁的旅游氛围,形成独特、鲜明、富于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进行建设、宣传和促销。
2.旅游城市布局
根据兵团城市所处的位置及与兵团旅游业布局相配合,兵团旅游城市可分为一个旅游中心城市、两个旅游重点城市和两个一般旅游城市。
(1)旅游中心城市——乌鲁木齐市
城市性质:自治区的首府,全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疆重要交通中心。
城市特色:亚心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资源特色:现代商贸城、西域民族集市、天山牧场、丝路故道文化、度假与滑雪基地、观光农业。
旅游功能:新疆旅游集散地、城市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冰雪旅游、购物旅游、民族风情旅游。
旅游产业定位:先导产业向支柱产业发展。
发展方向与目标:乌鲁木齐是新疆和兵团旅游业的核心,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和作用决定整个新疆和兵团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乌鲁木齐的旅游发展目标:①欧亚大陆国际航空中转中心;②中亚地区国际商都和客货流集散中心;③新疆的旅游集散中心,辐射带动全疆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成为中亚地区旅游集散中心;④西域文化艺术中心,促进中亚、西亚和中国西部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交流;⑤重要的客源地,辐射带动吐鲁番、昌吉、石河子等地的旅游发展。
(2)旅游重点城市——石河子市、阿拉尔市
●石河子
城市性质:八师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疆重要交通中心。
城市特色:军垦名城、园林名城、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
资源特色:军垦文化、南山及大漠风光、现代高科技观光农业。
旅游功能:城市旅游、度假旅游、农业观光游。
旅游产业定位:先导产业向支柱产业发展。
发展方向与目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军垦文化和高科技观光农业特色旅游,突出军垦城市形象;完善商务会展和食宿购娱等接待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景区(点)质量,创建旅游精品;将石河子建成中国绿色生态旅游名城,成为兵团旅游的集中展示中心,同时作为兵团专有的集散中心、服务中心。
●阿拉尔
城市性质:阿拉尔垦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阿(拉尔)至和田的沙漠公路的规划建设,阿拉尔也将成为南疆的重要交通中心。
城市特色:军垦城、生态旅游城。
资源特色:军垦文化、塔里木独特的自然景观、现代观光农业。
旅游功能:城市旅游、原始胡杨林沙漠探险游、农业观光游、集散中心。
旅游产业定位:先导产业。
发展方向与目标:全力打造以阿拉尔市为中心的塔里木自然生态、农业观光、军垦文化的“塔里木之旅”旅游品牌,并努力将其推向国内外旅游市场,将阿拉尔建成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
(3)—般旅游城市——五家渠市、图木舒克市
●五家渠市
城市性质:乌鲁木齐卫星城,六师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城市特色:生态花园。
资源特色:花园城镇、水域风光、现代高效农业。
旅游功能:城市旅游、休闲度假游、现代高效农业观光游。
旅游产业定位:先导产业。
发展方向与目标:全力打造生态花园城市目标,完善食宿购娱等接待设施,发展城郊型休闲度假娱乐旅游,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图木舒克市
城市性质:小海子垦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城市特色:生态园林城市。
资源特色:历史文化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及现代的军垦文化特色。
旅游功能:丝路古文化游、原始胡杨林沙漠探险游。
旅游产业定位:先导产业。
发展方向与目标:全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充分挖掘丝路古文化遗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食宿购娱等接待设施,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旅游城镇总体布局
1.旅游城镇建设目标
城镇是旅游产业的主要载体,建设好城镇,是壮大旅游产业的关键。兵团现有城镇176个,规划到2010年,建设20个旅游城镇;到2020年使旅游城镇的数量达到40个。
城镇是旅游者的主要产出地、集散中心和接待中心,也是旅游经济的辐射中心和旅游业的管理中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商业、文化、交通、通讯设施等服务;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城镇和旅游景区信息化水平,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城镇旅游功能,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切实加强旅游城镇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城镇品牌和形象。
2.旅游城镇建设布局
根据兵团各师在新疆自治区境内的分布状况,结合自治区旅游发展规划,将兵团旅游业的总体布局分为九大旅游区,与自治区各地州旅游区相衔接。这九大旅游区分别是:石河子——五家渠核心旅游区、伊博四——五师旅游区、塔城九师旅游区、阿勒泰十师旅游区、巴州二师旅游区、阿克苏一师旅游区、喀什三师旅游区、哈密十三师旅游区、和田十四师旅游区。
根据兵团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周边的旅游资源状况以及区位交通条件等对兵团旅游城镇进行布局。
石河子——五家渠核心旅游区包括六、七、八、十二四个师,规划安排旅游城镇13个;伊博四——五师旅游区包括四、五两个师,规划安排旅游城镇10个;塔城九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2个;阿勒泰十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4个;巴州二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4个;阿克苏一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3个;喀什三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2个;哈密十三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1个;和田十四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1个(见表1)。
四、兵团旅游城镇总体规划应考虑的问题
对兵团确定的旅游城镇,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应补充考虑以下问题:
(一)城镇总体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协调
城镇旅游功能的发挥要依托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周边旅游业发展的区域环境。因此旅游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应收集相关的旅游规划资料,并与之相协调。
(二)旅游城镇人口的预测
根据《镇规划标准》,镇区规划期内人口分类分为常住人口,通勤人口和流动人口三类,其中流动人口是指出差、旅游、探亲和赶集等临时参与镇区社会活动的人员。这部分人口虽然不作为人口规模的基数,但影响城镇用地的规模和设施的配置,也是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因素。同时这部分人对一些公共设施、集贸市场、道路交通等都有影响。在进行旅游城镇总体规划时,需要根据有关旅游规划对该部分流动人口,尤其是旅游人口进行合理估算。
(三)用地分类与用地指标
依据《镇规划标准》,镇用地的分类中没有包含单独的游憩和旅游用地项目。旅游人口对城镇用地的占用只能从其他类型的用地指标中挤。因此旅游城镇在用地标准上与常规城镇相比应有以下一些不同:
1.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可在规范规定范围内取偏大值;
2.对外交通用地指标应符合其交通运量的要求,并与相关旅游规划相适应;道路广场用地比例可在规范规定范围内取偏大值;
3.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可适当提高,尤其是公共设施用地的文体科技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和集贸市场用地规模可适当增大;
4.工程设施用地指标应考虑公共设施用地的增多,适当增大;
5.加强环境景观建设,增大绿地面积,营造优美、舒适的城镇景观环境。
(四)从旅游角度体现城镇风格和特色
【兵团社区建设论文】推荐阅读:
兵团“三化”建设论文05-17
新疆建设兵团12-20
兵团文化建设调查06-06
兵团推广机论文07-16
兵团农八师论文01-09
加快兵团城镇化建设的构想10-22
新疆建设兵团红色旅游发展初探05-24
2022年新疆建设兵团中考满分作文12-24
建设兵团学习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心得体会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