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小城镇

2024-09-12

兵团小城镇(共10篇)

兵团小城镇 篇1

一、兵团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现状

兵团小城镇的建设随着兵团的发展而发展, 它也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 即军镇屯兵阶段 (1949-1982年) 、集镇逐步形成阶段 (1982-1998年) 、小城镇雏形形成阶段 (1995年至今) 。兵团小城镇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小城镇, 兵团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其所管辖的团场同样也具有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因此, 以团场场部为基础建立的小城镇虽有镇的名称, 但其级别规格只是一个普通的集镇或村镇, 无法与建制镇或乡镇相比。团场一方面要以企业形式来运作, 另一方面还要承担城镇所具有的一切的社会服务职能, 这就形成了兵团特色的场镇职能合一的管理模式。兵团的特殊性质就决定了兵团城镇化道路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截至2008年, 兵团在垦区内已建成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4个新型城市和175个小城镇 (团场) , 对于兵团175个团场小城镇来说, 大多只具备形式, 不具备规模, 难以达到国家建制镇的设置标准, 而且多数团场所处地理位置生态脆弱, 也难以支撑起具有相当人口规模和产业规模的现代化城镇, 在聚集企业、劳动力和经济总量等方面的能力较弱, 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也比较狭小, 使得城镇经济难以繁荣起来, 城镇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极大影响。基于性质的特殊, 兵团各团场小城镇不可能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只有按兵团各个城镇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兵团小城镇的建设重在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 改善居住环境, 形成兵团城镇体系结构合理、兵团和地方经济协调全面发展的城镇体系网络格局。在发展模式上分为资源加工利用、城郊生态观光、风景旅游、交通枢纽、工矿资源开发、边境口岸贸易、稳定生存发展等模式。但是兵团有其自身的特点, 实行国家计划单列, 没有自己的财政和税收, 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而且目前在各个团场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 城镇建设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兵团小城镇的建设还受资金的困扰, 这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农一师十团小城镇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农一师十团团部所在地科克库勒镇位于阿拉尔市以北8公里处, 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在阿拉尔市建市初期, 十团的小城镇建设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但总体来说它与阿拉尔市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一) 十团生态环境脆弱, 支撑规模城镇发展的能力有限

十团地处沙漠边缘, 气候干旱, 日蒸发量大, 属于干旱地区, 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 恢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十团城镇建设上, 必须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其主要原因, 一是十团水资源相对匮乏;二是十团周围潜在沙漠化面积很大, 自然环境并不理想。随着十团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口和所需水资源都相对增长过快, 但是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十团还经常会有干旱、洪涝、冰雹、霜冻、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所以在十团城镇建设方面, 要合理规划, 规模适度。

(二) 十团产业结构单一, 直接影响小城镇的建设

截至2007年底, 十团生产总值37379万元,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75.0:6.2:18.8, 说明十团的第一产业比重相当大, 其中的棉花种植业占到了农业产值的90%以上, 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改变。农业经济是十团小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力, 但是农业经济是依靠农业人口来发展的,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能提供的城镇建设资金有限, 直接导致其小城镇建设规模小, 发展速度慢。

(三) 思想意识不到位, 十团小城镇发展模式不明确

根据十团目前的发展状况, 很多人都认为十团城镇化发展过程是一个社会自然进步的过程,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把经济搞上去, 就有充足的资金来投入十团的小城镇建设。这种表面上的认识使十团一味追求棉花种植带来的经济利益, 忽略了十团小城镇建设的长远规划, 制约了十团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三、十团小城镇发展模式的选择

十团小城镇发展选择的模式必须遵循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原则、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优势产业促进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以经济学和生态学相关理论为依据,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将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 并且要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 又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十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十团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城郊供应型、饮食旅游带动型和特色产业开创型3种模式, 结合十团的实际情况, 十团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可以定义为城郊生态服务型。所谓城郊生态服务型, 就是利用十团和阿拉尔市的地缘优势, 将十团作为阿拉尔市的粮食生产基地, 工业原材料供应基地, 蔬菜、禽蛋等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阿拉尔市的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度假的场所;开创十团军垦文化的新篇章, 大力宣传老一辈革命先驱的塔里木创业历程;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果产品加工, 为阿拉尔人民提供优质绿色有机食品。

四、十团小城镇建设的建议与具体政策

十团小城镇发展模式我们已经定义为城郊生态服务型小城镇, 主要是在规划布局、可持续发展、产业调整和思想重视4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小城镇的规划布局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是建设和管理小城镇的基础手段与依据, 科学合理的小城镇规划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兵团小城镇都具有规模小、自然生态环境差的特点, 十团也不例外。因此考虑十团小城镇的建设, 要将其自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抓住阿拉尔市建市的契机, 充分考虑十团经济发展水平和阿拉尔经济区内的整体状况, 迎合阿拉尔市的整体规划, 保持现有规模, 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 加强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对十团小城镇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 在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发展小城镇的规模。

(二) 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十团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十团小城镇的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要使十团职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加大植树造林的面积, 对现有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合理保护, 特别是对十团东南面胡杨林自然保护区要加强管理, 合理开发, 严禁人为的破坏;三是依靠科技进步,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在农产品加工方面, 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投入, 以维持十团工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四是加强十团小城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强化政府的监控职能, 十团的环境监督可以依靠阿拉尔市政府, 市政府可以在十团原有基础上健全团场环境统计和监测体系, 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改变目前环境保护执法不严、效率低下的局面。

(三)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十团小城镇建设要以塔里木片区整体发展为指导, 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在产业选择上突出塔里木片区优势特色产业,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区位、人力资源等优势。最终将以上优势转化为小城镇发展的竞争优势, 最终实现经济的发展, 促进十团小城镇的发展。将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发展为十团的两大支柱性产业。首先对于农产品加工业, 需要在结构调整中促发展, 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不仅要发展红枣产业, 还要发展苹果、香梨、畜牧业等产业, 按照“稳棉、增粮、兴果畜”的思路, 对相应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适当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使十团农产品加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 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 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增加职工的收入, 增加阿拉尔片区经济发展实力。其次是旅游业。十团的旅游业是个新兴产业, 不具备规模, 但是根据阿拉尔市建造屯垦文化名城的目标, 其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大的。十团发展旅游业主要还是依托“三五九”旅的军垦创业史和古丝绸之路上悠久的屯垦戍边历史、文化积淀, 来挖掘和弘扬屯垦文化的深刻内涵。但是十团旅游业采取的宣传方式要与阿拉尔市的宣传方式截然不同。十团要充分利用自身特色林果业果园的优势,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 创办特色“农家乐”旅游, 吸引阿拉尔片区的旅游人群, 逐渐扩大影响力度。在“农家乐”旅游的基础上, 发展生态养殖, 同时引入屯垦戍边文化思想, 充分发挥旅游的特色。

(四) 从思想观念上得以重视

十团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不单纯是城镇建设, 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 而是结合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等诸多因素的复合体, 因此考虑十团的小城镇建设, 必须要综合考虑, 不能片面地追求城镇的大而全, 而忽略了十团城镇的自身实际情况, 所以要以一切从实际出发, 讲究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措施:一是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特别是团领导干部应该改变以往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思维方式, 适当调整团场职能, 要将十团小城镇的建设统一到整个阿拉尔片区的建设当中。二是做到城镇投入支出透明化, 团场职工意见民主化。在十团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 要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 并对所有职工进行财务公开, 接受职工的监督, 职工提出的合理意见, 也要及时讨论并采纳。三是加大宣传, 加强引导。通过十团的广播、电视网络积极宣传十团城镇建设的大方向, 让全体职工了解十团的基本情况, 可以采取制作专题片、树典型等方式, 最终目的是让十团全体职工意识到十团是大家生活的绿色生态家园, 而且自己就是这个和谐家庭的主人。

摘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下文简称兵团) 是一支有武装力量的半军事性的农垦部队, 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 兵团除了自身的发展以外, 还肩负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根据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基本要求, 需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兵团农一师十团位于兵团新建城市阿拉尔市的城郊, 文章从十团小城镇的现状出发, 结合阿拉尔市的总体发展目标, 总结了十团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十团,小城镇,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韩海涛.新疆兵团北泉镇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2]、白燕.新疆兵团小城镇发展规律探寻[J].小城镇建设, 2004 (3) .

[3]、朱磊, 程广斌.兵团城镇化:问题与对策[J].小城镇建设, 2004 (7) .

[4]、徐丽萍.西部小城镇建设的生态、人文、社会背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兵团小城镇 篇2

【摘要】兵团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兵团城镇化建设

兵团城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兵团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各地在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兵团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抢抓历史机遇,认真学习和借鉴沿海以及内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兵团的实际,大胆实践、发挥潜力、科学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才会有实质性进展。

1.科学制定城镇规划,提升城镇现代化水平

规划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使整个城镇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的观点,使区域内的城市、乡镇、工业园区、旅游景点、产业化基地、文化卫生教育事业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还有将各自的特点,共同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城镇管理效能,彰显城镇特色,提高城镇品位,形成具有浓郁军垦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城镇风格。

2.发挥新型工业化带动功能,增强城镇协调持续发展实力新型工业化对于城镇化具有带动功能,利用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和商品集散三大效应,增强城镇发展的辐射和扩张功能。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主要载体,为工业化发展提供空间和服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纺织、食品、化工、电力、建材、现代农业装备等产业发展。夯实工业发展平台,坚持产业集群化、资源市场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品牌化。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项目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产品保护,大力推进品牌战略。聚合生产要素,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集群,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经济实力。

3.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功能,拓展城镇团场一体化发展空间

农业现代化对于城镇化具有基础功能。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敞开农业现代化合纵之大门,引进培育一批大型农业现代

化龙头企业。打破各种体制性障碍,淡化行政区划,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现体制创新。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各种形式参与农业现代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企业包括农户的经济活动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只有存在共同的利益并使总体和个体的利益最大化,农业现代化的不同产业组织之间的连结才有可能。参与农业现代化的各个实体必须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团场乡镇经济一体化的结合发展。城市、团场、乡镇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寻找到最佳结合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城市、团场、乡镇经济一体化拓展发展空间。

4.培育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广阔门路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和旅游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加快金融、保险、文化创意、房地产管理业等现代服务业。规范会计、律师、咨询等中介服务。发展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提高服务部门水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搞活商贸服务业可以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证社会长治久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首要的就是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使城镇化建设各个方面协同发展,形成鲜明特色,形成较为完善的城镇建设体系,为城镇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保持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兵团城镇的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的发展,而是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来设计规划,只有将局部的、个体的城镇放到区域经济的整体中建设发展,才能形成区域内合理有序的城镇群体结构。否则,即使单个城镇规划得再好,也会限制区域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在城镇发展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注释 :

①《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②《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加强兵团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单位:园林七连

姓名:吴广云

邮编:

全力推进城镇化 打造兵团第一镇 篇3

“场镇合一”,

开创团场跨越式发展之路

石河子总场成立于1950年,1999年经国务院民政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北泉镇人民政府,成立之时则开始实行石河子总场和北泉镇“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这一体制管理模式的实施,解决了长期困扰兵团团场非企业、非政府、非社会的发展瓶颈问题,进而促进了石总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石河子总场和北泉镇的城镇化建设则可以追溯到1950年。这一年,军垦新城石河子踏勘、规划,拉开了石河子总场和北泉镇的城镇化建设序幕。

在“场镇合一”的探索与实践中,石河子总场和北泉镇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推进城镇化建设,把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团场工业化和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团场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结构优化,实现城乡共荣、协调发展,加快团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

城镇化建设,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有了“场镇合一”的特殊体制,石河子总场按照农八师提出的“总体规划,分布实施,依托母城,建设新区”原则,以北泉镇为载体,先后成立了自治区级北泉镇乡镇工业园区和国家级兵团农业科技园区,并且依托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北工业园区。目前,石总场北泉镇已发展到“一区五园”,规划建设面积达101平方公里。

工业生产向城镇集聚,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发展,与此同时,城镇化又带动了工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集中。而正是这种强化园区建设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模式,提升了园区规划和建设水平,拓宽了招商引资的渠道,引进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产业带动型、规模效益型的项目。如:天业集团、合盛硅业、曾氏铝业、大全光伏等一批大企业集团的进驻,夯实了北泉镇跨越式城镇化发展之路。

以城镇化建设

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

石总场北泉镇城镇化建设的一大亮色,是发展设施农业、旅游休闲观光等特色农业。依托国家级兵团农业科技园区,北泉镇规划建设了农业科技创新区、农业科技孵化区、高新农产品加工区、现代农业展示区,突出农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农业高新企业孵化、科技示范与推广,重点发展现代种业、生物科技、生物医药保健、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等主导产业。

同时,石总场北泉镇充分发挥团场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加工地的作用,围绕龙头企业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改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了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率低、农业产业链短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例如,围绕雨润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娃哈哈配方奶粉、伊利和旺旺等乳品企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围绕张裕葡萄酒、红安隆平种业等龙头企业,新建酿酒葡萄生产和辣椒种植基地;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做大做强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建成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产业基地,加大了无公害蔬菜技术引进和推广力度,努力实现少数人种多数田、多数人种少数园。据统计,2010年北泉镇农业内部种植业、畜牧业、果蔬园艺业的结构调整到38:28:34,逐步形成了三足鼎立格局。以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提高了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2%以上。进一步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了0.8:1。

以城镇化建设,

促进新型团场发展

今天的北泉镇,既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又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中国项目试点镇,并荣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乡镇企业发展十佳魅力县市”称号。

1950年,王震将军率陶峙岳、张仲瀚踏勘玛纳斯河西岸戈壁时指出:“变荒原为绿洲关键在人,要避免屯垦戍边一代而终,必须铸剑为犁、安家扎根,在这里建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经过三代军垦人的努力,今天的石河子被建成联合国授予的“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连获桂冠,载誉中外。位于石河子市北郊的北泉镇,也以日新月异的风貌神采,为戈壁明珠石河子增添了新的光彩。

近年来,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北泉镇进一步加强屯垦戍边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精神动力。通过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加快了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提高了团场职工的文化素质,促进了职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了职工屯垦戍边的归属感、责任感、自豪感和竞争力。

为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设立石河子市北泉镇的批复》“建镇后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建制镇的政策法规,加快小城镇建设,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必要的条件”,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已赋予北泉镇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为行使北泉镇县级管理政府职能,批准设立了“二办(党政办、政法办)、九局(经济发展局、财政局、住房和规划建设局、商务局、招商局、农林牧局、审计局、社会发展局、执法分局)”,按照“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北泉镇“二办、九局”与石河子总场机关科室实行两块牌子一个机构。

今天的石总场北泉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两基”教育全面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面覆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职工年人均收入从1999年建镇之初的4179元,增加到2010年的45000元。

以城镇化建设,

增强团场城镇集聚功能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石总场北泉镇以城镇化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不断升级,持续强化了北泉镇的核心作用,引导产业、人口、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镇域,从而增强了城镇集聚功能。

在制定“三大基地”、“六大支柱产业”建设规划的同时,北泉镇按照规模大、外向型、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有竞争力的要求,集中力量扶持、培育、发展和引进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及商贸流通企业,鼓励其做大做强。

以加工园区为平台,提升农副产品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真正将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亦是北泉镇工作的重点。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有效聚集石总场城镇人口,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环境,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团场小城镇建设。先后引进了天恒纺织、南京雨润、宏远电子、白桦林板业、三永建材和百翠园生态酒店等一批二、三产业企业,这种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突出地表现为北泉镇二产集聚式快速发展,并拉动了镇域三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石总场北泉镇打造了一个高起点、高水准的区域经济发展平台。

以城镇化建设,

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

实现城镇化,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石总场北泉镇在“场镇合一”的城镇化建设中,坚持把立足民生、关注民生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极大地改善了石总场北泉镇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团场人创造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

一是城镇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据统计,截至目前,城镇的供水普及率100%,集中供热达到64%,集中排污达到70%,形成或正在形成城镇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交通网,楼房天然气全部入户,城镇发展承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加大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和改造了职工群众关心的学校、医院、社区、文化设施,镇区绿化率达到35%。

三是加强了危旧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据了解,2011年石总场北泉镇累计完成危旧房改造和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8875套,实施了环境治理,绿化造林等生态环境工程,促进了“环境良好”城镇化建设。

展望“十二五”,正处在城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时期的石总场北泉镇,已欣然制定了场镇奋斗目标:到“十二五”末,场镇生产总值确保完成60亿元,力争达到70亿元,经济总量争取占到师市经济总量的1/8、兵团经济总量的1/2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50:30;“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0亿元以上。

新疆兵团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篇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占有土地面积7.456万km2, 兵团下辖14个农业师, 175个农牧团场, 所属农牧团场大多数分布在新疆绿洲、盆地边缘和山间河谷地带, 在天山南北形成14个大行政区划。分布在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喀什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哈密地区、和田地区、吐鲁番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15个地、州、市内。因此, 兵团城镇化对于稳定边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昔日荒无人烟的戈壁上, 兵团已新建起数千个城镇和居民点。兵团各师经过几十年的建设, 已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小城镇。随着小城镇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创造了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 不仅提高了农场居民收入, 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 也拓宽了兵团城镇建设资金渠道, 改善了基础设施, 有利于吸收更多人口聚集, 维持社会的繁荣稳定。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兵团经济是新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农业占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城镇化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评价农村城镇化水平必须建立适当的指标体系。本文在充分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 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数据的可得性角度, 选取了13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城镇化原始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兵团各师进行了实证的量化分析。在指标的选择过程中, 突出了各师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情况。

1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过程

1.1 因子分析评价方法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 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通常称为因子。然后, 根据相关性或相似性的大小把变量或样品分组, 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 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因子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 (1) 根据研究问题, 选取原始变量; (2) 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法对原始变量的观测值进行标准化; (3) 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4) 求解初始公共因子及因子载荷矩阵; (5) 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6) 计算因子得分; (7) 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值, 总分值越大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

1.2 农村城镇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 在充分考虑兵团各师的实际情况和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的基础上, 构建了农村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1) 总人口 (X1) ; (2) 人均GDP (X2) ; (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X3) ; (4) 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 (X4) ; (5)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 (X5) ; (6) 职工平均工资 (X6) ; (7) 农民人均纯收入 (X7) ; (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8) ; (9) 农用机械总动力 (X9) ; (10) 农村人均用电量 (X10) ;公路线路里程 (X11)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 (X12) ;小学在校学生 (X13) 。

1.3 因子分析方法对上述指标体系的实证过程

(1) 对13个师各指标的观测值进行无量纲标准化, 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决定提取因子的个数。满足条件的特征值分别为5.519、2.283、1.972、1.846, 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2.456%、17.563%、15.172%、14.197%,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387%, 满足累积方差贡献率在85%以上的要求, 因此, 相应提取的主因子有F1、F2、F3、F4。

(2) 经分析得到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看出X1、X7、X9、X11、X12、X13在F1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交通状况;X4、X5、X8在F2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了各县 (市) 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水平;X3、X6在F3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了各师经济发展水平;X2、X10在F4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了各师经济发展潜力。

(3) 由因子分析结果可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

(4) 由表3可得按照10县 (市的因子得分值排序, 如表4所示。

由表4因子分析结果可知: (1) 由综合得分排名可知, 农村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农八师, 最低的是农十四师。由高到低排名为农八师、农一师、农六师、农二师、农七师、农四师、农三师、农十三师、农十师、农十二师、农五师、农九师、农十四师。 (2) 排名第一的是农八师, 在各方面均位于前列, 农村城镇化水平较高。这一分析结果与农八师以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为基础的龙头产业逐步壮大, 围绕龙头企业所需的生产原料基地建设已初见规模, 初步形成了一批区域或跨区域的专业化和社会化都较高的龙头型产业链, 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是相适应的。排名第二的是农一师, 其果林产业发展程度高, 培育了许多知名的果品, 阿克苏红富士、香梨誉满疆内外。但其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占优势, 城镇化水平与农八师有较大差距。排名第三的是农六师, 其工业基础较好,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这与目前农六师已初步形成的以煤焦化为引领, 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塑料制造、机械装备制造梯次跟进的工业发展格局是相适应的。但其面临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约束。农二师、农七师、农四师、综合排名分处于第四、五、六位, 居民收入水平、第三产业规模处于中间位置, 其中农二师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农七师、农四师具有优势。农三师综合排名第七位, 一方面是因为其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较为滞后, 同时经济发展潜力不足也是致使其农村城镇化水平低的原因。农十三师综合排名第八位, 但是其具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师。农十师、农十二师、农五师综合排名分别为第九、十、十一位, 农十二师在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水平方面优势明显, 而农五师是最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师。农九师、农十四师各方面排名均较落后, 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 虽然各师经济社会得到了巨大发展, 但是农村城镇化总体水平差距较大, 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 因此有必要利用区域资源优势结合城镇化的成功经验, 合理利用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兵团各师发展城镇化的途径和对策。

2 加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绿洲城镇

在规划过程中要突出绿洲区域特色, 充分结合兵团各师的目前起点和长期发展, 建设资源开发型和节约型、地缘优势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兵团各师的城镇与周边农村、城镇以及中心城镇之间, 是一个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 其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 而要从绿洲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思路来设计规划。绿洲是农业的载体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源, 由于绿洲区土地资源紧缺,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 城镇建设、发展用地与耕地之间争地的现象更为突出, 因此, 必须要合理安排好城镇化建设用地, 要在切实贯彻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 处理好小城镇建设合理用地与严格保护耕地的关系。

2.2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与绿洲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

兵团各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 把地区优势与突出特色相结合,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 合理开发和利用绿洲区的国土资源, 重视国家重要工矿业、交通枢纽及重要旅游区的发展和建设。绿洲区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发展旅游业, 从而带动农村城镇化的实现已初见成效。农一师果品业发展迅速, 可以利用其带动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 进而快速实现城镇化这一目标;农五师作为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师, 应该整合区域优势资源, 发展特色经济, 以达到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城镇化的目标。兵团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经济腹地较广、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 以促进地方经济中心的形成, 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应充分重视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对外开放条件好的口岸城镇, 加速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总之,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区域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 培育城镇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点, 在发展建设中扬长避短, 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2.3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加速实现农村城镇化, 是农业现代化实施的关键

兵团各师应充分利用小城镇机制活, 风格独特、临近实验基地等特点, 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 从大中城市引进高科技人才, 在城镇周围建立农业现代科技实验基地, 形成高新科技园区。农八师综合排名第一, 与其注重人力资本投资是分不开的。对于新疆绿洲农业人才的培养还要注意双语培训的实施, 考虑到新疆处于少数民族地区, 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必须具备接受新技术、新信息的基本能力, 只有加强对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 才可以使进城的农民, 尽快的融入城镇化的生活, 从主体上实现农村城镇化。

2.4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的建没, 增强农村城镇化的能力,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能源电力、供排水系统、邮电通信、医疗卫生、商业服务设施和科学教育等具体内容。目前, 绿洲区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投入大幅度增长, 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从分析结果看, 兵团各师仍有许多薄弱环节, 大多数城镇基础设施相当落后, 缺乏城镇对居民的聚集作用, 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应加大对兵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增强农村城镇化的能力,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5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高农村小城镇的自然环境承载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在绿洲农业区, 生态极度脆弱, 生态农业对于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绿洲的存在不可或缺, 因此, 必须要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加强小城镇排污、治污和卫生管理, 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城镇能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绿洲脆弱生态环境的污染。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 增加城镇绿化面积, 为农村小城镇居民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为乡镇企业的投资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使绿洲农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1:3、18.

[2]吴文倩.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探析[J].商业时代.2007 (17) 4-6.

[3]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 1997, (5) :4-52.

[4]蒲清泉, 杨梅枝.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J].当代思潮, 2004, (2) 26-33.

兵团小城镇 篇5

2012年2012年8月18至22日,兵团召开了兵团城镇化建设现场会。观摩组一行考察了三师、一师、十二师和六师的城镇化建设情况,观摩了一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典型,现场听取了各单位的汇报,车俊、刘新齐在兵团城镇化建设现场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通过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我感触良多,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这是一个“三化”建设的推动会

通过全文学习2位领导的讲话和其他师局领导材料,深深感觉到这次会议虽然是城镇化现场会,但实际上是一个“三化”建设推进会议。刘新齐司令员在报告中指出:“城镇化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农牧团场和农业现代化。”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推动“三化”同步发展重要意义的会议。

二、这是一个高规划起点高定位推动兵团农牧团场城镇建设的会议。通过刘新齐司令员的报告和几个师局的典型材料发方言学习,目前,兵团以极大的魄力和通报勇气,着眼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设计来构建完善的城镇规划体系,打造具有军垦特色文化富有现代文明为支撑的绿洲城市,以“以宜居、生态、便捷、幸福、拴心留人”为理念,各师团以城市为载体,统筹规划团场城镇和中心连队居住区,既有师域城镇体系规划,又有城市、城镇总体规划,还有居住区修建性详规、控制性详规,上下位规划定位准确,各司其责,紧密衔接。

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一团致力打造生态家园、维稳基地,小区建设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五十团在城镇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特色等方面科学设计、准确定位,以胡杨新村整体设计体现民族特色,采用院落形式,内设葡萄长廊,民族特色装饰,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风貌,环境优美,适宜居住。

一师阿拉尔市牢固树立大城市空间布局,将团场小城镇建设置于大阿拉尔规划之内,导入“秀水、绿心、花香、田园、安居、乐业”六大元素,构筑可观可感、灵动的城镇景观,着力构建中心镇、特色镇、一般镇,形成功能互补、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南口农场台州新村打造了江南水景和园艺,塔水处十连作为中心连队居住区,突出花园式别墅楼房布局,绿化、亮化、路面硬化配套完善,一团一色,一连一景,相得益彰。一团以军垦文化为内涵,打造“小而精,秀而美”的生态、宜居现代园林城镇。八团作为园林式小城镇示范区,台州丽苑小区按照江南风格进行规划、设计、配套、小区环境优美,立面造型新颖,水泊、石魂、花韵尽收眼底,让人赏心悦目。

三、这是一个推动新型工业化全速建设的会议。从几个师近几年经济和社会事业普遍发展较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紧紧依托城镇化的优势,围绕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已逐步成为推动全师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因此当前是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不行、发展质量不好也不行的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着眼于将有限的资源充分挖掘延伸,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链和集群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四、这是一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化农业结构的会议 这次会议,兵团党委始终着力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重点产业集团、加强“三大基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是狠抓不放。

因此,我们要发挥兵团现有的优势,着力培育招商引资的亮点。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开发、构筑优势、形成特色”思路,推出优势项目,形成招商引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精心组织项目编制,建立全区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着力对项目进行广泛推介。以

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和提升基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品质。当前我们的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已成为农业招商引资和外向农业的主力军,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产业高地、政策洼地、投资福地。对策:一是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农博会、农洽会等专项招商洽谈会,着力推出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项目。二是积极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和对口招商。组织精干人员,借力对口援疆政策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优选招商项目,到内地以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展招商。加强横向纵向联系,充分利用其它部门的招商资源,拓展农业招商渠道,形成招商合力。坚持“控制总量、改善结构、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的总体原则,优化农机装备,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机装备质量,创新农机管理新模式。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团场对苗木和花卉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苗木和花卉种植正在逐渐成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建设良种繁育区、特色大苗示范区、中小苗培育区、引种试验示范区、采穗采种区、造型区等,由于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具有规模优势,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株树年效益达到300元以上,亩效益达到3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公司对团场农业种植用地和农工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将农业职工转移到企业生产基地从事田间生产和管理工作,实现了团场土地由职工承包地向公司经营地转变,团场职工由农工向产业工人转变,实现了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规模的扩大、综合效益的提升、体制机制的创新,保证了团场增效、企业增盈、职工增收。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管理体制创新的新模式。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经济发展管理的新方式,以农机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社员由全团从事农机服务工作的人员组成,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坚持农机“五统一、五规范”管理,建立农机具集中停放、维修、零配件和副油供应、人员

培训“四位一体”的经营实体。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新农具,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档案,加强农机安全监督和安全教育,提供农机具集中停放、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化统一作业,开展对外服务作业,调整利益分配,确保服务质量。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有效解决了改革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矛盾,关系进一步理顺,管理进一步强化,效益进一步提高。

这次会议规划了我们兵团城镇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激励全苗木和花卉种植正在逐渐成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建设良种繁育区、特色大苗示范区、中小苗培育区、引种试验示范区、采穗采种区、造型区等,由于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具有规模优势,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株树年效益达到300元以上,亩效益达到3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公司对团场农业种植用地和农工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将农业职工转移到企业生产基地从事田间生产和管理工作,实现了团场土地由职工承包地向公司经营地转变,团场职工由农工向产业工人转变,实现了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规模的扩大、综合效益的提升、体制机制的创新,保证了团场增效、企业增盈、职工增收。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管理体制创新的新模式。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经济发展管理的新方式,以农机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社员由全团从事农机服务工作的人员组成,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坚持农机“五统一、五规范”管理,建立农机具集中停放、维修、零配件和副油供应、人员培训“四位一体”的经营实体。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新农具,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档案,加强农机安全监督和安全教育,提供农机具集中停放、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化统一作业,开展对外服务作业,调整利益分配,确保服务质量。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有效解决了改革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矛盾,关

系进一步理顺,管理进一步强化,效益进一步提高。

这次会议规划了我们兵团城镇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激励师上下齐心协力,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兵团小城镇 篇6

一、兵团城镇发展的现状及其特点

“十五”以来,兵团党委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成体系、全方面、有重点地开展团场城镇建设工作,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32.9%提高到2006年的42.4%。城市数量由原来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4个,城镇数量达到175个,城市(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大增加,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生机与活力正在逐步展现。由于兵团的特殊性,兵团城镇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兵团以“屯垦戍边”为其历史使命,建立伊始,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兵团的团场大多建立在“路到头、水到头、电到头”的边远地带,形成了与地方在地域上高度分散的融合分布。兵团城镇不能与地方城市连动发展,城镇体系相对独立。而各农牧团场城镇也彼此独立,跨度较大,城镇之间相互影响带动功能较弱。

(二)兵团为了对外守备边防,对内加强民族团结,大多选择在水土资源条件较差、较偏远地带从事农牧业生产。特别是边境团场和南疆的一些农牧团场的布局主要是从政治军事角度考虑,其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由于城镇发展条件较差,兵团城镇无论从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还是从经济规模上,均达不到城镇应有的规模标准,难以发挥城镇的基本功能。兵团城镇占地多在2平方公里以下,城镇人口多小于1万人。

(三)兵团经济以农业为基础,近年来各团场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产业结构处于低层次发展的现状依然存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二、三产业的比重很小,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由于城镇建设维护税、工商税上缴地方政府而不返还,团场对支持非国有经济中二、三产业发展缺乏积极性,造成团场城镇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占比例偏小,影响城镇吸收农业富余劳力的能力。

二、兵团旅游城镇的选择原则

(一)城市、中心团场和其他具备资源条件的团场;

(二)能够依托资源品位高,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价值,且主要归兵团管理和使用的旅游景区;

(三)区位合理,与其他资源项目组合好;

(四)交通和基础设施配套好,或按照交通、城建等规划近期将具备比较好的通达性和基础配套条件;

(五)区域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旅游业,区域分布相对平衡。

三、兵团旅游城镇的总体布局

(一)旅游城市总体布局

1.旅游城市建设目标

除自治区旅游依托城市乌鲁木齐、喀什、伊宁、库尔勒将成为兵团十二师、三师、四师、二师的旅游依托城市外,兵团现有石河子、阿拉尔、五家渠和图木舒克四座城市。除石河子市旅游业比较发达外,其他三座城市刚刚建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若要发展成为旅游城市,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根据《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修订)》,结合规划期内兵团四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制定兵团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到2010年,石河子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2015年,阿拉尔市、五家渠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2020年,兵团现有的四座城市全部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达到上述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各旅游城市的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为了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要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2)制定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实施。城市经济发展、文化设施、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均要充分考虑旅游业的需要,并与之结合。

(3)城市建设做到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相融合,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标志性景观,营造浓郁的旅游氛围,形成独特、鲜明、富于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进行建设、宣传和促销。

2.旅游城市布局

根据兵团城市所处的位置及与兵团旅游业布局相配合,兵团旅游城市可分为一个旅游中心城市、两个旅游重点城市和两个一般旅游城市。

(1)旅游中心城市——乌鲁木齐市

城市性质:自治区的首府,全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疆重要交通中心。

城市特色:亚心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资源特色:现代商贸城、西域民族集市、天山牧场、丝路故道文化、度假与滑雪基地、观光农业。

旅游功能:新疆旅游集散地、城市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冰雪旅游、购物旅游、民族风情旅游。

旅游产业定位:先导产业向支柱产业发展。

发展方向与目标:乌鲁木齐是新疆和兵团旅游业的核心,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和作用决定整个新疆和兵团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乌鲁木齐的旅游发展目标:①欧亚大陆国际航空中转中心;②中亚地区国际商都和客货流集散中心;③新疆的旅游集散中心,辐射带动全疆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成为中亚地区旅游集散中心;④西域文化艺术中心,促进中亚、西亚和中国西部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交流;⑤重要的客源地,辐射带动吐鲁番、昌吉、石河子等地的旅游发展。

(2)旅游重点城市——石河子市、阿拉尔市

●石河子

城市性质:八师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疆重要交通中心。

城市特色:军垦名城、园林名城、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

资源特色:军垦文化、南山及大漠风光、现代高科技观光农业。

旅游功能:城市旅游、度假旅游、农业观光游。

旅游产业定位:先导产业向支柱产业发展。

发展方向与目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军垦文化和高科技观光农业特色旅游,突出军垦城市形象;完善商务会展和食宿购娱等接待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景区(点)质量,创建旅游精品;将石河子建成中国绿色生态旅游名城,成为兵团旅游的集中展示中心,同时作为兵团专有的集散中心、服务中心。

●阿拉尔

城市性质:阿拉尔垦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阿(拉尔)至和田的沙漠公路的规划建设,阿拉尔也将成为南疆的重要交通中心。

城市特色:军垦城、生态旅游城。

资源特色:军垦文化、塔里木独特的自然景观、现代观光农业。

旅游功能:城市旅游、原始胡杨林沙漠探险游、农业观光游、集散中心。

旅游产业定位:先导产业。

发展方向与目标:全力打造以阿拉尔市为中心的塔里木自然生态、农业观光、军垦文化的“塔里木之旅”旅游品牌,并努力将其推向国内外旅游市场,将阿拉尔建成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

(3)—般旅游城市——五家渠市、图木舒克市

●五家渠市

城市性质:乌鲁木齐卫星城,六师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城市特色:生态花园。

资源特色:花园城镇、水域风光、现代高效农业。

旅游功能:城市旅游、休闲度假游、现代高效农业观光游。

旅游产业定位:先导产业。

发展方向与目标:全力打造生态花园城市目标,完善食宿购娱等接待设施,发展城郊型休闲度假娱乐旅游,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图木舒克市

城市性质:小海子垦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城市特色:生态园林城市。

资源特色:历史文化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及现代的军垦文化特色。

旅游功能:丝路古文化游、原始胡杨林沙漠探险游。

旅游产业定位:先导产业。

发展方向与目标:全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充分挖掘丝路古文化遗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食宿购娱等接待设施,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旅游城镇总体布局

1.旅游城镇建设目标

城镇是旅游产业的主要载体,建设好城镇,是壮大旅游产业的关键。兵团现有城镇176个,规划到2010年,建设20个旅游城镇;到2020年使旅游城镇的数量达到40个。

城镇是旅游者的主要产出地、集散中心和接待中心,也是旅游经济的辐射中心和旅游业的管理中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商业、文化、交通、通讯设施等服务;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城镇和旅游景区信息化水平,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城镇旅游功能,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切实加强旅游城镇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城镇品牌和形象。

2.旅游城镇建设布局

根据兵团各师在新疆自治区境内的分布状况,结合自治区旅游发展规划,将兵团旅游业的总体布局分为九大旅游区,与自治区各地州旅游区相衔接。这九大旅游区分别是:石河子——五家渠核心旅游区、伊博四——五师旅游区、塔城九师旅游区、阿勒泰十师旅游区、巴州二师旅游区、阿克苏一师旅游区、喀什三师旅游区、哈密十三师旅游区、和田十四师旅游区。

根据兵团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周边的旅游资源状况以及区位交通条件等对兵团旅游城镇进行布局。

石河子——五家渠核心旅游区包括六、七、八、十二四个师,规划安排旅游城镇13个;伊博四——五师旅游区包括四、五两个师,规划安排旅游城镇10个;塔城九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2个;阿勒泰十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4个;巴州二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4个;阿克苏一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3个;喀什三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2个;哈密十三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1个;和田十四师旅游区规划安排旅游城镇1个(见表1)。

四、兵团旅游城镇总体规划应考虑的问题

对兵团确定的旅游城镇,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应补充考虑以下问题:

(一)城镇总体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协调

城镇旅游功能的发挥要依托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周边旅游业发展的区域环境。因此旅游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应收集相关的旅游规划资料,并与之相协调。

(二)旅游城镇人口的预测

根据《镇规划标准》,镇区规划期内人口分类分为常住人口,通勤人口和流动人口三类,其中流动人口是指出差、旅游、探亲和赶集等临时参与镇区社会活动的人员。这部分人口虽然不作为人口规模的基数,但影响城镇用地的规模和设施的配置,也是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因素。同时这部分人对一些公共设施、集贸市场、道路交通等都有影响。在进行旅游城镇总体规划时,需要根据有关旅游规划对该部分流动人口,尤其是旅游人口进行合理估算。

(三)用地分类与用地指标

依据《镇规划标准》,镇用地的分类中没有包含单独的游憩和旅游用地项目。旅游人口对城镇用地的占用只能从其他类型的用地指标中挤。因此旅游城镇在用地标准上与常规城镇相比应有以下一些不同:

1.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可在规范规定范围内取偏大值;

2.对外交通用地指标应符合其交通运量的要求,并与相关旅游规划相适应;道路广场用地比例可在规范规定范围内取偏大值;

3.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可适当提高,尤其是公共设施用地的文体科技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和集贸市场用地规模可适当增大;

4.工程设施用地指标应考虑公共设施用地的增多,适当增大;

5.加强环境景观建设,增大绿地面积,营造优美、舒适的城镇景观环境。

(四)从旅游角度体现城镇风格和特色

兵团小城镇 篇7

一、国内城镇化建设主要模式及经验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 也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不可逾越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化道路不仅受结构转变的宏观背景、特殊体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很强的共性, 而且因资源特点、区位条件和工业化基础的差异, 各地在城镇化方面的具体实践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本文根据国内城镇化发展中推动力的不同, 把城镇化发展概括了八种模式:即城市带动型、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带动型、旅游带动型、边贸带动型、生态环保型、行政推动型和绿洲节约型。下面就这八种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内在动因及发展经验作简要介绍。

(一) 城市带动型——京郊城镇化模式

大城市带动型, 这种城镇化模式是城镇以大城市为中心, 向城市郊区或更远的农村地区的扩散, 把城市的经济活动的职能向郊区和农村延伸的过程。随着大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活动集中程度的提高, 城市中心区环境、交通、住宅、企业、用地等均处于相对饱和状态, 只要这些职能部门外移的利益足以补偿其外移所带来的损失及外移成本, 他们就会向城市郊区大量移动, 从而拉动了城市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镇化进程得到逐步加速。

这种模式是在利用大中城市辐射作用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去积极争取发展的空间。北京郊区的农村城镇化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该模式中小城镇的发展是建立在依托大中城市发展基础上的。按照行政区划, 北京远郊包括8区2县, 占地面积是北京地区总面积的69%, 按单位面积所创造的产值计算, 郊区每平方公里产值为424万元, 而北京市每平方公里产值为1.67亿元, 是郊区的41.7倍。郊区占有了北京大片土地, 但是对北京经济的贡献率很低。为此, 北京市政府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着手规划, 推行城市带动型的郊区农村城镇化建设。1993年至今北京城市规划区已建成四级城镇体系布局, 通过城镇体系的定位和产业聚集, 实现了市区向远郊区的转移, 使远郊城镇得到大力发展。其发展经验: (1) 对中心城、卫星镇、一般建制镇甚至每个县、乡都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 规划从开始执行, 都遵循着“铁打的规划, 流水的官”, 五年十年规划一旦确定, 不随便变更, 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城镇的健康发展和资金的持续投入。 (2) 适应了大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 对郊区功能的定位有了进一步拓展。郊区不再只单单作为大城市人口和产业承接的一个载体, 而更多地向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转变。

(二) 工业带动型

这种工业带动型的城镇发展模式, 它形成的基础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 农业相对较为发达, 农业生产率较高, 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二是原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力量较强, 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积累, 为工业发展积聚资本;三是农民的素质相对较高, 农民的商品意识较强。外资带动型的珠江城镇化模式、民营带动型的温州城镇化模式、乡企带动型的苏南城镇化模式和集群带动型的吴江特色小城镇模式都属于这种工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

1. 外资带动型——珠江城镇化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经济特区和开发区建设为契机, 以经济区域化为目标, 积极扩展内外开放的双向型经济。这类城镇往往是原来就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或在地缘上具有较大优势, 镇内居民与海外联系较为密切, 通过吸引外商特别是海外华侨投资, 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从而有效地提高该地区的农村城镇化水平。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投资环境的改善, 因此, 珠江地区在大力发展外向经济的同时, 也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改善, 大幅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促进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广东东莞市厚街镇为例, 其通过充分利用靠近香港和与香港联系密切的人缘、地缘优势, 大力吸引港澳台资金发展经济, 现已成为以服装、电子、玩具、鞋类、皮具、家具等六大产业为支柱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产品畅销亚、欧、美、澳等世界各地。

2. 民营带动型——温州城镇化模式

这种模式也称为市场促进下的企业参与开发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以小城镇为依托, 以农村能人为骨干, 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温州地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在温州, 民营经济广泛存在, 使该类型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农村工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 并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主要依托, 同时制度创新也成为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乡企带动型——苏南城镇化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乡镇企业发展为动力, 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也就是集体经济为主体,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形成一定规模的非农产业, 并实现了农村人口职业转化, 通过产业流、人流、资金流的聚集, 使得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城镇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苏南城镇化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其发展中地方政府起了主导作用, 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地方政府把社会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整合起来, 迅速的发展了乡镇企业, 这种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以工业兴镇, 从而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4. 集群带动型——吴江特色小城镇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产业集聚带动特色小城镇发展, 促进大量农民就地城镇化, 在积累强大的物质基础的条件下, 通过实现生态一体建设和社会一体发展, 促进城镇功能的提升。这种模式以江苏吴江特色小城镇模式为典型代表。该模式的特点是产业的集群化和链式化, 产业不是单打一, 而是由几十家企业构成的涉及精纺、铝业、建材等10多个产业群, 通过把主导产业向后拉长, 向前延伸, 形成既有原料基地, 又有加工环节, 还有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 把本应由社会分工协作完成的供应、生产、加工环节都纳入本地区的生产系统, 使每一环节应得的利润都留在企业内部, 既充分利用了资源, 减少了流通环节, 又大大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总结以上四种工业带动型城镇化模式的发展经验, 可概括为: (1) 其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及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 从而出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非农化转移, 形成了“以工建农”、“以工建镇”的局面, 大批小城镇迅速崛起。 (2) 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资金的集聚, 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进而推动了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三) 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寿光城镇化模式

这种模式的城镇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有自己的农业特色产品, 主要是立足于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通过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 从而提高整个镇域经济的整体实力。一般认为,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农业为城镇化、工业化提供劳动力、资本、土地、原材料等农业剩余。然而, 寿光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互促共进的实践证明, 农业也可以成为区域城镇化的产业基础, 城镇化既可以有“工业导向型”, 也可以有“农业导向型”。山东省寿光市通过推动蔬菜产业的不断升级、市场的不断扩大, 成功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发展的道路。目前, 有“中华之最”之称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占地600亩, 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可辐射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发展经验为: (1) 农业产业化使寿光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农民带资进镇建设, 已成为寿光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2) 农业产业链中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大都集中在城镇周围, 强有力地带动了城镇的发展和集聚; (3) 产业的选择也使城镇发展成为迫切的需要, 菜果不易储存, 要求通过便捷的社会服务尽快分发到消费者手中或以专门设施储存, 这也为城镇发展提供了动力。

(四) 旅游带动型——飞地型张家界城镇化模式

“飞地性质”的城镇, 往往拥有一种特殊的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 若被当地开发利用, 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增长极作用的推进型产业及其相关产业, 就能促进这一地区城镇和城镇化的发展, 从而带动区域包括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或第三产业的转移。它解决的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城镇化问题。这种“飞地”型的旅游推进城镇化模式其特点是:工业化不是“飞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飞地”型城镇中, 其城区工业化不仅没有加速, 反而还相对缓慢或者停滞, 而城镇得以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却是依靠第三产业, 也就是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主导;“飞地”型城镇人口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即随旅游旺季淡季的变化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候鸟式的变化方式;同时“飞地”型城镇的人口或非农业人口也只是暂住人口, 而前往旅游的流动人口数量是城镇常住人口的数倍以上。张家界地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张家界地处湘、鄂、渝、黔、桂五省省际边境区域的武陵山区, 交通闭塞, 经济落后, 但是拥有风景秀丽的原始森林和奇峰怪石。为了开发张家界丰富的旅游资源, 政府在这里兴建了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 形成了辐射5省市17个区县的航空、铁路、公路并用的交通运输网络。现在张家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发展经验为: (1) 旅游经济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使张家界直接由农村变为城镇, 最后实现城乡一体化。旅游带动型城镇发展可以不经过工业化过程, 在这里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处于次要地位, 绕开工业化过程直接向城镇化过渡。 (2) 由于该地区农业和工业发展落后, 经济欠发达, 政府在其发展之初给予的支持和扶持, 加快了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五) 边贸带动型——东兴城镇化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利用边境口岸的地缘优势, 通过商贸的兴盛推动城镇的发展。其中广西东兴城镇化的发展就是这种模式。东兴市是防城港市的一个县级市, 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 东南濒北部湾, 西南与越南接壤, 是广西以及中国大西南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海陆通道, 也是中国与越南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1989年春中越恢复边境贸易以来, 东兴边贸的发展突飞猛进, 尤其是近年来, 边境贸易成为东兴经济和城镇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现在东兴已成为一个集商贸、旅游、加工三大功能并举的现代化新兴边境口岸城市。其发展经验为: (1) 城镇发展定位准确。东兴党委政府一开始就着力把东兴打造成为区域性重要的进出口加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国际滨海旅游胜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这也为东兴城镇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良好的环境, 优质的服务, 是东兴边贸繁荣的关键所在。东兴积极应对国家边贸政策调整, 加强与查验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努力营造良好的边境贸易环境, 进一步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六) 生态环保型——龙胜城镇化模式

生态城镇与普通城镇相比, 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和谐性。生态城镇要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二是高效性。生态城镇要一改现代城镇高消费、高消耗、高污染、非循环的经济运行机制, 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持续性。生态城镇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拒绝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镇暂时的“繁荣”。四是整体性。生态城镇不仅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繁荣, 而且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利益。五是区域性。生态城镇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而是一个与市郊及有关区域紧密相连的开放系统。生态城镇真正代表了未来城镇发展的方向, 是人们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广西龙胜就属于这种生态城镇发展模式。龙胜县是广西北部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山区县, 全县多山多石。过去由于乱砍滥伐, 使本身就很脆弱的生态失衡。上世纪90年代, 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后, 龙胜县开始走上生态富民城镇发展之路。目前, 龙胜县所有工业污染源、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 水源水质、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城镇居民人均绿地面积20.6平方米, 成为广西风景秀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与环境持续共存的最佳旅游大县。其发展经验为: (1) 通过“森林+旅游”、“旅游+文化+三产”、“养殖+沼气+种植”、“森林+水电+工业”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壮大经济实力, 发展城镇建设。 (2) 通过加大宣传, 使居民和企业充分认识生态环保对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高了居民和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

(七) 行政推动型——黑龙江垦区城镇化模式

黑龙江垦区作为大型国有农业企业, 本来就是以工业生产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的经济实体, 是我国最早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探索者。它亦工亦农, 亦城亦乡, 是城乡一体化初始试验区。由于国有性质, 垦区城镇化建设主要以行政手段来推动。改革开放以来, 垦区坚持解放思想, 打破旧的经营模式, 在成为“中华大粮仓”的同时, 以场部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也已具有相当规模。“十五”以来, 按照“撤并生产队, 建设管理区, 发展小城镇”改革发展思路, 不断提升小城镇规模和建设水平, 走出一条具有农垦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其发展经验为: (1) 垦区以撤队建区为突破口, 在总局确定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思路指导下, 加快市场化步伐, 通过整合区域资源、整合空间布局、整合产业资源、整合城镇功能和管理体制, 来实现城镇的高速发展。 (2) 倡导农场与市县开展合作共建新农村活动, 使同处一区域的农场和农村, 打破体制限制, 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实现共享。

(八) 绿洲节约型——张掖城镇化模式

与其他城镇相比, 绿洲城镇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对水资源的依赖性, 其发展严格地受水资源的约束。水资源的承载力制约着绿洲城镇的规模,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也影响着绿洲城镇体系建设。张掖地区属于相对封闭的生态经济系统, 被沙漠、戈壁所环绕, 降水量小, 植被稀少, 水资源数量有限, 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在这种发展制约条件下, 张掖走出了绿洲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之路。目前张掖已成为甘肃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西菜东运”基地之一。其发展经验为: (1) 优化绿洲产业结构,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前张掖产业结构中, 农业比重过大, 工业比重偏小, 农业用水远大于工业用水, 而农业单位用水创造的产值却远远小于工业, 为此, 张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万元产值高而耗水量小的产业, 即发展二、三产业, 来减少农业用水量, 同时还不断提高水资源的节水技术。 (2) 加强工业企业的集中布局, 提高防污治污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降低防治污染的成本, 减少水资源的污染。 (3) 发挥新亚欧大陆桥对地区经济带动作用, 发展以旅游、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 构建“枢纽型”城镇。

通过对国内八种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简要介绍和内在动因的分析, 得出其发展的成功经验, 这对于兵团城镇化应该如何发展, 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由于兵团14个师各团场区域分布相对较散而且差异较大, 因此, 其城镇化的建设也要依据区域布局、经济结构、成长阶段及人口扩张等各因素的限制而不尽相同。因此, 我们城镇化发展的途径也应该因地制宜, 用多元结合的模式来发展。

二、对兵团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一) 借鉴寿光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城镇化发展经

验, 推动兵团农产品特色型城镇建设

寿光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 利用其农业产业优势, 发展经济来带动城镇化发展。因此, 兵团也应利用农业优势, 在农业产业链建设的过程中, 着力加强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基础的城镇建设。首先, 兵团应该充分发挥全国五大农业生产基地的独特优势,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大力发展加工工业, 加强品牌建设, 培育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形成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的特色城镇, 如将石河子、阿拉尔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棉纺织城, 将四师打造成薰衣草加工之乡等。其次, 充分利用兵团日照时间长, 瓜果品质好的优势, 加大高品质的瓜果生产力度, 加快以城镇命名的瓜果品牌建设, 提高瓜果的知名度, 同时加快瓜果加工工业的发展, 加大资金引进和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 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瓜果工业的发展, 形成以瓜果产业为基础的特色城镇, 如将三师的哈密瓜、四师的香梨和十四师大枣建设成瓜果生产和加工基地。最后, 在发展优势产业的过程中, 兵师团要加大城镇化的投资建设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国内外的招商引资力度, “筑巢引凤”, 鼓励私人投资建厂, 发展民营经济, 将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从而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

(二) 借鉴吴江集群带动型城镇化发展经验, 推动兵团资源型城镇建设

吴江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 通过产业的集群化和链式化, 形成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 把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都留在本地区企业内部, 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推动了地区城镇化的建设。兵团也应该充分利用兴建工业园区和内地对口支援兵团的发展机遇, 着力打造产业的集群化和链式化, 进而推动兵团资源型城镇的建设。新疆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资源, 特别是又勘探出了大油田和大煤矿, 使得围绕资源开发, 将会不断推出矿业新城的发展。兵团应加快兵地融合的力度, 在新一轮的资源开发过程中, 加快推动资源型城镇的建设。首先, 我们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招商引资项目, 不断引进技术含量高、开发能力强, 利用效率高的企业, 加速资源的开发;加大兵团与自治区地方的合作力度, 加快城镇周围的公路、铁路以及机场建设, 促进这些地区的对外交流。其次, 加快资源加工工业园和加工基地的建设, 促进资源加工工业发展, 充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吸纳更多的城镇人口就业, 推动资源型城镇化的发展。再次, 通过利用当地能源优势,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 加快城镇道路、绿化、城区的建设和天然气的普及以及与资源加工工业发展相适应的运输服务业的发展, 并通过加强周边地区生态治理, 改善城镇生活环境, 将资源型城镇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镇。

(三) 借鉴东兴边贸带动型城镇化发展经验, 推动兵团边贸型城镇建设

东兴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 利用边境口岸的地缘优势和准确的城镇定位, 通过商贸的兴盛推动边境城镇的发展。兵团也应该充分利用东来西出的发展机遇, 大力推动边境团场城镇的发展。首先, 兵团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增加与邻国的交往, 通过深入了解邻国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战略, 与邻国共同协商制定出互惠互利的贸易政策, 加快边境贸易的良性发展。其次, 兵师团三级也要加大投资力度, 加快边贸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为客商和投资商提供良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再次, 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 加快“外引内联, 东来西出”战略的实施, 加大“三来一补”项目的引进, 鼓励国外厂商来边境城镇经商办厂;同时加快东部和中部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的引进, 提高边境加工业的技术含量, 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商品的质量, 将兵团边境贸易转变为规模化、规范化和集约化的边境国际转口贸易。最后, 为边境劳务输出和输入提供中介服务, 共同开发边境商贸旅游, 增加与周边各国的相互了解, 促进边贸的进一步发展, 推动边贸型城镇的建设。

(四) 借鉴京郊城市辐射带动型城镇化发展经验, 推动兵团城镇带建设

京郊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 以城市为中心, 利于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市郊或更远的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建设。而对兵团来说, 应结合兵团的特殊性, 加大兵团城镇的规划力度, 提升四个市的辐射带动功能, 形成多个中心城镇带, 全面推进兵团城镇带建设。首先, 以环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塔里木经济带为中心, 通过更好地融入经济圈的发展, 加强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城镇的发展。其次, 通过战略布局的调整、团场小城镇资源的整合, 加快中心团场的建设。我们通过经济圈和中心团场的发展, 来推动兵团城镇带的建设, 进而全面推进兵团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五) 借鉴张家界旅游带动型城镇化发展经验, 推动兵团飞地型旅游城镇建设

张家界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 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 在农业和工业发展都很落后的情况下, 利用第三产业——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 推动本地城镇发展。从目前兵团的旅游资源来看, 大部分旅游景点位于偏远地区, 交通不便, 符合这种旅游“飞地”型城镇发展的要求。首先, 要加大景区规划和建设力度, 加大旅游品牌的建设和宣传, 规范景区的管理, 从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其次, 准确定位旅游景点, 尤其要突出地域特色和军垦特色, 确保兵团旅游的独特性, 吸引更多的游人。再次, 加快与旅游相配套的商贸、运输、房地产、食品、服务业、民族商品以及旅游纪念品的发展, 引进旅游管理与规划的专业型人才, 让旅游经济促进城镇经济实力的提升, 促进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 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 推动飞地型城镇的发展。

三、结语

兵团城镇化的建设, 应从兵团的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利用各师市团的优势, 建成一批特色型、能源型、边贸型和“飞地”型城镇, 并加快兵团城镇带的建设。但重点要放在“区域城镇化”建设上, 也就是重点发展区域性城镇, 通过合理的市场分工, 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 按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 积极引导各种产业向城镇集中, 最终要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END

参考文献

[1]杨琼.中国农村城镇化的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硕士论文, 2004 (5) .

[2]王格芳, 王成新.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城镇化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

[3]许学强, 李郇.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研究三十年.人文地理, 2009 (1) .

[4]建设部课题组.新时期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12) .

[5]刘晓鹰, 杨建翠.欠发达地区旅游推进型城镇化对增长极理论的贡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 (4) .

[6]马国霞.水资源约束下的绿洲城镇发展模式研究.硕士论文, 2003 (5) .

兵团小城镇 篇8

对于兵团来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在团场。小城镇建设是兵团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重要依托。城镇化作为社会生产力变化所引起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 对解决兵团当前团场职工致富以及农业、工业和畜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十分重要。近些年, 农三师为加快城镇化进程, 在小城镇建设中各个团场建立多元投资体制, 注重小城镇建设的统一规划、注重规模、合理布局, 引导职工进镇、建镇的政策、措施等, 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农三师城镇化研究现状

农三师在喀什地区境内, 师部所在地为喀什市。该师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的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 有“冰山之父”美誉的慕士塔格峰融化的雪水汇集到叶尔羌河, 孕育着农三师万顷绿洲。该师占地面积8043平方公里, 下辖62个企事业单位, 其中农牧团场18个, 总人口16.9万人。现辖18个农牧团场, 耕地面积103万亩, 总人口83万人, 职工总数3.6万人。由于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该师具有生产棉花、水果、小麦、水稻的优势。

农三师的小城镇从2007年开始建设, 目前已在逐步扩大, 各团场的小城镇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快, 修筑镇区道路、建设给排水、集中供热;健全城镇功能, 大大改善了小城镇的镇容镇貌。目前, 小城镇建成通电率100%, 排水设施率100%, 自来水普及率100%。公路和各个住宅楼相通, 马路宽敞, 路灯、健身器材、广场等休闲娱乐的基础设施齐全方便。

2 农三师各团场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各团场城镇化率差异大, 区域发展不平衡

农三师城镇化整体水平不高, 且各团场城镇化率差异较大。农三师各团场主要以行政力量推进, 以国家和对口援助部门投资为主, 市场作用有限, 经济基础薄弱并且发展不协调。一般来说, 各团场的城镇化率与团场的成立及发展早晚有密切关系。从成立时间看, 45团和46团都属于麦盖提县, 45团已经成立了47年而46团则才成立13年, 可以说, 45团各项设施已经建立趋于完善的时期46团才刚刚从其克里克农场建立升级为团场, 所以45团的城镇化率比46团的城镇化率高, 这样的发展差距导致农三师的各团场城镇化率差异大。从位于喀什市的距离远近来看, 41团离喀什市最近它享受了地域优势所以城镇化率较高而距喀什较远的49团城镇化率相对低些, 这就导致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2.2 先天自然条件差

团场小城镇地域条件、气候、环境较差。干燥少雨, 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冰川融水和地下水。冰川融水时空分布严重不均, 地下水水质较差, 造成水资源总量和结构性的短缺。除了水资源总量不足以外, 推动城镇化的工业化过程, 也会引起严重的城市水质污染, 造成结构性缺水, 使供水问题严重。冬寒夏热、大风、沙尘暴、地沙化、盐渍化严重这些特征决定了城镇外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稳定性, 易于受到风沙的侵蚀和人类活动的污染, 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着团场经济社会的发展。

2.3 城镇化扩大过程中资源环境压力加剧

由于农三师建立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生态环境比较敏感和脆弱, 资源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口、产业的发展, 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剧。近几十年兵团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研究表明, 城镇化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开采与利用, 废弃物的大量产生是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

3 促进农三师各团场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中心城镇建设, 形成体系完善、功能合理的城镇体系

一是增强团部的规模和辐射能力。需要通过集聚人口, 提高团部的需求, 拉动消费需求;通过集聚工业、商贸物流及其他服务业, 提高团部的供给能力, 向各连输送更多的服务, 密切团连联系。二是发展条件较好的连形成中心连, 构建“中心城市-中心团场-中心连”等各个层次的中心, 构成完善的城镇体系。目前, 依靠各团自身的能力, 还不足以形成强有力的中心, 需要借助援建这一外部力量, 加快城镇化进程。

3.2 提高人口素质以促进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人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主体之一, 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农村城镇化水平的贡献还是很大的, 兵团要发展首先要留住人才, 在留住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人才, 以促进新疆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3.3 改革户籍制度

改革户籍制度的目的是加快人口集聚, 把团里职工的户籍从农村改为城市, 让职工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身份的转变是职工进入城镇的第一步。

3.4 积极发展各团特色小城镇

农三师地处沙漠绿洲, 交通便利, 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除农业型小城镇外, 积极发展各团的特色小城镇,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培育突出产业, 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增值,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实现各团城镇化的跨越式进步。

4 农三师各团场城镇化进程介绍

近年来, 农三师利用喀什市具有政府职能的优势, 借助喀什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比较优势, 将政府承担的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团场延伸, 不断提高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闯出了一条城市、团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农三师共大大小小13个团场, 在对口支援省市的科学规划的前提下, 将以兵团精神为引领, 加快构筑以喀什市为龙头、团场小城镇为依托、城团一体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目前在广东省对口支援团场的城镇规划的进程中不断展现新的风貌。结合兵团团场自身的特点:以团部为中心, 向四周辐射带动城镇化, 使兵团城镇化具有一定的优势:职工在原先身份的基础上具有城镇化居民的双重身份, 几乎不面临失地的境况, 夏季可以白天去连队继续耕种自己的土地, 夜晚回到团部休息, 冬天等农闲季节可以在团部以城镇化居民的身份生活, 这样大大降低了一般城镇化进程中的失业和闲散劳动力的风险,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衰退的风险。城镇化离不开楼房等生活设施, 但楼房不是城镇化的全部, 管理好一个城镇, 比建设更难。城镇化建设之路中, 短期内成为城镇化居民具有不可避免的特点:文化教育水平低、环境保护观念淡薄, 所以不乏出现职工住进一个新建的小区, 从窗户扔垃圾、在门口倒脏水的习惯没有改。所以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卫生医疗状况、社会风气社会治安都是需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逐步进行改观的。城镇化建设的道路是长期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仅要依靠原有的农业为产业平台, 还要不断拓宽产业渠道, 克服兵团产业模式单一的弊端, 这样不仅能带动团场城镇化经济的发展, 从而带动城镇化规模的发展。

摘要:兵团的城镇化建设对兵团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结合兵团农三师各团场团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实际, 各团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完善公共设施, 改革户籍制度, 提高人口素质, 发展各团特色小城镇等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兵团,户籍制度

参考文献

[1]陆红梅.兵团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风险调查研究[J].建筑与规划, 2013 (2) .

[2]陈科.新疆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对策研究[J].规划研究, 2012 (7) .

[3]马丽.对新疆喀什地区城镇化的思考[J].实事求是, 2011 (5) .

[4]张慧.新疆农村城镇化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

兵团小城镇 篇9

一、兵团四师城镇文化发展的总体成就

兵团文化是兵团精神的集中体现,它的文化基础是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而来的,并依靠自身的努力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兵团四师城镇文化是兵团文化的一部分,在兵团文化的引导下,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自身。

现阶段兵团四师的城镇文化发展以兵团精神为主旋律,各团场在主旋律的引导下又各具特色,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现状。2015 年是兵团四师成立60 周年,也是团场城镇文化发展最关键的一年。兵团四师党委宣传部制定印发了《“3122”系列庆祝活动实施方案》。 “3122”系列庆祝活动是指出版了3 本书:《浦江儿女在四师》、《四师60 年—文学卷》、《四师60 年—新闻卷》;出版1 本画册:《流光溢彩的岁月》;举办2 次展览:庆祝兵师成立60 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展,以及四师60 年集邮展;开展2 场大型文艺演出:开展“丝路情,军垦梦”庆祝兵师成立60 周年专场文艺演出,开展庆祝兵师成立60 周年专场音乐晚会。“3122”系列活动,以兵团四师60 年的发展变化为创作背景,弘扬了兵团精神,同时将文学和新闻单独成卷,记录了兵团四师60 年来城镇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兵团四师各团场、社区在团场城镇文化的建设上也各具特色。以兵团四师73团为例,该团打造了以特色林果业为基础的“金琪珊”品牌,从刚开始的商业品牌逐渐转变为一种特色文化品牌。近年来,73 团为弘扬“金琪珊”精神,制作了宣传片《金琪珊的腾飞》;举办了以“唱响中国梦建设美丽琪珊”为主题的“金琪珊”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开展了“乐在金琪珊”职工趣味运动会等文化活动。这是兵团四师在城镇文化发展上较为成功的案列。

通过调查和走访农四师各团场,我们发现兵团四师团场的城镇文化始终有一个核心,就是兵团精神,这种精神是每一个兵团人根深蒂固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各团场在城镇文化的发展上,又各显神通,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开展“中国梦,兵团梦”的青年演讲活动,加强新一代兵团人的归属感;开展“寨口往事”的讲故事比赛,回顾农四师的屯垦历史,传承兵团文化;在每年冬季农闲时,开展“团场运动会”,丰富兵团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集体荣誉感;开办农家书屋,陈列兵团历史文化和农业知识书籍,提高兵团职工的文化精神内涵和农业技能。兵团四师在发展城镇文化时,不仅保持了兵团文化中的传统精髓,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兵团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二、兵团四师城镇文化发展的特点

1. 从地理位置上分析

兵团四师地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哈萨克族的聚居地,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而兵团四师的工作人员们,又都来自五湖四海,这种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冲击和融合,使得兵团四师的城镇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2. 从行政性质上分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现存的最后一个生产建设兵团,是实行“军、政、企合一”的特殊行政区划单位。兵团四师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部分,也是兵团屯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兵团四师团场城镇文化有显著的政治集体意识,在传承上有崇高和悲壮的审美基调。

三、兵团四师城镇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兵团四师团场城镇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并对比新疆兵团其他地区的文化发展情况,我们发现兵团四师城镇文化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 兵团职工参与意识低

首先是在组织方式上,现阶段兵团四师的城镇文化是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下发文件,各下属部门组织相应活动,兵团职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是在组织形式上,兵团四师属于农牧业垦区,职工在农忙时没有时间参与活动,活动应该注意时间的安排。活动的形式也主要集中在运动会和演讲等方面,内容缺少活力和新意,影响职工的参与积极性。

2. 各团场城镇文化发展不平衡

兵团四师包括19 个团场,各团场受到经济水平、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影响,在城镇文化的建设上是不平衡的。除去这些客观差异外,各单位能否做到重视城镇文化的建设,能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活动,都是城镇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单位之间也缺乏实质性的经验交流、借鉴,这会影响整个兵团四师城镇文化建设的总步伐。

四、兵团四师团场城镇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兵团四师城镇文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结合新疆兵团其他地区的文化发展和兵团四师文化的自身特点,对兵团四师的城镇文化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 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在机构设置和基础设施方面,需要打造更多硬件,包括大型的文化纪念馆、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满足兵团四师个团场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在精神文化发展方面,兵团团场城镇文化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承,还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更需要开放、包容、创新这些现代文化做引导,将职工的兴趣调动起来,培育和谐的兵团团场城镇文化。

在行为文化发展方面,文化活动的展开,可以集思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需要创造性的开展兵团文化活动,使广大兵团成员积极广泛地参与;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积极培育团场文化活动组织,使其成为兵团四师团场文化的强有力支撑。

2. 加大各团场之间的学习借鉴

在文化产业方面,各地区发展明显不平衡,目前最具特色的就是73 团的“金琪珊”文化产业品牌,其他团场还在起步或者萌芽阶段。政府需要积极引导,鼓励各团场之间学习借鉴,创作性的整合兵团四师各团场的兵团文化,形成伊犁兵团四师兵团文化建设的特色,在各团场城镇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品牌合力。

3. 加大宣传力度

兵团四师的文化底蕴虽然还不够深厚,但是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未知。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仅需要广泛的挖掘,也需要积极的创新,突出地方特色和亮点,创造出更多的文化品牌。政府和各团场共同努力,合理开发,促进兵团四师团场城镇文化的健康发展。

摘要:兵团四师地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有30多个民族成分,兵团成员也是来自五湖四海,相较于新疆其他地区的兵团文化,又有其特殊性。本课题从兵团四师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出发,调查和分析兵团四师团场城镇文化的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兵团四师团场城镇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兵团四师,城镇文化,发展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厉声著.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2]王运华著.屯垦戍边与精神文明[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兵团小城镇 篇10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 关于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研究较多, 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全国、区域及各省市等, 但关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 且研究对象为兵团的甚少。由于兵团在体制、区域分布、历史等方面的特殊性, 导致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与其他省市区域有共性也有特性。因此, 笔者在兵团实施跨越式发展和“三化”建设背景下研究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问题, 以期通过实证得出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现状,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已有文献关于指标体系构建部分所选指标各异, 城镇化大都用非农人口比重或城镇人口比重表示, 个别学者将城镇化系统分成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部分综合表示, 相应的产业结构大都用非农产业比重表示, 个别用产业比及产业就业比等综合表示。本研究在参考大量文献基础上, 遵循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筛选出尽可能全面而重点地表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指标, 再根据可操作性原则剔除无法获取数据的指标后, 构建了由目标层、系统层、功能层、指标层组成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见表1) 。

1.2 研究方法

1.2.1 指标赋权方法的选择。

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方法较多, 纳整理后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种。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是利用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熵值提供的信息量来决定各指标权重的大小, 其优点是可消除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 但缺陷是所获取指标权重存在均衡化分配现象[1], 造成该缺陷的原因是其所用数据为统计数据, 未考虑到构成指标体系的各指标对指标体系影响程度不同的问题, 而变异系数法恰可弥补此不足。因此, 本研究采用熵权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 以此来弥补单一赋权法的不足。

(1) 熵权法[2]。熵权法得出的指标权重值能克服人为因素影响, 使最终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构造判断矩阵。假定被评价对象为m年的城镇化情况, 而每一年的城镇化评价指标由n个指标构成, 据此可构造出判断矩阵:R= (rij) m*n, (i=1, 2…m;j=1, 2…n) , 式中rij表示第i年的第j项指标的数值。

第二步:选用极值法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指标量纲、数量级及正负指标等的差异, 需将判断矩阵R标准化处理。标准化方法有多种, 较常用的有标准化法、标准差法、极值法、均值法等。由于极值法能在保留变量差异水平的同时, 满足取值在[0, 1]间的要求, 且本文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取值范围是[0, 1], 因此本研究选用极值法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后的矩阵为B, 对于正向指标而言:bij=rij-rmin/rmax-rmin;负向指标而言:bij=rmaxrij/rmax-rmin;式中bij和rij分别为标准化后的值和原始值;rmax和rmin为第j项指标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第三步:确定指标信息熵值E及信息效用值D。各评价指标的熵值可表示为:。而某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Dj=1-Ej。

第四步:计算各指标权重W。, 当且仅当。

当对样本进行评价时, 用指标权重wj与标准化后的bij的积作为样本的评价值, 即fij=wj×bij, 样本评价值。由此可知, fi越大, 说明样本效果越好。最后比较所有fi的数值, 可得到评价结果。

(2) 变异系数法[3]。计算步骤如下:首先, 构造相应指标体系的特征值矩阵。其次, 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δj, 公式为:

式中, δj表示第j个指标的变异系数;A为第j个指标值的均方差;为第j个指标的均值。最后,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Wj, 公式:。

(3) 组合权重评分法。组合权重评分法就是将上述熵权法与变异系数法两者综合的一种方法。假设WZ为最终组合权重, Wb为变异系数法确定的权重, WS为熵权法确定的权重, 建立组合:Wjz=βWjb+ (1-β) Wjs。其中β为权重的折衷系数, 其越大表示变异系数法所确定的权重对综合权重的影响越大;反之, 则熵权法的影响大。本研究取β=0.5.

1.2.2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性测度方法

本研究选用加权线性和法计算两者协调发展水平, 分别计算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系统发展水平, 再根据协调度公式判断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 最后构建定量评价模型实证分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

(1) 系统发展水平。其公式为。设城镇化系统F1与产业结构系统F2的发展水平分别为F1 (x) 和F2 (y) , 则:。式中, x, y为相应发展水平的特征向量;a和b为相应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2) 协调度。协调度是反映两者是否协调的指标, 也用来衡量系统间的静态差距。关于协调度计算方法较多, 本研究选择数理统计学中的变异系数法进行衡量。设城镇化系统F1与产业结构系统F2在某一时刻的离差系数为Cv, 则:

由于离差系数Cv越小表明两个系统间越协调, 当g (t) 取最大值时, 离差系数最小, 则量系统越协调。因此, 可将城镇化系统与产业结构系统的协调度定义为:

其中, k为调整系数, 其取值k≥2。k的取值越大, 则两系统的静态差距越小, 即越协调。若F1 (x) 、F2 (y) 相等, 此时, 城镇化系统与产业结构系统的静态差距为最小状态。本文取k=4。

(3) 协调发展度。由于协调度仅反映两系统间协调程度, 而不能衡量和反映两系统的发展情况。因此, 可将两者的协调度和发展水平结合, 得出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度的指标表示为:, 其中α、β为待定系数, 且α+β=1, 本研究取α=β=0.5。GD值越高, 说明协调发展程度越高;反之越低。协调发展的等级划分, 见表2。

2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进行综合赋权。首先, 将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指标体系的原始数据用极值法标准化, 根据熵权法原理分别计算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系统的权重;其次, 根据变异系数法赋权原理, 将特征值带入相应公式得出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相应指标的权重;最后, 根据综合权重计算公式, 取β=0.5, 可得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指标体系各指标的综合权重, 见表3。

2.2 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2.2.1 城镇化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将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与各指标权重相乘, 可得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 详见表4。

分析表4可得:首先, 随时间推移, 兵团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 其中城镇化上升趋势尤为明显。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由2001年的0.1662上升至2011年的0.8829, 而产业结构水平则由2001年的0.4788缓慢上升至2011年的0.5448, 由此可知, 城镇化上升趋势较明显。

其次, 兵团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出现较明显的背离现象。背离现象的发生是由两系统发展水平不一导致的。城镇化综合发展速度远快于产业结构发展速度, 导致城镇化发展水平由2001年的远落后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 提升至2011年的远快于产业结构的现状。分阶段而言:第一阶段, 2001-2007年的负差距阶段, 即城镇化发展水平远落后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阶段。该阶段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总体优于城镇化发展水平, 随时间推移其优势不断减弱, 至2007年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相当。该阶段, 城镇化发展水平增速迅猛, 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不增反降, 由此导致了该阶段产业结构优势的快速减弱;第二阶段, 2007-2011年的正差距阶段, 即城镇化发展水平快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阶段。2007年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状态基本一致, 随后兵团“三化建设”战略的提出使城镇化发展速度远快于产业结构发展速度, 导致至2011年城镇化发展水平远优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现状。

2.2.2 兵团城镇化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发展水平分析

(1) 城镇化系统。分析图1可知, 2001-2011年间, 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构成城镇化的各子系统中, 除了2006-2009年社会城镇化子系统的快速发展导致经济城镇化子系统稍微落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外, 其余年份经济城镇化系统与城镇化发展系统发展轨迹基本一致且仍有强劲增长趋势, 说明经济城镇化对城镇化发展水平贡献度较高;社会城镇化子系统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贡献低于经济城镇化, 除2006-2009年异常升高外, 其余年份与城镇化发展水平轨迹基本平行, 但贡献度较小, 说明社会城镇化子系统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贡献虽小但稳定。2006-2009年社会城镇化发展水平异常高的原因是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迅猛增长导致的;人口城镇化子系统系数值相对最低, 且其后期增长速度逐渐落后于其他子系统及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度速度, 导致贡献度不断降低, 与其他各子系统的贡献度差距越来越大, 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兵团现阶段的人口城镇化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 而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综上, 对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贡献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

(2) 产业结构系统。分析图2可知, 2001-2011年间, 兵团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得到小幅提升。各子系统中, 产业产值结构综合发展水平高于产业就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 其贡献度也高于产业产值结构对产业结构综合发展系统的贡献度。产业产值结构自2001-2003年实现较快幅度增长后, 其余年份则发生微小波动, 至2011年末总体未实现增长。而产业就业结构从2001-2004年间发生较大降幅后, 自2004-2011年间总体实现较快增长, 由此也带动了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且2003年后的产业就业结构的发展轨迹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的轨迹基本一直, 由此可知, 产业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贡献度很高。

深入分析发现, 上述实证分析结果与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基本相符。由于兵团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使得城镇建设速度较慢、固定资产投资等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产业基础较差, 导致2006年之前的城镇化发展较缓慢, 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 且得不到优化和调整。2006年之后, 兵团大力提出“三化建设”发展战略, 使得兵团工业快速崛起、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 加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城镇化三者间的互促作用, 导致兵团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各产业的产值总量迅猛增长, 但产业结构优化较缓慢, 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原本就具有长周期性, 另一方面与兵团长期农业经济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基础薄弱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 前期众多投入的产出效应将逐渐发挥, 由此可推测未来的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等的发展将优于现在的状态。

2.3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根据协调度相关计算公式及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见表2) , 可得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及两系统的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等级 (见表5) 。由表5可得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趋势图 (见图3) 。

分析表5和图3可得结论: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程度不断提升, 经历了从“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的提升过程, 但两系统的协调类型经历了从城镇化滞后到产业结构滞后的转变。将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深入分析, 可得结论:

(1)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在功能性协调发展方面不够协调。功能性协调不仅是整个系统协调发展的内容, 也是结构性协调的表现形式。通常,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结构功能性协调水平较低时, 其互动作用不明显。表2中协调等级的划分就是根据系统内两者功能性协调内涵划分的。结合上述实证可知, 2001-2009年, 兵团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经历了由“一般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的过程, 说明此阶段内, 两系统各自发展较缓慢, 且协调度低, 导致两系统整体作用未得到发挥。2009-2011年, 两者处于中级协调阶段, 说明两系统整体功能作用得到一定程度发挥, 整体功能性协调度较低。

(2)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在时间维度上协调性欠佳。时间性协调是协调内容之一, 对于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而言, 时间性协调意味着两系统在同一时间段内不能彼此分离而各自发展。实证分析发现, 2001-2011年间, 城镇化总体一直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而产业结构呈现缓慢盘整态势。以2007年为分界线, 之前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一直高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 之后则城镇化发展水平一直高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 由此可知两者互相带动作用似乎不明显, 在时间维度上的协调性欠佳。

(3)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状态不具有可持续性。根据系统协调发展理论及内涵可知, 系统协调发展应是系统内两者间经历不断“协调———失调———再协调”的动态过程, 系统就是在这种反复中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4]。本研究通过实证发现,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般失调到初级协调的过程, 且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水平得到较快速度提升, 但协调类型却仅在2007年有转换点, 且2007年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差距越来越大, 难以出现协调类型的反复, 这将导致现阶段的协调状态不具有可持续性。

2.4 兵团各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兵团各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仍采用上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兵团统计年鉴中各师相关数据, 计算出2011年各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等指标, 见表6。

通过表6可知, 兵团各师城镇化、产业结构、两者协调度、协调发展度等情况各异, 呈以下特点:

(1) 各师总体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 两级分化严重。发展水平较高的有十二师、八师和六师, 发展水平最低的为十四师, 发展水平高低间差异很大。

(2) 各师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稳定, 各师间差距较小。综合水平稍高的有七师、八师、十师和十二师, 综合得分均大于0.5。

(3)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整体较高, 绝大多数协调度高于90%, 且大部分协调度甚至高于98%, 但三师和四师的协调度相对较低, 仅在50%~60%之间,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十四师的协调度极低, 仅为5.91%。

(4) 协调发展度水平总体较好。兵团14个师, 除十四师处于失调、三师和四师处于濒临失调外, 其余各师均达到不同程度的协调状态。其中中级协调的师有4个, 初级协调的师有7个, 但十四师的协调发展度极低, 处于失调状态, 值得特别关注。

(5) 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稍弱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分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值不难发现, 除六师、八师和十二师外, 其余各师的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不同程度地高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但差异各异, 三师、四师、十四师的差异较大, 说明这三个师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虽然各师在不同评价指标上得分及差异各异, 但各师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呈正态分布。以六师、八师和十二师为代表的各师, 不论在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 还是两者间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等各方面都较好, 说明这些师综合发展水平较好。其快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无外乎较早实施师市合一体制、区位优势明显、非农比重水平高、快速实施的工业化战略等综合作用结果。以三师、四师和十四师为代表的各师则恰恰相反, 其中十四师各方面发展水平落后尤为明显, 究其原因无外乎都是非农产值及非农就业比重较低、缺乏中心城市、区位优势不明显等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由此可知, 各师城镇化及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最终都与产业有着很大的关系。

3 结论与建议

3.1 实证结论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对于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实证结果表明:

(1) 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提升较快, 各子系统中的贡献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相反, 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提升幅度较小, 二三产业的产值与就业比重不协调, 三产比重较低, 这与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路径不相统一。子系统中的产业产值结构综合发展水平高于产业就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因综合发展速度的差异, 导致两者出现了较明显的背离现象。

(2) 影响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兵团现阶段的协调类型为产业结构滞后的中级协调水平, 综合协调性有待改进。两系统在功能性和时间维度上协调性欠佳, 且两系统现阶段的协调发展状态具有不可持续性。

(3) 兵团各师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呈正态分布, 两级分化严重, 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稳定, 各师间差距较小。各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整体较高, 协调发展度水平总体较好。

3.2 对策建议

(1) 兵团城镇化后期的发展应注重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发展, 由此提高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质量, 实现由高水平人口城镇化向水平城镇化质量转变。在发展城镇化的同时, 应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 不断加强二产和三产的投入和开发力度。这要求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以市场为导向, 与资源禀赋相适应, 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 继续优化大农业和订单农业, 鼓励和倡导农民大力发展团场及连队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以能源开采和深加工为代表的第二产业, 将能源开发与加工的链条继续拓展和延伸, 同时应避免对能源路线的过度依赖;大力提高招商引资和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 引进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的工业企业, 加速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同时带动就业和税收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各师因地制宜地根据各师实际情况发展旅游、商贸、餐饮、物流等行业, 加大对行业相关领域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将对第二、三产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同时增加了二、三产业对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贡献。

(2) 兵团现阶段在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更应加大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步伐, 以做到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同步推进和协调。这需要在紧抓对口援疆机遇基础上, 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进而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经济环境;另一方面, 继续大力推进三化建设, 将三化建设作为推动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途径。努力实现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均衡分配三次产业间的投入, 在注重生产总值的同时更加注重生产总值的质量, 这要求在各次产业发展方面有重点, 有倾斜。

(3) 继续鼓励城镇化发展水平较快的师市充分利用自身优越条件快速发展, 努力形成增长极, 采用先富带后富战略对因区位等因素发展较缓慢进行支援, 同时政府应针对发展落后的师继续积极推行师市合一体制, 以进一步加快落后地区自身发展, 此举在建立增长极城市的同时带动了落后地区发展。在产业方面, 各师应主动作为, 将农业产业化作为各师培育特色的手段, 因地制宜地努力打造各师产业特色和品牌, 尽量避免各师趋同化现象带来的低效率竞争, 各师争取在产业方面打造“一师一特色”以此来推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强化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各自发展的同时, 还应注重两者的协调和互动, 以此达到高效率的系统发展。

摘要:构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 得出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得分, 再根据计算出的城镇化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综合得分基础上, 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 协调发展等级连续提升, 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 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上一篇:文学与治国的互动下一篇:周年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