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兵团职工素质工程的思考范文

2024-07-02

创新兵团职工素质工程的思考范文(精选4篇)

创新兵团职工素质工程的思考范文 篇1

提升新团场职工素质工程的思考

农二师三十八团副政委、工会主席买买提.达吾提

(2012年9月)

随着新型团场的发展,团场职工队伍内部结构和整体素质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产一线的岗位陆续被来自内地农村和灾民新职工取而代之,而这些职工的综合素质又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目前三十八团而言,连队农业生产职工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一线农业职工是新型团场最基础的力量,从某种角度说,这部分人的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新型团场能否顺利实现“三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而在这部分人员中,老职工的子女占5%左右,新增职工(指近期河南农村和甘肃灾民落户的职工)占生产一线职工总数的95%,新职工所占比例之高,但他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这一部分人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往往思路窄,顾虑多,眼睛只盯着自己,既缺乏集体主义,更缺乏科技种田的基本技能,许多方面还远不能适应农场现代发展的要求,更不能与城镇化建设相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场发展。

提高广大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开创职工队伍的先进性,就要有一支具有先进理念、社会道德、现代文化科学如识和遵纪守法的高素质职工,是全面建设兵团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是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巩固兵团屯城戍边的重要保证。故创新型团场职工素质工程既是时代的呼唤,更是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施职工素质工程,要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针对新团场职工队伍内部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新职工太缺乏“兵团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团党委领导下,行政支持,职工投入、工会运作的格局。共同抓住开展“创争”活动的机遇,乘势而上,兴起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热潮。一是建立学习组织,根据技术业务需要加大职工培训力度,确保岗位培训的实效,鼓励自修文化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自学成才;二是创造条件让职工参加农校和夜校的学习;三是组织学习观摩外地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四是给职工提供实践锻炼的基地、保证经费和资料,让他们边干边学,边学边实践,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五是大力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让他们动脑动手,增强竞争意识;六是建立激励机制,实行表彰奖励,鼓励职工大搞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我们要按照兵团工会的要求,不断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要不断着眼新的实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要善于用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解决新的问题,切实使职工素质工程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其一,齐心协力强组织。文化知识是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其他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是影响一个人素质提高,能力增强的重要障碍,三十八团现有一线承包土地人员1239人,高中以上学历占5%~8%,是老团场的职工子女;绝大部分来自内地边远贫穷山

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虽然经过政审和考试以及后期补习学习,但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在团党政主要领导的领导下,成立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建立三十八团职工文化活动中心、9个职工书屋和农家书屋,26个类型学习性兴趣活动小组,每个月定期开展读书学习交流演讲活动。以158名农广校学员和667名夜校学生为主抓手,以758名民兵营成员为基础,做到每周三天早操训练,每月一次汇演大检阅,建立健全具有38团特色的职工队伍。职工素质工程的组织领导小组、全优工作实施方案,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格局。一是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注重组织协调。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面协调,作出明确分工,确保有效指挥。工会作为具体办事部门,要注重行使协调权力,强化协调出战斗力的意识,自觉提高协调艺术;二是按照负责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组织机构内部是否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关键在于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必须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切实通过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干事有干头、干了有盼头、干好有奖头的良好氛围。

其二,坚持不懈定规划。针对近年来职工队伍的变化,各级党组织始终把职工素质工程的规划目标列入年度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激励职工拿文凭,自学成才给予重奖;二是让职工学习外地建红枣园的经验和先进技术;三是强化和扶持职工致富实践基地,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工会作为专门办事机构,要从抓制度管理入手,每年年初制定全年职工素质工程规划,分解职工素质工

程目标,在职工素质工程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年中检查职工素质工程落实措施,年底总结成绩和教训,并进行评比表彰。

其三,与时俱进抓宣教。培育新型团场职工队伍,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屯垦戍边的需要。同时,又是对职工精神文化利益的重要维护。因此,各团场工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要深人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兵团精神的教育,用老一辈军垦战士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和兵团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新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确立扎根团场、献身团场的决心和信心。根据团场工会的特点和形势的变化,坚持一年一个主题,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不断丰富主题教育内涵,强化主题教育成果。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新团场、新形象、新贡献”、“学政治、学法规、学技能、树新型团场主人翁形象”、“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再创新业绩”等主题教育。利用健康向上的文化载体,寓教于乐,丰富职工的文化体育生活,形成良好的新型团场文化氛围,从而增强团场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效促进团场职工队伍稳定和发展。

其四,引导学习树新风。团场工会要及时提出“创建学习型团场,培育如识性职工”的活动方案。把工会多年坚持开展的读书活动推向一个崭新的层面,成为凝聚和吸引职工为新型团场发

展建功立业的有效抓手。团场、连队,要结合实际,组建干部学习组、职工学习组、青年职工学习组、女职工学习组等,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提供必须的学习书籍,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自学成才等各种群众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帮助职工提高技能,增长才干。有效的开展征文比赛和读书演讲活动、并邀请如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激发职工群众读书兴趣,以召开读书求知座谈会和表彰奖励读书成果、提供职工群众读书热情,实践证明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必须加以坚持。

其五,持之以恒搞评选。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在职工队伍中广泛开展“五好职工”评选活动、种植状元评选活动和致富能手评选活动。同时,工会组织开展的劳动竞赛,对提高职工的竞争意识、激发起职工的劳动热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了积极有效酌作用。劳动竞赛的定项、动员、组织实施、考核、评比、总结和表彰等一系列严密的程序和过程,有效地增强了团场工会的凝聚力、群体效应和集体优势的发挥。因此,工会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既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评比原则,实事求是地突出优胜,奖励优胜,但是又要注意竞赛的实效性,不能只求表面轰动效应而不讲究实效。要通过劳动竞赛评比表彰,让职工在精神、物质、心理等多方面同时得到满足,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真正发挥评比先迸的作用。

创新兵团职工素质工程的思考范文 篇2

1 我院工程力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及目标

1.1 培养工程力学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密切联系工程实际, 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善于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 富有判断力、想象力、批判精神和开拓精神, 并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的高级人才。这类人才, 既不是白领, 也不是蓝领, 而是应用型白领, 亦可称“银领”, 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

1.2 工程力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主要是为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跟得上, 多能力的人才。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 更应是岗位群能力, 不仅是专业能力, 也是综合能力, 不仅是就业能力, 更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 不仅是再生性技能, 也是创造性技能。

2 我院基于素质拓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构思

2.1 以意识观念转变为前提, 构建“四个一”思想教育体系

根据培养工程力学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特点, 学院构建了“四个一”的专业思想教育体系, 即为每个学生班配备一名班主任、一名副班主任, 每个学生社团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每个学生寝室配备一名导师。

学院把入学教育纳入到主题思想教育学分中, 学生一入学, 学院通过主题活动使其充分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方向、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学院教师情况、实验室状况、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等方面的信息。使学生能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结构上的了解, 便于学生掌握课程的相关性, 进行自学及查找参考资料,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提供必备的身心素质和专业思想素质。

2.2 以教育环境创新为载体, 打造“三力”效应品牌活动

教育环境的创新在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院将素质拓展计划中的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学分的评定融入到学院整体的软环境中, 要着力打造和凝练一批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效应的品牌活动, 产生倍增的育人功效。

首先, 学院创造性地开展“三育人”教育工作。要求全体老师不仅要作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更要为人师表, 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 在思想信念、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其次, 有效调节师生人际关系, 形成师生联谊互动模式。学院坚持每年举行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师生联谊会, 典礼上, 由我院院长为每一名毕业生授予学位, 并邀请毕业生家长一同分享和见证这一难忘的历史时刻。通过开展此类活动, 建立了坦诚合作、相互信任、彼此接纳的新型师生关系, 积极疏通师生情感交流的通道, 有益于学生文化艺术与身心的发展, 此类活动已成为我院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选修内容的必修环节。

2.3 以本科生“双导师制”为平台, 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发展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 学院聘请校内外指导教师, 充分发挥校友和社会知名人士的巨大作用, 努力形成校内外导师队伍的“大循环”,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导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 在课程选题、可行性研究及过程研究等方面给予相应地指导, 而且, 指导教师还可以在自己的课题中设立一个子课题, 让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 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在较高的层开展,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研究和应用能力。特别是科技类社团和高年级的学生, 通过参与一些具体性科研工作, 诸如资料整理、数据收集与处理、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环节, 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认知, 激发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同时, 学生在从事科研工作中, 可以感受到教师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式及思维方式, 这有助于学生严谨、敬业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也有利于学生获取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学分。通过聘请校内外指导教师, 充分挖掘各方资源,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2.4 以激励机制创建为保障,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热情

激励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是建立在满足个人某种需求期望的基础上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范化开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为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院通过设立企业和校友奖学金、学习“进步奖”奖学金, 出台《本科生关于科技学术活动的奖励办法》, 构建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2.5 以科技创新活动为重点, 创建科技活动“三层次”体系

学院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的不同特点, 建立了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为龙头, 周培源力学大赛、力学基础实验竞赛等为主体的“三层次” (即校级示范性活动、院级主体性活动、班级基础性活动) 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体系。

一是开展以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积极性为目的的活动, 如聘请国内外力学专家、校友作力学研究进展学术报告、专业知识普及讲座、定期举办学生科技成果展等, 主要面对低年级学生。

二是开展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 在科学研究中学习锻炼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的各项活动, 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可以采取三种形式: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科技活动工作室、社会实践。通过以上三种形式直接参与科学研究, 走向社会进行科技服务, 主要参与对象为高年级学生。

三是通过学科竞赛方式, 挖掘、鼓励、扶持一批骨干学生出高水平的成果, 如发表论文, 申请专利等。对于学生参加科技学术活动的相关研究成果经学校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可以替代工程力学专业的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考查课程。

实践证明, 以“启蒙、普及、参与、升华”为主线的活动体系, 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摘要: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与延伸。以工程力学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例, 重点论述了加强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素质拓展,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周仲魁, 夏菲, 梁丽萍, 等.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 :49-52.

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3

关键词:职工;素质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40-01

职工是立企之本,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活力取决于职工队伍素质的优化和提高,为此,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企业中心工作为主线,针对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薄弱,采取积极有效科学合理的措施,坚持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企业实现新发展的战略任务,以职工岗位成才为重点,大力推进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和知识型员工的培育,不断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一、多管齐下,多头并举,“一讲、二赛、三查找”

运用有效的载体,搭建适合的平台,是开展好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有力保证。本着这一认识,我们按照企业要求,确立了以“一讲、二赛、三查找”为主要手段的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模式。一讲:即形势任务宣讲。以形势任务教育为抓手,统一全体干部职工对开展好职工素质工程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围绕公司“两会”精神和“双促”活动主题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上党课活动。二赛:即组织开展好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学推赛。通过组织发动、定期考核、评比交流、有效激励等方式,调动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的积极性。在技能竞赛评选“星级工”基础上,积极探索和试行在管理干部中评选“星级科员”的考核制度,推进其专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查找:即大力推进“三查找”工作,在整改落实上下功夫,鼓励职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能力,提高水平。将群众性“三查找”活动与合理化建议和职代会提案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内容涉及生产经营、工程技术、改革改制、劳动保护、职工教育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

二、正视不足。理性分析,解决三大问题

根据对以往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的思考与总结,清醒地认识到,仍有三方面的“瓶颈”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1、活动运行机制不够顺畅,过程管理比较薄弱。目前,素质工程建设的许多工作虽然已经纳入到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之中,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活动机制和过程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够顺畅、比较薄弱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2、“需、练、赛”一体化尚未真正实现,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能否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使培训方式由一次性的上岗培训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性培训转变?培训方向是否可以由普及型、考核型向提高型、储备型转变?对培训工作的考核是否可以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实效转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切实树立起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崭新培训思路,创新培训的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受限于种种客观因素,还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解决好培养人才与留住人才的矛盾问题。实践告诉我们,职工的思想观念和求知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我要学”逐渐成为职工熟练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岗位竞争能力的内在动力。在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同时,要通过思想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政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人文环境的优化培育等,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三、提高认识,集思广义,群策群力抓“三力”

我们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统一表彰”的工作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针对存在的三方面问题,我们在加强与公司主管培训的部室沟通联系的同时,从改进自身工作的角度,集思广义,群策群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1、立足需求、制度人手,增强群众性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的源动力。

我们加强对职工素质工程运行情况的评估和分类、分层指导,形成阶段目标、实施内容、工作进度、情况反馈等环环相扣的闭环运作模式,不断规范和完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切合实际的长效机制,并将此项工作全面纳入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日常管理。与此同时,进一步健全“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技能竞赛制度和岗位练兵制度。进一步完善导师带徒制度和创争培育制度,提高带教水平和带教质量。规范落实合理化建议有关制度,提高合理化建议的质量,组织好合理化建议的实施。

2、创新思路、丰富载体,增强群众性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的作用力。

首先,我们大力抓好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重点组织好中层干部的“双月”讲座、业务轮训和岗位知识培训等,使他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人的素质决定企业发展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次抓好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规范工程技术人员的评聘工作,建立健全项目攻关计划申报、年终评审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优秀技术人员选拔任用制度等,促使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向纵深发展。再次,抓好一线职工队伍建设。建档立案,着力抓好班组长的培训和使用管理,班组长岗位资格的培训取证率始终保持在100%。

3、塑造典型,营造氛围,增强群众性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的凝聚力。

创新兵团职工素质工程的思考范文 篇4

1 职工队伍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一线重点基层单位进行调研后发现,存在以下现象:一是,年龄不同,需求不同。50岁以上者,按部就班;35~45岁的,能够参与,被动接受;35岁以下者,希望多提供素质提升的机会。二是,知识结构不同,需求不同。本科学历的,年轻人居多,希望得到素质提升的欲望强烈;大中专学历的,青壮年居多,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希望得到素质提升的欲望一般。高初中学历的,对素质提升无所谓。三是,人才的“单一型”亟待得到素质提升转化成为“复合型”。就目前现状而言,基层员工队伍中“单一型”人才比较普遍,而“复合型”、全面型、多技能管理人才相对较少。

调研数据表明,该企业干部员工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文凭与知识水平错位,管理型人才逐年增加,高、专、精专业人才减少、流失,生产一线技能性人才短缺,技能素质提升现状并不理想,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管理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跟不上形势要求。二是,方式手段不科学,针对性不强。三是,激励考评机制不完善,积极性不高。

2 提高职工技能素质的好的做法

该企业立足实际,以“三结合”(理论提升与现场实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学成才相结合,师徒共进与岗位成才相结合)为原则,以着力提升职工队伍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明素质为目标,以岗位技能师带徒、员工互讲、技术比武等为手段,扎实、有效深入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2.1 以班组为单位,强化根基

加大班组级别队伍建设工作,在一线单位开展“学规程、用规程、见行动”活动。研究制定了统一的工作计划,指导各班组开展工作。活动从3月开始到12月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具体内容分别为紧密贴合变电运维专业的“两票”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维护和事故预想学习。各班组按照工区整体计划纲要编制本班组学习计划,并组织本班站全体职工进行学习。班组学习可同时与班站会、安全日学习、员工互讲、现场提问、技术讲课等活动相结合,确保每名职工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通过互讲、互学、互评提升全体变电运维职工的业务技能,切实取得了实效。

2.2 坚持技术比武,以赛促培

为及时检验队伍建设工作的效果,每年持续开展变电运维技能比武竞赛。竞赛通过理论考试选拔、职大仿真中心仿真事故处理培训、地下变培训基地实际操作以及现场竞答知识竞赛四个环节,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训与竞赛相结合,以学促培,以赛促学。通过技能竞赛使优秀职工脱颖而出,树立技能标杆,为广大职工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激励职工特别是青工立足岗位成才,全面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2.3 发掘青年骨干,储备人才

在各班站中以民主推荐为主要手段,组织实施后备班站管理人员选拔活动,各班站择优推荐班站后备管理人员、青年骨干,工区将其纳入《变电运维室后备班站管理人员人才库》。工区领导与资深专责组成专门的评审组,对推荐的人员进行综合测评,最终通过打分、加权评议的程序化方法确定最终人选作为后备人才重点培养。工区组织后备人才成立“变电领航工作室”,队员在工区运行专责干部带领、指导下,有计划的、系统的开展专业技术讲课、培训,并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大中型工作现场,学习实践提升素质。

3 提高职工技能素质的对策及措施

3.1 更新思想观念,提高业务技能

观念新是做好当前形势下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的根本。要转变过去人们对“电老虎”的观念,就要立足岗位从提升自我做起。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四个服务”的理念,就是要电力职工做好电力客户、服务社会的服务人员。为此,必须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强化服务措施。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技能,才能服务好广大客户。

3.2 探索有效手段,展技能素质提升的方式方法

具体实施中应把握“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学习形式的多样性。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激发员工学技成才、报效企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同时给员工搭建施展才华、脱颖而出的舞台,营造重视培养、选拔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二是,注重学习方法的切实可行。采取上下互动,情景模拟、事故预想、措施研究等手段,增强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老师、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技能素质提升的吸引力。三是,注重学习时间的灵活性。根据工作之余的零碎时间多,整块时间少的特点,把理论学习要点整理成自学提纲,以岗位自学为主,脱产学习为辅,着眼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灵活开展。四是,注重利用多平台教学的创新性。如利用当今发达的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育,扩大覆盖面。同时,还可以开展广大干部员工喜闻乐见的观看视频、微电影、拓展训练等,进行多手段、多形式的探索实践。

3.3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为了更好的提高职工的技能,更好的调动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企业要不断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工作中的考核,我们要针对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就行考核。二是,要对职在职培训方面进行考核。在员工自我学习过程总要实行动态管理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定期和不定期抽查考核。企业在现实的工作考核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考核机制。第二,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有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才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奖惩制度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执行,要在公平的标准下使每个员工都觉得公平。在工作中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惩方式,要做到物质奖励和奖励合理分配。要把晋升制度和奖惩制度想挂钩,要正真的做到优者上,劣者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职工个人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

3.4 营造良好的队伍建设环境

上一篇:毕业生鉴定表填写规范下一篇:污水处理工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