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城镇化

2024-09-29

兵团城镇化(共10篇)

兵团城镇化 篇1

城镇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跨越的必由之路。农村城镇化, 不仅仅是意味着城镇人口和非农产业活动向城镇的转移聚居、强化和分异, 以及城镇景观的地域推进等实体变化过程, 也包括城镇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 乃至包含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价值观念向乡村地区扩散、渗透的精神变化过程。正如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 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对新疆这一特定绿洲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分析, 对于研究西北干旱区绿洲农村城镇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更为重要的是, 对新疆城镇化水平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西北干旱区绿洲发展农村城镇化的战略决策, 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选择对新疆兵团下辖的13个师进行分析, 是因为各师所辖的团场人口集中, 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居于基础地位, 它是连结大中城市和乡村的纽带, 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多数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有利于辐射和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新疆独特的绿洲地貌格局, 各绿洲间相距遥远, 城镇网络仅靠一方力量难以形成, 而兵团各师分布在天山南北, 深入了解兵团各师城镇化的发展, 才能对新疆城镇化的发展有更清晰、全面的认识, 从而才能更深入的认识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程度。兵团农场城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其经济功能上, 更重要的是通过城镇建立和发展实现戍边功能的稳定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占有土地面积7.456万km2, 兵团下辖14个农业师, 175个农牧团场, 所属农牧团场大多数分布在新疆绿洲、盆地边缘和山间河谷地带, 在天山南北形成14个大行政区划。分布在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喀什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哈密地区、和田地区、吐鲁番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15个地、州、市内。因此, 兵团城镇化对于稳定边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昔日荒无人烟的戈壁上, 兵团已新建起数千个城镇和居民点。兵团各师经过几十年的建设, 已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小城镇。随着小城镇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创造了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 不仅提高了农场居民收入, 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 也拓宽了兵团城镇建设资金渠道, 改善了基础设施, 有利于吸收更多人口聚集, 维持社会的繁荣稳定。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兵团经济是新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农业占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城镇化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评价农村城镇化水平必须建立适当的指标体系。本文在充分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 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数据的可得性角度, 选取了13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城镇化原始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兵团各师进行了实证的量化分析。在指标的选择过程中, 突出了各师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情况。

1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过程

1.1 因子分析评价方法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 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通常称为因子。然后, 根据相关性或相似性的大小把变量或样品分组, 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 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因子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 (1) 根据研究问题, 选取原始变量; (2) 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法对原始变量的观测值进行标准化; (3) 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4) 求解初始公共因子及因子载荷矩阵; (5) 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6) 计算因子得分; (7) 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值, 总分值越大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

1.2 农村城镇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 在充分考虑兵团各师的实际情况和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的基础上, 构建了农村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1) 总人口 (X1) ; (2) 人均GDP (X2) ; (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X3) ; (4) 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 (X4) ; (5)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 (X5) ; (6) 职工平均工资 (X6) ; (7) 农民人均纯收入 (X7) ; (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8) ; (9) 农用机械总动力 (X9) ; (10) 农村人均用电量 (X10) ;公路线路里程 (X11)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 (X12) ;小学在校学生 (X13) 。

1.3 因子分析方法对上述指标体系的实证过程

(1) 对13个师各指标的观测值进行无量纲标准化, 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决定提取因子的个数。满足条件的特征值分别为5.519、2.283、1.972、1.846, 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2.456%、17.563%、15.172%、14.197%,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387%, 满足累积方差贡献率在85%以上的要求, 因此, 相应提取的主因子有F1、F2、F3、F4。

(2) 经分析得到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看出X1、X7、X9、X11、X12、X13在F1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交通状况;X4、X5、X8在F2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了各县 (市) 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水平;X3、X6在F3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了各师经济发展水平;X2、X10在F4上有较大载荷, 反映了各师经济发展潜力。

(3) 由因子分析结果可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

(4) 由表3可得按照10县 (市的因子得分值排序, 如表4所示。

由表4因子分析结果可知: (1) 由综合得分排名可知, 农村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农八师, 最低的是农十四师。由高到低排名为农八师、农一师、农六师、农二师、农七师、农四师、农三师、农十三师、农十师、农十二师、农五师、农九师、农十四师。 (2) 排名第一的是农八师, 在各方面均位于前列, 农村城镇化水平较高。这一分析结果与农八师以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为基础的龙头产业逐步壮大, 围绕龙头企业所需的生产原料基地建设已初见规模, 初步形成了一批区域或跨区域的专业化和社会化都较高的龙头型产业链, 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是相适应的。排名第二的是农一师, 其果林产业发展程度高, 培育了许多知名的果品, 阿克苏红富士、香梨誉满疆内外。但其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占优势, 城镇化水平与农八师有较大差距。排名第三的是农六师, 其工业基础较好,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这与目前农六师已初步形成的以煤焦化为引领, 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塑料制造、机械装备制造梯次跟进的工业发展格局是相适应的。但其面临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约束。农二师、农七师、农四师、综合排名分处于第四、五、六位, 居民收入水平、第三产业规模处于中间位置, 其中农二师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农七师、农四师具有优势。农三师综合排名第七位, 一方面是因为其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较为滞后, 同时经济发展潜力不足也是致使其农村城镇化水平低的原因。农十三师综合排名第八位, 但是其具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师。农十师、农十二师、农五师综合排名分别为第九、十、十一位, 农十二师在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水平方面优势明显, 而农五师是最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师。农九师、农十四师各方面排名均较落后, 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 虽然各师经济社会得到了巨大发展, 但是农村城镇化总体水平差距较大, 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 因此有必要利用区域资源优势结合城镇化的成功经验, 合理利用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兵团各师发展城镇化的途径和对策。

2 加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绿洲城镇

在规划过程中要突出绿洲区域特色, 充分结合兵团各师的目前起点和长期发展, 建设资源开发型和节约型、地缘优势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兵团各师的城镇与周边农村、城镇以及中心城镇之间, 是一个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 其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 而要从绿洲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思路来设计规划。绿洲是农业的载体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源, 由于绿洲区土地资源紧缺,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 城镇建设、发展用地与耕地之间争地的现象更为突出, 因此, 必须要合理安排好城镇化建设用地, 要在切实贯彻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 处理好小城镇建设合理用地与严格保护耕地的关系。

2.2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与绿洲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

兵团各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 把地区优势与突出特色相结合,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 合理开发和利用绿洲区的国土资源, 重视国家重要工矿业、交通枢纽及重要旅游区的发展和建设。绿洲区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发展旅游业, 从而带动农村城镇化的实现已初见成效。农一师果品业发展迅速, 可以利用其带动第三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 进而快速实现城镇化这一目标;农五师作为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师, 应该整合区域优势资源, 发展特色经济, 以达到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城镇化的目标。兵团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经济腹地较广、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 以促进地方经济中心的形成, 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应充分重视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对外开放条件好的口岸城镇, 加速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总之,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区域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 培育城镇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点, 在发展建设中扬长避短, 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2.3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加速实现农村城镇化, 是农业现代化实施的关键

兵团各师应充分利用小城镇机制活, 风格独特、临近实验基地等特点, 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 从大中城市引进高科技人才, 在城镇周围建立农业现代科技实验基地, 形成高新科技园区。农八师综合排名第一, 与其注重人力资本投资是分不开的。对于新疆绿洲农业人才的培养还要注意双语培训的实施, 考虑到新疆处于少数民族地区, 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必须具备接受新技术、新信息的基本能力, 只有加强对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 才可以使进城的农民, 尽快的融入城镇化的生活, 从主体上实现农村城镇化。

2.4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的建没, 增强农村城镇化的能力,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能源电力、供排水系统、邮电通信、医疗卫生、商业服务设施和科学教育等具体内容。目前, 绿洲区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投入大幅度增长, 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从分析结果看, 兵团各师仍有许多薄弱环节, 大多数城镇基础设施相当落后, 缺乏城镇对居民的聚集作用, 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应加大对兵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增强农村城镇化的能力,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5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高农村小城镇的自然环境承载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在绿洲农业区, 生态极度脆弱, 生态农业对于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绿洲的存在不可或缺, 因此, 必须要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加强小城镇排污、治污和卫生管理, 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城镇能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绿洲脆弱生态环境的污染。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 增加城镇绿化面积, 为农村小城镇居民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为乡镇企业的投资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使绿洲农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1:3、18.

[2]吴文倩.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探析[J].商业时代.2007 (17) 4-6.

[3]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 1997, (5) :4-52.

[4]蒲清泉, 杨梅枝.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J].当代思潮, 2004, (2) 26-33.

[5]陈美球, 刘桃菊.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1) :58-61.

兵团城镇化 篇2

《当代兵团》:按照兵团党委六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兵团2015年开展城镇化提升年活动,此次活动具体将如何开展?

李林毓:城镇化提升年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巩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进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2012-2014)》取得的成果,此次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2015年1月至3月进行部署动员,各师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实际制定本师实施方案,确定本师开展城镇化提升年活动完成的目标、采取的措施、实施的项目,各团场参照师实施方案制定团场城镇化提升年实施方案,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015年4月至12月组织实施城镇化活动年活动的具体措施,各师要成立实施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深入开展各项措施。在坚持“提高效能、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原则下,强力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统筹安排各类工程建设,加强目标管理,严格进度目标考核,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类工程按计划、按程序、按目标有序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2016年1月至3月进行考核评估,在此期间,兵团要对各师城镇化建设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及兵团推进城镇化行动计划完成情况一并考核,全面评估活动成效,明确“十三五”目标任务。

通过三个阶段按步骤、有计划地有序进行,明确每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将责任落实到各师、团场,在城镇化提升年活动的一年多时间里,全面提升兵团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当代兵团》:为更好地开展兵团城镇化提升年活动,2015年兵团城镇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李林毓:要做好2015年城镇化提升年活动,重点要落实好以下七个方面的目标任务。

一是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兵团各级推进城镇化的工作机构和职能,形成高效有序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配套完善促进城镇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政策措施。努力实现由“以建为主”向“建管并重”的发展方式转变。2015年,各城镇成立城镇综合管理委员会,制定完善管理办法,提高依法管理城镇的能力;大力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市政公用事业经营服务,到年底城镇建设中民间资本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每个师明确3个至5个团场城镇开展试点工作;推动平安城镇建设,提高物业市场化管理的覆盖面,扎实做好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二是提升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更加注重区域统筹、师(市)团场统筹发展,更加注重城镇和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连队转型发展,形成以产业为支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带动区域城镇化加快发展。2015年,要加快设市建镇步伐,七师、十四师设市上报国家,一师、二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市合一”;推进区域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建设;加快城镇产业发展,推进产城融合;助推原连队居住区转型发展,再启动200个原连队居住区转型发展试点;加强中心连队居住区建设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抓好10个中心连队居住区示范点建设工作,逐步推进团连统筹发展。

三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城市及其相邻团场城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职工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空间环境。2015年,要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完成全部城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发挥教育资源对人口的集聚作用,加强交通能力建设,推进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出台社区治理和服务办法,制定社区治理和服务标准,进行量化考核试点,实现社区治理服务覆盖率100%。

四是提升城镇规划水平。科学定位城镇性质、发展目标和总体框架,优化空间布局和形态,突出特色,发挥好规划指导和调控城镇建设的龙头作用。2015年各师团要对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团域体系规划和团场城镇规划进行修订,同时完善专项规划以及近期建设规划;加强城镇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的执行力;推进“三规融合”试点,做好铁门关市、芳草湖农场“三规融合”兵团级试点工作;开展城镇特色风貌塑造的试点。2015年,每个师要确定1个城镇进行特色风貌塑造的试点,提升城镇文化内涵和品位。

五是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全面完成住房保障目标任务,力争年内实现95%以上的城市居民以及85%以上的腹心团场、80%以上边远边境团场的职工群众住上水暖电卫配套的楼房。2015年,继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5万套,农村安居工程5.5万户,实施棚户区改造10.5万户;抓好棚户区改造,城镇全面清除20户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进一步提高住房品质,实现符合“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的保障性住房达到90%以上;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完成保障性住房实名制建档工作,全面解决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六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城镇道路、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2015年,加强市政道路和城镇照明建设;加强重要水源地保护设施建设和供水系统改造提升,完善公共供水厂水质监测体系;基本普及集中供热,确保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0%;推进城镇“气化兵团”工程,燃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城镇污水集中达标处理率达75%以上;实施绿色生态工程,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创建5个全国生态城镇。

七是提升城镇居民文明素质水平。坚持城镇面貌改善与人的素质提升同步推进,促进人的行为的规范化和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共建共管和共享靓丽的城镇环境。2015年,大力开展诚信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强化诚信守法意识,继续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深入推进法制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普及法律常识,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不断深化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全社会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当代兵团》:2014年兵团城镇化率已达64%,而今年兵团城镇化率目标仅仅定在达到65%以上,其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015年开展城镇化提升年活动,“提升”的本质是什么?

李林毓:在“十二五”期间,兵团城镇化工作重点放在城镇化发展速度方面,通过城镇化率进行考核,而城镇化率的考核是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兵团总人口的比例为标准,显然,通过数字的比较来反映兵团城镇化率无法全面展示兵团城镇化现状。而现在,将城镇化标准细化分解,以就业水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保障率、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为标准,意味着更加突出了“人”在城镇化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2014年到2015年,兵团城镇化水平只提升1个百分点,相比此前每年的城镇化增长速度减缓,这个变化恰恰说明兵团城镇化工作较以前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提升”的本质正是今年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

2015年开展城镇化提升年活动,从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抓起、从最紧迫的地方抓起、从制约发展的瓶颈抓起,从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最直接、最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方面加以推进,要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向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转型,使城镇化涵盖的领域更全面,让更多职工群众从城镇化成果中受益,切实提高幸福指数。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发挥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更大贡献。

《当代兵团》:为了确保兵团2015年城镇化提升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兵团在保障措施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请您用一句话来描述您理想中的兵团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效果应该是什么样?

李林毓:3月29日,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刘新齐在兵团城镇化提升年活动启动仪式上指出,城镇化提升年活动覆盖广、环节多,要做好保障工作,他强调要在四个方面加强保障措施,确保兵团城镇化提升年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周密部署,统筹研究,协调、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师、团场作为推进活动落实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订实施方案,确保顺利实施。兵团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强指导协调和督导检查,扎实推进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要落实政策措施,兵团各部门及各师要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各类配套政策,推进活动开展。要利用好中央投资以及其他专项补助资金,盘活存量资金,重点投入城镇化建设工作,兵团、师每年从本级财务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支持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援建省市的协调配合,把提升城镇化质量作为援建重点,充分利用对口援建省市的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推进城镇化建设。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要加强兵团对师、师对团场的定期和不定期督导检查。年底师负责组织对团场考核,兵团负责组织对师考核,并对部分团场进行抽查,考核结果上报兵团。

四是做好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开展持久、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针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类指导、总结经验,及时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兵团城镇化 篇3

【关键词】 兵团 城乡 建设 用地 整治 规划

统筹兵团城乡发展,必须以规划为引导,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為导向,优先发展中心城市,优化师、团场部布局;积极发展中心团场小城镇,加快一般团场小城镇及中心连队的建设;强化团场部的吸纳、辐射作用,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提高团场部的规模档次,发挥团场部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的更快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

1.兵团城镇化发展方向

兵团城镇化要按照“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发展思路,促进人口、产业、公共资源向城镇聚集,增强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使城镇成为集聚人口和产业、丰富屯垦戍边内涵、弘扬军垦文化、转变职工群众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统筹规划城市辖区产业、人口、空间布局,做优做强现有城市,培育发展新的城市,重点发展团场小城镇,创新兵地共建城区模式,形成与地方城镇功能互补、分工协调,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

2.优化兵团城镇体系布局

兵团城镇发展布局采用“兵团管辖城市、垦区中心镇、一般城镇、中心连队”的分级布局方式。规划到2015年,兵团城乡用地结构比例将由现状的4.5∶22.1∶8.7∶64.7(城市∶团(场)部∶工矿用地∶连队居民点)调整为6.1∶29.3∶13.3∶51.4;规划到2020年兵团城乡用地结构比例将调整为7.4∶34.4∶14.1∶44.1。

2.1做优做强现有城市 以完善师市合一模式为切入点,以集聚产业、吸纳人口为重点,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资源向城市集聚,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城市成为提升兵团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增长。

2.2培育建立新城市 按照能够设立市的师都争取新建一座城市的思路,选择战略地位重要、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垦区中心城镇,增设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并纳入国家城市规划建设体系,加快推进实施。完成北屯设市工作,完善城市职能,统筹规划市辖区产业、人口、公共资源,分期分片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新型工贸基地;按照小城市标准,科学规划可克达拉、库西、塔斯尔海、芳新、黄田、皮墨等垦区发展,合理确定城市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加强垦区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吸纳垦区内部人口、产业、项目向垦区中心城镇集聚,提高中心城镇承载能力。加强设市组织机构建设,抓紧拟建城市前期准备和报批工作,加快推进条件成熟垦区中心城镇增设为自治区直辖县级市,逐步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做到成熟一个,建设一个。

2.3重点建设团场小城镇 将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使团场城镇成为现代文明的聚集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和维稳戍边的坚固堡垒。引导团部周围连队居民向城镇集中,适度合并其他连队,并按中心连队标准规划建设,提高边境连队和战略地位重要连队建设标准。壮大团场城镇经济实力,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基础较好的团场,突出抓好一批经济强团。城市周边团场和重要交通沿线团场要充分发挥区位和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城郊农业、物流等产业。边境沿线团场要依托口岸和周边国家资源优势,建立出口及来料加工区,发展边境旅游、境外资源开发和劳务输出等。其他团场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度集中原则,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4加大连队居民点综合整治工作 兵团连队居民点主要存在布局分散、闲置地相互混杂、道路与公建面积偏低等用地结构不合理问题,土地利用整体效率低;前圈后院式布局使住宅区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由于连队规模普遍偏小,连队基础设施用地比例小,文化、教育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低。

兵团城镇化是兵团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小康离不开连队小康。随着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兵团连队大部分人口将向城镇转移,城镇“建新区”与连队居民点“拆旧区”相置换将逐步制度化。根据规划,兵团将集中建设200个中心连队,为此要做好周边连队的整合工作,合理优化连队布局,提高连队居民点土地利用率。做好连队居民点建设规划,原则上小而分散的连队向规模大、有一定基础设施的连队集中,保留的中心连队要认真做好居民点规划,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和连队闲置地,严格控制连队外延,切实保护耕地,避免新的浪费,并强化规划的控制作用,使规划成为指导连队建设的“龙头”。由于拆连并点涉及的职工群众较多,因此要大力宣传拆连并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干部群众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开展连队居民点整治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

连队居民点综合整治应严格控制连队新增建设用地,以提高土地节约化和集约化为主,逐步降低用地定额,增人不增地或少增地,制止连队建房占用耕地。把整治后的连队建设成为文明卫生、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生产方便、居住适宜的生态连队,推动团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统筹城乡土地整治规模

通过开展连队居民点整治,既可以改善连队居住环境条件,同时也给予城镇发展空间,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将有利于城乡用地结构布局的优化。

规划到2020年,连队居民点整治规模为24296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为16055公顷。其中2011~2015年,连队居民点整治规模为14939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为9458公顷;2016~2020年,连队居民点整治规模为9357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为6597公顷。

3.1北疆边境团场中低产田改造、宜耕土地开发整治区 规划到2020年,该区域连队居民点整治规模为4470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为2588公顷。其中2011年~2015年,连队居民点整治规模为2476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为1413公顷;2016年~2020年,连队居民点整治规模为1994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为1175公顷。

3.2天山北坡连队居民点整治、盐碱地综合治理整治区 规划到2020年,该区域连队居民点整治规模为13527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为10127公顷。其中2011年~2015年,连队居民点整治规模为7963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为6041公顷;2016年~2020年,连队居民点整治规模为5563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为4086公顷。

3.3环塔里木盆地盐碱地综合治理整治区 规划到2020年,该区域连队居民点整治规模为6300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为3340公顷。其中2011年~2015年,连队居民点整治规模为4500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为2004公顷;2016年~2020年,连队居民点整治规模为1800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为1336公顷。

4.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土地整治的整体水平

金融支持兵团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 篇4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 是先进生产力、文化发展和商业发展的体现, 是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最终结果。城镇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 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聚集地, 能够集聚人口、人才和产业, 提高文化、教育、医疗水平, 从而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兵团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就是为了使广大职工群众能够享受现代文明生活, 进而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青年人在兵团干事创业, 使兵团事业更加辉煌。

第一, 推进兵团城镇化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壮大兵团、发挥兵团作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赋予兵团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发挥兵团“三大作用”的内在要求。推进城镇化建设, 可以改变兵团传统的屯垦方式和发展模式, 是屯垦戍边的新内涵, 是兵团跨越式发展的新举措, 是兵团发挥“三大作用”的重要支撑。

第二, 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改善职工的生活质量、提高职工素质和保持兵团的社会稳定。当前, 兵团基层职工居住相对分散, 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 城镇功能不够完善, 生活质量较低, 缺乏吸引力, 直接影响到职工素质提高和屯垦戍边队伍稳定, 不利于兵团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发挥兵团的“三大作用”。只有加快城镇化建设, 完善城镇功能, 改善城镇居住环境, 为兵团的职工创造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 才能真正拴心留人, 引得进人才, 兵团才会有更强的凝聚力。可以说, 实现城镇化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第三, 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增加职工收入。兵团所处的资源环境局限性很大, 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 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 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想大幅度提高团场农业职工的收入水平, 必然要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职工数量。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兵团职工向非农产业转移, 拓宽职工增收的途径, 提高职工收入, 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逐步改变职工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和思想文化素质, 增强兵团的凝聚力, 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第四, 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工业化发展。城镇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没有城镇化的大推进, 就没有工业化的大突破。工业滞后是兵团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也是兵团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主攻点。只有加快城镇化建设, 充分发挥城镇集聚产业、资金、人才的优势和基础设施共享的便利条件, 为工业发展搭建平台, 引导工业企业向城镇集中, 才能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 加快兵团工业化的进程。

二、兵团城镇化建设的思路及模式选择

目前, 全国各地城镇化建设大致有四种主流模式:一是政府主导城镇化建设模式, 即县 (市) 、乡镇、村庄等基层政府主导带动的城镇化模式。二是集团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建设模式。三是农业产业化主导城镇化建设模式。四是农民自发组织城镇化建设模式。

兵团是一个具有“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 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兵团的工业化程度较低, 工业化的进程滞后于城镇化的进程, 工业化对于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因此兵团城镇化演进和发展具有特殊性, 与内地的城镇化演进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同, 不是由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 而是先由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加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动力, 以兵团农业现代化的优势推动城镇化, 再以城镇化带动和促进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兵团城镇化是在新疆城镇体系总体规划框架下, 着力构建“兵团城市、垦区中心城镇、一般城镇、兵地共建城区、中心连队居住区”分级布局的城镇体系, 走的是一条与传统模式不同的有屯垦特点、符合兵团实际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第一, 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 以此推动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对于兵团实现城镇化具有基础功能。兵团可依托大农业优势, 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 引进培育一批大型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各种形式参与农业现代化经营,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参与农业现代化的各个实体必须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结合发展。城镇化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寻找到最佳结合点,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城镇化拓展发展空间。同时,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可以形成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 这些链条均以城镇为载体, 通过农业现代化不仅可以实现农业自身的发展, 而且可以推动城镇化建设。

第二, 突出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兵团城镇化建设, 因地制宜, 凸显特色。所谓“特色产业”, 是指其产品或服务更能满足某种独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实现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生产经营, 具有相对优势的市场占有率和不可替代市场地位的综合性、交叉性、融合性、边缘性的区域产业群体。特色产业的发展及其产业聚集是城镇经济繁荣的核心, 也是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兵团发展城镇化, 要立足当地, 以市场为导向, 发挥比较优势, 大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兵团有丰富的水土、草场、野生动植物等资源, 因此非常有利于发展特色种植业、畜牧养殖业、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兵团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有利于大力发展军垦文化旅游业和民族、民俗手工艺品业。兵团各师团自然资源禀赋、历史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基础、维稳戍边区位等差异较大, 必须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打造各具特色的军垦城镇。

第三, 培育发展第三产业, 完善城镇功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兵团应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城镇现有骨干商业企业作用, 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商贸流通企业集团;有计划的新建一批现代大型商业设施, 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突出、专业性强、便民消费的市场服务体系;加快兵团城市、中心城镇内部交通设施建设, 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及运输设备装备水平, 积极引导运输企业向集团化、连锁化发展, 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金融、物流仓储、文化、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业等现代服务业对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完善城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 加大中心城镇建设力度, 充实新建城市的“后备”力量。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 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团场发展中心小城镇。完善城镇功能结构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信息、生活居住等综合管理和服务功能, 依托农副产品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中心城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夯实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出台中心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 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中心城镇发展速度, 提高发展质量, 增强聚集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将中心城镇打造成为功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分工合理、对团场及周边农村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后备”城市。

三、金融支持兵团城镇化的现状

第一, 金融在兵团城镇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持作用。兵团城镇建设资金主要靠国家投资和自身的利润积累, 建设资金不足, 因此金融的支持不可或缺。一是大量基础设施投资需要金融的支持保障。在兵团镇建设进程中, 只有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金融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 兵团城镇化进程才可能顺利推进。二是产业机构升级和转型需要金融资金和金融服务的支持。兵团企业大都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缺乏竞争力, 做大做强兵团企业, 优化产业结构,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升级.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三是兵团职工成为城镇居民后, 随着思想意识, 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财富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金融服务要求的质量和方式也越来越高。

第二, 兵团城镇化建设的资金匮乏, 融资渠道单一。城镇化建设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 政府的财政收入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实力, 兵团新建市大多规模较小, 功能性支出项目较多, 直接用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兵团城镇均属非建制镇 (石河子北泉镇除外) , 不享受国家赋予城镇的各种行政权限, 财政功能不完整, 各部门收取的税费直接上交, 可直接支配资金较少。投资拉动是进行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 但是兵团大部分团场位于环境恶劣、条件较为艰苦的边远地区, 招商引资较为困难, 因此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其次, 从兵团城镇化建设的融资结构看, 直接融资规模较小, 而间接融资居主导地位, 资金需求过度依赖银行, 难以满足兵团城镇化进程中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 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 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滞后。首先, 由于历史、机制等原因, 兵团, 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 缺乏系统的金融支持体系。目前,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在兵团设立了分行, 在兵团大部分团场设立营业机构, 专门为各师团所属企业和经济部门提供存贷款和结算服务, 在兵团金融机构中占主体地位, 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很少或没有在兵团设立分支机构, 兵团本身也没有区域性的地方性银行。其次, 兵团城镇化既需要银行的大力支持, 在很大程度上更需要保险、基金、投资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保险、信托、理财、咨询、资本运作等深层次的金融服务。

第四, 城镇化贷款不规范, 银行信贷资产缺乏保障, 导致积极性不高。一是贷款对象不规范。兵团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为主, 承办单位一般是各师相关主管部门, 这些部门一般不具备承贷主体资格, 银行主要通过兵团投融资平台垫贷方式介入项目。银监会已经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全面完成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工作, 同时要求凡地方融资平台的项目贷款新合同一律停签。这样, 银行对兵团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投入就会非常有限。二是大部分商业银行既没有城镇化贷款的操作制度, 也没有开发专门的城镇化建设的相关信贷产品, 更无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贷款优惠政策。三是兵团的城镇化贷款项目中比较多的是像城市道路改造、废水处理等公益性项目, 投入巨大, 建设周期长, 沉淀成本高, 项目本身不产生收益现金流, 贷款的担保方式又多为兵团提供的保证担保, 缺少有效的资产抵押, 兵团在贷款担保的法律资格上存在较大的特殊性, 地县级以上管理部门均为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 国家司法部门也从来未对兵团及其所属财务部门的担保资格给予明确, 因此银行的信贷资产缺乏安全保障, 致使银行在支持兵团城镇化建设时有所顾虑, 积极性不高。

四、金融支持兵团城镇化的策略建议

兵团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发展金融业, 构建完善合理的金融体系是推动兵团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也是优化兵团经济结构的需要, 采取何种策略使各金融机构在兵团的城镇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是中央及金融监管部门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

(一)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建立科学有效的多层次金融体系

第一, 增加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设立, 争取中长期资金支持。增加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兵团设立的分支机构, 以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兵团城镇化的特殊支持作用, 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第二, 选择适当的时机在兵团建立地方性的商业银行, 以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 与全国性的国有银行相比, 地方性金融机构更倾向于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由兵团出资占控股地位, 吸收兵团当地资本, 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 优化产权结构, 在兵团各师局组建股份制兵团商业银行, 发挥其在支持兵团城镇化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第三, 逐步引导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在兵团设立分支机构, 兵团在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时应适当放宽设立条件, 降低设立门槛, 逐步建立起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及信托公司在内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二) 鼓励金融创新, 拓展多渠道的城镇化建设融资方式

为了满足兵团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带来的各类融资需求, 金融部门要积极推进金融创新, 以丰富的金融工具、先进的金融技术和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兵团城镇化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兵团也要因地制宜, 努力发展多种融资方式。一是加大外资引进力度, 在电网改造, 城市供水等带有稳定现金流的领域推广BOT、TOT等形式吸引融资, 打破城镇建设由政府和银行包揽的格局。抓住国家政策支持和对口援疆的有利时机, 通过招商引资, 来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基础设施。二是在坚持项目资本金制度的原则下, 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项目贷款, 加大对兵团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 积极引入银团贷款业务, 发挥银团贷款的优势, 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银团贷款业务合作机制, 三是加快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结合金融工具的创新, 逐步改变目前间接融资比重偏大的金融市场结构。在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下, 兵团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证券化手段, 广泛动员社会闲余资金, 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拓宽融资渠道, 缓解建设资金的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也使项目的投资风险在资本市场中得到了分散。

(三) 政策倾斜, 规范管理, 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兵团城镇化建设

一是国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金融机构发放的兵团城镇化建设贷款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或必要的财政性补贴, 对城镇化建设中用于准经营性项目或非经营性项目的贷款实行减税或免税措施, 以更好地加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效果。二是完善兵团的担保体系, 建立多渠道的还款方式。在兵团支持下, 以师部为主体, 引进多方资金, 建立资本多元化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对具有未来收益的经营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金融机构可以发放以项目建成后的收费权作为抵押的项目贷款。三是人民银行要把支持兵团城镇化建设列入金融工作的议事日程, 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 有效引导金融机构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上, 积极支持兵团城镇化建设。

(四) 金融机构发挥主观能动性亲身参与兵团城镇化建设

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兵团的城镇化建设规划, 根据当地的发展项目和特色产业, 主动参与规划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发挥主观能动性, 全面了解城镇化建设规划内容。只有亲身参与城镇化建设的过为导向, 促进兵团城镇化建设和金融机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大胜.对兵团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金融支持探讨.经济研究导刊, 2011.31.

[2]张炯玮.金融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华北金融, 2010.7.金融Finance NO.08, 2012 (CumulativetyNO.489)

[3]薛星, 李媛.金融应积极助推小城镇建设.金融博览, 2010.7.

[4]张雯.金融支持兵团城镇化发展的效应研究.新疆农垦经济, 2012.1.

[5]魏义慧.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市场论坛, 2011.5.

[6]冯兰新.兵团城镇发展的模式及功能分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1.4.

兵团城镇化率指标计算方法的规定 篇5

为进一步规范统一城镇化率指标计算方法,增强城镇化率数据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 按照兵团党委《关于加快推进兵团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新兵党发〔2012〕13号)和《兵团师(市)和团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活动办法(试行)》(新兵办发〔2012〕35号)要求,结合实际,现就兵团城镇化率指标计算方法规定如下:

一、兵团城镇化率统计相关指标的界定

(一)兵团总人口。按《兵团人口界定办法》(兵人普发〔2010〕91号)统计。(二)兵直、师直驻地方城镇人口。按《兵团人口界定办法》第三条规定统计。(三)兵团管理城市建成城区人口。按兵团管理的石河子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建成城区的常住人口统计。

(四)团(场)部人口。按以下规定统计: 1.团(场)部规划区域内的常住人口;

2.团(场)部和连队均有住房,农忙住连队、农闲住团(场)部的人口; 3.进入中心团场的团(场)部人口。

(五)独立工矿区人口。按兵团管理的独立工矿区常住人口统计。(六)中心连队人口。按兵团城镇化标准建成中心连队的常住人口统计。

二、国家规定的城镇化率计算方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规定的批复》(国函〔2008〕60号),兵团城镇化率计算方法如下:

兵团城镇化率: 兵直、师直驻地方城镇人口与兵团管理城市建成城区人口、3千人及以上团(场)部人口(不包括进入中心团场的团(场)部人口)、独立工矿区人口之和占兵团总人口的比重。师城镇化率: 师直驻地方城镇人口与市建成城区人口、3千人及以上团(场)部人口(不包括进入中心团场的团(场)部人口)、独立工矿区人口之和占师总人口的比重。

市城镇化率: 市建成城区人口与市规划区内3千人及以上团(场)部人口(不包括进入中心团场的团(场)部人口)之和占市规划区总人口的比重。

团(场)城镇化率: 3千人及以上团(场)部人口(不包括进入中心团场的团(场)部人口)占团(场)总人口的比重。

三、兵团内部使用的城镇化率计算方法

根据兵团党委《关于加快推进兵团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新兵党发〔2012〕13号)精神,兵团城镇化的发展布局为构建兵团城市、垦区中心城镇、一般团场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为发展接点,与地方城镇职能互补的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对此,提出兵团内部使用的城镇化率计算方法:

(一)兵团城镇化率: 兵直、师直驻地方城镇人口与兵团管理城市建成城区人口、团(场)部人口、独立工矿区人口、中心连队人口之和占兵团总人口的比重。

(二)师城镇化率: 师直驻地方城镇人口与市建成城区人口、团(场)部人口、独立工矿区人口、中心连队人口之和占师总人口的比重。

(三)市城镇化率: 市建成城区人口与市规划区内团(场)部人口、中心连队人口之和占市规划区总人口的比重。

(四)团(场)城镇化率: 团(场)部人口与中心连队人口之和占团(场)总人口的比重。

四、两种城镇化率计算方法的使用

兵团城镇化 篇6

对于兵团来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在团场。小城镇建设是兵团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重要依托。城镇化作为社会生产力变化所引起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 对解决兵团当前团场职工致富以及农业、工业和畜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十分重要。近些年, 农三师为加快城镇化进程, 在小城镇建设中各个团场建立多元投资体制, 注重小城镇建设的统一规划、注重规模、合理布局, 引导职工进镇、建镇的政策、措施等, 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农三师城镇化研究现状

农三师在喀什地区境内, 师部所在地为喀什市。该师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的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 有“冰山之父”美誉的慕士塔格峰融化的雪水汇集到叶尔羌河, 孕育着农三师万顷绿洲。该师占地面积8043平方公里, 下辖62个企事业单位, 其中农牧团场18个, 总人口16.9万人。现辖18个农牧团场, 耕地面积103万亩, 总人口83万人, 职工总数3.6万人。由于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该师具有生产棉花、水果、小麦、水稻的优势。

农三师的小城镇从2007年开始建设, 目前已在逐步扩大, 各团场的小城镇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快, 修筑镇区道路、建设给排水、集中供热;健全城镇功能, 大大改善了小城镇的镇容镇貌。目前, 小城镇建成通电率100%, 排水设施率100%, 自来水普及率100%。公路和各个住宅楼相通, 马路宽敞, 路灯、健身器材、广场等休闲娱乐的基础设施齐全方便。

2 农三师各团场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各团场城镇化率差异大, 区域发展不平衡

农三师城镇化整体水平不高, 且各团场城镇化率差异较大。农三师各团场主要以行政力量推进, 以国家和对口援助部门投资为主, 市场作用有限, 经济基础薄弱并且发展不协调。一般来说, 各团场的城镇化率与团场的成立及发展早晚有密切关系。从成立时间看, 45团和46团都属于麦盖提县, 45团已经成立了47年而46团则才成立13年, 可以说, 45团各项设施已经建立趋于完善的时期46团才刚刚从其克里克农场建立升级为团场, 所以45团的城镇化率比46团的城镇化率高, 这样的发展差距导致农三师的各团场城镇化率差异大。从位于喀什市的距离远近来看, 41团离喀什市最近它享受了地域优势所以城镇化率较高而距喀什较远的49团城镇化率相对低些, 这就导致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2.2 先天自然条件差

团场小城镇地域条件、气候、环境较差。干燥少雨, 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冰川融水和地下水。冰川融水时空分布严重不均, 地下水水质较差, 造成水资源总量和结构性的短缺。除了水资源总量不足以外, 推动城镇化的工业化过程, 也会引起严重的城市水质污染, 造成结构性缺水, 使供水问题严重。冬寒夏热、大风、沙尘暴、地沙化、盐渍化严重这些特征决定了城镇外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稳定性, 易于受到风沙的侵蚀和人类活动的污染, 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着团场经济社会的发展。

2.3 城镇化扩大过程中资源环境压力加剧

由于农三师建立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生态环境比较敏感和脆弱, 资源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口、产业的发展, 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剧。近几十年兵团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研究表明, 城镇化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开采与利用, 废弃物的大量产生是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

3 促进农三师各团场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中心城镇建设, 形成体系完善、功能合理的城镇体系

一是增强团部的规模和辐射能力。需要通过集聚人口, 提高团部的需求, 拉动消费需求;通过集聚工业、商贸物流及其他服务业, 提高团部的供给能力, 向各连输送更多的服务, 密切团连联系。二是发展条件较好的连形成中心连, 构建“中心城市-中心团场-中心连”等各个层次的中心, 构成完善的城镇体系。目前, 依靠各团自身的能力, 还不足以形成强有力的中心, 需要借助援建这一外部力量, 加快城镇化进程。

3.2 提高人口素质以促进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人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主体之一, 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农村城镇化水平的贡献还是很大的, 兵团要发展首先要留住人才, 在留住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人才, 以促进新疆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3.3 改革户籍制度

改革户籍制度的目的是加快人口集聚, 把团里职工的户籍从农村改为城市, 让职工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身份的转变是职工进入城镇的第一步。

3.4 积极发展各团特色小城镇

农三师地处沙漠绿洲, 交通便利, 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除农业型小城镇外, 积极发展各团的特色小城镇,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培育突出产业, 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增值,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实现各团城镇化的跨越式进步。

4 农三师各团场城镇化进程介绍

近年来, 农三师利用喀什市具有政府职能的优势, 借助喀什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比较优势, 将政府承担的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团场延伸, 不断提高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闯出了一条城市、团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农三师共大大小小13个团场, 在对口支援省市的科学规划的前提下, 将以兵团精神为引领, 加快构筑以喀什市为龙头、团场小城镇为依托、城团一体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目前在广东省对口支援团场的城镇规划的进程中不断展现新的风貌。结合兵团团场自身的特点:以团部为中心, 向四周辐射带动城镇化, 使兵团城镇化具有一定的优势:职工在原先身份的基础上具有城镇化居民的双重身份, 几乎不面临失地的境况, 夏季可以白天去连队继续耕种自己的土地, 夜晚回到团部休息, 冬天等农闲季节可以在团部以城镇化居民的身份生活, 这样大大降低了一般城镇化进程中的失业和闲散劳动力的风险,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衰退的风险。城镇化离不开楼房等生活设施, 但楼房不是城镇化的全部, 管理好一个城镇, 比建设更难。城镇化建设之路中, 短期内成为城镇化居民具有不可避免的特点:文化教育水平低、环境保护观念淡薄, 所以不乏出现职工住进一个新建的小区, 从窗户扔垃圾、在门口倒脏水的习惯没有改。所以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卫生医疗状况、社会风气社会治安都是需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逐步进行改观的。城镇化建设的道路是长期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仅要依靠原有的农业为产业平台, 还要不断拓宽产业渠道, 克服兵团产业模式单一的弊端, 这样不仅能带动团场城镇化经济的发展, 从而带动城镇化规模的发展。

摘要:兵团的城镇化建设对兵团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结合兵团农三师各团场团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实际, 各团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完善公共设施, 改革户籍制度, 提高人口素质, 发展各团特色小城镇等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兵团,户籍制度

参考文献

[1]陆红梅.兵团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风险调查研究[J].建筑与规划, 2013 (2) .

[2]陈科.新疆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对策研究[J].规划研究, 2012 (7) .

[3]马丽.对新疆喀什地区城镇化的思考[J].实事求是, 2011 (5) .

[4]张慧.新疆农村城镇化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

兵团城镇化 篇7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 关于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研究较多, 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全国、区域及各省市等, 但关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 且研究对象为兵团的甚少。由于兵团在体制、区域分布、历史等方面的特殊性, 导致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与其他省市区域有共性也有特性。因此, 笔者在兵团实施跨越式发展和“三化”建设背景下研究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问题, 以期通过实证得出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现状,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已有文献关于指标体系构建部分所选指标各异, 城镇化大都用非农人口比重或城镇人口比重表示, 个别学者将城镇化系统分成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部分综合表示, 相应的产业结构大都用非农产业比重表示, 个别用产业比及产业就业比等综合表示。本研究在参考大量文献基础上, 遵循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筛选出尽可能全面而重点地表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指标, 再根据可操作性原则剔除无法获取数据的指标后, 构建了由目标层、系统层、功能层、指标层组成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见表1) 。

1.2 研究方法

1.2.1 指标赋权方法的选择。

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方法较多, 纳整理后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种。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是利用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熵值提供的信息量来决定各指标权重的大小, 其优点是可消除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 但缺陷是所获取指标权重存在均衡化分配现象[1], 造成该缺陷的原因是其所用数据为统计数据, 未考虑到构成指标体系的各指标对指标体系影响程度不同的问题, 而变异系数法恰可弥补此不足。因此, 本研究采用熵权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 以此来弥补单一赋权法的不足。

(1) 熵权法[2]。熵权法得出的指标权重值能克服人为因素影响, 使最终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构造判断矩阵。假定被评价对象为m年的城镇化情况, 而每一年的城镇化评价指标由n个指标构成, 据此可构造出判断矩阵:R= (rij) m*n, (i=1, 2…m;j=1, 2…n) , 式中rij表示第i年的第j项指标的数值。

第二步:选用极值法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指标量纲、数量级及正负指标等的差异, 需将判断矩阵R标准化处理。标准化方法有多种, 较常用的有标准化法、标准差法、极值法、均值法等。由于极值法能在保留变量差异水平的同时, 满足取值在[0, 1]间的要求, 且本文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取值范围是[0, 1], 因此本研究选用极值法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后的矩阵为B, 对于正向指标而言:bij=rij-rmin/rmax-rmin;负向指标而言:bij=rmaxrij/rmax-rmin;式中bij和rij分别为标准化后的值和原始值;rmax和rmin为第j项指标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第三步:确定指标信息熵值E及信息效用值D。各评价指标的熵值可表示为:。而某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Dj=1-Ej。

第四步:计算各指标权重W。, 当且仅当。

当对样本进行评价时, 用指标权重wj与标准化后的bij的积作为样本的评价值, 即fij=wj×bij, 样本评价值。由此可知, fi越大, 说明样本效果越好。最后比较所有fi的数值, 可得到评价结果。

(2) 变异系数法[3]。计算步骤如下:首先, 构造相应指标体系的特征值矩阵。其次, 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δj, 公式为:

式中, δj表示第j个指标的变异系数;A为第j个指标值的均方差;为第j个指标的均值。最后,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Wj, 公式:。

(3) 组合权重评分法。组合权重评分法就是将上述熵权法与变异系数法两者综合的一种方法。假设WZ为最终组合权重, Wb为变异系数法确定的权重, WS为熵权法确定的权重, 建立组合:Wjz=βWjb+ (1-β) Wjs。其中β为权重的折衷系数, 其越大表示变异系数法所确定的权重对综合权重的影响越大;反之, 则熵权法的影响大。本研究取β=0.5.

1.2.2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性测度方法

本研究选用加权线性和法计算两者协调发展水平, 分别计算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系统发展水平, 再根据协调度公式判断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 最后构建定量评价模型实证分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

(1) 系统发展水平。其公式为。设城镇化系统F1与产业结构系统F2的发展水平分别为F1 (x) 和F2 (y) , 则:。式中, x, y为相应发展水平的特征向量;a和b为相应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2) 协调度。协调度是反映两者是否协调的指标, 也用来衡量系统间的静态差距。关于协调度计算方法较多, 本研究选择数理统计学中的变异系数法进行衡量。设城镇化系统F1与产业结构系统F2在某一时刻的离差系数为Cv, 则:

由于离差系数Cv越小表明两个系统间越协调, 当g (t) 取最大值时, 离差系数最小, 则量系统越协调。因此, 可将城镇化系统与产业结构系统的协调度定义为:

其中, k为调整系数, 其取值k≥2。k的取值越大, 则两系统的静态差距越小, 即越协调。若F1 (x) 、F2 (y) 相等, 此时, 城镇化系统与产业结构系统的静态差距为最小状态。本文取k=4。

(3) 协调发展度。由于协调度仅反映两系统间协调程度, 而不能衡量和反映两系统的发展情况。因此, 可将两者的协调度和发展水平结合, 得出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度的指标表示为:, 其中α、β为待定系数, 且α+β=1, 本研究取α=β=0.5。GD值越高, 说明协调发展程度越高;反之越低。协调发展的等级划分, 见表2。

2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进行综合赋权。首先, 将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指标体系的原始数据用极值法标准化, 根据熵权法原理分别计算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系统的权重;其次, 根据变异系数法赋权原理, 将特征值带入相应公式得出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相应指标的权重;最后, 根据综合权重计算公式, 取β=0.5, 可得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指标体系各指标的综合权重, 见表3。

2.2 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2.2.1 城镇化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将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与各指标权重相乘, 可得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 详见表4。

分析表4可得:首先, 随时间推移, 兵团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 其中城镇化上升趋势尤为明显。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由2001年的0.1662上升至2011年的0.8829, 而产业结构水平则由2001年的0.4788缓慢上升至2011年的0.5448, 由此可知, 城镇化上升趋势较明显。

其次, 兵团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出现较明显的背离现象。背离现象的发生是由两系统发展水平不一导致的。城镇化综合发展速度远快于产业结构发展速度, 导致城镇化发展水平由2001年的远落后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 提升至2011年的远快于产业结构的现状。分阶段而言:第一阶段, 2001-2007年的负差距阶段, 即城镇化发展水平远落后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阶段。该阶段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总体优于城镇化发展水平, 随时间推移其优势不断减弱, 至2007年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相当。该阶段, 城镇化发展水平增速迅猛, 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不增反降, 由此导致了该阶段产业结构优势的快速减弱;第二阶段, 2007-2011年的正差距阶段, 即城镇化发展水平快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阶段。2007年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状态基本一致, 随后兵团“三化建设”战略的提出使城镇化发展速度远快于产业结构发展速度, 导致至2011年城镇化发展水平远优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现状。

2.2.2 兵团城镇化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发展水平分析

(1) 城镇化系统。分析图1可知, 2001-2011年间, 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构成城镇化的各子系统中, 除了2006-2009年社会城镇化子系统的快速发展导致经济城镇化子系统稍微落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外, 其余年份经济城镇化系统与城镇化发展系统发展轨迹基本一致且仍有强劲增长趋势, 说明经济城镇化对城镇化发展水平贡献度较高;社会城镇化子系统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贡献低于经济城镇化, 除2006-2009年异常升高外, 其余年份与城镇化发展水平轨迹基本平行, 但贡献度较小, 说明社会城镇化子系统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贡献虽小但稳定。2006-2009年社会城镇化发展水平异常高的原因是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迅猛增长导致的;人口城镇化子系统系数值相对最低, 且其后期增长速度逐渐落后于其他子系统及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度速度, 导致贡献度不断降低, 与其他各子系统的贡献度差距越来越大, 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兵团现阶段的人口城镇化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 而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综上, 对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贡献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

(2) 产业结构系统。分析图2可知, 2001-2011年间, 兵团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得到小幅提升。各子系统中, 产业产值结构综合发展水平高于产业就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 其贡献度也高于产业产值结构对产业结构综合发展系统的贡献度。产业产值结构自2001-2003年实现较快幅度增长后, 其余年份则发生微小波动, 至2011年末总体未实现增长。而产业就业结构从2001-2004年间发生较大降幅后, 自2004-2011年间总体实现较快增长, 由此也带动了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且2003年后的产业就业结构的发展轨迹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的轨迹基本一直, 由此可知, 产业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贡献度很高。

深入分析发现, 上述实证分析结果与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基本相符。由于兵团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使得城镇建设速度较慢、固定资产投资等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产业基础较差, 导致2006年之前的城镇化发展较缓慢, 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 且得不到优化和调整。2006年之后, 兵团大力提出“三化建设”发展战略, 使得兵团工业快速崛起、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 加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城镇化三者间的互促作用, 导致兵团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各产业的产值总量迅猛增长, 但产业结构优化较缓慢, 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原本就具有长周期性, 另一方面与兵团长期农业经济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基础薄弱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 前期众多投入的产出效应将逐渐发挥, 由此可推测未来的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等的发展将优于现在的状态。

2.3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根据协调度相关计算公式及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见表2) , 可得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及两系统的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等级 (见表5) 。由表5可得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趋势图 (见图3) 。

分析表5和图3可得结论: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程度不断提升, 经历了从“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的提升过程, 但两系统的协调类型经历了从城镇化滞后到产业结构滞后的转变。将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深入分析, 可得结论:

(1)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在功能性协调发展方面不够协调。功能性协调不仅是整个系统协调发展的内容, 也是结构性协调的表现形式。通常,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结构功能性协调水平较低时, 其互动作用不明显。表2中协调等级的划分就是根据系统内两者功能性协调内涵划分的。结合上述实证可知, 2001-2009年, 兵团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经历了由“一般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的过程, 说明此阶段内, 两系统各自发展较缓慢, 且协调度低, 导致两系统整体作用未得到发挥。2009-2011年, 两者处于中级协调阶段, 说明两系统整体功能作用得到一定程度发挥, 整体功能性协调度较低。

(2)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在时间维度上协调性欠佳。时间性协调是协调内容之一, 对于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而言, 时间性协调意味着两系统在同一时间段内不能彼此分离而各自发展。实证分析发现, 2001-2011年间, 城镇化总体一直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而产业结构呈现缓慢盘整态势。以2007年为分界线, 之前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一直高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 之后则城镇化发展水平一直高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 由此可知两者互相带动作用似乎不明显, 在时间维度上的协调性欠佳。

(3)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状态不具有可持续性。根据系统协调发展理论及内涵可知, 系统协调发展应是系统内两者间经历不断“协调———失调———再协调”的动态过程, 系统就是在这种反复中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4]。本研究通过实证发现,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般失调到初级协调的过程, 且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水平得到较快速度提升, 但协调类型却仅在2007年有转换点, 且2007年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差距越来越大, 难以出现协调类型的反复, 这将导致现阶段的协调状态不具有可持续性。

2.4 兵团各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兵团各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仍采用上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兵团统计年鉴中各师相关数据, 计算出2011年各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等指标, 见表6。

通过表6可知, 兵团各师城镇化、产业结构、两者协调度、协调发展度等情况各异, 呈以下特点:

(1) 各师总体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 两级分化严重。发展水平较高的有十二师、八师和六师, 发展水平最低的为十四师, 发展水平高低间差异很大。

(2) 各师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稳定, 各师间差距较小。综合水平稍高的有七师、八师、十师和十二师, 综合得分均大于0.5。

(3)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整体较高, 绝大多数协调度高于90%, 且大部分协调度甚至高于98%, 但三师和四师的协调度相对较低, 仅在50%~60%之间,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十四师的协调度极低, 仅为5.91%。

(4) 协调发展度水平总体较好。兵团14个师, 除十四师处于失调、三师和四师处于濒临失调外, 其余各师均达到不同程度的协调状态。其中中级协调的师有4个, 初级协调的师有7个, 但十四师的协调发展度极低, 处于失调状态, 值得特别关注。

(5) 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稍弱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分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值不难发现, 除六师、八师和十二师外, 其余各师的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不同程度地高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但差异各异, 三师、四师、十四师的差异较大, 说明这三个师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虽然各师在不同评价指标上得分及差异各异, 但各师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呈正态分布。以六师、八师和十二师为代表的各师, 不论在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 还是两者间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等各方面都较好, 说明这些师综合发展水平较好。其快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无外乎较早实施师市合一体制、区位优势明显、非农比重水平高、快速实施的工业化战略等综合作用结果。以三师、四师和十四师为代表的各师则恰恰相反, 其中十四师各方面发展水平落后尤为明显, 究其原因无外乎都是非农产值及非农就业比重较低、缺乏中心城市、区位优势不明显等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由此可知, 各师城镇化及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最终都与产业有着很大的关系。

3 结论与建议

3.1 实证结论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对于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实证结果表明:

(1) 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提升较快, 各子系统中的贡献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相反, 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提升幅度较小, 二三产业的产值与就业比重不协调, 三产比重较低, 这与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路径不相统一。子系统中的产业产值结构综合发展水平高于产业就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因综合发展速度的差异, 导致两者出现了较明显的背离现象。

(2) 影响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兵团现阶段的协调类型为产业结构滞后的中级协调水平, 综合协调性有待改进。两系统在功能性和时间维度上协调性欠佳, 且两系统现阶段的协调发展状态具有不可持续性。

(3) 兵团各师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呈正态分布, 两级分化严重, 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稳定, 各师间差距较小。各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整体较高, 协调发展度水平总体较好。

3.2 对策建议

(1) 兵团城镇化后期的发展应注重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发展, 由此提高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质量, 实现由高水平人口城镇化向水平城镇化质量转变。在发展城镇化的同时, 应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 不断加强二产和三产的投入和开发力度。这要求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以市场为导向, 与资源禀赋相适应, 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 继续优化大农业和订单农业, 鼓励和倡导农民大力发展团场及连队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以能源开采和深加工为代表的第二产业, 将能源开发与加工的链条继续拓展和延伸, 同时应避免对能源路线的过度依赖;大力提高招商引资和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 引进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的工业企业, 加速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同时带动就业和税收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各师因地制宜地根据各师实际情况发展旅游、商贸、餐饮、物流等行业, 加大对行业相关领域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将对第二、三产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同时增加了二、三产业对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贡献。

(2) 兵团现阶段在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更应加大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步伐, 以做到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同步推进和协调。这需要在紧抓对口援疆机遇基础上, 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进而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经济环境;另一方面, 继续大力推进三化建设, 将三化建设作为推动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途径。努力实现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均衡分配三次产业间的投入, 在注重生产总值的同时更加注重生产总值的质量, 这要求在各次产业发展方面有重点, 有倾斜。

(3) 继续鼓励城镇化发展水平较快的师市充分利用自身优越条件快速发展, 努力形成增长极, 采用先富带后富战略对因区位等因素发展较缓慢进行支援, 同时政府应针对发展落后的师继续积极推行师市合一体制, 以进一步加快落后地区自身发展, 此举在建立增长极城市的同时带动了落后地区发展。在产业方面, 各师应主动作为, 将农业产业化作为各师培育特色的手段, 因地制宜地努力打造各师产业特色和品牌, 尽量避免各师趋同化现象带来的低效率竞争, 各师争取在产业方面打造“一师一特色”以此来推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强化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各自发展的同时, 还应注重两者的协调和互动, 以此达到高效率的系统发展。

摘要:构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 得出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得分, 再根据计算出的城镇化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综合得分基础上, 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 协调发展等级连续提升, 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 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兵团城镇化 篇8

关键词:第一师,城镇化,问题,对策

自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城镇化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来, 兵团各建设师积极推进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一师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部分, 有其特殊行政和社会组织形式。结合第一师城镇化过程中的特点, 分析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找出第一师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方向。

一、新疆第一师概况

第一师位于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境内, 北起天山南麓, 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东临沙雅县, 西抵柯坪县。第一师管辖农牧团场16个从1团到16团, 总人口29.7万, 其中以汉族为主, 包含维吾尔族、回族、蒙古等22个少数民族。第一师阿拉尔市管辖区域有第一师7团、8团、9团、10团、11团、12团、13团、14团、15团、16团、塔水处、水工处、塔里木大学、新农开发、塔河种业、托喀依乡, 以及驻师法人单位130余家。目前城镇供排水、集中供热、城镇道路、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 为城镇化发展和人口集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第一师城镇化发展中的特点

(一) 城镇管理体制独特。

第一师是一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 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 第一师与阿拉尔市实行“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 是“党政军企”合一的集合体。这主要表现在:第一, 兵团自上而下的各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第二, 拥有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的部分行政权力;第三, 有着一支以民兵为主体的武装力量, 行使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军事职能; 第四, 拥有自己的农牧场和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 承担经济建设的职能, 体制比较独特。

(二) 建立城镇的功能不同。

第一师的城镇化建设不同于其他内地城市, 兵团城镇化发展主要是靠国家政治、政策力量推动。第一师城镇化发展除了考虑其经济因素外, 还要发挥维护新疆稳定和祖国统一的政治功能, 将肩负经济发展与人民长治久安的双重任务。胡锦涛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兵团提出要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 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 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从这个角度考虑, 第一师的城镇化背景完全不同于全国其他省份。

(三) 城镇发展不同步。

第一师阿拉尔市属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已纳入国家城镇发展规划, 是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建制镇, 可享受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团场小城镇是随着团场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团部为中心, 以行政规划、人工开发建设为主发展起来的, 均属于自然发展的非建制镇, 不能享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扶持。小城镇建设和规划处于自发状态, 形成了各自“画地为牢”的建设格局, 与周边的地方城镇缺少联系, 城镇建设主要靠团场的自身积累, 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三、第一师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体制机制不清。

自治区、兵团相关部门就第一师一些职能机构认识存在差异, 导致阿拉尔市与自治区、兵团的关系不顺、体制不清。与此同时, 管理机制不清, 突出表现为:一是阿拉尔作为自治区的直辖市, 上不对接自治区, 下没有与基层对接, 与第一师合一, 仅作为第一师的一个团级单位管辖。二是与阿克苏地区工商、税务、公安、车管、质检等机构的衔接没有到位, 关系尚未理顺, 导致政府职能缺失, 从整体上影响了城镇化管理的效率。

(二) 城镇发展经济结构不协调, 产业单一。

第一师城镇发展主要依靠农业, 虽然第一师近几年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但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产业格局依然占主导地位, 一师多数团场第一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 一、二、三产发展很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结构单一, 主要以棉花为主的种植业占了农业总产值的89%, 没有形成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二是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低, 均低于兵团新疆平均水平;三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三) 城镇发展受人口规模和管理制约。

第一师师部离最近阿克苏市相距120公里, 离南疆经济中心喀什市相距580公里, 很难实现城镇集聚, 以及发挥城市辐射团场的作用。人口是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指标, 而第一师的小城镇 (各团场) 没有一个人口超过万人的。人口少、布局分散, 制约了城镇发展的规模, 而且大多数城镇都是一个团部、一个广场、一个市场、几条马路周围建一些居民小区, 城镇建筑缺乏特色。政府的管理职能和城市功能没有延伸到市辖团场, 只限于城市建成区, 市辖团场的科教文卫等社会公共事业仍由团场管理, 并且在某些社区, 还存在街道办事处与市辖团场两者之间职能交叉、相互推诿的问题。

(四) 投资渠道单一, 缺乏资金支持。

第一师各小城镇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国家预算、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其他投资主体, 其中自筹资金占了投资资金来源主体的64.7%, 国家预算资金占了12.2%, 国内贷款占了12.7%, 剩下利用外资和其他投资主体仅占10.4%。由于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低, 收取税收困难, 城镇建设主要依靠农业利润投资, 筹集资金能力有限, 缺乏资金, 且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单一, 成为制约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 基础设施与城镇化不同步。

虽然第一师近几年集中大量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但由于基础设施底子薄弱, 导致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如第一师公路里程2868公里, 只有55%的等级公路, 其中四级公路占了等级公路的一半, 完全不能满足一师城镇发展的需求。城镇供电、供水不足, 导致阿拉尔工业园区工厂不能正常运转, 许多新项目不能如期开工, 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不完善, 部分团场缺少专门健身的场地、游乐园、文化宫, 只有一些简单的体育健身器材, 缺少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 许多团场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 导致基础设施与城镇化发展不同步。

四、第一师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理顺体制机制。

第一师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城市管理模式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管理。要根据兵团城市“双重领导”、“师市合一”的定位, 理顺上下关系, 完善体制机制。首先, 要做好阿拉尔市与自治区、兵团的对口衔接工作, 按照县级市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相应机构, 健全公安、消防、车管、质检等职能部门, 完善阿拉尔市行政管理职能;其次, 理顺与阿克苏地区所辖县市工商、税务、质检、车管等机构管辖权限的关系, 积极协商解决市行政权限缺位、功能缺失等体制性障碍;最后, 完善“师市合一”的城镇发展模式, 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级别上理顺师机关与阿拉尔市的行政隶属关系, 使其在规定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充分行使职权, 提高城镇管理效率。

(二)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城镇化进程。

第一师城镇化主要是团场城镇化, 团场产业结构优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坚持以棉果为主, 粮畜为依托, 特色产业并举的发展思路, 调整种植业结构, 在稳粮、优棉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以马铃薯、色素辣椒、红枣等为重点的经济作物, 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二是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走产业化道路, 拓宽和加粗农业产业链, 利用对口援疆机会引进资源发展团场工业, 实现农业与工业的有机结合;三是积极做好新型服务业, 加快金融业的发展, 发展以军垦文化、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主的旅游业, 全方位带动第一师阿拉尔市的城镇化发展。

(三) 构建特色城镇化发展体系。

适度增加人口, 尽最大努力稳定现有人口, 与此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第一师城镇化建设中。进一步完善“一 师、二市、三园 (阿拉尔经济开发区、沙井子工业园区、玉尔衮工业园区) 多镇”的区域产业布局和划类分级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做大做强阿拉尔市, 加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二是争取金银川成为建制镇, 完善拟建的金银川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以阿拉尔工业园区主要打造支农产业、纺织、化工、光伏、机械制造, 以沙井子着力构建农产品加工、煤化工、炼油、物流仓储基地, 以玉尔衮工业园区为中心加快能源、煤电转化、电网建设为核心, 加强工业园区辐射周边城镇的作用, 建成阿玉一体化的卫星城镇;四是加强3团、4团、5团、6团、8团、11团重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的投入, 发展一般小城镇, 积极引导连队居民向中心团场聚集, 扩大城镇规模。

(四) 拓宽融资渠道。

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单凭有限的团场税收和政府力量是不够的, 根本途径是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到一师阿拉尔市的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中。将能够推向市场的都推向市场, 把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 盘活土地资源, 对城镇土地的使用权采取出让、租赁、综合开发等经济手段, 按照有偿使用、有偿服务的原则, 积累资金, 实现资源向资本的转化, 以此带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五)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 优化布局、完善网路, 对城镇落后的供水、供电、供热、燃气及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进行改造。导入“秀水、绿心、花香、田园、安居、乐业”的现代城镇建设元 素, 统筹水、电、暖、气和文教、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良好的城镇人居环境。抓住新疆座谈会和对口援疆的机会, 加强以交通、能源、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镇间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建成合理的城镇立体交通体系, 促进区域内城镇带、经济带的形成, 进而推进城镇圈层结构的发展, 逐步形成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城镇体系。

参考文献

[1]周玉斌, 陈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型城镇化道路解析及其城乡规划体系构建探索[J].城市发展研究, 2012 (5) :34-143.

[2]钱广周.发挥“三大作用”树立“三大意识”[J].兵团党校学报, 2007 (5) :22-23.

[3]解素梅.第一师阿拉尔市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兵团经济研究, 2012 (4) :15.

[4]张长江.新疆兵团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 2008 (19) :135-166.

兵团城镇化 篇9

一、兵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背景

1. 兵团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成为治理的新主体

进入21世纪, 兵团城镇化建设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 2014年兵团城镇化率已达65%。随之出现的“社会人”越来越多、单位社会管理与服务功能的剥离、人口流动速度与频率加快、人口管理难度增加, 以及随着城镇化进程中出现就业、物业、拆迁回迁、老龄化等问题, 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社会和谐成为突出任务。这些日益复杂和增多的社会需求和问题, 都需要在原有的单位体制之外得到解决, 社区就成为兵团管理的新主体。2004年兵团社区建设正式启动, 拉开了兵团社区建设规范化的序幕。

2. 城镇化改变着兵团传统的社会管理格局

兵团自1954年成立沿袭至今的兵--师--团--连纵向的管理体制。兵团下辖14个师 (其中13个农业师, 1个建筑工程师) , 175个团场 (164个农场, 11个牧场) , 2 043个连队。所有单位呈插花式分布天山南北。这种管理体制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也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准军事管理模式。随着兵团实施城镇化战略, 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更是履行屯垦戍边的政治需要。2010年5月,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 中央要求兵团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丰富屯垦戍边内涵。目前, 兵团已有7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 (即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北屯市、铁门关市和双河市) 和6个建制镇 (北泉镇、梧桐镇、蔡家湖镇、金银川镇、石河子镇和草湖镇) 。传统的条状纵向管理格局中增加了块状横向的社区管理。

二、社区建设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的意义

1.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保障改善民生

兵团传统管理模式是一种“小而全”的封闭管理, 它不仅有企业的功能, 而且还承担着教育、住房、医疗、退休养老、娱乐等广泛的社会服务功能, 是典型的“企业办社会”。改革开放之后, 兵团逐步改变企业办社会的局面, 逐步将社会功能剥离, 除生产经营外的一切社会活动和事务向社区转移。社区相应的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家政服务中心、图书室、老年人活动中心、托老所等等。这些机构的设置一方面极大地方便和服务了广大职工群众, 引导居民展开自治, 另一方面也适当安置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重构人际互动, 整合社会关系

改革开放前, 在“兵团精神”的引领下, 兵团职工在思想上、对国家、对法律制度的认同都比较稳定, 社会秩序良好。改革开放以后, 兵团社会整合的相对稳定性被打破, 单位因为逐渐转移了服务与福利功能而失去了对职工整合的力度, 伴随城镇化进程出现大量的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 连队职工群众向城市和团场城镇集中居住, 人们需要建立工作单位之外的人际互动与交流。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将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个体聚集到社区, 使居民对社区或人群集合认同而产生归属感。社区成为整合社会关系、缓解社会冲突、融洽人际关系的理想场所。

3. 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兵团面临着繁重的市场管理、综合治理、园林绿化、道路畅通、社会秩序、居民搬迁安置以及计划生育、人口管理等工作, 这些任务单纯依靠兵团各级党委是难以完成的。需要有多元管理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共同治理, 社区作为兵团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主体之一, 可以利用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 可以发挥组织、协调、培育社会力量去承接多元化的社会服务。同时还可以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与作为服务。由于人们除了工作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社区内度过的, 如果社区能引导居民参与到管理与服务中去, 将会使居民更直接地体验到基层民主的进程, 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居民的自我需要。

4.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满足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在社区中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也是创新兵团社会治理体制的迫切需要。目前, 兵团的社区大都成立了各种社区自治组织, 如秧歌队、腰鼓队、合唱团、舞剑队、舞蹈队、书画社等, 适应了兵团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 尤其是弥补了离退休人员的精神空虚。这些社区自治组织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锻炼了社区居民的身心, 消解了社会矛盾, 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兵团城镇化进程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目的

1. 更好地履行兵团屯垦戍边政治使命

兵团城镇化建设符合国家战略考虑。兵团加快城镇化发展要求城镇必须快速聚集一定的人口, 尤其是向城镇集聚的连队的职工群众。随着兵团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职工将进入城镇生活, 除生产经营活动之外都将脱离连队的管理, 由此形成人口迁移、职工身份的转变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 带来的就业、综治、安全、环境、卫生等社会问题将尖锐, 这些变化都会影响职工队伍动员组织形式, 而社区所独具的属地化管理的特征能够承接连队剥离的社会管理功能, 成为兵团城镇化管理的新载体。

2. 为兵团的经济建设服务

1954年组建的兵团“也称为中国新建集团公司, 是集农业、工业、交通、建筑、商业, 承担经济建设任务的国有大型企业”。[1]由此可见, 兵团具有特殊的企业属性, 兵团现有13个农业师, 1个建筑工程师, 辖175个农牧团场, 5 267个工业单位、218个建筑单位、48个交通运输单位, 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 为兵团的270.14万职工群众服务。[2]但兵团不是省级政府, 没有建市的师和没有建制镇的团场都没有相应的政府职能。兵团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强社区建设, 通过承接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 保证师团进一步推行企社分开, 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开拓就业方式与途径, 促进经济活动的进行。

3. 为健全完善兵团公共服务体系服务

社区提供公共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对扩大居民参与, 创新社区管理, 促进社区自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社区可以提供基层公共服务。为承接兵团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后的公共服务与管理, 兵团的社区都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 能够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相应的服务。二是社区通过组织引导居民互帮互助, 提供自治性互助性服务。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凝聚人心, 营造居民之间比较密切、融洽的关系, 互助互利、奉献爱心、民主自治。三是通过培育发展社会力量提供市场性服务。开拓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育幼等领域, 做到“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靠、病有所医、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4. 为实现基层民主自治的目标服务

社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 要组织社区居民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依托自治组织有效化解基层矛盾, 依托志愿者有效提供社会服务。目前, 社区自治以社区服务为抓手, 对困难群体、优抚对象和老年人、社区居民展开了自助他助相结合的便民利民服务。同时社区居民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发展并延伸到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在社区提倡“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教育与宣传, 形成公益慈善大家做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N].人民日报, 2014-10-05 (1) .

兵团城镇化 篇10

该团在建设期内严格实行上下联动, 每周召开一次监理会, 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就地解决, 由二师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不定期巡查。同时团场各职能相关部门能相互协调, 各履其责, 在落实保障性住房的各项政策规定及资金使用等环节做到公开、透明, 为保障性住房顺利完工提供可靠保障。

团场多管齐下确保保障性住房惠及职工群众, 按照有关保障性住房准入条件, 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开保障房制度的相关政策、申请条件、补贴标准等事项。对于符合条件的家庭做到应保尽保, 扩大保障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 入户调查收集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家庭收入证明、家庭住房情况等相关材料, 实行一户一档建立保障性住房管理。

结合团场地势特点和自然条件, 建立生态主题公园, 加大城镇的绿化、美化;居民住房和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避免火柴盒、兵营式建筑。楼房参差不齐, 景观各不相同, 错落有致, 颜色与景观融为一体。把城镇建设成“城在景中, 水在城中, 错落有致, 交相辉映”, 给人以置身画中的感觉。

上一篇:IP安全技术下一篇:多媒体网络语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