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

2024-09-06

关于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共6篇)

关于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 篇1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扩招及高等教育竞争国际化等原因,高校纷纷掀起了基建热潮,基建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金额不断加大,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完善高校基建财务制度,加强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确保高校有限的基建投资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目前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为完善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基建;财务控制;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出现了基建热潮, 基建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但是,高校的快速扩张和负债办学机制的引入,在为高校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而且,随着我国高校基建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预防基建职务犯罪日益显示出其迫切性。高校基建职务犯罪的原因复杂,但从已发生的腐败案来看,高校基建管理权向高校倾斜仅是腐败高发的诱因,缺乏必要的与这种管理权下移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基建腐败高发的根本原因。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是做好整个基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之一,是高校基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校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以及预防基建职务犯罪,加强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是其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之一。

一、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当前高校财务制度尚不完善、单位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等客观原因,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基建财务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财务制度设计还不完善,一些高校基建财务尚未完全纳入其学校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给高校财务直接监控基建投资带来一定的困难。

(2)高校内部基建、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协调不足,影响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

(3)基建财务管理基础和管理手段薄弱,对基建全过程难以实施有效控制。

(4)基建财务人员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体制不顺,约束机制不健全;基本建设项目内部财务控制不健全;基建工程和财务复合型人才匮乏等。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对策,为完善高校基建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二、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对策

(一)强化高校领导的基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目前,高校领导常常未能充分认识到基建财务人员参与学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进行基建投资主要靠抓好基建部门的管理工作,基建财务人员只管照章办事,按合同规定付款即可。基建财务人员缺少参与单位财务分析、研究及预测的机会,未能参与项目决策、招标、施工、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和监督检查,对于违反项目决策程序、合同不合理变更、随意挪用基建资金等不合理现象财务监督实施不力。所以,高校领导有责任和义务去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如:资产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供材采购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基建财务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等),特别是当前高校基建处于飞速发展时期,更应强化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和自身责任意识,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基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落到实处。

要做好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基建财务人员的素质、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关键。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不断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其基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和管理水平,这不仅包括更新观念、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掌握财会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建筑施工等专业知识、基建项目建设一般程序、招投标、概(预)算等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逐步推动基建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使基建财务人员适应新形势下基建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覆盖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职能

高校基建财务人员在基建项目过程中,要做到事前参与预测和决策、事中注重控制和管理、事后有分析和评价。基建工程项目的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项目决策控制、项目设计与概预算控制、招投标与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和决算控制等五个环节,贯穿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1.项目决策控制环节:基建财务人员要对项目建议书中的财务分析和预测结论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书面意见,并参与项目决策的全过程,会签相关决策决议。

2.项目设计与概预算控制环节:基建财务人员应对项目设计中的施工图预算进行审核,其审核内容包括项目工程量的准确性、定额套用的正确性、费用计取和汇总的合理性。

3.招投标与合同控制环节:该环节包括招标、投标、开标、定标和合同管理等阶段,基建财务人员都应参与其中,这样既有利于基建财务人员了解项目施工队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情况,了解工程的特点、工期、预算价格、承包方式,而且对于结算办法以及与财务有关的条款,还可以从财会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4. 施工工程控制环节:该环节包括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的执行、施工款的拨付、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控制、施工费用管理等内容,基建财务人员应参与施工的全过程监管,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并在关键点重点控制。

5.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环节:基建财务人员应及时开展各项清理工作,审核竣工决算书,编制竣工决算初稿,报请决算审计,参与分析概算、预算执行情况及差异分析,并对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三)把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健全岗位责任制

高校应当根据基建项目的特点,找准基建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控制点需要紧密围绕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中心环节,并向周围业务流程扩展。关键控制点的设置要合理、易行、有实效,控制点过多则让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失去灵活性,容易挫伤基建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而过少则会影响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所以要准确把握基建项目内部财务控制,需从以下四个关键点来控制:

1.工程项目上:基建财务人员必须首先对工程项目的合法、合理性进行认定,审核工程项目是否具有完备、合法的审批手续,工程预算、概算且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要合法。

2.工程实施上:基建财务人员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性要进行监督。一是建设合同必须通过招标确定;二是对工程项目要进行随时监督。

3.工程记录上:基建财务人员对工程建设的事项要及时记录。 项目负责人要及时定期向财务人员提供工程进展报告和资金预测报告。

4.工程成本上:基建财务人员应正确核算工程成本,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水平。一是及时准确记录工程进度、材料、设备等投资情况;二是在建工程是否及时结转为交付使用资产;三是变更项目内容是否得到必要的批准;四是实行建设期审计;五是定期复核工程进度及质量等级;六是对可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借款费用进行及时核对。

(四)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资金拨付和账务处理程序

高校基建财务应并入校级财务中,在基建财务中完整设立会计科目及明细账,科目明细级数设置应以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为原则,过细过粗均不宜。高校基建会计科目应按三级明细科目设置,即一级对应总账科目,二级对应工程项目名称,三级对应项目的承建单位名称。在高校基建会计核算中,除开设了银行辅助账户后需设“银行存款”科目外,还需设置如下一些基本科目:“建安工程投资”、“库存材料”、“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待摊投资”、“设备投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应付器材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基建拨款”和“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

严格规范资金的拨付程序:1.工程款支付基本程序为:施工方申请→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跟踪审计工程师审核签字→甲方代表审核签字→基建处工程科长审批→基建处分管工程的处领导审批→财务处分管基建的处领导审批→审计处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分管基建的校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基建财务部门付款→反馈信息;2.材料款和设备款支付基本程序为: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申请→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跟踪审计工程师审核签字→材料员审核签字→基建处材料科长审批→基建处分管材料的处领导审批→财务处分管基建的处领导审批→审计处处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分管基建的校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基建财务部门付款→反馈信息。

同时,要在工程项目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环节规范好基建工程项目的账务处理程序,特别是对于项目的账务后期结算要重点进行规范。如对已经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资产,要及时办理估价入账手续。估价入账不能根据“建安工程投资“和”待摊投资“两部分,而应根据工程合同的建造价值加合同变更价以及自营工程发生的物资成本、借款利息、人工成本等对项目完工工程进行账务结转。基建财务人员要对已估价入账的资产进行必要的调价: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如果在完工年度内没有办理决算手续的,一旦办理了决算手续后,须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五)加强建设项目财务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高校应指定人员负责财务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利用会计电算化的手段,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报送财务信息资料。报送的财务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反映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的月报、年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后的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的资料。同时,要加强学校财务、基建、资产及审计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相关财务信息,使得各方及时掌握情况,确保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高校基建处在安排下一年度基建计划时,应根据学校财务部门提供的资金可供量和内部调剂的可能,编制年度计划,并及时报送学校财务处。各建设工程项目在开工之前,基建处应向财务处提交工程施工合同、投标函书、开工许可证及与支付工程前期费用有关的全部合同,以便作为未来办理各项资金支付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何蔚.关于加强和规范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1).

[2] 李天鹏.加强基建财务管理促进内控制度建设[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3).

[3] 李玉桂.高校基建财务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

[4] 刘巧华,袁玲娜.关于高校基建会计制度化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1).

[5] 王辰.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经济,(9).

[6] 王江.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7] 谢红梅.浅议基建财务内部的会计控制[J].价格与市场,2004(11).

[8] 周菊芳,宗建岳.当前学校财务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1).

[9] 邱剑萍.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6(32).

[10] 徐清.加强基建财务管理提高投资效益[J].合作经济与科技,(6).

关于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 篇2

1 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1.1 设计阶段的影响因素

工程设计阶段就是在工程建设前期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对工程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设备选择系统配套指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也是将工程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的过程。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往往把对项目投资进行控制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上,对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不够重视。而工程造价是根据设计图纸来确定的,因此,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贯彻前期控制的思想,将设计阶段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

在高校基建工程中,工程设计的费用虽然只占据工程总费用的很小一部分,但在设计阶段实施的正确决策,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在工程设计中,选择的设计方案、建设标准、结构形式以及材料设备等不同,就会使工程造价有着很大的差异。工程设计阶段是项目即将实施的阶段,但在工程还没有开工前,如果设计上存在偏差,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互相协调,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选择经济合理、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设计,并及时对不合理的设计进行调整,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从而降低成本。

1.2 招投标阶段的影响因素

招投标阶段就是以市场竞争的方式,选出资质达标、经验丰富、业绩显著、信誉可靠、管理能力强、技术水平高且工程造价合理的施工队伍。但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施工队伍串标围标以及利用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不正当行为屡见不鲜,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市场竞争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还在一定程度上给工程造价的控制带来了困难。基于这种情况,现阶段建设工程中招投标通常采取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甲方负责出具工程量清单,乙方以甲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作为依据进行自主报价。这种方式对甲方工程量清单对图纸工程量的反映程度要求较高,能够减少由于乙方报价不平衡对结算造价造成的重大影响,从而使得工程造价的控制变得容易起来。

1.3 施工阶段的影响因素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高校基建工程中的难点。由于其工作量大、工期长、涉及面广等原因,会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消耗,也使得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变得复杂,使工程造价的控制更加困难。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材变更、变更协商、隐蔽工程验收、现场签证等情况,都对工程造价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避免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因存在工程隐患而返工的浪费,将工程造价的控制简单化。

1.4 结算阶段的影响

工程结算阶段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最终确定的过程,也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工程结算阶段也是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只有在符合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完成工程建设并成功验收才能列入竣工结算中。在结算时,结算资料必须保证齐全、完整。如果在结算过程中出现多算、高算以及违反合同规定进行结算的情况,都会对工程造价的确定产生极大的影响。

2 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

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建设程序各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对于出现的造价偏差给予及时纠正,对于人力、财力、物力的使用要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以获得较大的投资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目标进行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高校基建相关部门和工程相关技术人员,在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加强工程设计阶段的管理

关于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工程进行全面分析,以最小的建筑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建筑必要的使用功能。其次,要积极实行设计招标的模式,提倡限额设计,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更加优秀、合理的经济方案。再者,要严格要求施工图的质量,防止施工图出现漏洞或错误。同时,要加强使用部门与设计部门的沟通,对于设计变更给予严格控制,尽可能将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以避免不必要的施工签证等事宜,降低工程造价的控制难度。

2.2 加强招投标阶段的管理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做到招投标活动规范化。首先要选择资质全面、信誉良好的招标代理进行招投标的工作。其次,工程量清单是编制招标工程投标报价和标底的依据,它的正确与否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对工程量清单的计算和编制必须依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技术规范与施工设计图纸,并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进行。再者,对工程拦标价的审查一定要严格,以确保市场竞争中价格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此外,招标文件的准确编制与严密的合同能够减少合同履行过程中签订双方的纠纷,将工程造价的控制有效化。

2.3 加强施工阶段的管理

在高校基建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阶段是其中的难点。笔者认为,首先基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建立公司的管理,将社会建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在施工前,基建管理部门要做好技术交底,保证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在施工过程中,要监督施工单位按图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或工程重点部位的验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材料的费用会占据工程总投资的70%左右,因此,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高校基建工程中,对于建设材料以及设备的选择,应该按照投标的方式进行,但在选择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原则,这是发挥投资效益的最好手段,也是能够极大的提高生产能力的有效手段。

此外,要建立健全的关于工程设计变更、设计签证的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无特殊情况不允许变更,确实需要变更的设计,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合同要求进行。在变更过程中,应该注重变更价款、变更程序的确定以及变更后工程量的计量和验收。由于工程建设存在其特殊性,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隐蔽工程以及在施工程序上可能存在交叉作业,在工序结束后无法凭借客观的数据资料进行核实,因此,对于工程签证必须要遵循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并规范现场签证程序和行为,防止多签、滥签等舞弊行为的发生。

2.4 加强工程结算阶段的管理

在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中,为了保证审计的准确性,除委托审计部门审核工程结算的同时,高校内审人员也应该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实现跟踪审计。内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全面收集、了解工程相关资料,建立健全的工程造价审计档案资料。关于工程项目变更联系单的审计必须由工地代表核实,监理工程师签证方可列入结算;对暂定材料的审计应该有内审人员深入市场,了解并确认材料价格,以确保掌握有关工程施工的第一手资料,为结算审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工程结算过程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合理、合法的原则进行,造价管理人员要认真对合同条款与工程竣工结算资料进行审核,并结合竣工图对隐蔽签证、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进行全面的审核,严格按照约定的竣工结算计价办法进行结算,保证工程造价的真实度。

3 建立高素质的基建队伍,健全高校基建管理制度

高校基建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高校基建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协调各方关系,办理工程建设的各种前期相关手续,并负责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技术以及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解决。由于其工作相对专业复杂,而且肩负责任重大,因此,要建立一支具有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并善于管理、有责任感、作风硬朗、狠抓实干的高校基建队伍。并对基建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不但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要不断拓展知识结构,了解学习国家和地方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政策方针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培养自己严谨、细致的态度,培养自己实事求是、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这是控制工程造价行之有效的方式。

此外,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与优化的过程管理体系,实现各部门职责明确、协调工作的基建造价控制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对基建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协调控制,才能有效的实现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

4 结语

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项繁琐、复杂、庞大的工作,它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政策性、技术性、实践性与经济性。因此,必须将工程造价的控制融入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实现各部门协调合作;并加强高校基建工作人员的培训,打造一支综合素质、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基建队伍,合理、有效地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力争以最经济、最合理的投资进行高校基建工程的建设,并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摘要:针对高校基建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对高校基建投资的特点和过程进行研究,并与实践工作经验相结合作出论述,旨在为我国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的控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造价,控制办法

参考文献

[1]李瑞英,耿运贵.高校基建项目竣工结算与工程造价的控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5-27.

[2]殷晓玮.高校基建项目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53-55.

[3]林丽.浅论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9):9-11.

[4]李承岗.加强基建工程造价控制实现高校基建节约管理[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5):90-92.

关于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 篇3

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宏观形势

在“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概括地讲,一是高等教育规模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精英教育”已过渡到“大众教育”;二是普通高校各项基本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三是高等教育领域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四是通过“211”、“985”等系统工程的有效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得到加强,教育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这些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和办学经费这两项基本指标的变化就很好地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成果。

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是高校资金紧张的局面仍然严重。主要原因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现实暂时无法改变,高校收费行为受到严格限制,而与此同时高校办学经费需求日趋增长,很多高校仍承担着较大的还贷压力。二是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从宏观上来看,我国高校发展战略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这成为高校财务管理 “如何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 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从微观层面来看,强调资金安全,规范收费行为,清偿建设贷款,面对审计稽查,实施国库支付等制度的推行,均对高校财务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二、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意见》的第二大点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经济制度下,对财务活动的各方面进行组织管理的制度和方法的总称。它包括财务管理权限的划分、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财务制度的制定等内容,其核心是调整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体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会随着学校“其他制度安排”(如教学、科研等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做出适应性调整;同时,它又属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上层建筑”。对高校各项基础性的、具体的财经工作起着推动、促进和导向作用。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做好高校一切财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体制、制度与机制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体制的构建必须以相应的制度规范为基础;运行机制是在某种体制条件下的运行机理和制衡系统,即财务管理体制应建立在完善的财务制度基础之上;而在财务管理体制的作用和导向之下,财务机制才得以有效运作。

以下笔者结合某部属高校——S大学在财务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的具体做法作一实务性探讨。

(一)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

S大学的财务管理机构基本上是依照学校党委常委会—→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协管)财务校长—→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二级单位财务部门的传统模式设置的。而在学校财务主管部门这一层面上,S大学体现了一些自身特色:一是S大学财务主管部门的全称叫“财务与国资管理处”,是把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资产价值管理)安排到同一个部门。财务处下设国资管理科,专门负责国有资产(产权)全程管理、参与各类经济合同签订、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以及校办产业的管理等事务。这种机构设置的好处就是加强了学校对资产的全方位管理,利于动态控制、内部协调,提高效率。二是在内部科室设置上将管理岗和服务岗作了创新性分离调整。S财务处(下文简称“S财务处”)目前科室设置如图1所示:

这种做法的主要思路是:转变观念、明确职能、创新管理。将工作岗位按职能划分为管理岗和服务岗,局部调整了处内各科室的职能;主要目的是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有利于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通过管理岗和服务岗的分离定位,S财务处在经费投入和人员编制上也相应争取到了该学校更多的支持。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S财务处在机构设置调整中,新设了两个科室——稽核与督查科、会计电算化技术科。其中稽核与督查科的设立是规范和创新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该科室由财务处处长直接分管。其主要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稽核。主要是针对财务处内部,重点稽查处内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例如该科室就针对S大学科研经费报销的账务处理作过专门的抽样检查和分析报告,列举了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和潜在的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这些工作既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对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又能为学校领导或是财务处长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督查。主要是针对学校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规范办学办班和收费情况等。由于有了该科室组织实施,使之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真正起到内部监督检查的作用。

(二)重视并落实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管理体制建立的基础。S财务处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制度建设小组,组织全处的业务骨干对原来已有的财务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并根据业务需要,及时拟定、出台了新的制度,逐步完善S大学财务管理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小组在持续大半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每周安排起码一天的时间集中审议修订相关的制度草稿,汇总各单位的反馈意见。每个制度从草拟到出台,都经历了一个反复推敲修改的过程。S财务处还编印了《S大学财务制度汇编》(共三册),收录了国家、地方和学校在财务管理、收费等十二大类财经规章制度,并向学校相关人员派发,以满足日常工作查阅学习所需,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使各级人员充分认识并重视财务制度。

制度的完善,对S财务处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制定了《合同管理办法》,各个职能部门对外签订合同的权、责有清晰的界定。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自然就降低了学校可能面临的各类经济和法律风险。又如《科研经费使用规范》的出台,对各类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做出明确的规定。负责报账核算的工作人员大大减轻了压力,老师们通过了解有关的制度,也对财务报销审核工作多了理解、少了抱怨,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S财务处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成熟一个、出台一个。除了编写修订外,还应该包括制度的宣传、培训、制度执行效果的跟踪反馈等过程。S财务处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设计关于财务制度建设的调查问卷,对全校财务人员按照不同要求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进行分类分班培训等。

(三)发展基金会——多元化筹资的一种有益尝试

目前我国高校筹资渠道普遍还是集中在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但很多时候,高校都会发现这些收入仅仅是能够满足学校正常运转所需;学校再发展,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个问题,无论是部属的重点高校还是地方性院校都同样存在。因此,高校校长最主要也最头痛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筹集到更多的办学经费。S大学在2004年成立了××省S大学发展基金会,目的是通过这样一个相对独立运作的机构,想方设法引进更多的社会捐赠资金并对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制约学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目前国内基金会起步早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运作得相当不错,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各高校学习;S大学的基金会工作起步不久。他们对此总结的经验:一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校友资源丰富的高校应该充分重视起来,捐赠文化在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等地区都十分浓厚,我国目前也正在逐步培养并形成这种文化。因此,建立校友信息库、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各个地区校友会等做法都是很有必要并且很有效果的。此外,对于捐赠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直接捐赠现金,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建立某种合作关系(如产学研结合),对学校一些发展项目提供支持。因此,在争取捐赠资金时,高校也应该建立这么一个“双赢”的理念:“服务中求发展、贡献中求合作”。二是充分运用激励机制。S大学发展基金会对能够争取到捐赠资金的个人均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奖励,提高师生们筹集捐赠资金的积极性。三是基金会筹集到的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后,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运作,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资金效益。

(四)积极面对各类审计和检查

随着学校经济业务日趋复杂,高校经常要应对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类审计检查。学校财务往往要为此花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审计检查其实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从行业特质上决定了它在财务管理上具有很大的刚性。因此,规范管理是高校财务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必须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而通过外部检查发现问题、完善体制则是推动这一过程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S财务处在这方面的做法较为积极主动。例如审计署2005年公布了对全国18所高校的审计意见,其中提出的很多都是我国高校共性问题。S财务处就此整理出有关学习材料派发给全校财务人员并组织集中学习,要求认真学习审计意见,并逐条对照自身开展一些自查自纠工作。又如,近两年教育部对各部属高校先后开展了资金安全检查、清产核资等几个专项工作,S财务处专门组织人力,准备相关材料接受检查。通过检查,S财务处弥补了一些业务疏漏、理顺了工作思路、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并从中获取了信息,总结了经验。因此,对各类审计、检查,高校的心态应该是要化“压力”为“动力”。在积极配合开展检查工作的同时,更多的应该要学会通过检查做好总结、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地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推动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协调发展

管理与服务,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两个基本功能。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但无论是实施管理还是提供服务,高校财务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还是统一在“服务”上。财务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需要;服务于构建节约型校园、和谐校园的需要。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和科研,其他工作必须要围绕这两个中心来开展。在工作中“以人为本、善待师生”是高校财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培养和坚持的一种管理理念。

S财务处近几年的财务工作基本是围绕推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这两个主题来开展的。其中一些先进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建立主题式工作模式

从2005年起,S财务处拟定了一个三年工作计划,一年一个主题:2005年是“制度建设年”,2006年是“规范管理年”,2007年是“优质服务年”。S财务处制定上述三个主题的思路是:首先定好规矩,把根基打好;接着内强素质,理顺内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最后外树形象,服务质量上台阶。每项工作都专门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处领导、各科室的业务骨干和有特长、充满干劲的年轻干部组成。小组成员除了完成日常的工作外,还要承担起“额外”的任务。几年来,财务处的工作强度相比以前大了很多,但同时财务队伍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从具体操作上来看,在“规范管理年”,S财务处主要做的事就是完善各科室的内部管理。对日常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和规范:模糊的使其清晰;存在漏洞的补充完整;程序繁琐的合理简化。在制定或修订规范过程中,基本要求是对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尽可能明确和细化。S财务处主要是根据岗位职责和业务内容来进行规范,如对涉及预算、经济政策、收费、税务、票据等22项业务作了规范,并将这些工作规范、岗位职责以及员工的生活与福利等汇总编印成《S大学财务处员工手册》,财务处的工作人员人手一册,作为日常工作的工具书,使每个员工都清楚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了解财务处内部管理制度。

S财务处还形成了一套良好的例会制度:处长办公会(重大事项集体商议决策,一般每周一次)、处务会(科长以上干部参加,定期召开)、科务会(科室内部或科室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不定期举行)。对所有的会议(包括处内的和对外的),都要求形成会议纪要。处领导每周都花上一些时间阅读这些会议纪要,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全面地了解本部门的工作动态等信息。

在“优质服务年”,S财务处编印了《S大学财务服务指南》,收录了该校常用的财务信息,如各科室业务范围、联系方式、办事程序以及开支标准等。全校教职工人手一册。这本小册子目的就是提供给师生办理业务时查阅参考所用。此外,S财务处还实施了诸如预约报账、办理优先服务卡、“微笑服务月”等举措。S财务处这种提出一个主题,在一定时期内围绕这个中心开展一系列工作,创造一些成果的做法是很有成效的,这种工作模式对部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加大硬件建设力度

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服务,除了人员队伍外,硬件必须跟上。S大学这几年一直在加大财务管理硬件环境的建设力度。

1.推动管理信息化进程

S财务处在机构改革设置过程中,成立了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技术科,专门负责财务系统、财务数据及信息等的开发和维护。几年来,他们与专业的软件公司合作,先后开发了学费(票据)管理系统、综合财务信息系统、财务办公自动化系统(OA)、部门(个人)税务管理系统、校园卡查询系统等多个财务软件平台。同时还积极配合学校“数字化校园”工程的开展,推动全校数据资源共享的进程:纳入“数字化校园”一期工程的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实现学生收费与学籍、教务管理等功能联动,有效遏制学生恶意欠费的行为;此外,“网上银行”与工资发放、学生收费实现对接,进一步提高了办公效率。

S财务处长期致力于推动办公自动化、财务电算化和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其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始终走在S大学各职能部门的前列。目前,无论是在对外服务的财务网站、查询平台,还是内部管理所用的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都真正起到了加快信息传递、满足决策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

2.服务办公环境的改善

由于学校办公场地有限,S财务处办公场所一直比较紧张,师生们报账的审核大厅也经常是人满为患。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S财务处把南校区(业务量最大)的报账大厅搬迁到宽敞的新址。经过精心布局,新的报账大厅实行“面对面”开放式的报账,办事人员可以舒适地坐着等待审核人员处理业务。由于场所扩大,财务处的审核窗口也相应增多,老师们的轮候时间自然也缩短不少。S财务处还在报账大厅设置了一个咨询岗,由审核人员轮流当值,专门负责为办事人员解答疑难,做好指引。这种硬件设施的改善,为他们提倡的“优质服务”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支撑高水平管理和服务的软环境

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除了要有良好的硬件基础,更加重要的是软环境的支撑。软环境主要包括企业(部门)文化、制度体系、管理团队这三大方面的内容,而“人”则是其核心所在。下面是S财务处在部门文化营造和管理团队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

1.营造积极向上的部门文化氛围

作为大学这个特殊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与政府机关、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相比在营造文化氛围方面都具有先天的优势。S大学校长提出“大学管理靠什么?一靠制度,二靠文化”。近几年来,S财务处一直把部门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来考虑,提出“将财务处建设成为具有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具有良好的外部形象、管理与服务水平居于直属高校前列、干部职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职能部门”。围绕这个目标,提倡“理想、爱岗、敬业、创新、合作”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同时,财务处员工还以一句座右铭共勉:“铭记责任(良心)、创新管理(价值)、永葆纯洁(心灵)、追求卓越(服务)”。确立这样的思路后,S财务处在日常管理、员工培训等各个环节都注意把诸如理念、精神等文化的元素加入其中,使其逐渐得到认同,得以发展。

笔者认为,文化并不虚无,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种文化氛围,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它都会在工作团队中、在生活圈子里潜移默化、慢慢扩散。因此,作为一个部门的管理者,积极去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其各项工作的开展、人才队伍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S财务处的实践情况来看,已经取得回报。

2.建设学习型的管理团队

在财务队伍建设方面,S财务处特别强调“学习”。对员工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做到三性:“计划性、主动性、创造性”。除进行国家统一的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外,S财务处每个学期都会安排数次集中学习。他们学习的范围很广,职业道德、财经法纪、业务知识、服务技巧、礼仪常识、心理健康、演讲艺术等等,凡是与工作相关,与队伍素质培养相关的都是学习的内容。授课的老师很多,请学校的专家学者,请五星级宾馆的经理、请办案经验丰富的纪检干部,还有自己处里的业务骨干等等。每节课程都经过精心安排,效果很好。在2006年,由财务处牵头,专门面向S大学财务、人事、校办等几个部门的科级以上管理干部举办了一个“3M管理课程培训班”,聘请了S大学管理学院、法学院和政务学院的教授们给学校的行政干部上课,提高了整个群体的理论认识和业务水平。

教育部、财政部的《意见》对财会队伍建设要求做了较大篇幅的描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

四、结语

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高校财务工作高效、良性运作的基石;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协调发展是高校财务管理高水平的体现。从S大学在这方面的经验做法来看,他们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筹资渠道、内部管理、信息化技术推广以及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工作。S大学近几年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06年末统计,S大学拥有四个校区、在校学生达到了70000多人、教职工10000多人(含离退休人员3100人)。在我国高校综合实力排名上,S大学始终名列前茅。S大学的财务工作始终为学校教学科研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总体来看,在经费收支日益增长、经济业务日趋复杂的理财环境下,S大学近几年的财务状况始终健康良性地运行,财务管理规范、高效,服务质量也有跨越式的提升。这些与其重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重视管理和服务两手抓的工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事实证明,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只要协调好体制与机制、管理和服务这两个关键问题,就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真正发挥财务工作的两大职能作用。

“十一五”计划时期是我国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认清形势,重视体制与机制创新,协调管理和服务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全局观、和谐观,从而推动学校实现健康、良性、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李善民,教授,男, 1963年出生,四川巴中人, 1990年3月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任管理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财务与投资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财务与国资管理处处长,美国国际财务管理学会(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会员。兼任广东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指导专家。

关于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 篇4

—海洋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小时候,读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觉得海洋是神秘莫测的;初中时,读高尔基的《海燕》,又觉得海洋是奔涌澎湃的;高中时,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觉得海洋是清新美好的„„就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读书籍的增多,我对海洋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我的家处在内陆地区,距离海洋很远,我无法体会歌曲《大海啊,故乡》里面对大海的浓烈的热爱,但是我仍然对于海洋怀有美好的希冀。就这样,怀揣着对大海美好的向往以及希望自己能够对于海洋文化有一个更全面、更具体的认识,我在这学期选修了《海洋文化概论》这门课程。在课上,我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海洋文化以及海洋文化的特征,更了解了中西方海洋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特征,古老而又神秘的海洋神話故事,丰富多彩的海洋民俗„„

基于在课上对于海洋文化的了解及认识,我知道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占领了海洋,谁就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所以,当今世界,海洋文化建设十分重要,海洋文化的竞争成败决定着未来海洋国家的格局和态势,也将决定着各海洋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因此,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对于大力加强我国海洋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及建议。

一、中国历史各阶段中海洋文化的发展及没落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我们有18000km长的大陆海岸线,14000km长的海岛海岸线,在这广阔的海洋里,中华民族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开创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海洋文化。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吴、越、燕、齐等海洋诸侯强国。秦朝时,中国逐渐开始探索海洋科学,以“徐福东渡”为代表的海外文化的传播的出现揭开了中华民族海洋文化建立探索的序幕。两汉时期,中国开辟了通向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颇具有影响力的海外东亚、东南亚汉文化国。唐宋时期,我国对海洋政策更加开放,以海上“丝绸-瓷器”等为主导的海运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当时海洋经济的大繁荣,为海洋文化,海洋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当时,政府十分注重对海洋经济的建设发展,其中“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的政策为当时海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明朝永乐年间,中华民族的海洋事业到达了顶峰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当时中国海洋文化逐渐完善和成熟。当时中国海洋文化形成了具渔业文化、经济文化、科技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宗教风格文化一体的海洋文化,引领着世纪的潮流,影响着世界海洋文化的发展。

但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条“禁海令”使中国海洋文化由开放走向内敛,乃至完全封闭。19世纪中叶,实行了400多年禁海令的中国终于在先进的西方海洋文化中低下了头。在西方海洋文化面前,国人的海洋意识丧失,逐渐变得麻木、茫然、不知所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不断反思,从过往中教训,认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多次指出了弘扬民族海洋文化,加快海洋文化事业的建设,以便在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的确,中华民族正在崛起,我们的海洋文化正在复兴,但长久的丢失和没落使人们现阶段对海洋事务争端时,我们总是处于退让的劣势。在我们的领海主权受到侵害时,我们的表现总是那么茫然,外交部门的声讨和抗议的呼声却总是显得苍白无力。今天,人们的海洋意识仍然十分弱化,致使政府部门在应对危机时总显得是“一个人在战斗”。文化是人类精神的支柱,是人类灵魂的统一,缺失了统一的海洋文化即导致了人民群众对海洋意识、海洋主权的支持力不够。海洋文化的缺失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二、我国海洋文化没落的原因

从古代来看,中华民族的海洋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但却在其发展最辉煌的时候没落下来,从而导致海洋文化的断层,逐渐落后于西方。那是因为,当时政府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主管部

门进行发展,海洋商贸的发展大都来源于民间私人组织,虽然经济贸易发达,但在当时这种经济是陆经济的副业,是一种从属的经济。在文化领域虽然有不少关于赞美海洋的诗词,但却没有一本完整的海洋著述加以归纳,从而使海洋文化在最重要的文化传承建设方面也只是一种“潜文化”,一种附属文化。海洋文化不过是当时文化创作的一种素材,并非士大夫文人研究的主流文化。

近代看来,由于明朝的闭关锁国延续了几百年,最基础的民间海洋贸易也不得不中断了,民间的海洋文化一代代在退化,消失。在被西方强势的海洋文化冲击下中国那种兼容,多元化的海洋文化被海上殖民侵略武力对抗的西方海洋文化多冲垮,因此中国的海上权益一次次受侵犯,海上争端也因失败而告终。在西方海洋文化的大潮下,我们传统的海洋文化丧失了本来具有的优势,这主要源于几百年的自我放弃和不知与时俱进的文化观点,最终在百年屈辱史中,海洋文化彻底地遗失殆尽,海洋文化意识在人们心中也荡然无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吸取历史的教训,在创新中前进,也逐渐认识到海洋事业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的增长,贸易的发达都源于海上,为此,重新建立和弘扬我国海洋文化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几十年的发展,海洋文化建设收效甚少,究其原因我认为大多局限在对传统海洋的发掘,整理,保护利用,而没有结合当代时代进步而进行创新,其次海洋文化事业在社会各界的宣传不够,人们的海洋意识仍然十分薄弱。而且,虽然近几年国家开始提出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海洋大国“,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们仍然起步较晚,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海洋文化创新成果。现阶段的海洋文化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我国实施开发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不相适应。

三、对于加强海洋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建设和弘扬有我国特色的海洋文化,提升国家海洋文化软实力。在这里,我想提出自己对于加强我国海洋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升公民的海洋文化意识。

政府部门要加大推动和宣传力度,把海洋意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引导公众认识海洋、亲近海洋、保护海洋,使了解海洋、爱护海洋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为。同时,积极开展对于国民的海洋知识教育

通过多种方式普及海洋基础知识,形成公众参与的良好社会环境,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2.加强海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在海洋文化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培养高素质的海洋文化人才对于构建“海洋强国”十分关键。我们要继续加大海洋文化事业的教育投入,培养全方面,多能力的人才体系,在沿海和全国范围内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海洋文化专家学者,一批高水平的海洋新闻工作者,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海洋艺术工作者,一批既懂海洋文化发展规律、又懂市场运作规律的海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使其成为我国海洋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

3.正确地发展我国的海洋文化

对于我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我们要把握正确地倾向,既要防止“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又要防止“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首先,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海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为海洋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基础,海洋文化只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建设好、发展好。同时要注重借鉴国外海洋文化发展的方法和经验。海洋文化同样也具有两面性,我们要深入探讨引进、吸收先进海洋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现代海洋文化先进思想理论的中国化。最后,要在传承传统海洋文化和吸收借鉴国外海洋文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海洋文化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升华,使其更好

地为新时期的海洋事业服务。

4.重视海洋权益与安全文化建设

最近几年,我国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形势日渐紧张,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公众海洋权益与海上安全意识,塑造科学健康的海洋权益与安全文化。首先要提高对海洋权益和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应充分认识海洋权益的多样性,大力推动海洋权益与安全文化建设。最后,要倡导全民参与海洋文化建设与海洋权益维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安全,必须以雄厚的海洋权益和安全文化为支撑,构建并普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权益与安全文化。

5.加大立法,提高政策保障。

海洋文化的建设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在法律层面上对于海洋文化以保障,才能使海洋文化事业的合法有序的进行。其次从政策上加大对海洋文化事业的投入,包括基础研究设施,专业人才的投入,政策上的优先和重视,建立健全的海洋文化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对研究海洋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海洋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繁荣与兴盛,也承受了没落与衰败。然而,历史已成过去。在今天,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正确认识我国海洋文化发展现状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式大力进行海洋文化建设,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可以再海洋的领域里闪闪发光,成为一个屹立于东方的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

在最后,我想对于我们的海洋文化概论课提出自己一些意见:

1、希望老师能够采取多种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多地与同学互动,例如,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小组讨论,派出代表发言等,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活跃课堂,增强趣味性。

2、老师可以将同学们展示PPT的部分分散安排在每次上课的课上,这样可以使每堂课的内容更加充实,老师,又不至于到了最后时间不够,有的同学没有展示机会,3、希望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参观海洋馆等,让我们对于海洋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关于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 篇5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推进, 医院也朝着市场化, 企业化运行转变, 这虽然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但是也增加了医院的竞争压力。医院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 其中医院的内部控制是医院管理水平改革的重点和关键环节, 而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不断完善医院财务管理, 促进医院内部控制是现阶段医院管理的核心。

二、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 对于医院的经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经营过程中, 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进行财务内部控制, 可以规范医院会计行为。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由于医院每天的开支, 进出账款相当巨大, 做好财务的内部控制, 能够规范医院的会计行为, 确保财务信息以及相关资金流动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能形成良好的制约监督效果, 保证医院财务的合理使用, 实现医院资金的高效流通。另一方面, 进行财务内部控制, 可以有效防范医院财务风险, 保护医院资产安全。医院实行财务的内部控制, 实现了有效的财务监管, 对于相关的财务隐患、财务风险, 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做出反应, 通过科学化的内部控制程序及监督机制, 使医院的财务信息更加的通畅, 能够及时的反馈信息, 减少过程中的失误及误差, 及时反应情况并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大大提高了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同时, 进行财务内部控制, 可以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医院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经济冲击和激烈的竞争压力, 如何使医院增强竞争能力, 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医院财务方面要做到开源节流,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资金的流入。实行财务内部控制, 能够有效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控制医院成本, 不断的通过控制手段减少资金风险, 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达到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当前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目前, 虽然一些大型医院己经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却把审计的职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混为一谈, 认为单位内部已经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制度, 也就是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在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运用上存在很多误区。

2、内控制度不完善

很多医院受传统管理经验的影响, 内部控制还停留在行政指挥阶段, 未形成一个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比如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 各个流程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等, 还缺少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存在严重的顾此失彼现象;如在资产管理制度中, 缺乏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 极易产生财务风险。有些医院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 执行落实情况令人堪忧, 导致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这些均会使医院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产生错误认识, 不仅会对日常工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而且还可能出现侵吞公有财产、造成资源浪费等现象。

3、内部审计设置不合理

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 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只设置相应机构, 配备少数审计人员, 不具备相对独立性, 院领导也不赋予其相应权力, 更谈不上追查异常情况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评价、防护的作用。

4、相关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会计内控制度执行效果的好坏,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使得医院会计人员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 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会计人员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另外, 部分医院中的会计人员所担负的责任远远大于其实际拥有的权利, 致使责、权、利背离的现象较为严重。

四、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转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医院领导的思想、素质以及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医院的领导必须加强自身对于会计法规以及内部控制的学习, 提高领导层内部控制对于医院重要性的认识。医院领导必须明确参与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财务负责人的职责, 可以设置总会计师, 来保证医院财务工作的进行以及内部控制的实施, 完善医院的管理环境。并且, 医院的领导层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可以定期组织内部的审查活动等等, 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 亦可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来调动医院工作人员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方面, 加强各部门日常工作报表的复核与控制。仔细检查门诊及住院处的收入日报表, 复核相关银行缴款单, 保证其金额与实际金额相符, 防止坐支、挪用等现象。复核相关药品、材料实收金额是否存在错误, 防止患者利益受到损害, 严格执行相关收费标准, 杜绝乱收费现象。另一方面, 做好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要落实“日日清、月月结”制度, 保证日实有数与日记账数、总账的账面数相符;债权及债务登记工作也是管理重点, 及时清理, 最大程度上防止出现呆账、坏账或死账, 降低医院的不必要损失。此外, 要建立科室成本控制制度, 全面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 各科室主管领导即为主要负责人, 全面负责科室物资及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注重成本控制。同时, 加强采购管理与资产管理。做好药品、材料以及医疗设备等相关物资资产的采购管理工作, 对其进货渠道进行严格控制, 把好质量关, 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针对资产管理要建立资产清查制度, 每年盘点一次固定资产, 在复核资产数量与金额的同时, 不能忽略其使用率的检查。

3、科学合理地设置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具有一定独立性。其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规范财务行为、减少损失浪费, 提高经济效益。医院管理者应赋予其一定的权力, 配备内审专职人员, 同时积极吸收经济、会计、法律等相关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加入到审计队伍, 促进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有条件的单位可派内审人员去社会审计事务所学习, 提高专业实践, 为有效开展内审业务提供保障。内审部门对财务部门、物资采购部门、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物资科、基建科、等部门的日常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评价, 及时识别风险, 应对风险, 对医院未来发展存在的市场风险进行防范,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功能。

4、加强财务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财会工作人员由于其岗位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轮换岗位、提拔升职、跨专业任职的机会不是很多, 所以就为每位员工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制约与限制, 以至于还有很多的会计工作仍旧停留在每天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初始状态上, 业务能力亟待进步与提高。医院的管理人员必须有意识、有计划、有信心地利用业余时间对他们进行业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并且学以致用, 将那些新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来, 成为真正能跟得上现代管理需求的财会人员。并积极参加到医院管理中去, 为医院更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五、结语

当前医院发展模式已经面向规模化、密集化与技术化方向发展, 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医院自我约束的内部管理机制, 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 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医疗机构运营, 让医院的资产严重缺乏安全保障。因此, 医疗机构必须根据自身特点, 建立健全自己的财务内部控制, 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茹杰.浅谈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J].中国科技信息, 2006;03 (11) :16-19

[2]张进, 张馨梅.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改革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08 (31) :63-64

关于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 篇6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对工程建设的总体支出费用进行控制,以节约建设资本为目的的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工作,它贯穿于高校基建工程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其中,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成本,是工程造价总体管理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当前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高校基建工程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工程建设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以节约工程建设资本,提高资金运作的有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成为了广大基建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下文中笔者主要对此进行了探讨。

1高校基建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现状

1.1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合同是投资方、质量控制以及施工进度的凭证,工程施工过程就是将项目通过合同方式落实起来。所以,合同能否得到有效管理决定了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与施工成本。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在基建工程方面所制定的合同严重缺乏科学性,尚未构建健全的合同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原材料运输、设备购买等方面,合同上没有详细的阐述说明,同时对合同落实工程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这些因素都极大程度的制约了施工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

1.2缺乏科学的施工组织

科学、规范化的施工组织,其特点主要有便于工程施工、提升施工效率,不会使造价波动幅度过大。然而,虽然在一些情况下,组织设计能为施工带来便利,但却与造价存在冲突,比如说开挖基础土方,尚若使用大开挖方式,显然其减轻了施工过程的负担,这对密集型基础工程造价而言,毫无疑问可以节省很大的成本,但是基础土方往往彼此间距离较大,使用大开发方式,相比于单独对一个基础土方开挖而言,会使得土方数量增加,不利于对施工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施工方是组织设计的主要承担着,由于为了尽早结束工程及便于施工,通常对工程造价不够重视,尚若甲方或工程监理缺乏专业的素质,粗略的对施工方提供的组织设计进行审核,势必会造成施工过程造价超出控制范围。

1.3缺乏规范的施工程序

施工方通常在施工前不会做足准备,对于各项文件或标准(施工合同、投资成本、建筑标准等)均草率审核。在加上投资方不断催促施工方开工,因此很多高校基础工程项目的施工程序都不按常理出牌,其结果直接导致施工原有的组织设计会随着施工实施而不断发生改变,同时对于组织设计的变更,是否合理,是否必要都没有进行监督,对于其他因素或组织设计本身而造成的设计变更损失也不能责任到相应的责任人。

1.4工程设计漏项多,与施工实际不符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项目设计的漏项,在影响预算的所有因素中,项目漏项通常居于首位。很多高校基建项目的建设,无论是从招商引资、还是从制定组织设计到施工,其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缺乏充分考虑。很多设计单位为获得更多的利益,只从整体上对项目工程进行设计,对细节处理不够重视,工程设计漏项非常多。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因为设计者专业素质较低、缺乏经验导致出现设计漏项。另一种则是未严格按照我国相关国家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未能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使得所设计的方案严重缺乏可操作性,进而导致设计漏项非常多。

2高校基建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对策

2.1加强施工合同动态管理

对施工合同进行动态管理模式,为当前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带来了新的曙光。构建健全的合同条款,文字叙述简单明了,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其核心因素就是索赔与反索赔。在拟定合同时,不仅要谨慎详细,从大局出发,兼顾细节,还要对一些文本文件以及约束条款加以明确,如合同文本、招标文件等等,只有对各种文件了如指掌,才能有效避免施工方在在进入施工现场后找出多种多样的理由进行索赔。

2.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在建设初期,控制造价的基础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二是项目建设规模,三是项目建设标准,四是明确设备选择系统配套指标。近年来,由于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认识不到位,使得项目各大关联方对于项目建设初期的投资成本控制不够重视,常常将造价的控制放在工程后期结算与施工过程方面。但在事实上,能否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主要依赖于设计阶段的确定。

因此工程成本的降低以及质量的保证通常可以通过组织设计来实现。所以在制定组织设计时,要统筹全局,兼顾细节,找出冲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设计不断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的完善主要可以通过下列几点得以实现,首先,施工方在施工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安排施工进度时,一定要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进度按照预先制定的轨迹井然有序的实施。其次,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调度机械设备的使用,合理的调度能够提升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再次,利用技术经济对施工方案加以剖析,其首要任务是构建完善的技术经济分析指标系统,将定性指标以量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利用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给予科学的评价,最后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对比,确定组织方案。该方案的确定主要是基于成本与施工难易程度的考虑。

2.3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对于工程造价控制而言,其最大难点在于施工过程的控制,施工方必须严格按照所拟定的计划与目标进行施工,进而控制施工成本不会超出预算。在建设配套工程时,施工方首先要制定合理了学的施工进度,特别是对户外的施工安排。以免出现路面已经铺设完成还需要再次进行开挖情况以及因管道铺设而造成管路绕行等情况的发生。在实际施工阶段,相关负责任必须做好与造价有关的各种技术经济方案。

尚若某工程建设项目完工后,其整体质量均未达到国家标准与验收要求时,那么一定会造成诸多安全风险,如果不断返修,那么会使得工程建设的成本不断加大,不断推迟建设工期,因而不断抬升工程造价。对于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高校基建部门必须给予足够的监督管理与重视,特别是对梁、柱等方面的建设,一定要现场督察,而对于其他环节的监督,则可以不定期的對其进行抽样检查,以杜绝因疏漏而导致工程质量不理想,工程造价提升的情况发生。一定要理顺质量、工期以及造价之间的关联性。

2.4加强材料及设备质量管理

施工建设的基础与前提是施工设备与材料。对于工程造价而言,建筑材料以及设备的采购费用通常占整个项目所有费用的百分之七十,所以,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有利保证。对于高校基建工程项目而言,高校基建部门必须时刻关注施工材料市场价格的信息,并构建价格咨询网络平台,对各种施工材料的价格信息进行及时掌握,并施工采购员进行采购作业时提供准确的价格信息,帮助其找到物美价廉的施工材料。施工材料在买回来后,并不是直接投入使用,而是需要进行检查工作,即检查买回来的材料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符合相关指标,是否具备合格证书等,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查与模拟实验。在检查材料各个指标后,确保其没有任何问题才能够投入施工使用。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高校基建材料采购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工程建立材料调查小组,不仅构建完善的价格咨询网络平台,还需要深入市场,探求实际的市场价格,要做到货比三家,准确了解除了网上的市场行情,还要了解现实采购的实际行情。根据高校与承包商之间的协议,可以由学校进行施工供应材料进行购买,为设备的配套则通过招标行使来实现,最终由学校基建部门进行统一综合评价,根据各家企业提供的合作方案进行合作选择。同时协议中还需要说明承包商的主要职责是对材料以及设备进行购买,而由承包商所购买材料或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双方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5提高工程的信息管理水平

随着科技信息的高速发展,为当代工程实现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实现工程造价合理科学的控制,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提升信息管理水平。在施工项目正式开工后,高校基建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对施工过程的所有环节数据进行采集、分类、加工、处理。储存,并构建完善的数据信息库,进而对施工过程的整个环节加以监督控制与管理。不断将信息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对合同的落实情况加以监督考核,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还能够降低投资成本,增加收益。

3结语

在高等院校基础建设中,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并始终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其中,对于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环节,所以,应该充分利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无论从项目合同管理、施工材料采购还是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都应该首先加强管理措施,以促进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从而对建设资金进行最大限度的保障,避免建设资金的不必要消耗和流失,使基建投资效益最大化,为高校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2022《大国粮仓》电影观后感下一篇:第一学期小学数学研训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