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讲解

2024-10-04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讲解(共8篇)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讲解 篇1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少年强则国 强。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尤其是对在校学生进行 法制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我校深入有关部门,就加强青少年的法 制教育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做出了应对性的思考。

一、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工作现状

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和守纪律的 “ 四有 ” 新人,是国家 兴旺和民族崛起的保证。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容 易接受新事物,思想非常活跃,但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观念差, 自控能力弱,在外界的不良诱因下容易产生冲动情绪,对自己的行为不计后果, 甚至误入歧途。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 容,也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从小抓起,通过不间断教育、灌输,逐步形成遵纪 守法,遵守规范的行为习惯,使青少年自强、自律、自重、自爱,养成了向上、向善、向美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格 ,把住人生的第一个关口,这是从根本上预 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我校组织了一系 列的普法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展览、观看法制教育影视, 进行法 制知识讲座、强化政治学校周边环境等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不能否认,当 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仍然突出,且向低龄化、智能化、团体化方向发展。据调查,在我县网吧、游戏厅、台球厅等青少年聚集的娱乐场所,经常发生一些 以青少年和在校学生为主的打架斗殴、抢劫、偷盗等违法活动。究其原因,有家 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其中不学法、不懂法、法制观念淡薄是一个最重要 的方面。

二、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关部门对法律教育工作的职责不明,缺 乏统一的协调,无法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和各部门没有形成合力,导 致对一些青少年, 特别是社会闲散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出现真空, 既 没有抓到位、也缺少有效的方法。

(二 学校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数学校 “ 重智育轻德 育 ” ,更多地看重升学率,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二是学 校法制教学中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除部分学校开设《德育》、《思想政治》 课中有少量法律知识外, 小学到高中均无法制教育的正式教材;学校对法制重视 不够,本来法制课程应该从《德育》和《思想政治》课中独立出来。三是中小学 生缺少法学专业教师。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 基本上是思想品德或政治课的 教师兼任, 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四是校园文化单调, 学生厌学情绪 严重, 导致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五是部分学校教师对 “ 问题 ” 学生 帮助教育不够,把后进生、双差生和失足生归为 “ 问题学生 ” ,视为 “ 包袱 ”、“ 害 群之马 ” ,置之不理,甚至歧视对待,助长了 “ 问题 ” 学生不良品行的发展;六是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学校与家长缺乏稳固的沟通渠道, 部分学校不重视家 访工作, 根本就不知道学生课外究竟在做什么。七是职业技术教育薄弱。一些初 中毕业的青少年踏入社会后,由于文化水平低、就业能力差、竞争的当今社会, 难有立足之处,加上受不良因素影响,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思考

针对我校青少年法制教育现状,结合教育实际,现提出如下抓好青少年法制 教育的几点建议:(一 切实重视法制教育工作, 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是关键。一是强化学习,抓认识 到位。组织各级教育行政干部和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法制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 学习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 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法制教育使青少年思想 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二 是健全组织, 抓责任到位。为了使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校要建立法 制副校长为龙头,政教处、教导处为主体,班主任、政治教师为骨干的法制教育 工作机构。县教育局要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学校目标管理, 明确责任, 落实到 人, 从而在全县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变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组织网络。三是加强 青少年维权岗工作。为

了使青少年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县司法局要与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密切合作, 引导律师积极参加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工作, 将法 制教育与青少年维权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而解决青少年面临的法律问题, 及时有 效地得到帮助。

(二 规范管理、稳步推进

一是明确教学内容。针对青少年易发违法犯罪问题, 编印适合我县中、小学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宣传讲稿, 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深入中小学巡回宣讲, 重点 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全面开展保障未成年人健 康成长的专题宣传活动。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要抓住 “ 一个 主渠道 ” ,即以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保证 “ 四有 ” 即教学有大 纲、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障;做到 “ 三性 ” 即现实性、多样性、渗 透性, 努力使法制教育贴近学生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 使学法用法成为 师生内在的迫切要求和自觉行动。三是强化管理。要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 出台 一整套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如评教制度、座谈会制度、经 验交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

(三 科学施教,注重实效

一是坚持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相结合。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 形成时期, 其理性思维比较如弱, 所以要注重借助于形象思维的方法, 通过举办 文艺演出、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 提高青少年法律知识水平, 强化法律观念, 使青少年从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法律熏 陶。二是坚持学校教育与部门教育相结合。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 必须坚持学校 与社会同唱一台戏。学校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职能作用同时, 还要和司法部门 结成友好共进单位, 利用节假日, 配合司法行政主管部门上街开展法律咨询活动, 参观监狱、劳教所进行现场警示教育,聘请有办案经验的公、检、法人员和律师 开办法制讲座,深入浅出,以案析法。向家长印发宣传材料,让学生送法回家和 老师要带头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典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要做 到。其次, 学校必须要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违反违纪责任追究制度,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第三, 把依法

治校作为学校常规管理的突破口, 及时把学生 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由政府带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 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实现社会齐抓共管,净化校园环境。

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国民素质的提高,社 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民主与法制的推进, 都寄希望于广大的青少年。为推进青少 年的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全社会都应当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 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讲解 篇2

能忍受挫折的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与心理的平衡,这是青少年适应能力良好和心理健康的标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能在生活经验中认识并体验到挫折是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应逃避应该面对现实,并在可能的范围内予以克服。因此,对青少年朋友来说,不仅要知道什么是挫折,认识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正确地对待挫折,寻求并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策略。因此,对青年朋友来说,不仅要知道什么是挫折?为什么青少年要进行挫折教育?认识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正确地对待挫折,寻求并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策略。职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必须从青少年挫折教育发展状态出发,另一方面应以培养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质为重点,充分认识受挫折能力培养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现状客观上要求加强挫折教育

在我国,青少年挫折教育非常缺失,造成了许多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偏低,承受挫折能力很差,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关方面的调查和案例可以证实这一点。2002年8月,浙江省某学校学生高斌感到学习压力大,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轻生的想法先后六次采用跳海、服用安眠药等方式自杀被校方休学一年在家休养。2004年4月,重庆实验学校学生丁亭,因受不了老师的严厉指责和批评而跳楼自杀……无数学生因为承受不了挫折,选择了犯罪、自杀;因为面临难题不能解决给自己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这给竞争日趋激烈的学校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呼吁全社会要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受挫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青少年挫折教育刻不容缓。

(二)培养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质必须加强挫折教育

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不仅是现代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当前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已将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当中,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受挫能力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遇到挫折无法独立解决时,不能沉着冷静地思考问题和克服困难,而是采取一种消极回避的对策,这样往往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失望、埋怨和畏难等负性情绪,对挫折进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所造成的后果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要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重视受挫能力的培养,而挫折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需要挫折教育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在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中,青少年阶段是个“多事之秋”,在此阶段的人们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青少年自身生长发育趋向成熟,加剧了心理的变化;青少年成人感增强,心理出现了闭锁性的特点;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高要求,使尚未步入社会生活的青少年面临激烈的竞争。这些都会导致缺乏社会适应和应变能力的青少年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消除,轻则出现偏执、逆反、冷漠,产生孤独感、挫败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则产生自弃、逃避和破坏等极端行为。

二、面对青少年受挫后的心理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1)改变情绪法。挫折本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会遇到,不是大坎坷,就是小曲折,现在没有遇到,将来必定会碰到,对此,我们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理智地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既然谁都会遭遇挫折,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那么,挫折也就没有什么可怕,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相反一旦“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反倒会使我们受到锻炼、受到教育,变得更加清醒、更加实事求是、更加坚强起来。即通过改变孩子受挫的情绪,来改变态度和心情,寻找分析自己没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优势点,树立自信,改变悲观消极的情绪,进而转变态度及行为。

2)倾诉法。倾诉法也叫精神释放法,即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老师或家长倾诉,让青少年自由地表达情感,抒发抱怨,甚至在师爱或父母爱抚下痛哭一场,从而冷静下来,恢复理智。受挫后如果将失望焦虑的情绪封锁在心里,会凝聚成一种失控力,它可能摧毁机体的正常机能,适度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着语言的倾诉逐渐转化出去。如果教师或家长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实践经验,将会对青少年的失衡心理给以适当抚慰,受挫者会在一番倾诉之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遇到挫折而产生了不良的情绪,采取适当的、合理的方式进行宣泄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对不良情绪千万不要让它长期积压在内心,可以采用倾诉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常言说的好:“一个快乐由两人分享,就变成两个快乐;一个痛苦由两个人分担,就变成半个痛苦。”

3)优势比较法。优势比较法要求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受挫后有时难于找到适当的倾诉对象以诉衷肠,便需要自己设法平衡心理。通过挫折程度比较,将自己失控的情绪逐渐转化为平心静气。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就应该是“一不怕,二分析”,所谓“分析”就是认真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所在,找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在什么地方跌倒,就从什么地方爬起来”,决不能自暴自弃,一蹶不振。遇到挫折时,要冷静地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要全面、深刻、具体地分析,客观地审查和处理问题,寻找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和切断挫折源,以迅速摆脱遭受挫折时的心理震惊或减弱消极的心理反应,取得心理平衡。

4)成功体验法。如果青少年长期在学习等方面屡遭失败,教师和家长应该设法创造机会,让孩子获得成功,改变其受挫心理和自卑感,产生成功欲和胜任感。帮助孩子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激发和推动青少年去从事达到目标所必须的行动,从而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在人生的道路上,当较低的目标受挫折无法达到时,可以选取另一种可能成功、有社会价值的目标来代替,借此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自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这也是应付挫折的一种积极方法。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讲解 篇3

关于新时期加强青少年党史教育的几点思考

●黄 艳

如何有效地在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教育,是教育界和党史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其关键在于,要注重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功能,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在这基础上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新时期;青少年;党史教育;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这是党对广大青年的厚望,也是人民对青年的厚望。赢得青年、依靠青年,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加强青少年的中共党史教育,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赢得青年、依靠青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挥党史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如何有效地在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教育,是教育界和党史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宽思路,加深研究。

一、要充分认识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积极发挥党史的育人功能

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少年的党史教育问题。毛泽东早在1929年就指出,“党员中青年部分因其有比成年不同的情绪,除一般地接受党的训练外,还有特别受一种青年教育之必要。”[1]“对取得青年群众的宣传,是整个宣传任务中的一个重要任务。”[2]邓小平1963年3月为《广西革命回忆录》题词中说:“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江泽民强调指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3]他明确指出:“我们的教材要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为什么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两个问题,要从历史一直讲到现在,要把必然性讲清楚。”[4]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对青少年加强党史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我们要从增强其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在这方面,党史工作为培养“四有”新人服务,与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密切相关。我们要运用好党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党史的育人作用。

二、要准确把握青少年的特性,增强青少年党史教育的针对性

在青少年中有针对性、富有成效地开展党史宣传教育,要把握好几个关系:一要灌输,但不能说教。党史教育要进课堂,要进高校。但是,这种灌输不是说教,不能把灌输看成是说教,我说你听,板着面孔说话不行。既要说,但是又要运用比较活泼的方式,比如讲故事,把党史一些具体的情况使青少年明白。二要生动活泼,但不能戏说、胡侃。现在有些讲党史的戏说、胡侃、乱来,那就不是真实的了,就是一个变形之后的一种党史,扭曲之后的党史,和历史对照就差很多了。既要生动活泼,但是还要忠于事实,不能胡编乱侃。三要全面客观,但不能片面、哗众取宠。成就要讲充分,但是我们的失误、我们的挫折也不要回避。这样讲出来的党史就可信。这几个关系的正确处理,对于青少年党史宣传教育的开展确实很有启示作用,“说教”、“戏说、胡侃”回避失误确实是存在的问题,真正要青少年读者信服,必须要做到生动活泼、忠于事实、全面客观。

党史作品能不能让人们感兴趣、受感动,关键是有没有新鲜的视角、素材和表达,并把党史中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蕴藏其间。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教育,充分把握青少年的特性,不用成人党史说教,需要加大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需要党史通俗读物浅显但不肤浅,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

一是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党史故事作为党史教育的素材,尤其是挖掘好党的历史上青少年积极参与革命和建设的光荣事迹。90年党的光辉历史证明,青少年始终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联,从用青春和理想创建中国共产党,追随革命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到“愿为祖国献青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约定“20年后再相会”的80年代新一辈,到追寻红色足迹的80后、90后,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用激情与行动,表明他们无愧于党的期待、无愧于人民的厚望,也宣示他们必将无愧于使命的召唤。二是选择权威的作者来撰写,大家写小书,驾轻就熟,兼具权威性和准确性。三是对青少年读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进一步细分不同的年龄段、知识水平,真正做到受众定位准确,以他们的认知水平展开党史普及教育,培养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让青少年读者轻松阅读。学习党史,分享党的历史财富,除了历史本身的阐述,还要借助图片等载体,这样更直观。

三、要不断创新党史教育的形式和途径,提升青少年党史教育的有效性

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共党史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党史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可以是书籍、影视作品,也可以是动漫游戏;可以通过学校、社会,也可以通过网络。

近年来,除了多层次的党史读物,还有一些影视作品的出现,在青少年中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剧、中央有关部委监制,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华夏学子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首部青少年中共党史系列教育电影《守望明天》,2011年5月向国内大中小学校全面展映。此片以大量史料及生动鲜活的共产党人历史事迹为背景,在90分钟的影像中浓缩再现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是一部展现中共党史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纪实电影。青少年中共党史系列教育电影的出现,无疑是对青少年学习党史的巨大推动,因为影像的形式更直观,也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2011年1月18日,纪念建党90周年“共建1921创意空间”大型网络体验活动在北京、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浙江嘉兴同时启动。这项活动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活动面向大中小学生,通过征集相关动漫、视频等,历时5年完成365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三维创意空间建设。在这样一个网络空间内,青少年拥有了一个网上爱国主义教育新课堂。活动通过展示和评比,鼓励青少年了解革命故事、英雄人物和历史文化,亲手制作歌曲、动漫等,并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网络,与全国青少年朋友分享。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资源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教育,无疑是积极的尝试,也是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除此之外,要在青少年中有效开展党史教育,必须杜绝两种倾向,一是形式化,二是功利性。必须要以切实普及宣传党史为目的,并且要形成常态化。

党史教育要用心用脑,就要从平时抓起,从当下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唯此,我们的党方能真正做到“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1][2]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3.99.

[3][4]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246.217.

D261.5

A

1009-928X(2011)12-0034-02

作者单位:中共党史出版社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讲解 篇4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 , 是党的组织资源和 组织优势的直接体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 充分发展基层党组 织、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体系建设是党建工作取得成功的基 本前提。党的十七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 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臵, 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领导以及执 政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 其组织发展与制度完善直接关系到 党的发展前途。而作为“党的生命”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发 展与完善则成为在新时期提高我国基层党组织适应经济社会结 构变化、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 , 最终提升党组织整体 执政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制度保障。如何进一步发展基层党组织 民主是当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亟待深入研究的 重要课题。同时 , 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结构的认 识 , 是准确理解党的领导实现方式的前提。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 中国政治体制设臵是以执政党为领导核心而展开的 , 任何层面 的改革都必然触及到这一问题。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问题 , 更 是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问题 , 推进基层党组织民

主建设才能促进党内民主的重大发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 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斗堡垒,其执政能力的强弱 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近年来,通过开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 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执 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了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 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着许多 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 能力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如何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 早日致富,是各级党委政府,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十分 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在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面临着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能否完成这一个历史使命决定因素在 村级组织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 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 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 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的基层组 织真正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班子建设不够“强”。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 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党组织生活由多到少,由少到无, 出现了半瘫痪状态。有的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年龄结构老化 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基层组织普遍表现出班子老化、文化素质 不高、后继乏人的现象。影响了党在农村部分群众中的威望, 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

(二党员干部素质不够“高”。目前,有一些农村党员干 部素质还不够高,党的先进性还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在思想 政治上,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执政意识淡薄。在组 织纪律上,有的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近年来,长期不参加党 组织活动、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不交纳党费的农村“三 不”党员逐渐增多。在作风建设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作风飘 浮,不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在 能力素质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虽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但 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党员干部只想着自己致富,没 有想到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导致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 信不高。

(三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快”。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村的 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集体 经济的收入有的甚至要低于集体经济支出,从而导致了村级新 债务的形成。在一些经济薄弱村,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

组织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 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民主政治推进不够“好”。随着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 政治的发展,现在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一些村级党组织 这方面关系处理不好,反会削弱党的核心领导。如有一些村委 会,特别是个别村主任认为自己是村民选的,因而与党组织争 权力,不服从村组织的领导。有的村级组织不完成乡镇党委分 配的任务,认为村民自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村级党组 织,不敢大胆领导,有的甚至放弃领导。有些村领导班子不团 结不协调,直接对基层工作造成影响。

(五 配套保障机制不够 “全”。一方面, 村干部待遇较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 得的报酬却偏低,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后顾之 忧没有解决。村组干部退休后的待遇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使 他们觉得工作没奔头,导致村干部思想压力很大,甚至连一些 优秀年轻的村干部也有“不愿再干”的想法。

二、对策与思路

新形势新任务下,要着力从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条路 子、一套制度等“四个一”入手,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要适应新形势,建设一个强班子。新形势下,建强 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

环节,也是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1 要 抓关键,选准配强。创新村级领导班子选任办法,拓宽选人用 人渠道,是提高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的关键。要进一步改 革和完善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制度,完善村级党组织书记选举办 法,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增强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凝聚力和号 召力。要积极探索在离乡创业的成功人士、企业家中选人兼任 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实现既引才、引智又引项目。要着眼于增 强村干部队伍领导发展经济能力,大力推进“大学生村官”工 作,把项目开发和服务能力作为标尺之一,从应届大学毕业生 中选派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提高村干 部整体文化水平和科技素养。(2 要抓重点,理顺关系。处理 好村两委之间关系,是增强村级党组织工作合力,提高村级班 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要研究出台相关的补 充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职责任务,形成分 工协作、积极互动的良好局面。加强村两委之间的沟通交流, 促进协调,增进团结,营造良好的村两委工作关系。(3 要 抓 源头,建好后备。建立一支活力迸发、数量充足的村级领导班 子后备队伍是增强村级班子活力的源头因素。要把认真解决后 继乏人问题,作为保持村级班子充满活力的长久之计来抓,有 计划有步骤地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 村干部,把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扎实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把一些学有专长特别是思维

活跃、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大学生引进村级干部队伍,并采 取“一对一”结对培养方式,以老党员、老干部的丰富经验引 导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成为村级领导班子的重要后 备力量。要探索建立村级班子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机制,采取滚 动式管理办法,不断增强后备干部的生机与活力。要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支好队伍。建设一支作风过

(二)要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支好队伍 硬、群众拥护的村级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 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力量源泉。1)要创新形(式,强化教育。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 途径。要以县、乡党校为阵地,丰富培训内容,延伸培训层次,拓宽培训渠道,大规模、系统地培训村级干部队伍,努力提高 村级干部队伍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兴农富民的 能力。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建立岗前培训制度,结合全 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采取理论培训与 业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办法,加强新任村干部的教育 培训。要广泛推行“传、帮、带”有效办法,抽调专业干部深 入农村开展新时期农村工作普及性教育,使农村干部能力素质 得到革新性提高。2)要创新制度,强化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管理制度,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生机与活力 的重要条件。要建立村级干部考核、考评和考察制度,进一步 细化村干部实绩

考核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用工作实绩反映干 部业绩,确定干部奖惩依据。要建立村级组织干部惩处机制,6 明确农村不合理干部的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3)要创新渠道,3 强化监督。强化监督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勤政廉政的有力保障。要针对农村普遍存在账目混乱、理财水平不高的实际,通过建 立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实现勤政廉政、取信于民。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级监委会工作,形成有效监督力和约束力,有力杜绝贪污腐化现象。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财务 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集体资金、资 产管理制度等,并积极探索推行财务管理审接制、村财镇理等 有效办法,由乡镇职能部门派员定期进村,同民主理财小组共 同审查和接管帐目,既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又能实现乡镇政 府对村级组织财政的监督管理。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务公开民 主管理工作,并积极推广“村务民主听证”工作制度、“一事一 议”制度等,为群众监督提供良好平台,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要探索新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选准一条切合实

(三)要探索新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 际、行之有效的发展经济路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 设的中心任务,也是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1)要更新观念引好路。要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大胆突破传统观 念的束缚,动新脑筋,想新办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 发展思路。要采取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科 技培训基地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等有效办法,努力构建农业科 技培训平台,促使村级干部掌握市场经济和科技文化知识,牢 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创新观念,探索新路。2)要因地制宜选(7 好路。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通过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挖 掘资源优势,引资兴办股份制企业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集体 经济实力。要挖掘本地资源,做大做强产业化的农村特色产业。要落实新要求,完善一套严制度。适应形势任务新

(四)要落实新要求,完善一套严制度 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推动农村工作规范化、科学 化,扎实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1)要建(立健全党务工作制度。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农村基层党务工作 内涵不断拓展、内在要求不断提高。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的活 动的实效性。要积极探索农村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讲解 篇5

关于印发武阳乡加强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和服务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乡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综治委《县综治委关于歙县加强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和管理工作,大力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本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是一项长期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为核心,以全面摸清社会闲散青少年底数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就学、就业和教育管理为重点,大力开展帮扶救助和权益保护工作,预防和减少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摸清社会闲散

青少年的底数,掌握社会闲散青少年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的基本状况和规律,分析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和政策建议,推进各项教育、服务和管理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效,促进社会管理。

三、工作方式和重点任务

(一)工作方式

为确保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深入开展,由乡综治维稳中心负责日常工作,派出所、司法所、民政办、财政所、劳动和社会保障办、团委、妇联、关工委、中心学校、等单位和各村委会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共同实施。对六项重点任务,分别确定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由各牵头单位负责联合相关单位尽快研究制定出具体工作方案和相关措施,确保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重点任务

1、深入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进一步摸清不在学、无职业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基础数据,着力研究和把握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群体性特征和不同年龄段的行为特征,建立研究模型、观测曲线、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找出各类青少年群体的基本需求和有犯罪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针对重点青少年群体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社会闲

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的意见。(牵头单位:综治维稳中心,责任单位:各村委会、团委、中心学校、派出所、民政办、司法所、财政所、劳动和社会保障办)

2、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共同做好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家庭教育工作网络,切实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增强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创新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模式,通过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阵地,设立儿童公益岗等多种途径,弥补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缺失,对问题儿童进行指导帮助。推动关爱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保险产品研发,为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的风险保障。(牵头单位:妇联,责任单位:各村委会、综治维稳中心、中心学校、派出所、民政办、司法所、财政所、团委、关工委。)

3、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社会救助和管理。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街头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加快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规划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项目建设督察力度和项目建设资金监管。围绕维护和保障流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流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牵头单位:民政办,责任单位:各村委会、综治维稳中心、派出所、财政所。)

4、进一步加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救助和教育。牵头单位和各责任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责,落实救助政策,加大救助力度,推动落实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接受

义务教育的权利。(牵头单位:司法所,责任单位:各村委会、综治维稳中心、中心学校、民政所、财政办,团委、妇联、关工委。)

5、进一步加强对有违法犯罪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各学校要制定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干预和矫治的措施,各责任单位密切配合,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牵头单位:各学校,责任单位:各村委会、综治维稳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团委。)

6、教育帮扶,实行多策并举。在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针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文化程度、思想状态、行为习惯、易发生社会危害性大小等,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分级确定联系人,配合家庭共同做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扶工作。对家庭教育较好、本人表现较好的,由乡团委确定一联系人,实行“一联一”;对表现一般、游手好闲、有轻微社会危害性的,由乡团委、派出所或司法所各确定二人联系,实行“二联一”;对本人长期表现差、家庭放任自流、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由乡团委、派出所或司法所、社会热心人士组织所确定三人联系,实行“三联一”。(牵头单位:乡团委,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妇联。)

7、技能培训、推荐就业。本乡工作有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负责对闲散青少年的技能培训。全年培训不少于2次。同时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提供岗位信息。适时召开针对闲散青少年群体的招聘会,为闲散青少年就业搭建平台。(牵头部门:劳动保障;责任单位:团委、妇联、关工委、工会。)

四、实施时间和步骤

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摸清底数、做好分析(2011年6-9月)

在全乡摸清社会闲散青少年对象人数及其家庭情况,并根据分解的七项重点任务,各牵头单位要召集相关单位组织专门人员开展调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和下发各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9月前底前,中心学校完成对毕业未升学青少年的摸底。以后,每年9月10日作为闲散青少年建档的基准日。

2、落实措施、推进工作(2010年9月一11月)

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采取召开现场会议、实地督察指导、典型培养引导、经验交流介绍、评选表彰先进等工作措施,大力推进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乡综治维稳中心要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上报工作成效、工作经验。

3、总结考核、完善机制(2010年12月)

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及时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进行总结,把握新情况,制定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推动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深入开展。乡综治维稳中心要协调和督促各牵头单位及时分析研究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规律和特点,查找工作薄弱环节,推动各责任单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教育帮助工作机制,确保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取得突破。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村委会、乡直各站所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提高对开展社会闲

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重点任务牵头单位要切实发挥在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中的牵头作用,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二)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共同落实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的各项任务。乡综治维稳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按照本方案的具体安排,明确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联络员,认真履行职责。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三)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努力推动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深入基层,广泛动员,注意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研究落实相关措施,努力解决实际困难。

中共歙县武阳乡委员会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讲解 篇6

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也有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原因等等。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德育教育,创新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和个案剖析,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和家长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坚持以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重视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法制观念和法律责任。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使教师即教书又育人并在依法办事方面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四是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 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参观监狱,旁听有关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 普法实践活动等。

二、协调联动,净化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进一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网络,要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的衔接与联系。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倡新风树正气。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如公安、教育、文化等部门应联合行动,对学校周边的各种娱乐场所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彻底清理整治,加强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阵地的建设,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积极营造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学习环境。

三、加强研究,搞好失足帮教,制定科学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环境的污染。四是青少年自身素质的不足。因此,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基层,深入青少年,有效地研究青少年的思想、心态及需求,剖析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掌握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规律,制定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把青少年违法犯罪控制在最低水平,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令人担忧,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更是迫在眉睫。为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全社会都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讲解 篇7

硕士研究生在社会阅历、自我意识、年龄跨度、思维模式等方面与本科生相比均呈现多元化。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硕士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复杂,要求也更高。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只有在立足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探索方法,不断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

一、现阶段硕士研究生主要思想特点

(一)阅历差异大,思想状况复杂多样。

随着近些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日益多元化。相比本科生,他们的年龄跨度较大,在学习经历、生活背景等方面阅历上的差异比较明显,思想状况复杂多样。

硕士研究生人群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人群社会阅历较简单,他们在入学前的主要活动场所为学校,主要经历为学习。这类人群年龄相对较小,社会关系简单,普遍尚未成婚。因为入学前一直在学校接受教育,相比社会上的同龄人,他们能够比较及时有效地接触新知识、新事物和新观念,思想意识也比较超前。由于参与的社会实践较少,他们的思想相对不太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集体观念较强。第二类人群社会阅历较为丰富,他们或在入学前已有工作经历,或是在职接受研究生教育。这类人群年龄跨度较大,社会关系复杂,部分已结婚甚至已育有子女。他们的共性是都有工作经历,但在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工作岗位等多方面还存在差异。由于已经离开校园环境一段时间,社会阅历较为丰富,他们的社会化意识较强,往往对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持消极态度。

(二)主体意识强,思想逐步成熟稳定。

总体而言,经过大学本科阶段的培养锻炼,硕士研究生的思想都比较成熟,主体意识也比较强,对任何事物和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处于青年晚期和成年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基本形成[1]。

相比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更强,通常不再需要父母、老师的指导,就能对学习和生活做出相对合理的安排。他们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认知能力也较强,考虑问题比较全面,能够较为客观地对事物和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他们的主体意识较强,期望自己的思想和志向兴趣得到认同和尊重,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的思想逐步成熟稳定,难以接受外在的思想灌输,也不容易受他人影响。

(三)功利意识强,集体观念相对淡薄。

无论有无社会工作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关系的广泛、社会阅历的丰富,加之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影响,硕士研究生的价值取向更为实际甚至是更加功利。他们往往比较关注与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比较淡薄。

硕士研究生通常只有一年左右课堂学习的时间,其余时间多分散在各个实验室中与导师做实验、做研究,甚至是出差到科研项目现场,他们的学习、工作大多是个人或少数人行为,缺少在集体中与人沟通交流的经验,缺乏集体荣誉感,组织观念淡薄,个人意识较强。部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目的狭隘功利,他们重视在短时间内提高专业技能,以便提升就业竞争力,获取更高薪酬,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部分研究生受到同龄人大多已经济独立的影响,追求物质利益的意识强于追求知识能力的意识,他们因此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了有偿的社会活动上,在学术研究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为了缓解学业压力,部分人甚至不惜违反学术道德。

(四)精神压力大,心理问题多发。

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研究生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学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他们对自身成长成才的期望值比本科生更高。任何方面的挫折都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在学业上,除了参与课堂学习外,硕士研究生一般都要在一定程度上开展独立性、创新性研究,并要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科学规律、撰写学术论文。学习形式的转变和学习要求的提高使得一部分硕士研究生无法按期完成学业要求,心理压力很大,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上,硕士研究生的年龄普遍较高,大多在承担学业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婚恋问题。婚恋问题会消耗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因其不确定因素颇多,不可避免地会随时给当事人带来烦恼甚至是挫败感。此外,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或家庭成员身体变故等问题都容易引发硕士研究生的心理问题。

二、目前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教育意识有待增强。

1. 对学生的思想现状过于乐观

有些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本科生上,忽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乐观地认为硕士研究生思想比较成熟,已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不必重视甚至不再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上,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思想状况复杂多样,其中功利意识强、集体观念淡薄、心理压力过大等现象都很突出。这些思想状况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

2. 对培养目标的认识存在偏颇

尽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中体现了“德才兼备”的总体要求,但在实际的教育培养中,为了满足“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突出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在业务素养上的优势,很多教育机构管理部门和教育单位都会“重才轻德”,将工作重点集中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上。在他们的观念中,只要学生的业务素养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就意味着完成了培养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则可以忽略不计。

(二)教育体制有待完善。

1. 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需要明确

在学校层面,目前各高校负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不尽相同。对于已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大多设有专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工作部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对于未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有的成立专门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部门,有的是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挂靠在负责本科生的学生工作部门,有的是在研究生处指定一些工作人员负责。总之,与各所高校都有专门负责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生工作部门相比,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部门的不确定性较强,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

2. 科学高效的工作体制需要建立

有些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实行学校统一管理,研究生培养单位不承担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有些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实行校、院二级管理[2]。一级管理体制因为缺少了具体培养单位的贯彻执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流于形式,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和细致深入。相比之下,二级管理体制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只是目前一些高校虽然是二级管理体制,校、院二级部门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责权定位有待明确、工作模式有待完善、资源配备有待合理等。

(三)教育队伍有待加强。

1. 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德育教师数量普遍不足。比数量不足更为严重的是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一些高校硕士研究生德育教师主要由党委组织员、团委书记等人兼任。这些兼职人员因为还有本职工作需要完成,对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不会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探索。此外,由于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不够系统深入,德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研究不够,工作中通常是借鉴甚至是照搬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得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成效不显著。

2. 导师的德育作用发挥不充分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特殊地位和关系使得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水平等的了解与其他管理人员相比更加全面、深入,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3]。可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在管理体制上,很多高校在对导师的遴选和考核中,只有针对业务能力和业务成果的考核,没有对导师的德育能力和德育成果进行考核,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导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此外,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部门和德育教师与导师之间缺少有关德育工作的沟通交流,使得一些有热情参与德育工作的导师感到无从入手。

(四)教育成效有待提高。

1. 教育内容需要有的放矢

我国高校普遍重视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之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也较多,目前相对不算成熟的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搭便车”,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都过于陈旧、不具有时代特征,与本科阶段有大量雷同甚至是重复,脱离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活实际和思想现状,教学效果不佳。此外,硕士研究生参加的讲座、参观等教育活动在内容上大多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研究生个性、心理、社会阅历等特点的需要,教育收效甚微。

2. 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创新

目前很多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比较传统,在活动形式上追求覆盖广、规模大、行动齐,比较看重活动的规模和影响。这种教育工作模式的优势在于容易在受众人群中引发共鸣,更适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级阶段教育。但无论是考虑硕士研究生的思想现状,还是考虑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活都相对分散的特点,采取集中教育和在大范围内开展集体教育活动的形式都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多视角增强教育意识。

1. 认识加强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在肯定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思想状况主流较好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在复杂多样的思想现状中存在着影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的思想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正确的引导和系统的解决。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动态发展的,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若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认识加强教育的重要性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研究生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要重视知识文化的传播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重视和关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他们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意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确保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

3. 认识加强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和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较为滞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4. 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要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其次,要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所有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相关的部门和人员都要承担相应的育人责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再次,要树立“分层教育、分类管理”的教育理念。研究生思想状况复杂多样,必须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才能确保工作实效。

(二)多层级健全工作体制。

1. 明确校级层面管理部门

要做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全校相关部门和人员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在学校层面必须明确管理部门。一般说来,设有研究生院且研究生规模不太小的学校应成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为便于系统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通常可与研究生院合署办公。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学校层面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制定和宏观管理,并对学院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支持和协调。

2. 建立校院二级管理体制

针对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思想复杂多样的现状,为了在学校统一领导管理下,充分结合学科或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高校经过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二级管理体制,实行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统筹规划与各院系共同分担的管理体制。这种二级管理体制既强化了学校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又发挥了各个院系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 建立全员育人工作模式

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部门,更不能仅靠德育教师的力量,需要在学校范围内建立起有利于全员育人的工作模式。学校与研究生教育培养相关的所有工作部门都应将业务职能与育人职能有机结合,承担各自相应的育人责任,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合力。

(三)全方位建设工作队伍。

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仍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要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一是要提高对教师综合业务能力的要求。任课教师要从知识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适应形势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相比其他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最重要的育人职能,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任课教师应当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高度,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 加强专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专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既要保证数量,更要注重质量。一是要在人员选留问题上做到严格把关、科学选留。所谓严格把关,重点是要充分考察选留对象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保证选留对象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正面示范作用;所谓科学选留,重点是要充分考虑选留对象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历层次等,保证选留对象的综合素养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推动工作发展。二是要加大对专职德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仅要组织岗前培训,还要定期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组织有针对性的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全面促进专职德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3.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责。从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出发,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在指导教师选聘过程中避免“重才轻德”,注重对选聘对象政治素养、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考察。二是要明确指导教师所要承担的德育工作职责,将德育工作成效纳入指导教师工作考核体系,通过奖惩措施调动指导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搭建指导教师与专职德育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有关德育工作的学习讨论,提高指导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能力。

4.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研究生会、社团、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等都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组织。要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上述组织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一是要严格选拔。公开选拔那些经验足、热情高、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服务意识浓,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二是强化管理。应加强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考核。三是增强队伍的延续性。针对硕士研究生在校时间短的情况,要早发现、早培养、早任用。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对学生干部中的优秀分子,在评奖推优、选送出国、提前攻读学位、选留辅导员等方面要给予优先考虑,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5]。

(四)多途径提高工作成效。

1. 教育内容需要更新丰富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紧随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时结合硕士研究生思想现状不断更新丰富,才能让学生接受和认可,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成效。更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是要从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入手,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要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素质拓展、人文精神培养等内容相融合。三是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发展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资助体系建设等内容融合。

2. 教育手段需要多样有效

教育内容的更新丰富,需要多样有效的教育手段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发挥实效。一是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多样有效,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以增加课堂讨论、主题发言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介,搭建一个论坛、博客、微博、QQ群、飞信等手段合力并用的信息沟通和教育平台。三是要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活动形式,将专题学术论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办新办好。四是要加强社会实践阵地的开辟和建设,组织学生不定期走入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等开展调研活动。

3. 教育环境需要优化改善

要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需要站在全局高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明确并建设校园主流文化,发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二是要组织学生参与文明健康、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宣传渠道,通过加强校园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的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4. 教育对象需要充分参与

要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需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通过更新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手段、优化教育环境等,提高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要加强对研究生会、社团、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等组织的建设,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领导作用,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小霞.试论硕士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74.

[2]蔡茂华,戴雪飞,陈翱.理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的对策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32.

[3]张艳丽,祝春华,王洪旭,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1(33):213.

[4]邵新建,刘全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7):45.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讲解 篇8

关键词: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

作者简介:徐大圣(1981-),男,吉林公主岭人,华北电力大学党委组织部,助理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干部管理、党校工作;秦芳芳(1981-),女,河南焦作人,华北电力大学党委组织部,助教,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热能。(河北 保定 071003)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是指在高校从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并担任一定职务的管理者,是高校管理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贯彻落实高校方针政策,推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手段,中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对打造高水平干部队伍,推进学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对待中层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不良倾向。许多干部也存在着“工作是硬任务,培训是软任务”的思想,出现重实践轻理论,以干代训等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干部培训的重要性,把这项战略任务提到应有的高度。

(1)加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新经济特点的逐渐凸显,高等教育日趋发展,高校管理干部在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方面出现了不适应和不够用的现象。面对高校管理工作一次次新的挑战,干部培训应根据实际需求,从培养社会主义教育家的要求出发,通过对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知识的讲述,增加高校中层干部与时俱进的能力,从而适应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就高校本身而言,加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打造一支懂教育、善管理、党性强、业务精的高水平干部队伍,使其在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也必将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2)加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合理选拔任用干部,打造高水平干部队伍的需要。干部成长规律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就是“发现—培养—使用”。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体现在干部成长的整个过程之中。中层管理干部通过培训,可以解决校级后备人才的“发现”问题,组织内部成长起来的干部对组织本身具有较高的忠诚度,且具有组织特有的文化,熟悉工作时间短,进入角色快,为人才的成长与储备奠定了基础;通过强化培训可以解决干部的“培养”问题,为干部的成长创造了条件;通过学习期间的综合考察,为干部的推荐选拔以至“使用”提供了保障。从而进一步实现了三个环节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培训干部、选拔干部。因此,加强高校中层管理干部培训可以大大强化高校干部队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高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使政治过硬、学有所长、干有所为的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二、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各高校党委和组织部门非常重视干部培训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针对性方面

就培训规划而言,目前高校干部培训工作普遍缺乏全面、长期和系统的规划,只满足于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进行培训,培训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强;就培训内容而言,在党的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意识方面培训的内容及时且内容丰富,但在管理知识的培训方面,缺乏系统的、针对性的培训,忽视了党员干部对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学习和研讨,不能满足中层管理干部的培训需求。就考核激励机制而言,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考评机制不健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没有建立健全学习效果检验的相应机制,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约束性不强。

2.实效性方面

就培训的效果而言,中层管理干部的培训在时间统一上比较困难,有的与上课发生冲突,有的在外出差,还有病假、忘记等原因。在干部外派培训过程中,往往因工作任务重离不开而错过培训机会。在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培训方法主要是讲授式,这种培训方法在培训初期的效果还可以,一旦超过培训对象的听课疲劳周期,课堂效果则不太理想。有的培训时间较短,干部希望培训的内容较多,讲授者只能提纲挈领地讲,听课者也只能泛泛地听,达不到一定的深度,更不能系统化,导致质量不高。

3. 操作性方面

就培训的实施而言,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培训的组织者左右为难,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培训什么内容、培训多少人、培训的时间、培训的方式、如何选择培训讲师、经费保障等等,都影响了培训的实际操作。

三、加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举措

1. 提高重视,加深认识,强化培训理念

树立“党管人才”的观念,要按照“ 党管人才”的要求,党委统筹规划,组织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重组,努力开创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注重干部的全面发展,遵循干部的成长规律,关注干部的学习需求,激发干部的学习活力,促使干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培训活动;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要求必须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确立全员培训的目标,克服把培训作为间断的知识技能培训的短期行为,着眼于干部培训工作的经常化、长期化、系统化,及时对干部进行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的补充,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干部终身学习意识,使之树立深化学习、接受培训不单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自己应享有的权利的观念,努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树立质量效益的观念,培训质量是培训的生命线,干部教育培训就是通过对干部不断进行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的补充,加快干部的成长,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干部培训工作的所有环节和全部过程都应围绕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这一根本宗旨。

2.分析需求,把握重点,丰富培训内容

干部培训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重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充实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廉洁作风教育干部,提升党性修养,着重培养干部的管理能力、团队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培训中要以“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为原则,开展针对性培训。“需要什么,培训什么”,要求我们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调查,根据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立足培训对象的需要,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与岗位技能、现代知识培训,从而实现干部培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在培训内容上,要以“精”、“新”、“用”为原则,坚持多层次,体现实用性。所谓“精”,即要精选教学内容。所谓“新”,即要体现时代特色,让干部学习和了解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现代教育科技和管理最新的知识。所谓“用”,即针对干部学习业务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需要,突出实用性强的业务培训项目,广泛开展各种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3.创新形式,拓展渠道,增强培训效果

高校中层干部培训在丰富培训内容、把握培训重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是增强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培训中要按照培训内容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还要坚持主导、启发式教学,用“教”充分调动 “学”的积极性,让学员变被动为主动,带着问题听课,走出去开阔视野,在调研中寻找对策,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相互讨论,拓宽思路,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印证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水平。在教学方式上,要把握一个“活”字,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调查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长班与短班相结合,岗前培训与岗后补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国内学与国外学相结合等等,这样的培训生动而富有吸引力,学习效果好。此外,还要严格培训中的考试考核制度、纪律要求以及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坚持对干部学习培训的考勤、考试情况及时通报,要把干部培训和干部的考核与任用结合起来,把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刚性的干部管理系统,使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形成良性的干部选拔、培训、考察和使用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树.高校领导干部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

[2]王安伟.运用现代培训理念 提高领导干部培训绩效[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5).

[3]龙新民.深化党校教育改革 提高干部培训质量[J].新视野,2005,(4).

上一篇:遵规守纪之星评选稿下一篇:如何培养孩子自觉洗澡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