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2024-08-29

关于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的调研与思考(通用8篇)

关于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篇1

办税服务厅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办理日常税务事宜和提供纳税服务的主要场所,是检验税务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窗口,也是征纳双方直接沟通的重要枢纽,在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办税服务厅实体化以来,其建设和管理方面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问题始终困扰着税务部门,影响了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税工作的和谐发展。近期,***市国税局组织人员对所辖的办税服务厅进行了专题调研, 初步摸清了当前办税服务厅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进行了探讨。

一、全市办税服务厅建设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实体化。目前,按照省局统一要求,我市共设立了全职能的实体化办税服务厅9个,作为县(市区)局的独立内设机构,负责受理各县(市区)范围内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项,有的地方受税源分布、地域状况 的限制设立了“半实体式”的办税服务厅,即县局设立独立的实体化办税服务厅,农村分局办税厅作为延伸窗口保留税务登记和普通发票发售的职能。办税服务厅的实体化,初步解决了业务不衔接、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窗口设置统一。各县(市、区)局办税服务厅均按照省局要求,统一设置了申报征收、发票管理和综合服务3类窗口,并按照工作量和办税时段划分了工作岗位,实行了AB岗管理,以满足纳税人办税业务的需要。

(三)人员配备较为合理。全市办税服务厅共有人员96人,平均年龄35.39岁,其中: 20—30岁20人,30—40岁56人,40岁以上20人;大专以上学历78人,中专18人;女同志共有68人,占总人数的71%。在办税服务厅工作年限10年以上48人,占50%。从总体上看,办税服务厅人员的年龄结构和整体素质在所在县(市、区)局中都是比较好的。

(四)工作量较大。办税服务厅实体化之后,原来分布到50个办税服务厅的3万多户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等工作大部分都集中到现在的9个办税服务厅直接办理或受理,县局办税服务厅的工作量激增。

(五)信息化应用较为广泛。办税服务厅是一个综合办税场所,又是一个信息生成和加工的平台。目前,全市办税服务厅基本形成了以综合征管系统、防伪税控系统、多元化报税系统、网上办公系统等为依托的各种信息共享的网络体系,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纳税人。

(六)纳税服务水平较高。各县(市、区)局办税服务厅在推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税、多元化申报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服务,如延时服务、限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提醒服务等,受到纳税人广泛好评。

二、当前办税服务厅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机构定位不明确,协调难度增大。按照省局要求,办税服务厅在机构设置上为县(市、区)局的独立科室,但办税服务厅的业务性质决定了其受理的每一项业务几乎无法独立完成,都需要与税源管理部门、机关业务部门协调,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最终都会从办税服务厅反映出来。加之现有考核体制大多是职能科室握有对办税服务厅工作的考核权,办税服务厅处于被动从属位置。有时为顺利办理前台业务,办税服务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分局、业务科室进行协调,在某种程度上办税服务厅负责人就是“协调员”。

(二)业务流程不衔接,工作效率降低。办税服务厅实体化后对纳税人需要到税务机关办理的各种事项,实行“一窗受理、后台复核、内部传递、限时办理、窗口出件”的管理方式,从而避免纳税人多头跑、多次跑、来回跑。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对税务部门内部流转的时限要求非常高,如果出现某个部门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事项,整个工作流就会中断。现在许多税收业务大多要经过受理、调查、审批等环节,虽有工作职责和流程,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由于征、管分属不同单位,易产生推诿、扯皮、划分不清的现象,不少审批事项分散在多个单位,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容易造成推诿、扯皮现象,工作效率降低,纳税人意见较大。

(三)信息传递不及时,监控管理弱化。办税服务厅实体化的初衷是将原来由基层分局承担的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税务登记、金税工程等业务转移到办税服务厅集中办理,从而使基层税收管理员从繁重的日常征管业务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加强税源监控管理。但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给较偏远地区的纳税人带来了不便,每月要往返县城办理业务;二是大大增加了城区办税服务厅的工作量。纳税人出于资金调度原因普遍习惯于征期最后几日才申报纳税,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纳税申报期内和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期时办税服务厅排队拥挤的问题,给纳税人带来了不便,也增大税务机关的工作压力;三是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不再到管理分局,部分基层税收管理员如果再习惯延用“坐等上门”的管理方式进行监控,很容易造成税源监管的弱化;四是在资料传递、问题信息反馈等方面,办税服务厅与管理分局需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以形成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

(四)信息化作用发挥不到位,制约瓶颈凸显。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金税工程在税务系统内的推广应用,不仅为税收征管提供了先进科技手段,也为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目前先进的技术,没有充分发挥出自动化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如:软件设置利用率低,多元化申报、缴税功能开发使用不到位;电子报税系统运行不畅,维护改进不及时;网络申报费用较大,纳税人不愿使用等等。

(五)人员工作热情不高,风险系数增加。调研发现,82%的办税服务厅人员“不喜欢在大厅工作”,86%的人员感觉工作压力太大,99%的人员要求进行岗位轮换。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工作劳动强度大。有的大厅每月的信息量达到上万条,特别是征期更为明显。很多大厅人员因长期保持坐姿,天天眼盯微机,患上了颈椎病、腰椎病和眼疾等职业病;二是工作性质枯燥单一。工作在办税服务厅的同志长期与微机和数字打交道,重复劳动、机械性劳动多,容易产生疲劳、厌倦、消极等情绪;三是工作压力大。办税服务厅是窗口单位,迎接检查多、考核多、要求高、监督多,责任追究概率高。从座谈的情况看,大多数同志担心工作中被追究,认为干多错多,干少错少,不干不错,出力不讨好;四是有时受委屈多。每时每刻与纳税人打交道,纳税人素质有高有低,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办税服务厅人员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加之,办税服务厅人员中女同志比例达到70%以上,她们还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五是对办税服务厅的认可度低。在座谈中,多数办税服务厅人员反映,办税服务厅是各个职能科室的业务执行窗口,要受到这些职能科室的监督考核,有工作成绩往往反映在职能科室,出现过错时却把分扣到办税服务厅人员的头上,造成许多税务人员(包括办税服务厅人员)在潜意识中认为办税服务厅“低人一等”、“干活多不落好”。以上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引发办税服务厅人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质量下降、与纳税人争执等问题,增大了税收工作风险。

三、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的思考

(一)树立“终端理念”,打造链条式服务体系

1、明确大厅工作定位。办税服务厅是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事宜的主要场所,是全局工作流转的“终端”。为此,各单位都要明确“一切为办税服务厅服务”的工作定位,站在关系国计民生、促进国税事业和谐发展的高度,把办税服务厅作为工作链条上的“终端环节”,给予高度重视,从思想上祛除制约服务水平提升的深层次问题,从考核上建立“下游考核上游”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努力打造“领导为基层服务、机关为一线服务、行政为业务服务、科室为大厅服务、大厅为纳税人服务”的链条式服务体系。

2、优化业务工作流程。按照“窗口受理、后台复核、内部传递、限时办理、窗口出件”的程序,完善办税服务厅的集约化征管模式。一是简化办税程序,依法清理审批事项,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减少流转环节,提高办税效率;二是对纳税人需要报送的各种资料进行详细统计和梳理,尽量减少、合并,并逐步建立纳税人基础资料电子档案,在纳税人办理登记类、认定类、申报类、审批类等各种涉税事项时,不再要求重复提供有关证件的复印件。对实行网上申报的纳税人,应上报的纸质资料由按月简并为按季或半年上报。对实行银行批量划转缴税方式的个体“双定”业户,采取“报缴合一”简易申报方式,不再上报纳税申报表;三是严格执行限时服务制度。对于必须进行调查核实或审批的业务,如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减免税审核等业务,要明确各岗位流转时限,加大考核力度,哪个环节出问题,要及时追究哪个环节责任人的责任;四是要实行“捆绑式”调查,由有终审权的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一次性入户调查,改变现在同一项审批业务,不同科室和单位各自为政,重复检查的现状,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

3、合理设置办税服务厅。因各地征管户数、地域分布和税源结构不尽相同,所以现阶段关于办税服务厅的设置暂不宜搞“一刀切”。各单位应按照总局对办税服务厅设置“相对集中、方便纳税人、合理布局、有利管理”的原则和省局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对现有模式进行深入调研论证,分析利弊,合理调整办税服务厅设置。

(二)依托科技手段,拓展信息化服务领域

1、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确保软硬件支撑。办税服务厅使用总局、省局推广的应用软件较多,办税服务厅人员在办理税收业务时需要在各软件间频繁切换,对微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的需求标准较高,对软件运行的维护时限要求较急,否则很容易导致办税效率降低,增加纳税人的办税时间,影响国税部门的社会形象。因此,要坚持把最好的设备用在办税服务厅,以最快的效率排除办税厅的软件故障,为提高办税服务厅工作效能提供有力的软硬件支撑。

2、开展远程办税业务,提高办税效率。一是积极引导纳税人使用网上申报、电话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等电子申报方式;二是积极推行无纸化纳税申报,依据电子签名法,引入CA数字认证技术,采集纳税人电子签章,逐步取消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各类纸质报表和资料;三是大力推行使用银行卡、电子结算等缴纳税款方式,使纳税人不用使用现金即可实现交款,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积极探索申报纳税的通报通缴、发票的通验通售、专用发票的通抄通认等新型的办税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纳税人和办税服务厅负担,降低办税成本。

3、拓展国税网站功能,建立税企互动平台。对国税网站进行改造,完善实时的税法发布咨询、征纳互动交流等功能,为纳税人提供办税指南、政策法规、公告通知、问题咨询及各类样表范本表格下载等服务,实现税企网络互动交流,解决部分纳税人上门咨询和纳税辅导的频率,减轻纳税人的咨询成本,基本解决多次跑的问题。

(三)坚持以人为本,搭建人性化服务平台

1、改善办税条件,优化办税环境。一是规范大厅标识。在办税服务厅提供具有纳税服务理念和要求的视觉识别系统;二是规范功能分区。根据办税服务厅的场地面积、结构布局,重新划分功能分区。设立办税工作区、等候休息区、自助服务区、宣传咨询区和办税公开区,因地制宜配置办税叫号机、刷卡机、电脑触摸查询屏、阅览书报夹等设施,为纳税人提供与办税相关的边缘性服务,延伸办税服务厅的功能,营造和谐、人文的办税环境;三是规范服务行为。办税服务厅税务人员应当着装上岗,挂牌服务,语言文明,举止庄重,提倡讲普通话;准确掌握税收业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出具税务文书要程序合法、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格式规范、字迹清晰,真正让纳税人感受到热情和温馨,快捷和满意。

2、完善激励机制,激发长效活力。一是建立办税服务厅人员定期交流轮岗制度。针对办税服务厅人员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枯燥、工作压力大等现象,在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办税服务厅人员队伍的同时,实行厅内各岗位之间或者与分局、科室人员之间定期进行轮换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办税服务厅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提高办税服务厅人员待遇。经济上,结合延时服务、全时服务等措施的推行,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认真兑现延时服务、节假日服务的加班工资、值班补助,适当增加办税服务厅人员的经济待遇;政治上,在评先树优、外出学习培训、级别晋升等方面予以体现。三是实行人性化管理。征期过后可推行办税工作人员双班轮岗休息制,弥补休息时间;为办税服务厅人员配备视力保护膜或电子

按摩垫等设备,多方位地关心和解决大厅人员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体现组织温暖;四是开展办税服务厅“体验日”或“体验周”活动。安排机关和分局人员到办税服务厅进行短期工作,亲身体验办税服务厅人员的工作状况,从而达到了解办税服务厅工作,理解办税服务厅人员的目的。

3、完善服务考评机制,促进征纳和谐。采取内部考评与外部评价、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专项考核与临时考核相结合方式,通过“听、看、控、访、查、评、议”等多种形式,对办税服务厅的服务质量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在内部考核方面,首先以满足办税服务厅业务需求为起点,建立“下游考核上游工作质量”的考核机制,保障后台科室对前台业务的支撑力度。同时,通过实地检查、明察暗访、“优秀办税服务厅”评选等形式进行对办税服务厅的服务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在外部评议方面,全面推进办税公开,开通“服务质量评议监督系统”,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定期开展“窗口服务标兵”评选活动,让纳税人和社会各界进行无记名投票,及时了解纳税人对服务工作的评价和意见,对内营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工作活力,对外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良好国税形象。

4、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行政服务能力。一是实行领导干部办税服务厅轮流值班制度。在征期内,由县(市、区)局副局长、各科科长、分局长轮流在办税服务厅内值班,现场协调解决问题,保证纳税人遇到特事、急事时,做到调度及时,高效运转;二是建立严格的办税服务厅过错责任追究制,对推诿扯皮、态度生硬等行为予以追究;三是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善于化解矛盾,遇事不惊不乱,处理事情不卑不亢、有条不紊,确保办税服务厅有序、协调、高效运转。

关于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篇2

一、河南地税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基本情况

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河南地税系统办税服务厅的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和税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办税服务厅已成为涵盖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涉税审核(批)文书受理、发票发售、缴销、代开以及税收咨询、办税辅导、税法宣传、税收资料发放等各类事项的综合性服务载体。河南地税系统办税服务厅通过规范化建设,基本实现了软硬件升级改造和服务资源的整合优化,逐步建立起“形象标识统一、制度体系健全、区域划分合理、窗口设置规范、功能设施完善”的新型办税服务厅。

1. 形象标识统一。

外部形象标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统一使用办税服务厅标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29号)要求执行;内部形象标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办税服务厅内部标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524号)要求执行;其他形象标识按《河南省地税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豫地税发[2009]16号)标准执行。各种硬件形象标识全省规范统一。

2. 制度体系健全。

按照服务类、管理类、考评类和业务类等四大项26个细目,建立了基本涵盖办税服务厅所有事项的管理制度。具备条件的单位还积极推广网上办税、联合办税、同城通办、绿色通道等各种延伸服务。

3. 区域划分合理。

对服务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办税服务区为纳税人办理各种涉税事项;咨询辅导区受理纳税人的咨询、为纳税人进行办税辅导;自助办税区使纳税人通过自助服务设施就能自行办理纳税申报、涉税申请、资料下载、信息查询等业务;等候休息区为纳税人提供休息场所、报刊杂志等便民服务措施,方便纳税人等候办理涉税事宜。

4. 窗口设置规范。

按照设置合理,调度灵活的基本要求,各厅结合业务受理实际,都设置了综合服务、发票管理、申报纳税三类窗口。具备条件的单位,通过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办理各类涉税事项,为纳税人提供“一窗式”服务,实行敞开式办公,让纳税人缴明白税、放心税、满意税。

5. 功能设施完善。

县(市)区局以上办税服务厅设置了公告栏、宣传栏、资料架、意见箱、自助办税用品、电子显示屏(LED电子显示屏、液晶显示屏或液晶电视)、触摸屏、休息椅等服务设施。

二、河南地税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纳税服务理念仍需加强。

长期以来,税务机关的执法者、管理者地位,使纳税服务长期缺位,税务干部对“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原则理解不够,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务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2. 纳税服务空间仍需拓展。

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中,强调硬件标准化作业较多,对业务知识、服务技能、礼仪规范等重视不够,软件建设仍需加强;对办税服务厅前台建设强调较多,对办税服务厅与其他税收岗位的横向协调重视不够,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的后台建设空间仍需拓展。

3. 纳税服务质效仍需提高。

在优化办税流程,精简涉税资料,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与纳税人的需求和期待尚有差距。注重服务形象较多,关注服务效果较少;注重对纳税人服务需求与意见的调查较多,关注对各类问题的整改和监督较少。

4. 纳税服务保障仍需加强。

尽管对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人员心思不稳的现象,认为,大厅工作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征期更为明显;工作性质枯燥单一,重复劳动、机械性劳动多;工作压力大,检查多、考核多、要求高、监督多,责任追究概率高;工作中受委屈多,纳税人素质有高有低,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时有发生;税务机关内部对办税服务厅的认可度低,许多税务人员(包括办税服务厅人员)在潜意识中认为办税服务厅“低人一等”、“干活多不落好”。

三、对河南地税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 科学引导,不断深化纳税服务理念。

组织办税服务厅人员深入学习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规划》,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和《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试行)》等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办税服务厅主任和纳税服务业务骨干的纳税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思想素养,养成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工作理念,将纳税服务理念落实到自觉的优良服务中。

2. 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办税服务工作规范。

一是加强税法宣传。要坚持税法日常宣传与宣传月集中宣传相结合,利用办税服务厅直接与纳税人面对面沟通的优势,创新宣传形式,突出宣传重点,拓展宣传内容。综合运用办税服务厅电子显示屏、触摸屏、自助办税区、公告栏、宣传资料架等设施,通过定期召开税企座谈会、税收政策发布会、纳税人之家等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税收政策法规、办税流程、与纳税遵从相关的纳税提示、纳税人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二是开展纳税辅导。要为纳税人提供办税指引、咨询服务,辅导纳税人做好纳税申报、发票领购、涉税审批、表格填写等涉税事项,采取多种形式对新办企业、异常申报企业、受处罚企业、未按期申报企业等进行专题辅导。三是梳理办税工作流程。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要求,全面推行“一站式”或“一窗式”服务,将各类涉税事项的名称、提供资料、流转程序、办理时限、回复文书等事项统一规定,印制成册,放在办税服务厅供纳税人免费取阅。四是实行标准化作业。要制定统一的办税服务厅导税服务、全程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应急处理的具体服务标准,对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的着装规范、仪容举止、岗前准备、接待礼仪、冲突处理、工作纪律、规范用语、服务禁语等做出明确规定。在办税服务厅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工作考核等方面实行统一要求,统一规范。五是开展个性化办税服务。要探索建立纳税人纳税服务需求的收集、分析、响应机制,为拓展多元办税,优化办税流程,精简涉税资料积极调研献策。根据纳税人的行业特点和不同需求,完善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等纳税人的办税服务措施,积极开展个性化办税服务。六是开展延伸服务。具备条件的办税服务厅,应当积极推广全职能窗口、自助办税、联合办税、同城通办、纳税服务志愿者活动等服务。

3. 加强监督,不断提高纳税服务质效。

一是建立回访机制。要积极开展电话回访、问卷调查、走访企业活动,认真听取和收集纳税人的意见建议,多途径全面了解纳税人的正当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二是进行满意度调查。要建立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办税服务厅服务质量进行明查暗访,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调查,全面掌握办税服务厅工作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促进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三是探索进行纳税服务监督评价。通过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纳税人代表等组成独立于税务机关的纳税人权利保护组织,监督税务机关履行职责,反馈纳税人意见,切实保护纳税人权益。

4. 持续改进,不断强化纳税服务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办税服务厅规章制度。认真梳理办税服务厅各个岗位的纳税服务职责和要求,做到岗责明晰、程序规范、操作标准;按照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要求,落实纳税服务职责,建立健全纳税服务行政问责制度;注意定期总结、经验交流和制度落实情况反馈,结合地税工作实践的变化发展,不断探索完善规章制度。二是开展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围绕服务效益、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建立纳税服务总体满意率、分项满意率等系列绩效评估定量和定性指标,对税法咨询的准确性、办税服务的快捷性等纳税人关注度较高的方面进行评估,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三是注重纳税服务队伍建设。要把纳税服务工作岗位视为培养锻炼干部、提升综合协调能力的重要岗位,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工作作风好的同志放在纳税服务岗位。要健全创先争优制度,积极开展优秀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明星等评选活动,让目标激励人,让标兵示范人,让模范鼓舞人,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摘要: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税务系统2010—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进行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的要求。2010年,河南地税系统全面完成了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在对规范化建设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办税服务厅在纳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纳税服务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河南,地税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全国税务系统2010—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Z].

[2]国家税务总局.办税服务厅服务规范手册[K].

[3]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Z].

关于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篇3

关键词:党支部;基础建设;调研

近期,结合深入推进运输一线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我们对苏家屯机务段85个党支部进行了调研。总的来说,通过近两年持续不断地抓党建基础工程建设,党建各项基础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党支部书记就抓好党建工作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苏家屯机务段在党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支部建设模式化。有的新职党支部书记不熟悉党支部工作的内容、任务和职责,对党务工作及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在一些具体工作中,往往由于对上级精神领会不深、研究不透,贯彻执行时简单机械,为了创建抓创建、为了活动抓活动、为了基础抓基础、为了教育抓教育,而没有结合单位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落实,导致工作不顾实际“一刀切”、照抄照搬“一般粗”,模式呆板、僵硬,缺乏灵活性和实效性。

(二)制度落实形式化。有的党支部贯彻执行党内制度的力度不够,注重形式比较多,讲求实效比较少,存在着制度挂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的问题。有的党支部党员数量多、分布广、流动性强,在制度落实上存在以工作会议代替支部会议,以业务培训代替党课教育的问题。有的党支部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自我批评轻描淡写,相互批评泛泛而谈,根本到不到解决自身问题目的。

(三)教育管理简单化。有的党支部书记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手段落后、方法简单,导致党员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部分党员对到底应该是“多干活、多拿钱”,还是应该讲奉献产生了“质疑”。有的党员缺乏先进意识,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大局观念,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职工,放松自身要求,对涉及自身利益问题有时乱发牢骚。有的党员群众观念淡薄,当身边职工出现思想波动和生活困难时不能主动关心帮助,而是袖手旁观。

(四)党建工作边缘化。有的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片面地认为中心工作是“实”的,党建工作是“虚”的,对运输、安全、经营等硬指标抓得紧,对党建工作思考得少。少数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荒废了“自留地”。有的党支部书记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工作经验和基本做法上都是靠传、帮、带,缺乏系统培训和内涵式教育,影响了党建工作效果,造成党建工作与运输生产不协调。

二、几点思考

加强党支部基础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各项要求,坚持以“抓支部、打基础、增活力、强作用”为目标,着力提升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强化党支部基本制度落实、创新党内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配强书记队伍,提升执行力。严把党支部书记的“入口关”,明确党支部书记任职条件和基本素质要求,真正把政治素质过硬、精通技术业务的党员骨干选拔到党支部书记岗位。针对不同类型党支部书记的不同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采取现场指导、专人包保、观摩交流等形式,对专兼职党支部书记进行业务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做好党支部工作的能力。把党支部工作与运输安全任务一起纳入考核,采取民主测评、考察谈话、查看资料、现场检查、综合评定的方式,对党支部书记的思想素质、组织能力、业务水平、工作业绩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定期全面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发生严重安全问题以及评定为“较差”、“不称职”的专兼职党支部书记进行淘汰;对工作缺乏激情、打不开局面或由于年龄、能力、性格等原因不适合现岗位的,按程序交流调整,促进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职尽责。同时,按照1:1比例建立专职党支部书记后备队伍,做到“近期有人选、长期有储备”。

(二)落实基本制度,强化约束力。党内生活松一分,党员队伍就散一片;党内生活严一尺,党员干部就强一丈。严格党支部各项制度的落实,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党支部和党员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工作要一项一项的抓,制度要一项一项的落。要按照“务实、求效、管用”的原则,合理规范党总支、党支部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完善组织生活、日常工作、党内活动、考核评价等机制,形成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要认真抓好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和“三会一课”,坚决克服党内生活的自由化、形式化,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实效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党员的作用,形成从严治党和加强党建基础工作的新常态。

(三)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吸引力。当前,职工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物质文化需求等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党支部工作方式和活动方法提出了新挑战新考验。要探索建立“党员登记积分制”考核办法,对党员作用情况进行积分评定,凡通过党员大会测评合格率在60%以上,或党员“三无”率在90%以上的党员进行登记统计,积分累积运用,让党员看到自身履职的“明白帐”,使党员管理更加具体。要创新党课教育方式,建立党员微信群,根据党员教育需求,及时将时事政治、形势任务等内容纳入党课教材。做到“手机党课”短信平台全覆盖,党员工作动态、党务知识解疑释惑等信息随时发布,扩大宣传教育范围,确保党员教育质量。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党员“入党纪念日”活动、革命传统教育、观看身边先进人物事迹专题片等方法,加大党员理想信念、安全思想、形势任务的教育力度,提高党员参与党支部活动的兴趣。

关于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篇4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推进,“纳税服务”一词被提及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作为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接触的首要环节,纳税服务体系是整个征管系统的基石,“为纳税人服务”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拟从纳税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技术等方面来探索如何通过以纳税人为中心,科学地划分功能区域,合理地规划业务流程,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提高办税服务厅服务效率和质量等一系列措施来构建新型纳税服务体系,以期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有所帮助。

纳税服务现状

一、纳税服务建设实现“四化”。从1994年推行分税制,试行“纳税申报、税务代理、税务稽查”三位一体的税收征管模式;1996年税收征管改革提出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型税收征管模式的框架;2005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推出“12366纳税服务热线”。可以说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纳税服务建设基本实现了服务形式的规范化、申报方式的多样化、缴税方式的简便化和咨询方式的信息化。

二、办税服务场所进一步得到规范。1998年5月,根据国税发[1998]78号文,广大税务机构设立了办税服务场所,并统一名称为办税服务厅。办税服务厅的建立提升了纳税服务的层次,开创了纳税服务的新局面。2003年3月,根据闽地税征[2003]8号文,我省将办 税服务大厅统一更名为办税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窗口、增设服务项目、下放审核审批权限、前置受理环节等措施,实现税收征管工作从“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提升了纳税服务水平。从2008年6月1日起,全省地税系统各办税服务场所统一规范为“办税服务厅”名称,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要求规范使用办税服务厅标识。办税服务场所名称的一再变更,以及规范使用办税服务厅标识标志着税务机关已经意识到推广应用办税服务厅统一标识将对提高纳税服务质量、提升纳税服务内涵、打造纳税服务品牌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纳税服务存在问题

一、办税服务厅组织机构定位尚未明确

1、办税服务厅机构设置未统一。作为纳税服务的主要场所,办税服务厅的机构设置一直未统一,均由各地按照实际需要自行设定。随着简并机构,降低成本等措施的普遍施行,县级局都基本上将乡镇一级的办税服务室收归到县里,由县局设置办税服务厅,统一征收。明溪县地税局办税服务厅由城关分局的二级股室征收股管辖,级别为副股级。有的县,办税服务厅属于县局的内设机构之一,级别列为股级。三明市区执行市区一体化后,将三元、梅列、直属三个办税服务厅合并成一个办税服务中心,目前尚未确立办税服务厅的级别、编制,大部分人员到岗不到编,极大的妨碍了工作的开展。各级办税服务厅的机构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不符合征管工作专业化分工合作的要求,会造成业务流程的衔接不畅,协调不够的问题,制约了纳税服务的质量。

2、没有突出统一的视觉设计。目前仅有国税发[2008]29号 文规范了办税服务场所的名称及标识,但对办税服务厅的外环境系统、内环境系统、税收宣传系统、指示系统等方面没有整体、清晰的规定,这远远跟不上纳税服务发展的要求。

3、办税服务厅业务流程亟待改善和加强。在大多数税务干部心目中,办税服务厅仅是一个办税场所,是各个业务科室职能的延伸,办税服务厅必须为业务科室服务,这种认识造成前后台关系混乱,前台的办税服务人员工作量大,后台业务科室各自为政,相互掣肘。

4、基层局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随着税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税务机关的服务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但大部分县级局的纳税服务现代化程度还是很低,离实现多元化申报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无法将税务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与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税务部门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纳税服务。

二、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意识薄弱

1、税务干部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虽然制定了文明办税“八公开”,完善了岗责体系和业务流程,并长期将纳税服务作为重头戏列入各项考评,还创建了“一窗式”、“一站式”等服务,却依然在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要求纳税人履行义务多,保护纳税人权利少;行使权利多,承担责任少;硬性管理多,主动服务少等现象。税务机关的服务举措更多的倾向于管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2、纳税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办税服务厅岗位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在轮岗时是大部分干部避而远之的岗位。因此目前办税服务 厅的岗位大部分由临时助征人员构成。助征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和正式人员相差天壤之别,且大部分临时人员仅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税收知识贫乏,直接面对纳税人时,主动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不够,依然存在生、冷、硬、顶的现象;有时对纳税人的咨询不能做到耐心细致的解答;办理涉税事宜时拖拉、行为不规范,纳税人因此得不到足够专业的纳税服务。

3、纳税服务考核落实难。现行绩效考核制度侧重对税收执法情况的考核,对纳税服务情况的考核相对弱化,缺少对税收服务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服务标准、服务时限等的具体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为纳税人服务很难落到实处。

三、纳税服务社会化进程缓慢

由于地方税收税种多、涉及面广,地税机关受到信息来源渠道的限制,对部分行业、税种,尤其是一些地方零散税源缺乏有效的源头控管手段,这影响了税收征管质量和征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虽然《税收征管法》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执行职务,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但在实践中,尚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制度规范,受狭隘的部门利益观、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均衡、网络平台不统一等条件的制约,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联系,社会整体资源未得到整合和充分利用,严重阻碍了纳税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完善纳税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全面贯彻“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 为了强化品牌建设,税务机关应全面贯彻“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重新梳理和整合优化办税服务厅及相关机构的业务流程,为纳税人提供最佳纳税服务,提高纳税服务效率,使核心业务处理流程发生革命性变革。

二、全面推行CI战略

CI即英文Corporate Identity,中文是企业识别的意思,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Mind Identity,即服务理念标识;二是Behavior Identity,即服务行为标识;三是Visual Identity,即视觉标识。

在品牌营销的今天,没有视觉形象对于一个国家机关来说,就意味着它的服务毫无个性,纳税人对它毫无眷恋;就意味着团队的涣散和士气的低落。可由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各级办税服务厅视觉形象建设指引》,从外环境系统、内环境系统、税收宣传系统、指示系统等方面,对涉及办税服务厅视觉形象建设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清晰的规定。通过统一设计和建设标准,使遍及全国各个办税服务厅拥有一套全国一致、形象统一、系统配套、定位明确的办税服务厅建设标准。将税务机关的服务理念、服务方针、使命、价值观、税收哲学、税务文化、运行机制较好地演绎为视觉符号或符号系统。

三、全面创新加速业务发展

(一)、加强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

1、规范办税服务厅的级别。要将办税服务厅打造成独立的办税服务实体,其人员与业务均由办税服务厅统一管理,才能确保办税厅工作顺畅、高效。由省编办或省局统一设置各级办税服务厅的级别、编制。比如地市一级办税服务厅为 正科级,县一级办税服务厅为副科级或股级,级别固定下来,既方便加大干部轮岗力度,又界定了办税服务厅的法律地位,使办税服务厅具备执法资格,对外办理涉税服务时也有合法的名称。

2、规范纳税服务人员的服务。对税务人员的服务手段、程序、效率、质量做出标准化规定,纳入执法考核系统。给办税服务厅配备最优秀的人才队伍,将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税务人员充实到对外服务较多的岗位。

3、规范内部功能分区。在内部功能区域的设计划分上,遵循“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合理分配干部职工办公区和纳税户服务区的面积,通过在入口处设立引导区,突出自助网上申报、税务公开监督电子屏幕布局,使纳税户服务区面积占有较大比重。并设立大堂值班干部工作区以便于快捷地引导纳税户,解决税收咨询、纳税预约等非现金缴税等的业务需求,使纳税户一进入办税服务厅即可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核心业务前后台分离。前后台分离是国际大多数服务机构的共同做法。调整优化业务流程是成功实现前后台分离的关键所在。前台方面大幅度简化操作,逐步减轻前台统计、报表、凭证整理和错账调整等非交易性事务量;后台方面则强化“后台为前台”的服务意识,通过梳理税收业务流程,对涉及纳税服务的各岗位职责进行全面清理,将纳税业务按照受理权限和业务类别,简并应办税业务,再根据办理时限划分即办事项和限办事项。即办事项,窗口人员当场办结。限办事项,按照“窗口受理、后台复核、内部传递、限时办理、窗口出件”的程序办理。逐步统一后台各业务科室的税收作业规则、操作流程,改进到以办税厅为核心枢纽来开展工作,理顺前台、后台的关系,减轻前台服务厅人员的工作压力,实现标准化建设的良好运行。

四、全面构建税收信用体系。

由省政府制订出税收征管保障办法。目前江苏省已出台了《江苏省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建议由省局向省政府提交相关议案,制订我省的税收征管保障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以政府信息网络为依托,建立地方税收征管保障信息交换平台,规范行政管理关系,以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为核心,通过明确政府、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及个人在税收保障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建立“政府主导、地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税机制,把以往税收征管的“盲区”加以界定,加大税收征管的力度。

关于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篇5

山东省工商局机关服务中心 苏吉永*

摘要:在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中,面对快节奏的机关工作要求,如何更好地立足岗位职能,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好保障作用,保证机关安全、有序、高效运转,是机关服务中心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内涵一般是指人的内在涵养或素质。就机关事务而言,内涵建设是指机关事务的管理能力、保障能力、服务能力等综合能力建设。为更好地提升服务能力,在“制度建设年”、“规范服务年”、“创新服务年”的基础上,机关服务中心党总支今年又提出“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通过强化学习提升技能、岗位承诺提升责任、典型引路干事创业、征求建议提升凝聚力、参观见学提升竞争力、职业训练提升从业能力、推进谈心提升综合能力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提升了机关事务服务能力。

关键词:机关事务 内涵建设 能力提升 调研报告

在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中,面对快节奏的机关工作要求,如何更好地立足岗位职能,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好保障作用,保证机关安全、有序、高效运转,是机关服务中心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的理论背景和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机关事务工作要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必须在服务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做到以管理为基础、服务为核心、保障为目标,把坚持服务宗旨与实施科学管理结合起来,把提高机关事务保障能力与降低行政成本结合起来,把增强自律意识与强化制度约束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提高效能,服务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一)内涵建设的含义。内涵一般是指人的内在涵养或素质。哲学上是指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机关服务中心内涵建设,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概念。机关事务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干部职工的教育、责任能力、干事创业能力、团队的凝聚力等等,都应该是机关服务中心内涵建设的内容。机关服务中心作为局机关事务工作机构,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理所当然的成了内涵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几年来,机关服务中心党总支先后提出“制 *苏吉永,男,1965年4月生,山东省禹城市人,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领域研究。现为山东省工商局机关服务中心干部。

度建设年”、“规范服务年”、“创新服务年”建设,都是为了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从机关事务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改进和改善服务方式方法,立足服务为先,使各项工作进行得更为科学合理,保证机关安全、有序、高效运转,循序渐进,一步一个新脚印,一年一个新台阶,通过内涵建设,提升机关事务服务水平。

(二)活动提出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是机关服务中心站在服务工商行政管理发展大局,立足机关服务中心实际情况和需要所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具有鲜明的单位特色、工作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具有鲜明的单位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是机关服务中心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鲜明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这就必须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加快产业升级,都必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无论是扩大消费需求,还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都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立足机关服务中心自身就是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做好机关事务工作,对于实现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好地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干部职工对机关事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循规蹈矩、墨守陈规地去做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也难以赢得大家更高的满意度。因此,做好机关事务工作,就必须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创新,每年都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

第二,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省工商局机关事务工作,由机关服务中心、干部培训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共同承担。“三个中心”按照“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分别承担机关的公共机构节能、基础建设、车辆管理、房产资产管理、设备管理、医疗卫生、餐饮服务、福利待遇、安全保卫、会务接待、物业管理等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机关服务中心摊子大、人员多、事务杂、任务重,工作千头万绪,方方面面,既牵涉到每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又是省局和整个系统的重要后勤保障。目前共有在编工作人员53 人,外聘人员180余人。服务人员众多,文化层次、年龄结构、能力水平等参差不齐。同时,随着形势不断发展,干部队伍现状亟待改善。一是现已进入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敏感期,机构改革走向不确定,部分人员在坐等观望。二是因“两费”停征影响,进入经费紧张敏感期,工作开展受到很大影响。三是机关服务中心繁杂琐碎、枯燥无味的工作性质,看上去好像低人一等的工作岗位,致使有些人总觉得从事机关事务工作有苦头、没甜头,有干头、没盼头,更没奔头,近年来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不愿干、不想干、不肯干”和出工不出力的消极倾向。针对这种现状,机关服务中心党总支适时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

第三,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根据机关党委《关于在省局机关开展“能力年”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安排部

署,机关服务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在近几年开展“制度建设年”、“规范服务年”、“创新服务年”的基础上,确定2012年的年主题为“服务提升年”。目的就是要立足“管理、保障、服务”职能,按照建设“学习型、和谐型、创新型”团队目标和“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服务标准,坚持“科学干事、和谐干事、廉洁干事”,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责任,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争取各业务处室对服务中心的强力支持,努力打造“管理到位、保障到家、服务到人”的服务品牌,不断把服务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二、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内涵建设,扎实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 第一,着力加强理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和特长。在学习形式上,机关服务中心党总支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变“软要求”为“硬约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使每位员工在学习中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结合实际创造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 以“学用结合”为重点,把学习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在推动工作上出成果、见成效。推行“工作学习一体化”模式,把书上学的、心里想的、手上干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经常性。在学习内容上,按照机关党委要求学理论,加强修养;结合本岗学业务,提高技能;向身边同志学长处,取长补短。实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新。为确保学习落到实处,确定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日”,并组织大家每周五学习讨论,把一周的工作简要回顾,从中找出不足,在梳理本周思想、工作情况的同时,做好工作周记和读书笔记。通过坚持不懈的以学促干,以干带学,提升了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二,推行岗位承诺实行绩效管理,提升责任能力。责任是绩效的催化剂,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工作绩效。服务能力提升中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它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机关服务中心所推行的服务能力提升中的绩效管理,采用的就是过程改进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一种具有科学性、激励性的管理模式。机关事务工作就是管理机关日常事务,通俗地讲就是管好机关的“吃喝拉撒睡”。为科学合理的界定岗位职责,更好地引入绩效考核机制,促进人人爱岗敬业,制发了《机关服务中心岗位说明书》。每个人结合岗位职责,制定“履职尽责、文明创建承诺书”,以增强每个人的“创牌、保牌”意识,确保在推动机关文明创建、创先争优活动中思想上合拍、规划上合谋、发展上合力、效果上合意。“履职尽责、文明创建”承诺、践诺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违诺者,将取消个人评先资格。

第三,以先进典型引路,提升干事创业能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榜样好比一面旗帜,对树立正面典型,起好示范作用,有效激发各层次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机关服务中心先后组织观看《雷锋》等模范人物电影,组织收听“侯玉林先进事迹报告会”,参加省局机关“我的履职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征文及演讲比赛”等。专门组织开展了“向身边榜样学习” 活动。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

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树立“人人都有闪光点”、“榜样就在我身边”的观念,创造树立正气、鼓舞干劲,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每位干部职工根据各自工作岗位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制定学习努力的方向,有力地推进了机关事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四,充分征求合理化建议,提升团队凝聚力。合理化建议旨在鼓励广大职工能够直接参与组织管理,下情上达,让职工能与管理者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合理化建议制度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是职工参与到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运用集体智慧的一个重要手段。机关服务中心每年都采取召开座谈会、上门征求意见或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真诚地征求每位职工及各处室对机关事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工作针对性,提升巧实力,特别是在涉及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和服务问题上,努力把话说到人心上,把事办到点子上,尽可能的实现“多一点圆满、少一点遗憾”,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满意度。

第五,参观见学多取经,提升综合竞争力。参观见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在开拓视野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其它学习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机关服务中心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的办法,组织相关科室业务骨干到四川、广东、海南及省人大、省住房与建设厅等机关事务工作好的省市和单位参观学习,带着问题去学,在学中寻找答案,借鉴吸收好的经验做法,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开阔了胸襟,有力地提升了机关事务工作水平。机关服务中心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调研,加上对外单位先进经验的科学吸收,还接受干部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发展理念,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手段,统筹机关事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激励促进等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提高了综合竞争力。

第六,加强职业训练,提升职业从业能力。机关服务中心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专家或相关部门领导进行现场指导、专题辅导,通过举办政治理论、专业技能、服务礼仪等专题讲座,开阔视野,启发思路,丰富内涵,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先后聘请礼仪讲师为干部职工讲授服务礼仪,着装礼仪、迎宾礼仪、会议服务礼仪等知识;聘请医疗保健专家讲授健康饮食、自我保健等方面知识;聘请省车管所领导讲授安全驾驶、防范交通安全事故等方面知识,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素质。通过组织骨干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在最前沿的窗口服务工作中推行“六常管理法”即卫生死角常清理、安全隐患常教育、机械设备常维护、礼貌用语常规范、环境卫生常如新、节能减排常用心,从服务的源头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提升职业服务能力。此外,尤其注意在细节上做文章,把工作做精,将事情做细。如:在电梯间等公共区域墙面张贴各种提示语、在每个洗手间里按放洗手液、香皂等,做到贴心服务、主动服务、高效服务和优质服务。

第七,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谈心活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充分利用“一对一”、“面对面”谈心这一有效形式,在总支委员之间、分管主任与分管岗位组成人员之间,开诚布公地进行谈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现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达到团结的目的,彼此之间做到心理上相容、情绪上和谐、生活上互帮、工作上互助,使整个团队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针对一些突出的问题,领导亲自挂帅,从关爱人、发展人的人性化角度出发,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存在的缺点和优点,采用个别谈心、经验交流等手段,促使工作人员转变精神面貌、积极投入工作,为机关各部门的高效运转做好服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真正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三、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机关服务中心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思想境界,提升队伍素质,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夯实了提升服务能力的工作基础。做好机关事务工作,班子和队伍建设是基础、是关键。近年来,机关服务中心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相继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讲正气、树新风”活动、“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开展经常性教育活动是改进工作作风和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载体,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形势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机关事务队伍更需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机关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清了自己承担的责任、肩负的使命,认清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加强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锻炼出来一支政治素质好、大局观念强、业务技能精、工作作风硬、服务水平高的干部队伍。

第二,执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保证了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执行力是做好机关事务工作,全面提升能力的最重要的一条。责任不分大小,工作不分贵贱,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机关服务中心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建设,使服务工作有章可循,实现了机关事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以规范服务完善工作标准,促进了机关事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创新服务激发内部活力,促进了机关事务工作的精细化、效能化。全体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用心想事、用心做事、用心做好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每项工作、每件事情都用心把握、用心思考、用心去做,力争干就干好,创就创出一流。同时,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细化落实,确保责任到岗、细化到人、落实到位、务求实效。

第三,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确保了机关政务高效有序运转。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不仅要具备政治理论素养,而且要具备现代化科学管理知识,才能实现与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相匹配的后勤保障标准。只有搞好后勤保障工

作,才能增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了高质量的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机关服务中心的每一个人做到了识大体、讲大局、议大事,站在全局的高度,找准提高标准的切入点。把服务提升与全系统开展的“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文明创建有效结合起来,使机关事务队伍在思想境界、队伍建设、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实现纵向能自我超越、横向能协作配合,内部能和谐共事、外部能理解支持,使每个人的思想、行动与文明创建相协调,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确保了机关政务高效有序运转。

第四,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活动,机关服务中心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初步成果看,由于领导和各科室的高度重视,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部门的凝聚力、职工的精神面貌、服务技能的应用以及工作作风等都有明显改变。省局机关服务中心的工作走在了省直机关的前列,连续四年被省机关事务局表彰为“全省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被省政府节能办、省机关事务局联合表彰为“全省‘十一五’公共机构节能先进集体”,被省机关事务局表彰为“全省机关事务系统‘管理到位、保障到家、服务到人’五星级工作品牌先进单位”。还被省直住房委表彰为“省直机关房改售房发证工作先进集体”,被省机关事务局表彰为“省级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被省交警总队表彰为“省直车辆管理先进单位”。机关服务中心申报的工作成果被省机关事务局评为“全省机关事务系统‘优秀工作成果’二等奖”。干部培训中心和局护卫中队也被省直机关团工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省局机关的节能工作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2009年4月国家节能目标责任考评组、2010年7月国务院贯彻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专项检查组,都将省局作为省直唯一的典型进行了检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都是机关服务中心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

四、建长效机制,促高效管理,不断把“服务提升年”活动引向深入 机关服务中心紧紧围绕省局机关和全系统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长效管理促高效管理,以文明创建统领建设学习型、和谐型、创新型团队,以“管理到位、保障到家、服务到人”五星级工作品牌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努力使机关事务队伍在思想境界、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新的提升,努力把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第一,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上很下功夫。实践证明,工作能否落实好,关键在领导。强调领导在服务能力提升中的突出地位,有利于健康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为保障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服务提升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责任制,各位主任按照岗位分工负责,各科负责人靠上去抓,明确目标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细化到岗,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第二,在强化措施,务求实效上很下功夫。在继续开展理论学习、岗位承诺、典型引路、征求意见、参观见学、专家讲座、谈心交流等主题活动基础上,根据新

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机关服务中心实际,大力开展自我查摆、建言献策、经验交流、总结表彰等活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完善活动形式,深化活动效果。把服务提升与全系统开展的“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与新一轮文明创建有机结合。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奖惩考核,从而有效地保障“服务提升年”活动的深入推进和开展。

第三,在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上很下功夫。通过召开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表彰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广造舆论。充分运用报刊、快讯、党讯、网络等各类宣传平台,内宣与外宣并举,总结先进经验,弘扬先进事迹,反映活动进展情况,及时交流经验和做法,努力营造浓厚氛围,使全体干部职工达到对“服务提升年”活动的高度认知、认同、参与和统一,促进活动的进一步扎实开展。

办税服务厅的改革与建设(精品) 篇6

--关于加快纳税服务厅改革的几点思考

1994年开始,推行纳税人自行申报,设立征收管理所,行使税务登记、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等办税职能;1997年实施税收征管改革,探索新的征管模式,办税服务被确定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在2001年国家主管税务机关将传统意义上的征收大厅规范为“办税服务大厅”,将“服务”纳入其中,意味深长,2005年制定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规范税务工作人员的行为;2009年,全国纳税服务工作会议和《全国2010-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将办税服务确定为纳税服务六项主要任务之一,并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办税服务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事项。“寓服务于管理,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理念愈来愈受各地税务机关和办税服务大厅的重视。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完善,办税服务厅将达到何种程度?还会承载那些功能?服务水平将有怎样的提高?和谐的征纳关系又将如何实现 „„这些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纳税服务的重要性

办税服务厅的成立是纳税服务发展的产物,作为征纳的前沿,服务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协调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能够及时向县局机关反馈纳税人的最新信息和情况,使主管机关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有利于决策科学化、合理化、民主化;有利于最大限度的降低征纳成本,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和行政行为准确性;有

利于上级机关作出宏观的规划和决策。另一方面又使纳税人能了解新的政策法规和主管机关的决定。避免了因不了解新的政策、决定而带来新的纳税负担等情况。党的十七大对建设服务性政府提出了新要求,税务部门既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又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努力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因此改进优化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和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税法遵从、保证税收征管效能的要求使然。

拓展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的途径

不断改进优化纳税服务,认真落实国税系统纳税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纳税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从以下大的方面做工作:加强服务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办税人员能力素质,为纳税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打造以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热线和税务网站为载体的平台建设体系。加强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加强网上办税服务平台的集成化建设,提高纳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规范服务行为,打造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的制度体系。根据纳税服务的环节和内容,制定完善相应工作制度和措施;建立纳税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借助社会专业机构参与纳税服务质量考核,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和真实。

办税服务厅的工作人员应该做到基本规范中所要求的:

(一)工作管理规范工作时间统一着税务制服,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佩证上岗,按时到岗,不无故离岗,不谈论、办理与工作无关的事务;限时办理各项涉税事宜,大厅内有专门值班人员,秩序良好;加强对计算机数据安全性的管理,严格按照计算机硬(软)件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办事,保证计算机的正常应用;各种资料齐全,按年装订,存放有序,查找方便,管理规范;办税厅应建立值班、办税、学习、设备和资料管理、安全、奖惩等项制度,严明工作纪律。

(二)业务技能熟练办税窗口服务人员达到“三会”:会计算税额,会操作计算机,会排除计算机的一般故障:“四熟悉”:一是熟悉本岗位的业务工作,二是熟悉办税程序,三是熟悉政策法规,四是熟悉办税厅的工作规程。办理涉税事项达到快速、准确。

(三)优质文明服务每个工作人员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公仆”意识,爱岗敬业,自觉奉献,态度端正;实行文明服务承诺制,岗位职责明确;在接待纳税人时做到:一张笑脸、一杯茶水、一个明确的答复;始终保持办税大厅清洁;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优质高效,申报期内纳税人随到随办理纳税事项。

当然,为了进一步优化涉税服务,逐步推行现代化管理,根据人员配置,还应努力做到:

(一)建立定期税法公告制度,在办税服务厅常备各种纳税指南和宣传手册,及时向纳税人提供现行有效的税法资料和纳税实务知识简介。

(二)配备不同业务层次的咨询人员、采取面谈、电话、信函等多种形式为纳税人释疑解惑。

(三)实行首问责任制。凡纳税人进厅办税,第一个接洽的税务

人员必须负责为纳税人答疑或指引,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

(四)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服务系统,用于电子公告,纳税人自我查询。

(五)公布办税流程,陈设各种表格的填写式样,设置必要的服务设施和办公用品,方便纳税人办税。

积极推进纳税服务改革

优质的服务源于真诚的服务意识,而真诚的服务意识来自不断创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实践,办税服务厅的改革创新必须从便利纳税人需要入手。大的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简化规范办税服务程序,规范办税流程,推行办税服务标准化作业,实行涉税事项统一处理和涉税文书内部统一流转,合并办理不同税收业务流程中的调查和检查事项。拓展办税方式,加快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进一步清理简并涉税资料,积极推行综合报表和无纸化办税,大力缩短办税时间,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落实到实处我们可以具体做到以下方面:

一是以规范统一税务涉税文书为基础,以简并和规范涉税审批为核心,制定格式化文书模板。

二是以方便内部业务流转为前提,构建大征管的运行机制,确保运行机制的顺畅便捷。通过对各个办税环节进行规范和整合,重点对业务流程中“重复工、复杂工”进行整合,坚持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实际办税需求,集中各业务科室进驻办税服务厅,将后台监管职能部门前移到办税服务厅服务,实现税源管理服务前

移。

三是积极推进涉税事项审批改革,压缩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前移审批事项,取消审批过程中同一机关层层签字的做法,在适当和适度的范围内赋予办税服务厅一定的审批权限,合并办理不同税收业务流程中的调查、核批检查等事项,实现对纳税负担的实时监控,使部分审批事项能够实现“窗口审批,当场办结”,提高办税服务效率。对现行的内部工作流程和传递流程进行认真梳理,在规范执法的前提下,删繁就简,简化手续。合理调配工作资源,合并办理不同税收业务流程中的调查、检查等事项,减轻纳税人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四是通岗轮岗制度,为了提高税务干部工作效率、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积极推行通岗制度,多个岗位手续的合并办理大大提高办税效率,节约纳税人的时间。同时,通岗制度也是实行轮岗制度的基础,针对业务量,轮岗值班大大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高质量的服务水平,让办税服务大厅岗位不再是无人愿来、人人忽视的苦差事。

五是实现干部年轻化,面对越来越多的电脑程序和工作流程,面对通岗制和轮岗制,高强度的工作量和高质量的服务要求更富精力和计算机等理论基础的干部队伍,老同事的实践能力、业务水平与年轻一代的充沛精力、活力成为互补,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提高窗口形象,干部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六是建立激励机制。要建立和健全考评制度,实行奖惩制和岗位轮换制。对办税服务工作成绩突出、服务质量高,受到上级领导和纳税户表扬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并作为评选优秀公务员和税务先进个人的条件之一;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造成不良影响的,要批评教育,扣发奖金;对不称职的要坚决撤换。

七是安装叫号系统服务。最好的纳税服务莫过于方便与快捷,再好的硬件设施也不如优化办税流程、减少等候时间、降低纳税成本,根据一些岗位出现排队办理业务,纳税人等候时间过长的情况,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叫好系统。

关于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篇7

设施农业生产实际上就是反季节生产,它是当前在农业发展领域中对技术性要求最高的生产方式,它需要领先的技术条件,以及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生产管理人员,所以只有组建一支技能型较强的团队作为设施农业生产的后盾,才能确保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农业服务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服务体系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许多地方所成立的种子管理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存在责任不清的现状,他们不仅是执法单位,同时也是经营单位,这种方式严重违反了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管理站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缺少一定的技术管理人员;检测手段较为落后。在农业服务体系中,缺少对种子的检测设备,执法期间仅凭经验判断,会给执法的准确性带来严重的影响;项目少,对农业未来的发展意识不强烈,有许多单位的办公经费需靠企业员工的其它收入来维持;缺少机制活力。因工作人员的年龄和其知识结构不相符,导致技术人员无法在所需的岗位上有序流动,从而导致出现有事没人,有人没事这样的被动局面。

3 加强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3.1 巩固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现阶段,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想进一步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并转变农业的发展模式,必须要依靠领先的科学技术,同时构建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才能得以实现。在农村中的农业推广机构中,具有行政、教育等多种职能,它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是政府决策的参考部门,也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队伍,所以,建设一支稳固而坚定的农业推广服务机构,将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该机构的地位与作用是任何机构都无法替代的,一定要遵循“一个稳定”和“三个不变”原则,其中,“一个稳定”主要是必须要稳定好长期服务农村工作的基层推广队伍,而“三个不变”则是“一个稳定”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推广机构与技术人员的事业性质不变,推广机构与技术人员的经费数量不减,推广机构与技术人员的财政渠道不变。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提高认识程度,加大领导管理力度,确保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长期稳定发展。

3.2 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当前,在岗位中工作的专业人员,大部分都没有专业的实践经验,因此要加大这些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并提高他们的辨证指导能力。对于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团队来说,并不是缺少工作人员的问题,而是这些人员的技能服务水平的高低问题。

3.3 提高专业技术待遇

为了进一步稳定设施农业服务技术团队,要在适当时期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近几年,我国的设施农业市场较为混乱,真假种子与化肥难以分辨,鱼龙混杂的现象比比皆是,完全是防不胜防。如果结合服务,经营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可以进一步减少伪劣产品出现,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为这些人员提供保险,减少他们对日后工作的后顾之忧。

3.4 加强监督管理

相关的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加强对设施农业服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并成立专门的服务管理小组,监督技术服务团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检查其服务是否到位,是否还留有死角。另外,还可以根据服务后反馈回来的信息,对每位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予以评价,这也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考核方式。

4 结语

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团队不仅是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团队,同时也是提高设施农业产量中不可或缺的后备力量。因此只有把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团队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设施农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命脉。随着农业生产任务的进一步完成,紧随其后的任务便是怎样加强设施农业技术服务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并促进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强,刘英,朱雅玲,等.昭阳市烟草产业配套设施高效利用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4(04).

关于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篇8

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近几年来,中学和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较大的拓展与延伸。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和爱”是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需要,实现这一需要的主要途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基于对学校德育途径的认识以及对中学生特点的分析,由学校组织中学生开展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对社区的发展和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首先,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构建和谐社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克难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社区业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区,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虽然社区居民是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区的主体力量。但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在政府服务和家庭职能之外,进一步夯实社区成員的生活保障。中学志愿者们可为社区内的残疾人、病人、下岗人员、失业人员、流浪人员等提供的各类服务,可以弥补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也还没有实现全覆盖,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只能依靠多种力量通过多渠道、多举措、多途径的保障供给,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

其次,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志愿者个人成长成才。虽然当今现代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中学生精神世界的追求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迫切性,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特别渴望通过帮助他人和奉献社会的形式来获得内心的需要和满足。据调查发现,当今不少中学生因为跟父母缺乏有效沟通,他们在家表现为种种跟父母不和谐的行为,因此导致不少中学生缺乏基本生活技能和服务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学校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学生学习技能和提高能力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中学生在在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可亲身体验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进一步熟悉社区、认同社区、热爱社区,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志愿服务活动还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学校课程和校园生活的不足,对唤起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教育空间、整合教育资源、凝聚各种教育力量很有帮助。

再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学校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和社区都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学校还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公民素质,造就文明人的重要任务,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也是改善学风、校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举措。而中学志愿者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成功搭建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桥梁,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直通车。中学志愿者通过开展各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服务活动,把文明善举、爱心奉献精神带到学校和社区,并以照片和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文明中活动,在活动中孕育文明,成为学校和社区文明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和力量。

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也凸显出了一些制度缺失的问题。

本文就郴州市一中开展班级团支部结对残疾人进社区的“阳光助残”活动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研究工作,结合国内外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情况作了分析工作,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制度性建议。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中遇到的困难

1.接受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区组织较少,有条件指导学生活动的社区工作者不多。

2.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太少。

3.中学生社区志愿者的技能水平低。

4.中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二)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出现困难的原因

1.社区和学校对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不强。

2.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保障不足。

3.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性保障不足。

4.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动力激励。

二、亟需加强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一)健全注册登记制度,提升中学生价值认同度

第一,要完善有关登记注册制度。可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社区单位,统一规范学生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的部门、内容、程序;明确注册中学生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促使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

第二,要制作学校和社区都认可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在学校、社区进行了相关中学生志愿服务的登记、评价工作后,相关活动的负责人将要点记录在中学生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上。

第三,规范登记注册部门和程序。可在社区尝试建立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安排专职的工作人员管理志愿者注册工作,并且有计划有安排地负责联络学校组织学生活动。凡是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学生,都要到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申请注册、通过审核、进行评价并填写好中学生《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

(二)健全培训制度,提高中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

根据中学生自身实际,结合社区志愿服务的需要和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可开发德育综合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资源,请资深志愿者和各方面的专家有计划有安排地对中学生进行有关社区志愿者基本理论和基本服务技能的培训。资深志愿者和专家可以由学校采取邀请形式,也可以采取学校聘任形式,具体到培训方式而言,可采取诸如开培训班、经验介绍、案例分析、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专职人员在给中学生培训时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特点和社区需要的结合,又要坚持立足当前需要和放眼长远需要的结合,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健全服务制度,增强社区服务的吸引力

中学生志愿服务者有自身的优势,个性化的特色和才艺能满足社区服务中独特的需求。若能经过相应指导和支持,就能增加新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丰富志愿服务内容,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受益。因此要找到社区的需要和中学生志愿者特长的契合点和结合点,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发诸如“才艺慰社区孤老”“辅导社区小学生假期活动”等中学生擅长、社区居民需要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在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志愿服务的对象更换不要太频繁,适当的时间有助于中学生与弱势群体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求助者的了解,提高志愿服务无偿性、利他性的认识觉悟。同时,要明确具体服务的标准、内容、时间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样既可增强受助者对学生志愿者的信任感,也为中学生增添了服务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四)健全激励制度,增强中学生参加活动的内驱力

受限于自我认知的局限,中学生仍需要大量外在的激励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与中学生发展相关的学生社区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我成就认同、自我价值提升、自我快乐助人的动力源泉。健全激励制度,首先,要把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评价纳入到学校已有的表彰、荣誉、资格认定等激励制度中去;其次,对学生志愿服务的贡献,应当给予及时、适当的宣传和精神性的鼓励和表彰;最后,要不断创新激励方式,可大胆推广“志愿服务时间登记”“服务时间与学分转换”等形式,把提供志愿服务与学分结合起来,让学生愿意花时间也乐意花时间到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开展

首先,学校党团组织和教育教学等部门要将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

其次,要协调社区需要与学生服务的差异,经常深入社区了解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的情况,多方交流、督促指导,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中心。

再次,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和社区已有的各种宣传设施和渠道的优势,广泛地有针对性地展示社区志愿服务风采,表彰活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与学生,营造社区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最后,要不遗余力地加大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必要的费用支出,保障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

上一篇:学会感恩,快乐生活10下一篇:高层施工总进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