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通用8篇)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1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如何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早日致富,是各级党委政府,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在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能否完成这一个历史使命决定因素在村级组织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班子建设不够“强”。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有的党组织生活由多到少,由少到无,出现了瘫痪半瘫痪状态,班子软、懒、散的状况比较严重。有的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基层组织普遍表现出班子老化、文化素质低、后继乏人的现象。大部分农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党的力量和工作基础还相当薄弱,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党组织对本村经济工 作和其他事务的调控手段越来越少,但工作任务却有增无减,加之班子建设不够有力,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少数村领导班子甚至陷入“说话无人听、办事没人跟、困难无人帮”的困境,个别村甚至无法面对宗教势力、邪恶势力的挑战,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根基。
(二)党员干部素质不够“高”。目前,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还不够高,党的先进性还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在思想政治上,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执政意识淡薄。在组织纪律上,有的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长期不遵守党规党法,近年来,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不交纳党费的农村“三不”党员逐渐增多。在作风建设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作风飘浮,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贪图享乐,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在能力素质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虽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但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党员干部只想着自己致富,没有想到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导致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三)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快”。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有的甚至要低于集体经济支出,从而导致了村级新债务的形成。在一些经济薄弱村,甚至是“空壳村”,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影响了农村各项事 业的发展。
(四)民主政治推进不够“好”。随着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现在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一些村级党组织这方面关系处理不好,反会削弱党的核心领导。如有一些村委会,特别是个别村主任认为自己是村民选的,因而与党组织争权力,不服从村组织的领导。有的村级组织不完成乡镇党委分配的任务,认为村民自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村级党组织,不敢大胆领导,有的甚至放弃领导。有些村领导班子不团结不协调,直接对基层工作造成影响。
(五)配套保障机制不够“全”。一方面,村干部待遇较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后顾之忧没有解决。村组干部退休后的待遇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使他们觉得工作没奔头,导致村干部思想压力很大,甚至连一些优秀年轻的村干部也有“不愿再干”的想法。
二、对策与思路
新形势新任务下,要着力从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条路子、一套制度等“四个一”入手,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要适应新形势,建设一个强班子。新形势下,建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环节,也是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1)要 抓关键,选准配强。创新村级领导班子选任办法,拓宽选人用渠道,是提高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的关键。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制度,探索试行直选村级党组织书记办法,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增强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要积极探索在离乡创业的成功人士、企业家中选人兼任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实现既引才、引智又引项目。要着眼于增强村干部队伍领导发展经济能力,大力推进“村村大学生”工程,把项目开发和服务能力作为标尺之一,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派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提高村干部整体文化水平和科技素养。(2)要抓重点,理顺关系。处理好村两委之间关系,是增强村级党组织工作合力,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要研究出台相关的补充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职责任务,形成分工协作、积极互动的良好局面。要探索建立月(季)例会、交流协商、定期汇报等工作制度,加强村两委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协调,增进团结,营造良好的村两委工作关系。要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在协商发展项目、调解重大纠纷等牵涉面广的热点难点问题时,由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引导,村两委共同议事决策,理顺关系,增强合力。要建立矛盾疏导和处理机制,对存在分歧的村两委及时加以疏导,避免出现矛盾激化现象。(3)要抓源头,建好后备。建立一支活力迸发、数量充足的村级领导班子后备队伍是增强村级班子活力的源头因素。要把认真解决后继乏人问题,作为保持村级班子充满活力的长久之计来抓,深入开展“三向培养”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把一些学有专长特别是思维活跃、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大学生引进村级干部队伍,并采取“一对一”结对培养方式,以老党员、老干部的丰富经验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成为村级领导班子的重要后备力量。要探索建立村级班子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机制,采取滚动式管理办法,不断增强后备干部的生机与活力。
(二)要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支好队伍。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群众拥护的村级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力量源泉。(1)要创新形式,强化教育。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要以县、乡党校为阵地,丰富培训内容,延伸培训层次,拓宽培训渠道,大规模、系统地培训村级干部队伍,努力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兴农富民的能力。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建立岗前培训制度,采取理论培训与业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办法,加强新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广泛推行“传、帮、带”有效办法,抽调专业干部深入农村开展新时期农村工作普及性教育,使农村干部能力素质得到革新性提高。(2)要创新制度,强化管理。建立 健全村级干部管理制度,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条件。要建立村级干部考核、考评和考察制度,进一步细化村干部实绩考核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用工作实绩反映干部业绩,确定干部奖惩依据。要建立村级组织干部惩处机制,明确农村不合理干部的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疏通“出口”渠道。要探索建立“定标选人、竞争上岗”工作制度办法,解决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的突出问题。(3)要创新渠道,强化监督。强化监督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勤政廉政的有力保障。要针对农村普遍存在账目混乱、理财水平不高的实际,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实现勤政廉政、取信于民。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主干离任审计工作,形成有效监督力和约束力,有力杜绝贪污腐化现象。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集体资金、资产管理制度等,并积极探索推行财务管理审接制、村财镇理等有效办法,由乡镇职能部门派员定期进村,同民主理财小组共同审查和接管帐目,既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又能实现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财政的监督管理。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积极推广“村务民主听证”工作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为群众监督提供良好平台,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
(三)要探索新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选准一条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发展经济路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 设的中心任务,也是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1)要更新观念引好路。要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动新脑筋,想新办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要采取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基地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等有效办法,努力构建农业科技培训平台,促使村级干部掌握市场经济和科技文化知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创新观念,探索新路。(2)要因地制宜选好路。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通过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挖掘资源优势,引资兴办股份制企业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经济实力。要挖掘本地资源,做大做强产业化的农村特色产业。
(四)要落实新要求,完善一套严制度。适应形势任务新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推动农村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扎实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1)要建立健全党务工作制度。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农村基层党务工作内涵不断拓展、内在要求不断提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农村“三会一课”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的活动的实效性。要积极探索农村非公领域党的活动的新形式、新要求和新内涵,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农村非公党建工作上新水平。(2)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制度。农村干部工作环境恶劣、政治经济无保障是影响农村干部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立足农村实际,着力建立健全村级干部激励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有效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提高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中的村主干比例,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增强村主干的政治荣誉感。要采取市财政拨一点、镇级出一点、村自筹一点办法,努力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确保留得住“能人”。要进一步加大困难基层干部慰问帮扶力度,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使基层干部能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工作。(3)要建立健全监督约束制度。村级干部队伍良莠不齐、整体素质偏低,自我约束力不强,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因此,要注重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监督工作,形成约束力,确保依法执政。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农村干部各自职责任务和承担责任,并通过细化奖优惩劣规则,强化监督管理。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主干离任审计工作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对农村干部进行严格审计,形成有效监督力和约束力。要建立定期考察制度,加强村级干部日常监督,并畅通村级干部“出口”,确保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加大村务公开化、透明化力度,接受群众监督。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新任务的不断出现,农村基层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1 部分基层党组织能力弱化
表现在农村党员结构和整体素质呈现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女性党员偏少的现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观念日益更新,农民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有的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
1.2 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以后,全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许多农村组织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方面的适应期过长。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
1.3
基层干部的领导水平偏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水平较差部分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层层打“折扣”;面对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一部分村支部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时,致富无门,使得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
1.4 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
改革开放的大潮对党员队伍产生了多元影响,一些党员政治热情下降,一些党员缺乏责任感,一些党员长期外出,一些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这些都成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问题。
2 分析问题
2.1 通过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区评价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分析的问卷发放调查和数据统计发现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好坏与否得到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认可,但也有部分党员、群众和干部认为当地基层党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所调查的党员中有2.2%的人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好,群众有3.4%,支部有4.6%,所占比例不大,但是可以看出三个群体中支部干部对自己的工作最不满意;在所调查的地区中,徐州有1.8%的人认为该地区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好,淮安有11.1%,连云港有2.9%,淮安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地区。
2.2 通过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数据分析发现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影响党员群体自身的建设,同时也影响着各个地区的建设。在所获得数据中,党员对自身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认同感低,占5.7%的比例,这在三个群体中是最高的,这会影响到党员队伍的建设,各位党员感受不到党组织的先进性,影响其身为一名党员的自豪感,无法很好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徐州、淮安和连云港地区中,认为本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的比例分别为:5.2%、9.1%、7.9%,以淮安为最。淮安地区位于苏北地区的最北部,也是苏北地区相对落后的城市之一。
2.3 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对党群关系的看法
党群关系的融洽与否体现在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高低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坏和地区经济建设快速与否方面。在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党员群体认为党群关系不好的比例是最高的,因为在他们自身的心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影响着党群关系的融洽与否。同时在各个地区上,淮安地区有13.2%的人认为党群关系紧张或者根本就说不清楚,这也是在这一条目中所占比例最高的。
2.4 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灵魂,也是成功的精神支柱。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未来发展的信心上,总体来看,三个群体以及三个地区的信心都还是比较足的,但是不可否认,部分党、群、干对农村基层党建的信心不足,出现了信心缺失的趋势。党员、群众和支部的比例分别为:1.3%、1.6%、1.3%,所占比例很小,而且三个群体看法一致,说明整体上对基层党组织未来建设信心十足。但在地区的区分上却比较明显:徐州1.7%、淮安11.7%、连云港7.0%。显然,淮安地区对未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心不足。
3 对策研究
3.1
加强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执政水平加强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领会其时代背景、历史地位、深刻内涵和指导意义,认识到社会发展新时期对党员先进性的新要求,并能做到把这些要求内化为行动准则,融入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中。同时,还要积极的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转化为具体行动,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中,实现党员先进性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建立系统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在对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形势教育、时事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方面教育,使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与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统一起来,增强基层干部分析市场能力、带头致富能力以及处理矛盾的能力。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扬正人先正己的精神。
3.2
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如何,关键也取决于农村基层党员的状况如何。
要积极发展党员,同时还要发展好党员,壮大党的队伍。打破发展党员的思维局限,注意从优秀团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农民企业家、致富能手和妇女中培养发展新党员,加大党员队伍中的中青年和妇女比例,逐步改善党员年龄结构老化问题,真正解决基层组织中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顺应人员流动的问题,调整农村基层党建设置。针对党员的从业结构、流动状况、村情民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消除盲区等基本要求来调整党组织设置,积极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流动党员支部、行业党支部等全新的组织设置模式。力求通过调整、改革,建立一个能够覆盖各个领域、领导每一名党员的较为完善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体系。
3.3
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3.3.1
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就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党群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党员干部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树立“公仆”意识,增强人民群众的沟通,深入社会最基层,知道人民群众最想要的什么;要定时听取群众意见,带领富裕户、帮扶贫困户。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随时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形成与农民群众水乳交融的鱼水关系。
3.3.2 要惩治腐败之风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直接与基层农民发生联系,所以他们这些人的腐败对农民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就更为直接。因此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性教育,加快发展党内和党外民主,同时建立健全法治法规,发扬党内和党外监督,通过树立优秀典型模范,发挥榜样示范教育作用,树立起“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风气,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3.3.3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一方面要探索民主选举的有效方式。比如,实行“海选”,保证从候选人的产生到选举结果的确定都给予村民以充分的利益表达机会;引入竞争机制,规范候选人竞选程序,给予候选人登台演讲治村方案、接受选民提问的机会;设立秘密划票间,保护选举人的自由选举权等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全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会议的授权下工作,二者的互动有效的发挥了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原则。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3
一、推行“五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机制,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农村是否和谐稳定,关键取决于两委班子是否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乡借鉴河南省邓州市“四议两公开”的经验,在村级推行“五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村两委班子形成不了合力的问题。所谓“五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机制,就是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村支书、村主任共同建议,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乡党委、政府审核把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八个程序进行决策实施。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效果较为明显。一是有效地增强了乡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的控制权。村里的重要决议只有经过乡党委、政府的审核把关,才能付诸实施。这样,既能够使村内重大事项决策更加科学、快速、有效,又能使乡里更早、更多地掌握村内大事、要事,进而通过定向把关,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二是有效地降低了村干部违纪的概率。推行“五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机制后,村干部在处理村内事务时总是坚持“村民的事村民议,大家的事大家管”的原则,真正做到了举全体村民之智兴全体村民之事,一切决定都公开透明,有效地防止了村干部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了腐败问题。三是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管理村级事务的权利。现在,村内的大事都是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真正做到了还权于民。四是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一些基层最为头疼、群众最容易猜疑的工作,现在由于推行了“五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机制,真正还权于民,赢得了党员、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到目前,全乡未出现一起到县级以上机关集体上访事例,到县信访总量仅为6起,同比下降45%。
二、严格落实“一定三有”机制,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强有力支持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农村支部班子是党领导基层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头雁”。对此,首先要完善“两推一选”管理办法,真正把那些“双带”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充分发挥其带头跟党走、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发展致富、带头维护和谐稳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的“五个带头作用”。其次,以落实省委提出的“一定三有”(即“定权责立规范”、“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平台,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任期目标考核机制,推行农村干部责权利透明化管理体系。近两年,我乡在全乡44个行政村中推行了以逆向激励为主的千分制考核机制,年终兑现村干部工资和各项奖惩措施,使农村党支部的执行力和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各村工作的开展。在考核中,我们结合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将村支书、村主任分成一组,村秘书分成一组,实行单独考核。村支书考核满分为1000分、村主任满分900分,村秘书满分800分,实行单独计分。村支书、村主任的考核内容包括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及村级财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精神文明建设、信访稳控工作、计划生育工作、民生工作等方面,每大项下再设若干小项。在每大项考核中明确满分标准,在小项考核中实行扣分制,发挥逆向激励作用;村秘书的目标视职责进行相应调整,也采取扣分的办法进行考核。年终,以“考核加减分通知单”的形式将扣分项逐一列出,实现扣分的透明化。
三、建立健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队伍是否有生机活力决定整个党组织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在农村更是如此。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不强的村,往往都是党员老化、素质低的村。鉴于此,首先,严把党员入口关,最大限度地避免带病入党的问题发生。我们结合党章和纪律处分条例,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入党积极分子确认标准》,明确规定要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具备的条件要求,并将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具有一定致富技能和本领的“能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此基础上,还要从党员、村民代表推选,党员大会票决,部门联审考察,乡党委审核审批和面向社会公开公示监督五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做到了严进严出,收到了较好效果。其次,在农村党员中着力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让党员勇敢地亮明身份,使党员增强压力感、荣誉感和责任意识。所谓“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就是,凡有一名党组织关系在各村党支部的且经民主评议合格的正式党员的家庭,方可悬挂“共产党员户”标志牌;对年度民主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及党员家庭暂不予挂牌;对挂牌后出现违规行为的,则由乡党委下发摘牌通知单予以摘牌。被摘除“共产党员户”标志牌的党员,经教育并改正,表现良好的,可向党支部递交“挂牌”申请,经党支部研究,并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表决通过的,可以重新挂上“共产党员户”标志牌。这一制度的推行,促进了党员明职责、争先锋、比贡献,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第三,结合党员特长,推行党员承诺制,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在推行承诺制中,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坚持能做到几条就承诺几条,确保内容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为了使承诺不流于形式,要将党员承诺进行公示,时刻接受党支部和群众的监督。并将党员兑诺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和先锋模范的重要依据。第四,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党员干部中实行诫勉谈话制度。有问题但够不上立案调查,有违纪苗头或有可能影响党员干部形象的乡村两级党员干部,乡党委、纪委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教育,督促其改正错误。具体程序是,先由相关所站、包片领导将拟被谈话人员名单及相关材料报送给乡党政联席会,经乡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是否对拟被谈话人进行诫勉谈话。在决定对其诫勉谈话后,确定主谈人员和参加谈话的其他人员。由乡主要领导签发《诫勉谈话通知书》,通知其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接受诫勉谈话,参加人员做好笔录。被诫勉谈话人员在接受谈话后10日内,就谈话中涉及的问题及落实组织提出的处理意见写出相应材料,乡党委、政府、纪委依据谈话结果及被谈话人整改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遵守党的纪律、不执行党组织的指示和决议、不服从党组织安排工作的党员,或经过诫勉谈话教育不改的党员,要按照党章和党纪规定,给予严肃处理,以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四、推行党务公开工作机制,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
党内决策事务透明化是当前党员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的主要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像政务公开、村务公开那样,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党务工作的民主化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抓乡党务公开。主要包括党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班子成员分工、发展党员、党员承诺、干部调动任免、为民办实事、开展扶贫等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内容;另一方面是村级党务公开。包括上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情况、奖惩情况、涉及群众的重要决议、党员民主评议等内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范围必须经过审核,特别重大、敏感的事项要由党组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必要时报上一级党组织审核把关。党务公开后,对党员群众提出的监督意见和建议,党组织必须认真研究和整改,重大问题整改后要再次公开。
作者:秦皇岛市卢龙县印庄乡党委书记
(责编/郭建民)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4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在XX村近三年的实际情况,我对XX村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这次调研采取的形式有座谈会和问卷调查。通过这次调研,我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
近期我们XX党支部按照上级党委、县委的部署,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党性分析生活会,对农村基层组织进行整顿和建设,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理论学习教育,工作方法和作风等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进,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有了很大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通过调研,我也感到,在好形势的后面也还隐藏着不少的问题。
一、当前我村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村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复杂的原因,有过去的遗留问题,也有新时期各种因素带来的问题。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女性党员较少,党员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入村来,我村党员发展工作有序进行,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我村党员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从党员结构情况看,全村党员总数41人,其中50岁以上的27人,占66%,女性党员3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0人,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打工,能留在农村工作的很少,这对改善我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发挥党员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
作用,为我村培养、储备干部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党员的素质与发展我村经济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造成群众对党员的信赖程度不高。
2、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老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员、党组织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更好的领导和服务群众,而我村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老化,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工作水平与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不相适应,不能很好的带领群众致富,达不到群众的期望和要求。
3、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沉重,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制约了我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在加快发展集体经济,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中,才能真正确立它的核心领导地位,党组织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生产力的发展,我村集体薄弱,在各项事业方面带头的作用无法发挥,有时连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有财力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维护、建设及兴办公益事业。这种经济状况,使农民群众对村组织的满意程度大大降低,信任程度也日趋降低。
4、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有待加强。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化,有的干部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陈旧、政策水平不高,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得不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集体经济上不来,更就谈不上有什么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5、党员学习、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化,造成党员学习没有积极性。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党员活动没有吸引力,达不到预期学习效果,适应不了党员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
6、村干部待遇偏低。我村干部工作条件、报酬水平偏低,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拖欠现象严重,有的村干部甚至拿自己家里的钱贴
给村里以应付日常的开支,村干部没有养老保险,后顾之忧还未解决,造成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外出打工赚钱。目前,由于我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外出打工缺乏门路的人,村干部的选拔缺乏应有的后备人选,从而使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的难度加大,严重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损害了农村干部队伍的形象。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和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举有重大的意义。通过三年的农村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我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是基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有以下途径:发现和培养政治素质好、年轻、有文化、有致富领富能力入党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重点教育和培养,使新党员真正能够发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对老党员关心照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对年轻党员教育培训,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党组织的吸引力。同时,建立健全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切实尊重和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
2、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提高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村级班子建设是核心问题。在领导班子建设中,以思想建设为重点,从思想建设入手,扎扎实实抓思想解放工作,把村班子建设成坚强的战斗集体和领导核心,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能够领导和带领农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战斗群体,以振奋的精神,全新的姿态开展工作,才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3、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集体经济薄弱,是农村各种问题产生重要的乃至根本的原因。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和巩固党组织领导地位的物质基础。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我村的资源优势,千方百计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为农民办事多了,矛盾就会自然减少,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逐步提高。
4、丰富学习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为使我村党建工作富有生机与活力,应该围绕我村经济建设、结合党员的自身特点设计和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以便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树典型学模范活动。
5、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干部的基本待遇,稳定农村干部队伍。调研了解到村干部不属于正式的“国家干部”,存在后顾之忧。解决这一问题,要靠发展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通过各种形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与支持,使农村基层干部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选择。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5
摘 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组织设臵和管理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村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创新管理;建设;发展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村组的重要责任。村支部是农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是上级领导倾听群众呼声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以“三强五好”基层领导班子为目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随着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民主政治的推进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给农村基层组织带来了各方面和多层次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农村基层组织从工作主体到工作客体,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方法都暴露出许多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新问题。
(一)党员干部结构失衡。一是年龄性别结构失衡,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据统计我国目前党员干部结构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从年龄分析,目前35岁以下的党员占农业党员的16.7%,55岁以上的占40.1%。二是素质能力结构失调。据统计,在我镇农村党员中,初中文化以下的占总数的61.4%,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5.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1%。三是从新老结构上看,80年代以前入党的老党员多,新党员少;四是从分布结构上看,在家务农的党员多,外出务工的少。
(二)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由重政治转向重经济,由重官场转向重市场,由重精神转向重实惠,由重本本转向重突际。具体表现“四个缺陷”。其一,理想信念缺陷。部分党员干部政治热情下降,理想信念淡漠,认为“理想、信仰是虚的,挣钱才是实的。”。其二,思想道德缺陷。有的干部受利益驱动,只顾自己,不顾国家;只管自己不管集体,稍不满意就会撂担子。其三,政策理解缺陷。只 取予已有用有利的。其四,干部素质缺陷,表现在有的村干部一旦行政手段推不动,说服教育不听,典型引路不灵就没法子。一些村干部由于自律不严,形象较差,腰杆不硬,存在不愿做、不会做甚至不敢做的问题。有些村干部对如何组织农民闯市场束手无策,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难平衡,对各种矛盾难调解,难处理。
(三)村域经济实力薄弱。村组织活动经费欠保障。有的村连开会的经费都没有,如果吃饭、不发误餐补贴,开会都难到齐,有的村民不愿当村干部,村干部弃职现象也时有发生。没有经济作保障,村干部说话不响,办事不力,群众不服。
(四)农村基层党员综合素质不高,法治意识淡薄。一是市场意识差。不少农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没有市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传统经营。二是致富本领差。既无过硬的技术、又无致富的门路。三是法治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部分农民存在着严重的利已倾向,只强调权力,不愿承担义务,把减免理解为分文不交。有的为达到个人偷生、超生、抢生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政府上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稍有方法不当,言语不和,就可大打出手,告你违法。在对待“民主”问题上,也是如此,于已有利就强调民主,于已无利就干扰民主。
(五)基层党员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一是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除少数党员能规模化发展产业外,多数党员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过着“早上看日头,白天拿锄头,晚上靠枕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生活,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经济状态,对市场经济缺乏高度认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发展农村经济根本谈不上规模经营。更有少数党员生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二是“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开拓创业精神。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不足;人均收入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科技型、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奇缺,劳动力素质低下等因素制约着农材经济发展。而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不讲政治,不讲正气,在原则问题上奉行好人主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工作不求高标准,只求过得去,“等、靠、要”思想严重,“软、懒、散”倾向突出,工作难出成效。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我党最基层的组织,他的加强有助于发挥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助于抓好农村生产发展、集体经济、农民致富、和谐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是我们党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作出的新概括、提出的新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也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要靠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要靠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既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能不能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是对我们的一个新的考验。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促进发展无疑是基层党组织第一位的任务。基层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员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助于提升农村执政能力建设,职能能力的提升体现在党的各方面建设,其中,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主要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现出来。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村级党组织 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党中央一直强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是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宣传者和贯彻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者和实施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指整个社会处于协调、稳定、共同发展的状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良性作用的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而能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检验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表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只有永远保持先进性,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和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才能解决我国农村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应发挥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作为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作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是服务社会的第一线,最重要的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也是社会管理的本质要求。
(二)基层党组织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力量。党的执政能力是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作出重大决策来实现的。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要靠全党的力量去贯彻,最终要靠基层组织的工作来落实。实践证明贯彻党的政策要靠基层党组织从实际出发,把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同村委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三)基层党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人民群众是 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重要的是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的战斗堡垒,村级基层组织分布在全国基层一线,他们与广大群众朝夕相处,共同生活。正式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努力,党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和团结起来,为实现执政使命而奋斗。
(四)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措施。在这一阶段,发展和改革是硬道理,稳定同样是硬任务。能否构建和谐社会,妥善处理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给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提出的重要任务。基层农村党组织、党员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第一线。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纠纷,救助困难群体,必须依靠党的基层组织。
(五)基层党组织是管理、教育党员的基本单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是由党员组成的,党员是党的肌体上的细胞,细胞健康,整个肌体才会有活力。通过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管理,教育好党员,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因此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以能力建设为中心,树立“党找人才”的新理念
1.以“双强”为目标,选拔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人才。村级领导班 子后继乏人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抓紧解决。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更需要有开拓精神、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乡土人才。基层党组织必须转变过去“人才找组织”的理念,树立“党找人才”的新理念。从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中培养和选拔领导人才,按照“讲党性、会致富、甘奉献、有威信”的标准,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两推一选”、村企兼职、回请任职、下派培养等方式,把农村种养大户、私营业主、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人员等各个层面中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进而培养成“双强”村支部书记。对暂时确无村党支部书记人选的村,采用“异村任职”、“跨村兼职”、“公开选聘”的方式,选拔村党组织书记。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人才。近几年来,我国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农村建设中领导人才匮乏的问题。但是,该项措施实施时间不长,最终真正能够长久留在农村服务的人数有多少,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永久牌”的村官,“永久牌”村官需要基层党组织去培养,这就需要让现任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走出去”,接受开放型的培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提高现任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一是有计划地让他们到基层党校、大专院校接受系统性的领导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二是让他们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全国树立的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接受实践的熏陶;三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对其进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及农业实用科技的教育。
3.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待遇留住人才。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机制”的要求,对党的农村基层干部加大激励和关怀的力度。第一,在经济待遇上,要加大激励措施,合理确定村级干部的工资报酬。即把村干部报酬的 数额,本着“奖励先进、鼓励创业”的原则,分成基础工资、浮动工作和村项目工资三部分。基础工资按照各村总户数确定;浮动工资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情况、农民收入高低和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情况确定;项目工资按照工副业项目发展情况、效益和上缴税收数额确定,从而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第二,在政治待遇上,要加大关怀的力度,对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基层干部进行表彰激励,对工作成绩优秀者提拔重用,工作出色的村干部,可以享受股级待遇,可以招聘到镇里工作,让他们感到政治上有“奔头”。第三,在生活待遇上,要加大帮扶的力度。要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为农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的村级干部给予适当的补偿。对已退休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按照不同标准采取定月补助、一次性发放养老金等方式,给予生活资助,使他们退有所养,为在职的基层干部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探索组织设臵方式的新途径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党组织的设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区域和城乡的发展,以实现党的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1.采取优势互补、以强带弱的方法,联合设臵党组织。为了发挥先富带后富的作用,继续推进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支部联建。一是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臵和共同富裕为目标,针对有些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因势利导,实行“村村联建”,建立联合党支部。在组织上实行统一领导,以建立稳定的互利和帮扶关系,形成以强带弱、共同富裕的新格局。二是突破行业界限,将村镇骨干企业与经济薄弱的村通过“村企联建”,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在近郊农村和小城镇建设比较发达的村,可将村党组织与居民区党组织合并,实行“村居联建”,由党组织统一领导村、居工作。四是按农业产业链条组建党支部。以产业化链条中的骨干企 业为龙头,联合其他不同单位开展支部联建,实现链条拉动。即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以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龙头企业为主,联合产业链中的其他不同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或以产业化的规模基地为主,基地范围内有关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或以产业化经营市场为主,市场链接的有关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或以乡镇农技服务站和多种经营公司等服务组织为主,服务范围内有关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
2.采取城乡联合的方法,动态设臵党组织。在外出务工党员人数相对集中的地方,由党员流出地的党组织负责组建党组织,在流出人员相对分散的地方,由流入地党组织负责组建党组织,逐步探索出城乡“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统筹城乡的党组织建设新途径。
(三)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建立党员活动的新载体
1.开展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活动,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新时期,突出党员的主体地位,除了要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员的权益外,还把党员履行义务与农村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党的活动融入到农村经济和社会活动之中,大力运用党务工作和经济工作、社会工作三位一体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诸如“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党员责任区”、“党员对口帮扶”、“党员奉献日”等活动,建立各种不同形式的党员活动载体,使党的活动与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社会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长久地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2.树立服务党员的理念,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激励出动力,关怀出凝聚力。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把服务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工作要求提出来,这就赋予了基层党组织以新的课题。农村基层党员大多都是无职党员,其中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占的比例还相对较大,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农村党员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政治上要多关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党内事务;事业上多帮助,为党员与群众外出务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生活上多关心,使生活困难的党员通过党内互助,走出困境。通过对党员开展党内服务和帮助,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四)积极探索“两委”设臵架构的新形式
探索“两委”设臵架构的新形式,保障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村民自治的出现,使得原有的村党组织一元权力结构变成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二元权力结构。如何处理两委的关系,既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又保证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政治领导地位,是新时期村级党组织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委”的设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肩挑”,即通过党支部书记被群众选举为村主任,或村主任通过党内选举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方式。另一种是“二元化”,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开设臵。“一肩挑”的设臵方式,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也能保证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如果各地都实行“一肩挑”的设臵方式又无法确保村民的民主权力能充分得到实现;实行两委“二元化”的设臵方式,在工作中如果二者权力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党组织被边缘化或弱化的情况。所以,在新的时期,进一步深化村级党组织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和探索出一种合适的政治架构。
1.从党内法律法规上进一步明确党委和村委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有衔接。如《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2条指出:农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支部要加强对村委会的领导。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实行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也拥有处理当地公共事务的权力,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村内同时存在两个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一方面强调党支部是农村的领导核心,另一方面又强调村民 委员会是自治组织、法人组织,村委会主任是法人代表。可见,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对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权规定不清晰、不具体、不明确,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农村两委的摩擦与矛盾。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农村党支部工作条例》,就农村党支部的地位、职责、任务、选拔和淘汰、表彰和奖励、监督和约束、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等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使党支部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避免随意性,从而形成一个进出有序、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两委”地位和权力的分配。一是在实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二元化”设臵的地方,建立和完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就是指农村党支部、村委会这两个组织的全体成员,在村里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定期不定期沟通情况、商量事情、安排工作。其功能定位在交流意见、沟通情况、研究工作上。两委会的议题由党支部选定或村委会书面提交党支部,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两会的主持人,这样就可以既尊重村民自治的民主权利,又保障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在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地方,要完善权力制约和制衡机制。通过扩大和巩固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力、明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的问题事项,使基层一把手的权力受到村民代表会议的监督和制约。各地基层组织应在改革创新的思维指导下,继续探索更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发展的两委关系新模式。
30年来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参考文献: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6
——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朱廷岚 陈微湘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但还存在结构不优、能力不强、教育培训不够、待遇不高、监督不严等问题,应从健全选任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健全保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Reflec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ders in rural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Take xiangxi for example
(Jishou University, Hunan, 416000)Zhu Ting-lan,chen wei-xiang
Abstract: the leaders in rural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 are the bellwether, organizer and executor of the party works in the country.But there exist the problems of irrationality in structure, ability is not
stro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not enough, salary is not high, poor oversight etc.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ders in rural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we should devising sound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mechanism, focus on education training, build perfect protect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and so on.Key word: Rural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The leader;Team construction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党的十
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好、培养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不断增强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这个队伍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头雁”,对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湘西自治州,地处偏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基层党组织优秀带头人缺乏,呈现出老龄化。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是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湘西自治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基本情况
湘西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是湖南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是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现辖7县1市,总人口285万人。全州共有1961个行政村。2013年换届选举,1961个村共选举产生支部委员7628人,支部书记1948人,8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有女支书115人,占5.90%;35岁以下支部书记126人,占6.47%;59岁以上291人,占14.9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60人,占8.21%。换届后,同上次换届比,全州村党组织队伍具有“七高一降”的新特点:一是学历层次大幅度提高。村支委成员大专以上学历的400人,增加73.9%;本科学历61人,增加41.9%。村书记大专以上学历160人,增加100%。二是致富能人比例进一步提高。各类实用技术人才、种养殖大户等致富能人2582人,增加14.7%。三是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比例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有511人,增加23.1%。四是转业退伍军人比例进一步提高。转业退伍军人有581名,增加23.6%。五是“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比例进一步提高。“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员当选村支委成员的有135人,增加101%,当选为村书记的有74人,增加100%。8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上一届无大学生村官当选)。六是女干部比例进一步提高。女干部有1129人,增加5.6%;女书记有115名,增加
32.2%。七是班子年龄进一步下降。村支委平均年龄为47.8,比上一届年轻2.8岁;村书记平均年龄为49.3岁,比上一届年轻了1.9岁。
二、湘西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湘西州委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大部分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奋战于艰苦环境,默默无闻奉献,在打造委州政府提出的“五大建设”(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生态文明、民生事业)、“四个湘西”(绿色、文化、开放、和谐)、“两个率先(在武陵山区率先发展、率先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支队伍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一)结构不优
从新一届湘西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来看,比前几届来说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着文化素质结构偏低、年龄年龄结构偏大、性别结构失调等问题。全州1961位村书记中,55岁以上有607人,占30.9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60人,占8.21%;女支书115人,只占5.90%。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年轻力壮的所占比例不高。
(二)带头人选任资源不足
由于农村落后,许多优秀年轻人才外出务工,在家中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调查发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从本村选拔年龄合适、威信较高、熟悉村情、会做农村工作、“双带”能力强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越来越难,选任资源不足。选举时参选的还是那么几张“熟面孔”,只能“矮子堆里拔高子”,差中选好,导致许多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调查了解到,前几年龙山有个村书记已经超过65岁了,是位认真负责、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书记,因为年龄、精力等方面退下来了,选举一位年轻人上来,但其工作不到两个月,因为工作的能力、责任心、方法及个人品质等问题,不能胜任工作,群众意见大被撤职,只能再启用老书记,直到工作2年因车祸去世。
(三)选拔机制不完善,所选之人并非优秀带头人
在目前农村基层实行了直接选举,村委会由全体村民直接选举,这是民主政
治建设的巨大进步。村书记由本村全体党员选举。但选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达不到上级和群众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无所谓心态。认为谁当选都无所谓,不重视自己的权力,谁给好处就选谁,没有原则,有时会导致贿选、骗选等现象的发生。二是利己心态。选民选举从自身利益出发,选亲戚、朋友或本族人,图以后能代表自己的利益,落个实惠,讨个方便。在农村,村民居住相对集中,同一自然村的各户村民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多属同一家族势力的多个分支,这种天然的宗族、亲情联系使大家族成员在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就能在直接选举中拥有多数选票,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大家族成员的选票相对集中,使民主选举实质上成为“宗族、亲情选举”。如果非大家族的人即使选上,工作起来得不到大家族的支持,也难以开展下去。这样,使得一些党性不强、觉悟不高,工作上图实惠、讲利益,不讲服务和奉献的人担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四)对带头人的教育培训不够。
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无论是年轻或年长的带头人,都需要进行教育培训。要对他们进行农村基层治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农业生产科技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担负起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重任。但在调查中发现,这方面的教育培训不够,效果不好。一是学习培训的时间不能保证。尽管上级相关部门很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教育培训,但是,由于部分带头人有自己的产业和经营,平时很忙,很难抽时间学习;还有部分带头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学习,不愿参与培训。二是教育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上级在组织培训时,一般仅就某个主题或落实某个重大文件精神进行笼统的培训,不能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和每个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新农村建设和致富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这样,就导致新当选的带头人经验不足,而老带头人工作缺乏创新,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不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处理出现的新问题。
(五)对带头人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
没有监督的权力就会导致特权和腐败,要把权力用好,就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村带头人在村里为所欲为。比如在上级给新农村的建
设项目中,由亲属承包,虚报成本,工程质量不合格,没有得到应有监督和处罚。虽然上级党委和纪检部门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对村党组织带头人进行管理和监督,但没有严格执行。担心对基层的管理和约束过于严格,就会影响基层工作的开展,影响村党组织带头人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导致他们干起事来畏首畏尾。如要靠群众来监督,从目前来看,由于群众受政治、经济、文化素质等因素制约,是弱势群体,对没有影响到自身利益的事情,不愿监督,怕打出报复也不敢监督;也对上级部署和大政方针不了解,对带头人的行为无力判断,也无法监督。正因如此,前些年出现村带头人在征地拆迁、道路硬化等项目中存在违法行为。
(六)薪酬偏低,激励保障机制不够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村组织带头人的工作范围广、责任大、任务重。虽是基层一把手,但仅靠那一点薪酬(前些年一年的薪酬仅为7000元,现有所提高)是不足以养家糊口的,他们必须发展自己的产业。既要做大家的事,也要做自己的事,常常出现顾此失彼。村组织带头人扮演着“似官非官”、“非农实农”的模糊而尴尬的角色,组织带头人转成正式编制几乎不可能。在经济上没甜头、政治上无奔头、离职后无靠头的情况下,必然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基层带头人队伍不稳定。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建设的重点、难点是在农村。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加强新农村建设,每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者,是推进落实农村工件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协调者。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排头兵、当家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各级相关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不仅自己充分认识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教育广大农民也要认识到其地位和作用。只有思想认识到位、高度重
视,才能在实践中选好带头人。
(二)健全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要选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首先是制定好选任标准。要坚持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一方面,要坚持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注重把那些立场坚定、爱岗敬业、尊老爱幼、乐于奉献的人选上来。另一方面,还要严格考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本领。确保能够驾驭全局,开拓创新,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其次是扩宽选人视野。不能老是瞄着本地的,盯着身边的,看着熟悉的,必须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区域、身份、职业等条件限制。大胆起用那些有真才实学、敢作敢为,敢为群众说真话办实事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再次是要规范选任程序。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两推一示一选”制度。把德才兼备、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专业大户、民营企业家、致富能手、大专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优秀青年、提前离岗党员干部选拔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来,给基层组织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切实发挥党员群众的监督作用,让广大党员、群众依法有序参与选举,严肃查处串联、拉票、贿选的行为,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拔质量。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带头人能力素质
经过多环节选举出来的带头人,特别刚选上来的年轻人,还不一定很好担负其重任,这就需要教育与培养,使其成为优秀的带头人。加强教育培训,使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外树党的形象,内修个人涵养,提高管理能力。教育培训要突出针对性、多样性、实效性。既要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要求,强化其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党性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又要突出农村工作特点,强化其致富、带富的能力的培训。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课堂教育教学与网络教育、集中教育与个别分散教育等相结合。通过培训,使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能成为农业生产方面的专家、致富的带头人。
(四)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除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奉献精神外,也要关注他们切身利益。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是提高工资待遇。
前些年,湘西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只有7000元/年,现在虽达万元/年,但与外出务工人员稍做得较好的或一些发达地区基层组织带头人的待遇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能够从经济上有吸引力。二是在政治上积极创造条件,拓宽他们的出路。要加大从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招录公务员或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力度,在年龄、学历上适当放宽标准,疏通他们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人选,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三是要建立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社会保障机制。上级党委和政府要考虑到他们离职后的生活保障问题,落实其养老保险和意外保险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强化管理监督,更好服务人民
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监督管理,不仅关系到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这支队伍的自身形象。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制度,使监督管理有规章可依,有制度可循,实现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监督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行一把手问责制,通过问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原则。通过严格的管理,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的工作作风,树立党在农村的良好形象。二是完善各类监督机制。开展多渠道的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把上级党委监督、同级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设立监督投诉举报电话、信箱和网站,便于群众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违法乱纪现象进行举报投诉。对查实的问题,一定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总之,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需要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广大农民群众全力支持和自身努力,才能把这支队伍真正建设成为农村致富的领头雁,党在农村的优秀管理者和服务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N].北京:人民日报,2012.11.18.[2] 彭宏杰.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成长的基本规律[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2)[3] 霍永刚.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3).作者简介:
朱廷岚(1963——)男,湖南龙山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陈微湘(1991——)女,湖南保靖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研究生。
联系地址:湖南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7
1 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职院校党的建设的基础, 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保证, 肩负着密切联系师生、引导和组织师生、团结和服务师生,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惠及于师生的重要职责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事关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坚强领导, 事关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1.2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
马克思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明确指出, 应当使独立工人政党的“每一个支部变成工人联合会的中心和核心”。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不断加强, 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 党内民主的积极推进, 有利于专兼结合、敬业高效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 有利于师德师风建设。
1.3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学类型, 其主要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为先导, 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社会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不断规范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才能确保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确保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2 新形势下,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软弱涣散, 主要体现在: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到位, 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经常不到位,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无从体现。而且很多院校因为考评机制不健全, 不少党员同志认为学不学习一个样, 学好学坏一个样,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学习态度不认真不端正, 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是党政工作相互促进作用发挥不明显, 甚至出现相背离的情况。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院系主要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系主任或二级学院院长负责专业院系的全面工作, 其工作重点放在教育教学和院系建设, 对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而作为全面负责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 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深度广度经常受制于行政工作, 致使党政不分、党政分离、缺少沟通等现象的发生, 也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三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出现教职工党支部建设和学生党支部建设不协调, 出现步调不一致的现象。要么只重视教职工党支部的建设而忽视或者轻视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支部建设的大部分精力和经费也往往用于教职工的学习和活动;要么更重视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认为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更直接, 可塑性更强, 活动积极性更高。
3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措施
3.1 健全和落实专业院系党政共同负责的体制机制
按照“明确职责、健全机制、交叉任职、共同负责”的要求, 积极创造条件, 理顺专业院系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专业院系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学院中心工作, 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坚决实行民主, 建立和完善专业院系党政沟通协调、决策和监督机制, 注重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素质能力互为弥补和相互促进。
3.2 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内民主建设
以落实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为重点, 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逐步推进党务公开, 保障师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建立健全专业院系基层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制度, 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充分发挥党代表在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方面的积极作用。
3.3 注重教职工党支部建设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协调发展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教职工党支部的建设和学生党支部两支队伍的建设必须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才能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促进教学科研事业发展。教职工党支部建设方面, 要坚持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 并侧重于教学改革和服务学生方面, 凸显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而学生党支部建设方面, 主要通过业余党校、主题党日等形式, 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社会形势的分析、党员模范性作用的发挥等方面。SS
参考文献
[1]肖福玲.当前职业院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 (4) .
[2]黄学锋.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 2007 (5) .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实践与思考
一、青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青田县基层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服务发展为主题,以提升水平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特别是自党的群众路线以来,按照“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要求,在总结农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提炼了“三联三不漏”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民声,办实事、解民忧,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好机制,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青田县共有党组织1323个,其中:党(工)委67个、党总支部45个、党支部1211个。有党员22024名,其中:农村党员12184名(女党员1690名,占13.87%;35周岁以下党员1442名,占11.84%。)全县共有建国前老党员254名,其中农村老党员182名。
二、青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成效
1.注重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制定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积极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培训功能,定期向干群开放。扎实开展基层干部轮训工作,利用党校每年定期针对性地开出培训班、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村民主任培训班等,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二是健全联系帮扶结对。39名县级领导依托“一联八”机制包乡联村,开展调研、上党课、谈心谈话等“六个一”活动,“一乡一品”把脉发展方向。县级部门以“三对三”、“四对四”等形式组团联村,“一村一策”解决发展难题,全县414个行政村全部与县级联姻结成了对子。三是整顿后进村党组织。2014年通过调查摸底,确定了29个村级党组织和2个社区党组织作为重点整顿的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整合资源、建立机制、分类施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四是推进“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进一步完善议事决策制度,扎实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在实现目标中求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求团结,在工作交流中求提高,做到“思考问题能换位、履行职责要到位、主动配合去补位、找准坐标不越位”,形成集思广益、团结和谐、互助合作、高效履职的良好局面。
2.狠抓党的活动,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一是大力营造浓厚的干事氛围。县委倡导四套班子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推动干部力量下沉,深入一线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县委县政府每月月初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总结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对月度工作作出安排;每季度召开“十大工程”推进汇报会,研究项目建设问题,开展政策处理难题攻坚;每半年开展一次重点工作落实回头看,由“六办”开展专项督查,督促重点工作落实。通过一年来的活动,“三带三敢三不怕”已经成为青田干部的精神动力和青田发展的强大推力,全县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氛围更加浓厚。二是打造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虚功实做、务求实效,在乡镇大力推进“远酒桌、离牌桌、近书桌”、项目攻坚、“六边三化三美”、行政效能提升、矛盾纠纷调处五大行动,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在项目攻坚行动中,县长担任总攻坚组组长,全县48个重点项目中有29个得到强势推进;在行政效能提升行动中,审批时限在2012年提速70%的基础上再提速33%;在矛盾纠纷调处行动中,把村级组织换届作为一个契机,从正面提出“五个倡导”的选人标准(即倡导选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带头干事、带头团结、带头廉洁的好干部),依法选出了一批群众信得过的带头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三是激发争当先进的工作活力。去年以来,通过政策的保障、“三带三敢三不怕”活动的开展,乡镇比学赶超、积极创新,北山、高市等4个乡镇成功入选“三带三敢三不怕”十佳典型事例,各乡镇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日益浓厚。
3.夯实阵地建设,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行动力
一是着重在建和用字上下功夫。通过政府拨、集体出、华侨捐、企业扶、结对单位送等形式,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目前,414个村和14个社区均有活动场所。今年以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32个1000人以上但场所100平方米以下的村,进行重点整改,通过新建、扩建、整合修缮等完成了27个村的整改任务,还有4个预计年底前完成。二是逐步建立与财政同步增长的基层党组织运行保障机制。全面落实省定四项经费预算。其中村干部报酬预算总额1787万元,主要干部报酬达到了上年度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社区干部报酬预算总额270万元,达到了上年度职工平均水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预算总额528万元,对178个村运转经费不足5万全部补足5万;社区工作经费也按每个社区不少于10万元进行了预算。三是高度重视“三资”管理和“三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年初就纳入县委县政府20项重点改革事项,从3月开始开展了专项整治,重点抓好414个行政村的清产核资、帐户清理和公开规范化,归并帐户46个,专项审计34个村,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8月,在山口镇召开了现场推进会,深入推进了该项工作。目前,各村“三资”管理和“三务”公开比较及时、规范。
三、青田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迷惘,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淡漠,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丧失了理想信念,缺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把党的宗旨抛在脑后,只追求个人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涣散,组织意识不强,长期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另外,当共产主义信仰缺失时,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就会趁机“填补空缺”。宗教、民间信仰的盛行,给村级党组织建设带来极大的冲击:首先,会扰乱社会管理,党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困难会进一步加大;其次,部分党员参与宗教和迷信活动,直接损害了党组织的形象和权威;再次,还会助长农村宗族家族势力的发展,给党组织权威带来极大的冲击。总而言之,它使村级组织在开展工作和自身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新挑战。
nlc202309050203
2.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班子建设方面存在“三个薄弱”问题。一是待遇低,在村民中的威信不高。村干部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屈指可数,加之针对村干部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私心重,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有的村干部没有为民办实事的思想,总想着为自己“谋福利”,甚至班子之间各自为政、相互拆台,思想和工作上形不成工作合力。三是能力弱,为民办实事的力量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显得束手无策,不能很好地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致使农村中的矛盾升级,引发上访,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
3.组织经费保障还需完善
我县农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保障上已经作出了一些探索,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些实效,但总体上来看,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投入还是显得不足。大部分的村集体经营收入低或根本无集体经营收入,工作运转主要依靠县级财政转移支付,运转困难,这就导致农村党组织无钱办事,运转困难。同时,由于经费的缺失,党员阵地也缺乏,即使是召开一次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由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党员较多,在利益相关下,如果不支付误工补贴,也很难召开,这极大地削弱了村组织的战斗力。
四、青田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1.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素质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利用村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的契机,切实抓好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那些致力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对于受宗教和民间迷信势力影响严重的村支部,要进行重点整顿,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班子建设,尽快改变面貌。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要在“入口”上下功夫。积极大胆地吸纳有文化的青年农民入党,要把农村发展能人培养成为党员,把致富能手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党支书,为党组织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二是要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坚持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大现代远程教育网点建管用,创造性开设农民培训,提升广大党员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三是管理监督上下功夫。积极打造党内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三网合一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督网络,引导干部规范行为标准,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可以通过采取“公开推荐、理论考试、差额考察”的方式集中选拔、培养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进入基层党组织。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通过工作实践表现,对后备干部的全面考察、层层筛选逐步优化党员结构,夯实基层党组织人才基础。
2.多样布局,推进基层党建平台“互联网+”转型
信息化时代的突出特征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一个组织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和效果。在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积极拓展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和空间,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网络扁平化、无边界、零距离、大数据、高速度的传播平台至关重要。
(一)建立网上支部工作平台。办好党建网站主要用于发布党支部的工作动态、信息简报、党支部概况、党支部通知、党务公开等内容。
(二)建立网上舆论宣传平台。加强基层党组织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正确引导和处置网络舆情,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网络动员、网络组织、网络引导的能力。
(三)建立网上党员服务管理平台。以此来开展党员网上远程教育,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互动和交流,实现党员教育的“互联网+”建设;实现党员动态管理、党费收缴、组织关系转接等基础工作的网络化,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机技术对基础党建进行全面分析和把握,实现党员管理的“互联网+”转型。
3.多方联动,释放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压力
(一)加大扶持力度。要建立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财政保障机制,以保障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正常开展、设施配置之需,夯实执政党的建设基础。进一步完善实施非公企业税前列支和村级梯级式补助运转经费制度,并逐步增加政府拨付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建立收入与工作相适应的劳资关系,扩大基层干部务工的财政补贴范围,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全部纳入补贴。
(二)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党组织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升“自我造血”的能力。首先,要全面考察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等不同情况,找准定位、确定主导产业,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策”,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其次,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开拓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集体收入。再次,对于集体经济特别薄弱的村可以采取部门帮扶、村企联建、科技服务等创建模式,找准突破点,助推集体经济起步,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最后,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管理,坚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三务”公开工作,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稳定而持续的集体收益分配权。
4.多管齐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
(一)健全联系基层机制。坚持领导示范带头引领,打包县级帮扶资源,依托领导干部“一联八”机制,县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了解掌握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发现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
(二)建立督导检查机制。每个村级党组织都要建立基层组织建设台账,明确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完成时限和承办责任人等内容。上级党委跟踪指导、督促落实,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深入各村级组织进行检查,通报进度,研究推进措施。
(三)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各村党组织书记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定期向上级党委进行专项述职;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评议;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作为各村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年度评先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办印发《意见》要求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N].人民日报,2014-05-29.
[2]杨凤城.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谈[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06)
[3]林尚立.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资源[J]理论前沿,2006.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推荐阅读:
浅谈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10-23
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报告06-16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体会09-01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08-18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08-17
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建设的探索和思考08-22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11-16
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11-18
关于加强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