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精选11篇)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1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本人认为,要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高尚的师德,爱与责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教育家都把“德”作为衡量教师是否合格和优秀的标准,把德放在教师素质的首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也是摆在第一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中国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之所以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人所敬仰,就是因为他们有高尚的师德,有对学生、对教育深深的爱和责任。这种爱和责任是无私的,是不求任何回报的,因而是高尚的、纯洁的。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而智力因素仅起20%的作用,80%是非智力因素。教师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认真研究教师个体发展就会发现,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对学生、对学校有深情的爱,他们团结合作,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经常总结反思,善于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向实践学,能长期坚守对教师岗位的爱、责任和奉献。
第二、要加强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师不仅是知识和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创造和更新呈几何级数增长,新知识、新学科、新思想、新信息、新方法不断涌现,仅靠教材是不可能教好书的,而且教材本身也是不断修改的。所以,一个教师要成为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更新和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教师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充满着创造性和挑战性,这是由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因为知识本身是变化发展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有机体,我们的培养对象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必须学习新知识,树立新理念,研究新方法,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学法、考法和育人法,研究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研究备课上课,研究作业安排和下班辅导,研究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师生关系良好,育人方法科学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第三,高度重视教育科研,以研促教,培养大批专家型科研型教师。许多教师认为教育科研神秘,产生不敢搞的畏惧心理;有的认为中小学教师只要教好书就行了,产生不必搞的心理;有的认为中小学教师太忙,产生无时间精力搞的心理。这说明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存在严重的误区。总书记指出:“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创新精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育科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教育科研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活动。教育科研并不神秘,它包括教育、教学和管理等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发现的问题,比如教材处理,课程改革,课堂结构,教法学法考法,教材重点、难点、考点、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网络等问题,将这些问题有意识有目的的收集起来,并注意收集阅览目前学术界研究动态的有关资料,吸取精华。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特别要注意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和学生交流,因为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研究的资源;通过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从同事中吸取思想营养。搞教育科研特别要重视定向阅读和积累资料,重视经常性的教学反思,阅读一些实用性强的教育科研方法论著。只要目的明确,研究思路清晰,资料丰富真实,善于归纳梳理,就会不断揭示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教育科研成果就会硕果累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教师也就会从中体会到教育科研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联系,体会到教育科研苦中有乐,教育科研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第四、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教师立足岗位自修,校本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渠道。但这只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方面,教育必须树立开放意识,闭关自守只会夜郎自大,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开阔视野,找到差距,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学校应当安排专款,有计划的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全国名校听课培训,积极参加省内外的教育教学学术活动,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在职教育硕士,加大请名家到校讲课和作学术交流的力度。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兴学治校之本。因此,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较高,教育教学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2
《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职校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 他们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 而且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为了推动中职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 必须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作为职业指导的实施者—职业指导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职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
作为职业指导教师应该提高中职生就业的成功率, 减少违约, 从而为今后自己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帮助学生了解我想做什么, 我能做什么。教师可以准备一系列职业测试软件或测试问卷, 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并结合教材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分析, 推断出他“想做什么”以及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 从而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
(2) 编制职业分类资料, 使学生对社会中的职业有初步认识和了解。职业分类资料建设是开展职业指导的基础建设, 在指导学生选择职业时, 需要让学生在对社会各种职业有所了解, 才能结合自己的情况比较切合实际地选择职业。
(3)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可能从事的职业。职业指导教师对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介绍, 想方设法获取诸如职责、入围资格、培训机会、薪酬福利、晋升机会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书面材料、与工作人员交谈等方式获得。
2、职业指导教师是中职学校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要素
(1) 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认清就业形式, 转变就业观念。
(2) 提供就业服务, 促成供需见面, 扩大就业市场。
(3) 为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提供建议, 为学校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提供建议, 为学生就业创造前提条件。
二、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现状
无论从学生、学校和社会哪一个角度出发, 职业指导都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职业指导要发挥其作用, 离不开实现其功能的人。而现在中职学校正在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又是什么样的呢?笔者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 收集整理了中职学校就业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
1、职业指导教师大多由主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
行政人员等转化而来
中职学校在选择和安排职业指导教师时出现了以下的一些认识误区: (1) 只要是一名教师, 便可以担任职业指导教师工作。 (2) 刚毕业的师范大学生有朝气, 有魄力, 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就一定胜任职业指导教师工作。 (3) 因任课较少, 未满工作量, 故可以兼任职业指导工作。从而出现了大多数中职学校虽然均按照要求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 但缺少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 任课教师大多由班主任、政治课教师或行政人员等转化而来或者兼任。
2、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
职业指导是一门集知识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而现在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有专业出身的极少, 专业背景参差不齐。其中拥有职业指导资格的更是少之更少。
3、中职学校尚未建立与职业指导教师岗位相适应的激励和考核制度
当前中职学校中, 建立与职业指导教师岗位相适应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包括职称评定、工资定级、培训等与职业指导教师息息相关的一些制度的比例为零, 如此不配套、不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是起不到激励和促进作用的。
三、建议与对策
1、多种途径开展针对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
首先, 国家可以在高等院校设立职业指导专业, 培养专职职业指导教师;其次, 选派职业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职业指导或就业指导中心进行挂职锻炼培训;最后, 学校可以聘请职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定期到学校以讲座或授课的形式对职业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2、鼓励职业指导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学校应鼓励职业指导教师积极参加职业咨询师和职业指导师的考证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使当前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得到全面的提升。
3、建立与职业指导教师岗位相适应的激励制度。
当前中职学校激励制度包括职称评定、工资定级、岗位津贴等很不完善, 因此, 学校应积极建立与职业指导教师岗位相适应的激励制度, 提高他们从业的积极性, 促进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瑾:《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刍议》,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9年 (1) 。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3
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道德以及业务能力,从而有效地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以及光荣感。
关键词:培养 责任感 创新 服务社会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人们对教师的普遍期待。首先,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应当是加强教师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当严格地牢固树立“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爱国主义观念,有效地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重要工作目标及学校长远发展规划中,制定相关的计划从而有效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养。尤其对于新到岗工作的青年教师,应当采取新教师以及老教师相结合的方式,要为其配备作风优良、治学严谨、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中、老年教师,从而有效地实现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进一步有效地提升师德建设。
《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不断地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环境,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团队,进而不断地对学习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推动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并且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恰当地连同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相融合,进而有效地完善高等学校科研学术规范。
2013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研究制订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因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是能够有效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从而更好地让中国大学走向世界。
一、提高师德水平,全面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体系
加强师德建设,塑造师表风范。教师的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队伍素质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地加强师资建设,从而有效地提高师德建设,提升教师气质风度的品位,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
现阶段,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总目标是:继续不断地完善“引进、培养、调整、优化”队伍建设指导方针,进而更好地完善管理以及激励机制,从而更好地构建一支以教研训一体化的院本教师自培模式的教师队伍,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有效地运用结构合理、有现代教育观念,并且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勇于探索等性质的有凝聚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师资队伍。
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学科领头人
对于学校而言,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骨干教师,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在学校方面应当不断地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不断地鼓励推荐中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班及其它专业培训班学习,进一步有效地完善校“学科带头人”等奖励机制。
1.抓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学科带头人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形成的。其中,培养是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抓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的选拔,让学术骨干到国内外作学术访问,合作科研;同时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科研资助力度,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学术氛围与工作、生活环境。
2.抓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是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力量,是形成学科师资梯队的基础,对学校两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要完善学历结构,鼓励他们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让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在校内津贴的分配上向教师倾斜,采取多种措施解除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后顾之优。
例如,我校每学年进行1—3次全校性的教学竞赛,因此,学校应当促进青年教师广泛参与竞赛课、汇报课,并且积极促进中老教师参与研讨课、展示课,以此来提升青年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同时能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
三、“以人为本”的理念,理解、关心、尊重人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是一种执政的理念、做人的理念,也是一种管理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师资队伍建设属于人事工作,其主要工作是教育学生,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当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要理解人,理解人的学习需要、学习愿望以及人生价值追求等。同样将教师为中心,把满足教师的需求、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师资队伍管理达到最优化。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关心人,不但要关心人的生活,还需关心人的成长和进步,关心人的物质生活,还需关心精神、文化生活。
尊重人,无差异地尊重人,要无差异地尊重人的权利、人格。尊重人的差异,不同人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勿施于人。
四、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助推教师幸福地工作
教师首先是谋求个体生命生存的人,教师是追求生活幸福的人,教师是生物人、社会人、精神人的统一体,教师是身心发展成熟了的人,教师是渴望生命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教师是需要不断学习、进修、提高的人,教师也是有缺点或不足的人。因此,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经济条件、住房条件和职称晋升机会等。因此,学校应当不断地通过加强物质方面的激励,以此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例如,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工作量、工作质量、课题、科研成果等在工资、奖金、津贴等方面给予教师各种激励,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归属感。幸福是个体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情感体验;幸福是个体价值得到实现后的一种愉悦感受;幸福是个体稳定的,可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幸福的获得并非一帆风顺,追求幸福是一个过程;真正持久的幸福是对必然的把握与适应。
学校管理能够引导、助推教师提升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提升生存本领,提升自己的生活、生活质量,能够“以本领传授本领,以生活示范生活,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创新激发创新,以理想鼓舞理想,以生命点燃生命,以幸福传递幸福”。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汇报 篇4
建设好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为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 我校共有教师48,本科学历47人,中学高级教师17人,中级教师21人,初级17人;45周岁以上教师22人占45.83%,现有骨干教师18人。我校教师队伍的特点是老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中缺少激情与活力,教学手段较单
一、科技含量低。青年教师所占比例随小,但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和责任感都比较强,虚心好学;尚缺乏教学经验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科研、教改教研工作也相对薄弱。
二、本学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学校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真心实意地依靠教师办学的思想,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管理工作的中心位置,为把我校教师队伍建成一流水平,注意不断用新的教育观念武装教师的头脑,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认真学习并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增强敬业精神;二是热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三是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使我校教师都能自觉以优良的风范和人格力量教育影响学生,学校将把举止文明、仪表端正,廉洁依法从教,有较强的服从力和执行力等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每学期通过评选师德先进个人,树立典型,弘扬文明高尚的师德。在全体教师中树立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的观念,增强自我进取的意识,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边工作、边体验、再学习、再提高,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
2、发挥骨干教师的业务带动和精神辐射作用。
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考核与使用,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我校将积极创造条件,依靠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作用,请他们上示范课,介绍教学经验,带徒弟,安排组织听评课,给青年教师做教材分析。倡导非骨干青年教师对照骨干教师评选标准,查找不足,确定目标,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尽快适应当前和未来教学的需要,早日挑起教学工作的大梁争取尽快成为骨干教师,提高我校骨干教师比例,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
设立青年教师 “成材档案”,规划和记录每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对教龄不满五年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上均实行“师徒岗”,即由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对其传、帮、带,通过连续听课评教、专题讲座研讨等方法和途径,促使其尽快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对于何苗、王晨、罗晶三位年轻教师,你们已经有一年的工作经历,是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今后要加强业务学习,虚心请教、多听课,完善自己的教学环节,丰满自己的教学阅历,丰富课堂驾驭的经验与策略。
对于崔誉瀛,张强、美娟、韩伟杰、刘春艳、李雪荣几位教师,他们已有3-5年的教学经历,模仿阶段已基本过去,慢慢进入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阶段了,所以他们今后的任务就是调整年轻浮躁的情绪,狠抓学生管理、树立青年教师威信、求稳求实,稳步提高教学水平。
不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进行师德培养,增强责任感,进行班主任岗位培训,提升个人价值。提醒他们一定要多思考,勤反思,只有发现问题,才有改进的机会,发现问题一定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有措施一定要落实到位,切忌不思考、不作为。
学校还要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政治上的帮助,例如安排党员联系人,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把积极要求上进的青年教师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并积极吸收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
4、创设载体让教师有更多展示平台。
学校在校内开展教学技能评优活动,组织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掌握教学基本技能、熟悉教学基本规范。本学期我校积极开展以课件、评课、说课为内容的“新三项”基本功训练,努力探讨校本教研活动模式。调动了教师们业务比拼的积极性,为教师展示个人水平及风采提供平台。学校将继续探索课堂改革,以增加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率为突破口,督促教师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导处将借助 “视导展示课”或“青年教师研讨课”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创新研讨活动,展示、交流课堂教学的经验,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效率。
5、创设和谐温暖工作环境。
中央提出“和谐社会”的理论,就学校工作来说,就是要创设和谐校园,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要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幸福工作指数,使教师们坦诚相待,互相尊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这个方面,我校组建了“校长-主任-年级组长-教师”的立体传输机构,学校要通过这个机构了解教师情况,征求教师意见,使教师在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得到解决,权益得到保障,学校计划不定期开展各种有益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为教师解压。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本学年力争使刘力、杨春敏成为思品、体育学科带头人。
2、举办青年教师汇报课。(张美娟、罗晶、何苗、王晨)。
3、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公开评课。
4、聘请专家、学家到校讲座。(当前的教育形势和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5、继续实施师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
6、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
8、积极参加视导活动,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9、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逐步实现办公科技化。45周岁以下教师制作电子教案。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经过
2-3年时间,建立起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资深教师为后盾,教坛新锐为骨干,知识、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精干高效、并具有奉献精神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徐官屯中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思考建议 篇5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按照中省市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要求,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立足自身、深挖潜力、改进机制,坚定不移推进“科教兴X”战略,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完善考评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X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中小学追赶超越考核评价细则》等一系列制度考评办法,提出了X类X项考核指标。及时出台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统一考核档次和差距,坚持将重点向一线教师倾斜,突出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增强了广大教师做好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二是改革职称评审机制,保证教师职称晋升。
针对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对因年龄、身体等原因无法在教学一线工作的高级教师由学校予以解聘的办法,将保留的高级教师名额作为下职称评审的过渡性指标,用于解决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骨干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减轻了教师职称评定压力。三是推行教师全员竞聘,促进教师合理分流。
以实施全员聘任、严格岗位管理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科学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加强了教师全员竞聘长效机制建设,优化了队伍结构,盘活了师资潜力。四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县政府积极争取上级项目,通过建设公办幼儿园、教学综合楼、餐厅等,北部塬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师资配置不均衡。目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X年以来,一些教师想方设法流入县城校园,加上因各种原因借调到行政机关或其他事业单位上班X人。新招考教师申请辞职X人,造成教师在区域分布上失衡,一些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此种情况下,一些农村学校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普遍招聘临时人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既挤占了农村学校的办公经费,又增加了教师队伍的管理难度,教学质量也难以有效保障。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全县X岁以上教师占X.X%,X岁—X岁教师占X.X%,X岁—X岁教师占X.X%,X岁以下教师占X.X%。今年年底前,全县还将退休教师X名,今后三年将退休教师X人,X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数量偏少,补充压力很大。因一线年轻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的教师队伍断档断层问题,势必严重影响到全县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三是职称评定难度大。
教师的职称评定是对教师的奖励与激励,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拥护。但全县近年符合晋升副高级职称条件的X余人,每年仅有评审指标约X个,可评率为X.X%;现有符合晋升一级教师条件的X人,每年仅有指标约X个,可评率为X.X%。职称可评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线教师,特别是年富力强骨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学科结构不配套。
高中段,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短线学科人员吃紧,给实施高考改革带来很大压力;初中段,“所教非所学”教师占比达到X.X%,学科结构不合理引起短缺教师X名;小学段,农村小学大多为“两名教师包班制”,两人平均分担X门课程教学任务,课头多、任务重,较难实现学啥教啥;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专任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专业教师,致使农村小学的体音美等课程流于形式。五是编制管理不科学。
调研发现,教师队伍出现的缺编与超编相互矛盾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县农村小学班额小、教学点相对分散等因素造成的。对此,希望县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研究,尽快拿出一些好的解决方法。六是后勤保障有待提高。
X年-X年,全省实行新进教师“省考、市选、县用”机制,外地教师占我县招聘人数的X%。如何让这些优秀的教师安心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对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保障力度,确保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四、意见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结合我县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积极争取省市支持,按专业需求招聘教师,逐步建立长效的师资力量补充机制和后备骨干教师储备机制,解决好教师缺编及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要根据二胎政策的影响、学生数量变动、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结合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加强县域内教师的动态管理,推动师资力量合理调整,实现各校园师资的均衡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专项支持。
目前,全县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段)共有临聘教师X人,分散在各农村中小学,每年约需发放工资X万,全部由各学校挤占办公经费解决,给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此,希望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分析,拿出可行办法,进一步减轻临聘教师聘用压力。三要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要按照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一是结合实际出台政策,采取加大奖励、浮动工资或在晋升职称、评优树模等方面优先考虑等办法,鼓励那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逐步形成城乡教师相互交流支援的良性机制;二是积极推进开展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活动,通过开展学科观摩、课程听评、教研互动等形式,送教下乡、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借鉴X市的“一长多校制”,采取一个县城学校的校长托管一个农村学校的办法,逐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四要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一要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教师职称评定指标的同时,制定符合我县教师职称评定实际的规划计划,既体现竞争择优,又调动一线骨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要充分利用教育方面的闲置资源,规划设置建设一批规模相对较大、部室完善、基础设施完备、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农村中小学校,通过整合现有教师及校舍资源,促使大部分农村学校小班额、特小班额多导致的教师配备不足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从而进一步激发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的提升。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6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9月7日发布。《意见》要求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同时,健全大学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把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考核评价的基本内容;加强教师管理,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规范高等学校教师兼职兼薪等,都在《意见》中予以了明确规定。
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
《意见》明确,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完善学校编制管理办法,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
国家出台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各地结合实际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建立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机制,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鼓励支持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讲学。
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村小学任教
《意见》要求,继续实施并逐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探索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村小学、教学点任教的新机制。
根据《意见》,将修订《教师资格条例》,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品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健全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探索符合不同学段、专业和岗位特点的教师招聘办法。
职务职称晋升向村小学倾斜
《意见》明确,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各类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研究完善符合村小学和教学点实际的职务(职称)评定标准,职务(职称)晋升向村小学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兼职教师申报相应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意见》要求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实现教师职务(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意见》还要求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
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7
1 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是提高职业教师队伍层次的重要条件
从目前的职业院校来看, 有的是原来的成人院校或者是中专院校合并而来的。从教师队伍来看, 一方面, 年龄大的教师学历偏低, 基本上是本科学历, 45岁以上研究生的比例相对少。另一方面, 年轻教师学历高, 但是缺乏实际的技能。面对这种情况, 需要职业院校从本学院的具体情况出发, 年龄偏大的教师, 学校应该有计划地派出去, 接受各种培训, 不断补充自己, 提高自己吸收新知识、讲授新知识的能力,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对年轻的教师, 定期派出去培训, 专业教师有计划地走出课堂, 派到实际的研究和生产单位去见习, 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满足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教师人才引进的时候要提高门槛, 既要有高学历, 又要有实践能力, 多引进“双师型”人才, 这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学历层次的重要途径。
2 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把“学科中心模式”变为“能力中心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自从诞生以来一直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 即“学科中心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在组织的编排上从维护学科的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出发, 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不强调综合性和实用性。由于培养定位的差异, 这种模式并不能满足高职大学生的学习需要。要适应高职大学生的学习需要, 应将“学科中心模式”调整为“能力中心模式”, 在教学内容上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不是按照学科要求来设定, 而是按照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来设定。专业课应增加实际操作的比例, 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
想要达到以岗位需要来设计教学的目标, 就要求有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 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或挂职锻炼。通过专业实践, 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 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此外, 应该吸引社会上相关行业的优秀人才取得教师资格, 到高职院校任教。
3 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 爱岗敬业, 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贡献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工作。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增强职业责任感,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要切实制定并认真贯彻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行为准则, 强化教师教学的行为规范, 促进思想和作风的转变, 养成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要深入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活动。
要建立完善的师德考核机制,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岗位聘任, 职称晋升、奖惩的依据,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 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增加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
在学生的眼里, 教师就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 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 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固有的依附性和向师性, 决定了教师首先要在仪表、生活作风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做好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在“亲其师, 信其道”的心理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任课教师应具备渊博的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业务能力, 不仅要“精深”自己所学专业, 相邻学科也要“广博”, 在专业领域站得高、看得远, 同时还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博古通今。
5 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 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改革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的内容、形式, 摸索出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 学会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与时俱进, 学会制作教学课件, 多种教学手段联合采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 要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在高职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的教师任重而道远。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政治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 教学经验丰富, 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参考文献
[1]杭每荣.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与建设对策——以无锡某高职院校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3) :37-38.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8
要整体提高小学的教育质量,关键还是要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上去。农村小学的教育发展关系着教育发展的整体质量,没有农村教育的高质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高质量,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为此,对我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实状况进行了调研,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我所在的湖北省公安县是荆州市乃至湖北省的传统教育大县。近年来,公安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得力措施,在政策层面上给予倾斜,在经费保障上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加强了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在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更新机制,解决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近两年,全县农村中小学共招聘教师180多人;二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实施“四达标工程”,先后组织170名小学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转岗脱产培训,组织90名干部教师参加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公安教学班的学习,提高了广大干部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三是实施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师队伍活力增强。县教育局以编定岗,以岗定人,对男满58周岁、女满53周岁的老龄教师予以转岗,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2007年,共清理“吃空饷”人员388人,2008年,清退擅自离岗教师18人。四是认真组织农村教师交流支教,建立城乡教师支教制度。全县先后开展了五轮支教活动,提高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推动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步伐。
目前,全县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但同时教师队伍在结构、经费、管理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1.队伍结构失衡。主要存在“四多四少”。一是老龄教师多,青年教师少,年龄结构失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平均年龄46.7岁,男超过55岁,女超过50岁的占11.5%。二是应试学科教师多,非中、高考科目教师少,学科结构失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体、音、美、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劳技等“小科目”教师严重短缺,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城镇教师多,农村教师少,区域结构失衡。因为各种因素,农村教师包班教学,教育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四是后勤人员多,专任教师少。由于教师队伍的老龄化和后勤人员偏多,导致各学校一线任课教师相对缺乏。
2.教师待遇偏低。一是农村教师工资偏低,收入来源单一。二是职称评定难度较大,中高级名额分配偏少。三是由于基本没有享受到福利分房,导致农村教师既无公租房可住,又无力购房,飘泊之感和奔波之苦,使很多年轻教师难以安家,无心立业。
3.培训经费短缺。省政府1999年鄂政发[1999]36号文件规定,县级财政应按教师工资总额的1.5%,地方教育费附加应列支5%用于教师培训,这些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制约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4.骨干教师外流。由于缺乏优秀教师、优秀校长的激励机制,待遇偏低的学校教师不安心在本地任教,纷纷另谋高就。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全县因各种原因教师外流近百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5.整体素质不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教师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二是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三是村小的教学工作大都由“民转公”教师支撑,年龄老化,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绝大多数只能完成课时,短期内很难提高业务素质,严重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抓好农村教育是我县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当前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迫切需要。结合我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落实:
1.适当放宽编制配备标准。建议适度放宽教师编制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的对策。要充分考虑我县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的实际,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以师生比为参照,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制定出台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办法。
2.出台吸引和稳定农村教师的倾斜政策。一是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二是在实施绩效工资时,提高农村教师特设岗位津贴比例。学校越是偏远,条件越是艰苦,农村任教的时间越长,相应的岗位津贴档次越高,教师得到的津贴越多。按照鄂人薪函[2009]1号文件精神,可按高于城区教师12%以内的水平确定农村学校教师津贴标准,目前,镇直中小学高5%,镇直中小学以外的乡镇学校津贴标准高10%,建议按镇直中小学提高到6%-8%,镇直中小学以外的乡镇学校津贴提高到12%的标准执行。同时解决教师定期免费体检问题,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户管理。三是改善农村学校的生活与教学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大为改善,但教师生活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有的甚至连水电也不能正常供给,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着重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问题,完善用水、用电、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使教师有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3.加大教师补充更新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教师补充更新力度,形成教师补充更新的良性机制。补充更新规划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学龄人口的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要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教师自然减员等情况,合理制定适时补充方案,确保教师队伍的连续性。要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
4.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既可以减少教师劳顿之苦,也便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还可以为教师交流提供最起码的条件。县政府要创造条件,大力加强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不断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解决广大教师的住房困难,让广大教师安居乐业。目前,我县还需要修建教师周转宿舍近套。
5.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落实省人民政府鄂政发[2012]30号文件精神,按教师工资总额的1.5%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逐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并完善相应的拨付、落实、监察制度,确保足额用于教师培训;要加强培训机构力量的整合,建议成立“公安县教育研训中心”,为县教育局直属机构,履行教育干部培训和教师全员培训等职能。
6.建立教师交流和支教的长效机制。要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定期交流,有效推进长效交流支教体制的建立健全,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9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 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师[2012]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财务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确保青年教师自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专门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和载体,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青年教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完善选聘优秀青年教师兼任辅导员和班主任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校风校纪建设、论坛活动、文化引领等,激发青年教师的职业追求、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和奖惩制度。青年教师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自觉践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不散布错误政治观点和有害言论信息。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按有关规定严肃予以处分或者撤销教师资格。
二、健全青年教师选聘和人才储备机制。高等学校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量内自主公开招聘教师,严格教师资格标准,注重品行要求,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探索新聘教师兼具
教师招聘信息、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尽在广东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gdjsks
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
教育类专门知识或学位的制度。进一步优化教师学缘结构,鼓励高等学校加大聘用具有外校学习工作经历教师的力度。发挥博士后流动站培养青年教师的作用,注重把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的优秀人才充实进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以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为依托,探索建立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遴选与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相结合的新机制,通过跟踪培养,吸引优秀学生学成后回国任教。高等职业学校要注重选聘既有丰富生产服务管理实践经验又有良好理论水平的优秀人才任教,鼓励高等学校聘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
三、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推动高等学校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产学交流、教学研究、教学咨询、评估管理以及职业发展咨询等,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各地各校要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建立健全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和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以及在职研修等,促进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
四、完善优秀教师传帮带团队协作机制。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坚持集体备课,完善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创新团队的制度。建立完善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技能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创新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激励和引导青年教师重视教育教学工作。
五、造就青年学术英才和学科带头人。实施好“青年千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引进和培养青年学术英才。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增设专门项目,支持自然科学35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40岁以下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鼓励各地各校依托重点学科、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项目,培养一批创新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宽阔、发展潜力大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培养拔尖人才的平台作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对表现优异者予以重点培养和扶持。扩大国家公派留学 “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包括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选派规模,名额分配向中西部地区高校倾斜。各地各校要积极拓宽渠道,支持青年教师赴海外进修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六、优化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各地各校要进一步完善符合青年教师特点的用人机制,完善重师德、重教学、重育人、重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积极吸纳青年教师参与重要学术活动、重大项目研究等,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实践中大胆探索、发挥所长,对于成就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予以破格任用。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其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
教师招聘信息、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尽在广东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gdjsks
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
七、保障青年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体现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和业绩的教师分配激励机制,保障青年教师合法权益,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教师校外兼职兼薪行为,激励青年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关心青年教师生活,各地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青年教师解决住房、子女入托入学等困难,让青年教师安居乐业。
八、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地各校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要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经费保障。各地要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宣传优秀青年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青年教师,形成关爱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教育部 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12年9月20日
教师招聘信息、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尽在广东教师考试网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10
(郑州轻工业学院 思政部,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高校教师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抓好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以此推动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党支部;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4-0238-02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工作的基础,是高校党组织联系广大党员群众的桥梁,担负着向师生员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任务顺利进行的重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高校教师党支部也出现了诸如党支部工作缺乏凝聚力、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感召力、部分党支部软弱涣散、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相脱节等问题,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我们不能被动应付,坐而论道,而必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通过采取扎扎实实的措施和办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
一、抓好思想建设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根本前提
从思想上建设党,历来是党建理论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建设要“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②在新形势下,面对思想领域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及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方法、思维形式的不断变化,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出发,切实把思想建设作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一,思想建设要以政治理论教育为核心内容。在高校教师党支部思想建设中,要立足实际,结合工作,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加强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加强爱国敬业、师德师风教育等。首先,广大党员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全面贯彻、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其次,在理论教育上,应该针对教师、知识分子的特点,注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知识分子充分认识教育者应该首先受教育的道理。作为高校教师,无论搞什么专业,只有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基础,才能很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明确如何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问题,才能做一个政治上合格的教师、专家和学者。只有这样,在思想上才能防止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思想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思想建设要与行政管理、利益激励统一、协调起来。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利益关系的矛盾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问题之一,教师党员出现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均涉及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在改革中强化利益激励机制的必然反映。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仍不改与利益原则相脱节的现象,那么实施起来也就难以凑效。所以,高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建设与利益分配之间的关系和原则,物质利益是实惠的,精神荣誉是珍贵的,只讲精神,精神不能持久;只讲物质,物质并非万能。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就应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行政管理、利益激励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手段和行政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第三,思想建设要以保证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最终目标。近年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直接面对党员和师生的基层组织,要切实负起责任,把保证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放到重要位置上来。要站在改革的第一线,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脱出来,消除各种思想疑虑,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把握和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使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利于增强办学实力和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稳定。要积极参与讨论校、院(系)重大改革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党政工作有机结合,步调一致,不断完善教师党支部工作的有效机制。要加强改革中的政策先导、思想动员、舆论宣传工作,在更新观念、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完善制度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二、抓好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的本质要求
抓好队伍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落实这个任务,实现这个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
第一,选准配强教师党支部班子。选准配强教师党支部班子,是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③有一个好的党支部班子,才能带出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才能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党支部书记和支委的产生,要采用发扬党内民主和坚持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把那些党性强、业务精、有学术、有能力、公正廉洁的党员选进领导班子里来。其次,对于教师党支部来讲,支部书记最好兼任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便于支部书记带领全体党员牢牢把握住教学、科研阵地,避免党建工作与业务管理工作“单打一”和“就支部抓支部”的现象。这样的党支部班子能够从大局出发考虑和处理问题,既能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又能当好学术上的主要骨干或带头人,带动全体教师搞好教学、科研工作;既有利于化解矛盾,协调各种关系,促进学科发展,又有利于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重视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未来和希望,切实做好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培养和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工作,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做好此项工作,一方面要从青年教师的发展需要入手,积极主动为他们搞好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通过党支部和党员的良好形象引导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扰,从而不断壮大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另一方面要积极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拓宽工作思路,转变“坐等上门”、“自然成熟”的思想观念,对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引导、教育和培养,在政治素质好的青年教师中培养业务骨干,在业务素质好的青年教师中培养政治骨干,使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中的党员比例得到较大的提高,扩大教师党支部的影响力,增强教师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
第三,加强对教师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对教师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要结合教师党员的思想需要,不能简单地用条条框框对教师党员说教、约束。要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做文章,变“管住”为“管活”。要通过实行“党员承诺制”、“党员目标管理”等形式,发挥党员管理中的自我约束、自觉规范的作用,以灵活的形式吸引党员、以实在的内容贴近党员、以生动的典型影响党员。要抓住党员乐于触及、易于接受的场所、途径和形式,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注重分期分批分层次举办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学习班、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题教育和主题活动。通过教育使他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真正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成为教书育人的先进分子和学科领域的骨干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对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一定要锲而不舍的抓下去。
三、抓好制度建设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的必要保障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做好经常性的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④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党支部必须在制度上求突破,建立健全一种好的工作制度。第一,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定期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党员政治素质、提升教师党支部战斗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新形势下,传统的“一人读、众人听”的方式难以取得入耳入脑的效果。对此,要在认真坚持学习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学习方式:一是根据每学期的政治学习计划,采取分散自学和集中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交流学习心得,把政治理论学习由“软任务”变为“硬任务”,充分调动党员学习的内在动力;二是对党员必须了解掌握的学习内容,适时组织书面答卷,以增强学习效果;三是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学习。针对党内的重要活动和重要会议,国内外重大事件及热点问题,不定期组织党员开展专题讨论,了解有关思想动态,以提高认识事物、澄清是非的能力。
第二,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对教师党员的思想教育,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增强党员党性观念、提高教师党支部凝聚力的重要措施。为保证组织生活的时间,防止流于形式,教师党支部要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并作好记录,整理归档。组织生活会要以统一思想、增强党性、加强团结、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党员之间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避免“自我批评谈感想,相互批评提希望”的现象。坚持原则,积极开展思想斗争。除了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会制度之外,教师党支部还要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形式的党员教育活动。比如:邀请理论工作者、有关部门领导、劳动模范为党员做专题报告;组织党员到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组织党员观看有关党风党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录像片、电影片等。
第三,完善“评优创先”和工作考核制度。为鼓励先进,形成争优创先的工作局面,要坚持开展评选表彰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活动的制度,大力宣传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形成争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以此推动教师党支部工作水平的普遍提高,促进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要加大考核和激励力度,做好考评制度的建设与创新,考评工作要从高校实际出发,制定评估量化指标体系,按照指标要求开展工作。通过评估,树典型、找差距,奖励先进,督促后进,切实增强教师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11
一、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06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43.82万人,其中农村教师514.73万人,占49.3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农村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43%、94.80%、75.86%。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53.6l%,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29.97%,农村高中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0.66%。随着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教师的工资得到了有效保障,教师地位明显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但是,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仍然是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等问题仍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教师队伍的长远建设和农村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
(一)农村学校合格教师缺乏,难以满足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需要
从国家核定的编制标准看,全国农村小学教师还略微超编,初中教师基本持平。但实际上,即使是在不考虑教师素质水平情况,仅仅从数量上来看,农村学校合格教师数量难以满足农村学校教学需要,若考虑推进素质教育小班化教学,则农村学校合格教师缺口就更大。尤其是部分学科,如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短缺严重。据九江市调查,22个乡的138处村小和教学点仅有4处开设了英语、音乐、体育课程,没有一处开设美术、信息技术课程。
目前农村学校严重存在的不缺编但缺人现象,主要原因有:①国家出台的指导性编制标准偏紧。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学校分散、规模较小的实际情况,农村学校编制标准比城镇标准低。而各省制定的具体编制标准大多数比国家指导性编制标准更低,另外加上生源变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科目的调整等因素,则按现有编制标准配备教师难以满足开齐各类课程的基本需要。②农村教师编制被占严重。县、乡政府机关尤其是机构改革后常常以借调等形式,长期借用教师,或者是把学校作为机关人员分流的渠道。大多数县教研室、电大工作站等单位使用中小学编制,统计在中小学教职工人数之中,这些都变相占用了教师编制。③农村教师向城市、县镇大量流动。由于城乡差距原因,农村教师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据抽样调查,一些地方农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流失率平均约10%,有的地方高达20%。④合格教师补充困难。一些地方县级财政困难,教师工资占当地财政供养人口的基数较大,支付教师工资的财政压力较重,保障现有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农村教师的补充。不少困难地区长期不补充正式公办教师。另外,农村学校用人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学校在用人上缺乏自主性,农村学校沉淀了大批顶编不顶岗、顶岗不顶用而又动不了、流不出的人员。
(二)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偏低。尽管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不断提升,但到2006年,农村教师中仍有16.41万名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全国42.75万名代课人员中有29.34万人(占68.63%)分布在农村学校。同时,相当比例的农村小学教师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还有农村教师拔高使用现象严重,初中从小学选拔,高中从初中选拔,层层拔高使用。据调查,在农村地区拔高使用的教师约占30%左右。另外,农村教师学非所教,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严重。据对湖南省农村教师的调查,44名初中地理教师中,原来所学专业是地理专业的只有3人。56名初中英语教师中,原来学英语专业的只有12人。
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失衡。不少农村地区学校出现“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农村学校51岁以上教师比例接近20%。农村小学和初中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初中尤为突出。2006年,农村小学中高级教师所占比例为42.70%,农村初中中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为39.8%,分别比城市低10.31和20.98个百分点。全国县以下普通中小学特级教师仅5000多人,平均每县仅2人。
(三)教师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统筹管理教师职能难以落实到位
2001年,国务院确定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总体上看,各地已基本把教师的管理权限从乡镇一级上收到县一级,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体制的运行仍处在磨合之中,教师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发挥。一是县级相关部门在教师管理工作中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职责不清,新体制的合力尚未有效形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教师的职责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教师管理体制总体相对滞后。二是有些地方,教师工资虽然由县里统发,但经费还是来自乡镇,各乡镇的发放标准也不相同。这使得难以在不同乡镇之间、超编学校与缺编学校之间统筹调配教师资源。三是县级政府统筹教师管理的工作较为粗放。缺乏合理规划,又常常囿于编制问题、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部门局部利益等因素,影响新体制优势的发挥。
(四)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尽管在国家政策规定上,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与城镇地区教师执行相同的工资标准,但实际上城乡之间教师待遇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些地区,地方出台的津贴补贴没有统一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地方津贴补贴难以落实。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农村教师津贴补贴筹措途径上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据税费改革前三年各地实际收取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和集资的平均数计算,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显性缺口约为183.82亿元。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也是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师实际待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有90%以上的县已经实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真正建立农村教师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仍限于少数地方。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是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衍变,在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下逐步积淀形成的。
二、推进制度创新,用制度保障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急需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加强和改进。从长远和根本上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待遇合适、保障有力,同时又要求较高、管理规范、相对稳定而又合理流动的农村教师管理体制。具体举措上,提高入职门槛,优化现有人员,提高福利待遇,加强在岗培训。
(一)改革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
我国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明确了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但是,这种投入体制的落脚点是县级财政,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来说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但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来说,不仅相当多的县级财政难以承担,即使一些地(市)级财政也不能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建议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实行义务教育以省级财政负担为主,省级政府承担均衡省内县级间财政能力的责任,中央政府承担均衡省级间财政能力的责任。同时,加大中央财政投入义务教育责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变目前只存在单一的救急性质的一次性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状态。
(二)加强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改革教师管理包括理顺部门间职能分工和加强内部自身管理,外部主要是进一步理顺教育与人事、编制等部门间管理教育事业的职责分工;内部主要是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借鉴国际经验,把中小学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定为大学本科学历、具有学士学位。二是推行教师聘任制和校长聘任制,逐步全面在中小学校推行教师聘任制。另外,当前把实施教师聘任工作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相结合,逐步清退代课人员和各类“占编不在岗”人员,分流退养一批年龄偏大“民转公”教师,辞退不合格教师。三是完善工资福利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根据实际情况,在工资上实行农村教师津贴、补贴政策;在职称评定上适当增加农村教师高级职称的名额,改善农村教师的职称结构;逐步建立农村教师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保障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教师农村服务年限累计制度,将教师在农村服务的年限换算成一定的补贴系数,等到教师退休时,依据教师在农村工作的补贴系数确定教师的退休工资,以此吸引教师在农村任教。
(三)建立有效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工作
大力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在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在所有省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免费教育师范生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其中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
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制度。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公办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定期跨校流动。教师定期流动对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教师素质,保持教育均衡发展等能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对改善农村偏远薄弱学校状况,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水平的作用更为显著。
建立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加大农村教师的补助力度。完善农村教师表彰奖励机制,对在农村学校工作满40年(女教师35年)的优秀教师颁发”人民教师”勋章,发放一次性奖励,同时享受国家级劳动模范待遇,鼓励优秀人才长期服务农村教育工作。
(四)建立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培训,提高能力和水平
多渠道建构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实现农村教师培训由学历提高向业务提升转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通农村教师远程教育(下转第39页)(上接第37页)培训途径。建构和完善农村教师培训网络,提高农村县、乡两级教师培训机构运作能力建设,服务于农村教师就地培训学习。支持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部门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建立合理的农村教师培训成本负担机制。加大培训经费投入,把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范围。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11-18
关于加强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05-24
关于加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01-21
关于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的思考07-03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05-15
关于加强社区科普活动阵地建设的思考10-07
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07-09
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08-23
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05-10
关于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的调研与思考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