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精选10篇)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篇1
加强地税基础管理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西峰区地方税务局 高希成
近年来,随着各项税收征管措施的落实,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征管服务质量明显增强,全区地税整体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当前税收征管基础工作中仍然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税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制约着地税规模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因此,进一步加强地税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工作成为推动地税发展的必然。
一、当前地税基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外部数据信息的采集录入,忽视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从目前来看,由于涉税信息动态性强、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等原因,税务部门采集的涉税信息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等现象还依然存在,以致据此录入系统的数据不能如实反映纳税人的真实生产经营情况。
(二)重视起征点以上户的管理,忽视未达起征点户的管理。有相当一部分管理部门对起征点以下的户跟踪管理户不及时,一旦确定为未达起征点户,就被边缘化,很少再去问津,以至于定额调整、资料报送、纳税申报等事项就很少再去过问,即使达到起征点也不及时调整定额,形成事实上
漏征现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三)重视地税直管户的管理,忽视国地税共管户管理。地税征管人员往往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了地税直管户的监管上,而对国地税共管户的管理重视不够,漏征漏管现象比较突出,致使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依据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流失比较严重。
(四)重视计算机的管理应用,忽视入户巡查巡管。近几年来微机的应用已覆盖到地税征管的各个环节,但个别环节的运用不够深入。同时税收管理员把绝大部分建立用在了对从征管系统下达任务的操作上,对日常巡查巡管走过场甚至不深入到户,致使对实际情况掌握了解不够,影响了管理实效。
(五)重视征管资料的管理,忽视征管资料的深度分析。税收管理员只就资料管资料,对各类征管资料不进行认真的分析,不去认真挖掘各类资料内部的价值信息,使征管资料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往往是征管年度一结束,就将资料束之高阁,这实际上是对征管资料的极度浪费。
(六)重视主税种的管理,忽视其它税种的管理。突出体现在外来(出)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税收征管上。各施工地税务机关只注重管理重点工程的营业税,忽视对企业所得税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管理。不少外来施工单位只要取得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就万事大吉,由于机构
所在地主管机关不及时监管过问,不少外来(出)施工单位利用两边税务机关监管的缝隙偷税。
(七)重视一般企业的管理,忽视特殊行业的税收监管。比如,教育、医疗等行业由于长期以来享受着免征营业税税收优惠,导致行业从业人员纳税意识淡薄,主管人员淡化管理。房屋出租税收涉及面大,部分出租人、承租人互相串通,隐瞒租赁信息,致使这部分税收存在着相当大的挖掘潜力;私营个体培训班、学习班、私立医院的征管几乎成空白状态。税务机关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这些特殊行业的税款流失就成必然。
(八)重视书面执法考核,忽视深入实际执法考核。在日常执法考核过程中注重了书面上报资料的审核考核,未能从征收管理各个环节深入细致的进行验收考核,致使考核大多流于形式、走了过场,其结果是纵容了个别税收管理员不认真履职、不积极作为,甚至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形成了执法风险的缝隙。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成因剖析
(一)税收征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高。人是税收管理的第一要素。税务征管人员的思想素质、道德品格、文化修养、业务技能等,是决定税收征管精细化程度的关键。当前,税收征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税收征管的精细化要求相比,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差距。一是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多注重静
态数据管理,对纳税户的动态信息掌握不够;二是对税收、会计、计算机等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够全面;三是缺乏对税收的系统分析能力、预测能力、税源监控能力、专业化管理能力;四是管理创新意识不够,或多或少存在着“被动式”或“指令性”的管理观念;五是风险认知度不强,主要表现在对因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不高或税收管理不力导致税收流失的风险,以及税务人员自身因税收管理不到位而被责任追究的风险认知不够。
(二)税源控管还不到位。在税源监控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税源控管观念滞后。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重视税收征管和税务稽查,轻视税收监控的作用,使监控与征管、稽查相脱节,从而多是实施了事后管理,对事前、事中的监控失之过软。二是对总体税源的掌握程度不够。由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税源控管大多注重对重点税源的监管,而对规模较小、税收较少的企业、减免税企业、个体户、以及新增户的管理还不到位,导致税收漏征漏管户时有出现。三是对重点税源的控管不够深入。目前我们对重点税源户的管理大多还停留在对其缴纳税款进行监控的层面,更深层次的监督与管理还没有实现,比如重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核算情况、关联企业情况、近期目标以及长远期发展规划等,这些都会对重点税源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有力。从外部来看,与涉及税收征管最紧密的工商、国税、银行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缺少有效的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度较低。部门间的联席会制度、信息传递制度、情况分析制度还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和坚持,部门间协调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从内部来看,税收征、管、查等部门之间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征管互动协作机制,各部门在税收征管中的职责不清,交流配合渠道不畅,增大了征税成本,影响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四)考核监督力度不大。一是对征管人员的工作绩效因没有科学规范的评判标准,长期以来处于粗放型管理。二是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考核中没有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税务人员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大多是注重定性考核,忽视定量考核,影响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三是激励机制仍不健全,影响税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加强地税基础管理规范化工作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规范化管理认识。近几年,伴随这地方经济发展的迅猛增长,税收收入也呈现出连年大幅增长的良好态势。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与挑战和日益繁重的税收工作,地税干部要坚决摈弃“收入好就万事好”的错误观念,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加强规范化税收管理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提两抓”的基本要求,更是全面提高全员文明素质,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促进人文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的需要。
(二)规范岗责,夯实规范化管理基础。必须要合理配臵人力资源,把既懂业务,又具备高度责任心、有极强法治意识的税务干部充实到税收征管一线,着实培育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熟、会分析、懂评估、能查账、善管理的税收管理员队伍,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业务培训,提高征管一线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为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认真落实《岗位规范及工作规程》,规范岗位职责,细化征管流程,明晰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彻底解决各岗位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实现干部履职尽责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三)健全制度,保障规范化管理实施。一是要坚持分局长管户制,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效应,各管理分局负责人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形成领导带头干、班子团结干、大家同心干的良好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要推行岗位工作目标承诺制。为确保事有人干、人有事干,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成,要认真推行岗位工作目标承诺制,从政治思想、理论业务学习、组织纪律、工作作风、职业道德、大局观念、岗位责任、服务质量、廉洁自律等方面公开做出承诺,形成了事事有要求,项项有标准,人人有
责任,促进各个岗位自觉履职。三要认真落实管理责任。各管理分局必须切实掌握辖区税源管户,结合纳税人的实际构成情况,合理进行人员组合,下达任务,确定目标。认真落实管户巡查制度和双人上岗制度,税收管理员在管户过程中既要互相协作配合,又要互相监督,要严格按照《税收管理员制度》规定的管户责任和区局征管工作要求开展工作,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四)细化流程,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要根据不同的纳税对象,建立匹配的业务流程。按照个体、企业进行分类,根据税种实行细化分级、分行业管理,及时了解掌握税源增长变化情况,努力减少漏征漏管户,夯实征管基础。二是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拓宽纳税服务工作平台,做到“常事快办、急事即办、特事特办”。通过事前电话提醒服务、事后跟踪延伸服务等,突出服务的主动性。将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税源分析、监控等内容细化到各行业、各税种进行管理。三是要定期组织开展税源分析,对重点税源重点监控,分行业建立预警机制,将日常评估和重点评估相结合等方法细化到税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四要大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要通过社会各部门协作配合,从根本上解决涉税信息不畅、涉税源头控管不严、征管不到位的问题,实现税收征管方式由注重征收管理向税源控管和征收管理并举,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的转变。五要提高信息管税水平。充
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五)强化考评,确保规范管理实效。一要健全完善考评体系。要从考核组织的建立、考核内容的确定、考核指标的设计、考核工作的实施、考核结果的运用等方面着手,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评价深入到税收征管工作的方方面面,触及到税收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二要不断改进考评方式。要按照“简化、量化、细化、硬化”的要求,改进考评方式,不仅要注重征管结果的考评,更要注重征管过程的考评,不仅要注重定性考核,更要注重定量考核。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征管业务的运行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和自动考核,避免人为因素的干预。三要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一方面要把税收征管工作的考评结果与税收管理员的管理考核相结合,实行奖惩结合,严格责任追究,以便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的责任意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把税收征管工作的考评结果与量化管理目标逐项进行对比分析,认真查找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强化管理监督,进而促进税收基础管理的进一步规范。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篇2
会计基础工作, 是会计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 不仅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 还将影响会计资料在改善经济管理、发挥宏观调控等方面的作用。因此,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是财会部门依照财政部文件要求对单位各项财会业务工作进行总体监督、记录、协调、管理、规范的整个过程, 可以促进整个财会部门各项工作的协调有序开展, 提高管理效率。只有认真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 才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才能为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打好基础。
1996年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财会字[1996]19号) 在1984年颁布实施的《会计工作人员手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务、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与会计交接工作、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
从财会部门长期的实际操作来看,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内容较为繁杂, 涉及到财会工作的很多方面, 如填制、登记、存档、交接、审计、监督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点在于对上述九项内容进行有序规范, 保障会计行为本身的安全性。同时, 这也有利于确保单位财会数据真实、完整, 提高单位会计工作水平, 达到确保党和政府的财经政策有效贯彻和执行的最终目标。
二、当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工作在理论和实务方面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 (1) 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重视程度不足。当前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财务管理的业务量急剧增多, 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存档、登记、交接、审计等工作也逐渐频繁。多数单位的财务部门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制度, 更重要的是一些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没有相关的工作资质, 对于会计基础知识缺乏全面认识, 导致会计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 (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产生漏洞, 给单位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财务会计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要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和精确性就必须加强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 尤其是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过程控制。 (3) 会计基础资料不真实, 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财务工作是一个单位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会计基础工作的工作量逐步增大, 财会工作也逐步进入了电子信息化时代。这样一方面为财务工作带来了便捷,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 也为财务工作的人为干预提供了方便。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不能对资金支出进行有效监督, 无法保证资金的合理分配与安全使用, 直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并影响宏观调控,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削弱会计的监督作用, 不利于正确评价财务的运行和管理状况。 (4)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直接影响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与管理层的宏观决策能力。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财政部早于1996年6月17日发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为了贯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 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 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根据实际情况颁布实施了系统内部的相关法律法规。1997年10月, 自治区财政厅也制定并印发了《自治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办法》和《自治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评分表》。《规范》是在遵循《会计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各项要求的基础上, 对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具体规范。要使会计工作有一个健康的循环体系,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认识
要大力宣传普及《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会计制度, 不仅提高财务人员、报账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认识, 还要提高各单位领导人、会计机构负责人及会计主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 它对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同时, 要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教育, 提高单位财会队伍的整体水平。通过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队伍建设, 实现职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培训,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此外, 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法制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使之自觉遵守并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二)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单位依据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对本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监督制度、审批制度等制定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规范和行为准则, 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 是会计基础工作质量水平的综合反映。健全会计制度必须和实际情况联系, 包括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制度设计要切实可行, 便于操作。注意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监督制度, 要在会计岗位中形成约束机制, 建立轮岗制度。只有制定并严格执行会计管理制度, 才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三) 加强会计基础资料的规范化
会计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善性和准确性, 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财务人员应根据《会计法》和相关财务规定, 对会计基础资料进行认真审核, 保证资料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签批手续齐全、说明清楚。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基础资料应坚决不予接收, 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基础资料应一律予以退回。
(四)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导, 形成多元配合的协作机制
加强督导和检查是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检查督导, 加强对财务从业人员的考评, 形成良性的督导、考评工作机制, 有利于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财务部门和单位各部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机制, 还必须和各部门协同配合, 各部门应大力支持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四、结语
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不仅关系到单位经济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与准确性, 而且对单位的经营活动、经济预测与决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把基础打好, 才谈得上规范秩序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才谈得上科学管理和效益的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 才能保证财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小玲.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J].审计与理财, 2009, (8) .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篇3
文件
平凉 市 人 事 局
平组字„2008‟99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员规范化管理
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委组织部、政府人事(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直各单位:
《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执行政策,完成了全市七大机关、群团类参照管理机关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登记工作,完成了市县两级参照管理事业单位的申报审批和部分有公务员 身份人员的登记工作,为《公务员法》在我市的顺利入轨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保证《公务员法》实施后各项配套法规的严格执行,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务员规范化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坚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把好公务员“进口”关
1、公务员录用实行省级统考。市县乡三级七大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补充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执行《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和《甘肃省国家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凡进必考”原则,县(区)组织人事部门、市直各单位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职位空缺的情况下,定期整理申报需求计划,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汇总审核后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审批,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严格按照规定的资格条件、程序及管理权限,组织实行省级统考。
2、严禁市县(区)越权录用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工作。严格区分考试录用公 务员和考试聘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员的性质,明确录用公务员审批权限在省级组织人事部门,市、县(区)任何单位都无权擅自录用、分配毕业生到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凡通过“三支一扶”、“进村社区”、“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各县(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考试统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分配到非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一律实行聘用制管理。
3、加大考录工作监督力度。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人发[2001]88号)精神,对凡未经考试或不按规定资格条件、标准和程序录用的人员,由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取消录用资格。对违反规定招考的单位,由录用主管机关宣布其录用结果无效或责令其按规定程序重新办理。在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要注意吸收纪检(监察)、人大、政协、群团等部门人员参 3 与,不断加强对考录工作的监督,提高考录工作的透明度。
二、加强公务员综合管理,促进公务员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1、做好公务员日常登记工作。在全市公务员登记集中审批工作结束后,公务员登记转入日常登记。凡试用期满的新录用人员、首批登记列入暂缓登记人员、军转干部及选任、调任和转任人员中符合公务员登记条件的,各县(区)、各单位要按省实施办《关于公务员日常登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甘公办发[2007]3号)要求及时申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依据规定的程序、办法审查办理登记。登记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干部任用条例》和《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规定的政策、条件、程序办事,严禁超编制员额、超职数登记公务员,严禁随意扩大登记单位或人员范围;要高度重视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调任 4 公务员的登记,必须明确调任公务员的职务层次是“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调任审批机关不得随意降低标准,放宽条件。对违规违纪调任公务员和在公务员登记中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调任和登记无效;对已调任的不符合规定人员,在公务员登记时,按不予登记人员处理,同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认真执行公务员、参照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调动规定。市直、县(区)七大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的调动,要严格按照《公务员法》有关规定,根据《平凉市市直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选调工作人员办法(试行)》(平组字„2008‟98号),在已具备公务员身份的、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和用人单位空缺职位要求的人员中选调,调入数量较大的一般应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主管部门配合,公 5 开选考。办理调动时,要严格执行干部调配纪律和程序,在“三定”方案核定的编制、职数内进行。按照2003年12月22日《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甘肃省人事厅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政机关考试录用工作的通知》(甘人事[2003]186号)文件和《关于对各级党政机关和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人员编制和干部调动进行冻结的通知》(甘组明字[2005]61号)的要求,在公务员法实施过渡期间,对违反规定以各种形式进入市县乡党政机关、进入已批准继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原依(参)照管理事业单位的人员,在公务员登记时,均按不予登记人员处理。
3、制定各类人员管理细则。各县(区)、各单位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制定各类人员的管理细则,对登记的公务员要及时审批人员工资和行政职务,将公务员单位和个人信息录入数据库;对新任职人员,工资关系随个人走,到新单位工作的同时,随 6 即转办行政、工资手续,原单位不再保留调出人员的一切关系;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机关任职或调动交流的,原则上限制在本系统内部通过竞争上岗或选调方式进行纵向交流。
4、强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层层负责制,干部所在单位向主管部门负责,主管部门向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对收集归档的材料,层层把关,严格执行档案管理规定,详细鉴别,定期整理,及时归档。各部门(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增强责任感,依法办事,坚决不允许他人涂改档案,不允许将假材料装入档案,不允许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各类证明,切实保证干部档案材料形式规范、收集齐全、归档及时,管理制度化,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遵循法制统一原则,抓好规章清理和执行情况自查工作
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平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办法》的要求,遵循法制统一原则,严格执行公务员法的规定和原则,依法办事。对于执行中不清楚的情况或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向上汇报、反映,一时难以操作的,可待省上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或细则后再行办理。对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对本县(区)、本单位原有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认真进行清理,该修改的修改,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凡与《公务员法》相抵触的有关政策一律停止执行。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重点检查执行政策纪律是否严格,有无随意扩大实施范围和参照管理范围、超编进人等问题的发生,同时认真总结实施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推动全市《公务员法》实施工作的深入开展。
附:公务员日常登记和参照管理单位申报审批工作细则
8(此页无正文)
中共平凉市委组织部平凉市人事局 2008年12月8日
主题词: 公务员 * 管理 * 通知
抄 送:省委组织部公务员管理处、省人事厅公务员管理处
中共平凉市委组织部 2008年12月8日印发
(共印
120份)公务员日常登记和参照管理单位
申报审批工作细则
一、公务员日常登记审批
(一)登记范围
1、新录用到党政机关和参照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含省委组织部选调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
2、计划分配安置到党委、行政机关和群团机关的军队转业干部;
3、调任、公选符合登记条件的;
4、首次登记暂缓登记人员中: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立案审查已经结案,结案后符合登记条件的;受开除以下行政处分已经解除,解除后符合登记条件的;上因各种原因未定考核等次,本坚持正常工作参加考核且符合登记条件的;其他符合条件的暂缓登记人员。
(二)工作程序
1、由所在机关(单位)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经党组(党委)会议讨论同意后上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
2、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对编制、职数和填表内容进行审核,提出符合登记条件的人员名单;
3、发文审批;
4、对批准登记人员的登记表一式三份加注意见、盖章,一份存档,一份退登记人员所在单位,一份留审批机关备案。
(三)所需材料
1、《公务员登记备案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备案表》),《公务员登记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一式三份;登记表、备案表电子版;
2、所在机关(单位)申请登记情况报告:说明编制数、职数、实有人员数、超或空编情况,以及 11 本次登记的次数,党组(党委)意见等;
3、相关材料附件(复印件):军转干部登记提供市编办,市军转干部安置领导小组下达的编制文件和安置指令性计划通知书;经公开考试招录的公务员和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提供录用文件和试用期满文件;调入、公选等人员提供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文件;解除处分人员提供单位解除处分的决定;其它需要提供的文件或材料。
(四)权责划分
1、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及群团组织、党委所属参照管理事业单位中符合登记条件、在登记范围内的人员和政府机关副县级职务以上人员,由组织部门负责审批。
2、政府机关及所属参照管理事业单位中符合登记条件的、在登记范围内的人员,由人事部门负责审批。
二、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审批
(一)工作程序
1、县(区)、市直各主管部门或单位向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审批的规定材料;
2、市实施办初审后将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审批的规定材料报省实施办。
3、待省实施办审批后下发文件进行人员登记。
(二)所需材料
1、申请参照管理的请示;
2、法律法规授权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主要依据;
3、设立机构的批准文件(“三定方案”);
4、拟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表;
5、《法律法规授权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确认书》;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篇4
甘政办发〔2011〕275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合理、安全、有序开发水电,确保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促进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水电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规范水电开发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我省水能资源丰富,“十一五”期间,水电开发尤其是中小水电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水电开发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支流规划工作滞后,无序开发现象突出;越权审批和未批先建行为普遍存在;水电站建设监管不严,废渣乱堆乱弃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已建成水电站环保、水保、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落实不到位,下泄生态基流普遍不足;招商引资把关不严,开发权倒卖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和规范水电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程序规范、监管有力的水电开发建设机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水能资源合理有序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促进广大农村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
(二)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有序开发水电资源为主线,以规范审批程序、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为抓手,坚决杜绝各类违法违规水电站建设,促进水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水电开发建设规划要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及有关相邻地区之间的利益,兼顾防洪、饮水、灌溉、航运和渔业等方面需要,与江河综合治理有机结合,在保证生态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前提下,充分挖掘利用潜力,提高利用效率,优化水电站开发布局,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环境,有利生态。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水电开发的关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切实落实好各项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在恢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相处。
——依法依规,监督有力。水电开发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大水电开发前期、建设、运营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防洪、安全生产等全方位管理,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二、科学开发水电
(一)完善水电规划。要按照“统筹兼顾、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保护生态”的原则,综合考虑发电、防洪、灌溉、供水、旅游、渔业等水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抓紧编制或完善全省水电规划。黄河、渭河、白龙江、白水江、洮河、湟水、大通河干流的水电规划除国家完善调整的以外,其他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完善和调整;省内其他河流的水电规划由所在市州负责编制和完善,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水电规划要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流域生态环境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防洪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和电力发展规划等相协调。未列入规划、不符合规划或没有规划的水电站一律不予审批。
(二)明确项目核准权限。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进一步调整中小水电核准权限。自2012年1月1日起,除由国家核准的水电项目外,省内其他河流装机容量25万千瓦—5000千瓦(含5000千瓦)的水电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核准;装机容量5000千瓦以下的水电项目由市州发展改革部门核准,不得下放核准权限。水电项目核准要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办法》(甘政办发〔2011〕124号)有关要求,在报请核准前须取得国土、环保、水利、林业、建设、农牧、电力、地震、安监等主管部门的相关批准文件。同时,针对省级和市州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非主要河流的水电项目,省发展改革委要结合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简化前期工作和核准程序的具体办法,促进水电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建立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等,省发展改革委要建立水电开发准入和退出机制,从技术、资金等方面设立准入门槛,确保水电开发业主在环境保护、水土流失防治、水生生物补偿、地质灾害防御和移民安置等方面有能力实施恢复和补偿措施,禁止和淘汰没有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的单位、个人投资开发水电项目。对核准文件有效期内没有开工建设或私自倒卖水电站开发权的,原项目核准文件自动失效,按基本建设程序重新审批。各市州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条款,积极探索建立水电开发履约保证金制度,履约保证金收取单位、收取途径、资金比例、返还方式、监管措施等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额度原则上不超过总投资的5%。对按期建成的水电站,要积极主动返还履约保证金本息,维护政府诚信。
(四)节约利用土地。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审查水电站用地方式和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尽可能减少占地,少占或不占耕地、草地和林地。对确需占用耕地、草地和林地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占用的相关审核审批手续,把好行政许可关,杜绝“批少占多,未批先占”等违法行为发生。同时,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压覆矿产资源审查,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防止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
(五)加强水电运行管理。各水电站业主要按“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服从水利部门和抗旱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调度,编制汛期调度运行计划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保障上下游、左右岸生活、生产用水以及安全。水电站运行前要按照《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新建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管理办法》等规定,完成电力质量监督检验,通过并网安全性评价,办理发电许可证。水电站运行必须保证合理的生态下泄流量,避免造成下游河段脱水,最大限度减轻对水环境和水生生态的不利影响。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的检测和监管。水电站运行要遵守监管部门关于大坝安全管理及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时,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各类制度规范,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员工培训教育,提高水电站安全运行水平。
(六)不断创新水电开发机制。省发展改革委要根据国家规范和加强水电开发建设管理的政策措施,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合理的水电利益分享机制和具体实施办法,鼓励农牧民以投资、土地或其他方式(投工投劳)入股参与水电开发,以及通过电价调整等手段为当地群众完善社会保障、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多种形式,使当地群众切实感受到水电开发带来的好处,实现水电产业和谐发展。
三、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和移民工作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河流水电开发规划必须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认真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生态脆弱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根据功能定位,实行水电资源限制开发;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不含实验区)、重点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原则上禁止开发水电。
(二)落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责任。水土保持是水电建设和运营中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工程建设单位要认真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切实做好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工作。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建设单位认真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有效控制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尤其要重视取土、弃渣治理。
(三)完善水生生物保护措施。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损害谁修复”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水电开发对水生生物资源影响的补偿制度。已建设的水电站应制定水生生物补偿方案,落实补偿措施和资金,采取补救措施,将水电开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新建水电开发项目必须进行水生生物专题评价。确实需要在各类保护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征求林业、农牧、国土资源、水利、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并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补偿。
(四)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电工程是百年大计,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程规范进行工程设计,确保万无一失。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严格按照评估确定的防治措施施工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不得投入运行。水电站业主要进一步加强水电开发建设中不良地质条件地区的地震地质勘查和专题研究论证、勘查设计及防治措施。要高度重视高坝大库、病险水库大坝的安全问题,严格执行水库建设抗震规程规范,做好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
(五)妥善解决移民问题。移民安置工作是水电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落实移民安置方案是水电开发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涉及移民的水电站,有关设计、建设、监理、业主和所在地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按照“移民生活水平不下降、长远生计有保障”的原则,制定实施细则及配套办法,认真开展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并依据职责分工,超前启动和加快移民安置,研究制定落实移民政策的具体措施,确保移民安置与工程进度相协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省水电开发建设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省安监局、省地震局、省信访局、甘肃电监办、省电力公司等部门组成,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召集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部门和行业工作进展,及时研究解决全省水电开发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二)明确职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级政府是水电站监督管理主体,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是水电开发的主管部门,水利、环保、国土资源、林业、农牧、移民、地震、安全、电监、电力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管理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水电站监管工作,特别是要对小水电站的建设质量、“三同时”制度落实、防洪安全、森林草原植被恢复、安全生产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
(三)强化问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水电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严肃查处在水电站开发前期、建设、运营等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各级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水电开发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批准或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水电站,追究项目所在地政府主管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对恶意串通、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的,依法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建设以及不符合国家安全规范的水电站,电监部门不得受理《电力业务许可证》申请,电网企业不得批准上网。无法排除或拒不排除安全隐患的水电站,由地方政府下达关停决定。
各市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管理办法,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加强督查指导,确保水电开发建设科学有序进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篇5
镇巴县观音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观音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
规范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村委会:
为进一步抓好我镇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规范村级计生阵地建设,规范资料档案,突出规范化管理人口和计生工作质量,稳定我镇低生育水平,配合县局顺利完成创建市级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县的工作目标。按照《镇巴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管理细则》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今年确定司溪河、小南海、星子河、大市川、楮河、继丰、桥沟、米家坝八村为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村。各村要尽快按细则标准,逐一进行规范和达标,并按要求在5月31前按质量要求标准向镇计生领导小组提交请验报告,镇计生
领导小组将组织人员对此项工作进行验收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
附:《镇巴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管理细则》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篇6
一、准确把握办公室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增强做好办公室工作的贵任感
要充分认识到国企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性。办公室是连接领导机关与部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一个企业的中枢,处在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协调、服务全局的关键位置, 是企业的窗口。加强国企办公室工作, 增强办公室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于落实国企工作部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促进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团结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紧紧围绕办公室工作的重点,强化措施, 进一步提升办公室工作质量
1. 加强学习, 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国企办公室工作的新要求,把加强学习作为提升办公室整体素质的基础工作。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指示,加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 提高理论素养和抓落实的自觉性;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总结近年来办公室工作,学习公文管理、公文写作等业务工作。结合具体工作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突出市场经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学习, 不断提高办公室服务能力和水平。
2. 超前服务,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
国企办公室要在企业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牢牢记住以服务为根本任务,切实做好两大服务。一是领导服务,为国企重大活动当好参谋,不断提高文字服务水平。二是全局服务, 办公室是中枢部门,和各部门联系广泛,要切实做好全局服务。
同时,服务做“加法”,要在“好”上用力,进一步提升办公室工作质量。确保工作质量、工作方法、工作机制都要“好”。 时限做“减法”,要在“快”上用力,即尽量缩短工作办理时间, 减少工作步骤,进一步提升办公室工作效率。效能做“乘法”, 明确上传下达、材料报送的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和健全完善机制、强化技术支撑;对外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对接协调,为员工提供联动服务,对内强化业务培训,调动和发挥好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来提高效率, 提升业务经办能力。 矛盾做“除法”,要在“实”上用力,注重提炼工作方式方法, 进一步提升办公室工作的执行力;要聚焦重点、多措并举抓好落实,及时发现问题、收集准确可靠的信息,形成、报送相关材料,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最后,要在“法”上用力,进一步提升国企办公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有关工作。
3. 健全机制,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健全机制,务实举措,全面提高办公室工作水平。国企办公室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职尽责,适应新形势要求,增强服务能力,要参谋在前,致力找到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创新性思路和突破性举措,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方、 言之及时,推进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转轨道, 有一整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并按照机制抓好落实。健全调研工作制度,积极献计献策;健全文会办理制度,提高辅政水平; 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灵通信息;健全督察督办机制,推进工作落实;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强化工作保障。
4. 四忌四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
作为一个团队,国企办公室在践行“使命意识、全局观念、 奉献精神”的企业文化的前提下,要强化自身,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员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进一步提高能力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注意做到“四忌四要”:一是忌无序,要务实。工作中要提高判断力和执行力,增强协调性,要扑下身子,少说多做,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协调有力,做好“总调度”;要服务到位,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二是忌粗糙,要严谨。办公室工作涉及面广, 影响面大,工作中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追求零差错。三是忌铺张,要俭朴。坚持勤俭节约,简单朴实,推进各项事业。 四是忌摆谱,要亲和。在和各部门协调沟通中,态度上要发自内心的真诚与谦和。
国企办公室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认识,精准定位,切实增强做好国企办公室工作的责任感,积极当好参谋助手;敢于牵头、善于协调,切实担当起综合协调的重任; 真抓实干、强化落实,切实把“忠诚为要、卓越为先、创新为源、 拼搏为荣、奉献为上、自律为基”做为国企办公室系统的工作要求,本着对企业发展负责、对事业负责、对自己成长负责的态度,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好的态度,完善规范、有序推进办公室工作,不断加强办公室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修养, 提升素质,努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办公室队伍。
摘要:本文立足于国企办公室工作的特点,从国企办公室的重点工作方面,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国企办公室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办公室工作,特点,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月东.新形势下办公室工作刍议[J].
[2]蔡中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推动办公室工作迈上新台阶[J].
[3]丁锡平.办公室工作要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J].
[4]劳林灵,陈任诗.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几点体会[J].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篇7
发布部门: 技术管理科
文号: 冀建质【2012】87号
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管理总站
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局),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华北石油管理局:
为规范建设工程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见证取样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严格见证取样人员岗位管理
(一)施工单位取样员的基本条件。具有建筑工程类初级以上技术职称或高中以上学历,具备建筑施工试验知识,取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见证取样人员岗位证书,常驻施工现场并经项目经理授权的人员。
(二)监理(建设)单位见证人员的基本条件。具有建筑工程类初级以上技术职称或高中以上学历,具备建筑施工试验知识,取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见证取样人员岗位证书,常驻施工现场并经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授权的人员。
(三)施工现场见证取样人员配置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应配备足够的取样员、见证人员。每个工程项目配备的取样员、见证人员均不少于两人,每个取样员承担的单位工程数量不超过5个,每个见证人员承担的单位工程数量不超过6个。
(四)见证取样人员培训管理。全省见证取样人员岗位证书实行统一管理,具体工作由省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检测管理总站实施。各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质量见证取样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具体工作可委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考核合格的见证取样员,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放统一格式的岗位证书和印章。见证取样人员岗位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每年须参加不少于8课时的继续教育培训。见证取样岗位证书信息纳入省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检测管理总站信息系统和“一卡通”系统。
二、强化见证取样送样过程控制
(一)实行见证取样的范围。
1、下列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材料及构配件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比例不少于有关技术标准中规定应取样数量的30%。重点工程、国家投资的公共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比例为100%。
(1)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2)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3)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
(4)用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
(5)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
(6)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合料和外加剂;
(7)地下室、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
(8)用于承重的钢结构试件;
(9)预应力钢绞线、锚夹具;
(10)沥青、沥青混合料;
(11)道路工程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12)建筑外窗;
(13)建筑节能工程用保温材料、绝热材料、粘结材料、增强网、幕墙玻璃、隔热型材、散热器、风机盘管机组、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等;
(14)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它见证取样和送检项目。
2、下列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所用的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数量按每批数量的3%抽取,且不少于一组(件)。
(1)用于水暖安装工程的管道、阀门;
(2)用于电气安装工程的电线、电缆、开关、插座、配电箱(盘)。
(二)工程施工前,施工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预算表和材料进场计划以及相关标准和规范,编制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并根据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制订相应的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应报监理单位审查并监督实施。
(三)见证取样人员确定后,应在见证取样和送检前书面告知该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和承担相应见证试验的检测机构(见证取样人员授权告知书见附件1)。见证取样人员更换时,应在见证取样和送检前将更换后的见证取样人员信息告知监督机构和检测机构。
(四)见证取样人员工作要求。
1、取样员必须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取样。取样时,见证人员必须现场见证。取样后,取样员和见证人员要及时进行标识和封志。试样标识应有唯一性,按照取样时间顺序连续编号,不得空号、重号。标识和封志应至少标明制作日期、工程部位、设计要求和组号等信息,并由取样员和见证人员签字盖章(手章)。见证取样人员填写见证记录(见证取样记录见附件2),由施工单位将见证记录归入施工技术档案。
2、见证人员、取样员要确保样品从取样到送样全过程可控,见证人员与取样员一起将样品送至检测机构或采取有效的封样措施送样。封样和收样时留影像资料。
3、施工现场应按照单位工程建立试样台帐。取样员制取试样并做出标识后,应按试样编号顺序登记试样台帐。检测试验结果为不合格或不符合要求时,应在试样台帐中注明处置情况。
(五)检测机构工作要求。
1、检测机构应对样品和见证记录进行确认,对不符合下列要求的样品应当拒收:见证记录无见证人员签字盖章,或签字的见证人员未告知检测机构;检测试样的数量、规格等不符合检测标准要求;封样标识和封志信息不全;封样标识和封志上无取样员和见证人员签字盖章。
2、检测机构应设专人负责试样留置工作。对规范和标准有明确要求的,应按规范和标准的规定留置。规范和标准没有规定的,应在样品检测完成后留置不少于72小时。
3、检测机构对出现涉及结构安全的不合格检测结果,应在24小时内书面告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并应单独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台帐。
4、检测机构应在单位工程主体结构验收前出具单位工程检测报告汇总表。
三、加强对见证取样工作的监督管理
见证取样人员对见证取样和送检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承担相应责任。施工单位要留存检测不合格建材的退换货记录、返工整改等资料及整改前后的影像图片,由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监理单位应在监理资料中反映不合格建材的处置情况。监理单位应在主体验收前核查检测单位出具的单位工程检测报告汇总表。
见证取样人员玩忽职守或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收回其见证取样岗位证书,情节严重的,三年内不得从事见证取样工作,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见证取样工作的监督管理,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人员进行查处,记入不良行为记录。
附件:
1、见证人员授权告知书
2、见证记录
主题词:加强 管理 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篇8
沪消〔2007〕23号
防火监督部、各公安消防支队,各施工图审查机构: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明确法律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社会群众,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筑工程消防行政许可、消防设计施工图技术审核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调整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批范围
(一)下列建筑工程的方案、扩初设计应报市消防局审批,其它建筑工程的方案、扩初消防设计原则上不再送公安消防部门审批:
1、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
2、单幢建筑面积大于20000m的公共建筑或商场部分面积大于10000m的商住楼建筑(不含配套的地下车库面积);
3、总投资大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甲乙类厂房、装置、储罐和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其他工业厂房(不含土地费用);
4、占地面积大于1500 m甲乙类仓库和占地面积大于12000m的丙类仓库、物流中心;
5、轨道交通、隧道、大桥、码头等重大市政工程;
6、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市消防局审批的其他重大或重要项目;
7、除住宅项目外,占地面积大于10公顷的总体规划方案。
在浦东新区范围内的上述工程,除以下工程应由市消防局审批外,其余工程由浦东新区公安消防支队负责审批:
1、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
2、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甲乙类厂房、装置、储罐和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其他工业厂房;
3、轨道交通、隧道、大桥、码头等重大市政工程;
4、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市消防局审批的其他重大或重要项目。
(二)本市范围内加油加气合建站工程统一由市消防局(防火监督部重点监督处)审批。
(三)本市范围内码头工程的水域部分工程由上海市消防局水上公安消防支队审批。
二、调整建筑工程竣工简易消防验收范围
2简易消防验收范围调整如下:
1、经过消防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消防技术咨询和施工现场指导服务,并由其出具消防技术报告,且办理过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简易审批手续的内部装修工程;
2、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的3层及3层以下的办公建筑; 3、6层及6层以下普通住宅;
4、丁、戊类厂房、库房(含堆场);
5、工程配套设施(指项目附属单独建造的变配电房、锅炉房、燃气箱式调压站、公交站、门卫室、围墙、雨蓬等)。
三、规范施工图消防技术审查工作
各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切实履行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施工图阶段的技术审查职责,不断提高审查水平和质量。
(一)各施工图审查机构除执行《上海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考核管理办法》、《上海市审图公司施工图消防审核实施细则》外,还应严格执行本市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工作。
(二)各施工图审查机构要严格执行审核程序,对经公安消防部门方案、扩初审查的工程必须落实消防审批意见。
(三)各审查机构要组织审查人员认真学习消防技术规范,提高准确把握规范的能力。对审查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应及时书面请示市消防局,防止发生规范适用不统一、运用不合理等情况。
四、施工图审查机构日常监督
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统一思想,严格履行对施工图审查机构的日常监督职责,切实发挥施工图审查机构在消防设计社会化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同时要加强本级公安消防部门简易验收项目的定期抽查,依法查处各类消防违法违纪行为。
(一)市消防局防火监督部建审处负责施工图审查机构消防设计审查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定期组织抽查,通报相关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解答施工图审查机构提出的消防技术问题;落实审图备案和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工作。市消防局防火监督部窗口办负责审图备案证书的发放工作。
(二)各公安消防支队按职责分工落实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监督工作,利用网络数据库资源,提高综合管理的水平。日常监督检查和竣工消防验收发现的消防审查问题,应及时汇总并书面报市消防局防火监督部,由防火监督部统一协调处理。
以往规定与本通知要求不符的,以本通知为准。此通知。
二○○七年二月二日
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筑工程消防行政许可、消防设计施工图技术审核管理工作的通知
(草案)》的说明
自2003年本市改革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管理工作改革以来,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和各施工图审查机构审图、设计单位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和管理工作,周密部署,有序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审图公司未按规定的审核程序审查,对于八大类建筑工程未要求建设单位提供我局方案、扩初审核意见;二是个别审图公司对于我局前几年抽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等。所以,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图公司行为,明确法律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社会群众,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注:该说明是指行政规范性文件报请审核时,法制机构或者起草部门就行政规范性文件草案所作的说明,内容包括: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必要性;所要解决的问题;拟采取的措施或者将要实施的制度;起草中的分歧意见及其处理方法]
制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上海市消防条例》;
3、《上海市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沪消发【2003】209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篇9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工作, 具体体现在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到编制会计报表的一整套会计日常核算工作中。它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着和监督着企业、事业、机关及其他经济活动过程的资金运动及其成果。如何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健全和完善会计记账规则。这是规范会计行为, 提升会计档案价值的前提保证。《会计法》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人员、会计管理工作等都提出了要求, 体现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主要内容。各单位要依据《会计法》与国家相关法规, 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 从而使会计基础工作做到原则性和操作性相统一。
二、依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必须根据各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事项,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下子接受, 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对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
三、如实登记会计账簿。做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 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 会计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 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
四、严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 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其编制依据相一致的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 并根据核算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 为经济管理层提供价值信息和经济信息。
五、重视会计档案价值要求。在开展会计业务的过程中, 就要注意程序、手续、报表、资料的合法性、整体性、真实性和原始性, 不能带主观性、武断性和随意性, 更不能随意更改、撤换。
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 会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懂得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必须遵纪守法;第二, 会计人员必须要有一流的专业技能, 还要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同时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跟上形势发展;第三, 会计人员应具有一流的职业道德, 具备公私分明、清正廉洁、顾全大局、恪尽职守的品格。真正做到:政治上求高、思想上求新、理论上求明、业务上求精、工作上求实、作风上求正、生活上求廉。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对于一个单位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强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有效杜绝管理漏洞和违法行为, 规范会计材料的立档与保管, 针对会计实务中的各个环节, 着手于基础, 着力于规范, 从以下几方面夯实会计档案管理基础工作。
一、规范会计档案立卷。装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 封粘装订线, 并在封粘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 (凭证) 盒中, 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年度终了必须进行封账, 活页账簿必须将空白账页取出, 已设置会计科目但无业务发生的账页应该保留。必须按账页编号顺序填写“目录”及“账簿使用登记表”, 与账簿一并装订。装订后需将装订线封粘, 由会计人员在封粘处加盖印章。年度终了必须将会计报表逐页编制序号, 分别填写“会计档案卷内目录”和“会计备考表”。因会计月报表与会计决算表的保管期限不同, 必须分别装订成册。
二、规范会计档案保管。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 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 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 要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工作。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对已离任的财会人员, 其会计档案应交本单位综合档案室或财会部门保管, 不得自行存放。对已终止会计核算业务的单位或部门, 其会计档案应交局档案室保管。凡未移交的单位或个人, 应立即办理移交手续。
三、规范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和销毁。各单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 需要销毁时, 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 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 严格审查后, 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 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 应单独抽出, 另行立卷, 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各单位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 应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以前, 应当认真清点核对, 销毁后, 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 并将监销情况报告单位领导。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往往容易被忽视, 形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 直接影响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可以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档案管理是一门学问, 里面有很多新的东西需要会计人员去学习、去探索。而这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自觉不自觉地就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自身素质。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可以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只有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 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做好;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可以促进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提高, 使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篇10
意 见
根据中央、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精神,为进一步推进xx市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努力开创我市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局面。现就规范和强化党政机关信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规范和强化党政机关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大意义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联系人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信访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是指导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和加强党政机关信访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各级党政机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履行职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正确认识群众信访问题,充分尊重、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信访权利,确保信访渠道畅通。要建立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引导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积极献计献策,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要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活动效果。积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信访群众制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受理、交办、督办、回复群众信访事项和信访档案收集整理的工作规则和制度,确保信访事项得到及时妥善处理。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按照《意见》精神,依法规范各级党政机关信访工作责任主体的工作行为和信访人的信访行为。是畅通信访渠道、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维护信访秩序的重大举措。
二、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的信访工作行为
(一)规范党政机关的决策行为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因决策失误、行为不当引发信访事项。要建立重大决策事前信访评估制度,凡涉及公共领域的决策行为,要实行法律、信访干部“两个介入”制度,以论证会、座谈会、听证会、公示等形式,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有效性。特别要支持信访干部提前介入同级决策,当好参谋,积极提供社情民意和信访稳定方面的信息,并对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提出建议和防范措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和最大民意化。
(二)规范各级干部的接处访行为
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中共中央《意见》的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工作性质和权限范围,进一步建立完善规范化的接处访实施意见和工作制度,尽快形成依法、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本着便民、为民的原则,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受理群众的各种诉求,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市政府开通市长电话,并在市政府网站设立市长信箱。市信访局在开通信访网站的基础上尽快与乡(镇)场、街道、市直单位联网,并将网址、电子邮箱向社会公布,便于群众通过网上投诉和查询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情况。乡(镇)场、街道和有信访事项的市直部门要全部开通热线电话。全市开通热线电话单位的名称、电话号码在市电视台上公告。热线电话要有专人值班,确保24小时畅通,做到问题随发生随解决,在第一时间内受理和办理群众的投诉事项。乡(镇)场、街道、市直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相关信息,做到“四公开”,即公开通信地址、公开接待时间和地点、公开联系电话、公开处访程序,并认真、及时地处理好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
(三)规范各级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
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公开接待日制度。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副市以上领导干部坚持每月轮流公开接访,时间为一个工作日。党政领导公开接访的时间、地点,接访领导的姓名、职务等每月月初提前向社会公布。同时,对群众信访集中反映的疑难、复杂问题,实行党政领导预约接访。各乡(镇)场、街道、市直各单位除定时的接待日,还应随时接待和预约接待,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活动效果。把领导接访的重点放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实行领导“接访、交办、督办、结案”全程管理、督办责任制,通过领导接访,真正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进一步树立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良好形象,维护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四)规范各级领导干部信访工作包保责任制 在做好主管范围内信访工作的同时,实行全市四套班子领导包乡(镇)场,同时包保分工管理的市直部门信访工作责任制。市级各领导班子成员如因决策不当引发信访问题或主管范围、包保范围内发生越级访、集体访,必须向市委、市政府说明情况,并分别在市委常委(扩大)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作出检讨,造成严重后果的,视情况追究相应的责任。乡(镇)场、街道、市直部门也要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包村(社区)、包企业责任制,凡本辖区或包保单位发生越级访、集体访的,市委、市政府将严格追究其责任。
(五)规范市级领导下访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到所包的乡(镇)场、市直部门下访。每月下访一次,具体下访日程分别由各领导班子办公室负责安排,并于下访前三天在市电视台公告。
(六)规范信访接待场所建设
各乡(镇)场、街道和有信访事项的市直单位和部门要设立长效性、实用的群众来访接待室。乡(镇)除设接访室外,还应设信访办公室,处理信访事项。市直单位和部门接访室面积一般不少于50平方米。接访室、信访办要悬挂醒目的群众来访接待室门牌和信访办公室门牌,要有醒目的领导接待日公示牌,室内悬挂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配备电脑、打字复印机,电话、沙发、饮水机。有条件的要配备摄像机、录音笔等取证设施,安装电子监控、电子屏幕等设备。接访室要坚持工作日全天有专人值班,做到有访必登、有访必接、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难必解。
(七)规范和加强信访队伍建设
围绕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大信访格局,积极探索建立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新机制。各乡(镇)场、街道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制度,运用“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联调联动机能,积极整合信访、综治、国土、司法、民政、农经、水管等七站八所职能部门的力量,发挥好调解工作是防止和减少纠纷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确保有专人受理信访事项,及时协调处理矛盾纠纷。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调、会商、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配齐配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人员,调处中心主任应由一名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副主任由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司法所长、信访办主任担任,工作人员不少于6人。各村要明确一名村两委成员为信访助理员。市直部门要明确一名副职分管信访工作,并确定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各科室及下属部门也要明确一名信访信息员。各企事业单位要有一名领导成员兼管信访工作。通过强化基层信访网络和队伍建设,使信访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不断提高基层就地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
三、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信访工作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健全信访工作领导体制,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党政机关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工作真正到位。
(一)明确党政机关的信访工作责任
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建立从信访事项的引发到受理、办理、督办全过程的责任体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主要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超越或滥用职权,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的;
2、党政机关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的;
3、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的;
4、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党政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导致信访事项发生的;
5、市信访工作机构对收到的信访事项应当登记、转送、交办而未按规定登记、转送、交办,或者应当履行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
6、负有受理信访事项的党政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信访条例》的规定,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
7、负有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党政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
8、负有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党政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的;
9、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党政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的;
10、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党政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
11、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信访条例》规定,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
12、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的;
13、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的;
14、打击报复信访人的。
(三)明确公安机关维护信访秩序的责任
公安机关具有维护信访秩序的法定职责。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有损害社会秩序和信访秩序的行为时,信访部门、党政机关或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及时报案,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介入,依法查处,果断处置。如果信访部门、党政机关知案不报,或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接案不处,构成违法失职行为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设立xx市信访投诉中心,确保责任追究落到实处 为严明各级党政机关的信访工作责任,确保责任落到实处,市委、市人民政府设立xx市“信访投诉中心”,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全市各党政机关的信访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受理群众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信访工作行为的投诉。市信访投诉中心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兼任主任,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市委政法委、监察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访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市信访投诉中心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纪检监察局。
信访人发现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信访条例》有关规定的,可以向市信访投诉中心办公室进行投诉,市信访投诉中心办公室应依法、及时受理,并对有关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具体问责办法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访局制定实施。
市信访局要切实履行好《信访条例》赋予的对有关党政机关提出改进工作建议权、向有关党政机关提出对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建议权和向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建议权等三项职权,并协助市信访投诉中心办公室开展好工作。
四、进一步强化对信访工作的领导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农牧场、街道、市直各单位党、政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切实将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全局进行重点部署。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要树立抓经济建设是政绩,抓信访工作也是政绩的观念。把信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同其他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要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认真研究解决重要信访问题。要增强全局意识、责任意识,配齐配强信访工作力量,主动做好涉及本部门本系统的信访工作,配合好其他部门和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各乡(镇)场、市直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本部门的信访工作负总责,对重要信访事项要亲自推动解决;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负直接责任,抓具体工作的落实;其他领导“一岗双责”,按照分工抓好分管方面的信访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也要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各专项工作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信访工作例会要按照“三固定”的要求(即:固定的召开时间、固定的参会人员、固定的会议议程)由分管领导主持坚持按时认真召开;乡(镇)场、街道、市直各单位要坚持每周研究信访工作,分析信访形势,解决信访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好主管范围内的信访工作。要认真抓好辖区信访工作考核制度的实施,根据形势发展和信访工作内容的变化,及时修订完善信访工作考核内容和办法,调动党政机关抓好本职范围内信访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全市各单位党政机关要进一步关心、支持本级信访部门的工作,积极支持信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要把加强信访部门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健全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信访工作人员,使之与面临的形势和担负的任务相适应。要加大对信访工作的投入,进一步改善信访部门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要重视信访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逐步改善信访干部队伍的结构,不断增强信访干部队伍的活力。广大信访干部要切实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为建设“平安xx”出力、为促进xx市社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医保住院管理的通知09-20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统计工作严肃统计工作纪律的实施意见09-25
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05-10
财行〔2011〕7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政府机关软件资产管理的意见06-12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门卫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11-27
关于进一步规范公文交换管理工作的通知08-16
关于进一步加强库款管理工作的通知范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