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与管理

2024-07-23

工程技术与管理(共9篇)

工程技术与管理 篇1

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

姓名:学号:

摘要:简要介绍我国现行的隧道及地铁的施工工艺,并简介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的新型工艺技术。展望我国未来的地下结构建筑发展方向并提出施工技术方面的需求和注意。

关键词:隧道;地下建筑;施工技术

一、简介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在地上建筑高度比拼的同时,地下空间的开发也成了建筑师们钟爱的方向。近年来我国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落成为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大量实验基础和施工经验,如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和顺利实施,为解决高原冻土区地下工程的施工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基础;同时,城市地铁工程的建设也对解决复杂城市地质环境条件下地下工程施工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大型桥梁、跨江隧道和海上设施的建设使水下的地下工程施工面临更高的技术要求。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完工极大地促进了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及时总结和完善这些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和其他技术成果将为今后的地下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保证,对推动我国地下工程的施工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施工方法

我国现行的地下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以下几种:

(1)、新奥法

新奥法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 在我国常把新奥法称为“锚喷构筑法”。采用该方法修建地下隧道时,对地面干扰小,工程投资也相对 较小,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施工经验,工程质量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保证。使用此方法进行施工时,对于岩石地层,可采用分步或全断面一次开挖,锚喷支护和锚喷支护复合衬砌,必要时可做二次衬砌;对于土质地层,一般需对地层进行加固后再开挖支护、衬砌,在有地下水的条件下必须降水后方可施工。新奥法广泛应用于山 岭隧道、城市地铁、地下贮库、地下厂房、矿山巷道等地下工程,是我国目前矿石隧道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

当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新奥法设计与施工城市地铁工程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智利的圣地亚哥新地铁线采用新奥法施工地铁车站,车站位于城市道路下7~9m, 开挖面积230m2,相当于17m(宽)×14m(高)。针对我国城市地下工程的特点和地质条件, 新奥法经过多年的完善

与 发展,又开发了“浅埋暗挖法”这一新方法,与明挖法、盾构法相比较,由于它可以避免明挖法对地表的干扰性,而又较盾构法具有对地层较强的适应性和高度灵活性,因此目前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区间隧道、车站、地下过街道、地下停车场等工程,如根据新奥法的基本原理,采用“群洞”方案修建的广州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及南京地铁一期工程南京火车站站,断面复杂多变的折返线工程、联络线工程也多采用新奥法。

在我国利用新奥法原理修建地铁已成为一种主要施工方法,尤其在施工场地受限制、地层条件复杂多变、地下工程结构形式复杂等情况下用新奥法施工尤为重要。

(2)、盾构法

我国应用盾构法修建隧道始于20世纪50~60年代的上海。最初是用于修建城市地下排水隧道,采用的是比较老式的盾构机(如网格式、压气式、插板式等),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采用土压式、泥水式等现代盾构修筑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具有安全、可靠、快速、环保等优点。目前,该方法已经在我国的地、铁建设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是我国目前城市隧道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

随着盾构法研究的深入、工程应用的增多,盾构法施工技术以及盾构机修造配套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提高:上海地铁隧道基本全部采用盾构法修建,除区间单圆盾构外,还使用双圆盾构一次施工两条平行的区间隧道,此外还试验采用了方形断面盾构修建地下通道;采用直径 11.2m的泥水盾构建成了大连路越江道路隧道,这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直径的盾构机。广州地铁采用具有土压平衡、气压平衡和半土压平衡模式的新型复合式盾构机成功应用于既有软土、又有坚硬岩石以及断裂破碎带的复杂地层的地铁区间隧道修筑,大大拓展了盾构法的应用范围。深圳、南京、北京、天津等城市虽然地质、水文条件各不相同,但采用盾构法修建区间隧道均取得了成功。

除了上述几点外,我国盾构技术的进步还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掌握了盾构机的选型和配套技术,与外国合作设计生产盾构机,配套施工设备包括管片模具完全能够自行设计制造;②掌握了盾构隧道的设计和结构计算技术以及防水技术;③掌握了盾构掘进控制技术,如盾构掘进参数选择控制、碴土和压力管理、地表沉降控制、盾构机姿态和隧道轴线控制、管片防裂、同步注浆等,实现了信息化施工,可以确保盾构施工的安全、优质、高效和环保;④掌握了不同地质条件和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施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但同时我们也 应看到自己的不足。

(3)、浅埋暗挖法

经新奥法多年施工总结发展而成的浅埋暗挖法又称矿山法,起源于1986年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工程,是国人自创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隧道修建方法。该法是在借鉴新奥法的理论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具体工程条件开发出来的一整套完善的地铁隧道修建理论和操作方法。与新奥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适合于城市地区松散土介质围岩条件下,隧道埋深小于或等于隧道直径,以很小的地表沉降修筑隧道的技术方法。它的突出优势在于不影响城市交通,无污染、无噪声,而且适合于各种尺寸与断面形式的隧道洞室。它是一项边开挖边浇注的施工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土层在开挖过程中短时间的自稳能力,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使围岩或土层表面形成密贴型薄壁支护结构的不开槽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粘性土层、砂层、砂卵层等地质。由于浅埋暗挖法省去了许多报批、拆迁、掘路等程序,现被施工单位普遍采纳。

浅埋暗挖法的核心技术被概括为 18字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其主要的技术特点为: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信息化施工方法,建立了一整套变位、应力监测系统;强调小导管超前支护在稳定工作面中的作用;研究、创新了劈裂注浆方法加固地层;发展了复合式衬砌技术,并开创性地设计应用了钢筋网构拱架支护。

由于该工法在有水条件的地层中可广泛运用,加之国内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等地的地铁区间隧道修建中得到推广,已成功建成许多各具特点的地铁区间隧道,而且在大跨度车站的修筑中有相当的应用。此外,该方法也广泛应用于地下车库、过街人行道和城市道路隧道等工程的修筑。

(4)、钻爆法

我国地域广大、地质类型多样,重庆、青岛等城市处于坚硬岩石地层中,广州地铁也有部分区段处于坚硬岩石地层中,这种地质条件下修建地铁通常采用钻爆法开挖、喷锚支护。钻爆法施工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钻爆、装运出碴,喷锚支护,灌注衬砌,再辅以通风、排水、供电等措施。在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时,常采用注浆、钢架、管棚等一系列初期支护手段。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和断面尺寸,钻爆法隧道开挖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开挖方法,例如:上导坑先拱后墙法、下导坑先墙后拱法、正台阶法、反台阶法、全断面开挖法、半断面开挖法、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等。对于爆破,有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技术。对于隧道初期支护,有锚杆、喷混凝土、挂网、钢拱架、管棚等支护方法。及时的测量和信息反馈常用来监测施工安全并验证岩石支护措施是否合理。防水基本采用截、堵、排等几种方法,其中在喷射混凝土内表面张挂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板,然后再灌注二次混凝土衬砌被认为是一种效果良好的防渗漏措施。

同时,经多年的施工总结和发展,我国也研究开发出一批自己的地下施工新技术,包括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大量运用的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地铁施工中的桩基托换技术、过江隧道施工中的水平冻结法、地铁车站三拱两柱结构暗挖中洞施工工艺、海上基础工程施工工艺等。

三、发展方向

我国已有近40年的地下空间开发修建史,尤其是今年来的各种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更加丰富了我国在包括地铁、隧道、地下商城等地下空间部分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与防灾救治设备维修等技术丰富和管理制度。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地质情况复杂多样,地下部分的开发利用也必然存在着极大的难度。就目前看来,我国已有的技术手段可以应付除西部和东北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城市的地下建设需求。

为了使我国的地下建筑开发日趋完备,更快的完成经济、适用、安全等要求,我们仍需努力。

1、尽早统一地下建筑的设计、施工规范,以保证其有法可依。

2、组织力量对地下建筑施工技术及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寻找更为经济环保的施工工艺。

3、加大地下建筑防水材料、工艺及设备的研究力度。目前我国地下建筑的防水问题仍是一大空白,地下部分建筑的防水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常用的工程防水技术难以满足防水要求或者后期维修复杂繁琐。故对地下防水新型防水材料和防水工艺的开发利用是刻不容缓的。

4、强化环保意识。目前我国的地下建筑,特别是地铁的施工还多采用明挖法,给道路交通以及城市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损害。故应加大施工工艺的研究力度并出台相应的规范,以期最大限度的减少地下建筑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

工程技术与管理 篇2

一、管理科学与“管理之知”

求真是科学的目的。按照传统的说法, 科学是用仔细的观察和实验收集的“事实”和运用某种逻辑程序从这些事实中推导出的定律和理论。科学概念的形成有其历史, 在这一过程中物理学家伽利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伽利略认为, 观察的事实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人们承认的宇宙模式, 但是, 在伽利略看来, 重要的事情是接受这些事实, 并且建立符合这些事实的理论——这就是科学, 科学问题起源于人类在认识世界中产生的困难。科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 在伽利略看来就是不断修正这些“宇宙模式”, 使之符合人们观察到的经验事实———这就是求真的过程。具体到管理领域, 管理科学是对管理现象的科学解释, 或者说, 管理科学的目的是在求真的过程中获得“管理之知”。

二、管理技术与“管理之术”

致用是技术的目的, 技术问题起源于人类在改造世界以符合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实际遇到的困难。技术问题产生于人类实际的或潜在的需要与当前条件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 也就是改造世界的实践目标与现有条件不足以达到目标的矛盾。解决问题就是想出方案, 想方设法加入主观努力、技术思考和物质手段, 以便达到目标。因此, 与科学问题不同, 要解决人们在改造世界中产生的矛盾, 就需要从现存的东西推理到现时还不存在的东西 (如技术工具、解决方案等) , 而不仅仅是对现存的东西进行解释。具体到管理领域, 管理技术的目的就是“致用”, 通过管理技术制定一系列的工具、手段、规则等来实现管理的具体目标, 这可称之为“管理之术”。

并不是所有“管理之术”都来自于“管理之知”, 企业家的创新, 也很少是从管理科学中推导出来的, 例如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丰田的看板式管理方法等看起来都不像是从管理科学中推导出来的, 而更像一种结合了经验、文化与灵感的混合物。从理论自身来看, 一些极为重要的管理理论, 其产生过程也没有遵循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型, 例如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就更像是一个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

三、管理哲学与“管理之道”

在管理科学、管理技术与管理哲学的关系中, 作为“管理之术”的管理技术并不全部都来自于作为“管理之知”的管理科学, 这阐明了德鲁克“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 而在于行”的逻辑基础, 然而, 是不是作为“管理之术”的管理技术就能完全把握管理的本质呢?这需要我们从整体论的角度来认识管理。

整体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 可以追溯至亚里斯多德, 同时它也是东方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整体论, 但各种整体论所共识的基点是“非加性”, 即整体不是部分的加总。基于非加性, 当我们逐一清楚了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之后, 也许我们仍然不能实施管理, 再往下一层, 当我们弄清楚了SWOT、环境、目标之后, 也许我们仍然不能实施一个完整的计划, 换言之, 管理是一个整体。从“管理之知”的角度看, 管理不等于有关组织行为、战略、营销、财务知识的简单罗列;从“管理之术”的角度看, 管理并不是所有细碎的管理规则的叠加。

管理作为一个整体, 其中的因果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多种原因与结果关系共存, 存在着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和多因多果等现象。在自然界中, 同样是适应自然界的水生环境, 自然界发明了几乎无限多的水生生物, 它们的身体结构存在无线差异。而在管理实践领域, 同样是适应市场竞争, 企业家们可以发明出多种多样的应对方法, 它们绝不是某一领域知识或规则的简单叠加或复合。换言之, 当进入到一个企业的整体环境里,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以前在组织行为、战略等各个分支领域内的知识或规则的适用性。

另外, 在传统的管理科学中, 我们通常强调上行因果关系, 上行因果关系的本质是从部分来解释整体, 认为整体是由部分所构成, 因此, 整体的因果关系能够分解为部分之和。然而, 在整体论中, 还存在由整体到部分的下行因果关系, 例如, 在社会中人的行为受社会道德与规则的约束, 主要约束力不是生理或心理因素。所谓下行因果关系就是处于低层次的所有过程受到高层次规律的约束, 并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因此, 管理的研究应该从整体的“管理之道”下行至“管理之知”和“管理之术”, 而非相反。

佛学意义上的“道”, 有几个含义, 其一指的是“能通”的意思, 即达到目的的途径, 例如通向天、人、阿修罗的是三善道, 通向地狱、恶鬼、畜生的是三恶道;其二指的是真理;其三指的是修行的方法。道家将“道”提升为万物的本体和来源, 这刚好符合整体论中的下行因果关系, “道”虽然难以精确说明, 但是,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其中有物, 其中有精”。从这个意义上, “管理之道”就是对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的规律性的理解, 它包括对管理的本源、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的追问, 因此, 对“管理之道”的探寻属于管理哲学的范畴。

作为强还原论者的温伯格强调:你若想弄懂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那你就必须弄懂基本粒子为什么会是它们现在这个样子。现代物理学已经证实温伯格观点的错误性, 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具有内廪的特征, 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就是关于微观粒子不确定的极好表达。只不过大量微观粒子的运动在常态下的统计现象, 才导致在宏观世界中我们经常感受不到那种不确定性, 即便如此, 复杂系统所揭示出的混沌、突变仍然经常提示我们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曾经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基石的物理学尚且如此, 涉及到人类社会活动的管理领域也理应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管理哲学虽然宏大, 虽然不体现为细节的“管理规则”或“管理知识”, 但管理哲学是直面管理实践的。因为“管理之知”和“管理之术”面对的都是管理的某一部分, 现实中的管理者不可能只面对部分, 如同医生面对的不是心、肝、肺而是人的身体, 管理者天然面对的就是一个整体。因此, 作为管理哲学研究对象的“管理之道”与“管理之术”一样, 具有现实实践价值且随着管理者的级别越高实践价值越大, 因为越是高层管理者, 越要从整体上把握一个组织。

管理哲学视角下的“管理之道”因为面对的是一个整体, 因此从其表现形式来看, 肯定是区别于“中层理论”的一种“宏大理论”。“中层理论”与“宏大理论”的区别是著名社会科学默顿在1968年提出的。默顿对以社会学理论总体系为目标的“宏大理论”批判道:这种社会学一般理论足以囊括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组织和变迁的所有细节, 并且足以指导研究者注意经验研究的一系列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个不成熟和有害的信条, 我们还未准备好, 还没有做出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 默顿的策略是: (1) 创立可推导出能够接受经验研究的假设的特殊理论; (2) 逐步地而非一蹴而就地发展概括化的概念体系, 既能够综合各种具体理论的概念体系。

然而, 从整体论的视角来看, 若干“中层理论”的累积并不能形成一种掌握全局的综合性理论, 默顿关于逐步地“由中层理论建立宏大理论”的设想就普遍的社会科学而言并没有实现,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 还没有一种宏大理论是依靠不断地累积中层理论而实现起来的, 相反, 大量的中层理论假设是在已经存在和不断出现的宏大理论的启发下而建立的。这足以说明, 我们不能累加“管理之知”与“管理之术”而成“管理之道”, 我们应该从哲学的角度展开对“管理之道”的研究, 这就是管理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孙耀君, 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2]吕力.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J].管理学报, 2011, (6) .

[3]吕力.中国管理哲学的恢复与重建[J].管理观察, 2010, (24) :28-29.

[4]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M].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 2003.

[5]温伯格.自然本性与还原论[J].江向东, 黄艳华, 编译.现代物理知识, 2003, (5) :3-7.

[6]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 齐心,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6.

工程技术与管理 篇3

关键词:工程管理;全寿命期;系统思维;工程系统分解结构

从具体的工程管理工作上看,全寿命期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多领域,多学科的内容,同时也是工程行业各类工作人员比较重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和传统的工程管理工作相比,无论是在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全寿命期管理就是在对工程施工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最终以實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高效性为最终的目标。但是无论管理工作人员如何努力,由于工程管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管理工作往往会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只有做到从根本上对这一问题进行重视,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促进工程界的长足发展。

一、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

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最优,使得工程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工程管理中就要求工程管理系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高度,在世间的跨度上要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视野要丰富。整体来说,工程管理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系统思维,主要是指思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具有形式多样化,运用范围广,创造性较强的特点。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重视整体和部,部分和部分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较为科学的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表现如下: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强调在进行工程系统整体特性与各子系统特性的差异和关联分析的基础上,从工程系统目标的一致性、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整体性三方面入手,通过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系统过程的管理活动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优化的总体目标。因此,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按照工程系统及各子系统的目标、联系、结构、功能及其全寿命期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的科学思维方式,是系统思维在工程管理领域的继承和发展,是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的最重要思维方式和研究工具。

二、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

纵观我国工程管理工作多年的历史可知,传统的管理思维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建设费用以及工程的质量等方面进行重视。管理方式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另外,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积极应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效应用更为工程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现如今的工程管理思维上看,传统管理思维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工程建设工作往往只追求阶段性的管理,加强对效益问题的重视。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往往以工程建设的过程为主,对于后期的问题不懂得维护。久而久之,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严重降低。长期以往,工程建设的高效性无法得到保证,还会给工程建设工作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从我国大多数的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的现状上看,质量不过关的工程单位不胜枚举。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影响。

2、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传统的管理思维主要是对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其发展趋势考虑不周。工程的健康问题往往是不被重视的方面。现如今,社会要发展,工程建设工作不但要保证自身的高效性,提升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做到达到一定的节能性。但是传统的工程管理工作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自身的价值和施工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才能够扩展工程管理的思维和角度。也就是说,传统的工程管理工作只是注重局部利益,根本无法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这也是传统管理思维的弊端之所在。

3、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往往受到阶段性管理框架的限制,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工程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其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超。因此,能够对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都进行深刻的认识。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往往能够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如果站在较高的层次上,这种思维的弊端也逐渐显露。所以,为了对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往往需要以全面的、完整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看待。可见,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适应现如今工程建设的高效性。

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1、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分析

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模式下,工程是人类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应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创造的,具有一定功能或价值的人造系统。它通常由在一定空间上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系统、软件系统等构成,并可用一定的功能(如产品产量或服务能力)要求、工程量、质量、技术标准等指标表达。

2、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在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工程的策划决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和后期处理为对象的全过程管理,是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和广度建立的工程管理系统架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在对工程系统全寿命期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全寿命期的目标体系及相应的实现方式,最终通过与工程专业技术系统创新、工程系统集成创新和工程管理实践创新紧密结合,成为推动工程进步与发展的源动力。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第一,工程寿命期内各阶段的管理工作。按照工程寿命期阶段划分,工程管理可分为前期策划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和工程善后管理;从管理内容上分析,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工程决策管理、工程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运行维护和健康管理等。

第二,基于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理念、理论和方法。工程全寿命期理念是指在工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工作(中都要立足于工程的全寿命期,不仅注重建设期,更注重工程的运行阶段。在实施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过程中,始终以工程全寿命期整体最优作为管理目标,在保证工程全寿命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注重资源节约、费用优化、与环境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目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以集成为重要手段,把工程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形成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集成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最优,使工程在全寿命期中都经得住社会和历史的考验。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体现,表现出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等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中,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运用体现了工程界的进步,同时也为以后先进的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参考文献:

[1]成虎.建设项目全寿命期集成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0.

[2]冒刘燕,成虎.工程专业学科体系统一性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52-55.

管理与技术的关系 篇4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与技术,它们在企业重视同时并存的,缺一不可。而他们所占不中的不同也会对企业有不同的影响。

1、管理比技术重要

好的管理基础能使技术最大地发挥效能,特别是基础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很多企业忽视基础,喜欢造一些空中楼阁,事实表明,这种情势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甚至于有害。

作为技术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到管理改革中去,同时也要注意丢掉“技术万能”这种观点,尝试从多种角度,特别是市场方面去看待一个问题。

企业的经营是多方面的,即不是单单重视技术人员,也不是技术内行的领导就能解决一切根本问题、搞好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领导人才。

虽然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管理和技术,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就很难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现有的技术也就会因管理的空白而泛滥。

2、技术比管理重要

没有技术,管理其实都变成花架子(浪费了资源创造不出价值);管理的核心目的,就是为技术、为业务、为产品、为不同的团队搭好平台(企业发展的平台),使得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能够不断得到研发和更新,技术团队,相关部门工作效率更高等等。

技术研发需要消耗智商和时间的工作是最重要的。美国大量高科技产品高科技公司的存在,说明管理做的好也比较到位,但是其他方方面面又反过来都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

3、管理与技术二者相结合

“没有技术,或者技术不够先进,企业同样可以存在,而管理却是无法回避的,管理不先进,直接面临的就是不赢利,面临的就是淘汰。”这要看企业与市场的情况,技术不先进,设备落后,有时甚至会导致好的管理制度的无法推行,可以想象,在一个设备陈旧的生产企业,由于设备精度低下,不断产生次品,若在此ISO认证、生产许可证、持续改善等先进的管理法,岂不是空谈?

首先,管理需要技术,虽然现在经理人职业化,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已成普遍,但是如果这个职业经理人不去学习相关业务,我想他不会有很好的成绩。不懂技术怎么去发现管理中的漏洞?不懂技术怎么让资源分配最优化?不懂技术怎么制定有效可行的战略目标?不懂技术怎么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再者,技术需要管理,虽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实力。但是没有管理的技术就象一盘散沙,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相关的情报、市场、财务、人力等部门与之有效配合,技术怎么体现成为优势?怎么象更高的技术门槛迈进?

作为技术人员,应该和领导层密切配合,还应该学习管理,培养战略眼光。搞技术的说难听点,把握的只是一个局部,而搞管理却要把握全局。因此学习管理对你自己,对公司都是必须。企业的经营是多方面的,即不是单单重视技术人员,也不是技术内行的领导就能解决一切根本问题、搞好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领导人才。

脱离技术谈管理和脱离管理谈技术都不正确。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和企业利益。

4、管理与技术只是公司整体经营中的一部分

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八级竞争:

1、产品和服务:这是在市场上的直接竞争。

2、技术:因为产品和服务是需要有技术为基础的。

3、管理:整体技术水平的发挥,关键看管理。

4、人才竞争。

5、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

6、机制:团队与团队之间竞争什么呢,就是机制。

7、规则:机制来源于规则。

工程技术与管理 篇5

第一章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

管理的含义

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所有资源,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二重性

1、自然属性(一般属性):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2、社会属性(特殊属性):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不同的社会制度,生产目的、管理方式不同 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即管理过程中的要素或手段。

主要有:计划(Plan)、组织(Organize)、指挥(Command)、协调(Coordinate)领导和控制。管理学 研究组织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第二章 测绘管理原理与基本方法

第一节

测绘管理原理

所谓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基本表述。所谓管理原则,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实质和运动规律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动规范。

一、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的相应原则 :(1)整分合原则:(2)相对封闭原则: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

2、人本原则的相应原则:(1)能级原则:(2)动力原则:(3)行为原则:

三、动态原理

1、动态原理

2、动态原理相应的原则:(1)反馈原则:(2)弹性原则

四、效益原理

1、效益原理

2、效益原理相应的原则

与效益原理相应的原则是价值原则。

第二节

管理方法

一、行政方法

二、法律方法

三、经济方法

四、思想教育方法

第三章 测绘管理

第一节 测绘管理绪论

一、测绘管理的概念

测绘管理:从所管理的内容来讲,是指测绘行业管理和测绘生产单位管理的总称。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指测绘管理者是运用科学艺术方法,为有效地实现测绘组织的目标而对组织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第二节 测绘行业管理

一、测绘行业管理的概念、特征

《测绘工程管理与法规》教案

1、测绘行业:是指从事测绘管理工作和生产技术的单位、企业及人员的总称。我国测绘行业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行业管理统一而人员比较分散,基本分布在三大系统:国家测绘局系统(这是主体)、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系统、国家各经济建设的专业测绘系统。

2、测绘行业管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者按照按术经济的同一性原则,对测绘经济活动进行的一种专业化分类管理。

3、测绘行业管理的特征

测绘行业管理的定义着种强调了测绘行业管理的以下六个特征: 第一,测绘行业管理是以行业利益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第二 ,测绘行业管理是以测绘行业的客观存在为基础。第三,测绘行业管理是一种专业化性质的经济管理。

第四,测绘行业管理的基本性质属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范畴。

第五,测绘行业管理既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与商品竞争的必然结果;又是由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高度发展所决定的。

第六,测绘行业管理不仅具有集中性,而且还具有分散性。

4、测绘行业管理的实施

(1)国家建立健全了各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管理部门

(2)各级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3)主要的测绘法规

第三节

测绘生产单位管理

测绘生产单位管理,是指在测绘生产单位内,科学正确应用测绘管理的原理和原则,充分发挥测绘管理的职能,使测绘生产经营活动处于最佳水平,创造出最好的经济效益。

一、测绘生产单位管理的主要内容:

1、确定测绘管理机构和建立管理的规章制度。

2、测绘市场预测与经营决策。

3、全面计划管理。

4、生产管理。

5、技术管理。

6、全面质量管理。

7、仪器设备管理。

8、物资供应及产品销售管理。

9、劳动人事与工资管理。

10、成本与财务管理。

11、技术经济分析。

12、新技术应用管理。

第四节

测绘工程管理

测绘工程管理是测绘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测绘项目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以实现项目目标全过程管理的总称。

一、测绘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项目策划:根据用户的要求,制定测绘项目的产品内容;根据测绘项目的内容、工期、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要求,分析判断需要投入的人员、设备等资源。项目技术设计:按照测绘项目的要求,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 2

《测绘工程管理与法规》教案

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设计书,提出各项精度指标。测绘工程项目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1)任务概述: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3)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4)主要作业方法和技术规定。

(5)计划安排和经费预算

(6)提交的资料 项目组织安排:按照测绘项目的专业类别、性质、难度,以及有关人员的技术背景和工作安排等,根据项目实施流程,确定参加项目的各个工序技术和质量控制人员。项目实施与质量控制:依据测绘项目要求,对各个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执行进行指导和监督,选择测量方案,确定测量手段,督促检定测绘仪器,明确质量检查方法。项目测绘技术总结:根据《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撰写技术总结,内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标、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对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分析、评估、认定,明确结论。项目产品成果整理:根据测绘项目的性质、周期及有关法规,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必要的数据备份、异地存放等防护措施,必要时制定信息安全预案。项目检查验收:按照《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T 1002—95)以及《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对最终测绘成果质量负责,按照合同约定提交完整的测绘成果。

二、招标

二、招标

1,概念:招标(Invitation to Tender)是指招标人(买方)发出招标通知,说明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及其他条件,邀请投标人(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投标的行为。

2、招标方式

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

4、招标程序

工程施工公开招标一般为:

1、工程项目报建;

2、审查单位资质;

3、招标申请;

4、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编制和送审;

5、工程标底价格的编制;

6、发布招标通告;

7、单位资格审查;

8、招标文件;

9、勘察现场;

10、招标预备会;

11、投标文件管理;

12、工程标底价格的报审;

13、开标;

14、评标;

15、决标;

16、合同签订。

三、投标

投标(Submission of Tender)是与招标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或投标人满足招标人最低资质要求而主动申请,按照招标的要求和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人递价,争取中标的行为。

第四章 测绘法律与法规

一、认真学习领会和宣传贯彻新《测绘法》

1、新《测绘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则。规定了立法的目的、适用范围、测绘性质、测绘定义、管理体制、外国人来华测绘管理等。

第二、三、四章分别规定了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基础测绘、界线测绘和其他测绘。建立和采用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以及有关数据的审核、发布和规范、标准的制定等;明确了基础测绘的性质、涵义、3

《测绘工程管理与法规》教案

分级管理、基础测绘计划编制、基础测绘成果更新等;规定了大到国界测绘,小到地籍测绘、房屋面积测量等具体内容。

第五章规定了测绘资质管理、测绘发包承包、测绘执业资格、测绘作业证件等。

第六章规定了测绘成果汇交、保管、保密、提供、使用和地图管理、测绘成果质量监管等。

第七章规定了测绘标志保护、保管、拆迁、使用、检查维护等。

第八章规定了违反测绘法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第九章附则。规定了军事测绘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测绘法的生效日期。

2、测绘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测绘资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等国家和地方性条例

工程竣工验收与资料管理 篇6

1.竣工验收管理

工程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进度计划。工程可按单位工程分别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施工过程中按分部工程组织阶段验收。

单位工程分为:地下室和*******单栋塔楼。

分部工程验收分为:主体工程验收、砌体工程、装修工程验收、室外工程验收、电气工程验收、给排水工程验收、通风空调工程验收等。

1.1.竣工验收流程图

竣工验收流程

1.2.竣工验收流程

2.竣工验收备案

2.1.过程中的工程资料管理

2.1.1资料的阶段管理

2.1.2工程声像资料的管理

2.2.竣工档案管理部门及标准

2.3.竣工图与竣工资料

2.3.1资料整理及移交

在工程施工阶段,本单位完整保存有关设计变更、过程质量控制、工序验收、材质证明、产品合格证、施工日志等准确的质量记录,记录的内容和格式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惠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除总监理工程师在检查审批后自留的任何复写件外,此类资料应以至少两套复写件的形式,由本单位随工程进度按惠州市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和惠州市档案管理部门(惠州城建档案馆)的规定,逐步归类整理并存放在符合存档要求的现场办公室,以供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发包人和总监理工程师等随时查阅;此类资料构成工程竣工资料的主要部分,除非总监理工程师另有要求,此类资料应在工程竣工前按规定装订成册并提交给总监理工程师,并为发包人提供需要数量的此类资料。

2.3.2竣工图整理及移交

竣工图应基于合同图纸、变更指令、经审批的施工作业图、大样图和配合图以及过程质量记录等进行准备和制作;此类图纸应以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格式及惠州市档案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准备和递交。本单位提供竣工图电子文档一套、晒印蓝图八套,所提供竣工图图纸的数量和格式、装订方式等应满足发包人要求,并且本单位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将本工程竣工图向惠州市城建档案馆归档责任。

2.3.3分包和其他承包人竣工图及资料规定

分包人和其他承包人(如果有)将被要求制作自己的竣工图和整理自己的竣工资料;

发包人将要求分包人和其他承包人(如果有)的竣工资料随工程进度逐步提交给承包人,由承包人统一分类整理。

2.4.竣工备案申报流程图

工程技术与管理 篇7

1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一种对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 具体来讲它包括决策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和收尾阶段。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具有开放性, 能够考虑到影响工程开展的内外因素, 对目标设计可行性、施工、运行维护进行细节的研讨, 寻找有利于工程的最佳方式。此外,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运用可以对环境的变化做到及时的观测, 有利于我们认识到工程全寿命期的发展规律。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主要强调的是工程系统的全局性, 在各个子系统具有差异的前提下, 对工程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综合功能和结构合理度上进行分析, 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提升。因此,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对子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 通过寿命期动态变化规律, 完成工程管理方面的延伸和创新。

2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是以工程建设中的质量为管理的重点, 在合理的进度下, 尽可能的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出, 保证效益的最大化。在管理手段上主要通过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上的控制, 以及运用网络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统计与核实, 保证工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技术问题和安全隐患。在这种管理思维下, 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以工程建设效益和效率为核心的思维观念下, 容易忽略工程在运行和维护上出现的问题。对工程只有短期的规划, 而没有长远的考虑, 这就会造成工程缺乏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保障。面对现实因素, 在工程的运行阶段有可能面临系统维护和更新改造。由于缺乏对工程后期的考虑, 将会缩短工程的寿命。

除此外,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在包容性上有所欠缺。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 不能够实现对环境、人员安全上的保护。作为工程的管理者要站在全局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 就我国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 很多管理人员仍然从局部利益出发。因为眼前的微小利益而放弃了工程实施的整体性目标, 无法发挥工程本身的巨大作用, 降低了工程本身的价值, 从而影响到对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

3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3.1 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分析

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 我们认为工程是指人类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对大自然进行改造和利用的过程。它通常包括对建筑物、设备和软件上的应用, 同时对工程质量、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专业的改良和设计。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工程建设与工程全寿命期有着相互的联系, 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系统环境是指在工程全寿命期中, 集合所用可以对其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因素。每一个工程都会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中进行, 在工程全寿命期的作用下, 工程系统的完事需要系统环境的支持, 即提供土地资源、工程材料、技术设备等, 这些为工程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先行条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工程系统在运作的过程中, 也会对外界环境进行一定的破坏, 即会产生工程废弃物等问题。

3.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

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上, 是以工程的策划据测、规划发展、工程施工、运营维护和后期监管为主要方向, 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构建工程的整体规划的, 具体思路如图2所示。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在研究工程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上,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目标, 对工程的技术水平进行创新, 推动工程的科学化发展, 加强工程的生命力。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对工程寿命其各个阶段进行细致化管理, 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工程的实际寿命进行分类。工程管理本身也可分析前期计划、中期运行和后期完善的几个方面。在管理内容上, 可以按照工程决策管理、工程投资规划、工程技术监督、工程质量监控等诸多方面进行。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从工程全寿命其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方式入手, 对工程的每一个阶段进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注重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问题, 还要对社会效益进行衡量。除此外, 在推进工程建设期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在保证工程全寿命期的稳定运作下, 可以对工程资源进行优化, 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再利用。工程全寿命期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手段, 站在全局的角度为工程的长期发展提供建议, 在历史的考验下实现自身的价值。

与此同时, 工程系统全寿命期也会从基本规律方面进行研究, 构建工程全寿命期的价值体系, 需要结合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两者的有效配合, 能够运用多种管理手段进行工程的全面监测, 对系统的要素、价值、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因此,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论是新时期工程管理的必然产物, 能够将工程管理体系提高到新的层面。

3.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 实现对工程全寿命期的协调管理是十分关键的。相对的, 工程管理系统思想能够在系统差异化的条件下, 对工程进行结构上的统一规划, 从功能的实现上进行整体的布局。

目标的一致性协调, 需要各个分系统服务于工程的总体功能。各个系统的完善可以实现工程总体性能上的最优。因此, 保证目标的一致性, 在面对分歧和矛盾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为工程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结构的合理性协调, 需要我们理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哲学思想下, 认识到整体与部分具有相互制约, 相互发展的联系, 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好实际问题。改良工程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 可以减少系统内部存在的矛盾, 优化工程。工程的开展通常伴随着各种问题, 消减内部阻力, 能够节约资源, 实现高效率的运作。

功能的整体性协调, 是指我们要尽可能的保证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的完整性, 不能因为内外部条件的限制而出现分裂, 这对工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我们要对工程进行整体性的协调, 这主要表现在对功能配置和产出能力的调试上。既不能包庇工程中的问题, 也不能听之任之, 要实现工程局部作用和整体作用的协调, 需要我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调节。

4 结束语

把握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规律, 能够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最优的总体目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论能够为工程的管理者和具体方案的执行者提供参考的依据, 掌握该理论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企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能够为我国的工程管理的发展提供方向。在先进的理念下, 运用科学技术, 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效用, 考虑到工程的后期发展, 能够现实我国工程管理上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李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江西建材, 2015 (3) .

[2]黄奕.清洁能源发电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0 (6) .

[3]胡道生.刍议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城市建筑, 2014 (3) .

资源、管理、技术与金融 篇8

这一切,与其说是学习,不若说是恐慌。他们到底在害怕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害怕?

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商业生态,正在发生一股并不为人注意但实则惊心动魄影响深远的变化,那就是我们已经从资源掠夺型的“市场经济社会”开始迈出,即将踏入一个要求提高生产效率的时代。Productivity——我一位好友向我提及的一个词,这个词在未来,将变得极为重要。改革开放后,中国从一开始的羞答答(所谓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完全进入到市场经济中,在这30余年里,商业组织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跑马圈地。这个词的另外一个说法就是“资源占有”。这一点,和西方资本主义早期所谓资源掠夺,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只不过我们没有使用战争和殖民地的手段。然而,将资源抢到手就是获利,哪怕是很粗放的很消耗式的,都没有关系。那是一个暴利的时代,成本不是最重要的,效率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资源占有。

美国走过同样的道路,在早年一番疯狂的资源掠夺之后,美国从资源驱动慢慢进入了管理驱动的资本主义时代,在这个时代当中,最耀眼的商业明星是以韦尔奇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群体。他们如同魔术师,可以将奄奄一息的庞然大物瞬间激活,有让大象跳舞的能力(郭士纳)。在管理资本主义时代,我们听到更多的不是企业创始人,而是企业管理明星。

管理资本主义追求效率,追求精耕细作,道理很简单:资源都被抢得差不多了。无限地追求效率的提升,管理资本主义迅速迈入了技术驱动时代。因为技术能够十倍百倍地提升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技术能够让组织在人力上的使用,不用巨无霸式的规模,不需要太过精通世故的年轻人踏上商业领袖的宝座,创始人文化出现。技术+创始人文化,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资本的力量,因为只有通过金融,企业才能进入一种超高速发展阶段,短短10来年,就可以出现从0到千亿美元市值的规模。没有资本力量完全难以想象。这就是今天的美国:金融资本主义。

中国也将进入到追求效率的下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混合着管理、技术、金融三股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再一次地跃进。资源驱动不是没有,但它和一般的市场民营企业无关。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将需要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所谓互联网思维,在商业上,其实就是这三个方向的混合体:使用技术和金融的力量,提升管理效率,从而压低成本,在与竞争者肉搏战中,获得先机。

测绘工程管理与法规 篇9

名词解释:

管理(测绘管理):

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有效实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学:

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管理者:

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们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活着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测绘行业:

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限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提供服务的业务。测绘管理决策:

测绘企业或单位为了实现预期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招标:

指招标人发出通知,说明采购的商品或需要完成的项目的名称、规格、数量及其他条件,邀请投标人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投标的行为。投标:

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或者投标人满足招标人最低资质要求而主动申请,按照招标的要求和条件,在规定时间内向招标人递价,争取中标的行为。计划:

将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组织的具体工作部门和个人,从而保证组织工作有序进行和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测绘企业:

从事测量、成图、科研等科学技术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及行政部门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简答论述:

测绘企业经营的思想:

1)市场观念:是测绘企业处理自身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的经营思想; 2)竞争观念:是测绘企业处理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的经营思想; 3)效益观念:是测绘企业处理自身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的经营思想; 4)创新观念:是测绘企业处理现状和变革之间的关系的经营思想; 5)长远观念:是测绘企业处理自身近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的经营思想。

6)社会观念:是测绘企业处理自身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经营思想。7)民主观念:是企业领导决策时处理与下属以及职工关系的经营思想。

管理的四大原理、八大原则: 四大原理: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责任原理;4)效益原理。八大原则:1)有关目标的原则;2)命令一元化原则;3)分业与专业化原则;4)管理幅度大原则;5)管理层次少原则;6)权限委让原则;7)分权化原则;8)目标管理原则。

测绘管理的职能:

1)负责测绘行业管理工作,对测绘单位的资格进行初核;2)负责制定测绘发展的规划和计划;3)负责测绘成果的审批和管理;4)参与地籍、房产测绘规划的编制工作;5)负责测量标志的检查、维护及对测绘违法行为的查处;6)负责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测绘行业的三大系统:

测绘资质管理系统、测绘档案管理系统、国家测绘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第三章 基础测绘;

第四章 界限测绘和其他测绘; 第五章 测绘资质资格; 第六章 测绘成果; 第七章 测绘标志保护;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招标程序:

1)采购编制计划,报财政厅政府采购办审核;2)采购办与招标代理机构办理委托手续,确定招标方案;

3)进行市场调查,与采购人确认采购项目后,编制招标文件;4)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函;5)出售招标文件,对潜在投标人资格预审;6)接受招标人标书;7)在公告或邀请函中规定的时间、地点公开开标;8)由评标委员对投标文件评标;9)依据评标原则及程序确定中标人;10)向中标人发送中标通知书;

11)组织中标人与采购单位签订合同;12)进行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解决中标人与采购单位的纠纷。

投标程序:

1)投标人首先取得招标文件,认真分析研究后(在现场实地考察),编制投标书。2)投标书实质上是一项有效期至开标日期为止的发盘或初步施组编写,内容必须十分明确,中标后与招标人签订合同所要包含的重要内容应全部列入,并在有效期内不得撤回标书、变更标书报价或对标书内容作实质性修改;3)为防止投标人在投标后撤标或在中标后不签订合同,招标人通常都要求投标人提供一定比例或金额的投标保证金,招标人决定中标人后,未中标的投标人乙缴纳的保证金即予退还。

工程招标投标程序

1)招投标代理合同(如果请代理);2)确定发包初步方案(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发包、直接发包);3)制定招标公告;4)招标办审核(项目登记、录入发包方案、审核公告并发布);5)投标人报名;6)投标人递交资格预审材料;7)资格预审(合格就入围,抽签入围,评分入围等);8)招标文件(代理编制、招标人审核、招标办审批、投标人购买);9)现场踏勘、提疑、答疑;10)公布限价;11)开标、评标、定标;12)中标公示;13)发布中标通知书;14)签订合同;15)招标备案、合同备案。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关系:

1)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人员能直

接有效管理的下属人员数,当下属人

数超过了管理幅度,就需要增加一个

管理层,由此形成了管理层次结构;

2)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

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即

组织规模越大,包括的成员越多,层

次就越多;

3)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

管理幅度成反比,即主管直接控制的下属越多,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

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增加。

测绘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中

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

规定》、《地图受理审核程序规定》。

常见的组织结构(举个例子):

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

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式;

举例(随便挑一个):

直线型:

厂长

┌────┼────┐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班组长

班组长

班组长

┌─┼─┐┌─┼─┐┌─┼─┐

工工

工工

人人

人人

直线职能型:

经理

┌────┼────┐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

职能组

职能组

┌────┼────┐

班组长

班组长

班组长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下一篇:工程部工作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