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技术与工程

2024-08-11

勘察技术与工程(精选12篇)

勘察技术与工程 篇1

摘要:目前虽然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勘察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 依然还有一些技术问题存在。基于此, 本文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问题遵与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建议

先勘察, 后设计、再施工, 是工程建设必须遵守的程序, 是国家一再强调的十分重要的基本政策, 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 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 除了应正确反映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外, 还应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 进行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 提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建议, 并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具有很强的工程针对性。虽然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日渐成熟,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依然有一些技术问题存在, 对岩土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都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所以需要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1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指的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 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 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房屋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 应在搜集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不同的勘察阶段, 对建筑结构了解的深度是不同的。由于地基基础属于隐蔽工程, 岩土体的受力情况相对来说也比较复杂。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问题[1]。因此, 当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 应进行施工勘察。

2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1) 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

(2) 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确定地基承载力, 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 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4) 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

(5)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 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3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3.1 资料搜索不完善, 达不到工程的设计、施工要求

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要求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工程区域总平面图、施工区域场地的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建筑物的规模、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物的荷载特点等。但是在实际勘察过程中, 由于没有和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很好的沟通, 使得这些资料搜集的不够完善, 作业人员不了解工程的结构形式以及场地的的整平标高, 同时也没有对工程勘察技术提出明确要求。

3.2 作业人员技术素质有所欠缺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 部分作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方面还有所欠缺。各个专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不够积极。不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以及勘察技术的发展程度。当遇到一些重大项目或者一些复杂的工程项目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不知道使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3.3 存在综合能力问题和岩土参数问题

综合能力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勘察人员不能很好的完成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理和应用, 不具备、总结归纳去伪求真的能力, 不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 缺乏明确的勘察目标, 勘察资料也达不到设计的相关要求[2]。参数问题主要体现在得到的岩土样品无法在室内试验和室外试验时进行应用, 由于这些岩土层出现了风化岩、粗颗粒、残积土等问题, 岩土样品保留时间过长, 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指标无法准确确定。

3.4 在界面划分和地质形态分析方面存在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施工中, 经常出现岩石和岩土体风化程度的划分、地质构造判断以及软弱结构面的划分不准确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3.5 对现代化勘察技术应用不足

当前, 很多岩土勘察依然使用表格、图纸和文字的形式来对勘察信息进行处理。描述到的定性内容也比较多。设计人员在查看勘察信息时不能快速、准确的理解, 导致勘察资料无法实际运用。一些工程虽然使用了现代化的数字勘察技术, 但是一些步骤的操作和处理还不成熟, 无法和CAD软件结构进行合理的匹配。需要再次对勘察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 这都影响了设计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4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将勘察准备工作做好

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前, 首先要将准备工作做好。勘察前要安排专人对勘察中的相关工作进行调查, 制定具体的时间计划表, 并对团队规范、工作任务进行规定。对勘察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测。考查勘察场地的天气情况以及环境情况。按照国际标准制定具体的勘察信息方案, 并根据方案对勘察任务进行执行, 积极引入先进的勘察方案, 提升勘察质量和效率, 使整个勘查工作得以改善, 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将勘察工作和设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在我国岩土工程项目施工工程中, 要将勘察工作和设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确保每个过程所设计的施工方案均和勘查工作相一致。定期组织勘察人员和设计人员开展讨论, 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 对岩土工程的施工效率进行提升, 降低勘察时间, 提升施工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 为了对勘察人员和设计人员的意见进行统一, 可以使用有限元软件来对实地勘察情况进行模拟, 保证每一个步骤都有理有据。

4.3 合理的选择勘察手段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不同区域地质情况不同, 因此需要根据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勘察措施。使用合理的勘察手段不仅可以降低勘察时间, 节约勘察成本, 而且还可以避免出现勘察事故。例如, 冲击土层中有非常多的粗颗粒砂石, 由于本地区地势情况比较特殊, 为了防止静探过程中出现设备失效的情况, 一般不使用静探法对土层的密实度及承载力进行探测。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动力触探进行探测。

4.4 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

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 实行岗位轮换制度, 使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可以互相渗透。此外, 还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技术讲座和交流, 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每年都举行一次业务考核, 奖励优秀的员工, 在员工中形成一种爱技术、爱学习的氛围, 从而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

4.5 构建勘察分析系统

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时, 为了提升勘察工作的数据分析能力, 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勘察分析系统。一个合理的分析系统不仅可以对岩土地质的分布进行定量分析, 并且还可以更加科学的利用和统计勘察数据。此外, 建立一套完善的勘察分析系统, 可以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确保工程质量, 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岩土勘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5 结论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不仅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 也是工程施工中一个主要的参考资料, 因此做好勘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实际勘察过程中,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保证勘察质量, 首先要将准备工作做好, 将勘察工作和设计工作紧紧联系到一起, 选择合理的勘察措施, 提高勘察水平, 促进勘察工作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永涛.综合勘查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查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 学术刊, 2014, (03) :121-122.

[2]陈华.办公楼的岩土工程勘查及应注意的相关事项[J].广东科技, 2010, (04) :134-135.

勘察技术与工程 篇2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电力测量技术中的电缆测量技术进行简单的研究,以便能够给电力工程勘察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电缆测量;电力工程;测量技术

电力工程勘察中的电缆测量技术是重点部分,为提高测量水平,本文重点分析其有效测量方法,希望分析能够提高电力工程建设水平。

1电缆的探查

1.1实地调查法

对电缆进行实地调查,主要是应用在线点、设施明显突出的工程中。作业施测时要逐一打开所有电缆井,对电压等级、走向、管道位置、深度等具体特征进行一一测量以获取直接数据,查证判断走向不清的管线。检测电力沟时要对各点沟断面尺寸进行查明验证,可利用直埋或套管等方式,探测地下管线的埋深、根数、排列等具体内容。

1.2开挖调查法

对于暴露在地表外的管道线路可利用地面开挖的方法进行调查,对其具体位置、高程埋深程度等进行检测,同时确定管线的对应属性。此方法主要应用在情况过于复杂、利用其他物探方式难以查明验证地下管道属性的情况中,因此工程量过大的线路测试中不适用此方法。

1.3非开挖技术

地下电缆是全部埋于地下的电力传递线路,因此需要借助物探法将地下特征以数据的形式在地面上反映出来,同时利用物探法也可对地下管线的平面走向进行探测及展示,通过对其埋深程度、各项属性的探测,预判出各管线的特征点,以此为依据进行专业管道图或是综合管道图的绘制。

1.4探地雷达法

此方法主要是利用具有高频电磁波的雷达对所探测区域进行深度扫描,探测地下物质相关信息。应用此方法时不仅要对地下待测物质进行扫描同时还要探测其周边物质,以此确定物质之间存在的电磁差异。此方法的工作原理是,目标实体发出波段脉冲波被检物接受后反射一定的波段,由探地雷自动收集并进行分析,以此确定具体被检物质的数据,通过分析整合,获得检测的。在应用此方法时,其形成的雷达图通过脉冲反射波进行展示,以黑白色或灰阶方式表示波形的正负峰值。电磁波传递路径、电磁场强弱情况、存在波形等在传播介质发生电性质几何形态变化时而对应做出改变。由此可知,根据雷达图的波程走时、波频振幅可对地下管线的位置进行探测。

1.5磁梯度测量法

此方法主要是指利用与探测物具有相似性的对应物进行磁梯度测量,通过比对此磁梯度值,实现对待测物的准确评价。此方法是电力工程项目中常见的测量方式,不仅有利于测试管道建立的深度,同时可对建设环境及地质形态进行良好测量。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非开挖式铺设地下管线,以此形成强大地下磁场。磁力探头会自动选择适宜的小空间向相关区域探进,同时采集探测数据,使得工程进展顺利。

1.6地震波人工探测法

此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技术创造出与地震波相似的信号,以此显出波值在不同物质之间产生的抗阻抗差异,继而可将此信息转化为平面图描绘出振动弹性面。在某临界点处形成关于待弹性波震动速度及抗阻值的相关测量结果。同时,利用地震波探测法既可在地上发挥作用,也可在地下发挥测试效果。

2电缆的测量

2.1电缆测量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在部分地区具有大比例尺地图,此时可充分对其原有控制点进行利用,便于对电缆进行特征测试,当缺乏测试点或是测试点密度不足时,应对测设点进行合理调整,建立远近适宜的密度控制点,便于测量。同时要注意施工不会对点位的平面进行破坏。可利用全站仪对高程控制外进行测量,通过设置光电测距导线,结合GPS定位系统对控制点进行水准测量,此时可以城市测量规范可要求地下管线的探测技术,以此提升标高设置、平面布置的精准性。

2.2电缆的测绘

根据探查地下管线绘制地下电缆草图,主要的内容为:第一,以电缆测量控制网为依据,联测电缆点,以此保证电缆点标高的准确性。第二,绘制内业平剖平断面图。

2.3中线测设

开挖电缆沟之前,要对图纸设计进行仔细的.核对,检测其中电缆沟中线的设计位置是否符合标准,并通过定位方线对检查井进行位置检测,保证其两端在满足图纸设计要求的同时合理设置控制桩,以此提升完工校准的便捷性。在进行中线检测时必须要完全符合实际需求,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在放线后进行不断复核。

2.4标高测量

检测电缆沟标高前需要以施工区域为标准控制范围合理的进行临时水准控制点的设置,同时保证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保证其铺设频率为每米间隔。完成临时水准点设置后,可在图纸上进行统一编号的标明,此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对水准控制点进行定期的复核,以此保证标高具有实效性复核使用标准。

2.5电缆排管测量

完成中线定位后,可利用白灰进行边线绘制,随后进行开挖土方,开挖进展中必须要控制基底沟槽在规定的标高范围内,同时施工中不断的进行中线复核,保证中心线在准确的设计位置。注意对已经在挖的沟槽底部设置合理的控制高程点,便于复核高程。回填电缆管沟之前,要注意测量电缆顶部标高,随后进行图纸标记并详细记录数据,将其作为竣工检验的标准,要注意对井间距、井底、管头等进行详细的测量。不仅如此,安装电缆沟支架时,首先需要进行严格的定位,随后才能进行施工操作,同时要保证水平电缆间相隔小于1m,在固定的过程中还要继续不断找平。

3电力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

3.1电力工程测量的质量的影响因素

第一,电力工程的测量质量对数据有极高要求,往往需要较高的精准性与准确度,因此操作失误势必会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不仅使得工程供存在质量隐患同时还导致对造价估算、检测计划等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进行电力工程质量检测时,操作人员的能力与水平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第二,作业施工环境也是影响电力工程测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力工程往往是在较复杂的地质环境中进行施工,因此极端天气的影响、风沙雨雪的干扰等都会对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施工过程,造成诸多损失与不便。第三,进行电力工程相关工作时要求具有精准的测量工具,因此良好的测量仪器运行状态是基本前提,由此可见,影响电力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测量仪器的精密性。

3.2电力工程测量的质量管理

第一,测量工作进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外,还要做好防患工作,对测量仪器进行相关检测,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配置与安排,以此保证电力测量工作可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可先安排职业经验丰富、技艺水平高超的工作人员,随后进行其他人员的安排,以此保证施工的科学进展。在施工的实际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工程的施工进行审查检验,做到实地考察施工实际情况,保证施工方案符合施工计划要求。第二,在电力工程的检测过程中,仪器与人员相互配合,都是影响施工进度与质量的重要因素,不见要选择符合工程要求的施工仪器、质检仪器同时还要对仪器进行定期地保护维修与检测,及时更新或校对,确保仪器的精准性,保证测量工作就顺利进行。

3.3测量工具的质量

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并未研发出精准无疑的仪器,因此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任何误差与偏差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均属于可理解,并不影响其为精准测量设备。因此工程测量仪器的精准度成为影响测量数据的重要因素。常见的测量仪器均属于高精密测量仪器,在日常不是用的过程中仍需进行定期保养,保证其测量质量。但在实际工作进展中,时常会发生因测量仪器保管不当而产生破损影响测量数据精准性的状况,由此可见,在日常管理中应当设立专门的仪器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对仪器进行科学的保养维护,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防止其耽误测量工作或是发生较大的测量误差。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工程紧迫导致缩减测量时间、简化测量程序这就会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导致测量数据丧失准确度,缩减仪器的正常使用年限,进而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结束语对于电缆工程来说,测量技术作为电缆工程的基础,它对施工全过程、成本、质量等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测量仪器的更新发展,电力工程的测绘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进步。希望本文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电力工程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娜,李鹏,刘健.电力电缆故障分析和测寻方法[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10):61-62.

[2]朱超,任艳霞.电力电缆故障暂态信息测量技术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7,33(1):51-52.

勘察技术与工程 篇3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及大中型构筑物建设步伐加快,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其拟建(构)筑物可行性分析、设计、施工及地基基础处理提供参数的准确定性及合理性显得较为重要,这些数据的来源于第一手现场资料及其试验室结果,因此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各项岩土的特性及对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服务到实际工作当中。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传统勘察技术的不足,并介绍了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技术,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讨论了数字化勘察技术实现应用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应用方法

一、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概述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勘察、设计、进度、计划、变更等数据)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该技术体系用系统工程观点,把勘察、设计的图纸、图像、表格、文字等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供各专业设计使用。

二、勘察资料收集

2.1.勘探深度及勘探间距

根據基础形式及结构形式的不同,勘探深度不同。如:一般5~6层砖混结构住宅,勘探孔深15m基本可满足要求,而5层框架结构商场由于柱网的柱荷载大,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则勘探孔深度15m一般不够。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不同,勘探深度也不同。埋藏较浅且工程地质性质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浅,而工程地质性质差的淤泥及松散杂填土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这就要求在勘探前对勘探区域地层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地基复杂程度不同,勘探点间距不同。在勘探时遇复杂地基情况,应按规范要求加密勘探点,不能局限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坚持原勘探方案不变,势必难以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埋下工程隐患。这种情况在工程勘察市场竞争剧烈而盲目压价的地区较为严重。

2.2.野外地层划分

野外地层的正确划分是室内资料整理的关键因素,对较大型的工程由于施工多采取多钻机平行作业形式,技术人员较多,各勘探班组往往各行其事,最后资料汇总后难以统一,给室内整理带来很大困难。为避免这种间题应将所有技术人员首先集中到一起共同勘探一至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并派专人现场负责勘探区域整体野外分层连线,发现异常及时研究处理。

2.3.地下水位观测

实际地下水位量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应同时观测地下水位,量测时间须在最后一个钻孔施工24h后;第二,地下水位观测应考虑周围地下水开采情况的影响,若量测时间正好处于附近抽水井抽水下降漏斗时,所量测到的地下水位肯定偏深;第三,水位量测应与钻孔坐标、标高回测相结合。我们知道勘探孔口周围地面实际不是一个水平面,水位量测参照孔口位置不同,水位埋深也不一样,因此而产生的误差几厘米是难以避免的,这根本无法满足按规范要求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为±2 cm的要求,也更无法测定地下水的正确流向。解决方法是孔口坐标、标高回测同时以标高回测时的孔口位置为准向下量测地下水位深度。

三、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应用实现的关键技术探讨

3.1.岩土工程数字化建模方法

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模型法(也叫数字表面模型)的历史较早,它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本论文主要讨论图示模型法。常用的图示模型法有边界表示法、规则格网法、等值线法、不规则格网法等,其中不规则格网法是本系统选用的模型表示法,将做详细分析讨论。

不规则格网法(TIN)是将区域内有限个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任意点不在顶点上,则该点的数字属性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所以TIN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有许多种表达TIN拓扑结构的存储方式,这里采用一个简单的记录方式是:对于每一个三角形、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边的记录有四个指针字段,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直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每个节点包括三个坐标值的字段,分别存储X、Y、Z坐标。这种拓扑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对于给定一个三角形,查询其三个顶点属性和相邻三角形所用的时间是定长的。它在沿直线计算地形剖面线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当然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变化,以提高某些特殊运算的效率。

3.2.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

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据来源包括:

(1)基础地理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自然区划图。

(2)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地理区划、河流、道路、居民区、山川、公共设施等等自然地理信息地形、地貌图,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自然地貌情况。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主要包括:

所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经过筛选、处理的各勘探点包括地理、环境、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在内的所有信息。各类建筑场地的地层信息,比如液化等级、液化指数、特征周期、年代、沉积相等。

结束语:

结合上述分析,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构建。

(1)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个数据密集、处理复杂的数据库应用问题,为了能获得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将与实体和联系相关的功能与行为剥离出来,仅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数据侧面来建立模型即研究数据对象与属性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

(2)数据库建立实现。

岩土工程一体化系统的数据有三类: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系统生成的中间数据及最终数据。原始数据由测点数据组成,而测点数据又由测点几何属性数据(位置)和测点信息属性数据;中间数据包括根据原始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地层层面等值线模型、三维表面模型、剖面模型等,根据这些模型可以生成用户需要的各种图件,还可以进行各种信息查询操作,最终数据种类繁多,主要是根据用户需要由中间数据生成,包括图形资料和文档资料(如地质勘察报告等)。

对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实施改进,逐步过渡到数字化勘察技术,并推广其广泛应用,这是勘察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其中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仅仅是因为其中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尚未完全攻克,而且我国目前在数字化勘察、勘探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很匮乏,因此,必须加大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才的培养,并加快该技术的研究应用,以真正实现岩土工程的数字化勘察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赖惠明.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探讨[J].四川建材.2007(03)

[2] 李成军.城市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模型与标准层划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06)

勘察技术与工程 篇4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忽视问题,理论创新,拓展应用

通常情况下, 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过程中, 进行岩土工程勘查实施主要是指根据设计施工建设工程的实际需求, 在设计与施工建设之前, 对于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以及环境特征、岩土结构等条件情况进行勘查与评价实施, 并通过勘查与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勘查文件的编制, 以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建设提供基础性的数据资料与支持, 保证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质量。下文将在对于岩土工程勘查作业中容易忽视问题分析基础上, 重点进行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理论创新以及拓展应用的分析论述。

一、岩土工程勘查技术与勘查中容易忽视问题分析

在岩土工程勘查作业中, 勘查技术不仅是勘查作业开展实施的重要因素, 同时勘查技术水平的高低, 直接对于岩土工程勘查作业的质量效果有着绝对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查过程中, 注意片面的地基条件只需要与负载力相符合就可以, 但是同时要注意避免对于工程建筑物内部的均匀性以及稳定性场区的土层与变形情况的勘查忽视, 也就是说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查过程, 不仅需要注意进行建筑结构荷载所需要的岩土工程特性指标以及地基基础设计参数等数据资料通过岩土勘查进行获取。其次, 在进行岩土工程的勘查实施过程中, 还容易进行忽略的问题为, 详细的岩土勘查过程中, 进行岩土勘探的深度情况应从基础底面部分进行计算, 这以要求规定主要是针对工程建筑岩土勘查过程中, 工程建筑场地在没有经过平整的情况下, 建筑现场的地面标高往往与所设计的地面标高不相符合, 如果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查之前没有进行详细标高资料的收集, 就容易在济宁岩土勘查的过程中忽视详细勘查作业中的勘查深度应从基础地面进行计算的要求和规定, 从而对于岩土勘查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理论创新分析

1. 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理论创新现状与问题

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理论创新是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发展提升的重要和有效方法途径, 在我国, 较多的岩土工程勘查设计公司在岩土勘查实践中, 对于勘查技术的科学创新以及专利技术研发, 均具有较强的创新研发意识与与较高的重视和灌注程度, 并且在对于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理论创新中,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创新效果。通常情况下, 我国岩土工程勘查设计公司在进行岩土勘查理论创新中, 多是通过对于公司自身多年的岩土勘查设计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并在以勘查设计过程中对于建设项目的深刻理解, 利用岩土勘查设计公司进行岩土勘查时的综合发展起点高以及企业规模大、技术综合性强的特征, 通过将科技创新作为岩土工程勘查理论创新的基础支撑, 公司, 企业自身进行岩土勘查工作有关的专有技术的大力开发与不断的科技创新, 以实现企业岩土工程勘查技术与专业水平大幅提升, 并促进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拓展应用, 以此推进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进步。

2. 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理论创新实例

以我国上海与辽宁地区的某岩土工程勘查设计单位的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理论创新情况为例, 进行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理论创新分析。首先, 在我国上海某勘查设计单位的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理论创新与发展过程中, 根据该单位的相关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研究课题的具体情况来看, 其中, 该单位所研发的岩土勘查专利技术申请等, 就是一种大型勘查设计企业公司进行岩土勘查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 对于该地区的岩土勘查技术发展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等, 都具有极大的积极推动作用。此外, 该地区的勘查设计单位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创新与研发实践中, 还通过进行单位企业中科技与技术创新工作的推动, 将企业中的研发中心作为核心, 各级联合推动技术创先与研发。而在辽宁的某勘查设计公司中, 该公司主要是进行电力工程的勘查设计, 在多年的勘查设计实践中, 该公司也逐渐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3. 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理论创新的几点建议

结合上述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理论创新现状以及问题, 勘查设计公司以及单位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创先研发过程中, 应注意结合一下几点技术创新以及研发建议进行创新研发实施。

首先,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创新与研发过程中, 政府部门应该注意结合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情况, 进行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创新相关的培育以及扶持政策制定。其次,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创新与研发过程中, 应注意加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 通过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 来实现对于企业专有技术保护, 促进企业的竞争发展, 推动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创新进步。

三、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拓展应用分析

在我国, 对于岩土工程的勘查设计, 早已经实现了利用地质岩土工程地质勘查系统实现对于岩土工程地质情况的勘查收集。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建设以及发展的需求, 所建立实现的工程地质调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于铁路工程以及公路工程、水电工程、港口建设等工程地质情况的调查收集, 以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建设提供资料依据, 同时对于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发展提升也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比如, 在进行某滨海低洼地区地质情况的勘查设计中, 对于该工程地区的岩土地质情况勘查工作, 就主要是通过钻结合原位实验法进行工程地质情况的勘查实现。首先, 在结合该工程地区的地基结构特征, 由于该工程施工地区的地基结构地层主要是由素填土以及粉砂、粉质粘土、砂、粉质粘土以及片麻岩等地层结构组成, 因此, 在进行该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建设中, 首先, 按照相关规范设计以及要求, 对于该工程的施工建设可行性进行勘测验证, 同时结合工程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进行该工程地质情况的勘查实施, 最终实现对于该工程地质结构中地层划分情况以及地基土工程性质的确定, 并对于工程地基中的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断、工程桩基础设计等参数进行勘测获得, 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给予指导。

四、结语

总之, 在岩土工程勘查设计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勘查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通过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勘查技术的系统分析与理论创新, 在结合勘查实践经验的情况下, 取得技术上的创新发展, 对于企业的发展进步以及勘查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等, 都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志刚.致力技术创新拓展高端市场是大型勘察单位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工程勘察与岩土行业发展道路的思考[J].中国勘察设计, 2009 (3) .

[2]李明才.浅谈标准贯入试验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和验证[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1 (24) .

[3]任红芳, 陈晓红.浅谈建筑场地岩土勘察的内容与分析评价——以天津某工业厂房岩土勘察为例[J]四川建筑, 2012 (3) .

工程地质勘察招标有关技术要求 篇5

一.勘察单位资质等级要求

甲级

二.设计要求

1.查明场地与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的类别、厚度和坡度,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等;

2.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沉降及差异沉降或整体倾斜;

3.提出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并应对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做出论证和建议;

4.提供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场地土类别,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判别地震液化,给出液化等级,提出液化处理措施(包括处理方案和处理深度、宽度等);

5.提供设防水位标高及设计要求;

6.对深基坑开挖应提供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等对临近工程的影响;

三.技术标准及相关事宜

1.本工程的质量标准为合格;

2.勘察报告应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土工实验方法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强制性条文及国家相关技术规定;

3.投标单位须依据各相关规范和规程提供合理可行的勘察方案;

4.承包范围:甲方在北京所开发楼盘中的需要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项目;

5.勘察单位在进场前,必须将勘察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报甲方或甲方委托的单位审核,认可后方可实施;

四、报价方式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探讨

岩土工程勘察这项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岩土工程勘察的最终目的就是借助多种多样的勘察测试手段来调查研究建筑场地,还要准确分析、科学的判断修建不同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通过这样做可以确保地基与上部结构共同进行,还可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一、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的问题表现如下:1、界面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在划分界面的时候,往往是按照岩土体、岩石风化的程度来进行,这种划分方法有时候无法确定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地质构造。2、无法准确确定地质的形态。地下一般分布着不明的物体,而且这些物体的埋藏深度是很难被确定下来的。3、很难取到岩土的参数。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取得原状岩土样,并且也无法开展室内试验与室外试验。4、综合能力上的欠缺。有一些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自身不具备野外勘察的能力,也不具备整理室内原始资料、分析室内原始资料、利用室内原始资料的能力,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归纳总结能力较为欠缺,经常会出现勘察目的不明确的现象,有时候他们所提供的资料并不是设计人员所需要的资料。

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一)工程地质测绘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工程地质测绘是一项基础工作。通常情况下,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要开展工程地质测绘这项工作。开展工程地质测绘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准确了解当地的地形、了解当地的地貌特征、当地的地层、地质构造以及不良地质作用间的关系,以此可以准确的划分地貌单元。在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还要了解岩土的成因、岩土的分布情况、岩土的实际厚度、岩土的风化程度。对于那些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场地,必须要开展工程地质测绘;然而对于那些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的场地,有时候工程地质测绘可以被调查所取代。要想准确认识、了解工程地质的实际条件,那么最为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工程地质测绘。高质量的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可以准确了解到地质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合理的指导勘察方法。

(二)勘探和取样技术

现阶段,钻探、物探、坑探等方法成为岩土工程勘探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由于岩土的实际情况不同,那么所采取的勘探方法是不同的。在取样地下地质条件、测试地下地质条件的时候往往会运用这些勘探方法。

在岩土勘察过程中,钻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其往往会将勘探的实际要求作为参考资料来选择钻井方法。如果所选择的钻探方法不能了解到地质条件的时候,并且该钻探方法会受到某一些条件的限制,因此在选择钻探技术的时候,事先要做好调查工作,还要分析地质条件,从而可以选择出合适的、科学的钻探方法。只有选择了合适的钻探方法,那么可以减少在勘探中的失误,还可以促使岩土工程勘探的实际效率得以提高。

物探这种方法具有间接性,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钻井、探测光。再加上这种方法比较便捷,工程地质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当前的地质条件,所以在测绘工作中经常会用到物探这种方法。一般在钻探工作之前,物探起着辅助性的作用。

(三)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技术

1、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包括了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波速测试。静力触探试验一般要采取原装液压静力触探双桥探头来进行测试,微机自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之后来准确的绘制单孔静力触探曲线。标准贯入试验往往会选择标准落锤法以及自由落体法这两种。在开展试验之前,首先要清洗干净孔,将锤击的速率始终保持在每分钟20击左右。通过开展标准贯入试验可以将砂土、粉土、粘性土的物理状况等指标确定下来。动力触探可以将风化基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指标明确确定下来。波速测试的目的在于把握各层土的剪切波速值,了解场地土类型,对建筑场地的类型进行准确的划分,最终可以科学、合理的评价地基土液化。

2、室内试验

在开展室内试验的时候,往往要将拟建场地所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作为依据。在室内试验的时候,要将有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确定下来,这就为日后全面评价岩土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常情况下,物性指标试验主要是对物理性质的指标来进行测定,以此来将土的物理性质确定出来。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压缩试验。在该试验中,要对土的压缩性进行判定,还要对各层土的压缩系数等进行准确的测定。水质分析的目的在于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准确的判定。

3、现场检验与监测

现场检验、现场监测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高级的勘察阶段中,现场检验、现场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勘察技术。现场检验、现场监测的目的在于提高工程的质量,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在工程施工阶段中往往要开展现场检验这项工作,在此项工作中要验证、核查以前岩土勘察的各项成果,从而控制好工程的质量。所谓现场监测指的是监测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影响、监测各类荷载对环境的具体影响等。此外,通过现场检验、现场监测中所获得的资料可以将某一些参数反映出来。同时这些参数为岩土工程的开展提供了资料,最终促使岩土工程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四)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

勘察单位要重视对勘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通常要让勘察技术人员参加技术培训班,促使他们的技术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勘察单位要实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让不同的勘察技术人员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对于勘察技术人员来讲,其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承载力计算中、沉降分析中、数理统计中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以此来促使勘察技术人员的技术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三、总结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技术问题。要想可以将这些技术问题解决掉,那么就要将不同的技术联合起来,真正将这些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由于每一项技术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它们所适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为此勘察技术人员要掌握各项技术的适用范围。此外,勘察单位要定期培训勘察技术人员,在培训中促使他们的专业素质得以提高,在培训中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

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 篇7

在网络信息化和计算机科学化的发展背景下, 传统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勘察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这些都得益于当前的勘察技术利用了数字化的技术, 使岩土工程所需要的信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建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处理分析。

2 岩层勘察技术的一体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岩土工程勘察的水平, 但是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 使得沿途勘察设计中依旧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勘察资料的过于专业化、不同领域设计内部联系不够、过于封闭等等;另外一些行业工程中还存在着设计系统功能的不完善, 勘查技术水平见底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要建立起岩土工程勘察数字一体化系统。一般来说, 岩土工程勘察一体化分成纵横向一体化和松散密切一体化, 所谓的一体化, 指的是借助岩土工程勘察测绘技术, 根据相应数据库系统, 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出工程项目需要的所有信息, 同时构建出计算机辅助信息处理程序, 让原来岩土工程中的手工全部转变为现代化CAD技术, 极大的提高了岩土勘察的工作效率。

3 岩土工程勘查技术数字化具体内容

3.1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实质上是岩土工程方域这方面的数字化, 它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 同时具有分布式结构、广泛的访问空间以及独立平台的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地理学等多门知识, 同时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 综合分析和管理岩土工程勘察的空间物理信息的地理数据, 为工程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 为野外的勘查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尽管地理信息系统与岩土工程勘察一体化属于不同的领域, 但是在岩土工程力学中却包含了太多的地理信息, 这些信息很大一部分都是与空间坐标有关, 后期的设计工作都是在空间信息的基础上进行, 换句话说, 全面的地理信息是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强大后盾。地理信息系统集合了采集信息、管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系统, 所以将地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该系统在采集、空间分析和管理功能, 来对沿途勘察工作以及在具体施工中所需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管理, 这与传统的勘察技术相比, 地理信息系统就具有很大的改进。具体来说, 地理信息系统在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上会更加高效快速, 而且采集的数据质量更加高, 来源更加广泛;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可以准确描述和表达出空间实体, 图形和图像的集成高度准确, 为后期勘察设计数据、构件科学专业设计、分析和决策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最重要的一点, 地理信息系统还具有智能化的可视化操作功能, 使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可视化操作有了可能。

3.2 地质统计学的应用。

地质统计学是在区域化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通过对变异函数的应用来分析不同空间中随机分布的结构性数据和空间格局异常变化, 来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的评估分析或者是模拟相关数据的离散性。地质统计学包括典型统计学和空间统计学的知识, 重点是对地质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在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中, 地质统计学与地质的历史和应力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 有一定空间相关性, 而且这种相关性在土层的随意两点间就能够得到体现, 如果两点间的距离越大, 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就会减少, 反之则会增加。一般在描述岩土空间自然相关性方面, 是建立在随机场景的基础上, 利用方差折减系数来判断出“点”和它所处环境的变异性来计算岩土性相关距离, 这也是岩土工程可靠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岩土物性参数的统计过程中, 相关距离是其中重要的参数之一, 如果土层的岩土物性在完全相关距离之内, 那么两点的岩土物性就会相互独立, 所以我们只需要计算工程中的特定土层岩土物性参数相关距离就能够清楚了解该岩层地质物性状况。在相关距离的计算方面, 计算方面有平均值法、相关函数法和回归模拟法等等, 不同的计算方法都需要相应的理论依据, 在应用的难易程度上都有差异, 有各自的优势。

3.3 岩土工程建模的应用。

不同的岩土工程, 它们的工程构造规模、形态结构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 而这些地质构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认为是点线面之间的结合, 而这些所谓的点元素的集合指的是测点、线元素之间的结合、面元素集合则是指人工填土的厚度等等、体元素的结合则是地下岩体形状特征。不同的地质对象都会在一定的空间位置范围内, 都有一定的形态地质特征, 同时与其他地质对象保持着一定的空间关系, 所以地质对象的主要特征是空间、属性和空间关系的特征。一般的地质对象能够根据地质形态来分析它们的表征, 接着再根据地质对象所处的年代、岩性、含水量和力学特性等不同属性参数来分析它们各自所处的空间分布状况, 一般的地质岩层对象在空间的上关系是邻接或者包含的关系。所以在构建岩土工程模型时需要以岩土工程的空间特征。岩土工程的属性等关系为基础, 构建模型主要依据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提炼, 用来预测一个或者多个工程地质变量的空间变化规律, 在岩土工程建模过程中, 关键部分是根据已知的数据同时按照相应的数据逻辑关系推算出提其他的位置点;另外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是针对项目工程勘察参数结构设计和地层处理的模拟。所以我们只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模拟研究区域内某点虚拟钻孔土层状况, 并且完成所有等值线搜素的工作。

结语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 这就要求各个行业对传统落后技术和方法进行革新, 同样, 我们也要对岩土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进行创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 并且要把它应用到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工作中去, 对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进行创新, 就要不断优化勘察系统内部的结构和质量, 使得勘查工作与时俱进, 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

摘要:工程设计需要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的结果和数据来确定, 但是在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得到的都是二维静态数据, 设计人员根据这些数据无法直观掌握工程地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和空间构造变化规律。近年来, 市场对岩土工程地质状况变化数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数据严重影响了工程设计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科学技术来实现岩土工程勘察的数字化, 本文将对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进行相关讨论。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斌.基于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及实现的浅析[J].科技与生活, 2013, 21 (07) :117-119.

勘察技术与工程 篇8

关键词:地基工程,勘察,管理,原则

在建筑施工行业急剧发展的背景下, 相应的地基工程所面临的地理条件和问题也逐渐多样化, 给地基工程技术的应用以及勘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题。这需要业界人士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深入研究相关技术并进行改革创新, 以便符合不断变化的地基环境考验。

1 地基工程技术

1.1 地基工程技术的含义及分类

地基工程技术一般即指地基处理技术,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技术手段改善建筑物地基的承载能力, 改善其变形能力或是强化其抗压抗渗的能力, 使其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基本性能要求。一般来说, 地基工程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岩土加固和基础工程。部分工程需要改变对其基本岩土结构进行加固, 以便达到施工要求, 对于需要进行岩土加固的地基, 其需要改变地基的基本物理特性, 所以被称为人工地基;某些只需进行基础工程措施, 就可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进行简单的基础工程措施就可以达到施工要求的地基一般称为天然地基, 其自身具有十分优良的力学性能。

1.2 常用地基工程技术分析

对于地基的处理而言, 目前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相关技术手段也很先进。就国内实际情况来说, 地基处理主要有强夯法、振冲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换填垫层法以及挤密桩法等一系列地基处理手段。强夯法主要用于砂土、湿陷性黄土、碎石土以及杂填土等地基, 以及部分对于地基形变要求较低的地基工程。强夯法在设计前需要进行现场试验, 明确其实际处理效果。振冲法可以分为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方式, 一般加填料的方法适用于粉土、素填土、砂土以及杂填土等地基, 被称为振冲碎石桩法。不加填料的方法一般适用于粘粒含量不超过10%的中粗砂地基, 被称为振冲加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一般适用于人工填土、粘性土、淤泥和碎石土等地基, 其地基中含有大颗粒碎石, 甚至还有其他大体积物质。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注浆套管周围存在凝固现象, 则不宜采用喷射注浆法进行地基处理。

2 地基勘察管理

2.1 地基勘察的目的

在建筑施工工程中, 地基勘察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做好地基勘察管理, 是做好整体建筑施工的根本。地基勘察的总体目的就是全面勘察地基的岩土技术条件, 并明确其与工程施工的关系。具体来说可以细分为四个方面的目的:

第一, 通过现有的各类手段和方法, 对地基作出一个全面的了解分析, 正确评估地基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第二, 给建筑施工项目提供地基的各项数据指标, 对建筑方案进行论证。

第三, 通过地基勘察所得出的各项数据, 对整体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环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第四, 为其他大型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2.2 地基勘察的任务

地基勘察的目的十分明确, 地基勘察的任务也是与其目标相对应的。总的来说, 地基勘察的任务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 明确施工地基的地质条件。即明确地基的地形地貌、形态特征、成因以及类型;明确地基的地层结构, 应该包含岩土理化性质、分布规律、形成年代以及岩土成因等;明确地基周边的水环境, 包括地下水分布、类型、水位情况和走势, 判断其是否会对地基形成影响。

第二, 进行地基岩土工程的分析, 提出地基的基本处理设计方案。即整理各项勘察数据, 进行汇总编册;结合施工需要选定各项计算参数;初步筛定地基处理方案;对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排除实际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并提出科学的预防处理方案;编制地基勘察报告书, 并将其提交给相关审核部门进行审核, 进而实施。

第三, 对于复杂岩土工程以及一些重要工程, 在其工程施工过程以及试用期间, 应该进行现场检测。根据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 确保工程质量。

2.3 地基勘察管理的基本内容

地基勘察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即地基勘察的三个环节。首先是地基勘察设计管理, 地基勘察设计是进行地基勘察的首要任务, 其应该对具体勘察内容、勘察地基层面、勘察步骤以及相关技术指标做出明确地规划。勘察管理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 对勘察设计的每个环节进行审查管理, 确保其可行性。其次是地基实地勘察管理, 在做好勘察设计之后, 就需要进行实地勘察。在此过程中, 需要对勘察环节的设备使用、技术规范以及具体操作进行相应的管理, 确保其能够在安全标准下进行。最后是地基勘察结果管理, 在结束地基勘察之后, 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汇编成册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对此过程要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结果提交及时。

3 地基工程技术和勘察管理的基本原则

3.1 地基工程技术的基本原则

对于地基处理而言, 其一般需要遵从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是局部加固原则。局部加固一般在复合地基中使用较多, 复合地基主要可以分为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水平增强体复合地基。对于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来说, 其包括了散体桩、刚性桩和柔性桩;对于水平增强体复合地基来说, 其包括了换填垫层、加密层复合地基和加筋层复合地基。可以看出, 加固、加密和加筋都是在局部范围得以实现的, 其与天然土层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局部加固后的地基其受力情况与破坏形式也将与天然地基出现区别;局部加固后的地基容易产生冲剪形式的破坏, 但很难发生整体破坏。总的来说, 基于局部加固原则, 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能力修正系数应为0,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为1。第二是均匀化原则, 地基增强体一般来说包含的成分复杂、用料较多、存在相互作用以及存在应力和变形的协调。所以, 在进行地基处理时, 要保证成分用料的均匀, 以促使应力形变协调。第三是共同作用原则, 共同作用是地基中必然存在的问题, 不论是加筋土地基, 还是刚性桩复合地基, 遵从共同作用原则, 协调各部受力, 是确保地基质量的根本。

3.2 地基勘察管理的基本原则

地基勘察管理是做好地基勘察的重要环节, 应该贯穿于整个地基勘察过程, 并且符合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是实时性原则, 对于地基勘察的管理, 应该与地基勘察过程实时同步, 对勘察设计、标准选取以及步骤进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做到管理与进度同步,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是配合性原则, 地基勘察的意义在于为其他环节的工作打下基础, 配合其他环节工作。主要可以分为配合地基基槽检验工作、配合深基基础施工勘察以及配合地基加固处理。地基勘察管理就应该从这三个方面配合进行。第三是精准性原则, 地基勘察的各项数据, 对于后期工作能形成极其关键的支撑作用, 能够影响到各个环节的施工以及质量。相应的管理工作就应该严格审查各项数据的精准性, 确保相关数据真实可靠, 能够符合后期工作的各项要求。

4 结语

在建筑施工发展大潮中, 地基始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所在。做好地基处理以及勘察管理, 对于地基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地基工程技术和勘察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遵循各自的基本原则, 如此才能确保地基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俞璟睿.刍议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14) :59-60.

[2]胡国宇.浅谈地基勘探工程技术[J].科技风, 2011 (10) :11-12.

勘察技术与工程 篇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岩土工程勘察体制。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工程建设迎来了高峰期。所有的工程在进行设计和施工之前,都需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不仅要正确反映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还应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进行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并服务于工程建设。由于当前岩土工程勘察方面有非常多的规范和规程,而且这些标准、规程等在具体的要求方面并不一致,为岩土工程勘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在当前岩土工程勘察整个市场格局中,各个勘察单位若要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从细节入手,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使自己完成的勘察成果能够更直接、方便地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

1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

1)岩土分类、描述准确性不高。

关于岩土分类,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岩土分类、描述不够准确的问题,规范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如(GB 50021-2001)在第3.2和3.3条中分别增加了关于岩石完整性分类和对勃性土、粉土的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以及韧性描述的规定,有效地弥补了其他鉴别方法的缺点与不足。虽然规范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岩土分类、描述作为勘察的第一手资料,其质量仍然参差不齐,质量低劣的情况经常出现,对勘察成果的质量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出现错误性的结论。

2)目标不明确且勘察依据不够充分。

只有明确了设计意图,对工作量的布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但当前不少勘察报告的前期资料收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资料收集不全,如不了解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规划地坪标高、勘探点坐标等情况。此外,对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工程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调查比较忽视,导致最终的勘察成果不能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3)勘察测试手段、方法的采用不够合适。

勘察测试手段、方法使用不当的主要原因是对勘探装备、取土器规格、勘探手段以及取样方法等的适用性、合理性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出现诸如对静力触探装备未定期标定、贯入速率未严格控制,甚至仅仅使用静力触探来替代全部的勘察工作;还有在碎石土层中做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未连续进行;在未清除孔底废土的情况下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等情况不时地出现。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1)重视勘察现场的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工作。

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勘探结果的重要数据来源,也成为解决岩土工程勘探技术问题的重点。这首先是由于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没有完整、可靠、适用的测试数据,一切分析评价都是空中楼阁。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于计算模式和计算参数,计算参数比计算模式更重要。其次,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受力环境差异,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岩土体是非均质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测试结果应具有代表性。

2)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定期对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尤其是一些老的技术人员,知识较为陈旧,对新设备、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可以通过专门的技术培训促使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同时实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勘察各专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知识渗透,尽可能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3)要理清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其涉及的基本理论,如土力学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力学理论等都属于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所以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建立相对应的本构模型,选定科学、合理的参数,最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中,应该将理论和实践置于等同的地位,不能过分强调某一点的作用。当前一些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存在着重经验、轻理论的问题,这不利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而且可能对勘察成果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4)应用工程物探技术。

近年来,工程物探专业利用如电磁波理论、弹性波理论等发展出了很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开发出了与物探方法配合使用的具备数据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身的物探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廉、信息量大等优点。这些物探方法以及设备的应用对于岩土工程勘探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与传统的钻探方法相比,工程物探技术对场地、地形条件的要求较低,花费的时间、费用也较少且具有良好的勘探精度。但不管是哪一种物探方法,其有效性决定于它对探测对象的适用性,若不具备良好的适用性,也无法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可以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综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合理地选择、应用工程物探技术对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各项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岩土工程的特殊性,许多时候无法采用直接、直观的手段实现对地基岩土性状的调查和获取其工程特性指标。这就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要掌握相关的各类规范、规程,并在勘察工作中仔细、认真以及全面考虑,确保勘察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使勘察成果满足设计的使用要求,最终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高效运行,实现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加强岩土测试新技术的应用及做好综合应用勘察手段等措施,以期指导实践,促进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黄俊泉.浅谈工程勘察中的问题与措施[J].广东科技,2007(8):101-103.

[2]常金铭.岩土工程勘探工作重点[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3]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勘察技术与工程 篇10

1 岩土项目考察中的不足

1.1 考察对象不确定及根据资料不充足

考察对象确定后, 才能针对此进行工作的安排, 帮助岩土项目工作更好的完成并解决其中的不足。不过现在有很多考察报告初期相关数据搜集工作并未被关注, 从而使得数据搜集不全面, 容易出现对模拟项目的构造情况、设计地坪标志高度、考察地点位置等不清楚的情况。另外, 关于人们利益的方面还不够重视, 并未重视考察项目区域本来的地形地貌、不好的地质影响和地质可能会出现的危害, 从而使得考察结果并不适应设计和动工的条件。

1.2 考察检验方式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考察检验方式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这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并未对考察器材、取土器单位、考察方式和取样方式等的对应形式和适应形式进行深入了解。以上问题会造成岩土项目考察工作不顺利, 像是会出现静力触探器材没有按时间固定、贯入速度没有按规定进行, 更有甚者只运用静力触探来进行所有的考察工作;或是在碎石土层使用标准贯入方式, 圆锥动力触探并没有不断工作;或是没有清理孔底废土时就开始标准贯入的工作等情况。

1.3 岩土的类别及简介与实际情况不统一

目前一些常见岩土的类别及简介与实际情况不统一, 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像是 (GB50021-2001) 中第3.2和3.3条记载的岩石全面的类别特点以及针对勃性土、粉土的摇振特征、光泽特征、干强度以及韧性特征等方面的规定, 以上这些都帮助人们更好的分辨岩土。即使有专门的规定来进行约束,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仍然不好, 岩土的分辨和特征的阐述都是考察的初期基础数据, 但数据的品质仍然没有保障, 品质特别不好的情况也普遍出现, 导致考察结果的品质不好, 影响恶劣, 更可能出现误导性的结果。

2 优化完善岩土项目工作的策略

2.1 提高对实地考察时岩土取样和原位检测工作的关注

岩土取样和原位检测是岩土项目考察结论得出的根本依据, 也是完善和优化岩土项目考察技术的关键。 (1) 检测资料是分析评估的根本, 若资料不全面、可靠、合适, 那么分析评估的结论都是没有意义的。岩土项目规划计算的稳定性和精细性是根据计算的形式和数字来决定的, 计算数字要重要于计算形式。 (2) 岩土项目检测是很困难的, 钻孔取样和样品制作时, 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干扰和环境的影响, 最终会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岩土的体质是不平均分布的, 它们的变化很多, 检测的结论是具有代表性的。

2.2 运用多种考察方式和考察思想进行工作, 加强考察的精细度

全方位的考察项目区域的各种地质情况, 从形象、物理承受力特点等方面进行考察。考察的形式不可以只使用原先单调的考察方式, 要根据先进技术的发展, 还要从多方面的工程地质进行探测、钻探、坑探等, 要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进行工程物探, 关注遥感和地理信息体系在考察中的使用 (见图2) 。

2.3 将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的经验相结合

岩土项目考察的自身就有特殊性, 它涵盖的基础理论范围很广, 像是土力学理论、项目地质理论、力学理论等都是半研究半经验的理论, 而且这些理论都是以经验为根本的, 很多验算的方式都是根据经验来得出的。所以, 根据这种特殊性, 就要将项目的实际情况, 构建符合的本构模型, 并确定科学且合适的数值, 最后解决项目进行中的问题。岩土项目考察时, 要将理论和经验放在同一层面上, 不可偏重于某点。目前, 部分岩土项目考察的工作人员重视经验而忽略理论, 这个现象的存在会阻碍岩土项目考察工作的开展, 更有可能影响考察结论, 使其出现偏差。

2.4 将先进的工程物探方式融入到工作当中

近期, 将电磁波理论、弹性波理论融入到了工程物探方式当中, 并发展出了很多新鲜的方式, 研究出了与物探方式结合运用的即有资料收集, 还有处理软、硬件功能的物探器材, 它采样的密度很大、速度也快、投入价格低、信息存储量很大。以上的物探方式和器材的使用都是岩土项目考察发展的前提。并且, 和之前的钻探方式相比较可以看出, 工程物探对场地和地质的要求很低, 而且投入的时间和金钱也很少, 并且考察很精确。不过无论哪儿种物探方式, 它们的稳定性都跟检测对象的适用性挂钩, 如果没有好的适应性, 那么结果也不一定会很稳定。所以, 面对某些比较繁琐的岩土项目技术难题, 可以将很多工程物探方式和钻探结合进行使用, 让它们相辅相成, 共同协作。科学地挑选和使用工程物探技术, 可以更好的帮助岩土项目考察工作的开展。

2.5 提高工作员工的培训次数和教育力度

固定时间的对工作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特别是部分资历较深的员工, 他们的知识体系较为传统, 对先进的技术和装置接受能力较弱, 可以开展专门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并且, 进行内部岗位轮转, 让工作员工可以更加熟悉内部流程, 让他们的知识互相渗透, 更好的帮助工作员工跟上时代的脚步。

2.6 将地质钻探的流程加以关注

岩土项目考察中的地质钻探工作是工作的重心, 也是体现考察的最好方式, 所以行使岩土项目地质钻探时一定要依照不同的岩体、地层形式和取样、检测的条件对钻孔方案进行规划, 让其可以适合技术的需要, 也能获得经济效益。像是:钻孔口径要依照钻探的目标和钻进的技术来决定, 使用原状土样的钻孔口径≮91mm;若只要确定粘性土地层的钻孔, 口径≮36mm;若在潮湿且低陷的黄土中, 就要钻孔口径≮150mm。在取Ⅰ、Ⅱ级土样时的钻进要着重关注Ⅰ、Ⅱ级土样的钻进条件。在软土、砂土、碎石土中最好的选择是泥浆护壁, 若是应用套管, 则要保证管内水位等于或者较高于地下水位, 这样取样位置要低于套管底部3倍孔径以上的距离, 避免击入套管时, 采取的土样受到干扰。可以使用冲刷、冲击和振动等形式进行钻进, 要在取样位置1m之上使用回转钻进的方式。放置取土器之前要清理干净钻孔, 下面遗留的物质厚度不可大于取土器废土段的长度。采取土样最好的选择是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 还可以运用重锤少击的方式, 不过导向器材一定要存在, 减少锤击时的位移。使用这种方式, 钻探的品质才能得到保障, 得出的考察数据才会更精准。

综上所述, 岩土项目考察的目标是项目区域的地质和气候特征以及岩土工程条件, 详细来讲就是考察项目区域的岩土特性、土层构造、空间构造以及工程特点, 还有地下水的情况, 像是补存、水位、水质等方面的情况, 还包括区域周边可能会出现的地质灾害和地质缺陷等。岩土项目考察工作就是为了考察以上这些内容, 并且综合出有用全面的资料, 分析和评估场地的岩土项目情况, 还会探讨如何解决岩土项目中的问题, 更好的促进工程项目的发展, 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前进。

参考文献

[1]黄俊泉.浅谈工程勘察中的问题与措施[J].广东科技, 2013 (S1) .

[2]常金铭.岩土工程勘探工作重点[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2, 11.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分析 篇11

1 勘察对象

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针对选定的整个地区,根据地区自然地理概况和环境地质背景,收集和整理工程地段的主要气象因子(气温、地温、冻土深度、降雨量、蒸发量);查明厂址区各建筑地段的地基岩土类别、层次、厚度及沿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分布规律;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含盐类型及含盐量; 调查场地的植被发育情况:植被种类、生长态势,分布特征,覆盖度及防风固土效果。是否存在可造成地面塌陷、沉降、开裂的不良地质作用;是否存在与地震有关的潜在地震地质灾害;所在的水文地质特征是否有利于工程的建设;有无满足工程需要的地基承载条件。针对厂址区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岩土体分布及性质,以搜集资料为主,开展现场调查和必要的勘察试验。

2 勘察点及技术方法

为准确测定有关岩土参数及相关勘察评价指标,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常采用的勘察技术方法有: 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监测等多种手段。

(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 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目的是查明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地层、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地貌单元;岩土的年代、成因、性质、厚度和分布,对岩层要鉴定其风化程度,对土层区分新近沉积土和各种特殊性土。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 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2)勘探。勘探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 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

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 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以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 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释往往具多解性, 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条件等的限制,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来验证。钻探和坑探均是直接勘探手段, 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 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 通过对不同深度的地层采样进行分析试验, 确定岩土类型及其它有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当钻探方法難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具有经济观点, 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成果为依据,切避盲目性和随意性。

(3)取样。根据场地地层情况,土层用人工挖探井刻取或静压法采取I级土试样,砂层取n级试样或W级扰动样,岩层取岩样。

(4)原位测试。静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采用原装液压静力触探双桥探头测试, 微机自动采集信息并处理后绘制单孔静力触探曲线。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采用标准落锤,自由落体法进行试验。试验前清孔干净,锤击速率20击/min左右。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可确定砂土、粉士和粘性土的物理状态、强度、变形参数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动力触探:动力触探也是原位测试的一种,通过动力触探试验可确定风化基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波速测试:目的是提供各层土的剪切波速值,判定场地土类型,划分建筑场地类别,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对地基土液化进行评价。

(5)室内试验。根据拟建场地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室内试验, 通过室内试验, 确定岩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为岩土工程综合评价和准确的土石工程分级提供依据。一般物性指标试验:测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质指标,用来判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质。压缩试验:用来判定土的压缩性,测定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压缩系数等变形参数。颗粒分析: 砂土样作颗粒分析,确定砂土的准确定名。水质分析:主要用来判定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和腐蚀性。

(6)检验检测。现场检验与监测是构成岩土工程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大量工作在施工和运营期间进行; 但是这项工作一般需在高级勘察阶段开始实施, 所以又被列为一种勘察方法。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

3 地基均匀性确定

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中,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可以有章可循,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是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但工程经验表明,绝大多数与岩土工程有关的事故是变形问题, 所以分析评价地基的均匀性就非常重要, 地基均匀性包括土层厚度的均匀性和土性的均匀性, 特别是强度指标和压缩指标的均匀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4.1.11条第3款规定了要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

4 地下水评价

为了解场地岩土层的含水情况,勘测时须对地下水试样进行腐蚀性分析,分析结果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腐蚀性评价的有关规定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有中等腐蚀性。

5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岩土工程勘察领域中不断引进高新技术。例如,工程地质综合分析、工程地质测绘制图和不良地质现象监测中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即“3S”技术的引进; 勘探工作中地质雷达和地球物理层成像技术(CT)的应用等。工程勘察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对于复杂场地和重要建筑尤为必要,对于勘察数据的处理应以数理统计为基本依据, 经综合评价才能得出较为符合实际的岩土工程参数。

参考文献

勘察技术与工程 篇12

工程建设中深基坑支护技术涉及工程地质、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等诸多方面。在实际工程中基坑越来越深的今天, 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施工中边坡修理达不到标准的规范

边坡修理是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边坡修理不达标导致的深基坑工程超挖和欠挖的现象是深基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不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人员不能够及时到位或者施工机械的操作手的操作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影响, 边坡开挖后表面的平整度和顺直度达不到施工设计要求的标准。后续的人工修理受限于施工条件, 不能做出深度挖掘, 这就导致挡土交付之后超挖和欠挖问题的出现。

1.2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实际与其施工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

深基坑支护施工实践与施工设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深基坑施工中深层搅拌桩的水泥掺量时常达不到施工设计的要求。水泥掺量过少直接导致了水泥土的支护强度的变低, 存在水泥土发生裂缝的安全隐患。其二, 深基坑施工中存在一些偷工减料的现象。为了减少深基坑支护变形的出现, 深基坑工程设计中对工程的挖土程序有着严格的要求, 并需要进行图纸交底。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为了赶施工进度、贪图局部的效益, 经常性的不按施工设计的要求开挖和图纸交底。其三, 传统的深基坑结构设计是按照平面应变处理的不能在设计阶段解决深基坑开挖的空间难题。在深基坑施工中, 处理空间开挖的问题时, 不能很好的平面应变假设设计, 适当的调整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构造, 满足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1.3 施工中土层开挖与边坡支护不配套

基坑支护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包括土方开挖和档土支护两个主要环节。土方开挖的技术含量比较低, 组织管理比较容易。土方开挖的施工方开挖的顺序比较混乱, 在雨期施工时还会出现不给挡土施工预留可以操作的工作面的现象。挡土支护技术的技术含量比较高, 组织管理比较复杂。这也导致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这两道工序协调的难度。再加上, 对于岩土工程的地下施工项目施工方的资质限制和审查不严格, 深基坑工程转手承包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不具备深基坑施工技术条件的施工方为了追求利润随意修改设计图纸。这就造成了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度较低。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 工程险情容易出现, 不能满足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的要求。

1.4 施工中成控注浆不到位, 土钉和锚杆的受力到不到设计规定的要求

深基坑支护使用的土钉和锚杆的钻孔直径一般咋在100~150厘米。钻孔的孔深范围在5米到20多米之间。由于钻孔经过的土层的质量不同, 在钻孔施工中需要认真研究土地的特征, 预防出渣不尽、残渣堆积影响后续的注浆工序以及成控困难、孔洞坍塌、无法插筋等问题的出现。此外, 深基坑工程中还存在着注浆时配料随意性较大、充盈度不够、注浆管不能插入到位、注浆压力不足等使土钉和锚杆的抗拔力到不到设计规定的要求等问题。

2 工程建设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改进实施方案

2.1 改变工程建设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方案

多年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实践, 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规律, 也为建立创新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目前在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规范和和标准。土压力分布使用库伦理论或者朗肯理论来计算, 而支护桩还在使用“等值量法”确定。这些理论算出来的数值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 深基坑工程施工设计要摒弃传统的“结构载荷法”, 彻底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一步一步的建立起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2.2 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变形观测, 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坑边坡的变形观测以及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变形观测。通过对变形观测数据的及时分析可以实时了解土方开挖以及支护设计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变形数据中的偏差可以掌握深基坑的土体变形情况、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情况和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这些数据时纠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存在的偏差、校正下部施工的设计参数, 补救和控制已施工的深基坑工程部位的主要依据。观测到发现了深基坑出现大的变形和滑动等异常情况, 可以根据观测的变形数据, 分析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做出可靠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 防止变形和滑动的继续发展。

2.3 全程监测控制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过程控制是保证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的重中之重。在深基坑施工前, 相关人员要熟悉当地的地质资料、施工的图纸以及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并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错杆的位置、长度、型号和数量以及钢筋网间距、加强钢范围、放坡系数等等。深基坑的支护工程施工方要与挖土施工方紧密协调, 坚持分层分段开挖和分层分段支护的原则, 土方的开挖的顺序和具体的开挖方法要和设计的工况相一致, 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全程控制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

3 工程建设中岩石勘察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策略

3.1 工程建设中岩石勘察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建设中岩石勘察技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 岩石勘察体系的综合运用效果不太明显。岩石勘察与设计的内容丰富, 包括地形地貌以及施工地点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和交通等确定信息和不确定信息, 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在加上岩石勘察人员对先进的勘察技术掌握的不够、整体上勘察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共同体导致了岩石勘察体系运用的效果不明显。其二, 于岩石勘察中信息技术和专业软件应用不足。主要体现在软件功能比较单一, 不能实现工程勘察和设计之间的信息交流, 实现岩石勘察采集数据的系统化分析处理。其三, 岩石勘察中勘察点的布置不合理。变更工程的勘察方案, 就无法熟悉工程场地的地质情况。此外, 勘察和取样工作没能按照设计的技术标准执行;勘察的时长明显不足、勘察取样不规范、取样的样本缺乏均匀性和代表性。这导致了对岩石的性质鉴定和分类不精确, 导致错误的结论。

3.2 工程建设中岩石勘察技术的施工实施策略

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解决岩石勘察技术面临的问题。其一, 实现勘察技术与设计整体性发展。勘察技术与设计是不能够分开的整体, 实现岩石勘察的一体化, 能够减少工程资源的浪费降低人为操作存在的操作风险。其二, 在岩石勘察中, 提高岩石勘察的技术水平。在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中要引进和更新岩石勘察设备, 实现勘察设备的电子化和信息化, 全面提高工程建设中岩石勘察技术水平。其三, 巧妙选择和改进勘察方法。针对一些企业为了经济效益, 普遍采取静探孔的岩石勘探方法。这种方法只适应于土质较为松软的土质。在一些特殊的地形中, 静探孔技术不能准确反映岩石底层的实际情况。在勘察施工中, 要在繁多的勘察技术中找到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成华雄.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J].广东科技, 2012 (11) .

[2]潘显卓.浅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5) .

[3]聂泽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 2012 (05) .

[4]万齐.关于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与岩土勘察技术探讨[J].价值工程, 2012 (31) .

[5]王友祥.深基坑支护技术[J].广东科技, 2006 (03) .

上一篇:抗蠕变性能下一篇:整合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