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思路

2024-08-09

岩土工程勘察思路(精选10篇)

岩土工程勘察思路 篇1

2015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图

2015年,中国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增长速度更慢,结构调整更难,产业升级更快,机遇挑战更多。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受政策法规、新型城镇化、并购重组等因素影响,其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形势、新空间及新模式。应对这一发展趋势,设计企业可以以创新思维方式、重塑企业文化及建立品牌优势为关键切入点。

观:2014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之变化

一、政策法律、新型城镇化及PPP模式发展引导设计单位发展方向

1.政策法规导向

近两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设计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新要求。2013年以来,国家就经济转型发展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国内经济环境、投资环境、政策环境、市场与竞争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给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不同细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行业相关政策给设计单位未来发展带来较大挑战。如2014年上半年,与设计行业相关的发展政策密集出台。2014年2月,国办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将创造出新的市场空间。但在转型的过程中,相比较于其他领域的企业,设计单位在推进业务转型方面总体来说速度不够快。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直接相关政策明确提出推进建筑产业化。如2014年7月发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放开部分建设项目服务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意见》对于行业接下来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行业未来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都提出了方向,并明确提出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2.新型城镇化给设计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及技术方向

2014年,国家大力提倡新型城镇化发展。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4.6%,这预示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孕育着巨大空间,据专家预测,新型城镇化将带来55万亿元的市场投资机会。新型城镇化要求发展方式由过去基于“大拆大建”的模式转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方向。同时,2014年天强工程设计咨询行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天强行业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多数设计单位表示未来关注的热点主要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并进一步看好市政设计行业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

3.PPP模式发展给设计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

2014年,国家相继出台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及保障PPP模式在国内的应用。2014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为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让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进入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2014年12月,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正式获批成立,办公室设在财政部金融司。

根据2014年国家财政部发文,当前在我国PPP模式主要可用于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具体包括:交通、住建、环保、能源、教育、医疗、体育健身和文化设施等领域。PPP模式的发展不但为政府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问题,同时也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为设计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供机遇;为基础设计建设带来持续稳定的增长、促进基建行业市场发展、为设计企业带来更多“走出去”的机会等;同时,PPP模式的发展也为设计企业开展长期、有效融资带来挑战,要求设计企业具有较高的整合资源能力、项目营运管理能力,对设计企业的人才结构、人才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二、行业发展变化

1.行业监管变化

2014年,行业监管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放开设计收费、资质管理改革、招投标改革、统一市场建设等方面,将对行业未来发展市场化、规范化等方面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如涉及设计收费的有2014年8月发改委发布《放开部分建设项目服务收费标准有问问题的通知》等,关于资质管理的有2014年11月住建部《停止受理建筑智能化等四个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申请的通知》等;涉及质量安全管理的有2014年9月住建部发布《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等,同时,2014年,多地出台文件规范跨省业务承揽管理。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政府部门实现从监管部门向行业服务部门转变。同时,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行业管制的放松,未来行业的发展格局可能会发生改变。

2.竞争格局变化

过去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行业内单位的发展属外部驱动型。但近期天强行业研究中心开展的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市场需求放缓或下降成为众多业内单位面临的市场现状。

“十二五”期间的前几年行业营业收入保持高位增长,这与工程总承包业务进一步快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期间,行业内相当一部分规模较大的单位大都以工程公司或者国际型工程公司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工程总承包业务。从细分行业来看,建筑设计行业企业较多关注的是产业链的前后延伸、国际化、全生命周期、人才激励、精细化发展、绿色建筑等问题;土木工程设计类企业更多的是关注既有工程的改造、项目管理、投融资模式、市场空间等问题;工业类设计院更多考虑总承包、组织架构、科研产业化、产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等问题。总体而言,“十二五”已经过去的四年业内企业在发展模式、业务模式方面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专业领域的拓展、精细化设计、产业链延伸、产业融合等方面。

当下,设计单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诸如资本化、PPP模式、国际化项目管理等等,也将促进设计单位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3.技术发展变化

2015年,结构调整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线,相关调整方向与措施将持续推向深入,在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市场热点也将发生持续改变,技术上将继续呈现以下趋势特点:从传统低技术、低附加值产业市场向新兴、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移,具体表现在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环保节能及BIM技术方面,同时3D打印技术也引起不少行业内单位的重视。

三、企业发展模式的探索

随着勘察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行业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内大中型勘察设计企业的主营业务都在由传统的单一勘察设计业务向覆盖工程建设产业链全过程的设计、咨询、项目管理、总承包等多元业务模式升级;行业市场格局正在从条块分割向一体化转变;企业核心能力从过去以技术为主逐步向“技术、管理、资本”运作等综合能力转变。

在此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纷纷走上并购重组之路。从中国建筑设计院收购新加坡CPG以来,行业内的并购重组愈演愈烈:2013年,CCDI先后收购了澳大利亚PTW、苏州市政设计院;上海现代集团收购威尔逊设计公司;苏交科收购厦门市政院;2014年AECOM收购美国URS等。随着行业整合程度的日益加剧,将会有更多的业内企业运用并购杠杆来寻求规模的迅速扩张,未来行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伴随国家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再次掀起业内单位推进体制改革的热潮。当前勘察设计企业更加关注通过体制改革获取支撑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并构建适应市场化运作的合理的公司治理架构。

判:2015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之趋势

基于国家政策法规的引导、行业发展的态势,以及天强行业研究中心调查的分析,2015年,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将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特点:新形势、新空间及新模式,具体指市场化程度加深、产业整合力度加强、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及商业模式呈多样化。具而言之:

一、新形势:市场化程度加深、产业整合力度加强

1.市场化程度加深

2015年,设计行业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一方面,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行业监管在逐步改变,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平等、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机制、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机制反对地方保护、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另一方面,从过去半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市场化的改革思路比较清晰、确定,如2014年5月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暨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要求建立统一的市场;2014年8月发改委发布《放开部分建设项目服务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同时,随着PPP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将加深了设计行业的市场化运作。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对设计企业来说,市场格局将发生变化、市场竞争要素发生了变化、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等、过去赖以发展的资源能力都将不适应未来发展,市场的融合程度将不断提升,跨行业、跨领域融合会进一步扩大。

2.产业整合力度加强

2015年,设计行业产业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加强。2013年年初,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要面向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务。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新常态下,设计企业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体现在产业链的竞争上,或者在某个方面有专长可以和别人进行有效的协同、协作。这意味着,设计企业将来的业务不再是条块分割的,而是分层的;在分层的背景下,要求设计企业必须要以产业思维支持新的业态和模式创新。

二、新空间:新型城镇化与国际市场发展

随着新型城镇化、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未来勘察设计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仍将有广阔的空间。具体体现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以及随着工程建设投融资体制的调整所延伸的新模式机遇,同时,随着国家加快推进走出去,必将极大带动勘察设计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新模式:商业模式更加多元化

2015年,将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单位关注资本运作,并尝试包括上市在内的各种资本运作方式,通过资本的手段探索业务模式创新、整合战略资源,促进公司治理完善。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竞争格局的变化,未来勘察设计将更加关注技术创新,并通过技术研究与创新,促进竞争力的提升,例如BIM技术、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方面。未来勘察设计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重要趋势,并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包括与资本、管理结合的模式,与互联网结合、产品化产业化发展等方面。

思: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未来发展之关键

面对2015年,设计行业新形势、新空间及新模式的发展趋势,设计单位可以通过不断打造自身软实力积极应对。首先,着力于思维创新,包括以商业生态的分析与研究为基础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做优做久为方向。实际上,这一点也是设计单位应对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的思路;其次,注重重塑单位企业文化,新常态、新方向及新背景之下,要求设计单位拥有更符合时代需求、单位发展的企业文化;第三,构建单位品牌优势,过去设计单位的核心优势、竞争更多的体现在人才、资质、资源等方面,新趋势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设计单位更注重服务、产品、能力及资源整合等方面品牌优势。具而言之:

一、思维创新

过去国内在建设工程实行分段管理,每一段都有大中小企业;而近几年,随着很多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延伸发展,已经形成了更加丰富的行业生态。未来随着互联网因素、产业融合的影响,商业生态将更加丰富与多元。这将是设计单位应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市场基础,也要求设计单位必须跳出原有的逻辑。

基于互联网时代,对设计企业而言特别要关注平台思维、客户思维、社会化思维。通过对商业生态的深入挖掘才能更好地把握客户的价值需求,并以此为指引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价值创造。而面对未来,设计企业也要转变资源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创新思维集聚整合方方面面的才智加速商业模式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

长期以来,做大做强一直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战略追求,但是为什么要做大、做强,以及做大与做强之间的先后次序与逻辑关系是什么,做大做强的潜在力量是什么……这些问题并没有深究。随着整个经济社会进入深层次变革期,很多企业开始找不到做大做强的支撑力量了。在新商业生态下,如何做优、如何做久应该是企业的理性方向追求。

二、企业文化重塑

企业文化是公司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企业战略的选择、与变革转型的实施效果。2015年及未来一段时期内,设计单位将面临以下挑战:随着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形态的业务资源需要整合协同;人员结构更加多元化,不同层次人员的价值诉求多元化;适应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建设更加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

基于此,设计企业需要优化、重塑适应未来发展的企业文化,需要审视并革新群体的心智模式,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互动性、创新性,使之更契合当下新时代的需求。同时,重塑后的企业文化还应能够有效支撑单位的业务模式、促进单位技术创新,能够进一步推进单位的变革、支撑公司发展战略、为公司经营管理服务。

三、品牌优势打造

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国内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快速发展时代很难再现;随着行业监管进一步放松、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开放,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的发展将更显成熟与理性。设计单位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要关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资源整合管理能力、以及品牌的培育与建设。

随着市场化进程深化,勘察设计企业的品牌建设将成为重要竞争力。品牌是勘察设计单位产品/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集中体现。近年来,业内企业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品牌建设,但总体来看,普遍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品牌定位、品牌建设抓手、品牌传播模式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关节。未来勘察设计单位的品牌建设管理要立足于企业战略发展,以外部视角促进内部核心能力建设与提升,同时,应系统策划品牌宣传,树立和打造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形象。

结语

总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2015年,及未来的发展中,市场化进程会进一步深化,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市场化、产业化将进一步深入,国内外市场将进一步得到深化、拓展、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内企业将更加积极地与资本对接、行业内企业将逐步建立起不同的、更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新商业模式。立足于2015年设计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未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将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应对这一局面,创新思维方式、重塑企业文化及建立品牌优势等将成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岩土工程勘察思路 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内容

水文地质勘察主要是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或其他专门目的,运用各种勘探手段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地下水可以与岩土进行相互作用而形成各种地质灾害,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机理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在岩土工程中对地下水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地下水分布情况和埋藏量,有效预防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损害。根据大量实践证明,在工程勘察与施工设计的过程中,水文地质勘查很容易被忽视,进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及耐久性。因此,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要给予水文地质勘察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不断优化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与方式,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岩土水理性质

(一)软化性。岩土水理性质主要代表地下水和岩土进行相互反应的过程中所表現出来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其属性与岩土工程地质属性具有很大关联,对岩土的强度、形状以及各种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软化性是岩土体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后其强度的变化特性,一般采用岩石侵水饱和状态和风干状态的强度比进行表示,以此为依据可以反映出岩石耐风化能力与耐浸水能力。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若岩石中存在易软化的岩石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其软化的岩石层很容易形成软弱夹层,进行影响岩石强度,给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较大的威胁。

(二)结水性。结水性主要是指地下水受重力影响下在饱水岩土中沿着空隙裂隙自由流出的性质,通常用给水度进行表示,属于一种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的结水性在岩土工程中是决定基坑涌水量的关键参数,进而影响着岩土工程施工中的疏干时间。在一般情况下,给水度要通过实验检测的方式进行崩解性的判断,岩土体受到地下水浸湿后,其岩土体土粒之间的粘连性会逐渐消弱、崩散甚至是解体,其性质要用崩解时间、崩解方式以及崩解量进行计算和表示。地下水结水性和岩土体颗粒成分、矿物质成分以及矿物质结构具有较大的关联,结水性越大,对岩土的侵蚀性就越明显。

(三)膨胀性。膨胀性主要是指岩土体吸收大量水后体积迅速增大,并在失水后体积逐渐变小的性质,这种性质的表现程度主要取决于岩土体颗粒表面的水膜吸水程度,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很容易造成岩土裂缝或者是基坑隆起等工程质量问题,引发地基变形,进而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一)水文地质勘察内容。在实际的水文勘察工作中,影响水文地质的主要以因素为地下水类型、水位变动幅度、隔水层与含水层厚度、岩土层渗透强弱等内容,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要结合岩土工程结构以及施工特点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对象的确定,消除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损害,对其地下水岩土水理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进而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其勘察对象主要有几下几方面,第一,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气象水文性质,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要明确所属地区的气象条件,空气环境湿润程度以及所处热量大小,了解岩土工程施工区域水系、地形地貌以及堆积情况等相关信息,保证水文地质信息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第二,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构造特点和基底构造等内容,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中要利用地质与基底的结构特点进行第四系厚度和地层岩性等水文地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明确地质新构造运动幅度,进而得出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与危害程度。第三,地下水位情况。对于地下水位的勘察工作,工作人员要收集近5年内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与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与排泄条件,判断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的补排关系,进而明确地下水位对岩土工程的影响程度与未来变化趋势。

(二)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其勘察方法对勘察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常见的水文地质勘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测绘法。测绘法是根据《测绘法》的相关规定,按照固定比例进行水文现象的观察测量以及描述记录,并制定地质测绘图件来反映地下水的具体形成过程以及运动规律。第二,钻探法。钻探法是通过钻机设备向地下钻孔,在此过程中根据工程需要进行水文地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进而实现水文地质普查的勘察目的。钻探法主要适用于较深水层的勘察与开发,可以有效明确含水层的实际构造、层次以及岩性特点,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直观性与准确性。第三,监测法。属于一种日常性勘察工作,同时也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实时动态检测,并以此为依据对地下水现有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并在勘察工作中对每一个监测点进行编号,设置固定标志,进而对监测点进行测绘标识,为岩土工程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巖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内容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水文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为岩土工程的实施提供地下水埋藏、分布等信息,并具有软化性、结水性以及膨胀性等岩土水理性质。因此,在实际的水文勘察工作中,要对地下水岩土水理性质进行分析,按照相关程序与规章制度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并合理选择勘察方法,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岩土工程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明.探析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中华地质勘测2013.9

[2]赵少霆.探讨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能源科技,科技向导,2014.3

[3]谭信强.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的作用[J]. 建材与装饰,2016,01:222-223.

岩土工程勘察思路 篇3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

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的发展, 岩土工程勘察也得到了发展与进步, 关于水文地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 水文地质问题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并且对水文地质的勘察研究投入资金不足, 导致该阶段的问题日趋尖锐。由于地下水是岩土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地下水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因素之一, 并且还对岩土体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从而对整个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有极大的影响。要有效加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必需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岩土工程问题的预防与治理, 离不开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本文对水文地质问题从岩土体的水理性质、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位变化可能引发的危害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一、岩土体的水理性质

建筑的稳定性受到岩土水理性质的直接影响, 岩土体的强度及变形程度也受到岩土水理的直接影响。岩土体的水理性质, 是指岩土以及地下水二者间相互作用后所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性质。岩土的地质性质由岩土体的水理性质与物理性质二者构成, 在实际的勘察操作中, 人们往往对物理力学性较为重视, 对物理性质相对轻视。因此, 现行对岩土工程的地质评价有一部分不够合理, 一般来讲, 岩土工程的水理性质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 岩土体的给水性

重力作用下, 少量的水能够由岩土体缝隙流出, 通常以给水度作为能力强弱的衡量, 大多由实验室方法来测定给水度。

2. 岩土体的胀缩性

胀缩性是指岩土体由于失水而收缩或吸水而膨胀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标准指标有体缩率、膨胀率、收缩系数、自由膨胀率等。岩土体由于失水, 会导致颗粒的间距变小, 造成土颗粒表面的结合水膜变薄, 从而使得岩土体收缩。浸水后的岩土体, 其颗粒距离变大, 导致了结合水膜的变厚, 从而造成了岩土体的膨胀。岩土体的反复膨缩变形是导致建筑物开裂以及损坏的重要原因。

3. 岩土体的崩解性

岩土体具有浸水而湿化的特性。岩土体内有水浸入, 造成对岩土体内部的结构连结削弱与破坏, 还会造成岩土体内部的少量胶结物溶解。水分子吸附于土块的颗粒表面, 在土块表面形成的水化膜削弱了土颗粒的连结作用。

4. 岩土体的软化性

软化性是指岩土体在浸水后会降低岩土的力学强度的特性。软化性是评价岩石耐风化能力的主要指标, 常以软化系数对其进行表示。粘性土层、页岩、泥质砂岩、泥岩等岩土体, 一般都存在软化性, 由于地下水的作用, 在岩石层的易软化地段常有软弱夹层生成, 导致了岩体的整体性和强度降低。

5. 岩土体的透水性

透水性是指岩土体允许少量的水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通过的特性。通常以渗透系数来表示其透水能力的强弱。相对来说, 坚硬岩体的裂隙较发育, 透水性较好, 松散的岩体颗粒较为细小和均匀, 透水性较弱。

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过程中, 应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水文地质资料搜集和水文地质勘察, 从而对建设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准确全面的把握, 进而对拟建工程的地质条件有全方位的新认识, 避免或减少由于勘察不到位而引起的工程事故。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科学地评价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具有现实性价值。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评价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 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为特殊岩土, 如强风化岩、膨胀土、残积土及软质岩石等, 地下水活动可能造成这些岩土体出现崩解和胀缩等问题, 因此要对此做出科学评价。其次, 要对工程选址的地区自然条件, 例如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特征等做出评价。地形地貌多指水系的特点、地形是否开阔平坦的、冲沟发育程度等。而气象水文多指所处地区受到的季风气候影响的大小, 气候湿润与否, 环境温度和湿度, 以及所属的气候类型等。此外, 尤其要注意对隔水层、含水层状况以及地下水多种水理性质进行详细的勘察, 对地下水受场地地质条件影响程度进行正确评价, 详细了解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情况, 正确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三、地下水位变化可能引发的危害

就岩土工程而言, 地下水位的变化有着极大的影响, 如何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合理实际的评价是防止工程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水文地质条件重要性的忽视会引发工程中出现更多隐患与危害。在此就地下水位变化所带来的危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 地下水位下降过大, 是造成地表塌陷和地面

沉降等地质灾害问题的罪魁祸首, 并且常伴随地下水中有害成分增加、水质下降等环境问题, 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2. 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导致岩土出现物理力学

性质明显下降现象, 对地下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在工程施工期还可能引发管涌、流砂等地质问题。

3. 地下水位升降反复可能造成岩土体胀缩变

形, 并导致建筑破坏。地下水的季节性变化也可能导致岩土体不均匀变形, 影响建筑物安全。

四、结语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以忽视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安全, 对于水文地质问题可能引发的危害, 我们要提早预防和解决。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中, 要对工程所处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与了解, 并布置足够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量, 重视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现实的事故教育我们, 水文地质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也是容易被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忽视的。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水文地质问题, 防患于未然, 在勘察阶段就查明水文地质问题可能带来的工程安全隐患。水文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燕.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05) .

[2]粟俊江.重庆地区环境影响评估中水文地质勘察研究[J].科协坛, 2012 (07) .

[3]李坚.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品, 2012 (04) .

[4]葛超.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1) .

[5]汤越婷.小议水文地质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1 (06) .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篇4

关键词:岩土工程;相关问题;新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主要建立在地质学、岩土力学、测试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基础学科上。

一、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主要有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与取样、岩土工程试验。其中勘探主要分为钻探、坑探、物探和触探。岩土工程试验分为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原位测试技术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有载荷试验、旁压试验、动力触探、静力触探、直剪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和波速测试等。

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界面划分和地质形态问题:划分岩石风化程度和岩土界面,判断地质构造、软弱结构面,查明地质的形态,确定空洞、孤石等埋藏的位置深度、不明地下物体的实际分布情况。第二,岩土参数问题: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不规范,离散性大,难以取得室外原状岩土样,使岩土设计参数难以确定。第三,综合能力问题:一些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野外原始资料的利用能力、缺乏建筑方面的知识,导致勘察目的不明确,或者其所提供的资料无法满足设计的多种需求。 勘察人员要正视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三、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对策

(一)借助连续加密测点法来获取地质界面

通常情况下,借助工程物探,采用连续加密测点的方法了解到地质界面的实际情况。连续加密测点法不仅可以将传统钻探的问题解决掉,还可以避免地层划分不准确的缺点。同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运用综合工程物探法,可以解决很多岩土工程的问题。

(二)重视勘察现场的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工作

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勘探结果的重要数据来源,也成为解决岩土工程勘探技术问题的重点。这首先是由于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没有完整、可靠、适用的测试数据,一切分析评价都是空中楼阁。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于计算参数和计算模式,计算参数比计算模式更重要。其次,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受力环境差异,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岩土体是非均质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测试结果应具有代表性。

(三)定期培训勘察技术人员

对于勘察技术人员,其应该定期学习,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勘察单位要实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勘察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加强勘察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另外,勘察单位要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参加学术活动或者聘请专业人士来开展讲座,以此来拓宽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除了要掌握专业技术之后,勘察技术人员要掌握专业技术软件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勘察单位的勘察技术人员仅仅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却不会利用现有的专业软件,那么他们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勘察技术人员自身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来丰富自身的学识,提升自身的人生价值。

四、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

(一)数字化勘察技术

在数字化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勘察方法逐步过渡到数字化勘察。数字化勘察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数字化勘察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表现如下:1、数字化建模方法。现阶段,数字表面模型法是建模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可以切实表现出地面的起伏情况。数字表面模型法的基本内容是准确将工程地质体外表面情况表示出来,换句话来说依据相关的规则来将同属性的点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了网状曲面片,进一步还可以将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确定下来。离散的测点资料是表明模型法数据的主要来源。其中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属性特征数据成为该数据的组成部分,然后借助数据来对地质体界面进行分析。地形建模方法往往以该地域的DEM数据为参考资料,然后借助叠加遥感影像来显示三维地形。在投影变换正射影响时,往往会用到地质三维数字化这一重要技术。2、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岩土工程勘察中包括了一些原始数据,具体来说这些原始数据包括了地理信息方面的非空间数据、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然而基础地理数据、岩土工程勘察数据是原始数据的主要来源。由于各个建筑场地的地质信息是不同的,因此最终得出的数据也是不同的。

(二)发展测试新技术

在整个勘察工作中,测试技术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我国在测试新技术的研究远远少于国外。当前虽然测试新技术得到了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障碍,即:不成熟的参数测试技术。要想进一步完善测试技术,这就要以传统测试手段为基础来运用电子技术等现代物理技术。例如:在土工测试过程中,要从点向着面、体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土工测试也将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第三代无损测试技术发展。在发展测试新技术的时候,往往要将硬件作为支撑,因此设计仪器者、设计设备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制造水平。一些研发者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及时了解本行业的技术,真正推动本行业的长远发展。

五、总结

不管是在设计各项工程时还是在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越来越重要,是准确的勘探数据为工程施工建设的进行提供了可靠保证。但是由于岩土工程本身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如果仅仅想要借助直接法来调查地基岩土的状况、获取相关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岩土工程勘察传统模式变革,逐步实现其信息化和数字化运行,是现代社会建设工程发展对岩土工程勘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岩土工程勘察未来发展的方向。

岩土工程勘察思路 篇5

关键词:综合勘察技术,岩土工程,勘察,措施

1 引言

近年来, 在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勘察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灵活并合理地运用勘察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相关企业要在岩土工程建设中, 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岩土勘察经验和技术, 对勘察中出现偏差的原因认真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在有效处理勘察工作问题的前提下, 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 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初期, 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主要是通过对项目建设地点进行实地勘察, 来为工程设计、施工、地基处理、降水和开挖支护等工序提供重要的地质资料以及相关的技术参数。其中, 岩土勘察工作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2]:

1) 通过实地勘测对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全面详细的表述, 分析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 针对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供相应建议以及改进措施;

3) 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等进行预测评估, 并提出合理的可行性保护措施及建议;

4) 对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以及地下水情况等进行清晰明确的阐述, 并将其作为工程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方案等相关内容制定的重要参考资料;

5) 对初步制定的工程设计方案、岩土体加固处理方案以及不良地质现象处理方案等进行论证, 并提出修正意见。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工程审核主要针对的是房屋建筑方面的工程以及基础性工程的审核, 而对于岩土工程的审核却较为欠缺, 甚至于有些审核人员由于缺乏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正确认识, 不了解勘察工作对于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使得整个勘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不仅无法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会产生极大的资源浪费现象, 并阻碍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基于此, 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点以及核心, 对于我国整体建筑业的发展前景而言, 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3 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3.1 工程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最基本工作, 它主要针对工程建设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情况, 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划分地貌单元, 调查和确定地层年代、成因以及分布等, 在此基础上, 对地下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准确判断以及掌握[3]。与此同时, 勘测到的地下实际情况可以按照相关比例尺真实精准地反映在地形设计图上, 并结合工程地质勘察及相关试验得出的数据, 来描绘相应的工程地质图, 这也是工程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方案编制的重要参考资料。尤其是在一些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 加强对工程地质测绘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部门及人员应该对其引起高度重视, 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

3.2 勘探技术与取样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的岩土工程建设中, 想要对相关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有一个充分了解及掌握, 可以借助物探、钻探以及坑探等勘探技术, 另外, 采取勘探工程取样方式也能够达到原位测试和监测的目的。据此, 在岩土工程建设期间, 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勘探要求以及岩土层的特性, 合理选择并灵活运用勘探技术。打个比方来说, 从物探技术方面来看, 因其成本低、勘探效率高以及设备轻巧等优势,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 能有效缓解或处理工程地质测绘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而在实践中, 这项技术也会与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相辅相成。然而尽管物探技术具有以上种种优势, 但是它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比如地形地貌等相关地质条件, 因此, 需要对物探技术勘探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及确定。

3.3 原位测试技术的应用

所谓原位测试, 就是要在确保岩土位置、结构、自然含水量以及自然应力状态等不变的前提下, 对它的工程力学性质指标进行测定的技术。在岩土工程建设中运用原位测试技术, 可以将测试得出的数据作为工程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方案制定的参考依据。值得注意的是, 整个原位测试技术的运用, 都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标准行事, 严禁出现“走捷径”现象, 以免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正常使用功能。

3.4 室内试验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岩土问题, 相关人员应该就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试验分析, 从而在确保得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准确性以及真实性的基础上, 为之后的岩土工程评价以及土石工程分级奠定基础。

3.5 数字化勘察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以数字化建模以及地形建模为主的数字化勘察技术也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用这一技术, 相关技术人员就能够将勘察区域内的地质条件真实地反映出来, 这也是一种能够清晰准确表述地形地貌情况的勘察技术。具体步骤如下:首先, 相关技术人员要按照一定的规则, 将同等性质的点连接起来形成面, 这时工作人员就能得到一个网状的表面图;然后, 通过分析和研究表面图, 来得到该区域的区域属性。其中, 数字化建模技术需要依托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 比如属性特征以及几何形状等, 而这些数据信息的来源较为繁杂, 需要工作人员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并归纳整理;最后, 根据这些资料就可以对地质构造进行分析以及判断, 同时还能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特征有一个根本性的了解与掌握。另外, 采用地形建模技术, 需要相关的OEM数据信息作为支撑, 并结合先进的叠加遥感影像技术, 实现立体地形图像的呈现。

3.6 现场检验与监测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 现场检验与监测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环, 主要在工程施工以及交付使用后的期间内进行, 可以在工程建设期间保证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 以此来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使用功能。其中, 在工程施工期间, 要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 要对岩土工程勘察结果进行严格审核, 保证该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其二, 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测。相关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信息来推算工程技术的相关参数, 而这正是保证以及完善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性以及可行性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 这项工作会在工程建设期间进行, 而对于那些有特殊要求的工程, 会在工程竣工后才展开这项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包含了结构学、力学以及工程学等多领域知识的系统性工作。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将直接决定整个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所以, 应该加大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研究力度, 在保证勘测资料真实准确的基础上, 为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君鹏.试探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工业c, 2015 (5) :286-287.

[2]刘海.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 201 (26) :182.

岩土工程勘察思路 篇6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是1个极其重要的组成环节却又易于被工作人员所忽略, 甚至会导致一系列的技术问题。鉴于组成岩土体最重要的部分是地下水, 因此水文地质勘察不但是对工程勘察进行1个基础的环境的勘测, 而且将会对工程勘察的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那么岩土工程勘察的建筑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也会深受影响。所以我们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的工作, 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认知, 或许不能做到万无一失, 但要保证犯过的错误不会再犯第二次, 努力做到亡羊补牢、疏而不漏。

1 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 查明、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所直接占有并使用的有限面积的土地 (例如厂区、居民点、自然村所涉及的区域范围的建筑物所在地) 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 编制勘察工程文件的活动。岩土勘察工程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旨在查明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应性, 查明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查明场地地震效应, 查明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 (有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 , 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1]。按不同勘查阶段和相当规范规程、工程条件提供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任务是要正确反映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 结合工程设计和施工条件, 进行技术论证和施工评价, 提出解决岩土工程的建议, 并服务于岩土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确保工程质量, 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2 水文地质勘察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评价内容

在之前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 由于缺乏将基础性设计和施工相结合的方法去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和带来的危害的经验, 导致很多地区发生多起由于地下水的问题而导致建筑物的基础下沉或者开裂等质量事故。所以, 要吸取先前的经验教训, 在以后水文地质勘察的问题的评价中, 要着重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建筑物等的影响, 并预测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危害, 继而提出预防方法和治理措施。另外, 岩土工程勘察中还要注意建筑物对地基基础类型的要求, 关注与水文地质有关的一些问题, 搜寻关于选型所需要的水文地质方面的资料。从工程的角度出发, 根据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与危害, 考虑在不同的条件下应该着重的评价不同方面的地质问题。最后, 根据地基基础压缩层的范围内所存在的不同性质的粉土、粉细砂, 去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等现象的可能性, 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时, 应进行在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地板的可能性的计算, 并进行相关的评价。

3 岩土水理性质简介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岩土同地下水互相作用时所显现出来的各种性质, 例如持水性、透水性等性质, 这些特性与岩石的形态 (即固态、液态、气态等三种) 密切相关。岩土体中的地下水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着, 例如根据埋藏深度就有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之分;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等是依照含水层空隙的性质划分[2]。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受以不同形式存在的地下水所影响, 并且影响的程度也与不同的岩土类型密切相关。研究表明, 岩土的强度和形变深受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 且岩土水理性质的部分性质会直接涉及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平衡性, 所以, 也可以说先前岩土水理性质测试被忽视的情况下所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的性质做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

4 地下水的影响

4.1 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种, 它们都按照各自独特的方式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但是, 研究表明大部分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地质因素, 比如不同结构的含水层, 水文气象 (气温、降水等) 以及些许的人为作用 (灌溉、施工等) 等因素, 有时会是单一方面的因素, 有时可能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 潜水层水位上升, 可能会导致土壤的沙化、沼泽化, 岩土和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危害性加剧, 河岸、斜坡等岩土体产生移动、塌陷等危害性的地质现象。此外, 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岩土体结构受到破坏, 强度减小, 从而导致粉细砂、粉土液饱和等现象的出现, 还会出现流砂、管涌等危害现象[3]。

同样的可以认为人为因素是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使用水时抽取大量的地下水, 在采煤挖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 或者在上游建造大坝、水库等措施导致下游地下水的补给被截取等因素。无节制地使用地下水, 常常会引起地面干裂、下沉、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缺乏、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重大的环境问题[4]。因此, 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的同时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持久带来很大的威胁。

膨胀性岩土会发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是由于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所导致的, 地下水位频繁的升降, 不但会引起岩土频繁的膨胀收缩而导致岩土发生形变, 而且会使得地下水流动积极, 且岩土的膨胀收缩的幅度逐渐变大, 从而会导致地面裂开现象, 进而导致建筑物特别是轻小型建筑物毁坏。土壤层中胶结物中的铁、铝等金属成分会由于地下水的积极流动而流失, 胶结物流失会使得土质松动、稀疏、恶化。最终, 含水量的孔隙比会逐渐变大, 会导致压缩的模量承载力逐渐降低, 给岩土工程勘测造成极大的麻烦和诸多的问题。

4.2 地下水的动压力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众所周知, 在天然的情况下, 地下水动水压力的作用会相对薄弱, 也可以说一般情况下基本不会对岩土工程造成重大的危害。但是, 如果是人为的工程活动, 那就需要另当别论。它会引起地下水的天然动态平衡发生改变, 在一些相对较严重的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 会引起较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 类似于流砂、管涌等现象出现[5]。根据流砂、管涌等现象的形成条件, 有关的工程地质部门要为防治此类现象做些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以此来解决地下水的动压力给岩土工程带来的危害。

5 结语

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不断进步的形势下, 水文地质问题将一直是1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但可以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一些技术基础, 还可以提供一些事实依据, 因此水文地质勘察对岩土工程勘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作为岩土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 对水文地质勘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下降对岩土工程都存在很大的危害, 同时地下水动压力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也不容小觑, 所以我们要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为防治这些问题制定一系列的计划和方案。另外, 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 岩土勘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然而水文地质勘察作为岩土勘察的重要环节则更不能疏忽, 一定要对工程所处地域进行水文地质勘察, 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保证以后环节的顺利进行。所以为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 就要不断加强水文地质勘测的推动作用。在工程勘查时一定要注意查明水文地质问题, 针对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危害进行仔细地评价, 并提出防治措施和相关建议, 为基础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详细的水文地质方面的资料, 以便于降低或消除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喜发.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2]张咸恭, 李岩, 张静, 等.专门工程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1.

[3]孙广中.地质工程学原理[M].北京: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4.

[4]郭永海.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科学关键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9) :26.

岩土工程勘察思路 篇7

1 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和岩土工程相互影响, 互利共生, 下面以地下水环境的建筑物为例研究水文地质的勘察的重要性。在建筑物周围存在这地下水, 这些水影响建筑物周边的土壤和岩石的耐久性和寿命, 建筑物也会同时受到很大的影响, 同时地下水作为岩土资源的一部分, 对于其他的岩土体的特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的效率也会有很大的作用。在勘查工作中加强水文地质勘察, 这不仅提高了岩土工程的勘察效率和质量, 而且还为工程的后续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在很多的官方和非官方的岩土工程勘查中, 水文类的地质因素经常被忽视, 被当做是象征性的工作之一, 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 因为缺乏水文地质的资料和分布状态, 往往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水文地质勘察对于岩土工程的勘察极为重要。

2 岩土地质和水的关系

建筑和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岩土的地质情况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建筑和土木工程中发生的事故往往是由于岩石的强度不够或者土壤的勘查工作不够充分造成的。在岩土中的材料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土壤, 一种是岩石, 这两个材料的成形都和水息息相关, 土壤中一般都含有大量的水, 而岩石的形状的成形是河流冲刷之后形成的, 因此岩土地质和水有着重要的联系,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岩土体的胀缩性

岩土体的胀缩性是在空气的气氛下, 在失去水之后体积收缩或者在吸收水之后体积膨胀的物理反应。由于岩土存在着和周围的空气交换水的现象, 土壤中的水因为温度的升高而蒸发, 散发到空气中, 最后体积减小;然而在下雨天或者湿润气候的时候, 土壤颗粒之间的间隙提高, 吸收了水之后, 在表面形成了一层水薄膜, 最后体积增大, 因此岩土体因为水文地质而存在缩胀性。

2.2 岩土的软化性质

由于岩土体的只要成分包含了土壤和岩石, 土壤颗粒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空气, 是一种膨胀的物质, 与之相反的是岩石颗粒之间的间隙较小, 基本不会体积缩小, 但是在水中浸泡之后会存在强度和硬度减小的现象, 因此岩土体存在着软化效应。一般的岩土体都存在着软化的问题, 例如页岩, 泥岩, 松土岩等等, 由于岩土地质中的水文因素的存在, 岩土表现出了很强的软化现象。

2.3 岩土体的透水性质

岩土体的透水性岩土体由于重力的作用, 其中吸收的水分会逐渐流失并穿过土壤颗粒的现象。相对而言, 松散的岩土的透水性较强, 而坚硬的泥土的透水性较强。在岩土工程过程中, 由于土壤中透过了水, 土壤的结构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破坏, 还可能造成土壤直接混入水中形成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水分子没有透过土壤的部分可以把土壤黏在一起加强土壤的强度和硬度, 因此水文因素在透水方面对于岩土工程的规划和勘察有着很多的影响, 整体上改变了岩体的结构和强度。

3 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 生命正是因为水而蕴育产生, 因此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有着很独特的作用, 其中地下水对岩土工程有一定的危害。当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时, 岩土体也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水位上升, 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包括岩土沼泽化, 斜体滑坡, 山崩, 溶洞坍塌, 地下项目工程完全毁坏等等;当地下水水位降低时, 往往是因为植被遭到破坏或者降雨不足引起的, 这样会带来地质干枯, 水质恶化, 河流营养化等问题;地下水位频繁升降, 由于地下水对岩土的软化作用和胀缩作用, 岩土将会出现硬度发生改变, 频繁的地下水水位升降会使得岩土层达到疲劳, 土壤和岩石解体, 造成土地坍塌, 建筑损坏, 土壤营养流失等问题。因此地下水位对岩土体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3.1 地下水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水文地质的水位上升有很多的影响因素, 主要的原因包括了气候因素如强降雨, 降雪, 气温变化等等以及人为因素如建筑工程如水坝建立, 水电站的建造等等因素。这些问题会对岩土资源的分布和结构带来很大的影响, 由于突然的软化效应, 强降雨会造成泥石流和道路坍塌等问题, 而由于岩土体的透水性, 水位上升会导致过高的水位对地下项目如地铁, 挖矿, 隧道等等工程带来致命性的伤害, 抑制项目的进度, 同时由于水位过高, 岩土的强度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桥梁和山体的硬度都急剧降低, 会导致山体崩塌和桥梁断裂的问题。因此水文地质的水位过高对岩土工程有着很大的伤害。

3.2 地下水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过低会对岩土工程带来同样巨大的危害, 水位降低主要是因为人为的因素造成的, 人们大量的抽取地下水而浪费水资源, 砍伐树木, 毁坏植被, 填湖造田等等, 这些都会对地下水造成极大的伤害。地下水下降过多, 会导致山崩地裂的问题, 湖泊水源干枯, 水中的生物死亡导致水质过于营养化, 同时由于岩土体的胀缩性, 岩土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土壤会过硬, 导致植被也无法生存, 农民的收入大幅度降低, 农产品枯萎死亡。因此水文地质的水位过低对岩土工程有着很大的伤害。

3.3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建筑带来的影响

地下水的频繁升降会引起岩土产生不均匀, 导致建筑的质量大幅度降低, 由于地下水的大幅度升降会带来土壤中营养如铁, 铝等缺失, 同时频繁的地下水水位升降会使得岩土层达到疲劳, 土壤和岩石解体, 造成土地坍塌, 建筑损坏, 土壤营养流失等问题。

4 结束语

在岩土工程的勘探过程中, 水文地质的勘察有着十分关键作用, 它影响了岩土体的结构和分布, 由于岩土体具有胀缩性, 软化性和透水性, 岩土体的强度会受到水文地质的左右, 为了防止水文地质对土岩工程的危害, 我们需要认真的把握好水文地质勘察, 按照规定的方法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概貌, 切实地把水文地质融入到岩土工程中。

参考文献

[1]汤书军.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J].地球, 2014, (5) :212-212。

[2]朱培代.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13) .

岩土工程勘察措施分析 篇8

1.1 勘察质量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深入, 勘察单位也逐步实行企业化的运作。财政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 任务也由以前的上级下达转为单位自我经营。因此,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某些单位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逐渐松懈, 导致勘察成果质量的降低。其表现有:1) 为争取任务, 提高利润, 压低预算, 少做甚至不做某些项目, 使勘察工作量不足;2) 实地勘察中为提高效率, 钻探, 测试和取样不合要求, 缺乏规范化;3) 某些单位甚至在原位测试中, 减少实地测试, 以伪造数据代替。

1.2 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

某些勘察单位缺乏完整的勘察纲要, 甚至无勘察纲要, 更无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还有些单位纲要未经审核就已开始施工。部分单位的原始资料未进行建档归类, 甚至根本没有原始资料。

1.3 忽视生态环境的论证

工程施工中一些灾难的产生往往是由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 施工的论证不够充分导致的。如对于紧临高层建筑和公路的施工场地,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 既要考虑到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所规定的要求, 更应论证工程施工和运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这些工作往往不被勘察单位所重视, 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

2 岩土工程勘察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2.1 地质测绘

岩土勘察的基础工作是工程地质测绘, 也是勘察的初期阶段。对于工程地质测绘来说, 指的是分析工程场地地质情况最行之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有利于准确的判断当地的地质构造, 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有效的依据。通常, 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 工程地质理论, 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分析, 来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 从而为勘察提供依据。

2.2 勘探与取样

物探、钻探及坑探是勘探工作常用的方式,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勘察地下的地质结构并进行取样, 分析、测试和监测。由于岩土的特性以及勘察目标的不同, 采用的勘探方式也不相同, 同时物探属于间接勘探, 其优点在于比钻探和坑探更为便捷、经济且能及时对工程地质测绘中, 急于了解的地质情况提供解决方案, 常与测绘工作相结合, 同时也能和钻探、坑探等方式结合使用。物探也有其不足之处, 它的使用受地质条件的制约且探测结果具有多解性。钻探和坑探则属于直接勘探, 能给岩土的勘察工作提供准备可靠的地下地质构造。其中, 钻探使用最为广泛, 它可根据地质的类型和勘察要求采取不同的钻探方式。如果通过钻探也难以勘察出地下地质的构造情况, 则可以采用坑探。坑探不足在于所需动用的人力, 物力, 财力和机器设备较多。因此在进行岩石勘察时, 应从经济性出发, 避免盲目化和随意化。

2.3 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

岩土勘察中需要进行必要的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 其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和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 包括岩土的物理性指标、强度指标、固结变性指标, 渗透性指标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指标等参数。其中, 原位测试属于详细勘察, 通常要借助勘探工程来操作。原位测试的优点是立足于原有环境进行岩土尺寸大小的测定, 它能分析出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同时试验周期短、效率高, 但缺点就是在试验过程中对应力路径的控制不好把握, 边界条件复杂以及人力、物力消耗太大导致无法大规模进行操作。室内测验的优点在于试验条件易掌控, 边界条件明确, 应力变化条件易控制, 那么就很容易大量取样。

2.4 现场检验与监测

为提高工程效益和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现场检验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现场检验包括施工过程中对前期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验证和岩土工程施工监理与质量监控。现场监测指的是对施工过程中各类荷载对岩土性状的反应监测, 施工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以及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等。通过检验和监测反馈的信息, 可反映出某工程技术的相关参数, 并及时为设计修正提供依据。

3 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3.1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努力规范市场行为

遵循“先勘察, 后设计, 再施工”的原则, 有利于构建全程化的监理和建设科学的建设程序。这有赖于政府主管部门对国家法律, 法规的执行力度。同时通过推进全程化的监理, 工程建设中采用事前, 事中和事后环环相扣, 紧密结合的方法, 才能保证勘察质量的工程质量, 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3.2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努力规范市场准入

近年随着政府对勘察单位的清理整顿, 以及勘察设计资质的换证, 这些措施对市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化。但目前我国勘察资质的门槛较低, 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也有待完善, 特别是以高级工程师来衡量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 这种做法是很不合理的。因此, 尽快实行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相当必要。通过对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的双重管理来规范勘察市场,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勘察技术水平。

3.3 力争在岩土工程勘测中采用先进的勘察技术

为提高准确性, 在进行岩土工程的分析评价时, 可采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还可在勘测中运用回归分析法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最后为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在对勘测资料的整理中可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

3.4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认证不断健全质量管理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以过程模式为标准的结构管理。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进行运作, 运用PDCA循环对岩土工程勘察进行实施行, 管理和改进, 这有利于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 同时满足顾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工程勘察方案的优化设计[J].岩土工程界, 2007 (4) .

[2]赖惠明.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探讨[J].四川建材, 2007 (3) .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篇9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工程建筑等的设计以及施工建设等提供有力的地质数据资料,以及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保障。因此,岩土工程勘察是土木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中涉及到的一些技术问题,包括工程勘察的编录,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有效的岩土勘测方式,以及岩土勘察的工作量和内容。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技术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地质勘查专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已经实现了向岩土工程勘察方向的逐渐转变。从整体来看,岩土勘察技术在勘察手段、勘察设备以及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所有的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岩土工程勘察。考虑到目前我国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所遵循的规范和制度等的非统一性,以及在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市场格局中,在勘察行为和勘察技术中已经在主要的方面和关键的原则上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前提下,勘察企业想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足,需要在很多方面不断的提高,比如注重培养现代化的勘察队伍等。针对目前我国勘察行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从工程勘察的编录,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有效的岩土勘测方式,以及岩土勘察的工作量和内容几个方面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一、岩土勘察的编录工作

钻探编录则是工程勘察质量保证的基础。尤其是在野外进行工程勘察过程中,更加应该重视编录工作中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野外编录工作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岩土分层的关键点。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岩土的颜色可以很好的反应岩土的性质。例如,通过颜色可以判定沉积环境,浅色的如褐黄色,黄褐色,是氧化环境形成的,而深色的,如灰色,黑色等,是有水覆盖情况的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岩性是野外编录分层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野外编录工作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编录总结,尽量将获得的资料细化。

作为纲要重要执行者,野外编录人员应该知道怎样正确理解和执行纲要思路。尽管在纲要的编制过程中,已经确定了每一个钻孔的类型,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在取样的过程中,不能因为钻孔不是取样孔而放弃取样,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保证取样的数量。这样,才能保证在整理资料时,不会因为缺少资料而延误整个工程的进度。

二、勘察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选择

在详细了解了工程建筑施工的区域地质特点和资料后,依据这些资料选择适宜的勘察设备和勘察手段。然而,企业为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通常采用大量的静置探孔,甚至有些企业全部使用静探的方式。工程勘察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当地的实际地质情况,例如,在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和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通常使用静力触探,这种方式既可以精确的分层,又可以精确的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土层颗粒相对较粗,同时含有较深地下水位的区域则不适宜选择静探。除此之外,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静探的勘察结果通常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而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结果往往偏高,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

勘察工作中常用到的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而针对碎石土、淤泥等则没有最佳的实用度,但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其主要的原因是,具有软土特性的岩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在钻孔时存在扰动影响,而且标贯技术的准确度也会对地基强度的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勘察施工中,应该针对实际的岩土性质,选择最佳的勘察技术手段,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

三、有效的岩土勘察方式

(一)设计沟通的必要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具体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勘察单位应该广泛收集附有坐标与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以及建筑物的规模、特点和用途等详细信息。但是,目前很多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都缺乏一定的重视,进而导致勘察项目和后期施工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勘察前期必须要设计沟通的主要意义。又因为设计者是勘察结果的直接操作者,在工程施工前期的勘察工作中,设计者应该充分的了解设计意图,清楚待建建筑的工程特点。

(二)严格划分勘察等级,合理投入资金

在进行勘察工作之前,有必要明确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以及建筑物的安全等级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勘察工作的后期顺利进行。因此,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这些信息后,才能够实现经济、安全的施工。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建筑运营的资金投入比例,提高经济效益。

(三)不断提升勘察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

勘察人员应该在规定范围内,注重规范和规程学习,充分了解市场的需要,尽可能避免因为知识量的不足而导致的勘察工作中的失误。除此,勘察技术人员还应该仔细学习规范规程的理论知识,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

四、岩土勘察的工作量和内容

(一)准备工作

一支优秀的勘察队伍在勘察之间必定会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些准备内容主要包括:勘察设备的准备(检查和维护)、勘察工作计划的定制、勘察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勘察经费预算、技术人员的配制等。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做到尽可能详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钻孔的间距和深度

钻孔间距:在实际的施工中,通常根据现场的实际来确定钻孔间距,而不是按照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来确定钻孔间距。钻孔深度:钻孔深度要能够承受主要的受力层。当采用筏基和桩基时,勘探孔的深度就需要大于压缩层的下限。在施工中导致勘探深度的大小变化的原因包括:樁基的长短情况、压缩层和基础的埋藏的深度大小。在现实中,可根据压缩层深度随荷载变化计算或选择基础宽度。

(三)勘探和取样

勘探取样主要目的是了解岩土性质。采用勘探工程取样原位测试和监控,包括坑探、物探和钻探等方法。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由于直接勘探能快速检测出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岩土特性。因此,通常采用直接勘探。直接勘探的方法包括钻并、点蚀和勘探项目等,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据不同类型的阶层和侦察需求选取相应的钻井措施。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钻探。

(四)原位测试和实验室试验

原位测试和实验室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工程建筑施工提供更加精准的技术资料和参数。原位测试可以客观的分析出岩土的性质。而室内试验的优点是容易控制测试条件,其主要的缺点是难以控制应力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学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深度的探讨[J].吉林勘察设计,2012,(21).

[2]周亚明,吕才能.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3,(03).

[3]应金泉.浅议岩土工程勘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1).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 篇10

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以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为理论基础, 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整治和改造的一门技术科学。”

专家定义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研究岩土体 (水) 作为支承体、荷载、介质或材料, 必要时对其改良或治理的一门工程技术。”

以上表述方法虽不完全一致, 但主要方面是相似或相同的。表现在:第一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第二研究对象是岩石和土, 包括岩土中的水;第三是一门技术科学或工程技术。

2 新时期岩土工程的外延

岩土作为支承体: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弃渣场、各种大型设备等等, 都建造在岩土体上, 岩土体作为地基, 作为支承体, 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承载力和变形问题、稳定问题。

岩土作为荷载或自承体:边坡工程、基坑工程、露天采矿工程等地面工程开挖, 隧道、地下洞室等地下工程开挖, 面临的是另一类稳定和变形问题。这时, 岩土体担任的角色, 既可能是荷载, 也可能是自承体。同时, 地下水的时空分布状态常常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岩土作为材料:填方工程, 特别是大面积高填方、填海造陆, 要用大量岩土作为回填材料;水工围堰、水利大坝、填筑路堤等也用岩土作为当地材料, 就近取材。这些工程除了研究其稳定和变形等特性外, 岩土材料的质量、数量、运距和施工质量控制是主要的岩土工程地质问题。

地质灾害的防治:岩溶、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对工程构成严重威胁, 防治工程必须针对具体地质条件和地质演化规律进行设计和施工。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也是岩土工程的一部分。

环境岩土工程: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重视, 地质和水文地质环境的评价、废弃物的卫生填埋、土石文物的保护等等, 都涉及复杂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环境岩土工程正日益受到更大的重视。

以上各类工程, 不仅涉及天然岩土, 还包括各种人工土, 包括对天然土的加固和改良, 利用排水、压实、加筋、改性、注浆、锚定、设置增强体等人工改造方法, 改变岩土体的强度、变形和渗透等性能。岩土加固和改良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一门新的岩土工程技术。

3 岩土工程和其它专业的关系

3.1 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学的产生源于土木工程的需要, 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其本质是一门工程技术。从事工程地质的是地质专家 (地质勘察师) , 侧重于研究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过程、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的相互作用;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 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 建造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 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因此, 无论学科领域、工作内容、关心的问题, 两者都是有区别的, 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但是, 二者的关系又非常密切。有人说, 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 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虽然不一定十分准确, 但有一定道理。岩土工程师面临的岩土材料, 无论性能和结构, 都是自然形成的, 都是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 是多种复杂地质作用下的产物。对岩土的性能和结构, 只能通过勘察来查明, 而又不能完全查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需根据地质规律推测或预测。尤其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山区, 有经验的工程地质学家, 通过大量的地面地质调查, 综合分析就可大致判断、推断地质构造的框架、轮廓, 利用物探、钻探、槽井探等勘探手段揭示, 由粗而细, 由浅入深, 构画出工程地质模型。没有地质学基础, 哪能识别断层、裂隙?哪能识别软弱夹层和结构面的空间分布形态?哪能说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补给、径流、排泄的运动规律?如果要开挖隧道, 哪些地段会冒顶?哪些地段会突水?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 离开了工程地质专家, 可以说土木工程寸步难行。

3.2 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的关系

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关系密切, 这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房屋结构或桥梁结构, 都建造在地基上。地基是否稳定, 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危;地基是否会产生过量变形, 直接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 产生的次生应力可能使结构超过设计极限。地基出了问题又很难补救。因此结构工程十分关心地基的稳定和变形。现在, 一般地基设计均由结构工程师考虑上部结构要求统一完成, 只有复杂地基基础问题或需专门处理的地基才要求岩土工程师参与。同样, 岩土工程师在进行地基的勘察设计时, 必须详细了解结构的型式、荷载及其分布, 特别是基础的型式和刚度, 了解对地基变形的限制要求, 以便有的放矢。岩土工程师与结构工程师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

结构和地基是一个整体,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地基的变形会改变结构的应力, 结构的荷载分布和不同刚度会产生不同的地基变形。人们常常用调整基础和结构刚度的办法来适应地基变形, 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分析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反过来, 也可通过地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刚度来适应上部结构的要求。

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互相搭接, 互相重叠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桩基础, 作为结构的延伸, 是结构的一部分, 但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则主要取决于岩土, 与岩土的关系更为密切。结构工程师应当具备必要的岩土知识, 岩土工程师也必须具备必要的结构知识。

4 岩土工程的主要特点

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性是岩石和土区别于混凝土、钢材等人工材料的主要特点。

4.1 岩石的裂隙性

岩石总是或稀或密、或宽或窄、或长或短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裂隙, 这是岩石区别于混凝土的主要特点。这些裂隙有的粗糙不平, 有的光滑;有的平直, 有的弯曲;有的充填, 有的不充填;有的产状规则, 有的规律性很差。裂隙的成因复杂多样, 有岩浆凝固收缩形成的原生节理, 有沉积间断形成的层理, 有构造应力形成的构造节理, 有表生作用形成的卸荷裂隙和风化裂隙, 还有变质作用形成的片理、劈理等等, 在岩石中构成极为多样非常复杂的裂隙系统。人们将岩石和裂隙视为一个整体称为“岩体”, 将裂隙概化为“结构面”。搞清结构面的产状、参数和分布, 是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重点, 也是难点。

4.2 土的孔隙性

根据土力学解释:土是一种散体结构的材料, 存在孔隙。对于饱和土是固、液两相;对于非饱和土, 是固、液、气三相。于是产生了有效压力和孔隙压力;孔隙压力又有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在饱和土中, 由于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 不同的加荷速率地基承载力不同;是否及时支撑, 对软土基坑稳定有不同的表现;渗透系数和地层组合的差别, 导致基础沉降速率的差别等等。饱和土中的超静水压力可导致挤土效应, 使桩被挤断、挤歪和上浮;地震时的超静水压力导致砂土和粉土液化。非饱和土的孔隙气压力形成基质吸力, 基质吸力随着土中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 因而是不稳定的。膨胀土和黄土随湿度的增加而强度显著降低, 非饱和土基坑雨季容易发生事故, 花岗岩残积土边坡暴雨容易发生浅层滑坡, 都和基质吸力降低有关。总之, 把握好孔隙压力是岩土工程的重要关键。

虽然岩土工程具有自身的特点, 岩土工程计算不精确的原因有地质条件、计算模式、计算参数三方面, 尤其是计算参数最难把握。故首先要做好勘察, 掌握地质条件;其次是正确选用公式和软件, 并充分了解其适用条件和可能的偏差;还要强调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事先的定量计算一般只是一种估算, 只有原型实测最可信。监测不仅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最可靠的科学实验。

摘要:本文从岩土工程的定义、范围、岩土工程与相邻专业之间的关系, 指出了岩土工程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条件的不确定性、参数的不确定性、测试方法的多样性分析了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

关键词:市场经济,岩土工程,勘察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外墙保温材料论文下一篇:电气预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