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

2024-08-16

关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精选5篇)

关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 篇1

浅析复杂地形地质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

摘 要:本文详细说明了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复杂地形地质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策略进行了阐述,并深入分析了与岩土工程相关的地下钻探、岩土勘察的原位检测和室内试验等技术。为不断提高复杂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的具体实践效果,在论证上与研究上做出贡献。

关键词: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地形多样,不仅有岩体坚硬、致密且稳定性好的地质条件,也有复杂多变的特殊地质条件。以黄土地区为例,黄土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使其具有一定的湿陷性,再加上黄土下部土质多含碎石之类,使得在该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难度比其他土质类型要大。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工作包括:搜集与整理工程所在地区的气温、冻土层深度、地温、降雨量等气候状况;分析工程所在地土质构成和下伏土层的分布区域、土层性质以及形成原因等;分析当地地下水类;细致研究当地植被生长状况等。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野外勘探工作方面

实际的岩土工程勘探工作中,常常因为对勘探区地层、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等情况的了解不明确,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勘探点间距与深度

勘探点间距方面,依据规范要求,对于复杂的地基情况应加密勘探点,不能因时间、金钱等因素坚持采用原勘探方案,为以后工程埋下隐患。但是有的勘探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按照之前大纲执行;现场编录人员办事不细心、随机应变性差,造成相邻两勘探点之间地层相差过大甚至悬殊;还有,没有对勘探区的岩土特性进行充分了解,随便依据某一地基等级就进行勘探,而对采集的岩土在室内进行试样分析时,常发现湿陷性土、盐渍土等特殊性岩土,造成地基等级因此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勘探点间距不合理。

勘探深度方面,一般而言5至6层的砖混结构住宅,孔深15m即可满足勘探要求,如果存在软土层的情况,15m深度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相对的,在有碎石土地区一般的2至3层建筑物,如果也盲目依据15m深勘探,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

(2)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应依据规范严格进行,如不规范调零将出现数据采集不准的状况;特别是在地温和气温相差比较大的夏、冬季节,触探指标相差更加明显;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孔深与杆长的校正常不符合规定,在孔底有残留与缩径的情况下,标贯器没有落至测试位置的情况常常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标贯击数失真严重等。

1.2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方面的问题

地震效应问题对于重要的建筑场地,应当进行地层剪切波速测试,然而部分勘察单位却常以“地区经验”进行场地类别与覆盖层厚度判定,给工程抗震造价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在岩土工程评价中,对于地基处理后场地类别、场地地基土类别、剪切波速是否发生变化等情况,也极少予以重视。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实践

2.1 采用和创新先进的岩士工程勘察技术

依据实用性高、针对性强的基本原则,为了达到有效测量岩土层的评价指标与相关参数,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主要的勘察技术和方法大致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地质勘察取样、地质钻探、静探、波速测试和室内试验等。

(1)地质测绘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工程进行地质测绘,其主要目的为:细致地分析、调查所属地区地形,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貌特点、地质构造、地层与不良地质等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划分复杂地质条件的地貌单元、岩土的分布情况、岩土形成原因与年代、岩土的性质等,完成鉴定岩土层风化程度的工作等。

(2)岩层钻探

进行岩层钻探时可使用KY-250型钻机、100A-D型钻机等进行,钻探方法可采用全部采芯、泥浆护壁、回转钻进等方法。砂土层岩芯与粘性土岩芯采取率分别大于75%和90%,仔细观察与描述各个土层宏观特点。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地层结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做好不同深度的底层采样工作之后再认真做好分析工作,详细记录各土层垂直与水平方向发生的变化,最终达到确定复杂地质条件岩土的工程勘察相关指标的目的。

(3)原位测试试验

使用原装液压静力触探探头完成静力触探试验的测试工作,并将采集的信息在电脑上进行分析、整理。使用标准落锤自由落体法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注意做好试验前的清孔工作,保持20次/min左右的锤击速率。原位测试试验也可以使用动力触探法,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完成风化基岩物理力学指标的确定。

(4)岩土工程勘察的室内试验

依据拟建场地环境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在室内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试验;借助于此方法,能够科学判定岩土相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岩土工程评价与分级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标准。物理性指标试验一般包括:测定土层物理性质、压缩试验、水质分析、颗粒分析等。

2.2 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

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沉积地层,其土壤颗粒构成属于细砂、粉细砂一类,直径多数在1.6mm~2.2mm之间;尤其是一些地区表层的砂子含水量低、粉细砂多呈松散形状,因此不适于当作天然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1)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之一:垫层法

作为进行浅层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垫层法(又称水坠法)广泛应用于黄土地区的松散粉细砂层。实施时,开挖基坑至设计处理深度,将样桩在基坑两侧设置好,铺设砂子,控制铺砂层厚度为0.25m;铺好之后,注水至与砂子面齐平的位置;在砂子中插入钢叉并摇匀。砂子如若已经沉实,则提出钢叉,并在相距0.1m位置,重新插入进行摇匀,重复上述过程。

(2)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之二:强夯法

强夯法是加固软土地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借助于速度快、成本低、施工简单等优点,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夯锤下落带来的巨大冲击波与能量撞击地基土,地基土层可以被快速、有效的夯实,沙土振动液化现象、土地湿陷性、地基压缩性等都得以有效降低,实现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双重目标。

(3)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之三:振冲法

振冲法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振冲法,需要添加填充材料(砾石、砂子等);另一种是不需要填充材料就地振密的振密法。在黄土地区多使用振冲砾石桩的方法,对于中等或较粗的沙砾地基多使用振密法。借助于水冲与振动加固土壤的振冲法,其对地基加固的原理也比较简单,常用于振密松砂之类的地基。此技术通过振动器冲力带来的强力振动,将松散饱和砂层得到一定液化后借助振动而实现砂粒的重新排列之后减小其空隙度,同时加回填料,通过振动器振动力实现砂层的挤压、加密。

结论

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无论哪种地基处理技术和手段,都需要处理之后细致检测地基处理质量。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员技能水平与专业知识,注重研究传统勘察技术之间的结合与新勘查技术的创新,严格执行相关的建设程序与制度,有效地进行勘察工程。达到复杂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的最佳效果,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旭然,苏航,王宏刚.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7):188-189.[2] 张学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深度的探讨[J].吉林勘察设计,2006(1):1-4.[3] 陈仁祥.复杂地基的基桩质量岩土工程勘察[J].中国建设信息,2009(16):64-65.[4] 李耕远.如何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准备工作[J].中国建材资讯,2006(5):349.[5] 梁春雷.岩土工程勘察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3):71.[6] 姜明友.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100.

关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 篇2

关键词:复杂地形;岩土工程;勘察;红粘土

复杂的地形给岩土勘察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难题,一旦岩土工程勘察的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就会对整个工程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寻找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方法,改善勘察技术,制定合理的勘察方案成为了岩土工程勘察的重中之重。下面就以红粘土地质队条件为例,对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进行阐述。

1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红粘土是我国一种比较常见的特殊土质,这种土质条件主要集中在气候湿热的地区。红粘土是碳酸盐类岩石或者是富铁岩石在风化作用下所形成的,这种土质的孔隙较大,天然含水量也接近塑限,呈硬塑状态,压缩性较小。红粘土的特殊构造决定了它的性质也比较独特。第一,红粘土的厚度变化很大;第二,由于红粘土地质在发育的过程中形成了较多的网状隙,这些网状隙使土层整体性降低,地下水可以在土层中活动,使土体强度降低。同时,红粘土地质在水平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强度具有很大差异,极易发生胀缩灾害。此外,红粘土越往下土质越松软,发生塌陷的可能也较大。因此,在实际进行红粘土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勘察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1.1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野外勘探中的难题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野外勘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更加繁重,时间要求更加紧迫,同时也有着更加关键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复杂地质条件的岩土工程的野外勘探工作时要严格的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勘察计划和方案,保证野外勘察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由于红粘土土质的特殊性,所以在野外的岩土勘察过程中要面临更大的困难,勘察方案的选择,勘察人员的配置都会影响野外勘察的效果。

1.1.1复杂的地形下,野外勘察工作者要严格按照要求增加勘探点的数量

对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勘探人员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科学的规定增加勘探点位的数量,而不能因为工期时间紧迫或者其他的经济性因素而坚持使用原来制定的勘探的方案和方法,如果不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勘测就会带来较大的测量误差,给建筑施工带来重大的损失,甚至给建筑带来安全隐患。

1.1.2勘测过程一定要按照行业规范进行。

在进行野外勘测的过程中,各种测量方式都有一定的规则,原位测试时一定要严格的遵守这些规范,避免错误的产生。以往在实际进行野外勘测时,很多技术人员都会为了节省时间简化测量步骤,从而让勘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本不该出现的误差,例如在进行静力触探时,按照相关的规定应该深调零,但是很多的施工人员都忽略了这一问题,不能严格的按照规定来进行测量勘察,使勘测得到的数据出现较大的误差,这种误差在气候比较恶劣的冬天会更加的明显。

1.1.3各勘测小组缺乏沟通交流给野外勘察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在一些较大的建筑工程进行野外勘察工作时,一般采用分作测量的勘察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效率高,节省时间的特点,但是由于各小组的勘察工作相对独立,相互之间沟通较少,在勘察后期对测量数据进行汇编整理时就很难进行统一,使后续工作很难开展。

1.1.4地下水位测量和地下水取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野外勘察时,对于地下水位的测定和对于地下水的抽样测试工作非常的关键,尤其是在红粘土土质条件下,地下水在土层中的活动更加活跃,对地基的影响也更大,所以应该更加注意地下水位的测量。但是勘测人员在进行实际的测量时会出现忽略地下水滋出和抽水井等问题,使得测量结果精度不够,给接下来的建筑施工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

1.2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时要对岩土工程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分析,这项工作可以帮助完善建筑施工方案,排除施工隐患使施工更加的科学合理。但是,在实际进行勘察时,大部分施工单位对于这个环节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给建筑施工工程带来重大的损失。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地震效应问题;第二:地基均匀性的评价;第三:地基承载力的测定和基本方案的选择。

1.2.1地震效应问题

近些年来地震频发,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一定要更加细致的考虑地震效应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工程,地层剪切波速测试是十分的必要的,但是经常出现一些勘测单位根据地区经验来施工,选择性的忽略了这一关键性的步骤,使工程的抗震造价大大提高。

1.2.2勘察工作中对于地基均匀性的评价与分析

在地基均匀性评价方面,高层建筑依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一90进行,而一般建筑则按照GB50021-2001的规定要求进行[1]。这种不合理的评价与分析的做法会给地基均匀性的分析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1.2.3勘察工作中对于地基承载值的判定和基本方案的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勘察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原本使用的查表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已经被废弃不用,但是依旧有很多的勘察单位沿用原有的方法。这就很容易造成因为缺乏经验没有办法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来对地基承载值进行准确判定的问题,从而使勘察工作出现较大的误差。

2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探的辅助措施

在进行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可以采取很多的措施来降低勘察的难度,比如说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

2.1 建立室内施工场地模拟环境,进行科学有效分析

由于很多的施工现场地理条件太过复杂,不能够实地进行测量,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借助建立室内模拟环境,在室内对施工场地进行分析的方法进行勘察。室内模拟环境要结合环境的特有性质,做到尽可能的完全模拟,对于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假设,从而达到判定岩土相关指标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实际勘察过程中的难度,同时还能够保证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

2.2原位测量试验

原位测量实验中可以采用原装的液压经历触探探头完成静力触探试验的测量工作,并将采集的信息在电脑上进行分析、整理[2]。贯入试验中可以采用标准落锤自由落体的方法进行试验,但是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做好试验前的清孔工作。此外,原位测试试验中除了上述介绍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动力触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辅助完成风化基岩物理力学指标的目的。

结语: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对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勘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勘察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同时也使得勘察得出的数据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出入和误差,所以在今后的勘察工作中,各勘察单位一定要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完善勘察环节并且结合先进的勘察技术和勘察设备,让勘察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雷晓莉.关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J].现代建设.2013,12(10).

关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 篇3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部钻孔勘探疑难问题处理

论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出现的勘探疑难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实践表明,不仅提高了庙沟铁矿深部钻孔地质勘探质量,而且在对深部钻孔地质勘探中出现的卡钻、水泥注孔时待孔时间的.准确控制和深部隐性断层错断矿体等问题的处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 者:雷民 许雁超 LEI Min XU Yan-chao 作者单位: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庙沟铁矿,河北,秦皇岛,066501刊 名:矿业工程英文刊名:MINING ENGINEERING年,卷(期):7(4)分类号:P62关键词:复杂条件 地质勘探 疑难问题 措施

关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 篇4

1.1斜坡勘察目的

斜坡勘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就其目的来看,勘察工作就是为了要弄清楚斜坡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岩土参数,因为这些数据都能为之后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依据,为保障斜坡稳定性提供数据,也为了进一步处理斜坡的地质问题。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斜坡的稳定性与斜坡本身的结构、外部的环境有关,并受其影响,其中,外部环境因素对斜坡勘察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岩土的强度、重力平衡等,最主要的外部环境有水质水文特征、爆破引发的振动,还有地震带来的影响等,岩体类型上也各有不同,比如说有的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同,这些不同的岩体在斜坡上,就会影响斜坡的强度和稳定性,比如斜坡上的岩体类型是单一岩体结构,那么斜坡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岩体抗剪强度和临空面的影响,如果斜坡上分布较软的岩土,或者是受到风化或者破碎程度较高的岩土,那么就会影响斜坡的松软程度,使斜坡强度不高,如果斜坡上是一些结构较硬的岩体,那么斜坡的稳定性和强度就会受到岩体结构面的形态影响,经过实践研究表明,不同的岩体、岩体结构面的强度以及岩体的大小、形态特征等都对斜坡的稳定性及强度有影响。

1.2斜坡勘察重点

斜坡勘察具有重点,斜坡勘察的重点在于凭借科学的方法对斜坡的结构进行勘察,并获得有关岩体参数,通过分析对比这些数据,观察在外力影响下岩体的结构变化,尤其是要勘察出岩体的软弱层以及结构面,因为这两者都会对坡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得出了数据和影响因素后,然后需要对这些因素产生的效果进行综合评定,并对斜坡出现稳定性失衡,发生变形和破坏的现象做出判断和预测,许多工程实践表明,岩土地质工程的性质是与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相关的,而外部影响因素和岩体的结构直接影响了斜坡的稳定程度。而在外部影响因素中,主要包括岩体的重力、岩体的强度和岩体的平衡度,有这些因素导致的地震、降水、地下水活动等,单一类型的岩体斜坡结构稳定性是由岩体的临空面和抗剪力强度决定的,同时,抗剪力强度和结构面也会影响岩体的强度,如果岩体的破碎化程度较高,风化程度较高,那么松散的土体结构就与松软结构岩体类似;如果是分割的岩体,那么它与斜坡的整合关系相类似,因为岩体结构面的形态、强度受到不同结构土质的影响。因此,斜坡勘察的重点就在于弄清楚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然后分析其结构面以及软弱层,并勘察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岩体参数及斜坡结构的变化,尤其是要关注地下水以及降水对斜坡的影响。

2山区水利工程中斜坡勘察的方式和方法

我们对斜坡勘察的目的进行分析,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山区斜坡的结构和形态,以选择出勘察斜坡的最佳方案和有效方法,在选择方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证分析立体完整,最好是从点到面,以满足实际需求,从工程的实际经验中看,我们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使用最多的两种方式是调绘和调查,调绘主要是指把地面的实际东西在草图上写清楚,在设计中使用较多。在实际勘察中,如果地面情况较为理想,那么就可以运用调绘和和地面调查的方法,先是需要对地质情况做一个大致的判断,然后再利用较为精细的勘察手段进行验证,看是否达到勘察的目的,相反,如果地面露头的情况较差,就需要运用槽坑的方式进行勘察,我们要想从具体的勘察工作中获得岩体数据和物理参数,除了以上的利用工程经验进行测定以外,还可以运用现场的原位测试以及室内试验两种方式来获取物理岩体参数。

2.1现场的原位测试

目前在山区水利地质工程勘察中运用的最多的方法之一是原位测试,也就是原位剪切实验,原位剪切实验是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山区选择一点试验点,在选择试验点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点,同时坡体的受力情况需要表现在实际工程状况中,在实际勘察中,不论人员采用什么样的勘察手段,都需要与坡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勘察,我们需要了解到坡体在不同含水量和不同状态下,抗剪强度和稳定性如何,并将数据记录下来,通过这些数据对坡体的稳定性和进行分析,并预测坡体会出现的不稳定和危险情况,经过一些数据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斜坡工程量越大,需要进行的原位测试也就越多,比如在岩体的应力测试中,包括岩体的水压测试、岩体的动力测试和模型试验等,其中,在模型试验中,重力的条件需要模拟,当然也是最为困难的一大环节。

2.2室内试验

对坡体进行试验分析,除了室外的现场原位测试以外,还需要进行室内试验,在室内试验中,包括抗剪强度的.试验和直剪试验,我们将这两种试验进行比较,会发现两者各有优缺点,在进行抗剪强度试验时,需要对岩体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并模拟,这一试验过程较为复杂,而在直剪试验中,操作比较简单,较抗剪强度试验相比,实验条件有所不同,所以从准确性来看,直剪强度试验比抗剪强度试验更差,就其整体来说,这两种室内试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得到的数据资料只能在普通情况下用于参考。

3对斜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进行斜坡稳定性分析之前,需要先分析斜坡勘测得到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因为这是进行斜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而对斜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包括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定量分析,另一种是定性分析,当人员同时采取了这两种分析方法后,获得的结果并不相同,就需要运用检验方法计算其误差,或者重新计算。

3.1斜坡稳定性的定性分析

我们要对斜坡进行稳定性的定性分析,是因为这项分析会考虑到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各因素,并且判断其未来发展趋势和稳定性,结合斜坡周围的环境因素来分析稳定之间的各项联系,随后再评价斜坡的稳定性,这种评价方法叫工程地质分析,它是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因为一般情况下,斜坡不稳定是由于地质不良,在发育初期会显示出一些地貌特征,我们在分析斜坡的地质结构时,需要分析斜坡的底层结构、岩石属性、水文特征以及地质等,将参数和周围的稳定性做对比,从而对斜坡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斜坡的稳定性并不固定,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壳变化、斜坡的负荷以及风化等,都会加大斜坡的下滑力,使斜坡的稳定性降低,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搞清楚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区分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对斜坡的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分析斜坡的滑动现象以及变化特征,滑坡会发生在不同阶段上,只有当人员充分掌握了其变化规律后,就可以准确预测滑坡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滑坡出现之前的特征,以及地表地貌的变化特征,斜坡出现的裂缝位置以及程度,实地出现的变化现象,以及滑坡的范围等因素,人员不仅通过观察的方法,还可以采用调查的方法,通过这些判定出斜坡下滑的影响因素,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分析斜坡的稳定性。

3.2定量分析

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出了定性分析以外,还有定量分析,斜坡稳定性的定量分析是需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之上进行的,在斜坡地质表面进行剖面分析,利用静力平衡的方式来分析斜坡稳定性的系数,通过一些计算和评价,再用反演分析法反推试验数据,和室内试验进行比较,最终获得传递系数,从而进行定量分析。(试验数据直接用于计算往往和实际不符合,通常用反演分析法反推试验数据再和室内试验比较,建议在此拓展一点)

4山区水利工程中斜坡的处治措施

在山区的斜坡工程中,需要人员重点把握影响斜坡的稳定性因素,因为它也是防治措施中的重中之重,将其作为防治措施的参考依据,以此为基础,对工程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工程斜坡的稳定性,防止因为坡体下滑或者坡体破坏而导致工程出现损失,通过工程的实际操作,就能够得到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在工程施工前期,需要结合坡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影响坡体失稳的因素,使得坡体发生变形,变形的主要模式需要选取一定作用力,作用力大小的范围可以帮助一起对工程制定防治措施。

5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兴起,所以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山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斜坡勘察变得尤为重要,这可以有效提升斜坡稳定性,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亚赫.山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斜坡勘察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7):23~24.

[2]张丹.分析山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斜坡勘察问题[J].魅力中国,(11):56~58.

关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 篇5

7.3.1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

1、平面控制测量

首级控制以矿区附近的三个国家Ⅳ等点(大东沟、尖山沟脑、甲山)为起算点,实测一级光电测距导线3条,布设一级导线点12个,均埋设固定标石,导线总长17.20千米。控制面积约18平方千米。

观测采用瑞士WILDT16型经纬仪和AGA—112型光电测距仪进行,水平角按方向观测法观测6个测回,垂直角按中丝法观测4个测回,边长按单向观测2个测回,每测回度数4次。

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采用等外水准测量方法,使用DS3型水准仪从二等水准点“洛卢段第18号”向“大东沟”三角点引测等外水准1条,中间增设3个等外水准点,形成4个闭合环,路线全长13.2千米。

3、实测精度

平面控制计算采用单一附合导线平差法,由2名测量技术人员分别计算。实测精度:测角中误差±3.50″,允许±5.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为1/29000,允许1/20000。

高程控制采用附合路线加权平均配赋法进行平差计算。平差后,每公里单位权中误差±2.2㎝,允许±5.0㎝。

4、加密控制测量

在首级一级导线点的基础上加密图根控制测量,外围控制点采用 GPS-RTK测量方法,仪器标称精度平面10㎜+2×10-6×d,高程20㎜+2×10-6×d。共布设一级图根点51个,二级图根点73个,均埋设标石。采用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和线性锁的方法进行施测。

实测精度: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均小于规范允许值,70%小于允许值的1/4;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均小于1/4000,90%小于限差的1/2;测角中误差±3.20″。高程路线闭合差均小于±0.6m限差的1/4。7.3.2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分带,中央子午线111°。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7.3.3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精度

1、勘探线剖面测量

勘探线剖面比例尺为1:1000。实测剖面28条,总长度18288米,定测剖控点56个,每条剖面均有2个埋石点。

剖控点的测量采用全站仪定测法或GPS-RTK测量方法,仪器标称精度平面10㎜+2×10-6×d,高程20㎜+2×10-6×d。剖面测站点埋设木桩,距离用全站仪施测,往返测定,天顶距观测一测回。剖面点测量,在剖控点和测站点上进行,以一个读盘位置测定距离和天顶距,长度不超过100m。在GPS-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架设于地势较高位置,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 2 动站放在待测点上,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距基准站小于7km,图根点观测2次,剖面点测量一次。

质量:剖面实测的距离及高差,用剖控点间或端点与剖控点解析的距离及高差检核剖面测量精度。长度相对闭合差在1/371~1/5602之间,小于限差1/300,65%的闭合差小于1/600。高程闭合差均小于1/3等高距的限差,70%小于限差的1/3。实测的方位与设计值之差均小于:0.6mmM,(式中:L—两点间距离,单位米;M—地L形地质图比例尺分母;—206265″),82%的方位角闭合差小于限差的1/2。GPS-RTK测量主要精度:

一、二控制点两次观测点位平面和高程互差均小于3㎝,图根点两次观测平面和高程互差均小于5㎝。

2、坑道测量

近井点距坑口不超过50m,采用光电测距时不超过240m,点位埋设标石或大木桩。近井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的测定,按照图根点有关规定施测。

坑内导线采用复测量距支导线法施测,导线点设在顶板,用木桩固定。水平角用J6型经纬仪往、返各观测一测回,以导线延伸方向为准,往测为左角,反测为右角,左右角之和与360°之差均小于±60″。边长用经过鉴定的钢尺往、返各两次丈量,读至1㎜,两次互差均小于10㎜。

复测支导线分别按左、右角推算各边方位角,用往、返边长分别计算各点坐标,最后取两组结果的中数;高差采用往、返中数,顶底 板高采用三次丈量中数(前视、测站、后视)。

精度: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为1/5927,允许1/4000;角度闭合差均小于40n″;终点点位中误差均小于限差0.5m的1/7。

3、钻孔的布设、校正和定测

钻孔的布设,由其附近的控制点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或利用剖面线上的剖控点、测站点设站,用经纬仪视距支导线法沿剖面方向布设钻孔位置,天顶距观测一测回,视距正倒镜两次读数。在地形困难地区采用GPS RTK测量方法,仪器标称精度平面10㎜+2×10-6×d,高程20㎜+2×10-6×d。

钻孔的校正,在平整好机场平台后,按布设方法进行检查,沿剖面方向误差在±0.4m以内确定钻孔位置。

钻孔的定测,平面以封孔后的标石中心为准,高程测至标石面,并量取标石面至地面的高差。采用交会法和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定测。

精度:矿区定测钻孔44个,点位中误差均在±0.3m限差的1/2以内;高程误差均小于±0.25m限差的1/5;两组坐标较差均小于±0.4m限差的1/2。其余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探槽和地质点的测量

探槽和地质点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和经纬仪视距极坐标法测定坐标和高程。一个度盘位置施测水平角、天顶距和距离,变动照准高两次测定,计算出坐标和高程。部分工程采用GPS RTK测量方法,仪器标称精度平面10㎜+2×10-6×d,高程20㎜+2×10-6×d 精度:两次观测平距较差均小于1/150。点位中误差小于0.3m,高程中误差小于1/6等高距。7.3.4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质量评述

1、测区首级控制和加密控制,控制网布设合理,平差计算正确,点位均匀,密度适当,施测精度较高。

2、各类原始记录经过100%~200%的检查,记录清楚,计算正确,限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全部计算资料经过100%的自检和互检,计算结果正确,各项误差均在限差之内。

4、各类工程测量,施测方法正确,测量精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上一篇: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下一篇: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辅导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