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岩土工程

2024-10-12

环境保护岩土工程(共12篇)

环境保护岩土工程 篇1

1 环境影响评估

1.1 环境空气影响

彭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施工项目包括大坝加固、坝体及坝基灌浆、溢洪道护砌、新建输水洞进口段等。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 建材堆场的风力扬尘; (2) 建筑材料运输产生的交通道路扬尘; (3) 黄沙、水泥等建筑材料运输装卸过程中的扬尘; (4) 泥浆搅拌作业时产生的扬尘。

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时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及裸露在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而产生;而动力起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重要。工程用施工机械及车辆, 工作时其产生的噪声和燃油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扬尘, 将对附近区域环境质量、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人身健康产生影响。

1.2 声环境影响

施工作业场对周围声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 但由于本工程施工作业场与居民区较远, 因此本工程的施工作业场的噪音对当地居民不会产生严重影响;另根据土石方及材料运输量预计车流量高峰期达到10辆/小时, 平均车辆流量约5辆/小时。本工程施工期材料运输的交通噪音对交通道路沿线的居民影响不大。

1.3 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的废水排放主要来自施工时的泥浆污水和施工工人的生活污水。施工污水要专门建造污水池, 就近处理。生活污水经估算, 最高日排生活污水量为10.0t/d, 对于施工人员临时食堂的含油废水经隔油处理后和生活污水中的粪便污水。

2 环境保护设计

2.1 环境空气保护

2.1.1 污染源

施工期, 工程影响环境空气的因素主要有装载与堆放物品产生的粉尘, 交通运输产生的扬尘、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等。

2.1.2 保护措施

1) 装载与堆放物品粉尘防治措施

装载多尘物料时, 对物料加盖帆布覆盖或适当加湿;在水泥装卸过程中, 保护良好的密封状态;细骨料堆放设置简易棚, 防止细骨料被风吹散;同时定期检测砂浆拌和系统收尘器的除尘效果, 及时清理尘渣。

2) 交通扬尘防治措施

进场公路和场内运输繁忙路段要经常进行管理、养护, 场内道路每天洒水两次, 同时, 限制汽车车辆速度, 场内车速控制在15km/h内。

3) 汽车尾气防治措施

强化对运输车辆的排放性能检测, 强制不达标车辆进行正常维修保养, 保证车辆发动机处于正常技术状态, 经常清洗运输车辆, 要求使用零号柴油和无铅汽油。

2.2 声环境保护

施工期间, 工程产生的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车辆运输产生的交通噪声等。

2.2.1 防治措施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减振降噪。振动大的设备要尽可能地远离噪声敏感区设置, 在场地周围敏感人群较多时, 尽可能将其靠近场地中央设置, 并使用减振器。调整砼拌和系统施工时段, 晚间22时至凌晨6时停止施工;施工区内车流量较大的道路禁止鸣笛;对砼搅拌机、钻机等较强噪声源处工作的施工人员进行个人防护, 发放防噪用具, 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措施。

2.3 水质保护

2.3.1 污染源

施工期废水排放主要来自施工时泥浆污水和施工工人的生活污水。

2.3.2 防治措施

施工污水要专门建造污水池, 就近处理。生活污水经估算, 最高日排生活污水量为8.0t/d, 对于施工人员临时食堂的含油废水经隔油处理后和生活污水中的粪便污水集中外运处理。

2.4 充填灌浆环境保护

大坝充填灌浆工程应注意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 做好废水、废浆的处理或回收。

2.5 运行期环境保护

2.5.1 保护目标

运行期, 通过削减库区及库区上游的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的入库污染负荷量, 控制库区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及其它水质污染问题, 确保库区水质目标。

2.5.2 保护措施

1) 点污染源治理

据调查, 目前库区没有工业污染源。库区上游无人口居住。

2) 面污染治理

面污染源是指在降雨径流的淋溶、冲刷作用下, 大气、地面和地下的污染物进入水库而造成的污染。面污染源治理涉及面广, 因素复杂, 需要各部门协作治理, 对面污染源进行治理, 避免库区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及其它水质污染问题, 同时要执行国家制定的法规、条例。

3) 管理措施

制定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对彭庄水库水体进行环境质量研究的基础上, 按库区水质目标, 以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工程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人对水库水资源实行巡视管理。

2.6 环境管理

2.6.1 管理机构

彭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中应安排专人负责环境管理工作。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专业施工单位应配置专业环保人员, 配合业主作好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2.6.2 管理目标

1) 防止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引起生态环境破坏;

2) 防止施工环境污染, 保护好水库及周边环境;

3) 搞好水土保护, 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

4) 负责对水污染事故和破坏生态事故的处理。

2.6.3 管理任务

施工前期:落实生态补偿和污染防治的各项经费;部署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 做好施工区环保工作的各项准备。

施工期:对工程施工中各项环保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做好施工期生态破坏和污染事故的预防工作, 对突发性事故应有应急措施;组织实施施工期环境监测, 定期编制施工区环境质量报告, 报上级主管部门;在施工后期, 组织好施工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工作, 如施工迹地恢复、施工区绿化等;

运行期:重点做好水库水源水质保护, 并根据水源水质保护办法, 加强库区环境管理;组织实施水库运行期的水质、水文等监测工作;预防并处理水污染事故等。

3结论

“十二五”以来, 中央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和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的投资力度, 水利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 因此, 在建设工程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及采用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问题与工程的寿命相始终, 将生态与环境效益作为工程的长远效益和目标来做。

摘要:讲述了桐柏县彭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对水库周边环境的影响, 从多方面探讨环境保护措施, 有必要对大坝工程建设的生态负效应进行有效补偿, 利用大坝工程改善环境、补偿生态既现实又经济, 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估,水环境,声环境,环境保护,大坝

环境保护岩土工程 篇2

临时工程的设臵应考虑永临结合、利用既有、尽量选择靠近施工现场的荒地或植被稀少之处,以节约土地、减少对耕地、林地的占用。临时工程用地周边应设臵醒目的标示牌、边界线,严格限制施工人员活动范围、机械作业范围。

⑴施工场地、营地

①砼拌合站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设臵;

②施工营地、仓库、施工机具停放地及堆料场等小型临时设施,应选择靠近施工现场的荒地或植被稀少之处,尽量利用沿线既有场地、站区永久征地(永临结合),避免设臵在离公路太近和易发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地段;

③施工中,应结合工序特点,对临时用地进行综合利用,尽可能减少临时用地数量。

⑵施工便道

①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既有道路,尽量避免对植被、林地、湿地的破坏; ②便道宽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尽可能缩短便道、少占土地; ③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不得擅离便道,碾压破坏周围植被。⑶取、弃土场

①开工前对取、弃土场进行优化,尽量选在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地带,遵循“集中取土”、“综合利用、先挡后弃”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取、弃土场数量。取弃土场选址与环评和设计不相符的,需办理设计变更及地方环保、水保行政主管部门环保相关手续;

②严禁在河道(含河岸带)、湿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设臵取、弃土场;

③桥基及隧道施工弃土弃渣尽量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运往弃渣场处臵,不得在峡谷区堆放,不得随意顺坡倾倒;

④取土场取土前,应剥离表层 25~50cm 的熟土集中堆放,渣顶密目网覆盖,渣脚挡护,以便于土地复垦及植被恢复覆土利用;

⑤弃土(渣)场使用前,应剥离表层 25~50cm 的熟土集中堆放,渣顶临时覆盖,渣脚挡护;弃渣以“综合利用、先挡后弃”为原则,弃渣综合利用,剩余弃渣全部拦蓄在指定的弃渣场内。挡渣墙按永久工程设计,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要求,堆臵于沟道内,包括堆放于沟头、沟中、沟口或将整个沟道填平时,修建拦渣坝拦挡弃渣;弃渣体易发生滑塌或堆臵在坡顶及斜坡面时,修建挡渣墙;渣堆放于河道岸边或河滩及河岸时,在河、沟岸边修建拦渣堤,做好浆砌片石、植树种草绿化等防护;在渣体迎水面设臵截水沟,渣体挡墙下及沿渣场沟道两侧至沟口处布设 M7.5 浆砌石排水沟,部分弃渣场设臵涵管或涵洞,引排上游来水至下游沟道,在排水沟出口处设消力池与沉沙池,设计标准为 10 年一遇 24h 暴雨,并做好接排水沟控制水土流失; 边坡高度大于4m,坡比大于1:1.5的弃渣体进行削坡开级处理,每级坡长控制在 5~6m,坡比缓于1:1,每级坡间设小平台,平台宽度大于 1.5m,小平台覆土种植乔木、果树或灌木,坡面覆土绿化;

⑥严格按照路基土石方调配方案,做好施工组织安排, 避免因不合理施组导致弃土弃渣数量的增加。

⑷砂石料场

①严格按设计指定位臵和规模,利用既有的沙石料场;

②办理相关土地使用证和开采许可证,坚持逐级审批,持证开采; ③砂石料开采时,要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和恢复措施,坚持随采随平整,严禁随意乱开乱挖;

④河滩地带采料时,应做好河道疏通和平整工作;

⑤洗砂废水设臵三级沉淀池,经沉淀后重复利用或排放;

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报告 篇3

[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997-0668(2008)100058-02

1. 环境岩土工程定义

环境岩土工程(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一词,源自1986年4月美国宾州里海大学土木系美籍华人方晓阳教授主持召开的第一届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其著名的"Introductory Remarks on 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论文中,将环境岩土工程定位为"跨学科的边缘科学,覆盖了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及地质微生物圈等多种环境下土和岩石及其相互作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环境周期(循环)作用下水土系统的工程性质。

2.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内容及分类

环境岩土工程是研究应用岩土工程的概念进行环境保护的一门学科。这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涉及面很广,包括:气象、水文、地质、农业、化学、医学、工程学等等。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环境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来抵御由于天灾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抗沙漠化、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等。这些问题通常泛指为大环境问题。

(2)环境卫生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抵御由于各种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城市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污泥的处理等。

(3)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打桩时,由于挤土、振动、噪声等对周围居住环境的影响;深基坑开挖时,降水和边坡位移等。

3.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基本观点及研究方法

3.1基本观点

(1) 岩土实践的范围是地球表层, 而地球对于宇宙来讲是一个子系统, 它的变化受其他子系统的影响, 它们之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 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 资源与人口相比越来越小, 所以我们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而不能盲目地掠夺式地利用, 以防止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3) 人类无计划的活动会毁灭人类自身;

(4) 自然界在不断地变化, 有一些直接危害人类, 反过来人类要避开危害, 就必须采取措施;

(5) 虽然岩土工程曾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但它是由于人类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

所以从理论上讲, 所有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但它依赖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 岩土工程技术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健全。

3.2研究方法

环境岩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学科领域, 所以在研究中应从学科间的交叉处着眼, 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次, 应用岩土工程的观点去改善环境, 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存需求。

4.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也异常艰巨,主要任务是:

①选址,选择在地质条件上相对最优的工程建筑地区或场地;

②评价,阐明工程建筑区或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工程地质评价,准确界定工程地质问题;

③预测工程建筑物兴建和运用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为研究改善和防治工程地质缺陷的措施提供依据;

④调查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等。

5. 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现状

20世纪50-60年代公害事件的显现,人们不断探索,反思,并已取得了基本的共识。目前国外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垃圾土、污染土的性质、理论与控制等方面,而国内则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扩展,就目前涉及的问题来分,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这类问题的动因主要是由自然灾变引起的。例如地震灾害、土壤退化、洪水灾害、温室效应等。这些问题通常称为大环境问题。第二类是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工程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它的动因主要是人类自身。例如城市垃圾、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液、废渣等有毒有害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工程建设活动如打桩、强夯、基坑开挖、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过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等等。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统称为小环境问题。

6 . 工程地质要面对现实着眼未来

汪恕诚部长最近讲话强调:不能老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尤其是国际合同,修改设计就意味着被索赔。修改一个设计,似乎节省了某一个工程量,而索赔量比这个还大,大量修改设计怎么得了?汪部长的这段讲话似乎在批评设计,实则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新的契机。

如何理解汪部长的这段话?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修改设计,水利工程因为地质问题而修改设计的可以举出若干例子来。

修改设计往往赖地质,我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前期地质工作投入不够,工程地质条件不清楚,地质基础资料不准确,工程地质分析出力不够或分析工作的深度不到家,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不明确或界定有错误,学术技术问题得不到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工程地质问题的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很明显,要想不修改设计,地质工作必须做到家,基本的地质工作量必须保证。作为地质师,既要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还要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更要勤于实践,不迷信权威,不违心唯上。工程地质专业的形象靠地质师们去树立,去维护;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只有靠地质师们自己去争取

地质师是当今社会最优秀的人才之一,许多人成不了地质师。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世界,永远也离不开地质师! 忽略了地质工作,怠慢了地质师,人类社会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7. 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展望

浅谈环境岩土工程研究 篇4

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新型学科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迅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两个负面影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 应运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岩土工程学。它既是一门应用性的工程学, 又是一门社会学。它是技术和政治、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跨学科的新型学科。

1 环境岩土工程定义

环境岩土工程 (Environmental Geotech nology) 一词, 源自1986年4月美国宾州里海大学土木系美籍华人方晓阳教授主持召开的第一届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并在其著名的“Introductory Re m arks on Environm e ntal Ge ote chnology”论文中, 将环境岩土工程定位为“跨学科的边缘科学, 覆盖了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及地质微生物圈等多种环境下土和岩石及其相互作用的问题”, 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环境周期 (循环) 作用下水土系统的工程性质。

2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内容及分类

环境岩土工程是通过研究应用岩土工程的概念进行环境保护的一门学科。这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涉及面很广, 包括气象、水文、地质、农业、化学、医学、工程学等等。其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

1) 环境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来抵御由于天灾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抗沙漠化、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等。这些问题通常泛指为大环境问题。2) 环境卫生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抵御由于各种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城市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污泥的处理等。3) 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打桩时, 由于挤土、振动、噪声等对周围居住环境的影响;深基坑开挖时, 降水和边坡位移等。

3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的基本观点及研究方法

3.1 基本观点

1) 岩土实践的范围是地球表层, 而地球对于宇宙来讲是一个子系统, 它的变化受其他子系统的影响, 它们之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2) 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 资源与人口相比越来越小, 所以我们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而不能盲目地掠夺式地利用, 以防止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3) 人类无计划的活动会毁灭人类自身;4) 自然界在不断地变化, 有一些直接危害人类, 反过来人类要避开危害, 就必须采取措施;5) 虽然岩土工程曾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但它是由于人类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 所以从理论上讲, 所有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但它依赖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 岩土工程技术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健全。

3.2 研究方法

环境岩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学科领域, 所以在研究中应从学科间的交叉处着眼, 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 应用岩土工程的观点去改善环境, 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存需求。

4 环境岩土工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与环境岩土工程相关的学科有: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岩土工程学、地质工程学、环境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是地质学, 指导它的理论主要是自然历史观。它的基本理论是认为地质成因和演化过程决定地质体的工程特性, 相应地在研究方法上就是从地质体局部特性的研究, 探索地质体在生成时的地质环境以及形成地质体的地质作用和演化过程, 从而在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地质体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发育规律, 并进一步探讨和预测它在工程建筑物作用下的表现和工程行为。

工程地质学的服务对象完全是人为设计, 人为施工的建物。这一应用性决定了工程地质学的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等特性。所谓边缘性指它处在地质学科的外层, 位于和工程学科接壤的部位。所谓交叉性表明在它的学科发展中不断吸收工程学科的理论、概念和方法, 并和地质学结合起来。所谓综合性是指工程地质学的目标是解决问题, 它是借助于地质学各基础学科的成就来综合地工作的。

岩土力学、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学在研究对象和目标上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是密切相邻的学科。但是岩土力学属于力学学科的边缘, 而岩土工程属于工程学科的边缘, 虽然对岩土的地质认识是建立岩土力学模型和本构关系的重要基础, 但岩土力学更偏于模型及建模后的力学研究。岩土工程是将岩土作为工程结构物的一部分工程学科。不过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与其他的力学或工程学科相比, 需要更多地质学科的支持, 或者说更需要与地质学科的结合。

5 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现状

20世纪50~60年代公害事件的显现, 人们不断探索、反思, 并已取得了基本的共识。目前国外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垃圾土、污染土的性质、理论与控制等方面, 而国内则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扩展, 就目前涉及的问题来分, 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这类问题的动因主要是由自然灾变引起的, 例如地震灾害、土壤退化、洪水灾害、温室效应等, 这些问题通常称为大环境问题。第二类是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工程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 它的动因主要是人类自身。例如城市垃圾、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液、废渣等有毒有害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工程建设活动如打桩、强夯、基坑开挖、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过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等等。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统称为小环境问题。

6 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展望

20世纪90年代后, 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从沿海地区开始, 逐步向内陆扩展, 高层建筑、地铁、道路交通、隧道等等的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向环境岩土工程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同时, 自然环境的变化, 地震、洪涝灾害的频频发生, 温室效应的加剧, 水土流失, 土壤退化等大环境问题, 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相对发达国家来说, 我国的岩土工程工作者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一方面, 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 有许多工程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 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 我们面临严峻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在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上, 未来几年应重点研究并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其中, 西部问题, 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区域稳定性与地下工程, 东部问题, 包括大城市地面变形不稳定性、悬河化水资源、水环境等。在一些应用方面还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下:卫生填埋场的设计问题;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区域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评估;城市施工影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手段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

参考文献

[1]方江华等.对环境岩土工程几个问题的探讨[J].岩土力学, 2005.

[2]张志军等.浅谈环境岩土工程[J].山西建筑, 2003.

环境保护岩土工程 篇5

实习时间:2009年12月28日--31日

实习地点:抚州市污水处理厂、抚州市供水有限公司、垃圾填埋场、校内中水处理示范工程 专业:环境工程姓名:杨兰兰

班级:080322学号:08032224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王学刚陈泽堂

实习内容

摘要

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环境工程专业进行了大学里的第一次认识实习。这次实习主要有四个场所:抚州市供水公司、抚州市垃圾填埋场、抚州市污水处理厂以及校内中水处理示范工程。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更深的了解了环境工程对社会的作用,更具体地了解了本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以后的学习确立了更明确的方向。

报告主体

一、抚州市供水公司的实习

12月28日早上。在王学刚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荆公路水厂实习、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水厂的生产工序,了解了工作原理及工厂的历史和在抚州的作用。

市供水公司有四座水厂,即荆公路水厂、南区水厂、抚北水厂和钟岭水厂,其中荆公路水厂、南区水厂、钟岭水厂以抚河为取水水源,彼此管网连通、负责中心城区主城区的供水。本次实习的地点为荆公路水厂,地处荆公路130号。水厂始建于1959年,从1960年开始运行,迄今已有48年的供水历史。水厂原产水量为5000吨/日,1980年扩建后为2万吨/日,现供水能力为5万立米/日,是抚州市供水公司主力水厂之一,主要负责抚州市老城区的用水。

在公司经理和厂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水厂的主要场所,了解了自来水生产的各个流程。该水厂总共有三个工序:取水、净化、输水。水厂的水源是抚河,通过泵房的水泵将河水汲取上来。提取的是河中层的水,为防止沙石的进入,取水管道可以根据水位调节高度。在水泵后装有水立阀,水泵停止时,能阻止水回

流。净化工序是我们这次实习的重要对象,下文将重点讲解。输水过程是将成品加压后通过水泵向市区供水,厂内建有出水泵房,出水泵的功率为700瓦每小时。

净化设备占了成个工厂的大部分面积,净化工作也是自来水生产的主要环节。净水主要流程为:原水-混合(加混凝剂)-絮凝沉淀池和澄清池-滤池-加消毒剂-清水池。将水从水源汲取上来后先加混凝剂混合,使泥沙等杂物絮凝并在在絮凝沉淀池沉积,上层的的清水从角度为60度的斜板过滤流出。过滤后的水中加氯消毒,杀死水中的藻类,再加矾沉淀。春夏季节由于水中藻类较多,故在反应池中就加氯以提高杀毒效果。氯用量约为每吨水0.6毫克。由于氯有剧毒,所以厂内安装了防氯报警装置,每月手动一次,平时调为自动挡,自动检测氯气泄漏情况。若发现有氯气泄漏,自动启动喷射氯化钙吸收氯气。消毒后的水流入清水池反应。然后到二级泵房准备输送给用户。整个过程大致如此。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认识到水对生活的重要性,保持水源清洁人人有责。

二、污水处理厂的实习

12月30日,在陈泽堂老师的带领我们去了抚州市污水处理厂。该厂建成于2007年,是目前抚州市唯一一家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城市的生活污水。工厂占地面积为109亩,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一期工程已建成使用,日处理量为6万吨,二期工程还在建设当中,建成后日处理量为6万吨。目前日处理量为9万吨。该厂采用BOT技术处理污水。下文将重点介绍该厂的污水处理流程。按污水处理程度不同,污水处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的固体污染物,主要采用截留、沉降、隔油等物理方法。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多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学处理方法。三级处理又叫深度处理,其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无机盐类和其他污染物质,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学和化学的技术方法,如吸附、离子交换、混凝沉淀、氧化等。从城市下水道流出的污水先在集水井中收集,然后用高11.5米,栅隙20毫米的回转格式栅清污机(粗格栅)清除体积较大的固体垃圾。将剩余污水用提升泵提升15高度进入下一工序。在提升过程中需用搅拌器搅拌,防止沙泥沉积。提升的水进入栅宽1.7米,倾角75度的曲面格栅(细格栅)去除污水中较小漂浮物,并拦截直径大于6毫米的固体物以保证生物处理和污泥处理系统的正常进行。从细格栅出来后,污水进入砂水分离器将泥沙和谁分离。分离砂泥后,污水进入生化处理池进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池主要靠培养活性污泥,用污泥中的细菌消耗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由于细菌繁殖需恒定环境,故生化处理池窑注意保持环境的稳定。池采用奥贝尔氧化沟技术,用转盘转动将空气中的氧气带

入水中,提供细菌生长和分解有机物。经生化处理后污水带着活性污泥进入45X4..5的二沉池沉降污泥。由于活性污泥体积小,粘性好,易在池中沉降。二沉池运用周进周出原理,污水从四周进入沉积池,又从四周流出。污泥在池中沉降,再有底部的单管吸泥机吸出打入泵房并在脱泥机房中加药浓缩脱水。最后污水紫外消毒池消毒后排出。整套工序大致如此。通过去污水处理厂的实习,我们认识到污水处理的意义和保持水质清洁的重要性。

三、垃圾填埋厂的实习

12月31日,在陈泽堂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了位于抚州市展评乡的抚州市垃圾填埋场实习。,该工程于2005年5月正式动工,计划2007年4月底全面竣工。该项目在全省率先采用水平防渗工艺,可防止垃圾填埋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该生活垃圾填埋场起始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230吨,最高垃圾日处理量为650吨,总库容量为400万立方米,占地面积633亩,总投资为7826万元,服务年限为19年。工程建设资金采取以国债、贷款、政府配套相结合方式,目前已到位资金5098万元。

目前对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燃烧和综合利用等手段。抚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主要采用卫生填埋处理方法处理垃圾。填埋的主要设施是填埋场。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手段对垃圾进行卫生处理,使其能有效的避免其产生的污染物对周边的人、水、空气和作物造成污染。抚州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池、渗滤液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主要工作是防渗。防渗分为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水平防渗是阻止渗滤液填埋场周围渗透扩散。垂直防渗是确保地下水与垃圾污水隔开,避免污染地下水。抚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处理场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通过三大系统确保污水不会对周边地下水造成污染。一是统一的把污水收集起来,通过管道送到渗滤液处理站,再通过USAB工艺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净化。二是用隔离板将污水隔离防止深入地下水。生活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含有多种污染物的高浓度废水,其中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存在时间长、范围广、危害大,不能直接排放,因而渗滤液处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渗滤液水质水量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变得非常复杂。目前尚无十分完善的处理工艺。就现有的处理工艺来看,主要是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化学氧化、混凝吸附等。如何把现有的工艺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和较底的处理成本并应用到实际中去是国内同行们反复研究探讨并急于解决的问题。抚州市生活垃圾卫生处理场的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设计实施几环保监测结果成功实现了这个目的。渗透液先流入配水槽中稀释并调节

PH,再由下二上地进入厌氧污泥反应场消耗其中的有机物,产生的气体中主要有沼气,若量多可收集使用,但由于该厂沼气量少故可直接点燃。反应后的水进入反应沉淀池,以及沉淀池加石灰,二级池加浓硫酸反应。之后进入氨吹脱系统,通过物理化学法将水中的氮反应生成气态氮吹脱。经脱氮处理后的水再进入鼓风曝气池和气浮消毒系统最后排出。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认识到垃圾处理的复杂性,其实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以减少垃圾的排放。同时垃圾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充分重视。

四、校内中水处理示范工程

12月29日,在王学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了学校的中水处理站。中水处理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原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生物反应器→循环泵→膜组件→消毒装置→中水贮池→中水用水系统污水经格栅进入调节池后经提升泵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PLC控制器开启曝气机充氧,生物反应器出水经循环泵进入膜分离处理单元,浓水返回调节池,膜分离的水经过快速混合法氯化消毒(次氯酸钠、漂白粉、氯片)后,进入中水贮水池池。反冲洗泵利用清洗池中处理水对膜处理设备进行反冲洗,反冲污水返回调节池。通过生物反应器内的水位控制提升泵的启闭。膜单元的过滤操作与反冲洗操作可自动或手动控制。当膜单元需要化学清洗操作时,关闭进水阀和污水循环阀,打开药洗阀和药剂循环阀,启动药液循环泵,进行化学清洗操作。本一体化生物反应器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有以下功能:

·膜生物反应器全过程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大大减少了运行管理费用。

·当生物反应器内水到达高水位时,提升泵停止运行,当水位降至低水位时提升泵自动开启。

·根据中水贮水池水位自动开启、关闭循环泵。

·自动开启、关闭加药泵,加药量可根据需要调整。

·自动运行膜清洗、消毒程序。

·电机设有过流、过载保护。

目前已建的中水回用工程普遍存在中水回用处理效果欠佳、中水回用运行费用较高、中水回用设施占地面积较大等问题,中水回用处理设施运转不理想。因

此我国的城市中水回用处理事业迫切需要开发经济高效适用的处理工艺和配套设备。

总结

论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 篇6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环境破坏;保护

一 市政工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加快,市政建设步伐也越来越大。市政建设项目有别于其他工程建设,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市政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迫切需要更多的施工企业关注市政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整个建设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施工企业体现社会责任感的实际行动,是建设现代社会一流施工企业的有力保障。

二 市政工程对环境破坏的现状

(1)市政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市政建设包括道路、排水系统、配套综合管线等方面项目,由于其长期性、不确定性、分期规划等原因,往往会造成原有树木、绿地等的生态破坏。更有甚者,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公园、绿化场地进行大面积的填土、挖方,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同时,地下人工构筑物、表面硬化等施工亦会对地下水及土壤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这种影响将会逐步累积,终有一天对生活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产生严重危害。

(2)市政施工对大气的污染

市政建设从规划到设计再到施工最后完工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大型机械、人员集中居住等现实问题,免不了对周围的大气造成污染。比如:很多施工机械需要柴油作为动力来源,柴油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废气对大气进行污染;还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不可避免的逸散到空气中,也对环境进行破坏。

(3)市政施工对周围的噪音污染

由于市政施工往往存在线路长、场地狭小、露天施工、敞开性等特征,施工场地经常难以封闭,许多工程降噪技术措施难以运用,施工过程中各类机械产生的噪音会造成噪音污染,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很大的范围。

(4)市政施工对水域的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条件较为艰苦,施工中产生的废水难以做到全部经处理排放,易发生施工废水流入市政雨水管道或天然水域的情况。各类机械排放的废机油等等也会对周围的水域造成污染。同时,很多施工人员的集中住宿,生活用水的随意排放也对周围的水域产生着破坏。

三 市政工程环境保护的措施

(1)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措施

1)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及野生动植物的教育,严禁随意砍伐和偷猎,限制施工人员和车辆的活动范围。2)施工便道选线、生活营地、大型临时设施场地选址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护,严禁超范围砍伐。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复垦或绿化。  3)修建现场临时道路时,应注意尽量避免较大的挖填施工,减少对原地形地貌的破坏;充分利用现场已有道路或区内无林地范围进行道路布设,最大限度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对现场植被的扰动及破坏。4)生活基地的生活污水应接到附近村落的污水管网,如无法接到附近城区的污水管网,必须经过严格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后再排入水流。生活垃圾及生产垃圾要收集在有防雨棚和地表经过硬化处理的临时垃圾池内,及时集中清运。

(2)防止大气污染的措施

1)临时运输道路应经常洒水湿润,减少道路扬尘。2)对产生尘埃运输车辆和石灰等挥发性材料堆场加以覆盖,减少对空气污染。3)严禁焚烧有毒有害废料,生产及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定期处理。4)对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机械设备,不能使用。

(3)施工噪音的防护措施

1)用于工程施工的所有设备必须采取有效的“减噪”措施,例如使用消音器、减音器、挡音板或隔音罩等。在市政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与周边居民做好协商沟通工作。2)在整个施工期间,噪音比较大的施工作业应组织白天施工,特殊要求需要晚上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取得当地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许可,采取一定的隔音措施后方可施工作业。3)如果在最近边界线处测得的承包商施工机械噪音或施工噪音超过75分贝,那么施工须立即停止。在采取有效的减噪措施或使用轻噪音的机器将噪音降至允许范围之前施工不得恢复。4)施工噪声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机械作业时和车辆运输时产生的噪声。为减少噪声影响,机械设备选型配套时优先考虑低噪声设备,尽可能采取液压设备和摩擦设备代替振动式设备,并采取消声、隔音、安装防震底座等措施。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确保施工噪声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要求。5)合理布置施工和生活区域。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车辆少鸣笛、不急刹、不带故障运行,减少噪声。

(4)防止水域污染的措施

1)严格遵循有关部门的规定排放泥浆、施工和生活废水、油污等,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措施,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对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经沉淀处理后定点排放,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水沟。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沉淀池三级沉淀,并经净化处理,符合要求后排放。3)施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各种施工废油、废液集中储积,集中处理,严禁乱流乱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4)废弃物中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避免雨水冲刷后对地表、地下水造成污染。

四 结束语

隧道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浅析 篇7

隧道工程往往由于施工时考虑的工程措施不当, 给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如生态环境的破坏, 资源条件的恶化, 隧道弃碴引起的耕地减少和堵塞河道等等。这些环境的破坏有时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这些环境保护问题应引起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 并在施工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

1 隧道位置及洞门型式的选择

隧道洞口位置应选择在坡面稳定、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不应选在山体不稳定、滑坡、坍塌、泥石流、松散堆积体等地质不良地段, 以避免山体坍塌、泥石流等事故;当隧道洞口边坡较高或有坍方、落石等病害时, 应早进洞或接长明洞;隧道洞口应尽量避免大开挖, 少破坏山体植被, 以保护环境和少占农田;洞口的开挖坡面应采用植树、种草等绿化措施, 已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隧道洞身位置也应力求选在地质结构简单、岩性较好的稳固地层中, 避免通过断层、滑坡、崩坍、溶洞、陷穴及地下水丰富等地质不良地段, 避免山体大坍塌、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位降低等而破坏环境。

2 植被的保护

树木、草皮等植被, 不仅能固定地表土、减少水土流失, 而且有保持水源、保留土壤肥力、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功能。由于隧道施工引起的植被破坏比较严重的, 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下列措施予以保护。

(1) 详细了解珍贵植物的分布, 在遇到珍贵植物时应加强探测和多方案比选。

(2) 施工便道、工棚及场地的设置, 应尽量维护自然面貌, 应尽量少占地、少开挖、少刷方, 以保护植被, 并对施工便道、场地、弃碴场进行绿化设计。

(3) 隧道及辅助坑道洞口应尽量减少开挖面。在山坡陡峭地段, 洞口宜采用挡护结构以保护自然坡面。洞口开挖坡面应配合路堑边坡地防护, 选择合适的草、树以达到改善路况、绿化环境的目的。

(4) 工程竣工时, 应休整、恢复受到破坏的植被。

3 水资源的保护

修建隧道引起水资源漏失和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时还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如引起工厂和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的匮乏或污染、隧道顶上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开裂、山上植物的枯萎死亡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等。这些都要求在施工时要保障工厂和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水利设施的正常使用及防止水资源污染, 并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1) 隧道施工中排放的污水含有固体物质、油类物资及隧道内注浆预加固产生的水泥或化学浆液, 这些污水进入地表、地下水中, 将对水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隧道排放的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一般并不高, 通常采用2种方法进行处理, (1) 采取清污分流。对于隧道涌水量大的处所, 设集水井经由抽水设备引出并导入蓄水池, 避免和洞内施工污水汇合外排。对3 km以上长隧道的施工污水, 在洞口 (包括辅助坑道洞口) 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排放。 (2) 利用隧道洞外自然沟壑地形, 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经处理后的水质符合相应的排放标准后, 方可排入相应地点。

(2) 当隧道穿过水库、大型水产品养殖场、水厂等重要的水利设施和很多居民区、建筑物和大片良田, 此段如地下水发育, 隧道防排水采取以堵为主, 大堵小排, 防、排结合的原则, 采用洞外浅埋段和洞内全断面超前预注浆堵水, 以减少地下水的流失, 防止地下水下降;此段隧道的衬砌型式应根据地下水压力的大小而重新检算、拟定。对于土质或浅埋隧道, 开挖易引起地表水、地下水的流失, 导致地表下沉, 可能威胁地面建筑的安全。施工时应设置地下水位观测井, 定时观测地下水位涨落及水力梯度变化;观测地表下沉与隧道开挖进度的关系;对隧道周围岩体采用注浆预加固处理;对地面建筑的基础加固处理。

4 隧道弃碴

隧道弃碴必然要占用土地, 在山区可供耕作的土地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因此, 要合理占用土地, 尽量占用荒地、坡地, 少占耕地, 严格控制侵占良田。隧道弃碴应最大程度地利用, 风化严重的弃碴可用作路基或站场填料, 风化颇重或轻微的就地加工为混凝土粗细骨料等建筑材料。以减少弃碴堆放数量并少占土地, 减少工程造价。隧道弃碴位置应选在坡面、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处, 不应选在山体不稳定或有滑坡、泥石流、松散堆积体等不良地质地段, 避免由于弃碴加载而引起地质灾害, 并引起弃碴的流失和污染。

隧道弃碴堆为松散堆积体, 弃碴较容易流失和坍塌而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 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及财产。为减少隐患, 弃碴场的坡角应施做挡碴墙等支挡结构, 以确保弃碴稳定。弃碴排水也是必须引起重视的, 可根据隧道所在地区的降雨量及地形地质情况, 设置碴顶和弃碴场周围的排、截水沟及纵横向盲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弃碴上部应覆土植草恢复植被, 以便改土造田。隧道弃碴应严禁侵占河道, 以免挤压河床而引起水位升高, 而对附近的建筑造成水害或冲刷铁路路基。

除了上述问题外, 隧道工程环境保护还应注意施工运营时的通风、通过煤炭瓦斯地层的防护, 在施工中还要注意烟尘及噪声的防护。

5 结束语

在全社会日益关注环境的今天, 隧道工程施工人员应该在施工时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少破坏自然风光, 少迁改建筑物和居民, 少污染居民和工厂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少引起弃碴流失;在搞好基本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魏贤坤.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施工环境保护对策[J].现代隧道技术.2003, (6) :31-33.

[2]李永生, 杨立新, 苟红松.隧道施工环境舒适性研究[J].隧道建设.2012, (6) :806-810.

论工程管理与环境保护 篇8

关键词:可特续发展,工程管理,环境保护

踏入21世纪, 中国正更稳健地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而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 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即保护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 人们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要求我们既要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 又要兼顾保护好社会的自然环境。本文接下来将阐述在环境保护前提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并针对环境保护的问题, 提出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1 基于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顾名思义, 其以项目为核心, 其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 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 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 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在传统的意义上, 一般而言, 工程项目管理关注的对象只是项目本身, 往往只考虑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用性, 缺乏对建筑项目周围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而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大观的深入贯彻, 这更要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者要取得工程技术和保护环境两者间的一个平衡点, 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前沿技术理论知识, 利用现有的技术尽最大的努力减小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维持生态平衡的稳定性, 同时在工程技术合理提高的前提下更理智地开发自然资源, 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 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2) 在项目管理方法上要多点开花, 实现经济效益、工程项目与环境保护的三者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本质是一个系统性的课题, 涉及到生产技术、工程质量、经济目标等的各方各面,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 我们应统筹分析上述多方面的因素, 并且制定相对应的管理方法, 在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的前提下, 可综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即建筑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 (3) 需与时俱进, 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恶高度协调一致。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工程管理目标是在实现质量目标、经济目标和效益目标等三个大目标, 如今新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 要求实现整个宏观区域和微观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 不假借工程建筑而对环境质量进行破坏, 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最大限度的统一。 (4) 团结共同协作是基于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重点之一。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往往其核心点在于项目本身, 将环境保护这一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到项目管理的范畴内,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整个工程项目组的整体协作及其与其他团体部门的合作,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对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站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角度上看, 协调好项目管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则需对工程建设的共同合作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去, 所以团结共同协作是基于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重点之一。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 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项目管理者首选需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核实、确定工程现场周围环境的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和对应的环保法规及其它要求。此外, 管理者负责人还需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中, 建筑施工的各阶段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与预测, 找出影响环境的重大因素, 并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倘若在施工过程中, 工程内容、环境保护要求等发生变化, 则管理者要相应地调整施工环境保护方案。

项目组可在施工现场设置环保负责人, 负责日常的环境保护管理工。还可在工地门口设置公众投诉信箱, 并公布投诉电话, 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对有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 相关负责人要及时处理并给予群众积极正面的答复。在建筑工程完成后, 负责人还需在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限内清理好场地, 恢复设施和绿化, 并对环保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以及资料整理归档。

2.2 对原有管线、建筑物的保护

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中, 发包人要遵循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 向承包人提供施工场地的工程地址和地下管线资料, 对资料的真实准确性负责 (在专用条款中应该写明:工程地质和地下管线资料资料的提供时间和要求。如水文资料的年代、地质资料、深度等) 。

承包人要按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专用条款约定做好施工场地地下管线和邻近建筑物、构筑物 (包括文物保护建筑) 、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在专用条款中应该写明:施工场地周围地下管线和邻近建筑物、构筑物 (含文物保护建筑) 、古树名木的保护要求及费用承担) 。

2.3 加强作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知识的教育培训

对工程项目中的施工作业人员加强环保培训, 提高第一线施工作业人员环境保护的意识, 提高施工单位领导以及有关工程管理人员的环保素质, 让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倘若可能出现生态环境或绿化破坏的情况, 项目组一定要积极配合当地的环保部门采取可行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提倡严格管理文明施工, 采用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益的或无害的施工技术、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同时, 项目组需兼顾好下一步园林绿化等的环保工作。

2.4 积极倡导建立健全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令、法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应积极倡导健全完善好城市建筑施工中关于保护基础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令、法规。在相应法规条例的基础上, 强调任何施工单位和人员都应遵守并积极践行。此外, 还可以将环境保护的质量作为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的一部分进行监理考查, 并与经济效益挂勾, 与其它合同条件 (如保证建筑物本身的质量条款) 一样受合同法的约束, 通过这大大约束施工单位在环保方面不良的行为。

3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基于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并针对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出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只要我们对相关人员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倡导文明施工,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是可以并且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的。我们只有统筹全局, 面向未来, 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吴明明.浅谈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J].建筑科学, 2006 (16) :81.

[2]陈朝霞.简述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及卫生措施.北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20) .

浅谈市政工程与环境保护 篇9

随着人类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随之加紧, 同时人们对环境保护观念也在日渐的加强。市政工程建设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其在建设过程中对声音、水源、空气以及废弃物等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1 市政工程建设中环境问题分析

1.1 市政工程施工的灰尘问题。

灰尘问题一直是市政工程施工中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指的是在施工现场的各类作业车辆以及裸露在空气中的地面因风力原因, 扩散到空气中的粉尘。主要包括了道路扬尘、施工扬尘、风蚀扬尘等。道路扬尘在空气灰尘污染中占有的比例是最大的。市政工程灰尘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 道路路基开挖、土地平整以及路基的填筑等施工过程中, 由于风力以及机械动力等原因, 造成粉尘以及扬尘等灰尘污染;其次, 砂浆、水泥以及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在运输、仓储等过程中操作方式不当, 造成的泄漏, 产生扬尘污染;第三, 土灰、混凝土等的拌合加工引起的扬尘污染;第四, 市政施工中运输车辆的行驶, 再加上建筑沙石等泄漏造成的扬尘污染。

1.2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水污染问题。

工程施工中的水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现场地面冲洗废水、降水造成的地表径流浆料进入水体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造成的。这两个原因会对施工现场附近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水质中悬浮物质、油性物质以及LMN等污染物将会增加, 尤其是市政桥梁跨河道施工时, 对周围水质的影响就更为明显。

(1) 工程混凝土养护用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主要特征就是PH值偏高, 可达到9-12左右。混凝土养护需水量较少, 且蒸发吸收快, 一般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 因此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2) 施工设备、车辆冲洗废水。工程施工设备以及车辆冲洗废水的主要特征就是石油类以及悬浮物污染, 再冲洗时要更加注意防止废水流入地下水。

(3) 工程沙石料加工废水。根据对一般大型沙石加工系统冲洗废水的监测表明, 其废水产生量约为加工沙石方量的3倍, 是一个比较大的水污染源。沙石料废水主要成分是悬浮物, 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 容易造成地表水水质污染加剧河道的淤积。

1.3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噪声污染问题。

施工噪声主要是指生产施工过程中发出的干扰周围生活的环境噪声, 其特征为噪声源相对稳定, 但是产生时间波动性较大。主要产生与施工现场的构架加工而产生的机械声音。市政工程的噪声污染有其自身的特点, 主要变现为以下几点:

(1) 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种类多。在市政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其施工设备也各有不同, 即使是同一施工阶段的施工设备数量差异也较大, 这就决定了施工噪声污染的随意性以及无规律性。

(2) 不同设备噪声源特性不同。部分施工设备噪声呈现振动式, 具有突发性以及脉冲性, 对人听觉器官的影响较大;部分设备振动频率较低, 不易减弱, 使人听上去很烦躁;施工机械的噪声最大, 不同设备的噪声级别相差也很大, 部分设备的噪声污染可以达到110db左右。

1.4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主要表现为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两类, 其来源主要有四点。第一, 进场前的清场废弃物, 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杂草、灌木等植物以及土壤层熟土等;第二, 路基开挖时的弃土, 路基开挖操作产生的废土一部分用车辆外运处理, 一部分用作回填土来使用, 不能随意处理否则将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第三, 施工建筑废弃物。主要包括了施工中的水泥土块、木材以及包装材料等废弃物, 且数量较大;第四,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平均每人每天大约1kg左右, 假如这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随意排放, 将严重影响到城市环境卫生以及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2 市政工程与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2.1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扬尘防止保护措施。

在对市政工程开挖土方的管理中要实行集中堆放, 从而缩小扬尘的影响范围, 并进行及时的回填处理减少影响时间。再对水泥以及混凝土等的运输时要采用密封的罐车进行运输, 如果一定要采用敞篷车进行运输, 则一定要将车上物料用蓬布遮盖严实。施工的道路要尽量保持平整, 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及清洁专职人员, 保证道路清洁以及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工程材料仓库以及临时材料堆放点要防止物料的泄露污染, 仓库周围要设计有输水沟, 防止雨水浸湿以及物料的流失。施工现场散装水泥罐周围要设置防粉尘的保护围栏。在市政工程施工期间, 燃油的机械设备使用较多, 对于固定的机械设备来说, 在运行敏感点上风向50m的范围之内, 要加装除尘设备。

2.2 市政工程施工水污染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水污染量不是非常大, 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防治也很容易造成水环境的污染。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也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进行控制。对砂石料冲洗废水的处理, 因其悬浮物含量较大, 因此需要建立沉降池进行沉降处理, 待悬浮物沉降后进行排放, 部分的废水沉降处理后也可以用作建筑现场的洒水防尘。对混凝土养护废水的处理则可以直接采用薄膜或者是塑料溶液喷刷在混凝土表面, 待溶液挥发完全后, 会与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塑料薄膜, 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绝。对于设备以及车辆的冲洗废水处理, 要尽量的要求设备或车辆对附近的清晰点进行清洗。另外, 施工人员要尽量的选择有污水排放系统的地点作为项目部的所在地, 从而使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污水排放系统。

2.3 市政工程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期间, 噪声的主要来源是施工设备以及施工运输车辆。施工单位要选择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施工设备及车辆, 尽量的选择低噪声的设备车辆进行工地施工。选用低噪声的设备车辆可以有效的防止噪声污染, 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污染, 低噪声型的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比同类的工程车辆降低约10-15bd的噪声指数, 不同型号的压路机噪声声级也可以相差5db左右, 同时也要合理的安排设备施工的位置。

2.4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对施工现场清场废弃物的处理中, 清场的树木、农作物以及杂草等要及时的进行清运处理, 表层土可以集中堆放也可以用作绿化用土。对于施工废土的处理出了部分的废土进行回填处理之外, 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处理, 建立弃土场地进行弃土的集中处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料首先要考虑回收利用。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脚料可以进行分类回收, 交给废弃物收购站进行处理。

结束语

市政工程的环境保护项目, 是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重要环节。应掌握其发展规律, 调控建设与环保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 努力寻求矛盾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从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以及城市居住环境, 防治人类与环境关系失衡, 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城市建设是造福于人类的工程之一,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极易造成环境问题。本文主要从市政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阐述了防治各类工程建设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问题分析,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叶兵.浅论如何实施工程项目绿色施工[J].中华建设, 2010年02期.

[2]申展华, 冯卡.浅谈如何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申琪玉.绿色建造理论与施工环境负荷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7年.

浅谈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 篇10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绿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投资热点之一, 对于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以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 公路污染, 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的问题也大量的凸现出来, 并逐渐成为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公路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拟采取的环保措施以及公路绿化等浅谈一下体会。

1 公路设计与环境因素

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 以治为辅, 综合治理”的原则, 并结合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 尽可能改善和提高大陆环境质量。在设计中贯彻“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方针, 各种环境保护设施应因地制宜, 做到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 效益显著。

1.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公路选线应全面调查沿线土地利用情况, 按不同种类分别统计, 遵照节约用地的原则, 结合当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国土规划, 进行充分论证, 确定路线位置。道路用地应尽量少占用耕地、果园, 多利用荒地荒坡, 滩涂等荒芜用地。农田地区的路基应尽可能降低高度, 并设计支档结构, 减少占地。当通过农田水利排灌系统, 人工蓄水防洪设施时, 尽量避让或修建桥涵跨越, 而不影响其排灌功能与要求。

1.2 保护人文景观与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公路选线设计时, 对其沿线已发现文物, 遗址, 名胜古迹, 风景区等, 拟定环境保护设计对策。对重点文物, 遗址等保护区应避让。如对其产生干扰,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公路应避让生态环境中所列保护对象并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保护方案, 有条件时要进行环境补偿。并在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触出没路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1.3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公路设计应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 地形地貌, 气候条件, 植被种类及覆盖率, 水土流失现状, 综合采用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 做好水土保持。并注重道路绿化设计, 选用当地生长的植物, 对路堤边坡, 弃土等进行绿化, 防止水土流失。

2 公路施工、运营与环境保护

施工及运营工程中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水、大气、噪声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时应积极采取措施, 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沿线敏感点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2.1 公路水环境污染防治

公路沿线设施排放的污水和施工期间排放的废水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18—88) 规定。其中施工期水环境的污染是暂时性的, 随着工程的建成其污染源也将消失, 可采用简单经济的处理方法。如公路路线经过饮用水源或养殖水体附近, 应设有边沟或排水沟, 必要时可设置小型净化池。沥青混合料和混凝土搅拌站不得设置在饮用水源保护地等等。在这应该注意公路运营期间的路面径流水环境污染, 注意生活污水与含油污水的处理。

2.2 公路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距公路中心线200m范围内的一般环境空气敏感点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 二级标准的规定;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避让居民区、学校等, 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施工期主要是扬尘和沥青烟的污染最为严重, 对于石灰, 粉煤灰等路用粉状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应有遮盖, 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 有条件时期混合料应集中拌合, 减轻对大气的影响。而目前道路施工已普遍采用沥青拌合设备, 该设备上有沥青烟消除装置, 能较好地防治期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 还可以使用吸附法, 洗涤法, 静电捕集法等。而运营期大气污染的防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降低汽车内燃机的油耗和排放;二是安装汽车净化器, 对汽车排放的NOx、CH、CO及颗粒物等进行污染控制。如改进能源结构, 促进清洁运输, 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管理。

2.3 公路噪声污染防治

公路中心线距生环境敏感点应大于100m, 其中距医院、疗养院、学校宜大于200m。可以采用堆筑工程弃方, 建筑物设置隔声设施, 建造声屏障, 栽植绿化林带, 或采用低噪声路面 (技术要求较高, 我国刚刚起步, 相信未来一定会有的很大发展) 。

2.4 公路其他环境问题

公路建设期, 运营期除对生态环境, 声环境, 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有影响外, 还会产生振动, 社会环境等其他环境问题。对于交通震动的防治可以提高和改善路面平整度, 设防震沟以降低道路交通震动强度。而社会环境 (拆迁与安置等) 则是牵涉到的范围很广, 此可视当地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3 道路绿化

3.1 道路绿化的原则

随着我国道路的大力发展, 公路沿线环境的美化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道路绿化营运而生, 公路绿化应贯彻为交通服务, 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 做到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各具特色, 点线结合, 做成一个完整的绿化体系, 达到自然美、人工美、粗犷美和精致美的和谐统一。公路绿化要达到改善行车条件, 美化路容, 增进舒适性和安全感的要求。

3.2 公路绿化措施

(1) 视线诱导和指路。利用绿化植物, 预示公路的出入口, 道路线形变化及要去的方向, 以引导驾驶员安全操作。如在凸形竖曲线半径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且平面线形为曲线的路段, 应在平曲线外侧进行视线诱导栽植。 (2) 稳固路基, 保护边坡。在平台、边坡上种植可以保持水土, 防止被水冲刷, 同时又可以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来消耗土壤中额外含水量, 抑制地下水位上升, 从而达到稳固路基、保护边坡的作用。其主要通过对路肩、挖方边坡植草绿化来稳固路基及边坡。 (3) 防眩、遮光。中央分隔带的栽植, 主要用于防止夜间对面或侧向汽车大灯灯光引起的眩目, 有利于安全行车。在次要道路靠近主要公路路段, 宜在主要公路外侧进行遮光栽植。 (4) 缓冲栽植。这种栽植, 一般在高速公路出口处, 当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设护栏的填方路段及互通式立交桥出口端部, 应在边坡及护坡上密植灌木或矮木, 以促进车辆减速, 减轻汽车肇事是的冲击力。 (5) 补充公路景观, 调整工程中难以避免的景色影响。可以遮蔽杂乱和不美观的建筑物;可美化取土坑、废料堆和贮水池, 使它们成为公路环境中的一景, 对重新建立和形成生态平衡系统起着积极作用。 (6) 调节路面温度, 防止路面老化。适当的在道路沿线两旁种植绿色植物能吸收日光辐射和减少地面辐射, 夏季能遮光蔽荫, 冬季能阻挡寒风, 有防止路面老化的作用。

4 结语

在实施公路工程过程中, 要注重公路周边的环境因素, 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力度, 改善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 让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 深信实现“绿色道路”的愿望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田茂杰, 杨少伟, 许金良.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

[2]刘朝晖.公路景观与景观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3]李全文.公路环境规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4]白史且.高速公路路滑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环境保护岩土工程 篇11

1.水利水电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1对气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所控制。在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人工湿地的形成,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影响,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使当地气候得以改变,无霜期延长,温差缩小,降低了最高气温,增加了湿度。研究表明,水面上空空气的透明度比成片的房屋群高出8%~10%,水面上空紫外线辐射比陆地高出30%,水库或水域上的气温在炎热季要降低4℃~5℃,相对湿度提高10%~15%。

1.2对水文的影响 水库修建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水过程,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讯期的基流,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断流现象。

1.3泥沙淤积问题 水库的淤积形成主要来源为:从汇水流域进入水库的泥沙;由于库岸的改变、库岸坡上不同的重力作用等产生的入库泥沙;由于水中悬移质沉降、淤积成为库底沉积物。

1.4对地质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由于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在新的水边线地带形成了新的库岸。从地质、地球化学和生态过程角度分析,库岸可分为冲蚀型库岸、三角洲库岸、淤积盐岩型、漂浮泥炭型、贝壳泥炭型等多种类型。修建大坝后形成不同类型的库岸可能会触发地震、滑岸、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

2.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2.1移民的问题 修建大型水库,因淹沒面积大,库区内部分群众、工矿企业都要进行搬迁,许多建筑物都要拆除。这样就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如群众向哪里搬迁,指定搬迁地能不能接受外来人员,搬迁群众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工矿企业在哪里选址,是否能适应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待业人员增加、如何安置等问题。

2.2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居住地建筑物大面积拆除后,很大程度上可能引发瘟疫、伤寒、疟疾。细菌性痢疾、霍乱、血吸虫病等,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水环境。

2.3对文物的影响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多。水库库区淹没可能对文物和景观带来影响。

3.对于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补救措施

3.1对能源的开发 不可仅仅盯着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而应该着眼长远,对整个生态系统负责。应按照“大水利”思路制定总体规划,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3.2完善有关法律 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应真正把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根本点和切入点,对严重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的水电建设项目,应该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查。

3.3因地制宜,确定适当的开发目标 过去的水力资源规划,按照流域梯级开发模式,往往追求100 %的开发率。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会越来越高,因此考虑社会稳定和保护耕地资源,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少、生态环境问题少的河流,可以100%开发。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多、生态环境问题大的河流,可以放弃部分河段的开发。参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验,水电资源平均开发率为70%~80%是可行的。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水资源支撑,水资源的有效供给要求有足够的水利工程作保障。既不能因为水利工程会带来不利影响而因噎废食,停止治理开发,也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把侧重工程措施转变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依靠自净和自然修复并举。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技术;改变和调整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手段,使水利工程在满足人们对水的种种需求的同时,还能兼顾生态系统健康性的需求,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公路工程环境与保护措施 篇12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因素多及难于弥补和预测等特点, 因此, 公路工程的环保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 以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等阶段为切入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把公路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1 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分析

1.1 工程前期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与评估、勘测设计等。长期以来, 公路的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为目标, 进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 而对于公路的环保问题如何解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要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但由于公路工程施工对沿线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景观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多没有量化指标 (难以用价值或价格来衡量) , 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从管理层到设计人员, 往往忽略工程建设与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而导致公路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不足。

公路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缺陷常常表现为:不合理占用价值较高的土地 (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湿地保护区等) , 使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穿越或靠近居民稠密区, 造成大气、噪声污染, 影响居民作息并危及居民身体健康;侵占有价值水体, 改变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态, 造成局部区域水资源枯竭等。

1.2 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包括施工放样、场地清理、征地及拆迁安置、建立施工驻地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

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 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 加速地表侵蚀, 增大地表径流, 增加水土流失, 改变自然流水形态, 加剧水质恶化, 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 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 使空气质量恶化。

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调整, 运送土石方过程中的落土也会使当地公路交通环境恶化, 对原有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干扰。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 对沿线周边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当的临时施工用地安排 (如施工驻地、预制加工场所、储料场和仓库等等) 也会额外增加对自然环境的侵害。

1.3 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开始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 同时也意味着对沿线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 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 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 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

2 环境保护措施

2.1 工程前期环保措施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好工程环保方案和措施十分重要, 首先要提高项目规划决策人员、勘察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 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其次, 在认真做好沿线自然环境资料收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 以科学态度进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 做好环保设计工作。

2.1.1 珍惜自然环境, 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

对于工程方案, 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 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 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

1) 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 珍惜现有资源价值。

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 保护和增强现有土地的利用。

2) 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 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

一方面尽量减少项目与城镇规划相干扰, 又要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进出城镇, 尽量保持项目与城镇的合理间距——“靠而不近, 离而不远”。

3) 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

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

2.1.2 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

1) 平面线形: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较低技术指标是使路线顺应地形的一个好办法, 采用各种类型的曲线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 纵面线形:

合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使纵面线顺应地形成渐变、顺滑的纵坡线, 避免大填大挖。深开挖路段要多考虑隧道方案, 可避免山体开挖, 保护森林植被和水土资源。

3) 边坡设计:

在确保稳定的情况下, 边坡的形状要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协调, 并用植物进行绿化 (可结合各种土工防护结构和其它绿化基础工程综合实施) 处理, 坡脚、坡顶、坡面相交处等处的棱角要进行弧形整理, 既可产生自然美感又可防风蚀。

2.1.3 重视水土资源, 减少水土流失

减少水土流失应做好以下几点:①设计时注意填挖平衡, 减少土石方量, 减少借土弃土;②做好边坡防护设计工作, 应根据地质情况多采用种草植树的绿化护坡方法;③做好沿线排水设计;④合理取土、规范弃土、保护耕地, 少占良田。尽量在荒地或低产耕地集中取土, 取土后对取土坑进行后期利用。弃方应集中堆弃, 不占农田, 堆弃后应上覆表土, 播种绿化。

2.1.4 注意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

为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应做到:①桥涵设计尽量避免影响河流水文、水流特征。②避免改移或堵塞大型河沟。③对小型排灌系统如遭破坏应予以恢复或加以调整, 合理设置小桥涵位置, 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④做好项目自身的排水系统, 增加必要设施以防止路基路面排水对农田水利的冲击。

2.1.5 合理设置临时施工用地

减少或避免占用农田, 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堆放材料。临时用地在竣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 恢复植被。

2.1.6 做好道路沿线景观设计工作

做好道路沿线景观设计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公路选线、定线时, 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 减少土石方量;②重视路线空间造型设计, 包括路线线形 (平面、纵面、平纵组合) 和其它景观因素 (边坡、挡墙、分隔带、护栏、路面标线、标志牌、广告牌、收费站及服务区建筑等) 的造型设计;③做好沿线绿化设计工作, 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 如边坡尽量采用种草植树的护坡方式。

2.2 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组织广大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和有关法规, 提高环保意识。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 认真调查收集沿线相关资料, 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 施工时加强环保管理和监测。

1) 减少水土流失。

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 及时疏导雨水, 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 合理开采砂石料场, 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2) 减少噪音污染。

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 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 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集中点的干扰。

3) 防止大气污染。

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 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 防止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用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4) 防止水质污染。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处理, 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 不得任意堆放, 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 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 避免阻塞河道;桥梁施工机械还应避免油污污染。

2.3 营运期环保措施

1) 加强公路管养工作, 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垃圾及污水要进行环保处理。

2) 加强公路绿化及其养护工作, 既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 又可降噪防尘。

3) 加强交通管理, 控制不符合环保和技术规定的车辆上路行驶, 路线靠近或穿越居民区应限制鸣笛, 完善交通标志、标线, 保持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状态。

3 结 论

1) 加强环保意识和宣传力度。

公路工程必然要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而环境保护工作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 在

公路工程全过程中应加强环保工作。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 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 切实提高公路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2) 规范施工全过程, 使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

公路施工环保工作要从源头抓起, 首先要有环保观念, 在公路设计阶段就应重视环保措施, 并在公路工程开工前, 制定一套完整环保制度, 在营运期间加强可持续发展养护工作, 将环保落到实处, 将公路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

3) 完善监督制度, 使环保措施有效实施。

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 将环境保护与工程质量考核相结合, 落实责任到人, 才能使环保措施得以有效长期的实施。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 促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摘要: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对环境的压力也愈来愈重, 公路建设项目由于涉及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变化问题, 因此, 需要做出科学的评价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或补救措施。通过分析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提出从工程前期、施工阶段和公路营运期3个阶段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跃峰.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交通世界, 2007 (1) :71-72.

[2]何林, 魏援.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J].青海交通科技, 2007 (6) :27-30.

[3]彭淑清, 钟坚勇.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探讨[J].华东公路, 2008 (6) :28-30.

[4]郭发忠.公路工程设计中环境保护的实践[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4 (5) :64-66.

上一篇:鉴赏感悟下一篇:运动休闲产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