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

2024-09-19

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精选12篇)

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 篇1

现在我国使用的工程测量技术都是经过了技术升级之后的, 在没有进行技术升级之前,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操作较为繁琐、工作量大, 而且测绘的时间较长, 精确度也不是特别高, 这些原因都为建筑工程施工增加了很多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电子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 为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改进和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工程测量技术主要运用卫星定位系统与计算机数据库相结合, 提高了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工作效率。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求工程测量速度与施工速度保持一致。

一、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

近二十年来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直接推动现代化产业整体行业的发展, 更是为建筑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焕然一新,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替代了手工测量技术, 不仅提高了工程测量的速度和准确度, 也极大减少了测绘人员的工作量。当然,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得益于现代多种高科技技术的综合运用, 才能够在复杂的建筑工程中进行精密测量, 减小误差。运用现代工程测量技术也克服了很多人工测绘的难题, 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和更长远的成长空间。

二、工程测量的重要意义

现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离不开工程测量技术, 现代工程测量是公共事务规划和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程进行测量, 并且在测量的过程中合理分配每一个环节, 检测和纠正实际数据。而且保证检测数据的正确性, 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统一性, 避免因测量错误带来的工程质量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不断的改进工程测量技术以及维护方式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工程测量准确度, 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提高施工工作效率和工程经济效益, 实现我国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平稳飞速发展。

三、工程测量技术的类别

(1) 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应用

现在建筑施工离不来卫星定位技术, 特别是在建筑施工的前期阶段, 需要对现有的建筑工程的地理位置以及建筑布局进行勘察, 之后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 保证各个项目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目前为止, 我国建筑施工广泛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技术, 特别是在地理位置较为危险的地区, 采用卫星定位工程测量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伤亡率。现在市场上大型建筑工程的测量, 通常采用动态测量分析方法, 提高了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

(2) 摄影测量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运用数学技术原理, 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测量得出的三维数据进行测量整合处理, 采用多映射、无接触、高效率的测量方式完成。一般摄影测量技术一般应用于面积较大、图形复杂的建筑工程中, 其中航天测量最为常见。由于摄影测量技术支持遥感测量技术, 所以航天人员在航拍时可以利用摄影测量技术收集收效数据, 采用RS技术进行数据同步, 便于对测量数据的推广和应用。而且RS技术的使用便于人们更加直观的使用数据, 具有直观性和准确性, 有利于提高了工程测量的准确度。

(3) 变形监测应用

变形监测借助全站仪完成测量。全站仪的使用可以控制测量的范围, 利用高精度的立体式监测方法完成全自动数据的测量, 区别于传统的测量技术, 传统的测量技术在测量时是没有办法进行全面测量, 但是全站仪的使用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在测量危险地区, 可以借助于机器人测量, 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多次重复测量, 机器人会对测量的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建筑工程的工作量。

(4) 数字化测量应用

各种数字化的测量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 为了提高工程测绘的工作效率, 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 采用现代测量技术方法完成数字显示、数据处理技术。数字化测量的应用可以将全站仪、ERP系统、电子仪表等多种数据融合到一起, 而不是采用数字化测量单独得出的数据, 采用各种现代技术综合完成的数据测量, 较传统方法相比精确度更高。而且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保证了现代化城市划分标准, 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建立了有效数据信息库。

为了促进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国致力于加强数字化测量软件技术的研究, 通过对我国大工程项目的多次测量应用, 不断的改进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准确性, 实现工程测量技术的标准合理。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改进了我国工程勘测技术, 减小了工程测量技术之间的差距, 提高了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研发要求, 加快了我国数字化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步伐。

总结:

综上所述,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 通过多次合理准确的测量不同建筑工程的需求水平, 从不用合理角度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不断的改进现代工程测量技术, 而且现代工程角度的有效分析给予了工程测量技术进步的空间和平台, 实现了我国现代工程测量整体水平质的飞跃, 保证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实用性, 提高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准确度和测量数据的有效性, 方便了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 促进了现代工程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邱中军.探讨现代工程测量新技术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3 (01)

[2]王奎.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01)

[3]杨佳洁, 周海龙.浅谈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J].科技致富导向.2011 (35)

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 篇2

摘要:在供热系统中,我们必须选择合适的仪表对压力进行测量。在压力测量中要注意减少各种误差,提高准确度。文章对热工压力测量仪表的测量及类型进行分析,并对其应用及检验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热工仪表;压力测量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供热系统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正确地指导生产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保证热能产量,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成本以及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利用热工仪表对相关的参数进行精确的测量。而实现精确测量的前提是做好热工仪表的校验。同时,做好这两项工作是确保供热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

1、热电厂中的压力测量仪表分类

1.1.液压式压力测量仪表

液压式压力测量仪表,其测量原理比较简单,在进行压力测量时,通过平衡被测压力和一定高度液柱的压力即可得出实际的压力。该仪表一般采用玻璃管进行装液,受材质的影响,其测量范围比较小,一般测量的最大压力不能超过0.3MPa。对于工作液的选取也有一定的讲究。由于温度、重力加速度等对工作液体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测量所得的结果要进行重力和温度等的修整。该压力测量仪表的显著特点就是灵敏度比较高。

1.2.弹性式压力测量仪表

弹性元件在受到一定压力的时候会发生相应的形变,正式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弹性式压力测量仪表,该仪表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压力测量仪表。这种仪表的优点就是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而且测量范围相对较宽。

1.3.负荷式压力测量仪表

这种仪表直接根据压力的定义制作而成,砝码和活塞均可以进行精确加工和测量。该类仪表的优点是误差较小,测量限比较宽,可以从数十帕至2500MPa。

1.4.电测式压力测量仪表

电测式压力测量仪表是利用金属或半导体的物理特性,将压力转换为电压、电流信号或频率信号输出,或是通过电阻应变片等,将弹性体的形变转换为电压、电流信号输出代表性产品有压电式、压阻式、振频式、电容式和应变式等压力传感器所构成的电测式压力测量仪表。精确度可达0.02级,测量范围从数十帕至700兆帕不等。

2、热电厂热工测量仪表的常见故障

2.1.温度测量仪表故障

热电动势小于实际值。当热电偶内部有漏电情况发生时,或是接线柱短路、内部受潮、补偿导线短路、测量端损坏、不能正确进行安装、热电偶与仪表刻度存在不一致时都会导致热电动势会小于实际值,从而使温度测量仪表发生故障。热电动势大于实际。当补偿导线不有与热电偶种类相符时,或是其插入深度不够,接线出现松动时都会导致热电动势在比实际值大,使温度测量仪表发生故障。

2.2.液位控制仪表故障

在当前热电厂所有运行的热工测量仪表中,液位控制仪表故障是最为常见也是问题最多的一类故障,而且这类故障发生时,还会严重影响到热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导致锅炉液位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如燃料进料量、蒸汽出品流量和给水流量等,这些流量一旦发生改变则会对液位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在给水温度过低或是蒸汽流量突增时,都会导致液位发生一定的变化,极易导致误操作的发生,从而引发事故。

2.3.流量控制仪表故障

热电厂锅炉运行时其主要介质即为水,所以需要利用流量控制仪表来对水进行测控,而当水出现压力不足,水里有杂质及管路受到阻塞、操作不当及泵动力不足时,都会导致流量控制仪表的指示出现偏小的故障。

2.4.压力测量仪表故障

仪表无指示。当压力管道内部存在着污垢物时,则会导致管道受到阻塞,导致仪表指示偏小或是无指示的情况发生,另外当表内齿轮间隙过大时也极易导致仪表无指示。仪表指针转动不平稳、回转或跳动。导致仪表指针转动不稳定的原因较多,当传动部件间隙过小或是失灵时会导致这种故障发生,而且当仪表处于长时间振动情况下,指针和表盘之间会存在摩擦,从而导致指针出现回转或是跳动,另外上当仪表内部齿轮出现倾斜及夹板弯曲变形时出会导致指针转动不稳、回转及跳动故障的发生。指示偏高或偏低。当传动比例失调或是正零位的示值过大时指示会出现偏高的情况发生。当传动比例失调、弹簧管有渗漏点、导压管线存在渗漏、指针或传动机构存在非正常摩擦等情况下指示会出现偏低。

3、热电厂热工仪表的检修校验方法

3.1.短路法。短路法检修主要是利用导线对热工仪表内部某一元件进行短接处理这主要是利用仪表工作状态的变化来查出故障的范围和因素,通过电流和电压值的改变来甄别仪表元件的完好性并利用仪表的位置以及类型做出故障判断加果仪表内的元件受损则需要更换新的元件加果不能更换则需要彻底更新仪表。

3.2.电阻法。电阻法也是测量热工仪表故障的主要方法之一,电阻法是利用电阻值来检验仪表各元件的性能,同时对元件的运行路线和状态进行判断同时利用电压法检测可以极大的提高检修效率。检测过程中河以利用万用表对仪表的电阻值进行测量其中包括:直流电阻、激磁绕组、步电机等进行校验找出阻值之间的差异,分析损坏仪表元件的部位。

3.3.敲击法。敲击法在仪表检测中不太常见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非常实用的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敲击来检测仪表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的现象,同时观察仪表内是否有元件松动胶验过程中观察表内是否存在水雾现象,并利用仪表指示灯的亮度和变化来进行观察厂般存在问题都是设备与仪表之间的漏焊造成的。

3.4.信号法。信号法是以仪表内部电路循环原理为基础通过对热工仪表的连通性来进行故障的检查脸测过程中以输出信号的质量为基准对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信号检测法通过对仪表后接端子板的正负极信号来进行判断若正反速度不同则表明仪表存在不对称信号回路若指针方向偏转则表明桥路或绕组存在问题若电压不稳定则表明电阻存接触不良的现象。

3.5.万电压法。电压法校验主要是指通过热工仪表的电压结构来检测仪表的状态利用热工仪表内各元件的电压强度河以有效的查出仪表存在的故障进而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及时检修。万用表是电压法检测的主要工具,其可以测出各元件之间的电压值荆断元件是否损坏这有助于设备故障的准确判断和及时更换。

3.6.观察法。观察法是热工仪表检修的基础方法之一。观察法在热工仪表检修中起到的作用是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因观察法主要是利用检修人员的观察来对仪器的故障进行判断效果和效率都非常直观肩时仪表故障只是导线未接好、导线之间有断线、接头处接触不良、元件整体损坏等通过观察法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对热工仪表基本问题进行较为准确的检测从而保证热工仪表故障的及时有效解决。

4、热工自动化仪表故障的维护措施

1)针对人为因素引发障碍进行维护。为了进一步解决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热工自动化仪表故障问题,我们则必须要从热工自动化仪表的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入手。也就是说进一步提高热工自动化仪表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热工自动化仪表维护人员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培训,使其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其对相应操作规程的学习,也以此进一步强化维修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另外,还应对冶金设备管理工作给予充分重视,避免仪表及部件被窃。

2)对密封不良引发障碍进行维护。①对仪表盖未严格密封障碍进行维护。针对仪表盖未严格密封而造成的仪表障碍进行维护时,维护人员可选用全新的仪表,尤其是其选择的仪表应该优先选择外壳防护等级较高的仪表。且正确安装仪表盖,如有特殊需要,也可以在仪表上安装保护箱,以加强对仪表的保护。②对仪表电缆接线密封不良故障加以维护。针对因仪表电缆接线密封不良而造成的故障进行维护时,我们可以采取严格检查进货源头的方法,在订购设备时就对热工自动化仪表的电缆进行严格审查,注意点啦外径与仪表接头尺寸是否吻合。同时,要根据相应规范进行严格、准确的安装,将密封接头拧紧,也可利用玻璃胶或硅胶等将接口封死,以确保其密封的良好性。

3)对振动原因造成障碍进行维护。针对因振动而造成的故障问题进行维修时,首先则应该进一步加强热工自动化仪表的日常检查工作,以此做好运行记录,以便于有针对性的解决因振动而造成的故障问题。同时,也可以装置防松动的弹簧垫片以及橡胶垫支架以此缓解因振动而产生的故障。

结语

综上所述,热工仪表安装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机组能否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只有在机组安装过程中,严把仪表安装的质量关,才能保证机组在投产之后,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 篇3

摘要:地质工程测量是地质工程的前期工作,对于地质工程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设计则对于地质工程测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合理的测量技术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地质工程测量质量。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针对地质工程设计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比较具体的设计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GPS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上应用的可能性以及对地质工程测量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地质工程;测量;设计方法;GPS技术

前言

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事先确定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从而确保地质工程测量能够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用户需求。因此,每一个地质工程测量项目在作业前进行技术设计是必要的,对于后期工作的顺利完成和提高作业队伍的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实践中,仍旧存在一些对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不予重视的现象。事实上,不管工程大小,地质工程测量设计都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预期精准度的重要前提。因此,深入的分析当前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尝试性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有助于我们更加编制合乎规定的地址工程测量技术设计。

1.地质工程测量设计常见问题

当前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设计过于死板,甚至有些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就直接的以其它地质工程测量项目为模板直接使用。具体来说,当前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不够完整,文字格式不符合规定。虽然说地质工程测量项目的不同其测量设计肯定也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当前的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中文字格式五花八门,内容和实际的工作存在很大的差距,叙述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的提出技术方案,也没有可操作性,附图附表也不齐全,由此可见工作人员在编制测量设计方案的时候要么没有立足于实际,要么是东拼西凑的抄袭其他的设计方案;二是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编制依据过于落后。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年纪较大的工作人员身上,有部分工作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其所掌握的技术设计标准已经较为落伍,再加上他们对现有的技术标准、有关地质工程测量产品的生产定额、成本定额、装备标准等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编制出的地质工程测量设计参考意义远大于指导意义;三是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不够深入,主要表现为对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过少,对从作业区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作业单位的实力,充分挖掘潜力,选择最佳方案的研究不多等;四是标准意识较差。主要表现为文字表达不够通俗易懂,应用的公式、数据、图表等不够规范,名词、术语、符号等存在很大的误差,这些都对设计方案的实际应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地质工程测量设计方法

2.1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依据和原则。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根本目的是知道测量项目的顺利完成,因此在进行设计之前我们要全面的考虑当前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地质工程测量产品的生产定额、装备标准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符合实际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应当先从整体上把握地质工程测量项目,然后再从局部上进行完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说地质工程测量设计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的,但是我们仍旧需要注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存。另一方面地质工程设计不能够盲目的照搬其它模板,而是要从作业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作业单位的实力,认真的分析和利用已有的地质工程测量产品和资料,从而充分的挖掘作业单位潜力,设计出最佳方案。除此之外,设计人员是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主体,其素质对于设计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应当深入第一线做好作业区情况的勘测和调查分析工作,分析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2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书的具体要求。设计书是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结果,设计书的内容不够明确、文字不够简练、相关标准出现误差的话哪怕设计再合理也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因此在编写技术设计书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到内容明确,文字精炼。对于已经有明确规定的技术要求不要在花费过多的话语进行叙述,对于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要重点的标示出来;其次是要在设计书中积极的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和现有技术相比,新技术虽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仍旧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在设计书中要积极的采用各种新技术,但是设计人员需要对关于新技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进行叙述,必要的时候可以附相关的实验报告,以此来避免新技术中的不足之处;然后是设计书中的名词、术语、公式、符合等要和相关的标准保持一致,确保误读现象的发生;最后是要以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与工程特点为基础,以测量规范为准绳,以分级布网控制测量误差,确保校核条件控制测量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实现测量工作的多快好省。

2.3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完整的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内容要包括任务概述、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主要作用方法和技术规定、计划安排和经费预算、附件六个主要部分。其中任务概述是对地质工程项目的总体论述,例如阐述任务的名称及来源,确定地质工程测量项目的作业区、作业区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归属、要求达到的精准度指标和质量要求、工程期限等内容;自然地理概况则是对作业区的地理特征、交通、气候等因素进行的详细分析,为后期的工程提供指导,降低外在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已有资料利用情况主要是用来说明相关地质测量工作的完成情况以及评价,该案例的实用价值和利用方案等;作业方法和技术规定是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既要包括一般的作业技术也要涵盖新技术,同时要对这些技术进行估算和说明,分析其实用价值以及对工程的影响等;计划安排包括工作量统计即根据地质工程测量设计计算各个工序的工作量、进度计划及根据工作量统计计划相应的生产力投入,列出年度计划和各工序的衔接计划。而经费预算则是根据设计方案和制度计划参照相关的生产定额和成本定额,编制年度经费和总经费计划,并作必要的说明;而附件则是对设计中相关内容进行的补充,常见的有已有资料清单、附图、附表、产品鉴定书、实验报告等。

3.GPS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逐步的扩大了GPS技术的应用范围,地质工程测量也不例外。实践证明,GPS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地质工程测量的精准度和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前,GPS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3.1GPS动态测量。GPS动态测量主要的技术手段是RIT技术,在进行动态测量的过程中,基站实时将得到的改正数通过网络发送至流动站,流动站则利用基站改正数修正地质测量结果。简单的说,动态测量就是需要测量的点与周围环境是处于一种相对运动状态,为实现这一目标往往采用的是在运动物体上按照GPS信号发射装置的方式,然后利用GPS信号接收天线详细确定物体的运动学量如时间、位移、速度等数据,然而根据数据之间的差异来确认物体的运行状态。对于地质工程测量来说,GPS动态测量的最大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测站间无需通视。GPS测量不需要测站间相互通视,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点位,使得选点工作更加灵活方便。二是观测时间短。随着GPS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更新,在进行GPS测量时,静态相对定位每站仅需20min左右,动态相对定位仅需几秒钟。三是仪器操作简便。目前GPS接收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智能化,观测人员只需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及开机后设定参数,接收机即可进行自动观测和记录。

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 篇4

桥梁工程测量测区面积小、贯穿桥梁工程全过程、测量工作内容繁重, 测量速度和精度要求高, 该工程地处山区, 地形较复杂, 高差较大, 桥梁修建长度占公路一半。桥墩高、跨度大, 水系较复杂, 施工难度大, 如采用常规测量仪器, 无法高效快速完成任务。引进现代测绘新技术进行综合应用, 互为补充, 可确保大桥上部结构施工的质量和工期, 同时满足设计及规范的各项精度要求。

一、公路桥梁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

1. 桥梁测量内容

在桥梁的勘测设计阶段, 需测绘地形图, 在施工阶段, 要建立桥梁控制网能进行桥墩、桥台定位和梁体架设等施工放样, 在管理运行时, 为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营, 要进行变形观测。

2. 用VRS系统测量绘制大比例地形图

VRS系统 (虚拟参考站系统) 由GNSS基准站的观测数据和计算得到的各种误差分布模拟计算出虚拟参考站的GNSS观测数据, 能消除各误差, 其可靠性、定位精度、测量工作效率都大大提高, 只需要用一台GNSS接收机可完成几台GNSS接收机工作, 测量工作成本降低, 而常规方法测图, 需先做控制网, 才能进行碎部测量。其工作效率极低, 而用VRS系统测图, 只要完成采集碎部点的坐标和属性, 就可用绘图软件绘地形图, 一步完成。

3. 桥梁勘测设计一体化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由无人机对公路桥梁沿线经行航拍, 把航摄像片数字化为航片影像;用GPS技术, 获得航带内控制点三维坐标空间信息。通过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绘制地形图。通过遥感技术, 把公路桥梁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综合地质信息收集绘制到遥感图上, 就可提高勘测设计速度, 减少勘测费用, 把地形, 遥感信息, 地质信息等野外采集信息传入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中, 能进行桥梁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决策工作, 并为项目立项, 科研、综合评估, 方案论证, 决策, 桥梁工程勘测设计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地理信息保障。桥梁勘测设计一体化系统是创新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桥梁勘测设计工作。

二、公路桥梁建设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

1. 控制网测量

根据公路桥梁跨越的河宽及地形条件, 首级GPS平面控制网按一级GPS控制网的技术指标进行布设, 公路桥梁首级控制网一般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通过事后处理可获得毫米级精度的平面定位成果, 它具有精度高、成果可靠、测量工效高、作业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因桥梁工程测量, 相对高差要求高, 而GPS高程拟合仅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精度, 首级GPS高程控制网按四等布置, 在桥梁工程加密控制测量网, 能用VRS动态测量。它能实时得到测点三维坐标, 目前正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的公路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测量中, 同时它也适合于公路桥梁承台、墩身、墩帽、塔柱及缆索等部位的施工定位。

2. 大型公路桥梁墩、台的施工测量

为了进行墩、台施工的细部放样, 需要测设其纵、横轴线。然后进行公路桥梁墩台定位、墩柱中心位置放样、墩台顶面高程用数字水准仪测定, 还有盖梁位置放样、支座垫石放样、大梁架设位置放样、防撞护栏位置放样。立柱、墩帽轴线误差为10mm。承台的轴线误差为15mm。

3. 公路桥梁架设的施工测量

架梁时要考虑相邻墩、台距离, 在梁的安装过程中, 要使钢梁始终在正确的平面位置上, 桥梁架设安装达到设计要求, 支架安装轴线误差2mm, 各个节点挠度和桥梁整跨拱度达到设计要求。由于桥墩高、跨度大、精度高、速度快, 常规测量仪器难胜任, 而用测量机器人 (锁定) 功能来控制桥梁架设的安装, 已成功地用于上海卢浦大桥的安装中。

4. VRS、超站仪广泛应用于施工测量

在施工测量中, 用VRS系统能对点、线、面以及坡度线进行高效、快捷及到厘米级精度放样, 只需把桥梁线路的起点坐标、方位角、直线长度及曲线要素输入, 马上得到全线要放样点的坐标, 同时可以与全站仪配合各自发挥优势。超站仪无需做导线, 在需要之处通过RTK建立控制, 且精度高, 能够提高效率。利用超站仪, 测量和放样更快, 更少的全站仪安置, 可用于任何类型的作业, 省时省力, 更高的生产率和收益, RTK确保一致的高精度遍及整个施工测量区。

三、公路桥梁运营管理阶段测量工作

1. 利用VRS系统对公路桥梁结构检测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 为加强质量管理, 相关质量监督部门需要对公路桥梁结构桩位、墩柱偏位、支座偏位、公路桥梁轴线、高程等进行检测, 传统方式采用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检测, 需要借助施工单位提供的导线点进行测量, 该方式通常受控制点因素影响较大。采用VRS系统后, 可在一个施工标段内 (通常不大于10km) 设立一个固定的基准点, 这一个标段内所有公路桥梁结构的检测都以此点为基准点, 通过移动站进行检测。减少多次架设仪器及后视的过程, 加快了检测速度, 提高了整体检测精度。检测时设置好基准站, 通过移动站对全标段需要检测的公路桥梁结构部位进行采点取样, 将移动站置于桩位中、墩柱中或支座中等相关位置, 调平, 取点, 测量手簿会自动记录所取点的坐标, 输入点名, 保存在相应的记录点库中。在室内通过数据导出, 将导出的检测数据与设计值比较, 得出偏差值, 形成检测报告格式。

2. 公路桥梁的形变监测

(1) 利用VRS系统对公路桥梁进行形变监测, 比传统的水准测量有明显的速度快、周期短、精度均匀等优势。用VRS系统与数字水准测量, 把公路桥梁的形变监测总费用降低1/3, 时间节省1/3。

(2) 测量机器人进行公路桥梁形变监测, 在固定的测站上安置自动化全站仪TCA、TDA, 配合自动监测软件, 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实施全自动的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全自动的采集、传输与处理变形点的三维数据, 还可实现远程在线监控管理。这是大桥监测实现完全自动化的最高最新境界: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

采用测量机器人能完成监测, 其测角精度0.5″, 测距精度1mm+1ppm的精度指标可满足规范要求。

(3)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进行变形观测, 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主要利用激光测距原理来获取目标数据, 不需要合作目标, 能够快速、连续、自动地获取数据, 具有高精度、高密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点, 可以真实描述扫描对象的整体结构及形态特性, 快速、准确地生成三维数据模型, 有效地避免了基于点数据进行分析造成的局部性和片面性。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方式进行变形监测, 采集桥梁点位的三维信息, 建立三维立体模型, 可实现对桥梁的定性、定量分析, 能够更好地检测桥梁运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

四、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的展望

在桥梁工程中, 实现在一个软件中, 可以处理GNSS、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据, 并且能够进行严谨的三维平差;可以直接输入/输出CAD图形, 测量与设计一体化;支持多种设备同时进行数据采集, 支持影像图资料辅助设计工作。用VRS系统与测量机器人进行三维施工控制与施工放样, 可以提高放样精度, 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满足快速施工放样的要求。

五、结语

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 篇5

工 作 汇 报

朱各庄镇初级中学

2010.10.31 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创新工程工作汇报

自上级部门布署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创新工程以来,我校对此项工作迅速做出反应。制定了切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工程实施方案。并在常规工作中坚决的执行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并以“四个目标”为首要目标努力向前推进创新工程工作在我校的实施。经过这个两个来月的工作尝试,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给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带来了实惠,与此同时,也教育改革在我校的开展打下基础。从实施方案制定以来,就我校所做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校已经达到硬件水平。

在县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班班通”工程的硬件设备已经全部安装完毕。并在此基础上,我校又为一线教学教师购置办公用机,做到了每位教师一台电脑。为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创新工程在我校的开展夯实了基础。为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

二、我校建立了学校网站。此网站实现了以下功能:(1)学校的信息发布平台,可以让社会各界人士随时了解学校的各项情况。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2)学校与家长的交互平台。(3)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分发平台。我校每位教师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把自己的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传送到每个班内的多媒体设备上。做到了备课与教学的无缝连接。(4)学生的展示平台。学生的各项活动、优秀作品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站向校内和校外社会各界进行展示。(5)师生交流的平台。

三、我校做到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无纸化记录成绩、统计成绩、发布成绩。提高了我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效率。实现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电子化管理。根据我校有住宿生并且比较多这一实际情况,开发了学生宿舍管理软件。实现学生入宿、舍内管理、退宿等的电子化管理。依托我们的校园网络,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的教务管理软件和政教管理软件也在进一步开发中。我校还实现了档案、学籍、人事的电子化管理。

四、网上研训活动在我校全面展开。

(1)依托校园网络,开展了全员网上教研工作交流活动;(2)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创新专题研究制度、网络教研工作安排。教研活动奖励制度等。

(3)我校针对于应用创新工程的实施准备开展或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活动:校内教研能手大赛,创新性教学评比等。

(4)我校进行了“班班通”工程使用的专题培训,课件制作专题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关于新模式下教学活动的开展的研讨性培训等。

五、坚定不移的执行远程教育接收工作。每一位教师都有远程教育资源网站的帐号和密码。并且经常性的从远教资源网站上下载相关课件等资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一定成绩。结合本地地域特点进行了《大白菜种植技术》课程的编制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研究了《校园食品安全》《校内矿泉水瓶的研究》等相关主题。

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 篇6

关键词 双证融通 高职教育 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 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5.048

Abstract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dual certificate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necessity of the double certificate system, and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to elaborate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dual certificate system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Key words dual certificate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Engineering Surve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program teaching

西方国家早已开始推行双证融通制度,实现学历和职业资格的双融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我国也自上世纪80年代起逐步推行双证融通制度,经过30余年的艰苦探索,现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 双证融通制度的内涵

双证融通制度是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高职院校要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推进双证融通制度,而推进双证融通制度的本质在于推进课程改革。以“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课程与双证融通的关系如图1。

2 实行双证融通制度的必要性

2.1 政府方面

双证融通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探索双证融通制度,为了从法律层面给予支持,国家颁布的许多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均提出了实行双证融通制度的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等。以上这些,为实行双证融通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证。

2.2 企业方面

双证融通制度是适应社会人才市场发展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高,要求他们从学校到企业达到“无缝对接”。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岗位训练,能独立从事职业岗位工作。双证融通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

2.3 学校方面

双证融通制度是高职教育自身的特性。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具体职业岗位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就应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熟悉业务操作,以顺利进入职业岗位。“双证融通“正是高职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体现,也是直接从事具体岗位的凭证。因此,实行双证融通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3 双证融通制度下“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实践

3.1 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

高职院校的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而职业标准则是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审定的。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相互融合贯通。两种标准的融通关键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方法就是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即实现课程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为双证融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为了通过课程学习来达到对应职业岗位(群)的要求,需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重构。根据职业岗位(群)对人才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术应用为关键,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采取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将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分解为若干项目,再对各项目细分,得到所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综合具体要求后,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

3.2 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与职业资格考核的融通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其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师的上课质量。基于双证融通制度的教学方案设计,要结合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双方面,合理安排教学方案的各个要素,其中包含测量工考核的鉴定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学历文凭,还可以获得测量工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在课程教学目标下的“双证融通”。

“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过程分为几个完整的项目。针对每个项目采用六步法项目教学方案,即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六个步骤。在此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最终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表1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案例的一个示范,通过强化练习可获得中级测量工考核中的闭合水准测量这一鉴定内容。

3.3 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为了更好的将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融通,“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采用如下的课程评价方式:考核分为理论、实践和品德三部分,分别对应中级测量工的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课程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紧密结合,相互融通。

4 双证融通制度下“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效果

基于双证融通制度下的六步法项目化教学方案由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于2012年开始推行。通过实施该教学方案,该专业学生大都获得中级测量工证书,部分学生还进行了高级测量工的培训。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知道工作岗位需求,熟悉业务操作,故省却了用人单位对新入职人员的“再培养”。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后上手快、成效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实践表明,实行双证融通制度加强了用人单位和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若要进一步推广双证融通制度,需要政府、企業和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红顺.双证融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30-31.

[2] 张苗荧.高等职业教育“双证融通” 体系下课程设计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74-77.

[3] 吴亚萍.面向“双证融通”的高职课程改革[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001.

刍议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篇7

1 信息化测绘的概述

当前工程测量和测绘的主要手段就是信息化测绘, 其主要内容就是把对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得、分析和处理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是一种对业务流程统筹规划的信息化处理技术。信息化测绘技术充分的体现了时代性, 更多的依靠科学技术, 这将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主要的方向, 充分的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点。

2 工程测量在信息化测绘时代的发展机遇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 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 都给工程测量带来了挑战, 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使工程测量技术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卫星定位测量成为工程测量最重要技术手段。

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技术, 通过远程遥感技术与计算机进行有机的结合, 能够对全球的任何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测绘, 这一技术的应用, 大大的提高了测绘的工作效率, 同时也提高了测绘工作的精准度, 该项技术的成熟, 使得测绘的人员投入大幅度的缩减, 同时还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动态监测, 因此, 可以在未来的测绘工作的发展中不断的挖掘其使用潜力, 使其更好的为工程测绘提供服务和支持。

2.2 精密工程测量先进技术在大型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 一些工程建筑对于测绘技术的精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例如我国目前比较发达的高铁建设工程, 由于列车的运行速度比较高, 所以对于测绘的要求几近苛刻, 一点点测绘上的误差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并埋藏下重大的安全隐患,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对于测绘的精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现今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因此, 必须全面的提升精密工程中对于先进技术手段的研发。

2.3 变形监测。

以变形监测技术为基础的计量全站仪技术, 通过自动全站仪, 能够进行可控测量, 而且精度高, 可以进行立体监测。现阶段的全自动测量技术在不断地取代传统的方式, 对于之前的一些未能达到的领域在不断地进行突破, 尤其一些先进设备的投入完成了我们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 像是机器人的投入, 打破了环境的限制, 未来的发展将越来越朝着高效的领域发展, 不断地打破传统, 使得工作的变得更加的全面, 打破传统的局限性, 更好的进行相关的测量工作, 未来的发展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3 对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探索和展望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 工程测量技术也处在了一个转型和蓬勃发展的时期, 工程测量技术开始向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 全自动的测量机器人将得到研发和应用;随着现代工业流程和工程技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三维测量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对工程的机械测量会向着人体科学测量的方向发展;多种先进仪器的集成为了测量技术发展的主流, GPS、全站仪、摄影测量仪器和激光扫描仪等的结合和集成发展, 将降低测量工作的人力和成本;3S技术和变形监控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工程测量领域和军事国防领域的结合会不断提高;国家各领域的联系也会逐渐紧密。

4 全面推动工程测量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4.1 研究和建立现代工程测量体系。

工程测量不仅是一门测量的学问, 同时也是进行工业建设施工中的一个服务部门, 是组织施工建设的一个前提保障。因此, 应该切实的完善工程测量体系, 使之逐渐的完善系统起来。要在现有的提高测量技术的前提之下, 加大技术研发团队的建设, 加大科研立项的鼓励, 不断的拓展不同的服务业务, 进行技术的全面革新, 总之要不断的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 研究建立起一个完善成熟的体系, 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进而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下去。

4.2 研发和应用工程测量新技术。

工程测量技术的全面发展最终需要依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只有测量的手段和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才能总根本上改变现有测量技术的现状, 全面提高测量的效率和测量的精准度, 因此, 相关的测量部门应该加大对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并进行一定的资金倾斜, 预留出专门的技术研发资金, 鼓励更多的技术人员进行全新的工程测量技术的研发, 并在侧栏的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于测量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3 做好工程测量标准化协调工作。

近年来, 由于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社会也不断的在发展进步, 因此, 一些项目的管理都日趋成熟起来, 我们国家也因此对工程测量的标准化工作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努力和改革, 但是由于目前的标准化改革还不够全面, 缺乏一个统一的监管部门和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 所以不同工程的测绘标准也出现了差异, 这就给测绘工作带来了压力, 因此, 需要不断的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争取早日的将工程测量的标准统一化, 系统化。

结语

工程测量在今后的发展中的地位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改革才是发展硬道理, 现阶段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面对着发展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只有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 才会带动前行的步伐。发展还在继续, 让我们保持今天的探索状态, 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浅谈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篇8

工程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我国的公路修建、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工程测量技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工程测量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这个领域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以往,我们进行工程测量的时候,只能依靠人力和经验来绘制,准确性和精准度都很差,但是有了信息化技术的帮忙,我们能够更加准确的找到位置,进行测量,为国家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工程测量的内容

我们要了解工程测量的技术,我们首先要知道工程测量的内容都包括哪些方面,从工程建设的角度分析,每个工程都能够划分为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经营管理这三大阶段,从中体现了工程测量的相关内容。第一,是规划设计阶段,一个工程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设计阶段,不管我们进行公路的建设还是房屋的施工,都需要前期的规划设计图纸。而在规划设计图纸当中,就体现有工程测量的内容,对施工的现场进行勘测,然后得出实时的数据,从而为后期的施工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是现场施工的阶段,现场施工是贯彻规划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建筑或者项目的施工中,要根据之前的设计图进行准确的施工,这需要有非常专业的工程测量知识和素质,都需要运用到工程测量技术。第三,是经营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是保证工程良好进行的重要阶段,通过管理,我们要着力提高项目工程的建设效率,同时,通过有力的监管措施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到工程测量的知识和技术对经营管理工作提供信息资料,以在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时可以保证结果的有效性。

2 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工程测量贯穿于工程的整个阶段,特别是在规划设计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利用高超的工程测量技术准确的对我们工程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测量、计算,保证规划的可行性。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提供了准确的资料,需要用到工程测量的往往都是比较大的工程,需要准确的数据支撑才能保证工程不出错误,这些数据和资料包括图纸、施工方位、材料等等信息,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施工的布置,更好的展开工作。第二,是保证了定位的精度,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定位的精度和准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精度,才能从整体上保证施工的效果,达到设计的要求,而运用工程测量技术能够为项目提供精度。第三,是竣工的验收程序,这个过程也需要运用到工程测量技术,以其得到的数据作为依据,为规划管理部门提供帮助。

3 工程测量技术

3.1 GPR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GPS技术,全称是全球定位系统,顾名思义,是进行全球定位和导航的系统,主要目的是对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同时,由于GPS技术有军方背景,所以也用作军事目的。近年来,随着GPS卫星的布设已经完成,所以,定位系统已经充分的投入使用,为工程测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GPS技术逐步应用到了工程的测量当中,不但减少了工期,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极大的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给我国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新的工作方法,为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例如,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提供动态测量来获得大比例的地形图,就克服了传统地形图制作中工作量大,耗时较长且准确度较差的毛病,同时,将纸上作图改变为智能系统绘图,输入相应的信息就能够得到最后的成图,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准确性高,而且耗时非常少,极大的缩短了工期。

3.2 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的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很多的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带来极大的便利,例如,精密测距仪可以精确的测量工程中的距离数据,提高测量的精度;激光扫平仪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判断平整程度,而不再需要人力,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误差的产生。这些先进仪器的发明和使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工程测量的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系统等技术的不断应用,数字化的测绘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测绘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工程测量的发展。首先,是大比例尺的测图技术向着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以往,我们利用人力绘制的地图对脑力和体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准确度和灵敏度都不够,地图上指示的地理信息也不够完整,十分不利于使用。而随着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等的逐步应用,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在野外进行数据的采集,然后使用电子设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分析,最后,利用作图软件绘制大比例尺地图,这样,就能够极大的提升准确度。除此之外,我们要将得到的信息汇总到数据库当中,实现网络共享,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加以使用。

3.4 摄影测量技术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航空摄影测量是进行城市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更新以及大型工程勘测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成果。

4 结束语

工程测量技术对于我国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继续极大投入,促进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为我国的工程测量事业做贡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已然到来,带动了我国大量领域的发展,其中,工程测量领域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利用数字化技术和GPRS卫星定位技术等有效的促进了工程测量的效率,为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向明.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创新[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2]马志勇,许久明.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成就[J].科技信息,2006,16(09):5-6.

[3]徐进军.工程测量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测绘通报,2005,40(08):1-4.

电子测量技术应用与探究 篇9

1 电子测量技术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1 电子测量技术取得的成绩

我国电子测量技术一度处于落后的状态,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电子测量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追赶上了世界的步伐。尤其是在通用类的相关设备上,采用电子测量技术生产的通用设备已经和世界领先水平接近。把原有的国外全面的垄断的形式打破,形成了自己的产品圈。从政策支持角度讲,政府给予了政策倾斜,帮助电子产业发展。出台了多项我国的电子类应用标准。同时,我国已经能通过电子测量技术的模块化设计,自主进行总线发展。自主研发模件。提升虚拟测试系统水平。

1.2 电子测量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首先,企业和厂家过于注重生产和研发技术,对于测量和测试缺乏重视。使得产品精度不理想,稳定性低。这种对于测量技术的轻视,造成了电子测量技术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缺乏制造精良的电子测量仪器设备。古语有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设备的自主生产自主研发起步较晚。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技术水平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测量工作的需要,仍然需要制作精度要求高的电子测量仪器,会导致仪器的使用稳定性低,工作的生命周期短。

2 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简介

2.1 应用于远端遥测,为地理信息系统服务

电子测量技术可以与数字化技术融合,能够克服恶劣的地理环境,对于人们很难到达的地理位置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采集的数据可以实时传送,测量结果精确度高,远远超过人工测量的精确度。同时可以通过电子测量急速把采集的信息可视化的呈现给工作人员。

2.2 能够进行海洋压力测试

电子测量技术可以进行频率测试。频率测试范围较广。海洋中伴随深度的增加压力会不断增大。测试人员在深海中进行测量工作是很危险的。使用电子测量技术,可以精准的测量海洋压力,同时保障了测量精度,避免了人工测量带来的安全威胁。

2.3 利用电子测量技术可以研发电子测试工具与设备

电子测量技术中的调制域分析技术是可以用来加速设计和表征诸如雷达、电子战、监控系统、扩频通信等的工作和性能特征。调制域分析仪还非常适合设计防抱死制动系统、可调节悬浮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防撞雷达、各种各样的航天和防御系统等。VXI总线技术取得重大进展。VXI可以大大减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 , 还可以大大提高测试速度,VXI比GPIB的速度可提高40倍,它测试系统的适应性、灵活性大为提高并且价格适中,有利于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该研究成果已应用于“XXX型号远程雷达综合测试系统”、“火控雷达综合测试系统”和各种装备的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中。

2.4其它应用方向介绍

电子测量技术还与许多技术融合,在多个工作领域发挥作用。首先电子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于总线生产中。总线生产中要考虑兼容性、体积、以及电子器件的组合。这就需要使用到电子测量技术。从阻值、体积大小、工作稳定性进行判断。另一方面,电子测量技术也常常应用与虚拟测试系统中。采用虚拟的环境,不断改变测量的精度与测量的相关参数,去探测实际工程生产中可能发生的情况。预判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危险。使得电子测量技术不断完善,电子测量仪器生产更加稳定精度更高。最后可以使用互联网数据测量,通过大量的信息采集,不断对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研判,通过实例让电子测量系统工作的灵活性更强。

3 结束语

植筋技术的理解与工程应用 篇10

1 植筋技术的理解

植筋:以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将带肋钢筋或全螺纹螺杆锚固于基材混凝土中[1]。

1.1 植筋技术的基本要求[1]

1.1.1 对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

1)当新增构件为悬挑结构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2)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3)采用植筋锚固时,锚固部位的混凝土不得有局部缺陷。当有局部缺陷时,应进行补强或加固处理后再植筋。

1.1.2 对种植用的钢筋的要求

种植用的钢筋应使用热轧带肋钢筋,不得使用光圆钢筋,其质量应符合现行GB 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的规定。

1.1.3 对植筋用的胶粘剂的要求

植筋用的胶粘剂必须采用改性环氧类或改性乙烯基酯类(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的胶粘剂。锚固用胶粘剂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规定。

此外,对于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最小配筋率的构件及素混凝土构件不能应用植筋技术。

1.2 植筋的影响因素及破坏形式

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影响植筋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2]:

1)基材混凝土强度;2)植筋的深度;3)植筋间距;4)基材配筋及保护层厚度;5)植筋的边距、植筋的植入角度、植筋的使用环境等因素。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混凝土植筋出现以下四种基本破坏形态[3]:1)钢筋屈服拉断;2)混凝土锥形破坏;3)粘结滑移破坏;4)锥体—粘结的复合破坏。

在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及破坏形态当中,《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都有具体的构造要求,如植筋间距s1≥5d、植筋边距s2≥2.5d、基材混凝土强度及基材配筋等。只要在设计过程中对规范有较好的理解,这些影响因素往往比较容易解决;可受到原有混凝土结构构件尺寸的限制,植筋深度常常满足不了规范的要求。下面就实际工程,浅谈植筋深度不够的处理方法。

2 植筋技术的工程应用

2.1 工程概况

某商住楼建于1999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二类,为七层框架结构,底层为商铺,上部为住宅。基底面积923.8 m2,建筑面积为5 964 m2。当时建成后,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弃置至今。现业主要求对原结构进行改造,将原设计用途为住宅的上部结构改为办公楼,并在其内部增设两部电梯。原设计楼面活载为1.5 kN/m2,现设计楼面活载为2.0 kN/m2,电梯机房活载为7.0 kN/m2,加上混凝土强度有所降低,对原结构进行复核计算时,结果原结构有些构件承载力不满足要求,需要进行加固补强。

2.2 工程应用

在对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设计计算时,其中有一根采用增大截面加固受弯承载力不足的梁需植入两根Φ20的钢筋,该梁原截面为200 mm×450 mm,加大截面后变为200 mm×530 mm;还有一根采用增大截面加固受弯承载力不足的梁需植入两根Φ18的钢筋,该梁原截面为200 mm×450 mm,加大截面后变为200 mm×580 mm;根据规范要求,植筋的锚固深度计算公式[1]为:

ldψNψaels

其中,ls为基本锚固深度,ls=0.2αsptdfy/fbd

考虑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承载力影响而需加大锚固深度的修正系数ψN=ψbrψwψT

根据计算,在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非悬挑重要构件的锚固深度为30.9d,则植入直径为20,18的钢筋的锚固深度分别要618 mm,556 mm。可原柱的截面高度仅为450 mm,满足不了规范要求的最小厚度hmin≥ld+2D。为了解决构件截面尺寸较小无法按锚固深度设计值植筋的问题,植筋胶公司任意推荐使用10d~15d的锚固深度,并提供在进行抽检抗拔试验中一般不会产生拔出破坏的相关报告证明,但实际上现场抗拔试验与实际构件受力有较大的差别,现场抗拔试验时为单根植筋受力,而实际构件往往是多根植筋同时受力,使混凝土受力区处于弯、剪、扭等复杂受力状态,在较低荷载下便会发生脆性破坏,这是结构设计所不允许的[4],若贸然在植筋胶公司的误导下采用很浅的锚固深度会给工程留下隐患,且规范明确规定[1]:承重结构植筋的锚固深度必须经设计计算确定;严禁按短期拉拔试验值或厂商技术手册的推荐值采用。由于受到现场条件的限制,通过加高梁截面来减小植入钢筋的直径不可行。考虑到当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计算的0.7倍[6]。现20,18钢筋的0.7倍锚固深度分别要433 mm,390 mm,本工程中的植入钢筋均可满足该条件下的锚固长度,并满足按构造要求植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的要求。对于植入直径为20钢筋的情况,柱的背面有施工面,故将植入钢筋植穿过柱截面,并在其背后采用双螺帽与植入钢筋顶紧焊死在6×100×200的钢板上,如图1所示;对于植入直径为18钢筋的情况,此处为伸缩缝,柱的背面与另外一柱子相邻,没有足够的施工面,但该梁加高较大,可植入两排钢筋,故将主筋植入22d并附加植入直径为16短筋,在距基材混凝土表面40d处与植入主筋焊接,焊接长度为L(单面焊为10d,双面焊为5d),如图2所示。

为了检验该做法的可靠性,在其施工的同时,专门浇筑了与原基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块体为基材种植锚固件,并按规定的时间对其进行了破坏性检验及原位非破损检验。在对原位进行拉拔试验中,以1.15Nt作为非破损检验荷载,在该荷载持荷期间,锚固件并没有出现滑移、基材混凝土并没有出现裂纹或其他局部损坏迹象,施荷装置也没有下降,满足要求;破坏试验中的极限抗拔力也大于1.45Nt,锚固质量满足要求。

虽然现在国内外所做的试验主要集中在拉拔试验方面。即钢筋被植于大块的预制混凝土块中,然后施加单向拉拔力至破坏。在实际工程中,植筋技术应用于结构加固、结构改造、结构拓延等情况时,植筋可能在受弯构件或压弯构件中承受拉力,其所植钢筋的受力状态与单向拉拔的受力状态有所不同[7],但单向拉拔的植筋试验结果对受力钢筋的植筋锚固有指导性意义。现该建筑已投入使用,在其使用过程中,在对其两处进行的监控观察中,并没有发现异常现象,能安全使用。

3 结语

在本工程改造过程中,植筋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成功,并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植筋技术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是当今建筑领域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补强改造最有效、可靠的方法,若在设计过程中能充分地理解应用规范、合理地进行设计,植筋技术必能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GB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2]袁廷朋,陆洲导,邴涛.后锚固化学植筋受拉承载力计算及设计[J].结构工程师,2007,23(2):17-18.

[3]马晓董,陈天虹,叶建.混凝土化学植筋锚固强度的解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19(2):4-5.

[4]陈蔚程.植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福建建设科技,2007(4):40-41.

[5]李昌伟.植筋技术在改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33(8):170-171.

[6]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 篇11

[关键词]电力配网工程;技术应用;特点;注意事项

一、配网系统技术的特点

电力配网系统的子集是生产电厂、输电网、配电网、电力消费者四个方面。每一个子集都是配网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强大可靠的电源是生产电力的基础,也是后面三个步骤实施的基础。输电网络是电力从生产厂向使用市场输出的一个媒介,需要完善健全的网络结构才能进行配电作业。配电网络系统实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将电量使用数据与消费者信息进行比对。根据比对情况总结出不同地区、消费者的用电规律以方便指导后续的配电工作。同时,由于记录与计算数据信息的软件与电力运行的硬件设备并没有直接关系,分工工作易于操作,所以电力配网系统拥有开放性、易操作性的特点。

二、电力配网工程技术的应用

1、网架的建设

一个质量优良、设计合理的网架能够有效保障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网架的建设主要有联络线方式和“手拉手”环网方式。联络线方式目前广泛的应用于我国城镇配网工程的建设当中,此种方式的网架建设比较方便,仅需在两条不同的线路间架设一条联络线即可。它的建设资金相对较少,并且能在主线断电时进行互倒,确保了供电的可靠性。但如果断电区段包含联络点,就无法进行互倒,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手拉手”环网方式是现阶段我国城市配网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环网方式,它通过将主线末端直接连接到一起的方式来实现环网供电。采用“手拉手”环网的地区,只需要通过环网单元内的开关切换就能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电源间的互换,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这种方式只需设立两面主网进出线柜,无需建立大型的开关站,具有投资小、建设快、效益高的特点。

2、线路的建设

(1)在进行线路建设前要与市政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使配电网的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以便日后对其进行维修和改造。

(2)要注意将配电网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供电区域,并明确彼此间的供电范围,以便在满足负荷密度和运行管理工作需求的同时降低线路出现重叠的概率,增强维护人员工作的安全系数。

(3)由配电网中的联络设备和线路分段所组成的环形网络在电网正常工作时要开环运,以便在电网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转移负荷,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缩小停电范围、缩短停电

时间。

(4)为了提高配电网的适应性,延长改造周期,在进行主干线截面积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长期规划,尽量选择150mm的鋼芯铝绞线,如果因为特殊情况必须选择绝缘导线的话,要保证其截面积比裸导线高一个等级。

(5)选择线路的最大负荷时要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一般来说实际电流应为导线所能承受最大值的60%,以保证当一条线路出现故障时,另一条线路能够承受增加的全部负荷。

(6)如果配网线路需经过路况复杂或事故频发的路段,则应采取绝缘导线并进行架空敷设。一般来说,位于城区的架空线路采用的是与400V线路相同的同杆架设形式,主干线路要采用15m的水泥杆,分支线路要采用12m的水泥杆或预应力杆,并加装卡盘和地盘。如果障碍物难以跨越,且不能安装转角杆时,应采用薄壁钢管塔或角钢铁塔。

三、电力配电工程施工的相关注意事项

电力配网工程在电力系统中不仅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对推动国家的进步也起着巨大作用。但我国现今配网技术以及一些其他的客观原因,导致电力配网工程存在技术问题,怎样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一个安全的配电、用电环境,需要针对电力配网系统中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建议。

1、合理配置电源。合理设计电源点的分布;缩短电源与变电站的距离,将电源分布点与周围管线分离开来;及时更新电源设备,提高供电质量。使用合理的方法定时清理绝缘材料上的污垢,在雷雨多发季节涂装硅油预防闪络,优点是价格低廉,缺点是应用范围小。使用新型的配电设备绝缘材料以提高其绝缘程度,在母线上安装绝缘热缩管,有提高抗污能力与降低短路事故的优点。

2、对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管理。在进行配网工作的前期,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配网系统对外的抗击打能力,对配网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在电线方面可以安装电缆来加强线路的防御能力,遇到雷雨天气的时候,加装避雷针可以有效避免雷电的威胁。

3、合理应用无功补偿设备。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电能利用的效果,是保电力工程安全运行的基础,谐波是影响无功补偿正常应用的较大因素,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使用无功补偿设备的时候要对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了如指掌,科学合理的使用无功补偿装置,降低或避免谐波照成的影响,以确保电网工程的正常运行。

4、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配电线路维护计划,以便在开展日常维护工作时能够有据可循。在工程建设中,应尽量选择那些质量优良的电气设备,并加强对断路器的应用,以便缩短维修时间,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设置带电检测设备和故障指示器,从而实现配电线路的自动化,一旦出现事故,就能实现对故障区段的自动隔离以及对非故障地区供电的自动恢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器的普及,人们对电的依赖程度达到空前的高度。因此电力企业与电力消费者对电力使用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用电的基础是电力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本文在充分了解电力配网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对电力配网工程技术应用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以此为人们提供更安全、舒适的用电环境。

参考文献

[1]许楚忠.浅析配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2)

[2]吴伟丰.10kV配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分析与解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 篇12

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的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小于变形值的1/10~1/20,所以要求使用精密水准仪器(精度不低于N2级别)。观测测量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学习和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的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 水准控制网的要求

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及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方案,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和布网原则建立水准控制网。

1)一般建筑物周围布置三个以上基准点,基准点的间距不大于80 m。2)在场地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基准点,并且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对。3)各基准点要设置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基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要求(>1.5 m)。4)根据工程现场情况,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高程。

3 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准确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及便于观测的位置。观测点按设计文件进行设置,若设计文件未明确的,根据工程结构情况,我们要充分考虑观测点的实际应用和便于操作。一般情况下,要求建筑物上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观测点之间距离以15 m~30 m为宜,建筑物转角位置必设,伸缩缝(沉降缝)两边必设,观测点均匀设置在建筑物周围。观测点必须与工程结构可靠连接,观测点安装成型后及时编号并用防护罩进行临时保护。在装修阶段,由于装饰面的原因,会导致观测点隐蔽在装饰面内,无法进行观测。我们必须从可靠安装点进行有效的连接,接至装饰面外3 cm~5 cm,禁止在装饰面上直接做观测点。

4 观测时间的要求

1)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要求。首先是观测点安装成型固定后,进行一次测量,测量时,会同建设(监理)一起参加。一般高层建筑有一层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当浇筑基础底板时,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按设计好的位置安装沉降观测点(临时观测点)。2)到±0.000后,结构层每增加一层,测量一次,直到结构封顶。在装饰阶段,每两个月测量一次,直到工程竣工。工程竣工后,第一年每季度测量一次,第二年测量两次,第三年后每年测量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5 沉降观测对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来选择沉降精度等级。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建筑物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就能满足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1)往返交叉、附合或环线闭合差:Δh=∑a-∑b≤1√n,n表示测站数;2)前后视距:≤30m;3)前后视距差:≤1.0m;4)前后视距累计差:≤3.0m;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

6沉降观测结果数据统计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表统计进行汇总。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3)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的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4)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正确指导施工。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

7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按现行的《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测量。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仪器并专人测量。3)选择较好的环境及天气进行测量,保证成像清晰,读数准确。4)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采取应急措施。

通过以上运作,建筑物沉降得到有序的控制。为更规范的做好沉降测量,我们还编制建筑物沉降测量专项方案,委托第三方权威的测量机构进行检测。通过实施,起到很好的效果,受到建设主管部门的好评。

摘要:通过对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测量技术的管理和应用,准确的对建筑物沉降情况进行测量,指出相关要求,得出沉降观测科学、可靠的测量数值,以便在工程管理中提供指导。

关键词:沉降观测,测量技术,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图书利用率下一篇:公路施工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