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通用12篇)
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 篇1
一、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干部是在学校各级党委、团委领导下从事学生服务的基层领导。学生干部从选拔之日起便肩负起了一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培养对于班年级建设、日常工作的落实效果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对广大学生教育具有深远的带动作用。学生干部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和重要抓手, 是学生集体的领导核心, 也是学校管理思想的传达者及实施者, 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功能, 他们既在辅导员等学生工作管理者的指引下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和社团活动, 又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 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存在的问题, 可谓身兼双重角色。通过他们的信息反馈, 学生工作管理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 提高工作质量。同时, 他们也是学校传达、贯彻和落实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参与者和实施者。因而高校学生工作的突破和创新,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水平, 这也就对学生干部队伍的自身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问题
1. 综合素质不高。
具体表现在工作创新不足。学生干部最需要改进的是创新精神。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较为活跃的群体, 他们的思想走在社会的前沿, 但遇到问题时, 往往出现严重的依赖以往学生干部的做法, 照搬老师的工作模式, 墨守成规。因此不能很好地提出利于本部门健康发展的有预见性、创造性的方案和措施。
关系处理不畅是第二个表现。学生干部在实际的工作与生活中需要处理各种关系, 在调查中发现认为最难处理的是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其次是处理同学关系, 最后是与老师的关系。学生干部就是承担着学生与干部两重身份。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对学习与工作做到双管齐下。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干部不能够平衡两者, 缺乏管理技巧, 此外, 学生干部还无法将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之间、学生干部之间的横向关系, 以及学生干部、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纵向关系处理得当。
时间管理观念差, 工作效率低, 学习成绩不尽人意。部分学生干部工作、学习和生活缺少计划性, 虽然每天风风火火地忙碌于各种大大小小的社团活动或烦琐的班级管理工作, 看似充实, 但工作效果经常达不到预期目标, 效率极低。同时部分学生干部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工作上, 对专业学习冲击严重, 造成专业成绩比较低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
2. 工作积极性差, 做学生干部的动机不纯。
大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现在高校学生干部只重“干部”头衔, 爱慕虚荣、不干实事, 服务意识差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本身就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过程, 有些学生干部上任工作之后骄傲情绪和官僚主义思想开始慢慢滋长, 对待同学的态度有些傲慢, 慢慢失去同学信任。有些学生干部干工作不是为了服务大家, 锻炼自己的能力, 而是把心思用在评优入党上, 一旦感到利益受损, 就不认真工作, 或抵触情绪严重。
3. 队伍稳定不够。
学生干部队伍任期短、岗位变动频繁、职务稳定性低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学生干部因对学生干部的期望值过高, 一旦受到挫折就退缩, 或从一开始动机就不纯, 一旦自己觉得没有机会升职就马上离开, 没有服务意识, 导致学生干部队伍不稳定。
三、学生干部选拔的几点建议
做好学生干部选拔工作是基础。要建设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 选拔工作是第一步。学生干部的选拔应本着自愿、公正、公开的原则, 将有能力、群众基础好、自愿为同学服务的学生选拔到干部队伍中来。笔者认为, 学生干部选拔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严格选拔标准。制定严格的选拔标准, 至少学生干部
应具备“责任心强、组织领导能力突出、道德修养好、心理素质硬、学习成绩优良”的要求来选拔。
2. 要严格选拔程序。
建立科学严格的选拔程序, 是把优秀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的关键。学生干部队伍一般分为班级、院系、学校几个层面。选拔的程序应该分为:岗位公布—接受报名—资格审查—公开竞选—任前公示—组织任命。在选拔的各个环节, 务必确保信息的公开和传达的到位, 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的享有知情权和意见、建议权。而公开竞选、任前公示和组织任命也是给参加学生干部队伍竞选及当选学生提供认同感和荣誉感的有效途径。
3. 重点考察学生的个性品质。
在学生干部的选拔过程中, 当学生干部的素质条件不能兼而有之、我们重点考虑韧性和责任心。
所谓“韧”, 指的是意志品质。它是能力发展的必备条件。任何人的创造性活动都要求集中全部精力, 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 并非是一时的高兴或灵机一动所能完成的。要做到精力高度集中, 需要有坚强的意志, 去克服种种困难。创造性的活动包含着极其辛苦的劳动, 没有极大的意志和努力是完不成的。人的能力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然而意志坚强的人, 一个有韧劲的人, 才可能克服种种不利条件, 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古今中外, 不乏很多例子一一予以印证。一个意志坚强有韧性的学生干部, 可以坚持不懈地完成和做好每一件事情, 而不会半途而废。
“责任心”则是能力发展的动力。凡在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能力的人, 多半是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人和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 就会不断地向自己提出更复杂的任务和更高地要求, 并在其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就会动员自身的全部可能性和力量, 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新办法, 去落实和开展各项活动, 在解决问题和活动中推动能力的发展。一个意志责任心强的学生干部, 做事会有首有尾, 有始有终, 让人放心让大家信服。
四、学生干部管理的几点建议
1. 严格控制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 建立“学习型”团队, 以出色完成学生的基本职责, 在同学中树立更高的威信。
学生
干部首先必须认识到自己也是一名普通大学生, 这就应以学习为主。虽然单就学习成绩而言, 成绩的高低不能评价一个人素质的高低, 但成绩总是评价一个学生的手段。因此在确定团队成员的考核制度中重要的一条是其学习问题。一个优秀的学习型学生干部团队应该是在学习好的前提下完成工作, 防止出现一些“社会活动家”和“专职干部”现象, 避免缺课现象严重、考试违纪、补考科目较多等现象。这样才能在同学中树立更高的威信, 也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对于无法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关系或者学习基础差而造成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的团队成员, 团队其他成员应予以帮助。如其经过努力仍然达不到要求, 可以适当劝退, 专心搞好学习后再继续担任学生干部。这样, 才能为广大同学树立典范、做出榜样, 以保证学生干部团队威信。
2. 加强培训和指导, 提高学生干部团队合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是提高整个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 培训内容要符合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及学生干部自身需求, 要注重团队的建设与培养。
完善学生干部的培训方式。根据学生干部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采取重点培训与普遍培训相结合, 周期轮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培训和指导, 不断促进学生干部团队合作, 同时, 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传、帮、带”, 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体现工作的先进性, 使学生干部在高校管理活动中实现效用最大化。
3. 努力拓展提高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社会平台。
学校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寻找社会力量的配合, 从而为大学生干部提供广阔的社会舞台, 形成“学生干部—学校—社会”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系统。积极引导学生干部深入了解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 提高实践能力。
高校学生干部团队是一个有着无限潜能的组织, 是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个团队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的巨大潜能, 高校辅导员及其他管理者和管理机构必须予以充分信任和科学指导, 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干部团队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还将推动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要: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拟从分析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出发, 分析目前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提出学生干部选拔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生干部,选拔,管理,高校
参考文献
[1]汪建华.浅析以人为本学生工作理念的现实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9) :64-65.
[2]付外仁.论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培养[J].阴山学刊, 2007, (2) .
[3]裴雨林.略论当代高校学生干部的基本素质[J].高校建设, 2007, (1) .
[4]葛长波, 杨蕊, 李萍.学生干部应树立的七种意识[J].阴山学刊, 2007, (2) .
[5]邹鹏.高校学生干部创新精神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 2007, (13) .
[6]刘平胜.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激励问题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 (12) .
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 篇2
高校学生干部不仅是班级的主心骨和的引导者,同时也是老师的助手,如何做好我们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步骤之
一。如果定位准确了,那么我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定位错误,则会对我们的工作开展及发展带来重大的挫折,同时也会给其他成员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首先我认为,学生干部其实仅仅不过是一个学生而已,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却不能够很好的找准自己的定位,一如既往的把自己当成的负责人,当成一个“官”,这样就会与同学之间产生隔阂,不但工作难以开展而且更影响自身的人际交往。我觉得 作为一名高校的学生干部,拥有着三个“特殊的身份”需要我们能够在不同的时候将自己的定位找到。学生干部首先是一名学生,其次才能谈到自己是一名干部,在定位为“学生”的时候,我们的定位指导思想就是学习,而不是部门负责人指导和开展工作。“学生,学生,以学为生”、“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在这个时候就不要过多的强调自己是一名“学生干部”的身份。
其次,是作为“学生干部”的定位,学生干部不仅是联系学生和老师的纽带。我们是同学们的“服务员”,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会被其他同学看在眼里,就像现在我们选择任何的商品都会注重服务一样。如果看到提供商品的服务员态度恶劣,那谁又会相信对其商品产生好感?谁又会选择使用呢?只有端正态度,这样才会得到同学们的信任。
最后,是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角色定位,高校的学生干部,大多都应该属于成年人,我们一直都应该还记得自己竞选干部目的之一就是服务同学,锻炼自己吧?那么作为一名主要的学生干部,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走上了“学生干部”岗位的同时,应该要思考一下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如何学会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思考、判断和解决一些我们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呢?大学是社会给我们一个投身现实残酷竞争的缓冲地带,在这一时期的我们,为
了能够更好的去迎接社会现实激烈而残酷的生存竞争挑战,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就应该主动的、有意识的去锻炼自己运用作为一名成年人所应该具有的思维去解决和看待一些遇到的问题。只有我们这样才能够更加理智的和客观的去解决和评价一些问题。也只有这样我们学生干部才能够用发展的眼光去规划我们未来的蓝图。我觉得这样才能利用我们的影响力去带动和引领广大同学营造和渲染一个积极向上、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中来。
高校的发展需要建立一支与其相适应的学生干部队伍,以发挥其在高校管理中应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点。
1.政治思想素质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基层组织各种活动和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高校学生干部要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
2.业务素质
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应懂得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其他知识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增强对同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能力素质
学生干部要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就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第一,应该有组织协调能力,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实现目标;第二,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又好又快地完成工作报告等文字性工作,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布置工作任务;第三,要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能积极主动的和人交往,这样才能开展丰富的对外活动和争取社会支持。
4.身心素质
学生工作任务繁重,这就要求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以保证在处理复杂事务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效率。同时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协调好学生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保证自己学业的同时能更好的完成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还要拥有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有谦让容忍的胸襟、不骄不躁的心态。
我自身也是一名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也看到了自身的缺点和学生干部当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生干部工作积极,但不会“领兵打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结果事半功倍。一些学生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只会发号施令,而不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处理问题的水平。部分学生干部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生活动中,尽管学生工作做的出色,但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相反,部分学生干部过分注重自己的学习,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对学生工作不负责任,也不注重提高工作能力和改进工作方法,影响学生工作。有些学生干部在与外部的交往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影响了学生干部团队的和谐。
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 篇3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 管理启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类学校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高等教育学校,因此这类校园开始扩招,一方面使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态及个性特点,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各高校学生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高校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应学习新公共管理理论,才能对管理事业实现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1.新公共管理理念在提出初期,人们普遍意识到其概念是强调管理中员工的责任及业绩,这些都关系到企业市场竞争问题,公共管理概念革新改变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政府从曾经的发号施令者变成为群众提供服务的人,这也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受到大家拥护的原因。
2.新公共管理理论非常强调以人为本的概念,因此在我国高校发展初期,校领导意识到要改革对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方法,新公共管理理论反映出现代管理团队需要的方法,要求管理者具有先进思想、技术和管理方式,需要管理者与时俱进,坚持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对团队拥有合理的管理方式[1]。
二、当代高校对学生干部管理的误区
1.现今社会很多高校对学生管理方式都采用父母式管理方法,对学生的社交、生活、学习、课外活动过多干涉,并且对没有按照要求做的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惩罚,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学生成长。
2.校园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作为学生干部,主要是在老师和校领导管理疏忽的时候,由学生干部管理学生,但是这种做法存在一定弊端,很多学生干部由于自身心理状态不端正,导致对其他学生出现以权压人的情况,还有的学生干部自身做得不够好,其他学生并不服从管理,这些都是学校对学生干部队伍管理疏忽造成的影响。
3.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管理方式一直都是以学生平安,成绩优秀,在校期间不出任何事情为原则,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压榨,学生一旦做出影响校园风气的行为,必然会受到严厉惩罚,而学生干部一旦出现错误,会比普通学生接受更严格的惩罚。这些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甚至导致学生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出现唯唯诺诺的情况[2]。
4.近年来我国高校还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老师的教学环节和学生干部工作脱轨,对于高校而言,校园就是培养人才,教给学生知识的地方,大部分校园都以教学为中心,对校园中学生干部的管理出现很多漏洞,学生参加干部选举,就是为了锻炼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但由于老师和校方不重视,导致学生干部积极性消失,这一点非常不利于学生成长。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学生干部管理产生的影响
1.校方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并且把学生干部当成独立个体培养,学生并不是依附于学校的成年人,而是和学校平等的,因此校园要无条件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并且给予优质服务,同时学生干部要了解学生多方面需求,代表学生和校方沟通,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应有服务,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
2.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充分了解自己的发展情况,在校方支持下展开自主学习,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付出应有努力及承担后果,这些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新的培养方式。
3.尽量避免教育与学生能力培养脱轨的情况,保证学生在学习状态下依旧能够充分培养出自己的管理和执行能力,学生干部选拔不应该形同虚设,校方要充分利用这一团体,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做好沟通工作,摒弃对犯错学生严格惩罚的情况,遵守新公共管理理论中“以人为本”的观念,为学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3]。
4.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更应该采用法制化手段,在国家颁布的法律条令的保护下保证学生自身权益,并且在这些条件下保证学生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鼓励学生有效利用法律保护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且在自身犯错时,第一时间想到法律的约束,引导学生在未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5.很多学校对学生工作者的身份没有明确定位,这一点将在根本上影响学生工作者团队的合理发展,严重打击学生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对于这一点校方要有明确合理的表示,并且对学生工作者团队给予充分肯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意识到自身价值,并且使学生工作者清楚地了解到未来工作道路的发展方向。这才是高校学生干部团队管理方式需要参照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大学生干部管理问题,我们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大学生已经是独立个体,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旦高校对所有学生实行统一管理,就会出现学生无法发展个人特点的后果,所以校方要打破传统管理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长处,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最终成为社会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孔令文.新公共管理范式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9,10:22-23.
[2]赵强,孟越.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04:130-36.
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 篇4
1. 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来自外界的多元文化的不断深入, 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思维活跃、知识丰富, 学生干部更是充满着朝气与活力, 可以说绝大部分学生干部确实拥有良好的素质,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着他们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观察到, 有少数的学生干部由于一些来自社会、家庭、个体等方面的原因, 存在着一些素质缺陷, 而这些缺陷的存在带来了一些不小的问题, 甚至引发了一些不好的风气, 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思想素质不过硬, 追逐名利, 工作动机不纯, 工作态度不正。
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生活环境比较优越, 成长过程比较顺利, 高校的扩招也给予了更多的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再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已不像以前那样又红又专。学生干部任职前后态度迥异、服务意识淡薄、工作热情缺乏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部分学生干部只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 讲实际, 更讲实惠, 担任学生干部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和得到教师的信赖, 为以后入党、就业提供便利。因此, 部分学生干部存在入党之前努力工作, 入党以后则处处懈怠, 在老师和“上级”面前是一种态度, 在同学和“下级”面前又是另外一种态度的现象。
1.2 不善于处理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经常“瘸腿”
“学生干部”是由“学生”和“干部”两个词语叠加而成的。“学生”在前, “干部”在后。学生干部角色定位首先是学生, 其次才是干部。这也就决定了, 当好学生干部首先得当好学生, 进一步才是当好干部。好学生的评判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习成绩的高低、学习成果的好坏。但是有些学生干部当了干部后就“忘记”了自己的学生本职, 以无限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 甚至不惜随意请假和旷课, 导致专业学习的荒废, “瘸”了学习这条腿。长此以往, 那些未担任学生干部但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就会无法理解学生干部的工作, 致使学生干部的威信和号召力大打折扣。
1.3 工作方法不科学, 缺乏创新性能力。
部分学生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方法简单, 只是单纯地“传达”和“执行”上级干部或相关老师的指令, 而不是根据相关对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加以变通, 从而导致工作过程机械, 上传下达不畅。另外, 部分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尤其是年年相似的常规工作过程中, 缺乏创新, 一味照搬以往的工作方法或活动内容, 只求应付工作, 导致许多活动空有形式, 其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1.4 工作中原则性不强, 畏难情绪较重。
有的学生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和自身利益的影响, 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原则性, 搞一团和气。只求自己不做坏事、错事, 对其他同学违纪、违法的事情, 熟视无睹, 知情不报, 少了应有的正气, 甚至个别学生干部利用小职权, 拉帮结派, 用义气代替原则, 少了起码的是非观念。为了所谓的不得罪人, 诸如生活管理性、纪律检查性的岗位在报名阶段时就常常乏人问津。
1.5 心理承受能力薄弱, 交际能力欠缺, 与周围同学关系不和谐。
由于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成长过程顺风顺水, 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遇到挫折, 不善于自我排解和自我调整, 思想容易滑往自负和自卑两个极端, 无法正确面对和处理压力和问题。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干部往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在工作上, 上课出现、下课消失, 于宿舍中早出晚归, 无形中减少了与周围同学的交流, 加上其个人角色调整能力薄弱, 交际能力欠缺, 使自己逐渐孤立于身边的普通同学, 甚而导致周围同学对其的排斥, 与周围同学关系不和谐, 学生工作开展的效果也会事倍功半。
1.6 种种问题的交织导致学生干部的流动性过大, 学生干部队伍不稳定。
以上种种问题的交织与叠加使管理者和学生干部本人都会很容易产生“换人”的念头, 再加上现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大学生“谋职”时间提前, 很多学生在大三就在考虑未来的工作。一位成熟的学生干部的学生工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大一“摸索”、大二“挑大梁”、大三也就差不多“退休”了。这就从内部到外部, 从时间到空间上造成了学生干部的流动性过大, 学生干部队伍不稳定, 一些需要时间的延展性开展的学生工作效果不理想。
2. 科学发展教育者思维, 合理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与管理过程中, 教育者的思维角度直接影响着培养与管理的成败。因此, 运用符合时代特点的方法, 正确地选拔学生干部, 合理地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 科学地管理学生干部, 成为了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2.1 坚持原则, 精心挑选, 严格把好学生干部队伍“入口关”。
2.1.1 明确选拔标准, 严格选拔要求。
打破以学生背景、地域、历史为主导的传统选拔思维。从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入手, 制订明确的选拔要求并加以严格遵守。思想素质的高低是选拔的首要标准。一个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是无法做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能力素质是选拔的主要标准。这里所指的能力素质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协作社交能力、学习创新能力。
2.1.2 灵活运用多种选拔方法。
学生干部选拔中存在有任命制、自荐制、选举制、竞选制等多种选举方法。在学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选拔要求上可以采取不同的选举方法。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把多种方法加以杂糅, 综合使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进社会选拔人才的方法引入竞争机制, “择优录用”优秀的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的选拔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 是有效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保证。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一定要坚持用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任用学生干部, 在新生入校和各级团、学组织改选时, 对打招呼、托关系、走后门、跑官要官的不良现象, 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本着对工作、对学生负责的精神, 坚决予以抵制, 不能感情用事。
2.2 科学引导, 大胆使用, 仔细把好学生干部队伍“过程关”。
2.2.1 以学生党建为龙头, 打好学生干部思想基础, 加强培训, 进行多渠道培养。
头脑中的思想指向哪里, 工作的手臂就延伸到哪里。在学生干部培养管理过程中, 打好学生干部的思想基础是一切学生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学生干部一上岗, 就要以学生党建为龙头, 要求学生干部加强党的基础理论的学习, 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争取思想的升华。多方引导学生干部的主动工作的意识, 灌输“干部干部, 先干一步”思想, 加强学生干部工作的主动意识, 明确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责任。
针对每批学生干部的特点制订培训方案, 对学生干部进行多角度、多渠道的培养。学生干部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摸索、了解、成熟运用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 要利用好党校、团校、例会、总结会、交流会等机会。在新一届干部团队成立初期, 邀请学校、院系的党、团组织代表, 老一届优秀学生干部等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轰炸”, 目的是使其在最短的时间里知道学生干部“干什么”、“怎么干”;在实际工作开始后, 随时注意引导学生干部的工作方向, 使其逐渐在工作中成长, 在实践中成熟, 在每一次的例会、总结会中针对团队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进行集体或个人的培训;在一批干部成熟后, 及时发挥成熟干部的“榜样性”作用, 对“后备军”进行“传、帮、带”, 进入新一轮的培养。
2.2.2 运用激励因素理论进行激励管理, 注重工作过程, 综合评价体系, 进行动态考核。
激励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 注重以工作内容来提高工作效率, 促使人们进取, 成就、认可、责任、发展等因素的存在将给人们带来最大的满足。激励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 其本质为注重工作本身的内容, 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人们的进取心, 激发人们做出最好的表现。成就感的渴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学生干部成就感的满足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特别关注的, 在工作过程中要适时给予充分的授权和肯定。学生干部本就是在逐步成长的群体, 对其的评价不能单一的以结果论定, 要注重他们的工作过程, 所以评价体系的建立要考虑到学生干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 横向结合其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效果、学习成绩、同学“同事”评价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在纵向时间上, 也可以结合学校作息的特点, 分学期、学年动态考核。通过横、纵两个方面, 最终给予学生干部的综合评定。
2.2.3 以人为本, 善于利用现代媒体与通讯手段, 多方引导, 加强与学生干部的交流,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下,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产生了很多种。教育者在熟练运用传统交流方法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 学会使用新型沟通手段, 如QQ、飞信、MSN、BBS等。在面对传统方法不能或不方便解决的问题的时候, 运用这些跟学生贴得更近, 学生更能接受的工具, 开展我们的工作, 力求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刻也离不开学生干部的努力, 在工作过程中, 每一位学生管理工作者都要坚持以人为本, 重视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教育, 而不是简单地“用”学生干部, 甚至连自己份内的工作都交予他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在学生干部遇到困难时, 需要老师帮助时, 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义不容辞, 关心、支持他们。
2.3 以诚相待, 预先规划, 及早把好学生干部队伍“出口关”。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勉励。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更是要充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干部在校期间为学校做出了很多贡献, 我们不能在他们的作用发挥后就对其不闻不问。从其任职伊始, 就应辅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把目标带入工作中, 在日常就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其离开学生干部团队的后可以很快、很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 学生干部队伍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有着很强的塑造性和未知能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仔细、认真探索学生干部的培养、管理之路, 以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效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何云鹏, 陈庆玲.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考试周刊, 2008, (47) .
[2]彭恩仁.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危机及其对策研究.理论导报, 2009.1.
[3]苏君芝, 卞青山.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33) .
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激励 篇5
摘要:本文以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激励作为研究主题,首先,课题从两个角度简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在培养与激励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提升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力度的措施,最后,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提出了改进高校学生干部激励机制的几点想法。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提供积极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激励
引言
近年来,围绕高校改革和高校群体管理的课题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问题牵动了各方的注意力,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此提出了很多改革思路。有的是从高校体制方面入手分析,有的是从高校培养机制方面综合分析,还有的是从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行评判,都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实际,试着从教师作为切入点,综合探究探讨教师因素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和激励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很多新的措施和想法。
一、简析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在培养与激励中存在的不足
(一)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和激励中存在的不足 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在日常行政管理、宿舍管理、课堂管理等环节中交互的程度较高,因此,辅导员老师对学生干部的影响最为直接。就当前我国高校的现状来看,辅导员老师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缺陷,比如说,不重视对学生干部技能类的专项培训(包括沟通技能、组织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对思想意识方面关注度不够(包括团队文化、国家政策解读等)。相应的,高校辅导员老师也忽视了相关的激励措施的运用,有的只关注物质激励,有的只关注精神激励,还有的激励力度把控不妥帖,造成了不必要的负面作用。
(二)任课老师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和激励中存在的不足任课教师普遍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不够系统,在持久力上也有欠缺。除了课堂上鼓励学生干部起到带头作用外,在课外的时间中缺少必要的接触,因此,对学生干部的个人成长和内在诉求不了解。此外,在激励过程中,除了采用较为常见的口头表扬、课业加分外,深层次、多角度的激励机制缺失,而且任课教师受限于一般每学期都要换班级的教学情况,因此,在激励方面也缺少长性。
二、提升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力度的几点措施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出发点 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出发点是提升我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首要核心。高校的学生干部要有“我为大家”的格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通过认真学习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发扬新时期社会新风尚,在政治方向上保持先进性,努力做到“党有号召,下有响应”。结合当前来讲,高校学生干部要认真阅读主流媒体的文章,增加课外课堂的理论学习,以此来增强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以团队精神和意识作为培养的重点内容 培养高校学生干部一定要以团队精神和意识作为培养的重点内容。众所周知,学生干部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群体的配合,也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帮扶,“单打独斗式”的工作方式无法推动各类群体活动。因此,团队精神培养应突出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补位能力等方面,而团队意识的锤炼应通过必要的拓展训练和互动交流活动来加强。就当前我国各高校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忽视了对这一领域的关注,过分强调个体的培养而忽视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能力结构框架的搭建。第一章以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的发挥和不断提高需要通过在活动中成型、固化、升华,因此,以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当前,虽然高校中的活动形式不少,但是,交互式的交流平台还不成熟,跨校、跨区域、跨层级的互动交流还相对匮乏,所以,高校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有计划的为高校学生干部创造条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大互动交流力度。此外,在活动形式方面,还要继续推陈出现,紧密结合形势变化,使得开展的活动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充满时代气息,贴近校园生活。
三、改进高校学生干部激励机制的几点想法
(一)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 高校学生干部的激励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采用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在使用上要注意程度。正向激励运用的时候要注意范围的把握,要对年度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干部加大负向激励力度,但总体来说,对大部分学生干部而言,应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实践中,笔者也注意到一些问题需要各方引起重视,一是激励要一定的硬度,该激励的要激励,该惩罚的要惩罚,不能一味的为了激励而激励,二是激励要特别注意把握度,不能让激励成为学生干部骄傲自满的资本或者成为个人发展的负担。
(二)外界激励和自我激励相结合 高校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外界激励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干部正确理解激励过程。首先,所谓的外界激励包括学校方面给与的荣誉和奖励,也包括社会上给与的各类嘉奖,还包括学生群体内部之间的认同等等,而自我激励是指学生干部从内心对自身的认同感,包括自我定位、自我肯定和自我鼓励等等。两者之间是一个正向的互补关系,只有外界激励的话,无法真正调动学生干部内在驱动力和主观能动性,只有自我激励的话,又会造成学生干部缺少持久驱动力和发展后劲,因此,两者需要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 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能够较好的对学生干部起到最大程度的帮扶,其中,物质激励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金钱、物品等的实物奖励形式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成果进行表奖,而精神激励则涵盖更多的内容,比如说,对学生干部的口头表扬、通报表扬等,还比如,通过对学生干部的家人的通告,传递学校方对学生干部工作的肯定等。从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应当以精神激励为主要导向,物质激励为从属。这是因为:物质激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经常性的使用会造成被激励对象的麻木,效果不持久,而精神激励形式更为多样,综合性的影响力较为持久,但是,单独依靠两者中的任何一种,也无法达到较为理想的激励效果。
结束语
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是“自我教育、自我培养”功能的一种实现,并将对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与树人宗旨的体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对国家人才储备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高校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一定要有主线,要专注工作的难点,突出工作重点,化解工作中的焦点,对存在问题的环节要抓紧时间去调整,鉴于这是一项较为持续系统的工程,因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不断在实践中去摸索,加大改革的力度,形成良性的闭循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品质优良、技能突出、勇于奉献”的新一代。
探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问题 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建议
学生干部是在学生群体中担任某些职务,负责某些特定职责,协助学校进行管理工作的一种特殊学生身份。主要包括班级的班委会干部、团支部干部、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等。在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参与者和实施者。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支生力军,在承担着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当前,如何管理、培养和使用好学生干部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一些高校只是注意到了课程本身,却忽视了教学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正是此缘故,面对现实而制定的专业发展战略尤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我们应该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的改革,为社会多多培养专业型复合人才,让我们的毕业生在工作领域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被残酷的竞争所淘汰,并且能够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辅导员人数不够的情况之下,很多大学的班级很松散,无组织无纪律,上课也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也很松散,学生平时也很少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也很难了解学生们在想什么,什么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学生干部管理工作总是出现盲区,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一来,大学生在学校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老师也难以进行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
二、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管理遇到的问题体现在以下
1.角色定位模糊、追求个人利益、功利色彩较浓
当前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物质和个人利益的观念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功利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观念也在人们的心中逐渐的生根发芽,当然这也包括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这种社会的不良风气造成了我们的大学生们道德观念匮乏、对理想信念模糊不清、对事物的评价标准混乱等现象。当然这也包括学生干部们,他们有的只为追求个人的眼前利益,担任职务的动机不纯,把学生干部看作是满足自己虚荣心的一种方式,有的更是只为入党、评优评先和将来就业中占有优势。而不是把它看作是锻炼自己、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获得岗位实践的一种方式。带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大大降低了学生干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学校对学生干部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在高校的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多重管理现象,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对学生干部的管理标准也都有区别,然而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老师之间的沟通也都不够及时,这就造成了学生干部所做的工作有可能是重复的,因此导致了学生干部在心理上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各个学生干部之间也相互推诿、各自为政。这种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混乱现象,及其的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高效校、有序的运行。
三、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完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之前的高校学生干部选拔机制,是由班主任、辅导员在翻阅学生档案对学生有了粗略了解后任用的。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竞选学生干部的初衷、奉献精神等信息并不清楚,造成了师生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因此在遴选干部时很难做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比较可行的选拔方案应分为岗位招聘、竞聘演讲、民主投票、集中讨论、征求意见、任前谈话等环节。在岗位招聘中,要明确岗位职责和岗位条件,让学生充分考虑自身条件选择应聘的岗位;竞聘演讲要求学生能够理清工作思路,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民主投票环节和集中讨论环节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公开选举唱票,考验学生干部的威望和人际基础;征求意见和任前谈话环节,需要辅导员结合学生所应聘职务有的放矢地进行交谈,再一次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态度。通过以上几轮的工作,把综合素质高、个人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学生选拔出来,加以重用。
2.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建立高效能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正确认识自我。打铁还需自身硬,人都要不断学习,学生干部更应该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多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更好服务他人。坚决杜绝“高高在上”的思想,一经发现,立即给予批评教育,若执意不改者,可开除干部队伍。二是要端正思想,无私奉献。学生干部,是帮助老师分担工作,帮助同学解决困难而存在的。学生干部更多的时候是辛苦的,需要利用自己课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老师和同学,而不是谋求荣誉的手段。所以坚决不允许干部队伍中有滥竽充数,不肯奉献,只求索取的人存在。三是要指导学生干部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学生干部,先要做好一名学生,是学生就要以学习作为前提保证,学生若是做不好,谈不上干部。在学习和工作上,时间的分配,精力的调整,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一切的前提。
3.构建完善的学生干部考评激励机制
高校离任学生干部群体的教育管理 篇7
关键词:高校,离任,学生干部,教育管理
高校离任学生干部是指高校学生入校以来,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后因各种原因而不再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的学生群体。高校离任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加强离任学生干部的教育与管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离任学生干部群体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一) 加强离任学生干部群体教育与管理是为和谐社会建设持续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也是培养和造就各级领导人才的基地。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骨干,他们特点鲜明,具体表现为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谦虚好学,品质优良等。这些优良品质正是党的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所以今天的学生干部大多是明天的国家干部,从国家公务员招考到招考选调生,从部队军官招考到选聘大学生任村官,曾经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的大学生成为招考选聘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学生干部成为国家干部。许多重要岗位上领导干部均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干部群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八十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法律系读书时曾担任学生会主席;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之子、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刘源,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等都曾是北京师范学院 (现首都师范大学) 的学生干部;创联万网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向东在大学期间任清华大学学生电子学会主席。而这些学生干部在毕业前大多有个学生干部经历,“对于社会而言,一个人若只具有智性而缺乏德性,则可能本领越大,威胁越大。”所以,大力加强领导离任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毕业生中的离任学生干部,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变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持续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
(二) 加强离任学生干部群体教育与管理是增强高校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
高校学生干部群体应是大学生先进分子组成的群体,他们在学生组织中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承担一定的职责,履行一定的义务,对同学进行相应的教育和管理;他们是高校与普通同学的桥梁,是高校各级学生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学生工作在广大同学中的“窗口”。高校学生工作在普通同学心中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干部这扇“窗口”是否“明亮”。离任学生干部是学生干部队伍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对学校党和政府、学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政策比普通学生掌握得多一些、准确一些,在广大同学中有较强的号召力,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得比较全面,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做好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工作,对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校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他们的力量一旦被普通同学所同化,无法保持学生干部的模范性与先进性。事实上一名沦为庸俗的离任学生干部比普通同学所产生的负作用更大,会影响或阻碍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所以,当前高校应加强对离任学生干部的教育管理服务,使广大离任学生干部离岗不离责,发挥余热,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加强离任学生干部群体教育与管理是促进高校精英人才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科学性就在于其以人为出发点和目的,关注人的内在需求和个性,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使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增长才智,成为成熟的社会公民,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所以加强对离任学生干部群体教育与管理既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全面和谐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是依次提出、依次满足、递级上升。作为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学生干部,他们成长成才的起点比普通学生高,所以成长成才的愿望更加强烈,自我实现的需求更高。加强对离任学生干部群体教育与管理实际上就是帮助离任学生干部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沟通协调、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等的“硬素质”,也包涵工作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心理适应能力等“软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二、当前高校离任学生干部群体的现状分析
(一) 离任的主要原因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离任主要原因有:有的是任期已满,光荣退位,占离任学生干部人数的73%;因为有的因为工作能力不强、在同学中威信不高等诸多因素在竞聘中落选,占8%;有的因为工作面临的头绪多、矛盾多、困难大、“得不偿失”而悲观失望,或因为已“功成名就”主动辞职,占16%;还有的是因为工作能力弱,完成不了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或者是工作失误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学习成绩差被免职或开除职务,占3%。
(二) 离任后的心态
离任学生干部离职后主流是好的,大多数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在岗学生干部的工作和学院的工作,自己也能发挥带头作用。但也有一部分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态:
1.空虚自卑。
有的离任学生干部离任后失落感较强,认为组织上看不起自己,同学们不相信自己,把自己“炒”了,最后自己也就“破罐子破摔”,不继续以学生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有的与普通学生混为一谈。
2.消极埋怨。
有的离任学生干部认为是组织上故意和自己过不去,把自己给贬了,自己“下”得冤、憋气;有的认为自己落选是别人操纵搞的鬼,组织上又没有给他们一个正确的说法,离职后,怨这怨那,讲消极话;有的觉得自己尽职尽责,埋怨无所回报;有的由埋怨发展到报复,公开唱反调,与在岗学生干部对着干。
3.盲目攀比。
有的离职后不比奉献而比待遇,心里很不平衡。多数离任学生干部认为,在任时能得到组织的认可,尤其是入党、评先评优等方面可享受一定的优惠,离任后除了几个主要学生干部能够继续得到组织“关注”后,其他一般离任学生干部往往容易被组织“忽略”。还有一批任职时间较长的离任学生干部认为,当年有很多低年级学生干部都是自己推荐上来的,结果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被发展为中共党员、被树为学习标兵,街头比自己大、成绩比自己多、荣誉比自己高,自己心里很不平衡。
4.组织淡漠。
有的离任学生干部认为任职不任职无所谓,离职后还好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自己等同于是一个普通学生,既不关心、也不支持学校的工作。
(三) 离任后的行为偏差
少数学生干部在离任后因为心理失衡,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思想开始滑坡,行为偶有偏颇。
1.现身说法“泼冷水”,先进性开始偏失。
一些离任学生干部因带着功利目的参加竞选的,所以当他们退而无获时,就开始现身说法。一是夸大工作难度,使新任干部望而却步。在少数离任学生干部嘴里,现在的同学个个难伺候。一些离任学生干部本来群众基础就差,但他们把这统统归结为在任时坚持原则碰硬的结果,告诫新任学生干部不要学自己过于讲原则,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免下台后难做人,甚至遭打击报复。二是贬低工作境遇,使新任学生干部心灰意冷。一些离任学生干部在任时本来表现不良,而没解决党组织关系或评先评优,但他们把这统统归结为在任时坚持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结果,告诫新任学生村干部工作不要太认真,不要付出太多,以此动摇新任学生干部的决心。
2.指手画脚“找茬子”,榜样力量在异化。
离任学生干部一般都熟悉了学生工作流程,掌握了一定的学生工作规律,所以一些离任学生干部动不动就摆“老资格”,以“过来人”的口吻对在岗学生干部指手画脚。一是对现任班子的决定和日常管理工作乱发议论,还有的抓住入党、评先评优、评发奖助学金等大家敏感的利益问题捕风捉影,造成同学们对现任班子的不信任感,使系里、班级的工作无法开展。二是和组织暗中较劲。不负责任地透露其在任时的组织秘密,挑拨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学生干部之间、普通同学与组织之间的矛盾,增加工作难度。
3.我行我素“带坏头”,模范形象在扭曲。
在同学们眼里,离任的学生干部虽然离任了,但依然还是学生干部。但是有少数学生干部离任后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不仅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而且践踏学生干部的先进性,扭曲学生干部“模范带头”形象,“带坏头”,藐视组织上的重大决策,在广大同学中散布一些消极言论,不服从、不参与、不执行等。
三、离任学生干部群体教育与管理的对策
(一) 加强思想教育,消除抵触情绪
一是走访倾听离任学生干部心声。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谈心、节日慰问等形式,了解离任学生干部的内心想法,肯定离任学生干部过去的成绩,稳定情绪,调整心态,引导他们以“平常心”对待个人的进退,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失落感。二是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摆正心态,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离任,识大体,顾大局,讲理解,重配合,处理好本人与组织的关系。讲明离任并不是组织上和谁过不去,也不是哪个在岗学生干部在搞鬼,而是学生工作中的一种自然规律。而且这些学生干部虽然离开了学生干部实职岗位,但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是党员,有的还是支委委员,要让他们时刻保持“离岗不离心”的意识,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 加强组织关怀,充分调动积极性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社会认可度上。而社会认可度有三个层面:组织层面、同伴层面和服务对象层面。其中组织层面的认可是前提,也是一个人的不懈追求。组织关怀就是组织层面认可的具体体现。真心关怀离任学生干部,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觉得组织没有忘记他们,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离任学生干部的积极性,稳定现有学生干部队伍。一是政治上关心。组织要充分肯定离任学生干部过去的成绩,鼓励他们继续工作。同时,要求在岗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主动与离任学生干部交流、沟通,听取他们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重要的会议请他们列席,重要的决策请他们建议,复杂的矛盾请他们参与化解。让离任学生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充满信心,让其自身价值再次得到充分体现,促进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从学习生活上关怀。对学习生活困难的离任学生干部,组织上主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体现组织的温暖,让他们觉得组织上始终没有忘记他们。
(三) 提供“散热”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先进性
在离任学生干部中开展先进性教育,让他们保持先进性和发挥先进性,始终保持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要给离任学生干部提供、创造散热平台,可以聘请部分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离任学生干部到合适的岗位工作,如担任顾问等,为其参与学生工作管理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经验丰富、学生工作管理熟悉等优势,最大发挥学生干部的先进性,使他们成为政策拥护者、工作参与者、行为倡导者。
(四) 加强日常管理,使离任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科学化
一是健全离任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实行离任备案和述职制制,要求学生干部离任时填写离任登记表,递交述职报告 (主要学生干部要公开述职) ;二是加大投入,成立日常管理机构,积极搭建离任学生干部交流学习平台,如成立“学生干部活动中心”;三是建立激励措施,如设立“学生工作贡献奖”单项奖,这既有利于发挥离任学生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离任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客观上讲,高校学生干部离任是一种客观规律,是学生干部流动性的一种具体表现。面对这种“干部流动”后的思想和行为的偏差,我们作为学生工作者应该积极寻找最佳的时机和方式去为离任学生干部教育管理服务,充分发挥他们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工作的发展赢得一支可靠力量。
参考文献
[1]袁旦.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建设.高教高职研究, 2007.
[2]潘正祥, 胡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对策研究之理论探, [EB/OL].http://news.ustc.edu.cn.article.asp?articleieID=3492.2005-02-18
[3]彭复生.保持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先进性的探讨,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5, (2)
[4]谢宣鹏王静.高校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教育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2:60.
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 篇8
大学生自我管理强调的是大学生的自主性, 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 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励学生在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可以使学生从思想上更为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那么, 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呢, 除了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高校教师和辅导员的引导之外, 高校学生干部是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渠道和最佳方式。
首先,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大学生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高校思政工作专职人员人均分管学生的人数急速增加,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的思政专职教师的工作也日渐繁重, 在这种情况下, 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 “90后”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 他们思维活跃, 对社会形势反应灵敏, 对新鲜事物接受较快, 这些因素加大了思政专职教师工作的难度。而高校学生干部, 他们既是干部, 也是学生, 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想法, 在某些情况下能发挥比老师更大的作用, 而这些是学院管理人员和思政教师所不能替代的。
二 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作用的可能性
首先, 学生干部身为学生, 生活在学生当中, 他们了解学生, 贴近学生, 容易及时发现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 掌握着大量的一手资料, 能够帮助老师避免工作中的一些失误;再者, 他们来源于学生, 与普通学生年龄相仿, 思想上容易沟通, 不存在代沟问题, 他们的工作不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容易被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 同时, 他们又能在学生发生冲突和矛盾时, 充当起老师的角色, 由他们来解决、化解问题和矛盾往往比由老师来解决要方便得多, 及时得多。
其次, 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数量来看, 任何高校都有一支数量庞大的学生干部队伍, 下至班级, 上至学生会, 有着为数众多班干、系干、院干, 这支学生干部队伍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 是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从高校的学生干部队伍设置来看, 一般包括了寝室长、班委、社团负责人, 还有系级团学生干部、干事, 院级学生会干部、干事, 学生党员干部等, 其体系已延伸到学校教育管理的最小单位——寝室之中。若学生干部能够自觉形成合力, 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履行自己的职责, 那么将对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与学生间的纽带,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也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得力助手。可以说, 学生干部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 个人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部分学生干部自我认识定位不准确, 参与动机功利化
部分学生干部往往只意识到自己学生干部的身份, 为同学办事时“官”味道浓厚, 忽视了自己也是普通学生群体中的一员, 在班级中趾高气扬, 出言不逊伤害同学, 甚至更严重的会假传“圣旨”, 最终造成同学反感而脱离同学。
另外, 一些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目的不纯, 他们任职的目的并不是为大家服务, 而是看重了干部的头衔, 动机过于功利化, 或是只想为自己争取利益, 不顾同学们的利益。
(2) 做事好高骛远, 缺乏责任意识
目前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 学生干部也不例外, 这些学生干部有着“90后”学生的共性, 情绪波动较大, 做事略显毛糙, 责任感不强。若工作顺心他们的积极性就高, 做事就更加卖力, 有时候还会飘飘然, 但一旦遇到不顺心, 便消极怠工、情绪低落, 甚至撂挑子。
(3) 管理工作缺乏客观公正性
为了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老师经常会将一些学生事务交给学生干部来完成。但有些班干部工作中过于感性和片面, 缺少客观公正的态度, 有些班干部会拿手中的权利去拉拢与自己有私交的同学, 失去了工作中应有的公正公平, 导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同学意见较大, 甚至遭遇同学的抵触, 无法开展工作。
(4) 个人英雄主义, 缺乏团队意识
新时期学生干部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小学时期担任过学生干部, 有较强的优越感, 做事情经常以自我为中心, 团队合作意识差。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出现矛盾时, 部分学生干部不能很好地处理两者的关系, 没有集体观念。
2 社会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新的历史时期,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带来了全社会的快速发展, 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健康的思想和思潮, 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致使很多大学生缺乏健康的思维模式, 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严重, 做任何事情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不考虑他人, 为同学服务的思想淡薄,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自我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3 学校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1) 思想上的不重视
很多高校认为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是很小的, 没有意识到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学生干部随便挑几个就行了, 学生的管理还是要专职老师做的, 学生干部没什么作用。
(2)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容缺乏全面性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 除了日常的基本工作外, 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全面建设, 如思想政治建设、个人修养建设、干部能力建设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干部作用的发挥。
(3)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手段和方法滞后
这也阻碍了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作用的发挥。目前, 仅靠开会、讲座等方法来培养学生已经远远不够了,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方法应该与时俱进, 要根据“90”后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来适应当代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
四 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
虽然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我们却不能因此抹杀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 也不能否定学生干部优秀的一面。作为思政辅导员需要做的是对症下药, 寻找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对策。
1 把好学生干部选拔关, 完善学生干部队伍选拔制度
首先, 要坚持“民主测评、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选拔理念, 通过自荐、推荐、公开竞选、民主选举、公开投票等方式选拔出一个朝气蓬勃的、能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富有活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其次, 在选拔时重思想、重理想、重信念, 把工作态度端正、乐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作为首选目标。再次, 实行试用期制度, 在试用期内可以对其工作表现、工作能力以及职务适应性等诸多方面进行观察和考核。最后, 可以根据工作表现适时调整学生干部, 这一措施可以吸收部分在初次选拔中遗漏的表现突出的学生。
2 建立健全学生干部培养体系
学生干部的培养不仅仅在于工作能力的培养, 还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素质、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可以利用业余时间, 开展相关专题讲座, 同时请往届优秀学生干部现身说法, 分享工作经验, 采用讨论、针对性个别教育等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
3 做好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
既要创造条件, 让学生干部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干部的内在潜力, 又要加强学生干部团队的逐级管理, 形成学生干部的每一项具体工作有人问、有人负责、有人参与、有人汇报的管理模式, 最终实现学生干部从选拔、成长到退役的整个流程的自我管理机制的形成。
4 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的监督和考核
要建立起能让广大学生参与进来的监督机制, 形成学生干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制度。此外, 应建立一定的考核制度。对于考核优秀的学生干部给予一定的奖励, 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考核为“不称职”和在任职期内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干部, 除了必要的教育、批评或调整外, 应对部分表现恶劣的采取必要的处分, 保证学生干部队伍的先进性与不断优化。
5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干部队伍一经选定, 需给他们足够的信任, 敢于给学生干部压担子, 大胆使用, 充分信任, 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给他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 以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积累工作经验, 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6 加强人文关怀
关心和关注学生干部的学习、生活和心理, 让学生干部感受到归属感。学生干部拥有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在自身生活和学习之余, 还要将大量的业余时间投入到工作中, 为老师、同学服务。因此, 大多数学生干部压力较大, 如果学习和工作协调不好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多支持他们, 通过交谈等方式从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多个方面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干部, 及时帮他们排忧解难, 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戈亚男.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J].科教导刊, 2010:21-22.
[2]姚丽娜.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商界, 2010:201.
[3]柳喜君.浅谈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J].科教导刊, 2011:208-222.
[4]石国亮.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理论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1) :56-59.
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 篇9
一、高校学生会内涵及组成
高校学生会属于一种基层组织, 即以学生利益为重的群众性组织, 也被称为“大学生联合会”, 具体含义为在学校相关领导的指导下, 由学生选出的学生代表组成的群体, 开展一些符合学生利益和学校规定的活动, 促进全体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 并推动其不断进步, 共同发展[1]。
学生会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宣传部、学习部、体育部、文艺部等等。这些部分组成了学生会的组织形态, 以全校为工作单位进行活动的设计、宣传和进行。
二、学生会组织及学生干部管理出现的问题
1.学生干部素质不一, 管理有难度
学生会一般都由高校学生中素质较高的学生组成, 但是随着社会不良风气进入校园后, 攀比、虚荣成为学生干部的主要缺点, 加入学生会成为这些学生干部的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主要目的, 而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 工作效率较低, 学生会的进入门槛也较低, 学生干部素质不一, 管理质量不高, 导致学生会的工作效率低下, 使其脱离学生群体, 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 造成学生对学生会及其学生干部怨声载道, 影响了学校的和谐氛围。
2.学生会及学生干部管理执行力低
虽然每个高校的学生情况以及制度规范都不同,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制定完善的学生干部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 不仅使学生会及其学生干部的管理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更使其工作效率低下, 学生会组织凝聚力低下, 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关活动, 另一方面, 在管理制度制定后, 不能有效执行, 流于形式, 外严内松, 学生会组织和学生干部管理都面临着严重的内部管理问题[2]。
3.学生会及学生干部管理依赖性高
学生会的成立和存在就是为了维护广大学生的基本利益, 鼓励学生在学校中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共同进步与发展, 学生会的组织形式流传已久, 但是至今其组织形态和管理制度都没有进行创新, 固守成规的传统管理方式影响了学生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 其独立性差, 盲目依赖领导的指示和安排, 对待问题比较消极, 不能主动处理, 决策性较差, 直接导致了学生会管理质量的下降,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变化, 会成为影响其进步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完善高校学生会组织、加强学生干部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完善学生会干部选拔制度
在选拔学生会组成人员的过程中, 必须公平、公正、公开, 全程透明, 民主选择, 听取学生的心声, 或者以系别、班级为单位进行民主推荐, 促进学生干部和学生会组成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完善学生干部培养制度
作为学生利益的代表, 学生会相关人员也是学生心声的发言人, 当然也要具备一定的说服力, 有效组织相关活动, 为学生谋取最大利益, 在学生会的发展过程中, 学生干部需要一个完善的培养机制, 根据学生干部的素质采用不同的教育培训方法, 使其共同成长与进步, 加强日常工作经验的交流, 彼此进行有效沟通, 提高其实践能力, 更好的为学生服务[3]。
3.践行学生会规章管理制度
在学生会发展的过程中, 良好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是约束学生会成员自身不良行为, 提高自己的有效方法, 因此, 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完善且积极执行规章管理制度, 提高学生干部的责任性, 使学生会的各项工作都能积极进行, 促进学生会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根据各高校自身情况的不同, 学生会应该灵活运用, 制定适合相关人员的管理制度, 对学生会人员进行精简, 去除或者合并相关部门, 提高学生会工作的有效性。
4.践行学生干部考核制度
学生会组织管理质量的下降及不良风气的形成, 主要原因是学生会没有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有效考核, 任其发展, 或者只有约束, 没有提高, 安于现状, 学生会没有形成面对考核的紧张和积极心理, 难以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所以需要制定有效的学生干部制度, 积极践行组, 组织进行学生干部的考核, 实现学生会和学生干部素质的整体提高[4]。
结语
作为学生利益的代表和联系学生与学校关系的纽带, 学生会及其学生干部出现的问题影响学校相关事务的正常运行, 因此, 需要对其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面对, 有效解决, 通过完善学生会干部选拔制度, 完善学生干部培养制度, 践行学生会规章管理制度, 践行学生干部考核制度, 提高其整理素质和工作质量, 为学生和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凌从祥.高校学生会管理工作与组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信息, 2014, 07:107.
[2]杨军国.如何提高高校学生会组织的工作效率[J].赤子 (中旬) , 2014, 02:387.
[3]于江.高校学生会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电子世界, 2014, 08:189.
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10
一、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不客观。
据调查, 一些高校在选拔学生干部时, 主要依靠主管老师和一些在任的学生干部, 难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有的以貌取人, 选取身材魁梧的同学担任干部, 认为能够在工作中起到震慑作用, 有利于工作开展;有的以背景取人, 认为城镇学生的能力优于乡村学生, 倾向于选拔城镇学生作为干部;有的以成绩取人, 认为成绩好就是能力强, 混淆了学习与工作的概念;有的以亲疏关系取人, 认为与自己关系好的人易于沟通, 办事放心, 能更好的协助自己工作, 把选拔看成是主管老师自己的事, 将广大学生置于事外。
2、学生干部工作效率不理想。
对于一些长期在一个组织中的学生干部来说, 工作倦怠有不同程度的显现, 主要是动机、责任心和个体心理失常等。一般而言, 经过一段时间, 做学生干部的动机很大程度上已被满足, 学生干部的动机对于这些学生干部工作行为的激励作用就很小, 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公共责任心的弱化也是影响学生干部工作效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工作、活动不认真投入地去做, 需反复被督促, 敷衍了事;不按要求, 自己想当然去做;总找客观理由或推托给其他人;出了问题无人负责或“集体负责”;只能表扬, 不能批评。再者, 学生干部个人的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效率, 尤其是消极的情绪。现在, 大学生学习、考研、找工作的压力较大, 学生干部的优势也在减弱;还有一些由于家庭、偶然的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情绪的不积极。
3、学生干部素质结构不完善。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由高校学生中有管理意愿和管理能力的人组成, 他们有理想﹑有追求, 拥护党的领导, 关注社会焦点和时事动态。但调查表明, 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对政治的关心还只是停留在表面, 缺乏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 缺乏理性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一些急躁情绪, 急于草草完成学校、老师、组织安排的任务, 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另外, 由于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 他们中间也出现了许多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还有些学生干部虽然参与工作热情高, 但是实践中表现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弱, 如总揽全局的组织领导力、实际工作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大多数学生干部只想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不愿协作, 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
二、应对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工作。
准备工作是干部选拔的前提。首先, 确定空缺职位, 制定出职位说明书;其次, 进行申请者的资格审查。负责选拔的老师应尽量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了解学生的关键情况, 滤去不符合基本要求的人员, 减轻选拔过程中的工作量和干扰度。选拔过程中, 对不同的职位可以由不同的人员负责选拔。可以通过有效授权, 委托该岗位现在的“直接上司”来负责, 提高针对性。最后, 选择适用的选拔方式。选拔班级干部时, 用民主选举的方法比较有代表性;选拔学生会部长时, 用内部提升的方法比较稳定。
任用学生干部要尽量做到人岗相宜。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干部的个性特点, 把那些优秀学生干部选拔到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和优势的岗位上, 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选准最佳“坐标”, 做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 还要注意整个学生干部班子的结构合理性, 注意年级间和男女生间的合理分配, 做到人尽其才, 以保证学生干部班子的最佳整体功能的发挥, 从而增强学生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建立健全学生干部机制, 提高工作效率。
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是学生干部工作的原动力。要取得较好的干部工作效率, 就必须通过必要手段, 激励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首先, 应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带来的将是学生干部群体在学生中威信的提高, 是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提高。其次, 应建立、健全学生干部使用管理的机制。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以及使用过程中, 完善民主机制,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是让广大同学理解学生干部工作的前提, 也是对学生干部积极性的良好保护方式。在民主的同时,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干部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使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避免出现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再次, 应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 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最后, 应加强学生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干部是在辅导员等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等方面, 对学生干部本人以及他们所从事的工作, 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给予学生干部充分的信任, 加强指导, 给予他们情感上的关怀, 才能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保持。
3、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选拔、任用学生干部只是学生干部的产生阶段, 在此之后还要重视对其进行教育和培训。高校学生干部的培训应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超前性, 不仅要立足于当前的使用, 还要立足于未来, 使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能够担当政治重任和历史使命。要通过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 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 使他们由对工作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 从而从更高的层面上认识和解决问题。同时, 还要使高校学生干部具备必需的管理知识。可以组织学生干部选修或选听一些有关方面的课程, 如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工作艺术和方法的提高也是学生干部素质培养应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鼓励学生干部通过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来获取实用的管理技能。如, 组织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 通过老师的示范进行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 在独立工作中加强实际指导。只有这样, 学生干部才能成长起来, 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同时增强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 高校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只要能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高校学生干部一定能更好的发挥他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同时也能使学生干部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汲广运.谈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J].教书育人.2001, 22:43-46.
[2]康维波.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科学培养高素质人[J].高等农业教育.2002, 1:79.
[3]朱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37-238.
[4]吴彦璐, 朱晓毅.重视学生干部的培训提高[J].现代技能开发.2000, 10:46-47.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教育管理 篇11
关键词:学生干部;教育管理;培养;选拔
当前各大高校不断的扩大招生的规模,使得高校在教育管理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且招生规模的扩大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师资力量的增加,因此,带来的矛盾日益增加。所以,要想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除了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领导团队,而且还需要一支卓越的学生干部团队。经由学生干部的影响、帮助和有效的引导,带动其他学生形成一种健康乐观、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先进力量。高校的领导者如果能充分的发挥并认识学生干部的作用,以及建立完善的选拔制度和培养制度,对高效的教育管理工作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学生干部的作用、学生干部的选拔以及学生干部的培养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以充分体现学生干部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高校学生干部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1、学生干部是学校领导和学生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助手:近些年来,各大高校都在不断的扩招,而与之相对应的辅导员的数量却没有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加。后勤社会化的快速推进还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学生生活区距校本部较远,师生接触困难;同时,弹性學分制下,学生的班级、专业、年级观念淡化,导致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这些存在的问题对于学校教育管理都是新的挑战。而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一员,同时具有很高的思想觉悟和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看到辅导员看不到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学校领导和辅导员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上的许多不足。
2、学生干部的榜样行为能给同学起到带动作用:学生受到榜样的行为影响,效仿榜样,形成人人踊跃、个个争先的局面。例如,有些学生干部拿出自己的部分奖学金来帮助贫困的同学,这样就会使许多同学积极响应参与进来。在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中,学生干部能够带头参与,以身作则,就会以自己行为带动他人,影响他人。
3、学生干部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学生干部会把学校的相关信息、要求和决策传达给学生,与此同时,又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学生干部是老师和学生的桥梁,是学校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联系学生的纽带,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起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考察任用制度
1、具有良好的专业成绩、较强的工作能力:对于学生干部来说最重要的角色当然是“学生”,所以应该把自己的学业放在第一位,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才能去着手于学生干部的工作从而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和修为。高校在选择学生干部的时候要根据学业成绩和工作能力两方面综合考虑,只有这样学生干部们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各项工作才能顺利的顺利实施。
2、具有良好的政治修为、表里如一的行为准则:校园的稳定对于学校来说是重中之重,而对于90后的青年学生热血沸腾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对政治事件敏感,参与热情度也很高,但是在辨别能力和人生经验上有些欠缺。作为学生干部应当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及水平,掌握大局观和分寸感,在关键时刻能够协助辅导员老师稳定身边的过激行为和偏见思想。
3、具备创新精神:学生干部一定不能只是老师的传声筒和服务器,他们要有自己的主见来协助老师更好的完成工作。在各项工作中要思维活跃、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把学生工作做的绘声绘色,受学生们的喜爱,所以创新精神必不可少。
三、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的培养制度
1、进行跟踪指导:学生干部在任职初期对各项工作还不熟悉,处理起来总会有些不尽如人意,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跟踪指导,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慢慢地积累经验,增长能力,直到他们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
2、处理各种关系上的指导:教育他们以真诚坦率、冷静认真的态度与每一位师长、同学和其他社会成员和睦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其他各种社会交往关系,能使其工作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和号召力。
3、加强思想意识的培养:通过培养使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能理解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意识以及锻炼自身能力的意识。
4、鼓励放手锻炼:在学生干部们基本具备较强的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的能力之后,尽量为他们创造机会、搭建舞台,放手大胆的让学生干部自己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在独立的工作中得到全面的锻炼,从而趋于成熟。
5、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当代大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容易承受不住打击、失败,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该给身边的同学做出表率,应帮助老师做好同学们的思想工作。并且在使用学生干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干部要有宽阔的胸怀,团结协作的品质,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应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生干部树立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是明显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生管理的逐步完善,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方式将更加灵活。为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我们必须严格的选拔并精心的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使之成为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全方位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仪祥.与时俱进创新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工作[J].教书育人.2005,2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M].中发[2004]16号文.
[3] 魏安方.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J].2004,18.
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 篇12
(一) 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中, 心理契约的引入
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依靠广大政工干部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外, 众多的学生干部 (包括班级、院级、校级三级学生干部) 在协助学校教学管理,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 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功能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高校学生干部在协助学校学生工作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学校的特点和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 使得学校不能参照其他组织那样, 对学生干部的辛勤劳动给予相应的物质补偿, 为了激发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保持激励的持久性, 我们必须从非物质的层面去补偿广大学生干部的付出、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 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培养和激发, 希望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 从而建立一只能力强、效率高的学生干部队伍。
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在其著作《职业的有效管理》给出的定义, 所谓心理契约就是指“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 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心理契约包涵了组织与个人之间的权责、心理期望和心理需求。这种隐性的契约形式不仅要求个体对组织的忠诚、奉献;同时, 也要求组织满足个体的合理需求和期望, 包括维护个体正当的权利、给予恰当的评价, 民主参与式的管理氛围, 提供必要的培训与发展平台等。心理契约的这些内容对于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同样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二) 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中心里契约的优势
高校人才培养的功能, 学生干部的受教育者和学生管理者的双重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激励学生的时候应在关心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采取以情为主、罚为辅;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激励措施。与其他方式相比, 强调心理约定和期望的心理契约更符合学校与学生干部的特点, 在学生干部激励管理中引入心理契约有以下两点优势:
1. 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中的心理契约能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
为了规范广大学生干部的管理,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学生干部奖惩条例等规章制度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但是由于学生干部是受教育者, 作为教育者一方的学校或老师运用刚性的制度化文件并不能涵盖学生干部工作的全部范围, 也没涉及到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期望。同时, 单纯的制度化管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在规章制度的框架下, 只要学生干部不违反学生管理规定, 在工作岗位上不出大的差错, 基本上不会受到学校的批评。而按照一些学校的管理, 在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中都有一定的名额限制, 这种情况下, 可能使得部分表现好的学生干部不能评为优秀, 也可能使得表现一般的学生干部有很大机会被推优。高校学生干部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干部积极性的发挥。如果仅依靠刚性的制度化管理, 并不能真正调动广大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因此, 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来探索激励学生干部的方式, 不仅能延伸规章制度的作用, 也符合学生干部成长的规律。
2. 心理契约对高校学生干部的激励更具持久性。
大部分学生都是本着一颗服务同学、提升自我价值的心去竞选学生干部的, 因此, 我们的学生干部群体精神需求往往高于物质需求。当然, 为了弥补学生干部的辛勤付出, 学校可以采取增设勤工助学岗位、给予一定的话费补贴等方式来满足学生干部的物质需求, 以此来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然而, 由于经费的限制, 物质激励的程度和范围也会有很大的限制, 因此激励的作用不会很明显。此外, 广大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期望或需求还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激励学生干部的时候, 要以精神激励为主, 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而良好的心理契约不仅有利于对学生干部实行内在激励也有利于对其实行外部激励, 所以在学生干部激励管理中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 其激励作用则会更持久。
(三) 影响高校学生干部积极性发挥的心理因素分析
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干部的激励管理中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 也是影响学生干部的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根据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 我们可以把心理契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希望得到学校和老师的认可、同学的尊重。
人们都希望自己个性得到尊重, 也都希望自己在付出努力和做出成绩后, 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我们的学生干部也一样, 每个学生干部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倘若在学生干部提出不同见解时, 老师和同学们能理解他们的自尊需求,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 站在对方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且和他们平等的讨论问题, 就能使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在学生干部管理中, 学生工作管理者如能尊重他们的个性, 相信他们的能力, 布置一些他们能胜任的工作, 给予他们独立工作的机会, 认可他们的工作成绩, 都能使他们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对工作充满热情, 体验到自己的工作价值。
2. 希望得到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
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积极分子, 他们对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有着强烈的需求。因而, 在主观上, 他们非常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他们也非常希望通过学校提供的各种条件和机会, 来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 提高语言表达、沟通技巧、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在一些学生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中, 学校能有目的、有意识、有选择地分配任务给他们, 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的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3. 希望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机会等等。
同学们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就是为了使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所需的人才, 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同学们还希望通过担任学生干部来锻炼自己,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学习和工作中, 学生干部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如果学校通过一定的渠道, 让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和管理作用以带动更多的同学积极进取, 奋发向上, 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样既能体现学生干部的个人魅力, 也有助于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 高校学生干部的激励管理中心理契约的应用
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心里契约主要体现为学生干部和学校与老师间的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的心理期望与主观约定。这种期望和约定不像有形的契约那样, 明文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它的维系主要依靠的是师生双方对责任和义务关系的感知和理解。假如学校或老师的行为不能满足学生干部的心理期望, 则很可能会打破学生干部的心理平衡, 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甚至会导致消极怠工的违约行为的出现。所以,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 我们必须要在掌握高校学生干部心理需求和期望的基础上, 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
1. 目标激励。
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设置适当的目标, 能激发学生干部的成就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在学生干部管理中, 我们要充分结合学生工作的整体目标和学生干部个人的成长目标, 使学生干部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 促使他们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学校、学院布置的工作任务之中。因此, 我们在设置工作目标时, 要充分注意目标激励的具体性、目标没置的参与性和目标过程的反馈性, 并对达到目标的结果进行测定、评价和奖励, 能激发学生干部为实现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
2. 任务激励。
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积极分子, 在工作和学习中, 他们往往愿意承担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重任, 以满足其事业心和成就感的需要。在学生干部的管理上, 我们要做到放手而不放任, 通过布置工作任务, 传授工作方法, 定期检查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 给以一定的总结和表扬等方式, 帮助学生干部及时看到自己在工作的进步, 将工作经验升华为工作能力。在工作任务的布置中学校或学院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平台, 通过“老带新、老帮新”的培养机制, 鼓励学生干部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 以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独立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功能。
3. 建立尊重与信任的心理环境。
尊重与信任是构建心理契约的关键环节, 在学生干部管理中塑造一种尊重、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 加强院校与学生干部之间的情感联系,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促使学生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工作热情。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是一种有力的激励手段, 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 听取他们的意见, 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 从尊重他们的劳动到尊重他们的个性;从关怀他们的各方面到进步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从给予他们一定的工作指导到放手让其独立完成工作等, 都能使学生干部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4. 自我实现激励。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给每个学生干部创造“自我实现”的机会, 不断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是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重要的途径。高校学生干部是由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组成, 他们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他们希望在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中, 不断为同学们服务,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而得到同学们的尊重和老师的认可。学校必须给他们提供各种表演的舞台, 积极创造条件, 满足学生干部不断追求新知识、谋求自身发展与提高的需要, 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如, 学生工作管理者对学生干部在学习上、工作上或生活上表现突出的行为给予表扬, 或给予学生干部一些培训和锻炼的机会, 都会促使学生干部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感, 促进学生干部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曹威麟, 等.心理契约对高校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 2007, (4) .
[2]胡文斌.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 (7) .
[3]李兴华.心理契约在高校辅导员管理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10) .
【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推荐阅读:
高校教育管理中优秀学生干部的作用08-19
高校学生干部的成长06-17
高校学生干部现状07-18
高校学生干部任用10-18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10-27
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09-11
高校优秀学生干部自我鉴定11-08
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06-14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08-31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策略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