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2024-11-19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精选12篇)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篇1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推进和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已经成为广大高校师生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大学教育中,计算机教育成为最基本的素质教育,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从以往的纸质考试逐步转变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计算机无纸化考试,高校机房的功能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对机房的管理单纯地安装教学系统、更新教学软件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教学要求,机房的管理已经复杂化、繁琐化、具体化。另外,早在几年前全国中小学开始大面积合并,发展到2009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开始有所下滑,这将成为高校学生剧减的前奏,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机房管理的人手一直都处于紧缺状态,但学校不可能因为几次计算机考试就增加计算机中心的编制,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机房管理教师的工作量。在这种新形势下,如果还延用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机房管理,将会事倍功半、劳神劳力、举步维艰、难见成效。改变机房管理的模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提出让学生参与管理机房的方法来改变机房管理的现状。

2 学生参与的可行性

2.1 传统的机房管理

传统的机房管理,管理机房的教师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维护人员,每天面临的工作是那些繁琐、重复、低技术含量的工作,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2.2 学生参与后的机房管理

学生参与机房管理后,管理机房的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从繁琐的计算机维修中摆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技术创新,从一个维护人员转变成为管理人员,机房的管理从单一的“技术”核心转变为以“技术和管理”的双核心。这种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负责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技术培训;(2)负责对学生分配任务;(3)监督学生;(4)负责总体调配学生;(5)教师在技术上要有创新意识,管理的方法方式方面也要有自己的管理特色;(6)教师自身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7)“工学结合”。管理模型如图2所示。

2.3 好处

(1)解决机房管理人手不足的问题。

(2)机房的管理,不单单是简单的技术工作,更多的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实践的机会,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岗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践实际操作能力。

(3)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为贫困家庭的学生解决了部分生活费的问题。

(4)让管理机房的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技术创新、学习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5)满足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的要求,丰富课堂,让《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上得更生动和具体,真正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6)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学生,让学生有一技之长。

3 管理和培训学生

3.1 生源

在学校制度的允许下,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挑选合适的学生:(1)通过学生会(计算机网络部);(2)通过兴趣小组;(3)通过系部辅导员、班主任或者计算机授课教师推荐;(4)现有的维护学生推荐。

3.2 选用

在选择学生时,尽量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能吃苦耐劳;(2)能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3)为人忠厚老实;(4)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5)服从教师的安排;(6)有很强的责任心;(7)对计算机的硬件和原理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钻研。

3.3 管理学生的模式

3.3.1 利用学生管理学生

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机房教师起协调和指导的作用。在机房管理的学生中选择一到两名能力较突出的学生做为负责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让他们协助机房管理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和机房设备维护等,当机房电脑、弱电等设备出现故障时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及时响应,如遇到技术难题,能立刻上报机房管理教师;另外,学生负责人可以为技术薄弱的新成员做基本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

3.3.2 只选最适合的学生

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笔者发现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一定是最适合机房管理的,相反,有些学习成绩中等、甚至暂时排名在班级中比较靠后的学生反而在参与机房管理过程中做得游刃有余。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动手能力往往不强。所以这就要求机房的管理教师在选择学生时要本着“不选择最优秀的学生,只选择最适合的学生”的原则。选择那些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头脑比较灵活,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与指导,让他们在机房日常管理中能得到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对自我价值的体现。

3.3.3 末尾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是一种能力考核的技巧。机房管理教师根据机房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参与机房管理的学生进行考核,对于那些经常无故缺席、日常管理经常出现问题、对机房管理和技术革新本身没有多大兴趣的学生进行末尾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是一把双刃剑,它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有积极作用,它从客观上能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等;另一方面,它也有消极作用,它有损人格尊严、过于残酷等消极影响。所以机房管理教师应本着“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书育人”的态度,应该慎重使用末尾淘汰制,平时应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对于能力不够突出的学生多一些关心和指导,只有在学生彻底失去兴趣的情况下再选择末位淘汰制。

3.3.4 制定学生管理的规范制度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肯定离不开一套良好的管理规范体制。机房管理教师应该根据机房管理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一系列良好的管理规范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和指导,如制定《机房检修人员管理制度》、《学校机房管理制度》、《勤工俭学学生管理制度》等,在制度中规定机房日常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出现故障时应如何去判断故障点并解决实际问题,机房管理的相关注意事项等。

3.3.5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3]

首先,从时间安排上进行分工。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上课时间不尽相同,能参与机房管理的时间也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机房管理教师根据学生的上课课表,对参与机房管理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让学生明确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情,例如明确值班的时间、检修机房的时间、打扫卫生的时间。

其次,从工作方式上进行分工。机房管理教师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分派各自的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可以把学生分成分成3组,分别为值班组、检修组和卫生组。值班组的学生主要负责白天和节假日的值班工作,检修组的学生主要负责平时对机房检查和维护,卫生组的学生专门进行机房的卫生打扫。根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这3组学生进行随时调整和更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6 建立诚信档案,实行勤工助学[4]

给每一个参与管理机房的学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以勤工助学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补助,并建立合理而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只要在机房踏实肯干,不但可以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还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借此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对表现好、技术过硬、乐于帮助其他同学的学生给予奖励,多发些助学金;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对他进行系统培训,让他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种技能大赛,甚至可以推荐工作;对表现比较差的学生扣发部分助学金;对表现特别差、不思进取、懒惰贪玩的学生则取消在机房锻炼的机会。

3.4 技术培训

机房管理教师应编制《机房技术手册》,定期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和大纲,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技术骨干学生定期总结在日常管理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机房管理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详细解说和实际操作,对于自己新掌握的技术也可以选择当面传授并演示。在技术培训的时间上,可以选择每周某个固定的晚上或中午休息时间。

机房管理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技术培训时可以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平台,构建学习论坛,小组讨论等方式,创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乐、学有所成,真正意义上参与到机房管理工作中。

4 局限性及解决方案

机房管理是一件很繁琐的工作,学生参与到机房管理中来,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局限性,机房管理教师应集思广益,积极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1)学生管理机房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来自独身子女家庭,部分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长时间面对机房管理任务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机房管理教师应该定期给学生传授一些新知识、新技能,让学生能够做中学,学中做,并且能够学以致用,保持对机房管理工作的热情。

(2)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薄弱。部分大一新生习惯了高中时的教育模式,当遇到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向老师寻求帮助,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尝试、去解决。机房管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向机房管理学生推荐一些有关机房管理或电脑技术方面的书籍、网站、学习视频等,并定期给学生现场演示故障的排除、解决方法和技巧等,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校的学习热情和解决故障的能力。

(3)管理机房的学生流动性过强。在校学生参与机房管理的时间并不长,机房管理过程中会经常更换学生。针对这些情况,机房管理教师应定期招纳几名学生(如每学期开学初)作为机房管理学生的候补人员,采取老生带新生的方式,保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防止机房管理出现脱节现象。对于现有的机房管理学生,可以采取任务式、兴趣式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管理中解决问题时得到成就感和快乐感,从而保持学生管理机房的持久性。

(4)学生责任心不强。有些参与机房管理的学生责任心不强,例如不能及时地关窗、锁门,防盗意识差;对于机房设备出现的故障不能够及时地排除故障;对于机房出现人为性破坏不及时通报机房管理教师等。针对这种情况,机房管理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机房管理和维护是高校日常教学活动的基础,让学生从思想上加强重视,并且教师自身也应该多巡查,勤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真正让机房管理落实到行动上。

5 结语

计算机机房管理从单一的技术维护,转变为技术和管理双核心,机房管理正演变为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体的现代新管理模式。学生参与机房管理是高校机房管理的深化,是机房管理技术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学生在参与机房管理过程中,只要机房管理教师合理安排和正确引导学生,机房管理工作会变得生动、充满活力。更多更好的机房管理模式和技巧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和探讨。

摘要:通过对当前高校机房管理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学生参与机房管理的新思路,给出了管理和培训学生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学生参与机房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局限性,提出了合理而可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机房管理,学生参与,管理学生

参考文献

[1]黄爱仪.浅析高校机房管理办法的创新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03).

[2]唐丽丽,李兴鹏.浅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科技信息,2010,(03).

[3]陈翠珠,刘晓华.高校机房管理模式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1).

[4]高峰,王中华.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模式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篇2

调查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参与学校管理并不熟悉,态度并不积极,甚至是漠不关心。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大学校园的一个过客,没有必要去参与学校管理,只需要服从校方安排,消极待命,顺利毕业。很少有学生主动要求参与到学校管理,即使有,也是迫于学院压力或者是为了加学分,参与态度很消极。

2.2学生实际参与内容有限,层次不高

学生参与的范围和内容都非常有限,学生的参与大部分仅仅集中在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浅层次管理上,例如学生宿舍管理、食堂质量监督以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在更高层面的决策上,基本没有学生参与。

2.3学生自身存在局限性,效用不高

在参与高校管理过程中,大学生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学生不具备管理相关的知识水平、才能和经验阅历,容易“纸上谈兵”。②大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容易造成感情用事,产生不良后果。③学生在做出一些决策时,容易顾及眼前利益而做出不利于长远发展的决定。

2.4缺乏相关制度和机制保障

高校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校 学生参与 后勤管理 范围 作用 组织领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第七条“高等教育人员和学生扮演主要角色”中提出:“国家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决策者应将学生以及他们的需要置于中心位置,应将他们看作高等教育革新的重要的伙伴和负责任的一方”。近几年,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提出了以“三个一切”为主要内涵的“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在操作层面缺乏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因此,在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方面逐步建立学生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后勤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作用,是各高校后勤体现“以生为本”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生参与的范围

(一)参与决策

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第四章第四十一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让学生参与决策,是体现学生参加学校民主管理的最高层次。凡是涉及为学生服务问题的决策,应当听取学生的意见,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支持。

(二)参与管理

学生参与管理的状况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和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的重要标志。美国高校学生参与学校后勤管理的面很宽也很深,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随处可见学生管理者的身影。法国的“大学事务中心”、德国的“大学生服务中心”和日本的“食堂管理委员会”等都以不同方式吸纳了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工作。

(三)参与服务

在美国、法国、德国的高校“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学事务中心”等机构中,很多大学生都在具体的服务岗位上,积极热情地为同学服务。在我国高校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设置一些岗位,提出要求,明确薪酬,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达到学生“自我服务”的目的。

(四)参与评价

由于后勤工作与学生联系的密切性和直接性,后勤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形象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其他一切外在表现,都时刻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参与对后勤服务和后勤职工的评价,对于强化后勤职工的育人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学生参与的作用

(一)沟通作用

对于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有关问题和决策,如饭菜价格的调整,让学生代表参与市场调查、物质采购、烹饪制作、成本核算、价格确定等环节,通过参与决策的学生代表及时向学生做解释和沟通,这样也利于学校的稳定。

(二)促进作用

对于后勤职工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价,学生最有发言权,定期让学生代表参与有关后勤领导班子的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后勤工作。

(三)教育作用

让学生兼职承担一定的服务工作,如公寓管理、食堂、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岗位,对他们实行与对外雇工同样的工作要求、同样的薪酬标准、同样的考核办法,让学生在这些劳动岗位上体会劳动的艰辛,同时磨炼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能力,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学生参与的组织领导与形式

(一)大学生后勤生活管理委员会

该组织是在校学生处领导下的大学生自治性管理组织,下设有多个部门,如生活服务部、公寓部、维权部等部门,在这些部门工作的学生干部和后勤管理人员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学生干部在与后勤管理人员接触中,了解到更多的后勤服务情况,再把他们了解的情况及时给同学通报和解释,及时化解学生与后勤的矛盾和冲突。

(二)大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

在饮服(后勤)公司指导下开展工作,吸收一些对食堂(公寓)工作关心、乐于奉献的同学加入,既代表饮服(后勤)公司,又代表广大学生,成为连结双方的桥梁与纽带。让学生直接参与对食堂的卫生检查、评比工作,监督员工工作,参与市场原料价格调研工作,伙管会也成为这些同学发挥管理才能的舞台。

(三)选聘学生助理

由饮服总公司出面主持,面向全院学生公开招聘,提出招聘条件和工作要求,发聘任证书,激励学生助理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分总经理助理和经理助理,确定联系人,学生助理定期参加后勤管理人员的有关会议。学生在履行助理职责中学会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工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勤工助学

在各餐厅设置一些勤工助学岗位,由学生处在全校范围征集家庭贫困学生到食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洗菜、传菜、打免费汤、清洗餐具、发放一些生活补助等。这些学生一般来自农村,经济条件较差,有较强的吃苦精神,通过和食堂炊事员的共同工作,真实感到炊事员的辛苦工作,使他们今后在与食堂炊事员的交往中,更加体谅和尊重炊事员,在解决部分生活困难的同时,也接受了很好的劳动教育。

(五)开展活动

如在节假日组织学生与后勤职工共同开展联谊晚会,同台表演节目,一帮一的贫困助学等活动,达到互相了解、增进友谊的目的。在平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以后勤工作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评选“服务之星”等活动,形成后勤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建立健全学生参与机制 强化高校后勤育人功能.

[2]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 .高校后勤实体服务育人模式研究.

构建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 篇4

尽管已经取得一些进展, 但与欧美大学相比,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不仅表现出参与程度低、层次浅的问题, 同时在组织机构及制度上也远未达到成熟。本文在分析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机制的现状的基础上, 对如何构建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新机制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机制的现状

2005年9月1日,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该《规定》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所作出的最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其实施意味着国家对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支持力度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与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其第41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 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根据这条规定, 我国各高等学校有义务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 从而在组织制度上对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予以保障。

其次, 大学生对学校所做出的有关处理决定有参与权和申诉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条第5款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 向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等权利。其第59到第62条同时还赋予了大学生参与处理该等事项的权利, 学生代表可以参加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有权要求学校重新研究对学生处分的决定。

此外, 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 目前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参加行政管理机构和学生组织机构来实际参与高校管理活动。

前文已述, 南昌大学是国内第一家聘请大学生担任校长助理的高校。之后, 东华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高校也陆续建立了“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其中, 安徽财经大学《学生校长助理实施办法 (暂行) 》规定学生校长助理的职责与权限是:“受校长委托负责收集学生对学校管理、教育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并提交相关议案和处理意见。负责向学生反馈校领导针对反映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对于未被采纳的建议和未解决的问题, 学生校长助理应当及时向广大学生说明原因。各职能部门应向学生校长助理提供相关资料和开放相关档案以配合工作。”“参与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起草和修订, 协助校长处理学生工作, 有权列席学校领导的有关会议、学生工作例会、教学工作例会, 有权参加有关职能部门组织的相关工作会议。” (2)

不过, 校长助理制度并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决策参与机制, 而且校长助理也不是由学生选举产生, 一般是由各院系推荐, 由校团委组织考核, 经岗前培训后, 由校长发聘书就职。因此, 他们并不对学生和学生组织负责, 其代表性和广泛性受到制约。

相比较高校行政管理机构中的直接参与而言, 学生组织是更为普遍地实现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 这些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自治管理机构和学生申诉管理委员会等。从实际情况来看, 各类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普遍存在着程度不足, 参与范围有限, 参与效度不高的现象, 往往局限于部分一般性决策和决策的初始阶段, 而且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更多的是在管理人员和学工干部的指挥下承担事务性和联络性的工作, 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

二、构建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新机制的三点建议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过程, 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目前的国情与校情条件下, 笔者认为, 要构建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新机制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 校内外各界, 尤其是高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 真正认识到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承认大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才能得到切实的支持和保障。

高校管理者应认识到:大学生的参与可以使校领导从一部分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 更有利于高校核心工作的开展。同时, 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培养积极参与的意识, 增强集体责任感。这种培养应注重寻找和协调校方和大学生的共同利益来调动在校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 把解决广大在校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放在首位, 把解决大学生们关心的焦点、难点问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由于解决这些问题既符合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共同需求和利益, 又需要他们的积极参与, 因此, 可以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 要加强各种学校信息宣传、传播的力度。信息不对称是影响高校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学生对学校管理过程的监督和参与, 必须向学生传达真实、准确的学校信息, 以便让大学生清楚地了解和认识有关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对学校重大决策、领导和教职工的工作表现进行有效的监督。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进步, 为各种学校信息宣传和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不管是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和校报校刊的传播, 还是通过有关组织的宣传, 只有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学校信息, 才能更利于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过程的实现。

最后, 在实现校务公开的基础上, 逐步吸收学生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如组织大学生参与学校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等决策, 参与有关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教学改革等项目决策, 参与违纪学生处理、奖学金评定、助学贷款申请、公寓管理规定等学生工作决策。

总而言之,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如何构建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以期与学界交流、完善。

摘要: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趋势, 2005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支持力度已达到了新的高度。本文对构建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新机制提出了三点建议:校内外各界, 尤其是高校管理者应转变观念, 真正认识到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各种学校信息宣传、传播的力度;在实现校务公开的基础上, 逐步吸收学生参与学校重大决策。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管理,转变观念,信息传播

注释

1[1]资料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南昌大学选出3名“学生校长助理”[EB/OL].http://www.jx.xinhuanet.com/wtkj/2004-01/10/content_1479937.htm.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篇5

【背景】

北大首次在校学术委员会中拟设学生委员,比例将占10%,由学生选举,任期1年。调查处理学校人员是否违规、讨论决定学位授予标准、审查老师是否可以评上教授、老师著作是否涉嫌抄袭„„根据《北京大学章程》(公开征求意见稿),北大学生将有机会享受这些权利,同时北大校务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也将有学生代表参与。

近日,该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大学综合信息服务”网站面向校内公示征求意见。

【参考分析】

作为学校的主体,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建设,确属情理之中的事情。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同时向学校购买了教育服务,学校提供的教育产品是否合格,学生自然有过问、监管甚至追责的权利。从西方现代大学管理的实践来看,长期以来就有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例。而且,早在2012年,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就已表示,将在校务委员会中为学生代表设固定席位。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还有“学生校长助理”。无论国内这类做法的实际效果如何,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来管理学校,都是符合现代大学管理精神的举措,值得提倡和探索。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民主管理 学生议事会

[作者简介]张梅芬(1971- ),女,浙江临海人,台州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浙江临海317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050-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日渐成为高等教育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也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实践中,许多高校积极探索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其中浙江台州学院首创的学生议事会制度,在各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该校的学生议事会制度从2003年11月开始实行,在近五年的实践中,这一制度在激发学生民主参与意识,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成为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机制。本文试图深入剖析学生议事会制度,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做些力所能及的理论探索。

一、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背景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学生需求呈现多元化

有关数据表明,2002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16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①根据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tin Trow)的理论,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这意味着高等教育的目标已从满足少数精英的需求转向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人需求。在大众化阶段,学生在年龄结构、社会、文化、家庭背景以及个人发展目标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导致学生利益群体多元化、需求多元化。阿斯廷(Astin)的参与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参与学校环境才能学得更好。②因此,学校不仅要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满足学生对学习与发展的多元需求。

(二)市场经济体制促使高等教育市场化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消除了垄断,扩大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二是确立了消费者中心,遵循市场规律来运营高等教育。1997年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实行收费制度,学校与学生之间由原来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转变为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关系,“学生消费者”观念应运而生。学生成了高校的最大顾客,其权益意识也随之日益增强。他们对高校的管理、决策和改革等更为关注,也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满意度来选择教育。

(三)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法制化

从我国教育立法过程来看,有关学生的权利问题逐渐受到了重视。《高等教育法》第11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1条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这表明我国教育行政机构开始重视学生参与权,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法制化。

(四)大学生群体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知识群体,其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明显增强,迫切希望自己的意愿能够得到尊重和重视。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只是学校决策的被动执行者和实施者,这大大挫伤了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发展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既是学校的“主人”,又是大学教育的“主体”,在学校建设、规章制度的制定、学生违纪事件的处理等方面应该具有充分的发言权和参与决策权。

由此可见,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社会发展和现代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台州学院顺势而为,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机制,在实践工作中创立了学生议事会制度,架起了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学生议事会的含义和特点

学生议事会是一种由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当面交流、当场答复的活动。通过校领导与学生代表面对面的交流,达到沟通心灵、理顺情绪、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议事会被视为一种协商机制,是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途径和新载体,是有效推进高校民主管理的创新机制。其具体特点如下:

(一)议事内容的普遍性

在每次会议前,学校党委指派思政人员和学生干部深入到学生中间,收集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以及他们对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建议等,从中确定一个中心议题。该议题所“议”的内容必须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影响力。

(二)参加对象的广泛性

议事代表由学生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学校党政领导组成。参加议事会的学生代表不实行常任制,而是根据学生对本次议题的热情和了解程度由学生自荐或选举产生。代表中普通学生往往超过学生干部,而且每次学生议事会的代表人选不尽相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三)会议程序的规范性

学生议事会的基本程序是:调研走访、确定议题→发布通告、确定议事代表→学生提交书面议案→组织民主议事→当场答复解决(不能当场答复的问题由校主管领导责成有关部门在会后协商解决)→总结问题、反馈议案。议事会自始至终都是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的,与会代表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四)议事恳谈的实效性

学生议事会的目的是听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议事和恳谈要突出实效性。会上,有关领导在认真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后,当场就相关问题进行说明、解答。个别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则整理成书面材料递交学校主要领导,经审阅后交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商解决。对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则整理成议案,由议事会常务委员会提交学校主管领导批示,将处理的结果在一定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公开,并由参加议事会的学生代表在议案表上签署意见。真正做到议事会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

三、关于学生议事会制度的分析和思考

(一)取得的成效

1.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议事,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更能体现学生的意志,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更加关心学校,爱护学校。学生议事会不仅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议事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促进了学校的稳定发展。

2.架起了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学生议事会上,学生与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面对面地交流,一方面架起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对学校广泛吸收学生的合理建议,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3.缓解了学生矛盾。通过召开学生议事会,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排除了学生的思想隐患。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缓解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压力,维护了校园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4.促进了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学校在制定每一项重大决策时,都要召开学生议事会,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从而推动了学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并影响管理决策,其人格尊严和自主意志得到了充分的承认和尊重,这有利于实现学生对公正感的需求,促使学生形成认同管理决策的心理基础,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工作。

5.培养了学生的现代公民素质。学生参与权的行使不仅能彰显高校管理的民主性,提升管理权运作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良好素质。切实地赋予学生参与权,可以弱化学生对高校管理者的离心力和疏远感,培养起学生充分关注和主动参与高校事务管理的良好习惯,塑造出对公共管理事务感觉更敏锐、兴趣更强烈并具有实际参与能力的现代公民,进而使学生在个体素质良好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不断进步的源泉。③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学生可以在学校管理事务的实际参与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二)存在的局限性

作为高校民主管理的创新机制,学生议事会制度还处在探索前进的初创阶段,难免存在一些缺陷:

1.力度不强。学生议事会涉及的内容少、层次低、程度浅、方式简单。其内容大多集中在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发展成才、择业创业等方面,在规划学校发展目标、选择学校定位、变更人事任命、制定改革决策等方面学生参与力度不强。

2.深度不足。学生议事会的途径和方法往往集中在信息沟通和决策的初始阶段,在研究信息、拟订方案、筛选评价、比较择优及组织实施、追踪反馈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普遍不高,有的也只是象征性地参加。

3.保障不够。目前高校的管理体制还主要是一种从上到下的科层制度,学生的参与很难真正做到制度化,而更多是体现领导民主的姿态。学生议事会在操作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缺少必要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实效性。

(三)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拓宽学生参与议事的渠道。可以尝试开通议事热线、议事信箱,建立校长在线和BBS论坛,定期向学生反馈处理结果,为他们提供更多反映问题和提供建议的渠道。

2.进一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考虑设立“问责制”,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一旦被采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有关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或作出明确答复。议事会常务委员会可以代表学校进行督促和检查,学生代表也可以定期到经办部门了解议案的落实情况。

3.进一步构建三级议事体系。在完善议事会制度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推广,逐步建立“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议事体系,规范议事程序,逐级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扩大议事主体,及时发现苗头性事件,把问题化解于基层,又可以保证学校集中精力解决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

4.进一步深化议事决策机制。可以尝试建立民主听证会和学生委员会制度。就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学籍管理、学生管理条例、奖惩制度的修订等问题,举办决策民主听证会,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后现场研究并作出决定或暂缓决策。学生委员席位制度是现代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最高形式,学生代表进入到学校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参与学校日常管理的运作过程。④民主听证会和学生委员会制度是学生议事会的深化,除保留前期“学生议事会”的基本特色外,又着重探索如何健全和完善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并努力使之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进而推动学校的民主化进程。

[注释]

①本刊评论员.将“质量工程”进行到底[J].中国高等教育,2003(9):5.

②方巍.美国高校学生发展理论评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6(4):49.

③孙佩瑜.高校管理中学生的参与权研究[J].高教研究,2007(4):40.

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初探 篇7

1 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 不但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深入开展, 还能以自身所长为同学服务, 并在工作实践中吸取、借鉴和学习他人长处,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 也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社会职能, 帮助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

1.1 有利于缓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压力

高校图书馆在扩招的影响下, 管理人员工作时间增长, 强度增大, 严重影响正常秩序, 导致工作积极性不断降低。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不仅为图书馆日常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缓解了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压力, 减轻了工作强度, 还有利于工作人员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业务水平提高和自身素质提升上。

1.2 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

学生是高校图书馆读者主体,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 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读者又是管理者[2]。他们一方面能熟知学生对图书馆的意见、建议, 并进行有效反馈;另一方面能第一时间了解上级指示, 掌握学校动态、新闻、活动等, 及时将各种信息、资源传递给读者。这样既能使图书馆及时了解读者想法, 切实做好全方位服务, 也能让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资源配置等情况, 赢得读者的理解、信任和配合。

1.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文化知识, 而且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会的有效锻炼场所。学生参与图书管理, 能锻炼其认知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3], 能提高社会技能, 具有实践性、主体性、社会性特点。所以, 参与图书馆管理与学生获得优异成绩、发展和谐人际关系、形成良好心理素质[3]、提高应变技能、提升社会阅历、增强综合素质等, 都有直接关系。

2 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业务不熟悉

学生由于没有系统接受过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 相关业务知识有限, 在工作过程中, 一旦遇到专业性强、技术性强或与其他业务有关联的问题时, 就会感到无从下手, 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此外, 学生管理员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 其业务水平无法真正达到图书馆管理的要求。

2.2 规章制度不能严格执行

学生管理员在管理过程中, 由于胆怵心理, 对于一些破坏阅览环境、故意撕毁图书的行为不能及时制止, 或碍于情面, 对自己的同学、朋友等不能平等对待。

2.3 缺乏约束和激励机制

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选拔、任用是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上进行的, 在工作中都是以自觉性、自律性为基础, 学校不给予学生任何报酬, 从而导致学生管理员缺乏约束性和激励性。

2.4 学生管理员队伍不稳定

学生管理员因其学生身份, 只能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协助服务工作, 往往会出现因考试或上课等无法及时到岗现象, 或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 出现怠工、误工现象, 为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质量, 只能重新补充新的管理员, 致使学生管理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

3 解决方法

面对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高校图书馆要在实践中找出问题所在, 并结合具体情况, 有效开展管理工作。

3.1 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示范作用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学生管理员之间是传、帮、带的关系。在工作过程中, 图书馆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学生管理员, 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进取心[4];同时, 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举行业务能力评比等活动, 不断接收新知识、新思想, 以提高服务质量, 增强学生管理水平。

3.2 规范招聘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学生管理员的工作符合高校图书馆要求, 高校图书馆要建立严格的招聘制度, 完善管理体系, 对学生管理员要合理分工, 做好岗前培训;并全面提升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以加强其对学生管理员的管理, 增强业务能力。

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岗位相对有限, 而申请者相对较多, 因此图书馆应规范招聘工作, 择优录取[5]。在选择学生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状况, 优先招聘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的学生。对新上岗的学生管理员要由专职馆员进行业务指导, 让学生了解工作程序, 明确工作职责[5], 熟记任务标准, 做好管理员的日常工作;同时, 监督与检查他们的管理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注意合理分工。

3.3 做好考核工作, 奖惩分明

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学生管理员考核评价小组, 由评价小组对学生管理员进行定期考核, 做到优奖劣惩, 以调动学生管理员工作积极性。对日常工作中表现良好者进行口头表扬或通报表彰, 对工作不负责任者进行批评教育, 做到奖惩分明。

综上所述, 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对学生和高校图书馆来说都是互利互助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在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循序渐进, 还要重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认真做好馆员的培训工作, 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小峰.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5) :234-236.

[2]朱炎.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7 (5) :68-70.

[3]刘青芬, 杨丽君.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的探索———图书馆管理学的实践与探究[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9 (1) :27-30.

[4]鲁俊娜, 秦丽英.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用工问题及对策——以石家庄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 2010 (6) :84-85.

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实践 篇8

1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义

(1)缓解管理员的工作压力。随着高校扩招的进一步深化,图书馆接待读者的人数在不断增长。为此,我馆通过不断加大图书的采购力度、扩大阅览面积、增加阅览桌椅、延长开放时间来满足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迫切愿望。然而,图书馆管理人员却相对增长缓慢。尤其是我校新校区的两个流通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增长,工作强度增大。参与管理的大学生无疑为图书馆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日常工作的有力补充,缓解了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压力,保证了正常开放。此外,工作人员也能从日常的流通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业务水平的提高和自身素质的提升上,提高服务层次。

(2)丰富人生阅历,锻炼工作能力。图书馆较之社会,环境相对单纯,大学生可在参与管理的同时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他们相互配合,体验团队合作的苦乐;通过参加简单的体力劳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独立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些丰富的阅历,势必为他们今后踏上社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增加经济来源,支持完成学业。相关报道指出,高校贫困生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1/4。高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学校的各个部门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提供一定的薪酬,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协助完成学业,而图书馆是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要阵地。让贫困大学生帮助图书馆完成卫生清洁、图书上架、电子阅览室管理等工作获得薪酬,贴补生活,让他们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安心完成学业。

2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体会

(1)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工作。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使图书馆勤工助学这项工作顺利开展下去,成为图书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必须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岗前教育培训。图书馆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好也不容易。一方面是职业道德和精神的培训。对没参加过图书馆具体工作的学生,我们要在思想上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要让其养成爱岗敬业的习惯。另一方面是图书馆工作具体需要的职业技能。首先要熟悉整个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相应的要求。其次能较熟练地掌握分类法和排架原则。最后具体到某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再由该部门的工作人员详细解释和示范、跟班实习,经考试合格后再正式上岗。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培训。基本素质培训主要着重于大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工作责任心,养成敬业、奉献的良好品质。基本技能的培训包括基本技术、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培养,如图书分类、编目、排架,以及基本工作流程等方面。

(2)加强学生管理。对于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必须加强管理。我馆制定了相应的劳动纪律,建立了岗位签到、岗位考核制度,并将每排书架分包给个人,实行承包制。学生在保证每天还书上架的同时,还对自己承包的书架进行精细排架和日常清洁。对于工作不努力、劳动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图书馆要给予及时的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者,坚决辞退。每学期对于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另外,对于参与管理的大学生,图书馆也给予他们相应的优惠政策,让他们享受教工的借阅数量。

(3)有助于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挥“桥梁”作用。在图书馆从事勤工助学的大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读者又是图书管理员。他们通过在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参与图书馆管理,熟悉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工作要求,也理解了图书馆工作的辛苦。这样,他们会将自己对图书馆的了解及工作中的感受在学生中宣传,能够增强广大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支持。

3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是信息素质教育的最好平台

(1)接受信息组织与利用的教育。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图书馆不但为大学生提供某一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的绝大部分知识信息,而且它馆藏的文献包罗万象,各个学科及各个领域。随着图书馆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传统印刷型文献并驾齐驱的是缩微制品的阅读、视听资料的介入、电子文献的传播、网络信息的交流等。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随时都在接收新的知识信息。网上图书馆以其跨地域、跨时空的优势,以其查找知识信息的快捷性、准确性,丰富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主选择、随心所欲地涉猎任何学科的知识。这样既开阔了他们的知识眼界,也优化了他们自身的学科知识结构。因此,图书馆为终身教育拓展了无限广阔的领域,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搭建了畅通无阻的平台。

(2)图书馆是大学生调节心理状态的第二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杜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不断地提高,竞争机制更加强烈,社会更需要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这种环境下,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偏差,他们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环境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疏泄,否则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图书馆建筑典雅、结构合理、宽敞明亮、环境优美,无疑是大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第二课堂。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可以欣赏到馆外茵茵的草地、葱绿的树木,增添了他们读书的兴致,从而使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压力得到缓解,预防和减少了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同时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能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容面对各种挑战。

大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各项日常工作,如书刊的分类排架、期刊阅览室的管理、电子阅览室的日常值班和技术维护、信息查询、新书宣传推荐、读者问卷调查等,这使得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的技能,了解了有关图书馆的基本业务知识,掌握了较高的信息检索技能,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图书馆这个窗口,使他们获得了解社会、了解他人的机会,增强了如何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另外,图书馆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能缓解其经济紧张的压力,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摘要: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在增加经济来源,支持完成学业的同时,一方面能缓解管理员的压力,另一方面能丰富人生阅历,锻炼工作能力。文章就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助学

参考文献

[1]蔡焰辉.谈新时期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J].图书馆,2005,(5).

[2]姚江河.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实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7).

民办高校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探究 篇9

一、民办高校学生参与型教育管理的现状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主动参与高校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从微博、微信互动到舆论导向,无不活跃着学生的身影。他们利用新媒体的平台,自由地发表言论,并形成一定的行为意识,在实际中参与学校的管理中来。

但事实上,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学生参与的范围和深度受到一定限制。民办高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和教学管理秩序的稳定,确保学校顺利快速发展,只在某些方面,如图书馆管理、餐厅管理、参与教学过程,以及参与教职工的选聘等。而更深层次的如学校的政策制订、决策管理、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参与度不够甚至没有参与权。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参与学校管理有很大兴趣,但有大部分学生认为由于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在某些方面并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对自己参与学校管理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自信心不足,而在参与学校座谈活动中,参会的大多为学生干部,不能完全代表学生利益反映大家心声。而团学组织被认为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首要途径,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并在这个平台上提升自己,煅炼自己,从而在参与过程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因此,在实行参与式管理中,就需要高校管理者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其参与能力,形成较为成熟的个性心理,提升其阅历和知识面,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参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其主人翁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等,促使学生成长成才,并在学校的民主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引入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的途径

“参与型”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旨在鼓励学生参与、激励学生参与、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供服务、创造平台,使外化的力量逐步内化成学生自主、自觉的参与行为,从而实现学生个人需求。参与型教育管理的途径的前提是尊重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并提供意见或信息反馈渠道。

在引入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中,通过对学生骨干合理化授权;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或二课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平台,提升了参与的管理效果;通过课堂参与,力促师生平等,共同营造参与氛围;通过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广开言路,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等途径,使学生有使命感和追求公平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参与度。

三、民办高校参与型管理的参与内容

1.主动参与校园管理。结合学生社团组织,根据其不同社团的性质,组建不同职能的学生队伍,由学生骨干管理学生队伍,并由指导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和学生队伍性质,建立参与制度,从不同层面、领域给予指导,并形成长效机制,形成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管理队伍,不仅在管理中实现了育人功能,也在参与过程中提升了参与度,实现了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使学校的发展更加科学和谐。大学生思维活跃,易接受新的思想和理论,更容易有创新的做法和创意,比如,在参与校园管理中,主要借助各种学生组织进行具体参与,通过座谈会、新生参议会、微博、微信等多媒体手段表达自己的诉求,学生组织收集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后,反馈给相关负责人并在后期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答复和回馈,从而优化学校管理,更能实现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2.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即利用课程的实践性、趣味性、综合性,在老师的组织、策划和设计下,学生参与课程设计、进行课题讨论、课件制作、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形式完成课堂授课。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和与老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是对以往“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彻底颠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和能让参与行为成为现实的条件,与此同时,保持反馈渠道的畅通,通过评教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3. 参与学校组织。在校园文化组成中,学生组织是最活跃的组织,也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校学生会、校团委,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上级下发的文件,积极主动地开展系列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组织活动中,对校园的稳定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有重大意义。从学校到各二级学院,都有学院的学生会和分团委(团总支),大到活动的策划,小到活动的场地的选择,对活动各个环节的设定与协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融入了学生的心血和才智,在参与过程中建设着校园文化,丰富着校园文化的内涵。

四、民办高校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

民办高校在构筑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有效运行机制的重要性,着重在激励、保障、监督和约束机制上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参与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尤其要重视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这样才能使机制进入良性循环。

1.激励机制。构建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需要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才能保证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存在感、有成熟感,才能激励更多人付出更多的热情主动参与到管理活动中去。应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出台相关的激励制度,使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受到关注和重视,且确实在参与中受益,在参与中真正促进学校管理的健康发展。

2.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参与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顺利实现的前提条件,需要为营造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良好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参与提供条件和搭建平台。作为民办高校,学校要把“参与型”在各单位的落实情况作为该单位学生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各学院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员和各系部主任或负责人要成为本单位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直接责任人,并将此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这样,从上到下,各个部门都能重视参与管理,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负责。并且,在学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专门环节介绍学校“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并且让学生做军训教官,或军训助教,为新生军训服务,激发学生参与愿望和热情,并拔发相应的经费提供保障。

3.约束和监督机制。在推行学生参与学校教育管理中,避免流于形式,形成诟病,学校还应该健全约束和监督机制,着重落实与督促,形成专门的考评小组,通过定期不定期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各二级学院在实行中存大的问题,吸纳大家的意见,特别要关注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评优推优、奖助学金发放、后勤服务等重点环节,做到透明公示、渠道畅通、反馈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到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进程中来;在制订与学生有关的管理制度前,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充分发挥学生代表大会和学生会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维护学生成长的合法权益。

五、民办高校采用参与式教育管理的意义

1. 丰富了大学生思政工作隐性化策略。“参与型”学生工作模式通过鼓励学生在“校园管理参与、组织服务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实践历练参与、职业准备参与和文化建设参与”中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真正成为有着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主体”,并在充分自主意识的支配下,自觉自愿或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的内容,最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目的和手段的潜隐性。

2. 是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它在人才培养、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传统的本科高校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管理模式上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符合民办高校发展的路子。而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在民办高校的管理中是非常实用的、有效的。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既有利于促进高校民主化管理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又利于学生的自治能力的发展。

3.凝聚教职工的向心力。促进学校良性发展无论是教职工还是普通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的管理、组织建设、参与教学过程等途径等形式,以主人翁的意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各种有效机制的保障下,能提高教职工的职业幸福感、学生的成就感以及对工作的自豪感,因此,参与管理可以凝聚参与者的力量,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六、民办高校参与式管理的发展前景

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具有较大优势,在民办高校的管理中,管理工作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独立生存的能力,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服务地方。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担供了锻炼才智的平台,为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篇10

一学生干部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作用

学生干部在繁杂的高校教学管理中所起的积极协调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干部这一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利用他们把跟学生利益相关的各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分解、传达,可以极为有效地保证高校教学管理文件精神的准确下达,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精益化。

(一)学生干部在班级学风建设中的领头作用

教学管理中常见的上课出勤、课堂纪律等情况良好与否,离不开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学生干部大多从学生群体中民主选举或者学生毛遂自荐产生,是一批朝气蓬勃、青春洋溢、能力较强、乐意为学生服务的优秀青年代表,是学校、学院和班级学生中的领头羊。他们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榜样和带头作用可以有效调动周围的同学,其言行举止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其他同学。所以,高校搞好学风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要选拔使用勤奋踏实、以身作则的学生充实学生干部队伍,抓牢、抓紧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及监督作用。

(二)学生干部在毕业班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毕业班教学管理一直是教师和学生思政工作者比较费心的问题。其实,只要抓好毕业班学生干部的监督和正确引导,毕业生的教学管理和学风建设都不是问题。怕就怕毕业班学生干部发挥不了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而游离于教师和思政工作者的管理之外。毕业班管理工作中涉及的重要教学环节很多,如毕业补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这样重大且繁琐的教学任务是务必保证毕业班内每一位同学都了解和清楚的,这就必须要求毕业班学生干部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每一项跟毕业生利益相关的教学任务的准确下达,才能保证毕业班教学管理工作不出遗憾和纰漏。毕业班同学由于要找工作,经常出现不在校的情况,因此班级学生干部跟班内每位同学保持信息畅通显得尤为重要,否则通知不到位的现象可能会出现,严重者甚或会影响个别学生的正常毕业。因此,加强毕业班班级学生干部的积极管理和引导,对于整个毕业生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学生干部在考务通知工作中的桥梁作用

目前,各高校都引入了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学生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全程监控和掌握自己的选课情况、考试安排等,甚至可以和教师进行网上互动的学习和交流。但是,就算如此,我们也不能保证在极为重要的高校考务工作中不出意外。是否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各科课程考试时间地点安排,是否每一位监考老师都清楚自己的监考安排。监考教师和学生在考场中任何一方不到位,都会造成一定的教学事故,影响考试的正常进行。因此,学生干部在考前的通知和提醒显得尤为重要。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把重要的考务安排工作传达给班级学生干部,并强调务必考前逐一通知确认是保证高校教学管理中考务安排学生方面不出现缺考、漏考的有效途径。同时,学生干部考前的敏锐反应也可以有效阻止监考教师教学事故的发生。如果考前十分钟监考教师还没有到位的话,很有可能发生监考事故从而影响整场考试的进行。学生干部在此时要果断的站出,立即与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联系,督促教学管理办公室及时安排监考教师到位,这样既保证了考试的顺利进行,又避免了教师教学事故的发生。事实证明,教务管理人员对班级学生干部进行考前教育,布置相关规定,可以很好的保证考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实施并采纳这一做法以来,连续多年未发生一例考务上的教学事故。实践证明,学生干部在考务通知工作中的桥梁作用是极为有效地避免教学事故的保证手段。

(四)学生干部在教学评估中的信息采集和整理作用

学校教学工作主要通过学生学习效果体现出来,目前,各高校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际上也是对学校学生工作的一次检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涉及学生方面的状态数据表很多,基层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想完善的做好学生方面的状态数据表的采集和整理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学生干部这一群体。其实,教学评估体系本身就决定了高校学生干部的信息员作用,很多状态数据表的整理需要分解给班级学生干部。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抓好拥有双重身份的高校学生干部在教学评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让他们认真了解评估体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带动广大同学一起做好诸如学生信息统计等教学评估的各项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有效调动学生干部参与积极性的举措

高校教学管理者要正确有效地调动学生干部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一)积极鼓励和引导,给予学生干部充分的信任

学生思政工作者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干预作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高校教学管理者应通过学生思政工作者这一中间联系者,加强对学生干部在教学管理事务方面的指导和鼓励。学生干部除了在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方面尽职尽责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协助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者做好学生教学管理事务方面的通知与协调,对此,教学管理者应给予学生干部充分的信任,对其在教学管理通知下达和转述方面做好必要和及时的引导,不断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干部做好工作,教学管理者应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工作经验培训,帮助他们事先学习、领会、吃透教学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以方便通知的下达。譬如,每学期的选课工作,学生干部务必先完全了解文件精神之后再对同学们加以强调和补充指导。选课系统是学生可以进入的系统,在选课过程中个别同学遇到的情况可以由经验丰富的学生干部进行解释,这样更快捷更高效。为了使学生干部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教学管理者需要深入挖掘其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为学生干部提供交流平台,探讨并创新工作方法、途径。

(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密切联合,创新管理模式

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与学生工作办公室工作和服务的对象都是学生,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在校的成长成才服务,两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有些是密切、不可分割的,哪头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某些学生的相关利益。譬如,学期初的学生信息采集、学籍管理、学生补考等,这类教学通知关系到每一位同学的切身利益,教学管理者一般是把通知转达给思政工作者,通过思政工作者的刚性管理保证通知的下达。即使教学管理者直接把相关通知转达给学生干部,学生思政工作者也非常有必要对学生干部以及相关的全年级同学进行强调补充,务必保证此类通知要无一遗漏的转达给班内每位同学。如果出现个别同学不知晓相关通知而导致的教学管理失误,要进行相关的学生干部问责制,像这样的由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与学生工作办公室两个部门互相联合的创新式教学管理模式,必定会大大减少损伤学生利益的教学管理失误现象的发生。

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案例。教学管理办公室与学生工作办公室两部门联合,建立年级教学事务工作小组,由各班学习委员兼任教学事务小组组员,各小组组员直接由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管理,负责传达所有涉及学生的教务信息,例如考试安排、学生选课、教材征订和领取等。教学管理人员保证把相关通知无一遗漏的转达给小组组员,小组组员通过选择一种适合自己与全班同学的多媒体手段(譬如手机短信、飞信、微信、QQ等)无一遗漏的转达给本班同学。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教学管理工作无死角,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管理、组织能力,更好地协助学生干部树立了班级威信,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充分发挥了双重管理学生干部的最佳效应。同时,为保证工作实施的力度和学生干部的执行力度,教学管理者会每学期根据教学事务小组组员的表现给出合理的评价,以供思政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各项考评和评优时参考,这一做法经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操控性,学生干部反馈良好,参与教学管理事务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篇11

中国高校学生教学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高校管理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当下,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几大新问题:一是随着1996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压力和工作任务大大加重;二是学生层次多样化、个体之间差异加大;三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学生思维活跃,不愿拘泥被管束,追求个性的张扬。高校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因此变得愈加复杂和繁重,面对新的局面,高校管理人员必须转变思想,转变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方式,探索当代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教学管理新模式。

但是目前,中国高校传统教育理念陈旧,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呈缺失状态,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但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职业选择的紧迫感让学校和学生逐步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现代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逐渐形成一股新风潮,新的高校管理模式正在形成。

一、国外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历程与现状

外国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国外大学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高校是其中的佼佼者,根据时代和特点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

1.从南北战争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

在这个时期,在一些非学术领域,学校的独裁制和家长制开始出现一定范围内的松动。许多大学允许学生有一定程度的选课自由,学生还发展了他们自己的课外活动项目。这个时期被称为“萌芽期”。

2.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初期

在这个时期,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继续呈平稳增长状态。美国高校在学生参与学校学术管理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随着美国高校学生受到国内反战思潮和国际反帝斗争的影响,激发了学生对参与学校管理的要求,争取在校园范围内的更大自主权力,这个时期可以称为“成长爆发期”。

3.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

在这个时期,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管理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美国高校从总体上不断朝着接纳学生参与管理的方向发展。许多大学开始严肃面对并认真思考学生参与管理这一现实问题,许多相关的制度相应建立,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合理调适和平稳发展。这个时期可以称为“稳定期”。

发展到当代,形成美国高校学生的自主意思强,参与学校管理成为他们大学生活的一部分。美国的高校中,学生会就是一个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学生利益的学生组织,以加州州立长滩大学为例,他们提倡和学生共同来管理学校,当学校做决策时,学生有发言权,要依托学生会征求学生的同意。每个学生都可以成立自己喜欢的组织而不必经过学校同意,只要有协会章程、协会负责人、会计师即可。

二、国内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现状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模式上都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们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

1.管理体制改革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调整教学科研人员与行政工勤人员的比例,以往虽然行政机构多,行政人员多,但各个机构之间职能交叉容易导致各个机构和部门之间缺乏合作精神,这些现象严重地造成教育管理效率低下,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我们要在根本上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努力形成面向未来、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

2.管理模式转变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只注重对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但是缺乏对学生管理本质的深层次的发掘,不太注重对学生的人性管理和人性引导。约翰·S·布鲁贝克说过:“明智的分权并不等于消弱权利,反而可以多出成果。”学生参与管理是大学管理实现民主化、效率化的重要步骤,由于学生的参与,他们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大学管理者的意见也获得了他们的理解,易于达到上下协调一致,有助于大学管理效率化的实现。

3.管理理念的创新

从概念上来看,理念是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创新是时代发展的灵魂,是确定指导思想的动力和源泉。从管理角度来看,中国高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主从关系”,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注重统一的步调和风格,强调微观管理,忽视对学生的建设和导向,忽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所以改革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实现学生管理创新是极为重要的。

三、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意义

通过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信息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国与国际信息化社会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高校教育模式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外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基础的开展,为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提供了现实支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视角分析论证了我国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意义,指出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能够实现学生自主的权利;能够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不平等,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2.当代中国高校发展的需要

从中国现代高校的发展来看,中国高校已经慢慢告别传统学校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高校靠近。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不仅是学校行政管理者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变化的需要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尝试,还是提高大学整体教学管理水平和建立自己办学特点的重要手段。

3.學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

在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严重缺乏,但社会又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的背景下,分析和研究大学生自主管理,是现代高校任务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社会协调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当代中国高校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服务观念更新和服务手段的创新方面,对于很多细枝末节的实践总结还处于较低层次的阶段。因此,我们要在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上,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1.

[2]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3]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黄健荣.公共管理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篇12

一、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概述

1. 主体与客体。

本文所论述的主体是指我国国内全日制的本科、专科的高等院校在读的大学生, 客体主要是指上述高等院校具有一定规模体制的图书馆。它们的地位作用, 在高校的教学、学习、科研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当前, 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大学生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参与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被安排到图书馆参与适当的管理工作, 二是因高等教育培育学生的需要, 由学校或相关部门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2. 目的和意义。

目前高校每年都有许多学生来自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 为圆大学梦而令其父母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圆梦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高校图书馆设立勤工助学岗位, 其目的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希望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 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时间, 参与一些书刊管理等社会工作, 同时通过自己的劳动, 获取一定的报酬, 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心理压力, 有助于完成学业。二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知识的需要而作出的一种有效尝试。例如广州大学图书馆2007~2009三年中, 先后共接受了80名来馆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学生, 分别安排在编目部、技术部、项目部、期刊部、流通部和自修室等部门工作, 他们参与的这些社会实践活动, 既是一种锻炼, 又是学校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种途径, 是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和自身发展要求, 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以及增强大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主意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也是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要求和目的所在。

3. 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价值观之我见。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 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 有助于了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管理方式, 很快熟悉和掌握期刊和图书的分类和排架, 为其他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提供导航帮助。与此同时, 加强了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 为其今后适应社会提供了有利帮助,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生活的艰难, 加深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有助于培养其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第二, 缓解了由于高校扩招带来的图书馆员严重不足的压力。现实中多数高校图书馆开放时间至少每周72小时以上, 扩大招生规模后, 开架服务书刊乱架现象更为严重, 现有人手非常有限, 学生的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解决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缓解紧张工作压力的最好方式之一, 在满足图书馆管理需求的同时, 学校还能节省许多不必要的支出, 免去了住宿、医疗、保险以及相应的管理费用等开支。第三, 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学生, 既是工作人员, 又是读者, 双重身份使他们自然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提供者和被服务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充当了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 图书馆多了一条最直接、最方便搜集读者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他们能代表读者的呼声, 最了解读者的阅览需求, 通过他们了解、掌握读者的需求信息, 调查了解不同专业、不同读者群的阅读需求, 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 及时满足读者的建议和要求, 使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朝着有利于读者服务的方向不断完善, 使馆藏更加科学合理, 提高文献的服务质量。同时, 通过他们特殊身份的工作, 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支持图书馆的工作, 对纠正部分读者认为图书馆仅仅是一个借阅图书、外加阅览室的错误认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辨析

1. 主体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应有的岗前培训, 工作目的定位欠妥。

因为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学生主要由上述谈到的两种类型人员组成, 而这些学生一般是学校相关部门提供, 而不是根据图书馆的需求择优招聘选拔的, 因此其责任心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只是将此机会定位为一项单纯的解困措施, 学校也没有将此项工作上升到培养人才及训练技能的高度, 缺乏应有的岗前培训, 导致学生岗位职责不明, 劳动纪律松弛, 工作责任心欠缺, 工作目的定位不高。鉴于此况, 图书馆也只能安排学生从事一些简单、零星的体力劳动, 而大量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相对较高的工作却涉足甚少, 这也是导致学生索取酬金的心理定位较高, 工作效率相对低下的原因之一。如:来我馆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学生, 都是学生处分配来的, 不是根据图书馆的需求择优招聘选拔的。

2. 参与管理的岗位劳动强度不均, 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很多岗位都是比较简单而轻松的体力劳动, 例如打扫课室、清洁办公室等, 而图书上架工作是繁重而琐碎的, 学生往往会把这类工作与其他岗位的工作进行比较, 尽管不同的工作岗位劳动强度不同, 技术要求也不同, 但工作好坏却不影响其待遇, 甚至有时他们所得工资却相同。因此, 学生普遍反映工作待遇太低和奖金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并由此产生不平衡心理而积极性不高, 甚至还出现怠工现象, 以致纷纷跳槽。广州大学图书馆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一些学生既嫌工作辛苦, 又怨工作技术含量不高, 加上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月只能做40个小时的图书馆管理工作, 这些情况导致三年内先后有32名学生或中途退出, 或离岗寻找校内其他工作, 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开展。

3.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缺乏规范管理, 桥梁作用未充分体现。

一方面, 虽然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制订了一些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管理条例, 但不够全面和科学, 规定不明确, 人为因素较多, 随意性较强, 条例、制度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管理和监督的力度不够, 造成有些学生职责不明确, 劳动纪律差, 工作被动等现象时有发生,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遵守纪律和积极主动的精神, 成为简单的雇佣关系。另一方面, 学生因为课程限制, 一般都要根据自己的时间来确定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时间, 因此流动性、随意性比较强, 如广州大学图书馆, 学生来的时间大多数在下午、晚上和星期六、日, 这种随机性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 增加了工作开展的难度。而作为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 参与管理工作的学生其双重身份没有得到图书馆足够的重视, 图书馆仍然只注重荐购图书、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等传统方式与读者联系、沟通, 却忽视了在参与管理工作中学生的桥梁作用, 不注重平时通过学生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关系, 桥梁作用未充分体现, 甚至失去了其作用。

三、我对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些看法

1. 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是针对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参与管理工作进行的有计划、合理的安排, 以满足、保障高校图书馆发展和建设需要的全部活动, 而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内容应涉及服务方向及模式、管理体系等领域, 但采取什么措施又如何创新、建设和管理模式, 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进行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 建立并完善高校图书馆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可操作性发展目标, 其目的是确保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2. 实行严格选拔、合理分工、岗前培训的用人机制。

高校图书馆应与学校相关部门协商, 改变用工招聘方式, 应根据图书馆的条件和需求招聘符合要求的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合理分工, 发挥其特长, 弥补现有图书馆人员在专业上的不足, 以利于改善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上岗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在基本素质培训方面, 着重于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道德素质, 从心理、思想以及高等教育培育方向上帮助他们解除压力, 使他们自勉自励, 正确看待生活的困难,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增强劳动光荣的意识, 珍惜自己的劳动所得, 从容对待人生和现实, 培养他们热爱本职工作, 干一行爱一行, 养成敬业、奉献的良好品质,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例如广州大学每年都要招收一个少数民族新疆班, 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图书馆面对的新课题, 在实行严格选拔、合理分工、岗前培训的同时, 还要考虑他们的语言习惯和生活习俗, 尊重其民族信仰, 避免民族矛盾的发生, 在对待这些学生时先考虑安排在图书馆友好文库工作, 友好文库从字面上更容易理解, 与其他学生相比, 也可让这些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 主人翁意识大为增强。图书馆作为重点防火单位, 也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其中。在基本技能培训方面, 要针对图书馆的工作特点, 加强学生基本技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包括图书的分类和编目等专业知识。严格选拔、合理分工、岗前培训的用人机制是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 相关部门应慎重对待。

3. 建立监督、评估管理体系, 确保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初始阶段, 主要是图书馆业务的熟悉和图书馆工作方式基本运行模式的了解, 因此客观上对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缺乏相应科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如何根据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借鉴评估经验对其实施监督与评估, 以评促发展是一个新的领域, 国内高校图书馆普遍缺乏的也正是这点。为此, 与严谨的管理制度相结合, 建立适应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情况的科学发展监督和评估体系, 是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科学管理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 是促进该项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例如有的图书馆针对有的学生能干和懒惰就制定了严格的考评标准, 对那些有老师在时干活一个样, 没时乱上书或不干活的学生采取了严厉的措施, 尽管效果不大, 但对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范和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建立适应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管理体系, 要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各高校所处地域环境的社会发展角度出发, 引入市场经营理念, 奖勤罚懒, 以奖为主, 要对其中的积极分子进行及时的评选和定期的表彰, 以激励在岗人员努力工作。同时, 设立意见箱, 接受读者的监督, 如有投诉, 查明属实者立即停止其工作,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以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为核心指标的监督和评估体系, 推进体制创新和监督评估机制建设, 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推进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良性运行机制的科学发展。

4. 完善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相关制度, 充分发挥学生的桥梁作用。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没有设置专门为勤工助学学生服务的部门, 有其按一定的时序上下课、实习的作息安排, 而勤工助学学生的稳定性不够, 经常要更替新的学生, 有必要为他们专门成立一个机构规范管理, 专人专职负责勤工助学学生上岗培训与全面管理工作, 以维护勤工助学学生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在制度上制订并完善严格的学生管理细则, 规范其行为的同时, 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岗位责任和任职资格义务, 做到职责明确。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密切图书馆与读者联系的重要途径, 是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了一座亲近的友谊桥梁, 也建立了一种互相监督的机制, 他们虽然在图书馆工作, 但同时又生活在广大读者中, 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 诚恳邀请他们注意随时搜集、及时反映身边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工作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应直接向馆内提出, 起到对图书馆的监督作用。图书馆要统一认识,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桥梁作用, 应注重主动询问、倾听学生本人及他们搜集到的其他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并给予及时的处理和答复, 暂时无法解决的做好解释, 边听边改, 以诚相待, 并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读者中肯定和宣传学生的桥梁作用, 通过“搞宣传”、“造声势”, 使他们的桥梁作用得到图书馆和广大读者双方的重视, 为学生发挥桥梁作用创造条件。

5. 加强图书馆队伍自身建设, 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带领学生参与管理工作。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 图书馆员的职位责任感、道德与人文素质的修养以及工作作风对图书馆氛围和环境的营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图书馆员和参与管理的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师徒关系, 在工作中, 馆员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 一方面应多关心参与管理的学生, 加强沟通, 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不可忽视馆员的自身建设, 言传身教、服务育人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 图书馆员要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要严于律己,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直接影响, 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教育、感动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 相比其他相对成熟的图书馆业务而言, 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探讨, 随着高校图书馆改革的不断深化,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尚需在高校图书馆不断深化的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 从实行严格选拔、合理分工、岗前培训的用人机制;建立监督、评估管理体系;完善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相关制度, 充分发挥学生桥梁作用等角度, 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科学发展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拟解决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管理工作,科学发展观,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陈晓华.高校图书馆如何使用学生管理员[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2005, (3) :127-128.

[2]汤满满.高校图书馆学生助理管理工作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6 (23) :11-12.

[3]刘青芬, 杨丽君.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的探索[J].上海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研究, 2009, (1) :27-30.

上一篇:未成年读者服务下一篇: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