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024-08-18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精选12篇)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篇1

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教学

参与是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的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下面就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2.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1)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如将氨气与氯化氢的化合反应改为“空瓶生烟”;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2)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在铁盐的教学中增加“自制墨水”实验。

3.揭示化学之美,巩固学习兴趣。寓美于教,以化学所固有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铝热剂的反应火光四射,犹如钢花四溅……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参与的本领。

1.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2.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中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

[1][2]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篇2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参与

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它能生发学习热情, 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因此,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 理论联系实际, 诱发学习兴趣

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 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 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2. 设计趣味实验, 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 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使学生掌握参

与的本领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参与的本领

1. 指导学生阅读

不会阅读, 就不善于思考, 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 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 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 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2. 启发学生思考

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 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 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 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 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中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的答案进行反问, 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 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教学 篇3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

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2.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参与的本领

1.指导学生阅读

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2.启发学生思考

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中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的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的讨论,再把电子为什么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的关键性问题提到全班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篇4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的能力。为了培养这种能力,我在教学中反复实践,探索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实施读议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引导学生认真自学,内化课本知识。

上课前,可将本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以思考题的形式,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这样学生目标明确,心中有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指导,解疑释惑,引导学生动脑、动口,自己获得知识,消化课本内容。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对一般学生不急于点破,而是通过启发使其独立思考解决。我还引导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做出不同的记号,划出不同层次,总结出中心思想,对可读性较强的段落要学生朗读,从而使动脑、动手、动情结合了起来。

2.开展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针对学生自学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可选准其中既是教材重点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讨论可以是全班性的,也可以是分小组讨论,讨论时要求主动、积极,力求争出个是非曲直,尔后带着疑惑和验证的心理等待教师的归纳和总结。

讨论时切忌流于形式、漫无边际或千篇 一律地重复一个结论。讨论前要让学生准备好发言提纲,教师要做好课前的了解和指导,通过激趣或对话等手段把学生引入讨论情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从而形成师生共同讨论的热烈气氛。对每个发言的同学都要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和表扬,即使观点不十分正确,也要肯定其敢于发表意见的精神,避免讨论陷入冷场。讨论后要归纳讨论中的意见,联系教材知识和社会实际进行归纳和总结。

3.精讲精练,点拨引导纠错,提高课堂效益。

要提高课堂效益,就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对学生讨论中的疑点难点精讲,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教师同时拟定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在讲练中培养能力。

实践使我体会到,这样做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也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适当让学生编卷评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能自己出题,是他们学会读书、读透课本、学有所得的一种自然结果。这样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巩固知识。我的具体做法是:学完一节或一课后,每个学生把自己学习中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出成试题并做出答案交上来,教师经过反复筛选择优组合成一套试卷,并进行考试。试卷可以让几个学生评,也可组对组、班对班进行评卷,在评卷中对试卷中的各种错误予以纠正、解释和评价。

这样指导学生编卷评卷,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考学生的做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把握重点难点的能力,同时也做到了集思广益,试题更切合学生实际,实用性强。

三、参与复习训练课,增强学生的竞技能力

考试就是竞争,复习训练是增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可根据教学目标、重点和热点,精心拟定试题,采用单位时间内答题然后由学生念答案教师评价的方法,有时也可采用讨论抢答或点将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组出题,一组答题,然后由教师裁定。

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动口动笔的能力。这样学生跃跃欲试,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他们争先恐后出题答题,在共同参与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教师也能及时得到反馈,从而及时查漏补缺。

复习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情景分析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其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找到试题的最佳答案的能力。

四、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吸引力。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篇5

一、导入课题要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小学阶段,更应该注意兴趣的培养。不管是谁,教什么学科都是如此。著名的教育家邱学华老师在《探索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一文中,写到:

我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悟出一个道理:“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数学“。许多青年教师经常问我:“数学教师怎样才算成功呢?”我的回答是:“如果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你的课,你就成功了;如果学生都讨厌上数学课,甚至见了你就头疼,你就失败了。”

这话说得多么朴实而深刻!不只是教学数学这样,教学其他学科不也是如此吗?想一想,我们天天强调兴趣培养与调动,可是你自己所教的学科,做到了让全班学生喜欢了吗?孩子们见了你是喜欢还是头疼?要记住人的天性,做事很多都是凭兴趣和喜好!所以我们要努力研究儿童的特点,依据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才会事半功倍。儿童喜欢听故事,喜欢新奇的事情,我们就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采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名人成才的故事等引入课堂,或以猜谜语、背儿歌等引入课堂,或采用形象生动的课件引入课堂,从课堂一开始就能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身边事物引入课堂教学,总之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效。

二、问题的设计要清楚明确,指向全体。

1、问题设计必须清楚明确,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该想什么,该做什么,带着一定的任务去学习。没有学习目的的学习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努力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的同时,讲究引导策略,让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之中。如让指名朗读课文时,教师可向全体学生提出要求,让每一位学生认真听,听后不仅要给与评价,还要找出读错的地方,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听,就保持了注意力。再如,学生汇报数学概念或公式时,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提问之后并给予正确的评价;又如学生回答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由这个公式你还想到了哪些知识等等。

2、关注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追问。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捕捉学生回答的闪光点或错误点,并及时追问,引导学生补充完善或辨析争论,关注课堂生成。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向其他同学问:“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吗?你还有什么不同意见?”或问:“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他的回答正确吗?你有什么看法?”“他的回答错在哪?为什么错了?”等等,这些问话都有助于引发学生深刻思考,因为学生要补充或评价他人的回答,就必须倾听他人的回答并认真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教师语言要讲究技巧,善于运用语言调控课堂。

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从而使语言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吸引力。

1、要避免毫无激情的平铺直叙的语言。一腔一调平铺直叙的语言缺少变化,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乏味之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音量、音调的变化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讲到关键处,如关键词语、关键句子时适当提高音量或变化音调,从而引起学生注意。高声或低语均能使语言有所变化,使语言更生动,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讲课过程中发现有学生溜号或搞小动作时,也可以变化音量或音调引起学生注意。

2、巧妙运用语言的停顿。课堂教学中运用语句的停顿或短暂的沉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短暂的沉默能引起学生注意课堂内容,激发思考。比如,讲完一课的重点或某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后,停顿一下,让学生有所警觉有所反思,从而加深理解,或向全班提出问题,有意地停顿,暂不要求回答,只需思考。或在讲到某个关键语句时适当拉长声音,也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学生在做小动作时教师也可以停止讲话,以短暂的沉默来提醒学生。

四、情态的巧妙运用。要注意时时环视每一个学生或深入到学生中,进行眼神、语言的面对面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篇6

课堂教学是我们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而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教学活动。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要求,更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广多年,我们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课堂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是教师的“独角戏”。这种在课堂教学中不顾学生反应的教师,无论他的专业知识多么丰富,无论他的理论水平多么高深,我认为都不能称之为负责任的教师。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设计中,使得教学真正有成效呢?在此,我提出一些建议。

一、认真备心态

备课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备课除了准备课堂所要讲授的方式、程序和教学重难点,还要准备好心态。即教师要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是属于才华横溢、博古通今型的,还是机智幽默、思维敏捷型的,或是严谨踏实、思路清晰型的。教师们自然不愿意让学生觉得自己胸无点墨、滥竽充数。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在自己的专业课上严格要求自己,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学养。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会胸有成竹,才会自信,才会在走上讲台之前就能以从容不迫的姿态来“镇住”学生。

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你,得先让学生佩服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佩服我们的学识,还得让学生佩服我们的敬业精神,佩服我们高尚的品格,甚至是我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二、擅用微笑的魅力

人们常说,微笑是人类最美丽、最好看的表情,是最丰富、最便捷的人际交往名片。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友善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气度沉静、面带微笑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聆听如沐春风。教师淡定自若的微笑可以让学生感觉安心和放松,却不会放肆。记得我刚接一个班不到一年时,一个学生问我:“韦老师,您是不是天生就这样有亲和力?”我奇怪地问她为什么这样问,她回答说:“您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虽然说知识的传授是严肃的,但我们可以用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但如果我们担心微笑会使得我们失去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性,那就错了。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三、调动授课的激情

教学无激情的教师上课会面无表情,声音沉滞无起伏,教学方式单

一、呆板,教师讲授多,学生主动少,从而导致学生情绪不高,缺乏回答问题和配合的积极性。但是,一个有教学热情和教学激情的教师就可以创设出富有激情的课堂,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有新奇的火花,让学生感到惊喜和难以忘怀,甚至是震撼。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这样小结:出示三张汶川地震表现伟大父母之爱的配乐图片,然后教师结合图片充满激情的配上这样的一段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位在废墟上跪寻女儿的父亲,用孤独而无助的眼泪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位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这个幼小的婴儿是地震中的一位幸存者,当灾难来临时,他的妈妈用血肉之躯挡住了坍塌的天花板,为孩子支起了重生的蓝天,在临终前给孩子留下了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这是一位坚强的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进了近十个小时,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把孩子带回家。”我们在场听课的教师都热泪盈眶,无不感到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教师的这种激情深深地感染着学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让学生感动着、震撼着、回味着。这样充满激情的课堂又何愁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效率不高?何愁学生不喜欢呢?

四、明确课堂教学目的

这里要谈到的教学目的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想和各位教学同仁们探讨的一个教学观念:我们的课堂教学目的到底是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还是为了让学生领会并掌握所要传授的内容?我们是否能够因为赶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或是会放慢讲课速度,认真讲解,并直到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接受为止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只是大多数教师并不能接受并做到罢了。但只要我们记住:学生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获取知识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就能够让自己耐心一些,并放弃一些功利性的思想,从而让自己的步子迈得更踏实、有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共同的舞台,但更是学生放飞梦想的舞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激情、有创造,才能用自己的活力和热情来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篇7

一、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心情愉快、趣味盎然的环境中学习,不仅可以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求知欲.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以下的做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

1.语言激趣

在每节课的导入时,教师用一两分钟时间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或最新科技动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进教学的预定情境.

2.问题激趣

新颖、富有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史料激趣

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数学史高度浓缩、展现的过程.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数学史知识,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史上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某些数学概念的产生背景,讲述数学家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唤起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

4.实用激趣

数学的应用性常被学生忽视,教学时应重视展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现实世界的中介与工具.

5.美感激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公式、式子等对象对称、和谐、统一、简洁给人带来美的视觉效应,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异和美妙,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向往数学.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善于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就能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少教多悟,留足参与空间

在教学目标限定的范围内,给每一名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思考、说话、记笔记.对重要的问题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想想、做做,尽量按照“短时、多次、有层次”的方式进行,不要只提出学生课堂参与的要求,而不落实课堂参与的时间.一般地说,一堂课每名学生个体训练的时间应当占50%以上,课堂参与中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要多一点,形式要多样.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意识更强.

三、把握课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

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是前人匠心独具的精神产品.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例如,在概念教学时,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准确把握概念的实质;在公式定理教学时,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讲授问题的多种解法时,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使学生能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解法进行优劣评价,从比较鉴别中学习一些优秀的解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题后回顾教学时,引导学生参与问题推广的研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解完一个题目后教师务必引导学生认真反思:能否用其他方法?能否将此方法或结果用于其他问题?能否推广命题?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便于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错题剖析教学时,引导学生参与对错误解法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四、倡导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倡导评价学生的学习,应采用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它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等,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进行选择.主体多元化,是指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等结合起来;方式多元化,是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等;内容多元化,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身心素质等内容的评价;目标多元化,是指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选择,不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状况.不管采用哪一种评价,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数学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一节课教学能否成功的显著标志之一.因此教学时应坚持多元评价,做到不唯分数、不唯教材,努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篇8

【关键词】学生观;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标新立异

近些年来,人们对教师究竟如何教,学生究竟如何学,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思考和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学生头脑中良好的认知结构、各种数学能力及个性差异智力因素等各方面都得到有效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那么,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呢?

一、教师要建立起科学的“学生观”

建立起科学的“学生观”,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传统的教育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园丁”和 “花朵”、“工程师”和“产品”,在“自育”和“他育”、“自律”和“他律”的关系中,偏重“他育”和 “他律”。上述认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留下多少余地,学生很少有机会开动脑筋质疑提问,将教育管理和教师意志放在了第一位,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错位。现代教育观指出:“现代学生观”是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不能等同于“园丁”手下的“花朵”、“工程师”手下的“产品”,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冰心老人说过,我们可以给孩子以指导,不能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思想,且他们的思想多驻在“明日”的巢中。由此我们得承认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他们是教学的对象,但是他们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充分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的设计、组织、领导和实施等方面,以便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参与。

而在教育实践中,为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必须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求实、求索、求真。要能真正做到这样,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众所周知,显然,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有成见,出现师生关系障碍,这个学生就不可能学好这门功课。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必须首先要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前提。

二、教师要为学生的参与,充分利用、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为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群体和个体的已有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心理品质及身体素质等方面构成教育教学的各种基本因素,还要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以及每个局部教学内容在教材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出每单元和每节课有关基础与能力的具体教学目标,进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求在洞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要了解教学资源可能获取的方式和途径,比如:充分利用教材的主题图、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合适的教学课件、自制教具等等。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开发和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如让学生课外收集相关的学习用品、纸张等学习工具,这对调动学生有效快乐地参与学习极为重要。所有这些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经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很强的脑力劳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控,以推动教学的进程。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在同一个年级任教水平相近的两个班的课,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同一个教案也不会上出两节一模一样的课来。

1.课前,让学生与家长动起来。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动手准备学具:找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形状、颜色的小盒子;各种小球等。家中有现成的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到了,家中没有现成的学生就让他们发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找、做。通过这样一发动,学生和家长都迅速行动起来,让他们各自身边的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资源,很快就找齐了该节课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学具、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的牙膏盒、饮料盒等;圆柱体的纸巾筒、汽水罐等;皮球、乒乓球等。

2.课堂上,寓教于乐,让学生动起来。

各种课前准备工作就绪,开始上课了。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从直观的事物中抽象出各个图形的本质特征,因此,每教学一种图形,我都注意让学生首先动手摸一摸已准备好的学具,然后说一说、议一议,最后学习用完整、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他们的特征。由于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自然而然地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来,在自主探索中很自然就认识了这些物体的特征,然后通过老师的逐步引导,逐一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特征概括总结出来了。

三、给学生自由飞翔的空间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小孩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都具有潜能和才华的,但这种潜能和才华是在一定主体和客观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受情感影响的。所以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在给学生留有足够思考的空间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因为同一个问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因此,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教师要学会聆听、接受或引导,要鼓励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思考,结果学生的创造思维会非常地活跃。

例如我在进行小学一年级《分类》的教学时,让学生通过体验分类的过程,掌握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课堂中,我设计请7个学生上讲台,让下面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能够把他们分开男同学和女同学、扎头发的和不扎头发的、穿校服的和不穿校服的,高的和矮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没有尽兴,纷纷举手要回答,我接着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1页的练习题(5)。

四、对学生的评价力求多元化,注重以表扬、激励为主,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的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具有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谁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评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好坏时,要多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知道,一年级的孩子是很喜欢表扬的,一节课里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他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接下来他们会积极回答问题,不断地表现自己,思维也异常活跃。通常,好的评价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篇9

李恒柱

“亲其师,信其道”。在折剪纸活动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刚开始李老师和岳老师对剪纸部分采取的活动方式是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比较优秀的剪纸图片。然后让学生看着图样剪一个双喜字和一只蝴蝶。学生虽然也能按照要求剪出相应的图案,但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出现的那些优秀作品,虽然也使学生产生了羡慕之情,但由于太过复杂,学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学会,因此他们对这部分内容也仅限于羡慕而已。

我在教剪纸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剪几个简单的对称图案,如桃子、蝴蝶、小鱼等。再让学生剪时,给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做法步骤:第一步将纸对折;第二步根据所画图形特点画出该图形的一半;第三剪,根据所画轮廓将图形剪下来。在学生剪的过程中,我也按照要求进行剪纸,当然我比学生剪有快些。学生剪完后,我将我剪的作品用心意答在多媒体上展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进行对照,并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评析。由于学生美术水平不同,对作品的长宽比例把握不准,因此剪出来的作品一人一个样,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了描画作品时应该注意什么,不同的操作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在剪复合作品时,我先剪出一个作品让大家观察。由于刚开始剪的作品都是简单的对称作品,而这次剪的是一个团花,学生看后感觉特别惊奇,对老师的水平特别佩服,特别希望老师教给他们。这时我说,要剪这样的作品一点都不难,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作品,图案就是我们刚才剪的桃子和蝴蝶两种图案,另外有一些小点缀。只是在同一个作品中出现的数多了而已。要想凈出这样的作品只需把握好两个步骤即可,一是折叠,二是剪边。关于折叠,我告诉学生如何对折,不同的对折方式及折叠的次数不同,剪出来的图案会不个数不同的相同图案,比如对折三次会有四个相同的图案,对折四次有八个相同的图案,当然也可以折叠五个或六个相同的图案,关键看我们怎么折叠。然后教给学生如何折叠。为了便于学生剪,我们只做一个折叠三次的,因为折叠的层数太多,纸张变厚,学生平时不大剪,不易剪好。第二步是剪边。即我们最后出来的图形是圆形的还是多边形的还是多角星形的,这要看我们对折叠好的纸张的外边如何处理。如果我们用圆规经折叠好的纸张的底角为圆心画一段弧,则剪出的作品是一个圆形的图案;如果我们经底角为顶点,两个棱上的长度相同点画一条直线,并延着这条线剪下来,则得出的是一个多边形;如果两个棱上的点到底角的长度不同两个点画一条直线并延这条线剪下来,则得出的是一个多角星。我边讲边示范,果然出现不同的效果,学生都感到很新奇,也很想做。第三步是描画,我们只需在两条棱上画出我们刚才画的桃子和蝴蝶,然后再在两条棱上空白较多的地方稍加修饰即可。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篇10

一.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思考研究内容,提交项目申请书。就笔者指导的组员来说,他们开始考虑设计单一功能的电动牙刷,后来又觉得“膏刷一体化”的“懒人牙刷”更有意义,反复思考后才提交了项目申请书。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他们自己设计方案,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 最终,“懒人牙刷”的总体结构设计等都是他们自己独立完成的。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大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可以打破被动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老师参与得越少,越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有问题寻求老师帮助时,老师尽可能引导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此,最终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学生创新活动是一种基于专业知识的探索性活动,是对综合能力系统能力的自我挖掘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把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的具体体现,是对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 理论知识有了实践依托,将有利于改变学生单纯的理论学习,克服从书本到书本的缺陷与不足,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巩固和充实理论知识。

4. 拓宽了知识面

科学研究不同于理论学习,一个科研项目涉及的不是一门学科的知识,它可能是多种学科知识的集中体现,从牙膏如何才能顺利挤出及清除,到其内置电动机发动运作的性能等等,这些问题从一个方面研究是极不全面的,也是不完整的。通过参加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知识融合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1.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在科研活动中,大学生可以学会怎样创造怎样分工怎样合作,这是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有利补充,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与培育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活动,有利于激发大学生钻研的兴趣,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精确的判断力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强化训练。

2.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早日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精神,养成善于独立思考问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 在大学生创新活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主

体意识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科学研究,学生充分发挥大胆的想象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观点,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项目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 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确定,不一定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 只要不是照搬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

3. 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师生互动,共同提高的氛围提高了师生的参与率 在科研活动中,老师们的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分工合作越来越重要,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 大学教育要着眼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培养大学生不仅要注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要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这使学生意识到只有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完成 大家能力的互补,使团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经过讨论,确定了总体方案然后三个同学就分别负责机械部分设计,三个同学分别完成各自的工作,然后一起进行调试,在调试的过程中,又需要不断调整机械部分,完善硬件设计,经过不断的调试,“懒人牙刷”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能顺利吐出牙膏,而且清洁速度也提高了。通过参加科研活动,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精神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而言,这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5.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篇11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 参与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要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应该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以及课程教学方案,针对不同的课程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数学教学,应该强调“参与式教学”方法,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参与式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制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当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用真诚去博取学生的好感,跟学生多一点情感交流。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将数学学习作为一种愉快的游戏,从而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语言亲切、态度温和、教学方法巧妙,同时,教学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公平、民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认真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并及时为他们解决难题,从而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除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外,还应该有一个能让学生产生兴趣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那么,课堂教学的内容就应该有吸引力,具有生动性、趣味性,能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但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技巧。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我们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利用数学美感,激发学生情趣

数学作为一门深奥的学科,它有一定的美感,这无论是从形式上来说,还是从内容上来说,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并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感,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情趣。比如,0.618这个黄金数字,它就是一种美。有“爱神”之称的维纳斯,他的下肢长与整个身体长度之间的比例是0.618;报幕员报幕时所站的位置为舞台宽度的0.618处时为最佳;当然,这个黄金数字在建筑和绘画中也经常应用,如埃菲尔铁塔、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等。在生活中,0.618是个黄金分割比,是世界中唯美的比例,是数学中最美的数字。在数学中应用这些唯美的或者可以产生唯美的数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感,触动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2.利用数学实用性,促动学生情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单单将数学理论传授于学生,而应该注重突出数学的实用性。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如何利用三角形的性质来测算铁塔的高度,等等。从而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是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3.利用数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好奇心

数学的历史渊源长久,里面也充满着许许多多的有情趣的事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的历史和相关的数学文化、发展历程,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偶尔结合下数学史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一些数学家勇于为数学奉献终身的事迹,比如,祖冲之、泰勒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华罗庚等数学家的事迹;在讲解等比数列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冥王星和海王星的探索过程,在讲解函数关系时,可以讲欧拉创造非凡数学的顽强毅力,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历史和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调动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现在,社会需要竞争型人才,学生在校学习为的就是不断积累竞争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也应该提倡竞争意识,竞争能使学生的好强心得到发挥,能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调动他们参与意识,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去。因此,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因素,比如,可以展开数学竞赛,课堂现场做题比赛,公式、定理和典型题的记忆比赛等,让每个学生处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关注。在比赛中,如果成绩不理想,可以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发奋,如果成绩不错,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愉悅的心情。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优化。

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促使学生全面参与

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个性、认识事物的方式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数学知识。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他们彼此之间展开交流,互相学习,从而主动的去探究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班级分组,每组之间展开竞争,同时让每组成员之间彼此合作。如在讲解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让各组进行求解,每组成员合作讨论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再由各组推举一名组长,让其将求解过程板书出来,供全班同学探讨。这样,学生之间的交流多了,学习的知识也得到巩固了,创造力也被引发了;还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感和团结精神,最主要的是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五、结束语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篇12

一、用激情感染学生,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交谈, 学生要以教师为长者, 敬重教师, 虚心向教师请教, 构建师生间容易沟通交流的朋友关系, 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师要把学生当做朋友, 同时要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孩子, 是教育培养的对象, 他们每天都在成长, 长身体、长知识, 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每天都在改变。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营造宽松和睦、学生敢于争辩、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氛围, 教师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以语言、行为等影响学生, 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达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教师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设置问题, 布置作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潜能, 让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学生都有被他人肯定的需求, 教师要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 适时地表扬, 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民主氛围, 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 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的办法, 还要有灵活的教学技巧, 富有满腔的热情, 用激情感染学生, 使学生萌发创新的意识, 学习主动性得到培养。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发挥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很愿意上课, 很喜欢语文, 那么学生自然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发挥主动性。 教师上课时, 对教学内容的描述要注意语调、语速, 要渗入感情地讲授, 调动适当的体态语言, 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用自己的情感、行为深深地影响学生, 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 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语文, 置身于课文呈现的内容情节, 提高探求知识的热情。 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的思考, 对课文中作者提供的背景深入剖析, 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全面的认识, 准确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发展状况等。 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 我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了解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从有关语句描述体会作者和山里的朋友感情的深厚。 让学生关注语句中渗透的感情认真阅读, 理解文中采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由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的感受, 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 这样, 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得到拓宽, 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容易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根据课文的内容情景适当地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 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 给予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如果教师能以小组探究方式开展教学, 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这样的课堂教学留给学生较多的学习活动时间和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空间,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技巧,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的导入对一堂课的开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新课之前,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与学生知识水平, 跟学生进行适当的过渡衔接, 让新旧知识得以承上启下的呈现, 对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新课教学有良好的功效。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 通过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理解问题的深度和回答问题的呈现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 教师提出问题时要体现出对学生的殷切期待, 注意提问的声调与表情, 像朋友间平时聊天的语气, 运用鼓励性语言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 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让学生放松心情、 消除紧张感, 使学生愿意发表意见, 喜欢回答问题, 教会学生敢于质疑, 勇于向教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讨论的作用,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 教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为学生创设能发表观点的情境, 营造民主、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使学生的智慧潜力、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除了让学生愿意学外, 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让学生会学, 善于引导学生讨论问题, 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技巧, 培养学生思考、发言的能力, 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这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高, 才会主动获取知识, 特别是加深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理清课文中的线索, 从各方面、多角度积极思考问题, 主动探求知识,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拓展思维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上一篇:公司美工年度总结下一篇:店长助理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