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

2024-07-16

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共12篇)

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 篇1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所述是笔者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决定教师教学的结果。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发散。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 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情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庐山云雾,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庐山云雾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 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而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引导他们从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了自觉的行为。

三、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要想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殊不知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例:在教学课文《少年闰土》“跳鱼儿”这部分内容时,突然有个学生向我提问:“课文中介绍的跳鱼儿真有趣,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而且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老师,我从来没看见过跳鱼儿,它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下子把我“问倒”了,开始我只是惊呆,无言以对。后来我坦诚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老师也没有看见过这种鱼,我们同学中谁见过这样的跳鱼儿?”这一问学生们立刻趣味盎然,他们见多识广,有几个学生回答说,这种鱼像现在菜场上会跳跃的弹涂,再多两只青蛙似的脚一样的鱼。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之后学生上语文课就都能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作用。

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为师道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 篇2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要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前提是人民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这样,才能有共同奋斗的目标;才能增强凝聚力;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员的根本立场和先进性的标志;是共产党员的巨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也是共产党员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最集中表现。大学生党员与其他共产党员一样,要坚信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要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定会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能够实现,要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追求,并下决心终生为实现人类最美好的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要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品性修养与理论水平。作为大学生党员,首先应该有良好的品性修养。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成熟阶段,更要加强优秀品格的锻炼,要时时刻刻以党员和“四有”新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时时向优秀党员,优秀模范学习。当前,我们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发生明显的变化,有的甚至出现思想困惑和信仰危机。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妄想与我党争夺年轻一代。我们一要加强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理论 来增强武装头脑的自觉性。二要自觉接受党内生活的锻炼,提高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实践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三要立志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要从党的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中,不断增强对党最终实现最高目标的必胜信心。这样才能在理论上、思想上、与实践中保持坚定的信念毫不动摇;才能在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冷静观察,沉着应付;才能在改革开放和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审时度势,把握方向,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要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本领。21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文化的竞争,是技术创新的竞争。作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代表的大学生党员,必须要以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高度重视并

积极投身科学进步与创新。大学生普遍文化程度较高、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较强、接受新事物较快,理应成为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的模范。社会主义高校的任务,是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毕业后必须成为所学专业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来为振兴中华做贡献。如果学业荒废,或学艺不精,不能有效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即使有为人民服务的心愿,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基本的人生责任都不能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大学生党员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有素质准备性特点,必须从这一特点出发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提高自身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科学,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取得优良成绩,圆满完成学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 与同学互教互学,在学习上带动同学共同进步;积极向同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联系同学,在政治上带动同学共同进步。在社会生活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宣传党的思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树立起党的威信,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学生虽说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但也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更不能在校园里搞起这种不正之风。大学生党员要起到表率的作用,树立自己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的思想观念,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发展到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新阶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形势发展非常快,新问题层出不穷。因而,工作的难度亦不断加大。这就说明了,要创造一种崭新的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迅速发展生产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对我们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工作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很多。光靠老的工作方法,光靠勤奋热情的工作精神和态度,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老老实实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并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一句话,就是要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增长新本领,掌握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事物的发展和要求;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才能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做好党组织交给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新的世纪,百年的梦想,千年的辉煌,等待我们去创造,今日大学生党员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品性修养与理论水平;在学习、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新一代大学生党员的精神风貌。壮大学生骨干队伍,促进正确的认识。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思想品德上,我们要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使我们对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积极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培训。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在学习上,学习态度端正,热爱自己的专业,并能较好的完成每学期的学习任务,给其他同学树立良好的带头作用。

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 篇3

【关键词】化学 实验 教学设计 兴趣 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知识应用于我们生活、生产、国防、科技等方方面面,化学知识与人类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无处不存在化学。但是与由于在化学教学中,化学知识不仅抽象难懂,且知识点繁多,理解难度大。教师在课堂又几乎都是讲理论、讲考点,很少将化学与现实联系起来,所以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一知半解。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掩盖了化学学科的魅力和科学特点,死板讲理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便不再喜欢学习化学,想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和策略,使化学科学特点能够得到有效的挥发。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想要改变化学教学现状,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必须从优化课堂做起,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老思路、老观念,在科学设计中,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利用趣味教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

(一)优化新课导入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开始新课时前,教师都应设计新的导入,以给予学生新鲜感,让学生产生好奇和疑问,并且还可以利用新导入连接旧知识点,自然引出新知识。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教师就可以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例子,如衣服沾上油渍如何去除、足球运动员碰撞倒地后喷了一些雾状的物质就可以继续踢球,这是什么呢?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问题,但却足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产生兴趣后,便会想要弄明白其中的奥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便会更加集中精神,认真听讲,寻找答案。

(二)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保持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在学习新课的开端具备了一定的好奇心,这也就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的趣味性。为了保持学生的这份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就必须注重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因为往往化学知识都十分抽象难懂,如果空讲高深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完全理解,缺乏与实际联系的教学并不可取,学生多是在死记硬背,记忆并不牢靠,较容易忘记。

(三)积极运用各种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课堂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去探索运用这些方法,积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例如:讨论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参与探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说出自己的疑问,这种探讨的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提高了教学质量,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另外,实验教学法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实验开展中教师适当地讲解提示,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去验证课堂教学的结论,探索和发现其中的问题,独自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真正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进学习兴趣。

二、提高化学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一)注重实验设计的趣味

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直观、新鲜、神奇,这也离不开优化的设计。例如,在讲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实验时,碱可以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学生看到这神奇的变色,一定会兴趣十足,如果在后面补充一点——在加一些酸,红色又消失了,再加碱又变红色。加了如此一个反复的实验内容,就可以使学生不拘泥于狭小的知识点,从而使其想的更多,思考得更多,学习的兴趣也更加十足。

(二)注重实验操作的趣味性

化学试验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者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但化学实验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危险性,一些具有腐蚀性、强酸性的药物都可能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并且一些易燃易爆物质也十分危险。所以在开展化学实验课程前,教师必须因规范实验操作流程,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因违规操作和错误操作现象出现实验意外,保障学生安全,实验教学的规范性至关重要,实验教学的前提是安全。但规范并不等于死板,更要注重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在教学开中中,在安全的条件下,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讲台代替老师做演示实验,老师在实验后总结学生操作的失误和错误之处,这样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演示实验,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及时介绍一些生活中的趣味化学,强化学生对于化学深入学习的兴趣

如何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篇4

片段一

师出示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 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 货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 3小时后两车相遇。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生读题, 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师指一名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尝试练习, 师巡查指导。

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生1板演完后回到自己座位上坐下。

这时, 师又指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生2上黑板后将生1的板演全部擦掉, 然后写上自己的板演。

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师生一起评议。

师指名生3说说生2的解题方法。

生3:40×3是客车3小时行驶的总路程, 50×3是货车3小时行驶的总路程, 40×3+50×3就是客车3小时行驶的总路程和货车3小时行驶的总路程的和, 也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师:请同学观察算式:40×3+50×3, 还可以怎么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出:40×3+50×3= (40+50) ×3。

师:40表示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 50表示货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 那么谁能说说40+50表示什么?

生:40+50表示客车和货车每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师:那么 (40+50) ×3呢?

生: (40+50) ×3表示客车和货车3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师:也就是……

生:也就是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师:对, 40+50表示客车和货车1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也就是客车和货车速度之和, (40+50) ×3就是把客车和货车速度的和乘相遇时的时间得出总路程。

师:在解答这类问题时, 有40×3+50×3和 (40+50) ×3这两种方法,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生各抒己见, 大多认为 (40+50) ×3更简便一些。

师:出示巩固练习题。

片段二

师在出示问题后, 同样指名一生板演, 其余学生尝试练习。师巡查指导。

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生1板演结束后, 师让生1充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策略。

生1:40表示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 50表示货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 40+50表示客车和货车每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也就是两车速度的和, (40+50) ×3就是客车和货车3小时一共行驶的路, 也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师:大家听懂这位同学的解题方法了吗?他是用两车速度的和乘相遇时的时间得出总路程, 你们认为正确吗? (由于生1同学讲得清晰、详细, 同学们都表示赞同。)

这时, 教师接着问:谁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请上来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生2:40×3表示客车3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50×3表示货车3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40×3+50×3就是客车和货车都行3小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也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师:对, 比较这两个算式 (生1和生2的板演) , 你发现了什么?

生3:40×3+50×3利用乘法分配律就得出 (40+50) ×3, 算理是相通的。

师:对,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生3:我更喜欢生1的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简便些。 (其他大多数同学都认同)

师:出示巩固练习题。

以上两个片段引起的思考: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突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基本特点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片段一中, 生1的板演出乎老师的预设, 因而通过生2的调整 (将生1的板演擦掉, 我认为是老师的有意安排) 将课堂教学的轨迹重新纳入自己的设计, 让学生在自己的一问一答 (表面看起来是启发式) 中来完成对知识的传输, 这样的启发式不仅将知识割裂, 显得支离破碎, 而且学生实质上仍然是被动接受, 学生的思维受老师的控制。片段二中, 教师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身份,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主动中发展, 在合作中交流, 在探究中创新, 通过这种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 让课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二、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式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片段一中, 学生对相遇问题知识的建构是被动的,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发现和被创造。片段二中, 教师让学生自己解释解题策略, 是一种主动发现和创造, 而这种发现和创造, 又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上的, 更加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从而为学好数学提供源动力。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其理, 而不是传授知识。

三、如何看待动态生成

新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 课程设计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 提倡将“静态的被动式学习”更多地转向“动态的主动探究式学习”。片段一中, 生1为本节课的成功提供了很好的生成资源, 可惜未被教师慧眼识中, 反而在教师的授意下将其无情抹杀, 这既反映了新的教学理念还远未被教师所理解和运用, 也反映了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课堂教学机智尚欠火候 (同时也不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片段二中, 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动态生成的有利条件, 适时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解题策略, 这样就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能力, 信任学生, 支持学生的主动参与,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创造性探索活动, 使“学得的知识”获得“生成和生长”。

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 篇5

第一,思想上要入党,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大学生要加强党的理论学习,端正入党动机,坚定政治方向,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立志报效祖国。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他的内心必定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一个人,之所以能坚持下去,是因为有信仰。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也许是合格的,也许不合格。夜深人静的时候,扣问内心,扪心自问:“我为什而活着,我的追求,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身为大学生,我们正处于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的重要阶段,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跑点,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我们能够成才的关键。加入中国共产党,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89年来,历经风风雨雨,打从未被苦难挫折打倒过。党带领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党有巨大的凝聚力,严密的组织,崇高的威望,更重要的是党有正确的思想和路线。历史事实,证明了党是值得青年信赖的,是领导我们民族事业无可替代的核心政党。共产党员的标准是大学生塑造完美高尚人格的努力方向,可以成为检验大学生成才的标准,可以为大学生成才指导正确的方向。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的过程,就是一次深入的理想信念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用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对党的追求,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发展方向。

第二,争做同学中的先锋,学干中的模范。大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那么,我们如何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法,都有自己的体会。我从我看到的优秀的同学的做法和自己的一些体会,总结了三点。

一、变被动为主动。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主动学习,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承担责任,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主动实践。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只有主动,才能不落后;只有主动,才能成功;也只有主动,才能有所突破。静下心来的时候,思考一下自己的得失,分析一下自己得失的原因,我想每个人都会体会得到主动地分量。作为一个有责任的大学生,我们都应该主动些,特别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我大一担任过义务家教,大三参加了远程教育志愿者活动。有些人问我,做志愿者,不仅辛苦还没工资,为什么要去?我觉得,如果我有能力,那么这就是我的责任。我们常说要为人民服务,要做先锋。在人民需要你的时候,你能站出来,切实地给人民做些事,即使微小,但

二、立足本职工作,注意生活细节,在实践行动中实现自己的党员角色。每一个党员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岗位,我们只有立足本职工作才能配得上党员的光荣称号。我们要把党的理论﹑思想﹑对党员的要求落实到我们具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以理论思想为标尺来发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从而改正问题取得进步。比如我们说道“构建和谐社会”,那么作为我们大学生就应以和谐社会的要求来检验我们的校园生活,从而发现我们的校园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比如: 1

学生与老师之间缺少换位思考,不能充分体谅对方。同学和同学之间不能很好地做到互助互爱,缺少必要的信任,常因小事而发生矛盾冲突等。只有找准了问题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改正问题,构建和谐校园,从而呼应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细节决定成败。并不是只有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大事业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应该有在自己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奉献的勇气和决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即使像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同样也会折射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

我自己没做过学干,但是,我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学干,我很钦佩他们。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优秀,不是看他们的头衔有多大,也不是他们在众人面前有多风光,而是他们有没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为我们同学服务。我觉得判断是否优秀的首要条件,应该看他是不是一个好人。好人的标准是什么?各有己见。我国的“当代毕昇”——王选,他曾说过“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何谓“好人”?他认为“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的就是好人”,乍一听,似乎这个标准定得太低、太一般了。可仔细一想,这种“五五”开的“好人”标准,许多人也难做到,因此王选先生的话很实在,我认同他的标准。党员八大义务中第三项义务就是克己奉公,乐于奉献,这不仅是义务,也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人性中存在着私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是常常做不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时刻做到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会克己奉公,就会乐于奉献,就是好人。“好人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应努力按好人标准去培养青少年,只有先成为好人,才能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好事。”王选先生的话,也再次印证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大学生成才的正确选择。

第三,争做学习文化的标兵,广大同学的勤务兵。

党员的第一条义务是认真学习。作为学生,我们的首要任务也是学习。考试成绩不及格,怎么能叫做先锋?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同时兼具学生和党员这双重身份,并使两种身份达到良性互动。

争做学习文化的标兵,首先体现的是学生角色。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打下扎实的智能基础。而作为学生党员,我想我们应该自觉地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而摆脱学习只是为了混文凭的狭隘动机,自觉地将知识的学习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相联系。

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 篇6

教师资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被更新、完善。在实行新课改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资源应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如何发挥这些积极作用呢,下面结合苏教版教材的教学,谈点自己的体会。

1 发挥教师资源的定位作用

1.1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国家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因此,一方面要弄清必修和选修在要求上的差别,若将必修内容的教学拓展加深到选修的要求中去,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会使部分学生不能达到必修的要求,或不能达到中的较高的要求,如“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中,只是从合成氨的速率变化引出了化学平衡概念,这就不能将平衡的特点、平衡的移动、平衡常数等内容扩充进来。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其“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2”不能很好地说明反应的限度问题,理由是如果Cu与Ag+反应不是太快的话,也能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这样的教学引发了学生的质疑,就达到了发挥学生能力的目的,没有超出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注意即使是选修内容的教学仍属于基础教育。

1.2 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第一评价者,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要考虑到知识获得和技能掌握的情境状态,如空间、时间、情感、交往等动态因素,全面、具体、综合地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要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去看待和发现学生身上每一个“闪光点”,用赏识的观点评价学生。例如,从实验操作、课堂交流的主动性和程度、知识掌握情况、技能进步情况、学习态度等不同角度综合评价每一位学生。

2发挥教师资源的服务作用

2.1利用教师资源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仅要输出信息、接受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进行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平台的构造者,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实践证明,生活性情景、趣味性问题、化学实验等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营造交互的课堂氛围的好方法。如在学习“乙酸”中的酯化反应时,先提出为什么做糖醋排骨这道菜时,加少量的酒会使做出的味道更香,然后引入酯化反应并进行实验,学生对酯化反应有初步认识后,再提出“有人认为饮酒过量的人喝一些食醋能解酒,其原因是食醋中的乙酸能与酒精发生酯化反应,你认为对吗?”学生对照反应的条件得出,由于没有高温及催化剂,食醋与酒精的酯化极少并且极慢,不能起解酒作用。再如学习“氯气的性质”时,首先提出“为什么自来水不可直接用来养金鱼?家中要用自来水养金鱼,应将自来水如何处理?”再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蓝色石蕊试纸分别与稀盐酸、干燥氯气、潮湿氯气、新制氯水等作用的一系列探究实验,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的成分与性质。

营造一个支持性的课堂氛围。支持性的课堂氛围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它要求教学活动始终紧扣学生注意的热点,达到《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索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如学习“乙醇”时,我首先讲了一个小故事:“甲、乙两人喝了同一种饮料,然后在同一辆汽车上从A地到B地去,途中有一个被警察请下了车,用仪器对其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后对他进行了处罚,为什么?”学生很快推断出他们可能喝了酒,被警察处罚的是开车人,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接着我提出:“从教材中给出的乙醇结构式来看,乙醇可看着是烷分子中插入一个氧原子,那么,乙烷分子中插入一个氧原子是否还有其他结构呢?”学生动手画出了另外一种可能结构,然后我又提出:“现有分子式为C2H6O的物质,怎样用实验证明它是CH3CH2OH,而不是CH3OCH3呢?”学生回忆“化学反应的速率”中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以及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我再介绍可通过定量实验证明1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只能得到1g H2,从而得出烃基不与钠反应,可用金属钠加以区别。在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后,从理论上讨论Cu是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催化剂,接着我提出怎样的用实验证明Cu是催化剂?怎样证明乙醇在Cu催化下被氧化成的是乙醛而不是乙酸?引发学生思考。在上述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动手、动脑,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既掌握了分子结构,又加深了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兴趣浓厚,并为后来主动学习“乙酸”打下基础。

宽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安全感,使他们敢于行动,乐于探索和思考,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当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后,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该问题得出自己的见解,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出层次、范围不同的各种结论,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即使学生讲错了,也不会受到批评,如学习“分子间作用力”时,“问题解决”中要回答卤素单质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有的学生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认为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异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是分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差异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是分子的体积大小差异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是或原子半径造成的。我对有一定道理的答案都加以肯定,对不准确的说法加以分析,而不是直接的否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

2.2利用教师资源协调各种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同时,又要协调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关系,以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协调快与慢的关系,使学得快的与学得慢的和谐相处,都有进步;协调讨论、交流、实验与讲授的时间关系,使讨论、交流进行得充分而不超时,做好转换工作,讲授精炼而不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协调教师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则进行积极的旁观,积极的看,积极的听,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在看、听的过程中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补充学生未考虑到的问题;协调学生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从大多数人的实际出发,如何进行分组活动,做好小组成员的轮换,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适应不同的活动方式、不同的活动群体等。

2.3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是教学中和学习平等的“首席”,但教师比学生有更多的经验,对学习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和比较准确的把握,因此,可对学生的学习形成有效的帮助,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活动,教师的指导可使学生发现观察的重点和观察的方法,如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用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我指导学生考虑为什么要设计只有一个变量的比较型实验,怎样设计只有一个变量的比较型实验,观察一定时间内收集到O2的多少,或观察收集相同量气体所需的时间,哪种方法好?等等,收到较好的效果。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方式,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传授、适当的练习仍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除了进行点拨、指导、鼓励外,也可对知识进行解释、解答,减少不必要的弯路。如学习“硝酸的性质”时,将教材实验改为铜分别与12mol·L-1 HNO3溶液、4mol·L-1 HNO3溶液反应,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对反应进行片刻后速率突然加快这一现象不理解,由于此时还没有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教师可对这个问题直接进行解答,有些学生对溶液呈绿色不理解,我提示学生考虑NO2的溶解性、颜色和硝酸铜溶液的颜色,学生自会作出正确的解释。

3发挥教师资源的促进功能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的生成 过程。

3.1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能力、心理等各方面的差异,学习相同的内容时,也可选择不同的方法,对此,教师应予以尊重,如课堂讨论时,可以是几人一组进行讨论,同时也应允许少数人进行独立思考,不参加讨论,硬性规定哪些人一组进行讨论,就损害了少数人独立思考的权利。学习“铝的性质”时,学生发现铝与相同H+浓度的盐酸、稀硫酸反应时,前者反应快,后者反应慢,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可能的原因,大多数学生讨论后认为,Cl-促进反应,SO42-抑制反应。而一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了下列多种可能,受到了大家的肯定。

尊重学生的质疑精神。如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时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认识了二氧化硫的溶解性、漂白作用及还原性后,学生提出二氧化硫是否有氧化性、怎样用实验证明其氧化性。虽然问题本身超出了教学要求,但学生既已提出就不能置之不理,我引导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价态归中”的规则,提出在氢硫酸溶液中通SO2可得硫。再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中,学生进行的是钠与水、钠与乙醇反应的试管实验。学生发现钠与乙醇反应时钠先沉在试管底部,后逐渐上浮,最后悬浮在液面上到反应结束,有些学生对此现象不理解,提出了质疑,我引导学生从分析液体密度变化中得到解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质疑钠为什么先沉在试管底部,后逐渐上浮?应该说,这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但学生发现了问题并且将问题提出,这种忠于实验现象、大胆质疑的精神是值得尊重和提倡的。

3.2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就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教材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例如:在“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一课,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周期表变迁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化学信息的能力。学习“铝的性质”时,分析铝与NaOH溶液反应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学生认为产生的可能是O2或H2,我引导他们怎样用实验判别产生的气体,学生提出在试管上加带导管的橡皮塞,然后在导管口进行点燃试验,实验证明产生的是H2,我又提出能否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O2,学生回忆起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知识,从理论上判断铝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则溶液中能得电子的只能是+1价的氢元素,故产物只能是H2,使学生认识理论演绎和实验方法都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总之,通过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3.3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品德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开放的课堂教学不是一味的给学生放任自由,而是同时也注重教育学生注意遵守纪律;在合作教学中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参与意识;在探究式学习中体会坚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细心、节约、环保、创造等优秀品质,以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

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 篇7

一、精心提出学习任务, 诱导学生主动学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堂上如若没有学习内容、学习材料, 学生将无所事事,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以诱发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教学中学习任务要彰显趣味性, 呈现方式要生动形象,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诱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时, 我精心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 ①回顾线段; ②感知射线; ③认识直线; ④比较线段、射线、直线的不同; ⑤认识角。为了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好每个学习任务, 我精心安排呈现形式,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回顾线段”环节, 我给学生一段毛线, 让同座一人抓住毛线的一端, 拉直后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 饶有趣味地复习了线段及其特征; 在感知射线时, 我给每组学生提供一只手电筒, 让他们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 从中感知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的特点, 接着让他们联系生活经验,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学生很快联想到汽车灯光线、太阳光线等, 这样学生在主动操作和联想中认识了射线。

二、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促进学生交往学习

当今的学习不再是个体独立的活动, 而是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学习活动。交往需要平台, 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交往学习, 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 为学生搭建交往平台。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在教学中要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 对学习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材料。在开展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推动合作交往, 让学生充分有效地互动交流, 分享学习成果。例如,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时, 在提出“运动对脉搏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一学习任务后, 我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在学生明确实验步骤后, 我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只秒表和一张实验记录单, 然后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在开心的活动中交往, 在愉快的实验活动后, 各小组又围在一起计算小组平均数、观察分析数据、他们在激烈的讨论中交流想法, 最后发现了运动后脉搏次数比运动前多、多数人运动前后脉搏次数相差较大、个别学生脉搏次数与小组平均数差距很大。在这次教学中, 我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动交往的平台, 没想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在互动交往中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敏锐洞察学习状况, 调控学生有效学习

课堂学习是一个群体组织活动, 而学生的年龄、性格、能力等各有千秋, 有些学生的自觉性较差, 自控力不强, 因而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参与度容易波动; 有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差, 学习进程中经常会遇到障碍。所有这一切, 均需要教师敏锐地洞察, 并做好教学调控, 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计算》的习题时 ( 习题略) , 我引导学生阅读题目后分析题意, 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 850 × 15, 学生在根据前面所学的方法计算后, 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乘数850 末尾是0, 和以前所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有所不同, 于是提出“乘数末尾有0 是否可以简便计算, 笔算时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经过讨论说: “可以像以前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一样, 先把0 前面的数相乘, 然后在得数的末尾添写0。”于是, 我让学生再次尝试简便计算, 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我为学生的聪明灵巧而高兴, 可是在接下去的巩固练习中, 我却发现有少数学生仍旧不会简便算法, 我考虑到也许是我没有将简便计算的算理作为重点给学生讲清楚, 也没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简便算法的便捷。于是, 我在评讲时重新完善了这两方面的内容, 及时的教学调整弥补了我的过失。因此, 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介入, 以敏锐的目光观察每一个学生, 即时进行组织管理、教学调整,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 篇8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 要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 才能让学生把爱师之情迁移为爱学之情。

一、理解与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孩子们的情绪容易波动, 自制能力不强, 当“老大”在课堂中行为不当时, 教师要了解他们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 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并自觉改正错误。用他们在班级中的影响力,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地完成。

小宇体育好, 又讲义气, 在班上人缘极好, 有一帮小男孩、小女孩是他的忠实粉丝。当一次在课堂上, 因为他不注意听课, 被我点名时, 他很不耐烦对我说:“你讲你的, 我碍着你了吗?我妈都不管我, 你管我干嘛?”教室顿时安静了下来, 学生都愣住了, 一会儿, 有的学生诧异地看着我, 有的学生一副看好戏的表情, 有的学生在暗暗地叫好, 都想看一看老师怎样解决。我平定了一下情绪后, 让小宇先坐下, 草草上完了这节课。

下课后, 我先打电话给小宇的妈妈, 了解到原来最近小宇的父母离婚了, 母亲离开了他。家庭变故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我把小宇叫到了办公室, 对他说:“你家的事我了解了, 你妈妈不在你身边, 如果老师再不管你, 任你这样消极下去, 你的学习一定会一塌糊涂, 今天我批评你是希望你认真学习, 能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以后你有困难尽管来找我, 虽然我没法改变你父母的决定, 但是我可以尽量帮助你。”听了我的话, 他的眼圈红了。紧接着我说:“我喜欢你们, 也尽我所能教给你们知识, 但作为老师, 我也希望受到学生的尊重。”小宇低下了头, 对我说:“老师, 对不起。”当我再一次走进教室时, 小宇站在讲台上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师, 以后我再也不顶撞您了。”教室里响起一片赞扬的掌声, 是对小宇敢于承认错误的肯定, 也是孩子们和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从此以后, 课堂上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在教育中尊重是相互的, 当我们给予孩子们理解和尊重时, 他们更愿意亲近我们, 同时这种情绪可以互相影响, 利于老师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平等与关爱是走进孩子心灵的钥匙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有好的班级舆论氛围, 而“老大”在其中起到的影响不容忽视。往往当这些孩子对老师表现出亲近时, 会影响到其他学生更好地与老师建立积极情感, 从而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强从小失去了父亲, 母亲又长期在外地工作, 他家成了孩子们课余玩耍的好去处, 他也因此成为了孩子们的“老大”。因为长期得不到家庭的关爱, 小强用上网打发空余的时间。上课常常发呆, 作业基本靠抄, 他的那些朋友们也和他一起沉迷于网络, 对学习一点也不上心。针对这种情况, 我找小强谈了几次话, 每次小强都一言不发, 对我的话置若罔闻。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加了小强的QQ, 在网络上小强仿佛换了一个人, 口若悬河、打字飞快。我夸他打字真快, 他回了“哈哈”二字, 就这样我们的聊天开始了。一开始, 小强只和我天南地北的乱聊, 慢慢的我会关心一下他的生活和家人, 小强也开始把自己的一些苦闷告诉我, 我能解答的尽量帮他解答, 他也渐渐地把我当做知心朋友。有一天我说:“你这么聪明, 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怎么会成绩不好呢?你没努力吧?”小强说:“你觉得我聪明吗?我觉得我学不好, 要是我前几年就遇上你就好了, 我的数学就不会这么差了。”“不要紧, 现在努力还来得及, 我来帮你, 现在先去写作业, 明天拿来我给你辅导。”经过一番课外辅导, 小强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在他的带动下, 他的朋友们也渐渐地把心思用在了学习上, 毕业考试的时候小强所在的班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 篇9

为此,教师必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设疑激趣,诱发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强调,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人的意图愿望、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我们可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穿插各种化学史知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学习卤族元素知识时,引入加碘食盐的重要性;氯化银在指纹鉴定中的作用;碘化银用于降雨弹;溴化银做变色眼镜;都源于其感光性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仅丰富了生活常识,而且激发了探索知识的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外界刺激物新奇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在大脑皮层就产生稳固而强烈的兴奋中心,使得暂时联系更容易形成和巩固。有经验的老师善于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当发现学生的注意维持不下去,可把他们的注意转到另一个问题或活动上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育要与化学知识教学紧密融合。当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对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敏锐而牢固,同时他就能产生满意和愉悦等情感体验,进而有力地、主动地学习。

二、勤思多想,乐而不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积极地开展实验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从而大大激发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集声、光、色于一体,千变万化,丰富多采,趣味性强,能吸引学生。

三、揭示矛盾,探寻规律

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应引起学生“注意”,把学生带入问题与已有知识矛盾的境地,产生一种困惑的悬念,引起求知欲,从而唤起“注意”与“反映”。教师通过对学生诱导、示范、引路,使学生对悬念进行积极思维,造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局面,通过师生共同配合,达到教学目的。

四、改变课型,改变做法

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不希望老师总用一种方式教学。也就是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适时地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化解知识难点,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加演示实验,化解知识难点。高中化学有些性质、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增加演示实验可以把知识难点简单化。如在讲解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并不是简单的置换反应,通过补做钠与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现象中理解化学知识的难点、重点,使抽象知识直观化。

五、做到五让

让学生讲,让学生议,让学生看,让学生做,让学生练。化学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不少。如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记忆、意志等的培养;通过生动有趣的化学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情绪的培养,等等。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钻研业务,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教师心理学,并且善于把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本学科教学之中。

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 篇10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模式是运用课堂的小插曲,但是恰当地使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还能巩固数学知识,达到强化复习效果的目的。

4. 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复习阶段尤其要鼓舞士气,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有信心,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参与复习的欲望。

二、设计多样的练习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平均数的整理和复习”一课,我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设计练习题,对平均数问题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剖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第一步:集体探究。根据学生期末的体检情况,我选择了其中一个小组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进行研究:(1)给学生时间充分观察统计表,讨论表中所反映的情况。(2)独立计算这一小组学生的平均身高,讨论第三小组学生的平均身高1.54米和其中一位同学的身高1.54米的区别。(3)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推理:从我班第三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1.54米,能否推测我班全体同学的平均身高的数据范围?让学生从观察到的第三小组学生的身高在班级中具有典型性,推测班级全体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54米,进而推测我校六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也在1.54米左右。(4)告诉学生:我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54米,超出了河北农村同龄儿童平均身高的最高指数,达到了河北农村同龄儿童中平均身高的中等水平,由此推断我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让学生从中体会研究平均数的意义。

第二步:根据学校气象小组同学测得的上周每天最高气温统计表,提出问题并解答。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上周的平均最高气温28℃”进行合理的推测和预测。由上周的平均最高气温推测本市和周边城市上周的平均最高气温,预测本周乃至下周的平均最高气温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步:进行具体的平均数应用题练习。列举求平均数的各种应用题进行练习,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切实掌握平均数的知识。

这样,从班级中一组学生的平均身高,推测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以及全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引申到和同龄学生平均身高指数的比较,整个探究活动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有理有据的推理过程更是让学生的思维进入了空前活跃的状态,使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融为一体。

三、知识再现,唤起学生回忆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教学结构理论,构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科教学特点与规律,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以创造性思维训练激活思维、发展元认知能力为重点,以坚持双主体二元互补为原则,实现以学生爱学、会学、善学,挖掘学生主体潜能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教师的主体引导,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参与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其中“主体引导”的核心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唤起学生的回忆。

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常出现的错误进行编拟,以求引导学生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但是,大部分教师都只围绕着课本总复习和一些事先编好的提纲进行复习,这样就不能够因材施教,也不能发挥复习课的实效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编拟试题进行因材施教,在基础训练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

四、系统疏理,呈现知识联系

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我们应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达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的,这些显然是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促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逐步趋于系统化。

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五、引导自主复习,注重“理”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自主地、自由自在地操作、思考与整理,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引导学生对各自独创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同时,运用“比较”异同这一思维方式逐步构建相同的结果,让学生在体验、交流、反思、辩论中寻求最佳结果。通过“存异—求同—求佳”的操作策略,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得到充分发展,即达到“感悟—理解—升华”,促使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再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虽然学生在“求异”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可能是正确和简捷的,也可能是繁琐错误和无序的,但他们这种别出心裁的方法是自己独创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创新”行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知识的梳理不一定完全在课上,比如我们经常让学生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进行知识梳理。然后在课上,孩子们可以对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展评,从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比如在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者是需要复习的知识,让学生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采用小老师授课制,由学生来当老师。

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只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追求,主动获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并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主体参与”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操作行为,落实在教学上就是一种学生活动的实现过程。“参与意识”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这里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活动,如研究性学习、讨论问题等。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隐性思维活动。“参与水平”是指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表现了他们的参与水平。

二、把学习数学具体生活化,增加实际体验

在数学新教材中,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掬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就能更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学生进行表演,能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 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学生学习数学是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整理提供实际学习材料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不干巴巴地讲。例如:在教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真实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地找到两种解法,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答。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

2. 相互交流,主动参与,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师生、生生要相互交流。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根据自学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到讲台上以老师的角色谈自己的见解和疑点,并让其他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答,相互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有错或者不全面、不到位,教师就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对有错的回答矫正,对不全面的回答补充,对不到位的回答纠正。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3. 精讲要点,掌握知识,把课堂还给学生。

先让学生重点讲解,然后教师讲评,强调重点,构建知识网络,总结学习方法,提出指导性建议。并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些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和研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要让“爱”充满课堂,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理想课堂。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师生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4. 做好小结,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处理得好的话,就能起到梳理概括、强化记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提炼升华的作用。为此教师要精心组织,以完成学生“画成整圆”的心愿,使所学的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并能运用它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这一环节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参与,让学生总结,讲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收获。然后教师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解决。例如,有针对性地播放教学示范片段,请学生用学过的理论评价,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最后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这样学生很容易投入和参与,情绪会被再度调动起来,从而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

三、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突破重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创新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学习“正反比例”时,可将两种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用图的形式动态表示出来,这种动态效果对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有极大的帮助。现在不少教师在教学“分数”时特别钟情于多媒体的演示。因为对于“平均分”是分数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不管是三年级的认识分数或是五年级的认识分数,都可以用课件形象地演示出“单位1”,并用红色的虚线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动态的演示使我们不必多费力地讲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积极性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109-01

教学改革以及现代教学方法的普及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进入了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但是,数学始终是一门建立在数理逻辑思维基础上的学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慢,一旦在数学学习上产生困难,就很难再有突破,很多小学生仍旧依靠教师的课堂教授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很难发挥自主性,而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对学生特殊学习需要重视程度不足,这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难以发挥。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彻底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对教学提出更多问题,以问题为基础表达自己的教学需要,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教学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改换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另外,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性的发挥,能够使数学知识从课本迁移到生活中,提升知识的利用价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有趣、有用,进而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投入精力,使数学学习目标更容易达成。因此,提高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性,是值得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的。

2.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的方法

2.1 教学与探究结合,促进学生积极提出问题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兼顾学生的学习需要,為不同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平台,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多观察学生的学习特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采用教学与探究学习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提出数学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去发现、理解数学知识,并进行知识的应用。例如,有些学生喜欢解应用题,有些学生专注于提高计算能力,有些学生对几何图形感兴趣。学生的这些学习意愿都应该被利用起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兴趣小组,请兴趣相似的几名学生组成小组,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如何又快又准地进行减法运算”,学生可以根据这一问题查找资料、亲自进行验证,总结减法运算的窍门和规律,将探索研究的结果拿到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这样一来,每个学习小组都是数学知识的“发现者”,同时也是“接收者”,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和互相肯定,能够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气氛更积极,学生的学习情绪更稳定。

2.2 教学与游戏结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建构主义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空间是在学习基础之上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能够达成的学习结果也不一样。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基础上,寻找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数学学习成为他们获得成就感的一种方式,为了获得成就感,为了满足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较长时间底保持住。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我结合文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在教学“试一试”和“连一连”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那队就赢了,并给获胜的同学要帖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的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比赛的题目有简单的,有难的,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不同程度的贴星奖励,在学习过程中都非常积极。

2.3 教学与实践结合,促进小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

小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在生活中,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而正是由于知识应用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可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泛化到课后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形成新的教学循环,这也是促进学生积极性发挥的方法。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应该避免生涩的书本习题计算,而是将计算环节融合在实践性任务中。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对学校里的教室、体育课的教学设备、男女教师进行统计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今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这一系列的实践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数学作业完成起来也更加有趣,学生更愿意在课后主动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知识。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能够凸显数学知识的实践价值。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性发挥方面,有效地应用各种教学资源,以帮助和引导为主要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行数学知识应用实践,使数学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颖.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及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111-112.

[2]赵广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一卷,2016(06):101-103.

[3]黄剑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05):122-123.

[4]苑绍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3);120-121.

[5]卜凡宏.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吉林教育,2016(07):110-111.

作者简介:

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 篇12

输大, 的方法平时的, 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课堂教学多采用传统的知, 致使识灌发学习成绩不理想相当部分学生学习,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时有精力分散的现。怎象, 调动学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课

堂学习高效呢?我巧妙利用学生自学能力强, 课外时间利用率高的特点, 教给学生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将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 而且还能使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盎然,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 教学省时高效。现以《鸿门宴》一课教学为例, 试谈我的点滴尝试。

一﹑课前借助工具, 自主阅读学习

我们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求, 笼统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致使一部分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预习无目标, 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帮助甚微;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课外作业多而疲于应付, 根本就没有预习的欲望, 所以预习成了教师的一厢情愿。怎样的预习要求才能调动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并且做到高效呢?我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借助学习工具, 从字词句段篇问 (课后问题) 等五个方面去预习, 并要求其将预习的成果记录到笔记本上或制作成卡片, 带到课堂上演示交流, 从而促进学生认真预习每一课每一项。如《鸿门宴》一课, 学生课前需要通过借助学习工具 (古汉语词典、书上的注释、提示、课外资料等) 学习并积累新课中的通假字、成语、词类活用、句型, 翻译全篇, 归纳全文大意﹑写作特色等。

二﹑课中借助笔记﹑卡片﹑投影, 师生交流学习

课前要求学生分项做笔记或卡片, 除了促进学生预习的质量, 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实物投影仪的展示, 一览学生对新课知识掌握的状况, 以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懂了的教师就不讲;学生讲得不清的教师参与讲;学生讲得精彩的, 教师给予赞赏, 鼓励其更深入地交流;学生有疑惑的地方教师则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对于课文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如果学生讲遗漏了, 教师就以同学们课堂学习的参与者的身份提出来交流, 这样教师就不用担心该讲的没讲到了。如教学《鸿门宴》, 在同学进入课堂后, 为激发大家大胆而踊跃交流, 我用肯定的语调说道:课前同学们一定都认真地进行预习和准备, 现在看哪位勇者, 第一个闪亮登场!话音未落, 两位男生同时步入讲台。我说好, 你们一个同学先展示, 另一位同学作补充呈现。这位同学边在实物投影中展示边讲道:“本课我新学到的成语有‘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本课活用的词语有,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 称王, 意动) ;项伯杀人, 臣活之 (使之活, 救了他的命, 使动) ……’”。另一位同学在第一位同学展示结束后接道:“本课的通假字有‘要─邀:张良出, 要项伯;坐─座:置之坐上……’本课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的有:‘客何为者? (何为———为何) ;沛公安在? (安在———在安) ’……介词结构后置的有……固定句式有……”紧随其后又一个四人小组一起来到实物投影仪前分四部分逐句翻译了全篇文章。接着两位女生在热烈的掌声多, 容量大, 教师讲授快, 且多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致使相当的学生精神紧张﹑学习感到枯燥无味,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成绩下降。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课堂学习省时高效呢?本文笔者以《鸿门宴》一课教学为例, 试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来略谈自己实施这一目标的点滴尝试。

中拿着卡片走上前台, 一女生道:“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 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 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擒刘邦始, 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 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 到范增怒骂项羽终。”另一女生接道:“本故事的特点是:矛盾复杂, 波澜起伏, 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 而结构却十分严谨, 前后呼应紧密, 也可以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在没有同学补充后, 我说, 老师课前也进行了预习和准备, 我打开多媒体:《史记》简介……古代的礼节……实词义项……学生课中的展示与交流发言, 不仅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而且使全体同学学习的情绪高涨, 还使课堂真正达到了省时高效的目的。

三﹑课后借助资料, 自我拓展学习

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以及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导向, 每一课结束后我都精心设计了单项与综合练习题, 精选了相关知识的高考题, 这样既能及时巩固每课的知识点, 又能提高学生高考的解题能力, 还减轻了学生最后冲刺的复习量。如教学《鸿门宴》这课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几道题型: (一) 知识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释义……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5.辨别一词多义……6.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7.以《我最喜欢或讨厌》为题, 写一篇议论文。 (二) 课外文段拓展; (三) 高考题精选……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每位学生薄弱环节的练习, 我让学生在完成我印发的练习资料外, 从自己购买的高考复习资料中选择与本课相关的题目做。为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提高, 我还要求每四人为一学习小组, 每周至少向全班同学推荐一道经典题张贴到班级后“语文经典题”的栏目中。这个栏目自开辟以来, 学生的热情都非常高, 题目常常火爆, 从而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和解题能力。

摘要:目前由于高考压力等因素, 语文课堂知识点多, 容量大, 教师讲授快, 且多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致使相当的学生精神紧张﹑学习感到枯燥无味,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成绩下降。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课堂学习省时高效呢?本文笔者以《鸿门宴》一课教学为例, 试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来略谈自己实施这一目标的点滴尝试。

上一篇:怎样提高物理概念教学下一篇:电子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