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动性

2024-09-07

发挥学生主动性(通用12篇)

发挥学生主动性 篇1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 把课堂教学中将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是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社会的发展, 要求每个人不断地进步, 不断摄取自己所不知道所不了解的领域的知识, 课堂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之内, 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学生, 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 以便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 我经过认真思考, 认为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疑法

有疑问, 提出问题, 是主动学习的开始。例如在学习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焦仲卿除了死再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吗?”有学生回答:“焦仲卿完全可以不用‘自挂东南枝’, 他可以带着刘兰芝私奔, 或者迎娶东家贤女秦罗敷;死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既对不起养育他的母亲更对不起对他情深意切, 还抱一丝希望的刘兰芝。人只有先活着, 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此同学的回答赢得了一片掌声。他话音刚落, 另一个声音传出:“人要么精彩地活着, 要么死去。”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焦仲卿太懦弱了, 没有坚决反抗的精神或者说反抗不彻底, 如果他是曹操那样的性格‘宁教我负天下人, 不叫天下人负我’, 他和刘兰芝感情好, 就应保护自己心爱的人, 而不是委曲求全, 屈从母亲, 让媳妇回娘家。”一名男同学主动站起来回答:“焦仲卿最初并未打算要死, 是答应刘兰芝‘誓不相隔卿, 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 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这些话后, 自己未做到, 兑现不了自己的诺言, 又无颜见刘兰芝, 自己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最后只有一死了之, 一了百了。”一名平时有些腼腆, 害羞的女同学这样说。她支持诗歌中男主人公只有一死才得解脱的观点。接下来学生又讨论了“刘兰芝为什么被休?谁该为刘兰芝的死负责?故事结尾男女主人公双双化为鸳鸯有何寓意?现代社会如何正确评价焦刘的爱情悲剧?”等一系列问题。我见学生热情高涨, 对课文理解较透彻, 在讨论中仅做及时点拨, 未掺杂自己的任何观点,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层次解读作品, 最终他们的收获超出了我先前的估计。

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能提出个人的见解, 养成存疑, 解疑的好习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时常把德育渗透在书本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有时看到新闻报道, 法律故事也会在授课中和学生讨论。例如一则新闻报道说:“济南一公交车上七名中学生都不给老人让座, 遭到其他乘客的谴责。对此现象你有何看法?”此问题一提出, 学生们一片哗然。有学生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今天尊重老人, 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学生应该给老人让座。”“中国人口已经老龄化了, 随处可见老人, 学生给老人让座是应该的。再说年轻人体力好, 站一会儿也没事。老人站时间长了可能就会撑不住。”也有学生持反对意见:“学生学习压力大, 如果坐公交车时间长却没有座位, 会影响一天的学习效率, 不让座也无可厚非。”“应该给学生准备校车, 不再去挤公交, 也就不存在给老人让座不让座的问题。”还有学生提出:“国家应想办法解决交通压力大的问题, 号召老人错过上班上学高峰再出行;再说车上乘客也应让座, 而不是一味指责学生应该让座, 大家应该互相体谅。”这是一个看似与教学没有关系的问题, 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不是培养所谓的“偏才”、“怪才”。

有了疑问就成功了一半, 知大疑则大进, 知小疑则小进, 不知疑则不进, 质疑解疑自然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二、互助合作法

教师在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后, 学生由于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有限, 往往很难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此时他们需要与同龄人之间进行讨论探究, 逐层走向深入, 或许他们的思维还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思路。此时也要求教师拓宽思路, 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和参考答案, 允许学生在合理合情的范围之内做出假设和推理。

例如在讲授《荆轲刺秦王》这一课时, 我提示学生, 假如你生活在战国, 且非秦国国民, 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此时的你恰好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士阶层的一员, 你会和荆轲一样作为刺客去刺杀秦王吗?假如你是秦王, 在六国统一大业即将完成之际, 你是否会预料到反秦刺客的到来?如果预料到了, 行刺未成功, 侥幸活命, 那么又该做哪些反思?我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讨论, 一组是刺客, 一组是秦王。要求:⑴先在组内讨论, 准备充分的理由。⑵在争辩过程中, 当你觉得被对方说服, 可改变你的选择, 并变动座位。

不多久, 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有学生支持刺客行动, 理由是无国那来家, 国灭自己也就成了亡国奴, 只要计划周密, 刺秦就是可以成功的。荆轲之所以没有成功, 原因很多:其一, 荆轲所待者, 应该是他的最佳搭档, 其人居远未来。而燕太子丹派来的助手不一定能和荆轲配合默契, 埋下了失败的因子。其二, 秦舞阳临场恐惧, 留下荆轲孤军作战。其三, 秦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 即使行刺秦王成功, 也顶多给秦国制造一些混乱, 延缓燕的灭亡, 但改变不了历史的大趋势。另一组同学站在秦王的立场, 认为秦王既然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就应该有个人危机感, 对六国来宾亦应有必要的防范, 例如史书记载秦律规定任何人不得靠近秦王十步之内, 朝廷上不得执兵器等, 如果不是秦王一时的疏忽大意 (相信宠臣蒙嘉的话) , 荆轲根本就不可能靠近秦王, 更别提刺杀行动。秦王如果侥幸逃脱, 就应该想到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反秦力量, 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 方针策略是否过于残暴, 对被征服地区的臣民安抚工作做得够不够好……对学生的辩论, 提出的见解要及时做出点评, 提出建议。我以为站在哪一方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学生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后, 并条理清晰地陈述出来了, 此种参与意识, 思维能力是最可贵的。

这种分组讨论, 是教学的一种新机制。它引入课堂, 解放了学生,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尽情发挥, 在辩论中拓展了思维, 展示了个性, 也较好地锻炼了口语表达的能力。在教学中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体

WENJIAOZILIAO

现, 使其潜能得到挖掘, 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得以发挥。

三、课外拓展法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明确课堂产生的大量问题, 需要学生在课外去探索,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创新的情感。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只是线索, 轮廓, 方向, 学习时应该向外拓展开来, 向内挖深些。这就需要师生合作探究, 向课外探究, 向社会探究, 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去探究。例如学了《林黛玉进贾府》我建议学生课外阅读《红楼梦》, 并和他们讨论这本书的主题思想, 现实意义, 宝黛爱情悲剧的时代原因等。学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为了更好地把握海明威的创作风格, 笔者和学生共同阅读了《永别了, 武器》, 讨论他的硬汉精神与厌战情绪。特别是在学过了《蜀道难》后, 引导学生体会李白诗中的深深隐忧:仕途的坎坷, 才华被压抑, 报国无门, 引荐无人, 纵有冲天豪气, 却无人赏识。且据考证, 李白根本就未去过蜀道, 全篇是想象之作。再联系学过的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作品风格中大胆的想象, 丰富的夸张, 学生的体会也就更加深刻。学生由于知识面宽了, 视野广阔了, 写作水平也无形之中提高了, 文学修养也上了一个台阶, 理解能力也提高了, 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课堂虽小, 却是传授知识的天地, 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更要做到“教书育人”, 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知识, 并能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把所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对生活起到指导与启示的作用, 是每位教师的心愿。课堂最终会变成一个纽带, 一头联系着知识的载体教材, 另一头连接着接受知识, 融知识为内在力量的学生, 中间是教师的桥梁作用, 只有三方面协调好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才会真正落实, 在体验与领悟、探究与发现, 把握和发展中, 让现代语文教学在课堂上真正焕发它的生命活力,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主动性 篇2

中心小学

闫秋焕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应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应是主动参与,要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要取得成功,需要教师的指导影响,但最终还要取决于学生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新时代的学校教育观念要转向终身教育的观念,“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取决于学生是否“愿学”、“会学”、“善学”。我在此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愿学”

语文教学活动,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我们首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现代老师要唤回学生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学生“思维无禁区”,让学生们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如在《一路花香》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交流“这则寓言究竟说明了什么道理?对我们做人究竟有什么启发?学生紧密联系实际,举出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例子进行交流讨论,谈了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样,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产生。

2、巧妙设问以激发学生好奇。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

3、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兴趣。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赏”这原则,后进生一主动回答问题,即使回答不够完美,我会赞赏地说:“你勇气真可佳,能大胆回答问题,虽然回答得不够完美,但老师相信下次你会答的更好。”老师的评价如“你勇气可佳”、“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激励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引导学生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

1、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既有利于让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开发学生的智力,又有利于从开发智力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内容,扫除了阅读障碍,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下步的自主参与、自主质疑奠定基础。同时,学生通过预习,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说勤奋》一课,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课文内容,而且,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对童第周,司马光有了解,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还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课文的难易之处,提炼精讲的内容,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教得更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不妨尝试让学生学会问自己、问字典、问别人,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学生的预习质量不断提高。

2、让学生学会自主质疑。课堂质疑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自主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喜欢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入手,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先让学生读课题,接着,面对课题,自己心中有什么疑问,或想从文中了解到什么。此时,学生便会大胆的质疑,如:a、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b、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的?c、徐悲鸿励志学画结果怎么样?这样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兴趣,让学生进入了“我要学”。自主质疑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讨论,如讨论文章的各段是怎样具体叙述的,明确各段描写的具体内容;讨论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领会中心思想;讨论文章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联系,了解写作思路。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讨论,肯定正确观点,排解学生的疑惑,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迅速地进行判断、调控,做出反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内部潜在力,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三、教会学生探究和创新让学生“善学”

1、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做到一课时要有一得。对小学高段学生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课外独立地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时代背景,划出重点词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独立地阅读思考,每个人的所悟暂时保密,当学生都各有所悟,问题不能独立解决,有些该注意的问题而未引起注意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归纳小结。教师要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中起着策划、组织、启迪、督查的促进作用。

2、要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细心激发、培养、呵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如顺向思想与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与聚集思维法,联想、类比思维与求异思维法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异想天开,勇于标新立异,不盲从,不局限于书本,也不迷信书本,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学习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美术欣赏效果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感官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59

中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而美术欣赏课又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审美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修养。

一、美术欣赏的特点

美术欣赏是指学生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从而逐步形成审美趣味,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美术欣赏还需要学生用语言、文字等表述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高效课堂。

二、如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1.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资料,通过自主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在美术欣赏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与欣赏相关的资料,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做好欣赏前的准备,缩短自己与所欣赏内容之间的距离,就容易产生欣赏的兴趣。而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同时课堂内容如果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爱好,就会使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如课本中《漫画·卡通画》说的就是学生日常接触较多并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形象可爱、内容多样的日本、港台漫画受到很多学生喜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放一段卡通视频引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分组讨论课本中的作品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欣赏漫画和卡通画,了解其绘画技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再通过交流感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知道了自己与别人的感受存在的异同。教师此时只需适当点评,画龙点睛。

2.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倡导小组讨论,培养问题意识

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品多出自名家之手。以往,大多是教师出示范画,随后进行讲解。这样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即使有学生提问或者回答也是屈指可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所学内容也没有什么印象,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教师可以尝试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欣赏吴昌硕的《三千年结实之桃》时,有学生会问:“为什么叫‘三千年结实之桃?”教师可以先不解释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认为这幅画为什么起这个名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意见各不相同,最后提问变成了讨论。学生的回答并不一定很正确,重要的是能够积极参与,此时教师再适时点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得到的答案也会更深刻,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3.刺激学生各种感官体验,展现艺术魅力

一般来说,人们会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美,如眼、耳、口、手、脑等。美术欣赏教学中,“看”会使学生在视觉上受到冲击,产生知觉的审美愉悦;“听”能使学生接受审美思想的启示,产生想象的空间以及情感的共鸣;“想”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展开想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欣赏教学中利用多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看得清、听得真、感受深。在欣赏徐悲鸿的《骏马图》时,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骏马的形态各异、雄壮矫健,在视觉上产生美感。接着放一曲《骏马奔驰保边疆》的音乐,此时学生进入了一种情境中,想象着千军万马驰骋万里。紧接着笔者又向学生讲述了当时徐悲鸿先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膺,毅然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以马为主题,刻画了各种铁骨铮铮、雄健昂扬的骏马形象,赋予了它们战争年代的民族气节和精神。这时学生被作者所表现的那种不可侵犯的民族精神深深地感动,随着想象的展开,欣赏活动推向深化,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逐渐领会到作品的内涵和意蕴。

总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是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就是有效的,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自主学习的真谛是什么[J].人民教育,2002(11).

[2]丁祥青.让美术欣赏课动起来[J].考试周刊,2009(28).

发挥学生主动性 篇4

一、用激情感染学生,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交谈, 学生要以教师为长者, 敬重教师, 虚心向教师请教, 构建师生间容易沟通交流的朋友关系, 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师要把学生当做朋友, 同时要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孩子, 是教育培养的对象, 他们每天都在成长, 长身体、长知识, 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每天都在改变。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营造宽松和睦、学生敢于争辩、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氛围, 教师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以语言、行为等影响学生, 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达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教师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设置问题, 布置作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潜能, 让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学生都有被他人肯定的需求, 教师要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 适时地表扬, 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民主氛围, 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 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的办法, 还要有灵活的教学技巧, 富有满腔的热情, 用激情感染学生, 使学生萌发创新的意识, 学习主动性得到培养。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发挥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很愿意上课, 很喜欢语文, 那么学生自然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发挥主动性。 教师上课时, 对教学内容的描述要注意语调、语速, 要渗入感情地讲授, 调动适当的体态语言, 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用自己的情感、行为深深地影响学生, 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 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语文, 置身于课文呈现的内容情节, 提高探求知识的热情。 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的思考, 对课文中作者提供的背景深入剖析, 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全面的认识, 准确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发展状况等。 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 我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了解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从有关语句描述体会作者和山里的朋友感情的深厚。 让学生关注语句中渗透的感情认真阅读, 理解文中采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由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的感受, 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 这样, 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得到拓宽, 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容易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根据课文的内容情景适当地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 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 给予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如果教师能以小组探究方式开展教学, 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这样的课堂教学留给学生较多的学习活动时间和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空间,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技巧,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的导入对一堂课的开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新课之前,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与学生知识水平, 跟学生进行适当的过渡衔接, 让新旧知识得以承上启下的呈现, 对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新课教学有良好的功效。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 通过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理解问题的深度和回答问题的呈现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 教师提出问题时要体现出对学生的殷切期待, 注意提问的声调与表情, 像朋友间平时聊天的语气, 运用鼓励性语言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 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让学生放松心情、 消除紧张感, 使学生愿意发表意见, 喜欢回答问题, 教会学生敢于质疑, 勇于向教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讨论的作用,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 教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为学生创设能发表观点的情境, 营造民主、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使学生的智慧潜力、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除了让学生愿意学外, 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让学生会学, 善于引导学生讨论问题, 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技巧, 培养学生思考、发言的能力, 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这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高, 才会主动获取知识, 特别是加深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理清课文中的线索, 从各方面、多角度积极思考问题, 主动探求知识,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拓展思维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挥学生主动性 篇5

生物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就目前来看,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不仅是主要内容和目标,更是突破口,因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生物学科的当务之急。学生的能力最主要的学习能力,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便成为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模式,以知识内容为载体,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的。从事生物课堂教学几年来,我虚心学习先进经验,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生物课程标准,我探索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于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增长,学生在学校无论怎样努力,所掌握的知识只不过是海洋里的一滴水,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的人,而是具有学习能力的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是教学活动中的“导演”,教师要由传统的设计自我向设计学生转变,创设各种情景和条件,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

生物教学目标应从学生将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程度等角度去制订,生物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中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如我在讲授《细菌和真菌的生活》这节课时除了制订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外,还制订了德育目标,通过讲述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广大群众使用细菌战等可耻行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教育了学生正确认识细菌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从知识点的挖掘、知识点的深度、知识点的能力价值、知识点的德育价值等方面入手。

2.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指导学生去学。

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中的每个知识点,尽可能通过学生的口、手归纳出来,也就是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去设计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把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归纳性质等知识点蕴藏在问题中设计出来,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这样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3.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创设恰当的情景,提出恰当的问题,为所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常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表现为争先恐后发言,努力表现自我,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同样的权利,为每个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

三、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科学地创设生物教学情境

生物学习情境是指具有一定生物知识和情感氛围的学习活动,它有着承上启下、桥梁过渡作用。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可以通过观看录相、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图表、观察实验、质疑甚至某个小故事或谜语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适时、含蓄地提出有趣、诱人且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的灵感。这样用问题把学生组织调动起来,用问题来组织教学,用问题来实现知识点的过渡,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欲罢不能,欲说还休。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讲完了发酵的原理之后,就创设了一个学生分组实验、质疑、释疑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利用老师给他们的实验材料进行小组实验。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2.提出的问题要有连贯性

生物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事先把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使之有一定的连贯性,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且层层深入,这样使学生有一个完整、连贯、系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思考,便于学生对问题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问题的层次设计要与学生个体能力层次相吻合。应从学生潜在的水平出发,巧妙地设计思考的阶梯,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层层推理,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刻掌握知识并主动发展。

四、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密度,加大学生的活动量。利用先进、直观、生动的电教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内在潜能,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有时在教学实践中,我把电化教学手段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发挥学生主动性 篇6

【摘 要】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课堂改革势在必行。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效果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也是我们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要实现初中生物课堂的高效率,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将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了解获得知识的途径及知识本身。重视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主动性;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首先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采用新的手段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突出他们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一、重视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生命的奥秘最容易引发人们的探究欲望;生物学的发展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历程,其中不乏精彩的人物和事件;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很多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的学习内容也很适于开展实验和探究。这些都是生物学科发掘情感价值、目标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一个人一但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二、让学生的自主预习成为一种乐趣

要实现问四十分钟的课堂要效率,那么学生课前的预习就非常重要。导学案是教师体现其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以及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也是提高课堂效率,保证学习效果的有力凭借。导学案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要具有从简到难的层次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题目形式不能太单一而缺乏变式;题目要尽量设计的与生活贴近,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预习,乐于预习。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首先应表现在知识的获取与问题的发现都应该学生,教师只需要在导入方面做好引导。一位美国校长曾经这样评论中国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扎实,学习特别勤奋;但是,中国学生只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而且,这些答案几乎就是教师课堂上所讲的,或者,就是课本上所写的。这样的学生是很少有创造力的。最有创造力的是那些在课堂上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它不可能在书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发现与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条重要措施。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肯定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来解决问题,学生这个过程中的收获才会是最大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四、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去参与

素质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内化性,内化须经过主体才能实现,因而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此,我们的教学应从内容的知识性学习转向动态发展的过程性学习,变由“文化传承”的受动者为“文化再生产”的经营者、参与者。也就是说教学的着力点不再是所谓的课程内容的“精确掌握”,而是教学主体间的对话。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的形式之一,也是实现生物学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的重要途径。所以生物教师要通过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讲,对教材中所选编内容进行观察与实验。在学生不断地观察与实验这一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五、注重科学的评价,实现高效课堂

评价是所有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向性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重要保障。丰富教学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教师及时真诚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生物的自信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能最大程度的激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使生物课堂焕发着无限的生命活力,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再是一个期末的分数,它变的更立体、更生动,更系统,能更全面、更有效地扫描和透视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明玉.对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J].教改创新,2013(36)

[2]张连喜.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思路及策略[J].课改研究,2012.12(26)

[3]钱世梅.浅谈农村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0.12(198)

【作者简介】

苗琼(1986.9.26-),女,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级,硕士,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教学。

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篇7

一、激活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育中, 由于师道尊严, 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 说对了还好, 说错了反而招来批评, 于是干脆闭口不答, 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我认为从事旅游工作, 需要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刚刚进入此专业学习的学生虽不具备相关的素质和意识, 但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创设情境时, 首先得创造环境, 然后进行分层入境, 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进行多媒体教学来巩固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穿插游戏和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加以灵活运用, 顺便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巧记的方法。对于学生的表现应该及时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比如:《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专业课, 它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着重介绍了各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 以及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根据这些内容, 我先通过录像, 让学生欣赏风和日丽的江南暖春, 银装素裹的北国隆冬, 雄踞天下的青藏高原, 碧波万顷的汪洋大海等, 让一幅幅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精美逼真的景观呈现于学生面前, 这使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我再让他们说说:看到这美景, 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 你一言我一语, 言语通顺, 精彩绝伦。创新意识在这里悄悄萌芽。我大力表扬、鼓励和引导, 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 个个跃跃欲试, 自信地发表意见, 课堂从此成了创新意识的沃土。“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性的过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 从有疑到无疑, 再产生新疑, 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 发展学习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二、情境教学, 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如果对旅游产生了兴趣, 有了学习的动机, 就会去注意它, 接近它, 研究它, 理解它, 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就会开足马力,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这时, 学习旅游对于他们来说才是一种乐趣, 而不是一种负担。这也正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最高境界。同时应将学习过程视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积极探索的起点, 是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动力。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 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时要先了解学生错误行为出现的原因及表现水平, 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要慎重选择教育方法, 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三、鼓励求异,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所以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 层层设疑布难, 设疑生情, 设境生情, 使学生进入角色。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会使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 教师启发性的表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而传统的教育, 来自外部的权威束缚太多, 学生很少有心理自由, 限制了他们创造性的发展。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当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细致地观察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 从中找到科学的教育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创新性。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灵活性、创新性。同时, 还要让学生明白, 创新并非天才独有, 创新存在于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 人人都有创新的能力。

比如:《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旅游服务行业互相交叉的一门运用性学科,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灵活多变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其中客人投诉的解决和案例分析的教学, 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法, 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 使学生在了解和研究别人的实践中, 深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掌握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能力;也可以采用模拟情景法进行分角色模拟演示, 体验不同人的心理感受;或者运用课堂讨论法来设置问题开展讨论, 让学生畅所欲言, 提出各种看法、意见;当然也可以通过自我演示法, 通过学生自我展示、模拟演练等活动, 把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并配合画面的播放,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再通过适当的设疑、点拨,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重视实践,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陶行知创造教育论著名的观点“教学做合一”指出:“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去创造。”因此, 在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还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动手去学、去做。而极具趣味性的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 会使学生感觉不到课业负担的压力。

在课堂设置中, 应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 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求新知, 开发学生的智能。教师可采取启发性、探讨性教学, 让学生领悟到“事非经过不知其法”的真谛。旅游专业知识属于较为特殊的学科, 牵涉面广, 知识内容丰富, 服务性强, 教材有独特的知识面和相关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全力实践。可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到最新景点去实习, 因为最新景点的旅游文化还不成熟,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 旅游各方面的条件准备都还不充分。实践活动不仅能完善旅游文化,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旅游专业教师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 才能培养学生的“四会”能力, 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带着自信投入到人才竞争的市场中去, 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和发展方向。

总之, 旅游专业课堂教学, 一定要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从单纯性的知识记忆、技能模仿向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向转化, 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旅游专业各门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 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以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

摘要:旅游专业课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 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 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新情境, 使学生在新的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充分调动起学习旅游课程的兴趣, 激发出学习旅游的热情, 展开丰富的想象, 从而培养创造力与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用富有激情的语言,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碰撞出智慧与创新的火花。

关键词: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思维训练

参考文献

[1]舒惠芳.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 2004, (7) .

[2]刘建平.旅游专业导游理论与实践 (高等院教旅游专业21世纪规划教材) .

如何发挥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 篇8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就应把教师的讲读、阅读变成学生的自学, 并由教师分析、传授变成学生自己阅读、分析和表达。这种教法, 学生为之兴奋, 为之欢呼, 因为它彻底改变了“教师讲, 学生听”或“教师问, 学生答”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依赖为自主, 变听讲为自学, 变接受为获取,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示自己见解的机会。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成绩。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 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 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 不知道他的需要。老师因为放下架子, 又尊重学生, 学生感到在教师的心中有一定的位置, 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 从教师既严格要求又耐心帮助中, 感受到“苦心”和“爱心”。这在学困生的身上表现尤为明显。由于师生间互相尊重, 这些学生则竭力予以回报, 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三、讲究课堂提问,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到喜欢而产生的情绪, 对小学生来说, 就是一种好奇心, 也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开始。培养儿童的兴趣可以从多方面着手进行, 讲究课题提问便是其中之一。老师把问题交给学生展开讨论, 在学生回答后, 老师适当地加以点拨, 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既掌握了知识, 又养成认真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画重点、写体会,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生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或段落理解文章内容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这种方法, 是培养学生在自学时自觉地理解语言文字中包含的思想内容。作者是通过文章一字一词一句一段来表达思想内容的, 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往往是通过一些重点词句和段落来突出表现的。我教学生在阅读时找出重点词句和段来, 指导他们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句或段的含义,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和作用。

五、因势利导, 夯实自学基础

教学生由整体到部分, 再由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方法。学生常常读了一遍课文就知道大概内容, 自认为就学会了, 实际只是接触文章表面而已。我教学生自学, 就是教他们学习的步骤, 先是由整体到部分, 然后再由部分到整体。知道了大概内容还远不够, 还要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再引导学生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学习。通过重点词句段理解内容后, 又再细读课文, 思考分段, 归纳中心思想, 表达形式有什么特点等。这样既能“钻”进去学, 又能“跳”得出来, 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总之, 教师因势利导, 逐步培养学生步步深入的学习方法, 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同时, 使学生在认识事物时, 既看到全面, 又看到一般, 掌握认识事物的过程, 为以后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切实抓好课前预习,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抓好课前预习, 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养成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课堂教学实践看, 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只要预习得好, 要求举手发言的则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尝到了获取知识的乐趣.因而他们的积极性高, 思维活跃, 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阅读能力迅速提高。

七、鼓励质疑问难, 增强求知欲望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说明了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在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求知欲望。这里面, 我们必须解决几个具体问题:一是教师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 不仅要摒弃“满堂灌”, 而且要改变“满灌问”的毛病, 留有空间, 保证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质疑问难。二是有些学生胆小害羞, 不敢或不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教师必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和他们谈心, 了解情况, 帮他们解除思想顾虑, 教给方法, 使它们放下包袱。三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他们提的问题有质量高的也有质量差的, 教师必须同等对待, 认真解答, 以免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让学生发挥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篇9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多读、多说、多听, 在课堂上, 我尽量给每一位同学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鼓励他们“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不要怕出错, 勇敢地把所想的表达出来。在一节课的前五分钟, 是我们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地用英语谈其所想, 或表演短剧, 或唱英文歌曲, 或是做一个简短的演讲, 或讲故事, 总之, 各抒己长, 从各方面锻炼了学生。这个好习惯我一直坚持下来, 觉得大有裨益。

比如在记单词的时候, 让学生根据所学单词编个故事, 利用联想法来记单词, 这样效果就好多了。Wait, have to cow, interesting, cow, tractor, taxi, slowly你如何来记这些单词呢?听听我们学生的创造吧。The tractor is goingslowly。We have to wait for it for a long time。Why not ask the taxi to carry the cow?How interesting it is!很有趣是吧?通过简短的几句话, 学生对单词, 句型都有了掌握。更重要的是他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我们中国学生勤奋好学, 英语基础打得很好,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 在我们学生经过九年的英语教育后, 却形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在这一方面, 我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每天要求学生必须跟读磁带, 磁带内容可以是课本内容, 水平稍好的学生逐渐地可以听一些其他的内容;之后我提的要求便是在大量地得到信息后, 要试着说出来, 不必担心会出现语法、单词的错误, 只要词能达意即可。针对我们学生笔头不行的情况, 我要求他们每天必须有一篇周记, 内容往往是根据教材而定。这样做既有利于对所学句型、语言点的掌握, 更有利于他们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而一些范文, 我又会鼓励学生自己来班里进行朗诵, 这样一来, 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开始时是我要他们来写, 来读, 而后来则成了学生要写, 要讲, 效果大大的不一样了。

二、通过自主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 篇10

一、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树立学生自信心, 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就教育本质来说, 教学活动必须有双向的交流, 没有交流就无所谓教育影响, 也就不会发生教与学的转化。毫无疑问, 英语教学理所当然地需要进行交流。情感交流和发展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积极的情感交流能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 要注意把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以便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交通工具类单词的时候, 可以通过聊天式的问答引出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你们常见的交通工具有哪些?你们乘坐过其中哪些交通工具?”通过提问, 学生就能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 争先恐后地说出他们见过的或乘坐过的交通工具, 从而自然地获得新知识, 同时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弥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温馨的人情味。

在进行语言操练时, 教师应更加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 联系生活。例如在练习职业类单词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家庭成员的职业, 亲戚朋友的职业, 自己理想的职业等。通过这样一些活动, 学生在进行操练的过程中积极主动, 心理压力减小, 往往会有成功的愉悦感, 同时也提高了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二、注重方法引导,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 获得学习的能力, 除了教师平时的指导之外,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上, 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历, 循循善诱, 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物, 玩具、图片、幻灯、多媒体技术, 或利用语音、语调、表情、姿态、动作等, 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语音, 领悟意义, 培养学生借助情景学会猜测、揣测的交流能力。例如在教学动词时, 教师可以配合动作来进行词义教学;在教学名词时,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等来组织教学。这样做既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又能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 英语作为一种表音文字,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大量的例子, 启发学生去体会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 帮助学生找一找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之间的规律, 进而能够利用这个规律来识记、拼读英语单词。这样一来, 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从学习中逐渐领悟到英语的学习特点, 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能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英语“so easy”。

三、培养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根本的学习动力来源。实践证明,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 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 学习效果就越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细心人, 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 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树立远大的理想,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好英语的志向, 进而产生努力学好英语这门学科的强大动力。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 要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分层要求, 学得好的学生目标要定得高一些, 学得差一点的学生目标相应定得低一些, 这样做是为了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教师要让学生的兴奋上升为成功的体验, 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并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发挥学生主动性 篇11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指洋溢在课堂上的气氛和情调。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喜欢”之情,便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氛围。试想,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氛围“刺激”下,充满了求知欲望,群情激奋,每个大脑都在充分运转起来,那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有多大啊!教学中,教师则随教学内容的推进,不时地改变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感情不断激发出来,使他们能始终感情饱满、有滋有味地进行学习,让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始终充盈于课堂。

二、提倡轻松阅读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如讲《林黛玉进贾府》,可用一星期5节课(包括早自习)阅读(阅读时尽量提倡轻松阅读,不要提太多要求,只需划出优美词句即可)。第二星期讨论:划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你认为《红楼梦》真的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顶峰作品吗,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小说中的哪些人物,结合全文谈谈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的性格,你认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在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吗等。课时机动灵活。语文不是科学而是文学艺术,因此在具体内容的课时安排上可长可短,应根据教师个人的学识、修养,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课时数。力争做到让大多数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三、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自己去创造。比如:在讲《鸿门宴》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看谁的人物表现的最到位。对书中提到的人物进行品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既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习诗歌时,举办朗诵比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领悟力和情感表达力。将学生的佳作打印出来,展览并让学生品评。每周交流:或是读书心得,或是新的发现,或是新的构想,或是写出的一句或几句得意句;向报刊杂志投稿或自己创办一份刊物。

四、善于引导

这样的语文课不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老师在其中只起一个引导作用,所有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摸索、归纳,即使与传统答案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该肯定。

五、增加课外阅读量

动员每个学生订一份报刊杂志,交叉阅读。每生在周记本上推荐一篇好文章,并附上理由。学生在上课几分钟朗读一篇美文,并把学生推荐的美文集结成册,供全班阅读。

总之,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大胆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确保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这样,教师才能教的轻松,学生才能学的主动。从而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发挥学生主动性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主动性,提高

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 愉快地接受数学知识, 真正感受数学的奥秘和神奇, 还需要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 学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优秀的教育者都要懂得在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懂得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懂得怎样培养学生健康、活跃的个性思维, 更懂得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营造和谐、愉快教学氛围的重要性。做一名教师很难, 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更是难上加难。发挥学生的特长, 培养学生的研究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成长, 在快乐中进步, 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一) 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给学生上课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设置种种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同, 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主, 教师是课堂的中心, 教师一味地讲解教学任务, 无视学生的感受, 不管学生能不能理解和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早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步伐。它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 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与新课标是相悖的;而启发式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课堂的中心, 学生的反应决定了教师的讲课思路和方法。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是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既要具备一定的难度, 又不能让学生感觉遥不可及。那么, 教师应该如何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呢?我以为, 首先, 教师要具有专业的文化功底;其次,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不能脱离课本;再次, 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概括等属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比如, 我在教授“小学加法的应用”时, 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图画。上面画着几只可爱的小白兔在野外采蘑菇, 让学生算一下一共有几只小白兔。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 很自然地就进入了问题情境里面。

(二) 改变教材的讲授方式, 让静止的知识动起来

虽然新课标已经对小学数学课本的内容做出了很大的调整, 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年龄特点, 可是, 毕竟这些知识是静止的, 要想真正让学生感兴趣, 还得让它们“动”起来。例如, 讲授“10的认识”这节课时, 我别出心裁给这些冰冷的数字长上了翅膀, 变成了学生喜爱的小蝴蝶, 可以飞来飞去, 学生的兴致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学得更加起劲了。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一) 运用生活中的物体, 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知识, 也是一种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我在讲授“认识物体和图形”时, 找了很多学生喜欢的东西。有小卡片、积木、小皮球、牙膏袋等, 把它们装进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上课了, 我拿着袋子问学生:“你们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学生都非常好奇, 纷纷猜起来, 说什么的都有。我又让学生摸一摸袋子, 感受一下里面装的是什么。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 我把袋子打开, 倒出了里面的东西。由于学生参与了其中, 因此, 学习热情非常高。

(二) 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 感受参与的喜悦

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内容当中, 无疑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 在教给学生“连加连减的运算”时, 我特意准备了几个小天鹅面具, 让学生带着头上, 来扮演小天鹅。学生能参与到活动当中了, 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

三、开展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现在的学生, 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没有和别人一起合作的经验, 可是, 我能感受到他们具有很强的合作意识, 特别想和同学一起活动。为了让他们从小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我先让他们从同桌练起。比如, “数一数”中, 我让同桌两个人配合完成, 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在讲“认物体”时, 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合作小组, 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 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 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上一篇:管道问题处理论文下一篇:新生儿脐带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