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2024-10-03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共11篇)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篇1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法学院团委花瑞锋

一、社团的功能与作用

学生社团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生”之间的交往,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

学生社团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简单的学生群体,它越来越趋近校园文化的中心,也不再是校园文化的附属品,而成为其建设的主力军。其自我教育的功能在校园文化中凸现出来,越来越成为学生自我教育、适应竞争社会、迎接未来挑战的重要载体。具体来说,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下列功能:

其一,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具有较好的教育、导向、凝聚、娱乐和参与功能,校园文化营造一种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把文化精髓内化为风格、习惯、观念、精神。校园文化的形成与校园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而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的、最经常的组织者是社团。

其二,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创造功能。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创造功能。特色校园文化需要建立有特色的社团和社团活动。

其三,社团对校园文化的承载功能。社团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使校园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生生不息、传承不衰。

社团成员的群众性决定了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而其产生的自发自愿性则要求社团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方式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

性。此外,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隐性功能与其他载体也有所区别。

二、社团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

1、高校对于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和重要性缺少正确认识,对社团活动缺少必要指导和支持。社团缺乏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和资金投入,组织学术性的活动难度比较大,活动往往停留在较低的层面。

2、校园文化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和管理机制的先天不足已经成为社团发展的主要瓶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从校方来说,目前各个高校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并不鼓励或者支持学生走出校门组织活动,不少高校的《社团管理条例》中有类似“社团一般不得跨校组织活动,如确有需要,须经社团申请由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的明确规定;而且很多社团具体来说属于各院系团委的管理范围,如果跨院系的社团联合组织活动,指导老师、资金等问题往往需要特别进行协调;从学生社团自身来看,也缺乏联系合作的意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社团管理机制的先天不足导致社团活力不足,往往出现“一抓则死,一放即乱”的状况。

3、社团活动缺乏创新,易于落入俗套。有些社团组织的活动没有新意,没有能够真正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然后集思广益,多出好的思路,总是沿着陈旧套路交出的“应景文章”难免缺乏吸引力。

4、社团骨干的素质达不到高标准,有的负责人能力达不到要求,有的负责人任人唯亲,搞小团体,有的负责人收了会费之后也不精心筹划活动,平时难得露面。

5、社团活动的主体自身的不足成为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很多学生专业知识基本功不扎实,缺乏主动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理论研究训练的意识;由于我国中学固有的文理分科,使得大学生思维模式

易于固定单一,加上不少学生平时忙于应付英语、计算机的考级,对其他知识不够重视,使得知识面越来越窄;不少学生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对现实生活、个人前途的功利性考虑得多,对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思考得少,所得更少,缺乏社会责任感;有些学生一味追求个性的张扬而忽视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缺乏对集体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宿感;不少大学生自觉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增强的就业压力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心理负担加重,易于导致心理失衡。

三、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独特作用的有效途径

从观念层面看,首先,应正确认识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将社团建设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寻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对独立的社团之间的切合点。其次,不同类型的社团应发挥不同的作用。服务性和实践性社团、学术性社团、文体型社团应各有侧重。再次,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团和社团活动,提倡适度参加,避免出现盲目从众、一哄而上。

从操作层面看,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一体两翼”格局,做好“三管”、“四有”工作,为社团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一体”指团组织,“两翼”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重视,加大关注、投入力度;做好“三管”即管思想、管政治、管社团负责人。在社团内部设立党团组织。如我院在大学生法学协会建立了团支部,通过会员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及支部书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与活动之中,达到既注重素质拓展,有注重凝聚人心,既突出活动的群众性,又不放松思想政治教育。“四有”即有一个规

范的管理机构,有一位指导老师,有一套奖惩方法,有一定的经费来源。

2、重视社团干部的培养,完善社团干部任用机制。组建战斗力强、称职的社团骨干队伍,为社团建设提供队伍保证。

3、多方筹集经费,加大投入,为社团活动提供物质保证。

4、加强社团开放性建设,拓展社团活动的空间。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系统的子系统,需要大系统相应的环境供给来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大系统对社团系统的环境供给包括人力、物质、资金、信息和制度保障等等,这些必要的环境供给对社团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仅仅依靠课堂教育和现有封闭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是远远不够的。

5、进一步扩大社团活动的灵活度、自由度,作到收放有度。学生社团应当和学生会的侧重点不同,在保证政治上的方向性和接受上级宏观指导的前提下,扩大社团活动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社团成员的实际要求举办类型多样、内容多彩的富有群体色彩有个性的社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的活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篇2

一、制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 一些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娱乐休闲性强、内容陈旧、活动范围小、含金量低、启发性不强、影响力不大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 进而影响了校园文化的繁荣。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 社团自身建设不规范, 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1. 社团畸形发展

目前, 高校学生社团大致分为新闻宣传类、文艺类、志愿服务类、娱乐类、体育类、实用类、科技类等, 文化、体育、艺术类社团比较多, 科技类社团少之又少, 这就使得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仅仅局限于娱乐休闲方面, 形式单一。

2. 社团发展水平不均衡

由于学校对学生社团支持力度不一, 社团自身的发展基础也不一样, 社团的发展良莠不齐。例如:有的社团起步早、发展快, 拥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有的社团起步晚、发展慢, 只有区区十几人;也有一些社团开局比较好, 但发展一段时间后就因种种原因出现了难以为继的断层现象, 甚至中途夭折;还有一些社团只图形式, 缺乏实际意义。

3. 社团自身规划失范

一些社团不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规划、管理, 导致无疾而终。例如:一些社团好大喜功, 生拉硬扯, 盲目发展会员, 以人多势众自喜, 不求进取;一些社团搞关门主义, 不重视吸收新成员;还有一些社团严重缺乏民主空气, 独断僵化, 搞“近亲繁殖”, 出现“拉山头”的现象。

4. 社团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

许多高校的社团都是各自为政, 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 使得大部分社团开展活动时沿袭以前的模式, 从而影响了社团的创新发展。

5. 社团文化传承的连续性被破坏

社团文化的传承, 连续性是重要前提, 否则就会形成文化断层。由于缺乏高年级社团负责人的“传、帮、带”, 低年级社团负责人对社团的建设往往感到茫然, 许多社团只继承了名号, 却无法在工作上有效地继承, 更谈不上创新了。

(二) 学校管理不够规范, 激励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1. 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 社团作为学生的自发性组织, 在政治地位、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方面与传统的党团组织相比均处于劣势, 各级各类社团多由学生会甚至其下设的社团部管理, 学生社团的具体事务 (包括社团经费、社团内部负责人的任命等) 一般都由学生自主管理, 所以, 社团发展的自主性规律与传统党团工作思路的矛盾就比较突出。一方面, 缺乏专职社团管理工作者对社团的发展进行具体指导, 有些高校即使有人对社团的发展进行指导, 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视野也比较局限,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团的发展;另一方面, 高校出于一种良好的主观意愿和整合社团的工作理念, 人为地规划、约束社团的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社团发展的规律。

2. 支持、帮扶力度不够

学生社团需要一定的活动场所和资金, 而不少高校都难以落实。就目前情况来看, 很多学生社团基本上没有活动经费, 所有活动都要靠自筹经费来开展。

3. 对社团的指导不到位

正确指导高校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是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许多教师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为学生社团的创办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 在一些高校, 指导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承认, 或者不给计工作量、不给付报酬, 或者不作为工作考核、评先、升职的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4. 缺乏完善的社团工作评价激励机制

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这项工作高校应该确定明确的导向, 建立科学的标准, 定期进行检查评估、表彰奖励等, 使学生社团工作纳入整个学校的管理系统, 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认可。但目前不少学校都对此不够重视, 甚至任其自然发展。

5. 保障服务不够

学生社团虽然是群众性团体, 但它的发展和成熟却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特别是在与社会联系方面, 更需要学校为之牵线搭桥。因此, 学校应充分发挥优势, 积极为学生社团服务。但目前的情况是, 在服务意识和服务措施等方面, 许多学校的情形并不令人满意。

二、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中的主体作用

在新形势下, 高校应当针对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采取及时有效的办法, 准确把握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 努力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路子。

(一) 树立发展规划意识, 不断完善社团自身建设

1. 树立社团主体意识

学生社团要想大力发展, 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各部门的配合和全体成员的努力。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社团成员自己还要有主体意识, 即自我成才的意识和奉献意识, 只有这样, 学生社团才能不断创新、发展。

2. 强化社团的发展意识

每一个学生社团都应当既重眼前又重长远, 既重创办又图发展, 解决好保持社团连续性的问题, 特别是要做好社团的长远规划, 主要负责人的换届, 新社员的发展与老社员的传、帮、带工作, 这样才能使社团健康发展。

3. 重视社团的品牌意识

学生社团开展活动要讲求效果, 力求创新, 找方子, 出点子, 寻求适合本社团发展的好路子, 这样才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4. 加强社团的科技意识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 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时也要加大科技含量。只有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着眼于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服务, 学生社团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 加强社团管理、引导和服务, 不断培育、发展社团

1. 加强领导, 确立社团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

高校要建立学生社团统一领导、指导的组织管理机制, 理顺各方面的关系,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真正确立学生社团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的观念, 并将其落实到各个教学单位和教学人员的实际工作当中。

2. 建立健全各种机构、制度

要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 制定章程, 设立常务机构, 统一管理各社团, 严格考查、选拔社团负责人, 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 使之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3. 加强服务意识, 为社团发展排忧解难

高校要为社团开展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 下大力气抓能够转化成生产力的科技项目, 全方位为学生社团的成长服务, 促进其良性发展。

4. 加强社团指导, 提高指导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高校应为学生社团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 把其对社团的指导工作记入工作量, 并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 提高指导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5. 制定评估激励机制, 促进社团健康合理可持续发展

高校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奖励与淘汰机制, 对社团工作进行评估, 对开展活动较多、较好的社团给予一定的奖励, 增加活动经费, 对有突出贡献的社团成员也给予适当的奖励。

摘要:高校要高度重视、积极扶持、正确引导学生社团发展, 使学生社团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 加强管理, 搞好建设。只有这样, 学生社团才能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繁荣校园文化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瓶颈,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小云, 王辉.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2) .

[2]杨宝忠.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要求[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篇3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瓶颈;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高校都实行了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学生的组合由以班级为单位的单一形式转变为以教学为单位的班级、以兴趣为单位的社团等复合形式,这为新时期学生社团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学生社团的发展。

一、制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一些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娱乐休闲性强、内容陈旧、活动范围小、含金量低、启发性不强、影响力不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进而影响了校园文化的繁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社团自身建设不规范,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1.社团畸形发展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大致分为新闻宣传类、文艺类、志愿服务类、娱乐类、体育类、实用类、科技类等,文化、体育、艺术类社团比较多,科技类社团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仅仅局限于娱乐休闲方面,形式单一。

2.社团发展水平不均衡

由于学校对学生社团支持力度不一,社团自身的发展基础也不一样,社团的发展良莠不齐。例如:有的社团起步早、发展快,拥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有的社团起步晚、发展慢,只有区区十几人;也有一些社团开局比较好,但发展一段时间后就因种种原因出现了难以为继的断层现象,甚至中途夭折;还有一些社团只图形式,缺乏实际意义。

3.社团自身规划失范

一些社团不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规划、管理,导致无疾而终。例如:一些社团好大喜功,生拉硬扯,盲目发展会员,以人多势众自喜,不求进取;一些社团搞关门主义,不重视吸收新成员;还有一些社团严重缺乏民主空气,独断僵化,搞“近亲繁殖”,出现“拉山头”的现象。

4.社团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

许多高校的社团都是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使得大部分社团开展活动时沿袭以前的模式,从而影响了社团的创新发展。

5.社团文化传承的连续性被破坏

社团文化的传承,连续性是重要前提,否则就会形成文化断层。由于缺乏高年级社团负责人的“传、帮、带”,低年级社团负责人对社团的建设往往感到茫然,许多社团只继承了名号,却无法在工作上有效地继承,更谈不上创新了。

(二)学校管理不够规范,激励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1.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社团作为学生的自发性组织,在政治地位、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方面与传统的党团组织相比均处于劣势,各级各类社团多由学生会甚至其下设的社团部管理,学生社团的具体事务(包括社团经费、社团内部负责人的任命等)一般都由学生自主管理,所以,社团发展的自主性规律与传统党团工作思路的矛盾就比较突出。一方面,缺乏专职社团管理工作者对社团的发展进行具体指导,有些高校即使有人对社团的发展进行指导,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视野也比较局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团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出于一种良好的主观意愿和整合社团的工作理念,人为地规划、约束社团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社团发展的规律。

2.支持、帮扶力度不够

学生社团需要一定的活动场所和资金,而不少高校都难以落实。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社团基本上没有活动经费,所有活动都要靠自筹经费来开展。

3.对社团的指导不到位

正确指导高校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是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许多教师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为学生社团的创办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一些高校,指导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承认,或者不给计工作量、不给付报酬,或者不作为工作考核、评先、升职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4.缺乏完善的社团工作评价激励机制

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这项工作高校应该确定明确的导向,建立科学的标准,定期进行检查评估、表彰奖励等,使学生社团工作纳入整个学校的管理系统,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认可。但目前不少学校都对此不够重视,甚至任其自然发展。

5.保障服务不够

学生社团虽然是群众性团体,但它的发展和成熟却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在与社会联系方面,更需要学校为之牵线搭桥。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优势,积极为学生社团服务。但目前的情况是,在服务意识和服务措施等方面,许多学校的情形并不令人满意。

二、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中的主体作用

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当针对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办法,准确把握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努力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路子。

(一)树立发展规划意识,不断完善社团自身建设

1.树立社团主体意识

学生社团要想大力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各部门的配合和全体成员的努力。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社团成员自己还要有主体意识,即自我成才的意识和奉献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社团才能不断创新、发展。

2.强化社团的发展意识

每一个学生社团都应当既重眼前又重长远,既重创办又图发展,解决好保持社团连续性的问题,特别是要做好社团的长远规划,主要负责人的换届,新社员的发展与老社员的传、帮、带工作,这样才能使社团健康发展。

3.重视社团的品牌意识

学生社团开展活动要讲求效果,力求创新,找方子,出点子,寻求适合本社团发展的好路子,这样才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4.加强社团的科技意识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时也要加大科技含量。只有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着眼于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服务,学生社团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加强社团管理、引导和服务,不断培育、发展社团

1.加强领导,确立社团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

高校要建立学生社团统一领导、指导的组织管理机制,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真正确立学生社团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的观念,并将其落实到各个教学单位和教学人员的实际工作当中。

2.建立健全各种机构、制度

要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制定章程,设立常务机构,统一管理各社团,严格考查、选拔社团负责人,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之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3.加强服务意识,为社团发展排忧解难

高校要为社团开展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下大力气抓能够转化成生产力的科技项目,全方位为学生社团的成长服务,促进其良性发展。

4.加强社团指导,提高指导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高校应为学生社团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把其对社团的指导工作记入工作量,并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提高指导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5.制定评估激励机制,促进社团健康合理可持续发展

高校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奖励与淘汰机制,对社团工作进行评估,对开展活动较多、较好的社团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加活动经费,对有突出贡献的社团成员也给予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

[1]王小云,王辉.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

[2]杨宝忠.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要求[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篇4

一、抓宣传教育,在提高妇女素质上狠下功夫

一是以“五五”普法启始年和妇女“法制宣传年”为契机,在全市深入开展普法宣传进村庄、进社区、进学校、进公共场所、进家庭活动。年内将进行100场次与妇女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层层培训法律骨干,做到级级有懂法律的专业人员,村村有法律明白人,家家有了解掌握法律知识的成员。二是把“八荣八耻”教育和妇女“四自”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评选活动,组织“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尊敬赡养老人、科学教育子女、夫妻相互忠诚,在全社会倡导人人遵纪守法讲文明、家家尊老爱幼传美德、户户友善互助倡和谐。三是依靠新闻媒体建立“妇联维权发言人”制度,每年从“妇女维权法庭”审理的案件中跟踪二、三件具有社会影响的大要案,以获得“审结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二、抓排查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上狠下功夫

一是加强与公、检、法、司、民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暴投诉站、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和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积极维护受害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健全基层妇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摆上妇联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妇联系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健全完善村组两级妇女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在全市推广铜山县柳泉镇每十户推选一名信息员、一名调解员的成功经验,组织村妇代会主任、十户联调员和巾帼维权志愿者主动深入居民小组及家庭排查矛盾纠纷情况,对摸排出的“问题家庭”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及时调处,定期回访。建立村(社区)信息员台帐,连同排查出的“问题家庭”台帐一并上报县(市)区妇联,对有重大隐患的“问题家庭”及时上报市妇联,指定专人跟踪调解,做到排查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把我市因婚姻家庭矛盾引发的民转刑案件的发案率压降到最低限度。三是进一步完善市、县、镇妇联系统信访网络,完善领导专家信访接待日、重大信访报告、信访统计分析、信访工作目标考核四项制度,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上访妇女的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工作。

三、抓平安创建,在示范带动上狠下功夫

一是在全市开展争创 “零家庭暴力村(社区)”、“无无理上访妇女镇”、“无妇女犯罪镇”活动。二是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创建平安、健康、文明、祥和的家庭为目标,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家庭做起,积极创建“平安家庭”。通过广泛深入的创建活动,在全市形成 “人人关心治安、家家争创平安、村村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力争到2008年底,全市有98%的家庭参加平安家庭的创建,有90%以上的家庭达到“平安家庭”标准,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的稳定,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三是精心培育一批“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户,使“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做到学有榜样,做有标准,赶有目标,推动全市“平安家庭”创建深入开展。

四、抓救助服务,在化解不稳定因素上狠下功夫

一是关注弱势妇女群体,通过“家帮家、邻帮邻”、“爱心奉献、情暖万家”、“春蕾助学”等扶贫济困活动,帮助贫困妇女儿童和她们的家庭及时走出困境。二是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去关心他们,组织他们学法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三是关注徐州籍劳教、服刑妇女及未成年犯,继续开展 “帮教送温暖”、“失足妇女与社会同行”帮教活动,帮助她们树立法律意识和“四自”精神,早日回归社会;继续组织全市女企业家以真诚的爱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好对她们的思想帮扶、就业帮扶和对其家庭的经济帮扶、对其子女的教育帮扶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如何发挥党员在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篇5

一是党支部书记要当好班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带头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要熟悉掌握好党的十六大《党章》有关的组织生活内容及各种制度。同时,各党支部要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对党章党纲的基本知识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和强化训练,切实提高我镇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业务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各党支部要把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列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摆上日常议事日程,要认真开好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党员民主生活会等会议。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度,要做好民主评议党员,评选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各项工作,使我镇党员建设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和落实到农村基层,掀起新一轮的农村经济发展潮。

2、加强党员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工作,不断充实和壮大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发展壮大我镇党员队伍。首先,充分利用一些共产党员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典型事例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在党员队伍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引起广大党员对党组织生活的高度重视,克服马虎应付,敷衍塞责等无所作为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自觉性。其次利用党校阵地对我镇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培训,认真落实学习制度,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通过强化训练,进一步更新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增强党员干部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引导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表率作用。

二是发展和吸收新党员。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营造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光荣的、伟大的党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入党的自觉性。其次,把机关单位和各村(居)委会作为重点,各党支部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吸收和发展新党员工作,发展和壮大党员队伍,使发展党员工作得到顺利推进。再次,要主动去“争”去“抢”在外面打工的年富力强的优秀青年和积极分子入党,使其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不断充实和壮大我镇党员队伍力量。

3、全面落实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一是在我镇全面实施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工作。由镇委、镇府驻片领导挂钩一个村党支部,然后,由村党支部的支委联系3—4名党员,再由党员联系5—6名农户进行开展工作,形成了由镇领导包片,工作组包村,村委会包户,三级联动,全面落实,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使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篇6

12工程管理(1)

胡丛 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中的先进代表,是学生党员的后备军,在学生力量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的的同时,也不断地严于律己,在思想、学习和生活各方面都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党的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既然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先进,严于律己且能虚心向他人学习,那么成为表率也是当仁不让的,我认为在做表率这个方面是不需要谦虚的,因为做表率到头创建优良学风是本着为更好的建设学校出一份力伟目标的,应当是正当的、光荣的事情,所以不仅不能谦虚,还应以做表率带头创建优良学风为荣,而且要事事争当表率,这样才能在周围的环境中创出一种积极创建优良学风的氛围,从而为学校的长足建设提供一个基层的长效的动力。

学风建设对学院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首先要树立模范带头作用,应积极为学校学风建设做贡献。通过这次积极分子小组讨论会,同学们对在学风建设中应发挥怎样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觉悟,激励大家积极投入学风建设中来,为班级乃至学校的学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风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学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良好的学风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和保证。在这上面,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做好自己分内事的同时,要关心学风的建设问题,无论怎样做,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让大家信服,获得大家的认可,体现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例如对于班内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应积极组织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其进行辅导,实现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同时要抓好班级的课堂考勤工作,对于爱旷课的同学应及时督促其去上课,必要时要向班主任及时汇报。还有我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应做到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进取,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拓宽知识面,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树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是相辅相成的,不仅仅要树立认真坚持的态度,更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

另外,我们还要带头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积极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采取给入党积极分子安排具体工作、完成重要任务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使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受教育、强责任、长才干、作贡献。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主动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科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优势,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良好的文化素质和高尚道德精神风貌,让入党积极分子引领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发展的主旋律。

我认为入党积极分子在学风建设中应具体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一、从源头上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群体的学习成绩,把学习成绩做为个入党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入党积极分子同学要自己以身作则,努力学习知识,搞好自己的学习。只有先搞好自身的学习,才能为其它人作出表率。

三、党支部和团支部携手,组织入党积极分子直接参与本班的班级学风建设计划的制定,并在班级学风建设中履行一定的义务。

上由我们建工院团委发起的优良学风建设的活动在本院的学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一年的优良学风的建设活动,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学风建设中,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班级的学风也都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四、建立成绩优秀入党积极分子与成绩较差的学生的“一帮一”。组织学习成绩较好的入党积极分子帮助成绩落后的同学。通过入党积极分子的帮助来帮助落后的同学提高他们的成绩,比如一起上晚自习,这样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我们建筑工程学院的整体学风。并将入党积极分子在一帮一活动中的绩效作为学校评优秀入党积极分子的一个重要标准。

五、在考试前可以为可能挂科的同学进行考前辅导,降低班级的整体挂科率,使同学们认识到平时学习要注重积累的重要性,对于考后已经挂科的同学,也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从问题的源头出发,以便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篇7

一、利用校园现有环境,引入英语课堂教学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最直观的体现。在我们学校,很多地方都透着浓浓的“雅”文化气息———随处可见的精致的石刻、大气磅礴的文化墙、错落有致的鲜花绿树……笔者注重收集这些校园环境资源,尽可能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1 Section C”是一篇通过“There be”句型和各个建筑物的位置来介绍“我的家”的文章,笔者在结束这一课文的教学后,要求学生以“我的学校”为题在课堂上进行作文仿写。在学生动笔之前,先用幻灯片并配以音乐为学生呈现了学校的诸多景点———有写着“勤耕善悟”的奔牛状的石刻,有挂着“做最好的自己”题字的教学楼,有写着“雅致”的巨型的文化石,有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的“逸园”,有立体感十足的“琴棋书画”的文化墙……随着幻灯片的呈现和音乐的伴奏,学生的心渐渐陶醉在这优美的校园环境中,这唤起了学生对学校深深的热爱,这就是他们每日相伴的可爱的校园呀!幻灯片结束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点拨,希望他们模仿课文,用所学的句型和词组把美丽的校园展现出来。学生们兴致高昂,当堂写作,在课堂上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英语小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仁爱版九年级下册“Unit 5 Topic 3Section C”中有一项任务是讨论林肯总统的几句名言:I am a slow walker,but I never walk backwards.(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向后走。)I will study and prepare,and my opportunity will come.(我将学习和准备,我的机会就会到来。)课堂讨论结束后,笔者也给学生呈现了张贴在学校楼梯上方的许多名言:Never say die!(永不气馁!)I can because I think I can.(我行,因为我相信我行!)Never put off what you can do today till tomorrow.(今日事今日毕!)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请学生也对这些这些励志的名言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十分理性,也非常切合当时初三学生的紧张的学习状态。课堂上笔者用了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既鼓励了学生,又复习巩固了课文知识,同时也将学校既有的资源自然地引入在教学中,教学效果明显。

二、挖掘校园人文资源,融合英语课堂教学

校园文化的内涵很丰富,它不仅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物质环境表象,还包含着一股内在的文化力量、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内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发挥着育人的作用。如果我们在英语课堂中也能注意挖掘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人文资源,并将其有意识地融入教学,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2 Section B”主要是用所学的句型来讨论人物外貌长相,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笔者安排了一个“小组合作”的课堂活动,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笔者先给学生呈现了科学家霍金、羽毛球运动员林丹等名人,学生都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接着还为学生呈现了一张女生相片,先请学生也对其外貌特点进行了描述,接着我向他们介绍说,这是三年前从我们学校毕业的一名初三的同学,家境贫困,在高中三年里她靠着自己的勤奋和意志,成绩优异,各方面都表现突出,如今已经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学生不禁感到由衷的钦佩,也为自己的学校感到深深的自豪,借此巧妙地将学校的人文资源融入了课堂教学中。

又如,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3 Section C”是一篇阅读文章,主要内容介绍的是“现代奥运会”。笔者在导入环节中考虑到“奥运会”是世界性的体育赛事,为了拉近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收集了在这个学期里班上学生在校运会上的精彩相片并将其制作成了幻灯片———有学生意气风发的入场式相片,有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努力拼搏的剪影,有令人骄傲的比赛团体总分……当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时,都十分激动,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赛场上,兴趣点一下子被点燃了,借此笔者很自然地将学校的人文资源融入了课堂,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如,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Topic 2 Section B”介绍了一些音乐的类型,有古典音乐、乡村音乐和民族音乐等,课文配套的听力磁带中还有部分音乐欣赏,由此笔者联想到了我们的校歌,它也是一首悠扬的歌曲,学生在音乐课上学过这首中文歌词的演唱。这是一个难得的校园文化资源,结合课文内容,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将校歌歌词改成英文版的,不要太复杂,只要歌词意思相近即可,然后将其唱给大家欣赏,我们将在班级评出一、二、三等奖。收到这样的任务,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在评比时的演唱中,在舒缓的音乐的伴奏下,学生深情地演唱着,将自己对学校的热爱饱含在歌曲中,校歌这一校园文化资源在英语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融入。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升英语课堂教学

校园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不仅能在校园环境的物质形态中得以实现,而且在学校传承的人文精神中也能充分展现。如果我们能把二者巧妙地结合在英语课堂中,结合教材在英语课堂中有意识地开展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活动,那么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充分展示出校园文化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例如,仁爱版九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3 Section B”是两篇初三毕业生的毕业感言的英文演讲范文。笔者在教学结束后,考虑到学生现在也是临近毕业,三年的校园生活一定给他们留下了很多难以忘怀的印象,为了把校园文化尽可能地体现在这一活动中,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三年在校园中所见、所为、所思、所感也在班级做一次毕业演讲。在演讲汇报中,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场面十分感人。学生从优雅的校园环境谈起,校园的幽幽小径,校园的一草一木,校园浓浓的文化氛围,都成为他们今后美好的回忆。学生还谈到了三年的时光里产生的深厚的同窗情,表达了对教师深深的感恩之心,回顾了平时许多的班级活动———歌咏比赛、军训、艺术节、运动会、社会实践、新年汇演……太多的校园美好的回忆令学生有感而发,心情澎湃,当然,最后不忘送上对母校诚挚的祝福。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课堂活动,这次活动渗透了校园文化的诸多内容———不仅是校园环境这样的文化表象,还体现了可贵的内在的校园精神,开展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达到了育人的目的,也提升了笔者的英语课堂教学。

总之,校园文化内涵丰富,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如果我们能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多关注、善挖掘,多想各种方式适时将其自然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一定会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姝敏.浅论校园文化建设与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5(24).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篇8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生党员;基层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6-0024-02

学风是一个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结合;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学生党员是师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要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就要坚持学风建设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动作用[1]。

一、学风建设内容及现状

笔者2014年采取问卷形式针对本院大一至大三700名学生就学风构成要素对学生学风建设影响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收回的63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详见下表:

表1 学风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比较具体,但是由于缺少学习兴趣、自律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这种强烈的反差导致学生希望能借助外力促进自己学习。这些外力因素主要有学校管理、教师教风、社会环境、同学帮助及校园文化氛围等。而这些因素中直接影响学生个人的主要是来自身边朝夕相处的同学的帮助。因此学生党员就承载了老师和同学的殷切希望。

二、基层党组织发展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学风建设大力发展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经过基层党组织严格培养的优秀分子。 “学生党员”首先要保证自己达到普通党员的基本要求;其次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党员,要完成作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学生党员必须是思想过硬、政治过硬、纪律过硬及学习过硬,其中学习过硬是大学生入党特有的标准。因此,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中的学生党员就成了坚决执行学校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抓好学生党员思想道德教育,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抓好学生党员日常管理,促进良好学风的落实;树立学生党员模范典型,引导学风良性转变。

(二)加强学风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发展的基础

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狭义上讲学风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中表现,是在长期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尚。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因此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质量。高校基层党组织就是要在学校培养的学生中选拔思想境界高、政治素质强、专业本领硬的优秀人才进入党组织的队伍。学校只有在良好学习环境下,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更卓越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蓄水池才是基层党组织茁壮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学风建设与基层组织发展根本目的一致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高校通过抓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培养成熟的先进学生党员带动普通学生共同成长、成才。同时,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精英分子,在大学生中大力发展先进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来是新时期新形势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学风建设与基层组织发展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三、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风建设良性循环

(一)树典型,扬模范,引领学风建设健康发展

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在高校中最基层的单位,一个基层党支部的风气不仅影响着党支部成员,更影响整个基层党组织集体。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核心,其职责之一即为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我们应该将这些基层组织中的优秀学生党员作为典型,进行宣传和表彰,让优秀学生党员的事迹感染整个基层组织成员,并且引导这些优秀学生党员去帮助其他成员,让他们有意识的改善基层组织的学习氛围,并且带动身边同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当代大学生。学院通过树立“党员学习标兵”,评选“优秀共产党员”,组织这些先进典型开展学风经验交流会,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进而促进学风建设健康发展。

(二)搭平台,拓渠道,挖掘学风建设新鲜途径

学风建设是高校“三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风评比活动,如党章知识竞赛、创业大赛、文艺汇演、团活、寝室文化节等。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党员之间、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打造干净整洁的寝室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带动优良学风的建设。活动中建立严格的活动评比机制,并将每学期评优与这些学风评比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党员寝室等进行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党员以身作则,带头创建良好的寝室环境,并在学生党员间开展寝室文化评比,创建良好的有学习氛围的寝风,用寝风带动优良学风。此外,新媒体的应用加速了学风建设的传播,扩大了学风建设传播的范围,如微信、微博等。

(三)讲奉献,乐助人,推动学风建设点面共进

党员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学生党员,从大了说,现在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起带头作用。从小了说,在学校要团结同学,要顾全大局,要团结一致。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正能量的形象应该是以学习为底蕴,以活动为载体,用一个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来树立良好的学生党员形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应该承担起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党员先进性,提高学生党员对老师和同学的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意识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向上的;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对象,在学习和生活上予以帮助;这种服务意识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学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保持长期的努力,并且在服务和奉献中让自己得到升华,让自己的党性得到提高。

(四)重过程,看结果,检验学风建设实践成果

在学风建设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试点工作。在学校组织的“2+1”帮扶活动中,我院对个别班级试行了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学习先进分子等群体帮扶班级学习困难学生的方案。经过一年的努力,班级的不及格率由3.9%降至2.1%,不及格人数由15人降至6人,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有所提升,试行效果良好。在试行过程中,学生党员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要多讨论和交流学习经验、学习技巧,组织学习活动,积极为所在的基层组织学风的改善而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二是要敢作敢为、敢讲敢说,指出同学中的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敦促周围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三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专业课老师交流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和培养计划、就业前景、社会需求等,改善部分同学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调动同学门学习的积极性;四是组织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与部分学习困难的同学结成互帮小组,为他们讲授学习方法、讲解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优良学风的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位师生共同努力,基层党组织要以学生党员为抓手,以党员管理教育为手段,充分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学校学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贺颖.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52-153.

[2]王翀.论学生党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才智,2010,24:233.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篇9

大讨论征文文稿 理论文章

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农村法制宣传教育

内容简介:在我县人口中,农民占的比重很大。纵观农民这一群体,有的人受教育机会少、文化水平低,对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更是寥寥无几。新形势下的农民法制观念教育,直接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农村安全稳定、社会安定团结、农村经济发展。本文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针对当前我县农村实际,如何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行探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法制宣传教育做出了作用论述。法律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为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了依据。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律在农村树立大的权威,让全社会形成学法、懂法、护法的氛围,这是当前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法治略阳”创建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维护农村稳定、实 1

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略阳的重要任务。略阳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全县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我县正处于经济社会实现突破发展关键时期,也是各方利益的调整期和矛盾纠纷的凸现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农村法制宣传,要紧紧围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主线开展。在创建“法治略阳”进程中,农村法制宣传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提高对法制宣传教育的认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农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和谐稳定,有利于促进农村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更好的密切党干群关系。要充分认识搞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在“法治略阳”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把法制宣传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谋划,不断加强对法制宣传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法制宣传的制度措施,为农村法制宣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把管理决策的最高依据确定为法律,把法律的宣传教育作为实施管理的最重要的手段。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反映,法律的本质是人民利益的维护神,当群众清楚涉及利益问题在法律上的表述,决策和措施就能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以达到减少矛盾、促进和谐的效果。

二、加快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步伐。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有内在的同一性,民主意味着人民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可以对任何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法治意味着法在社会中具有至高权威,任何权利都在法律的范围内运行。农村工作中要进一步推行“四民主、两公开”工作法,提高百姓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强化法制观念,逐步在群众中形成权利在法律中寻找根基的观念,让法律成为大家的一种需要,为法制宣传创造良好的氛围。首先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法律知识的传播提高农民的法律文化素质,使依法办事成为人们思维和行为的自觉,使法律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武器。其次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教育农民全面深刻地理解法律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保证实行法治得到农民最有力的支持。要向农民宣传农村常用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能力。再次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举办基层农村干部、群众法制培训班,集中时间对农村干部群众分期分批进行轮训,也可以以会代训,或结合工作实际举办相关的法制讲座。

三、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形式。要借助当今社会发展的各种成果,整合各种宣传资源,探索增强普法实效的工作模式。要针对道德规范行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律成为校正道德缺失、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保障。建立各级法制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对村组干部、共产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有计划地对村民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培训。要依托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借助村“两委” 的学习辐射,形成相对稳定的普法宣传机制。在宣传形式上,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充分利用法律赶集、开辟法制宣传教育栏、召开法制宣传大会、设立法律咨询点、调解民事纠纷“以案说法”,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一是开展送法进学校活动。各学校要制定青少年学法实施意见,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每年讲法制课不少于6次。并且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课程,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二是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设置普法教育内容,在企业内部区分不同层次进行普法教育。在企业内部设立了法律课堂,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学法制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学习与其经营管理内容相关的法律知识,普通员工则主要学习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三是开展送法进镇村活动。充分利用农村法制宣讲活动、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坚持组织镇机关干部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讲的形式定期到村,面对面向群众讲授法律知识。组织公安、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法律宣讲团,深入到村组宣传宪法及各项法律法规,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对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四、扎实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继续深化创建“法治镇”、“民主法治村(社区)”等活动,探索方法、推广经验、,稳步深入推进创建活动,维护农村的法治秩序,为全县稳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村民自治是农村政治文明与法

治建设的基础,而完善和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则是促进农村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村规民约”,实施还权于民,让民主和法治精神在农村扎下根,维护和促进农村社会的有序发展。全面实施有关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为农村普法教育的重点。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活动要结合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推行“双五”工作机制,重点排查调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可能转化成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把矛盾消灭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依法打击农村犯罪活动,铲除农村恶势力,扫除“黄赌毒”,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增强村民的安全感。要强化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防止重新违法犯罪,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作者:裴明周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篇10

惠来县东港镇新寮村大学村官郑少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我们当代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广大农村。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毅力、有决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进行锻炼自己的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大学生村官在基层锻炼成长,特别是我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9月,经过组织的层层选拔,我光荣地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并被派选到东港镇新寮村任村书记助理。工作一年多来,我的各项能力均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村官,下面仅根据我本人的观点,就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谈几点粗浅的感受。

一是结合所学专业和特长,紧密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我是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相关工业设计的知识,针对服务“三农”所需的技能虽然有些不是很吻合,但是通过自己的灵活变通,还是有相当多自己在大学院校学习到的理路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农村的工作。比如,我们东港镇新寮村,村两委干部均因年纪大,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人懂得操作电脑。因此,我可以通过我的专长,为新寮村的村委会建立电子资料档案,并接收传输相关文件到镇政府或扶贫挂钩单位珠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这些资料的整理和加工,我可以依托计算机辅助工具,从而提高办公质量和效率。

二是知识结构性存在不足,要从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汲取相关知识。比如关于农业生产知识,作为从大学生村官,存在一些实践不足和技能欠缺是可以

理解的。孔子曰:不耻下问!因此,当我知道自身存在不足时,我会低下身段,向农民朋友请教,学习农业知识。这样一来,我就可以更好地走近农民群众,与他们打成一片。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建立起信任。我要跟农民打交道,当然需要学习这些必要的农业生产的知识,比如季节对种植的重要性,气候以及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等。有了这些基础的知识,我跟农民打交道才不会出现瞎指导、乱指挥等荒谬的错误。所以,我觉得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的过程,是可以作为与农民朋友建立深厚感情的重要方式。

三是要扎根农村,有全心全意为新农村服务的坚定信念。我在来到农村这片热土工作之前,对农村的景象、工作条件的期望均是自己的脑海里的想象。当我来到东港镇新寮村,我发现很多情况跟自己原先脑海里的想象有着很大落差,甚至截然相反。我们新寮村竟然没有通自来水,甚至于整个东港镇都没有通自来水。村容村貌相当落后,环境卫生十分恶劣,村民素质普遍低下。刚来到这里工作,心理肯定有很大落差。但是我有坚定的信念,我来到这片土地工作的目的就是——全新全意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我的力量,并且历练自我,完善自我!所以,我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并很快适应了环境。我对大学生村官这份工作,充满激情与期望,因此我并没有被当前恶劣的条件击败或者打退。我就是用这样坚定的信念作为我深深扎根农村基层历练自己的力量源泉。

四是能够不断拓展业务能力,扎实开展并完成上级指派的工作。第一,我要协助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辅助他们完成农村的各项工作。第二,我要协助“双到”扶贫开发工作的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开展扶贫工作,为他们提供入户调查、调研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第三,我的工作单位是东港镇人民政府,在非常时期,单位领导会有工作任务指派给我,这也是对我工作能力的一种历练与提高,我在妥善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要勇于拓展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完善自己,扎扎实实、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领导交付的工作。如果是因个人能力经验不足或时间支配有冲突,我需要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或领导进行充分沟通,确保上级交付的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并取得应有成效。

五是能够反馈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可行性解决方案,及时向领导汇报。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地理位置不同,人文、社会和自然环境也差异很大。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不能死搬硬套,照搬照抄。因此,我们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就一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东港镇新寮村的耕地相对匮乏,但是却非常适合种植经济效益颇好的苦瓜。如果统一规划成片种植苦瓜,苦瓜的品质也会提高等级。经济效益肯定要比小作坊式种植要好。但是在实施农业互助合作联合社经营的过程中,就会有不少的矛盾产生。村民不可能依据你的说法就相信你,所以村民会持怀疑或反对的态度,甚至于有的村民不能理解,以为是要统一征收他们的土地,等等。因此,在推进这个农业互助合作联合社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细致地做村民的工作。我认为最好是能有苦瓜成片种植的示范基地,派选村民代表到示范基地学习参观,这样一来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习技能,也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因地制宜地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见问题,但是我们干工作,不怕遇见问题,而是怕逃避问题。遇见问题,我们首先要端正态度,然后要积极地为村民想点子、找路子,实实在在为新农村建设办好事,办实事。

通过近两年来村官这个岗位的锻炼,我认为做为当代一名大学生村官,做为一个在基层历练成长的年轻人,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必须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以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转变观念,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最好,我用一句话总结:学最好的别人,最好的自己!与在座的各位共勉励!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篇11

关键词:和谐社会;干部职工;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2—0084—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不懈地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和谐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牢牢抓住科学发展主题,通过认真履行好法定职责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人民根本利益得以实现,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1.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科学的决策,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项适时作出科学决策,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转变为国家意志,变为广大人民的自觉行动,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要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督促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2.要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加强监督,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工作实践中,要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利益,关注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问题,依照法律精神和公正原则,对低收入阶层、困难和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放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大系统之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因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按照党委统一部署来进行。一是要在确定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时与党委保持一致。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全面完成实现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强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二是要坚持从群众组织的特点出发,坚持群众化、民主化。用先进的思想、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各种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引导、帮助职工,使其在德、智、体等多方面和谐发展,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捕捉职工群众思想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党政领导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和职工思想动态,采取积极措施,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以提高干部素质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打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要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从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大力宣传全会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形成共识,增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抓紧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本领,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选拔德才兼备,能够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逐步摆脱队伍老龄化、思想僵硬化等实际问题,逐步实现干部队伍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二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摆脱面临的一些思想松懈,作风涣散,业务生疏,独立性差等问题。三是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通过严格考核,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工作务实、作风扎实、廉洁勤政、锐意进取、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提高其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本领。

四、以提高职工政治素质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点,形成共谋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列宁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人的头脑中不可能自发地产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需要经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因此工会要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稳定营造良好的氛围。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职工群众,解决职工的思想与政治立场问题。引导职工学会通过正常渠道、运用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实际问题。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都懂得,只有不断增进生产者与经营者、劳动者与建设者的理解合作,才能形成共谋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享改革成果、共创美好生活的良好局面。

五、以帮助解决职工实际困难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既是一个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改革发展呈现出难得的大好局面;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加快,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日益复杂,经济社会生活中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更加突出。部分职工群众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党组织要从帮扶困难职工入手,坚持实施送温暖工程,把解决职工实际困难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多办实事、好事,保证困难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以调动广大职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落实。构建和谐社会,激发社会活力,必须把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其主力军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要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活,使新时期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时代气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要牢固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不变的主题,更加广泛地把广大职工团结起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参与改革促进和谐,就是要充分认识并逐步建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自觉站在改革的前列,坚定不移地拥护省委、省政府推进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与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生机和活力,为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制度多作贡献。要造就适应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谐社会建设要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本领。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尤其要以这次地方党委集中换届为契机,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选拔培养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优秀干部。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列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制定和完善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八、提高职工素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宏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积极参与全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努力掌握各种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努力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全社会,形成共同追求和谐、推动和谐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孟富国.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诋蕴及内涵[J].沧桑,2005,(04):69-70.

[2]朱瑞基.正确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方法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18-22.

[3]高秀英.以创新精神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03):15-17.

[4]胡锦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须做十项工作[J].群众,2005,(09):3.

[5]徐斌.用思想政治工作促進企业和谐[J].企业文明,2005,(08):61.

[6]沈正赋.构建“和谐社会”时期新闻媒体作用新探[J].声屏世界,2005,(09):9-10.

[7]柴大鹏,杜磊.和谐社会的特征解读[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04):52-55.

[8]韩伟,程金城.从文学看和谐社会之构建[J].唐都学刊,2005,(04):15-17.

上一篇:万国邮政联盟总干事2010世界邮政日致辞下一篇:学校信息技术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