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护理

2024-09-07

新生儿脐带护理(共11篇)

新生儿脐带护理 篇1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 脐部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 严重时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安全[1]。为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 缩短脐带脱落时间, 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 降低新生儿并发症, 我科2014年6月—2014年7月对新生儿采取不同干预法, 即新生儿出生后采取气门芯持续结扎脐带联合使用愈脐胎毒清包扎脐部的方法进行脐部护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4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200例新生儿, 2014年6月—2014年7月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 2014年7月—2014年8月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纳入标准:两组新生儿均为足月胎龄儿, 孕周37周~41+6周, 出生体重2 500g~3 999g, Apgar评分9分, 分娩方式不限, 羊水性状不限。观察组中男5 1例, 女4 9例;剖宫产28例, 自然分娩72例;胎龄37周~41+1周 (38.92周±1.12周) ;出生体重2 550g~3 990g (3 304.00g±347.96g) ;羊水性状:清81例, 浑浊19例。对照组中男51例, 女49例;剖宫产30例, 自然分娩70例;胎龄37+3周~41+6周 (39.01周±1.141周) ;出生体重2 510g~3 939g (3 367.75g±327.82g) ;羊水性状:清80例, 浑浊20例。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羊水性状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断脐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后1min~2min, 在距离脐轮0.5cm~1.0cm处用套有一次性消毒气门芯的止血钳夹紧脐带, 在止血钳上端0.5cm~1.0cm处剪断脐带, 将气门芯沿止血钳套扎在脐带根部, 然后放开止血钳。断脐后使用2%的碘酊处理脐带残端, 出生后24h内以无菌纱布包扎脐部。

1.2.2 脐部护理

两组新生儿出生第2天开始每日上午洗澡1次, 洗澡后用0.5%安尔碘消毒脐带后改用愈脐胎毒清包扎脐部。愈脐胎毒清每日洗澡后更换1次, 如遇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予气门芯持续结扎脐带, 直至随同脐带残端一起自然脱落;对照组新生儿使用传统方法, 在出生48h后去除结扎气门芯。

1.2.3 观察方法

在新生儿住院期间, 每日观察并登记脐部情况, 为新生儿亲属示范脐带消毒方法及愈脐胎毒清的正确使用方法。新生儿出院时由负责护士逐一查看脐部情况, 确认新生儿亲属掌握正确脐部护理方法, 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有无分泌物, 脐周皮肤有无红肿, 并登记联系电话, 告知医院咨询电话。分别在新生儿出院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电话随访脐部情况, 直至脐带残端脱落。

1.2.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有无分泌物渗出、脐周皮肤有无红肿。

1.2.5 统计学方法

两组资料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mov方法。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气门芯连续结扎的优越性

传统的脐带护理方法在新生儿出生后24h~48h取下气门芯[2], 取气门芯时脐部渗血时有发生, 甚至大量出血;此外可使脐动脉、脐静脉等管道闭塞不完全, 脐带残端恢复部分血液供应, 不易坏死脱落, 延长了脐痂脱落时间, 增加了脐部感染机会, 同时也增加了脐部护理工作量。不取气门芯, 连续的气门芯脐圈结扎可使脐动脉和脐静脉始终处于闭塞状态, 脐带胶质阻断血供更彻底, 从而使脐带自然脱落的整个时间缩短[3]。临床常用的二次断脐虽可加速脐带脱落, 预防感染, 减轻产妇及家属出院后的负担。但二次断脐需掌握一定的技术, 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及护理成本;二次断脐可引发脐部出血, 增加了手术操作的几率, 给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4], 也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护理指导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气门芯持续结扎脐带的新生儿, 不但未增加脐部感染机会, 脐带脱落时间6.10d±2.32d, 反而比取气门芯组的新生儿 (7.92d±3.61d) 短, 顺应了脐带自然脱落过程, 减少了对新生儿的刺激, 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及家属家庭护理负担。

3.2 愈脐胎毒清对脐带脱落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 残留的脐带于1周左右脱落, 创口在10d~14d完全愈合[5]。脐带残端在生后2d~3d会变硬, 此时容易摩擦脐周皮肤, 使脐轮部出现红肿, 造成新生儿不适, 增加产妇及家属心理负担;脐带脱落过程中不断排出的分泌物易粘连在新生儿衣服或尿裤上, 同时新生儿衣服或尿裤对脐部皮肤的摩擦也易损伤皮肤, 使新生儿产生不适感。愈脐胎毒清属生物活性药物贴, 所含药物可通过刺激神阙穴和经皮吸收发挥作用。愈脐胎毒清的袋芯由甲壳素无纺布或针织布包裹制麦麸、大蒜粉、蜂胶粉、高分子吸水树脂 (聚丙烯酸钠) 而成。甲壳素具有广谱抗菌消炎、降解功能, 甲壳素针织布直接与新生儿脐部接触, 起到抗菌消炎和促进脐愈合作用, 并可防止与脐带断面黏合出血;大蒜粉具有广谱抗菌和抑菌、清瘟、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散肿、逐寒止血作用, 其性能与麦麸寒温相制相宜, 功效相益, 能起到良好的抗菌消炎消肿、促进脐愈合作用;蜂胶粉为天然杀菌剂和免疫剂, 能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和促进脐部愈合;高分子吸水树脂具有较强吸水功能, 用于新生儿脐部起到良好的吸湿作用, 促进脐带快速干燥脱落, 避免脐带出血、感染。刘爱英[6]报道, 采用生物活性药物 (愈脐胎毒清) 护理脐带可有效降低或抑制感染的发生,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 有助于新生儿脐部的很好愈合, 并能减少黄疸病的发生, 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愈脐胎毒清使用方便, 产妇及家属易于学习且接受, 本研究使用过程中未发生任何毒副反应。

3.3 脐部护理的健康教育

脐部感染是指新生儿的脐带端受污染, 细菌入侵寄存引起的一系列急性炎症[7]。如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到位, 将直接影响新生儿健康。低感染率与高自然脱落率是新生儿脐带护理的目标[8]。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产妇住院时间逐渐缩短, 新生儿出院时脐带大多未脱落, 因此做好其脐部护理的出院指导成为预防脐部感染的重要工作。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脐带消毒时可轻轻拉住气门芯上的丝线, 以便充分暴露脐带根部, 先消毒脐窝部, 再消毒脐轮。使用愈脐胎毒清时应将袋芯贴住新生儿脐部, 通过神阙穴充分发挥作用;新生儿尿裤上端尽量低于愈脐胎毒清, 以防尿液浸湿愈脐胎毒清, 如遇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愈脐胎毒清包扎脐部时松紧适宜, 以免袋芯移位影响使用效果, 或影响新生儿呼吸。

本研究结果表明, 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气门芯持续结扎脐带, 联合使用愈脐胎毒清包扎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方法, 比传统的去除结扎气门芯法的脐带脱落时间短, 减少了新生儿脐部感染机会, 减轻了家属家庭护理负担;不去除结扎气门芯也减少了对新生儿的刺激, 与传统方法比较并不增加脐部感染机会, 顺应了脐带自然脱落过程, 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摘要:[目的]探索采用不同脐带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带脱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气门芯持续结扎脐带并联合使用愈脐胎毒清。对照组采用气门芯结扎脐带48h后去除并联合使用愈脐胎毒清。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分泌物、脐部红肿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脐部分泌物、脐部红肿等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气门芯持续结扎脐带联合使用愈脐胎毒清的脐部护理法可明显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 且不引起脐部分泌物增多及脐部红肿的发生, 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气门芯,愈脐胎毒清

参考文献

[1]黎英, 赖爱连, 郭珍, 等.脐带夹处理水肿脐带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4) :119.

[2]顾宏梅, 徐旭娟, 鞠春梅, 等.两种新生儿脐带处理方法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4) :357.

[3]李亚兰.不同干预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22) :2058-2059.

[4]史玲美.脐带自然脱落法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06, 20 (7B) :1836.

[5]黄德珉, 陈俭红.新生儿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354-355.

[6]刘爱英.生物活性药物与传统护理对新生儿脐带护理效果的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9) :1950-1951.

[7]杜柯凝, 宇亚娟, 孙利伟, 等.新生儿病房进行肠道病毒筛查的意义[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5) :731-732.

[8]徐润.新生儿脐带结扎方式与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24) :54-55

新生儿脐带护理 篇2

脐带脱落的时间,会依宝宝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在出生后1~2周会脱落。只要遵循脐带护理的三大原则,您就可以轻松照顾宝宝了。

第一,要保持干燥。在宝宝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干燥,尤其洗澡时不慎将脐带根部弄湿,应先以干净小棉棒擦拭干净,再执行脐带护理。

第二,要避免摩擦。纸尿裤大小要适当,千万不要使尿裤的腰际刚好在脐带根部,这样在宝宝活动时易摩擦到脐带根部,导致破皮发红,甚至出血。

第三,要避免闷热。绝对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类涂抹脐带根部,以免脐带不易干燥甚至导致感染。

脐带护理五个细节

在护理新生儿的脐带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具体的细节。

第一,在护理脐带部位时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感染宝宝脐部。

第二,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在脐带脱落前,不要让脐带沾水。如果在新生儿阶段给宝宝游泳,一定要带上防水贴。

第三,脐带及其周围皮肤要保持干燥清洁,特别尿布不要盖到脐部,避免尿液或粪便沾污脐部创面。

第四,千万不要用紫药水,有的宝宝肚脐很长时间不脱落,或脱落后坏脓的,有些老人为了干燥脐带就要给宝宝用紫药水擦拭,这个方法以前的时候经常使用,但现在医学上不提倡这个方法,因为紫药水的干燥效果仅限于表面,而酒精的干燥效果是从里到外的干燥。

第五,每天要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2遍,早晚各一次。在擦拭的时候,一手提起脐带结扎部位的小细绳,一手用沾过酒精的棉签充分的擦拭脐带与肉连接的地方。这时候要注意,如果棉签脏了,就要及时换掉,不要用脏的棉签反复擦拭,这样会感染和发炎的。

重视新生儿脐带护理等 篇3

新生儿一旦降临人世间,与母体相连的脐带即失去其特有的功能。当脐带结扎后供血中断,存留体表的残端形成创面,如不能给予恰当护理则将成为感染的“门户”,值得年轻父母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怎样才能护理好新生儿脐带呢?

1.新生儿脐部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用75%酒精溶液消毒脐部一次;

2.婴儿衣物及尿布须常换洗晒烫,禁用换下的衣服及尿布等脏物擦洗或覆盖脐部;

3.摒除传统不良习俗——用艾叶或脏布包裹脐部;

4.脐带残端周围皮肤发红、肿胀,见有黄色或白色脓液排出,为新生儿脐带感染征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以免并发败血症和新生儿破伤风。(湖南 王小衡)

新婚谨防精液过敏症

新婚夫妇,蜜月情浓,尤其是洞房花烛夜的初次性生活更令人欢畅、兴奋。但据临床报道,有些新婚妇女在初次性交时,却发生了羞于启齿的精液过敏症,从而给新婚的幸福生活蒙上了一层不愉悦的阴影。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机体的过敏反应是人体对一些抗原物质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人类精液中至少含有十几种抗原物质。实验证明,引起过敏反应的是精液中的人精浆蛋白质。在妇女子宫内膜炎或月经期性交时,则能产生精子抗体。如果女性是过敏体质,一旦精液射入阴道,特别是阴道有损伤时,即可发生过敏反应,一般在性交后的10~30分钟出现症状。最早的症状为阴道或会阴部充血、水肿,有时涉及到口唇、眼睑、舌等部位,阴道内有灼烧感或刺痛,继而出现全身瘙痒,起丘疹或风团,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全身乏力、虚脱、知觉丧失等。根据病史及个人、家族过敏史,结合症状,诊断并不困难,但人们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愿提供性问题,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新生儿脐带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生产的新生儿共有536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 每组268例。观察组小儿体重为 (2750±500) g, 顺产97例, 剖宫产171例, Apgar评分 (8.6±0.9) 分;对照组小儿体重 (2800±450) g, 顺产121例, 剖宫产147例, Apgar评分 (8.5±1.1) 分。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消毒后, 在脐根上0.5 cm气门芯结扎, 结扎处上0.5 cm处用棉线粗绳结扎, 后用纱布包裹残脐[3]。每天由护理人员给新生儿沐浴后残脐消毒。观察组则是在上述处理基础上, 一般待24~38 h后移除气门芯, 在原气门芯结扎处再次进行棉线细绳结扎, 结扎部位尽量靠近脐根, 然后消毒包扎, 护理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脐带结扎后是否有出血, 脐周皮肤是否红肿、流液等, 有无残端血肿等不良反应, 并做好记录, 及时发现不良情况, 并作出相应处理。残脐干燥的标准是脐残端干燥、质硬, 为黄褐色或浅棕褐色[4]。残脐血肿是在断脐后1~2 d脐根部出现暗红色、直径0.2~0.5 cm的血肿[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带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脐残端出血率比对照组低 (P<0.05) 。观察组脐带干燥<48 h和脱落时间<7 d例数多于对照组 (P<0.01) 。见表1。

例 (%)

2.2 脐带结扎后两组新生儿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脐部感染以及血肿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少 (P<0.01) 。观察组肉芽肿比例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例 (%)

3 讨论

新生儿脐部是细菌容易入侵的特殊部位, 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易导致脐部出血和脐部感染[6]。而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弱, 一旦感染, 不能很快激活免疫系统, 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威胁新生儿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是很重要的, 在预防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脐带结扎是产科中的一个常规操作, 其目的是避免上述后果的出现。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较多, 现常用棉线结扎脐带法、气门芯结扎法和脐带夹结扎法等[7]。气门芯结扎法断脐效果优于传统式粗棉线打结法, 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8]。但气门芯方法对脐带结扎后只给予消毒等基本处理, 不干预其脱落过程, 是等待其自行坏死、脱落。而二次剪脐法, 认为无需等待脐带残端自然脱落[9]。有研究表明, 二次断脐后脐带出血的发生率降低[10], 出血减少, 使得细菌感染的危险性减少。二次剪脐的最佳时间为生后28~38 h[11]。并非所有新生儿均能单纯以时间作为二次剪脐的唯一标准[12]。具体到每个新生儿, 时间的选择不仅需要医生结合小儿自身情况, 还有自己的临床经验具体确定, 一般是脐周皮肤局部干燥时可以再次结扎。在这次研究中, 对选定的268例新生儿, 在气门芯结扎脐带后, 还进行再次结扎, 结果发现该组新生儿的脐残端出血比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脐带干燥<48 h和脱落时间<7 d例数多于对照组;脐部感染以及血肿的发生率也均比对照组少 (P<0.05) 。二者脐部并发肉芽肿,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新生婴儿脐带护理的正确做法 篇5

因为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会有很细微的差别,所以对宝宝脐带的护理也有所不同,那么对宝宝的脐带做护理时也要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对以下方法做适当的调整。为了宝宝的健康,父母们可以留意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护理脐带部位时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感染宝宝脐部。

第二、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在脐带脱落前,不要让脐带沾水。如果在新生儿阶段给宝宝游泳,一定要带上防水贴。

第三、脐带及其周围皮肤要保持干燥清洁,特别尿布不要盖到脐部,避免尿液或粪便沾污脐部创面。

第四、千万不要用紫药水,有的宝宝肚脐很长时间不脱落,或脱落后坏脓的,有些老人为了干燥脐带就要给宝宝用紫药水擦拭,这个方法以前的时候经常使用,但现在医学上不提倡这个方法,因为紫药水的干燥效果仅限于表面,而酒精的干燥效果是从里到外的干燥。

新生儿脐带护理 篇6

【关键词】 脐带绕颈;产妇;新生儿

Effect of cord around neck with different delivery ways on neonate

Zhang Yujuan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rd around neck with different delivery ways on neonate. Method: Clinical data of 237 cases of cord around neck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During the same time 220 cases of normal were compared as control group.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natural labor rate of cord around neck was lower, midwifery rate and cesarean section rate were higher(P<0.05). The incidence of fetal distress and neonatal asphyxia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fetal distress and neonatal asphyxia of cesarean section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of vaginal delivery(P<0.05). Conclusion: Antenatal checkup, fetal heart monitoring and suitable delivery ways coul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sphyxia.

【Key Words】 cord around neck; pregnant woman; neonate

【中图分类号】 R41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49-02

脐带绕颈是最常见的分娩并发症,是导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1-2],如处理不当,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为探讨脐带绕颈对新生儿的影响,笔者对237例妊娠脐带绕颈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无脐带绕颈产妇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37例脐带绕颈初产妇,均未足月妊娠,年龄22~33岁,平均27.2岁,孕周36~42周,平均40.3周,选取同期单胎、足月妊娠、无脐带绕颈初产妇22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3~33岁,平均27.1岁,孕周37~42周,平均40.1周,两组孕产妇均无严重的内科及产科并发症。两组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3]

1.2.1胎儿窘迫羊水污染Ⅱ-Ⅲ度;宫缩间歇期听诊2次以上,胎心率>160次/min,或<120次/min(重度胎心率异常为≤100次/min,或≥180次/min);胎心电子监测出现晚期减速、重度变异减速,NST(无负荷试验)基线率异常、变异减少或消失,无反应型;胎动每小时小于3次,或较原来的胎动次数增加或减少1/2,经观察不能恢复者。达到以上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胎儿窘迫。

1.2.2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呼吸功能不全者称为新生儿窒息。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娩方式

脐带绕颈组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经阴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胎儿及新生儿情况

脐带绕颈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胎儿及新生儿情况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绕颈周数对围生儿影响

随着脐带绕颈周数的增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增加,见表3。

表3绕颈周数对围生儿影响(例,%)

2.4分娩方式对围生儿影响

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分娩方式对围生儿影响(例,%)

3讨论

脐带绕颈是孕期特别是分娩期常见并发症,脐带绕颈可压迫脐带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胎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严重威胁胎儿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同时脐带绕颈是造成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4]。

脐带绕颈对围生儿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脐带绕颈者剖宫产率明显增高,说明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但脐带绕颈不能作为单一的剖宫产指征,造成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可能是脐带绕颈确诊后,产妇担心胎儿生命安全,更多的选择风险较小的剖宫产,本组资料显示,剖宫产术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尽管剖宫产使胎儿风险降低,但仍必须严格掌握剖宫产指证,以避免产后出血、术后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此外,随着脐带绕颈周数的增加,脐带长度相对变短,导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增加,提示脐带长度对围生儿预后亦有重要影响。

因此,应加强产前B超检查,对于胎儿脐带绕颈产妇,加强胎心监护,如有问题及时处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减少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莉冬,庄晓明,温绿清.头位脐带绕颈165例临床分娩[J].重庆医学,2009,38(3):340-341.

[2]杨建敏,向广静.脐带绕颈对新生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5):584.

[3]元玥,刘凤青.脐带绕颈对围生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2):98-99.

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方法探讨 篇7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结扎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 当胎儿娩出母体的一刻, 脐带就成了一个废弃物。新生儿抵抗力差, 脐部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 做好新生儿脐部结扎与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就目前脐带处理方法进行逐一探讨, 以期找出更好地结扎方法。

1 丝线常规断脐法

1.1 方法

用75%乙醇消毒脐带根部周围, 在距脐根0.5cm脐带处, 用无菌丝线结扎第一道, 再在结扎线上0.5~lcm处结扎第二道, 在第二道结扎线上0.5cm处剪断脐带, 挤出残余血液, 用0.5%碘伏消毒断面, 断面待干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再用护脐带包扎。

1.2 讨论

粗丝线打结法, 属于手法打结, 松紧不易掌握, 特别是对于水肿的脐带结扎时, 结扎过紧会引起脐带断裂, 过松又易引起出血, 脐带脱落时间7~10d, 最长半个月, 增加了感染机会。目前已淘汰。

2 脐带夹断脐法

2.1 方法

用75%酒精消毒脐带根部周围, 紧贴脐根部用脐夹夹紧脐带, 在脐夹上方lcm脐带处剪断, 脐夹上方留有lcm脐带, 以防脐夹滑脱, 并挤尽残余血液。用0.5%碘伏消毒脐带断面, 用无菌纱布包扎脐夹, 以免脐夹擦伤婴儿皮肤, 并用护脐带包扎。

2.2 讨论

脐带夹是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因而结扎血管性能好, 可以有效阻断血运, 使脐带基质干枯快, 脐带组织脱落快。但脐带夹使用后出血较多, 且不易护理及包扎, 我院使用较少。

3 气门芯断脐法

3.1 方法

用1把止血钳套上1个带线的气门芯, 距脐根部lcm处, 用止血钳夹住脐带并剪断, 将气门芯用线拉过止血钳并套移至脐根气门:与腹部皮肤紧贴, 以不套住婴儿腹部皮肤为原则, 放开止血钳, 气门芯上留有lcm的脐带以防脱落, 并挤尽残余血液, 在脐带断面用0.5%碘伏消毒, 用护脐带直接包扎, 至脱带脱落后视情况尽量暴露脐部。

3.2 讨论

此法是我院目前使用的方法, 成本小, 简单方便, 脐带脱落时间短, 但气门芯是橡胶制品, 高压灭菌或高效消毒液浸泡时间过长, 弹力易受影响, 造成脐血管结扎欠紧, 致使脐血流未能完全阻断。亦有脐残端渗血及脐周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脐带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4月—5月, 在我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140例, 其中女65例, 男75例;体重2 500 g~4 050 g;孕周37周~41周;Apgar 出生1 min~5 min 评分8分~10分。排除高危妊娠的产妇, 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 按出生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 分别给予气门芯套扎法断脐或脐带剪断器处理脐带残端。两组在孕周、体重、Apgar 出生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脐部处理

试验组新生儿脐部处理方法:正常新生儿娩出后使用一次性脐带夹在距脐轮部0.5 cm 处上夹平推切断脐带, 留取脐带夹, 用5%碘伏消毒残端脐周皮肤, 然后暴露脐带残端, 注意断脐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新生儿娩出后24 h~48 h待脐带残端枯干、颜色变黄且晦暗时取脐带夹。常规组用气门芯套扎断脐, 同样用5%碘伏消毒残端及脐围皮肤,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用脐绷带包扎48 h[1]。两组均采用同样的护理方法, 每日2 次用碘伏消毒脐带残端。

1.2.2 评价

比较常规组与试验组脐带残端干燥、渗血、散开、炎症情况。新生儿出生后2 h内护士观察脐部有无渗血, 48 h内每班检查脐部有无血迹, 若有血迹则判断为残端渗血;用气门芯或脐带剪断器处理脐部, 若发现脐带残端部分或全部滑脱则判断为散开;每日2 次用碘伏消毒脐带残端时护士评估脐周皮肤有无红肿、脐窝有无炎性分泌物、异味等感染症状, 若有此感染症状则判断为炎症。观察脐带残端干燥情况, 并做好记录。

1.2.3 统计学方法

两组资料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气门芯套扎法处理脐部残端的缺点

新生儿脐带由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及胶质组成。新生儿出生后, 脐带逐渐从根部脱落, 一般情况下用气门芯套扎脐带, 脐带残端的干燥情况不甚理想。使用脐带夹处理脐部残端后残端干燥效果明显、时间较短, 脐部愈合加快, 脐部感染几率减少[2,3]。另外, 气门芯是橡胶制品, 易受弹力影响, 可发生脐带血管结扎欠紧, 致使脐血流未能完全阻断残端易发生渗血, 并且常导致气门芯以下脐部堆积淤血, 使残端干燥时间延长, 增加脐部感染机会;新生儿啼哭时, 容易导致气门芯滑脱, 使脐带残端渗血, 故要求气门芯套扎法处理脐带必须留长残端,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又延长了残端干燥时间。

3.2 脐带夹处理脐带残端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脐带夹采用一次性密封包装, 已灭菌, 使用时无需再消毒, 用于夹断孕妇分娩时连结婴儿的脐带。材质为PVC 材质、一次成型。其优点是能节约断脐时间, 并能实现持续加压, 力量均匀, 不易松动;术后容易干燥, 不易感染, 效果良好。脐带夹处理脐带残端时能有效阻断脐血流, 使残端闭合紧密[4,5]。试验组发生脐带残端渗血、散开及炎症现象明显少于常规组;脐带夹处理脐带残端使脐带残端更容易干燥, 减少感染发生, 加快脐部愈合。用脐带夹处理脐部残端的时候, 注意在脐轮上方0.5 cm处上夹平推切断脐带, 留取脐带夹, 避免夹取脐轮部皮肤;掌握取脐带夹的时机:规定取夹时间为断脐后24 h~48 h, 但需首先评估脐带残端是否枯干、颜色变黄且呈半透明状, 符合条件方可去掉脐带夹;避免脐带新鲜未枯干时过早取夹,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6,7]。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8.

[2]胡玲丽.健婴宝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丛刊, 2003, 3 (11) :1.

[3]董健园.新生断脐的改良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12B) :3243.

[4]舒密.赛胃胺配合脐带夹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3B) :712-713.

[5]苏丽东, 唐鸿玉, 陈业芳, 等.新生儿脐带残端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11C) :3031-3032.

[6]侯春玲.不同方法护理新生儿脐带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 2008, 22 (8C) :2215.

新生儿脐带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脐带血标本主要是收集616例由妇产科提供的在该院中出生的,其母亲是阳性HBsAg的新生儿的脐带血,其中男新生儿脐带血有325例,女新生儿脐带血有291例,并选取同期对血清标本的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的2 786例新生儿脐带血,在标本采集的两年时间里复查乙肝两对半,计数不重复。

1.2 选用的试剂

该研究所选用的试剂为乙肝两对半的诊断试剂盒。质控产品由省临床检验中心来提供。

1.3 方法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的操作规范以及乙肝两对半试剂盒中的使用说明书来进行操作。对标本进行离心,并将血清分离出来,采用酶联免疫的吸附试验,对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查。每组试验都设置3孔,1孔为空白组,其余2孔分别对阴阳性对照组。同时,还需设置相应的质控孔,例如,分别设置1、2 ng/mL各一孔,即为HBsAg的质控孔[2],采用酶标仪在显色之后进行比色测定,依据s/co的数值来对阴阳性进行判断。

1.4 统计方法

该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乙肝阴阳性对比分析

脐带血616例新生儿乙肝两对半有352例为阴性乙肝两对半,为总数的57.14%,264例新生儿能够检测出至少1项为阳性,为总数的42.86%,该数目比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些新生儿的母亲都是携带乙肝病毒的。其中,其中男新生儿脐带血有325例,有142感染,占总的感染数的43.69%,女新生儿脐带血有291例,有124例感染,占总的感染数的4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选取同期对血清标本的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的2 786例新生儿脐带血,有840例为阴性乙肝两对半,为总数的30.16%,1 946例新生儿能够检测出至少1项为阳性,为总数的69.84%。在这些阳性标本中,大部分都是没有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是慢性乙肝的感染者,在经过复查的时候才发现。

2.2 乙肝两对半模式对比分析

选取同期对血清标本的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的2 786例新生儿,将该研究中的乙肝两对半具体模式列表之后进行对比和匹配,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易致慢性化的趋势[3]。乙型病毒肝炎发病的机理不尽一致,并且病情反反复复,在发病的过程中,还会引发其他更为复杂的病症和表现,没有明显的病患特征,因此,在临床中所报道的乙型病毒肝炎的症状是多样的,不一致的,虽然国际上制定了关于该病的证型标准,但是因为它在使用上具有较多的局限性,从而不能很好被推广,因此,一般都是将该病在临床中的各种症状加以归纳,然后进行治疗。目前,该病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湿热中阻、肝肾虚弱等[4]。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因果关系极为密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要彻底治愈和清除病毒是十分困难的,也就是说:乙型肝炎病毒的阳转阴治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途径有:(1)经血液、体液传播;(2)母婴传播;(3)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等,现在认为,垂直传播不仅包括母婴传播,而且包括父婴遗传传播,实验证明,父亲与婴儿之间HBV同源性极高,父婴携带HBV的分子水平特征相同。在这些传播途径中,由于对血液及血液制品的严格检查和控制管理,以及注射器等器械的严格消毒,灭菌,并且一次性使用,因此通过第一条途径感染乙型肝炎的可能性迅速减小,并且得到有效控制;日常生活接触感染乙型肝炎的可能性较小,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于是母婴传播乙型肝炎就成为了最主要的途径[5],成为控制乙型肝炎感染必须切断的重要途径,成为医学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该研究中对乙肝表面为阳性抗原的母亲,在怀孕过程中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或者别的预防乙肝的试剂进行注射,所产下的婴儿,采集其脐带血,对标本进行离心,并将血清分离出来,采用酶联免疫的吸附试验[6],对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查。通过对新生儿感染乙肝的情况以及乙肝两对半所具有的模式的观察,选取同期对血清标本的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的2 786例新生儿,将本研究中的乙肝两对半具体模式列表之后进行对比和匹配,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脐带血中阳性HBsAg的例数为64,占总阳性例数的24.24%。而在临床的血清标本检验中,脐带血中阳性HBsAg的例数为1 209,占总阳性例数的63.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阳性的概率降低显著,可能是因为新生儿乙肝患者的母亲,在怀孕过程中曾经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或者别的预防乙肝的试剂进行注射,对母婴之间的垂直感染切断所带来的效果,因此,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乙肝感染概率。

阳性HbcAb和HBeAg的例数为29,为阳性总数的11.00%,是乙肝两对半次要的模式。将其和临床中的血清标本所对应的乙肝两对半的模式进行比较,P<0.01。脐带血中阳性HbcAb以及HBeAb的例数为63,占阳性总数的23.90%,是乙肝两对半主要的模式;从乙肝两对半感染的模式来进行分析,新生儿脐带血中大三阳以及小三阳总的感染例数为46例,为总感染率的17.43%,而从临床的血清标本来看,其大三阳以及小三阳总的感染例数为1 052,是总感染率的54.07%,这种乙肝两对半的模式是比较主要的,代表了感染的程度比较严重。因此,从结果来分析,脐带血以及临床血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的脐带血中主要是非典型阳性HBeAg以及HBcAb的感染模式以及阳性HBeAb,HBcAb的恢复期的模式。

264例新生儿能够检测出至少1项为阳性,为总数的42.86%,这跟文献中所报道的阳性率50%之间低,如果从新生儿的脐带血中乙肝两对半感染模式以及乙肝两对半感染的概率来分析,采用对怀孕母亲进行抗乙肝病毒的积极治疗[7],对于新生儿乙肝感染的概率以及乙肝感染的程度的控制效果是非常好的,同时,也可以在新生儿出生之后,及时采用足够量的乙肝疫苗进行接种,这也可以将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中断[8]。

摘要:目的 对乙肝表面为阳性抗原的母亲所产下的婴儿,采集其脐带血,并对其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查,通过对新生儿感染乙肝的情况以及乙肝两对半所具有的模式的观察,来对母婴之间乙肝的垂直传播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感染乙肝概率。方法 对标本进行离心,并将血清分离出来,采用酶联免疫的吸附试验,对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查。结果 脐带血616例新生儿乙肝两对半有352例为阴性乙肝两对半,为总数的57.14%,264例新生儿能够检测出至少1项为阳性,为总数的42.86%,选取同期对血清标本的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的2786例新生儿,将该研究中的乙肝两对半具体模式列表之后进行对比和匹配,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脐带血以及临床中血清标本当中各自的乙肝两对半模式存在着显著差别。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乙肝感染概率。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血,乙肝两对半模式

参考文献

[1]郝建梅,凌曼芝,杨彩虹.杨震主任医师应用相火论辨治乙肝的学术思想[J].陕西中医,2005,26(9):941-942.

[2]佘万祥,李围安,陶寿彭,等.扶正解毒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顽固性转氨酶升高68例[J].四川中医,2000,18(1):32.

[3]王丽新,方永奇,柯雪红,等.慢肝养阴胶囊对大鼠四氯化碳肝损害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药研究,2001,12(9):788.

[4]王军喜,顾本宇,刘瑞霞.软肝胶囊研制及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10):38.

[5]韩国荣,余敏敏,唐讯,等.H1isAg阳性孕妇的婴儿经宫内阻断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及意义[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244-245.

[6]张秋,孙汉生,马春红.等.TRAIL诱导HBV转染肝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华徽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25(5):357-362.

[7]邵先安,叶巍,郑秀娟,等.HtlV感染对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25(5):351.

新生儿脐带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12月,由同一助产士结扎脐带的新生儿共400例,其中顺产360例,剖腹产4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所有新生儿均健康,胎龄为37~42周,平均39.5周,新生儿出生时体重2500~4000 g,平均3250 g,产妇年龄24~36岁,平均25岁,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两组新生儿娩出后先用两把止血钳在距脐根部15~20 cm处夹住脐带,并从两把止血钳中初步断脐,然后将新生儿移到事先预热的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台上已铺好无菌区并备有新生儿断脐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手套。

1.2.2

实验组新生儿用1把套有2个带尾线气门芯(每个气门芯约3 mm)的止血钳在尽量靠近脐带根部处以不夹住脐带根部皮肤为宜,轻轻地扣上止血钳的1个扣,用剪刀在止血钳外0.5 cm处剪断脐带,用纱布挤尽残端血后用纱布沿脐带根部绕一周,起到保护新生儿皮肤的作用,用3%浓碘充分消毒脐带残端,右手固定止血钳,左手轻轻牵拉气门芯的尾线使气门芯越过脐残端,松开止血钳并退出,气门芯刚好落在止血钳夹过的位置,剪断气门芯过长的尾线并用无菌脐卷包扎。

实验组新生儿用1把套有2个带尾线气门芯(每个

1.2.3

对照组用1把套有1个带尾线气门芯的止血钳在距脐根部上0.5 cm扣上止血钳同实验组方法断脐并包扎。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可以见到新生儿娩出后24小时内脐带出血、脐带干燥、72小时后第二次断脐脐部出血、脐带在7 d内脱落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3.1

新生儿娩出后有大量羊水流出,使接生台面潮湿,所以新生儿娩出后经初步断脐即移到新生儿辐射台上进行断脐可使新生儿得到保暖,减少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另外,接生时易被羊水、胎粪污染,所以为新生儿断脐时需要更换另外一对手套,既遵守了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又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机会。

3.2 制作气门芯的注意事项

因为气门芯是橡胶制品,不适宜多次高压消毒,否则会变脆容易断,对照组中10例24 h内脐带出血,其中有3例是因气门芯断开所致。气门芯的宽度要足够,以2~3 mm为宜,经临床实践,如果宽度不足2 mm,常常由于太窄,气门芯弹力不够,不利于阻断脐带中的血液,造成结扎后有出血现象,特别是所结扎的脐带直径>1.5 cm,而宽度>4 mm时,弹力虽足够但操作较困难,因弹力过大止血钳不易撑开,或因用力过大使气门芯断裂,至新生儿脐带水肿,如果用力太大容易使脐带断开;而宽度为2~3 mm时,弹力适中,既能有效中断血液,又方便操作,避免出血、血肿的发生[2]。

3.3 新的脐带结扎方法的操作技巧

为确保结扎一次成功,在扣合止血钳时,用力的大小和速度也很重要,一定要做到慢、轻、稳、准,以防止夹断脐带。新生儿脐带发育粗细不同,用新的脐带结扎方法结扎脐带时应区别对待,在结扎细脐带时用2个气门芯结扎脐带,第一个气门芯扎好脐带后,再把第二个气门芯套在第一个气门芯的外面起到加固的作用,可防止因气门芯脱落而造成脐带残面渗血[3];对发育粗大的脐带,第一把止血钳套上一个带尾线气门芯,在尽量靠近脐轮处轻轻夹住,在距第一把止血钳上1 cm剪断脐带,将第一个气门芯越过脐残端,套在第一把止血钳夹过的位置,第二把止血钳在距第一把止血钳约0.5 cm处,同上法套上第二个气门芯。这种方法气门芯下缘贴近脐轮部,脐轮部以上的脐带几乎被气门芯扎住,结扎处距脐根非常贴近,而且可完全阻断血液,故干燥、脱落时间短。旧的结扎法将气门芯套在距脐轮0.5 cm脐带处,气门芯以下的0.5 cm脐带未受气门芯直接压迫,这段0.5 cm的脐带与体内循环血管相通,血流未完全阻断,加上包裹的胶质含水丰富,使分泌物增多,而不易干燥,使脱落时间延长。另外,一个气门芯结扎特别细的脐带时容易脱落,对照组中有4例是因为气门芯脱落造成24 h内脐带出血。

3.4 脐部护理和健康教育

3.4.1 脐带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最初24 h内观察脐带有无渗血等情况,脐带如有渗血要及时查找原因,如果是气门芯断开或脱落要重新消毒并结扎,每天淋浴后用0.5%碘伏消毒脐轮及脐窝,更换无菌纱布,如果脐带呈黄褐色并混有斑点状干枯黑点、质地柔软表示脐带已经干燥。实验组98.5%的新生儿48 h之内脐带都已经干燥,脐带干燥时,局部血管闭塞、残端血液供应完全阻断,因此72 h第二次断脐出血明显少,实验组中无一例第二次断脐出现出血现象,而对照组因为脐带干燥晚,所以72 h再次断脐时容易出血。

3.4.2 健康教育

脐带结扎后,家属要保持新生儿脐部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尿液及大便污染,应及时更换。男婴换尿布时应将阴茎向下,以免尿液浸湿脐带。通过宣教让产妇及家属懂得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的重要性,指导产妇和家属正确掌握脐部护理,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本科为每一个出院的产妇提供0.5%碘伏和无菌棉枝,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消毒脐轮及脐窝。另外,本院还设有产后访视业务,进一步指导产妇及家属做好脐部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400例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实验组采用新的脐带结扎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带结扎方法,观察两组新生儿分娩后24 h内脐部出血情况、脐带干燥情况、72 h后第二次断脐脐带残端出血情况、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结果 两组新生儿分娩后24 h内脐部出血、脐带干燥、72 h后第二次断脐脐带残端出血、新生儿脐带在7 d内脱落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 新的脐带结扎方法有利于脐带干燥、脱落,操作简单、易掌握,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结扎,脐部护理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

[2]王长芹,徐桂霞,李松.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23-25.

新生儿脐带护理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2011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有脐带绕颈的产妇150例, 产妇年龄23~35岁, 孕38~41周, 无产科合并症。阴道分娩71例, 剖宫产79例, 脐带绕颈者62例, 剖宫产44例, 阴道分娩18例。

1.2 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在尚未呼吸前, 立即用两把血管钳钳夹一段脐带, 并剪下, 立即用经肝素处理的注射器抽取脐带血1~2mL, 然后将针插入软木塞中, 立即送检。

1.3 结果判定

其诊断标准《妇产科理论与实践》[1]内规定pH<7.2为阳性。血气分析仪为深圳越华电解质血气分析仪。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脐带绕颈新生儿剖宫产和阴道分娩血血气分析, 以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评分的比较都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脐带绕颈的新生儿剖宫产与阴道分娩脐带血血气分析阳性率分别是34.09%, 33.33%, 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注:P>0.05

2.2 总结1139例新生儿Apgar评分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4分以下为重度窒息, 5~7分为轻度窒息, 8~10分为正常新生儿。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分娩方式对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2。

3 讨论

3.1 虽然不同的分娩方式, 不影响脐带绕颈新生儿的评分及血气分析, 但死胎、死产明显高于非绕颈者。当脐带绕颈过紧或造成脐带相对过短, 脐血流受阻, 造成胎儿缺血、缺氧, 出现胎儿窘迫, 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超生诊断脐带绕颈2周或以上者, 伴胎头高浮, 胎心监护发现异常者, 可以放宽剖宫产指征。

3.2 近几年来, 由于产妇对分娩的紧张、焦虑, 脐带绕颈多能明确诊断, 产妇自愿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 认为剖宫产新生儿不受伤害、聪明。所以剖宫产率面年都有明显上升。但是通过跟踪调查发现, 剖宫产的新生儿没有经过产道脐压, 呼吸系统的黏液不易排出, 影响新生儿的呼吸, 也失去了触觉学习的第一次机会, 在以后的定向力、注意力方面也欠佳。因此认为剖宫产的孩子更聪明是一个误区。

4 结论

不同的分娩方式对脐带绕颈新生儿的评分无明显影响, 只要严密监护产程, 连续监护胎心, 及时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 脐带绕颈的新生儿可以经阴道分娩。因此, 不能因为超声诊断有脐带绕颈, 作为剖宫产指征, 给产妇及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检查, 在保证母婴安全前提下, 降低剖宫产率, 从而减少剖宫产对母婴造成的不必要损失。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即刻采脐血进行血气分析, 化验脐血pH值, 结合临床观察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 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分娩方式, 新生儿脐血pH值, Apgar评分及并发证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剖宫产不能提高新生儿评分, 也不能提高脐带绕颈新生儿的血气分析指标, 因此单纯的脐带绕颈不能做剖宫产的指征。

关键词:不同分娩方式,脐带绕颈,新生儿,影响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发挥学生主动性下一篇:全球化消费主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