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论文(精选12篇)
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6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50例中, 582例新生儿全部顺利完成筛查, 初筛68例未通过, 其中双侧21例, 单侧47例;出院1个月49例未通过初筛的婴幼儿接受了AABR复筛, 7例复筛未通过, 全部在3个月内进行了诊断型ABR、DPOAE和声导抗测试, 其中2例最终确诊患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结论 没有通过检查的家长往往很担心, 对这种情况要把影响测试的因素向患儿家属讲明, 消除其顾虑;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个月内转诊到我院听力检测中心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 确诊听力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以便早期治疗, 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
听力障碍是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缺陷,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快速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650例。为提高筛查通过率,减少假阳性率,做好筛查期间的护理配合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新生儿自愿接受听力筛查者650例,其中男355例,女295例;围生期高危因素主要有早产342例、低出生体重2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4例、新生儿窒息371例、高胆红素血症37例、感染182例、其他45例。
1.2 筛查程序
新生儿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或者出院前用AABR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发放复筛通知单,在出院1个月左右再用AABR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个月内转诊到我院听力检测中心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
1.3 测试方法
采用快速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系统,刺激声为短声,强度恒定在35 d Bn HL,扫描速率37次/s。仪器根据内置的二项式算法,对提取的听性脑干反应V波进行分析处理,可自动产生pass或是re-fer的两种结果[1]。
2 结果
本组650例中,582例新生儿全部顺利完成筛查,初筛68例未通过,其中双侧21例,单侧47例;出院1个月49例未通过初筛的婴幼儿接受了AABR复筛,7例复筛未通过,全部在3个月内进行了诊断型ABR、DPOAE和声导抗测试,其中2例最终确诊患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3 护理
3.1 检测前准备
应选在较安静的房间内、在新生儿安睡状态下进行测试,噪音控制在40~45分贝;向家长解释听力筛查的目的、意义,取得其理解和支持;用棉签清理耳道口分泌物,向后轻拉耳廓使耳道通畅;75%乙醇擦拭额部、颈后和颈肩皮肤,降低电阻;测试前将门窗关闭可降低外源性噪音。新生儿哭闹、吸吮、吞咽、鼻塞等内源性噪音也应尽量避免。确定测试患儿的名单,填写报告单中的已知项目,并进行观察[2]。
3.2 测试时间
由于新生儿外耳道为软骨结构,受到挤压易使腔隙变窄,出生后1~2 d中耳内可有羊水残留、胎脂堵塞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对耳声发射的记录;一般于新生儿出生24 h后至出院前进行测试,可降低初筛假阳性。
3.3 探头放置
新生儿外耳道的特点是由外而内向前上方弯曲,所以放置探头时应向外下方轻拉耳廓。根据耳道外口大小选择合适的探头并调整好角度。确保探头在耳道内祸合正确。探头不可脱落或松动,对连接探头的导线应注意不要使与身体摩擦而产生噪音;探头移位会直接影响记录结果的准确性。
3.4 测试时新生儿取侧卧位,以免溢乳发生呛咳。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呼吸。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工作中一定要体现出爱护宝宝,操作时动作轻柔。与家长的沟通测试后,须将测试结果告知家长并做好解释工作,详尽的解释可以取得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顾虑,需要42 d复查者留下详细的地址及联系方式。
4 小结
AABR筛查通过新算法以及特殊测试耳机实现快速、可靠、无创伤的检测方法。它反映的是外耳、中耳、听神经直至脑干的功能,具有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高检出率及转诊率较低等优势。除听力损失外,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婴幼儿状态、电极位置及皮肤阻抗、测试场所及脑干发育成熟度。一个完整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程序包括:初筛、复筛,诊断、随访及康复三个步骤。家长的顾虑在于测试是否对新生儿有损害,技术是否可靠。应向家长讲明测试的无创伤性、客观性、快速灵敏等特点,消除家长的疑虑,取得积极配合。没有通过检查的家长往往很担心,对这种情况要把影响测试的因素向患儿家属讲明,消除其顾虑;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个月内转诊到我院听力检测中心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确诊听力损伤的程度和类型,以便早期治疗,提高生存质量[3]。
参考文献
[1]刘志勇.新生儿听力普通筛查模式的初步探讨.中华耳鼻喉科杂志, 2000, 36 (4) :292-293.
[2]周琳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护理配合, 交通医学, 2009, 23 (3) :320-321.
[3]董文霞.新生儿听力筛查时的护理配合.实用医药杂志, 2006, 10 (23) :1228.
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论文 篇2
2011年我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医院领导和科室主任的共同关怀下,圆满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管理:成立了医院听力筛查管理小组,根据规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将听筛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目标,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
二、健康教育和宣传:有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印发新生儿听力筛查宣传资料至少1 种,产科、儿科门诊、病房有听力筛查知识版面。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报纸等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新生儿家长听筛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为了使筛查工作家喻户晓,提高市民对该项目工作的认识,以提高筛查率,我们把耳聋的危害及发病现状编成宣传册,以通俗易懂的知识介绍给广大市民,受到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介的好评。
三、按照《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配置人员、房屋、设备,并明确职责。听筛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操作熟练,接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检测人员职责明确,工作人员制度知晓率达到100%。复筛未通过率占筛查人数的4%左右。做好初筛可疑患儿的召回复筛。针对相关技术人员缺乏,业务水平参此不齐的问题,我们采取多渠道进行继续教育,积极参加济宁市听力筛查培训班,不断扩大人才梯队,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建立一套完善的筛查流程,耳鼻喉科听力技术人员到病房床边对所有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均在出生3天内参加初筛,重症监护病房高危新生儿在出院前进行初筛,如未通过,则42天,90天再来院接受复筛;复筛如仍未通过则转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性检查。如被确诊为耳聋,则进入济宁市听力康复中心走向治疗程序。建立了完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簿、两单、三表,各种登记填写规范、及时、准确、完整。妥善保管有关资料,听筛数据及时录入信息平台。
五、随访和治疗:按照规范要求配备质控员、随访人员,并明确其职责。严格按照转诊、随访程序。及时向上级医院了解转诊的新生儿婴幼儿信息,对上级医院复查未通过的患儿做好登记,密切跟踪随访,以便于督促家长及早干预,早治疗,建立系统的管理档案,做到资料详实、正确。建立阳性患儿诊治档案。建立高危新生儿档案,3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本院筛查覆盖率达到100%,初筛可疑阳性患儿复筛率达100%。复筛可疑阳性患儿转诊确诊率100%,确诊病例随访率达到100%,六、存在问题:
1.由于个别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意义的认识不足,认为孩子对声音有反应,常认为孩子听力正常。因此,有时拒绝听力筛查。
2.由于我县人口流动性大,对于高危新生儿婴幼儿的听力情况,常难随访。
3.对于目前虽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婴幼儿,有一小部分先天性耳聋(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要到一定年龄或受到外伤、耳毒性药物的影响才表现出耳聋,这部分病人常难预测。
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使我院的新生儿婴幼儿听力筛查工作更趋完善,工作更好开展,实现先天性耳聋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有效减少聋哑儿,以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观察 篇3
对象: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分娩或剖宫产的新生儿3622例。
方法:听力筛查仪器采用美国GSI 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性,性能可靠的特点。检查时新生儿必须处于安静睡眠状态,喂饱1次奶,换好干净尿布。测试环境要相对安静,噪音不超过40分贝。
筛查程序:①初筛:新生儿生后48~72小时先行初筛。测试时新生儿侧卧位,测试耳朝上,轻轻将耳郭向后牵拉使耳道变直,用棉棒清理耳道分泌物,将探头轻轻放入耳道中,即可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判定:双耳Pass为通过,一耳Pass为不通过,对未通过的新生儿出院前再做1次。②复筛:对出院时测听仍未通过的婴儿,嘱家长在生后42天来院复筛,复筛仍未通过的,应进行脑干诱发电位等诊断性检查,并进行跟踪随访。
结 果
在3622例新生儿中,初筛通过3310例(91.38%),复筛通过3550例(98.01%),未通過的有63例(1.74%)。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确诊听力障碍6例,真阳性率9.52%。
讨 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近年来产科开展的新项目,它是通过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仪,在新生儿出生48小时后就可进行听力测试的一种简便操作。
通过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并对患儿及早进行干预和康复治疗。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进行听力测试,假阳性率较高。主要原因为新生儿中耳积液、耳道内羊水及皮脂分泌物堵塞,使中耳传音障碍,导致耳声发射信号减弱或消失。随着新生儿出生后时间的增加,残留耳内的羊水逐渐吸收,干扰因素逐渐下降,听力筛查通过率逐渐上升。
因此,选择最佳测试时机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可降低假阳性率,在新生儿生后48~72小时是进行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选取200例, 为本院妇产科正常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其中男婴118例, 女婴82例, 全部进行了新生儿听力筛查。
2 筛查前的宣教工作
耳聋是引起语言交流障碍的常见疾病, 听力正常的婴幼儿11个月左右开始咿呀学语, 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1]。国内学者研究发现[2], 听力障碍在婴幼儿时期往往被家长忽视, 在孩子1~2岁出现语言障碍时才会引起家长注意, 听力障碍的患儿因为听不到声音, 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得不到语言刺激, 直接影响其语言形成, 最终造成言语障碍或终生聋哑。新生儿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婴幼儿, 通过助听器、电子耳蜗等放大技术方法, 重新建立其语言刺激环境, 促使语言发育, 实现听力障碍儿童聋而不哑, 因此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每个家长的责任。
3 筛查方法
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 h或出院前完成初筛, 尽量避免生后24 h之内进行听力筛查, 阳性率高, 会引起父母不必要的恐慌。使用Accu Screen听力筛查仪进行听力筛查, 原理是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 (TEOAE) 。听力筛查前通知父母新生儿在喂饱或睡眠状态下进行听力筛查效果最佳, 筛查结果快速、准确, 应尽量避免新生儿哭闹、吸吮、吞咽、鼻塞等肌源性干扰[3]。准备好用物, 每天操作前校准筛查设备, 检查探头是否通畅, 发现滤音片损坏及时更换, 否则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听力筛查仪对噪音和探头放置的位置有一定要求。室内保持安静, 测试环境噪音应低于40 d B, 操作者清洁双手, 选取与接受测试的新生儿耳道合适的耳塞, 用75%酒精消毒耳塞。分别测试两耳, 做好外耳道的准备工作, 先用棉签轻柔擦拭、清除两耳外耳道内的分泌物, 将带有耳塞的探头放置在外耳道外三分之一处, 方向要求正对鼓膜, 探头在外耳道的正确位置和耳塞的密闭程度, 保证了刺激声音到达鼓膜的强度, 避免了假阳性的发生。有少部分新生儿睡眠中也会出现不安稳状态, 轻轻抚摸其头部、背部、握住手指都会起到安抚的作用。新生儿喜欢头偏向一侧, 外耳道容易受挤压变形, 影响听力筛查结果, 用手指按摩耳道周边等待恢复原状后再进行测试, 经此方法仍未通过告知家长由于存在耳道影响因素, 隔天再重新测试, 约80%左右的新生儿都能通过, 测试之前尽量减少压迫未通过耳, 以免影响第2天的测试结果。反复测试仍未通过的新生儿家长会出现焦虑不安, 耐心向家长解释不能通过的几种影响因素:新生儿耳道或中耳腔内可有胎脂、羊水或胎性残积物滞留, 导致传入耳蜗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减弱, 耳声发射能量衰减或消失, 造成未通过的假象;渗出性中耳炎也是听力筛查不能通过的原因之一, 中耳炎的患儿发病率6个月前达到35%~85%, 婴幼儿中耳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4], 部分患儿可在3个月内自愈, 5%~10%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持续1年以上;另外低体重儿及早产的新生儿的传导和神经发育可能不成熟, 初筛未通过是暂时的, 随着身体发育成熟, 42 d复查时, 听力筛查通过率会明显提高。家长对相关情况了解后能正确对待测试结果, 紧张情绪消失。对于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 告知家长孩子听力不一定有问题, 但仍需在42 d时带孩子来医院复查, 向家长提供听力筛查报告单, 标明复筛指定的地点和时间, 讲明复筛的意义和重要性。复筛仍未通过应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按照转诊程序请家长带孩子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诊断性检查, 同时提供复查报告单。告知已经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家长, 并非所有的听力障碍都会在出生后马上显现出来。有些新生儿虽然通过了听力筛查, 但以后可能会显示出迟发性听力障碍, 如巨细胞病毒感染、耳廓畸形、外耳道异常、高胆红素血症、听力障碍家族史等都是引起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以上情况的新生儿初筛即使通过, 也要定期每6个月做1次听力监测直到3周岁。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父母要高度重视, 持续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 结合听性行为观察法, 当出现任何怀疑时及时进行听力评估, 一旦诊断明确, 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将听力障碍造成的身体和心理伤害降到最低, 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4 出院指导
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到中耳炎、耳毒性药物、噪声、外伤等多种因素影响, 父母应持续关注孩子的听力变化和语言发育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咨询耳科专家。
5 讨论
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国外报道为0.1%~0.3%, 国内报告为0.3%~0.6%, 其中中重度以上者0.05%, 为了降低耳聋及耳聋发病率, 健康教育在早期检测、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开展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健康教育应该在孕期开始, 通过生动、详细的讲解, 让家长充分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家长的大力配合,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漏筛率才会大幅度降低, 复查率得到提升。确诊的患儿通过及时积极的诊治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融入社会, 降低听力残疾率的同时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 新生儿听力筛查为提高人口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其意义与社会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5]。
参考文献
[1]韩德民.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58.
[2]杨菊兰.2367例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及体会.中国优生优育杂志, 2010, 16 (1) :40.
[3]邱莉芳.人性化护理对婴幼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1) :50-51.
[4]马芙蓉, 柯嘉.儿童及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指南 (美国) .国外医学 (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 2005, 29 (3) :182-185.
申 请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 篇5
市卫生局基妇股:
您好!由于XX镇的交通环境不便,隔江涉水,很多农民群众在本院分娩出生的新生儿都未能及时接受听力筛查,为规范开展全区新生儿听力保健工作,对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因听力障碍对新生儿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我区出生人口素质。经我院有关科室研究讨论,根据我乡镇实际情况,让患者真正得到满意的服务。特申请在我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恳请批准。
特此申请
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论文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6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2-01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伤害的一种既经济又简单的方法,为了解我县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病情况,我院于2010年开展了此工作,对出生7天内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现将1366例听筛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
1.1 本资料来源于我县2010年1月-2010年10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1366例,其中男孩735例,女孩631例。
1.2 方法
1.2.1 应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便携式筛查型耳声发射分析仪,teoae测双耳。要求测试房间安静无隔音及电屏蔽,新生儿处于安静睡眠状态。由1名专职医师具体操作,分别在小儿生后3-5天、10-14天筛查,如未能通过,则分别于生后42天及生后2个月复查共4次。如4次均不能通过,可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如果异常,于1周后复查ABR,如仍异常则确诊为听力障碍,转耳鼻喉科做进一步诊治。
1.2.2 对所筛查的新生儿进行登记,并同时进行有关因素调查,未通过者1个月后由专人负责通知到期者复查并专案记录。确诊听力障碍的儿童定期半年追踪一次听力发育情况。
1.2.3 第一次筛查时间为儿童出生后7天内,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1个月内复查,如仍未通过,于出生后2-3个月再进行测查,如仍未通过,转上级医院进行其他听力方面的检查。
2 结果
2.1 136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第一次筛查通过1229例,占89.9%;未通过137例,占10.2%。其中早产儿5例,低体重儿1例,胎头吸引术出生2例,产钳术出生1例,剖宫产术出生22例,正常分娩新生儿106例。在6周后进行第二次检测,105例新生儿参加复查,通过70例,占66.6%,未通过35例(全部包括在第一次筛查未通过人数中),占3.3%。3个月后进行第三次复查,35例未通过新生儿中33例听力正常,其中有一例经诊断为严重听力障碍。
2.2 筛查未通过原因分析
2.2.1 儿童出生时,耳边有胎脂、羊水、耵聍等分泌物;新生儿不配合,头摇动、哭闹,时都影响测试结果。此外,测试环境噪音大、测试者手部抖动或耳膜头选择不合适、探頭位置不正确,都会导致结果不显示或未通过。
2.2.2 出生时有窒息的,或家族中有听力障碍史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接触过有毒物品的新生儿等都会影响筛查结果。
3 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可影响患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等功能发育,听力损伤的早期检测和干预对言语和认知能力的发育至关重要。同时在筛查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提高筛查初筛通过率,减少筛查假阳性率,选择合适的初筛时间也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新生儿窒息也可提高初筛通过率。
4 体会
新生儿早期的听力筛查对于发现其听力缺陷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即使存在治疗不满意的情况,亦可以通过其他物理方法解决其听力上的缺陷,最大程度上改善其生活质量,拥有与正常人的生活。
参考文献
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0例监护病房新生儿作为观察组, 男78例, 女72例;其中高胆红素血症55例、新生儿肺炎4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1例、新生儿窒息10例、新生儿败血症6例、早产儿16例。选取同期收治的150例健康正常新生儿作为参考组, 男79例, 女71例。2组新生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听力筛查方法
筛查前将筛查意义、重要性、方法及听力障碍的严重后果等告知家属, 争取其支持及信任, 促进筛查顺利进行。新生儿出生后2 d~6 d时通过耳内发射对2组受检儿双耳进行听力筛查测试, 所有未通过的新生儿均在45 d后进行二次筛查, 仍未通过者在90 d后进行再次复查。
1.2.2 护理方法
(1) 新生儿出生后1 d内, 分娩分泌物及羊水仍然在新生儿外耳道内残留, 因此在进行听力筛查时, 极易出现假阳性。应在出生后2 d~6 d内进行听力筛查, 新生儿喂奶后熟睡状态下进行听力筛查, 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操作, 房间内噪声保持小于45分贝, 湿度保持在40%左右。对于1次筛查未通过新生儿, 可重复进行操作, 尽量避免外界干扰因素导致的筛查失误。 (2) 筛查时新生儿采取侧卧位, 耳朵向上, 轻柔牵引耳廓保证耳道拉直, 采用消毒干棉签对外耳道进行清洁, 避免分泌物对探头造成阻塞而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之后在外耳道1/3处塞入探头检查。 (3) 听力筛查前医护人员双手清洗并消毒, 若双耳无感染则用同一耳塞, 若其中1个或2个耳道均感染, 则更换耳塞, 所有耳塞均为专人专用。在听力筛查结束后, 用75%酒精浸泡耳塞进行消毒。 (4) 定期对听力筛查设备进行校准及检修, 定期保养, 在筛查前加强对听力筛查仪器的检查, 观察其是否正常, 避免设备出现故障而影响筛查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筛查前及监护后45 d时观察组新生儿单、双耳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明显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90 d后2 组无显著差异。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听力障碍是临床常见初生儿缺陷, 国内外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大于正常健康新生儿。目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耳声发射等检测手段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方法, 多数临床研究者认为耳声发射能够对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进行客观反映[2], 在诊断感音性损伤时具有敏感、快速、无创、客观等优点;同时耳声发射不会受到环境噪声较大的干扰, 能够特异性检出高频听力, 可对频率损失范围确切直观表达, 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对耳蜗功能进行客观检查, 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徐秀等研究报道显示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仅为0.3%, 而监护室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 因此加强对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研究分析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多是由疾病自身导致, 而感染、早产、窒息、低出生体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均可导致脑干损伤、耳蜗核受损, 进而引起听力障碍, 而部分医疗条件因素及医学干预措施等亦可导致听力损伤的发生。Marlow等研究发发现长期使用呋塞米、多巴胺等药物与感音神经损伤亦有一定的关联, 高浓度氧气、机械通气等也是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新生儿机体抵抗力差同时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 因此在对患儿进行听力筛查时, 要尽量保证科学性、安全性,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医护人员要加强对重症新生儿的监护, 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 尽早筛查, 从而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详细掌握, 促进其健康发育。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0例监护病房新生儿作为观察组, 同期15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参考组, 通过耳声发射对2组受检者的听力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筛查前、监护45 d时观察组新生儿单、双耳未通过率明显大于参考组 (P<0.05) , 监护90 d后观察组新生儿总未通过率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障碍及损伤发生率相较正常新生儿较高, 因此要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相应护理, 尽早筛查、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干预及治疗, 促进新生儿听力的提高。
关键词:新生儿,监护病房,听力筛查,护理
参考文献
[1]沈志英.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调查[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1) :1421-1422.
[2]赵凤英.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中的影响因素与干预[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 16 (5) :123.
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论文 篇8
1 听力筛查影响因素
1.1 初检年龄
初筛和复筛的通过率或阳性率大小与初筛时婴儿的日龄有明显关系, 患儿胎龄越小, 其中耳及外耳发育越不完善, 且鼓室积液、中耳负压及外耳道胎脂发生率较高, 都可能降低早产儿外耳道内检测到的耳声发射声能量, 且其他各器官生长发育也不成熟, 耳声发射的通过率较小。
1.2 耳道分泌物
目前认为新生儿中耳积液、耳道羊水、分泌物阻塞等使传音障碍及耳道阻塞等, 可能是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原因[1]。
1.3 疾病因素
1994年美国婴儿听力联合会提出了13项与发生听力障碍有关的围生期高危因素[2]。 (1) 家族中有先天耳聋者; (2) 早产、低体质量儿质量<1 500g; (3) 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 (4) 产程过长宫内窘迫生后无呼吸; (5) 近亲结婚; (6) 围生期感染, 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疱疹、梅毒、弓形体; (7) 细菌性脑膜炎, 特别是嗜血性流感杆菌; (8) 颅脑畸形; (9) 妊娠期或新生儿期应用耳毒性药物, 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速尿或致畸药物; (10) 孕前父母曾有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11) 妊娠期接受X线照射及同位素治疗; (12) 有先兆流产史; (13) 妊娠期有一氧化碳中毒、营养不良、慢性肾炎、甲状腺肿大等。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住院的新生儿大多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 无疑是听力损失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 出生时Apgar评分过低是导致听力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3]。故在为出生后评分较低的婴儿测试听力时应引起重视, 不要在出生后不久测试听力, 最好在病情稳定1周左右筛查听力, 可以降低假阳性的几率。
1.4 患儿的状态
在测试过程中耳塞的刺激常常会引起新生儿头部扭动、肢体运动、甚至哭叫, 正因为他们的哭声、吸吮和喘气等自体噪声会影响测试结果, 而且这些内源性噪音是使复筛率增加、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因素。
1.5 环境因素
自妊娠24~28周, 所有健康胎儿都能对声音的刺激有反应, 母体组织可以使能传至胎儿噪声的部分声能量衰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 极短时间的噪音来自于关闭金属的柜门 (90dB) 或摇低床垫的头部 (120dB) 等, 持续存在的噪音在60~80dB之间, 比如暖箱、监视器、通风湿化装置以及工作人员大声说话等, 长时间受该类噪音的影响, 对新生儿的听力亦有害。
1.6 耳塞的选择与放置位置不当
(1) 选择的耳塞与受试者的耳道不相匹配; (2) 耳塞放置的方法或位置不当。由于新生儿外耳及耳道较松弛, 若插放耳塞时未轻提耳垂, 将使耳道未完全打开, 就不能使耳塞牢固地塞入受试者耳道中, 将影响测试结果。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原则上一般应在3个月之内完成筛查, 6个月内完成诊断评估, 同时对异常者开始听力言语干预。
2.2 在进行耳声发射前, 常规方法为测试者洗手, 用消毒干棉签检查并清除新生儿双侧耳道内的黏性分泌物及脱屑, 用75%酒精擦拭测试探头、额部、颈后、后颈肩皮肤以降低电阻。同时, 外耳道分泌物、羊水等影响筛查的因素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得到充分的清理和吸收, 声音的传导更好;且内耳的发育进一步完善, 对声刺激的辨析能力更强。
2.3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高危新生儿, 因为多种病理因素对听力的影响, 过早进行听力筛查可能会增加听力筛查结果的假阳性率, 增加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 因此条件允许时可进行两步筛查:初检时最好选择在病情稳定, 出院前进行测试, 然后在42d内进行复查。
2.4 患儿状态:对处于浅睡眠状态的新生儿, 先有节奏地轻抚新生儿头部使其保持安静, 再用大拇指轻抚新生儿的耳垂, 等其完全安静后再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一手固定探头, 一手持续抚摸新生儿头部。测试时间选择在下午15:30~17:00之间, 这时患儿处于喂奶后安静或自然睡眠状态中。
2.5 测试时, 将新生儿送到通风良好、环境安静的专用房间, 筛查室远离监护仪器, 并将医护人员随身携带的电子通讯器材关闭, 避免受到仪器声音或电子信号的干扰, 检查过程中应避免在筛查室周围进行其他仪器操作, 检查室内噪声小于40dB。
2.6 耳塞的选择与放置: (1) 选择的耳塞应与受试者的耳道相匹配; (2) 新生儿放置探头时应在新生儿外耳道1/3处, 且在放置探头时应向后下方牵拉耳廓, 使耳道变直, 这亦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的重要环节。
2.7 注意消毒隔离, 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自身免疫力的低下, 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或院内感染。为避免交叉感染, 操作者要在检查前洗手, 耳塞一人一塞, 集中消毒后备用, 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可延长耳塞使用的寿命和降低成本[4]。
总之, 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前及筛查过程中的各项干预措施的实施, 尽可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或者使干扰因素的影响逐渐下降, 从而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避免家长因未通过筛查而引起紧张、恐惧心理, 并减少住院期间的重复测试和出院后的随访复查, 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影响因素,护理
参考文献
[1]刘志勇, 卜新宽, 邢光前, 等.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式的初步探讨〔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 2000, 36 (4) :292-293.
[2]Stein LK.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acy OF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J〕.Pediatr Clin North Am, 1999, 46 (1) :95-105.
[3]Cone-Wesson B, Raminrez GM.Hearing sensitivity in newbo-rns estimated from ABRs to bone-conducted sounds〔J〕.J AmAcad Audiol, 1997, 8:299-307.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分析 篇9
资料与方法
在6389例中, 初筛通过4705例 (73.64%) , 阳性1684例, 阳性率26.35%。复筛1074例, 通过1016例 (94.6%) , 阳性58例, 阳性率5.4%。对于新生儿进行初筛的时间, 我们一般选择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7天, 此时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最为适宜的时间, 对于一些初筛未能通过的新生儿, 我们应该要求家长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42天来我院进行复查, 如果在复查中, 儿童仍不能顺利通过, 则必须建议婴儿家长带其去专科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方法:初筛使用丹麦国际听力公司设备 (0toreadtlt听力仪) ;复筛使用德国MB11听性脑干反应测试仪。测试环境要求安静, 噪音<40d B, 检查校准仪器, 选择在新生儿安睡时对其进行听力测试, 此时让新生儿侧卧, 测试耳朝上, 然后将新生儿的耳郭轻轻的向后牵拉, 以便于将探头放入耳道, 在将探头放入耳道后, 绿色指示灯变亮, 则可以按启动键开始测试。测试完一侧听力后, 用相同的方法对新生儿的另一侧的听力进行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仔细地操作, 避免探头的位置发生移动或滑落, 以防止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
结果
筛查的结果有两种: (1) PASS (通过) :表示在孩子的外耳道记录到正常的耳声发射反应, 说明孩子的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 (2) REFER (未通过) :表示孩子在外耳道未记录到耳声发射反应, 需重新测试1次, 如重测结果仍“REFER”, 则告知父母要留心观察患儿的听性行为, 即对声音的反应, 待42天再来我院复查, 复查未通过者则需要到省妇幼进行脑干诱发电位等听力学及相关检查进行确诊和提出处理意见。
讨论
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最大的特点是快速、简便、灵敏、无创、结果易分析。这种筛查的结果是一种十分客观的检测结果, 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新生儿的听力水平, 及时发现被测者的听力是否存在问题。对于存在听力问题的新生儿, 通过该听力筛查能够被及时的发现, 从而可以尽早的对患儿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针对病因采取积极的治疗, 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听力问题对患儿所造成的影响,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2]。
新生儿在进行听力测试时, 客观存在许多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 通过我院近3年对6389例新生儿听力的测试工作, 积极探寻、发现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影响因素: (1) 新生儿的因素:a.有些新生儿对耳声发射分析仪的声波敏感, 头部的摇动, 哭闹, 不安静, 不能配合, 影响检测结果的通过率。b.耳内分泌物的影响:新生儿出生后, 耳边有胎脂、羊水、耵聍等分泌物的存在, 清洁差, 测试时易受干扰, 不易进入状态。c.体位不当:新生儿仰卧位, 俯卧位及怀抱位都不利于监测。 (2) 测试仪及操作的因素:耳塞选择不合适, 探头放置的位置不正确, 与耳道耦合不紧密, 漏气, 以及测试过程中探头线没有接触到头, 监测结果不显示或不通过, 仪器的定期保养、维护。 (3) 环境的因素:测试环境是否安静, 如环境噪声过大, 可影响测试结果。
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1) 新生儿:在新生儿刚出生后, 他们的耳道内一般都会有残留的胎儿皮脂, 在其中耳腔中, 也会有部分的胎性残积物堆积, 这些情况都会使测试时的信号受到削减, 导致测试结果的不准确。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建议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时, 所选择的时间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48小时, 甚至在3~5天也可以, 这样能够尽量减轻上诉原因所造成的影响。测试前先用干棉签轻轻清理干净耳道内的分泌物, 检查外耳道是否通畅或有无病变。婴儿自然睡眠状态是最佳的测试状态, 最好选择在熟睡时进行操作, 体位以侧卧位为最佳, 测试耳朝上。在插入探头前, 先轻轻拉一下耳垂使外耳道伸直, 这样可以让探头更加顺利的进入耳道, 达到预定的位置, 以增加测试的敏感度。在将探头插入新生儿耳道时, 动作要轻柔, 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当探头到达预定位置时, 绿色指示灯会亮起, 此时测试者按动启动键, 则开始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测试。在这个过程中操作者要尽量保持稳定, 避免探头发生移动或滑落, 防止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2) 仪器的准备: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前应该对所需要的仪器和设配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校准, 以确保筛查的高效顺利的进行。探头是在该项检查中最为重要的操作部分, 每天都要将其置于校准腔内进行仔细的校准, 如果发现滤声片发生了耗损, 则应该及时更换, 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在对新生儿进行每次检查前, 都要对探头进行仔细的检查, 特别是要注意探头有没有被皮脂或毛发等物质堵塞, 如果发生堵塞则应该进行及时的清理, 否则可能会造成测试的结果呈假阳性, 对新生儿及家庭造成困扰。在对每个新生儿进行筛查前, 还应该根据新生儿的具体身体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耳塞, 过大或过小均会对测试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一个合适的耳塞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3)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对新生儿进行测试时,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耳塞, 然后让新生儿侧卧, 将被测试耳朵的耳垂轻轻的牵拉, 以使外耳道伸直, 这样能够保证将探头顺利的插入耳道, 达到预定的位置, 此时, 探头的尖端小孔处于正对鼓膜的位置。在放置探头时, 应该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a.有些新生儿的外耳道相对狭窄或者存在程度较大的弯曲, 则在放置探头时应该顶住耳道壁, 此时一般可以将新生儿的耳垂轻轻向下牵拉, 以最大程度上打开耳道, 然后缓缓插入探头。b.对于一些新生儿, 由于过分的挤压导致外耳道软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形, 此时应该对耳道进行轻柔的牵拉, 以使其尽量恢复至正常的解剖结构, 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测试。c.有些新生儿的耳道呈独特的倒喇叭形, 这种形状的耳道口外小内大, 此时, 我们可以把耳塞倒转放置, 这样就能够使耳塞和耳道紧密的贴合, 防止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生漏气而影响测试结果。
环境的选择:室温宜20~35℃, 湿度40%~60%, 测试环境要求安静, 噪音<40d B, 关闭不用的且产生噪音的设备, 因个体差异对环境噪声的敏感性也不同, 环境噪音过大, 可影响测试结果。因此, 测试时应选择在相对安静的房间内进行, 嘱家长勿说话走动。
耳声发射是一种声能量, 它产生于耳蜗, 并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耳蜗接受刺激, 在4~15ms内从外耳道可以记录到散频声反应。新生儿听觉功能的检测就是利用这项技术, 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和复筛, 对新生儿听力障碍进行早期诊断, 及早发现听力障碍。
耳声发射分析仪是精密仪器, 仔细的清洁保养可提高和延长使用寿命及仪器的精确性。工作中我们应注重筛查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不断改进操作方法, 探寻影响因素, 提高筛查通过率, 减少转诊率, 减少家长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 对确有听力障碍的患儿要早发现, 早治疗, 早干预, 最大限度减少听力问题造成的残疾。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6389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筛查的结果有两种, 通过和未通过。对未通过的新生儿, 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以明确原因。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原因有许多种, 对未通过的新生儿, 要进行复查和相关的检查, 以明确原因, 及时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 韩德民.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5-107.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筛查对象
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出生的围生儿,共计2194例,筛查2123例,筛查率97.3%。
1.2 筛查时间
每个新生儿在出生24~72h内进行第一次初筛,未通过者,在临出院前复查一次,住院期间未通过的婴儿填写登记卡,在出生后42d、90d各复筛一次,直至通过,仍未通过着应转往新生儿筛查技术中心作进一步筛查、确诊、早期治疗。
1.3 听力筛查仪的选择
目前推荐采用筛查方法为耳声发射法(OAM),OAM检查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耳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可以反映耳蜗毛细胞主动运动的功能,它具有客观性、无创伤性、检测迅速的优点,抗干扰性强,是一种很适合新生儿、婴幼儿听力检查的方法,我院使用的是格雷森-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
1.4 测试前的准备
1.4.1 大多数的家属对听力筛查知识一无所知,因此要开展宣传教育
工作,向家长介绍筛查重要性,了解筛查目的、时间、方法,取得理解、支持和配合。
1.4.2 筛查仪器的准备:
进行筛查前一天做好计划,检查仪器性能,并充足电已备使用,对检测仪器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检测,以保证听力筛查准确性和可靠性。
1.4.3 测试环境的选择:
测试的环境要相对安静,检测房间需要相对的独立,最好是在隔音室进行,噪声不超过40分贝,如没有条件可在普通房间操做,尽可能避免来自病房和周围仪器设备的干扰。
1.4.4 新生儿的状态:
婴儿在饥饿时往往烦躁不安、哭闹、影响测试的结果,所以最佳的测试结果是在婴儿自然状态时获得的,因此我们多选择新生儿喂奶后处于睡眠状态或沐浴后进行。
1.5 检测方法
1.5.1 操作前首先检查婴儿的外耳道,用消毒棉棒将耵聍清理干净,以免妨碍耳声发射测试。
1.5.2 选择与受试新生儿耳道相匹配的耳塞,并套在探头上以备用。
1.5.3 选择正确的测试位置:
新生儿侧卧,测试耳朝上,将耳廓向后牵拉使耳道变直,然后将探头轻轻放入,紧贴外耳道内,也可以将婴儿抱在怀中进行测试。
1.5.4 结果判定:
测定结果为“PASS”表示通过,即正常;如为“REFER”建议再做一次测试,如果结果一样可能是由于外毛细胞存在某种问题,耳蜗不能对探头信号做出良好反应或是中耳腔内有积液,耳道或探头顶部被耳垢或异物堵塞,妨碍声音通过中耳到达耳蜗;测试结果为“NOICE”表示室内噪音或被测婴儿发出生物噪声干扰数据的采集,使筛查仪不能精确测量耳声发射响应,要排除影响因素重测;测试显示“ABORT”表示筛查仪未检测到。
1.6 消毒处理
防止交叉感染,检测房间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半小时,在测试前要洗手,尽可能使用一次性耳塞,如条件不允许,可以一人一塞,集中消毒,探头在不同新生儿测试之间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2 讨论
筛查的2123例活产新生儿中,排出所有干扰因素首次通过2013例,110例存在一侧或两侧出现异常,未通过,占5.18%。出院前再次复测,15例仍未通过,占0.71%,向家长耐心解释,引起高度重视,转往听力诊断治疗中心做进一步的检查,回访到的13例中有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异常,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新生儿听力损伤可导致语言和智力发育的障碍,发病率远远高于目前我国开展的新生儿筛查项目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199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建议,在出生的最初3个月内,应对每个婴儿或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2]。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对患儿语言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可使用助听器等人工方式帮助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可以使语言发育不受损害或少受损害[3],由此可见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使其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和即时康复的目的 ,保护和增进新生儿童的健康。方法 对2010年在我院生产的2123例活产新生儿在出生24~72h进行听力筛查。结果 2013例通过,占94.81%;110例未通过者,占5.18%。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及早干预,减少聋哑人口,控制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
关键词:听力筛查,新生儿,耳声发射,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cade my of Pediartics.Ne wborn and infant hearing loss: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J].Pediarrtics,1999,103(2):527-530.
[2]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rlth and Human Services.NIH consensus statement:Early identification of hearing impairment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R].NIH,1993,11:1-24.
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论文 篇1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6月~2009年3月我院产科共出生新生儿997人,其中973人于产后3天进行TEOAE筛查,筛查率为97.29%。
方法:①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的选择:选用MADSEN公司生产的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是一种操作简便,敏感性显著的仪器。每次筛查前先对仪器进行检查,校准,充足电,确保仪器的精确性和可靠性。②测试环境:测试环境要相对安靜,噪声不超过30dB(A)-50dB(A),初筛可在母婴同室内进行,复筛时在专门的测听室进行,③新生儿听力筛查程序:新生儿于生后3天进行听力初筛,测试结果为PASS或REFER(未通过),未通过者于婴儿出生30~42天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时接受诊断检查。④婴儿状态:婴儿最佳测试结果在婴儿自然睡眠状态时获得。因此,测试前1小时喂饱婴儿,使其安静入睡。⑤婴儿测试位置的选择:保持婴儿测试耳朝上,轻扯耳廓露出耳道,使之变直,用无菌小棉枝清洁外耳道,将探头轻轻放入,也可将婴儿抱在怀中进行测试。⑥卫生问题:为了预防交叉感染,测试前必须洗手,最好使用一次性耳塞,新生儿无疑感染,可两耳共用一耳塞(测另只耳前用70%酒精擦拭耳塞),用完的耳塞可集中用洗洁精清洁,75%酒精浸泡消毒。⑦做好筛查前的宣教工作:包括产前孕妇学校组织的学习,产后一对一的宣教。让家长了解筛查的重要性及筛查的无创性,安全性和客观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结果
TEOAE初筛及复筛情况:接受初筛973例,877例通过了TEOAE测试,初筛通过率90.13%;需复筛96例实际复筛人数90人,通过87人,复筛通过率96.67%。
TEOAE筛查的新生儿听力损失情况,复筛未通过的5例,接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其中1例未通过,确诊为听力损失,占接受TEOAE筛查总数的1.03‰。初筛假阳性率9.9%,两步筛查后的假阳性率为0.23%。
讨论
TEOAE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可行性:应用于听力筛查中的主要是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A),TEOAE观察耳蜗外毛细胞的松驰状态,能用于检查假阳性和假阴性,检查感音性听力损伤。此技术操作由护士完成,每例新生儿双耳检测需5~10分钟,TEOAE筛查仪可自动显示检测结果具有客观性、敏感性、快速无创性等特点。
应用价值:出院后很难确保“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要求的筛查率,初筛仍应在出院前进行[3]。这样可方便基层农村新生儿听力筛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检测率。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就得到了听力筛查,减少了转诊的不便,符合我国产妇“坐月子”不外出的习俗。
TEOAE筛查的技术质控:①TEOAE筛查的时间选择:新生儿听力初筛最佳测试时间宜在产后72小时[1],这样可提高通过率,刚出生的新生儿外耳道和中耳道内的胎儿皮脂,羊水可影响TEOAE的通过率,造成假阳性率高。②噪声的控制:噪声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噪声包括小儿哭闹声、呼吸声、吸吮声等,外源性噪声包括环境噪声。③测试探头的放置:应根据外耳的大小选择型号合适的软橡胶探头套,放置位正确,密闭,将探头置于外耳道1/3处,利于提取耳声发射信号,减少或排出外界环境噪声,保证刺激声达到鼓膜。放置前清洁外耳道,避免羊水胎脂堵塞探头,或干扰声音传导以及影响。④对筛查结果的解释: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使用“pass”即“通过”,和“refer”即未通过来报告,因筛查不具听功能评估和诊断的意义,不同意使用正常和异常来表述。另外,对初筛未通过的家长要注意沟通技巧,避免给家长增加精神负担,不利于产妇产褥期的康复。⑤对护士的要求:护士的责任心及操作规范与否,也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4]。要求护士责任心强,TEOAE测试护士必须经专门的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持证上岗。熟练掌握TEOAE测试方法及工作程序,认真仔细的做好测试资料的登记,统计,保管工作。对须复筛的,属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及婴儿,必须做好定期跟踪服务工作,有条件的最好做到资料网络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毛雪莲,梁瑞云,侯婷秀.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时间的选择.中国民康医学,2006,18(9).
2 霍薏钦.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进展.中国妇幼保健,2006,21.
3 卜行宽.国际新生儿听力筛查概况.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7,22(1).
4 魏兆弘,孟利平,李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观察.中国民康医学,2006,18(5).
265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篇12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4‰的正常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 其中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 在我国位居5项残疾首位[1]。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能够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 实施干预和治疗, 使他们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儿的言语发育水平, 使其智力发育不受太大影响。先天性听力障碍实施早期干预和治疗, 使他们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儿的言语发育水平, 使其智力发育不受太大影响。现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2 650例进行听力筛查。其中, 男1 600例, 女1 050例;足月新生儿1 650例, 早产儿420例, 低体重儿280例, 缺血缺氧性脑病189例, 高胆红素血症111例。
1.2 筛查前准备
筛查前新生儿于浴后进食处于睡眠或安静状态时测试。产房环境噪音控制在小于45 dB (A) , 测试前要清洁外耳道, 排除外耳道中胎脂、羊水堵塞及残渣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对两耳分别进行测试。
1.3 检测方法
使用德国-麦科全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 productotoacoustieemissions, DPOAE) 检查, 频率范围:1.5~9.0 kHz (24 kHz预设) , 测试的频率个数为3, 平均时间2 s, 频率范围2~4 kHz, PassSNR (信噪比) 5 dB, 全部测试通过的频率个数为3。
听性脑干反应 (ABR) 测试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Ⅳ诱发电位仪, 耳机为Nicolet TIP-300插入式。以V波反应阈值>30 dBnHL作为2~4 kHz范围听力损失指标.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轻度 (V波反应阈值=36~50 dBnHL) , 中-重度 (51~90 dBnHL) , 极重度 (91 dBnHL或以上。
1.4 筛查程序
新生儿生后42 h进行初次听力筛查;对初筛未通过、可疑或初筛已经通过但属于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等听力损失的高危儿, 42 d后进行听力复筛;仍未通过者进行听性脑干反应 (ABR) 测听诊断性检查。
2 结果
对2 650例新生儿 (足月新生儿, 早产儿, 低体重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高胆红素血症) 依据筛查程序进行听力筛查, 结果具体见表1。
3 讨论
听觉神经中枢的正常发育取决于1岁以内这段敏感时期声音的足够刺激 (足够的强度和时间) 以及婴儿对其听觉和语言中枢系统的持久应用。早期的听力丧失将会直接影响听觉神经系统的发育, 影响语言和言语能力的发育, 以致发生言语障碍甚至聋哑[2]。如果听力损失患儿在出生后3个月时能被诊断, 并给予早期干预, 充分利用残余听力, 使听觉系统得到声音刺激, 加上适当的训练, 可使其聋而不哑, 降低和防止听力损失造成的影响, 使其会话、理解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健康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 美国的Hayes等曾提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概念和方法, 主要侧重于行为观察测听技术[2];20世纪70~80年代中期, Wada等提出, 使用ABR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测试群体包括重症病房 (NICU) 住院的新生儿和正常新生儿[3]。初筛时间的确立: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显示:初筛的适宜时间为新生儿生后3 d或3 d以上。但一部分新生儿会生后48 h内随母出院, 所以我们调整初筛时间在新生儿生后24 h, 平均初筛时间为42 h。目前, 听力筛查的普遍方法是家长协助新生儿保持侧卧位, 测试耳朝上, 测试者手持测试仪完成测试工作, 在两耳交替测试的过程中, 需大幅度改变新生儿体位, 这不仅消耗人力, 还因家长配合不当或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使新生儿不易保持熟睡状态, 往往影响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
耳声发射 (OAE) 论依据是, 产生于耳蜗的声音经过中耳结构, 再穿过鼓膜, 进入耳蜗的外毛细胞, 然后由外毛细胞反射出能量, 在外耳道记录得到。作为一种客观的听觉筛查手段, 操作简便, 无创伤, 灵敏且客观, 群众易接受, 是当前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首选技术[4], 它可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 将耳声发射与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相结合则有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5], 二者结合检查是更可靠易行的高新技术。对首次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 护士向其父母交待复查时间、地点, 详细登记地址、电话, 追踪复查。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初次筛查的新生儿, 通知按时到指定地点进以检测[6]。通过对本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进行观察, 足月新生儿通过率93.09%, 早产儿通过率68.09%, 低体重儿通过率70.71%, 缺血缺氧性脑病通过率68.78%, 高胆红素血症通过率63.96%;有疾病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足月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 听力筛查非常重要, 特别对有疾病的新生儿尤为重要, 能够及早发现听力损失, 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减少和防止言语发育、智力发育不受太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沈晓明.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 2004, 6 (4) :441.
[2]聂迎玖.耳声发射技术在围产期听力学中的应用价值[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9, 14 (8) :207.
[3]徐亚萍, 汪洁.74例新生儿窒息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J].浙江医学, 2000, 22 (6) :170-171.
[4]郭连生, 戚以胜.小儿电反应测听的临床应用策[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003:98.
[5]丁海娜.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在婴幼儿听力复筛中的意义[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8, 16 (5) :282.
【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论文】推荐阅读:
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07-04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体会08-20
新生儿筛查率06-11
新生儿疾病筛查09-26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06-13
河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10-15
新生儿骨折护理05-15
新生儿黄疸护理06-24
新生儿护理管理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