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筛查率(共8篇)
新生儿筛查率 篇1
摘要:目的 提高孕妇及家庭对新生儿筛查的正确认识, 提高新生儿筛查率。方法 设置新生儿健康教育课堂, 对孕妇及家属实施新生儿健康教育宣传, 分别对是否接受过教育的两组孕妇及家属进行调查, 对调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孕妇及家属在对新生儿筛查的认识上存在差异。结论 实施新生儿健康教育, 对孕妇及家属正确认识新生儿筛查知识, 提高新生儿筛查率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健康教育,新生儿筛查率
新生儿筛查是现代预防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优生优育, 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1]。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和苯丙酮尿症两种, 它们的共同体征都是智力低下和体格发育障碍,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影响出生人口的素质[2]。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出生缺陷可以通过孕前、产前及出生后三级出生缺陷干预系统进行干预筛查, 对降低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以及减少出生缺陷都是至关重要的[3]。由于对新生儿筛查的认识不足, 影响了筛查的普及率。为了提高孕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筛查的认识, 本院开办了新生儿健康教育课堂, 以期提高新生儿筛查率, 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自2010年开始, 我院在妇产科设立了新生儿健康教育课堂, 采用专家讲座等方式, 围绕新生儿筛查的意义、采集的方法、新生儿筛查的时间及筛查后阳性的治疗等4个专题定期对孕妇及家属进行教育, 并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1.1 观察组
将接受过新生儿健康教育, 并自愿接受调查的正常孕妇300人于产前进行新生儿筛查认识的问卷调查, 除去未收回问卷的3例, 有297例作为观察组。本组接受新生儿健康教育平均7次/人。
1.2 对照组
将未接受过新生儿健康教育, 但自愿接受调查的正常孕妇300人, 于产前进行新生儿筛查认识的问卷调查, 除去未收回问卷的5例, 有295例作为对照组。
1.3 对两组孕妇能否正确认识新生儿筛查的判断方法:
①认识正确:认为新生儿都应该进行新生儿筛查;②认识不正确:认为自己身体健康, 孩子也不需要检测。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对新生儿筛查认识的比较观察组297例中, 认识正确267例 (90%) , 不正确30例 (10%) ;对照组295例中, 认识正确160例 (55%) , 认识不正确135例 (45%) 。
2.2 两组孕妇产后新生儿筛查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297例中, 进行筛查的共267例 (90%) ;对照组295例中, 进行筛查的共138例 (47%) 。
3 讨论
综合资料分析, 在所调查的600个孕妇中, 除去失访的8例, 进行新生儿筛查的共405例, 占68%。观察组297例中进行新生儿筛查的占90%, 对照组295例中进行新生儿筛查的占47%,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筛查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实施孕妇教育, 开办新生儿健康教育课堂, 积极宣传新生儿筛查知识, 提高孕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筛查的认识, 对提高新生儿筛查率有客观的、积极的作用, 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苏烯, 马丽明, 刘海平.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的缺陷与解决方案.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6) :748.
[2]刘玲.平邑县1999~2008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9) :36-37.
[3]荣玉葵.江门市新生儿筛查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6) :22-37.
新生儿筛查的分析结果 篇2
资料与方法
采血对象:在出生的活产儿,低体重儿、严重感染性疾病、转院抢救的新生儿均在出生3~20天采血。
采血时间:应在出生72小时后,哺乳6次以上。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其他原因当时不能采血者,应告之家人采血时间不得超过20天,20天内跟踪追访采血。一般在沐浴,哺乳后20分钟采血为宜。采血部位:可目测或划痕确定部位。穿刺部位在内外踝水平连线的足跟两侧进行。
采血方法:置新生儿于操作台上,室温控制在22~26℃,再次查对,暴露一足。按摩足跟部使之温暖充血,如足发冷,可用38~40℃温湿毛巾热敷,也可38~40℃温水足浴并按摩,使之暖和,血管扩张。用75%酒精棉签消毒2次待干,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包绕新生儿足跟部并绷紧皮肤,右手持无菌采血针,沿新生儿外踝向足底外缘做一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处,以30°~40°斜刺进针,动作快、稳、准,刺入深度2~3mm,针停留片刻或旋转1~2周拨针。早产儿、低体重儿稍浅一些,但要达皮下组织。血流出,用干棉签拭去第一滴血,再待血流出成足够大血球时,将血球轻点滤纸中心处,让血自然均匀渗透滤纸正反两面,采集3个血斑,直径8mm~1cm,如血流不畅,可从穿刺部位远端向近端轻轻推压,不能在近穿刺部挤压,以免组织液挤而影响结果。血标本存放:采集后的血标本在清洁环境中自然晾干2~4小时,避免日晒,紫外线照射和其他污染。凉干后保存于密闭的塑料袋内,置2~8℃冰箱內保存。7~10天内送检。
结 果
筛查采血275例,其中假阳性2例,经复查后为阴性。2例假阳性是因为血液太浓,血小板凝集造成的。
讨 论
健康教育: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家属了解筛查目的、项目和意义,使其积极配合,这是筛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性的第一步。指定专人宣传。做好知情同意书和拒绝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签字。告之家属结果单返回会电话通知,并将报告单贴于病历保存。阳性病例者,做好随访。
采血人员培训:①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②严格掌握采血时间,部位,血标本存放与送检;③严格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及规范的采血技术;④专人填写卡片,不得漏项,尤其是联系电话和地址。采血用物,血标本存放,标本送检,检验报告单均专人负责,并做好血片与检验报告单交接签字。严防血片及检验报告单遗失。
新生儿安全与保护:室温22~26℃,冬天26~28℃,防止新生儿受凉。采血前再次查对,严防采血及血片弄错,避免重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和延误诊疗的时间。采血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告之家属穿刺处2天不要接触水,以免感染。
严把标本质量关: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血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因此,必须按规范要求完成血片采集工作。采用在新生儿沐浴后采血,理由是新生儿血流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而四肢少,一旦足跟温度偏低则血管收缩,往往不易采到足够血量;而温水浴后足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因而采血成功率大大提高,确保了采血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新生儿的痛苦。
确保阳性召回率:对每例筛查的新生儿都留下了详细有效的电话以便联系。严格执行阳性召回制度。在受到筛查中心可疑阳性通知后,立即电话通知其尽快来院采集第2份血标本送检。
新生儿筛查率 篇3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护理管理
新生儿疾病筛查, 是预防儿童残疾的三级预防措施, 是在新生儿期对一些严重危害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 以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血液的采集是筛查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是筛查过程应当关注的问题[1]。采集到合格的标本, 是准确检测的重要保障[2], 可以避免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性损伤, 预防智能低下及生长发育障碍。现将我科2008年6月—2010年6月1 619例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护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010年来我科出生新生儿3 372例, 而新生儿疾病筛查只有1 619例, 男910例, 女709例, 仅占出生率的48%, 采血标本合格率为98%.
1.2 方法
1.2.1 加强健康教育, 做好采血前解释工作
由于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新开展的技术项目, 家长认为这么小的孩子采血会很痛, 心疼孩子而拒绝采血, 且家长对先天性疾病的危害缺乏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耐心向家长讲明采血的目的、意义及采血方法, 每天早晨安排1名助产士或护士专门向产妇及家属宣讲, 确保每位新生儿得到筛查, 偶有拒绝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家长必须签字。
1.2.2 采血时间
采血必须在新生儿出生72 h后, 7 d之内, 充分哺乳6次后进行。因新生儿出生后受寒冷刺激, 促甲状腺素 (TSH) 有一过性生理性增高, 出生后2 d~3 d恢复正常水平, 提早采血会使TSH值出现假阳性;苯丙酮尿症 (PK U) 在一定量蛋白质负荷 (充分哺乳) 后才反映出苯丙酸增高, 无充分哺乳, 可使苯丙酮尿症筛查出现假阳性。因此, 必须严格把握采血时限, 如有低体重儿、严重感染疾病转儿科抢救的新生儿及特殊疾患的新生儿延期采血, 但不超过30 d.
1.2.3 采血方法
采血人员清洗双手并佩戴手套, 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 并用75%乙醇消毒皮肤,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内侧或外侧, 深度<3 m m, 用消毒过的干棉球拭去第1滴血, 取第2滴血, 将滤纸片接触血滴, 切勿触及足跟皮肤, 使血液自然渗透至滤纸片背面, 至少采集2或3个血斑, 每个血斑直径>8 m m, 不可在同一部位的血斑上重复滴入血液。手持消毒棉签轻压采血部位使其止血, 将血片置于清洁空气中, 避免阳光直射, 自然晾干, 并登记新生儿相关信息。
2 结果
采用足底定位斜刺法, 一针采血, 血量渗透均匀, 血斑直径≥8 m m.本组1 619例, 一针成功1 586例, 成功率为98%.采血后用消毒干棉签轻压取血部位贴上创可贴使其止血。
3 讨论
3.1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技术是护理人员 (特别是产科、新生儿科护理人员) 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 要加强培训, 熟练掌握。血标本正确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的环节, 是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 必须对采集血标本的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考核, 不断提高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 增强工作责任感, 确保参与采集标本的护理人员在采血、送检等各环节中能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向家属解释疾病筛查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并发放有关的宣传资料。广泛开展新生儿筛查, 可早期发现患儿, 及时治疗, 使之符合同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 预防痴呆儿的发生, 减轻患儿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 应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3.2 保证采血标本的质量, 必须严格血标本的收集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的采集要求比较严格,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 都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所以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和质控制度。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登记本, 由专人负责采血并认真填写各项登记信息, 卡片内容填写应详细清楚。采血时,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防止差错发生。卡片应保持清洁, 防止污染, 不能碰到血液、水和牛奶等[3]。标本采集后, 血斑未干, 卡片与卡片之间不能重叠, 否则会影响诊断结果。如果发现有不合格标本, 应重新采集。标本采集后送检应及时, 以免延误诊疗时间。
3.3 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采血技术。在采血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血流不畅、血斑太小的现象, 要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 提高采血成功率。根据解剖特点, 针刺足跟内侧的足底内侧静脉及足跟外侧的小隐静脉分支处血流通畅, 可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4], 减少新生儿痛苦, 特别是冬天天气冷时, 此法效果尤为明显, 大大减少了新生儿经受再次针刺的痛苦。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措施, 已被列入国家母婴保健法。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是危害严重的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 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通过实验室手段筛查出来, 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可以预防智能低下及生长发育障碍, 提高人口素质[5]。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患者的发现与否, 治疗及时与否, 均取决于筛查各个环节的质量, 其中采血、登记、实验室技术、资料的保管都非常重要。总之, 搞好优生优育, 提高人口素质是每一位妇幼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要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做到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操作常规化, 以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 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和预防残疾儿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文斌, 王振南, 陈涵强, 等.新生儿疾病筛查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4, 19 (10A) :8-9.
[2]潘昌会, 周朝霞.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方法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 (11) :1036.
[3]李淑红, 邢炬斓, 高金丽, 等.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18) :2481-2482.
[4]钟冬秀, 陈玉兰, 汤珀珍.新生儿筛查标本采集的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3, 23 (4) :395-396.
新生儿疾病筛查指导分析 篇4
1 方 法
1.1 指导方式
2007年3月至6月期间, 由市卫生局防保科牵头, 本院分管副院长 (儿科副主任医师) 、新筛实验室主任、产科护士长或专科护士、新筛办公室人员组成指导小组, 根据小组人员专业特点, 进行总体分工、分管副院长专项负责。对全市11个区 (县) 的产科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内容包括开展新筛的意义、新筛网络的建立及运作模式、网络人员的工作职责、新筛操作流程和管理流程、新筛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疾病的治疗, 重点对新筛采血、保存、递送常规提出了要求, 现场示范了采血过程, 开展了血片与实验室质量控制等。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新筛网络需要逐步健全或完善, 部分区 (县) 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保健机构对新筛工作重视和参与程度存在差异, 尤其一些综合性医疗机构还没有有效地参与到新筛工作中来。
1.2.2 不少新生儿家长健康知识缺乏, 对新筛不理解。
1.2.3 部分新筛采血人员采血技术不规范, 血片质量不符合要求, 影响到筛查检测质量。
1.2.4 贫困地区受经济、文化水平限制, 影响到筛查意愿的实现。
1.3 指导意见
1.3.1 加强领导, 组织落实, 规范管理。各区 (县)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新筛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同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立新筛办公室, 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要求, 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常规, 建立当地新筛网络, 固定专人从事新筛工作, 对各种表、卡、册使用进行督促指导, 将新筛工作纳入当地工作目标进行考核, 推动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各产科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的学习, 自觉遵守新筛工作规范, 增强依法服务意识, 成为新筛工作的健康教育宣传者和实施者。
1.3.2 建立平台, 增进沟通, 落实宣教。产科单位一定要在各个环节认真落实新筛宣教工作。孕期, 建立并充分利用孕妇学校这个平台, 宣传新筛的目的和意义, 发放相关资料, 解答家属提问, 促进沟通与理解, 让孕妇及家属对新筛有更多的认识。住院分娩后重点宣传新筛的方法及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 尤其是采血的部位、采血量、采血的方法;还要让产妇及家属知道不参加筛查可能出现的后果, 让产妇及家属明白:CH和PKU患儿在出生后往往缺乏疾病的特异表现, 一般到6个月大才逐渐出现临床症状, 并日益加重。一旦出现了临床症状, 即使治疗, 智力低下也难以恢复;相反, 若能在出生后早发现, 早治疗, 绝大多数患儿的身心将得到正常的发育, 其智力也可达到正常的水平。为了使孕产妇及家属对新筛知识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宣教方式, 以达到知识的普及和理解, 如:《新筛科教片VCD》、专题讲座、系列小册子健康处方、宣传栏、板报等。
1.3.3 实施培训, 规范操作, 保障质量。质量是新筛工作的生命线。通过现场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和血片质量, 保证了实验结果。一是培训人员手把手现场示范采血的全过程, 对采血前的准备、新生儿的体位、如何进针, 如何留取血样等都加以说明, 减轻了操作者的紧张心理。二是对血片的保存和递送做了明确的要求, 避免了因保存和递送不当对血片质量造成的影响, 为准确的检测结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1.3.4 对因为经济贫困, 导致家长不愿或不能进行新筛的, 单位领导正在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呼吁, 是否能将新筛费用能纳入新农合、社保的报账范畴, 减轻贫困新生儿家庭经济负担。共同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2 结 果
新筛网络的建立, 使新筛工作得到了有力保障。各区 (县) 卫生行政部门和产科医疗保健机构人员的新筛知识得到了全面普及, 加大对新筛的宣传力度, 新筛率由2006年的29.13%提高到2007年的52.92%。专业人员在采血、保存、递送方面的规范化操作进一步加强, 血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血片合格率由2006年40%~70%提高到80%~90%。新筛工作全面开展, 减少了出生缺陷, 提高了人口素质。
3 讨 论
区 (县) 卫生行政部门和产科单位对新筛工作的认识、参与程度不够;专业人员对采血、保存、递送等新筛技术规范的缺乏;新生儿家长对新筛不了解, 影响了新筛工作的开展。通过市级妇幼保健院的巡回技术指导及相关新筛知识的普及, 提高了干部、职工、群众的认识, 并调动了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 从而使本市新筛工作全面推进;同时开启了城乡技术交流之门, 为提高区 (县) 妇幼保健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目的对乐山市11个区 (县) 所有产科单位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筛) 巡回指导, 建全新筛网络, 规范新筛技术服务流程。方法针对区 (县) 产科单位新筛现状和存在问题, 成立领导小组, 帮助建立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结果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规范工作程序与操作流程, 及时纠正, 提高了新筛率, 保障了新筛质量。结论市级妇幼保健院对区 (县) 产科单位进行新筛实地指导很有必要。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产科单位,组织落实,健康教育,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如何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 篇5
新生儿疾病筛查应注意如下几点: (1) 要与家属作好沟通, 签好知情同意书。告知采血时间, 采血应当在婴儿出生72h并喂足6次奶后进行, 如有其他情况如早产、低体质量儿等也应在28d内采血。 (2) 做好采血前的准备, 较冷天可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 让其足跟血脉畅通, 夏天可给新生儿洗澡后进行。环境温度以22~24℃为宜, 湿度合适, 环境清静整洁, 避开家属, 护理人员洗手、戴手套。75%乙醇消毒足跟皮肤待干,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内或外侧, 深度<3mm, 用干棉球拭去第1滴血, 可挤压取第2滴血, 将滤纸片接触血滴, 切勿触及足跟皮肤, 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 至少采集3个血斑。每个血斑直径>8mm。血滴自然渗透, 滤纸正反面血斑一致。手持消毒棉轻压取血部位使其止血。将血片置于清洁空气中, 避免阳光直射, 自然晾干呈深褐色, 并登记造册。将检查合格的滤纸干血片, 置于塑料袋内, 保存在2~8℃冰箱中。在规定时间内将滤纸干血片递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检测。 (3) 完整地填好登记卡, 登记本, 保管好筛查结果单, 发现异常者立即反馈家属, 做好随访登记工作[1]。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疾病
参考文献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
听力障碍是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缺陷,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快速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650例。为提高筛查通过率,减少假阳性率,做好筛查期间的护理配合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新生儿自愿接受听力筛查者650例,其中男355例,女295例;围生期高危因素主要有早产342例、低出生体重2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4例、新生儿窒息371例、高胆红素血症37例、感染182例、其他45例。
1.2 筛查程序
新生儿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或者出院前用AABR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发放复筛通知单,在出院1个月左右再用AABR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个月内转诊到我院听力检测中心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
1.3 测试方法
采用快速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系统,刺激声为短声,强度恒定在35 d Bn HL,扫描速率37次/s。仪器根据内置的二项式算法,对提取的听性脑干反应V波进行分析处理,可自动产生pass或是re-fer的两种结果[1]。
2 结果
本组650例中,582例新生儿全部顺利完成筛查,初筛68例未通过,其中双侧21例,单侧47例;出院1个月49例未通过初筛的婴幼儿接受了AABR复筛,7例复筛未通过,全部在3个月内进行了诊断型ABR、DPOAE和声导抗测试,其中2例最终确诊患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3 护理
3.1 检测前准备
应选在较安静的房间内、在新生儿安睡状态下进行测试,噪音控制在40~45分贝;向家长解释听力筛查的目的、意义,取得其理解和支持;用棉签清理耳道口分泌物,向后轻拉耳廓使耳道通畅;75%乙醇擦拭额部、颈后和颈肩皮肤,降低电阻;测试前将门窗关闭可降低外源性噪音。新生儿哭闹、吸吮、吞咽、鼻塞等内源性噪音也应尽量避免。确定测试患儿的名单,填写报告单中的已知项目,并进行观察[2]。
3.2 测试时间
由于新生儿外耳道为软骨结构,受到挤压易使腔隙变窄,出生后1~2 d中耳内可有羊水残留、胎脂堵塞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对耳声发射的记录;一般于新生儿出生24 h后至出院前进行测试,可降低初筛假阳性。
3.3 探头放置
新生儿外耳道的特点是由外而内向前上方弯曲,所以放置探头时应向外下方轻拉耳廓。根据耳道外口大小选择合适的探头并调整好角度。确保探头在耳道内祸合正确。探头不可脱落或松动,对连接探头的导线应注意不要使与身体摩擦而产生噪音;探头移位会直接影响记录结果的准确性。
3.4 测试时新生儿取侧卧位,以免溢乳发生呛咳。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呼吸。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工作中一定要体现出爱护宝宝,操作时动作轻柔。与家长的沟通测试后,须将测试结果告知家长并做好解释工作,详尽的解释可以取得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顾虑,需要42 d复查者留下详细的地址及联系方式。
4 小结
AABR筛查通过新算法以及特殊测试耳机实现快速、可靠、无创伤的检测方法。它反映的是外耳、中耳、听神经直至脑干的功能,具有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高检出率及转诊率较低等优势。除听力损失外,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婴幼儿状态、电极位置及皮肤阻抗、测试场所及脑干发育成熟度。一个完整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程序包括:初筛、复筛,诊断、随访及康复三个步骤。家长的顾虑在于测试是否对新生儿有损害,技术是否可靠。应向家长讲明测试的无创伤性、客观性、快速灵敏等特点,消除家长的疑虑,取得积极配合。没有通过检查的家长往往很担心,对这种情况要把影响测试的因素向患儿家属讲明,消除其顾虑;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个月内转诊到我院听力检测中心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确诊听力损伤的程度和类型,以便早期治疗,提高生存质量[3]。
参考文献
[1]刘志勇.新生儿听力普通筛查模式的初步探讨.中华耳鼻喉科杂志, 2000, 36 (4) :292-293.
[2]周琳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护理配合, 交通医学, 2009, 23 (3) :320-321.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选取200例, 为本院妇产科正常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其中男婴118例, 女婴82例, 全部进行了新生儿听力筛查。
2 筛查前的宣教工作
耳聋是引起语言交流障碍的常见疾病, 听力正常的婴幼儿11个月左右开始咿呀学语, 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1]。国内学者研究发现[2], 听力障碍在婴幼儿时期往往被家长忽视, 在孩子1~2岁出现语言障碍时才会引起家长注意, 听力障碍的患儿因为听不到声音, 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得不到语言刺激, 直接影响其语言形成, 最终造成言语障碍或终生聋哑。新生儿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婴幼儿, 通过助听器、电子耳蜗等放大技术方法, 重新建立其语言刺激环境, 促使语言发育, 实现听力障碍儿童聋而不哑, 因此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每个家长的责任。
3 筛查方法
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 h或出院前完成初筛, 尽量避免生后24 h之内进行听力筛查, 阳性率高, 会引起父母不必要的恐慌。使用Accu Screen听力筛查仪进行听力筛查, 原理是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 (TEOAE) 。听力筛查前通知父母新生儿在喂饱或睡眠状态下进行听力筛查效果最佳, 筛查结果快速、准确, 应尽量避免新生儿哭闹、吸吮、吞咽、鼻塞等肌源性干扰[3]。准备好用物, 每天操作前校准筛查设备, 检查探头是否通畅, 发现滤音片损坏及时更换, 否则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听力筛查仪对噪音和探头放置的位置有一定要求。室内保持安静, 测试环境噪音应低于40 d B, 操作者清洁双手, 选取与接受测试的新生儿耳道合适的耳塞, 用75%酒精消毒耳塞。分别测试两耳, 做好外耳道的准备工作, 先用棉签轻柔擦拭、清除两耳外耳道内的分泌物, 将带有耳塞的探头放置在外耳道外三分之一处, 方向要求正对鼓膜, 探头在外耳道的正确位置和耳塞的密闭程度, 保证了刺激声音到达鼓膜的强度, 避免了假阳性的发生。有少部分新生儿睡眠中也会出现不安稳状态, 轻轻抚摸其头部、背部、握住手指都会起到安抚的作用。新生儿喜欢头偏向一侧, 外耳道容易受挤压变形, 影响听力筛查结果, 用手指按摩耳道周边等待恢复原状后再进行测试, 经此方法仍未通过告知家长由于存在耳道影响因素, 隔天再重新测试, 约80%左右的新生儿都能通过, 测试之前尽量减少压迫未通过耳, 以免影响第2天的测试结果。反复测试仍未通过的新生儿家长会出现焦虑不安, 耐心向家长解释不能通过的几种影响因素:新生儿耳道或中耳腔内可有胎脂、羊水或胎性残积物滞留, 导致传入耳蜗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减弱, 耳声发射能量衰减或消失, 造成未通过的假象;渗出性中耳炎也是听力筛查不能通过的原因之一, 中耳炎的患儿发病率6个月前达到35%~85%, 婴幼儿中耳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4], 部分患儿可在3个月内自愈, 5%~10%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持续1年以上;另外低体重儿及早产的新生儿的传导和神经发育可能不成熟, 初筛未通过是暂时的, 随着身体发育成熟, 42 d复查时, 听力筛查通过率会明显提高。家长对相关情况了解后能正确对待测试结果, 紧张情绪消失。对于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 告知家长孩子听力不一定有问题, 但仍需在42 d时带孩子来医院复查, 向家长提供听力筛查报告单, 标明复筛指定的地点和时间, 讲明复筛的意义和重要性。复筛仍未通过应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按照转诊程序请家长带孩子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诊断性检查, 同时提供复查报告单。告知已经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家长, 并非所有的听力障碍都会在出生后马上显现出来。有些新生儿虽然通过了听力筛查, 但以后可能会显示出迟发性听力障碍, 如巨细胞病毒感染、耳廓畸形、外耳道异常、高胆红素血症、听力障碍家族史等都是引起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以上情况的新生儿初筛即使通过, 也要定期每6个月做1次听力监测直到3周岁。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父母要高度重视, 持续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 结合听性行为观察法, 当出现任何怀疑时及时进行听力评估, 一旦诊断明确, 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将听力障碍造成的身体和心理伤害降到最低, 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4 出院指导
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到中耳炎、耳毒性药物、噪声、外伤等多种因素影响, 父母应持续关注孩子的听力变化和语言发育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咨询耳科专家。
5 讨论
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国外报道为0.1%~0.3%, 国内报告为0.3%~0.6%, 其中中重度以上者0.05%, 为了降低耳聋及耳聋发病率, 健康教育在早期检测、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开展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健康教育应该在孕期开始, 通过生动、详细的讲解, 让家长充分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家长的大力配合,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漏筛率才会大幅度降低, 复查率得到提升。确诊的患儿通过及时积极的诊治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融入社会, 降低听力残疾率的同时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 新生儿听力筛查为提高人口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其意义与社会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5]。
参考文献
[1]韩德民.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58.
[2]杨菊兰.2367例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及体会.中国优生优育杂志, 2010, 16 (1) :40.
[3]邱莉芳.人性化护理对婴幼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1) :50-51.
[4]马芙蓉, 柯嘉.儿童及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指南 (美国) .国外医学 (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 2005, 29 (3) :182-185.
新生儿听力筛查5952例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听力筛查5952例新生儿, 筛查阳性209例, 阳性率为3.51%;其中, 女性听力筛查2727例, 听力筛查阳性81例, 阳性率为2.97%;男性听力筛查3 225例, 筛查阳性128例, 阳性率为3.97%。
3 讨论
本调查表明, 男性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率为3.97%, 女性阳性率为2.97%, 男性听力障碍高于女性。文献报道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状况各有不同, 根据李氏天[1]报道, 2009年大新县人民医院男婴听力筛查1082例, 筛查阳性82例, 筛查阳性率为7.58%, 女婴听力筛查782例, 筛查阳性101例, 筛查阳性率为12.92%, 男女婴平均筛查阳性率为9.82%;根据罗榜柱[2]报道, 贵港市2011-2012年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率为11.56% (1116/9655) ;根据黎秋波[3]报道, 玉林市2011年7县市区听力筛查阳性率为8.97% (2738/30512) ;根据莫暖姣等[4]报道, 对仫佬族地区214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高危儿初筛通过率为67.07%, 正常足月儿初筛通过率为94.93%;根据梁永宏等[5]报道, 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快速筛查对938例婴幼儿听力筛查, 初筛未通过208例, 占23%, 初筛通过730例, 占77%。
对筛查结果要耐心向家属说明筛查结果, 第1次未通过, 还要进行第2次筛查, 阳性并不表示一定有听力障碍, 仅表示听力障碍的风险较高, 听力筛查阴性, 仅表示存在听力障碍的风险较低, 以免产生医疗纠纷。根据唐向荣等[6]报道, 收集到通过耳声发射而在柳州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被确诊为听力障碍患儿6例, 其听力学特点以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主, 听力损失患儿多数为高危儿, 使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可漏筛蜗后病变所致的听力障碍。听力筛查前及有筛查结果时, 都要向家属说明情况, 以取得家属的支持与理解, 对于阳性者, 要进一步复诊确诊并早期进行干预治疗。若家属不重视, 会错失及时治疗康复的时机, 最后发展为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影响其一生的生存质量。尽管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听力筛查阳性率, 仍要坚持对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为早期干预创造条件, 降低听力障碍儿童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氏天.2009年我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23) :119-120.
[2] 罗榜柱.2011-2012年贵港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14) :149.
[3] 黎秋波, 秦小莲, 梁彤, 等.新生儿听力筛查30512例分析[J].包头医学, 2012, 36 (3) :165-166.
[4] 莫暖姣, 刘爱芳, 蒋春清, 等.仫佬族地区214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广西医学, 2012, 34 (1) :84-85.
[5] 梁永宏.938例婴幼儿听力筛查的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16) :2233-2235.
【新生儿筛查率】推荐阅读: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06-13
新生儿疾病筛查09-26
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07-04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体会08-20
新生儿窒息率06-13
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论文08-23
河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10-15
护士资格考试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复习题08-09
非新生儿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