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率(共10篇)
新生儿窒息率 篇1
新生儿窒息主要指由于产前以及产时还有产后各种相关因素的客观影响, 致使胎儿因缺氧在宫内出现窘迫或者是婴儿娩出时因呼吸循环系统出现障碍, 致使出生后1 min内仍然不能形成规律呼吸的病症[1]。其情况危急时氧与二氧化碳交换会出现无效的情况, 致使血氧含量和浓度快速降低, 围生期出现小儿死亡以及导致伤残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大量聚集以及酸中毒的出现。现代医学模式发生极大转变, 很多医院都采用了助产陪伴分娩的模式, 助产士对于新生儿而言是其出生后首个观察者, 新生儿相关的复苏过程, 助产士是医生得力的配合者, 对于新生儿窒息复苏助产士作用十分重要。在助产士中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技能培训是我院重点工作之一, 经培训后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2月—8月出生的1 10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653例, 女447例;初产妇分娩523例, 经产妇分娩577例;分娩时孕周35周~42周, 平均 (37.9±0.8) 周;自然分娩674例, 阴道助产124例, 剖宫产302例。将我院2015年2月—8月出生的1 10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 男587例, 女513例;初产妇分娩625例, 经产妇分娩475例;分娩35周~42周, 平均 (38.3±0.7) 周;自然分娩712例, 阴道助产114例, 剖宫产274例。术前所有产妇心肺还有肝肾功能均正常, 2组新生儿在性别以及年龄还有分娩孕周, 包括产妇分娩实际产次以及分娩方式等自然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有充分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没有接受过培训, 开展相关常规护理对产科医生相关助产和复苏实施充分配合。观察组助产士参加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并且通过考核, 遵循规范的复苏操作流程并对产科医生相关助产和复苏工作实施充分配合。
培训方法:专门邀请相关专家, 应用最新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 对助产士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专项培训, 依照流程严格执行复苏方案。通过集中开展理论授课以及现场对复苏技术模拟演练, 并组织观看新生儿窒息复苏案例录像带, 引导助产士牢记并熟练掌握复苏相关流程, 其后进行理论以及实际操作考核。
1.3 判定标准
新生儿出生1 min后的Apgar评分如果在4~7分则判定为轻度窒息;如果在0~3分则判定为重度窒息[2]。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者32例, 复苏成功30例, 占93.75%;对照组窒息者76例, 复苏成功63例, 占82.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分娩是十分自然的生理过程, 部分产妇因认识不足而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对整个分娩过程会有负面影响[3]。助产士参与分娩全过程, 与产妇关系比较亲近, 不仅要服务好产妇和婴儿, 还要做好产妇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不良情绪对产妇的影响, 促进产程顺利进行。新生儿出现窒息根源在于分娩过程中会伴有严重缺氧以及酸中毒的问题, 科学合理地开展早期抢救复苏, 能较为有效地防范新生儿因窒息产生的不良后果。对助产士而言, 会成为新生儿首个接触者, 对新生儿实际情况有直接的了解, 也是开展初步复苏工作的医务人员, 必须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相关技能。实际工作中新生儿窒息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不容许有操作上的任何失误, 否则后果严重。所以助产士对于操作流程的掌握必须熟练, 确保窒息复苏工作的有效性。新生儿相关的复苏技术主要包含气道相关处理以及吸痰、给氧和插管, 正压通气以及心脏按压也是必备的技术。助产士既是直接操作者, 也是医生工作的配合者, 技术熟练、操作准确才能更好地赢得宝贵时间, 提升抢救成功率。助产士必须对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相关高危因素充分掌握, 依据Apgar评分做好对应的重点监护工作, 优化复苏方案, 加强相关能力训练, 对胎儿出现宫内窘迫情况要及早发现, 缩短分娩时间, 减少胎儿在宫内发生缺氧的时间, 确保窒息复苏抢救的效果。
我院通过对助产士开展相关培训, 把理论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突出培训的实用性以及实效性, 依照具体授课内容进行现场模拟抢救演练, 同时严格按照新生儿复苏方案以及操作步骤进行考核, 确保参加培训的所有助产士都能对新生儿复苏以及相应助产技术熟练掌握, 保障抢救顺利实施。本文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91%, 复苏成功率为93.75%;对照组窒息率为6.91%, 复苏成功率为82.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说明组织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 有助于复苏相关操作的规范, 可以更好地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提升新生儿存活质量, 临床上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章承红, 刘敏.AN124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07, 13 (6) :699.
[2]段树菊.心理干预对分娩期初产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9) :124.
[3]霍乃玲, 贺凤娥.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回顾性分析与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6) :51.
新生儿窒息率 篇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0题)
1、ABC复苏方案指什么?()
A阿氏评分,碳酸氢钠和胸外按压
B评估,责任和危急
C阿氏评分,血容量和协作护理
D气道,呼吸和循环
2、复苏过程中评估和决策主要基于哪三个体征?()
A呼吸,血压,肤色
B血压,肤色,心率
C呼吸,心率,肤色
D呼吸,血压,心率
3、一个新生儿正在使用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表明正压人工呼吸有效的体征有哪些?()A肤色和肌张力改善;自主呼吸;心率增快
B心率快速下降;有胸廓运动;可听及呼吸音
C有自主呼吸;口腔分泌物减少;肌张力减低
D有胸廓运动;胃区可听及声音,肤色改善
4、以下哪项是需要开始使用正压人工呼吸的指征?()
A虽然吸21%常压氧,仍持续紫绀;新生儿有呼吸,心率仍<120次/min;呼吸暂停或喘息
B呼吸增快;肌张力低; 5分钟时 Apgar评分低
C尽管吸100%常压氧,仍持续紫绀;新生儿有呼吸,心率仍<100次/min;呼吸暂停或喘息
D肌张力低;新生儿表现呻吟、鼻翼扇动,胸廓凹陷;当使用常压空气氧(21%浓度的氧)仍紫绀
5、当正压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配合进行时大约每分钟各多少次()
A 30次呼吸,90次按压
B 40次呼吸,80次按压
C 60次呼吸,60次按压
D 60次呼吸,120次按压
6、下列哪项是胸外按压指征的正确描述()
A无论何时心率< 60次/min。
B在 30sec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仍< 60次/min。
C尽管进行30sec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 80次/min。
D只要心率< 100次/min。
7、你已施行胸外按压和有效的正压人工呼吸30秒 , 但检测心率仍为40次/min, 下一步措施你该做什么?()
A继续胸外按压30sec并重新检测心率。
B插入脐静脉导管,给肾上腺素,并考虑气管插管。
C改换正压人工呼吸的不同装置(如气流充气式气囊改换为自动充气式气囊)。
D因无效停止胸外按压。
8、胸外按压时,复苏者应同时进行以下哪项措施?()
A每次按压时,拇指或其他手指应离开胸部大约胸廓前后径1/3深度。
B应提供空气常压给氧(21%浓度的氧)
C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默契配合D拇指法与双指法交替(即拇指拇指-双指 ···)
9、以下哪一项是气管插管的指征?()
A“有活力的”新生儿伴随“豌豆汤样”粘稠的胎粪污染
B需要紧急给碳酸氢钠
C疑诊先天性腹股沟疝
D无效或延长的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10、肾上腺素使用指征?()
A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持续低于100次/min。
B正压人工呼吸30s后,心率持续低于60次/min,然后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30s后,心率仍然低于60次/min。
C新生儿出生后心率为0。
D在30s的正压人工呼吸和30s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后,心率从40次/min上升至80次/min。二:填空题(每空3分)
1.在确定哪些新生儿需要做气管插管吸引时,有活力的定义是指哪三个特征?
()
;();().2.吸引新生儿鼻腔和口腔的规则是先吸()后吸()。
3.数新生儿心跳,6Sec内共跳了6次,报告心率()
次/分。
4.正确握持复苏装置以便能看到婴儿的()和()。
5.检测正压人工呼吸的方法是否有效,除了观察胸廓运动、心率、肤色、肌张力的改善外,另一方法是用()听两侧肺的()音。
6.胸外按压和正压工呼吸次数的比例是()比()。
7.无胸外按压的正压人工呼吸,其每分钟呼吸节律是()次/分。
8.胸外按压配合正压人工呼吸时,每分钟“动作”频率为()个动作/分。
三,问答题(8分)。
新生儿窒息复苏时气管插管的指征。
DCACA BBCDB 1(1)强有力的呼吸(2)肌张力好(3)心率>100次/分。2 先吸口 后吸鼻60次/分(6X10=60)4 胸部和腹部
5,听诊器听呼吸音 6,3比1
浅析如何预防新生儿窒息 篇3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 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 窒息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3.1 保暖
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需防止意外,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
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温尽量维持在36.5℃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3.2 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呻吟,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3.3 观察病情变化
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3.4 预防感染
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要求住单间或同病种患儿住在一起,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及干净鞋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患儿所用物品必须清洁,必要时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做好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护理。
3.5 喂养 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加滴复方氨基酸、中性脂肪、血浆等进行靜脉高营养治疗。
3.6 安静
窒息儿必须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护理和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头部略抬高以减少颅内出血。
4、体会
新生儿窒息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纳入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146例, 分为研究组46例, 其中男31例, 女15例。全部为足月适于胎龄儿, 出生时Apgar评分1min<3分, 5min<6分。室温22~24℃, 不采取保暖措施, 但为避免体温过低, 患儿置复苏台时打开红外线复苏台, 采用肤温控制模式, 肤温探头置于右下腹固定, 温度设置为33.5℃, 2h后46例患儿体温33.5~34.0℃。予每小时升高肤温0.5℃, 直到36.5℃为止。全过程呼吸、心率、肤色、肛温、血压监测, 常规半小时一次。血气、生化、血糖、心肌酶譜定时监测, 必要时复查, 产后48h颅脑CT 。对照组100例, 其中男57例, 女43例, 均为足月适于胎龄儿;Apgar评分1min<3分, 5min<6分。按常规新法窒息复苏, 即按照ABCDE复苏方案进行[3]。
1.2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的时间、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有无寒冷损伤以及严重程度的持续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6例研究组, 出现HIE 3例 (6.52%) , 均为轻度 (6.52%) , 均有寒冷损伤表现, 复温后无相关病理损害, 住院5~8d均痊愈出院。对照组100例, 出现HIE 23例 (23.00%) , 轻度18例 (18.00%) , 重度5例 (5.00%) , 均无寒冷损伤表现, 住院7~14d出院, 其中5例重度HIE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6.31、8.73和9.87, P<0.05) 。两组病例在出现HIE频度与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结论
新生儿新法窒息复苏中, 有迅速擦干羊水, 置预热复苏台等保暖措施; (1) 否则会导致新生儿低体温, 通常室温22~24℃情况下, 刚娩出小儿生后半小时深部体温平均下降2~3℃, 体表温度平均下降4.6℃, 对足月健康新生儿耗氧量可增加2~4倍, 但对机体缺氧、某些药物 (安定、吗啡) 和颅脑损伤新生儿低体温并不增加或很少增加耗氧量。 (2) 而且研究发现低温在32~35℃即亚低温对脑血流有调节作用、降低脑氧代谢率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细胞内钙超载, 增加神经元泛素的合成、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的恢复、减少脑梗死的面积、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等。研究还发现低温对血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H值和血糖无影响, 对实验动物心、肺、肾、小肠也未见病理性损害, 说明低温并不增加其他组织器官的损害[4]。 (3) 因此本研究对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常温下 (不采用相关保暖措施, 使新生儿自然处于亚低温状态) 窒息复苏, 探讨其预后与常规条件下窒息复苏利与弊[5]。本研究结果显示, 46例研究组, 出现HIE 3例, 均为轻度。均有寒冷损伤表现, 复温后无相关病理损害。对照组100例, 出现HIE 23例, 轻度18例, 重度5例。均无寒冷损伤表现。两组病例在出现HIE频度与程度上均有显著差异, 说明常温下窒息复苏可避免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HIE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临床经常遇到基层送来的重度窒息新生儿, 因复苏方法不利, 窒息程度较重, 保暖措施不利, 体温不升, 但预后往往较好, 其根本原因是低体温对窒息患儿的保护作用, 目前亚低温疗法对颅脑疾病疗效已明确。因此, 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常温下 (不采用相关保暖措施, 使新生儿自然处于亚低温状态) 窒息复苏, 方法简单, 可操作性强, 疗效明确, 住院日期缩短, 减轻经济负担。可作为新生儿新法窒息复苏的一项更新措施[6]。至于在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可否采用本法窒息复苏, 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常温下窒息复苏可避免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HIE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提高了窒息患儿的存活率, 降低了患者复苏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保证了患儿在抢救成功以后的生活质量, 有显著的临床受益,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丽, 胡小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8, 16 (5) :4-6.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5-47.
[3]张庆华, 刘淮, 朱亨弥, 等.新法复苏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下降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16 (12) :1795-1797.
[4]李传芝, 蔡可华, 李传玉.新生儿窒息的新法复苏效果观察[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10, 26 (7) :823-824.
[5]Martin-Ancel A, Garcia-Alix A, Gaya F, et al.Multiple organ in-volvement in perinatal asphyxia[J].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1, 21 (1) :30-32.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 篇5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及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状态,需要紧急和正确的治疗及护理。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和护理,对降低围产期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治愈率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新生儿窒息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娩活产新生儿98例,新生儿窒息15例,其中轻度窒息13例,重度窒息2例。
2急救与护理
2.1认真做好产前监测,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严密观察胎心率、胎动及羊水颜色的变化,发现胎儿窘迫应及时处理,分娩前4小时避免使用呼吸抑制剂。
2.2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分娩前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如:氧气、保暖设备、急救药品、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等,均放置固定位置,以便能迅速、及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
2.3保温工作:新生儿窒息后,呼吸循环欠佳,体温不升,因此保温是护理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30℃-32℃环境温度下进行抢救,使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及耗氧维持在最低水平,有利于窒息患儿的复苏,可以提高成活率。
2.4清理呼吸道:先清除呼吸道粘液和羊水为重要一步。用吸痰管或导尿管,轻轻插入新生儿咽部,吸出粘液和羊水。若分泌物粘稠不易吸净时,立即进行气管内插管,吸净粘液后方可刺激啼哭,切忌过早刺激其呼吸或作人工呼吸。
2.5人工呼吸和吸氧:用75%酒精擦拭新生兒胸部,或用手指轻轻弹击新生儿双足跟,使其啼哭,建立呼吸,若经上述处理新生儿仍不啼哭,或无呼吸时,应立即施人工呼吸,同时给氧,流量每分钟不超过2升,一般为5-10个气泡/秒,复苏后根据患儿的情况,给予氧气吸入3-6小时,以后间断给氧,直至青紫消失,呼吸平稳为止。要使患儿保持安静状态,减少搬动,以免引起颅内出血。
2.6药物应用:窒息患儿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一般可脐静脉给“二联”,即用10%葡萄糖注射液5mL加5%碳酸氢钠5mL(注:体重2500g以上碳酸氢钠用5mL,2500g以下碳酸氢钠用3mL),缓慢推注。为了防止患儿颅内出血,提高组织对缺氧的应激能力和脑细胞队缺氧的耐受性,脐静脉推注“四联”,即用10%葡萄糖注射液1mL,地塞米松1-2mg,维生素K110mg,维生素C0.5g,心跳变慢或暂停的重度窒息患儿,可向心内注时尼可刹米或肾上腺素0.2mL-0.5mL,在第四肋间,乳头内1cm处刺入心脏,推药后立即做心脏外按摩,其方法是新生儿仰卧,用食、中两指有节奏地轻轻按压胸骨中段,每分钟100次左右,每次按压后即放松,直至心肺复苏。
2.7密切观察病情:首先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并做好特护记录,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要注意认真观察患儿皮肤颜色、神志、哭声、肌张力等,还要注意大小便及呕吐物的次数、颜色等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体会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4月, 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8例窒息新生儿, 其中轻度窒息29例, 重度窒息9例;胎龄37周~42周23例, 大于42周7例, 小于37周8例;有妊娠合并症的13例, 胎儿宫内窘迫12例, 剖宫产2例, 产钳助产和胎吸引助产各2例, 正常分娩7例。
1.2 分娩前准备
产科护士对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产妇, 在其分娩前备好各种复苏器械和药物, 检查器械功能是否良好, 熟悉药物药性、剂量和给药方法, 并请医生在旁等待分娩, 做好新生儿保暖准备。
1.3 结果34例痊愈, 1例好转, 1例转院, 2例死亡。
2 复苏护理
2.1 复苏的程序迅速而有效地实施A、B、C、D、E方案, 即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恢复循环、辅助用药、评价和监护。
2.1.1 清理、通畅呼吸道
胎儿娩出后不急于娩肩, 而应立即挤尽或用负压球吸尽口、咽、鼻部的黏液。新生儿全部娩出断脐后, 先勿结扎脐带;取15°头低足高位放于保暖台上或用烤灯照射取暖, 擦干羊水血迹以减少蒸发失热;同时再次用一次性吸管吸净口、咽、鼻部黏液, 每次吸引勿超过10 s, 因吸引管刺激口、咽深部的迷走神经, 可导致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如有胎粪污染羊水, 防止吸入深部, 接生者可用双手紧箍其胸部, 护士立即用喉镜气管插管吸清后再触觉刺激使哭。每次使用喉镜气管内插管和吸引的时间要求在20 s内完成, 用电动吸引泵者负压应根据黏液黏稠度调节在60~100 mm Hg, 吸管连接处要有T形指孔或笛口, 以便在吸引时控制。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负压过大损伤气道黏膜。
2.1.2 建立呼吸, 增加通气
确保呼吸道通畅, 弹新生儿足底或摩擦新生儿背部等触觉刺激, 促使呼吸出现。新生儿窒息经一般处理后Apgar评分逐渐下降者可用气管插管, 吸除气管内分泌物, 接简易呼吸器;无自主呼吸, 心率小于100次/min者, 应立即人工呼吸, 连接气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 注意各连接部位是否漏气, 调节好氧流量5 L/min, 挤压气囊频率为30~40次/min.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重而定, 第1口呼吸约需22~30 mm Hg的压力才可扩张肺叶, 以后只需11~15 mm Hg压力即可, 对肺顺应性差者需给15~30 mm Hg压力, 挤压时注意观察胸廓有无起伏, 缺氧是否改善。
2.1.3 建立有效循环, 保证足够心搏出量
人工呼吸后, 心率仍小于80次/min者, 立即胸外按压心脏, 一般采用拇指法: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下1/3, 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 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约1 cm~2 cm;胸外按压时需与有效通气配合, 胸外按压3次, 通气1次, 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频率分别为90次/min与30次/min.同时在复苏过程中应及时评价新生儿窒息的情况, 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2.1.4 药物复苏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保证药物及时进入体内。经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后, 若患儿病情继续恶化, 需给予复苏药物。用1:10 000肾上腺素加等量生理盐水快速气管内注入, 可加强心脏及外围血管收缩力, 使心率增快, 必要时可每5 min重复1次, 当心率大于100次/min, 停止用药;当心率小于100次/min, 有代谢性酸中毒时, 同时已建立良好的通气者给碳酸氢钠;若心率正常而脉搏弱, 给氧后仍面色苍白, 复苏效果不明显时, 当考虑血容量不足, 给予扩容剂。在输入药物时应用微量输液泵使药物均匀及时输入体内, 输液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以免短时间内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力衰竭及肺水肿, 同时做好液体出入量记录。
2.2 给氧
呼吸道畅通后立即给氧, 轻度窒息用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当评价有自主呼吸, 心率大于100次/min, 皮色红润或后足发绀者, 只需继续观察。个别呼吸、心率均正常仍有中枢性的全身紫绀, 往往是血氧仅够供应正常心率, 而不够全身需要或有先天畸形所致, 这种不够正压给氧指征的紫绀应给80%~100%常压氧气, 待皮色转红再逐渐降低氧浓度, 以免氧中毒;无自主呼吸或心率小于100次/min以及给纯氧后仍有中枢性紫绀者, 须立即用气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气管插管者在自主呼吸恢复, 心率100次/min以上, 面色转红, 方可拔管。给氧时注意氧流量及氧浓度, 氧浓度低时不能纠正低氧血症并可导致脑损伤, 浓度过高又会发生氧中毒, 可致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故高浓度给氧应短时, 间断应用, 一般不超过24 h.还应注意增加通气量, 以防引起CO2潴留, 加重病情。不论何种给氧方式均应注意氧的湿化和温化。
2.3 保暖
断脐前注意保暖, 以降低缺氧及酸中毒的程度, 保持室温在26~28℃, 湿度50%左右, 皮温36.5℃左右。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 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 使新生儿体温在12 h~24 h内逐渐恢复正常, 切忌体温骤升, 以免突然发生肺出血而死亡。
2.4 体位
插管时取仰卧头低位, 复苏后头颈部抬高, 呈头高脚低位, 头肩略垫高, 使腹腔内脏下降, 增加胸腔扩大的机会, 以利肺扩张, 同时也减轻了心脏负担, 先右后左侧卧位, 每2 h变换体位1次。
2.5 加强监护
患儿取侧卧位, 床旁备吸引器等物品, 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 避免创伤。随时监测患儿心率、意识、肌张力、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各系统症状, 注意喂养, 合理给氧, 避免感染, 观察用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 与母孕因素、胎儿因素及分娩时情况有密切关系,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严重可致脑、心、肺、肾、消化道等多脏器损伤, 导致新生儿期死亡和儿童期残疾[1], 因此必须加强围生期和分娩期的监护, 及时处理高危因素, 对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者应做好抢救准备。另外要求护士在新生儿窒息急救复苏时有娴熟的技术, 给予正确、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要加强复苏后的监护及护理, 可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 减少远期后遗症。
参考文献
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住院分娩新生儿2796例, 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62例, 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按照Apgar评分方案。出生后1、5、10min分别评分, ≤3分为重度窒息, 4~7分为轻度窒息, ≥8分为正常。
2 结果
2.1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2 796例围产新生儿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62例, 窒息发生率为5.79%, 其中轻度窒息148例, 重度窒息14例。新生儿死亡0例, 死亡率为0。
2.2 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
(1) 脐带因素:脐带绕颈/体、打结、缠绕、单脐动脉等各种脐带异常; (2) 羊水过少:产前B超提示羊水暗区≤3cm, 产时或术中羊水量≤300mL; (3) 胎位或产程异常:急产、滞产、胎位异常; (4) 分娩方式:剖宫产、阴道助产; (5) 胎儿窘迫:包括胎心率异常 (过快或过慢, >160bpm<120bpm) 、羊水粪染、NST无反应型、胎动明显减少等; (6) 妊娠时限异常:包括早产、过期妊娠; (7) 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包括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胎盘早剥等。
2.3 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162例新生儿窒息中, 有122例新生儿窒息是胎儿窘迫的延续, 占新生儿窒息的75.74%, 其中:羊水3度浑浊占25.62%, 2度混浊占24.56%。胎动减少占15.30%, 胎心减缓占14.59%, 胎心加速占13.17%, 胎动频繁占6.76%。见表1。
(例)
2.4 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3年来自然分娩2 036例, 新生儿窒息98例, 新生儿窒息率4.80%, 剖宫产942例, 新生儿窒息47例, 新生儿窒息率4.99%;阴道助产 (包括产钳、胎吸、臀位牵引) 84例, 新生儿窒息12例, 新生儿窒息率14.29%。经统计学比较发现阴道助产者新生儿窒息率最高 (P<0.05) 。
2.5 新生儿体重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较高, 极底出生体重儿中度窒息发生率高于其他组 (见表2) 。由于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 使得医源性早产比例升高, 但对于不可避免的医源性早产中, 有规律产检的病例中, 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有计划的在孕30周后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 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率[1]。
3 讨论
针对以前的报道脐带因素是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原因[2], 本研究脐带因素占24.20%, 而以脐带绕颈为最多。脐带绕颈多在产前通过B超检查就能发现, 从而对相关胎儿进行重点监护, 但对脐带绕体等重视不足。因此对产前超声检查虽无脐带绕颈但发现脐血流异常者, 应进一步进行胎心监护, 提早发现胎儿窘迫, 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产前要对胎儿、产道、母体等因素综合评估, 多数研究认为, 对胎儿窘迫者以剖宫产为好。产中要密切监护胎心率和羊水性状变化及产程进展情况, 及时处理胎儿窘迫, 严格掌握并熟练操作相关程序。
参考文献
[1]金小芳, 胡绍敏, 龚群道.医源性早产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6) ;811-812.
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观察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新生儿窒息患儿40例, 其中30例轻度窒息, 1例重度窒息。导致患儿窒息的原因主要有3个因素, 即产时因素、胎儿因素以及母亲因素[2]。
方法:根据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与复苏方案来实施。新生儿在出生30 s以内, 就羊水澄清情况进行快速评估, 查看是否有哭声或者呼吸, 确认新生儿肌张力、肤色等, 是否已足月妊娠, 在上述问题中若其中一个存在问题, 应立即实施初步复苏, 即保护体温, 将新生儿头部摆正, 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将新生儿全身擦干, 并刺激呼吸, 最后再重新将体位摆正, 若有必要可予以供氧。若新生儿没有呼吸或者HR<100次/min, 则应实施面罩呼吸, 帮助新生儿构建呼吸, 借助于胸外按压来确保其呼吸循环。在30 s以后若心率仍旧<60次/min, 则应继续进行正压人工呼吸以及胸外按压, 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若病患为低血容量, 则应予以扩容剂, 且首选10 m L/kg的生理盐水;若为酸中毒, 则予以碳酸氢钠;若存在严重呼吸抑制, 同时母亲在分娩前的4 h已用过麻醉药, 则予以纳洛酮;若心率得到改善, 同时脉搏也上升, 则可不用胸外按压, 但是要继续实施正压人工呼吸, 一直到HR>100次/min、新生儿肤色转为红润且开始自主呼吸为止。
诊断标准:在本次研究中, 窒息分度按照出生以后1 min内Apgar评分标准来诊断, 该标准包含5个指标, 即呼吸、皮肤颜色、肌张力、心率以及对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每一项指标的分数是0~2分, 总分10分, 若分数0~3分则为重度窒息, 若分数4~7分则为轻度窒息, 若8~10分则表示基本正常, 若数分钟以后又降至7分及以下则属于窒息[3]。
结果
经复苏救治以后, 4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中, 38例新生儿复苏成功, 可构建自主呼吸, 复苏成功率95.0%;有2例新生儿家属放弃救治。
讨论
导致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因素有很多, 总体来讲, 可分为3个因素, 即母体因素、分娩因素以及胎儿因素, 这些因素影响着母体和胎儿之间气体交换以及血液循环, 易使胎儿缺氧, 最终造成新生儿窒息。当新生儿缺氧时很容易使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导致氧分压与p H下降, 若缺氧时间比较久或者重度窒息比较久就会使多脏器受到损伤, 特别是心、脑、肾或者肺等[4]。
鉴于此, 为使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得到有效地降低, 在本次研究中, 笔者就新生儿窒息复苏进行了观察与研究, 通过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 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在实施助产手术之前, 应详细且全面的了解产妇以往的病史, 做好相应的复苏准备工作, 比如提前准备好吸痰管、氧气以及保暖设备等, 在助产手术过程中, 胎儿头部分娩以后, 不可着急实施下一步操作, 应事先将新生儿鼻咽部羊水或者胎粪等清除, 防止呼吸道发生堵塞, 确保通气的充分。 (2) 在新生儿出生以后的30 s以内应予以相应的评分, 若新生儿可自主呼吸, 且心率>10次/min, 未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只要加强观察就可;若新生儿评分较低, 不可自主呼吸, 且皮肤呈青紫情况, 则应及时实施复苏。在复苏过程中, 应将鼻吸气这一体位摆正, 以确保分泌物能够及时吸出, 并且吸痰和抚触刺激, 若新生儿依旧不可自主呼吸则应及时予以正压给氧, 结合新生儿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对症处理。 (3) 在复苏阶段, 必须要重视3个评估, 第1评估为新生儿出生以后羊水清时, 根据新生儿肌张力、足月、肤色以及哭声等情况, 明确是否要进行复苏;第2个评估为出生以后存在羊水胎粪污染的时候, 应对新生儿的活力情况实施评估;第3个评估为在初步复苏以后, 应对新生儿心率、肤色以及呼吸实施评估, 据此决定是否需要实施胸外按压以及正压人工呼吸等。在人工通气中, 首先将双层无菌敷料盖于新生儿的口鼻, 并一手将新生儿的颈部托住, 让其头后仰, 使气道得以充分暴露, 另外一手则轻压新生儿的腹部, 接着实施人工呼吸, 要注意的是第一口呼吸应稍微用力且短促, 以胸轮廓显著起伏作为基准, 确保新生儿双肺可充分扩张, 后面吹气则以胸廓稍微起伏作为基准。当新生儿可自主呼吸时, 待平稳以后可停止人工通气。最后再次将新生儿口腔内的分泌物吸引出, 对其胃内的分泌物进行抽吸, 对新生儿自主呼吸进行进一步刺激以及诱导, 以免胃内的容物反流至气道内。 (4) 由于在适当温度范围内能够使新生儿耗氧量与新生代谢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状态中, 便于窒息患儿复苏, 因此, 在复苏阶段还应加强保暖。 (5) 加大高位妊娠监测力度, 于产程进展中对于羊水性状、宫缩以及胎心音等进行严密地观察, 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及早进行处理, 同时在复苏时还要注意葡萄糖的补充以及酸中毒的纠正, 如果新生儿心动持续性的过缓, 可借助于肾上腺素实施静脉注射;如果新生儿血气正常后, 发生低血容量, 可用血浆来实施静滴, 以此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从而进一步保障新生儿生命的安全。
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临床情况与结果。方法:根据新生儿复苏指南和要求, 对收治的40例窒息新生儿实施复苏。结果:经过及时复苏, 38例新生儿复苏成功, 复苏成功率95.0%, 2例新生儿家属放弃救治。结论:在新生儿窒息中应及时实施复苏, 同时还应严格按照复苏要求和规定操作, 熟练掌握相关技术要领, 以确保新生儿得以及时苏醒。
关键词:临床,新生儿,复苏,窒息,观察
参考文献
[1]陈志芳, 吴红荷, 罗晓平, 等.助产士窒息复苏培训对新生儿窒息率及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9) :75-76.
[2]袁春莉, 汪水成, 刘展, 等.65例窒息新生儿复苏体会[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3, 26 (10) :625-626.
[3]葛永梅, 曾德会, 辛红菊, 等.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 2009, 31 (11) :1402-1403.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发生60例窒息新生儿, 经阴道分娩30例, 产钳助产3例, 胎吸助产6例, 剖宫产21例;其母亲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20例;母亲均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1.2 抢救方法
对60例窒息新生儿迅速而有效地实施A (气道开放) 、B (人工呼吸) 、C (胸外按压) 复苏方案, 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呼吸, 使用正确的方法诱发呼吸维持循环, 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1.3 结果
本组窒息新生儿治愈59例, 死亡1例。
2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
凡能影响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会造成胎儿窒息, 可发生在妊娠期, 但多数发生在分娩过程中。①目前认为新生儿窒息是胎儿窘迫的延续, 胎儿宫内窒息时间越久, 程度越深, 越易导致新生儿窒息。②产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急性失血、肝硬化或肝功能异常等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因母体血液含氧量降低而造成胎儿缺氧。③各种原因所致的脐带受压, 如脐带脱垂、绕颈、打结等可使脐带血流中断而造成窒息。④胎儿因吸入羊水、胎粪等弃物阻塞呼吸道造成肺不张、肺气肿和缺氧导致吸入性综合征。⑤子宫血循环障碍如子宫收缩过强, 子宫过度膨胀、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影响了子宫胎盘间的血液循环, 造成胎儿缺氧。⑥胎儿本身有畸形, 或分娩时因头盆不称、胎位不正等使产程延长而发生窒息。⑦镇静药、催产药、麻醉药等过量或使用不当均可使产妇呼吸抑制而引起新生儿窒息。
3 护理
3.1 复苏的准备
产房内应备有整个复苏过程所必需的、功能良好的全部器械。预计高危分娩时需要3名或4名具有复苏技能的人员在场。认真做好系统性产前检查, 发现母体及胎儿异常, 及时给予处理, 以避免胎儿宫内缺氧。待产后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 加强胎儿宫内监测, 如有异常, 及时行阴道助产或剖宫产, 常规做好新生儿复苏的准备。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快速评估:是否足月?羊水是否清?是否有哭声或呼吸?肌张力是否好?如有任何一项为“否”, 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3.2 初步复苏
3.2.1 保暖, 防止热量丧失
胎儿娩出后应立即置于预热的辐射台上, 保持室温在26 ℃~27 ℃, 新生儿体温保持在35 ℃~36 ℃。用温热毛巾立即擦干新生儿头部及全身羊水及血液, 并拿开用过的湿毛巾, 可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 以减少热量的丧失, 但也要避免高温而引发呼吸抑制。
3.2.2 建立通畅的呼吸道
胎儿娩出后取轻度仰伸位, 以保持气道通畅。如无胎粪污染, 用洗耳球或吸痰管吸净口腔、咽部、鼻腔的羊水和黏液。如羊水污染严重, 可行气管插管吸出胎粪, 吸引时间不超过10 s, 吸引器负压不超过100 mmHg (1 mmHg=0.133 kPa) 。对有大量黏液溢出者, 应把儿头转向一侧, 并尽快吸引, 以免流到口咽后吸入气道。在吸引过程中, 可给予直接喷氧, 流量5 L/min。
3.2.3 触觉刺激诱发呼吸
擦汗和吸黏液造成的刺激使部分婴儿诱发呼吸, 如呼吸力不足, 可轻弹足底, 快速而有力地摩擦背部, 通常1次或2次能刺激呼吸。如呼吸暂停或抽泣样呼吸, 且心率<100/min, 或有持续的中心性发绀, 则需要正压给氧。
3.3 正压给氧, 人工呼吸
新生儿颈部轻度仰伸, 用气囊面罩以40/min~60/min的频率挤压, 使其吸入90%以上的高浓度氧气。正压呼吸30 s评价, 如心率>100/min, 有自主呼吸, 正压呼吸可暂停, 同时常压给氧至新生儿身体红润;若无自主呼吸, 可予轻微触觉刺激, 若无法维持呼吸, 应继续正压给氧;若心率60/min~100/min, 可继续人工呼吸;若心率<60/min, 继续正压人工呼吸并开始行胸外按压。正压人工呼吸的有效指证:心率迅速增加、肤色和肌张力改善、听到呼吸音、有胸廓运动。
3.4 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按压可增加胸腔内压力, 促进身体重要器官包括大脑的血液循环。新生儿无呼吸或心率<60/min, 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 s后, 心率持续<60/min, 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用拇指法或双指法在婴儿胸骨下1/3处进行, 按压深度约为前后胸径的1/3, 手指不能离开皮肤, 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1, 按压90/min, 人工呼吸30/min, 实施30 s后进行评价。如心率>60/min, 可停止按压, 通气至心率>100/min。心率<60次/min需气管插管。为了保证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的频率恰当, 胸外按压者要重复念“1-2-3-呼吸”。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胸廓运动正常, 输送100%浓度氧, 放松时将压力完全放开, 以使胸部恢复原状, 拇指或其他手指始终保持接触胸部按压区, 下压时间比放松时间短, 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配合默契。
3.5 经口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要在20 s内完成, 插管成功后加压给氧, 30 s后进行评价, 若呼吸恢复, 心率>80/min, 可考虑拔管。若仍无呼吸或心率<60/min, 除继续胸外按压外, 需用药物复苏, 如肾上腺素、扩容剂等。气管导管位置正确的方法:胸廓起伏对称, 听诊双肺呼吸音一致, 无胃部扩张, 呼气时导管内有雾气, 心率、肤色和新生儿反应好转。
3.6 复苏后护理
复苏成功后, 注意保暖, 保持安静。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如生命体征变化、面色、心音、尿量、末梢循环及有无烦躁、惊厥、凝视、肌张力增高或减低、嗜睡等神经系统改变, 一旦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详细记录出入量, 保暖贯穿于复苏的全过程。加强基础护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常规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注意保暖和补充能量, 并做好健康指导。
3.7 心理护理
给产妇讲解相关知识, 使其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维持正常的泌乳功能, 同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常规护理复苏的新生儿, 必要时派专人进行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 避免亲友直接探望, 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任何人不允许护理复苏儿, 一切护理工作必须认真、仔细。
4 小结
在复苏抢救过程中, 重点做好新生儿呼吸的管理, 保持呼吸道畅通是关键, 整个复苏过程要求及时、快捷、有效, 分秒必争。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与否, 取决于复苏前抢救准备工作是否及时、充分,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否正确熟练。要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提高窒息复苏的成功率, 必须督促孕妇认真做好系统性产前检查;产时加强胎儿宫内监测;常规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 抢救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 并快速有效地判断和实施急救复苏措施, 新生儿窒息复苏不应只是抢救新生儿生命, 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 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对窒息复苏后新生儿早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如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改善微循环、加强营养支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医院感染等, 可减少窒息复苏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窒息复苏后新生儿治愈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3.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 篇10
1 新生儿窒息的病因
窒息的本质是缺氧, 凡是影响胎盘或母婴肺气体交换的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 (1) 母体因素:母亲急性失血、严重贫血、低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脏病、心力衰竭、慢性高血压或呼吸功能不全等疾病均可造成低氧血症。 (2) 胎盘及脐带因素:多胎, 羊水过多, 胎盘功能不全、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脐带打结、扭转、绕颈、脱垂等。 (3) 胎儿因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早产, 过期产, 先天性畸形等。 (4) 分娩不当:分娩时剧烈宫缩, 子宫收缩强度过大, 分娩时产程延长, 产妇长时间处于仰卧位, 使子宫胎盘血流灌注量减少, 尤其各种难产处理不当, 特别是行产钳及胎头吸引术时可发生颅内出血, 导致呼吸中枢受压, 胎儿不能建立有效呼吸。
2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1]
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 两者间可相互转化, 轻度窒息新生儿全身皮肤紫绀, 但肌张力尚好, 心搏强而有力, 但较慢, 表示缺氧程度轻, 预后较好;重度窒息新生儿全身皮肤苍白, 肌张力差, 呈瘫痪状态, 心搏弱而不规则, 表示缺氧程度较重, 预后较差。以Apgar评分 (包括5项指标: (1) 心率; (2) 呼吸; (3) 肌张力; (4) 喉反射; (5) 皮肤颜色) 作为其标准, 每项2分, 满分10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越低, 表明酸中毒和低氧血症越严重。
3 新生儿窒息的紧急处理
研究表明:新生儿窒息状态时, 大脑皮质在完全停止供血供氧的情况下, 4 min~6 min就可造成不可逆损害[3], 即使复苏成功, 也可遗留智力障碍。窒息新生儿娩出后应分秒必争进行心肺复苏, 抢救要求动作迅速、准确、轻巧。其原则为[1]: (1) 清理、通畅呼吸道; (2) 建立呼吸; (3) 维持正常循环; (4) 复苏药物治疗并纠正酸中毒; (5) 评价。其中评估和保温贯穿于整个复苏和抢救过程中, 在执行每一抢救步骤前, 均应评估心率、呼吸和肤色等。
3.1 清理、通畅呼吸道
接产时注意胎头、胎肩、躯干娩出应尽量缓慢。胎儿娩出后要立即拭净、挤出口咽鼻喉部的黏液, 先吸口腔, 后吸鼻腔, 每次吸引不超过10 s, 避免诱发心动过缓或呼吸暂停, 如果羊水浑浊, 应于胎儿肩部娩出前吸净口鼻。剪断脐带后仰卧于台上, 头部稍低, 立即听心音, 并做Apgar评分, 得分少者继续抢救。在呼吸道的黏液吸尽前, 不允许刺激啼哭。
3.2 建立呼吸
人工呼吸:接生者口与新生儿之口中间垫2~3层纱布, 隔纱布将空气吹入新生儿口内。吹气完毕后, 用手轻压新生儿胸部, 帮助新生儿将气呼出。这样一吹一压, 每分钟不超过16次。吹气时不宜过于用力, 以免损伤新生儿肺部。行人工呼吸的同时, 可给吸氧。
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立即刺激呼吸, 用手轻轻叩击脚底以刺激啼哭或沿长轴快速摩擦腰部皮肤刺激呼吸, 直至胎儿大哭为止。此时再次评估心率、呼吸、肤色, 如果心率大于100次/min, 面色红润仅手足紫绀可继续观察。如果无规律呼吸运动或者心率小于100次/min, 应即刻用复苏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通气频率为40~60次/min, 呼吸比为1∶2, 压力为15~22mm Hg, 直至呼吸规律并见胸部活动, 听诊呼吸音正常为止。放置面罩时注意面罩与面部之间的密闭性、有效性, 防止损伤皮肤。30 s后再评估心率, 如心率大于100次/min, 出现自主呼吸可评估肤色、吸氧或观察;如呼吸仍未建立或心率小于100次/min, 应及时使用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吸净喉咽部堵塞的分泌物, 做到及早给予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
3.3 维持正常循环
如果气管插管正压通气60 s后, 心率仍小于60次/min, 要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医务人员拇指并排或重叠, 于胸骨体下1/3处, 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 按压深度为1 cm~2 cm或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频率为100~120次/min。
3.4 立即建立有效静脉通路
在有效通气和心脏按压后, 2 min Apgar评分为2分或以下及时给予心内注射或脐静脉内注射肾上腺素 (1∶1 000的肾上腺素0.1~0.2 m L/kg) , 如果需要2 min~3 min重复1次。缓慢注射25%葡萄糖溶液10 m L, 维生素0.1 g, 可拉明25 mg。同时及时给予5%碳酸氢钠2~3 m L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可促进正常呼吸, 减轻脑损伤。
3.5 其他监测指标
(1) 血气分析, 为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及时测定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氧分压 (PaO2) 和pH值。Pa CO2<50 mm Hg, PaO2>60 mm Hg, pH<7.2时, 可能存在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提示需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 (2) 瞳孔对光反应、肌张力、肌力等, 警惕新生儿颅内出血。 (3) 大小便颜色, 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 (4) 新生儿期尿少症状, 肾功能衰竭临床上易忽视, 故应监测尿量, 观察皮肤弹性、有无水肿。
4 护理
4.1 保暖
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暖。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 新生儿出生时应立即用温热干毛巾擦干全身的羊水和血迹, 减少氧耗和降低代谢, 保持室温26~28℃, 相对湿度55%~65%, 远红外线保暖床温度在30~32℃, 维持患儿肛温36.5~37℃, 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WHO专家认为新生儿36.5~37.5℃这个体温段耗氧量最低, 代谢率最小, 蒸发散热量最少, 也最有利于新生儿生长。因此, WHO把36.5~37.5℃定为新生儿正常体温段, 也称之为最佳体温。
4.2 加强呼吸管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窒息新生儿抢救成功后应继续给氧直到紫绀消失, 呼吸恢复正常;严密观察心率、呼吸、体温等变化并及时清理残留于口鼻腔的分泌物, 加强呼吸道管理, 防止分泌物误吸入气管。
4.3 基础护理和预防感染
(1) 将患儿头抬高15°, 侧卧24 h以避免反流发生; (2) 常规遵医嘱连续3 d, 每日2次肌注青霉素20万U, 以防止感染性肺炎; (3) 坚持晨晚间护理, 勤换尿布, 衣被随湿随换; (4) 脐带常规用2%碘伏消毒后每日用无菌护脐带包裹。新生儿病房应保持空气流通, 严格实行消毒隔离制度, 病室里接触婴儿的各种物品均应严格消毒, 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 以防医院感染。窒息新生儿抢救中的各种操作, 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回病房后应常规静卧24 h并遵医嘱连续3 d, 每日1次肌注维生素K115 mg预防颅内出血。
4.4 喂养
窒息的婴儿应推迟喂奶, 因为婴儿窒息可导致心、肾、脑等器官的损害, 同时消化和代谢系统也受到影响, 过早喂奶可导致胃出血和消化性溃疡, 甚至累及其他脏器。窒息新生儿常有潜在的营养失调, 根据病情决定如何喂养, 婴儿吸吮力强、无呕吐者可直接按需喂养, 以喂哺安静、无呕吐、无烦躁为宜;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喂养。喂奶时要少量多次, 喂奶间隔要短, 并且根据情况适时调整。
4.5 其他
孕妇应加强围生期保健, 及时评估及处理可导致胎儿窒息的高危妊娠。加强胎儿监护, 避免和及时纠正宫内缺氧, 临产孕妇要尽量避免难产, 同时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及产后护理, 以避免产后大出血发生。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9.
[2]薄辉.现代儿科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8.
【新生儿窒息率】推荐阅读:
新生儿窒息原因05-25
新生儿窒息程度07-25
新生儿窒息复苏08-25
新生儿窒息抢救11-20
新生儿窒息临床分析07-25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08-31
新生儿窒息临床体会12-14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体会05-14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10-12
新生儿窒息慎用纳洛酮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