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精选11篇)
新生儿窒息复苏 篇1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 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基本采取传统方法, 即脐带静脉注射50%葡萄糖+尼可刹米+维生素C和拍打足底等以刺激呼吸为主, 此法成功率低, 已不采用[1]。90年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对有关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并启动了培训教程。2000年后在各级各类医院普及开展与应用。我院助产人员通过培训, 不断学习新知识, 用新法复苏方案抢救新生儿窒息, 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3年9月—2009年9月我科出生94例窒息患儿, 轻度窒息68例, 重度窒息26例;阴道分娩64例, 剖宫产30例;产时羊水清亮24例, 有不同程度粪染70例;新生儿体重为2 600 g~4 050 g。
2 方法
2.1 复苏方案
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2] (新法复苏方案) , 即:A 清理呼吸道, B 建立呼吸, C 维持正常循环, D药物治疗, E评估。
2.2 复苏步骤
2.2.1 最初复苏步骤
最初复苏步骤应在分娩后30 s内完成。①保暖: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已预热的开放式辐射保温台上;②摆好体位:肩部以布卷垫高2 cm~3 cm, 颈部轻微伸仰, 使其咽后壁、喉和气管成一条直线;③清理呼吸道:用吸痰管先吸口腔, 然后再吸鼻腔;④减少散热:用温热的干毛巾迅速擦干其身上的羊水;⑤触觉刺激:经上述处理后新生儿仍无呼吸, 轻轻拍打足底或用手指轻弹足底1次或2次, 或沿长轴快速摩擦腰背皮肤以刺激呼吸。
2.2.2 建立呼吸, 增加通气
新生儿经触觉刺激后, 如出现正常呼吸, 心率>100/min, 肤色红润或仅手足青紫者给予观察;无自主呼吸、喘息和 (或) 心率<100/min, 立即用复苏气囊进行面罩正压通气, 通气频率40/min~60/min;15 s~30 s后再次评估心率, 如心率>100/min, 出现自主呼吸可评估肤色, 停止正压通气, 给氧或观察;无规律性呼吸或心率 <100/min无增快趋势, 进行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2.2.3 维持正常循环, 保证足够心搏出量
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 s后, 心率<60/min或在60/min~80/min, 不再增加, 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为胸骨下1/3处, 方法有拇指法和双指法, 频率为100/min~120/min, 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2.2.4 药物治疗
①肾上腺素:经胸外心脏按压30 s后, 心率仍<60/min或心率为0, 立即给予1∶10 000 肾上腺素0.1 mL/kg~0.3 mL/kg 静脉注射或气管内注入, 5 min后重复1次。②扩容剂:给药30 s后, 如心率<100/min, 并有血容量不足表现时, 给予生理盐水静脉输注。③纳洛酮:用于母亲产前4 h~6 h用过吗啡类麻醉或镇痛药所致新生儿呼吸抑制时, 每次0.1 mg/kg, 静脉或气管内注入, 间隔0.5 h~1.0 h重复1次或2次。
3 结果
68例轻度窒息病例经过A 或A、B步骤即完成了复苏。26例重度窒息中有20例经过A 、B、C 步骤完成复苏, 有6例经过A、B、C、D步骤完成复苏, 经随访无一例出现后遗症。
4 讨论
4.1 新生儿窒息定义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 min, 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3]。窒息的本质是缺氧, 凡是影响胎盘或肺气体交换的因素均可引起窒息。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 必须争分夺秒, 积极抢救, 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
4.2 评价新生儿窒息的方法
临床工作中根据阿氏评分 (Apgar) 评价新生儿有无窒息及其窒息程度。内容包括皮肤颜色、心率、喉反射、肌张力和呼吸5项指标, 每项0分~2分, 共10分。8分~10分为正常; 4分~7分为轻度窒息, 需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等措施才能恢复;0分~3分为重度窒息, 需紧急抢救, 行气管插管并给氧。应在新生儿出生后5 min、10 min时再次评分, 直至连续2次评分均≥8分。1 min评分反映胎儿在宫内的情况, 是出生当时的情况;5 min及以后评分则反映复苏效果, 与新生儿预后关系密切[4]。
4.3 分娩前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
分娩前产房护士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如通知麻醉师和儿科医师到产房;预热辐射保温台;准备复苏器械和药物, 并使之处于功能状态。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新法复苏方案, 熟练掌握复苏步骤及要领。其步骤不能颠倒A→B→C→D, 并遵循评估→决策→措施→再评估→再决策→再措施程序, 如此循环往复, 直到完成复苏。评估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中。
4.4 复苏注意事项
复苏过程中用负压吸引口鼻黏液和羊水时, 不要用力过大、过深, 将吸压设置为当吸管堵塞时负压100 mmHg (1 mmHg=0.133 kPa) , 吸引时间不超过10 s;清理呼吸道和气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娴熟, 胸外心脏按压时, 位置要正确, 压力适当。胸外心脏按压必须一直伴有正压人工呼吸时, 其比例为3∶1 。即每做3次胸外心脏按压后, 正压通气1次。胸外心脏按压者应代替通气者来计数[5]。胸外心脏按压者边按压心脏边数“1-2-3-呼吸……”, 通气者在“呼吸”时挤压气囊, 在“1”时放开。注意被动呼吸发生在下一次按压的下压过程中。应避免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否则会相互影响效果, 故医护人员必须团结协作, 密切配合。使用面罩给氧时要注意面罩的形状大小, 应覆盖颏端、口、鼻, 不能覆盖眼睛。为了防止散热, 一定要擦干全身, 特别是头部, 并记住拿走湿毛巾;当气管内存在胎粪时, 在胎粪吸出前最好避免擦拭, 以防给新生儿带来刺激, 防止可能发生的潜在并发症, 如肋骨骨折、血胸或气胸、肝脏裂伤等。操作时要特别小心, 对重度窒息者为了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复苏后仍需监护或转运, 并定期随访。经过临床实践体会到新法复苏方案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抢救新生儿窒息的理想方案。
参考文献
[1]谢集玲.新生儿窒息复苏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4) :59-61.
[2]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8-123.
[3]乐杰.妇产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25.
[4]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8.
[5]王立新, 姜梅.实用产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333-343.
新生儿窒息复苏 篇2
单位:
姓名 :
成绩:
选择题(单选)
每题4分
1.新生儿复苏过程中,以下哪一项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C)A给氧
B施行胸外按压 C正压人工呼吸 D给肾上腺素
2.以下哪一项是原发性呼吸暂停而不是继发性呼吸暂停的特征?(D)A血压下降
B心率减慢仅对肾上腺素有反应
C喘息性呼吸仅用正压人工呼吸有效 D对触觉刺激有反应
3.ABC复苏方案指什么?(D)A阿氏评分,碳酸氢钠和胸外按压 B评估,责任和危急
C阿氏评分,血容量和协作护理 D气道,呼吸和循环
4.复苏过程中评估和决策主要基于哪三个体征?(C)A呼吸,血压,肤色 B血压,肤色,心率 C呼吸,心率,肤色 D呼吸,血压,心率
5.刚出生,当你评估是否需要复苏时,你将问有关新生儿的哪4个问题?(B)A单胎分娩?羊水清?有呼吸和哭声?脐带有三条血管? B足月妊娠?羊水清?有呼吸和哭声?肌张力好? C低出生体重?羊水清?有呼吸和哭声?肤色红润? D温暖?羊水清?有呼吸和哭声?母乳喂养?
6.复苏小组确定一个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是“有活力的”。“有活力的”定义有哪3个特点?(C)
A心率 >100次/min,肌张力好,躯干红润 B心率 >100次/min,呼吸有力,血压好 C心率 >100次/min,呼吸有力,肌张力好 D呼吸有力,轻度羊水污染,肤色红润 7.一个呼吸暂停的新生儿对吸引、擦干及背部摩擦无反应,下一个合适的措施是什么?(D)A常压给氧 B轻弹足底
C评估新生儿是否足月妊娠 D开始正压人工呼吸
8.一个轻度羊水污染的足月新生儿,出生后表现苍白和肌张力低,下一步你将如何做?(C)
A刺激新生儿呼吸 B常压给氧
C新生儿气管内吸引 D开始正压人工呼吸
9.一个新生儿正在使用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表明正压人工呼吸有效的体征有哪些?(A)
A肤色和肌张力改善 ;自主呼吸;心率增快 B心率快速下降;有胸廓运动;可听及呼吸音 C有自主呼吸;口腔分泌物减少;肌张力减低 D有胸廓运动;胃区可听及声音,肤色改善
10.以下哪项是需要开始使用正压人工呼吸的指征?(C)
A虽然吸21%常压氧,仍持续紫绀;新生儿有呼吸,心率仍<120次/min;呼吸暂停或喘息
B呼吸增快;肌张力低; 5分钟时 Apgar评分低
C尽管吸100%常压氧,仍持续紫绀;新生儿有呼吸,心率仍<100次/min;呼吸暂停或喘息
D肌张力低;新生儿表现呻吟、鼻翼扇动,胸廓凹陷;当使用常压空气氧(21%浓度的氧)仍紫绀
11.当正压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配合进行时大约每分钟各多少次?(A)A 30次呼吸,90次按压 B 40次呼吸,80次按压 C 60次呼吸,60次按压 D 60次呼吸,120次按压
12.下列哪项是胸外按压指征的正确描述?(B)A无论何时心率< 60次/min B在 30sec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仍< 60次/min C尽管进行30sec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 80次/min D只要心率< 100次/min。
13.为保证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的频率恰当,复苏小组成员要重复念以下哪项短语?(C)
A“ 1呼吸”
B“ 13呼吸” C“ 13呼吸”
14.你已施行胸外按压和有效的正压人工呼吸30秒 , 但检测心率仍为40次/min, 下一步措施你该做什么?(B)
A继续胸外按压30sec并重新检测心率
B插入脐静脉导管,给肾上腺素,并考虑气管插管
C改换正压人工呼吸的不同装置(如气流充气式气囊改换为自动充气式气囊)D因无效停止胸外按压
15.胸外按压时,复苏者应同时进行以下哪项措施?(C)
A每次按压时,拇指或其他手指应离开胸部大约胸廓前后径1/3深度
B应提供空气常压给氧(21%浓度的氧)C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默契配合
D拇指法与双指法交替(即拇指拇指-双指 ···)16.肾上腺素使用指征?(B)
A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持续低于100次/min B正压人工呼吸30s后,心率持续低于60次/min,然后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30s后,心率仍然低于60次/min C新生儿出生后心率为0 D在30s的正压人工呼吸和30s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后,心率从40次/min上升至80次/min 17.使用1:10000的肾上腺素经静脉和气管导管给药时的适宜剂量?(A)A 0.1~0.3 ml/kg静脉或0.3~1 ml/kg气管内 B 0.3~1 ml/kg静脉或0.1~0.3 ml/kg气管内 C 1~3 ml/kg静脉或0.3~1 ml/kg气管内 D 1~3 ml/kg静脉或0.1~0.3 ml/kg气管内 18.以下哪项是可使用的扩容液体?(B)A 0.9%盐水(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氏液;或白蛋白 B 0.9%盐水(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氏液; 或“O”型Rh-阴性红细胞 C 0.9%盐水(生理盐水);白蛋白;或新鲜的冰冻血浆 D 乳酸林格氏液;“O”型Rh-阴性红细胞;或碳酸氢钠
19.经复苏最初步骤后,新生儿有自主呼吸及心率140次/min,但有中心性紫绀,适宜的措施是什么?(B)A开始正压人工呼吸 B常压给氧
C施行胸外按压 D进行观察护理。
20.施行胸外按压。你采用气囊面罩给予足月新生儿正压人工呼吸,但全身情况不改善并未见胸廓扩张,以下哪一项是不合适的措施?(B)A重新调整面罩并向前提起腭部 B给予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C检查是否有分泌物并吸引口和鼻 D重新摆正头位
21.以下哪项是施行胸外按压的潜在危险?(B)A对全身器官提供过多的血流 B肋骨骨折 C胃肠道胀气 D脊柱的损伤
22.对一个初生的新生儿进行气管插管的理想时间大约是在多少秒以内?(A)A 20秒 B 30秒 C 40秒 D 60秒
23.在对一个足月、苍白的新生儿复苏过程中,你给肾上腺素后,又给0.9%生理盐水扩容,给药速度是多少?(A)
A肾上腺素:快速,尽可能快;0.9%生理盐水:大于5~10min B两药:均慢,大于5~10min C两药:均块,尽可能快
D肾上腺素:慢,大于5~10min;0.9%生理盐水:快速,尽可能快
24.肾上腺素推荐的给药是通过静脉途径,但何时考虑肾上腺素从气管导管给药?(B)
A当你想要肾上腺素达到高血液浓度时 B当尚未建立脐静脉通路时
新生儿窒息复苏最佳时机的探讨 篇3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抢救;最佳时机 ;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048-01
新生儿窒息是引发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指胎儿娩出后1min内,仅有心跳而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常伴有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这是胎儿娩出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衰竭的综合表现,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此类患儿若是抢救不及时就可能死亡。在抢救过程中,相关人员常因操作不规范、时机把握不当、对患儿进行窒息复苏成功与失败关系重大,它直接影响到复苏患儿的愈后。为了规范和完善临床上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流程,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同时降低新生儿在抢救存活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现将我院217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情况作一系统回顾
1资料与分析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7月及2012年6月产科共发生217例新生儿窒息,其中轻度窒息162例,占75%,重度窒息55例,占24%。新生儿窒息死亡2例,占8.1﹪。其中,足月儿143例,体重在3100-4200g,早产儿74例, 体重在1400-2350g。有妊娠合并症的126例,胎膜早破的46例,巨大儿13例。
1.2新生儿窒息主要原因及判断标准
与母体因素、分娩时情况及胎儿本身因素有密切关系。许多重度窒息儿在产前母体有胎盘功能低下或与母体的自身疾患有关。在分娩时与分娩的方式有关,如产钳术、胎头吸引术、臀位牵引术、脐带因素等。胎儿本身因素如羊水胎粪污染、胎心异常、胎位异常、产程延长、低体重、过期产、早产等。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按照Apgar评分判断即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3分为轻度窒息,≤3分为重度窒息。如1 min 评分正常,但5 min评分在7分或以下仍诊断为窒息,如5 min评分在5分以下,则诊断为重度窒息。
1.3抢救流程 胎儿宫内情况监护,包括确定是否为高危儿和胎儿宫内情况的电子监护,在产妇临产前或产时进行。若是产妇有分娩后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可能,助产士在其分娩前则充分做好抢救准备,通知新生儿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到现场,新生儿一旦发生窒息应及时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流程按A、B、C、D、E五个步骤依次进行。A:尽量吸尽呼吸道黏液。B:建立通畅气道,增强肺部通气。C:保障其心搏输出量充足以维持正常血液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其中前三点最为重要,步骤A是流程的基础,步骤B是流程的关键,步骤C是流程的核心。待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后,应对其及时进行保暖和监护,重则转送新生儿科进一步支持治疗。
1.4结果 通过及时有效的抢救使195例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心跳大于100次、皮肤红润,哭声响亮,肌张力好,均未对患儿做气管插管,抢救成功率达91.2%,且所有成活病例无1例因脑缺氧过久而出现中枢神经损伤等后遗症。4例重度窒息新生儿抢救复苏成功后因并发症死亡。
2 抢救措施
2.1 抢救前准备 先准备好抢救器材及药品,保证性能良好。 将婴儿棉被置于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上,用软枕垫高棉被一侧2-3cm,其上铺双层无菌巾一块形成一无菌区,胎儿头娩出后由助产士一人用左手先由下颌向上,由鼻根向下挤出口鼻腔分泌物,然后娩出胎儿,剪断脐带。使新生儿保持轻度垂头的仰卧位,头部偏向右侧,且颈部稍伸展。另一人擦干其体表的羊水和血迹,再用毛巾覆盖其全身,为其保暖。早产儿可外用塑料袋装好,露处头部,防止体热丢失过快。
2.2 建立呼吸通道 用8号或10号吸痰管迅速吸尽其口腔、咽喉及气管内的分泌物,每次吸引时间不大于5s,要反复多次吸引。吸引时的负压通常应小于13.3Kpa。术者的动作要轻柔,吸痰管的插入深度不超过5cm,吸引时先吸口腔后吸鼻腔,分泌物较多时将吸痰管自深部缓缓向上提拉,并且在提拉过程中捻转管体,以尽量清除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本组病例中198例进行了吸痰,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余19例因为气道内有胎粪而行气管插管。
2.3 恢复正常血液循环 使新生儿取头低足高位,轻拍其足底和臀部,或摩擦患兒背部2次,若其仍无自主呼吸,应在保障其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复苏囊面罩吸氧,有143例病儿采用了这种方式,109例恢复了自主呼吸,34例使用气囊面罩辅助人工正压通气,通气频率为30-40次/分。同时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压力为1.5-2.0千帕,通气有效可见其胸廓出现起伏。正常应在2秒内进行3次胸外按压和1次人工呼吸,按压深度为躯干厚度的1/3。
2.4 加强复苏成功的后续处理
2.4.1 保暖 在患儿的棉被外放置热水袋或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抢救床上照射,时间不宜过长。防烫伤,应遮盖患儿面部,并右侧卧位放置,防止再次窒息。
2.3.2 吸氧 将鼻导管插入鼻腔,氧流量2升/分,早产儿0 .5升∕分,浓度为40%常态氧,重度窒息者在其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用90%-100%氧正压通气,流量5l/分,每分钟40-60次,而后观察其胸廓起伏,随时调整输氧压力,防止其肺泡破裂。同时,在湿化瓶内加温热灭菌用水,防止冷氧气刺激其鼻粘膜。待新生儿皮肤转红、恢复自主呼吸后应立即停止输氧,防止引发氧中毒。
2.4.3 药物治疗 发生窒息的患儿常伴有酸中毒。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可用肾上腺素脐静脉注入或加用5%的碳酸氢钠注入。如产妇分娩前4 h用过麻醉剂的新生儿呼吸抑制者可用纳洛酮静注或肌注或导管内给药等治疗酸中毒,或按医嘱给予其5%的碳酸氢钠溶液3-5毫升/千克体重和10%的葡萄糖溶液10毫升,药液应缓慢注入其脐静脉。5例应用了这类药物,改善了临床症状。并使用甘露醇、维生素K和抗生素等药物预防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和感染的发生。在用药时护士应注意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2.4.4 保暖及维持营养5 min评分时对发病率和致残率有一定参考价值。另外,在复苏时要注意保暖,因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如体温过低会影响血液灌注及增加耗氧量,从而影响抢救效果,易产生新生儿硬肿合并症。同时 应通过静脉补液为患儿提供营养,除外检查,及时喂养。
2.4.5 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以缓解其紧张情绪,避免其出现恐慌心理,防止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3 结论:
通过总结对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流程使我们认识到,新生儿在发生窒息时应把握抢救的黄金时机,做到及早进行Apgar评分,早判断、早评估,抢救时团队协作能力要强,应灵活对症、有条不紊,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取决于及时正确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的处理、加强监护及护理,才能确保新生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由于我院成立了一个多科联合的抢救团队,平时反复强化训练,抢救时人人技术熟练,操作简洁,大大缩短了抢救时间,在提升窒息患儿存活率的同时避免因患儿脑缺氧过久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发后遗症,远期效果良好。此外,由于本抢救方案中使用气管插管是麻醉医生,故患儿不会因插管损伤气管出现其他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任辉,常青,刘兴会主编.助产理论与实践.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01,289-285.
[2] 王立新.妇产科护理.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4,60-74.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4月, 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8例窒息新生儿, 其中轻度窒息29例, 重度窒息9例;胎龄37周~42周23例, 大于42周7例, 小于37周8例;有妊娠合并症的13例, 胎儿宫内窘迫12例, 剖宫产2例, 产钳助产和胎吸引助产各2例, 正常分娩7例。
1.2 分娩前准备
产科护士对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产妇, 在其分娩前备好各种复苏器械和药物, 检查器械功能是否良好, 熟悉药物药性、剂量和给药方法, 并请医生在旁等待分娩, 做好新生儿保暖准备。
1.3 结果34例痊愈, 1例好转, 1例转院, 2例死亡。
2 复苏护理
2.1 复苏的程序迅速而有效地实施A、B、C、D、E方案, 即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恢复循环、辅助用药、评价和监护。
2.1.1 清理、通畅呼吸道
胎儿娩出后不急于娩肩, 而应立即挤尽或用负压球吸尽口、咽、鼻部的黏液。新生儿全部娩出断脐后, 先勿结扎脐带;取15°头低足高位放于保暖台上或用烤灯照射取暖, 擦干羊水血迹以减少蒸发失热;同时再次用一次性吸管吸净口、咽、鼻部黏液, 每次吸引勿超过10 s, 因吸引管刺激口、咽深部的迷走神经, 可导致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如有胎粪污染羊水, 防止吸入深部, 接生者可用双手紧箍其胸部, 护士立即用喉镜气管插管吸清后再触觉刺激使哭。每次使用喉镜气管内插管和吸引的时间要求在20 s内完成, 用电动吸引泵者负压应根据黏液黏稠度调节在60~100 mm Hg, 吸管连接处要有T形指孔或笛口, 以便在吸引时控制。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负压过大损伤气道黏膜。
2.1.2 建立呼吸, 增加通气
确保呼吸道通畅, 弹新生儿足底或摩擦新生儿背部等触觉刺激, 促使呼吸出现。新生儿窒息经一般处理后Apgar评分逐渐下降者可用气管插管, 吸除气管内分泌物, 接简易呼吸器;无自主呼吸, 心率小于100次/min者, 应立即人工呼吸, 连接气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 注意各连接部位是否漏气, 调节好氧流量5 L/min, 挤压气囊频率为30~40次/min.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重而定, 第1口呼吸约需22~30 mm Hg的压力才可扩张肺叶, 以后只需11~15 mm Hg压力即可, 对肺顺应性差者需给15~30 mm Hg压力, 挤压时注意观察胸廓有无起伏, 缺氧是否改善。
2.1.3 建立有效循环, 保证足够心搏出量
人工呼吸后, 心率仍小于80次/min者, 立即胸外按压心脏, 一般采用拇指法: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下1/3, 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 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约1 cm~2 cm;胸外按压时需与有效通气配合, 胸外按压3次, 通气1次, 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频率分别为90次/min与30次/min.同时在复苏过程中应及时评价新生儿窒息的情况, 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2.1.4 药物复苏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保证药物及时进入体内。经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后, 若患儿病情继续恶化, 需给予复苏药物。用1:10 000肾上腺素加等量生理盐水快速气管内注入, 可加强心脏及外围血管收缩力, 使心率增快, 必要时可每5 min重复1次, 当心率大于100次/min, 停止用药;当心率小于100次/min, 有代谢性酸中毒时, 同时已建立良好的通气者给碳酸氢钠;若心率正常而脉搏弱, 给氧后仍面色苍白, 复苏效果不明显时, 当考虑血容量不足, 给予扩容剂。在输入药物时应用微量输液泵使药物均匀及时输入体内, 输液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以免短时间内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力衰竭及肺水肿, 同时做好液体出入量记录。
2.2 给氧
呼吸道畅通后立即给氧, 轻度窒息用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当评价有自主呼吸, 心率大于100次/min, 皮色红润或后足发绀者, 只需继续观察。个别呼吸、心率均正常仍有中枢性的全身紫绀, 往往是血氧仅够供应正常心率, 而不够全身需要或有先天畸形所致, 这种不够正压给氧指征的紫绀应给80%~100%常压氧气, 待皮色转红再逐渐降低氧浓度, 以免氧中毒;无自主呼吸或心率小于100次/min以及给纯氧后仍有中枢性紫绀者, 须立即用气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气管插管者在自主呼吸恢复, 心率100次/min以上, 面色转红, 方可拔管。给氧时注意氧流量及氧浓度, 氧浓度低时不能纠正低氧血症并可导致脑损伤, 浓度过高又会发生氧中毒, 可致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故高浓度给氧应短时, 间断应用, 一般不超过24 h.还应注意增加通气量, 以防引起CO2潴留, 加重病情。不论何种给氧方式均应注意氧的湿化和温化。
2.3 保暖
断脐前注意保暖, 以降低缺氧及酸中毒的程度, 保持室温在26~28℃, 湿度50%左右, 皮温36.5℃左右。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 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 使新生儿体温在12 h~24 h内逐渐恢复正常, 切忌体温骤升, 以免突然发生肺出血而死亡。
2.4 体位
插管时取仰卧头低位, 复苏后头颈部抬高, 呈头高脚低位, 头肩略垫高, 使腹腔内脏下降, 增加胸腔扩大的机会, 以利肺扩张, 同时也减轻了心脏负担, 先右后左侧卧位, 每2 h变换体位1次。
2.5 加强监护
患儿取侧卧位, 床旁备吸引器等物品, 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 避免创伤。随时监测患儿心率、意识、肌张力、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各系统症状, 注意喂养, 合理给氧, 避免感染, 观察用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 与母孕因素、胎儿因素及分娩时情况有密切关系,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严重可致脑、心、肺、肾、消化道等多脏器损伤, 导致新生儿期死亡和儿童期残疾[1], 因此必须加强围生期和分娩期的监护, 及时处理高危因素, 对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者应做好抢救准备。另外要求护士在新生儿窒息急救复苏时有娴熟的技术, 给予正确、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要加强复苏后的监护及护理, 可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 减少远期后遗症。
参考文献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篇5
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工作
1、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均接受培训。
2、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手术室均张贴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儿科密切协作,新生儿娩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过程。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危重婴儿转诊时应备转运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并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协作
1、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儿(新生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儿(新生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儿(新手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
5、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儿(新生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理和抢救。
6、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儿(新生儿)科监护病房,由儿(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儿(新生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8、产、儿(新生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
三、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考核
1、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纳入科室质量考核管理。
2、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工作考核和评定。
3、每年对产、儿(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参与复苏的麻醉人员等考核一次,不合格者予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停岗学习,直至合格后方可上岗。补考不合格者,其本人及所在科室本内取消优秀个人及科室的评选资格。
4、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及药品每月至少抽查一次,抽查不合格者扣相关责任人绩效考核分。
新生儿窒息复苏 篇6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74-01
所谓新生儿窒息,指的是新生儿在子宫内因为缺氧出现窘迫,亦或是新生儿在出生之后没有自主呼吸而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等,新生儿窒息属于产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是导致新生儿伤残与死亡的主要症状之一,新生儿窒息大部分都是因为缺氧所导致的,而缺氧的情况会对新生儿脏器与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倘若处理措施不够妥当或者不及时,会致使新生儿出现不可逆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后遗症,比如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症状。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的分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措施能够大幅度提升窒息新生儿的复苏几率,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脑瘫、残疾、癫痫等症状的几率。现将我科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与护理的措施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48例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新生儿出生以后1分钟的Apgar评分,重度窒息的新生儿为12例(0—3分),轻度窒息的新生儿为36例(4—7分);早产儿为12例,足月产儿为30例,过期产儿为6例;导致窒息的因素:羊水过少为5例,妊娠期并发症为3例,早产儿为12例,胎儿宫内窘迫为28例。
1.2 复苏抢救措施 ①首先必须要清除新生儿呼吸道当中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儿呼吸道的通畅,倘若出现胎粪或羊水堵塞的情况,应当采用喉镜进行检查,采用导管吸出,而胎粪应当用消毒棉签进行清除。②迅速建立呼吸,当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被清除干净以后,应当及时为新生儿建立呼吸,同时纠正新生儿缺氧的状况,建立呼吸是复苏抢救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当分泌物清理完成以后,倘若还没有建立呼吸,心率每分钟低于100次的新生儿,应当采用人工通气的模式构建呼吸—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属于临床当中抢救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相关的医学文献分析得知,通过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能够达到83.4%,而没有通过插管的新生儿,其复苏成功率仅为64.8%,采用插管进行复苏的新生儿,其病死率仅为4.7%,而不采用插管进行复苏的新生儿,其病死率高达12.1% [2]。③气囊面罩复苏,面罩加压给氧人工通道属于新生儿复苏当中重要的部分,其次是建立呼吸的措施,操作的具体步骤:先吸干净新生儿口、喉部分的粘液与羊水,之后在实施气囊面罩加压给氧,其氧流量控制为2--5L/min,气压控制为40--60毫米水柱,氧浓度通常选取40%-60%,重度窒息新生儿最多可以达到100%,频率控制为每分钟40--60次[3]。通过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措施,并且辅以精心的护理措施,48例窒息患儿全部复苏成功。
2 护理措施
2.1 预防措施 抢救新生儿的设备,器材药品都应处于备用状态,做到每天检查,班班交接。
2.2 保暖护理 将新生儿放在红外线辐射保温台上面,保温台中的温度应当控制在35℃左右,并且要防止加温过度的情况,以免新生儿体温过高。
2.3 医护密切配合 认真监测新生各项体征的变化,仔细记录复苏抢救过程的每一个的环节与Apgar的评分情况,及时准确且熟练的执行对应的医嘱。
2.4 复苏后的护理 新生儿复苏完成以后应当密切观察两周左右,监测的内容应当包含新生儿肤色、体征与关键脏器的体征与症状等,便于及时发现新生儿是否存在窒息并发症,使新生儿能够健康的成长。
2.5 病房中的继续保暖 将新生儿放在远红外线保暖台,等到其病情稳定之后,在放进保暖箱中进行保暖,保证腋温在36.5℃左右。
2.6 保证新生儿呼吸道顺畅 护理人员要保证新生儿的呼吸道顺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当中的分泌物。新生儿应置于側卧位。
2.7预防感染 根据无菌操作的相关要求进行护理,将手的消毒作为重点,保证病房中的环境干净,空气流通,针对存在母体感染、胎膜早破在一天以上、先天性感染性疾病者以及吸入胎粪或羊水的新生儿,应当给予一定量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2.8 喂养护理 针对轻度窒息并且没有并发症的新生儿,应当在半小时内吸允母乳,存在并发症的新生儿应当根据其实际情况延迟喂养。能够吸吮的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或者奶瓶喂养,重度窒息新生儿则采用鼻胃管进行喂养。
3 讨论
本组48例窒息新生儿通过复苏抢救以后全部成活,如此高的成活率与复苏抢救措施的规范化,拥有精湛医术的医生,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医患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复苏之后密切监测复苏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重点在于:①采用科学、合理且规范的复苏措施;②医护人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争分夺秒,熟练掌握新生窒息复苏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③提前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④复苏完成以后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变化,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窒息并发症并实施积极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贺万香,梁迎盈,王存艳,袁娟.新生儿窒息120例急救复苏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22)
[2] 方玉琦.新生儿窒息82例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24)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发生60例窒息新生儿, 经阴道分娩30例, 产钳助产3例, 胎吸助产6例, 剖宫产21例;其母亲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20例;母亲均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1.2 抢救方法
对60例窒息新生儿迅速而有效地实施A (气道开放) 、B (人工呼吸) 、C (胸外按压) 复苏方案, 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呼吸, 使用正确的方法诱发呼吸维持循环, 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1.3 结果
本组窒息新生儿治愈59例, 死亡1例。
2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
凡能影响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会造成胎儿窒息, 可发生在妊娠期, 但多数发生在分娩过程中。①目前认为新生儿窒息是胎儿窘迫的延续, 胎儿宫内窒息时间越久, 程度越深, 越易导致新生儿窒息。②产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急性失血、肝硬化或肝功能异常等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因母体血液含氧量降低而造成胎儿缺氧。③各种原因所致的脐带受压, 如脐带脱垂、绕颈、打结等可使脐带血流中断而造成窒息。④胎儿因吸入羊水、胎粪等弃物阻塞呼吸道造成肺不张、肺气肿和缺氧导致吸入性综合征。⑤子宫血循环障碍如子宫收缩过强, 子宫过度膨胀、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影响了子宫胎盘间的血液循环, 造成胎儿缺氧。⑥胎儿本身有畸形, 或分娩时因头盆不称、胎位不正等使产程延长而发生窒息。⑦镇静药、催产药、麻醉药等过量或使用不当均可使产妇呼吸抑制而引起新生儿窒息。
3 护理
3.1 复苏的准备
产房内应备有整个复苏过程所必需的、功能良好的全部器械。预计高危分娩时需要3名或4名具有复苏技能的人员在场。认真做好系统性产前检查, 发现母体及胎儿异常, 及时给予处理, 以避免胎儿宫内缺氧。待产后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 加强胎儿宫内监测, 如有异常, 及时行阴道助产或剖宫产, 常规做好新生儿复苏的准备。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快速评估:是否足月?羊水是否清?是否有哭声或呼吸?肌张力是否好?如有任何一项为“否”, 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3.2 初步复苏
3.2.1 保暖, 防止热量丧失
胎儿娩出后应立即置于预热的辐射台上, 保持室温在26 ℃~27 ℃, 新生儿体温保持在35 ℃~36 ℃。用温热毛巾立即擦干新生儿头部及全身羊水及血液, 并拿开用过的湿毛巾, 可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 以减少热量的丧失, 但也要避免高温而引发呼吸抑制。
3.2.2 建立通畅的呼吸道
胎儿娩出后取轻度仰伸位, 以保持气道通畅。如无胎粪污染, 用洗耳球或吸痰管吸净口腔、咽部、鼻腔的羊水和黏液。如羊水污染严重, 可行气管插管吸出胎粪, 吸引时间不超过10 s, 吸引器负压不超过100 mmHg (1 mmHg=0.133 kPa) 。对有大量黏液溢出者, 应把儿头转向一侧, 并尽快吸引, 以免流到口咽后吸入气道。在吸引过程中, 可给予直接喷氧, 流量5 L/min。
3.2.3 触觉刺激诱发呼吸
擦汗和吸黏液造成的刺激使部分婴儿诱发呼吸, 如呼吸力不足, 可轻弹足底, 快速而有力地摩擦背部, 通常1次或2次能刺激呼吸。如呼吸暂停或抽泣样呼吸, 且心率<100/min, 或有持续的中心性发绀, 则需要正压给氧。
3.3 正压给氧, 人工呼吸
新生儿颈部轻度仰伸, 用气囊面罩以40/min~60/min的频率挤压, 使其吸入90%以上的高浓度氧气。正压呼吸30 s评价, 如心率>100/min, 有自主呼吸, 正压呼吸可暂停, 同时常压给氧至新生儿身体红润;若无自主呼吸, 可予轻微触觉刺激, 若无法维持呼吸, 应继续正压给氧;若心率60/min~100/min, 可继续人工呼吸;若心率<60/min, 继续正压人工呼吸并开始行胸外按压。正压人工呼吸的有效指证:心率迅速增加、肤色和肌张力改善、听到呼吸音、有胸廓运动。
3.4 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按压可增加胸腔内压力, 促进身体重要器官包括大脑的血液循环。新生儿无呼吸或心率<60/min, 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 s后, 心率持续<60/min, 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用拇指法或双指法在婴儿胸骨下1/3处进行, 按压深度约为前后胸径的1/3, 手指不能离开皮肤, 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1, 按压90/min, 人工呼吸30/min, 实施30 s后进行评价。如心率>60/min, 可停止按压, 通气至心率>100/min。心率<60次/min需气管插管。为了保证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的频率恰当, 胸外按压者要重复念“1-2-3-呼吸”。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胸廓运动正常, 输送100%浓度氧, 放松时将压力完全放开, 以使胸部恢复原状, 拇指或其他手指始终保持接触胸部按压区, 下压时间比放松时间短, 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配合默契。
3.5 经口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要在20 s内完成, 插管成功后加压给氧, 30 s后进行评价, 若呼吸恢复, 心率>80/min, 可考虑拔管。若仍无呼吸或心率<60/min, 除继续胸外按压外, 需用药物复苏, 如肾上腺素、扩容剂等。气管导管位置正确的方法:胸廓起伏对称, 听诊双肺呼吸音一致, 无胃部扩张, 呼气时导管内有雾气, 心率、肤色和新生儿反应好转。
3.6 复苏后护理
复苏成功后, 注意保暖, 保持安静。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如生命体征变化、面色、心音、尿量、末梢循环及有无烦躁、惊厥、凝视、肌张力增高或减低、嗜睡等神经系统改变, 一旦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详细记录出入量, 保暖贯穿于复苏的全过程。加强基础护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常规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注意保暖和补充能量, 并做好健康指导。
3.7 心理护理
给产妇讲解相关知识, 使其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维持正常的泌乳功能, 同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常规护理复苏的新生儿, 必要时派专人进行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 避免亲友直接探望, 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任何人不允许护理复苏儿, 一切护理工作必须认真、仔细。
4 小结
在复苏抢救过程中, 重点做好新生儿呼吸的管理, 保持呼吸道畅通是关键, 整个复苏过程要求及时、快捷、有效, 分秒必争。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与否, 取决于复苏前抢救准备工作是否及时、充分,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否正确熟练。要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提高窒息复苏的成功率, 必须督促孕妇认真做好系统性产前检查;产时加强胎儿宫内监测;常规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 抢救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 并快速有效地判断和实施急救复苏措施, 新生儿窒息复苏不应只是抢救新生儿生命, 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 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对窒息复苏后新生儿早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如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改善微循环、加强营养支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医院感染等, 可减少窒息复苏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窒息复苏后新生儿治愈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3.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体会 篇8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体会
为了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 减少或避免致残率, 我院自2007年1月起除严格按新生儿窒息ABCDE方案进行规范复苏外, 还着重加强了复苏后护理,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儿科接收分娩活产婴发生新生儿窒息198例, 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3.68%。其中轻度窒息162例 (81.82%) , 重度窒息36例 (18.18%) 。
1.2 诊断标准
根据Apgar评分标准判断有无窒息及窒息的程度, 新生儿娩出1min即进行评分, 8~10分无窒息, 4~7分轻度窒息, 0~3分重度窒息。如1min评分降低, 应在5、10、15min继续评分, 直到正常[1]。
1.3 复苏方法
胎儿一经娩出, 即快速评估五项指标:是否足月、胎粪、呼吸、肌张力、肤色;初步复苏后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三项指标;按照ABCDE复苏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主要措施是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 建立呼吸、增加通气。维持正常循环, 保持足够心搏出量。情况无明显好转者, 羊水被胎粪污染者立即行气管内吸引。
1.4 结果
经积极抢救 162例轻度窒息新生儿经规范复苏5min Apgar均评8~10分, 36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经规范复苏5min Apgar评8~10分。无1例新生儿死亡, 抢救成功率100%。
2护理
2.1 保暖
给患儿保暖, 使患儿体温尽量维持在36.5 ℃左右, 以减少氧耗。对于早产儿、体重<2 500g或在气候寒冷的季节给予保温箱保暖, 根据患儿体温调节保温箱温度, 避免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
2.2 吸氧
对于复苏后新生儿, 根据其呼吸、心音、面色、末梢循环, 选择不同的吸氧方法及氧流量。轻症者可给予低流量单鼻导管给氧, 缺氧较重者可给予面罩、头罩吸氧;重症者可给予CPAP呼吸机吸氧, 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支持。在患儿缺氧完全纠正后30min左右, 应酌情停止吸氧。对于早产儿吸氧一定要慎重, 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2.3 监护
窒息后的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均不稳定, 监护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其中呼吸是监护重点, 呼吸评分和呼吸次数对复苏后的观察有一定帮助, 出生12h内4h评1次, 以后24h内8h评1次, 最后在出生后48 h再评1次。同时监护心音、心率、面色、末梢循环、神经反射、肌张力、抽搐、抖动、意识状态、哭声、眼神、吸吮力、大小便情况, 并做好记录[2]。
2.4 体位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 部分患儿喉中有痰或有呕吐现象, 同时由于早产儿颅骨较软, 外部压力压迫枕部导致早产儿颅内出血, 因此在病情无特殊变化情况下一般多采取头侧卧位, 并抬高上半身, 使腹腔内脏下降, 有利于肺的扩张, 减轻心脏负担和颅内压。
2.5 喂养
窒息患儿胃肠道缺氧、缺血, 易发生呕吐和消化道出血, 因此喂养必须慎重。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者可正常母乳喂养, 但重度窒息恢复欠佳者, 适当延迟开奶时间, 吸吮差者给予胃管喂养, 胃管喂养不能耐受者则给予静脉补液及静脉营养。为防止发生低血糖, 可给予葡萄糖静脉输注并监测血糖。另外, 早产儿喂养时应注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2.6 防治感染
复苏后患儿抵抗力较低, 特别是在抢救中更容易造成损伤, 增加感染机会, 因此防治感染非常重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严格探视制度, 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 避免交叉感染。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2次/d常规脐部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 衣着要柔软、透气, 勤更换,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 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 防止红臀发生。酌情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2.7 疾病知识宣教
向家长讲解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知识, 让家长认识本病的危害以及早治疗的必要性。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3]。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5%~10%, 因窒息及并发症引起的死亡占整个新生儿死亡的20%~30%[1]。发生新生儿窒息, 必须及时准确处理, 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伤残儿的发病率, 减少远期合并症。
本组198例新生儿复苏过程中, 由于医护人员做好充分准备及密切配合, 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 做好保暖工作, 使新生儿尽快建立呼吸通道, 改善微循环, 纠正缺氧, 为抢救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 使窒息新生儿得到及时抢救, 均抢救成功, 大大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宁寿葆.现代实用儿科学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126.
[2]和旭华.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J) .护理研究, 2008, 22 (S1) :82.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体会 篇9
1 临床资料
我院产科2006年1月—2011年1月活产新生儿1 320例, 窒息儿80例, 窒息发生率为6.07%。其中, 剖宫产12例, 胎吸5例, 宫内窘迫13例, 正常分娩50例;重度窒息11例, 占窒息总人数的13.75%。对轻度窒息儿给予清理呼吸道、触觉刺激和常压给氧后很快恢复正常, 对羊水Ⅲ度粪染及重度窒息儿则给予早期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 正压给氧, 部分配合胸外按压或药物等。经积极抢救和精心的护理, 65例治愈, 15例转新生儿科治疗。全部患儿痊愈出院, 无1例发生严重后遗症。
2 护理
2.1 保暖
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远红外辐射保暖台上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温措施, 如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以减少散热。足月新生儿体温保持在28~30℃, 孕周小于32周的早产儿或极低体重儿可将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放在灭菌的塑料袋内或盖以薄膜, 再置于远红外辐射保暖台上, 保持体温在30~32℃, 快速擦干全身皮肤, 减少热量和水分的丢失。
2.2 体位
新生儿头部取轻度仰伸位, 可在肩胛下垫一折叠的毛巾, 使颈部仰伸到“鼻吸气”体位, 使咽后壁、喉和气管呈一直线, 使呼吸道通畅。
2.3 清理呼吸道
在娩出前助产者用手将新生儿口咽、鼻中的分泌物挤出, 娩出后, 用吸管或吸球 (8F或10F) 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过度用力吸引可能导致喉痉挛和迷走神经性心动过速, 应限制吸管的插入深度和吸引时间 (<10 s) , 吸引器的负压不超过100 m m H g, 当有胎粪污染时可用大孔吸引管 (12F~14F) 。轻度窒息者必要时在喉镜下将吸引管放在气管口处吸引, 部分患儿在声门黏稠分泌物被吸净后即可恢复。如吸净黏液后仍无呼吸, 可用气囊面罩加压给氧, 或直接气管内插管。重度窒息者吸净口、咽喉、鼻内黏液后, 立即气管内插管, 以便吸净呼吸道黏液, 然后接气囊面罩加压给氧, 待呼吸建立。
2.4 触觉刺激
在黏液和羊水确认已吸净, 呼吸道通畅后, 用手拍打或手指弹患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 以诱发自主呼吸。在未吸净前, 切忌刺激患儿啼哭。
2.5 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若经以上处理患儿仍未建立有效呼吸或建立有效呼吸但心率<100次/m in, 应立即用气囊面罩进行正压通气。放置面罩时, 面罩应密闭口鼻, 但不能盖住眼睛或超过下颌, 通气频率为40~60次/m in, 氧气流量为5~10L/m in。最初几次正压人工呼吸压力为30~40 cm H2O, 以后维持在20 cm H2O, 以患儿胸廓有起伏, 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 心率增加接近正常, 肤色转红润, 自主呼吸恢复为宜。经30 s纯氧的充分人工呼吸后, 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m in, 可停止正压人工呼吸;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m in, 继续应用气囊面罩或气管导管施行人工呼吸。如心率<60次/m in, 则在人工通气时开始进行胸外按压。持续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2 m in) 可产生胃充盈, 应常规插入8F胃管, 用注射器抽气和在空气中敞开端口来缓解。胃管插入的深度为鼻梁到耳垂再到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的距离。
2.6 胸外心脏按压
经100%氧充分正压人工呼吸30 s后心率<60次/m in, 开始胸外按压, 并继续正压人工呼吸。方法一般采用拇指法和双指法, (1) 拇指法:双手拇指端压胸骨。根据新生儿体型不同, 双拇指重叠或并列, 双手环抱胸廓支撑背部。 (2) 双指法:右手食、中2根手指指尖放在胸骨上, 左手支撑背部。按压深度约为前后胸径的1/3, 还有可触及脉搏的效果。按压与放松的比例为按压时间稍短于放松时间, 放松时间拇指或其他手指不应离开胸壁, 按压胸骨体下1/3, 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胸外按压与正压人工通气需配合默契, 胸外按压与正压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1, 即90次/m in按压和30次/m in呼吸, 达到每分钟120个动作。每隔30 s查心率, 如心率>60次/m in, 可停止按压, 继续人工通气至心率>100次/m in;如心率<60次/m in, 则继续进行人工通气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需伴有正压人工通气, 但应避免按压与通气同时进行, 因为相互间会影响效果。
2.7 药物治疗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指征:在充分的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30 s后, 如心率<60次/m in, 应同时进行药推注或气管导管内注入, 5 m in内可重复1次, 同时根据病情遵医嘱给扩容、纠酸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体会
3.1 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流程, 尤其是熟练应用
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 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 及时解除患儿的危急状态。第二产程时应常规吸氧, 可改善胎儿的缺氧状况。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关键是迅速纠正缺氧[1], 做到早预防、早判断、早复苏。同一组复苏人员必须配合默契、操作迅速、准确无误, 每操作一步前均要评估患儿情况, 然后决定下一步操作。当新生儿娩出后无呼吸、无肌张力、对刺激无反应, 估计窒息较重者, 必要时及早行气管内插管, 清除呼吸道羊水和胎粪, 这也是尽快建立有效呼吸, 提高窒息新生儿成活率的关键。
3.2 根据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采取A BCD E复苏方案, 其
中A是根本, B是关键, 评估贯穿整个复苏过程。呼吸、心率、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的三大指标, 同时要清楚A pgar评分法五项体征的逻辑关系, 即呼吸为基础, 肤色最敏感, 心率是最终指标。在临床变化的顺序为肤色—呼吸—肌张力—反射—心搏, 在复苏有效时其逆转的顺序为心率—反射—肤色—呼吸—肌张力。肌张力恢复得越快, 预后越好[2]。复苏后须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积极治疗, 从而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提高抢救成功率。
3.3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学习。临产后助产士要了解产妇
和患儿情况, 尤其是高危产妇, 要认真观察产程图, 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 产程长特别是潜伏期延长, 可使产妇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同时可能出现相对头盆不称, 导致胎儿受压、缺氧。产程延长使胎儿承受缺血缺氧的时间延长, 最终导致不可逆性缺氧而发生新生儿窒息。宫缩过强、宫腔压力急剧升高也可导致胎儿急性缺氧, 胎膜破裂后注意羊水性状, 有无脐带脱垂, 严格掌握催产素催产的指征及剂量, 需要时应专人守护观察。
3.4 加强产房助产士的工作责任心。助产士在每个新生
儿出生前, 都应该做好复苏的各项准备工作, 对产房的各种抢救物品、药品和设备做到专人管理, 定期检查, 及时补充, 使其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并在每次分娩前再次做好检查工作。产房助产士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心音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并对症紧急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产科医生及助产士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使自己不仅具备丰富的急救医学知识, 还能娴熟运用各项复苏技术, 密切配合积极抢救, 使每个窒息新生儿因为医务人员的努力付出而得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5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12) :155.
新生儿窒息复苏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纳入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146例, 分为研究组46例, 其中男31例, 女15例。全部为足月适于胎龄儿, 出生时Apgar评分1min<3分, 5min<6分。室温22~24℃, 不采取保暖措施, 但为避免体温过低, 患儿置复苏台时打开红外线复苏台, 采用肤温控制模式, 肤温探头置于右下腹固定, 温度设置为33.5℃, 2h后46例患儿体温33.5~34.0℃。予每小时升高肤温0.5℃, 直到36.5℃为止。全过程呼吸、心率、肤色、肛温、血压监测, 常规半小时一次。血气、生化、血糖、心肌酶譜定时监测, 必要时复查, 产后48h颅脑CT 。对照组100例, 其中男57例, 女43例, 均为足月适于胎龄儿;Apgar评分1min<3分, 5min<6分。按常规新法窒息复苏, 即按照ABCDE复苏方案进行[3]。
1.2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的时间、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有无寒冷损伤以及严重程度的持续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6例研究组, 出现HIE 3例 (6.52%) , 均为轻度 (6.52%) , 均有寒冷损伤表现, 复温后无相关病理损害, 住院5~8d均痊愈出院。对照组100例, 出现HIE 23例 (23.00%) , 轻度18例 (18.00%) , 重度5例 (5.00%) , 均无寒冷损伤表现, 住院7~14d出院, 其中5例重度HIE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6.31、8.73和9.87, P<0.05) 。两组病例在出现HIE频度与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结论
新生儿新法窒息复苏中, 有迅速擦干羊水, 置预热复苏台等保暖措施; (1) 否则会导致新生儿低体温, 通常室温22~24℃情况下, 刚娩出小儿生后半小时深部体温平均下降2~3℃, 体表温度平均下降4.6℃, 对足月健康新生儿耗氧量可增加2~4倍, 但对机体缺氧、某些药物 (安定、吗啡) 和颅脑损伤新生儿低体温并不增加或很少增加耗氧量。 (2) 而且研究发现低温在32~35℃即亚低温对脑血流有调节作用、降低脑氧代谢率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细胞内钙超载, 增加神经元泛素的合成、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的恢复、减少脑梗死的面积、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等。研究还发现低温对血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H值和血糖无影响, 对实验动物心、肺、肾、小肠也未见病理性损害, 说明低温并不增加其他组织器官的损害[4]。 (3) 因此本研究对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常温下 (不采用相关保暖措施, 使新生儿自然处于亚低温状态) 窒息复苏, 探讨其预后与常规条件下窒息复苏利与弊[5]。本研究结果显示, 46例研究组, 出现HIE 3例, 均为轻度。均有寒冷损伤表现, 复温后无相关病理损害。对照组100例, 出现HIE 23例, 轻度18例, 重度5例。均无寒冷损伤表现。两组病例在出现HIE频度与程度上均有显著差异, 说明常温下窒息复苏可避免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HIE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临床经常遇到基层送来的重度窒息新生儿, 因复苏方法不利, 窒息程度较重, 保暖措施不利, 体温不升, 但预后往往较好, 其根本原因是低体温对窒息患儿的保护作用, 目前亚低温疗法对颅脑疾病疗效已明确。因此, 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常温下 (不采用相关保暖措施, 使新生儿自然处于亚低温状态) 窒息复苏, 方法简单, 可操作性强, 疗效明确, 住院日期缩短, 减轻经济负担。可作为新生儿新法窒息复苏的一项更新措施[6]。至于在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可否采用本法窒息复苏, 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常温下窒息复苏可避免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HIE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提高了窒息患儿的存活率, 降低了患者复苏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保证了患儿在抢救成功以后的生活质量, 有显著的临床受益,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丽, 胡小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8, 16 (5) :4-6.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5-47.
[3]张庆华, 刘淮, 朱亨弥, 等.新法复苏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下降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16 (12) :1795-1797.
[4]李传芝, 蔡可华, 李传玉.新生儿窒息的新法复苏效果观察[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10, 26 (7) :823-824.
[5]Martin-Ancel A, Garcia-Alix A, Gaya F, et al.Multiple organ in-volvement in perinatal asphyxia[J].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1, 21 (1) :30-32.
围新生儿窒息复苏前后的护理 篇11
1 新生儿窒息的症状
1.1 轻度窒息 (青紫型窒息) 。
呼吸浅表而不规则或无呼吸;哭声轻或经刺激时才有哭声;皮肤青紫、患儿无力, 但肌肉张力尚能保持, 刺激反应较差, 心率正常或稍慢, 约每分钟80~100次。
1.2 重度窒息 (苍白窒息) 。
表现为无呼吸, 或偶尔有呼吸, 皮肤呈苍白色或灰紫, 肌肉极度松弛, 肌体软弱, 刺激无反应, 心生儿窒息的抢救配合与护理。
1.3 新生儿窒息诊断依据。
临床上根据Apgar评分判断新生儿有无窒息及窒息程度, 内容包括皮肤颜色、心率、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呼吸五项指标, 每项0-2共10分。分别于出生后1min、5min、10min进行, 如需要复苏, 15min、20min仍需再一次评分。以往把Apgar评分作为判断窒息的标准, 即8—10分为正常, 4—7分为轻度窒息, 0—3分为重度窒息。另外, 出生时评分正常, 数分钟后下降到3分以下者也为重度窒息。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 单独的阿氏评分不应作为评估低氧或产时窒息以及神经系统预后的唯一指标, 尤其是早产儿或存在其他严重疾病时[2], 阿氏评分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生时加做脐血的血气分析, 可增加判断窒息的正确性[3]。
2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
2.1 复苏准备。
首先预热远红外辐射保温台, 套复苏器械和药物, 强调加强产儿科的合作, 抢救人员必须经过复苏训练, 熟练掌握复苏技能, 对存在窒息的患儿及时进行复苏, 动作迅速轻巧, 避免发生损伤。
2.2 复苏方案。
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A吸净粘液、畅通气道;B建立呼吸、保证吸氧;C维持循环、保证心搏量;D药物治疗、纠正酸中毒;E监护评价。其中A是根本, B是关键, 评估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中。呼吸、心率、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的三大指标, 遵循评估→决策→措施→再评估→再决策→再措施程序, 循环往复, 直至完成复苏[4]。
2.3 复苏法。
新生儿娩出后, 立即进行复苏及评估, 要求在出生后15-20s内完成, 而不应该延迟到1min因为等到1min后再开始复苏, 就会失去宝贵的抢救时间。
(1) 建立通畅的呼吸道。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摆正婴儿的体位, 使患儿头部后仰, 颈部伸展, 可在其肩胛下垫一块毛巾, 将肩部抬高2.0~2.5cm, 使婴儿的鼻孔朝向天花板, 也可将头转向一侧, 这样会使液体积聚在口腔, 而不是咽后部。
(2) 刺激呼吸。新生儿擦干全身和清理呼吸道后, 倘若自主呼吸不能建立, 可提供短暂刺激, 如拍打或弹足底或快速有力的拍打背部, 挤压胸部, 对原发性呼吸暂停通常1~2次能刺激呼吸。
(3) 胸外按摩。100%的氧正压呼吸15~30s后, 心率<60次/min, 或介于60~80次/min之间, 无上升趋势, 应考虑胸外按摩。胸外按摩着力点在胸骨的下1/3。胸外按摩有两种方法: (1) 拇指法:应用拇指法时, 双手握住患儿胸部, 两拇指置于胸骨上, 其余手指托患儿背部; (2) 双指法:用一手的食指或无名指指尖压迫胸骨。胸外按摩与人工呼吸应穿插进行, 正常应在2s内进行3次胸外按压和1次人工呼吸, 按压深度为躯干厚度的1/3[5]。
3 围新生儿窒息复苏前后的护理
3.1 听诊胎心:
统计资料显示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70%来自胎儿宫内窘迫。目前临床听诊胎心大于160次/min, 或小于120次/min, 仍是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最简便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对于有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高危因素, 如母亲有高血压, 慢性肾病, 心肺疾病, 产程延长, 胎膜早破等, 要严密观察胎心, 每15~30min监测1次, 每次监测1min以上, 如有异常首先改变卧位, 左侧卧位可减少因子宫对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和盆腔血管的压迫, 从而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流量。卧位改变还可以解除脐带受压现象, 改善胎儿缺氧情况。
3.2 观察胎动:
胎儿窘迫时, 孕妇自感胎动增加或减少, 在窘迫的早期可表现为胎动过频, 如缺氧未纠正或加重, 则胎动减弱或消失。每日监测胎动可预知胎儿的安危。
3.3 胎儿监护仪:
对胎心的听诊只能判断某段时间内胎心的情况, 而胎儿监护仪可以连续的反映胎心率的变化, 同时可以描记宫缩曲线, 通过对同一时间胎心, 胎动、宫缩的变化关系来判断胎儿宫内缺氧的情况。胎儿宫内缺氧可以表现为:早期减速频发, 晚期减速, 基线变异下降2, 降低胎儿血中PCO2, 保证组织代谢, 减轻胎儿呼吸性、代谢性酸中毒。勿连续吸氧, 因连续吸氧会使子宫血管收缩, 减少胎盘血供。
3.4 观察羊水:
未破膜者可以用“B”超、羊膜镜进行监测。对破膜者或临产高危产妇行人工破膜, 进行肉眼观察。正常羊水是白色浑浊的液体, 胎儿宫内窘迫缺氧时肛门括约肌松弛, 胎粪排出, 羊水污染 (分Ⅲ度:Ⅰ度呈浅绿色, Ⅱ度呈黄绿色, Ⅲ度呈棕绿色或为棕色稠厚糊状) 。如有羊水污染, 进一步明确原因决定治疗方案, 不要把取出胎儿作为唯一解救窘迫的方法, 有时进行治疗后再行引产或剖宫产可能更利于胎儿的生存。如给氨茶碱及5%的碳酸氢钠静脉滴入等。
3.5 加强复苏成功后的护理
3.5.1 吸氧。
将鼻导管插入鼻腔, 氧流量0.5L/min, 重度窒息者在其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用90%~100%氧正压通气, 每分钟40~60次, 而后观察其胸廓起伏, 随时调整输氧压力, 防止其肺泡破裂。同时, 在湿化瓶内加温开水, 防止冷氧气刺激其鼻粘膜。待新生儿皮肤转红、恢复自主呼吸后应立即停止输氧, 防止引发氧中毒。
3.5.2 保暖。
在抢救患儿的同时, 还应注意保暖。新生儿热量散失时, 代谢率增加, 需氧量上升, 造成热量丢失, 不利于抢救。正常室温应控制在26~28℃, 相对湿度50%左右, 皮肤温度保持在36.5℃左右。在抢救过程中, 要保证温度逐渐上升, 使新生儿体温在12~24h内逐渐恢复正常, 忌体温骤然增高, 以免突然发生肺内出血而死亡。
3.5.3药物治疗。
发生窒息的患儿常伴有酸中毒。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 可遵医嘱为其静脉滴注碳酸氢钠、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酸中毒, 并使用甘露醇、维生素K和抗生素等药物预防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和感染的发生。在用药时护士应注意监护, 并及时撰写护理记录。
3.5.4 合理喂养。
患儿脱离窒息危险后, 要注意营养供给。因窒息致胃肠道缺血、缺氧, 应适当延迟开始喂奶时间, 对吸吮能力缺乏, 宜用鼻饲管喂养, 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不能接受胃管者应静脉补液, 病情允许时, 应尽早母乳喂养。
3.5.5 纠正酸中毒。
因窒息常伴有酸中毒, 可用5%碳酸氢钠3~5m L/kg, 用等量10%葡萄糖液稀释后, 缓慢静脉滴入。因新生儿窒息后易患吸入性肺炎, 给予预防性抗炎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还应予止血药, 以预防颅内出血。
3.5.6
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避免其出现恐慌心理。
4 讨论
资料显示新生儿窒息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胎儿宫内窘迫。各种母体因素, 胎儿、胎盘、脐带、羊水功能不良, 导致胎儿宫内缺氧, 酸中毒的症状, 称为胎儿宫内窘迫。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胎心、胎动的变化。出生前未得到纠正, 出生后表现为新生儿窒息[6]。胎儿的生理决定了胎儿处于低氧状态, 而且在缺氧情况下有很强的代偿能力, 如心率增快, 血氧蛋白解离曲线左移, 周围血管收缩, 以保证脑、心的血供, 利用无氧酵解作为代谢的方式, 使胎儿免于损害。但严重缺氧会使胎儿失去代偿能力, 甚至造成胎死官内。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胎心胎动情况, 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的表现, 及时处理, 争取抢救时机。早产也是新生儿窒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为早产儿各方面发育都不成熟, 特别是肺发育不良极易导致窒息。对于早产者分娩前给地塞米松10 mg肌肉注射, 以促进胎肺成熟。臀位助产发生率也较高。对初产臀位或估计胎儿体重在3500 g以上的经产妇仍以剖宫产为宜。因此, 做好产前检查, 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高危因素, 及时发现和纠正胎儿宫内窘迫, 适时适当结束分娩, 使用规范的复苏新技术, 是预防、抢救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魏克伦, 吴明远新生儿基础复苏[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7.
[2]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97-99.
[3]何红梅, 袁莉等.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与护理[J].西部医, 2010, 22 (8) :1544-1545.
[4]马爱珍, 张青花新生儿窒息112例复苏体会[J].社区医生杂志, 2011, 9 (3) :31-32.
[5]马汉跃等.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J].中华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3, 3 (8) :96.
【新生儿窒息复苏】推荐阅读: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体会05-14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10-12
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表09-12
新生儿窒息原因05-25
新生儿窒息率06-13
新生儿窒息程度07-25
新生儿窒息抢救11-20
新生儿窒息临床分析07-25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08-31
新生儿窒息慎用纳洛酮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