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儿窒息

2024-09-09

围生儿窒息(通用5篇)

围生儿窒息 篇1

摘要:目的 观察体位护理在围生期新生儿窒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共有30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病例, 随机分为仰卧位护理组与俯卧位护理组, 每组15例, 比较两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干预后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接受不同体位护理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在舒适度及心肺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体位护理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十分重要, 有必要在加强基础护理与观察的同时, 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施以良好适宜的体位护理。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围生期

新生儿娩出前后的一段特定时期被界定为围生期, 当前一般将孕28周至新生儿娩出后1周之间的时期定义为围生期。围生期新生儿可能会因分娩过程以及娩出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其中, 较为常见且可能造成严重不良结局的疾病类型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后, 极需医护人员施以严密的观察及精心的照护, 否则可能使新生儿、产妇包括其整个家庭均遭受严重的身心伤害[1]。本研究在加强窒息新生儿观察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两种体位护理模式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共有30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病例, 随机分为仰卧位护理组与俯卧位护理组, 每组15例。仰卧位护理组中男女新生儿病例数分别为8例和7例;重度与轻度窒息者分别为1例和14例;宫内窒息者5例, 新生儿窒息者10例。俯卧位护理组中男女新生儿病例数分别为9例和6例;重度与轻度窒息者分别为2例和13例;宫内窒息者4例, 新生儿窒息者11例。两组窒息新生儿入选病例在胎龄、日龄、男女性别比例、体质量以及营养等一般基线资料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将30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仰卧位护理组和俯卧位护理组, 每组15例。对两组接受不同体位护理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实施为期8 d的动态持续性观察与研究。观察与记录内容包括: (1) 舒适度观察:详细观察和记录两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接受不同体位护理后, 是否安静无异常哭闹, 睡眠状况是否正常, 进食情况是否正常等。 (2) 观察不同护理体位对两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心肺功能的影响。持续性动态监测两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干预后的心率变化情况、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等, 并对上述信息加以详细记录。

1.3 评价指标[2]。

舒适度评价指标:新生儿表现为安静、睡眠状况良好、进食正常、无异常哭闹者, 评价为舒适度良好, 反之则评价为舒适度差;对心肺功能影响的评价指标:出现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异常不利变化者评价为对心肺功能有不利影响, 反之则评价为对心肺功能无不利影响。

2 结果

接受不同体位护理模式的两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干预后舒适度及对心肺功能影响的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围生期新生儿处于体质虚弱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状态, 如果未获得良好的围生期护理, 则可能因外界不利条件影响引发严重围生期疾病, 甚至走向死亡结局。围生期新生儿窒息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围生期疾病, 该疾病类型是指发生于新生儿机体的血液气体交换的异常情况, 新生儿发生窒息后可能会因治疗护理不及时不到位而进一步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病情变化, 导致新生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对该类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及后续发育生长均形成巨大威胁。有研究者指出[3], 适宜的体位护理在围生期窒息新生儿护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接受不同体位护理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在舒适度及心肺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体位护理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十分重要, 有必要在加强基础护理与观察的同时, 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施以良好适宜的体位护理。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的科学正确体位护理应能够达到以下两个要求, 一是对新生儿所采取的体位必须利于其呼吸系统顺利地实施气体交换, 以便帮助新生儿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二是应当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目标。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施以科学适宜的体位护理, 在缓解该类新生儿呼吸受阻以及并发症防范方面至关重要。将窒息新生儿置于俯卧位, 有利于缓解其肺脏的淤血程度, 帮助其实现通畅的换气功能, 促使其血液中含氧量获得提升, 与此同时, 俯卧位体位还可保护新生儿心脏免受肺脏压迫, 保证其心脏正常功能的有效发挥, 促进其血液循环获得正常运行, 这也有利于帮助窒息新生儿改善其现存的缺氧程度, 俯卧体位是西方医学界较为普遍的窒息新生儿体位护理模式, 而在我国, 则多对窒息新生儿采取仰卧位体位护理措施[4]。本研究分别对两组窒息新生儿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体位护理, 研究结果提示, 上述两种体位护理在新生儿舒适度及对新生儿心肺功能的影响方面并无差异性, 均是适用于窒息新生儿的体位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跃, 杨宏.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5 (14) :206-207.

[2]唐玲.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6) :47-48.

[3]王艳喜.86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及防治体会[J].当代医学, 2011, 17 (26) :71.

[4]杨玉婷, 范丽丽, 李婷婷, 等.围生期窒息新生儿护理体会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6) :641.

围生儿窒息 篇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0题)

1、ABC复苏方案指什么?()

A阿氏评分,碳酸氢钠和胸外按压

B评估,责任和危急

C阿氏评分,血容量和协作护理

D气道,呼吸和循环

2、复苏过程中评估和决策主要基于哪三个体征?()

A呼吸,血压,肤色

B血压,肤色,心率

C呼吸,心率,肤色

D呼吸,血压,心率

3、一个新生儿正在使用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表明正压人工呼吸有效的体征有哪些?()A肤色和肌张力改善;自主呼吸;心率增快

B心率快速下降;有胸廓运动;可听及呼吸音

C有自主呼吸;口腔分泌物减少;肌张力减低

D有胸廓运动;胃区可听及声音,肤色改善

4、以下哪项是需要开始使用正压人工呼吸的指征?()

A虽然吸21%常压氧,仍持续紫绀;新生儿有呼吸,心率仍<120次/min;呼吸暂停或喘息

B呼吸增快;肌张力低; 5分钟时 Apgar评分低

C尽管吸100%常压氧,仍持续紫绀;新生儿有呼吸,心率仍<100次/min;呼吸暂停或喘息

D肌张力低;新生儿表现呻吟、鼻翼扇动,胸廓凹陷;当使用常压空气氧(21%浓度的氧)仍紫绀

5、当正压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配合进行时大约每分钟各多少次()

A 30次呼吸,90次按压

B 40次呼吸,80次按压

C 60次呼吸,60次按压

D 60次呼吸,120次按压

6、下列哪项是胸外按压指征的正确描述()

A无论何时心率< 60次/min。

B在 30sec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仍< 60次/min。

C尽管进行30sec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 80次/min。

D只要心率< 100次/min。

7、你已施行胸外按压和有效的正压人工呼吸30秒 , 但检测心率仍为40次/min, 下一步措施你该做什么?()

A继续胸外按压30sec并重新检测心率。

B插入脐静脉导管,给肾上腺素,并考虑气管插管。

C改换正压人工呼吸的不同装置(如气流充气式气囊改换为自动充气式气囊)。

D因无效停止胸外按压。

8、胸外按压时,复苏者应同时进行以下哪项措施?()

A每次按压时,拇指或其他手指应离开胸部大约胸廓前后径1/3深度。

B应提供空气常压给氧(21%浓度的氧)

C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默契配合D拇指法与双指法交替(即拇指拇指-双指 ···)

9、以下哪一项是气管插管的指征?()

A“有活力的”新生儿伴随“豌豆汤样”粘稠的胎粪污染

B需要紧急给碳酸氢钠

C疑诊先天性腹股沟疝

D无效或延长的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10、肾上腺素使用指征?()

A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持续低于100次/min。

B正压人工呼吸30s后,心率持续低于60次/min,然后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30s后,心率仍然低于60次/min。

C新生儿出生后心率为0。

D在30s的正压人工呼吸和30s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后,心率从40次/min上升至80次/min。二:填空题(每空3分)

1.在确定哪些新生儿需要做气管插管吸引时,有活力的定义是指哪三个特征?

()

;();().2.吸引新生儿鼻腔和口腔的规则是先吸()后吸()。

3.数新生儿心跳,6Sec内共跳了6次,报告心率()

次/分。

4.正确握持复苏装置以便能看到婴儿的()和()。

5.检测正压人工呼吸的方法是否有效,除了观察胸廓运动、心率、肤色、肌张力的改善外,另一方法是用()听两侧肺的()音。

6.胸外按压和正压工呼吸次数的比例是()比()。

7.无胸外按压的正压人工呼吸,其每分钟呼吸节律是()次/分。

8.胸外按压配合正压人工呼吸时,每分钟“动作”频率为()个动作/分。

三,问答题(8分)。

新生儿窒息复苏时气管插管的指征。

DCACA BBCDB 1(1)强有力的呼吸(2)肌张力好(3)心率>100次/分。2 先吸口 后吸鼻60次/分(6X10=60)4 胸部和腹部

5,听诊器听呼吸音 6,3比1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观察 篇3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

临床传统将“新生儿娩出lmin仅有心跳而仍无呼吸或呼吸功能不全”通称为新生儿窒息[1]。新生儿窒息是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它是新生儿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为胎儿窒息的延续,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需争分夺秒抢救进行救治。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间我院出生的5分钟内的新生儿:男39例,女20例,平均体重为3390克,根据窒息程度,分轻度(青紫)窒息,重度(苍白)窒息均以Apgar评分为标准临床表现等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准备 新生儿窒息多数是胎儿窘迫状态的延续体现,因此需严密观察胎儿缺氧情况,并查明产生窘迫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处理。在临产前做好新生儿复苏的所有准备,如供氧用器械、人员、保暖和急救器械。急救器材和急救药品要准备充分,放置要定点,便于立即取到,防止差错。必须强调,窒息状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必要的抢救措施可使新生儿恢复健康,若迟疑疏忽,会造成婴儿终身残废或死亡。因此,必须重视新生儿的复苏。

1.2.2实施 为了防止窒息儿受寒,窒息儿已有缺氧和酸中毒症状,若再受寒,体温下降,势必由于加强代谢而导致耗氧量上升,进而加重代谢性酸中毒程度,增加复苏难度。要求产房室温不宜低于26℃(绝对不需低于23乙,这是新生儿体温调节范围的最低限度)。为了给窒息儿一个保暖小环境,最好采用顶式远红外辐射热源预热,使复苏台的局部温度保持在37~38℃。无此条件亦可需用白炽灯照射或将被褥用热水袋预热。当进行复苏处理的同时,由助手迅速用温热纱布揩干全身羊水和血迹,减少由于水分蒸发的散热量[2]。

1.2.3建立呼吸 医生需做1min Apgar评分,若心率>(100/min或评分≥8分,呼吸会自动开始,或轻轻弹拍足底,行触觉刺激使新生儿啼哭;亦可需用热毛巾擦背,则会引起啼哭与深呼吸。如已清除口、咽、喉内黏液而心率持续减慢,肌张力松弛,评分4分以下,婴儿持续呈窒息状态或虽有呼吸动作,但肋问或剑突凹陷或胸腹部动作不协调,则可能有黏液阻塞于气管深处,需立即进行气管内插管,吸出黏液。随吸随拔,力求在20s内完成这一操作。在呼吸道通畅后,仍无自主呼吸,则须立即进行用气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的人工呼吸。

1.2.4建立通畅的呼吸道 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争取在第一口呼吸前,尽量将呼吸道内的液体、羊水及黏液全部清除干净。胎儿在宫内无换气功能,两肺肺泡萎陷,为肺所产生的液体所充盈。在胎儿经产道娩出时,通过宫缩这些液体部分被挤压出口鼻,因此,胎头、胎肩及躯干的娩出宜尽量缓慢,每次都要用手挤压口鼻,拭净鼻咽部黏液(所谓三拭制度)或以负压吸管,先将口腔、后将鼻腔液体吸净。

1.2.5给氧 胎儿一般经过复苏抢救,待自主呼吸后,心率及皮肤均可相需改善。若肤色仍有青紫,则可能是已经进入血液的氧不足,可常压给氧,用鼻导管一端直接接在氧气筒湿化瓶的导管上,一端放置在鼻腔口外,直接喷氧,氧流量约为5L/min。窒息胎儿在清理呼吸道及机械刺激后若仍不改善,则须及时改用气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的人工呼吸。

1.2.6药物复苏 在气管插管加压给氧和胸外按压30s后心率仍<60次/分的胎儿,需用药物进行复苏。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的拮抗药。产妇分娩前4h内需用过哌替啶等麻醉药或镇静药,新生儿呼吸中枢受抑制,出生后无呼吸或重度呼吸抑制,为解除上述药物的抑制作用,须需用纳洛酮0.1mg/(kg·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若无效,可重复1~2次。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9例窒息新生儿经急救复苏均转危为安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新生儿窒息后由于缺氧缺血导致新生儿期以后产生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痢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一旦留有后遗症,完全康复将会非常困难,因此必须强调。窒息状态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强有力的抢救措施可使新生儿恢复健康,若迟疑疏忽,则会造成婴儿终身残废甚至死亡。因此。必须重视新生儿的复苏。

3讨论

轻度窒息也称青紫窒息。临床特征是窒息程度比较轻,因血液C02张力增高,含O2量下降,面色及皮肤发绀,呈青紫色,嘴唇颜色深紫。脐血管充盈而有搏动;心音清晰有力,常变慢。肌肉有张力,身体稍强直,四肢伸直呈痉挛状态。重度窒息亦称苍白窒息。处于休克状态,外周血液循环障碍。其特征是皮肤苍白厥冷,仅指端及嘴唇为青紫色;皮肤、黏膜反射消失,刺激无反需;脐带为胎粪着染,呈黄绿色,脐血管萎陷,无搏动;心音缓慢而弱,有时不规则;肌张力消失,体软,头颈及四肢无力,关節松弛;呼吸中枢麻痹而无呼吸[3]。

本病的检查需用Apgar评分法判定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在胎儿出生后1min或5min进行常规检查。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按胎儿生后1min Apgar评分判断;动态进行头颅B超扫描有助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的诊断; 能发现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 胸部X线可表现为边缘不清,大小不等的斑状阴影,有时可见部分或全部肺不张,灶性肺气肿,类似肺炎改变及胸腔可见积液等。

参考文献

[1] 李淑霞 . 新生儿窒息55例产科原因探讨[M].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8,17(09).

[2] 邵菊珍 . 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探讨[J] . 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14).

围生儿窒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27例。根据临床诊断发现27例围生期新生儿窒息中宫内窒息12例, 比例为42.85%;新生儿窒息15例, 比例为57.14%。

1.2 诊断标准

1.2.1 宫内窒息

新生儿未出生前, 胎动12h<10次, 胎动明显减少;胎心<100次/min;羊水被胎粪污染, 混浊程度3级以上[2]。

1.2.2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出生之后1min Apgar评分≤7分[3]。

1.3 方法

将28例围生期新生儿分为A、B、C三组, 每组新生儿各9例。A组将新生儿仰卧、B组将新生儿15°俯卧, 头低脚高、C组将新生儿15度俯卧, 头高脚低[4]。三组新生儿各方面资料 (如胎龄、性别、日龄等方面) 无显著性差异。将新生儿采用不同的卧位后, 对其进行动态检测和研究, 时间:8d, 内容: (1) 不同体位新生儿舒适度情况比较。观察各组新生儿采取不同卧位后是否安静、睡眠状况、进食情况、有无哭闹等方面情况。 (2) 不同体位对新生儿心肺功能的影响。对新生儿进行动态检测, 检测其心率、呼吸频率和暂停、血氧饱和度、发绀等情况, 并详细记录[5]。

2 结果

通过将27例围生期新生儿采取不同体位, 检测和观察其舒适度和新生儿心肺情况发现:各组新生儿采取不同卧位后是否安静、睡眠状况、进食情况、有无哭闹等方面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心率、呼吸频率和暂停、血氧饱和度、发绀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为了保证围生期新生儿和母亲的健康安全, 作为医务人员, 应从孕妇妊娠起就应详细做好监护、检查和研究工作, 对孕妇自身不同情况, 有可能导致胎儿在围生期发病的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和深入治疗, 这也是医学上称的围生保健工作。在整个围生保健工作过程中参加的人员广泛, 主要包括、妇产科、妇幼保健科、儿科以及人类生殖、病例等方面的医务人员, 通过这些人员的协作全面预防和治疗围生期新生儿安全健康。

3.1 产期新生儿窒息的诊断

3.1.1 在孕期保健和产检中早起发现

在孕妇孕期保健中, 作为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孕妇各方面健康情况, 如有必要需要全面进行健康检查, 检查骨盆经线、微量元素等相关常规性检验。在预期检查中若发现内科疾病, 需结合孕妇疾病程度进行治疗, 严重着可考虑终止妊娠。同时结合产检进一步了解孕妇生殖道情况、子宫大小、羊水、有无肿瘤、是否脐带绕颈、胎位是否正常等各方面情况。另外若是高龄产妇, 一定要嘱咐产妇或其家属, 在准备受孕前一定要做好身体检查, 若发现疾病一定要治疗后再考虑受孕, 怀孕期间的检查中一定要详细真实的将自身实际情况告诉医务人员, 例如:有无遗传病、先天性病症等, 这样能有效降低围生期新生儿病症。在早起若发现有可能导致胎儿窒息的情况, 如脐带绕颈等, 可在医指导下做适当的运动进行改善, 若情况严重则需要考虑是否妊娠。

3.1.2 产前、产后检测发现

(1) 宫内窒息。新生儿未出生前, 胎动12h<10次, 胎动明显减少;胎心<100次/min;羊水被胎粪污染, 混浊程度3级以上。 (2)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之后1minApgar评分≤7分。注意:诊断标准必须同时具备以下诸项, 而不是其一: (1) 分娩前或分娩时突然出现急性缺氧。 (2) 突然的持续性的胎儿心率减慢、持续性胎儿心律无变异、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 (3) 出生5min后Apgar评分为0~3分。 (4) 出生最初3天里出现多器官功能受损。 (5) 早期影像学有非灶性中枢异常表现。

3.2 围生期护理

围生期是婴儿在母体28周到产后这周的重要时期, 做好围生期的护理工作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和母亲的发病和病死率。围生期的护理工作主要是在产前、中、后的一周内, 对胎儿、新生儿、母亲进行保健, 来促进胎儿、新生儿健康成长和母亲的健康, 细心、耐心、精心做好围生期的护理工作能有效保护他们的安全。为了保护母婴健康, 产前的检测和母亲的配合均不可少, 从妊娠开始就应该进行周期的产检, 这样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围生期可能发生问题, 这也称为围生保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医疗事业也不断改革, 围生期保健也成了一项重要内容。

3.2.1 做好妊娠期保健, 预防围生期胎儿、新生儿发生窒息

围生期是孕妇妊娠28周起至产后1周的这段重要时段, 如果不做好检查和护理工作, 极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并发多种病症, 危及安全和健康。对此作为孕妇本身和医务人员都应做好保健和预防工作。而保健和预防工作需要从妊娠初期就做起, 从初诊登记到中途任何检查情况、结果等都要详细观察和记录。若发生危及胎儿和母亲健康的因素应立即采取措施治疗, 必要时需要终止妊娠。在预期医务人员一定要积极预防环境不良因素及某些药物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并向孕妇宣传避免有害化学、物理因素及药物影响的卫生保健知识, 孕晚期保健是从孕7个月以后定期做产前检查, 纠正异常胎位, 指导孕后期卫生及新生儿出生后的各项准备, 对围生期的重点对象加强管理和监护, 避免早产、难产、过期产及死胎等不良情况的发生[6]。

3.2.2 做好围生期护理, 有效治疗胎儿、新生儿窒息

围生期窒息或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 是围生期时出现血液气体交换异常的状态, 持续存在可导致进展性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HIE是新生儿脑病的原因之一。

3.2.2. 1 围生期窒息的定义

围生期窒息的界定至今不够完善。基本的标准要求包含急性的围生期事件如: (1) 分娩时获得的胎儿脐动脉血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的证据。 (2) 孕周≥34周的婴儿出现早发的中重度新生儿脑病。 (3) 排除其他明确病因如创伤、凝血功能异常、感染或遗传异常。

3.2.2. 2 围生期窒息的发病率

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的发病率为每1000个活产足月儿中有2~9个。脑瘫的发病率不并没有因产科技术提高和新生儿的干预而下降, 保持在1~2个每1000个活产足月儿。仅有8%~17%的足月儿发生的脑瘫可能与围生期窒息相关, 剩余的≥90%的脑瘫的病因尚不明确。当医生没有找到其它的原因时, 我们不能缺乏医学理性地臆断:某个发生脑瘫患儿是由于围生期窒息造成的。具有HIE的足月患儿的死率是~11%, 另每1000个活产足月儿中有~0.3的患儿发生严重损害。早产儿HIE的发病率, 病死率, 致残率都明显高于足月儿。

3.2.2. 3 围生期窒息的体位护理

当前, 新生儿在围生期发生窒息的情况已经逐步增多, 在临床治疗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仍然有部分围生期窒息新生儿需要医务人员积极护理和深入治疗。结合临床经验, 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的护理主要采取体位护理措施, 其主要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 能维持新生儿呼吸、循环功能, 促进其气体交换。二是, 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确保新生儿安全、健康。目前窒息新生儿通常采用的体位, 在西方国家为俯卧位, 在东方国家却为仰卧位”。支持俯卧位的依据是采取俯卧位时, 肺脏不易淤血, 换气好, 血中含氧量高, 心脏在俯卧位;新生儿的缺氧状态;更重要的是仰卧位时, 新生儿口鼻的分泌物、奶水自然流向咽部, 新生儿的吞咽反射不够灵敏, 分泌物有可能流人气管内, 引起或加重吸人性肺炎。

综上所述,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的护理有为重要, 如果护理不当既有可能并发多种疾病, 本文27例围生期新生儿通过采用不同体位的护理, 促进其呼吸、心肺、循环功能, 护理效果显著, 不论采用任何方式护理, 均需要结合新生儿情况, 并随时检测, 若发表异常立即改变方式, 或者进行深度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28例, 将其分为A、B、C三组, 各9例, 每组围生其窒息新生儿各方面资料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A组将新生儿仰卧、B组将新生儿15度俯卧, 头低脚高、C组将新生儿15度俯卧, 头高脚低。通过记录和比较新生儿不同体位下呼吸、心率等方面的差异, 来观察围生期新生儿在不同体位下得舒适度以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A、B、C三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通过采用不同以为, 其呼吸、心肺、循环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 且各组新生儿采取不同卧位后是否安静、睡眠状况、进食情况、有无哭闹等方面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心率、呼吸频率和暂停、血氧饱和度、发绀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采用不同体位, 能有效促进其呼吸、心肺、循环功能。

关键词:围生期窒息,新生儿,护理体会,初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曾小奇, 于瑞英, 刘素秀, 等.围产期窒息新生儿护理体位的初步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 26 (17) :1552-1552.

[2]李学军, 魏红.围产期新生儿C反应蛋白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7) :1588-1588.

[3]王玲, 沈洋.围产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6 (4) :620-622.

[4]吕学玲.对围产期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后健康状况的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10) :149-150.

[5]郭玉美;欧阳永池.浅谈新生儿监护室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7) :83-84.

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专家共识 篇5

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专家共识

新生儿窒息(asphyxia)是指由于分娩过程中的各种原因使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呼吸〃引起缺氧、酸中毒〃严重时可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的一种病理生理状况〃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伤残率的主要手段。目前〃国内新生儿窒息诊断大多仍单独使用Apgar评分〃国内已有学者提出重新认识新生儿窒息的诊断问题及应正确认识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价值。

一、关于新生儿窒息诊断的变迁 1.Apgar评分的应用

Apgar评分是由Dr.VirginiaApgar在1953年提出来的用于快速评估新生儿生后一般状况的方法。Apgar评分由5项体征组成〃5项体征中的每一项授予分值0、1或2〃然后将5项分值相加〃即为Apgar评分的分值。Apgar评分作为评估新生儿出生时生命状况和复苏效果是一种简捷实用的初筛指标。

但是〃近20余年人们对Apgar评分的诊断价值不断提出质疑:(1)Apgar评分虽可识别新生儿有无抑制〃但不能区别抑制的病因;(2)低Apgar评分并不等同于窒息〃低评分的原因可能不是宫内缺氧;(3)早产儿由于肌张力弱和对刺激反应差〃其Apgar评分可低于正常;(4)没有突出呼吸抑制〃把相同的分值赋予了重要性并不相等的5个成分;(5)1minApgar评分与患儿远期预后无明显相关性〃5mim低评分与预后相关性更强;(6)主要不足之处在于敏感度高而特异度低〃常导致窒息诊断扩大化。而且〃国内部分医疗单位及个人不能正确执行评分〃个体主观影响较大〃降低了评分的可靠性。

Apgar评分低的原因可能不一定是宫内缺氧〃5minApgar评分0~3分的新生儿中仅38%、5min4~6分者仅8%存在胎心监护异常〃单用Apgar评分诊断窒息显然是不妥的。此外〃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指出〃Apgar评分可评价窒息的严重程度和复苏的效果〃但不能指导复苏〃因为它不能决定何时应开始复苏〃也不能对复苏过程提供决策。评分是生后1min完成的〃但窒息新生儿不能等1min后再进行复苏。2.关于脐动脉血气

近10年来〃有研究认为应增加脐动脉血气作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脐动脉血气代表新生儿在产程中血气变化的结局〃能揭示有无缺氧、酸中毒及其严重程度〃反映窒息的病理生理本质〃被认为比Apgar评分更客观、更具有特征性。新生儿窒息的本质是由于胎盘/胎儿血流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发生严重酸中毒和窒息且pH<7的新生儿其主动脉最大血流和主动脉舒张压明显降低〃甚至不能测出〃致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下降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但经合适心肺复苏及使用肾上腺素〃主动脉舒张压(正常为20mmHg)上升〃从而使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增加。加强心肺复苏应该将纠正低氧血症及增加冠状动脉灌注作为重点。近年来国内外均提出〃Apgar评分对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敏感度高〃特异度较低〃而脐动脉血气(pH和碱剩余)指标特异度高〃敏感度较低〃两者结合可增加其准确性。

(注:1.脐动脉血流由胎儿流出〃反映胎儿的情况;脐静脉血流由胎盘流向胎儿〃能反映孕母酸碱平衡和胎盘的功能〃条件允许可以留取动静脉两份标本对照。2.脐动脉血标本的留取:分娩后立即用2把血管钳夹胎儿侧的脐带〃另2把血管钳夹胎盘侧〃留取的脐带应长10-20cm〃用肝素化的注射器抽取后针尖密封〃即刻送检。)3.国内外对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的探讨

1996年美国儿科学会联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更改了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即必须同时具备以下4条:(1)生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脐动脉血pH<7;(2)Apgar评分0~3分持续>5min;(3)有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昏迷及肌张力低下等;(4)有多器官损害。并明确指出:低Apgar评分并不等同于窒息〃如将Apgar评分作为诊断窒息的唯一标准〃则是对Apgar评分的误解和滥用。

但也有研究认为该诊断标准太苛刻。该研究纳入29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其中47例符合上述标准〃但符合全部4条标准的只有10例(21%)〃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漏诊率竟高达79%。结合我国国情考虑〃以上诊断标准太过严格〃不适合我国推广。

2013年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制定了新生儿窒息诊断和分度标准建议:(1)产前具有可能导致窒息的高危因素;(2)1或5minApgar评分≤7分〃仍未建立有效自主呼吸;(3)脐动脉血pH<7.15;(4)排除其他引起低Apgar评分的病因。以上(2)~(4)为必要条件〃(1)为参考指标。

二、关于我国新生儿窒息诊断的几点专家共识 1.关于Apgar评分的应用

Apgar评分在国际上已用了半个世纪〃目前我国也还在应用〃尽管有不少问题和缺陷〃但仍不失为新生儿出生时最简捷实用的初筛评估方法〃但是要注意如下问题:

(1)由于Apgar评分的缺陷〃单纯用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将Apgar评分作为诊断窒息的唯一标准。

(2)Apgar评分可作为评价窒息严重程度和复苏效果的部分手段〃但不能完全指导复苏〃因为它不能决定何时应开始复苏〃也不能对复苏过程提供决策。复苏程序要按照新生儿复苏指南流程图的要求进行。因为复苏措施是改变Apgar评分的要素〃因此在评分时应用的复苏措施也应同时记录。

2.关于脐动脉血气分析

如上所述〃Apgar评分敏感度较高而特异度较低〃脐动脉血气(pH和碱剩余)特异度较高而敏感度较低〃两者结合可增加准确性。因此建议〃在二级及以上或有条件的医院〃对出生后怀疑有窒息的新生儿〃应常规做脐动脉血pH检查〃Apgar评分要结合脐动脉血pH的结果作出窒息的诊断。单纯Apgar评分低但pH正常〃不诊断新生儿窒息〃可诊断“低Apgar评分”。在无条件做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医院〃仅Apgar评分异常〃也可称之为“低Apgar评分”。但考虑到目前国际、国内的疾病诊断编码的现状〃对于“低Apgar评分”〃目前仍可列入新生儿窒息的诊断。

关于脐动脉血气诊断窒息的标准值〃国内外都做了不少研究〃国外将脐动脉血pH<7.0作为新生儿窒息不良预后最高危因素。窒息缺氧新生儿需心肺复苏者若脐血pH<7.0〃83.3%预后不良;若脐血pH>7〃10.8%预后不良〃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敏感度为86%〃特异性度92%〃阳性预测值为89%。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2011年〃19版)已将新生儿窒息最高危因素改为pH<6.7〃碱剩余>-25mmol/L。

2008年3月~2009年9月〃我国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研究协作组组织5省6家医院进行脐动脉血气指标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2012年12月至2015年全国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临床诊断多中心研究纳入111例具有生后脐动脉血pH及碱剩余值的新生儿〃结果显示pH<7及碱剩余<-16mmol/L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更高。参照以上研究〃建议pH<7及碱剩余<-14~-16mmol/L可作为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标准。

3.关于国际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关于国际上用的必须同时具备4条的诊断标准〃对于目前我国情况来说太苛刻〃全部符合此4条标准者〃实际已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应属于严重窒息)。如严格按此4条诊断〃会造成部分漏诊〃故结合目前国情在我国尚不能推广。但是如果此4条皆具备〃可肯定为重度窒息。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组织相关专家讨论〃提出关于结合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pH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具体方案如下:

(1)新生儿生后仍做Apgar评分〃在二级及以上或有条件的医院生后即刻应做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要结合血气结果作出窒息的诊断。①轻度窒息:Apgar评分1min≤7分或5min≤7分〃伴脐动脉血pH<7.2; ②重度窒息:Apgar评分1min≤3分或5min≤5分〃伴脐动脉血pH<7.0。

(2)未取得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Apgar评分异常〃可称之为“低Apgar评分”。考虑到目前国际、国内的疾病诊断编码的现状〃对于“低Apgar评分”的病例〃Apgar评分≤3分列入严重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7分列入轻或中度新生儿窒息的诊断。

需要说明的是〃本共识推荐的新生儿窒息诊断方案为双轨制〃“低Apgar评分”并未取得相关的国内外编码。因此建议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具体病例的诊断包括病历封面仍应该采用轻或中度窒息、重度窒息〃以避免病例诊断和统计的困难。“低Apgar评分”在做临床流行病学和比较研究时可以应用〃以方便国际交流和科研论文发表。

(3)应重视围产期缺氧病史〃尤其强调胎儿窘迫及胎心率异常〃在有条件的医院常规定时做胎心监护〃呈现不同程度胎心减慢、可变减速、晚期减速、胎心变异消失等〃可作为新生儿窒息的辅助诊断标准〃尤其是对于没有条件做脐动脉血气的单位〃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条件。资料来源:

上一篇:组合支护下一篇:巨噬细胞/药理作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