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窒息综合症(精选4篇)
呼吸窒息综合症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 沐舒坦预防早产儿呼吸窒息综合症的疗效。方法40例胎龄≤32周, 体重≤2000g的早产儿预防性静脉滴注大剂量, 沐舒坦 (治疗组) 。并与40例未用沐舒坦的早产儿 (对照组) , 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2组均常规治疗, 比2组早产儿呼吸窒息综合症 (RDS) 发生率, 吸氧时间、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发生RDS13例, 发生率32.5%, 对照组发生RDS16例, 发生率40%,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为意义 (P>0.45) 。发生RDS后治疗组病情、吸氧时间、并发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早产儿预防应用大剂量沐舒坦不能减少RDS病情, 减少吸氧时间及并发症。
关键词:沐舒坦预防,呼吸窒息综合症,早产儿,婴幼儿
呼吸窒息综合症 (RDS) 多发生于早产儿, 在全部活产儿中发生率为0.5%~10%, 早产儿发生率10%~16%RDS占新生儿死率原因的25%, 占早产儿死之原因的50%~70%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 发病率愈高。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应用治疗新生儿RDS疗效确切, 但价格昂贵, 而且经气管插管给药, 在用于预防RDS在基层医院难以推广。本院儿科自2007年开始, 应用沐舒坦预防新生儿RDS,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住的早产儿80例为研究对象。新生儿RDS临床胸片分级标准参照文献[1]。
Ⅰ级:双肺透亮度普通降低, 均匀散在细颗粒网状;Ⅱ级:可见支气管充气症;
Ⅲ级:双肺透亮度更加降低, 心缘膈缘模糊;
Ⅳ级:白肺、支气管症气征更加明显似秃叶树支, 胸片。
Ⅲ级Ⅳ级提示为RDS重度, 全部患儿入院时为生后≤4h, 胎龄≤32周, 体重≤2000g。出生前均未应用激素预防。胃液泡沫稳定, 试验阴性。临床未出现明显RDS症象, 无双肺呼吸音降低, 无先天性心脏病、胎粪吸入性肺炎, 宫内感染, 随机分为2组, 其中治疗组40例, 男22例, 女18例, 胎龄 (29.8±2.16) 周出生体质量 (1.32±0.65) kg, 并周生期窒息5例, 平均入院时间2.31h, 对照组40例, 男, 23例, 女17例, 胎龄 (30.32±1.4) 周, 出生体重 (1.42±0.52) kg, 并围生期窒息5例, 平均入院时间2.43h, 2组性别构成、胎龄、出生体重, 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a>0.05) 。
1.2 治疗方法
2组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沐舒坦 (规格15mg/支) 注射液,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厂生产的, 生产批号:0813505, 7.5mg/kg加50g/L葡萄糖注射液3m L, 释释后经微量泵静脉滴注4次/d, 连续应用3d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儿面色, 呼吸情况, 是否有呻吟, 鼻翼扇动及三凹征, 肺部呼吸音情况, 发生RDS病例及时给予氧疗以防肺泡萎陷, 仍有反复呼吸暂停, 低氧血症者予机通气, 同时床旁X动态观察。
1.3 治愈标准[2]
无呻吟, 呼吸困难, 缓解, 未吸氧下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85%, 或血气分析指标正常, 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透亮度明显增加式清晰。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件处理, 数据以 (χ-±s) 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组13例发生RDS, 发生率32.5%, 对照组16例, 发生RDS发生率40%, 2组比较无统计为差异 (χ2=0.52 P>0.05) , 治疗组发生RDS时间 (6.6±1.2) h, 临床胸片Ⅰ级7例, Ⅱ级、4例、Ⅲ级2例, 并颅内出血2例, 3例用PS联合持续呼吸道正压 (CPAP) 通气治疗, 无1例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吸氧时间 (68.5+7.2) h均治愈, 对照组, 发生RDS时间 (4±1.5) h;临床胸片1级, 3例, Ⅱ级3例, Ⅲ级6例, Ⅳ级4例, 并颅内出血6例, 肺部感染5例, 肺出血3例, 支气管发育不良1例, 4例用PS联合CPAP治疗。4例需呼吸机辅助通气, 死亡或放弃治疗6例, 吸氧时间 (80.3±9.7) h, 2组吸氧时间比较 (t=9.08, P<0.01) 胸片Ⅱ级以上比例比较 (P<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RDS是由于肺泡Ⅱ型细胞分泌PS减少引起, 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治疗的主要措施是补充PS和机械通气, 早期干预治疗, 促进肺成熟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预防早产儿RDS为产前给孕妇应用皮质激素和生后予外源性PS, 但仍有部分早产儿出于各种原因产前未使用激素预防使出生后发生RDS几率大大增高[3]沐舒坦除具有促进呼吸道粘稠分泌物排除, 改善呼吸状况, 促进PS合成外, 它还有抗氧化损伤和抗感染反应作用, 可促进肺成熟二减轻肺损伤。
本研究分析: (1) 治疗组早期足量分次予沐舒坦可有效减轻呼吸窒息症状; (2) 及早脱离氧疗, 避免高水平氧引起视网膜病的发生; (3) 未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减轻了肺机械损伤, 和降低的感染机会; (4) 降低并发症发生, 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赵志华.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窒息保合症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为杂志, 2007, 7 (8) :1721.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421~427.
[3]张素芬, 唐利民.沐舒坦在预防早产儿呼吸窒息综合症中的应用[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 2008, 7 (1) 86.
呼吸窒息综合症 篇2
1 手法开放气道
此方法简单易行, 临床最常用。
1.1 压额抬颌法
患者仰卧, 操作者立于其头一侧, 一手置于其额部向后下压, 另一手置于其下颌下并向前上施力抬起。最终使其下颌角、耳垂在一条重力线上。此时可使患者口、咽、气管基本位于一条直线, 可充分打开气道。
1.2 压额托颈法
体位同前, 操作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向后下施加压力, 另一手置于其枕部和颈部交界处向上用力托起 (有颈椎损伤者不可用此法) 。最终可达到如前者操作效果。
1.3 抬下颌法
患者仰卧, 操作者立于其头端, 双手分别置于患者两下颌角, 向上施力, 亦可达如前法效果。
2 手法清理呼吸道
适用于通过手法开放气道后患者仍不能有效通气, 怀疑患者呼吸道有梗阻物存在者。
2.1 患者仰卧位, 操作者立于患者头侧, 用双手食指和拇指采用交叉法开启患者牙列, 并使其头转向一侧 (注意:有颈椎损伤患者应使其头-颈-胸在一条直线上转动) , 口腔异物可在重力下自然流出。
2.2 操作者蹲居姿势, 双膝并拢, 是患者面朝下, 胸部顶住操作者双膝部, 使其头颈部自然垂下, 操作者在其背部两肩胛间拍击。此法适用于经过“2.1”操作后患者梗阻仍存在, 高度怀疑有较深部呼吸道梗阻者。
2.3 患者仰卧位, 操作者双手重叠, 掌根置于患者剑突和脐的连线上, 用力加压3~5次后迅速使患者保持如“2.1”操作的姿势。此操作可反复进行。
以上方法如不能凑效, 可采用有效器械进行清理呼吸道, 如负压吸引装置等。
3 特殊管道通气法
此法较徒手法省力持久。
3.1 鼻咽通气法
用型号适宜质地柔软的塑料或橡胶管, 从一侧鼻孔插入, 沿鼻腔中线, 经舌根至咽后壁 (避免插入过深误入食管) 。此法适用于浅昏迷患者。
3.2 口咽通气法
借助适合大小的口咽导管, 通过口腔插入并注意旋转180° (最终使其凸面朝向患者头部) , 直达咽部为止[1]。该法禁止用于意识清楚患者, 并且导管不能过长, 以防意外撑起会厌而致完全性喉梗阻。
4 气管内插管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此法可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 并可借助呼吸机进一步维持患者通气给氧。是临床救治窒息患者最有效的方法。
4.1 经口腔明视气管内插管
患者仰卧, 头后仰, 使其口-咽-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操作者立于患者头端, 左手持已备好喉镜从患者右口角插入喉镜片, 顺势将舌体向左推移, 镜片居中继续插入, 看到悬雍垂后提拉喉镜柄, 喉镜片即可使下坠的舌根部抬起, 此时稍使喉镜片继续前行至其前端达会厌谷, 然后用力提起喉镜 (切记禁止以患者门齿为支点) 即可挑起会厌看到乳白色的声襞, 右手持气管导管尾端从喉镜片右下间隙插入声门, 检查导管确认位置无误后即可[2]。
4.2 经鼻腔盲探插管
此操作在临床仅用于部分无法行经口腔明视插管的患者, 在此略讲。
5 环甲膜穿刺术
本方法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而短期内无法解除梗阻顺畅建立其他人工通道时的现场急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场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都必须掌握。主要有两种方法:
5.1 患者仰卧位, 头充分后仰。
操作者打开切开包, 戴手套, 消毒拟穿刺部皮肤 (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的正中线) , 铺孔巾, 左手食、拇指固定穿刺点两侧皮肤, 右手持注射针头沿环甲软骨的上缘 (以防误伤环甲动脉吻合支) 垂直进针。有落空感并有气流冲出证明穿刺成功, 即停止进针 (以免进针过深伤及喉后壁及深部组织) 。若此时呼吸道梗阻症状不能完全解除, 可同法再插入2~3根穿刺针。
5.2 病患体位同前。
操作者同前戴无菌手套, 消毒局部皮肤, 铺孔巾, 左手食、拇指固定局部皮肤, 右手持一根长5~10cm的外套管针, 和穿刺点皮肤呈45°角刺入, 边进边回抽, 待抽气顺畅提示进入喉腔, 然后向腔内再送入稍许即可停止进针, 取出针芯, 然后外套管保留在气管腔内, 将其外端与连接管相接, 并与呼吸机相连进行高频通气。若由于上呼吸道梗阻所致积气无法完全排出, 可再插入一粗针头助其排气。
此操作可引起患者喉水肿、声带损伤等后遗症, 可致声门狭窄加重, 所以临床强调48h内解除气道梗阻或改行气管切开。
6 气管切开
患者仰卧位, 头后仰 (小儿要固定头部) , 肩背垫高。手术区消毒, 戴无菌手套, 铺孔巾。在上始甲状软骨, 下至胸骨上切迹范围内 (小儿在甲状软骨和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三角形区内) 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左手固定甲状软骨, 右手持刀在甲状软骨和胸骨上切迹上方1~1.5cm处沿正中线切开, 切口一般长3~5cm, 逐层分离暴露器官。切开第3~4或4~5气管软骨环, 抽吸气管内分泌物和血液等, 即可插入气管套管, 并将其带子于颈后打死结给与固定。
以上是本文给出的紧急救护措施, 希望能在急诊救护工作上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摘要:全面的给出窒息患者呼吸道有效救护措施。本文在采取依次列出各项窒息患者常用急救护理措施的基础上, 同时采用重点部分进行详述和大部分采取概述相结合的叙述方法。较完整的给出了急救科医护人员在抢救窒息患者呼吸道梗阻时常用有效措施, 希望能给于广大医护人员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急诊科,窒息,呼吸道,救护措施
参考文献
[1]韩春玲, 杨辉.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呼吸窒息综合症 篇3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胎儿娩出前缺氧, 特别是脑缺氧严重时, 或在胎儿娩出前1~2 h应用麻醉剂、镇定剂, 使胎儿呼吸中抠神经直接受到抑制, 早产儿肺泡发育不全, 造成肺通气功能障碍, 正常气体交换受阻, 或胎儿娩出时因缺氧, 发生深呼吸动作, 将产道内之粘液、血液、羊水及胎粪等吸入呼吸道阻塞, 而使新生儿窒息。
在娩出后通过体外呼吸运动的启动, 在良好的肺通气功能下, 经过充分气体交换而得到纠正。如胎儿缺氧严重, 生后又发生气体交换阻碍, 上述病变就可进一步发展, 导致机体功能失去代偿, 引起全身性缺氧性病理改变。新生儿所出现的浅表的自主呼吸及呼吸暂停后出现喘息样不规则呼吸都不足以扩张肺泡, 无法进行气体交换。
新生儿窒息临床上据窒息的程度分轻度、重度两个阶段, (1) 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 新生儿面部与全身皮肤呈青紫色, 呼吸表浅或不规律, 心跳规则, 强而有力, 心率常减慢 (80~120次/min) ,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肌肉张力好, 喉咙反射存在, 但如未及时治疗, 可转不安为重度窒息。 (2) Apagar评分0~3分, 重度窒息:皮肤苍白, 口唇暗紫, 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 心跳不规则, 心率少于80次/min、且弱, 对外界刺激已无反应, 肌肉张力松弛, 喉咙反射消失, 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这两个阶段可互相转化, 窒息状态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强有力的抢救措施可使新生儿窒息恢复健康, 稍有迟疑疏忽, 则可造成婴儿终生残废和死亡。因而新生儿窒息应积极、迅速, 分秒必争的抢救。
托背式人工呼吸是通过体外呼吸运动的启动是肺通气量增大, 在良好的通气功能下充分气体交换, 使窒息得到缓解。此方法简便易行, 从1985年至今, 35年临床验证, 效果良好。
1 体会与方法
1.1 托背式人工呼吸
是利用新生儿本身腹腔内脏的重力, 将横隔拉下、推上以推动肺部, 不会引起肝包膜下出血及各种损伤, 由于利用托背式呼吸, 使患儿横隔升降幅度大, 故其肺部通气量也相当应增大, 促使建立自主呼吸。
1.2 方法
胎儿娩出后即左手托住儿头, 使气管伸直, 便于助手用吸管清理呼吸道粘液与羊水, 或吸氧, 右手托住儿背部, 托起高度以儿头及双足不离开床面为宜, 是胸廓向前挺出, 脊柱极度伸展, 然后渐渐放平, 如此反复进行, 一般30次/min左右, 接近正常新生儿呼吸节律为准。同时让助手在肩部注射抢救药物, 而不致影响做人工呼吸, 使抢救新生儿一切必要措施, 近于同步进行, 为缓解窒息争取时间。
1.3 Apgar评分在4分以上的新生儿窒息, 用此法人工呼吸, 几次
托背式后窒息开始好转, 1 min左右建立自主呼吸, 心率及皮肤颜色均可相应改善, 再给予有利的刺激后, 窒息就可得到缓解。Apgar评分在4分以下无呼吸的新生儿窒息, 一般在行托背式人工呼吸1 min左右开始有叹息样呼吸或不规律呼吸, 以后逐渐好转, 5 min以内能建立节律的自主呼吸, 其他症状相应好转。笔者认为原无呼吸的, 需气管插管加压人工呼吸的, 经多年的临床实践, 用托背式人工呼吸法都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窒息, 为新生儿预后良好打下基础。
1.4 重度新生儿窒息, 并有心声缓慢而弱的, 可在托背式人工呼吸的同时, 给予胸外心脏按摩, 其方法:
右手第2~5指并拢托住儿背部, 拇指置于胸骨下方, 边行托背式人工呼吸法, 边将拇指与其余4指同时挤压心脏, 频率与托背次数为4:1, 使心脏复苏于同时进行, 较原心脏复苏法成效快, 且无副作用。与其他常用人工呼吸法对比: (1) 节律性压迫胸廓或腹部的人工呼吸法, 对肺通气作用不大, 反而有增加新损伤的可能, 切不能同时做胸外心脏按摩。 (2)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不能同时用氧及胸外心脏按摩, 也不便于在人工呼吸的同时, 随时清理呼吸道粘膜及羊水。 (3) 气管插管加压人工呼吸法虽好, 但在基层医院受设备及技术的因素有所限制, 等待专业人员协助插管, 延误人工呼吸的启动。
总上所述, 托背式人工呼吸法具有时间短、效果好、无损伤之优美, 值得推广应用。
2 典型病例
例1:王俊芳, 女, 25岁, 初产妇、足月妊娠、左枕位, 入院查体骨盆各径线正常, 胎儿无明显异常, 于1987年11月12号12点30分宫口全开, 先露下降到达坐骨棘水平+2 cm, 胎心变慢100次/min, 经阴道检查, 脐带阴性脱重, 并复合先露, 缓纳脐带困难, 即给吸氧, 6 min即分娩一成熟男婴, Apagar评分, 评2分, 皮肤苍白, 肌张力消失, 体软, 关节松弛, 刺激无反应, 无吸收, 心率约90次/min, 即给清理呼吸道, 吸氧, 托背式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 同时注射呼吸兴奋剂, 1 min有叹息样呼吸, 并逐渐好转, 5 min评9分, 8 min评10分, 经几天的预防性治疗及观察, 健康出院。
呼吸窒息综合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12月, 在我院共分娩新生儿2 443例, 发生轻度窒息者36例, 发生率1.47%。其中早产儿12例, 过期儿14例, 足月儿10例;正常分娩16例, 胎吸助产2例, 剖宫产14例, 臀位助产4例。按《妇产科学》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阿氏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本组中出生后1min 阿氏评分:4分者3例, 5分者6例, 6分者12例, 7分者15例。
1.2 方法
笔者选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HF-I型婴儿呼吸复苏囊。新生儿娩出后平卧, 头轻度后仰, 先用羊水吸管吸净口鼻及呼吸道黏液, 然后氧流量5L/min接储气囊, 选择合适大小的面罩, 面罩的安置以先放于颌下缘再盖没鼻子为好。操作者位于新生儿顶侧或者左侧, 用左手拇、食、中三指压住面罩, 无名指固定面罩于颌下缘, 儿颈轻度后仰, 使气道通畅, 达到密闭空间时, 即可用右手指挤压气囊。加压给氧时, 胸廓必须同步随气体的进出而起伏。一般通气频率为30~40次/min, 提高通气频率可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压力则需要根据出生体重、肺部顺应性和是否扩张过三个因素决定。新生儿第1次呼吸大约需要30~40cmH2O 压力甚至更高才可以扩张肺叶 (有时高达80cmH2O) , 以后需要15~20cmH2O压力即可, 对肺顺应性差者需给30~40cmH2O压力。压力的掌握:不同的按压手法可获不同的输入呼吸道压力, 用拇食二指按压气囊, 压力约15~20cmH2O, 再加一指按压, 压力递增5cmH2O。压力愈高, 进入呼吸道的气体量愈多。不同胎龄、体重、日龄新生儿的潮气量是不同的, 所用压力应有所区别:早产儿、低体重儿一般用15~20cmH2O;足月、正常体重儿一般用25~30cmH2O。
1.3 使用面罩呼吸复苏囊应注意的问题
(1) 需做加压给氧的窒息新生儿, 必须先清理呼吸道, 使气道不致受阻, 方能用面罩呼吸复苏囊进行人工通气复苏。 (2) 每次使用前, 须对面罩呼吸复苏囊进行检验, 确保复苏效果。 (3) 使用与婴儿相适应的型号的面罩, 避免在通气时漏气。
2 结果
36例轻度窒息儿中, 有35例经常规清理呼吸道后, 使用面罩呼吸复苏囊加压给氧, 5min阿氏评8~10分, 10min评10分。有1例阿氏评4分者, 经常规清理呼吸道, 面罩呼吸复苏囊加压给氧后, 皮肤颜色仍有青紫, 哭声无力, 即给予气管插管吸净呼吸道黏液后, 直接接呼吸气囊, 10min阿氏评7~8分, 20min评10分。36例轻度窒息儿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面罩呼吸复苏囊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改善窒息儿的缺氧状态。实践中笔者体会到面罩呼吸复苏囊用于轻度窒息效果较好。因为轻度窒息多数经常规清理呼吸道后即可使呼吸道畅通 (个别使用气管插管) , 然后采用面罩呼吸复苏囊加压给氧。患儿多数在给氧后1min内全身皮肤颜色即由青紫转为红润, 继之肌张力、刺激反应好转, 哭声变得洪亮有力, 这是以往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传统面罩给氧方式所不能比拟的。由于面罩呼吸复苏囊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患儿的缺氧状态, 从而大大减轻了由窒息而引起的代谢紊乱、心血管及中枢神经损害, 促进了窒息儿的身体恢复, 减少了后遗症, 而且使用方便、容易掌握,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费晓兰.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的护理体会 (J) .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13) :370-371.